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强化规划意识

强化规划意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8 15:40:20

强化规划意识

强化规划意识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0-0168-03

高职院校不断扩招,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率,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受到社会、学校及学生本身广泛的关注。

一、高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对职业的选择、适应、发展进行设计和规划。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既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明确发展目标的有效方式,对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

1.帮助学生完善自我、明确方向。学生在择业方向上具有盲目性,职业生涯规划能让学生细致地分析自己,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的优势,从而制定出更加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规划,把握好总体方向。

2.帮助学生成长和成才。受学校自主选课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课程选择上趋向拣易弃难,造成知识体系失衡,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弱化。因此,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学生围绕职业目标和理想,扎实掌握相关知识,打造职业特质,实现成长成才。

3.帮助学生强化就业心理素质,摆正心态。学生获取外部信息较少,往往在面对多变的就业形势时会显得无所适从、紧张不安。职业生涯规划能够督促学生关注形势变化,从而获得更多外部消息,让心理准备更加充分,摆正心态,强化心理素质。

4.有利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学生择业不准确,不能发挥最大潜能,造成资源浪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适岗择业,从而实现学生与用人单位双赢,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

二、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针对学生的调查结果如表1至表4。

归纳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对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部分高职院校视职业生涯规划为形式,仅有提供就业信息、开设指导课程等形式,没有从根本上把握其深层意义。

高职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率普遍较低,没有明确其重要性,对其关注度不高。加之学生缺乏人生阅历、经验,对职业发展方向的思考不透彻。即便学校开设此课程,通常也会出现学生漠视授课内容,不认真完成课后任务、敷衍测评等情况。

2.高职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不完善。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一是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专业化不强。学校多安排各院系分管就业的教师负责此类教育,师资分散,规划理念、重视程度等差别很大;二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设置不科学。学校多倾向于“填鸭式”的理论授课方式,对课程后的配套实践活动设置不足。

3.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存在偏差。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存在的偏差主要有:一是混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多强调如何择业,而职业生涯规划还要考虑就业后的发展、满意度等;二是重技能强化,轻自我提升。高职院校较重视对规划的步骤、技能培养,忽视提升学生自我能力的价值;三是价值观被曲解。社会对“成功”的定义被曲解,学生的价值取向也随之偏向物质、权力,导致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受到影响。

三、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对策

解决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要从学生、学校、社会等方面共同着手,发挥联动效应。

1.从学生本身着手强化职业生涯规划。从学生本身着手改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

(1)强化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前应接触相关课程,使得学生能够尽早认识这一理念,了解其重要性,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地积累,帮助做好规划;或者在进入高职院校初期,尽早让学生了解有关内容,使这一概念在学生心中更加深入。

(2)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首先,学生要树立对自己负责的观念,不要流于形式或指望别人来为自己制定规划;其次,学生要树立切合实际的观念,不能一味追求理想中的“最佳规划”,必须脚踏实地,并且要学会变通;再次,学生要树立长期规划观念,用动态的方式,在发展过程中,随着阅历、经验不断丰富,及时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3)正确分析职业与自我。学生要科学、细致地对自己进行分析,充分认识自己的专业特点、兴趣方向、性格及能力等,明确优势和特长、劣势和不足等,实现个性化规划设计;同时要充分分析职业,根据职业本身的行业性、岗位性等特点进行判断,了解现状和发展前景,做到人与职位互相匹配的规划,避免规划中的盲目性。

2.从学校着手强化职业生涯规划。从学校方面探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新思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1)提升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化。首先,要强化师资队伍,配备充足的专职教师,集中师资力量,统一认识、理念及操作体系等,提升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其次,要建立健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学校要分阶段、连续性地向学生渗透职业教育,做到时时讲解和强化、时时跟踪和检验;再次,学校要充分认识职业测评对于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引进合适的测评方法,为学生提供准确的测评服务,并提供建议和指导。

(2)依据学生个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学校要摸清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学生,应当选择分类别、分层次、分级别的方式进行指导,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确定发展定位。教师在职业测评的基础上,采取面谈、询问等其他测评手段作为辅助测评依据,结合外部环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需求。

(3)优化课程安排,加强理论结合实践。学校应积极拓展课程形式,在深化理论课程的同时,加强实践教育。通过建立相关实习、就业、创业基地等,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切实地感知体验效果,使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强化其职业针对性和专业性。学生与职场人士的交流也能够帮助他们认清发展方向,减少职业生涯规划盲目性。

