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股票投资基本方法

股票投资基本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8 15:40:20

股票投资基本方法

股票投资基本方法篇(1)

【关键词】股票投资;特点;个人投资者;波动;操作方式

股票市场已经存在了百多年历史,自从它建立以来,吸引了无数的投资者在其中追逐自己的梦想。股票市场之所以能吸引那么多人为其痴迷,盖因其自身有着独特的魅力。首先,股票市场相对公平。股票的买与卖绝对自愿,你也许会被诱惑,也许会被欺骗,但在你决策的那一瞬间,你是自愿的,绝对不会被强迫;其次,股票市场崇尚智慧,不崇尚背景。只要你有智慧,你就有可能成为股市的王者,实现自己的梦想。最后,股票市场为社会各阶层的所有人通往财富之门提供了一种可能,只要你有能力,富裕上不封顶,财富无极限。

股票市场貌似门槛很低,一般来说只要有能力用钱买到菜的人就一定有能力用钱进行股票的买卖。但是,能进行股票的买卖并不等于能在买卖中赚到差额的利润。一个成功的股市投资者需要对股市基本规律有较深层次的洞察,需要对自己的人性有一个比较透彻的了解,只有真正把握住了市场规律并战胜了自我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市场的王者。

对于股票市场规律的描述以及投资方法,市面上流传的理论很多,从查理斯·道的道氏理论到尼尔逊·艾略的波浪理论,从江恩威廉的江恩理论到近几年在我国A股市场一度很流行的股市博弈论等等。这些理论、方法初始一看不可谓不对,因为毕竟有人用这些方法取得了成功,但这些理论、方法又不似全对或者说难以为大多数人掌握,因为不知道有多少人学习了这些理论、方法,但在股市里投资者们的盈、平、亏三类人数比长期看仍是1:2:7。为什么呢?

抛开市面上各种投资理论、操作方法的华丽外衣,我们在这里先来探讨一下股票市场的最基本特性是什么?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一切万物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股票市场所含的事物运动其核心就是股票价格的波动,所以可以说,股票价格随时间的波动是股票市场最基本的特性,正是股票市场上股票价格的这种波动,才吸引了那么多投资者在市场上高抛低吸,赚取差额利润。上面提到的和未提到的一切描述股市规律以及操作方法的理论无外乎也就是对这种波动的进一步研究,研究其何时以及以何种方式、何种方向进行波动,从而总结出对应的操作方法,为己所用,力图战胜市场。

掀开现象看本质,我们既已知道了股票市场最基本的特性是波动,让我们再进一步想一想,作为个人投资者,我们投资股票市场,想要在股票市场上盈利,真的需要非常准确地了解股票市场这种波动的时间、方式和方向吗?知道固然很好,可以使盈利最大化,但如果只是知道概率结果,更大的可能也许只是自以为知道概率结果,那怎么办?如果知道的概率结果是个错误的信息,那又当怎么办?

我们先来看我们的A股市场,中国的A股市场里,目前基本上有两大类重要的投资者,一类是机构投资者,一类是个人投资者,他们是证券市场上重要的参与者,各自具有不同的投资规模、投资规律、分析能力和行为特点。机构投资者从广义上讲是指用自有资金或者从分散的公众手中筹集的资金专门进行有价证券投资活动的法人机构,一般包括各类基金、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机构投资者一般具有实力雄厚、专家理财、投资理念成熟和抗风险能力强等特征。个人投资者是指用账户资金管理资金进行投资的群体,个人投资者是以自然人身份参与股票买卖的,大多情况下他们资金较少,且不具备单独影响股票价格的能力。

作为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相比,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里?胜算又在哪里?显然,个人投资者的优势是随时随地可以自由地买卖股票,不需要担心自己的行为对股市产生什么方向性的影响,也不像机构投资者那样受到这样那样许多法律和政策上的限制,所谓船小好掉头;而劣势则是由于资金小,力量弱,只能被动地接受市场的走势,在资金、信息、技巧上无法与机构投资者相比,对市场何时将以何种方式变化的研究判断能力远弱于机构投资者;至于胜算,我们要先从股票市场盈利的本质谈起。股票市场上盈利的本质是什么?是高抛低吸,个人投资者只要真正做到了高抛低吸,铁定就已盈利,其它一切并不重要,而要做到高抛低吸的前提其实只是需要知道什么是低和什么是高即可。

综上所述,根据股票市场最基本的波动特性我们在此正式引出一种适合个人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和方法,那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永远坚持股票低吸高抛,跟随股票波动的脉搏,永远在股票波动的波谷买入,在股票波动的波峰卖出。对于这种股票操作方式,特做如下说明:

1.关于买入股票时点的选择:一定切记要在股票的波谷买入股票,不追高,波谷的判断参考常年的股票K线图得到

2.关于卖出股票:切记绝不轻易割肉

3.关于应买入什么样的股票:一定不能买不能长期持有的股票,也就是不能是在持有期间有被清盘可能的股票

4.关于买股票的资金性质:一定要用可以长期不使用的钱来买股票

5.关于买入股票的仓位:尽量不要满仓

6.关于买入股票时应有的心态:一定要能平静地接受股票的长期持有

7.关于套牢股票的处理:低位分层次补仓

8.关于操作纪律:一定要遵守操作纪律,波动的市场机会永远存在,因遵守操作纪律而失去某些机会比某一次冒险成功更有价值

9.关于股市中的消息:原则为主,消息为辅,听消息的操作不能与原则冲突

10.关于这种股票投资模式的定位:这种股票投资模式也许不是最有效的投资模式,但却是非常可靠可以盈利的一种投资模式

11.关于这种操作模式与其它股票操作方式的关系:方法本无优劣,主要在于使用人的使用能力,可以考虑将资金分组,不同的资金组采用不同的投资模式

12.关于其他选股方法的使用:与此方法不矛盾,股票选择的优劣决定了你的盈利幅度

最后说明:投资股票是门艺术,请切记如下几句话:

不是什么时候都是可以买股票的

不是什么股票都是可以买的

不是什么钱都是可以拿来买股票的

不是什么人的话都是可以相信的

永远不要担心买不到股票

心若止水,知足常乐

股票投资基本方法篇(2)

2、固定分散风险法。股票投资的风险比较大,为了适当分散风险,投资者将资金按一定比例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投资于股票,另一部分投资于价格波动不大的债券。两部分的比例大小因投资者风险承受心理能力的大小而异,偏于稳妥的投资者可以将股票投资部分定小一些,而债券部分比重定大一些,偏于风险的投资者则相反,而举棋不定的人可以使两部分比重各占一半。

3、不固定分散风险法。这种股票投资方式的基本方法也是首先确定投资额中股票投资与债券投资所占比重但这种比重不是确定不变的,它将随着证券价格的波动而随时被投资者调整,调整的基础是确定一条价格基准线,股价高于垫准线卖出股票,买入相应债券,股价低于基准线时买入股票,但要卖出相应金额的债券。买卖股票的数量比例随股票价格的升降而定,一般的,股价升降幅度小时,股票买卖的比重就大。

4、全面分散风险法。与前两种股票投资方式的基本原理一样,采用这种方法的投资者也将投资分散到不同的对象上去。但不确定各投资对象所占的比例。采用这种方法的投资者对捉摸不定的股市往往一筹莫展,不知应该如何准确选择投资对象。于是漫天撒网,买进许多种股票,哪种股票价格上涨到能使自己获利的水平就卖出哪种股票。

股票投资基本方法篇(3)

对大部分人来说,股票投资是一个不愉快的教训。但是,里面的人要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世上还是有很多人想到股市来捞一把。这里我想结合自己过去十几年股票投资的个人经历、周围朋友的实战经验和财经领域的专业训练,提一些股票投资的基本原则,或許能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一要务:不要赔钱

