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水质调查的方法

水质调查的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2 15:26:50

水质调查的方法

水质调查的方法篇(1)

关键词:公路隧道勘察;瓦斯地质;瓦斯、煤尘爆炸、煤层自燃倾向性评述

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the surrounding the geologic condition, small mines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mining conditions, water Qing channel tunnel geologic exploration and drilling gas pressure test, drilling gas concentration test case, the gas and coal-dust explosion, coal self-ignition orientation are reviewed.

Keywords: highway tunnel reconnaissance; Gas geology; The gas and coal-dust explosion, coal self-ignition orientation are reviewed

中图分类号:U4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拟建的水箐沟隧道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西南勺米乡,起点是勺米的鱼塘村,终点为水城县的勺米乡勺米村。隧道进洞口位于勺米鱼塘村村西侧的半坡上,出洞口位于勺米村东北侧,整合后的四营沟矿区内。水箐沟隧道设计为双线、分离式隧道,长度2855m,最大埋深约366m,大部份段落埋深在180m左右。进口设计路肩高程1835m左右,出口设计路肩高程1900m左右;隧道纵断面为“人”字坡。

2、水箐沟隧道地质概述

2.1、地层

据地质调绘、钻探和物探揭露,场区主要地层有新生界第四系坡残积层(Qdl+el)、中生界下统永宁镇组(T1yn),中生界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古生界二叠系上统龙潭―大隆组(P2l-d)。以上各岩层与下伏基岩多以整合和假整合方式接触,岩层产状进口端35°∠35°、25°∠40°,洞身45°∠20°、45°∠25°、50°∠20°,出口端40°∠25°。

2.2、构造

受区域构造影响,隧址区发育的断层有6条。分述如下:

MF28:位于隧道北东部,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偏东15°,倾角50~60°,界内走向长度1600米。北盘下降,南盘上升,为一正断层,断距>50米,与线路关系直交。

MF67:位于隧道北部,走向东西。长度约400米,北北东,50°~60°,正断层,与线路关系近直交位于MF28断层西端,因MF68断层错开,错距很小,约120米。

MF68:位于隧道中部,走向北北东,沿四营沟、豆地梁子西端、水清沟,直到栗家垭口,界内走向长度1900米。北西盘下降,南东盘上升,为一逆断层,推测断距>100米,走向242°,与线路关系平行且近距离。

MF70:位于隧道中部,走向150°,产状45°∠50°-60°,正断层,垂直落差30米,延伸长度约750米。北东盘下降,南西盘上升,为一正断层,断距>50米,与线路关系85°近直交。

MF71:位于隧道中部,走向、产状与MF70基本一致,走向稍有向南西凸起的弧弯,正断层,延伸长度约600米,与线路关系85°近直交。

MF72:位于隧道中部,走向、产状与MF70、MF71基本一致,正断层,延伸长度约400米,与线路关系85°斜交。

3、周边小煤窑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了隧道附近线位左侧玉舍中井煤矿与隧道出口线位左侧四营沟煤矿、贵州鲁能矿业有限公司相关瓦斯地质情况,并收集了相关瓦斯地质资料。玉舍煤矿中井位于贵州省水城县勺米乡,隶属于贵州格目底矿业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建设生产规模为60万t/a,该目前为基建矿井,正在建设当中,按突出矿井设计,矿界范围位于高速公路线位左侧,线位基本沿玉舍中井西侧矿界延伸,路线右线中线与矿界的水平距离为15~130m。四营沟煤矿由原玉松煤矿(3万t/a)、原四营沟、枣庄寨煤矿(3万t/a)整合而成,根据贵州省煤炭管理局黔煤行管字(2007)67号文《对六盘水市煤矿2006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四营沟煤矿瓦斯绝对涌出量3.46m3/nin、相对涌出量27.68m3/t;玉松煤矿瓦斯绝对涌出量2.04m3/nin、相对涌出量24.64m3/t;根据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文批复四营沟煤矿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进行设计与管理。贵州鲁能矿业有限公司煤矿由原湘玉煤矿、原营松煤矿、迎松煤矿和原铜厂煤矿整合而成,矿区走向长约1.38~1.06km,倾向宽约1.2km,矿区面积为2.0377km2,开采标高为2025~1600m,矿区六个拐点坐标圈定,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t/a。

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对贵州鲁能矿业有限公司煤矿的M5、M10、M15、M20、M23煤样煤尘爆炸性与自然倾向性鉴定结果为:煤尘有爆炸性,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M5、M23煤层为Ⅱ级(自燃),M10、M15、M20煤层为Ⅲ级(不自燃)。根据贵州省煤炭管理局(黔煤行管字[2009]252号)《对六盘水市地方煤矿2009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2009年贵州鲁能矿业有限公司保留生产系统迎松煤矿的鉴定结果为绝对瓦斯涌出量9.07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42 m3 /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0.96 m3 /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8.53 m3 /t。上报为高瓦斯矿井,批复为突出矿井。根据对贵州鲁能矿业有限公司实际调查可知,该矿于2010年8月3日在井下+1750m水平煤巷掘进工作面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突出煤量约700t。

