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5 16:53:00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篇(1)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心理问题 辅导对策

在多年的高中物理教育工作中,学生关于物理的认识只有一个字“难”,高中物理课有如此难学吗?从多年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形成高中物理难学这一认识,心理层面的制约因素要远大于知识层面,下面我就针对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心理层面障碍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难度加大,畏难心理

初中物理重在表浅的定性研究,所研究的物理现象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物理过程多数是单一的、静态的,教学要求以识记为主,配合简单的分析、推理和论证。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所研究的现象相较初中比较复杂和抽象,内容从古代到近代,可以说点多、面广、理深,重在定量分析与计算,矢量运算性较强。从能力要求方面来说,要以数学为工具,以语文为基石,以自然界为背景,包含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审题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及数、形、图转化能力等。教学要求重在理论联系实际,即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高一物理的运算又迅速地从单纯的算术、代数运算过渡到函数、图像、向量、极值的运算,这对于刚上高中的只有形象思维或具有一定抽象思维能力但尚处于经验型阶段的高一学生来说,无疑是难跨的一道铁门槛。高中物理难学是确实存在的现象,大部分初中物理尖子生,从原来的佼佼者变成中等生甚至差生,接受不了这一残酷的现实,从一开始的“自我感觉良好”到后来的“节节落败”,巨大的落差使他们对高中物理学习有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和思想包袱,久而久之,若找不到正确的方法,尽快适应高中物理学习,则难免形成恶性循环,继而破罐子破碎,使物理学习变成一摊烂泥。

二、学法不当,惰性心理

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不能真正理解所学内容。初中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演示入手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高中从理想模型代替直观现象入手,通过逻辑判断和抽象思维建立概念和规律,这种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必然要求学生改变原来的学习方法,达到新的要求。学习上产生困难,往往并非学生思维水平或智力的问题,而是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学。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路方法。而某些学生上课不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着做作业,对概念、规律、公式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这样一来,少了求知的热情和成功的喜悦,只靠考试、升学的压力是无法产生浓厚兴趣和学习欲望的,反而会出现“惰性心理”,完全依赖老师的课堂讲解,思维惰性大,思路狭隘,满足固有的思维模式,受固有的方法框框约束,只能套用知识,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只能模仿,不能创新。

三、思维僵化,定势心理

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对物理现象的分析侧重点不同。初中物理教学基于学生思维特点和认识水平,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不够深入透彻到位,而高中物理教学要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深入解决初中的遗留问题,这时新旧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冲突,对学生建立概念和规律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在解决新问题时,盲目照搬旧经验不注意新旧问题之间的差异,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出现偏差。如在电流方向的认识上,学生认为在任何导体中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即为电流的方向,受旧知识的影响,忽视导体不同所存在的差异。

2.由于思维定式造成思维方式的僵化,不利于思维的发散,缺乏创造性。如在对自由落体运动问题的认识上,学生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所受的重力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3.在建立概念和规律时,学生由于没有真正掌握其内涵和外延,便会造成“定势错觉”,不能区别相互之间有联系的物理概念,如电压与电动势、电势与电势能、质量与重量、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光的干涉与光的衍射等。

四、性别差异,自卑心理

在感知觉方面,女性的感受性较高,触觉、嗅觉较敏感,听觉能力较强。男性则视觉能力较强,在接受外来信息时,男性发达的视觉通道大大弥补了其他通道的不足。由于具有较强的视觉空间能力,男生分析物体运动等空间表象能力优于女生。

在记忆力方面,女生一般偏重于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记忆面广量大,短时记忆较优,因此影响长期记忆的效果。她们在复述物理概念、规律时,习惯于用课本的语句逐字逐句背诵,而不甚理解其物理意义。男生则倾向于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在广度上虽不如女生,但比较深入,记住的信息能保持比较长时间。

在注意力方面,女生的注意力多定向于人,对人际关系很敏感,并在这种关系发生变化时很快地顺应,所以她们听课时容易受到教师情感的影响,主动与教师配合。男生的注意力多定向于物,并且喜欢探究物体内部构造的奥秘,但注意力的稳定性稍差,上课时易分心。

