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股票投资感想

股票投资感想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2 15:26:34

股票投资感想

股票投资感想篇(1)

想了解你理财的情绪密码吗?除了上周提到的“要求完美型”及“权力自恋型”的理财心理模式之外,还有其他几种类型。

请你先一起来回答以下的问题:

你是否曾经因为听到某上市公司的正面新闻而兴奋不已,立刻买进它的股票?

你是否曾经因为不喜欢一家上市公司新产品的样式或新CEO等原因,而卖出一只股票?

你是否曾因为一家公司的宣传广告令人兴奋,而买进它的股票?

如果你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你极有可能是“感性冲动型”的投资人。这一类型的投资人凭感觉做事,他们极容易受情绪左右,常会因为一些亲身经历的愉快经验,而立刻买入该公司的股票。

我曾经见过一个标准的“感性冲动型”投资人。她去一家连锁餐厅吃饭,对当天的服务及菜色非常满意,当晚回家,就立刻上网下单买了这家公司的股票。理由是:这么好的产品及服务,怎么可能不赚钱?她在买完后还兴奋不已,不仅极其认同这只股票,还坚信自己的主观感受肯定正确。

而这一类型的投资人当感觉不再,也会很冲动地弃票而去。例如有位男性投资人,听说某公司有新CEO走马上任,而他碰巧特别不欣赏这位专业经理人的说话态度,所以心中顿时十分失落,想着“完了完了,这家公司肯定江河日下了……”因此立马清仓,并深感心情受到伤害。

请再回答以下问题:

当一笔投资赚钱时,你会获得极度强烈的吗?

如果投资不利,你会增加筹码,一心一意想大捞一票吗?

为了赚钱,你会愿意不顾一切,进行超出自己财力范围的投资吗?

若以上皆是,则你会是“追寻刺激型”的投资人。

对此类型的投资人而言,在股市中的表现极度类似赌徒的行为特征,满心想着借此发大财,并一厢情愿地相信自己运气十足,当别人不敢出手时,他反而选择加码下注,并且不愿意接受赔钱的状态,所以心无“止损”概念。他们的情绪动力则是追寻炒股中的刺激感受――别人不敢,我敢,往往让自己无法自拔。

另一组题目是:

你是否常在理性分析后,却迟迟没有任何买股票的行动吗?

当你请教投资顾问时,最想问的问题是:有哪只股票是不会下跌的?

不管牛市如何火爆,你仍常担忧自己的投资血本无归吗?

以上状况你都符合的话,则你是“安全至上型”的投资人。这一型的投资人心中总有隐隐的不安,别人投资是为了赚钱,而他们投资的首要目标,则是希望不要亏本。金钱对他们而言,是安全感的重要来源,所以在作任何决策时,他们很容易被自己内心的焦虑和不安搞得踯躅不前。

我曾调研过的一位“安全至上型”投资人就告诉我:电视上每一个证券分析节目他都看,每天花上三四个小时,并到处搜集信息。但9个月下来,却一次行动也没有。他说:“我听到太多投资惨赔的例子,实在担心万一专家做判断错误,我辛苦的血汗钱岂不有去无回?”

还有一组问题是:

你会只对自己熟知的产业做投资,并在分析后忠于你的决定而采取行动吗?

你会以平常心态看待投资,认为投资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吗?

若投资失利,你会把它看成学习经验,而不至于赔上心情吗?

股票投资感想篇(2)

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股市的开盘让国人吃到一种新型“螃蟹”。中国第一代股民的大多数――国有企业职工中的一些员工未等企业上市,就像卖菜一样以三四元的价格在地摊上卖出股票。绝大部分股民虽然对股票一窍不通,但是有钱赚就去,不知道股市还有风险。

从无知到疯狂,历经1992年的“大寒大暑”、1999年的“5・19”行情井喷、黎明前的5年黑暗、2006年百年不遇的牛市、2008年初的股市大跳水,虽然危机四伏,还是阻挡不住具有投资(或投机)意识的庞大股民队伍前赴后继的步伐。中国股民似乎在感性中多了一些理性。甚至,有着10年炒股经验的龚凯杰竟喊出了一首《死了都不卖》,这首在网上已经点击过百万的股民主题曲。

炒股让人想哭都哭不出来

在创作《死了都不卖》之前,龚凯杰已经写了3首与股票相关的歌曲。每一首都记录了他的股市沉浮,也浓缩了他10年炒股的酸甜苦辣。

1996年初,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

眼瞅着很多人投资股票,荷包满满,龚凯杰也心痒难耐。不断变化的红色数字“射进”眼里,龚凯杰的血液开始沸腾。对金钱的欲望,和冒险的刺激感让龚凯杰决定去捞一把。

1997年,龚凯杰从5万元存款中拿出1.5万元,购买了人生第一支股票。“当初我什么都不懂,连怎样交易也不知道,都是同事介绍的,人家说买哪个就买哪个,狂热的像只苍蝇。”

与大多数股民遇到的郁闷状况相同――为什么自己总是撞不上那支涨停牛股?龚凯杰第一次进股市就吃了败仗,不但没有挣钱,还赔进去三千多块钱。眼看亏损越来越多,他决定忍痛“割肉”。可是让龚凯杰意外的是,他刚抛掉的股票几天后却开始连续涨停。傻眼、愤怒、无奈后的龚凯杰决定把这段惨痛的经历写下来,取名《炒股泪歌》。

1997年6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香港股市大跌,国内股市持续下跌,到1999年,国内股市全都“惨绿”到底,许多股票甚至跌破了发行价,整个股票市场一片萧条……1999年5月19日上午,股市走势依然低迷,许多股民仍在计划“割肉出逃”,没想到当天下午突然出现井喷式暴涨。

再现牛市,龚凯杰再次动心。第一次出师不利的两年后,他重新杀回股市。这一次胜利女神依然没有眷顾他,不到半年,他投入的11万元赔了5万元。

辗转难眠的龚凯杰写下《股民已失眠》。

两次进入股市被套的经历,让龚凯杰认识到盲目地杀入股市,只会铩羽而归。他决定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于是开始研习“股市兵法”。2003年,龚凯杰买回了不少炒股类书籍,认真研究股票。“老鸭头”、“金螃蟹”……这些股票专业用词及技术图形,不断地在他脑海里回旋。2005年,龚凯杰终于首次凯旋,收获了进入股市后的第一份战利品,把之前亏掉的钱全数赚回。

2006年底,沪指从1500多点,一下子涨到了2200点,可是龚凯杰买的几支股票却没涨,于是,他决定换成涨势好的股票。杀跌追涨的结果是:卖掉的股票大涨,高价追涨买进的股票一路下滑。

龚凯杰再次为炒股交了一笔昂贵的学费,这段经历,被他改编成了一首歌――《股票很毒》。经历了5年熊市,损失70%,龚凯杰“想哭,却掉不出眼泪……”

龚凯杰研习的“股市兵法”并不能让他每次凯旋,他说:“经历了熊市的人,才是合格的投资者。我宁愿相信一个经历过熊市的扫地阿姨,也不会相信一个刚毕业的金融博士。因为,真正的将军是从战场上杀出来的,纸上谈兵没什么了不起。”

龚凯杰用他的10年青春体验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机遇和挑战,其中充满了痛苦、无奈,也有欢笑和思想的升华。经过股市大浪的冲击、拍打,他完成了由“投机”向“投资”的辛苦蜕变。当初套在茧中是一种磨练,也是一笔财富,现在的龚凯杰可以说是一只破茧而出的蝴蝶。

“不要倒在黎明前”

2007年,破茧成蝶的龚凯杰创作了《死了都不卖》,歌词第一句写道“把股票当成是投资才买来”。

2007年初,股市呈现出十年不遇的大牛市格局,整个市场火爆异常。到处是“中国股市再现美国股市十年牛市”,到处是股票翻番的“激情”再现。躁动的人们已经忘却了之前5年的阴霾,龚凯杰当然也不例外,拿5万元再次杀入股市。3个月后,他的投资翻了两倍。接着,这支带来巨大收益的股票停止上涨。看着其它大部分股票在疯涨,龚凯杰忍不住再次换股。