股票投资的第一原则,风险管理。不考虑风险管理,这是許多人在股市动荡中妻离子散的根本原因。股票投资的风险管理包括两部分:客观风险承受能力和主观风险承受能力。

客观风险承受能力由个人的经济实力和家庭收入决定。投资股票的钱,必须是用于长期投资的钱。三年以内需要用的钱,买房的钱,娶媳妇的钱,小孩上大学的钱等,都不能用来投资股票。不是股票投资不能赚钱,而是你没有资格到股票市场来赚钱,因为你输不起。

主观风险承受能力,则由个人的性格决定。如果一个月的工资收入在股票投资中一天就消失了,你和你的家人能否坦然接受。进入股市以后,如果你每天都惦记着股市的变化,就说明你的股票投资已经超过了主观风险承受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最好退出股市,或者减少投资。

巴菲特说,股票投资的原则有两条:第一条,不要赔钱;第二条,就是记住第一条。巴菲特在股票市场的成功,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股票投资的第二原则,量体裁衣。大家买衣服时,都要试一试,感觉一下衣服是否能显示自己的身份和气质。但是,許多人在买股票时,可能根本没有花时间想一想,做一些市场分析。买一件200元钱的衣服,可能要花一个小时。买一只朋友推荐的股票,花了上万块钱,却只花了5分钟时间。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高质量的市场研究不是免费的,免费的市场分析可能有误导股民的目的在里面,所以最可靠的市场分析是你自己或者你几个同道朋友的潜心研究。

现在比较流行的研究方法包括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两个基本研究方法。从上到下法,先看市场大势,再看行业前景,然后是具体企业盈利和市场竞争情况。反之则为从下到上法。大部分人是结合使用两种方法,从而避免一些失误。

同样的一件衣服,对张三合适,对李四可能就不合适。可能会有人说,衣服有大小,钱没有好坏,只要能赚钱,对谁都合适。这里的区别在于,李四可能是位退休老人,需要股票收入来补充部分日常消费。所以李四需要高分红的蓝筹股,只要每个季度有分红入账,股票是否上涨无所谓。而张三是个年轻人,现在收入很高,目的是在股市有大的斩获,赔点钱无所谓,所以他会喜欢小公司的概念股。

股票投资的悲哀在于,张三的股票大涨时,李四眼红,后悔没有像张三那样赌一把;股票市场大跌时,张三后悔,怎么没有像李四那样投跌幅小的蓝筹股。其实,股票投资的结局在进入股市时就应该基本确定。各人应该坚守自己的投资原则,没有必要用别人的成功来折磨自己。

看好指数基金

股票投资的第三原则,资产分配。分散投资是老话题,但老话题不代表没有价值。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即便你做了各种各样的市场研究,做到了知彼知已,但人不是神,都有认知方面的缺陷。

譬如,你对游轮公司可能很熟悉,把你的钱都投进去,结果发生了沉船事件,你损失惨重。你说这是突发事件,根本没法预测。但也正因为这样的事没法预测才需要分散投资。

有人说,股票市场价格有时是不合理的,但在其市场价格变得合理以前,你可能已经破产。分散投资,是为你可能的失误留下缓冲区。

对大部分人而言,购买指数基金比较合适。有历史资料表明,长期来看,投资回报持续高于股票指数的共同基金不超过10%。现在股市动荡得厉害,所以共同基金经理要取得高于指数基金的回报就更加困难。

如果一定要购买单股去碰碰运气的话,那么最好把主要投资放在指数基金上。要提醒的是,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期货方面的可交换基金,因为其回报受期货市场上升曲线的影响,不宜作长期投资工具;还有那些两倍和三倍杠杆的基金,因为大量使用期货合同和期权合同,所以其价值随时问贬值很快,也不适宜作长期投资工具。

不能追涨杀跌

股票投资的第四原则,低买高卖。风险管理是为投资服务,不能由于担心风险而放弃投资机会,就像人不能因噎废食一样。有人打趣说,船停在港湾里很安全,但船不是用来停泊在港湾里的。

购买股票大致分为两类人:投资人和投机人。投资人以长期回报为目的,有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投资纪律。投机人则是短期投资行为,目的是在股票市场动荡中火中取栗,快进快出,以为自己比别人聪明。

巴菲特有一名言,人们去菜市场买菜,价格高时会少买一些,价格低时就会多买一些。但是,人们在购买股票时,行为则刚好相反。同样一只股票,涨10%以后,大家争着去买:跌了10%以后,大家争着去卖。

就单只股票而言,由于特定的原因,跌了以后卖掉是有其合理一面的。但是股票指数则没有必要在大跌以后卖出。相反,大跌以后,才是买入的好机会。

美国的股市,如果坚持在大盘指数跌了10名到20%以后渐进卖入,长久来看,回报会较高。当然,股票大盘暴跌时,总是有坏消息伴随。这种情况下,是否敢于进场,则跟个人的胆识和市场是否已经包含了所有的坏消息有关,没有公理可言,关键是个人的判断。

股票投资的第五原则,承认股票投资也是一门学问。从事任何一种工作,都需要较长时间的知识积累和专业训练。我们上大学,然后上研究生,之后工作,又在工作中学习,最终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成为一个合格的工作人员。

可是,許多的人买了两本股票投资方面的书,业余时间念两遍,就自以为对市场有了充分的了解,把好不容易挣来的钱拿到股市中去赌一把,所以结果很可能就是花钱买个教训。

理性地想一想,这样的结局不是可以预期的吗?如果你买了几本外科方面的书,念了几遍以后,就要在家里人身上试试身手,大家肯定说你是疯子。可是,許多人以为去股市赚点钱是理所当然的事,你是否考虑过这里面的逻辑问题。

股票投资基本方法篇(4)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 股票价值 投资策略

一、财务报表分析在股票投资中的作用

财务报表分析是股票投资的基础,财务报表上的任何有用的信息都会很快反映到股票的价格上的,所以财务报表分析对股票投资会产生很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一)预防和安全的作用

财务报表分析作为重要的投资工具,财务报表的信息反映的是企业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作为必要的投资工具必须不能以过去的绩效去推断未来的股票价值。如果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公布的时间来看的话,财务数据有很大的时滞性;如果从股票价格的跌涨幅度与财务报表的好坏的关联度上看的话,投资者可以根据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历史信息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做出预测盒饭西,从而判断现在的股票价格和股票的价值知否相互匹配。从财务报表分析的角度出发,投资者利用财务报表对某一公司的股票价格做出合理有效的预测,从而做到安全有效的投资。

(二)判断最佳股票投资时间

投资者在进入股票市场之前,应当对股票市场处于多头还是空头市场进行认真地分析,要想做到多股票市场准确无误的把握,就应当从财务报表分析入手,去判断最佳的股票投资时机。

虽然财务报表不能对所有的股票投资问题进行确切的回答,但是它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有关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状况,帮助投资进行风险评估,防止投资者在错误的时间进行投资。投资者通过分析财务报表的基本数据,再结合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股票市场成交量的大小来确定最佳的股票投资时间。

二、基于财务报表分析的股票价值评估

公司股票价值评估的目的是分析比较股票价值和股票价格存在的差异,并提供有关投资的信息,从而帮助投资者根据财务报表和市场状况估算出企业的股票价值,并与股票的市场价格作比较,判断出是否有高估或低估现象。基于这种价值投资理念,股票投资决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股票价值评估的准确性。同时,财务指标也是股票投资中不可小觑的因素。以下介绍相关财务指标和股票价值评估重要性。

