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零售业市场现状

零售业市场现状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9 16:16:51

零售业市场现状

零售业市场现状篇(1)

关键词:广州;零售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1-135-2

0 引言

零售业是近年来我国发展最快、最具有生气的行业之一。随着外资的大举进入,零售业的发展表现为新兴业态大批涌现,旧业态在新兴业态的冲击下艰苦求存,市场集中化程度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与国外零售业相比,国内零售业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零售业规模偏小、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内资零售业缺乏企业竞争力等。

本文通过对广州零售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在搜集资料和分析比较之后,找出目前广州市零售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继而提出具有合理的、科学地的建议及意见,希望此研究成果能促进广州零售业在日后的发展,并为中国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富有建设性的参考。

1 广州零售业发展现状及结构分析

1.1 广州零售业经营现状

目前,在广东省,零售行业势如破竹,连锁经营的规模正不断地扩大,呈现出多种业态并行发展的大好局面,其发展前景可谓开阔。而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广州凭借其优越的地理环境以及不容小觑的人口流动量,长久以来一直积极推动着为零售业的发展。外资的引进使广州零售网点增长迅速,已逐步呈现出零售主体多元化的趋势,广州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改善,而其消费能力与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使零售业在广州具有了相当可观的生存潜力。

1.2 广州零售业连锁经营的结构

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不同,长期以来,我国的零售业是按业种来划分的,业种缺乏多样性,造成了零售业态的单一性。直到九十年代初期,国外先进的新型零售业态才开始被我国引进。而此时,广州的零售业态开始有了多样化的趋势,各种新型零售业态纷纷崭露头角,为广州零售业带来了一片勃勃的生机。现今,广州零售业呈现百花争艳之势,多种零售业态并存,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2.1 百货店

在改革开放以前,百货店占据了广州零售业态的主体地位,其销售额在零售业中亦占了极大的比重。当时,以广州友谊商店为首的百货店,时至今日也依然是很多老一辈心中对零售业最为深远的象征。但随着零售业多元化的发展,新型业态的出现和兴起,极大程度上冲击了百货店在零售行业中的地位,其市场份额逐渐减小,经济收益也逐渐下降,百货店作为一种传统的零售业态,在新型零售业态的浪尖上已很难站得住脚,在消费市场上开始呈现出一种饱和的趋势。

1.2.2 超级市场

超级市场作为一种新的商业零售业态问世以后,被誉为“现代化的零售方式”,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中国兴起,并迅速在广州零售业间卷起了一阵浪潮。与百货店不同,超级市场采用顾客自选商品模式,主要以销售食品、生鲜品以及日用品为主,商品品种齐全且价格相对低廉,因此深受消费者青睐。现在沃尔玛、家乐福、易初莲花等超级市场在广州比比皆是,超级市场已成为广州零售业态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1.2.3 便利店

相对于超级市场,便利店的店铺面积不大,因此在店铺选址上较超级市场容易,在市场上的分布也较超级市场广泛,但其提供的产品种类远远不及超级市场丰富,创造的经济效益也不及超级市场大。在广州,商业旺区或地铁口附近总是不乏7-Eleven和喜士多的身影,它们小巧而精致的身影总能成为广州零售业态的一抹亮色。

1.2.4 专卖店

专卖店吸引的消费群体一般为某个特定品牌的青睐者,这些消费者对特定品牌有着一定的认同感以及消费习惯,一般不会轻易变更偏爱的品牌,所以这种零售业态的消费群体大都较其他业态固定。专业店一般选址在繁华的商业区,而在广州,你可以在北京路步行街等商业旺区看到很多专卖店。

1.2.5 仓储式商场

仓储式商场注重连锁经营管理,其特点为批发性强、成本低、规模大。它与超级市场类似,但其目标客户主要是工薪阶层,商品价格更为低廉实惠,因此商场装修大多简单朴素,以仓储式货架陈设产品,并以会员制招纳顾客。在广州,“万客隆”、“好又多”等仓储式商场的代表竞相斗技,分店如雨后春笋,纷纷崛起,在羊城零售业内扬起了新的一波热潮。

1.2.6 个体店

自改革开放以来,个体店便以一种蓬勃向上的生机,迅速在广州站稳了脚步,它虽然店铺面积小,但数量繁多,分布极广,经营方式灵活,因此它亦在广州多元化的零售业态中谋得了一席之位。

2 广州零售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正值广州零售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多种零售业态犹如百花争艳在广州竞相迸发,广州零售业似乎一派顺境,发展现状可谓乐观。实则不然,在它富有生机的表面下,暗潮正渐渐迭起,越来越多的问题随着零售业的发展逐渐露出了苗头。

零售业市场现状篇(2)

[关键词] 零售业 市场容量 成长力

1 福建省零售行业成长力的现状分析

1.1 整体的市场容量趋势分析

在全省经济迅猛增长的大环境下,全体居民消费绝对量不断增长,全社会零售商品总额逐年猛增。受本次美国次贷危机向金融危机并进而转向经济危机的影响,拉动本省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进出口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福建政府发现我省现在已趋向外向型经济,第三驾马车进出口“奔跑”已经疲软,越来越重视消费和投资这两驾马车,重视程度最高的就是消费,这也是解决福建省经济非均衡发展过程中的生产过剩的唯一因素。福建省经济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从1990年的979元开始逐渐增加到2008年的10361元,增长958.32%,平均每年增长53.24%,一路上升,基本上没有出现回落的现象,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90年的207.74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828.04亿元,增长1742.7%,平均每年增长96.82%左右,人均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从1990年1763元增加到2008年的30123元,增长势头迅猛,由此可见福建省零售业市场前景广大,市场容量在不断增加。1990年到2008年福建省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和人均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曲线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福建省统计年鉴。

从图中可以看出,福建省人均居民消费水平和人均地区GDP不断增长,但是两者的缺口在不断地扩大,这说明虽然随着人均地区GDP的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在呈下降的趋势,或者说,消费后劲的动力不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而绝对数却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1.2 省内市场结构份额发展状况

我国堪称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零售市场前景十分可观,加之随着我国加入WTO,福建省各个市场已经逐渐放开,外资零售业则加快进军进驻本省零售市场,从而一举改变本省本土零售业企业的市场份额结构,本省零售业市场正逐渐被外资大型零售业企业瓜分,市场份额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表1显示了2007年和2008年福建省内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门店数量、从业人员人数、销售额、市场份额及增长率状况。