人生真的如戏。龚凯杰上午抛掉的股票,下午涨停板。

后悔不迭的龚凯杰坐在电脑前慢慢回忆着他的炒股生涯,10年股场战斗的点滴像电影画面一样,在他眼前播映。画面结束后,已经写了好几年歌词的龚凯杰,只用了15分钟一挥而就,创作出风靡网络的股民主题曲《死了都不卖》。当晚,龚凯杰把这首歌放到了自己担任版主的某论坛上,浏览量立即达到几千,而且几乎没有批评意见,大家都在夸作者“太有才了”。一段时间后,甚至在上海某报纸上出现了这样的标题――“当央行组合拳遭遇‘死了都不卖’”。

其中有句歌词:我不听别人安排/凭感觉就买入赚钱就会很愉快/享受现在/别一套牢就怕受失败。“歌词的意思,不是一直拿着(股票)不放,而是让大家做一个合格的价值投资者。”

龚凯杰从2007年开始把炒股当作是一种投资。在资金翻几番后,他发现长线投资才是真道理。“新股民都喜欢投机,其实投机不可取,要懂得长线投资有价值的股票,不要去追高。”

长期征战股场的龚凯杰认识到,“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要半途而废。要有耐心,不要倒在黎明前。”龚凯杰从初时的兴奋到现在的麻木,已经“无所谓涨跌,自己要有目标地投资”,虽然也犯错,但“很相信自己的判断”。

“著名的‘股神’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是长线投资,是对价值根源的判断,反观中国股民大都是投机心理,只有当被全线套牢之后,才做无奈的‘长线’投资。因此,反映到股票市场就会显现出其不成熟的一面,才会有各种中国证券市场里的哀鸣。经过数次的暴跌、暴涨之后,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重新在证券市场里定位,寻找真正的、属于中国股民的价值投资,而不是价值投机。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国际市场上来看,出现价值投资是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之所以《死了都不卖》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从另外一个层面上也反映出股民对国家经济的信心。”

现在,龚凯杰更关心股票的基本面,分析手中股票的公司基本面,有没有投资价值。他将范围缩小到二十来支股票,经常操作的也就七八支。他有3个账号――短线,“不熟悉的股票,一定要多关心政策和的股市行情”;中线,“到了我的心里价位就卖的股票”;长线,“是死了都不卖的股票,等它股本不断扩张”。

能用如此豁然的心态看股市的潮涨潮落,龚凯杰认为炒好股票跟家庭有很大的关系。

“家里人不为股票争论,就能做好股票。”

也许是小时候家庭的不完整,让龚凯杰比他人更渴望家庭的温暖和家人的支持,也更能体会到亲情的力量。

龚凯杰的父亲在他5岁时就去世了,母亲改嫁到上海,他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后来,无奈之下才离开江苏老家,投奔上海的母亲。

改革开放初期,许多人对在整个市场经济秩序中各种各样的可能出现缝隙的机会,做了各种各样的把握,然后挣了钱。龚凯杰也在上海,这个急速发展充满诱惑的城市里,嗅到了金钱的味道。

1991年,17岁的龚凯杰去上海城隍庙玩的时候,看到路边摊生意红火,一直想自立的他决定开始摆地摊,赚生活费。龚凯杰投入100元,在上海浦西城隍庙卖拖鞋。“1元批发来的,卖4―6元每双,一天能卖一百多双。”龚凯杰每天4点起床,晚上7点收摊回家。“那时,累的时候就希望能下雨,下雨就可以给自己放假了。”

摆了3年地摊,做到20岁,龚凯杰以1800元/平米的价格,在上海买了套60平方米的房子。

可是,有了房子并不等于就有了一个家。对家庭的渴望让龚凯杰决心找个人生伴侣,组建一个完整美好的家庭。于是,1994年,他放弃了地摊生意,进入工厂工作,“进厂是为了好找老婆”。龚凯杰在那时遇到了自己的知心爱人――同事的姐姐。

喜欢投资的龚凯杰承认自己“很喜欢钱滚钱的感觉”。“我感觉自己是做生意的料,可惜没有坚持下去。”错过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改革低成本运行的“捞钱”时光,龚凯杰并不后悔。毕竟现在他有一个温暖的家,“对我来说,家是最重要的。赚钱有的是机会,做股票也一样可以错过好的股票,但不要错过身边爱你的人。其实,证券市场的发达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体现,金融市场的不断规范,证明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之处。让更多人有投资理念,让更多人参与投资,这是中国经济真正地与国际市场融为一体的重要体现。”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其中一个最显著的变化是,“个人”最大程度上得到重视。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得以最完整体现。这在龚凯杰身上完美表现。

全民炒股

2008年初,龚凯杰在妻子的支持下辞去了上海某电器公司的生产管理工作,全职炒股。“我喜欢自由,我不是为了生活而去工作的,而是为了充实自己的生活才去工作的。生活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要有乐趣。没有乐趣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另外,也是因为最近有好多节目要做,怕影响公司的事,所以就辞职了。”

“全职炒股现在也不是件稀罕事,俗点讲,大家认为炒股的收入要高于其它工作的收入,大点讲是国人对国家经济的发展非常有信心。证券市场的繁荣是以国家经济不断发展为基础的。”龚凯杰并不担心炒股无法保障经济收入,因为妻子的工资可以保障全家的生活开销。“不然,风险太大。我是想到音乐界发展才辞职的,要不然我也不会辞职。”

“就算股票不赚钱,我也可以写歌为生。我的歌词都卖到五千多块钱一首了。”龚凯杰写了八年多歌词,演唱过他作品的网络歌手有近百人。

相信只要有理想和目标,努力就会实现的龚凯杰认为自己一定能成为音乐界的优秀填词人。他没有想过要成为股市高手,因为“股市无高手,真正的敌人是自己”,战胜自己的贪婪和恐惧,就能做好股票。

如果说《股民老张》代表全职炒股的时代,那么,《死了都不卖》代表了全民炒股时代的到来。

龚凯杰作为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老股民,提醒想要“试水”的投资者:“新股民要以学习的态度来这个市场学习,不要盲目地把所有资金都投入,这样风险很大。”中国股市发展毕竟只有十多年,存在一些发展中会遇到的问题实属正常。对于中国股市的不规范现象,龚凯杰无奈地表示:“除了愤怒,没有办法,自己小心点就好了。”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制定的新《证券法》的实施,让龚凯杰对中国股市充满信心,“股市肯定会越来越健康”。龚凯杰把股市泡沫喻为洗衣服时的泡沫:“泡沫是一点点累积的,所以就算破,也会一点点破。没有一个市场没有泡沫,所以不必太担心。”这在《死了都不卖》的歌词里也有体现,“做股民就不要摇摆/不怕套牢或摘牌/股票终究有未来。”

从1999年“5・19行情”以来,在股市剧烈变动的过程中,国人陆续见证了一家家上市公司黑幕被揭,券商陷入旷日持久的生存危机,一个个庄家轰然倒地。还见证了监管层不断加强监管的努力,及表现出的罕见的勇气和战略家的品格。这群具有“海归”背景的官员,以一种近乎理想主义的热情,推动中国股市向国际规范接轨。“以前炒股大家经常习惯地找‘庄股’,现在是找‘主力’,用词上的微妙变化,也能体现出中国股市正在不断地走向完善,走向成熟。”龚凯杰说,只要全民一起参与证券市场,人气旺了,自然就会暴露问题,问题自然也会得到解决。

中国股市的逐渐完善是必须。因为,在全球化大潮中最为明显的就是资本全球化,全球股市的波动频率和大小越来越一致。现在,不但要分析中国股市,还要关注国际股市,无论对中国或外国投资者都是必修功课。如果中国没有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会受到重创。

回望股市,那些离场的人,那些仍在场内苦苦挣扎的人,他们所付出的代价不会毫无价值,一个健康的中国股市正在渐渐走来。

龚凯杰在《死了都不卖》中告诉全球投资者:“投资中国心永在/许多奇迹/中国股市永远存在。”

1978-2008我的30年

青联刊(以下简称青):1978年,您家庭的生活条件如何?家里最值钱的几大件是什么?当年您多大岁数?