在思维方式上,女生倾向于模仿,处理问题时注意部分和细节,但对全局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把握较差。男生独立思考较多,分析综合能力较优,处理问题时较为重视全局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但对细节注意不够。在操作技能方面,由于男生倾向于“物体定向”,从小爱摆弄物体,男孩的玩具多是车辆、武器、各种工具等,并喜欢对之进行拆卸、安装,以致改装。所以男生在物理学习中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乐于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索,有较高的创造性。女生由于倾向于“人物定向”,女孩喜欢的玩具多是布娃娃之类,对无生命的物体不感兴趣,也很少愿意对之进行探究。所以女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在物理实验中女生较适应规定步骤的验证性实验。由于女生有较强的感受性,她们在实验中观察较仔细认真,数据记录较准确。

由于在智能品质和类型上男、女生之间存在上述差异,而物理学习则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和理解力,这些智力品质正是女生较薄弱的方面,这就造成男女生物理成绩分化严重,女生产生心理障碍,缺乏信心,畏缩不前。

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心理学、教育学原理解决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存在的这些心理问题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是研究物体道理的一门学科。而这种道理又普遍包含在日常生活中。因此在上课时多引入学生所熟悉的事例,会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从而促进学生对物理的喜爱。物理教材中出现的规律、定理、法则、公式,给人以“神圣”的感觉,似乎它们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完美无缺,被供奉在科学的殿堂里。其实不然,这些物理知识,都是人类在征服自然的道路上,经过无数次挫折、失败、反复摸索后才取得的。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多介绍一些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史知识。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使学生了解研究物理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崇高志向。

其次,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物理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接受信息的能力和实验能力,其特点是联系实际广、思维程度高、过程分析难。学习物理首先要理解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规律的条件和方法,然后通过练习检查知识的理解,培养能力。学物理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五个环节即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复结是少不了的。

再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思”是训练创造性思维的好办法。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一题多解的例题,要特别讲解清楚,并要求课后务必整理一遍。对于已知条件字母化、物理过程不明确的开放性习题,要与学生一起分析出现各种情景的可能性,讲清为什么会出现这几种情景的道理,以及思考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通过画草图揭示出各种可能性的思维方法。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篇(2)

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为甘肃省榆中县第二中学高中部三个年级的学生。在确定研究课题后,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搜集的工作。并且与学生、教师及学生的家长进行深度访谈。本次调查的问卷借鉴了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周步成和其他心理学科研究人员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从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这8个方面,了解当地中学生的焦虑状况。

在调查过程中,可以看到学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学习心理问题,包括学习动机不足,表现在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不足,学习成就感较低,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适当的引导,欠缺对学习策略的掌握,以及良好习惯的培养。大多数同学都没有掌握有效地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同时中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所面临的内外压力普遍增多,适度压力可以提高个体的动机,促进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使个体适应得更好。但当前,不少压力已超过了他们所能负荷的程度,这些不良后果可能包括身体的症状、焦虑、紧张、不安、抑郁、恐惧等情绪困扰,以及种种适应问题,甚至引发精神症状等。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活水中学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这8个方面的焦虑水平状况。

面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走向普及的大趋势和内陆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后现状,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研究,摸索到了一些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

一、开设心理辅导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基本的途径,也是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的最基本的因素。农村中学由于交通的不便、信息网络的闭塞,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获得、心理健康意识的提高、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依赖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农村中小学的心理辅导课应坚持以活动课的形式,充分考虑农村少年的心理特点及行为方式,注重学生在学习、生活的心理体验,而不是纯理论的课堂学习形式。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间,另一方面更有助于老师开展班级心理辅导工作,增强了辅导效果,两者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体系,就可以在课堂内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使课堂教学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二、重视家庭心理辅导,提高学生家长的心理素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生的心理问题多数“源于家庭”,而许多家长缺少心理辅导方面的意识和相关知识,所以对家庭开展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此,应有目的的向家长授课,使困惑的父母了解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了解对孩子进行家庭心理教育的初步方法,给家长一把“成功开启孩子心灵”的金钥匙。利用家长学校这块阵地,定期开设家庭心理辅导讲座,让家长懂得一些心理辅导的原则、方法和沟通技巧,从源头上去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篇(3)

