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数学微课堂

高中数学微课堂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9 16:16:52

高中数学微课堂

高中数学微课堂篇(1)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一、学习兴趣

现实生活中,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被学习所占有, 在所有的这些时间里, 教育一直训练着学生去接受、记忆、背诵、考试,久而久之,学生对此产生了一种习惯性的好感和兴趣。但是, 这样的兴趣不是学生内心真正的愿望和渴求, 真正的渴求被教育活动边缘化了,学生对抽象的学习和记忆背诵之类的事情所产生的兴趣只不过是习惯和满足于一种例行的和机械的程序, 这种习惯和满足缺少主动的精神追求和目的, 缺少学生自己对学习内容和意义的思考。和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记忆、背诵、教材等相关因素关联甚小。数学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于小学生而言,强制灌输学习无法导致良好的教学效果。长时间学习导致的挫败感极易摧毁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严重者还会导致其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会对数学学习具有抵触心理。

基于此,笔者提倡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尝试在篇幅短小的微课视屏中,添加学生喜爱的元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当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的时候,学生就会从被动学习积极的转变成主动学习,而主动的学习方式是可以极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知识迁移能力的。

二、逻辑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课堂中开展教学的主要程序一般包括:“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模型――建构知识体系”。在小学学习阶段,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知识运用空间想象能力锻炼抽象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应该怎样利用微课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关键的一点是巧妙地结合“数”与“形”,促使两者之间融会贯通。例如,教学《分数》这一章节时,笔者制作了一个有趣的微课视频:划出一条直线表示单位“1”,给出思考题:如何用这条线段表示2/3、4/7、3/10,又划出一条线段表示单位“2”,即两个单位“1”,让同学们思考如何表示5/3、11/6。学生思考过后,老师应该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将一条线段按分母为几,从而分为几段;分子为几,则相应的取几段。除此之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和应用,我还以微课视频的形式,布置了课后巩固作业给学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供学生思考:(1)在水杯中倒入果汁,喝掉2/5,又接着在杯中倒入凉白开,倒满后,再喝掉1/6,紧接着提出问题,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是喝掉的水容量更多还是牛奶呢?(2)在前面的基础之上,又提出问题,喝的牛奶和水的容量分别是多少呢?你能帮忙计算出来么?

三、联系生活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尽量在课堂上提一些和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新知识与我们的多姿多彩的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固定场所,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占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局限于课堂这一固定场所,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四、循循善诱

微课视频由于具有短小精悍的效果,所以一般来说只能涉及比较少的知识点,但老师恰恰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教师通过点对点讲解学生不懂的学习内容,使得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午休时间等碎片化的时间段进行学习。比如说,在教学生乘法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时,学生虽然能够较简单的记忆背诵一些相关的乘法口诀,还能做一些简单的乘法运算,甚至是除法运算,但是,通过深入地了解,我们发现学生并不知道知识背后所体现的知识点。

五、思维发散

数学教学是具有规律的,小学生正处于一个身心发育的阶段,对很多事情都充满着好奇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基础的夯实,还要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质疑品质的建立。例如,又如:一根粗细不一的绳子,点燃一端,一小r后即能完全烧尽。倘若仅想燃烧半小时,应如何处理(由于绳子粗细不一,因而燃烧的速度并不相同)?类似具有趣味性的问题,十分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当学生面对这类问题时,内心的求胜欲及探索欲能被有效激发,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尴尬的教学情况,比如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十分沉闷等。微课教学正是在这一形势下发展衍生出来的新奇形式的教学方式。微课教学可以有效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对于活跃课堂氛围具有显著效果。

六、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视频,除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突破重难点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等作用之外,还可以重建学习流程,使学习活动分为“信息传递”和“吸收内化”两个阶段。“信息传递”即课堂教学,是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中实现的;“吸收内化”则是指学生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提炼、总结和运用的过程。在微课教学模式下,学生结合老师提前录制好的微课视频,或者在线辅导进行自我学习,完成“信息传递”,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沟通,共同实现“吸收内化”,可以显著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谷传文.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8:68-70.