4、水箐沟隧道地质勘探、钻孔瓦斯压力测试、钻孔瓦斯浓度测试情况

4.1、地质勘探情况

根据水箐沟隧道工程地质钻探情况,本次在水箐沟隧道共施工了七个勘探钻孔,孔深均超过隧道设计底板高程10米以上。钻孔所揭露岩芯岩性为第四系、泥岩、泥质砂岩、砂岩、灰岩等,没有一个钻孔见到煤层。根据水菁沟隧道线位与四营沟煤矿井上下对照图分析可知,水菁沟隧道基面与该矿区最上面的M26煤层最短距离在53m以上,所以在工程地质勘探过程中没有一个钻孔见到煤层。

4.2、钻孔内瓦斯压力及瓦斯浓度的测试

在施工钻孔至目的层后,采用粘土与混凝土封孔测压法对所有钻孔进行瓦斯压力测定,采用CJG―10B光干涉式瓦斯检测仪进行了瓦斯浓度测试,测得钻孔内瓦斯压力为0。其钻孔内距孔口0.5m处瓦斯浓度为0%,二氧化碳浓度为0%。主要原因是所测的钻孔未见煤层,只见第四系与二叠系上统龙潭-大隆组煤系地层中的泥质砂岩。其钻孔瓦斯含量相当低,造成无法通过钻孔测出瓦斯压力。

5、瓦斯、煤尘爆炸、煤层自燃倾向性评述

5.1、瓦斯等级

根据勘探钻孔资料分析可知水菁沟隧将不穿过煤层,只有靠近出口部分地段穿过煤系地层,但由于该隧道所经过的煤系地层大部分煤层属突出煤层,且煤层瓦斯含量较高。根据对贵州鲁能矿业有限公司实际调查可知,该矿于2010年8月3日在井下+1750m水平煤巷掘进工作面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突出煤量约700t。同时,隧址区发育的断层有6条,即MF28、MF67、MF68、MF70、MF71及MF72。这些断层很有可能切割至煤系地层或突出煤层,则为未来隧道形成很好的瓦斯涌出通道。综合以上各种因素分析,水菁沟隧道进入煤系地层前按高瓦斯隧道管理。但在今后隧道施工过程中进入煤系地层后一定要加强地质构造与煤层赋存条件变化情况观测,并进行地质超前钻孔,探明煤层情况,如遇有煤层,则隧道瓦斯等级一定要按要求重新进行论证。

5.2、煤尘爆炸与煤层自燃倾向性

水箐沟隧道本次在勘探过程未曾揭露煤层,在往后隧道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煤系地层探测,如隧道施工遇有煤层,则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对贵州鲁能矿业有限公司煤矿的M5、M10、M15、M20、M23煤样煤尘爆炸性与自然倾向性鉴定结果,将拟建高速公路水箐沟隧道所揭露的煤层按煤尘有爆炸性,煤层具有自燃倾向性管理。

水质调查的方法篇(2)

【关键词】专门水文地质学 课程安排 问题导向型 积极性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厅联合基金(黔科合LH字[2014]7617);贵州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基金项目(2014-61)。

【中图分类号】P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215-02

0 引言

高校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课程特色及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教学模式(赵建军,2010;高文,1998)。“专门水文地质学”作为水文水资源专业的应用型专业核心课程,是研究地下水勘查及其应用的技术理论和方法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水文地质学理论与技术开展地下水科学研究及分析解决与地下水有关的资源、环境、地下水危害等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以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鉴于该课程理论教学部分较为枯燥,在学习中,如何带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该课程教学中的难点(张发明,2006;毕孔彰,2004)。笔者结合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的主要问题,结合教学经验,探索该课程的教学模式。

1.课程教授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在课程学习后的课程设计是对 “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知识的具体运用。根据以往实习反馈的信息发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不知如何开展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3 个方面:(1)对课程的基础概念、基本技术方法和课程的基本结构体系没有掌握;(2)无法将学习到的知识在具体的水文地质工程中进行应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工程实例的讲解不足;(3)对水文地质问题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入,致使方案设计难以满足要求。主要原因是对水文地质调查方法的适用性没有掌握。

要解决以上问题,可以依靠优化“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设置及探讨新的教学模式来解决。

2.“专门水文地质学”教学课程设置

“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总体上可以分为3 个部分(曹剑峰,2014):第一部分为水文地质调查方法,是从事水文地质工作的基础和基本技术,该篇主要介绍了水文地质勘查方法种类、手段、工作阶段和工作程序,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物探水文地质试验,地下水动态与均衡,水文地质调查成果等;第二部分为供水水文地质,是该书的核心和重点内容,主要内容为供水水文地质概论,供水水质评价,地下水水量计算与评价,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等;第三部分为矿床水文地质,是应用性和针对性很强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矿床水文地质基础知识(矿床及矿床开采的某些基本知识,矿床充水条件,矿床水文地质类型等)矿坑涌水量预测,矿床水文地质调查及矿坑水防治方法等。

根据大纲安排,教学课时为48 学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重点内容,成为教学内容安排的难点。笔者依据学生在实习中表现出的种种问题,在“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设置上,考虑以下3个原则:(1)详细讲解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及其适用性;(2)突出讲解供水水源、勘查阶段和使用的各种勘查方法的特点和要求;(3)适当压缩矿山水文地质勘查内容;(4)根据各行业最新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更新教学内容。根据上述原则,第一部分安排16个学时,占总学时数的33%,第二部分安排20学时,占总学时数的41%,第三部分安排12学时,占总课时的25%。

3.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对于“专门水文地质学”这种应用型课程,使学生能够在生产实践中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应用是学习的最终目标。根据该课程特点,笔者制订了“以工程案例引导讲授课程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教学模式(图1)