从上表销售额和市场份额来看,2007年~2008年福建省零售业市场份额结构中,内资企业占据着大部分市场,仍然居于主导地位,但是本省内资企业的销售额增长率是最低的,只有30.29%,而港澳台资零售业企业的销售额增长率则达到64.66%,外资零售业企业的销售额增长率则呈现高速增长,达到360.07%,内资零售业企业销售额尽管有正的增长,但是市场份额却有所下降,港澳台资零售业企业的市场份额虽然保持不变的比例,销售额增长率却达64.66%,外资零售业企业的市场份额不仅有正的增长,而且销售增长率增长最快。这说明,全省整个零售业市场份额开始逐渐被港澳台资和外资零售业企业所瓜分,正逐步丢掉自己的市场,“蛋糕”开始被瓜分。

1.3 内资与外资零售业的差距分析

虽然省本土零售业企业在省内仍然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但是与国外零售业巨头相比,本省的零售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其一是市场集中度低,行业市场进入壁垒低。以2009年中国连锁百强34强,年实现营业总额逾100亿元的福建永辉集团、新华都、东百集团以及三木集团四家大型商业连锁企业为标准,2008年的CR4为11%,2009年的CR4下降到3.83%,降低速度非常快,市场集中度非常低。这主要归因于行业进入壁垒低导致竞争加剧,市场份额明显发生转变。其二是福建省零售业企业的规模比较小。以东百集团和新华都为代表的福建省本土零售业2010年最新季报资产各为13.7981亿元和13.9042亿元,在各自领域行业上市公司中的排名分别为第34位和第1位,销售额分别为51964.93万元和112829.88万元。两者之和还不到我国2008年中国连锁最强的国美电器有限公司2007年销售额达10459378万元的季销售额的1/15,约37.5亿美元左右,而排名全球第一且已进入本省的沃尔玛2007年销售额则达378799百万美元,是国美的25.25倍之多,与排名世界第五的家得宝(The Home Depot, Inc.)相比,其是国美的5.16倍之多,因此,福建省零售业的规模相对于外资零售业来讲是非常小的。其三,本省零售业企业表现出竞争加剧,外资零售业成长迅速。如表1所示,省内资零售业企业的门店数从2007年的2447个增加大2008年的2710个,增加263个,增长10.75%,而港澳台资企业的门店数从10个增加到14个,增长40%,外资零售业则从92个增加到725个,增加633个,增长688.04%,扩张战略显而易见。而且外资零售业企业在我国的发展就2006年来讲其门店个数激增,其中沃尔玛在2007年增长高达40%,逐步加快扩张海外市场。外资零售业企业规模及门店数量的扩张对本土零售企业造成巨大的威胁,严重影响本土零售企业的成长性。

2 后危机时代制约福建省零售业成长力的成因分析

2.1 本土优势

对于内资零售业而言,它们是在省内本土土生土长的,对本省的文化和居民的需求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同理,本省居民对本土企业也比较了解,因而,内资零售业的成长对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反应不明显,这与边际消费倾向降低有直接的关系,但并不说明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无关。而且内资企业在本国市场占有绝对的优势,这与其门店的数量多寡的相关性并不明显,重要的是从业人员给其带来多大的贡献力,而港澳台资在内地设立机构时,一方面不像外资那样与本地无任何关系,另一方面则不像内资那样土生土长,又属于外来企业,但均属于中国企业,考虑这些特殊性,港澳台资企业则比内资企业需要更多考虑门店数量并不难理解。对于外资企业,总部不在中国,在面临一个全新市场的环境下,不仅机会巨大,同时风险不可小视,则很容易理解其为何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包括门店数量、从业人员、净资产、零售价格指数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等,同时它们还要考虑的是在新市场中是否存在自己的生存空间,即本省零售市场中内资与港澳台资企业的市场份额,但是金融危机的发生导致内资零售业比港澳台资及外资零售业更严峻地面临着资金方面的问题。综上分析,就因为内资企业考虑的因素不多,充分发挥本地优势时,才使港澳台资和外资在内地有足够的生存发展空间,从而制约了本土零售业企业的发展,同时,正因为港澳台资和外资的进入,才导致内资零售业企业竞争效率的提高,可以利用外资和港澳台资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从而能暂时保住市场的主导地位。

2.2 与港澳台资和外资零售业企业相比,内资企业存在采购过程的纵向捆绑和销售过程的纵向合谋行为

受利益的驱动和长时间的合作,内资零售业企业有足够的空间实行纵向捆绑和纵向合谋,如向供应商低价采购市场份额极小的商品,零售商把两者不相关的商品或者利用一种消费者需求很大的商品配之以几乎没有多大市场的商品捆绑销售所进行的促销活动,这不仅阻碍了没有市场需求产品及其产业的更新换代,还增加了消费者的支出,虽然在港澳台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均存在这种现象,但是内资的零售价格一般要比它们贵,这就是纵向捆绑和纵向合谋的结果,提高了内资企业和供应商的利润,却降低了内资企业的效率,阻碍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导致整个产业链没有及时调整进而阻碍本省甚至全国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很多内资企业利用自己的优势,与供应商合谋组成专门供货商,以会员为名,实则控制整个市场的供给量,进而抬高商品销售价格,获得垄断利润。除此之外,本省内资零售业企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向外省扩张能力不强,门店在县以下网点布局较少配送中心发展滞后,规模较小。这不仅对消费者的福利造成损失,还使本省存在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的非均衡发展现象,存在福利净损失。

2.3 本省零售业面临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记得上海某个地方家乐福有这么一则广告,即方圆五里之内,凡是在本店点购买的商品比其他店更贵,本店一律退还差价。貌似很考虑消费者的福利,认真分析后则不然。存在这种不公平的竞争环境的原因在于,其一是外资零售业在国家对内外资企业实行税收统一之前在福建省享有“特殊国民待遇”,这主要是本省为引进外资而制定的相关对外优惠政策,于此外资零售业企业在全省抓紧机遇实行本土化战略,形成自己具备一定规模经济的产业链条,利于控制成本,为价格战奠定了基础;其二是本省零售业企业存在纵向合谋和纵向捆绑导致内资零售业企业的商品价格偏高,而外资零售巨头则在采购环节上注重的是压低供应商商品的价格,国际化的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现代化、独特的经营理念,如:沃尔玛为顾客提供“高品质服务”和“无条件退款”;麦德龙强调“顾客是合作伙伴”;家乐福的理念“一次购足、超低售价、免费停车、自助服务和新鲜优质”,从而降低零售价格。而省内零售业连锁经营理念陈旧,不能深入人心,缺少自己的经营特色,丧失竞争力比较严重;其三是外资零售业的发展战略是“先打市场,后赚利润”的模式。因为外资零售业企业属于外来型企业,实施本土化战略需要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风险比较大。因而,它们在坚持长短期的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下在短期以市场份额目标为主,力图站稳脚跟,在长期获得垄断地位后再获取垄断利润。因此,外资零售业企业常常采取价格战,以低价格获取广大消费者的偏好,抢占市场份额,瓜分国内零售“蛋糕”市场。