(一)财务指标分析

财务指标是企业对该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的一种相对的指标。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财务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等。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的话,市倍率和市盈率等指标是非常重要的投资指标,下面就是对市倍率、市盈率及市盈率相对增长比率的介绍。

1.市倍率。市倍率是比较重要的筛选股票的工具之一。在一般的股票的投资的活动中,市倍率可以衡量一支股票的价值是否是被高估了还是被低估了,是非常重要的股票价值衡量的指标。如果一支股票的市倍率非常高,那么投资者会认为这只股票的价格很有可能比该只股票的价值高,因而未来的投资回报率是很差的;如果一支股票的市倍率非常低,那么投资者会认为这只股票的价格很有可能是比这只股票的价值低,未来的投资回报率将是比较高的。从以前的经验可以看到,如果股票市场的平均市倍率很高,这很有可能是因为股票市场处于一个泡沫的时期,这个时候,投资者应当格外加倍的小心。通常情况下,市倍率高表示该公司成长的能力和该公司发展的能力是非常大的,也可以说明该公司的价值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是可以得到体现的。

2.市盈率。市盈率是决定买卖股票的最佳时机的重要指标。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在选择好了某一只股票的时候,还应当注意买入和卖出的时机,因为只有把握好了买入和卖出的时机,才可以获得最大的利润。在价值投资的角度看,市盈率能够帮助投资者找到买入或者卖出股票的最佳的时机。一般情况下,在证券市场上有这样的盈利率水平的标准,当市盈率为1至13倍的时候股票价值被低估;13至15倍的时候股票的价值是回归的;16至20倍的时候股票的价值被高估;21倍以上的时候就意味着股票市场存在着泡沫现象。但是,但是并不是所有股票的买卖有是依据这样的标准的。作为一个合格的投资者则必须要注重该公司的以前的经营状况和未来的经济走势,如果只是孤立的按照这样的盈利率标准去衡量是不是买入或者卖出的最佳时机的话,那么投资者很可能会对最佳投资时机判断失误,机械地运用市盈率不是股票投资方法的合理运用,这样只会导致错误的投资而不能获取很好的收益,甚至只有亏损的可能。

(二)基于财务分析的价值评估

基于价值投资的理念,股票投资决策的关键是首先进行股票价值评估,将股票价值和股票价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高估和低估。在价值评估中,财务分析占重要地位。

1.账面价值法。首先分析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运用该企业的大量原始信息,再根据股票价值=公司账面价值+溢价的公式计算出该公司的股票价值。

这种方法简单明了,只要是懂得会计知识的人基本上都能熟练掌握,当然这种方法用的多了就会导致股市上股票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股票数量减少。从价值的角度考虑,虽然股票的价值低于了账面价值,不会有什么投资风险,但是股票价值低也说明了该公司的经营不景气,正所谓便宜没好货,如果将来该公司的经营业绩上升,股票价格自然会上升,如果将来业绩加剧恶化,股票会一文不值。总之,这种估值方法只适合短期初学者使用。

2.现金流量折现法。结合现金流量表中的数据并依附现在的折现率,利用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能够准确的预测到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来估计公司的股票价值。这种方法能够避免像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可以造假的可能性,因为现金流量表提供的现金流需要真金白银做保障,不容易出现造假的情形。会计学者都知道,单纯用现金流量表预测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比较困难。但是由于在实务中,人们通常使用扣除了折旧、利息和税前盈余当做公司的现金流量近似值。但是,用现金流的近似价值来估算公司股票的价值很有可能会偏离股票的实际价值,因为企业的现金流本身是估算出来的,用未来的现金流去估算股票价值又是一个估算的过程,双重估算导致偏差是在所难免的事情。用这种方法计算,虽然能够大致估算到公司的当前价值,但是想尽可能准确的估计到公司的价值还的结合其他的方法才可以。

三、基于财务报表分析的股票投资策略

财务报表分析是进行股票投资的基础,股票投资的策略是建立在对某些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和其他相关事件的分析之上的,下面介绍有关投资策略的方法和步骤。

(一)宏观经济分析

根据世界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形势确定经济所处的阶段宏观分析是进行股票投资之前必须要做的事情,只有对经济的宏观分析把握准确了才有可能在未来的投资中处于不败之地。因为不同的经济环境对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同样不同的经济环境对某一行业和某一公司的影响也不是一样的。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公司的发展前景都要受到行业的影响,并且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以及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都要受到公司所处的行业的影响,所以投资者应当通过宏观分析和行业分析选择具有投资潜力的行业进行适当的投资。

(二)选择投资公司

1.公司的基本面分析。具体的情况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是公司所处于的行业,并且需要确定该公司的发展处于此类行业的哪个阶段,一般情况下,该公司如果是属于这个行业的成长阶段,那么该公司的发展潜力还是比较大的,未来的股票价格很有可能会升高;如果该公司是处在行业行业的衰退期,那么该公司的股票价格很有可能在未来一点是时间内下跌。二是该公司处于该行业的什么位置,一些处于领先的或者是垄断的地位的公司,一般而言他们的股票价格会有走高的趋势。三是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情况是如何的,一个公司的管理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公司未来的发展状况,因为一些发展不好的公司可能由于聘请了好的领导而走去事业的低谷。四是应当考虑公司在过去一段时间的经营和发展状况,虽然过去的经营状况无法说明该公司未来的发展和经营状况,但是投资者可以从过去的经营状况分析预测未来的经营状况,比较好的公司他们的发展状况一般情况下是比较稳定的,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

2.基本的财务指标分析。投资者首先可以利用财务指标和其他的有关的材料,对该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这些分析比较可以帮助投资者进行正确合理的决策。投资者可以将同一行业内公司的基本财务比率进行横的比较,再将某一公司的历年财务数据进行纵向的比较,从而得到该公司偿债的能力、营运的能力、盈利的能力以及发展的能力,再将这些能力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该公司的投资价值。

3.对该公司进行估值。对要进行投资的公司进行正确的价值评估,才能是投资者得到好的投资效果。投资者可以利用内在价值法、相对价值法或者是并购价值法对该公司的股票进行价值评估,对于这三种方法的使用一般情况是这样的,当股市处于熊市的时候,很多投资机构都会使用内在价值法,因而一些质量型的股票在这个时候会表现得很好;随着股票市场的逐渐活跃,很多投资机构和投资者都会采用相对估值的方法进行股票的价值评估,从而去找去那些股票的价格存在上涨的可能;当股票市场处于牛市的时候,证券市场非常的活跃,在股票市场很难找到内在价值被低估的股票了,如果使用并购估值的方法是非常可行的。

(三)组合投资

组合投资是一种将多只股票进行集中起来投资的投资方式,它的目的在于分散投资的风险。如果是多单一的股票进行投资,那么其风险一定会比组合的投资风险要高,在面对不知道的金融风险的投资时,建立合理可靠的投资组合计划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另一方面,投资者通过组合投资的方式不但可以降低可分散的风险,而且还能能够间接的提高预期收益。如果投资者能够建立长期的投资计划的情况下,就会很好的把握证券市场出现的黄金投机时机,从而获取价高的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1]吕琳琳.基于财务分析的股票投资策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1.

[2]刁京燕.基于财务报表分析的证券投资策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13.

[3]傅燕盛.论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及局限性.现代经济信息,2011.5(6):7-8.

[4]王炯.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谈.财会通讯,1991,8(45):23-25.

[5]解武荣.试论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与局限.现代商业,2012.13(9):34-35.

