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网络信息管理工作

网络信息管理工作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1 08:27:40

网络信息管理工作

篇(1)

根据__、__和__、__有关要求,为进一步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经__领导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立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各单位要按照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工作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要明确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中的各种责任,规范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内部控制及管理制度,切实做好本单位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二、切实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

各单位要设立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应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及应用、管理、维护等工作进行指导、协调、检查、监督。要建立本单位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应用管理岗位责任制,明确主管领导,落实责任部门,各尽其职,常抓不懈,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好信息安全保障职责。

三、严格执行计算机网络使用管理规定

各单位要提高计算机网络使用安全意识,严禁计算机连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严禁在非计算机上存储、处理信息,严禁在与非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移动存储介质。办公内网必须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实行物理隔离,并强化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技术防护措施,有效监控违规操作,严防违规下载和敏感信息。严禁通过互联网电子邮箱、即时通信工具等处理、传递、转发和敏感信息。

四、加强网站信息审查监管

各单位通过门户网站在互联网上公开信息,要遵循不公开、公开不的原则,按照信息公开条例和有关规定,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要对网站上的信息进行审核把关,审核内容包括:上网信息有无问题;上网信息目前对外是否适宜;信息中的文字、数据、图表、图像是否准确等。未经本单位领导许可严禁以单位的名义在网上信息,严禁交流传播信息。坚持先审查、后公开,一事一审、全面审查。各单位网络信息审查工作要有领导分管、部门负责、专人实施。

五、组织开展网络和信息安全清理检查

篇(2)

    [论文摘要] 在当今的计算机网络时代,信息作为一种重要资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目前而言,信息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信息泄露和信息丢失,因此,对信息资产进行妥善管理和保护非常重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普遍应用到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同时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所谓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是指利用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一个网络环境里,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及可使用性受到保护。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包括两个方面,即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物理安全指系统设备及相关设施受到物理保护,使数据免于被破坏和丢失等。逻辑安全包括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1计算机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 

    1.1计算机信息辐射产生的信息泄露 

    计算机及其附属电子设备在工作时能把寄生电磁信号或谐波辐射出去,产生电磁辐射。这些电磁信号若被接收下来,经过提取处理,就可恢复出原信息,造成信息泄密。利用网络系统的电磁辐射获取情报,比用其他方法获取情报更为及时、准确、广泛、连续且隐蔽。计算机信息辐射泄露,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被处理的信息会通过计算机内部产生的电磁波向空中发射,称为辐射发射;二是这种含有信息的电磁波经电源线、信号线、地线等导体传送和辐射出去,称为传导发射。计算机电磁辐射尤其以带阴极射线管的视频显示器最为严重,屏幕上显示的信息,在很远的地方用相应的设备,不需要复杂的分析技术就可以直接接收下来。 

    1.2计算机存储介质产生的信息泄露 

    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的大量的信息,包括各种保密信息,实际上成为一种以信息形式出现的资产。计算机存储介质在存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很容易遭受到篡改、伪造、窃取、销毁等不法行为的威胁。由于计算机存储介质具有信息存储量大、复制容易且不留痕迹的特点,泄密的隐患相当大。计算机存储介质泄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使用过程中的疏忽和不懂技术,存储在介质中的秘密信息在联网交换时被泄露或被窃取,或存储的秘密信息在进行人工交换时泄密。二是U盘、光盘等外存储介质很容易被复制。三是计算机出故障时,存有秘密信息的硬盘不经处理或无人监督就带出修理,或修理时没有懂技术的人员在场监督,而造成泄密。四是介质失窃,存有秘密信息的硬磁盘等介质被盗就会造成大量的信息外泄,其危害程度将是难以估量的。 

    1.3网络产生的信息泄露 

    由于计算机网络结构中的数据是共享的,主机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通过线路联络,就存在许多泄密漏洞。一是计算机联网后,传输线路大多由载波线路和微波线路组成,这就使计算机泄密的渠道和范围大大增加。网络越大,线路通道分支就越多,输送信息的区域也越广,截取信号的条件就越便利,窃密者只要在网络中任意一条分支信道上或某一个节点、终端进行截取,就可以获得整个网络输送的信息。二是黑客利用网络安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网络攻击,通过进入联网的信息系统进行窃密。三是在Internet上利用特洛伊木马技术,对网络进行控制。 