3 促进本省零售业成长的建议

目前,本省零售业面临巨大威胁,市场份额正在一步步的丢失,如何抓住全省经济高速起飞的重大阶段快速发展是本省内资零售企业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3.1 抓住后金融危机时期并购重组的机会

自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其影响的扩大逐步向实体经济转变,导致大量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企业面临资金困难甚至倒闭,给并购重组市场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本省内资零售业企业应该好好把握这次机会,实行并购重组,不仅可以扩大市场份额,吸取被并购企业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获取经营协同、管理协同和财务协同效应,充分利用被并购企业的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以及运输物流一体化的优势,积极拓展电子商务平台,形成自身的产业链,降低采购价格,从而降低售价,保护好自己的市场份额,不断发展壮大自身规模。

3.2 抓住信用卡时代的便利性

21世纪是个便利的时代,也是信用卡的时代,一卡在手,虽然说不是万能,但是极为方便,这也为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内资零售企业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大势宣传促销,吸引顾客消费,使顾客产生消费欲,不仅可以提高消费者的福利,还可提高自身利润,并进而改善国家整体福利。

3.3 适时选择多元化发展战略

本省内资零售业要有个清晰的定位,采用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相结合的发展战略,不仅要利用好已有的绝对优势,在区域市场上先做大做强,继而稳步向其他区域推进,同时还应该把自己的定位与外资零售业企业的现状相结合,坚持打好市场份额的“保卫战”,谋取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内资零售业企业在面临外资零售业企业的具有丰富的资金后盾和人才的优势及先进管理经验的巨大反差下,应该利用好国家拉动内需的机会,站稳城市的脚跟,扩大在城市的经营规模,并不断积极开拓能解决我国产能过剩的唯一途径农村市场。内资在发展农村市场时应该做到商品配置要有自己的特色,既要保证商品质量的可靠、安全,又要符合农民的消费口味,既要考虑到农民的消费层次,还要重视农村市场的经营布局科学合理化,从而实现全面与专业化发展相结合、农村与城市市场相结合、电子商务与运输物流一体化相结合、横纵向发展相结合的新型发展模式。

3.4 加强政府管制

传统的SCP范式已经向SCPR分析模式转变,政府管制的作用不可忽视。对于省政府而言,首先应该消除不公平的竞争环境,虽然税收已经统一,但是政府应该加强对零售业价格战的规制,防止恶性竞争。同时,还应该规制我国内资零售业的纵向合谋和纵向捆绑,对于违规出现的现象应该严厉处罚和打击,以规范零售业行业的市场秩序,保证其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再则,充分发挥零售业行业协会的作用,使其对零售业企业的合法合规经营进行有效的监督,营造一个和谐的竞争环境,克服制约我国零售企业发展壮大的制约因素,促进内资零售业健康成长。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零售业行业成长性的现状分析认为:福建省内资零售业已经面临巨大的威胁,市场份额正在一步步地丢失的结论,进一步分析得出了制约本省内资零售业成长力的因素及内资零售业发展受限的原因是本土优势、纵向合谋和纵向捆绑以及不公平的竞争环境,最后提出了福建省内资零售业应该抓住本次金融危机并购重组的有利机会,采取多元化战略,加强政府管制等措施以利健康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1] 费明胜.跨国零售企业在华扩张战略研究综述[J].江汉论坛,2008,(3).

[2] 张婵娟.中国本土零售商业竞争力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 毕小青.我国大型百货零售商场战略危机的成因分析[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

[4] 福建省统计局.福建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5] 黄娟.电子商务给零售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电子商务,2008,(12).

[6] 胡蓉.中小零售企业物流服务问题与对策探讨[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10).

[7] 许胜余.2007年中国商业零售仓储分析与展望[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10).

[8] 李定珍.中国大型连锁零售企业成长路径评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8,(08).

[9] 韩春艳.由沃尔玛的成功谈我国零售企业文化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8,(23).

[10] 周济平.我国连锁零售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5).

[11] 曾志勇.浅谈我国零售业的供应链管理[J].现代商业,2007,(30).

[12] 金薇.我国零售业现状分析及零售业企业的发展对策建议[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1).

[13] 欧阳小珍.网络零售业中交易成本与顾客价值创造模式[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2).

[14] 公丕国.浅谈我国零售业连锁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5,(12).

[15] 张春明.中国零售业企业组织创新研究[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零售业市场现状篇(3)

关键词:烟草商业系统;卷烟销售;分析预测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9006402

0引言

卷烟销售的经营和管理是烟草商业系统管理不可缺少的部分。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由于受到传统营销思路和技术手段的束缚,没能引起行业内足够的重视。现有的卷烟销售系统,只能简单地实现卷烟销售统计和核算。不能实现对卷烟品牌生命周期动态管理,不能细化到对每个零售户的经营进行指导。同时由于管理数据表太多,统计分析工作十分繁重,需占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且操作比较难;容易产生对市场预测的失真,不能及时反映市场需求,有碍行业精细化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随着行业的发展,将卷烟销售管理手段与先进的市场分析预测技术接轨是大势所趋。通过研究卷烟销售预测分析系统,将行业内卷烟销售静态管理更改为动态管理,及时反映出卷烟品牌销售、零售户经营以及市场动态情况,为烟草商业系统制定货源投放策略提供参考,提高行业经营管理水平。

1系统需求关系

根据烟草商业系统卷烟销售的现状及特点,结合烟草公司省、市、县的组织结构,系统采用B/S结构,通过该系统,用户可以进行卷烟基础信息、零售户基础信息、零售户经营基础信息等基础信息的录入和管理,保证基础信息的完整性;通过对零售户库存采集、零售样本户情况采集,实时掌握零售户购进和库存情况;从零售客户和烟草部门两个维度对卷烟月度需求进行预测;通过对零售户当前以及历史进销存数据的分析,作出客户经营状态评估和经营能力评估;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作出卷烟品牌状态分析、市场状态分析;根据零售户的卷烟状态和能力,对其经营进行指导。

具体来讲,该系统要实现建立从零售客户和烟草部门两个维度对卷烟市场的数据信息进行数据采集和综合分析的预测体系,通过对零售户购进和库存以及历史数据的分析,对零售户的需求进行预测和评估,为烟草部门掌握区域内市场状态,制定货源投放策略提供参考,同时通过实时采集市场数据,结合定性定量、使得预测分析持续延伸、效果持续改善,从而对零售户的采购进行预测指导。同时结合行业对保密性要求极高和严格的审批制度等特点,系统需要在数据的安全性和一致性上得到必要的保证。