股票投资基本方法篇(5)

20世纪90年代,学者开始关注“投资者情绪”,行为金融的相关理念逐步向公司金融渗透,引发了国内外学者对人非理性行为与企业投融资行为关系的研究兴趣。Akerlof和Shiller(2009)研究投资者情绪与股价的非理性波动,发现投资者情绪确实与投资活动密切相关。张荣武等(2011)也发现,只有降低资产价格非理性的变动,才能够实现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企业的投资活动、融资活动和经营活动,是实现价值增值的三大活动之一。投资者情绪不只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还对企业的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产生显著的影响,对股东价值的实现及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改进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投资者情绪的涵义、计量方法和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文献,旨在为我国特殊制度背景下投资者情绪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 投资者情绪的涵义

20世纪心理学相关研究文献认为,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做出投融资决策时存在较大的心理偏差,如过度自信等问题,就是其中一种偏差形式。Delong等(1990)认为,投资者情绪就是存在错误信念的噪声交易者的偏差,该界定是分为情感的及非情感的两个方面。Lee等(1991)发现,投资者对资产未来预期收益中不能被基本层面内容解释的,就是所谓投资者情绪。Mehra和Sah(2002)则认为,投资者对股票价格未来波动的主观方面的偏好,即为投资者情绪。Brown和Cliff(2004)认为,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基于对资本市场中各个层面的信息加以比较,最终形成的对资本市场的乐观或者悲观的评价,即为投资者情绪。Baker和Stein(2004)认为,投资者情绪是对资产价值错误估计所形成的,从侧面表明投资者具有一定程度的投机倾向。Stein(1996)的研究发现,基于非理性的考虑,投资者对资本市场上的股票价格高估或者低估的行为,是一种对未来股票收益预期的系统性误差。Polk和Sapienza(2009)则认为投资者情绪等同于股票市场中存在的错误定价行为。Shefrin(2007)的研究表明,投资者情绪与股价错误被定价是类似的,都是一种负面界定,表明投资者的情绪为零时,资本市场中股票不会被错误定价,错误定价的概率为零。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投资者情绪的界定不同,但纵观国外相关对投资者情绪的界定的研究来看,并未形成统一的概念界定。但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并未形成统一的界定,但投资者情绪都导致了股票价格长期偏离基础价值。

三、 投资者情绪的计量

关于投资者情绪的计量方法,国内外学者未达成统一,大体分为直接计量方法和间接计量方法,下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1. 直接计量方法。直接衡量资本市场中投资者情绪的指标一般分为投资者的智能指数、美国个体投资者协会发布的相?P指数以及分析师的情绪指数、央视看盘指数、好淡指数和消费者的信心指数等也一般被国内学者作为衡量投资者情绪的相关计量方法。通过对130多家股评人员的情绪加以跟踪分析,将其对资本市场中股市的预期分为看涨、看平和看跌,将看涨和看跌百分比的差额作为投资者的智能指数,替代性计量投资者的情绪(Brwon & Cliff,2004)。美国的个体投资者协会也采用类似的方法,调查其会员对股市未来半年的看法,据此计算出个体投资者协会指数,替代性计量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情绪(Fisher & Statman,2000)。王美今和孙建军(2004)也采用类似的计量方法构建投资者看涨变量,探析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的关系,但结果相差甚远,前者发现二者不相关,候着则发现二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对收益波动起到了一定的反向修正的效应。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则是反应经济的指标之一,薛斐(2005)采用该方法计量投资者情绪,基于封闭式基金折价率的研究情境,发现其作为投资者情绪的替代变量更有效。还有部分学者采用间接的方法计量投资者情绪,如部分学者采用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及IPO首日收益率及认购数量等替代性计量,IPO认购数量从侧面反映出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的认可程度,对新发股份较为乐观则会增加股票发放之日的收益率及交易的数量,与金融学相关理论预期一致。

Brown和Cliff(2004)基于美国个体投资者协会发布的指数以及通过整理每周将近150份市场实时通讯构建的投资者信心指数替代性计量投资者情绪。Baker和Wurgler(2007)则直接询问投资者对资本市场中股票的态度及股市的态度,获得直接计量投资者情绪的指标。黄德龙等(2009)基于新浪多空指数计量投资者情绪,但该学者认为直接测度的可获得性不好,有些数据并非会按期发布,且不同机构的相关数据及评价会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导致最终获取数据的可比程度下降,客观性受到较大的限制。闫伟和杨春鹏(2011)认为,投资者对资本市场中股票的态度并不能完全反应其实际行为中会采取的策略,从而使得直接计量指标存在较大的偏误。据此,有较多学者开始探讨对投资者情绪的间接计量指标。

2. 间接计量方法。动量效应法是间接衡量投资者情绪的方法之一。该种方法认为,股票收益率具有延续性和惯性,过去股票收益率较高则在未来期间持续获得高收益率的概率高于过去收益率持续走低的股票,具有延续性,这一方法受到Barberis等(1998)和Hong及Stein(1999)的检验,该学者发现,动量效应确实能够反映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的程度,进而折射到对股票收益的错误定价与预期的程度。国外学者较多采用动量效应法替代性计量投资者情绪,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具体来说,Ovtchinnikov和Meconnell(2007)采用该种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投资者情绪对投资水平的影响,发现两者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投资者情绪高涨则投资水平更高,投资者情绪低落则投资的水平更低。罗琦和张标(2013)的研究也均采用该方法,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与投资不足负相关,与投资过度正相关,表明投资者情绪抑制了投资不足,却也加剧了投资过度行为,与花贵如和许骞(2010)的观点类似。

还有学者采用分解的Tobin's Q法,如Morch等(1990)的研究均采用该种计量方法替代性计量投资者情绪,该方法主要是用Tobin's Q对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资产负债率及规模等指标加以回归,回归模型的残差即为投资者情绪的替代变量,称为分解Tobin's Q法。Goyal和Yamada(2004)采用该指标替代性计量投资者情绪,发现投资者情绪与企业信贷能力及投资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后续学者谭跃和夏芳(2011)的研究也采用了该计量方法替代性计量投资者情绪,发现股票市场较为平静时,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即其情绪与上市公司的相关程度更为显著。

除了前述两种间接计量方法,还有流动性指标法(Bakei & Stein,2002;Baxamusa,2010;朱颖佳、邱坛,2014)及未来实现股票收益率法(Baker et al.,2003)及可操控性应计利润(Polk & Sapienza,2009;范英豪,2012;张庆、朱迪星,2013)法。还有学者采用股票交易量/收益率及股票的换手率表明流动性,以此衡量投资者情绪、非经常性账面收益与实际现金流的差额、价格动量等(Polk & Sapienza,2009),基于主成分分析构建的投资者情绪指标。还有学者采用经济的宏观周期波动、经济景气指数(易志高、茅宁,2014)。Fisher(2000)的研究表明,投资者的看涨、看跌并未一定与其最终行动一致,在投资者进行实际的投资活动时,其受到情绪干扰的程度较低。Lee等(1991)等研究发现,使用封闭式基金折价替代性计量投资者情绪,得到的结果更好。但是针对封闭式基金折价对投资者情绪的替代作用,学术界并未达成一致,其他学者包括张俊喜和张华(2002)的研究认为,虽然说投资者情绪的相关理论,能够解释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说封闭式基金折价能够精确的替代投资者情绪。Chen等(1993)、Liu和Welch(2004)认为,封闭式基金折价更多体现在其导致的投资者情绪变动上,但是也包含理性预期的变动,因此,封闭式基金折价对投资者情绪的替代作用不断被质疑。Loughran等(1994)认为,企业发行股票时,会选择投资者情绪高涨时,因此较多的学者采用IPO发行量进行替代性计量投资者情绪,属于事后指标。