关键词:高中生 心理健康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状况,以中国知网为平台,以“高中生”“心理健康”为关键词,选择了核心期刊进行检索。纵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发现某些研究不仅地域广泛,而且涉及到民族差异、学校类型差异等较新的方面。

一、有关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

青少年步入高中后大多面对的是应试教育,而这又致使家长和学校过分重视成绩,学习成绩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社会、学校、家庭对自己的评价,自然会产生焦虑、自卑和抑郁等,导致心理不平衡。

对河北某高中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其中有52. 4%的高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强迫、学习压力感方面心理问题比较突出。[1]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的调查发现,高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 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 5%,北京某高中学生抑郁率达35.2%。[2]对广州市城区和农村中学进行问卷调查表明:存在心理问题的中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9.5%。[3]随机抽取新疆维吾尔组自治区学生,调查发现有心理问题占16.59%。[4] 对银川市高中生进行调查,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22?5%。 [5]关于包头市高中生心理问题的研究表明,有19.4%的私立高中生和12.9%的重点高中生存在着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6]

二、有关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差异性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性别差异

对重庆三峡库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调查显示,女生在心理健康总均分、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自我强迫、情绪不稳定5项因子上均高于男生。这可能与男女抗干扰能力、性格方面差异有关。 [7]赞成其结论的有崔婷对西安两中学及张媛媛对地震灾区高中生的调查研究。[8] [9] [10]

对广西高中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表明,女生抑郁、恐怖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生,男生在强迫、偏执、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平衡性等方面问题检出率比女生高。原因可能在于,学校纪律和紧张的学习生活压抑了男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却使女生更容易适应学校生活;而且女生与男生相比,在面对挫折和烦恼时更善于发泄。[11] [12][13]

对广西侗族高中生调查表明,男生较女生情绪更不稳定性、性格更内向,可能是侗族传承着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习俗,女生在这种生活环境里比男生能表现出更多的优越性有关。 [14]

对黄石市高中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显示,在5个主要心理健康问题上,男生的敌对、偏执、强迫等3个因子的均分显著地高于女生;女生的忧郁因子均分显著地高于男生,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则无显著差异。 [15]

现阶段多数学者倾向认为,应根据不同性别心理问题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民族差异

调查表明与全国中学生水平比较,广西侗族高中生个性随和、活泼开朗,但情绪稳定性较差,造成其情绪不稳定的个性特征可能与他们生活在贫穷山区环境有关。调查中龙胜各族自治县高中生个性更为温和,可能与该地区为多民族聚集区有关,不同民族间的广泛交流可以使不同民俗逐渐同化,有利于个性的健康发展。 [14]

还有研究发现壮、瑶、侗族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汉族,且男生心理问题比女生稍重。存在个性偏异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不同民族个性特征在影响心理健康状况上确有不可忽视的作用。[16][17]

(三)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学校差异

本文关注的学校差异,主要指示范高中与非示范高中,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私立中学与公立中学的差异。

研究表明银川市直属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严重,而非示范性高中招收的大部分学生学习成绩总体上不如示范性高中学生,他们具有发生心理卫生问题的高危险性。[5]另有研究指出,有19.4%的私立高中生和12.9%的重点高中生存在着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症状。总体上包头市重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私立高中生。 [6]对唐山市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学生与重点高中3类学校进行调查,发现重点高中学生总体均分和学习焦虑均分最低,职业高中学生在学习焦虑的阳性检出率和平均分上比较突出。 [18]

由此可见,高中生的心理卫生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非示范性学校、私立、职业中学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尤为严重。

三、有关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索的研究及展望

我国学者对高中生心理问题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多,本文就生活压力事件这方面做详细论述。