龚凯杰(以下简称龚):家庭生活条件还不错,家里最值钱的是自行车和收音机,当时我只有3岁。

青:第一次听说“黑猫、白猫”论,您有何感想?

龚:正常,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

青:还记得第一次穿西服、牛仔裤是什么时候?

龚:1994年第一次穿西服和牛仔裤。

青:还记得家里第一次买电视机是什么时候?

龚:自己买电视是结婚的时候,1997年。

青:还记得哪一年您买了第一部手机,什么型号的?

龚:1995年,诺基亚。

青:您最早听过的流行歌曲是哪首?还记得是谁演唱的吗?

龚:《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林忆莲。

青:让您感觉最实惠的改革开放的成果有哪些?

龚:大家都有钱了,大家都有工作了。

青:改革开放带给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龚:网络开放了,生活多彩了。

青:改革开放30年里,您的境遇或命运,以及生活方式和观念有什么改变?

龚: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思想开放了,一切都在慢慢地变。但我的“家庭第一”的观念不会变。

青:这30年里有哪些历史性的大事件和哪些标志性人物?

龚:大事件:开发农村,股改,猪肉涨价等等。标志性人物:邓小平,周小川,。

青:1978―2008年,您觉得中国这30年来最大或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

龚:中国房子越来越高。汽车越来越多,高速公路越来越长。

青:您怎样看待邓小平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关系,以及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

龚:没有邓小平就没有现在的中国。改革开放是真正地全面解放了中国。

青:您怎样看待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发展进程?

龚:30年如一梦。醒来后会更精彩!

股票投资感想篇(3)

投资年限:15年

收益:1998年30万元入市,最低时只剩5万元,现在账户过百万元。

朱建中只是一名自由职业炒股人,他以“空空道人”为名在网上撰写了6年博客,每个交易日坚持撰写大盘直播、后市分析、个股点评等,观点吸引了众多粉丝。和那些靠炒股积累大量财富的投资者不同,他认为自己的强项在于独立分析而非实操,“我也不想多投,因为心态上很难战胜自己。” 早期失败的炒股经验让他有了学习股票和分析股市的动力。1998年在同学的鼓动下,原本在中关村做电脑生意的他进入了股市。“当时计算机市场不太好,我一看股市,这不都是数字吗?我是学数学的,对数字很敏感,觉得股票根本没什么。” 尽管对股票一无所知,但他仍轻率地带着当时全部的积蓄——30多万元,投入到股市,甚至对电脑交易软件都不屑一顾,“股票是人与人的交易,软件也能分析吗?”他记得在此后数年时间里,他在交易时都保持着凭感觉的状态,“对基本面不熟,对股市一点不懂,也不花时间研究。” 这么做如果能赚钱,那就应该是奇迹了,果不其然,他赔得一塌糊涂,三十几万元的本金逐渐缩水,其中让他赔到灰心丧气的是深发展A。1999年5月,深发展A的股价从12元左右快速上涨,股价的迅速翻倍终于让朱建中这样的小散按捺不住了,他在6月底以29元的高位买入,可等他买进后,深发展却进入下跌通道,“13元割肉砍掉,后来在它反弹时又买入,到8元又砍了,最后忍无可忍才割肉。” 他每天都盼着自己的股票涨,但只看自己的个股,不考虑大盘和宏观经济,到2004年赔到只剩下5万元,他这才意识到,“如果继续下去,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此时,他已进入股市6年,终于,他认为有必要弄明白股市是怎么回事了,“我很拧,老想搞明白我是怎么亏的。” 从那时起,他白天看4小时盘,晚上看新闻,接收主流媒体的信息,一天不落,没有停顿,“因为学的是数学,所以老想从技术上操作,但单纯的技术是不行的,必须结合盘面以外的很多信息。”随着对股市的了解加深,他改变了自己的思路。 2006年7月5日,一位朋友让他注意草原兴发这只股票,因为传言说平煤集团要对其进行重组,朱建中想当然地以为平煤是“平顶山煤矿”,心想平顶山煤矿可太有钱了,重组肯定会成功,很快他又看到新闻说,蒙牛、伊利都想重组这家企业,但“内蒙赤峰市政府仍然倾向于由本地企业重组这家公司”。就是这句话让他意识到这只股票一定能因为重组而赚钱。于是他在2.2元左右买入,总共成本不到2.4元。 草原兴发是主营草原肉食品的生产企业,2004年因为禽流感而连续三年亏损,到2006年前三季度亏损数额达2.44亿元。2006年9月,内蒙赤峰市政府主导的对草原兴发的资产重组启动,而合作对象是平庄煤业——平煤,并不是朱建中理解的平顶山煤矿。按照煤炭行业的市盈率,朱建中还大致算了算,这只股票能涨到多少钱。 就在外界预期2006年草原兴发定会实现全年巨额亏损时,赤峰市元宝山区人民政府为支持草原兴发发展,在2006年12月31日给予草原兴发3亿元财政补贴。草原兴发立即从巨亏变为盈利数千万。 这一戏剧化的转变,也推涨了股价,在补贴、重组的多重作用下,草原兴发最高涨到了19元多,这下几乎平了他之前的亏损。 尽管选中这只股票有些阴差阳错的意味,但通过这次大赚,他变得更看重政策、基本面信息,认为这才是导致股价波动的根本,但现在看来,他认为当时还是走了弯路,“太注意基本面,就与技术割裂开了。” 在投资草原兴发的同时,他还买入了双鹤药业,当时该股票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他记得有一次在高位调整后,高开涨停,随即下跌,在此之后再次调整一段时间,恰恰在他卖出时,股票涨了。他当时还看不懂盘面,不过现在他总结道,“高开的大阴线一旦被吃掉,后面行情的空间将被打开。”没多久,当大阴线被吃掉时,他碰巧又买了进去,便如事后总结的一般,遇上了大涨行情。尽管这只股票赚得不如草原兴发多,但也翻了7倍。 当然,这两次投资成功也与当时处于大牛市的市场环境不无关系,虽然下了很多功夫在了解信息与盘面上,但朱建中仍感觉没把股票弄得太明白。 2006年他在新浪开博客,每天写点跟股市有关的个人分析。但他最初很苦恼,不懂怎么对大盘进行解读,只能看了别人的分析,再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写。当年12月18日,时任证监会主席的尚福林宣布“股权分置”改革成功,这触发了他的思考,“怎么能说股改成功呢?深发展还没股改,它的代码是600001,相当于是中国股市的第一号,权重如此之大的深发展不股改,相当于股市还没股改呢,深发展股改了,也就相当于股改了50%,所以深发展还未股改就说股改成功,我认为有些牵强。”而且他还在博客上说:深发展股改之日,就是中国股市调整之时,因为它代表一个时代的结束。 本来他以为这件事就过去了,到了2007年5月30日,股市暴跌,上证指数从4335点下跌到3404点,这便是很多股民至今记忆深刻的“530大跌”。就在第二天,5月31日,深发展宣布股改。也就是说股市开始调整与深发展股改仅差了一天。原本他已忘记自己当初说过的话,但一位网友提醒了他,现实似乎与他当时的预测吻合了。这让他也很意外,也正是从这一天起,他开始敬畏这个市场,“我原来认为股市不就是买卖嘛,敢情不是这么回事,太复杂了,否则怎么可能深发展股改和股市调整就错那么一天。” 从这天开始,他试着琢磨,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股市,不仅仅将着眼点放在价格、公司新闻、政策等专业信息,他不纠结于股价的涨跌,反而能想出股市和其他事物的关联,“很多新股民太专注于股价了,谈论股票时可能对股价想得最多,对股价的涨跌太在意,一在意就决定,一点波动就以为有天大事要发生。”他喜欢将个股的走势形态变化比做在高速路上开车——大方向是慢慢扭转的,你身在其中甚至是意识不到的,所以不用纠结于某个小波动。“做股票时不能只就事论事,当你把事物间的关联琢磨通了,就豁然开朗了。” 2007年“530大跌”后,除了敬畏市场,他开始独立自主地去分析,找到了解读政策、技术分析、心态三者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其中在技术分析的部分,他自学了划线分析法。 最初他是从报纸的专栏了解到划线法,即把一段K线走势用支撑线、压力线框起来,形成趋势通道,分析出其压力和支撑,进而推测股票后市的趋势。但他画出的并不是非常准确的线条,仅仅是大致的趋势线。“只有努力地把股票K线形态分出几块,这样在后市的预判中,你才能把压力、支撑以及大致趋势看清楚,这和数学有关。”