    1.4管理不善产生的信息泄露或丢失 

    一是无知泄密。由于不知道计算机的电磁波辐射会泄露秘密信息,计算机工作时未采取任何措施,因而给他人提供窃密的机会;或者不知道上Internet时,会造成存在本地机上的数据和文件被黑客窃走。二是违反规章制度泄密。如将一台发生故障的计算机送修前对数据不处理,造成秘密数据被窃;或思想麻痹,疏于管理,造成数据丢失等。三是故意泄密。竞争对手常常采用非法手段笼络工作人员,窃取信息系统的秘密。四是信息丢失。如未经授权的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轻而易举地浏览其他部门文件和数据,从而使得机密数据被泄露。另外,数据大量集中存储于介质中,一旦发生火灾、水灾、被盗之类的事件,就可能使全部数据丢失或者毁损;同时存储介质对环境的要求较高,不仅要防水、防火,还要防尘、防磁,而且对温度还有一定的要求,从而增加了数据的脆弱性。 

    2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的几点对策 

    2.1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1) 系统访问设置密码:要求计算机设置账户名和密码,严禁将账户名和密码告诉任何人,除非必要,尽可能使用普通用户的身份进行操作,减少超级用户口令泄密的危险性;同时定期更新口令,缩短口令使用的周期,使用尽可能长的口令,增加安全强度;口令错误时,应该限制登录的次数。 

    (2) 日常病毒防护:定期更新防病毒/防木马软件;定期检查并扫描系统,任何文件在未经扫描之前,均不允许打开。 

    (3) 可移动介质管理:最好禁止使用可移动介质,如果需要使用可移动介质,必须讨论可能的风险状况。建立最佳的管理方案,以便减少恶意程序进入网络。 

    (4) 下载限制:在安全策略中应禁止下载任何软件、文件,如确实需要,应在策略中注明要递交一份由经理签字的需求表,并确保在打开之前使用防病毒/防木马工具来扫描。

    (5) 加密处理:一些重要的数据必须制定相关的加密程序,并指定相关负责人。 

    (6) 系统备份:制定相关系统备份的操作规程、定期备份的时间以及相关负责人的职责。 

    2.2利用防火墙、防病毒技术进行安全隔离与保护 

    采用防火墙技术是最基本的安全措施,目的是要在内部、外部两个网络之间建立一个安全隔离带,通过允许、拒绝或重新定向经过防火墙的数据流,实现对进、出内部网络的服务和访问的审计和控制。同时,要加强计算机预防病毒技术的研发。计算机病毒预防是指在病毒尚未入侵或刚刚入侵时,就拦截、阻击病毒的入侵或立即报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高级,对计算机网络系统构成极大的威胁。防病毒软件,从功能上可以分为网络防病毒软件和单机防病毒软件两大类。当然,网络防病毒软件本身必然需要增加额外的服务器系统资源消耗,此类软件对网络性能的影响还是较为明显的,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慎重选择。 

    2.3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定期维护 

    对信息系统进行定期维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系统应用程序维护。系统的业务处理过程是通过程序的运行而实现的,一旦程序发生问题或者业务发生变化,都必然引起程序的修改和调整,因此系统维护的主要活动是对系统应用程序进行维护。 

    (2) 数据和代码维护。数据维护需要由专人来负责,主要负责数据库安全性、完整性以及并发控制,定期生成数据字典文件以及其他数据管理文件,同时负责在硬件故障排除后,数据库的恢复工作等。当用户环境变化,原有的代码已经不能继续适应新的要求时,必须对代码进行变更。 

    (3) 文档维护。在进行应用系统、数据、代码及其他维护后,要及时根据维护后的变化,对相应文档进行修改,保持与系统的一致性,为以后的维护工作打好基础,同时要对所进行的维护内容进行记载,内容主要包括维护工作的内容、情况、时间、执行人员等。 

    (4) 硬件设备维护。硬件设备维护主要包括对网络设备、服务器、计算机、打印机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维护工作也要由专人负责,要定期对各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查杀病毒工作,同时要设立设备故障登记表和设备检修登记表,以方便设备维护工作。通过定期检查,及时解决潜在故障隐患,从而保证各设备的性能都处于最佳状态。 

    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的网络系统越来越容易遭受攻击,因此,我们要采用相应的安全对策,制定相应的防范策略来阻止这些攻击,确保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主要参考文献 

    [1] 梁亚声.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教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篇(3)

