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多目标优化概念

多目标优化概念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8 09:20:33

多目标优化概念

多目标优化概念篇(1)

关键词:海洋工程结构多目模糊优化

中图分类号:K928.44 文献标识码: A

一、多目模糊优化背景与发展历史

1. 模糊优化设计的背景

是造价最低,或是达到某一专项目标,或是同时达到几项目标但在设计过程中,时常会遇上大量的模糊概念,如/重量不超过...0!/体积不大于...0等等由于缺乏处理手段和方法而把这些概念当成确定性量来对待,这样把设计的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人为简单化,以至于设计结果不符合要求随着设计学的发展,大量的模糊信息需要定量描述,使设计达到真正的优化目的"在普通优化的基础上引入模糊数学,建立在模糊集理论基础上的模糊优化设计方法产生了模糊优化设计为解决具有上述模糊概念的优化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和有效的手段模糊优化设计的概念首先是别尔曼和扎德提出来的,提出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l)事物间的差异中介过渡给事物带来模糊性;对事物研究的定量化会遇上大量模糊因素:所研究的事物涉及多方面的模糊因素;以及在计算机应用领域中会考虑对模糊信息的识别和处理等等"这些都会给优化设计带来大量的模糊因素,导致模糊优化问题的出现(2)对于一项工程设计会发现设计比分析涉及的因素更多,尤其是人文因素例如,一种新产品的设计,不仅要满足工作要求和技术性能指标,而且经济!可靠!使用条件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其实,优化设计的发展也是向多方面发展,已经打破了原先只在物理!几何性质上做文章的格局当今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本,在理工科高等教育中加强人文知识教育也是为了使理工科研究不能脱离人文,所以人文因素已经渗透于整个设计过程"人文因素的模糊性是优化设计遇到的主要问题,必会产生模糊优化的问题显然,模糊优化设计的产生是优化设计领域的一次革命,大大地促进了优化设计的发展,为解决优化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理想的方法。

2模糊优化设计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随着科学与科学研究的发展,从物理发展到事理,从物态进展到事态的研究,传统的经典数学已显得苍白无力,或者说过去那些与数学毫无糊数学诞生于196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控制论专家查德教授(LA.zdahe)发表了著名论文-下uzyzsets0(模糊集合),提出模糊集合的思想,给出模糊现象的模型!模糊问题的定量表示方法及数学处理方法"他指出,刻画一个模型集合时,不必指明哪些元素属于它,哪些元素不属于它,只需对给定范围内的各元素确定一个"到1之间的实数,用它表明这个元素以多大程度属于这个集合,这个数就叫作该元素对这个集合的隶属度"例如,30岁的人肯定不算老年,他对/老年人0这个概念的隶属度为仇50岁的人属于/老年人0的程度近于0.5;70岁的人为老年人,他对/老年人0的隶属度为1"这说明/中年0和/老年0的概念是相互粘连的,它们之间没有一条绝对分明的界限,而是有一个连续过渡的过程"查德正是用隶属度这个概念表现处于中介过渡的事物对差异一方的倾向程度,这就是他创立模糊集合论时提出的新思想"模糊集合论把原来某元素对于集合要么/属于0,要么/不属于0的确定性关系,推广到元素对于集合按/一定程度0/属于0或/不属于0的确定关系(即在一定程度上/属于0或/不属于,.)以此就标志了模糊理论的产生,模糊数学就是从数学上来刻画和研究客观世界中存在的模糊量,即从量上来描述模糊现象,并以之为突破点建立了研究模糊现象的基本理论模糊数学是研究和处理模糊性现象的数学所谓模糊性,是指客观事物在中介过渡时呈现的概念划分上的不确定性,即/亦此亦彼0性客观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模糊性现象,它们很难找到明确的界限,这样的概念叫做模糊概念模糊概念不是不科学的概念,它大量地存在于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中,在经济和人文科学中表现尤为突出,人脑的识别!判断以及概念的形成过程都具有模糊性为了描述模糊概念,满足各门学科的数学化!定量化要求,这就是模糊数学产生的思想基础"随着模糊数学的诞生,一种全新的模糊论方法学也就发展起来了"模糊论是建立在(l)事物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和模糊性);(2)广义设计中的模糊性,即定量地研究从狭义设计到广义设计中,必然要遇到大量的模糊概念:(3)复杂化和精确化之间的矛盾"模糊数学由于打破了形而上学的束缚,即认识到事物的/非此即彼0的明晰性形态,又认识到事物的/亦此亦彼0的过渡性形态,因此模糊理论的产生就在数学领域本身以及许多的实用领域里得了广泛迅速的发展和应用模糊理论是在模糊数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经过近些年来的发展,己经形成为一门新的应用技术学科,到20世纪90年代,己经形成了具有完整体系和鲜明特点的模糊拓扑学!框架日趋成熟的模糊随机数学!模糊分析学以及模糊逻辑理论,并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如:人工智能!管理信息!机械制造!自动化控制等等,应用相当广泛。

二、多目模糊优化设计优点:

(1)优化设计方法能够加速设计进度,节省工程造价优化设计与传统的结构设计相比较,一般情况下,对简单的构件可节省工程造价的3一5%,对较复杂的结构可达10%,对新型结构可望达2000/(2)结构优化设计有较大的伸缩性作为优化设计中的设计变量,可以从一两个到几十,上百个"作为优化设计的工程对象,可以是单个的构件,整个建筑物甚至建筑群设计者可以根据需要和本人的经验加以选择0的大小,为设计者进一步改进结构设计指出方向"(4)某些优化设计方法(如网格法)能够提供一系列可行设计直至优化设计,为设计者决策时提供方便(5)设计者能够利用优化设计方法进一步贯彻设计意图"例如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中,若设计者在设计中想相对的少用些钢筋,多用些水泥,只要修改一下目标函数就可以了"

三、多目模糊优化设计

1.多目模糊优化设计

具体说来,就是给出该问题的数学模型"模糊优化的数学模型和普通优化的数学模型一样,也是从设计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这三方面给出的模糊优化的设计变量,仍然是决定设计方案的!可由设计人员调整的!独立变化的参数它们或者是决定形状大小的几何参数,或者是决定结构性能的物理参数"这些参数,过去都视为确定性的,但严格说来,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模糊性"如结构设计中的动载系数,抗震设计中的地震烈度,动态设计中的阻尼参数等它们很难由一个确定的值来给出,都有一个从完全是到完全非的中介过渡过程,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模糊性模糊优化的目标函数,仍然是衡量设计方案优劣的某一个指标(单目标函数)或某几个指标(多目标函数)/优0和/劣0本身就是个模糊概念,没有一个确定的界限和标准通常,我们说:要使某项指标达到某个值附近,或达到某一范围,或越小越好等等实际上,都说的是目标函数的模糊性另外,由于目标函数是设计变量的函数,当考虑了设计变量的模糊性时,目标函数也必然是模糊的"模糊优化的约束条件,仍然是限制设计变量取值的条件,也即是设计方案所必须满足的条件"这些约束条件.