股票投资感想篇(4)

传统金融理论是从理性人假设前提出发的,它没有考虑投资者心理情绪等因素对投资决策可能会造成的影响。近些年,我国金融市场上经常会出现一些传统金融理论无法解释的极端异常现象。由此,20世纪80年代行为金融学应运而生,行为金融学是以人为出发点,研究人的心理情绪等因素对投资决策产生的影响,给人们研究证券投资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行为金融学是近年来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将金融学、心理学、社会学及行为学等相融合,通过对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心理情绪等进行研究分析,来进一步对我国金融市场中的一些极端异常现象加以解释。

二、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对投资者认知与行为偏差的分析

传统金融理论的前提假设是投资者是理性人,然而行为金融学却与传统金融理论相反,行为金融学认为受情绪、认知偏差等因素的影响,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是非理性的,从而使得其投资行为也是非理性的,这将会导致资产价值与资产当时的价格二者之间会呈现出相背离的状态。因此,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对投资者认知与行为偏差进行分析。

(一)过度自信。就是指由于人们对自身能力过高估计,而导致的人们对自身判断能力过于自信的一种心理状态,在众多非理性因素中,过度自信是投资者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并且在这些非理性因素中表现也最为突出。有很多文献研究表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身的自信心会随着面临问题难度的提升而增强,而当人们面对特别困难的问题时,会产生过度自信的心理状态。在证券市场中,过度自信的投资者行为主要表现为在其做投资决策时会过度估计和其内心想法相一致的信息,而容易忽视与其内心想法相背离的信息。此外,还有研究表明,过度自信的投资者更愿意冒风险,但同时他们也会因为容易忽视交易成本而导致其收益水平要低于正常收益水平。

(二)过度反应。就是指人们在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情时,会更加重视眼前的信息,而容易忽视以前的信息,进而可能会造成股价出现超涨或超跌的现象。当证券市场中股价连续上涨时,投资者预期股价也会继续上涨,并对其越来越乐观,这是因为投资者在实际投资过程中赚到钱,从而增强了其乐观的心理状态,但这种心理情绪会造成投资者产生选择性认知偏差,即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者会更加关注于自己所投资的股票的利好消息,而不太关注甚至可能会忽视利空消息,与此同时,这种过度反应状态会进一步促使投资者持续买入,从而形成一种相互加强效应,这种情况下,就可能会导致股价远超于其实际价值上涨;相反,当证券市场中股价连续下跌时,投资者预期股价也会继续下跌,并对其越来越悲观,这是因为投资者在实际投资过程中赔钱,从而增强了其悲观的心理状态,同样这种心理情绪也会造成投资者产生选择性认知偏差,即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者会更加关注于自己所投资的股票的利空消息,而不太关注甚至可能会忽视利好消息,与此同时,这种过度反应状态会进一步促使投资者持续卖出,从而形成一种相互加强效应,这种情况下,就可能会导致股价远低于其实际价值下跌。股价如此这样反复超涨超跌会造成股价出现大幅波动。

(三)后悔理论。就是指人们在决策时由于自身原因导致决策失误,进而产生的后悔的心理状态,即在牛市行情下,投资者会因没有及时买入或是过早卖出而感到后悔;在熊市行情下,投资者会因没能及时卖出而感到后悔;同时,在日常投资中,投资者也会因自己手中股票不涨,别人推荐的股票上涨,自己因没能听取别人意见而及时换股而感到后悔;同时也可能会出现当卖出手中股票买入别人推荐股票后,自己现在手中持有的股票不涨而刚刚卖出的股票上涨时更加后悔的情况。因此,在证券市场中,投资者为了尽量避免这种后悔心理状态的出现,在投资时常会表现出犹豫不决的特点。

(四)前景理论。就是指人们在证券市场的投资过程中赚钱与赔钱时表现出的风险偏好行为不同。在投资过程中,若投资者因持有的股票价格下跌而赔钱,投资者会更倾向于风险追求,即选择继续持有赔钱的股票,并认为有朝一日该股票还是会继续上涨;而在投资过程中,若投资者因持有的股票价格上涨而赚钱,投资者会更加倾向于风险规避,即选择卖出赚钱的股票。该理论认为参照点的设立及变化会影响到投资者的得失感受,进而影响他们在证券市场中的投资决策行为。

(五)羊群效应。就是指个人想法或行为因受到其他人影响,而向和大部分人相同的方向转变的一种现象,即从个人理性行为向集体的非理性行为的变化。经济学中的羊群效应是指在市场中一些没有得到一手信息的投资者为保证自身投资决策的准确性,会在投资前通过参考其他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来改变自己决策的行为,主要是指在投资过程中的从众心理。羊群效应是证券市场中的一种异常现象,长此以往会造成一种恶性循环,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会出现跟风的投资行为,从而会大大增加证券市场中投资风险出现的概率,同时也会对证券市场的稳定性和效率产生很大影响。

(六)动量效应。就是指股票收益率会继续保持原来的变动趋势,即以前收益率高的股票未来的收益率也会继续保持,并且依然会高过过去收益率低的股票。根据动量效应原理,投资者可以通过买入以往收益率高的股票、卖出以前收益率低的股票,而从中获得收益。但是,这种情况下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即一些投资者可能会产生侥幸心理,或对证券市场中的一些政策产生过度依赖的情况。

(七)处置效应。就是指在证券市场中,投资者在处置股票时,会更加倾向于卖出自己手中已经赚钱的股票,而选择继续持有手中赔钱的股票,他们认为赔钱的股票未来可能还会上涨回到自己买入时的成本价格或是超过其成本价格,而没考虑到在投资过程中应注意及时止损,即当投资者赚钱时倾向于风险规避,当投资者赔钱时倾向于风险偏好。(八)启发式偏差。就是指人们在面对自身不确定的事情时,由于没有有效的方法,因此他们会选择依靠过去经验得到的启示进行判断,然而通过这种方法,有时可以帮助人们做出准确的判断,但有时也会造成判断的偏差,这种因利用过去经验得到启示进行判断而导致的偏差就称为启发式偏差。

三、应对策略

(一)反向投资策略。针对市场中存在的过度自信以及过度反应情况,采取反向投资策略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反向投资策略是指在实际交易过程中通过进行反向操作,买入价格被低估的股票,卖出价格被高估的股票,从而从中获得一定的收益。但在实际运用反向投资策略时,应注意要快速决策,使得自己的决策远远快于证券市场中绝大部分的投资者,这样才能利用此策略获得一定的收益。

(二)动量交易策略。针对反应不足和保守心理,采用动量交易策略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它是指通过提前对股票收益及交易量进行设置,当二者满足过滤准则时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一种投资策略。行为金融学意义上它的提出是源于对股票市场中股价中期收益延续性的研究,即以前收益率高的股票未来的收益率也会继续保持,并且依然会高过过去收益率低的股票。