生活事件易形成负面应激反应,并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破坏性,而来自学业成就、他人期望、学习负担、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这6方面的生活压力事件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首先,高考是高中生所要面临的重大生活事件,所以与高考相关的(如学业成就、学习负担、师生关系)会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有影响;再者,高中生尚未完全独立,心理还不成熟,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父母,因此亲子关系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19][20]以什么态度对待心理问题以缓解生活压力,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主动缓解心理压力者,较少有心理问题 [3]

近五年来,我国学者对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笔者认为今后对此问题研究应重点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现阶段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定义多套用成人,这样就使其与成人等同,抹杀了这一群体的特殊性,所以应统一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二,通过对这些文章的研究方法的统计表明,研究者多采用测量法、观察法,很少甚至不使用个案法、实验法,所以应提倡采用多元的研究方法;第三,应加强研究与实践结合,加强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最大程度为高中生服务,解决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海俊.河北某中学高中生心理健康与生活压力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1)

[2]孙玮.北京市某校高中生抑郁症状及求助现状调查 [J]. 中国学校卫生,2009,(9)

[3]任杰.城乡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满意度的研究[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2)

[4]张青.石河子大学及石河子市3所不同性质高中在校学生症状自评量表测试结果比较[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52)

[5]马丽.银川市示范和非示范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2009,30(8)

[6]关明杰.包头市重点高中与私立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J].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2)

[7]方琪.重庆三峡库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调查[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11)

[8]崔婷.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J.山西师大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10,(37)

[9]张媛媛.地震灾区高中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相关性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3)

[10]孙士富.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教育探索,2006,(10)

[11]林东.广西高中生SCL-90常模的建立及结果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8)

[12]黄永新.广西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0)

[13]胡春梅.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J]. 教育探索,2006,(11)

[14]陆雪萍.广西侗族高中生个性特征测评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1)

[15]汪颖.黄石市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职业时空,2007,(21)

[16]林东.广西不同民族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9)

[17]林东.不同民族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6)

[18]蔡青.唐山市不同类型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7)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篇(4)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心理咨询 高校学生 发展性问题

高校辅导员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的事务性工作,实际上这些日常工作是教育学生的最好方式,是促进学生成长最有力的手段。这也就要求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引入心理咨询的一些理念和技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高校学生工作更具科学性和专业性。

一、用心理咨询原则指导学生工作

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心理咨询能否深入的前提,也是心理咨询效果得以保证的前提。在学生工作中运用心理咨询的相关原则,同样可以帮助辅导员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达到预定的教育效果。

(一)尊重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尊重以真诚为基础,意味着完全接纳、信任对方。尊重学生的意义在于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这种氛围可以使其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获得自我价值感。一般来说,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较为成熟,自尊心都比较强,因此尤其需要尊重学生,不损伤他们的名誉和人格,承认或肯定他们的能力与成绩,建立和谐的沟通交流模式。

(二)真诚

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以诚相待,才能使交往双方建立信任感,所以真诚对于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师生关系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真诚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辅导员真实展现自己,另一层是真诚地对待学生。辅导员的真诚不仅可以给学生一种安全感,而且可以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受辅导员的真诚感染和暗示,学生也会逐渐诚实地开放自己、表达自己、袒露自己的内心。

(三)共情

共情又叫共感、同感、移情、同理心等,就是站在当事人(学生)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观地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及内心世界,且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学生的一种沟通交流方式。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辅导员不仅要有能力正确地了解学生的感受和那些感受的意义,而且要将这种对感受的理解和体会准确地传达给对方。如果理解仅从教师自身的角度出发,随意宣泄内心情感,不顾学生的感受和环境气氛,不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就会导致师生双方沟通的失败,最终形成失败的师生关系。

(四)积极关注

积极关注也称之为正向关注、积极关怀,含义是以积极态度对待学生,对学生言语和行为中的积极面、长处和优点予以特别的有选择的关注,强调学生的优点,使学生拥有正向的价值观。积极关注是让学生相信他自身具备的优点和长处,并且相信可以通过努力继续完善自己。对学生的积极关注不仅有助于建立师生关系,还能促进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和长处,从而树立信心,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促进自我成长。