高中数学微课堂篇(2)

微课逐渐被应用于教育教学研究当中,开启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优势,把课程的精华部分集中在几分钟内,让学生通过视频等直观的方式学习,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要点。

一、微课的概念与现状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的雏形来自美国,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设计了一个60秒课堂,这便是微课的起源。戴维・彭罗斯把微课称为“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他认为60秒的知识脉冲只要在相应的练习和讨论的支持下,能蛉〉糜氤な奔浣部我谎的效果。

(二)微课的发展现状

自从微课的概念被提出,很多老师对微课这种新形式做出了尝试。目前网络上流行的微课资源,大部分是经验丰富的老师设计、制作的,也有一些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学生只要有电子设备终端例如电脑、手机、IPAD等,上网后就可以很方便的找到这些微课资源。学生可以就某一个知识要点点击学习。在课前预习或者课后复习的时候,学生都可以针对自己不懂的地方反复去看。

二、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推崇和青睐,进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将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改变研究形式,促进教师成长

传统的专业研究涉及背景、意义、理论依据等,虽面面俱到,但理论宏大,颇具深度。微课程则从身边实实在在的小问题、小现象出发,通过层层剖析和研究,最终解决了现实问题,再以喜欢的方式将研究过程制作呈现出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得到了成长。

(二)丰富教学方式,激活课堂内容

毫无疑问,微课为师生的教学提供了一种新鲜的方式,在对新鲜事物具有普遍好奇的受众心理影响下也势必会激发大家在课堂上的激情和潜力。

(三)汇聚零碎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微课程以其灵巧精碎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在课余饭后将我们的零碎时间很好的汇聚起来进行有效学习。

(四)适时增补信息,完善教学空缺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因着教学目标的引导或是规定的课堂时间的限制,我们的课堂信息量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是在微课投入教学后,它可以很好地补充这个传统教学的漏洞,为我们构建知识体系统做出贡献。

三、推进微课资源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建议

(一) 结合生活场景,贴近生活

拍摄生活场景,把图片集合起来,在制作微课时可以作为生活实例。生活化的场景和语音,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例如:在讲解概率统计时就可以呈现人口普查、生活垃圾等实地场景,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利用各自优势,效果更好

微课的知识点以碎片化的形式展现出来,没有统一的主线,这样在学习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时就不如传统课堂优势明显,尤其在高中数学中,知识点的对比和串联是很重要的,要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结合传统课堂系统教学的优势,让教学效果更好。

(三) 利用微课自主学习,培养主动学习意识

微课学习最大的优势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主动去探究,去寻找答案。老师不应该成为压迫学习的那个人,而应该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那个人。所以老师要充分利用微课的优势,让学生自主学习。

(四) 设计多种类型微课,提高学习兴趣

微课本身不仅可以拍摄成讲授型的授课形式,还可以拍摄成谈话类等多种形式,也可以变讲授形式为问答形式。设计多种类型的微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五) 建立微课资源分享区,方便学生学习

高中数学微课堂篇(3)

关键词:

新课改强调了要求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从而在培养对象上从面向少数学生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对数学教育基础性与发展性的强调。由此,在目标上,高中数学应从强调以获取知识和技能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要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一般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价值的挖掘;在过程上,应从追求特定时限来实现学习目标转变为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以及可持续发展基础的养成。

不可否认,新课改以来,高中数学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应清楚地看到新课改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学"轻"教",变自主为自由

新课改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必需的数学",这强调了在教学互动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这要求教学实现一种平衡,要改变以往重视教师教而忽视学生学的陋习,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教师往往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片面理解新课程所提倡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究性,在教学中不敢大胆地、有效地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该"主导" 的不"主导",任由学生"自主探究",由此,过分夸大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削弱教师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新课改的一个显著特征就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表现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目标自我确定、学习方法自我选择、学习过程自我控制、学习结果自我反馈。然而,自主学习不是一种随意的自由学习,它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正确、及时引导对于自主学习仍然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而忽视传统的板书