2. 拓扑优化方法

拓扑优化设计是现代创新设计领域中的重要核心技术与定量设计方法,是传统的尺寸设计和形状设计的扩展与延伸它的基本原理是在给定材料重量的条件下,通过优化设计与数值求解过程获得具有最大刚度的结构布局形式及构件尺寸自1988年丹麦学者Bnedsoe与美国学者Kikuhci提出结构拓扑优化设计基本理论以来可以说近二十年间结构设计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基于结构设计要求的刚度一重量一振动多准则优化,研究使用保凸近似与凸规划建立快速有效极大极小值优化算法以及通用非线性广义加权法队将凸规划对偶求解算法与结构多目标优化设计相结合并应用于拓扑优化设计该研究方向目前已成为国际工程结构与产品创新设计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拓扑优化设计方法作为一项关键技术已应用于卫星!飞机!汽车的关键承力结构,薄壁件结构的加强筋,布局设计以及微机械系统(MEMs}!柔性机构布局设计等多个领域因此从军事应用及国防需求前景上讲,拓扑优化设计方法具有直接而广泛的应用价值

3.多目标协调优化

1994年,Kroo与Balling!sobieski等人提出了协调优化(eo),1997年,工甲peta和Rneuad将该方法修正后用于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并对该方法的三种不同的版木做了比较"这种方法的中心思想是:把多目标问题划分成一个个的次问题,然后逐步优化,直到最终得到优化解"

4.模糊优化方法

1992年,Allne探讨了一种能够非常有效地求解分层设计问题的模糊优化方法,显示了该方法解决综合优化设计问题的优点该方法就是利用模糊集理论,构造目标函数!约束函数和设计变量的隶属函数,进而转化为单目标函数进行优化考虑模糊因素的设计问题有以下好处:1使用模糊关系描述某此问题比确定性描述更准确;o考虑问题的模糊性能有效地拓展求解空间;

5.随着优化设计的深入,

多目标优化概念篇(2)

市场机会研究阶段提供了有关市场整体发展趋势、消费者以及主竞品在产品、区域、渠道、价格、人力投入各环节的优势、劣势等方面的有效信息,指出了市场机会在哪里。接下来企业要考虑的就是我要生产怎样的产品来利用这个市场机会。

1、由这一环节起,新产品上市行销正式开始。企业有必要设立产品经理/品牌经理专人负责对此项工作的推动。在没有产品经理或品牌经理的企业中至少应该成立以营销部门经理级以上管理者主导的“新产品开发委员会”,以协调各项工作开展。

2、产品经理在产业发展趋势、消费者研究和竞争者研究的信息基础上经过一 线考察、与销售人员反复沟通等方法,分析相关潜在市场,初步形成一系列的产品创意并将创意具象为具体的产品概念。

说明:产品创意与产品概念有巨大的不同:创意是从厂家的角度上讲产品的可能设想,而产品概念则是以消费者的观点对新产品的描述。比如:“开发一种大脱水蔬菜包的方便面”是一个新产品创意。而根据这个创意具象化的产品概念可能是:“一种全新的营养型方便面,没有酱包,有超大的蔬菜包,并有多种配菜口味可供选择,特别适合孩子及注重营养的消费者。有碗装和袋装两种包装,三种口味(番茄炒蛋、酸豆角、香菇青菜)。碗面总重100G,零售价2.5元;袋面总重105G,零售价1元”。

3、向消费者学习,把初步形成的产品概念用细致、简单易理解的文字进行描述。召集消费者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对这个产品概念的接受程度和意见。

说明:此处的产品概念测试和下文将提出的产品实物测试不同,产品概念测试阶段没有实物,只是对这个“新品”做描述,然后请消费者对这种通过描述表达的“产品”,提出看法。

4、根据消费者座谈测试结果对原创产品创意修正改良,最终定稿——撰写新产品概念提案单。

说明:新产品概念至少应包括以下几项:

1)品牌:新产品叫什么名字?

2)产品定位:与其他产品相比,有那些特殊之处?目 标消费群是谁?

3)目标消费群特征:年龄、职业、性别、收入、文化水平、价值观等等

4)目标市场市场总量:目标消费群可能实现的总消费量

5)产品描述:口味、规格、重量、包装材质、零售价、毛利

6)销售通路及价格:在哪些通路进行销售以及出货价格为几何?

7)包装特征:设计稿

8)销售区域及预估销售量:在哪些区域进行销售以及可能销售量有多大?

9)上市进度:日期

5、新品概念最终由行销总监/总经理逐级审批。 第二节  产品概念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回避的误区

误区一:新产品选型标新立异挑战新概念

现象:企业在设立新品概念时,片面理解差异化优势的含义,求新求怪,推出从未有人尝试过的产品概念。

分析:除非你有充分的自信——你推出的“新诉求”切中了消费者普遍存在的迫切需求(如:保暖内衣、草原牛奶等)。否则,产品差异化优势的塑造最好是建立在成熟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新产品最好能模仿成熟的消费概念,然后在某一个点上有所创新。抛开市场上现在已经成形的产品诉求,去另推一个别人未从涉足的产品概念,风险极大——你要担负教育消费者的任务:通过大量的广告、试用、宣传投入使消费者对这个产品概念从陌生知晓引起兴趣购买形成稳定消费群。这一过程你将承担巨大成本。做生意,眼光可以超前,但脚步不能超前,否则极有可能从先驱变成先烈。

误区二:新产品选型过程对成熟产品跟风模仿,期待以本品产品质量做为竞争核心优势。

现象:新产品选型盲目模仿该领域成熟产品,在包装、价格、诉述点等方面无任何个性与优势可言,只是一厢情愿的认为;“他(竞品)能卖的好,就说明消费者接受这种产品,我的产品设计几乎跟他一样,质量甚至还比他的好,怎么会卖不动?”。