随着计算机网络、高密度存储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革命已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计算机及其网络信息技术为企业服务,是企业档案工作实现现代化管理的新途径。但是,传统的档案工作管理模式和方法已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迫切需要探索全新的管理模式,更好地发挥档案管理为企业服务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网络信息技术下企业档案信息服务创新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1.网络信息时代,企业档案管理的传统格局和传统运作方式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档案多以纸质文档形式存在,具有查找便利、资料直观、管理集中等特点,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管理工作是对纸质档案进行收集、归类、整理及日常维护保养。通过对传统型档案进行有序管理,可以给企业相关部门利用档案提供很大的便利。但是,从现代视角审视传统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清楚地发现传统档案管理工作流程中存在着许多的不足。首先,传统档案管理是一个准固态过程,档案资料的更新速度缓慢,整理归类所需周期较长,而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企业信息采集形式正从有限化向无限化方向发展。这样,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管理工作就无法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化的要求。其次,现代社会信息获取和处理速度不断提升,传统意义上的纸质档案形式由于体积大、重量大、不易携带等特点,难以满足信息获取速度提高的要求。第三,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信息流通渠道相对单一,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较差,无法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双向流动及时更新的要求。因此,信息时代要求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打破常规,创新管理和服务机制,在实践中积极创新,跟上形势的发展,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网络信息技术下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折射出传统档案服务模式的缺陷。当前,在我国档案事业“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下,档案分散保存在各级各类档案馆,从全局来看档案的资源配置严重不合理,条块分割明显。即使是在现代很发达的网络环境中,由于档案信息具有保密的特性,很多档案部门都没有将档案信息资源全文数据库入Internet,档案信息资源分散,形成了一个个网络上的档案信息“孤岛”。在信息需求越来越强烈的信息时代,封闭、孤立的档案信息资源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将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成一个统一体,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方便、快捷的档案信息服务才是现代化企业档案管理的服务方向。

二、网络信息技术下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思路

加强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在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形成以档案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档案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为目标的新理念,是目前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网络信息技术下,企业档案信息应由过去以目录级二次信息为主,变为以全文级一次信息为主。在此基础上,适应网络时代档案检索的需求。

1.加强网络信息技术下企业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建设工作。

(1)网络环境下新增的“电子载体”文档,企业应对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同步归档。归档的档案材料包括纸质、电子、照片、录像(录音)带等各种载体形式,特别是数码相机拍摄的图像、录像等声像档案。声像档案以其特有的直观、生动的特征,原始形象地再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同时,在企业举办各种专题展览、制作专题片、编印画册和对外宣传工作中,“电子载体”文档起到纸质档案无法替代的宣传效果。因此,企业档案部门应该通过收集、征集、扫描、转录或自拍的办法将这些特殊载体的电子档案收集归档,以丰富档案馆的馆藏。

(2)“两套制”归档的必要性与适时简化合一的可能性。电子文件来源广泛、制约因素多,仅靠档案部门一家难以完成,应采取电子文件形成部门、档案部门、计算机与信息管理部门三结合的方法,共同形成质量较高的电子文档。目前,电子文件、纸质文件转化为档案一般采取“双轨制”,归档内容形成“两套制”,即纸介质与磁、光介质两种文件一起归档,形成内容相同的两套档案。

(3)健全检索体系,提供优质服务。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完善检索体系,不仅包括传统的档案馆指南、全宗指南、专题指南、各种卡片目录、书本式目录等,而且还包括计算机目录检索系统和全文检索系统,以及建立在因特网基础上的远程检索服务。

(4)在企业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方面,归档的电子文件材料应质地优良,并按国家档案局的规范和标准,制定适合本企业的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办法和归档范围,不仅要将企业各部门日常管理工作形成的文本类电子文件同纸质文件一起归档,还要备份电子文件并妥善保管。

2.加快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

加快数字档案建设,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网络建设同步进行。应切实加强网络工程建设,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处理、存储、及电子文件管理风险防范机制,从而使企业档案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有序的档案信息库,包括档案目录信息库和档案全文数据库。对重要档案,破损、褪色的档案和利用率高的档案,先期进行数字化,以保护珍贵的档案资源。在选择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的过程中,应重点选择有特色、价值高、使用率高的馆藏档案。同时,应强化馆藏档案数据库包括档案目录数据库与档案全文数据库的建设。

3.加强档案网站建设。

档案网站是信息时代档案馆的第二种形态,是档案机构面向公众提供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的窗口。企业档案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档案网站,在网上档案信息,并开展档案利用服务,以实现档案资源共享。

(1)加强网络编研,提升利用层次。网络环境下的档案编研工作是将静态的档案资源转化成为动态的,为利用者提供科学完整、优质系统的档案信息服务。网络编研是编者经过对档案信息的加工,将成果通过网络以电子文献的形式提供给利用者的工作。

(2)创新服务手段,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网站内各部门的归档电子文件,并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其优点是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利用率高。

(3)开展在线服务,提供咨询等远程服务。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使人们更加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希望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多种信息。因此,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必然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所代替。档案部门可以在网页上通过汇编相应的专题、提供数据库查存、电子信箱等服务方式,让利用者与档案馆通过电子邮件在网上进行快速通讯,进行信息交流,回答服务对象对档案材料真实性与保存价值的咨询,提供查询和资信服务。