使用多媒体教学,是当代教学进步的一大表现,与传统的板书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图文并茂,因而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此外多媒体教学还能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正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只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被引入到传统教学,它的引入并不会改变教育的实质:传道、授业以及解惑。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发现有许多老师在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上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在教学中如果不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就是观念落后,跟不上时代潮流的表现。结果为了能够制作一张张五彩缤纷,吸引学生眼球的PPT,许多老师常常耗费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来制作课件,对于如何把知识整理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等重要的问题倒没有时间去思考。教师和学生只有在课堂上互动起来,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此外在讲解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应该留一定的思考时间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吸收、消化前面讲解的知识。通过笔者的观察,许多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会不自觉地加快讲解的速度,整堂课下来,很少与同学有互动的过程,更别说留有学生们的思考时间了,这样教学就成了单纯的演示,课堂上知识是讲解了很多,但学生们却没有很好的理解,长此以往,其学习的积极性也必将受到影响。此外还应该看到,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容易使教师产生一种懒惰的心理。课堂教学不仅仅对于学生是一个学习过程,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对已学知识的梳理,重认识的过程。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的老师往往没有把要讲解的知识牢记在心里,如果离开了多媒体,就不知从何开始。

传统的板书虽然会减缓教师的讲解速度,但对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思考却是有益的。在引进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传统板书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三、情景创设忽视新旧知识的联系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重视教学与实践的融合,将教学融入教学情境中。通常,教学情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问题的现实背景,二是问题的知识背景。而很多教师认为知识来源于实践,教学活动就应该直接与实践联系起来,教学的出发点就应该是学生现有的实践经验。这种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却忘记了学生的一部分知识的获取是在自己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找到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而将新知识迅速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中即"以旧代新"。而且这种学习方式随着知识的积累而加强,忽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过程具有多开端性,显然违背了教育规律,因此教师在情景创设教学前,就应该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如果学生们连一些与情景创设有关的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情景创设教学的效果往往就体现不出来,这样一来,不仅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而且常让他们感到很迷茫,这显然与新课改的精神不一致。

四、教学思维转变不够,不能适应新课改

新课改下,教师应始终注重教学理念的转变,以"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来指导教学实践。只有更新教学理念的前提下,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现有的初中课堂教学,"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教师讲,学生听、"重教轻学"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教学相对滞后,内容偏窄,偏深,偏旧;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动力;重书本知识,轻学生情感关注;教学围绕教师、课堂和书本走,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中数学微课堂篇(4)

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习

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实践中,任课老师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设计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模拟一定的情境体验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更好地帮助他们学习知识、增长技能。比如,在学习数列内容时,笔者就通过设置如下故事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探索学习。

学习数列时,笔者为了加深学生印象,讲述了一个关于丹增活佛的故事:有一次,他看见一个财主想耍诈欺负一个老者,于是便想惩罚一下这个自作聪明的坏蛋:“嗨,伙计!我想代表这位大叔和你做笔交易。交易为期三十天,交易规矩是:第一天我们给您一万元,您只需给我们1分钱;第二天我们给你2万元,往后每天递加1万元,你给我们2分钱,以后每天给我们的是前一天的2倍。你敢不敢玩?”这财主一心想占便宜,两圆眼珠一转开始盘算:“第一天,1分换1万;第二天,2分换2万;第三天,4分换3万,……”算到这里他就迫不及待地阴着笑脸说:嘿,你可不许反悔。大家想一想,如果您是这个财主会不会和丹增活佛达成交易,为什么?这就是一道数列应用题,然后在我的指导下,大家逐条展开分析:

(1)财主会得到多少钱

通过交易原则,我们可以分析符合什么数列的定义?根据所学知识从第一天到第三十天的交易总额怎么算?同学们很自然地想到等差数列求和:财主三十天可以得到S30=1+2+3+4…+30=■=465(万元)