分析:孙子兵法有云:“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意为作战时要对比敌我双方之实力 (天时、地利、人心、兵力、辎重、粮草等),如我方优势较多,则胜卷在握,反之就有可能失败,更何况战前就发现自己无优势可言。

市场上已经形成的竞品领导品牌大多实力雄厚,甚至是行销百年的跨国公司,后来者如果没可能在企业资金实力、品牌力、全国性销售网络、人员管理、市场管理能力等方面迅速超过对手形成优势。产品选型就成了决胜千里而且“非赢不可”的要素之一。

模仿成熟产品没有错——消费者已经接受了这种产品概念,市场基础已经形成。但一定要记住,你是以小搏大,而且别人已经先入为主,那么你在产品上就必须有优势,否则就成了“少算不胜”,成为一开始就注定结局的悲惨故事。

以乳品行业为例:继伊犁牛奶打“草原牌”获得成功之后,内蒙的另一家乳品企业以相同的定位推出,第一年主销利乐砖型产品(和伊犁产品相似)投入大量广告,但结果是惨淡经营,难以为继。第二年生产利乐枕,在产品包装和价位上塑造了差异化优势。同样的销售队伍、同样的品牌和产品质量、广告投入有减无增、结果却是迅速崛起,目前已跻身国内乳品四强之列。产品优势对营销效果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在模仿成熟产品的同时要塑造产品差异化优势常用以下四个途径

1、包装更新,可以从货架上跳出。(如:恰恰瓜子的仿古纸袋包装);

2、包装更加便利,方便消费者使用。(如:PET瓶饮料对玻璃瓶饮料的替代);

3、产品性能相近前提下,终端价格更实惠。(如:百丽包、利乐枕牛奶相对于利乐砖牛奶);

4、产品包装性能以及广告投入与竞品相近前提下,通路利润远高于竞品。(如:非常可乐相对于可口可乐)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要打消仅靠“我的产品质量更好”(更好吃,更有营养)来切入市场的幻想。行内人士都知道——现在市场上卖的最好的产品(尤其是食品),往往质量并不是最好的;消费者大多不具备专业的鉴赏能力,产品质量好,只能作为优势之一,对销售起促进作用,决不能成为你上市成功的唯一支撑点。

不管你具备什么优势,更高的通路利润是内资中小企业进入陌生市场必须具备的条件,在企业自身销售能力不能较竞争对手形成优势的背景下,必须充分发挥通路的力量 。

误区三、目标市场贪大求全

多目标优化概念篇(3)

论文摘要:“概念设计”不仅在当代设计领域是被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甚至在其他许多以创新为目标的行业(it行业、企业经营管理、商业销售、广告、演艺活动、影视创作等等),人们都在谈论“概念设计”在推动一个产品、一个工程、一项活动、一个事件的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对于从事设计工作的人来说,弄清楚到底什么是概念设计,如何进行概念设计,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



1什么是概念设计

所谓“概念”指的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人们通过实践,从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出其特有属性概括而成”的。人对世界的认识、人类的全部文化、科学知识以及思想,都是由概念组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概念,就没有人类的历史,就没有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因此,“概念设计”从本质上说,提供的是“思想”。所谓“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指的就是通过某种媒介或手段,把我们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确定下来。媒介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文字符号是一种表达概念的媒介,视觉符号也是一种表达概念的媒介。就设计艺术而言,“概念设计”就是用视觉语言把我们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表达出来,这种认识就是我们从事物中提炼、概括出来的概念或思想。因此,它在本质上是对“思想”的设计,换句话说,它提供的是创意,即从某种理念、思想出发,对设计项目在观念形态上进行的概括、探索和总结,为设计活动正确深入的开展指引前进的方向。WWW.133229.cOm

2概念设计的应用范围

概念设计在不同的领域中有不同的含义、不同的对象。除了上述设计艺术领域之外,在产品的生产、经营、销售等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这一类的“概念设计”指的是对某种经营、生产、销售思想、策略的策划。所谓“概念”是对企业、产品、管理、营销理念等方面的特殊性做出的概括。按主体不同,对这一类的“概念设计”可分为三个方面:即企业概念、品牌概念和产品概念。

除了物质生产领域之外,在影视、戏剧、展览策划等文化生产领域,概念设计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科幻题材影视创作中,那些在现实中不存在的场景和道具都需要设计师根据预先设定的概念进行创作。

概念设计早在20世纪80年代,在国外就已经开始为设计界所广泛关注。美国平面设计师爱伦•霍伯特(allenhubert)当时曾经撰写了一本书,题目就叫“conceptualdesign”(概念设计),内容是针对平面设计中如何组织创意,如何赋予设计对象某种理念或思想,更好地推广企业和产品,引导消费者。当时国内很少有人从“概念设计”的角度理解、重视这个问题。在设计领域始终倡导并努力实践“概念设计”的是工业设计,由于工业产品具有批量化、自动化和时尚性等特点,设计对生产领域带来的影响更直接,对市场信息做出的反映更迅速、更灵敏,在推广一个新产品之前,概念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汽车工业,概念设计成为推动汽车工业不断创新的发动机。厂家对新的时尚、技术和功能的探索往往首先通过概念设计来完成,同时,概念车也成为引领时尚的风向标。

3概念设计的主要特点

(1)独创性。概念设计更强调设计的独创性和原创性,从形式和内容上都排斥业已存在的东西。当然,这不是说不能使用历史上已经存在的形式符号和材料做法,而是必须以新的手法、新的视角加以运用。

(2)抽象性。概念的形成是对纷然陈杂的生活现象提炼、概括、抽象的结果。任何概念都有一定的抽象性,它来源于我们提炼出的某种理念或思想,我们欲倡导、传扬的主张以及我们欲表达的某种意象。例如:柯布西埃设计的郎香教堂、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密斯设计的法恩斯沃斯住宅等等,不管它们是否经历过我们所称的“概念设计”阶段,但它们都表现出了概念设计所具有的全部特征。这几位现代建筑的开创者都曾经确立了他们的新建筑概念,没有这些理念的引导,没有对这些主张坚定不移的实践,他们的作品就不可能对后世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