二、心理咨询方法在大学生发展性问题上的运用

大学生整个大学教育中会遇到大致相同的各阶段发展性问题:大一新生的入学适应问题,大二、大三学生的人际关系和恋爱问题、学习问题,大四毕业生的择业问题。在面对大学生这些阶段性问题时,心理咨询原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保证,但要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好这些问题,要求辅导员娴熟地掌握心理咨询方法,教会学生应对发展性问题,促使学生顺利地度过每一个发展阶段,最终完善学生的人格。

(一)团体辅导在新生入学适应问题上的运用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

入学适应问题是新生入校将面临的第一道坎,许多学生跨省跨地区来求学,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同时大学学习模式与高中的严重脱节更给了这些初来乍到的新生当头一棒,学生的入学适应问题也成了一个很大的教育问题。很多学生一入校就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对一个班进行了两次团体辅导,第一次主题为:大学是什么?请高年级学生介绍自己的大学感悟,随后大家讨论自己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等等。第二次主题为:相亲相爱一家人,在班级内部随机设计了若干个小组一起完成的游戏,比赛过程中要求组员默契,最后全班分享感受,增进学生间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班级认同感,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经过两次团体辅导,新生的入学适应问题明显好转。

(二)心理剧在人际关系问题上的运用

心理剧是当事人通过扮演某一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与思想,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借此走出困境,实现自我整合和人际关系和谐。校园心理剧是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心理事件,通过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来表现,从而达到思想的碰撞、心灵上的共鸣,达到人际关系的重现,以取得较好的心理辅导作用。不妨发挥学生自己的聪明才智,让他们用心理剧的方式开展自我教育,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协调发展。

恋爱关系作为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时常困扰着这些青年男女。经过实践,我发现心理剧也是解决恋爱问题的很有效的方法,在心理剧中,男女恋爱关系被演绎得淋漓尽致,指导学生形成了非常清晰、合理的恋爱观。

(三)行为刺激法在学习问题上的运用

行为刺激法包括强化法和惩罚法,每当当事人出现所期望的心理与目标行为,或者减少了不符合要求的行为之后,立刻奖励强化,以增强此类行为出现的频率;反之予以及时的惩罚。辅导员工作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仅靠执行学校宽泛的学习纪律文件是不行的,更需要逐步建立具体奖惩机制,刺激学生学习,指导学生自我学习。

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建立完善的外部奖惩机制,用外界的物质的反馈物及时强化学习效果,培养班级中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各班级中实行的“学生综合测评”激励学生;第二步:内化奖惩机制,用内在的精神的反馈逐步取代外在强化物,以“班级评优”、“党支部进班级”等一系列推评学生做主的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激励学生的民主意识,营造“为我学习”的自觉学习气氛;第三步:综合奖惩机制,强化班级的班风学风,对班级的成就予以集体奖励,对错误集体惩罚,班级间进行经验介绍,班级间评比,流动红旗制等方式,最终形成我为班级一份子,为自己学习、为班级学习、为荣誉学习的良好学风。

(四)职业生涯规划在择业问题上的运用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制订出行之有效的计划。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心理咨询中职业发展指导的一个重要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通过对大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一系列分析,辅导员可以对班级学生做一个分类,进而指导学生分类发展,实现学生自我的最大化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殊性要求高校的职业指导师具备较高的心理学理论素养和实战能力,从心理咨询中发展的原则出发指导学生,为学生量身定做一套适合他们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结语

心理咨询是一门科学,心理咨询技术是更加系统、科学、规范的工作方法。要勇于将学习的理论用于实践,借助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技术,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将心理咨询技术融入辅导员工作,必然使辅导员工作更加有据可循、有理可依,使工作更具科学性和专业性。

参考文献:

[1]罗晓春,王丽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2]黄琴.发挥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协同优势[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5,(2).