2卷烟销售分析预测系统结构设计

2.1系统的架构和功能

以宜昌市烟草公司卷烟销售管理为例,从技术层面上来看,本系统将利用该单位现有软硬件及网络环境,采用三层架构,从下至上分为数据库层、数据访问及业务逻辑层、表示层。如图1所示。

数据层:是系统结构的最底层。利用 SQL Server 数据库系统,实现数据的存储。处理数据表间增、删、改、查功能。

数据访问及业务逻辑层: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处理用户在浏览器发出的各种操作请求,通过调用业务逻辑来实现对数据层中数据的各项操作。

表示层:是系统的展示部分。负责操作用户与系统间交互,这一层通过直接与用户交互,实现用户的业务请求,并将通过数据访问及业务逻辑层处理结果显示在用户的页面上。

从用户操作的角度来看,整个系统可分为基础信息管理、信息采集、需求预测、客户综合能力评价、卷烟销售分析、零售户经营指导、系统管理等内容模块。

(1)基础信息管理模块。实现对卷烟销售环节所涉及的几方面要素信息的录入和查询功能。包括有卷烟基础信息、零售户基础信息、零售户经营基础信息等子项。

(2)信息采集模块。由烟草公司客户经理对其辖区内的卷烟零售户和零售样本户进行库存信息和销售状况采集,包括有零售户库存采集、零售样本户情况采集等子项。

(3)需求预测模块。从零售客户和烟草部门两个方面对该户月度需求状况做出预测,包括有零售户月度需求预测、客户经理需求预测等子项。

(4)客户综合能力评价模块。对零售户的卷烟销售能力做出分析评估,包括有客户经营状态评估、客户经营能力评估。

(5)卷烟销售分析模块。品牌状态分析、市场状态分析。

(6)零售户经营指导模块。根据零售户的销售情况、库存情况、盈利能力等数据,分析对比,找出薄弱环节,同时由客户经理填写指导意见,生成《零售户经营指导书》,对零售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7)系统管理模块。对整个系统的用户、角色和权限进行管理。

2.2系统架构特点

(1)充分利用了已有的业务规则和老的信息系统,通过将整个系统分为不同的逻辑模块,使得系统开发和维护的成本大幅降低,开发周期也得到了控制。

(2)通过采用三层架构的结构模式将表示部分和业务逻辑部分予以分离。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相互通信,以及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均可以使用相关程序及中间件来实现。当系统服务的业务逻辑发生改变时,客户端不需要改变,这样做大幅提高了系统模块的复用性,维护费用也随之降低。

(3)系统的可扩展性大幅增强。模块化的结构使得系统非常容易地就可以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得到拓展:纵向方面可以将整个系统升级到更有力、更新的平台;横向方面可以通过增加规模来增强系统的应用面。在摆脱了系统同构性限制的情况下,分布式数据处理成为了可能。

2.3与其它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

为实现数据信息与其它管理和业务系统的信息共享,该系统与企业已有的应用系统相集成(例如综合业务平台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等),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信息共享。具体表现在:单位(部门)组织机构与员工直接提取已有的数据信息,在数据库与数据库之间实现自动抽取、转换、装载基础的信息数据等。

3结语

以对宜昌市卷烟市场销售预测和分析为例,介绍卷烟销售分析预测系统的实现。通过构建该平台,可以全面、及时掌握各单位、各部门和人员信息化资产信息。实现对辖区内卷烟销售的动态管理和监控,提高企业营销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效率,有效降低企业经营管理成本。

零售业市场现状篇(4)

关键词:广州市零售业核心竞争力战略构建

零售业核心竞争力是指零售业独具的、支撑零售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零售业全面开放后,广州零售业如何通过增强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是亟需探讨的课题。

广州零售业的整体竞争环境

“六资”零售集团抢夺市场份额

各种资本挟不同业态抢占广州零售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外国零售业资本以扩大在中国零售市场的份额为战略目标,以其成熟的业态优势加快进驻步伐。与此同时,北京华联、上海联华、深圳万佳、台湾好又多、香港百佳纷纷抢滩登陆。广州本土零售业陷入了“外资”、“京资”、“沪资”、“深资”、“台资”、“港资”的六面夹击之中。

本土商业整合步伐加快

面对外来资本的强大威胁,广州零售企业加快整合步伐。广州本土企业中,通过对一批原国有商业企业进行整合,培育出“广州百货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友谊集团有限公司”两大集团。广百集团旗下有“广百百货”、“广百电器”、“新大新”等企业,并与家乐福合资组建“家广”超市公司。友谊集团的资产则集中于广州市内及中山市共3家销售门店。

民营商业迅速崛起

近年民营商业崛起成为本土商业的生力军,如宝鑫集团已经发展到拥有“岛内价”超级市场、七八十家便利店,并拥有农产品实业公司、物流配送公司,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成为广州最大零售集团之一。2005年8月1日,广州本土民营百货企业——中华百货全盘接手光明广场,正式入驻北京路商圈,成为广州首家全面接受购物中心经营管理的百货公司。

竞争走向全方位、系列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者对商品需求,从求量到求质,从求品种转向求品牌,从着重物质消费转向商品、服务并重,服务产品比例迅速上升,零售市场凸现品牌价值、信誉价值和服务价值,完成从温饱型向小康型市场过渡,并出现部分富裕型的市场结构。竞争由单一的价格竞争推向全方位、系列化的竞争。物流配送逐步走出贪大求洋的误区,向务实发展进入讲使用、讲配套、讲社会效益的阶段,立足于区域发展、重在终端配送、重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广州零售业核心竞争力状况分析

广州零售业核心竞争力的优势

尽管WTO三年过渡期之后的进一步开放带来白热化的竞争,但广州零售业的竞争优势不容置疑:本土零售商对我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偏好的了解程度远远高于外资零售商,还具有外资零售商无法比拟的诸多本土化优势(如政府支持、主场作战、门店地理位置优势、区域销售规模优势、企业文化优势等);广州零售业属于提前开放行业,早已习惯了与外商进行竞争共存的局面;外商在广州零售业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很低,外资商业企业的广州市场份额不超过10%。而且,除去超市、大卖场等业态,在电器连锁、专卖店等业态中本土企业占有绝对优势,几乎没有外资进入。随着我国市场准入门槛的进一步降低,取消外商在行业、地域、规模和股权比例等方面的限制,给广州商业的招商引资或走出国门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广州零售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宏观层面空间结构失衡。广州市商业网点等级长期以来按市级、次市级、区级进行划分,由于该等级划分以计划经济为基础,未能充分体现市场经济体制下商圈和商业网点的特质及辐射范围,具体的商业网点分布则明显不均衡,商业网点多集中于老城区、闹市区、市中心,过于密集,新城区、市郊商业网点开发不足。新型业态在零售经济中尚不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同业态竞争过度。近几年,由于百货商场数量、规模骤增,导致有限的购买力分流,各大商场在促销上都采取降价竞销策略,而不少商业行政管理部门忽视对商业企业的管理协调工作,未能发挥应有的协调作用,使价格战升级。政策法规不完善,宏观调控不到位。发达的国外城市不但有零售业发展的战略规划,而且在法律和行政方面也为零售业发展提供保证。而广州市目前还没有实施对零售业发展的系统规划。商业法规建设相对滞后,法律体系还未完善。部分行业管理缺乏法律依据,有关零售业的管理和统计制度还不规范。