(3)探索性。概念设计可以不过多地涉及具体的功能问题(这类问题可以在方案设计阶段进行修正),即使考虑功能问题,也是概念性的,原理性的或逻辑推论性的、说得更直接一点就是纸上谈兵。它更像一个探索性的科学实验,与实际生活保持一定距离,可以保证思维有足够的想象空间。

(4)先进性。概念设计要求我们立足于时代最先进的技术和社会意识,有足够的勇气去尝试最新的东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的生活观念),凝聚时代最先进的技术成果,使其处于时代的前端,否则就谈不上是什么“概念设计”。

4概念的误区

(1)概念虚无。有人认为,所谓的概念不过是广告人或策划人“编”出来的光环,未必是骗人的,但却离实际很远,至少是有误导的嫌疑。社会上也的确有一些夸大其辞或空穴来风式的概念炒作,这反过来又加深了人们对概念的误解。其实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概念或者是对设计对象所固有属性的某种概括(设计对象有许多属性,不一定只有一种),或者是一种对可及目标的追求,是实际存在的东西。

(2)概念无用。在设计实践中,的确有许多人没有从概念设计的角度考虑方案,也能够创作出不错的作品。但是,这类作品往往不具有开创性和激励社会不断探索的精神。这只能说明脱离了追求“概念”常常是这类作品落入陈规、俗套的一种原因。实际上,认真的创作几乎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对许多概念的分析,单就形式语言本身来说,就存在各种不同的概念。成熟的设计师在做方案之前,总是要有一个明确的主导思想,要达到什么目标、体现什么精神、突出什么特征等等,这些就是概念设计的内涵。所谓“概念无用”,是由于人们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或误解为华而不实的花招,这实在是一种莫大的偏见。

(3)概念游戏。这是在实际操作中表现出的草率、脱离实际、缺乏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认识到概念设计在创新和推动商业利益方面产生的作用,但没有用科学的、务实的态度去操作,而是夸大其辞、玩词藻,靠耍小聪明进行诡秘的“包装”,怎么“洋”怎么来,怎么“时髦”怎么来,然而这种花拳秀腿最终是遮掩不住设计因脱离实际,缺乏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而导致的缺陷的。

5概念的塑造

任何一个实际存在的项目都具有一定的概念,它或许是陈旧的、历史性的,或许是潜在的、模糊的,或许是地域性、具有行业特征的等等。拿产品为例,任何产品都具有它独有的功能、特点,或者表现在技术上,或者表现在它所处的氛围上。比如保暖内衣,首先和其它内衣相比更具有独特的保暖功能,“保暖”这一概念已被广泛地运用了;同是保暖内衣,大家在科技含量、组成材料、穿着感觉等方面寻求着自己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又是各自产品所独有的。这些特点已构成了成为概念的因素,为了让公众真正了解其独特之处,就有必要把这种特点用形象的说法“亮”出来。从另一个方面思考,如果产品并不具备特殊的优势,没有哪一点可以包装成概念,那么就必须承认它在市场上很难与实力对手相抗争。不满足于此,就要让技术人员改进工艺、用料等做出特色来。在做出来之前,这个特色是被“想象”出来的,那么这个可以实现的目标就可以成为“概念”。拿一些大城市如北京的一些房地产项目策划举例,北京是一个缺水干旱的城市,地势平坦、季风气候显著,大城市的一些弊病在这里都有突出的表现。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建造居住区,创造水域以及大片的植被、改造地表形态等等,都对消费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开发商制造了“水域花园”、“都市山庄”、“慧谷阳光”等一系列这样的概念,这样的项目如果是建在昆明湖、北海、密云水库周边,其真实性是无庸置疑的,但恰恰这些项目大多数位于远离水域的地区。显然,这个目标是需要努力才能达到的。

如此说来,概念可被分为两类,一类是提炼性概念,一类是目标性概念。

在概念设计的具体方法上,提炼性概念和目标性概念是小异而大同的,既有各自的特殊性,但共同遵守的原则是一致的。

第一个原则是优势优先。所谓“优势”是以市场为标准,而不是以企业、设计者或老总个人喜好为标准,这一点往往被混淆。比如说啤酒,在质量方面许多老总认为自己在这方面最具优势,实际情况即便是这样,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支持质量的众多环节、严格体系又最难了解到,所以往往愿意在认同质量相同的前提下,从口味、价位、品牌等明显因素上寻求购买理由。推而广之,我们要设计概念,就必须以“市场认可的优势”为素材。

第二个原则是差异性。首先表现在概念素材即优势因素的差异性上,其次表现在概念的表达上。素材的选择要体现独特性,避免雷同;在概念的表达上也要体现独创性,可以是通俗的,也可以是玄妙的,但通俗而不直白,玄妙而不蒙事。

第三个原则是务实性。概念必须是实际的、可行的、有根基的。目标性概念尽管目前尚未达到,但通过努力是完全可能达到的,如果不能实现或难以实现,则会成为空谈和虚妄,这样的概念对企业是非常有害的。

第四个原则是概括性。适应市场的优势因素要用专业的语言严密地表达出来,是件很麻烦的事儿,甚至可以写成文章,这和消费者的认知时间是相违背的。他们希望能够迅速快捷地认识到产品的优势,这就需要对产品的优势进行概括,甚至概括成几个字,还可以加点修饰,用些修辞手法,达到直观、通俗、形象、生动、有趣的效果,以致更好地让公众接受,让公众记得牢,目的就达到了。当然还有一些较为含蓄的表达也可能更为高明,就是通过事物、现象、形象等让公众了解到这个概念的潜台词,比如北极人保暖内衣启用外星人形象来体现其科技含量。

概念设计可以被看作方法论层面上的设计思维训练,不在乎方案是否能够实施,即使是针对一个实际不存在的目标,概念设计训练也是有意义的,要害是开阔思路,探寻创新的灵感,在不受或较少受约束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这种设计通常总是要与真实的适用性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目的是给思维留有足够的发挥想象力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99版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杨先艺.设计艺术历程[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多目标优化概念篇(4)