3.从社会着手强化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有价值的信息,及时检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用人单位和政府机关都要参与到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来,用人单位加强与高职院校的合作关系,与院校共同开发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提供便利的条件,形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政府部门要提供充足的就业资源,为学生提供便利的政策支持和信息服务。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加以重视,不断努力探索和实践。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要深入领会其重要意义,正确看待存在的问题,从学生、学校及整个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制定出科学、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寻求正确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美)Jeffrey H・Greenhaus等.职业生涯管理[M].王伟,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强化规划意识篇(2)

*年,全市规划系统的干部职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大临沂、新临沂”的宏伟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奋力拼搏,城乡规划编制实施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对于科学引导调控城乡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城乡规划编制成果丰硕。积极开展了市、县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报批工作,9县城市总体规划全部获得批准实施。组织编制完成了临沂古城区综合整治规划、涑河综合开发治理规划、南坊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临沂热力规划等一大批专业、专项规划。开展了临沂商城提升规划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和重要历史建筑节点建设等特色规划设计,编制完成乡镇总体规划33个,村庄建设规划349个。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工作不断加强,提出规划设计条件182项,中心城区国有土地出让成交价款40多亿元,土地出让收益达14亿元。“阳光规划”、“效率规划”全面推进,认真落实城乡规划委员会制度等一系列规划审批管理和报建服务制度,提高了城乡规划审批工作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扎实推进,被国家命名为全国第一批规划效能监察工作联系点,不断完善规章制度,积极改进城乡规划工作,提高了规划审批服务和执法管理的水平。我市作为全国两个先进典型之一,在国家建设部、监察部联合召开的全国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通过深入开展城市规划宣传,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严格城市规划执法,广大市民依法办事、按规划进行建设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去年,市规划局还荣获全国建设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全省部门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省级文明机关等荣誉称号。对去年的规划工作,上级领导和市委、市政府给予了充分肯定,广大群众是满意的。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规划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慰问!

*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市城乡规划工作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希望全市规划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努力推动城乡规划工作再上新台阶。借此机会,我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一)牢固树立五种意识,努力提高规划编制设计水平。

一是牢固树立长远意识。牢固树立长远意识,兼顾眼前和长远、局部与全面、经济功能和社会生态功能,确保规划方案的先进性、前瞻性、长远性。城乡规划部门作为城市规划的具体组织者、管理者和实施者,要本着对城市的长远利益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以慎之又慎的态度,认真对待城市规划的每一个事项,避免出现只顾眼前、急功近利、随意迁就的倾向和规划滞后于发展的弊病,为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留有足够的空间,为长远发展留有余地,切实做到每项规划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留遗憾。

二是牢固树立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意识。城乡规划是是确定城市发展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指标的公共政策,工作重心要进一步从确定开发项目向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类资源、明确空间管制要求转变,从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功能定位向控制城市的合理环境容量和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转变,切实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加强对城市发展的引导。

三是牢固树立特色意识。要深入研究和挖掘富于临沂特色的城市特点,加强对城市特色的把握、继承、培养和塑造,不贪大求洋,不完全迷信外地高手,有些我们自己清楚、能把握好的,我们就用自己的高手去规划,确保彰显临沂特色。

四是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无论是区域规划,还是概念规划、详细规划,直至具体到每一个项目的设计、把关,都要树立精品意识。精品意识要体现到每一个区域、每一条街道、每一栋建筑上,大到高楼大厦,小到街头绿地、雕塑小品,都要用心把握,精心设计,力求更好。

五是要牢固树立生态意识。要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作为城乡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真正做到生态化、人文化、个性化,着力创造城乡最宜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加大规划编制力度,积极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

在当前规划编制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要继续把规划编制作为规划工作的重点来抓。一是加强新一轮临沂市城市总体规划报批工作的沟通协调工作,争取国务院早日批复实施。二是抓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增强规划对城乡建设的控制和指导。三是抓好各类专业规划的编制,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等建设的指导,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四是注重保持各项规划的衔接,充分发挥各项规划的效率和作用。