微观层面广州市零售企业与国外跨国零售企业相比实力相差悬殊。零售业主体规模偏小,95%为单体经营的个体商户,行业零散度高达90%,而欧美国家只有40%左右;连锁化程度比较低,广州市连锁企业实现的零售额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仅为21.9%,而这一比例在美国达到60%;流通效率较低,体现在流通速度慢、毛利率低、库存率高和物流成本过高等方面。经营缺乏特色。在不同业态竞争上,百货公司失去规模优势后,在经营上缺乏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对消费者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在同业竞争中,广州几家大百货公司同样没有明显的特色。从商品来看,其经营的商品基本是一样的。在目标市场定位上友谊公司的消费层次比广百、新大新、天河城要高,但经营的主要商品品牌仍是基本相同的。只是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商店所处的地理位置、商圈特点形成了购物层次的差异。缺乏系统性的管理流程和系统。企业信息系统落后,广州零售企业由于受规模和资金限制,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投入不够,即使有投入也存在资金缺乏和更新不及时等现象;商品组货渠道受限较多。国有转制企业在经营上的限制比较多,在货源组织方面供应商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运作,造成合作成本的提高,影响货源组织的竞争力;转制企业经营者在意识上强调经营的安全性,尽量以赊销、代销的方式与供应商合作,将风险让渡给供应商。既降低了商品利润率,又流失了优质商品货源。企业人员成本居高不下。广州几家转制国有零售企业从国有企业变成国有控股企业,其国有性质不变,在构架调整上受限较多,不创造经济效益的部门和人员占据了企业的大量资源,如外资、私营企业没有的党团机构及其领导职位;受国家政策保护的转制前老职工,为人员成本带来沉重负担;转制前的旧作风及故步自封的用工方式制约人力资本的使用,不能人尽其用。

广州零售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及战略应对

广州零售业在整体竞争能力和微观企业竞争力方面,都与国外有较大差距。在广州零售市场已经成为国际性竞争市场的情况下,这种竞争能力状况显然极不适应。因此,必须增强广州零售业竞争力。

广州零售业发展的战略取向

规模发展与综合效益兼顾2004年,广州年人均零售额高达20605元,遥遥领先于其它城市,成为中国购买力最强的城市。近几年,广州市零售业的快速发展确实适应了现时经济发展和购买力增长的需要。然而,这种规模发展必须有一个适度的标准,提出规模发展与综合效益兼顾就是基于这种考虑。综合效益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社会效益;能维持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和生态环境平衡的生态效益;取得尽可能多的利润的经济效益。

业态结构与现代零售业发展状况相适应相对而言本土零售业的优势在于便利店、专卖店等服务相对比较重要的业态内,而外资零售企业的优势在于大卖场这种大批量销售,单品利润较低的业态。本土企业应发挥熟悉国情、适应本土消费习惯的长处,选择合适的业态,加强自身管理,完全可以在广阔的零售市场争得一席之地。各种业态必须互相适应,以合理的规模,自身的特色占据合理的市场份额,从而不仅促进零售业结构趋向合理,而且也保证自身得以良性发展。

商业网点结构布局与广州地域拓展配合根据广州市地域拓宽的发展前景,将广州市全区域以中心城区为内核向外分三级逐层展开,划为内圈层、中圈层和外圈层。商业网点形成拓展“内精、中厚、外实”的布局。“内精”是把不适应在内圈层发展的业态移出,发展内圈层成为具有独特人文环境的现代消费、高级商务及综合会展功能区。“中厚”是依托中圈层地缘优势,发展中高级批发市场和大型购物中心。“外实”是借助港口、机场辐射能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传统商业文化与现代商业潮流有机结合发挥交通线和商业街的橱窗展示功能和新、旧城市纵轴线的景观功能,构建广州商业文化景观轴,注重建设珠江岸线商业街,通过珠江水体廊道,展示从琶洲岛至百鹅潭一系列现代商业建筑景观、传统商业文化景观、公众休闲文化景观、自然水域生态景观,将广州市商业文化的特色和精华展现在最具南国风格的珠江岸线上。同时根据广州城区空间的多核心发展趋势,改造和建设一批零售主导型、服务休闲主导型、商务主导型的商业功能区。以商业功能区为平台,合理布局商业街和各种业态的零售、餐饮服务网点。构筑具备“商旅互动”的商业特征。促进商贸业和旅游业共同发展,反映广州古城、名城、商都的历史文化精髓。

构建广州零售业核心竞争力

强化资本运营广州零售企业应通过强强联合、收购兼并、优化组合、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壮大实力,扩大规模,大力发展和完善连锁经营,改变商贸流通企业“小、散、乱、差”的状况,推进传统百货走连锁的道路或向连锁专业店、特色店转型。要培育连锁龙头企业,鼓励连锁企业通过以资本为纽带,建立母子公司体制的直营连锁网络,发展特许经管网络。鼓励具备条件的连锁经营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重组,实现低成本扩张和跨地区发展。在一段时期内,广州零售企业不可能和沃尔玛比大,但是可以做强,做出特色。只要管理得当,追求适度规模,发挥灵活性,广州零售企业可以发展得很好。

促进行业结构合理化准确定位。根据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认真搞好商品品种和档次定位,在经营中有所侧重,避免出现“大而全”的现象;树立自己的服务特色。零售企业的产品其实就是服务,如果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形成特色服务是零售企业能否立足于市场,站稳市场,提高市场份额的关键所在。

建立科学的企业营运系统战略性竞争转变。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独家采购、不系统的间断性促销,向以营销技术(包括市场调查、连锁店开发、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库存与配送、店内布局与商品陈列、营业沟通与市场促销、运营信息管理等)品牌战略(包括品牌延伸、品牌特许连锁和开发自有品牌)为核心的战略性竞争转变。建立、健全三大网络(信息网络、电子商务网络、配送网络)。三大网络连结成高效的信息流、商流、物流体系,将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胜不可或缺的一环。