(4)拓展服务领域,适应社会发展。建立起以档案信息搜集、加工、贮存、检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实体,并建立档案联合目录,形成网络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4.网络信息技术下人才兴档的新理念。人是档案管理的主体,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档案工作的实际成效。要更好地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档案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其中关键的一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现代图书馆、档案馆、情报单位的工作人员应该是信息专家或信息工程师,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者,也是信息使用者的向导和顾问。”这段话明确指明了档案管理者应该充当的新角色。一名合格的档案管理者应具有扎实的档案理论知识,熟悉业务技能、计算机技术,勇于创新,敢于打破传统,适应新变化。还应掌握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熟悉档案各种管理软件的使用,根据档案的发展规律,开发出更新更有利用价值的档案信息资源,更大范围地为企业、为社会服务。因此,现代档案人员应由一般的管理者变为档案“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者和传播者”,成为档案信息建设的行家里手。同时,还应尽快建立以管理型人才为基础,复合性人才为重点的高科技人才为骨干的档案干部队伍体系,满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三、网络信息技术下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

1.思想观念的创新。任何工作的跨越和创新,都必须有一个崭新的有创意的思想观念作前导。要充分认识创新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动力,档案工作的建立、发展、壮大离不开创新。然而在当前,档案工作创新面临着许多思想障碍及环境局限,档案工作者在继承和创新关系上存在的犹豫、彷徨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档案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唯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尝试,才能在探索中前进,创新中发展。

2.基础管理的创新。档案工作从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到利用,都有一整套紧密相联的工作流程,每一道程序的科学性、技术性都很强。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档案载体已呈现出多样性的趋势。如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电子档案,同纸质档案相比,具有更方便,准确、高效的优势,但在收集、鉴定、使用、保管、保密和安全等诸多方面,又出现了一些值得探索研究的新课题。国家档案局颁布的《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改变了机关传统的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方式,兼顾了计算机和手工管理两种方式,这实际上也是档案管理手段的一种创新。

3.服务机制的创新。在服务机制和手段上不断创新,主要体现在服务的观念要更新,服务的范围和内容要创新,服务方式要创新,并且要有一定的机制作保证。

4.优质信息资源的问题。现代社会在信息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时间与空间上带来规模化效益,网络无疑给传统的信息行业带来了全新的视角,改变了档案的存在形式和传播方式,但对档案馆为网络提供准确、新颖的优质信息资源而言,当前的网上信息是档案行政部门管理、指导、监督工作的"盲区"和"真空地带"。档案行政部门应尽快行使对网上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职能,为档案检索提供优质的信息资源。

5.企业档案信息标准规范化建设问题。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主要包括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档案信息资源的标志、存储、查询、交换、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规范、标准。档案信息化标准是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它贯穿于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的始终。不论是档案信息资源的有序整理、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还是档案信息网络的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都要在相关标准的规范下,才能发挥最佳效果。没有标准化,档案信息化建设难以实现。档案信息化标准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制定统一的档案信息化发展规划,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要求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

篇(4)

[论文摘要] 在当今的计算机网络时代,信息作为一种重要资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目前而言,信息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信息泄露和信息丢失,因此,对信息资产进行妥善管理和保护非常重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普遍应用到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同时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所谓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是指利用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一个网络环境里,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及可使用性受到保护。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包括两个方面,即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物理安全指系统设备及相关设施受到物理保护,使数据免于被破坏和丢失等。逻辑安全包括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1计算机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

1.1计算机信息辐射产生的信息泄露

计算机及其附属电子设备在工作时能把寄生电磁信号或谐波辐射出去,产生电磁辐射。这些电磁信号若被接收下来,经过提取处理,就可恢复出原信息,造成信息泄密。利用网络系统的电磁辐射获取情报,比用其他方法获取情报更为及时、准确、广泛、连续且隐蔽。计算机信息辐射泄露,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被处理的信息会通过计算机内部产生的电磁波向空中发射,称为辐射发射;二是这种含有信息的电磁波经电源线、信号线、地线等导体传送和辐射出去,称为传导发射。计算机电磁辐射尤其以带阴极射线管的视频显示器最为严重,屏幕上显示的信息,在很远的地方用相应的设备,不需要复杂的分析技术就可以直接接收下来。

1.2计算机存储介质产生的信息泄露

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的大量的信息,包括各种保密信息,实际上成为一种以信息形式出现的资产。计算机存储介质在存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很容易遭受到篡改、伪造、窃取、销毁等不法行为的威胁。由于计算机存储介质具有信息存储量大、复制容易且不留痕迹的特点,泄密的隐患相当大。计算机存储介质泄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使用过程中的疏忽和不懂技术,存储在介质中的秘密信息在联网交换时被泄露或被窃取,或存储的秘密信息在进行人工交换时泄密。二是u盘、光盘等外存储介质很容易被复制。三是计算机出故障时,存有秘密信息的硬盘不经处理或无人监督就带出修理,或修理时没有懂技术的人员在场监督,而造成泄密。四是介质失窃,存有秘密信息的硬磁盘等介质被盗就会造成大量的信息外泄,其危害程度将是难以估量的。