[3]袁雅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3,(8).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篇(5)

【关键词】学困生 心理问题 数学学习

高中数学学习难度加大,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学生,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数学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是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高中数学“学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差

高中数学相对于小学和初中数学,难度有了一定的提升,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有些学生特别是初中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自信心比较差,总认为自己学不好。自信心差的学生在上课集中注意力及独立完成作业方面相对于其他学生来说表现的也比较差。

2.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情感

经常听到学生说:“我对这些数字没有兴趣,不感冒”数学学习情感障碍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数学感兴趣了,才能真正的在数学上下功夫,才能学好数学。

3.思维障碍

数学“学困生”的思维上有如下障碍:(1)思考问题偏面性。(2)不习惯扩散思维及逆向思维。(3)抽象思维有困难。(4)分类讨论问题有困难.由于这些思维的障碍,往往带来思维结果的错误。

4.学生害怕考试

学生、老师和家长最怕的就是学生考试失常,我们的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命运,十几年苦读,就是看最后的成绩,耗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掌握的也很好的知识,却到最后完全没有办法发挥,相信没有什么比这个打击还要大的了。数学“学困生”往往在数学考试中无法得到正常发挥,这种心理障碍大体在考试中表现为:(l)惧怕心理,考试时速度慢而来不及答完卷。(2)心里焦急造成审题马虎,发生各种审题错误,甚至漏做题目。(3)由于前一个题目不会做,于是在做下一个题目时,脑子里还在想前一个题目,因而造成简单计算失误。(4)处理不好“不全会”与“全不会”关系,因而对于某个题目,部分理解掌握的也不做,造成全题不得分。

二、高中数学“学困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

1.创设安全、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有些数学教师总是绷着一张脸给学生上课,对于学生的问题回答的是不冷不热,似乎只有这样冷峻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世界的神圣和严谨,然而教育应当对学生生命的精神世界予以关切,应当为学生的精神困境投入真诚与热情。高中数学学困生是那些在数学学习中遇到了“麻烦”的高中生,他们比其它学生更需要关注和关爱。教师只有让学生在安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才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也才能使学生学好数学。学困生大多是长期得不到数学教师的欣赏和关爱,他们对数学缺乏情感,甚至充满了恐惧,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让学生感觉到很亲切和被关注,感觉到自己是被信任的,这样的信任与关注,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也更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的地位,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精神。

2.给学困生思考的时间和发现的空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地认识学生,充分地理解学生,充分地发动学生,要认识到学困生是一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他们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联想散漫,思维贫乏,充分理解他们,留给他们适当的思考时间特别有价值。课堂上,经常是大部分同学还没有来得及思考,少数的学优生已经把答案或方法喊出来了,这一方面对大部分同学而言太伤自尊了,长此以往,也剥夺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权力。教师要引导学优生,不要过早喊出答案,而是要更深入地思考。此时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困生的状态,让他们感到被接纳,同时,往往能够促进全体同学的深入思考。

3.给学困生展现自我的机会

有的老师为节省教学时间,上课常常找些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这严重挫伤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的老师虽然在课上让学困生回答问题,但对他给出的错误的答案嗤之以鼻,甚至采取变相的惩罚,许多学困生就是长期在这样的氛围中被伤害,逐渐失去了上课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事实上,上课提问时,估计他们能解答出来的问题就让他们来解答,给学困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对他们的进步和勇敢要给予鼓励,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全体同学都是一个积极的导向。而且,让学困生回答问题,教师还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得到反馈。一方面便于课内外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数学学习水平,另一方面,学困生回答问题中出现的问题或错误常常代表了一批同学的问题。给学困生展现自我的机会,还要允许他们犯错误,或者说要小心对待他们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尊重、理解、信任他们,纠正错误时是就题论题,不要伤学生自尊,纠正他们应挑最重要的错误纠正,并寻找他们思维中的合理成分予以肯定。