图1.专门水文地质教学模式图

在教学结构模式的指导下,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将“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内容分为专门水文地质学理论和工程应用两个部分,两部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1)理论和方法部分突出强调各种水文地质调查方法的适用范围;供水水文地质的基本概念及计算评价方法;矿山水文地质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各种方法之间不是独立的,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一项系统工程。

(2)工程应用方法的授课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水文地质调查、评价和计算的基础上,对各种方法进行综合应用,针对不同的水文地质问题,选用合适的工程案例,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这些问题应该应用何种方法和理论进行解决,然后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情况,分析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4.课程教学过程

为了让学生在问题导向下掌握课程的关键内容,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内容:

(1)以不同类型的水文地质工程实例为主线,串联每堂课的关键知识点,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应以多媒体列举工程实例,提出问题,调动学生参与课题讨论的积极性,在讨论中掌握知识点,如水文地质调查中,可以结合贵州某地区水文地质调查中需要调查的项目,分析调查这些项目所需要的手段,再紧密围绕这些手段提出具体的调查方案,最后对水文地质调查的方法和要点进行总结。

(2)在“专门水文地质学”的教学中,仔细备课,认真准备工程案例,利用多媒体软件展示工程现场的细节,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利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回答问题,自己主动的去寻找答案,活跃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不乏味,形成针对课程本身的良性互动。

5.结束语

(1)“专门水文地质学”是一门应用型地质课程,该课程的内容繁杂,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们掌握该课程的重点内容就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设置,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内容。 (2)“专门水文地质学”的教授过程中,易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带动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同时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该课程的知识点。

(3)做好试卷分析,对学生没有掌握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再次讲解,同时也可为未来的教学过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赵建军,王运生,巨能攀. “工程地质勘察”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 2010,(4):35-38.

[2]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3]张发明, 高正夏, 袁宝远,等. 地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J]. 中国地质教育,2006,(3):60-65.

[4]毕孔彰, 胡轩魁. 中国含地质类专业高等院校(系)简介[M].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4.

[5]曹剑峰,迟宝明,王文科,等.专门水文地质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水质调查的方法篇(3)

【关键词】地质调查技术方法;材料收集

一、地质调查的技术原则

1.1收集材料,遥感解译现行多学科结合

在地质调查开始之前,重点需要做好的工作是收集地质材料,尤其是要通过遥感图形进行地质的解译和破解工作,从而可以准确的得出该地段的地貌、低层、结构和水文特点,同时,遥感图像还可以提供当地的环境、气候、植被等具体的数据,这对于地质的勘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提取的各种信息,进行合理的综合,从而得出该地段整体的地质和环境情况,对于其中关系进行有效的分析,得到该地段在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1.2新技术 新方法、新理论综合运用

现在的地质勘探通过一些具体的技术来完成,比如遥感图像的解析、综合性的地面和环境的勘查、合理的实验操作以及地下水为的长期监测和数据显示等,把这些收集到的数据建立一个成型的数据库,方便研究,在后续的工作中,要学会写研究报告,进行图形的破译和解析工作,从而得出下步工作的方法,比如在3s系统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数据库的建立对于整个系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贯穿整个报告的始终,同时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于本地的水质情况进行评价,采用层次性的分析模式,利用电脑等高科技的手段画图,从而制作出符合实际要求的多媒体状态图形,可靠的数据和科学的技术水平,会使得我们以后的工作更加的完善和完备[2]。

1.3控制与重点调查相结合

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些水量大,生态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区,这些地区可以作为重点的调查地区,而其他的地区可通过一定的控制调节,从而达到完备的效果。现在,遥感图像技术和成果,主要是按照精度水平进行调查工作的,在遥感解析的过程中,选择一些合适的方法进行水资源和当地环境的调查工作十分必要。当然,重点的是做好各个地区的整体化的研究,就是指在生态地质环境的研究过程中,会存在一些动态性的因素,比如水质,地下的岩体,植被的自身生长以及一些化学元素的不断变化,这对于当今的演化规律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当今世界,各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各种生态环境变的异常脆弱,因此,为了更好地做好地质的控制盒调查工作,需要多方的努力,需要更加可靠和有代表性的方式。

1.4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的分析

所谓的地质勘探和实验工作中,一定要科学的制定方法,采取智慧集结和思维相互补充的方案进行,特别是要做到到最后各方面达成共识的方法,尤其是要合理的运用唯物主义的哲学观念,在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的同时,采用合理的方式和方法技巧,建立合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地质环境的发展过程中,要善于抓主要的矛盾,认识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和重要意义,进行全方面的深入调查,才能够准确合理的进行工作,做一些一般性的调查和控制,压根不能够解决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生态环境之间的利弊,以及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造成的影响,这些因素之间都是相互影响和发展起来的,利用唯物主义原理,就是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能够做到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管理合力,能够考虑到各个分子在地质环境中的租用,从而更好的掌握生态环境发展的规律,能够由表及里的进行问题的分析和研究,透过现象看本质,走实践发展的道路。

1.5基础性 公益性原则

在地质调查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底线和准则,首先不能够违反国家的相关法律要求,特别是一些行为规范和准则,要合理的遵守,工作的结果能够如实的表现出当地的地质地貌情况,特别是一些生态资源的发展状况,通过科学的研究,不断了解生态环境发展的各个方面,充分认识到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重要作用,这些工作都是基础性的,尤其在公益性战略性的过程中,是为了地方经济的不懈发展,以及城市和农业经济之间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断夯实进行的。需要十分可靠而准确的数据[1]。