(三)成本平均策略。成本平均策略是指在投资过程中以不同价格分批买入同一只股票,以此来达到平均成本的目的,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在一个价格时投入全部资金所带来的风险。通常情况下,成本平均策略使投资者在股价较高时买入较少数量的股票,当股价降低时再买入较多数量的股票,这样就可以从整体上降低投资成本,从而进一步降低投资风险。

(四)时间分散化策略。时间分散化策略是指投资者手中持有某只股票的时间越长,该股票的风险会随时间加长而降低,根据该理论,投资者可以在自己年轻时多买入股票,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股票的购买数量。有学者研究表明,在1~20年这段时间内,持有股票的时间越长,损失的风险就会越低,同时该研究还得出结论,若持有某只股票超过15年,则基本可以得到非负收益。

(五)基于启发式偏差的投资策略。基于启发式偏差的投资策略是指,为了应对因利用过去经验得到启示进行判断而导致的偏差,投资者可以在投资之初就开始保持详细记录的习惯,这有助于投资者根据记录的内容进行评估,进而可以比其他大多数投资者更早一步地认识到这些偏差。因此,从启发式偏差的投资策略来看,一个成功的投资者不仅应了解自己在投资过程中会产生怎样的认知与行为偏差,并且应及时避免因自身认知与行为偏差所可能导致的投资失误。与此同时,一个成功的投资者还应及时了解其他投资者的认知与行为偏差,找到被市场错误定价的股票,并在大多数投资者认识到这些偏差之前投资于这些股票,随后当大多数投资者意识到这些错误并投资于这些股票时卖出这些股票,这样才能获得一定的超额收益。

四、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的证券投资应注意的问题

上文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对投资者在证券投资过程中的认知与行为偏差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一些证券投资的应对策略,但在具体运用这些投资策略时还应注意要灵活变通,因为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投资策略就是一个优秀的投资者应该在其他投资者还未发现自身认知与行为偏差时投资某些证券,而当其他投资者发现自身认知与行为偏差时抛售这些证券,就可获得超额收益。但是,在实际投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证券市场中的大多数投资者都意识到这一问题并采取一样的投资策略,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就无法获得超额收益,因此在将理论运用到实际投资操作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要灵活变通。

股票投资感想篇(5)

书为媒,“股盲”遇上“股神”

我东北财大毕业后进入大连一家证券公司,从渠道部内勤做起,一直做到FC(投资顾问)。2005年初,我竟聘为存量部主管,终于脱离散户大厅的嘈杂喧闹,跨入宽敞明亮的VIP室,负责开发和维护大客户。2005年12月的一天,大连遭遇罕见暴风雪。由于天气恶劣,平时容纳30人的VIP室只有零星几人。我无事可做,踱步到散户大厅看了会儿大盘,转身往外走,在门口和一位急匆匆进来的客户撞个满怀。

“对不起!噢,你是证券公司的吧,我来开户,请问怎么办手续?”

我抬头一看,是位靓丽的年轻女孩,一脸清纯的样子,看样子刚出校门不久。

看着她,心中暗想:冒着这么大的雪来开户?不禁对她产生几分好奇,于是便说:“这样吧,我带你去前台开户。”到了前台,我要了份表格给她,她从包里拿出身份证,我瞥见上面写着“黄菲虹”,想起了“黄飞鸿”,心中暗笑:挺秀气的女孩,怎么起这么个名字!她填完单,向我询问怎么下单、挂单,我讲了一遍,她还似懂非懂,反复询问。

我着急回大户室,但又不忍心弃之不顾,干脆把她带去了大户室,找了个空位置让她坐下。她一坐下就开始发问,都是些概念性的问题,对我来讲不过是小儿科。我并不急于回答,我说:“这都是技术性问题,不是一两天就能学会的。投资理财首先是一种理念,其次才是技术问题。股票利益大风险也大,这你知道吧?”

“我知道,我刚读了李文斯顿的《股票作手回忆录》,所以想炒股,体验一下那种风险和刺激!”看她神采飞扬的,显然已是李文斯顿的超级粉丝。

我忍不住笑了,那本书我也读过,描写的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股票作手杰西・利弗莫尔,他从15岁闯荡华尔街开始,先后几次拉升、轧空股票,获得巨额财富,其高超的投机技术为许多股民所崇拜。

我起身倒了杯水,让她从高涨的情绪中平静下来,然后缓缓说道:“你知不知道杰西・利弗莫尔是怎么死的?他40岁时用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生命,身上只有不到200美元。这也是所有股票投机家的宿命。他们不是购买有价值的公司股票,而是通过拉动股市,造成大波动来获取暴利。他们可以成功一次、两次,但不能保证永远成功。而一次失败就会倾家荡产,流落街头。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时,很多券商和破产的股市投资者跳楼自杀。”

“啊?这么惨!”黄菲虹伸了下舌头,感叹道。

“是啊,所以我说投资是一种理念。许多人把股票当作投机手段,这很危险。”

黄菲虹冲我眨眨眼睛,嫣然一笑:“OK,你说得对,我只投资不投机,你收下我这个学生吧,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她靓丽的笑容和一副乖乖女的样子,激起我怜香惜玉的男子汉情结。我像一位最耐心的教师,一边向她讲解买单撤单、建仓平仓这些基本知识,一边在电脑上示范。不知不觉,已到下午3点收盘时间。菲虹正在兴头上,问我能不能多待一会儿。她一脸崇拜的样子,叫我如何说NO?教她如何看大盘,分析K线走势,如何利用市盈率来判断股票价值。直到她手机铃响,才急得大呼:“糟糕,我忘回公司打卡了!”她跳起身就往外跑,一边跑一边冲我挥手道:“谢谢你,明天我再来。”  我望着她的背影,心想自己做FC这么久,遇到的股民形形,还从没遇到她这样的。她的勇气和率真颇令我欣赏。

第二天,我刚到营业部,就看见黄菲虹等在门外,鼻尖通红,冻得双脚直跺地。她跟着我要进VIP室,我一伸手拦住她:“不行,这是专为大客户服务的,昨天天气不好人少,有空闲的电脑。才让你进来的,今天你得到散户大厅。”’

黄菲虹失望地撅着嘴:“那我怎么跟你学呀?你不是答应收我做学生吗?”我“扑哧”一笑,得,让她缠上了:“你可以给我打电话,等我有空我去散户大厅找你。”

我一上午都很忙,没时间去散户大厅,就用电话指导黄菲虹。我帮她选了一只银行股,她在电脑上操作成功,兴奋得像中了。中午11:30收盘,我伸伸懒腰起身往外走,一眼看见在门口等候的黄菲虹正踮着脚往里望呢。我说你怎么还不走?她说要请我吃饭。争执了一会儿,我只好恭敬不如从命。席间,趁她去洗手间的工夫,我偷偷把单买了。我这人最怕欠人情,尤其是漂亮女孩的人情。结果这下坏了,她非要晚上再请。

晚上我们去了左岸西餐厅,不过这次没有谈股票,而是漫无边际地闲聊。菲虹告诉我,她去年从外语学院毕业,在一家外运公司做行政助理。本来她对股市一无所知,也不感兴趣,因为和同事合伙从网上买书(够100元免费送货),同事买了一本《股票作手回忆录》,她拿来看了,结果爱屋及乌,一下喜欢上股票,顶着大雪跑去开户。

我咂了一口咖啡,开玩笑道:“你很幸运,如果不是那天下大雪客户少,我也不会走出去,你就不会遇到我这位高手了!”

黄菲虹扬起弯弯的眉毛说:“应该感谢李文斯顿,如果不是他写下这本书,我恐怕这辈子也不会踏入股市,也就不会碰到你这位高手!”

菲虹调皮地说道,说完脸上泛出红晕。我看着她,忽然间意识到什么,心中暗喜:是啊,真该谢谢这位大媒人,如果不是他妙笔生花,也不会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让我与单身生活说再见!