4.引导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自我反思

课堂教学中应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反思。学困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能力较弱,一方面是他们没有反思的习惯,另一方面是他们课下的主要工作是应付作业,根本无时间反思。教师在上课时应着力培养学困生的自我监控意识。如在解题教学中运用“你以前见过它吗?”等类似的反问的形式可以提高学困生自我监控能力,除了教师的提示语,还应重视学生的“出声思考”,尤其是让学困生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给他们机会和时间进行反思,引导学生正确地学会如何反思。

三、结论

“学困生”并不是学不好数学,而是因为学习意志、学习情感、思维障碍、考试等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他们的学习困难,我们要为“学困生”创设安全、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给学困生思考的时间和发现的空间,给学困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引导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自我反思,努力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发挥他们的潜能。

参考文献: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篇(6)

【关键词】职高生;英语;策略

一、职高生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问题

1.学习动机欠缺。职高学生的一个普遍性的特点就是学习没有明确目的,这点在英语学习中表现的也很突出。由于不知道学习英语有什么用,怎么来学习,认为出国、上大学与自己无缘,何必学英语,导致外无压力、内无动力,没有学习的欲望和要求,没有学习的紧迫感。也有的学生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应付差事和免受教师家长的责备,认为自己所学专业与英语无多大关系,不会英语,同样能掌握该专业技能,同样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在学习上表现为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是学习的奴隶。

2.学习情绪消极。有的职高学生因英语基础差,思想包袱沉重,顾虑重重而产生焦虑,常为学习英语而惶恐不安,上课时怕被老师提问,思想难以集中,严重影响学习,学习差又会引起新的焦虑,不少学生陷入焦虑与学习成绩不好的恶性循环中不能自拔。

3.学习信心缺乏。有的学生由于英语考试屡次失败,又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感到学好英语没有希望,丧失信心,看到英语书就头疼,把学习英语视为畏途,往往唉声叹气或独自垂泪,认为自己太笨了,产生自卑心理。

二、职高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社会、家庭原因。任何心理问题的产生都与思想问题的产生一样,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及家庭原因。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问题的产生也是如此。现在社会上,真正用英语的人还是少数,英语的重要性被许多人忽视。而作为独生子女的这一代中学生,他们的生活比较单调,所接触的生活空间也很狭窄,社会上一些消极观念、不良风气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外语无用论”思想。他们在学习上不愿下苦功,稍碰到点困难就畏惧不前,产生厌学、拒学心理。

2.教师原因。教师是决定学生学习情绪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教师对待学生的情感、态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当前,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仍有部分教师把有限的课堂时间大部分或全部花在词语解释、中文翻译、语法分析和归纳规则上,教法单一且模式化,忽略学生自主学习,忽略学生的语言实践,课堂气氛沉闷,对学生英语学习不从方法上给予正确的指导,久而久之,必然导致学生兴趣索然,厌烦心理由此而生,并日趋严重。

3.学生自身心理原因。有些学生从初中到职高,英语都是弱项,加上学习不得法和不良的学习习惯,屡经失败,反复努力也不见效果,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学生学习不得法或对失败归因不当以及教师对学生期望过高等,都可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受挫心理的产生,从此一蹶不振,自暴自弃。

三、健全职高生英语学习心理的对策

1.强化学习动机。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关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归因。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对成败有不同的归因,并对其后继行为产生巨大的动机作用,而起动机作用的关键因素是能力和努力这两个内部因素。因此,教师应纠正学生的归因偏差,尽量引导学生把失败归因到自己努力程度不足上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防止受挫失败的学生归因偏差。