提高人才聚集能力在现代商战中,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因此,零售企业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建设学习型企业,在公司上下营造学习氛围,为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为公司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积累雄厚的人力资源储备。“败不败在己,胜不胜在敌”。这个源于荀子的现代管理哲学的含义在于,与打击对手相比,企业更需要强调自身实力的积累,调动所有资源固本强身,让自己尽快强大起来。

参考文献:

零售业市场现状篇(5)

引言

随着现代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业务也就是零售业务逐渐成为商业银行重点发展的业务,其对于提高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以及实现商业银行的更好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要实现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必须要求商业银行转变过去的发展理念和模式,然而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来看,在这一点上商业银行明显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引起特别注意。

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现状

1.思想观念仍然较为落后

商业银行因其国有企业性质且过去的特殊地位,发展观念较为落后,则是限制当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重要原因。零售业务是随着现代化市场经济兴盛起来的,其更加仰仗于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现代化市场营销理念,因此要求商业银行能够实现营销理念和发展理念的创新[1]。但是从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来看,商业银行依然保持着传统的发展理念,采用的发展模式也以过去的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致零售业务的发展难以跟上时展的步伐,人员的市场营销意识较为薄弱,营销能力下降,对银行的零售业务发展较为不利。

2.营销策略不当

要做好市场营销要求商业银行能够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开发出更多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零售业务的发展更加要求银行能够具备较多的客户群体,并且对这些客户进行市场细分,这样才能够针对客户群体的不同而提供不同的服务和产品[2]。但是从商业银行的实际营销状况来看,商业银行的客户数量较多,但是分散严重,加上银行并没有对此进行细分,因此也谈不上根据客户群体的细分而设计差异化的服务和产品,从而限制了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发展。

3.创新程度不足

随着现代化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在市场中的优势地位也逐渐下降。尤其对于零售业务而言,不少其他银行或机构因为发展观念的创新以及起步较晚,没有受到过去发展观念的束缚,因此营销理念较为先进,在市场中的优势逐渐突显出来,服务和产品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3]。这种情况下,要保证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就必须要求银行能够进行服务和产品的创新,实现服务和产品的多元化和多样化。但是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却与之相反,服务和产品类型较少且比较固定,创新意识和能力均严重不足,导致出现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并不利于促进商业银行的优势发展。

4.渠道较为单一

零售业务的发展要求商业银行能够从多种渠道着手,帮助拓展零售业务。但是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渠道来看,商业银行采用的营销渠道大部分为厅堂模式,这种模式下零售营销较为被动,只能够依靠简单的营销宣传和客户的主动来访,对于促进零售业务的发展十分不利[4]。此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越来越多的银行以及金融机构选择实行网络营销,相比这些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目前的营销模式显然弊大于利,因此零售业务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二、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策略探析

1.转变过去的发展观念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并且受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新时期要推动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必须要求银行能够转变过去的发展观念,以符合时展的新理念和营销模式实现零售业务的发展,促进商业银行的更好发展[5]。具体来说,商业银行应该要转变过去的计划经济发展理念,重视市场营销理念在零售业务发展中的应用,重视营销过程中客户的不同需求,尽量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和贴心的服务和产品。除此之外,商业银行还需要树立正确的市场经济发展理念,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重视服务和产品的市场化,从市场形势和市场需求进行服务号和产品的开发,从而推动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以及商业银行自身的长远发展。

2.重视市场细分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要求银行能够更加证实市场以及客户对于服务和产品的需求,而要做到这点首先要求商业银行能够做好市场调研工作的认识,要深入到市场中,充分了解商业银行客户以及潜在客户对于服务和产品的需求。虽然商业银行的零售客户较多,但是由于银行过去对于客户需求的中表示程度不足,因此并没有重视市场细分工作的重要性,导致银行在发展过程中无法对客户进行细分,自然无法根据客户的细分和对服务、产品的差别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研发[6]。因此,从这点来看,现阶段商业银行需要做的是就是转变过去的零售业务发展行为,重视市场调研,并通过市场调研的数据研究和支持,对商业银行的客户和潜在客户进行市场细分,最后在细分的基础上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分门别类,并根据不同客户群体对于服务和产品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和方针。这样,商业银行就能够掌握市场更多客户的需求,并为其提供更加适宜的产品和服务,对于扩大客源、稳定客户群体以及拓展零售业务等均有着积极的意义。

3.创新服务和产品

现代化社会对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客户对于银行零售服务和产品的需求也跟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零售业务的拓展中能够加强对创新的重视,根据时展的变化不断创新服务和产品。当前商业银行在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中普遍表现出同质化特征,这种现象在市场经济下不具有任何竞争优势,因此商业银行需要转变过去的思想观念,要认识到创新才是保证零售业务发展的基础,启发、鼓励职工能够进行服务和产品的创新。当然,要做到这单必须要求银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较高,且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因此银行还需要从这方面进行努力,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培训,促进商业隐含零售业务的创新发展。

4.拓宽业务发展渠道

新时期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也给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在网络金融大力发展的今天,商业银行要促进零售业务的发展必须要求能够实现业务渠道的拓宽,以增设网点、?U大网点规模的方式来促进零售业务发展,弥补过去的业务发展渠道中的不足。

零售业市场现状篇(6)

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初期,以王府井、天津劝业为代表的以往的国资百货商店借机完成了股份改革,此类企业能够相对容易地赢得国有银行的信任,获得贷款,此类具有国资背景的企业筹资渠道,就在于国内的证券市场增发股票与银行贷款。

近些年,我国商业零售业异军突起,民营零售企业由于缺乏政府背景,相对于那些具有国资背景的零售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资金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倾向于在资本市场上通过证券融资,或者通过股权转让获得资金。

在国内证券市场能够为民营零售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途径之前,作为国内家电零售业的领导角色,国美电器将其筹资的目光落在了相对发达的国外金融市场。2004年6月,国美电器通过借壳中国鹏润,在香港证券市场完成了融资工作,共筹集资金88亿元,为其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也帮助其巩固了国内家电零售老大的地位。