1.3网络产生的信息泄露

由于计算机网络结构中的数据是共享的,主机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通过线路联络,就存在许多泄密漏洞。一是计算机联网后,传输线路大多由载波线路和微波线路组成,这就使计算机泄密的渠道和范围大大增加。网络越大,线路通道分支就越多,输送信息的区域也越广,截取信号的条件就越便利,窃密者只要在网络中任意一条分支信道上或某一个节点、终端进行截取,就可以获得整个网络输送的信息。二是黑客利用网络安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网络攻击,通过进网的信息系统进行窃密。三是在internet上利用特洛伊木马技术,对网络进行控制。

1.4管理不善产生的信息泄露或丢失

一是无知泄密。由于不知道计算机的电磁波辐射会泄露秘密信息,计算机工作时未采取任何措施,因而给他人提供窃密的机会;或者不知道上internet时,会造成存在本地机上的数据和文件被黑客窃走。二是违反规章制度泄密。如将一台发生故障的计算机送修前对数据不处理,造成秘密数据被窃;或思想麻痹,疏于管理,造成数据丢失等。三是故意泄密。竞争对手常常采用非法手段笼络工作人员,窃取信息系统的秘密。四是信息丢失。如未经授权的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轻而易举地浏览其他部门文件和数据,从而使得机密数据被泄露。另外,数据大量集中存储于介质中,一旦发生火灾、水灾、被盗之类的事件,就可能使全部数据丢失或者毁损;同时存储介质对环境的要求较高,不仅要防水、防火,还要防尘、防磁,而且对温度还有一定的要求,从而增加了数据的脆弱性。

2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的几点对策

2.1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1) 系统访问设置密码:要求计算机设置账户名和密码,严禁将账户名和密码告诉任何人,除非必要,尽可能使用普通用户的身份进行操作,减少超级用户口令泄密的危险性;同时定期更新口令,缩短口令使用的周期,使用尽可能长的口令,增加安全强度;口令错误时,应该限制登录的次数。

(2) 日常病毒防护:定期更新防病毒/防木马软件;定期检查并扫描系统,任何文件在未经扫描之前,均不允许打开。

(3) 可移动介质管理:最好禁止使用可移动介质,如果需要使用可移动介质,必须讨论可能的风险状况。建立最佳的管理方案,以便减少恶意程序进入网络。

(4) 下载限制:在安全策略中应禁止下载任何软件、文件,如确实需要,应在策略中注明要递交一份由经理签字的需求表,并确保在打开之前使用防病毒/防木马工具来扫描。

(5) 加密处理:一些重要的数据必须制定相关的加密程序,并指定相关负责人。

(6) 系统备份:制定相关系统备份的操作规程、定期备份的时间以及相关负责人的职责。

2.2利用防火墙、防病毒技术进行安全隔离与保护

采用防火墙技术是最基本的安全措施,目的是要在内部、外部两个网络之间建立一个安全隔离带,通过允许、拒绝或重新定向经过防火墙的数据流,实现对进、出内部网络的服务和访问的审计和控制。同时,要加强计算机预防病毒技术的研发。计算机病毒预防是指在病毒尚未入侵或刚刚入侵时,就拦截、阻击病毒的入侵或立即报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高级,对计算机网络系统构成极大的威胁。防病毒软件,从功能上可以分为网络防病毒软件和单机防病毒软件两大类。当然,网络防病毒软件本身必然需要增加额外的服务器系统资源消耗,此类软件对网络性能的影响还是较为明显的,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慎重选择。

2.3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定期维护

对信息系统进行定期维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系统应用程序维护。系统的业务处理过程是通过程序的运行而实现的,一旦程序发生问题或者业务发生变化,都必然引起程序的修改和调整,因此系统维护的主要活动是对系统应用程序进行维护。

(2) 数据和代码维护。数据维护需要由专人来负责,主要负责数据库安全性、完整性以及并发控制,定期生成数据字典文件以及其他数据管理文件,同时负责在硬件故障排除后,数据库的恢复工作等。当用户环境变化,原有的代码已经不能继续适应新的要求时,必须对代码进行变更。

(3) 文档维护。在进行应用系统、数据、代码及其他维护后,要及时根据维护后的变化,对相应文档进行修改,保持与系统的一致性,为以后的维护工作打好基础,同时要对所进行的维护内容进行记载,内容主要包括维护工作的内容、情况、时间、执行人员等。

(4) 硬件设备维护。硬件设备维护主要包括对网络设备、服务器、计算机、打印机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维护工作也要由专人负责,要定期对各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查杀病毒工作,同时要设立设备故障登记表和设备检修登记表,以方便设备维护工作。通过定期检查,及时解决潜在故障隐患,从而保证各设备的性能都处于最佳状态。