语言学研究的是与语言文字有关的一切问题,而针灸术语首先是词和词组,因此,词汇学(包括词典学)、构词学、语义学、称名学、应用语言学等学科的方法也为针灸术语标准化工作所采用[1]。首先,针灸术语的规范化用字要执行国家对语言、文字的有关规定,如:术语的构成要符合构词法,而词组型术语则涉及词与词之间的结合,要符合句法。其次,定名要符合我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构词规律,要遵从科学性、系统性、简明性、国际性和约定俗成的原则,一个概念应只有一个名词,即“一义一词”。但针灸学中许多名词具有一义多词现象,如“出针”,又称为“退针”“拔针”“起针”“发针”“排针”“引针”等,皆指“将针拔出体外”。根据以上原则,结合现代语言表述特点,确定“出针”为最合适的词,作为首选术语,而其余的根据其词源及应用情况分别作为许用术语(作为首选术语的同义词使用的术语,如起针、拔针)、陈旧术语(不再使用的术语,如发针、排针、引针)等。有的情况下还会有拒用术语(不宜使用的术语)。

2针灸术语概念体系建立及其定义以系统论、逻辑学及词源学方法为工具

针灸学科领域所指称的各个概念既包含诸多本质特征,又通过其不同特征与同类客体及相邻概念加以区别,或借助它与相关概念之间并列、蕴涵、部分与整体等关系,形成一个系统,其中任何一个成分的变动都可能带来相关系统的变动与调整。因此,针灸术语定义及其概念体系建立与系统论、逻辑学密切相关。针灸术语自身的系统性决定了针灸术语可以采用系统论方法来分析针灸学科领域概念系统的结构。理想的概念体系应该层次分明、结构合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便于下定义和规范指称。其建立应以属种关系(通过上位—下位关系来描述的名词之间的关系)为骨架,个别地方辅以整体—部分关系(客体间的包含关系)、序列关系(包括空间、时间、因果、源流、发展关系)和联想关系(包括前提—结论、形式—内容、结构—功能、行为—客体等关系)等。运用针灸知识体系的系统观点,针灸学科基本框架通过属种关系可分为针灸学总论、经络学、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实验针灸学、针灸医史文献七方面内容。而基本框架下又根据概念间关系的具体情况而细分,形成层级关系,做出概念树。针灸术语的分析、定义和新术语的确立都应在概念体系的指导下进行。逻辑学方法的使用体现在对针灸术语定义或释义的分析上,借此确定所称谓概念的内涵(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的总和)和外延(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确定相关术语之间的逻辑关系。针灸术语的最佳定义方法是采用内涵定义法,即定义的优选结构是:定义=上位概念+用于区分所定义的概念同其他并列概念间的区别特征。而在无法给出其准确内涵时,则以外延来限定。示例1(内涵定义法):隔巴豆灸(定义)=隔饼灸法(上位概念)+在艾炷与皮肤之间隔以巴豆饼施行(区别特征)。即隔巴豆灸指在艾炷与皮肤之间隔以巴豆饼施行的隔饼灸法。示例2(外延定义法):十二经脉: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的总称。理清针灸术语概念之间的关系、明确各概念的科学定义又需借助词源学的方法。词源学研究词的来源、形式(语音及其书写形式)与意义的演变及其结果。在对针灸术语进行现代语言的诠释时,要尽可能地追本溯源,查明其出处,理清演变脉络,必要时还要设想当初古人对其建构时的情景,并就文、史、哲、宗教和科学技术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这样才能深刻理解和洞悉其内涵,尽可能不遗漏该名词所表之意。如“脉”字,从经脉、络脉,又逐渐演变细分为十二经脉、奇经八脉、阴络、阳络、十五络脉、孙络、浮络、结络、缠络等,其在医学含义的变化,由最早的脉管、血脉等含义逐渐发展出脉象、脉搏等含义;而且还有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比如诊脉等含义;此外,脉还可以表示经脉、气脉等含义[2]。据此,便理清了脉与经脉、络脉等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对脉进行准确的定义。

3针灸术语信息的存储、处理途径以信息学、计算机学为依托

在针灸术语标准化工作中,通过广泛查阅相关文献及辞书,积累了较充实的原始资料。需要运用信息学的信息获取、存储、检索、整理、转换、传输等方法对原始资料进行处理。建立针灸术语数据库是形成标准化结果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电子计算机,不但能够以极快的速度来处理数量庞大、概念体系复杂的术语数据,而且还能够利用计算机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有效地管理这些术语数据。同时,充分利用和共享这些数据库资源,可避免重复工作,提高效率,为后期辞书编纂、针灸标准动态处理提供便利条件。

4针灸术语的规范化以标准化学方法为实践基础

为了规范术语标准,我国组织制定了指导术语工作的多个基础标准,包括《GB/T1标准化工作导则》《GB/T20000标准化工作指南》《GB/T20001标准编写规则》《GB/T20002标准定内容的起草》《GB13725-2001-T建立术语数据库的一般原则与方法》等,来指导术语的标准化方法。各项标准为针灸术语规范化工作提供了实践的原则和方法。针灸术语标准编写与制修订程序根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中“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进行。在项目的起草阶段,依据现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权威性专著及辞书所载的名词进行汇总,一致的名词先确定下来。对不一致的名词,根据《针灸学名词审定原则与方法》进行综合研究,提出取舍建议,形成征求意见稿(即标准草案)。接着在项目的征求意见阶段,向相关的针灸学专家征询对“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征询意见的形式是多样的,有个别拜访、召开小型专家咨询会、利用全国专科性学术会议期间征询专科学者的意见,还通过网络媒体征求意见,或是举行较大型专家咨询会,召集相关学科专家交叉讨论,从整体进行论证、把握,使名词的审定工作更为完善,更具有权威性。针灸术语标准编写时,根据《GB/T20001.1-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1部分中“术语的规定”,数据类目至少包括编号、优先术语、对应词、定义;根据不同分类的针灸术语需要,适当增加附加信息,如注音(汉语拼音、国际音标)、缩写形式(如果优先术语是完整形式)、完整形式(如果优先术语是缩写形式)、源文献、非优先术语及其状态标识(许用的、拒用的和被取代的)、其他语种的对应词等。如:编号:04.18;优先术语、英文对应词:十二经脉、twelvemeridians;许用术语:十二正经;定义: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总称。

5总结

多目标优化概念篇(5)