(三)坚持规划公示制度,积极推进“阳光规划”。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规划公示制度,切实做好规划公示工作。在公示时序上,要做好各类规划设计的批前公示和批后公示,由专家和市民群众对规划执行情况实施监督;在公示内容上,不仅对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各类专业规划进行公示,重要地段、标志性建筑以及建设用地、重要建筑工程也要进行公示,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真正提高我市规划工作的透明度。

(四)强化规划实施管理,确保各项规划落实。

一是规划系统干部职工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自觉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二是拓宽监管渠道,充分发挥广大市民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提高广大市民参与规划、监督规划实施的积极性,搞好举报案件的查处。三是加大对违法违章建筑的查处力度,坚决打击私搭乱建行为,努力创造依法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

强化规划意识篇(3)

关键词:城市规划; 城市文化; 文化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1-173-002

当今,以标准化为显著特征的现代工业迅猛发展带来文化割裂的弊病,以城市化、国际化为诉求的经济发展模式,使我国很多城市原本独具特色的地理和人文景观消失殆尽。许多城市在进行规划时简单地以“高楼、立交桥、大广场”为标准,走进了缺少文化规划的误区,城市特色文化遭到无节制毁灭,城市形象趋同,个性虚无。当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城市在城市形态、制度规范、市民行为等方面日益趋同,因此文化上的辨识显得尤为重要,文化规划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

一、城市规划与文化的关系概述

1.城市规划的概念。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2.城市文化的概念。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城市文化就是城市空间范围内一切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善、恶、美、丑无所不包,城市规划所需要的城市文化,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善避恶,创造美好。

3.城市规划和城市文化的关系。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规划与城市文化的关系是表达与思想、形式与意境的关系,规划的表达是“形式”,文化的思想是“意境”。形意统一的规划是城市个性之作,传世之作;形不达意的规划是低劣之作,终有一天会随着城市的发展而被淘汰。城市规划中的文化规划就是要在城市规划体系的各个层面融合城市优秀的文化资源,有策略地整合具有地域特征、科学健康的各种物质与精神文明,通过规划的手法,延续和创造城市空间的文化特色,使城市文化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灵魂角色。

二、我国城市规划中的文化脉络

悠悠中华,文明古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就对我国传统的城市规划产生了深厚影响,其中尤以儒家、道家文化为代表。古代都城强调中轴线布局,主次分明、尊卑有序,层层递进,反映的是儒家讲究尊卑、追求秩序的宗法礼制思想。我国许多城市力求山、水、城的和谐相融,是追求道家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鸦片战争后,我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城市是中西方文化思想强烈交互、碰撞最为激烈的场所。随着西方技术和文化的传入,西方的城市规划理念从最初的直接移植到后来本土化的逐渐融合,对中国近代的城市建设和规划体系的形成都产生了重要影响[1]。

解放初期,学习苏联模式,城市规划也带有苏俄城市文化的烙印,城市总图讲究构图,强调城市建筑艺术和对称式的轴线干道,喜好设置广场。期间,左的政治文化反映在城市规划中,带有激进色彩的政治文化替代了传统审美观,兵营布局般的大寨屋就是典型的例子。改革开放后,城市经济结构发生了转型,城市文化领域的建设逐渐复兴,城市规划的理论也逐步走向全面。当今处在新的历史时期,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共同的主题,节能、环保、绿色、生态、个性是城市规划文化的目标,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仍然具有极高的现代价值。规划界应从更深的层次上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反思西方规划理念对我国的影响,把多种思潮的精华和价值汇聚起来,兼容并蓄。

三、当前城市规划中的文化迷失

综观我国当前的城市规划,“千城一面”的舶来品和种种形式主义破坏了城市原来的文脉肌理。[2]旧城、疯狂克隆、胡乱标志、攀高比大、崇洋、窒息环意、乱抢风光,永远塞车、假古董当道等城市建设的败笔无不体现了城市规划中的文化迷失。有学者将其总结为四个特征:一是现代与传统的迷失――重外来文化,轻传统典型文化;二是精英与大众的迷失――重精英特权文化,轻平民大众文化;三是物质与精神的迷失――重物质建设文化,轻精神修养文化;四是短期与长期的迷失――重近期逐利文化,轻长远内涵文化[3]。相比而言,世界名城无不具有特定的独具吸引力的文化符号:巴黎是“时装之都”、“文化艺术之都”和“浪漫之都”;伦敦是“充满选择机会的城市”;维也纳是“音乐之乡”……事实表明,从一个城市的历史、时尚、艺术、金融和自然等文化资源中,都可能产生出最具城市象征意味的文化符号来。总体看来,我国至今尚未形成西方国家城市在20世纪90年代实现的以文化规划指导城市发展的模式与格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是文化规划定位误区。在西方发达国家,城市规划中的文化规划具有总纲性质,是整个规划中创新性最强、知识密度与知识跨度最大、难度最高的设计,需要由各方面的专家协作完成。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政府和规划者都没有将文化规划当作一种高知识、高创新、高能级的设计来对待,有关文化的规划通常是由文化部门设计。这种在单一部门指导下的文化更多地是作为一种传播符号存在,在国民经济与社会规划和城市规划中地位微弱,文化规划的视野狭窄、实施不力。