从上述投资者情绪的计量指标来看,虽然对投资者情绪的计量并未达成统一,但对投资者情绪的计量指标大多基于市场指标,也有少量的研究基于公司层面,但市场层面的指标应用较为广泛。未来研究还需要不断探索更为精确衡量投资者情绪的指标,以更好的结合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研究投资者情绪对企业行为的影响效果。

四、 投资者情绪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

1. 投资者情绪与投资行为。Stein(1996)发现投资者情绪影响股票市场的发行情况,但是对公司投资水平不产生显著影响,即两者之间无关联性。Ovtchinnikov和McConnell(2007)的研究则认为,股票价格和企业的投资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符合有效资本市场的预期。Dong等(2007)认为投资者情绪影响了股权融资的相关渠道。Polk和Sapienz(2004)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方法,发现投资者情绪确实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两者之间存在关联性。Wong等(2009)基于美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融资约束程度低对公司更容易调整融资渠道,以应对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情绪,也就是资本市场中的非理性情绪的影响。Moore和Kim(2003)的研究发现,基于信息不对称等的考虑,管理层进行投资决策时可能较多的依赖于投资者,关注其投资者情绪,从而影响其投资决策的制定和选择。Baker等(2004)认为投资者情绪与管理层的乐观程度密不可分的,投资者情绪高或低,都会显著影响管理层的乐观和悲观程度,从而影响其后续的投融资决策。

Shefrin(2007)发现,股票价格的上涨,也就是投资者情绪高涨时,高管的乐观情绪也增加,从而导致公司不能及时削减投资,降低了公司的价值。Barberis等(1998)发现,即便高管存在理性行为,但是 由于缺乏相关的信息,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导致高管在进行投融资决策时,较多的依赖于投资者及市场的信息,最终做出NPV小于0的投资决策。McLean和Zhao(2009)的研究中认为,股票价格的波动被非理性因素推动,但这些推动股票价格变动的投资者却并非一定促使高管及公司做出损害企业和股东价值的投资决策。朱朝晖(2013)基于投资者情绪与上市公司投资决策进行了分析,发现上市公司进行投资决策选择时,会迎合投资者的情绪,并且这种迎合受市场的状况、融资约束程度及个体投资者短视程度等的显著调节。

2. 投资者情绪与融资行为。Graham和Harvey(2001)基于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发现无论公司是否有需要融资项目,投资者情绪对发行新股具有显著影响。刘澜?l和李贡敏(2005)发现,股票市场高涨时,也就是在投资者情绪较高时,上市公司更倾向于股权融资,投资者情绪与股权融资行为正相关。Graham和Harvey(2001)发现,投资者情绪同样会影响到公司??券的发行,存在着选择以降低债券发行的总成本。Baker(2009)的研究表明,投资者情绪会影响公开市场债券发行的情况。McLean和Zhao(2009)发现,基于股票发行量和债券发行量,发现投资者情绪与债券发行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投资者情绪在债券发行中确实发挥了显著的影响作用。Nayak(2010)发现,投资者情绪确实影响了公司债券收益率的价差,投资者情绪低落时,债券的价格也被低估;投资者情绪高涨时,债券的价格也被高估。Morck等(1990)发现股票价格的波动会受到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因此股票价格的增加,导致债务融资能力提升,降低了企业的债务融资的相关成本,投资者情绪会影响债务融资的成本。Dong等(2007)发现高市账比的情况下,管理层迎合高涨的投资者情绪的动机更大,从而公司的权益发行及总融资规模也增加,表现为投资者情绪影响融资的规模。

3. 投资者情绪其他经济后果。张婷等(2013)基于主成分分析构建了投资者情绪指数,发现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不同,导致价值溢价。徐浩萍和杨国超(2013)探讨了投资者情绪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发现股票市?龉?度乐观的投资者情绪导致对债券的需求增加,降低了债券的相关融资成本。黄永安和曾小青(2013)基于2003年~2010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投资者情绪高涨时,分析师跟进更多。张宗新和王海亮(2013)的研究,通过构建数理模型等,发现投资者情绪对信念存在正面的冲击,不同信息偏好导致不同的情绪波动频率,对市场的收益率及波动率都存在显著的正面冲击。邵新建等(2013)的研究表明,面对高涨的投资者情绪,城销售理性选择是通过投资者情绪提升发行价格,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最终目的。王俊秋等(2013)的研究则基于管理层的业绩预告为研究对象,发现不同投资者情绪时期,管理层会选择不同的业绩预告策略,具体来说,投资者情绪低落时,管理层更愿意发布自愿性业绩预告,且明确度更高。文凤华等(2014)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对股价行为的影响,将投资者情绪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发现积极的投资者情绪及情绪的向上变动与股票收益率正相关,消极的投资者情绪及向下的情绪变动则对股票收益率影响不显著。王春(2014)也探析了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收益和波动的影响,发现投资者情绪和股票市场收益存在正向关系。卢闯、李志华(2011)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对定向增发折价的影响,发现投资者情绪对定向增发折价影响显著,投资者情绪越乐观,则定向增发的折价越大,否则越小。

股票投资基本方法篇(6)

一、风险、收益与证券投资概述

风险、收益与证券投资内容历来是财务管理考试的重点内容,题型既有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和判断题等客观题,又有计算题和综合题,每部分考试分值约在10分左右。

二、重要考点

【考点一】资产的收益与风险

资产的收益是指资产的价值在一定时期的增值,既可以用绝对数表示,也可以用相对数表示。

资产的风险是指资产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其大小可用资产收益率的离散程度来衡量。

注意:收益强调的是增值;风险强调的是收益率的不确定性。

【考点二】风险的衡量

衡量风险的指标主要有收益率的方差、标准差和标准离差率三个指标。

掌握收益率的方差(σ2)、收益率的标准差(σ)和收益率的标准离差率(V)的计算。

【考点三】风险控制对策与风险偏好(风险偏好是今年新增加的考点)

风险控制对策包括:规避风险、减少风险、转移风险和接受风险。注意各项对策中列举的实例。

风险偏好包括:风险回避者的风险偏好、风险追求者的风险偏好和风险中立者的风险偏好。

【考点四】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核心关系式为:

R=R1+β×(Rm-Rt)

Rt表示无风险的收益率;β×(Rm-Rf)表示风险收益率。

【考点五】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

1.非系统风险,又被称为企业特有风险或可分散风险,是指由于某种特定原因对某特定资产收益率造成影响的可能性。它是可以通过有效的资产组合来消除掉的风险。

2.系统风险,又被称为市场风险或不可分散风险,是影响所有资产的、不能通过资产组合来消除的风险。

【例题】不同股票的投资组合可以降低风险,组合中股票的种类越多,其风险分散化效应就越强,当股票种类足够多时,全部股票投资的组合风险为零。()

【答案】×

【解析】不同股票投资的组合可以降低特定的风险,但组合中股票的种类增加到一定程度,其风险分散化效应就逐渐减弱。投资组合不能分散系统性风险。

【考点六】股票的评价

股票的评价主要是计算股票的价值,基本计算公式:

Rt是股票第t年产生的现金流入量;K是折现率;n是持有年限。该公式的含义:是将股票所获得的收益折现,即为股票的价值。

【考点七】股票投资的基本分析法和技术分析法(2007年新增内容)

基本分析法是通过对影响证券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判断证券的市场价格走势,包括:宏观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

技术分析法是根据证券市场已有的价格、成交量等历史资料来分析价格变动趋势的方法。其主要方法有指标法、K线法、形态法和波浪法等。

注意掌握:技术分析法与基本分析法的区别。

【考点八】债券投资的目的和特点

企业进行短期投资的主要目的有:合理利用暂时闲置资金、调节现金余额和获得收益。企业进行长期债券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稳定的收益。