CDMA网把它的专用手机称为“绿色手机”以示这种手机辐射小;彩电纷纷推出“纯平”、“镜面”等说法来形象的说明屏幕的特点;非常可乐靠“民族志气”这一精神的传播使其能与可口可乐抗争;白洒的概念更多,庆功酒、喜庆专用酒、绿色白酒、保健酒、纯净酒等等,不一而足;房地产业更是被称为进入“概念营销”时代,e花园、尊贵府邸、皇家御苑、山水人家-------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可以看出,概念是对企业、产品、服务甚至管理、营销理念等方面的特殊性做出的一个概括。按主体不同,概念可分为三类,即企业概念、品牌概念和产品概念。

企业概念的主体是企业本身。比如“学习型企业”、“科技型企业”等等,实际上是企业特点或发展定位的概括的描述。企业概念一方面是企业行为规范,用来企业自我约束;另一方面,企业概念也是企业形象的核心,是向公众传递的核心理念。

品牌概念的主体是品牌。品牌概念是品牌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品牌传播中的一个亮点。品牌概念既来自品牌产品的品质,又对其产品进行约束。品牌因为具有概念而使其与其它品牌有了本质的区别。

产品概念的主体是产品。品牌产品在推出新产品的时候,往往为新产品设计一种概念,用以彰显产品的优势。比如彩电中的“纯平”、“镜面”,空调中的“双频”、“环绕风”等等,都直接提示产品的突出优势,这些形象的“说法”成了产品的最大卖点。 三种概念的关系

企业概念、品牌概念和产品概念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但三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的、相互作用的。认识不到这一点,企业在设计概念时就难以让概念发挥应有的营销功效,甚至会给公众以“作秀”、“玩儿虚”的感觉。

首先,这三种概念都是关于主体的某些特点的概括,是有本之木。比如,一个烟草生产企业很难因为倡导“环保企业”、“健康人生”的概念而博得公众的好感;一个工艺落后、资金薄弱的低档服装生产企业,其服装品牌概念设计成“成功人士的标志”则显得滑稽可笑;同样,产品概念与产品实际特色或功能根本不挨边儿,那只能是欺骗。

第二,这三种概念都是以概括、形象、简单的方式来传递主体优势信息的。我们看到的概念无不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并且通俗易懂。因为这些概念,尤其品牌和产品税概念主要是用于传播的,所以这些特点要支持概率便于传播的要求。相反,如果设计的繁琐、高深,则会与概念设计的初衷相违。

三,由于用合适的方式传递了企业、品牌、产品产品的真实的优势的信息,从而使这三种概念在市场营销中起到“急先锋”的作用,是经营者与消费者有效接触、交流的第一张名片。消费者也通过对概念的认知而能够相对准确地了解到概念主体的核心价值。

我们看到,这三种概念不同之处也是明显的。由于主体的不同,使概念的功能分工各有侧重。比如企业概念是企业发展目标的概括,这决定它必须具有长期战略性,对企业内部行为进行约束和指导,对公众产生企业形象塑造方面的影响;品牌概念则是针对品牌内涵而言,它指导品牌的发展方向,也用来塑造品牌形象,并常侧重于后者;而产品概念的功能就单一得多了,只是为了表达产品的某一优势信息而已。另一方面,也正因为如此,三种概念的涵盖力最大,品牌和产品概念的设计必须与其相一致;相反,产品概念的涵盖力仅仅着力于单一品种产品本身。给人的直观感觉,企业概念外延广阔,而产品概念的外延最小。

同时,还必须认识到这三种概念并非断裂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企业概念凭其涵盖力对品牌概念的设计必然产生指导作用,换言之,就是品牌概念必须与企业概念所传递的信息、精神相一致;品牌概念与产品概念的关系也是如此。这样,三种概念其实要从不同角度,从不同程度反映一致的信息。反过来,产品概念的传播对于公众对品牌概念的认识会加强,因而成为品牌概念再塑造的有力武器。品牌概念对企业概念的反作用也是这样。只有三种概念有机结合,相互作用,才能形成一种合力,这种合力将最终对公众产生影响。 概念的误区

在平时的业务接洽中,我常常遇到一些要求“做做宣传”的客户,或者宣传产品,或者宣传企业。当我问具体要求宣传产品或企业的什么,他们入往往语焉不详。这时候,我会觉得很为难,因为他们不只是拙劣宣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缺少宣传的内容。而对于后者,实际上他们并没有认识到。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要劝他们自己或者我们帮他们寻找到“既是他具备又是消费者关注”的东西,这在广告操作上叫“卖点”,在这里就可以是一个“概念”的素材。当然,概念不仅在这时起作用,往往概念还是一个追求可及的目标。愦憾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接受我的建议,因为他们对概念的认识存有种种误区。

一、概念虚无。有人认为,所谓的概念不过是广告人或策划人“编”出来的一个光环,未必骗人,却离实际很远,至少是有误导的嫌疑。当然社会上也的确有一些夸大其辞或空穴来风式的概念妙作,这反过来又加深了人们对概念的误解。其实我们已经说过,概念或者是其主体所固有的属性的形象概括,或者是一种追求可及的目标,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二、概念无用。在市场上,的确有一些卖得很好的产品在宣传中没有使用概念,这只能说明宣传概念是宣传的另一种策略。这种策略采用与否和市场竞争层次是紧密相关的,并且效果也是通过比较显而易见的。我们知道,在信息充斥的时代,要想让公众把你从众多同类产品中快速地找出来,已是需要点办法了的。这是概念设计在产品、品牌营销中最直接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如果想让员工对企业发展方向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何不找一种形象、易记的“说法”呢?

三、概念恐惧。并不是对概念本身恐惧,而是对概念设计活动望而生畏,这是基于对概念原理认识模糊的一种心理,或许认为概念设计工程浩大,不是一般企业所能为;或者认为概念设计要投入太多费用。当然,如果是方向性、目标性的概念,具体运用、实施的确是长期任务甚至是终极追求,如果原本基础差,那么相应的高速的确会涉及许多深层次的东西,包括资金投入。但对于提炼性的概念,因为原本就存在,所以几乎是不需投入的。而至于概念设计这项工作本身,则只是一种智力投入。

四、概念游戏。这是在要件营销实际操作中表现出的草率,与“概念恐惧”相比是另一个极端。认识到概念营销的威力,但没有用科学的、务实的态度去操作,而是夸大其辞、玩词藻,靠耍小聪明进行诡秘的“包装”,怎么“洋”怎么来,怎么“时髦”怎么来,可以围绕相同的概念实质做出花样繁多的不同“说法”。这种花拳秀腿最终会把“内虚”暴露无遗,同时也败坏了概念的名声。 怎样塑造概念