2.提高学习兴趣。英语教师要因材施教,辨证评价,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舒适的学习氛围。任何好的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同样适合所有的学生。只有在一般教学的基础上,同时估计到每个学生的智能发展水平、认知活动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习惯等,采取相应的个别教学措施,才能使所有学生都有效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感情互动交流的过程。师生之间是否融洽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要用真心的爱唤起学生的共鸣,通过自己的言行,给学生传递亲和、信任的情感信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3.克服消极情绪。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职高学生普遍存在如下心理:怕记单词、怕听听力、怕讲英语、怕读文章。单词记不住的主要原因是方法不当,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反复记忆法,在彻底忘掉以前,趁热打铁强化记忆,或者把单词放到课文中去记,有上下文的帮助,印象深刻。而听力只要克服心理障碍,心情放松地去听,效果就会好得多。开口讲英语的困难在于学生怕出错,丢面子。因此,老师要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勇敢说英语,一旦学生清楚自己的困难,有了可行的学习方法,便可消除畏难情绪和恐惧心理,充满信心,去逐步克服这些困难。此外,就课堂提问、练习、作业而言,难度不宜太大,以免打击学生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篇(7)

关键词:学困生 心理问题 数学学习

高中数学学习难度加大,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学生,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数学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是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高中数学"学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差

高中数学相对于小学和初中数学,难度有了一定的提升,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有些学生特别是初中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自信心比较差,总认为自己学不好。自信心差的学生在上课集中注意力及独立完成作业方面相对于其他学生来说表现的也比较差。

2、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情感

经常听到学生说:"我对这些数字没有兴趣,不感冒"数学学习情感障碍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数学感兴趣了,才能真正的在数学上下功夫,才能学好数学。

3、思维障碍

数学"学困生"的思维上有如下障碍:(1)思考问题偏面性。(2)不习惯扩散思维及逆向思维。(3)抽象思维有困难。(4)分类讨论问题有困难.由于这些思维的障碍,往往带来思维结果的错误。

4、学生害怕考试

学生、老师和家长最怕的就是学生考试失常,我们的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命运,十几年苦读,就是看最后的成绩,耗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掌握的也很好的知识,却到最后完全没有办法发挥,相信没有什么比这个打击还要大的了。

二、高中数学"学困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

1、创设安全、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有些数学教师总是绷着一张脸给学生上课,对于学生的问题回答的是不冷不热,似乎只有这样冷峻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世界的神圣和严谨,然而教育应当对学生生命的精神世界予以关切,应当为学生的精神困境投入真诚与热情。高中数学学困生是那些在数学学习中遇到了"麻烦"的高中生,他们比其它学生更需要关注和关爱。教师只有让学生在安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才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也才能使学生学好数学。学困生大多是长期得不到数学教师的欣赏和关爱,他们对数学缺乏情感,甚至充满了恐惧,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让学生感觉到很亲切和被关注,感觉到自己是被信任的,这样的信任与关注,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也更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的地位,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精神。

2、给学困生思考的时间和发现的空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地认识学生,充分地理解学生,充分地发动学生,要认识到学困生是一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他们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联想散漫,思维贫乏,充分理解他们,留给他们适当的思考时间特别有价值。课堂上,经常是大部分同学还没有来得及思考,少数的学优生已经把答案或方法喊出来了,这一方面对大部分同学而言太伤自尊了,长此以往,也剥夺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权力。教师要引导学优生,不要过早喊出答案,而是要更深入地思考。此时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困生的状态,让他们感到被接纳,同时,往往能够促进全体同学的深入思考。

3、给学困生展现自我的机会

有的老师为节省教学时间,上课常常找些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这严重挫伤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的老师虽然在课上让学困生回答问题,但对他给出的错误的答案嗤之以鼻,甚至采取变相的惩罚,许多学困生就是长期在这样的氛围中被伤害,逐渐失去了上课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事实上,上课提问时,估计他们能解答出来的问题就让他们来解答,给学困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对他们的进步和勇敢要给予鼓励,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全体同学都是一个积极的导向。而且,让学困生回答问题,教师还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得到反馈。一方面便于课内外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数学学习水平,另一方面,学困生回答问题中出现的问题或错误常常代表了一批同学的问题。给学困生展现自我的机会,还要允许他们犯错误,或者说要小心对待他们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尊重、理解、信任他们,纠正错误时是就题论题,不要伤学生自尊,纠正他们应挑最重要的错误纠正,并寻找他们思维中的合理成分予以肯定。

4、引导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自我反思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