(2)再来看丹增活佛他们可以得到多少钱

大家分析交易原则,可以看出该法则属于等比数列求和,于是得出:S30=1+2+22+23+…+229。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得出:S30=1073.74(万元)

虽然大家之前从理论上学习了等比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但

是到底什么情况下应用、怎么应用心理还没有底。笔者通过这个故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了等比等差数列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技能,达成了教学目的。

二、营造氛围,引导讨论,鼓励探究

学习需要交流,笔者认为,一线数学教师需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引导大家针对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索和讨论交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依据相应的数学内容,参照学生的实际认知状况和

学习规律,引导大家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和探讨,鼓励大家发散思维,挖掘内涵,创设建设性见解。譬如,在引导大家学习用正弦定理表达三角形面积S=■absinC时,笔者让大家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自己想到的问题,其中一位同学问道:“我们能不能用三棱锥两个相邻侧面的面积和该两角夹角的正弦值乘积再乘以■来求取三棱锥的体积呢?”笔者首先肯定了这个学生的探索精神,但是对猜想答案不置可否,这样借机抖包袱充分激活了学生探索

研究的欲望和好奇心。然后大家一起探索求证:设三棱锥相邻侧面之间夹角为θ,面积分别记作S1和S2。最后大家通过推导探究得出这个猜想是错误的。这时笔者趁热打铁,步步紧逼:如果在前设的条件上再加一条三棱锥棱长为1,请大家判断三棱锥体积V与sinθ、1、S1和S2的关系,并写成与正弦定理类似的式子。继续让学生思考、交流,最后得出正确结果。这一过程中笔者丢掉权威者的角色,在学生探索中只起到指引和“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样才能让学生放开手脚,自主探究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最终掌握知识,提升技能。

三、优化课堂,整合内容,提升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教材中有的内容学生普遍容易接

受和理解,有的内容则比较抽象,需要大家互相讨论、推理和演示才能掌握。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整合内容,合理分配时间,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和思维发展水平来进行整合搭配,争取把知识点呈现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拓展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印象。比如,笔者在教学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先通过大家熟知的高斯计算1~100总和的原理,启发和引导同学们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推导出Sn=n(a1+an)/2=na1+n(n-1)d/2,再将Sn写为■n2+(a1-■)n的形式,然后结合二次函数思想画出n的二次函数图形,通过比较形象的图像来分析Sn的性

质。这样引导和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印象,拓展了课堂知识,优化了认知结构,提升了学生技能。

高中数学微课堂篇(5)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有效性 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6)17 0000

实施高效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让新理念走进数学课堂,如何让新理念渗透于数学教学,从而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结合一些实例谈谈我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认识.

一、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有机统一的基础.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就要以饱满的热情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振作他们的精神.此外,教师还要在行动上给予每个学生关爱和激励,要抓住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闪光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表扬.在这里,除了言语上的表扬,教师还可以通过眼神、手势等肢体语言,向学生传达你的认可和赏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关爱,感受到教师的认可,感受到数学课堂带来的成功体验和他人的尊重,从而真正喜欢上数学课堂.

二、浓郁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数学有兴趣,那么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性自然度就高.既然兴趣对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作用这么重要,那么我们教师首先要做到: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感受生活数学;精心制作课件,展示数学之美;精心构建内容呈现层次,提供不同的展示平台;精心设置问题形式,善于利用变式.另外,数学基础知识尤其是对概念的识记往往枯燥无趣,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及时发挥自身优势和主导作用,将一些枯燥无趣的知识编成朗朗上口的口诀来帮助学生识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全面的“四维对话”――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行,通过问题形式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教师设计的教学环境一定是一种“对话”的环境.而“四维对话”即师本对话、师生对话、生本对话和生生对话更是课堂“对话”最重要的四种形式,是实现多方面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教师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步骤.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教师要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多方面搜集资料和文本进行对话.第二,教师要设置开放性问题,创造学生探究的机会,引发学生参与的欲望,从而在课堂上实现师生对话.当然所设置的问题内容要有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浅显随意的问题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超前的深奥问题又常常使学生不知所云.第三,要留给学生预习和研读习题的思考时间,间接地引导学生和书本对话.第四,要创设数学学习小组,要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生生对话能力.这样,通过师本对话、师生对话、生本对话和生生对话的“四维对话”,对学生学习数学新知识的接受和消化都起到了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作用,真正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紧密的知识联系――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保障