逢牛市,亲朋好友一起上

2006年股市全线飘红,我与菲虹的感情也直线升温,成为恋人。菲虹最初投资的5万元已翻了一番,像所有初入股市者一样,伴随高利润而来的是欲望的增加。那天,菲虹急匆匆跑来找我,说是账户上又转入18万元,让我帮她选股票。我吓了一跳,问:“你哪来的这么多钱?”“不是我的,是我爸妈的,他们存的是三年定期,我让他们提前取出来,现在股市这么好谁还把钱存银行!”菲虹满不在乎地说。

我隐隐有些不安,菲虹父母都是教师,这些钱是他们一生的积蓄,如果都投到股市显然很不明智。我劝她说:“投资是一门学问,不能冲动行事。西方一位理财专家根据多年经验总结出‘4321规则’:就是将收入的40%用于投资,30%用于日常生活,20%用于灵活性较强的储蓄,10%用于购买保险。还有一个‘80原则’,是针对个人资产的,用80减去自己的年龄,就是应该投资的比例。比如你父母55岁,那么他们资产的25%可用于投资。年龄越大,承受风险的能力越低,我以前有个客户是位退休干部,因为股市赔钱,心脏病发作,住了好几个月医院。”

菲虹不服气地说:“现在行情这么

好,怎么会赔钱?我真后悔,当初应该让他们和我一起买,那样的话现在都翻番了。”一句话噎得我半天说不出话,她是没经历过股市大跌的恐怖惨状,否则决不会说出这种可笑的话。

菲虹坚持18万元全部入市,我好不容易说服她先投9万,余下9万留在账户上。我帮她选了一只股票。虽然时下股市行情看涨,但我不可能没有担忧,股市无常,没有谁是常胜将军。万一赔了,如何向未来的岳父母大人交代?

幸好,这只股票自从买入后一直在涨,我是8月份买的,等到国庆节后开盘,已经涨了40%。本来应该高兴,菲虹却埋怨,当初不应该听你的,应该把18万元都投进去,现在可获利7万多元!菲虹对股票越来越热衷,在她的带动下,她大姑、二姨、同学好友都来开户。从工作角度讲,我当然希望客户越多越好,但从感情的角度,我打心眼里不希望他们都奔我来。亲戚朋友原本就是远香近臭,再涉及钱,关系更不好处。赚钱了怎么都好说,万一赔了呢?肯定会落一身不是,搞不好还会影响我和菲虹的感情。

但菲虹正在兴头上,我劝也没用。2006年股市如一头沉睡许久的老牛,从熊市中复苏。打开报纸,满眼尽是投资理财;打开电视,双耳尽是股评走势。一时间全民皆股,连菜市场大妈都在谈论股票,仿佛股市尽是黄金。菲虹每次见到我,就是问股票行情。我白天在公司满脑子都是K线点位,下了班很想放松一下,还要向她汇报行情,时间一长,难免有些厌烦郁闷。

2006年12月14日,股市达到历史最高2245点。菲虹的股票收益达到200%,她父母的钱也翻了一倍,他们说要好好谢我。2007年元旦,我父母从老家来看我,菲虹父母在香格里拉酒店设宴为他们接风。席间,双方老人谈起我们的婚事,希望尽早定下来。我和菲虹决定3日一上班就去街道登记,“五一”举行婚礼。

人说好事成双,有时还真是这样。我和菲虹刚办完结婚登记,我就升为营业部自有资金操盘手。这是我――也是每个FC的梦想,这意味着我将拥有上亿资金的独立操作权。但凡事有利有弊。因为最近公募基金发行势头过猛,募集资金量巨大,证监会为保障众多投资者利益,正在深查彻处“老鼠仓”(指操盘手在炒作某只股票之前,提前将消息透露给亲朋好友,使他们在低价位买入,然后操盘手开始建仓――购买该股票,当股价拉升到高位、准备平仓时,又提前告知亲友出货,从而获取高额利润)。

我刚升为操盘手,正踌躇满志,准备大展宏图,绝对不想因为这种事自毁前程。所以在走马上任前,我和菲虹还有她父母深谈了一次,详细说明其中利害关系,希望他们能理解,我以后不能再为他们操作账户、也不能再推荐股票了。菲虹一听,不以为然地说:“你私下悄悄做,我们不对外说,谁会知道?”

“我的亲属关系公司有备案,股票账户都是真名实姓,上网一查就能查到。”

菲虹一听,脸色顿时暗下来:“那怎么办?亲戚朋友都知道你做股票厉害,现在刚刚尝到赚钱的好处,你却突然提出不做了,他们会怎么想?还以为你在变相向他们要报酬?”

我有些不快,心想:以前我是看你的面子才帮他们,赚的钱分文不取,现在我工作有变动,你和他们解释清楚呗。难不成他们比我还重要!我只好耐着性子解释。

“菲虹,你要知道,股票是有风险的,你们现在只看到赚钱,没尝过赔钱的滋味。我当年亲身经历过股市崩盘,那种感受很难用语言形容,真是跳楼的念头都有。现在虽然行情好,但没有永远的牛市,人不能太贪婪,应该见好就收。很多人就是因为贪婪最后被套,结果两手空空,落得一无所有。”“我怎么贪婪了?当初不是你说的,人要敢于梦想,要有野心,否则只能一辈子做穷人!”

我强忍着不发火。我现在才理解为什么说女人就像股票,本来很看好,买到手就不停地下跌,以前看不到的缺点和弱点都暴露无遗。

“菲虹,钟诚有难处,你应该体谅他。毕竟你们是一家人,你要分清远近,亲朋好友谁也不能跟你一辈子!”岳父劝阻道。到底是有阅历的人,看事比较长远。

见老爸表态了,菲虹不再说什么。尽管不情愿,她还是答应把亲戚朋友的账户还给他们,以后再不帮他们操作了。

被爱套牢,挥泪斩断亲情仓

我升任操盘手后,工作繁忙,与菲虹约会的时间骤然减少。2月14日情人节那天,我想好好陪陪她,我们去了左岸西餐厅。吃饭时她有些心神不定,我问她有什么心事,是不是工作不顺心?她说不是,她低头沉思了一会儿,突然提出想考证券从业资格证。她说现在的工作太乏味,没有挑战性。再说外语专业等于没有专业,她想再学一门技能。我不知道她怎么会冒出这种想法,当即否决。我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七八年,太了解个中艰辛。

我说:“菲虹,做证券是很有挑战性,但承受的压力也大。你没听人说,做证券的人老得快,因为每天都在风头浪尖上,赚钱兴奋,赔钱担心,心脏都比常人跳得快,搞不好就提早报废了!我一个人受累就行了,我可不忍心让你受这份累!你要想学点什么,不如学心理学,将来至少可以给我当心理导师,帮我减压。”

菲虹不屑地说:“我才不学心理学呢,整天听人倾诉,把感情垃圾倒给我,我心情还不好呢!”

离“五一”越来越近了,我正筹备婚礼和蜜月之事。4月19日,下午3点刚收盘,菲虹突然打电话来,问我手中的杭萧钢构是否出仓?我说昨天就出了。她一听,失声道:“什么,你怎么不告诉我一声!”我正纳闷何出此言,她已挂断电话。我把电话打过去,问她到底出了什么事?她犹豫片刻,吞吞吐吐地说:“我那天听你说,因为杭萧钢构与安哥拉签订344亿元合同,准备大量建仓时,就偷偷跟进了。”

“什么?你怎么不告诉我?”我一听就知道坏事了,因为这个扑朔迷离的合同是真是假还尚未澄清,证监会已调走最近股价异常波动的股东名单等重要数据,连我所在的营业部也被牵连其中,这只股票上个月被停牌lo个交易日,尽管开盘后又封住好几个涨停板,但我没敢继续握在手,昨天开盘后就全部清仓,结果今天就暴跌9%。

“进了80万元。”菲虹声音带着哭腔,绝望地问:“怎么办呀?你快替我想想办法,这都是爸妈和亲戚的钱。”

我气得手直哆嗦:“你不是说已经把账户还给他们了吗?你怎么这样?这是犯法你知不知道?如果给证监会查到,轻则会罚我的款,重则可能要坐牢!你这不是害我吗?”