债券投资具有以下特点:债券投资有到期日、债券投资者的权利最小以及投资风险较小。

注意:同股票对比记忆。

【考点九】债券的评价

1.债券估价的基本模型

【考点十】基金投资

1.了解基金投资及其分类

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强调利益与风险同在。

基金主要有以下分类方法:

(1)根据组织形态的不同可分为契约型基金和公司型基金。

(2)根据变现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

(3)根据投资标的不同可分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期货基金、期权基金、认股权证基金和专门基金等。

【例题】封闭型投资基金和开放型投资基金的主要区别有()。

A.封闭型投资基金有固定的封闭期,开放型投资基金没有封闭期

B.封闭型投资基金有发行规模,开放型投资基金没有发行规模

C.封闭型基金单位数不变,开放型投资基金单位可随时赎回

D.封闭型投资基金的交易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并不必然反映公司的净资产;开放型投资基金的交易价格主要受公司净资产的影响

【答案】ABCD

2.了解基金的价值

(1)基金单位净值

基金单位净值是指在某一时点、每一基金单位所具有的市场价值。

(2)基金的报价

基金认购价=基金单位净值+首次认购费

基金赎回价=基金单位净值-基金赎回费

3.基金收益率

基金收益率用以反映基金增值的情况,它通过基金净资产的价值变化来衡量。分子是年末与年初的差额,即收益;分母是年初持有份数×基金单位净值年初数,即投资额。

【考点十一】衍生金融资产投资(2007年新增内容)

衍生金融资产包括:商品期货、金融期货、期权、认股权证、优先认股权和可转换债券等。

1.商品期货

(1)商品期货的含义:商品期货是标的物为实物商品的一种期货合约,是关于买卖双方在未来某个约定的日期以签约时约定的价格买卖某一数量的实物商品的标准化协议。

(2)商品期货投资的特点:以小搏大、交易便利、信息公开和交易效率、期货交易简便和灵活、合约的履约有保证。

(3)商品期货的投资决策:选择适当的经纪公司和经纪人、交易商品的选择、止损点的设定。

2.金融期货

(1)金融期货含义:金融期货是买卖双方在有组织的交易所内,以公开竞价的方式达成协议,约定在未来某一特定的时间交割标准数量特定金融工具的交易方式。

(2)金融期货的投资策略有:套期保值和套利。

3.期权

期权是期货合约买卖选择权的简称,是一种能在未来某特定时间以特定价格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特定商品的权利。按所赋予的权利不同,期权主要有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两种类型。

4.认股权证、优先认股权、可转换债券

(1)认股权证

认股权证的含义:认股权证是由股份公司发行的,能够按特定的价格、在特定的时间内购买一定数量该公司股票的选择权凭证。

认股权证的特点:认股权证具有期权条款、认股权证具有价值和市场价格。

认股权证的基本要素:认购数量、认购价格、认购期限和赎回条款。

认股权证理论价值的计算:

V=max[(P-E)×N,0]

V为认股权证理论价值;P为普通股市价;E为认购价;N为每一认股权可认购的普通股股数。

影响认股权证理论价值的主要因素有:换股比率、普通股市价、执行价格和剩余有效期间。

(2)优先认股权

优先认股权的含义:优先认股权是指当股份公司为增加公司资本而决定增加发行新的股票时,原普通股股东享有的按其持股比例,以低于市价的某一特定价格优先认购一定数量新发行股票的权利。

优先认股权的价值:

①附权优先认股权的价值

M1-(R×N+S)=R

②除权优先认股权的价值

M2-(R×N+S)=0

R为优先认股权的价值;M1为附权股票的市价;M2为除权股票的市价;N为每一认股权可认购的普通股股数;S为新股票的认购价。

(3)可转换债券含义、可转换债券的要素、可转换债券的投资决策

三、难点分析

【难点一】收益率的方差、收益率的标准差和收益率的标准离差率的计算

1.收益率的方差

2、收益率的标准差

标准差也是反映资产收益率的各种可能值与其期望值之间的偏离程度的指标,它等于方差的开方。

注意:标准差和方差都是用绝对指标来衡量资产的风险大小,在预期收益率相同的情况下,标准差或方差越大,则风险越大;反之,则相反。

适用范围:标准差或方差指标衡量的是风险的绝对大小,因而不适用于比较具有不同预期收益率的资产的风险。

3.收益率的标准离差率(可称为变异系数)

收益率的方差、标准差和标准离差率,都是利用未来收益率发生的概率以及未来收益率的可能值来计算的。当不知道或者很难佑计未来收益率发生的概率以及未来收益率的可能值时,预期收益率可利用历史数据的算术平均值法等方法计算,标准差则利用统计学中的公式进行估算:

【例题】当两只股票的收益率呈正相关时,相关系数越小,其投资组合可分散的投资风险的效果就越大;当两只股票的收益率呈负相关时,相关系数越小,其投资组合可分散的投资风险的效果就越大。( )

【答案】√

3.系统风险及其衡量

(1)单项资产的β系数

单项资产的β系数,是指可以反映单项资产收益率与市场平均收益率之间变动关系的一个量化指标。

当某资产的β系数等于1时,该资产的收益率与市场平均收益率呈同方向、同比例的变化;当某资产的β系数小于1时,该资产收益率的变动幅度小于市场组合收益率的变动幅度,其系统风险小于市场组合的风险;当某资产的系数大于1时,该资产收益率的变动幅度大于市场组合收益率的变动幅度,其系统风险大于市场组合的风险。

【难点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应用――证券市场线

假设市场是均衡的,则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还可以描述为:

预期收益率必要收益率(R)=Rf+β×(Rm-Rf)

公式中的(Rm-Rf)为市场风险溢酬,它反映的是市场作为整体对风险的平均“容忍”程度。对风险的平均容忍程度越低,越厌恶风险,要求的收益率就越高,市场风险溢酬就越大;反之,则相反。

如果把式中的β看作自变量,R作为因变量,Rf和Rm作为已知系数,那么这个关系式在数学上就是一个直线方程,叫做证券市场线。该直线的横坐标是β系数,纵坐标是必要收益率。

【例题】证券市场线反映股票的必要收益率与β值(系统性风险)线性相关;而且证券市场线无论对于单个证券,还是投资组合都是成立的。

【答案】√

【难点四】普通股的评价模型应用

除股票的基本估价模型外,具体应用时还有以下模型:

1.股利固定模型

长期持有、各年股利固定,则该股票的价值:

式中,D为各年收到的固定股息;其他符号的含义与基本公式相同。

2.股利固定增长模型

长期持有、各年股利按固定比例增长,则股票的价值:

P为债券买入价;y为债券持有期年均收益率;I为持有期间每期收到的利息额;M为债券兑付的金额或者提前出售的卖出价;t为债券实际持有期限(年)。

【例题】某企业准备购入一只股票,预计3年后出售可得2000元,该股票3年中每年可获股利收入100元,预期报酬率为10%。该股票的价值为()元。

A.1523.84B.1577.73

C.1751.29D.1869.68

股票投资基本方法篇(7)

(一)安全性

1.总风险

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经理为了避免单个股票可能出现较大的损失,会选择投资总风险较低的股票。他们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避免个股出现较大的亏损影响到投资组合的整体业绩,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受到委托人或相关人员向法院其投资错误而要求赔偿(Badrinath,Gay和Kale,1989)。DelGuercio(1996)、Falkenstein(1996)[2]的经验证据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总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影响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投资股票的重要因素。根据现资理论,β系数越高的股票其期望收益率越高,由此可以推测,持股比例与β系数存在正相关的关系。Badrinath、Gay和Kale(1989)、Bathala,Ma和Rao(2005)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β系数高度正相关,说明机构投资者偏好投资于高β系数的公司股票。另一方面,Badrinath,Gay和Kale(1989)认为机构投资者持有较高β值的股票也会产生负面作用,即在存在法律成本的情况下,如果机构投资者不能战胜市场,他们要负担比业绩优于市场时更多的成本,使报酬面临较大的损失。因此,机构投资者也可能持有较低β值的股票。但是,他们的经验证据没有支持该假说。