与国美不同的是,其最大的竞争对手苏宁电器,在寻求融资途径的时候,却立足国内证券市场。当然,国美在寻求海外上市前,也曾考虑过在国内证券市场进行融资,先是尝试收购“宁城老窖”,买壳上市,无疾而终,后又顾虑国内IPO(首次公开募股)上市融资长达至少九个月的对其财务状况的重重审查,最终还是放弃了国内金融市场。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其在香港证券市场完成借壳上市工作前二个月,苏宁电器的IPO申请获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通过,成为我国首批IPO上市的中小企业。上市以来,该股票始终保持较高价格,成为我国中小企业股票的第一高价,对其市场形象的维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是通过证券融资,我国的家电零售两大巨头国美与苏宁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相较起他们各自的选择,我们可以发现,从上市初期来看,国美占有一定的优势,首先,二者上市的目标就是为公司的发展筹措大量的资金,在这方面,发展水平更高的国外证券市场可以为国内的优质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从筹资数来看,国美在香港证券市场借壳上市筹资88亿人民币,而苏宁,尽管上市当天32.70元的收盘价较其16.33元的发行价涨了100%,但其筹资总额仅为3.95亿元,远低于国美。即使是相较于与苏宁净资产大致相当的北京物美在香港IPO上市所筹集到的6亿港元的筹资额,苏宁在国内证券市场的筹资水平仍然相对偏低。正是由于海外上市巨大的筹资额度,才使得众多国内零售企业在筹措资金时,更多地将目光放在了海外证券市场。

把国美从国内证券市场驱赶到香港证券市场的主要原因是国内上市资格的严格要求与繁琐流程,而借壳上市又难以寻找一个合适的壳资源,相对而言,海外上市的手续更为简单,尤其国美是通过买壳上市,直接收购香港证券市场的现有的上市公司,完成上市工作的,这样其操作流程就更为简单了。从开始筹划在国内主板市场上市到最终完成IPO,苏宁总共花了五年时间,才使自身符合国内上市的各种资格要求,并完成相关手续,从而获得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的审核通过。即使这样,其最终也只能在中小企业板上市,没能实现主板上市的初始目标。即使同在国内的证券市场上,国内的另一大家电零售巨头―借壳郑百文的山东三联的上市历程也较IPO上市的苏宁简便很多。

但是从长远来看,国内上市的苏宁可能会比国美更能获得投资者的信赖,从而使公司获得长远的资金来源。由于海外上市,当地投资者很难获得该上市公司的直接信息,因此,对于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发展潜力、总体认识都会偏于保守,那么其股价的定位,以及以后的发展可能难以令人满意。而在国内上市,国内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发展可以拥有相对丰富的信息来源,也可以对其发展具有直观的认识,因此对其发展潜力的认识也相对较深,只要该上市公司发展状况良好,就可以得到投资者的青睐,其进一步增资扩容就相对容易进行。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借近年我国证券市场火爆行情之东风,苏宁的发展受到众多的投资者的认可,其股票在证券市场不断得到追捧。2007年1月,苏宁的市值已经突破500亿大关,超越了美国第二家电连锁巨头Circuitcity,其董事长张近东的身价已经超越上市初期远在其之上的国美黄光裕,这也证明了当初苏宁选择国内证券市场上市的明智。

拥有全球最多人口的中国一直是众多跨国零售巨头市场开拓的重要目标。一些主要的跨国零售企业早早就进入我国,抢占市场的战略要地,1995年,法国零售巨头家乐福进入中国,同一年,麦德隆与上海锦江合作进入上海市场,1996年,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通过与深圳万佳合作在深圳建起了在华首家山姆店。其后,易初莲花、欧尚、百安居、7-11、宜家等跨国零售巨头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2004年底,我国对外国全面开放零售市场后,一些后进入我国市场的跨国零售商为了不被其竞争对手抛于身后,选择对华现有的一些区域性的零售企业进行股权收购与兼并工作,从而节约其市场开拓的时间。2004年,港资的华润集团将在江浙地区具有较强影响的苏果超市收归旗下;2006年1月,国际知名大投行摩根斯坦利与永乐电器达成对赌协议,收购其3.63亿股股份;2006年5月,全球最大家电连锁企业百思买与中国第四大的家电连锁商五星电器达成收购协议……跨国零售企业对民族零售企业的收购,一方面帮那些迟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零售巨头扩大了在我国的市场影响,加速其业务扩张,另一方面可视为本国的零售企业的融资行为,他们通过出售部分或者全部自身的股份,获得了大量的资金。

零售业市场现状篇(7)

关键词:广州市零售业 核心竞争力 战略 构建

零售业核心竞争力是指零售业独具的、支撑零售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零售业全面开放后,广州零售业如何通过增强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是亟需探讨的课题。

广州零售业的整体竞争环境

“六资”零售集团抢夺市场份额

各种资本挟不同业态抢占广州零售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外国零售业资本以扩大在中国零售市场的份额为战略目标,以其成熟的业态优势加快进驻步伐。与此同时,北京华联、上海联华、深圳万佳、台湾好又多、香港百佳纷纷抢滩登陆。广州本土零售业陷入了“外资”、“京资”、“沪资”、“深资”、“台资”、“港资”的六面夹击之中。

本土商业整合步伐加快

面对外来资本的强大威胁,广州零售企业加快整合步伐。广州本土企业中,通过对一批原国有商业企业进行整合,培育出“广州百货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友谊集团有限公司”两大集团。广百集团旗下有“广百百货”、“广百电器”、“新大新”等企业,并与家乐福合资组建“家广”超市公司。友谊集团的资产则集中于广州市内及中山市共3家销售门店。

民营商业迅速崛起

近年民营商业崛起成为本土商业的生力军,如宝鑫集团已经发展到拥有“岛内价”超级市场、七八十家便利店,并拥有农产品实业公司、物流配送公司,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成为广州最大零售集团之一。2005年8月1日,广州本土民营百货企业——中华百货全盘接手光明广场,正式入驻北京路商圈,成为广州首家全面接受购物中心经营管理的百货公司。

竞争走向全方位、系列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者对商品需求,从求量到求质,从求品种转向求品牌,从着重物质消费转向商品、服务并重,服务产品比例迅速上升,零售市场凸现品牌价值、信誉价值和服务价值,完成从温饱型向小康型市场过渡,并出现部分富裕型的市场结构。竞争由单一的价格竞争推向全方位、系列化的竞争。物流配送逐步走出贪大求洋的误区,向务实发展进入讲使用、讲配套、讲社会效益的阶段,立足于区域发展、重在终端配送、重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广州零售业核心竞争力状况分析