菲虹一听,也吓坏了,在电话里哭了起来:“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我以后再也不了……”

菲虹一哭,我的心又软了。我知道她早晚得赔一次才能听话。我安慰她:“别哭了,我们一起想办法。”

我想趁机好好敲打一下菲虹,让她记住这个教训。下了班,我去公司接她,我们去了北大桥。看着美丽的风景,我不禁感慨万分:时间过得真快呀,转眼间,我们认识已经一年多了,想当初她入市时,连涨跌都分不清,现在居然敢自作主张,一次投入80万元买股票!人真是善变的动物,有时会变得自己都不认识自己!

菲虹一脸愁容,情绪低落。我伸手揽住她的肩,轻声说道:“菲虹,我给你讲个故事吧。有一位石油大亨,死后去天堂。他发现天堂没有座位,都被别的石油大亨占满了。于是灵机一动,对着众人喊:‘地狱里发现石油了!’果然,大亨们纷纷起身,去地狱找石油了。上帝看看他说:‘你真聪明,请坐吧,这些座位都是你的。’石油大亨刚要坐下,忽然觉得不对劲:咦,这么长时间他们怎么还不回来,说不定地狱真有石油。不行,我得去看看!”

菲虹听完忍不住笑了,“你讲这个故事,是不是想告诉我,人都是很贪心的?”

我点点头:“对,一位哲学家说过,人生有两个敌人:一个是贪婪,一个是恐惧。而股市是最容易让人产生贪婪、也最能让人恐惧的地方。我真的希望你以后远离股票。”

“为什么?”

“因为,我们即将告别单身,走入婚姻。婚姻需要稳定,而股市是有风险的,我不想让股市风浪影响我们家庭和谐。我现在的年薪加奖金,足以让我们两人过上中产阶级生活。人不能没有钱,但钱太多也不是什么好事。我们是普通人,还是过普通人的生活吧。”

菲虹怔怔地望着我,目光中流露出复杂的感情。从她美丽的黑色瞳孔里,我似乎看到相识的甜蜜、热恋的激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而这一切,如今都因股市的疯涨暴跌笼罩上一层阴影。我们久久无语,就这样互相凝视,直到天色渐黑,风越来越猛……

“好的,我听你的。”菲虹轻声但语气坚定地说:“可那些股票怎么办?”

“明天一开盘,就全部卖掉,把账户都还给他们。”

“按今天收盘价,得赔7万多元。”

股票投资感想篇(6)

在20世纪80年代,坦伯顿与美国股神巴菲特齐名,这两位大师的相同之处,在于两人都是靠投资致富。虽然坦伯顿于1992年退休后,投资者较少谈论他,但其实,现在坦伯顿仍然持续他的全球化投资――为自己及一些慈善团体管理资金。而每当全球股市大波动时,美国资深投资者便会想起坦伯顿。在“9・11”事件后,美国的电视台还专程远赴巴哈马访问这位投资大师,请教他美国股市在“9・11”事件后的形势。

投资股票就像购物

坦伯顿的投资操作策略,是承袭老师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的价值投资法,他们都在市场寻找价廉物美的股票。坦伯顿将投资股票比喻成购物,我们不论买楼买车、买衣服鞋袜,都会四处比较价格,用心发掘最好的商品,因为这样随时可以省下一半的金钱。坦伯顿说,投资者应运用相同的概念,到全世界去买股票。

“投资价值被低估的股票,其挑战是如何判断它真是具潜力的超值股,还是它的价值就只是如此而已。”坦伯顿说,有些股票6元也嫌太贵,有些60元也觉得便宜。投资者是去追寻价廉物美的股票,而非只是低价股。物美才是真正的重点,然后,在物超所值的情况下买入。”

坦伯顿精于计算,他除了将股票的市盈率,与过去5年的平均市盈率作比较外,也与各国股市的市盈率比较,而更重要的是,将现价与他对公司未来5年的预期盈利作比较。当然,市盈率低的股票不见得一定物超所值,所以,除市盈率外,他还会注意公司商品服务的品质,公司的劳资关系是否和谐,成本控制是否合理,以及能否善用盈余让公司继续增长等。

另外,则是要灵活应变,当运用的投资策略效果很不俗时,仍需小心,要预备随时改变,也不要盲目相信分析工具、公式等。据说,当年坦伯顿管理基金时,经常会隔一段时间更改投资及选股的方法,因为他相信没有一套投资策略是经常有效的,在不同的市况应运用不同的投资方法。

在作出最后买入决定前,坦伯顿会将选择范围缩小,并比较各支股票的利好利空因素。他持股时间大约是5年,而认为卖出股票的最佳时机,是当你发现有另一支股票的投资价值比现时持有的一支高出50%之时。

50%投资法

坦伯顿讲述他的资金分配策略时表示,当股市到顶时,投资者应把100%的资金投放于债券,而当股市到底部时,便应把100%的资金投放于股票。不过,坦伯顿知道这个策略恐怕没有多少人可以达到,就算专家也未必能预测何时见顶见底,一般投资者就更难办到。

故此,坦伯顿表示,投资者应经常把50%资金投资于环球股市,例如环球基金,至于其余50%的资金,则可因应市况投资于股市或债券。例如当你觉得股市偏高时,便把这50%资金全数投资债券;当估计股市已到底时,便可把这50%的资金投资于股市。这个策略的好处在于,是即使预测错误,投资者以为股市下跌却原来是升,仍有50%资金投资股市,不会错失获利机会。

16条投资法则

坦伯顿在他数十年的投资生涯当中,订立的投资法则,能给后人恒久的价值:

1.投资,不要投机

股票市场不是,如果股价升跌一两个价位,就赶着买入卖出,或是不断抛空股票,或只是不断从事期权或期货交易,股市对你来说,只是一个。你会像多数赌徒一样,终究会赔钱,或经常赔钱。记着要放松一些,一个懂得放松的投资者,更能正确判断市况、更有耐性及保持稳定的情绪,去操作你的投资组合。少一点买卖,你会发现少缴付一些经纪佣金,长期持有投资组合得来的投资成果,往往比经常买入卖出好。

2.采用价值投资法

购买价值,而不是购买市场趋势或经济前景。聪明的投资者最终会明白,股市虽然暂时会受大趋势或外来因素左右,但到最后股市还是由股票本身的业绩来决定。个别股票在熊市也能走高,个别股票在牛市也能下跌。要知道股市和经济走势一致并非是必然的,因此,投资者应该投资个别股票,而非市场趋势或经济前景。

3.购买品质

在买股票时,要在优质股中找寻廉价股。什么是优质公司?这包括:处于增长的市场中,销售额领先的公司;在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行业中,处于科技领先的公司;拥有优良营运记录的公司;在行业之中最有效控制成本的公司;能首先进入新市场的公司;生产高利润消费性产品而且信誉卓越的公司。

4.低吸

低买高卖,这可说是易说难做的法则。当股价持续攀升时,很多投资者会争相买入股票;当股价持续下跌时,投资者纷纷退却;当几乎所有人同时感到悲观时,股市就会崩溃。没有投资者不知道要低买高卖的道理,但绝大部分人的结果都是高买低卖。

坦伯顿认为,在大家看好前景的时候买进股票,是很愚蠢的,因为你永远都不能跑赢大市。他谨记恩师格雷厄姆的话:“在所有人包括专家都感到悲观时买入。在这些人感到乐观时卖出。”完美地运用“逆向操作法”。