需要再次明确提出的是,任何一个企业、品牌或产品实际上自从它诞生那一刻起就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概念,只不过你没有把它“亮”出来而已。拿产品为例,任何产品都具有它独有的功能、特点,或者表现在技术上,或者表现在它所处的氛围上。比如保暖内衣,首先和其它内衣相比更具有独特的保暖功能,“保暖”这一概念已被广泛地运用了;同是保暖内衣,大家在科技含量、组成材料、穿着感觉等方面寻求着自己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又是各自的产品所独有的。这些特点已构成了成为概念的因素,为了让公众真正了解你独特之处,就有必要把这种特点用形象的说法“亮”出来。另一种发问,如果我们的产品并不具备特殊的优势,没有哪一点可以包装成概念,那么我们必须承认它在市场上很难与实力对手相抗争。我们当然不满足于此,而要让技术人员改进工艺、用料等做出特色来。在做出来之前,这个特色是被“想象”出来的,那么这个可以实现的特点就可以成为“概念”。这样,概念又可被分为两类,一类是提炼性概念,一类是目标性概念。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实际上是概念设计的两种基本方法。

在概念设计的具体方法上,提炼性概念和目标性概念是小异而大同的,既有各自的特殊性,但共同遵守的原则是一致的。

第一个原则是优势优先。所谓“优势”是以市场为标准的,而不是以企业或老总个人喜好为标准的,这一点其实往往被混淆。比如说啤酒的质量,许多老总认为自己在这方面最具优势,实际情况即便是这样,但并没有谁对自己的产品在质量这个问题上存有自卑或侥幸。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支持质量的众多环节、严格体系又最难了解到,所以往往愿意在认同质量相同的前提下,从口味、价位、品牌等明显因素上寻求购买理由。推而广之,我们要设计概念,就必须以“市场认可的优势”为素材。

第二个原则是差异性。首先表现在概念素材即优势因素的差异性上,其次表现在概念的表达上。前一段以彩电屏幕为素材的一些概念,尽管在“优势因素”方面是同质化的,但表达上却各出新词,也能夺人眼球,暂时性地起点儿作用。当然,在品牌和产品的层次设计要件是必须遵守差异性的,但在企业概念设计上如果禁锢于此,刻意求新求奇则大不必要。因为企业概念多是目标性的概念,企业发展目标的长远性、长期性使人们很容易局限在大家都认同的一个目标上,公众还会认为这是个“趋势”,比如“学习型”、“科技型”企业等等,不如此,反显得前瞻性差了。

第三个原则是务实性。概念必须是实际的、可行的、有根基的。提炼性概念本为所固有的特点自不必说了,目标性概念尽管目前尚未达到,但通过努力是完全可能达到的,如果不能实现或难以实现,则对内会推动目标激励的作用,对外成为空谈和虚妄。有论者讲概念设计要有超前性,我同意这个原则,因为超前本身就是“卖点”,目标性概念更超前。但过于超前会使产品等待成熟市场,反而损害利润,大多时候,超前只需“一小步”。这和务实性是一致的。

多目标优化概念篇(6)

    一、对情境概念的阐释

    对于情境这个概念,董杰在《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概念界定与内涵分析》一文中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情境内涵的阐释后指出:“‘情境’一词的含义基于不同学科视角,在理解上存在着差异甚至是相互矛盾冲突,但就其本质内涵来说,也存在着某些共性,即‘情境’是环境中的一部分,尤其是进入了个体意识范围内可感知的具体而微观的环境;是主客体的有机统一;对受教育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具有激发、优化、调控与促进功能。”[1]这一结论揭示了情境与社会环境、情境与认知或行为的客体、情境与行为主体的关系,揭示了情境对受教育者的作用。

    其实,沙莲香在《社会心理学》一书中早就对社会环境、客体、情境三个概念的关系进行了清晰的辨析,阐明了情境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沙莲香指出:“社会环境、客体和情境是三者互有联系的概念……社会环境作为最广义的概念,表示它的客观存在,它同社会生活主体的关系是广义的社会关系;客体是同社会行为相联系的概念,表示行为者的行为目标和活动对象,它同社会主体的关系是行为关系;情境是与认知这个重要的心理活动相联系的概念,表示心理主体的认知特点、知识结构特点和它们的作用,它同社会主体的关系是心理关系。”[2](P5O)作为与社会生活主体具有心理关系的情境,具有怎样的内涵呢?沙莲香认为:“情境是从认知的角度说明行为者与环境、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行为者在行动和活动之前对于环境(客体的总和)的知觉和认知,不是纯客观的,而是多少加进了主观成分,从主观上给予规定和把握。这种从主体上予以规定和把握的环境,叫情境。……把环境作为情境加以把握,叫情境规定。”“在相同或相似的社会环境里,由于人们的情境规定不同,对于环境的态度、工作表现也就不同。”[2](P49-50)可见,社会环境只有在变为社会生活主体的情境规定时,才能够同主体接近和联系起来,产生某种关系并影响生活主体的心理与行为。因此,相同的社会环境对于不同的生活主体来说,他们是否把该环境纳入到了自己的心理过程中予以注意、感知、体验和把握,就决定了该环境是否能够成为生活主体的情境。而同一生活环境相对于具有不同认知特点或情感特征的社会生活主体,具有不同的情境意义,因此,社会环境是情境和情境规定的基础,但不能等同于情境,情境是进入了社会生活主体意识范围内可感知的那部分环境;一旦人们对环境予以了情境规定,并把它当做了行为的目标,这部分环境就同时成为了社会生活主体认知或实践的客体;情境中不仅渗透着社会生活主体的主观认知与把握,反过来它又会影响到生活主体的心理与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多数学者往往论及的是情境的积极促进作用,但情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并不仅仅是,也不可能仅仅是“对受教育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具有激发、优化、调控与促进功能”,它还具有弱化、干扰作用的一面。

    从与社会主体的心理关系上对情境概念予以界定,显然要比仅仅从某种客观的具体的环境或心理、精神氛围上界定情境的内涵,更具概括性、合理性和完善性。只有从与社会主体的心理关系上来理解情境概念,才能从较深的层面厘清各个相关概念间的关系,揭示情境对社会生活主体的作用与价值。因为不论教育者费了多少心思来选择具体的环境,营造心理氛围,但如果这些要素融入不到受教育者的心理过程中去,不能被受教育者从主观上有所规定和把握,它就永远不能影响受教育者的心理与行为,它就永远是“外在的客观环境”,情境与环境、客体间的逻辑关系就很难廓清。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不同理解