二、地质调查的技术方法

2.1收集资料

在地质勘探过程中,任何科学的图像和报告都不是主观臆断的,而是根据科学的方法和方式进行合理的匹配和发展出来的,特别是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对于现有的科学成果来说,事物和问题之间需要高度的重视和分析,也就是说,我们收集的资料是在地质调查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十分必要。而总的来说,我们需要收集资料内容多而杂,主要内容有:当地的水田面积、机井的分布情况,各个地下水位的下降程度、水土的流失程度,以及地下水的开放状况等,尤其是一些长远的规划方面来说,具有科学的文件作为指导,具有一些文物和环境的因素作为保证,才能够保证农业的综合发展前景,才能够对于当地的水土条件进行有效的分析。

2.2遥感解译

一般来说,生态环境地质的工作区面积大,地形地貌复杂,开展遥感解译提高了工作精确,加快工作进度,同时对全区的地址、地貌、构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植被、水系、矿产及生态地质有一个区域性的认识。能精度较高的定位、定量到地块,提取多种信息,拓宽视域,有效地分置野外工作,减少工作量,提高成果质量。分析现有数据的时相、质量。如果为1/50万的工作区,则应用1/25万地形图校正,然后经过重采样、图像增强、制作1/50万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遥感影像图。建立解译标志,并进行解译。利用一体化的RS与GIS技术,采用人机交互的作业方式,实现土壤、植被信息的快速提取,即遥感数字影像――人机交互判断――计算机量测汇总――数据的有机综合。

三、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地质调查后,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地质资源信息以及其他一些需要的信息,而地质进行调查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与手段,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让调查方法能够得到提升。使得调查的结果信息更全面、详细,为我国目前地质调查工作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水质调查的方法篇(4)

【关键词】水利普查;协调;水利工作

任何普查都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一项“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国家普查。普查涉及部门多,组织协调工作量大,需要多个政府部门通力协作;需要统一组织和协调与普查内容相关的部门共同参与;需要地方政府具体抓,各级各部门积极配合支持来完成。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体会,对水利普查工作中各种关系的协调策略进行阐释。

1 处理好牵头部门和协调部门的关系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需要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和配合,这项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全社会的重视与支持,在合力的作用下,确保普查任务的全面完成。此次普查集灌区、水利工程、行业能力、河湖开发治理保护、经济社会用水、地下取水井、水土保持7个专项于一体,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因此,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尤为重要。水利部门要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各部门要按照分工,明确职责,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对普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要共同努力,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给予解决,各普查成员部门的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抽调业务精干、作风过硬、熟悉普查业务的干部,充实到水利普查办公室,以保证水利普查工作的有效开展。

2 处理好舆论宣传和社会支持的关系

水利普查不仅是政府行为,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广泛参与赢得社会各届的理解和支持。因此,要把普查宣传贯穿于水利普查的始终,各级普查机构、新闻单位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简报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普查的重要意义及有关要求,为普查工作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宣传发动要讲求声势、注重实效,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特别是各办事处和社区、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各级各部门要精心谋划,注意上下联动,切实搞好宣传动员,为水利普查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3 处理好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

普查工作既要执行政策,也要讲究策略。普查条例、普查方案是普查工作的法规性文件,要牢牢树立依法普查、依规普查的观念,但在方案的执行上不能机械地照抄照搬,要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改进。比如在经济社会用各专项普查中,由于台账建设填报指标的动态性、伸缩性和隐匿性,大大加大了调查的难度,国家虽然制作了各类辅助台账表,但不同地区取用水户情况不尽相同,在不改变台账表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情况制作符合本地的辅助台账表,这样既可以便于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指导,更便于取用水户填写,真实反映出经济社会的取用水情况,具有可操作性。

4 处理好硬件和软件的关系

“硬件”指的是水利普查的办公场所、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等,“软件”指的是普查工作人员的素质。在普查的前期准备阶段就要切实落实好办公场所;备齐办公设备和测量设备;购置普查车辆,只有切实落实好这些普查所需“硬件”,才能为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在落实好普查“硬件”的同时,更应注意做好“软件”工作。首先,做好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选聘工作。要选聘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愿意从事水利普查工作的同志到水利普查队伍中来,并逐级审核,严格把关,确保选聘质量。其次,要做好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培训工作。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如有的市县创造性地采用对号入座的程式化培训、互动式的培训、二次培训的方法开展培训工作,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

在做好普查“硬件”和“软件”工作的同时,更要处理好“硬件”与“软件”的结合,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好硬件资源,实现“硬件”和“软件”的有机结合。

5 处理好数据质量控制与控制数据质量的关系

数据质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也是普查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如何按照数据质量控制要求做好控制数据质量工作,是各级水利普查机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首先需要每个工作人员牢牢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切实将质量控制的目标、任务和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和人员,构建人人参与质量控制的工作体系。及时发现和消除事前、事中和事后影响数据质量的各种因素,尽量前移质量控制关口,加强重要内容、关键节点、薄弱环节的质量控制。其次要逐级明确数据质量控制的责任和要求,尽可能将数据质量问题消灭在基层,消灭在数据采集、填表和录入环节,各级水利普查机构也要切实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做好监督检查和汇总分析,将数据质量控制落到实处。发挥水利各技术支撑单位和水利相关业务部门等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尽可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分类做好数据质量问题分析与诊断,确保数据质量控制工作切实有效。再次,各级水利普查机构在进行数据处理过程中,应利用数据之间客观存在的大小关系,进行单个指标和一定范围内汇总数据之间的对比分析,同时,要尽可能量化各类质量控制指标和标准,建立科学的质量检测评价体系。最后,控制数据质量的好坏最终取决于数据质量控制工作是否规范和标准,各级水利普查机构在开展数据处理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全国统一制定的采集方法、填写规定、录入要求和分析策略,对于不符合质量控制标准的阶段性数据成果须返工重做,对于不符合质量控制标准的上报数据成果必须退回重报。