3.财务杠杠

财务杠杠与总风险、市场风险之间都是正相关的关系。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股票的总风险是负相关的,但是与市场风险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可能是正相关的,也可能是负相关的,因此其与财务杠杠之间的关系也是不确定的。如果持股比例与股票的市场风险之间的关系是负相关的,则其与财务杠杠之间也是呈负相关的关系。Badrinath,Kale和Ryan(1996)的实证结果表明,非保险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财务杠杠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4.公司规模

研究公司规模对养老基金持股比例影响的论文比较多,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和结论:Arbel,Carvell和Strebel(1983)解释了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偏好大公司股票的三个原因。第一,如果投资于小公司股票,其即使投资数额很少也易达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规定的5%公告要求。第二,小公司风险往往比较大。第三,机构投资者可能期望公司多支付股利,而小公司通常很少发放股利。Gompers和Metrick(2001)发现1980~1996年期间大机构投资者增加了对大公司股票的需求,减少了对小公司股票的需求。Hessel和Norman(1992)、Fama和French(1993)、Bennett,Sias和Starks(2003)的研究也认为机构投资者倾向于投资大公司的股票。Cummins,Percival,Westerfield和Ramage(1980)、Cummins和Westerfield(1981)也提供了类似的经验证据。

然而,Jensen,Johnson和Mercer(1997)、Bathala,Ma和Rao(2005)的研究结论却与上述结论相反。Jensen,Johnson和Mercer(1997)发现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期间,机构投资者显著地偏好持有小公司股票以获得更高的收益。这说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变动情况受国家宏观政策、科技发展等因素的影响。Bathala,Ma和Rao(2005)发现1994—1998年期间机构投资者转向偏好小公司股票,原因可能是在此期间股票市场比较稳定、安全性投资要求有所降低。

5.上市年龄

养老基金偏好持有上市时间较长的股票,因为股票的上市时间越长,就说明公司经得起市场的考验,这样的股票才是好的股票。Badrinath,Gay和Kale(1989)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公司上市年龄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Falkenstein(1996)、DelGuercio(1996)以及Bennett,Sias和Starks(2003)也均得到了与其相同的研究结论。

(二)谨慎性

按照普通法规定的“谨慎人”原则(PrudentManRule),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对其客户承担着重要的受托责任,因此其非常关注所投资股票的谨慎性和安全性。投资经理在决策时会从保护自身利益角度进行投资。尤其是在投资业绩黯淡时期,如果投资经理能够证明其投资是谨慎的,则他们的投资也会被委托人和其他相关人士认为是安全的,而不会被认为是错误的。因此,Badrinath,Gay和Kale(1989)提出了“安全保证说”(Safety-NetHypothesis),认为机构投资者在选择股票时除应考虑通常为人们所接受的因素,还须注重投资决策本身的正确性、决策是否被外界认为合理的、信息充分的,且当其经营管理行为受到诉讼时,能够保证他们已经尽到管理责任。机构投资者往往会选择外部专业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作为其投资谨慎性的参考依据。Badrinath,Gay和Kale(1989)选用标准普尔的外部评级作为衡量的指标。其实证结果支持他们提出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是股票谨慎性增函数”的假设。Gompers和Metrick(2001)的研究也验证了该假设。

Badrinath,Kale和Ryan(1996)则认为由于各机构投资者在投资目标、风险容忍度、监管约束和流动性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异,Badrinath,Gay和Kale(1989)的研究结果不一定准确地描述了保险公司的投资决策。因此,他们利用1986和1988两年的数据,将机构投资者分为保险公司和非保险公司。研究结果表明“安全保证说”不能解释保险公司持股比例的高低,但能够解释保险公司是否购买某股票,并且保险公司的投资行为比非保险公司更加谨慎。DelGuercio(1996)利用美国1968至1989年养老基金、共同基金、银行等机构投资者的统计数据,检验了谨慎性原则对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全部机构投资者构成的全样本的实证结果也支持Badrinath,Gay和Kale(1989)的研究结论。

Bathala,Ma和Rao(2005)使用Valuelane投资调查库的财务能力评级作为股票谨慎性的替代变量,研究发现,股票评级等级越高,机构投资者投资比例也越高。

1974年美国《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ERISA)通过,其评估投资组合整体的谨慎性,不需要每一部分投资单独地都被认为是谨慎的。另外,ERISA要求除说明基金的参与权与赋予权外,亦对养老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的报道与资讯披露作出明文规范,而投资计划中的基金用途与受托人责任亦明文规定其中。因此,一些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视角,研究了ERISA对不同机构投资者的影响,尤其对养老基金的影响。

Cummins,Percival,Westerfield和Ramage(1980)调查了ERISA通过后对私人养老金计划投资行为的影响。作者问卷调查了87位投资经理和723位私人养老金计划经理。研究发现,养老金计划经理在ERISA通过后倾向采用书面的格式规范本身的投资方针,更加重视投资绩效评估,并会购买受托人责任保险。而且,养老基金的投资组合风险亦会减少。Cummins和Westerfield(1981)分析了ERISA对私人养老金计划投资组合分散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ERISA实施后养老金计划投资组合的集中度降低了,养老基金经理采用更为分散的投资方式。相比之下,银行信托和共同基金投资的集中度却没有下降。

(三)流动性和交易成本

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往往比较大,因此其通常投资于市值大的股票。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金额远远大于个人投资者的投资金额,在其买卖股票时,会对公司股票价格带来很大的压力和冲击。如果公司股票没有足够的流动性,其必然导致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很高。因此,机构投资者往往投资于那些具有高流动性、对交易成本影响较小的公司股票。

Badrinath,Gay和Kale(1989)研究发现股票的流动性与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有正相关的关系。Badrinath,Kale和Ryan(1996)采用与Badrinath,Gay和Kale(1989)相同的衡量流动性的指标——换手率,研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股票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其分别用1986年和1988年的数据均得到了与Badrinath,Gay和Kale(1989)一致的结论。

Falkenstein(1996)分析1991、1992两年开放式与封闭式共同基金经理人持股的横截面数据,发现股票的流动性(用换手率指标衡量)、波动性、价格、上市年龄以及公司规模都对基金经理人持股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即多数的基金经理人偏好流动性强、风险与交易成本较低的股票。Gompers和Metrick(2001)采用公司规模、每股价格和股票换手率作为流动性的替代变量。实证结果显示,在1980年至1996年期间机构投资者偏爱规模大、流动性强的股票。DelGuercio(1996)和Bathala,Ma和Rao(2005)认为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具有高流动性,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更偏好投资于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从而验证流动性是机构投资者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Keim和Madhavan(1997)抽选了一些机构投资者,研究交易成本的大小及其决定因素。这些机构投资者掌握了纽约证券交易所1991—1993年间2l所机构的股票交易全部资料。他们采用Perold’s(1988)的方法计算交易成本,发现总交易成本是重要的经济因素,而且与交易难度(TradeDifficulty)和市场流动性有明显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制订和评估投资策略时,了解交易成本是相当重要的。Gompers和Metrick(1998)也论述了交易成本对机构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重要性。他们假设机构投资者选择投资项目时,着眼点是流动性和交易成本。该文利用公司规模、标准普尔指数成份股、股票价格及股票换手率作为流动性的指标,检验交易成本会是否影响机构投资者投资选择。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偏重流动性,并会选择投资于大公司;交易成本虽然是重要的决定因素,但不及流动性和公司规模重要。