5.没有免费的晚餐

不要凭感觉投资,不要听内部消息来投资,但你会发现很多投资者,甚至受过良好教育且事业有成的人都会这样做。但是世上没有免费的晚餐,这样,最终都是会赔钱的。

6.做好功课

做好功课或聘用专家来协助自己,在投资前研究清楚这家公司,了解它制胜的原因。因为在多数情形下,你是买进这公司的盈余或资产,或两者都有。

7.分散投资

分散投资不同公司、行业及国家,分散投资股票和债券,这样可以提供更好的资金安全保障,因为不论你有多聪明,你都不能预测及控制未来。任何天灾人祸,或者竞争者突然发明了新科技,或者政府政策的改变,任何一样都可能导致公司出现严重损失。即使是一家看来管理良好的公司,也不排除内部有问题出现。因此,投资者惟一可以做的,是分散投资。坦伯顿并强调,分散全球比集中投资一地,效果会更好。

8.注意实际回报

以争取最大实际回报为投资目标,即扣除税务(在美国,投资者需缴付资本利得税)及通货膨胀后的投资回报,这对长线投资者来说尤其重要。

9.从错误中学习

不犯错的惟一方法是不投资――这将会是最大的错误。因此,原谅自己的错误,更不要为了弥补这次损失而冒更大的风险,应该将犯错当成学习的经验,确实找出犯错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重蹈覆辙。坦伯顿也曾说过,在他的投资中,有三分之一并未成功,而三分之二却为他带来丰厚的利润。成功者与失败者的最大区别,在于成功者会从自己和他人的错误中学习。

10.监控自己的投资

积极监控自己的投资,谨记没有一项投资是永远的,预期到可能出现的改变并做出正确的回应。牛市不会持续高涨,熊市也不会持续不退,故投资者不应在买入股票后置之不理。放松并不等于松懈,市场转变的速度太快了,没有一项投资是可以持久不变的。

11.保持弹性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多接受不同的投资工具。对不同类型和地区的投资项目、蓝筹股、可换股债券,都应保持弹性且开放的态度。有时则要持有现金,因为某些时候,现金能让你善用投资机会,不会错失良机。保持弹性,因为没有哪类投资永远是最好的。

12.谦虚

若抱着以为自己无所不知的投资心态,迟早会失望,甚至彻底的失败。即使你现在找到一套有效的投资法则,但也不等于可以应用于不变的经济和政治环境,因为世间万物根本都在不断变化中,明智的投资者应了解到,成功是不断地为新问题找到答案的过程。

13.不要惊慌

有时候当别人都在出货时,你也不要急着放,出货最好的时机是在股市崩溃之前,而不是之后。相反,你应该研究你的投资组合,现在卖出这些股票的惟一理由,是想买入更具吸引力的股票,但如果找不到更吸引的,就应该继续持有手中的股票。

14.对投资持正面态度

不要经常对你的投资担心或持负面心态。当然,股市是会回落,甚至会出现股灾,但从过去长久以来的研究显示,虽然熊市可以很久,但股市长远始终会升。在愈来愈全球化的情况下,资讯交流愈来愈容易及便宜,商业迅速发展,贸易往来会继续增长,只要是管理良好的公司,仍可以赚大钱,股价亦会跟随高涨。因此,只有乐观的投资者才可以在股市中胜出。

15.祷告有益投资

如果你先祷告,你的思路会更清晰,会减少一些错误。“投资者很容易在赚了钱之后,对市场过度乐观;在赔了钱的时候,过度悲观。”坦伯顿的特点,是冷静和意志坚定。冷静令他的判断力不受市场波动影响,意志坚定令他敢于在人人最悲观的一刻入市。坦伯顿认为,要达到这境界必须有坚定的才行。坦伯顿小时候已梦想成为神职人员,喜欢一个人独处,思考人生哲理,常年累月之下,培养出他那广大的心胸及冷静的性格,使他总能在恐慌的投资气氛中保持镇定。

股票投资感想篇(7)

事情是这样的,不久前一个名叫Carl Icahn的知名投资人通过微博消息,他收购了苹果股票,并且跟苹果CEO库克在电话里聊了聊。据Carl说,他们的私人电话相谈甚欢,并且计划很快与库克再次通话。苹果官方很快证实Carl确实与库克通了电话,如此表态的意图,我猜测是为了表现苹果公司对股东很有责任感。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苹果股票上涨5%,市值增加了170亿美元。

现在,作为持股人,对于苹果股票上涨,我没理由大声反对,但是对这件事,我还是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也不能称其为问题,如果还有任何人认为股票交易是在公平竞争环境下的游戏,那么这一事件无疑是当头一盆凉水。你我都不可能买一点苹果股票,然后就打电话到苹果公司,要求跟库克聊聊。

这一事件充分说明,比起我们其他人,像Carl这样的大投资者拥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所以如果你经不起诱惑想要买几手,千万别忘了可能的倒霉蛋会是谁:我们。

第二个问题,我认为,作为苹果公司CEO,库克与投资者进行私人对话完全是浪费时间。我发现近来这似乎已经成为上市公司CEO们的标准动作,但愿不要。

像苹果这样的公司已经与投资者分享了异常庞大的信息(你只要随便扫一眼一个季度的文件或者听听季度财报会议,你都会吓一跳,居然有那么多信息)。苹果公司还新闻稿、雇佣公关公司,目的就是时刻与媒体和投资者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库克和苹果公司的其他高管还时不常地进行公开讲话,所以,作为一个投资者来说,如果财报会议、新闻稿、产品会、投资者关系座谈都还不能满足你的信息需求的话,通过其他公开渠道你都可以“挖到宝”。

与此同时,像苹果这样的公司还有数以百计的主要股东呢。Carl所持有的苹果股票能有10亿美元吗?那又怎么样,还不就是点零用钱。

持有苹果股票超过10亿美元的股东就有好几十个,比如道富银行有150亿,黑石集团有110亿,其他的北方信用、纽约银行、JP摩根、普信集团、景顺投资,每个都拥有价值50亿~60亿美元的苹果股票。如果像Carl这样的投资者给库克打电话,他也接,那他是不是得抽点时间跟上面这些巨无霸股东们都挨个聊聊呢?毕竟,这些大股东也有不少问题和建议要跟库克说道说道。

为什么股东们不会偶尔想跟苹果CEO聊一聊?这涉及信息披露的问题。

即使库克足够小心,在私人对话中不多说一句未经公开的信息,还有“身体语言”的问题。华尔街的菜鸟分析员都知道,一个CEO说话的方式都比他实际说的内容包含更多的信息量。如果身体语言传达出某些有帮助的信息,那么好,这样的信息也是其他投资人可能感兴趣的,于是又得再约一个时间。

作为全世界最大公司的CEO,库克不愁他的时间没有地方花。从个人角度来说,作为苹果的小小投资人和消费者,我宁愿库克把时间花在产品开发和团队管理上,而不是浪费在跟大投资人的私人对话上。我宁愿他向Jony Ive施加压力,开发一款更大的iPhone;我宁愿他出去走走看看,给苹果零售商店招募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我宁愿他去和中国移动谈判,好让中国移动开始卖iPhone;我宁愿他随便找点什么事情干,而不要去跟投资人搞什么私人对话,尤其是跟不知道什么来历的“暴发户”。

如果说库克是想从投资人那里获取建议,那另当别论。但是即使是想获得建议,我也宁愿他直说出来,然后公布邮件地址,那样无论大小,所有投资人都可以给他提建议。

但是,像Carl这样的大投资人会不会因为自己受到冷落而抓狂呢?难道大投资人就有权利跟库克私聊吗?如果库克不想浪费时间,拒绝类似的私聊,他们是否会一口气上不来,威胁卖掉苹果股票呢?

是的,如果库克真拒绝跟他对话,像 Carl这样的投资人或许会抓狂的。但是,那又怎样呢?就让他疯吧。这些投资人本来就没有权利跟世界最大公司的CEO私聊,特别是他们所持有的股份仅仅只有公司股份1%中的四分之一。如果这些投资者威胁要卖掉股票的话,就让他们卖好了。几个月之前,Carl还没有拥有苹果股票,几个月以后他也许也不会拥有。苹果公司没必要讨Carl的欢心,让苹果CEO去跟他聊天不仅是对其他所有的苹果投资人不公平,也是白白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