6 处理好本职工作与兼职工作的关系

水利普查共分7个普查专项,在做好各类普查表填报、审核、录入、平衡、汇总等内业工作的同时,更要做好空间数据采集等外业工作,专业性极强,需要大量的水利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多数需从水利系统内部抽调。由于水利部门担负着防汛抗旱、水利工程建设等重要职能,工作非常繁忙,这些抽调人员大多数都是兼职而非专职,在普查工作中,经常出现本职工作与普查工作发生冲突的现象,这就需要各级普查机构统筹调度,积极协调;兼职人员合理安排时间,处理好本职工作和普查工作的关系,努力做到水利工作与普查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著.水利普查总体方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

水质调查的方法篇(5)

1 水工环地质勘察的概述

1.1 水工环地质勘察的调查方向。在城市中人口密度相对较大,济活动也较频繁,然而环境问题也突显出来。随着全球城市化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地质评价调查工作也在不断增加。现如今,在城市垃圾处理、环境污染防治和土地利用等方面是我国水工环地质研究主要方向。当今生态地质研究越来越突出,是地质研究中的热点。如今,各国水工环地质工作已从过去为了调查家底而进行基础调查工作,转向以促进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重点解决社会和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上。这个转变表明了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强了资源信息、数据管理、灾害预防等方面工作。

随着资源与环境的变化,各国调整地质调查部署,相应水工环也发生了改变。传统水文、工程与环境地质间界限被打破,水工环地质勘查一体化研究成为现代化发展趋势,其服务领域更广,呈现出信息量大及功能多趋势,环境地质重要性日益明显。多年来,国际对环境地质工作重视程度增加,环境地质已成为是其中发展最快的部分,是现阶段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1.2 水工环地质勘察的分析。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类对于社会资源不断进行开发,使生态与地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态环境认识的不断提高,逐渐对自然资源开发行为产生很多思考,逐渐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由于现代社会对环境资源开发思想的转变,水工环地质勘察也遇到很多挑战。对于各种项目建设,水工环地质勘察是工程进行前的重要流程,是对地质条件评价的重要基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城市建筑与规划工作需要依靠有效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来提供准确地质调查结果与分析,从而有效的对城市中的不同建筑用地进行合理规划。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对各科技进行有机融合并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提升各个行业技术水平。地质和生态学的交差与相互渗透体现现代社会对于科学技术综合化、系统化的需求。地质勘察要将地质与生态学进行有机结合并将地质勘察工作进行合理安排,将地质环境对于周边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与研究。地质勘察工作要在对地质条件研究上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处理,提高勘察结果合理性,便于向社会公告。

1.3 我国现代水工环地质勘察的状况。随着地矿事业的发展,我国在社会发展中一直未曾停止对地质开矿事业的研究与探索,尤其是在最近几年,随着各种新理念、新技术被提出,地质开矿事业的研究与探索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如今,各国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已由过去以调查资源为目的基础调查,转向将促进自然、社会与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思想,重点解决社会发展以及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上。但社会发展同时,人们对各种能源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社会环境更是在发展变化阶段,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较成熟的新时期,各行业在发展中迎来了发展新机遇与新难题。

2 我国水工环地质勘察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得到了很大的重视,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被解决。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3 解决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问题的措施

3.1 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化水工环地质勘察调查流程。一样科学有效的社会化水工环地质勘察调查流程是能解决大部分问题的前提,它的制定需要面向政府,面向整个社会群体。

3.2 重点解决水文环境问题。我国人口发展迅速,城市工业化不断发展,由此造成城市水资源也遭受了巨大污染问题。水质恶化威胁人类健康,同时影响地下水平衡,造成很多水文地质问题。加强水文地质管理对于防治水文地质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水资源不足的地区要对地下水含量进行调查并建设好集中供水设施。在调查中要为日后安全规划提供合理调查分析,以保证可持续发展与研究的进步。

3.3 工程地质环境优化。问题出现在工程地质环境有一定的隐蔽性,并因为工程地质环境问题造成的安全事故具有较大的危害,所以工程地质环境的问题对于工程安全进行有重要意义。在地质勘探工作中要对所调查地区地质形态及构造与相应地震活动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分析,并针对工程地质环境问题建立完善的应对策略。根据不同问题采用针对性防治方式来保证工程的安全进行是解决地质调查问题的重要方面。

3.4 对环境地质环境问题的管理。自然环境地质问题及各种自然灾害的频发,对环境地质问题的防治成为地质勘探工作中的重点。在调查中要对地质作用和人类生产活动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施工中要对开发前景进行客观评估,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预测,并要加强对重点防护区的保护。

3.5 发展新技术方法投入到水工环地质勘察中。在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中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物探技术以及水质测试技术,如原子吸收光谱法、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色谱法及同位素测试,能为研究调查带来高效率与高可信度的好处。