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的网络系统越来越容易遭受攻击,因此,我们要采用相应的安全对策,制定相应的防范策略来阻止这些攻击,确保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主要参考文献

[1] 梁亚声.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教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篇(5)

【关键词】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网络信息化

0.前言

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公路工程造价的管理也要实施信息化管理。公路工程建设的规模庞大、工程很复杂、施工的时间很长,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公路工程造价没有控制好,将会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那么,为了能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在建设施工时就要反复进行计价。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系统信息具体应用到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方面上来。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计算机被广泛应用到各种行业中来,公路工程的造价管理也不例外,巨大的规模和工程的复杂更需要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因此,通过公路工程建设网络信息化管理,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工程成本降到最低限度,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1.公路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的现状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实行信息系统化要依靠国际互联网先进技术,才能对工程造价管理数据快速处理,将数据统一存储、检索,方便查询,让管理的数据更加及时和准确,为工程造价管理所用的报表提供方便。实现系统管理信息化将逐渐代替传统的数据审核方法,它将建立一套完整的造价资料存储和进行分析比较的功能,实现模拟方法对工程总价进行计算。

现阶段人们对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认识不深,对信息管理还采用了原始方法。很多企业把工作重点都放在了项目的业务工作上,对工程造价管理不够重视,也未能理解管理信息化的真正含义。公路工程造价信息网是一个很好的共享平台,建立信息网站可以为社会有关部门和政府提供服务,还可以为建筑行业和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但目前这个共享平台还只能提供简单的信息,而未能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详细的探讨,很多时候会由于信息网上的信息不够完整、不能能及时更换而给用户查询带来诸多不便。

另外,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水平还不高,提供的信息还不完整,整个系统管理还不够规范。在我国有些省市虽然已经连网,但还未建立一个统一的共享信息网,各个地区编码和格式存在差异,不时会出现重复和交叉信息,在全国范围内使用还很不方便,不利于网站的维护。

2.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2.1它是适应信息时展的需求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信息化是必然的发展方向,人们越来越需要信息资源,对信息的处理也逐渐实现数字化和电子化。在我们的建筑行业中,对信息化的管理水平比较低,为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也必须从原来的模式转变成网络信息化管理模式,让信息资源价值得以充分利用。

2.2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可以降低工程造价成本

当前建筑材料的价格占整个建筑工程造价的大约百分之六十,而且还会持续增长。因此,在公路工程建设中,材料的价格高低对整个工程造价成本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实施网络信息化以后,管理部门可以在信息系统中查看每个地区材料的价格,根据这些价格比较分析,然后再制定出合理的价格。政府部门也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掌握全局,对建设投资问题进行宏观调控。

2.3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是为了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每个省市自治区编制的价格估算表都是在国家统一定额指导下制定的。近年来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推出,定额也要不断更新,对工程造价实施网络系统信息管理,也让编制定额的管理人员工作更加轻松。当前我国在建筑市场中都推行招标制度,但每个地方的材料价格和费用都不一样,建筑施工企业要全面掌握材料价格、地理环境、施工条件等多方面的信息才能制定出施工方案,但是,受到各方面条件限制,要了解施工企业的情况有一定难度。采用远程数据通信方法处理信息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3.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网络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3.1分工明确

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要实行分层管理,明确责任。由国家总部负责工程建设、维护以及工程造价的信息化平台,并制定出有关的标准数据,对工程造价信息进行审核。每个省市和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负责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信息管理工作,对本级的信息化平台加以管理,可以及时交流和共享计价信息和政务信息,根据有关的规定,对本地方本行业的工程造价指标和价格信息进行上报,指导和监督下级工作。

3.2对工程造价数据管理加以规范

要及时、完整、准确地收集工程造价的数据。管理机构要利用每个下级部门和相关企业上报上来的文件成果来建立相应的数据,还要努力开发工程造价编制软件。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对收集上来的工程造价数据进行测算和分析,建立一个数据库,从而为工程建设所要用到的工程造价价格、指标和指数提供数据。

3.3加强工程造价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对工程造价信息化平台加强建设它包括计价依据信息,包含我国的计价规范和统一定额;政务信息,包括有关的行政法规、政策许可以及工作动态等内容;指数,包括不同时间段工料机价格的走势和造价指标等;工程造价指标,包括工程各个阶段的消耗量信息和单位造价等;价格信息,包括材料、人工和机械等主要因素单位价格内容等。

3.4要提高认识,加强培训

各个部门都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监督和信息化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要对信息管理人员信息化知识加强学习,要吸收信息化人才,从整体上提高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将信息化管理安排到日常工作上来,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 [科]