(四)公司业绩

法院在判决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某项投资是否谨慎时,可能会参考公司以往的业绩状况。如果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投资的公司过去的业绩良好,则法院往往会判决该项投资遵循了谨慎性原则,反之,则投资损失容易被认为是机构投资者投资不慎所致的。因此,投资组合经理人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以防受到诉讼时被法院判决为投资不谨慎,在选择投资组合时会选择以往业绩骄人的、公司管理水平优秀的公司为投资对象。

Badrinath,Gay和Kale(1989)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及美国证券交易所截至1985年12月31日为止的上市公司名单中抽选了2250家作为调查对象,分析机构投资组合经理在履行运用客户资金的受托责任时所作出的投资行为。他们采用过去60个月的超额回报率作为业绩的替代变量,发现该指标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过去业绩较优秀的公司,机构投资者对其的持股比例亦较高。

Hendry,Woodward,Cook以及Gaved(1999)访问了68位英国基金经理、经纪业分析师、企业管理人员以及人力资源总监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是:“公司和投资者分别看重公司哪些业绩资料呢?”这四组人员回答的意见相当一致,均认为最重要的依次是:财务业绩、企业策略、管理质量及人力资源管理。

Chan,Chen和Lakonishok(2002)关注的是美国共同基金的投资风格,其也发现共同基金倾向于购买过去业绩较好的股票。他们分别用过去三年的收益和过去一年的收益进行了分析,均得到上述结论。

(五)投资风格

Nicholson(1960)和Basu(1977)最先研究价值型股票和成长型股票的特征。他们认为价值型股票具有低市盈率或市净率的特征,成长型股票具有高市盈率或市净率的特征,并且价值型股票优于成长型股票。Reinganum(1982)、Basu(1983)、Cook和Rozeff(1984)以及Tseng(1988)研究发现,控制了股票的其他特征例如规模、价格和股息收益率之后,市盈率效应一直稳定存在。

Fama和French(1992)提出与成长型股票相比,价值型股票的市净率和市盈率较低、股息收益率较高。如果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喜欢投资价值型股票,则其持股比例与市净率和市盈率是负相关的、而与股息收益率是正相关的。Bathala,Ma和Rao(2005)从ValueLine投资调查库收集1990~1998年的数据,研究发现持股比例与股票市盈率、市盈率的成长性以及股息收益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市净率、总资产收益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能得出机构投资者偏好价值型还是成长型股票的结论。

Shefrin和Statman(1995)和Lakonishok,Shleifer和Vishny(1994)假设投资者的投资倾向与“规模效应”和“市净率效应”有关。DelGuercio(1996)研究发现银行经理在1968至1989期间,从选择标准普尔评级高的股票转向直接购买规模大、市净率高的股票。这验证了Lakonishok,Shleifer和Vishny(1994)、Shefrin和Statman(1995)提出的假说。

Black(1976)认为投资于没有股利的股票是不明智的做法。有些机构投资者禁止投资于不发放股利的股票。Badrinath,Gay和Kale(1989)以1985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和美国证券交易所(AMEX)上市的全部股票为研究样本,考察了股息收益率、换手率、公司规模、贝他系数等市场特征指标和公司特征指标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之间的关系。但实证结果发现股息收益率与持股比例之间的系数是负数,而且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Badrinath,Kale和Ryan(1996)采用与Badrihath,Gay和Kale(1989)相同的特征指标,但不同之处,一是其选用1986和1988两年的数据,二是其将机构投资者分为保险公司和非保险公司两组。研究结果表明,非保险公司两年的数据都显著地得出股息收益率与其持股比例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这说明非保险公司青睐投资于成长型的股票。保险公司两年的数据也显示,股息收益率与其持股比例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但是没有通过统计检验。

Gompers和Metrick(2001)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对股票特征的需求及其对股价和收益的影响。他们发现机构投资者从1980年到1996年持有股票的数量几乎增加了一倍,然后分别从法律环境、流动性和交易成本、过去收益状况三个方面,进一步探究增加的原因。结果显示,在此期间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与股息收益率、市净率都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此,无法确切地说明总体上机构投资者在这17年偏好投资于成长型还是价值型股票。

(六)公司治理

Useem,Bowman,Myatt和Irvine(1993)以美国最大的40个养老基金、40个投资经理和20个慈善基金会为样本,调查了他们对公司董事会的构成和作用的偏好。研究发现,他们一致认为董事会的构成和作用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并且提出了影响董事会有效运作的诸多因素,例如董事的独立性、多元性、技能和经验以及是否喜欢提问和深入思考等。其中,40%的被调查者认为公司治理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独立的董事,20%的被调查者认为董事会的质量和多元性是其次重要的。有些投资经理喜欢董事具有法律或财务等方面的技能和经验,甚至是某领域的专家。另外,他们还认为公司内部管理者不应该参与公司董事会成员的任命、薪酬制定和审计委员会;独立的董事不能是公司现在或以前的员工,也不能来自与公司有固定业务的其他公司的人员;董事会主席和CEO应该分开,董事会主席应由外部董事担任。

RussellReynoldsAssociates(1998)详细调查了1997年美国机构投资者关注的公司治理问题,得到了与Useem,Bowman,Myatt和Irvine(1993)相同的结论:“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关注董事会的构成和质量”。同时,也得到了其他的一些重要结论:(1)机构投资者认为缺乏足够的信息对公司董事会进行有效评估,尤其是缺乏关于董事会成员的信息,例如背景、商业交易记录和对董事会的具体贡献等。(2)大多数机构投资者认为董事会应由外界中立、公正的权威人士进行评估。(3)机构投资者反对对CEQ薪酬设置最高限额。(4)机构投资者支持董事持股及将股票作为奖励计划。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养老基金投资偏好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学者重点关注证券投资基金的持股特征(杨德群、蔡明超和施东晖,2004;肖星和王琨,2005;高雷、何少华和殷树喜,2006)。

杨德群,蔡明超和施东晖(2004)使用2002年证券投资基金年报中的投资组合数据对2002年年末基金的持股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考察了66只基金持股的825只股票的每股收益、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市净率指标。发现基金的持股比重与每股收益呈显著的正相关,表明基金在2002年注重识别、挖掘和投资价值型股票;基金的持股比例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市净率的关系也是正的,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基金在考察公司的成长性和价值性时,更注重公司的价值性。

肖星和王琨(2005)L刘以2000—2003年期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公司整体盈利能力、特征财务指标和公司治理等角度出发,考察基金的投资偏好。研究发现,证券投资基金持股的公司在一定时期内业绩都优于非持股公司。证券投资基金更倾向于选择财务状况好、财务风险小、盈利能力强的公司进行投资。外部董事的比例、董事会成员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水平以及年龄是决定证券投资基金持股的重要因素。从股权结构方面考虑,基金更青睐股权集中的公司。

高雷、何少华和殷树喜(2006)考察了公司治理结构、会计信息披露与投资者保护等公司治理机制对共同基金持股偏好的影响。他们通过分析1998年至2003年期间的样本,发现没有证据表明独立董事的比例影响了基金的持股偏好,然而会计信息质量和投资者保护是决定共同基金持股偏好的重要因素。并且,会计信息质量高的公司更能吸引共同基金的注意。大股东掏空的程度低、发行H股的公司更能得到共同基金的青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共同基金偏好持有会计信息披露、投资者保护等公司治理机制好的上市公司的股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