3.6 加快战略的规划和制定。以持续发展的战略为水工环事业的指导思想,尽早完善国家对水工环地质勘察的调查规划,真正意义上体现出国家意志,并且将此作为编制项目申请和计划实施的重要依据。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水工环地质勘探工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为地质勘探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出贡献。

3.7 加强科技研究和创新探索。不断的完善野外调查设备体系,将水工环的第一手调查资料收集并进行研究。完善野外地下水观测大气降水基础平台的建设,并加强环境同位素、地下水有机污染等的建设及测试方法研究,促进设备提高利用率。不断提升测试实验、信息化等科研能力,推进业务工作流程,论证准备区域含水层并进行模拟计算,打通网络服务主渠道。

水质调查的方法篇(6)

水工环地质是水文、工程和环境三类地质的总称。矿区水工环地质是矿产勘探中的重要工作之一。矿区水工环地质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矿区的科学评价、矿床开发利用的合理规划、实施及矿区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工作。本文首先对矿区水工环地质工作进行了概述,浅述了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内容、方法、技术要求,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矿区水工环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工程环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

一、水工环地质工作的概述

水工环地质工作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近年来,全球社会经济环境都从原来追求开发利用为主的方式,逐步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随着全球经济、环境、资源朝可持续方向发展,很多国家都对地质调查工作进行了新的规划和部署,明确了新的方向,与之相应的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内容、方法、技术要求等一系列问题,也正相继发生着变化。水工环地质工作一体化成为发展的新趋势。过去,世界各国的的水工环地质工作,主要以资源摸底调查作为工作的主要目的。现在,水工环地质工作主要以促进自然与社会和谐共存为战略思想,以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为主题。现在的水工环工作更加注重资源、环境、经济三者的协调发展,更加强调资源信息、灾害防控等工作。

水文、工程、环境三类地质之间的界限逐渐淡化,水工环一体化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水工环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逐渐扩大,信息量日益增多,其优势功能呈现出多元化态势。环境地质研究的重要性显得越来越突出,在国际地质界中受到了空前的重视,促使环境地质工作取得了最快的发展。

二、水工环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

矿区水工环地质工作内容,应根据矿区勘查阶段和矿床类型的不同按《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规范》(G B 1 2 7 1 991)、《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 2002)和各类矿种的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等要求结合矿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综合确实。主要有区域和矿区水工环地质测绘、静止水位观测、抽水试验、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坑道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地(表)下水长期观测、取样分析测试等。

三、水工环地质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一)区域和矿区水工环地质测绘

1、区域水工环地质测绘

一是区域水工环地质测绘的比例尺一般采用1:50000~1:10000,测绘范围应包括一个完整的补、径、排在内的水文地质单元;二是充分收集水文、社会、地理、地震、气象、地质灾害、环境污染等相关资料;三是基本查明区域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下水条件、第四系松散层概况、岩体风化、构造破碎带、各岩土体物理特性和人工边坡特征等水工环地质情况。

2、矿区水工环地质测绘

一是矿区水工环地质环境地质测绘比例尺一般受用1:10000~1:2000;二是应重点查明与矿床开采技术有关的水工环地质条件;三是水工环地质测绘路线一般是采用追索法与穿越法相结合,对重要地质体、断层带、接触带、软弱夹层、地质灾害地带、沟谷、河谷等地方进行追索观察,详细记录,拍照和描绘剖面图。四是重点调查和观测地质环境受到污染、破坏的地带。

(二)水工环地质调查的内容和要求

1、水文地质调查内容和要求

一是泉水调查。查明出露地貌位置和地质条件、成因类型、补给来源、流量、水质、水温、访问其动态变化情况;二是老窿调查:查明窿口地貌位置和地质条件、老窿形状、断面、长度、揭露层位和岩性、出水量、水质、等情况,择有代表性的取样,进行水质化学全分析和作细菌、污染、放射分析;三是地表水体调查:查明河流、溪沟点的地貌位置和地质条件、水位、流量、水质动态变化情况;选择部分代表性的取样,进行水质化学全分析和作细菌、污染、放射分析。

2、工程地质调查内容和要求

一是地形地貌调查。调查基本地貌特征(海拔高程、分水岭的情况、地形高差、地形坡度、切割深度)、成因类型等,进行地貌单元划分。河谷地貌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谷底纵向坡度、断面形态、河床宽度、植被发育情况等;河流阶地主要应调查的有:阶地级数、长、宽、高及坡度、纵横方向变化、地质构造、阶地性质等;冲沟应调查地貌位置、地质结构、植被生长情况、沟口和沟底堆积物等情况;二是土体调查:松散碎屑土应详细观察颜色、结构、颗粒大小、形状、密实度等;黏性土应详细观察颜色、结构、干湿度、压缩性、透水性、可塑性、矿物成分等;三是岩体调查:应详细观察颜色、结构、构造、风化程度等,编制节理玫瑰花图或极射赤平投影图。按《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进行分级;四是地质构造调查:附近地层岩性、岩层产状、各种构造形式的分布、形态、产状、规模等情况。

3、环境地质调查内容和要求

一是区域稳定性调查:收集勘查区及附近历史地震资料,调查新构造活动情况、分析是否有活运性断裂的存在;二是社会和自然环境调查:调查居民多其他建筑物的类型、密度、旅游区、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及范围、破坏程度等;三是地质灾害和不良地质现象调查:调查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分布的地貌位置、地层岩性及构造条件、分布范围、规模、形成时间、现状稳定性、发展趋势等。