二是经济利益导致短视。急功近利、浮躁短视是现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在城市规划领域,就表现为宏观层面上过分注重政绩,有些政府把城市建设当做形象工程来做,求大、求新、求快,不从自己城市历史文化着眼点出发挖掘城市文化主题,而是推平头式的旧城改造,快速改变旧貌,快速出政绩和经济效益,却分割了旧城原有的肌理和城市功能。在技术层面上,商业化运作的规划设计部门因节约成本、追求效益导致设计复制,从而使规划编制过度市场化和简单工程化。而市场中的开发商乐见大面积的城市改造,简单地复制商业街、住宅楼建造能为其迅速带来高额利润;居住于历史文化区的市民面对拆迁经济补偿的诱惑,也盼望旧城迅速改造。以上种种利益综合发酵,导致目前的城市规划更多地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忽视长远社会效益,城市规划失去了文化辨识,无法体现其固有的价值观和人文关怀,丧失了城市的独特魅力。

三是法律法制保障欠缺。在现实中,文化规划制定难,实施更得不到重视。文化规划不仅在资源使用与支持力度上逊色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并且当二者出现矛盾的时候,往往以牺牲文化来优先满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缺乏与文化规划相对应的法律和制度保障是最主要的原因[4]。可以说一直以来,我国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只重视功能规划,不重视文化规划。

四是业界素质尚待提高。城市规划需要的是通才,不是专才;需要的是文理兼备的人才,不是重理轻文的人才;需要的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不是只具备逻辑思维而不具备形象思维的人才。而我们的城市规划师大多是专才,知识结构单一,无法满足城市规划发展新形势之需要。同时,其敬业精神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文化性主要强调的是城市个性的延续与创造,相互抄袭规划,只能是抹杀城市固有的文化,造成全国城市的千城一面。

四、增加规划中文化辨识的思考

在城市规划中增加文化辨识度,目的是要实现城市身份确认、城市形象和品牌的树立,形成城市独特的文化、经济、社会发展轨迹与模式。以文化联系城市各项系统,整合出统领各项建设的城市文化主题,其他规划则严格遵循或者符合城市文化规划的规定和设计进行,从而使城市的产业发展、空间重组、社会组织等各方面都充分体现出城市主题文化特征和意象,具有城市文化的符号意义和标本意义,形成别他性、权威性的城市经济、社会、文化景观系统,塑造不可模仿、不可替代的城市空间形态。对照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中的文化迷失现象,如果再不加以重视,必将给城市的未来留下许多后遗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增加城市规划中的文化辨识:

一是加强研究正确定位文化规划。城市规划应该是工程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等学科的交融,城市规划专家应有广博的建筑与规划专业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素养。城市规划是技术创新与人文精神传承的结合过程。当前应深入对城市规划与城市文化之间辨证关系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对城市规划领域中的城市文化内涵研究、文化策略研究和文化建设研究等,正确定位和发挥文化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灵魂引领作用。

二是正确定位城市规划价值取向。政府领导是城市规划的主导者、决策者,首先要避免以“面子工程”来体现政绩的倾向,要坚持城市规划决策的公正性,真正尊重专家意见和民众意愿,重视城市历史文化、人文因素和自然景观的相互融合,使城市规划体现文化内涵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向市民进行城市规划科普教育,努力提高市民的规划审美观,引导树立正确的规划价值观,以科学的态度理性地参与到城市规划建设上来。