广州零售业核心竞争力的优势

尽管WTO三年过渡期之后的进一步开放带来白热化的竞争,但广州零售业的竞争优势不容置疑:本土零售商对我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偏好的了解程度远远高于外资零售商,还具有外资零售商无法比拟的诸多本土化优势(如政府支持、主场作战、门店地理位置优势、区域销售规模优势、企业文化优势等);广州零售业属于提前开放行业,早已习惯了与外商进行竞争共存的局面;外商在广州零售业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很低,外资商业企业的广州市场份额不超过10%。而且,除去超市、大卖场等业态,在电器连锁、专卖店等业态中本土企业占有绝对优势,几乎没有外资进入。随着我国市场准入门槛的进一步降低,取消外商在行业、地域、规模和股权比例等方面的限制,给广州商业的招商引资或走出国门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广州零售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宏观层面 空间结构失衡。广州市商业网点等级长期以来按市级、次市级、区级进行划分,由于该等级划分以计划经济为基础,未能充分体现市场经济体制下商圈和商业网点的特质及辐射范围,具体的商业网点分布则明显不均衡,商业网点多集中于老城区、闹市区、市中心,过于密集,新城区、市郊商业网点开发不足。新型业态在零售经济中尚不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同业态竞争过度。近几年,由于百货商场数量、规模骤增,导致有限的购买力分流,各大商场在促销上都采取降价竞销策略,而不少商业行政管理部门忽视对商业企业的管理协调工作,未能发挥应有的协调作用,使价格战升级。政策法规不完善,宏观调控不到位。发达的国外城市不但有零售业发展的战略规划,而且在法律和行政方面也为零售业发展提供保证。而广州市目前还没有实施对零售业发展的系统规划。商业法规建设相对滞后,法律体系还未完善。部分行业管理缺乏法律依据,有关零售业的管理和统计制度还不规范。

微观层面 广州市零售企业与国外跨国零售企业相比实力相差悬殊。零售业主体规模偏小,95%为单体经营的个体商户,行业零散度高达90%,而欧美国家只有40%左右;连锁化程度比较低,广州市连锁企业实现的零售额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仅为21.9%,而这一比例在美国达到60%;流通效率较低,体现在流通速度慢、毛利率低、库存率高和物流成本过高等方面。经营缺乏特色。在不同业态竞争上,百货公司失去规模优势后,在经营上缺乏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对消费者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在同业竞争中,广州几家大百货公司同样没有明显的特色。从商品来看,其经营的商品基本是一样的。在目标市场定位上友谊公司的消费层次比广百、新大新、天河城要高,但经营的主要商品品牌仍是基本相同的。只是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商店所处的地理位置、商圈特点形成了购物层次的差异。缺乏系统性的管理流程和系统。企业信息系统落后,广州零售企业由于受规模和资金限制,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投入不够,即使有投入也存在资金缺乏和更新不及时等现象;商品组货渠道受限较多。国有转制企业在经营上的限制比较多,在货源组织方面供应商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运作,造成合作成本的提高,影响货源组织的竞争力;转制企业经营者在意识上强调经营的安全性,尽量以赊销、代销的方式与供应商合作,将风险让渡给供应商。既降低了商品利润率,又流失了优质商品货源。企业人员成本居高不下。广州几家转制国有零售企业从国有企业变成国有控股企业,其国有性质不变,在构架调整上受限较多,不创造经济效益的部门和人员占据了企业的大量资源,如外资、私营企业没有的党团机构及其领导职位;受国家政策保护的转制前老职工,为人员成本带来沉重负担;转制前的旧作风及故步自封的用工方式制约人力资本的使用,不能人尽其用。

广州零售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及战略应对

广州零售业在整体竞争能力和微观企业竞争力方面,都与国外有较大差距。在广州零售市场已经成为国际性竞争市场的情况下,这种竞争能力状况显然极不适应。因此,必须增强广州零售业竞争力。

广州零售业发展的战略取向

规模发展与综合效益兼顾 2004年,广州年人均零售额高达20605元,遥遥领先于其它城市,成为中国购买力最强的城市。近几年,广州市零售业的快速发展确实适应了现时经济发展和购买力增长的需要。然而,这种规模发展必须有一个适度的标准,提出规模发展与综合效益兼顾就是基于这种考虑。综合效益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社会效益;能维持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和生态环境平衡的生态效益;取得尽可能多的利润的经济效益。

业态结构与现代零售业发展状况相适应 相对而言本土零售业的优势在于便利店、专卖店等服务相对比较重要的业态内,而外资零售企业的优势在于大卖场这种大批量销售,单品利润较低的业态。本土企业应发挥熟悉国情、适应本土消费习惯的长处,选择合适的业态,加强自身管理,完全可以在广阔的零售市场争得一席之地。各种业态必须互相适应,以合理的规模,自身的特色占据合理的市场份额,从而不仅促进零售业结构趋向合理,而且也保证自身得以良性发展。

商业网点结构布局与广州地域拓展配合 根据广州市地域拓宽的发展前景,将广州市全区域以中心城区为内核向外分三级逐层展开,划为内圈层、中圈层和外圈层。商业网点形成拓展“内精、中厚、外实”的布局。“内精”是把不适应在内圈层发展的业态移出,发展内圈层成为具有独特人文环境的现代消费、高级商务及综合会展功能区。“中厚”是依托中圈层地缘优势,发展中高级批发市场和大型购物中心。“外实”是借助港口、机场辐射能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传统商业文化与现代商业潮流有机结合 发挥交通线和商业街的橱窗展示功能和新、旧城市纵轴线的景观功能,构建广州商业文化景观轴,注重建设珠江岸线商业街,通过珠江水体廊道,展示从琶洲岛至百鹅潭一系列现代商业建筑景观、传统商业文化景观、公众休闲文化景观、自然水域生态景观,将广州市商业文化的特色和精华展现在最具南国风格的珠江岸线上。同时根据广州城区空间的多核心发展趋势,改造和建设一批零售主导型、服务休闲主导型、商务主导型的商业功能区。以商业功能区为平台,合理布局商业街和各种业态的零售、餐饮服务网点。构筑具备“商旅互动”的商业特征。促进商贸业和旅游业共同发展,反映广州古城、名城、商都的历史文化精髓。

构建广州零售业核心竞争力

强化资本运营 广州零售企业应通过强强联合、收购兼并、优化组合、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壮大实力,扩大规模,大力发展和完善连锁经营,改变商贸流通企业“小、散、乱、差”的状况,推进传统百货走连锁的道路或向连锁专业店、特色店转型。要培育连锁龙头企业,鼓励连锁企业通过以资本为纽带,建立母子公司体制的直营连锁网络,发展特许经管网络。鼓励具备条件的连锁经营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重组,实现低成本扩张和跨地区发展。在一段时期内,广州零售企业不可能和沃尔玛比大,但是可以做强,做出特色。只要管理得当,追求适度规模,发挥灵活性,广州零售企业可以发展得很好。

促进行业结构合理化 准确定位。根据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认真搞好商品品种和档次定位,在经营中有所侧重,避免出现“大而全”的现象;树立自己的服务特色。零售企业的产品其实就是服务,如果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形成特色服务是零售企业能否立足于市场,站稳市场,提高市场份额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