    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内涵是怎样规定的呢?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这一概念的阐述,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情境即情景、境地,是具体场合的情形。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指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而创设的具体情景。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系统之外的影响因素存在的。而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则不同,它是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而创设的,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而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发生作用的精神氛围与物质条件的统一体。”[3](P106)

    第二种观点将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理解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予以规定和把握的环境。教育者可以利用情境把教育内容有效地传递给受教育者;在情境中,受教育者之间互相影响可以共同内化教育内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一种文化的、精神的、心理的、内在的、主体的体验、气氛和人际互动。”[4](P248-249)

    第三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指教育者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为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教育效果而有意创设或引入的某种特定的情感氛围环境。”[5]

    第四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可以把握的且能够优化双方心理精神氛围而有利于一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内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主客体有机统一的特定而微观的自觉环境。”[1]

    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从“情境即情景、境地,是具体场合的情形”这一理念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界定为创设而成的“精神氛围与物质条件的统一体”。这里似乎忽略了或者说没有体现出这种“统一体”与受教育者的心理关系。虽然该“统一体”与创设者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心理关系,是创设者的情境,但它并不见得就是受教育者的情境。对受教育者而言,它可能依旧只是外在于自身的客观环境而已。若进一步分析,与受教育者没有心理关系的教育环境,也难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要素。

    第二种观点是从沙莲香界定的情境概念出发来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之涵义的。它明确地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教育主体即教育者可以规定和把握的环境,突出了环境是情境的基础,情境是与主体发生了心理联系的那部分环境。但与第一种观点一样,该观点也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中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即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不是单一的教育者所能把握和规定的情境,受教育者必须也可以把握,得到受教育者的积极认可、参与,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把握的统一体。只有这样,该情境才能对受教育者的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

    第三种观点把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归为“某种特定的情感氛围环境”。虽然其突出了“情”是情境的中心,强调了情感教育在情境影响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但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仅仅局限于“某种特定的情感氛围环境”,把情境教育仅仅归为情感教育,则不仅在内涵上忽略了情境与受教育者的心理关系,更将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外延和作用窄化。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情感感化,也体现于理性的引导与规范。

    第四种观点比较好地克服了以上三种观点的缺陷。作者(董杰,下文同)在文中不仅阐明了情境与环境的关系,还揭示了情境与行为主体,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正是基于这种关系使得情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其它各个要素有了密切的联系,从而使之能够成为该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要素。但是在这种观点中,特别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作用是“能够优化”双方心理精神氛围而有利于一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微观的自觉的环境。“能够优化”是以肯定的方式表达了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之积极作用的必然。在教育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能不能够起到优化的作用,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此界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概念也存在一定的不严密性。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内涵的界定

    上述第四种观点的不严密性主要根源于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和“情境创设”这三个概念的区分和认知。因此有必要从对这三个概念的辨析入手,进一步界定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内涵。

    当有学者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而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发生作用的精神氛围与物质条件的统一体”这一命题时,作者指出:“‘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发生作用’的‘作用’所指什么,或促进或阻碍?这里应将三个概念即‘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加以正确区分。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应是一种适应于特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优化情境,如果不确定此点,那么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将又有何本质的区分?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则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相对于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言,可能是有效的情境也可能是无效的情境,只有满足于特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情境才是有效的情境。同样,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也存在有效或无效,即可能存在或优化或阻碍的情形”。[1]笔者认为,这里对三个概念的区分与表述存在着一定的逻辑问题。区分概念应该是在同一层面的问题上,从其内涵上界定它们分别是什么,说明概念间的关系则还需要从外延上加以分析。但是上面的表述并没有从这个基本的逻辑方法入手,而是将不同层面的问题混杂在一起论述。

多目标优化概念篇(7)

传媒受众概念的发展从最初的大众传媒时代已经走过了分众化时代。大众传媒时代满足的是大多数受众最基本、最基层的需求,目标性不明确。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受众逐渐处于海量碎片式信息的包围中,分众化概念应运而生,曾经风风火火的细分受众的概念已经被众多传媒沿用。在经历了分众之后,如何把受众零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成为广告主营销战略的方向标,聚众营销的概念由此诞生。

传漾科技作为智能化数字营销平台,通过领先的技术优势和前瞻性的营销理念指导,力求深入贯彻“直达受众”的客户需求,在结合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大环境下,传漾基于自身技术平台和媒体平台的双重优势,以三“聚”来实现聚众营销。

一“聚”,前期网罗同类受众

通过行为定向技术,网罗到兴趣相近的目标受众。传漾通过长期搜集和跟踪受众的网上浏览行为轨迹,研究受众的基本属性、行为、兴趣等,通过科学的指标设置,对目标受众进行分类,将有相同或相近兴趣爱好的受众聚集在一起,为广告主的投放做好了目标受众的前期搜集分类工作。

二“聚”,中期精准直达受众

在“一聚”基础上,传漾充分利用所拥有的800多家优质媒体资源,在所覆盖的媒体圈内,选取有针对性的媒体进行组合投放,聚合有效媒体圈,提高产品和受众的匹配度,成功聚集目标受众的注意力,让广告主的网络推广活动能第一时间直达受众。

三“聚”,后期波纹式聚合受众

在今年第七届 Adworld2010 互动营销世界大会上,传漾科技销售副总裁刘毅代表传漾首次提出波纹营销的概念。

波纹式的传播借助的是深度受众的口碑传播,使产品在短时间、大范围内快速获得关注,从而进一步聚合目标受众。现今的互联网是一个小众聚集的时代,众多SNS社区、论坛、博客圈,聚集着各种兴趣爱好的网民群体。当一个受到广告深度影响的受众在体验了该产品的优越性之后,到自己所在的网络社区内进行分享、推荐,更多的相近兴趣爱好者也体验到了该产品的优点,从而分享到更多的网络社区,让更多的人接触到此产品,并引起兴趣进行购买,这就是所谓的波纹营销。网络的快捷性和便利性,成就了在线营销的波纹式传播,这种情况下能够聚集到更多的目标受众,并且有效地直达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