三是及早确保文化规划有法可依。要制定城市文化规划方面的法律法规,把现行的城市规划主要为功能规划,改变成文化规划,制定相关的强制性或指导性技术规范,以指导体现城市规划文化性的各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四是提升城市规划者的职业素养。一方面,要提高规划师的人文社会学科素养,变专才为通才;另一方面,要提升规划师的敬业精神,制定城市规划师职业道德标准,强化规划师职业道德教育,使其以科学的态度、人性化的关怀编制每一项城市规划,杜绝不负责任的、相互抄袭的技术腐败现象。

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不致迷失的坐标,是体现城市个性的根源。尊重城市文化的气质,传承城市的优秀文脉,保持城市应有的记忆,继承、创新、发展,这是历史赋予我们当今城市规划的重任。虽然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中文化迷失现象普遍,但可喜的是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提出“文化立市”的理念,表明城市规划文化性工作已经开启。城市规划的设计者、决策者、执行者应进一步以不懈的追求和勇敢的精神,将人文关怀和文化视野导入现有的城市规划之中,推动形成体现人文关怀的城市发展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陆枭麟,张京祥.当代中国城市文化迷失与规划师角色再塑[J]规划师,2009,(5):63-66

[2]王景慧.城市规划与文化遗产保护[J]城市规划,2011,(3)

强化规划意识篇(4)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C

DO1: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059

1 提高大学生的规划意识,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和整体综合能力

通过调查发现,有少数学生没有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大多数学生有规划但是没有具体实施。同时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与成功之间的联系不大。调查发现有想法并且具体实施的学生成功的概论远远大于那些没有规划意识或有规划但是没有具体实施的学生。绝大多数大学生希望通过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掌握个人定位分析方法,可见学生缺少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只有正确认识自我,才能正确评价自我,才能了解自身优劣势,才能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因此高校要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让学生产生规划意识,进而根据自身特点制定规划并按照目标实施。同时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教育,促使学生掌握自我认知的方法,逐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

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努力学习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专业知识的精通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大学时期是职业生涯中的准备阶段,因此大学生要合理利用这段时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将来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除了学习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大学生还应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学习掌握与自身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以提高自己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一是要求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二是要求基本的技能训练,在校大学生只有端正学习态度,有效利用学校的资源,学好专业知识,有效拓宽自己的视野,才能为进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在大学阶段对学生实施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高校应该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四年大学生活。依据萨帕提出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此时的大学生是在职业生涯探索和建立阶段,在这时期大学生的主要工作就是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进而不断发展自己,通过学习知识和参加各种活动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确定职业目标,制定规划。由此可见,大学生能否准确进行职业定位、能否提高职业能力,关系到将来的职业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贯穿整个大学阶段,应该按照生涯发展阶段理论里的该阶段的特点一步一步分阶段地进行。同时教育设计要具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年级和专业的学生进行内容设计,同时还要注意它的难易程度,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逐渐提升大学生的能力。同时教育内容不能与实际需求脱轨,要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培养。笔者认为大一应该把重点放在对职业的了解以及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让大学生了解自己专业将来的发展前景以及就业状况,帮助学生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大二应该重点培养基本能力,帮助大学生更清晰的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进而调整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大三应该把重点放在职业定向指导方面,由此可以让大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可以让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同时也可以让大学生参加一些招聘会,这样可以直接感受到就业市场的相关情况;大四应该把重点放在择业指导以及就业服务,教会学生求职技巧、面试技巧、签约注意事项等就业技能。

3 提高职业规划课程授课效果,加强导师引导作用

学校通过设立职业规划相关课程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学会如何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学生对学校设置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课程认可度不高,多数学生认为课程缺乏实践性与互动性,因此学校应该在课程设置上应采用开放式教学方式,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多采用案例教学,使学生参与其中,在授课形式方面,可采用图片、文字、影音以及真人秀等多种授课艺术,以此来增强授课效果。例如视频教学,目前有很多电视节目是针对职场的,如《天生我才》和《职来职往》,可以根据授课内容挑选一些视频让学生观看,同时根据选手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几个问题,让大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将来犯同样的错误,还可以引导大学生学习参加节目的选手的优势和思考专业人士给参赛选手提出的建议。

在开设课程的同时,要加强导师对学生进行特别指导,让学生的生涯规划更具科学性。职业生涯规划是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规划的,因此它是具有个性化的。通过与老师的交流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了解自己在今后的大学学习生活中需要重点加强的薄弱环节,了解自己所欠技能,以及今后需要重点加强的能力。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建议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内容,让大学生进一步看清自己的目标,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在调查中发现高校就业指导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对学生缺乏个性化指导,不能实现一对一咨询。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对职业缺乏理性的认识,因此加强个性化的导师一对一专门辅导是很有必要的。这种指导可以从职业规划、专业实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寻找最佳的职业发展方向,尽己所能为学生提供就业实习机会。