学生学习新知识,无不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运用正迁移规律,有利于构建数学知识之间的桥梁.我们可以在新授课开始时引导学生回顾已习得的数学知识,运用正迁移规律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本节课的学习上来.比如,在学生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后,便可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测量海岛、测量山高等,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迁移到生活实践中,不但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还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先进的多媒体支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辅助方法

多媒体不仅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也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课堂效率.因此,多媒体使用合理及时,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尤其是几何画板的使用,更能帮助数学教学,其显著的特点首先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其次是能有效地扩充一节数学课的课堂容量,节约板书识记和学生的思考时间,减轻教师书写示范板书的工作量;三是有利于学生对整堂数学课所学内容的反思和总结,提高学生的课堂接受程度和消化效果.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追求高效教学,是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永恒不变的主题,只要我们从和谐的课堂氛围、浓郁的学习兴趣、全面的“四维对话”、紧密的知识联系和先进的多媒体支持着手,我们的数学课堂必将会绽放出绚丽的色彩,课堂教学有效性也必将稳步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高中数学微课堂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思考;探究中图分类号:G63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208-01教学活动总是通过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意过程,以激励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过程。 "问题"是解决人类思维的一种普遍的表现形式。在数学教学中,从课堂提问到新概念的形成与确 立,新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和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与提高,以及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无不从"问 题"开始,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努力实现。课堂教学就是"问题"的教学,教学"问题"。

那么如何把握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呢?仅从教者角度提出以下八个方面的思考,供大家教学中参考。

1.设计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教师根据学习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成由浅入深的问题链,进行诱导式提问,不断启发学生,使学生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启发性提问的关键点在于选准问题提问的角度。课堂提问,贵精不在多。特别是启发性的提问,不是单纯的技巧,而是要在深入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教育理论,认真探讨提问的艺术。

例如在椭圆概念的形成的教学中,当学生用细绳和图钉画出椭圆后,可以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①纸板上的作图说明了什么?②在绳长不变的前提下,改变两个图钉间的距离,画出的椭圆有何变化?当两个图钉合在一起时,画出的图形是什么?当两个图钉间的距离等于绳长时,画出的图形是什么?当两个图钉固定,能使绳长小于两图钉之间的距离吗?能画出图形吗?③根据以上作图实验回答:椭圆是满足什么条件的点的轨迹? 通过上述问题,学生对椭圆的概念就会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全面深刻的理解,不仅使他们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切实体现新课程的要求。

2.设计开放性问题,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例如,在"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习题课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已知直线y=ax+1,椭圆, 若,求a的值(或取值范围)。这个问题有较大的思维空间,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这个问题上有不同层次的施展,由于是"自己提问、自己解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地调动。通过这个问题多种方案的解决,一方面可以复习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概括题型、总结解题规律等各方面的能力,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质的习跃。

3.创设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的关键所在。只有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景,才能引导学生在拟人化的世界或者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知识、实践操作,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例如,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教材给出这样的引入: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关于国际象棋有这样一个传说。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放上1粒麦子,在第2个格子里放上2粒麦子,在第3个格子里放上4粒麦子,在第4个格子里放上8粒麦子,依此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子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子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粮食来实现上述要求。"你认为国王有能力满足发明者上述要求吗。

4.提出的问题要有延伸性

高中数学微课堂篇(7)

【关键词】微课;高效课堂;小学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36-0006-01

在小学教育中,数学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其在开发学生智力上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但是数学知识比较枯燥,如果不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课堂效果可能不明显。新的时代条件下,利用微课作为小学数学的教学手段,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值得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