【参考文献】

[1]石勇民,支喜兰.公路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篇(6)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网络化

0引言

目前,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各种新型技术在各行各业发展中实现了不同程度的融合,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从传统的信息统计管理形式,转变到计算机网络化形式。这种网络化的管理形式,能全面管理信息和知识,为相关工作的使用带来极大便捷,提高了工作准确性和管理效率。

1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网络化的相关概述

1.1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网络化的概念与意义

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网络化,实际上指将传统信息和知识通过计算机实现网络化管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管理效率,且这种管理形式能够经得起时间的冲刷,不会出现任何磨损和氧化腐烂等问题,极大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传统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受到客观因素的严重制约,书册印刷和传播需要大量时间,且传播过程中,书册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传播速度慢,管理效率低。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网络化的出现,对传统管理形式造成了极大冲击。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网络化,能够通过互联网快速完成信息共享,且管理中,网络传播速度极快,能够快速调取信息,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目前,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网络化,已在很多行业发展中完成了不同程度的建设,很多大型集团都建设了专业的内部网格。集团内部网格中,可快速传送企业工作信息,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并保障了信息的安全性。

1.2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关系

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之间具有紧密联系。从二者的整体来说,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主要基础,也是重要的前提条件,而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实际基础。二者在管理中相互依存在。目前,我国已步入信息时代,很多传统的管理形式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改变,相关信息和知识的使用效率不断提升[1]。计算机的网络化,极大改变了信息的传播形式,很多知识通过网络快速传播,并应用到各种不同的社会领域。人们在工作中,不断丰富和创新知识内容,并通过网络将知识以信息的形式再次传播,周而复始,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改变。当前社会发展中,虽然计算机只充当信息和知识的传播者,但是这种传播和管理形式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人们提供了无数的知识信息,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2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网络化的实践策略

2.1做好自身需求分析

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网络化的实践应用中,必须要对自身的发展需求做好准确定位。只有准确定位自身发展需求,才能在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网络化的建设中,掌控计算机网络化建设的方向。首先,仔细分析自身现有的数据信息存储量,准确分析发展中的数据信息传播量。其次,对计算机网络化的建设需求做出适当匹配。每一个企业的数据流量都不同,很多现代化科技企业的数据流量往往是一些传统类型企业数据流量的数倍。因此,计算机网络化的建设中,要详细了解自身的数据流量和所需的数据库大小,为网络化建设奠定基础[2]。最后,详细分析自身工作流程的需求。通常情况下,工作信息传送过程中,一份文件要经过多个部门审核批准。因此,计算机网络化建设之前,应详细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对于不同的工作流程做出不同的信息传递环节,在保证文件审批速度的基础上,避免经过错误的审批部门,提高文件的保密性。某些文件信息还要与客户对接,便于企业增强对市场的了解,提升对市场变化的掌控能力。信息流转结束后,要保证数据能够完整存入数据库,便于后期查找。

2.2加强计算机硬件设施的基础建设

计算机硬件设施建设,是企业推行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网络化的重要基础,网格中的信息流转速度也要依据计算机硬件基础建设才能提高。当前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网络化建设中,主要设施为互联网终端、移动设备终端和相关工作终端设施。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终端设施采集企业内商品的数据信息,并通过工作终端设施将商品信息上传到企业的网络系统,便于工作中使用。互联网终端设施在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网络化中占据重要位置,对信息流转速度和工作流程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只有努力提高计算机硬件设施建设,提高计算机硬件的使用性能,才能保证计算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传速度和质量,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每一个企业建设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网络时,都会设置专用的大型主机,并为主机做好最优配置,保证系统的工作性能。主机使用一段时间后,维护更新相关重要硬件,以保证企业网络系统的工作效率和性能。

2.3加大网络安全保护力度

信息时代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同时,网络开放性为企业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当前网络使用中的一项重要问题。虽然很多企业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都选择使用单独的企业内部网络,但是实际安全防护中,效果不理想。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网络化建设中,要重点关注网络安全防护。第一,加强系统防火墙建设,尽可能隔绝外部信息的入侵,阻挡外来访问。第二,将系统内的使用权限密码设置成动态密码,并严格管理相对应的动态密匙,提升网络第二道防护的强度。第三,设置系统动态密码后,可以设置相应管理人员的生物识别系统,通过管理特定人员的管理权限,有效提升系统安全性,为企业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网络化提供重要的安全保障。

2.4优化计算机系统的设计

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网络化建设中,应不断优化系统。所有系统前期设计时,都要兼顾各种不同的工作性能和相关工作流程。因此,设计系统工作流程时,要尽可能保证系统的全面性。长期工作中,对系统性能进行无数次检验,最终证明系统的许多部分都存在不合理环节。为了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工作冗余,必须不断优化系统,保证工作环节尽可能精简。如此,不仅能提升工作效率,而且能提高信息的保密性,为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网络化发展提供支撑。