(三)钻孔简易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观测

所有的施工钻孔均要求进行。由钻孔施工单位对施工的所有钻孔均进行观测和详细记录钻进过程中的涌水、漏水、掉块、塌孔、缩径、扩径、卡钻、埋钻、掉钻、涌沙、逸气等现象发生的位置深度,测量涌(漏)水量和涌水水头高度。观测记录钻进过程中每一回次的起、下钻动水位和冲洗液消耗量,并记录起、下钻动水位观测的间隔时间。

(四)坑道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

要求与地质编录同时进行,自坑道口开始分别按层位、岩性详细观察和描述岩性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硬度、岩石风化程度、节理裂隙性质、密度、充填情况、统计裂隙率、岩体完整破碎程度、岩石块度形状、大小、顶壁稳定程度、变形破坏情况及地下水活动情况。绘制老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素描图。

(五)水质专项分析

选择区内有代表性的泉水、地表河溪、坑道和抽水钻孔进行采样。按生活饮

用水水质标准进行分析和放射性检验。样品的采集具有专门的和特殊的要求,取样前需与有关卫生防疫部门取得联系,采用其提供的样瓶和添加药剂,并按其规定进行采样或聘请相关卫生防疫部门人员到现场进行采样。

(六)气象资料收集

到当地气象部门收集历年统计的年、月、日的最大、最小、平均温度、降雨量、、湿度成果数据和勘查期间的每日气象观测数据资料。

三、加强我国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几点建议

水质调查的方法篇(7)

关键词:人工边坡;地质灾害;简易治理;治理方案;乡村振兴

长期以来边坡工程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尤其边坡工程勘查、治理技术方案趋于成熟,但山区乡村人工边坡工程因其规模小、投入少、施工条件差等因素,缺乏相应的研究对策,城市建筑边坡、基坑边坡等成熟的勘查与治理技术方案很难适用于山区乡村人工边坡治理工程,山区乡村人工边坡缺少合适的勘查与治理技术方案,山区乡村人工边坡难以得到有效的治理。基于此对乡村人工边坡治理进行深入研究。

1乡村边坡治理难点

山区乡村边坡分布呈点多、面广、规模小的特点,对所有边坡全面进行治理难度大,同时存在治理经费投入与产生的效益不成正比的情况。乡村边坡治理工程常常受到场地限制,如坡脚距小、坡度陡、坡顶为生态林等,限制了施工设备的进入,也限制了治理方案的选择。乡村边坡治理工程规模虽小,但施工场地及治理方案多受限制,且投入的经费有限,治理工程只能做到降低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很难彻底消除边坡安全隐患。

2人工边坡失稳因素分析

根据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等成果资料统计分析,人工边坡多是在降雨过程中失稳,发生滑坡、崩塌,其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人工开挖斜坡,破坏了斜坡原有较稳固的坡面形态,降低了边坡整体稳定性;二是降雨过程中雨水冲刷边坡表面,破坏了边坡的整体性,容易形成临空面,另外雨水下渗,增加了边坡土体的重度,同时降低了边坡土体的抗剪强度,在多因素综合作用下,最终导致人工边坡失稳,发生滑坡、崩塌灾害[1]。

3人工边坡治理工作思路与工作流程

乡村人工边坡治理工程应以县为单位,全局统筹考虑,对人工边坡数量总体遵循“控增量,降存量”原则。对新批建设用地,应在源头上控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形成有安全隐患的人工边坡;对于符合开展简易工程治理的人工边坡,应积极开展简易工程治理,逐步减少有安全隐患的人工边坡;对于未列入简易工程治理的人工边坡,应参考地质灾害点防治措施,开展群测群防相关工作,条件允许的可以逐步开展易地搬迁,消除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县域乡村人工边坡简易工程治理总体工作思路:首先,通过收集、统计、分析已有的人工边坡相关基础数据,筛选出适合开展简易工程治理的人工边坡点。其次,通过勘查、设计与施工等工作,完成人工边坡简易治理工作。最后,实现降低或减少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的目的。人工边坡简易工程治理工作流程:收集分析统计已有人工边坡基础资料─筛选出适合简易工程治理的人工边坡─选择合适的方法开展勘查工作─分析勘查成果─选择合理的治理方案─组织实施治理方案[2]。

4选择人工边坡治理点

人工边坡治理成效受到边坡所处地形地质结构、承灾体规模大小、场地施工条件及治理经费投入等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不是所有的人工边坡都适合开展治理工程,在经费有限的条件下,选择适合人工边坡开展简易工程治理,才能有效地降低或减少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因此,人工边坡简易治理点的选择,应充分利用以往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高陡边坡调查等成果资料,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县域人工边坡坡高、坡度、承灾体等基本特征数据,然后根据数据统计结果,选择边坡后缘地形坡度相对较平缓、坡高相对较小、能够满足方案实施的场地空间,承载体规模应与投入的治理经费相适应,同时应有较好的预期治理效果的人工边坡列为简易工程治理点,此类边坡治理工程是本文研究对象。

5勘查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及适用范围

人工边坡简易工程治理常用的勘查方法主要有:地质调查、工程地质测量、工程地质钻探、山地工程、样品采集与测试等。各工作方法具体工作内容及适用范围如下:

5.1地质调查

地质调查包括地质环境调查、承灾体调查,地质环境调查主要调查人工边坡所处的地形地貌条件、自然斜坡高度、自然地形坡度、坡向、坡面形态、植被发育情况,调查人工边坡类型、坡高、坡度、不利结构面、边坡出露地层岩性、边坡变形特征、坡墙距及边坡支护情况,调查场地地下水类型、水位、流量、泉点地下水溢出位置等。承灾体调查主要是调查人工边坡影响范围内坡脚受威胁对象人员信息、人口数量、房屋结构类型、数量及建造年份等信息。地质调查工作方法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人工边坡治理工程。

5.2工程地质测量

工程地质测量主要有地形图测量、剖面测量及孔位放样等工作。地形测量主要是开展人工边坡及影响范围内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工作,为边坡勘查及治理方案设计提供基础图件;主要开展1∶100~200比例尺剖面实测工作,为边坡勘查、方案设计提供准确的实测剖面;钻探孔位放样主要是为工程钻探孔定位服务。地形图测绘工作适用于所有的人工边坡治理工程,剖面测量及钻探孔位放样工作适用于有布设钻探孔的边坡治理工程[3]。

5.3工程地质钻探

工程地质钻探主要是通过各类钻机,开展地质钻探、原位测试、采样及水文试验等工作,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人工边坡岩土层的空间分布情况,查明各岩土层岩土工程性能、是否存在软弱层,查明地下水类型、地下水位埋深、水量等,为人工边坡治理方案设计提供基础地质参数。工程地质钻探工作适用于土质边坡、土岩结合的边坡,同时人工边坡应满足钻探工作施工所需要的场地空间要求。

5.4山地工程

山地工程主要是通过探井、探槽等工作,查明不同岩土体的界线、厚度、物质成分,各岩土层工程性能、是否存在软弱层等,并对相应的岩性进行人工采样。适用于表层土体厚度小的边坡治理工程。

5.5样品采集与测试

样品采集与测试主要是通过钻探、探井、探槽等获取各岩土层样品;各岩土层样品主要进行黏聚力、内摩擦角、压缩系数、含水量、液限、塑限等指标测试。样品采集与测试工作适用于土质边坡及土岩结合的边坡治理工程。

6治理方法及适用条件

人工边坡常用的简易工程治理方法主要有分级削坡、挡墙支护、截排措施、坡面防护等。简易工程治理主要方法及适用条件分述如下:分级削坡:通过削坡、分级削坡的措施,消除潜在滑塌体、降低人工边坡坡度、改变人工边坡坡面形态,提高人工边坡的稳定性。主要适用于土质及土岩混合的边坡,且人工边坡后缘自然斜坡地形坡度较缓、坡高较小、场地施工条件不受限制的人工边坡。挡墙支护:简易工程治理挡墙支护措施常用的主要有重力式挡墙、护面墙,是根据不同边坡类型选择支护类型、增加人工边坡整体性及抗滑能力,阻止人工边坡发生滑坡、崩塌现象。重力式挡墙主要适用于土质边坡及表层土体厚度较大的土岩混合边坡;护面墙主要适用于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的各类风化岩质边坡。截排水措施:通过截排水沟、泄水孔等措施,阻止坡外地表水进入边坡,并快速地将坡内地表水、地下水排出坡外,有效保障边坡土体抗滑强度、保障边坡整体稳定性。地表截排水沟主要布边坡后缘及边坡范围内,主要适用于边坡后缘有一定汇水面积的土质及土岩混合边坡;泄水孔主要在边坡坡脚设置仰斜式泄水孔,排出坡内地下水,降低坡内土体重度、保障边坡土体抗滑强度。主要适用于存地下水较发育、地下水位较高的人工边坡。坡面防护:坡面防护主要包括坡面植草、挂网等防护措施。坡面植草适用于坡度较缓的土质边坡,防止坡面受雨水冲刷侵蚀影响边坡整体稳定性;挂网措施适用于岩体破碎的岩质边坡,是被动防御措施,对小规模的岩质崩塌、掉块起到缓冲作用,降低危害程度。

7勘查方法与治理方案的选择

边坡勘查方法,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应全面的综合应用,但对于岩质边坡或受场地条件限制无法开展钻探工作,可以不开展钻探工作或采用背包钻机、麻花钻、洛阳铲、人工采样等方法代替常规的钻探工作。治理方案选用应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边坡类型、场地施工条件及治理经费预算等因素,选择经济合理、技术可行、预期治理效果良好的治理方案。不同边坡类型适用的治理方案简述如下:土质边坡:适合采用分级削坡、重力式挡土墙、设置截排水沟、泄水孔及坡面植草等治理措施。如:无放坡条件、土体厚度较大的边坡应选用重力式挡墙支护方法;对于地下水发育的边坡应设置仰斜式排水孔等。土岩混合边坡:适合采用削坡、重力式挡土墙、护面墙、设置截排水沟及泄水孔等治理措施。如:边坡上部土层厚度较大的可选削坡方法,对于上部土层厚度较小的可选用护面墙等。岩质边坡:适合采用护面墙、设置截排水沟、挂网等治理措施。如:边坡岩体破碎,易产生小的崩塌与掉块,但又无施工空间的可采用挂网方法。

8结语

综上所述,人工边坡简易工程治理项目,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在有限的经费条件下,开展多方面的综合勘查工作,并选择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治理方案。

参考文献:

[1]曾继鹏,芦涌峰,侯克鹏.双因素分析法在断层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中的应用[J].化工矿物与加工,2021(4):6-8+13.

[2]王忠伟,陈玉键.基于实景建模与LSM方法的公路高边坡工程施工进度管理[J].项目管理技术,2021(4):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