一、传统小学课堂低效的表现形式与原因

1. 传统小学课堂低效率的表现形式

在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上,课堂往往是教师一言堂,教师的教学活动被框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学生只能坐在课堂上被动听讲,而无法充分发挥自身主体作用,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处境。教学流于形式,内容空洞,教学模式单一,时效性不高。

2. 传统小学数学低效率的原因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之所以效果不佳,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学方法多年未改革,教师热衷于“讲授式教学”,也就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科书和一本作业等。整堂课下来,学生无法进入到教学场景中,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更苦。

二、微课介绍

微课是以流媒体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重点、难点、考点和疑点,或者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学习主题、实验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可视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微课核心的组成内容主要是课堂教学视频,也包括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以及学习反馈、练习测试、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这些元素经过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出一个主题式、结构化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微课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时间短,按照中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其时长通常为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二是教学内容较少,主题突出,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的教学,所以承载的教学内容比较少;三是资源容量较少,视频及其辅助配套资源,总容量也不过几十兆,而视频格式须支持网络在线播放流媒体格式,同时也可灵活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

微课在教学中应用,可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允许学生个性化学习不同学科知识点,且内容永久保存,可供后期查阅和修正。而对教师的作用,表现在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丰富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三、微课在构建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1. 微课元素的适时引入

微课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可在课堂各个阶段引入。在课堂开始阶段,利用微课教学,向学生提前预告课堂的精彩片段或有趣的提问,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求知欲。而在课堂主体阶段,按照教学的实际情况,实施引入微课教学,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内容和知识具有重要意义。而在课堂结束阶段,精美的微课能吸引和保持学生专注力,起到良好的巩固、提高效果。例如,在“角”的教学中,如果教师在课堂开始阶段便引入微课,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与课堂有关的问题,像“你经常看到的‘角’是什么?”也可以展示著名的建筑,让学生形象地感受“角”,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混合运算”教学中,可利用微课展示混合运算原则,通过微课抓住学生注意力,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对微课进行合理组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可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但是微课这一教学手段也不能乱用,在一堂课上,如果过度频繁使用微课,学生会产生“微课”抵抗力,甚至导致学生出现抵触情绪,就收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不能为了微课而微课,而应根据教学安排,合理使用微课,一堂课上使用的微课组合,应以促进学生高效学习为最终目标。例如,在课程“方程2”教学中,利用微课提出问题或展示方程,就比板书效果要好,也要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在主体教学阶段,可用微课展示未知数于等式两边移动规律,促进学生有效把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行将结束时,利用微课复习和巩固课堂知识,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3. 明确微课的主体为学生

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少视频微课的主体都是学生,担任授课的主人公则是教师。利用微课过程中,教师示范、讲解,学生的任务则是观摩、理解和体验学习。不难发现,这种微课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师现场授课模式大同小异,仅仅是针对性有所提升而已。而小学生好奇心强,自尊心强,如果将微课中的授课主角换做小学生,想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微课教学,学生会有很强的代入感,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有扮演微课主角的欲望,有助于提升其学习自主性。例如,在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可自行设计相关题目的讲解与示范步骤,然后将讲解的步骤教授给某个学生,让其担当微课讲授的主角。学生讲课虽然不如教师熟练,但在无形中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和学习。

4. 帮助学生自主利用微课学习

微课是一种针对某一问题的难点或重点来进行设计的讲课形式,非常短小和灵活,如果学生掌握了微课制作技巧,非常适用于其自主学习,对于提升其自主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帮助。互联网已经相当普及,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教师将制作的微课课件上传到博客空间,学生登陆后可随时点击学习。而且这种微课资源还能重复点播、快进和后退,允许学生按照自身的水平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就弥补了教师无法完全因材施教的不足,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时,一些学生的基础较差,无法完全掌握“圆柱的表面积”有关知识,而一些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好,接受力较强,可以完全接受,这两种学生的学习进度就完全不同。微课教学资源就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来下载相应的微课课件进行自主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吴钒.以微课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学子(理论版),2015,(21):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