篇(7)

关键词 高校档案 网络体系 建设 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1 网络信息化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

1.1 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积极影响

(1)路径方便快捷。在以往传统媒介环境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面对面档案管理与服务的方式进行,常常因为受到时间、场地、人员、成本、信息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有时无法在第一时间或异地进行,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在网络信息化下,由于信息形式的多样,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沟通交流,使得管理工作素养得到升华。(2)相比传统的传媒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网络信息化更具有高效率、高准确率,传统管理方法在效率、准确性、及时性方面都不如网络信息化,因此,对于网络信息化而言,对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发挥了良好作用。在网络信息化下,在上述传统管理手段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信息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网络和手机短信平台上的档案管理工作手段逐渐成熟并有快速发展的趋势。

1.2 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消极影响

在网络信息化的作用下,虽然可以让各部门和各单位更快地获取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的内容和关键,但由于这些信息安全性都需要考量。并且由于信息存储的容量和上传下载的速度都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

2 网络信息化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网络体系建立的重点和难点

当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地方和高校领导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随着网络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实践全面展开,高校档案工作网络体系应在全面总结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进网络的工作经验基础上,开始对网络环境下进行综合、系统的研究。二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与学校管理实际结合不紧,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不强。在经验和对策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体系已经在一些局部领域展开,重点集中在网络作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介体的研究方面。研究者更加关注网络给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所带来的机遇和条件,在理论认识上不再局限于对网络负面影响的分析,更强调了档案管理工作网络的必要性、构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网络阵地的原则等。另外,档案管理工作实效性和开展性不强,方法和手段单一。三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队伍整体素质不强、数量不足问题未得到很好解决。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岗位缺乏吸引力,发展目标不明确,待遇偏低。有的学校专职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职称、待遇得不到落实。

3 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网络体系建立的途径

3.1 构建和谐的档案管理网络文化

首先要求档案馆积极挖掘馆藏历史文化资源,为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内容素材,并且充分发挥档案馆的人才、设备、设施和经验优势,依照社会文化需求,以用户需要为导向,扩大信息采集范围,实现服务内容多样化;其次,要求档案馆打破地域限制,依托整个网络实现服务对象的社会化;再次,网络文化中个性的张扬,要求档案馆在满足用户一般档案信息需求的同时高度重视特殊性文化信息需求,根据本馆资源及人员知识水平建立自己的特色数据库,组织特色资源上网,实现服务特色化。

3.2 构建网上网下全时关注、全程覆盖的立体交叉网络

要通过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网络体系建立与开展,拓展和丰富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载体、途径和形式,打造高品质、多样化的档案管理网络文化。这些文化品牌一方面依托于校园文化的优势资源,能够弘扬学校历史传统,培育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另一方面紧跟网络技术发展的新动向,紧贴师生需求的新变化,能够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将极大地延伸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空间,充实教育资源,丰富校园网上精神文化生活。

3.3 拓宽信息服务渠道

网络环境下,档案馆一方面要利用优势馆藏,开发具有本馆特色、地域特色及时代特色的数据库上网,健全档案文化服务内容资源。另一方面,应充分挖掘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网络沟通与数据交流的便捷性与其他档案馆及信息服务机构展开合作,提供多角度的信息来源,帮助用户一站式地获取所需信息知识。

3.4 培养管理人员的网络媒介素养

要通过网络信息化形态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和网络媒介素养。这包括使管理工作人员的网络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得到强化;使管理工作人员学会如何选择信息、挖掘信息、处理信息、分辨信息、综合利用信息;使管理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网络观,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合理使用网络资源,达到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3.5 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

网络环境对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除了要掌握档案学基础理论和档案工作基本技能外,还要适应新的信息环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备较高的外语、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掌握相应的检索、信息存储与处理及通信技术等。另外,档案人员还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知识评价水平,能够对繁杂的信息进行分类标引和有效管理,能够开发出有价值的信息产品,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才能成为一名网络环境下合格的文化服务提供者。

4 结论

建设以师生为中心的服务文化是档案馆适应网络文化要求的重要手段。网络信息化形态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只懂得一些网络技巧是不够的,还必须是现实生活里做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行家里手,要继承和发扬传统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优良传统、成功经验、有效形式和方法,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关玲.浅析信息化时代高校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J].贺州学院学报,2013.2:99-101.

[2] 陆帅帅.浅谈电子校务背景下的高校档案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3.11:97.

[3] 潘昕,李名家.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基于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视角[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33-136.

[4] 金俊兰.现代高校档案管理的价值体系和跟踪[J].兰台世界,2013.8:60-61.

[5] 初庆华.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