强化规划意识篇(5)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现状与对策

一、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一)职业生涯认识不足,规划意识淡薄。目前许多学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也成为大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但由于临床专业的学生时常要面临课程多、专业知识理论性强、压力大等诸多问题,容易忽略对自身的人生发展,缺乏规划意识,也不善于思考和客观分析自身情况、客观环境及就业方向,因此不少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走了不少弯路,才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

(二)不能准确审视自己,自我评估错位。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第一步最关键的就是客观、全面地对自己进行评估,这对确立职业目标、分析职业环境、选择生涯策略、制定生涯评估等环节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前有不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自我评估方面缺乏客观性,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弄清自己个性、优弱势、能力、技术专长认识不够全面。许多临床医学生受家庭经济环境优越、父母对子女学医的强烈期望值、学生自身抱有得过且过的思想等因素的影响,显然很难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事实是大学生的理想职业必然与自我客观、准确地自我评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全面、客观的自我了解和认识,才能准确寻找到属于自身发展的最佳职业方向。

(三)师资缺乏,职业规划教育发展滞后。职业生涯规划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我国本世纪初逐渐进入各高校,形式上大多以举办讲座为主,其内容也仅仅是就业信息、就业政策、求职技巧等方面,对象只涉及毕业年级的学生,其它学生群体则知之很少,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基本未开展这方面的指导。实际上职业规划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只是为毕业生群体服务,而是为所有大学生服务的,甚至可以说职业规划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我国职业规划教育发展滞后,面对这样一门具有很强综合性、专业性、实践性的新兴学科,要求指导教师不仅要熟悉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掌握相关专业领域的政策法规,还要具备如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其它学科方面的知识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是,目前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大多由辅导员兼任,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师,直接影响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顺利开展。

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一)高度重视,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是行动的动力。只有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才能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从而合理利用学习时间和学习资源,有利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1]。在强化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方面,一要高度重视,上至学校领导,下至学生本人都必须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二要建立完善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包括课程开展、人员配置、教学管理等;三要通过校园网、宣传栏、广播站、博客、讲座等形式广泛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作用及意义,使学生从各类活动中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个人职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二)客观认识自我,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有一位伟人说过;“人最难的是认识自己,有了自知之明,就有了一个进步的基础。”人的性格和特长各有不同,因而发展的道路也是千差万别的。对自己的性格气质、知识水平、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了解越全面、客观,自我定位会越准确。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来讲,一是可以通过能力测试、自我评估、心理测试等方法对自己进行性格、优缺点、爱好特长进行判断,以便能正确评价自己的思想、知识、心理及技能等方面的能力素质,达到对自我适应职业的判断;力求运用科学方法客观、冷静的自我分析,不以点代面,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面对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规划设计中的盲目性,达到设计高度适宜。二是规划要具有合理性,要符合自身发展的需要,要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要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尽可能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三是合理规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从上大学做起,阶段性地逐步深化:一年级树立规划意识;二年级进行自我认知;三年级确定职业方向,培养个人综合素质;四年级提升职业技能,积累职业经验;五年级充分掌握资讯,实现毕业目标。

(三)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要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不仅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高校正常的教学计划,还要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形成一个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在内的完整的教育课程体系。帮助学生了解个人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及重要性,促进他们建立职业生涯发展远景,加强自我认识,引导他们学会分析影响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各种因素和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态度、前瞻性的职业发展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其择业竞争力[2]。

(四)加强和培养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多角度延伸职业教育实施空间。在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紧缺的情况下,可从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队伍中选拔和培养一批专业的队伍,让他们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成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专家,借助他们的专业知识和长期做学生工作的经历、经验和优势,帮助学生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难题,为学生规划提供建设性的建议,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另外,要以定期、不定期、外出调研等方式开展各类培训,以此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强化规划意识篇(6)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 102617)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Beijing 102617,China)

摘要: 随着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日益严峻,在广大高校内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刻不容缓。作为大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和心理健康工作的主力军和引导者,辅导员在帮助大学生实现职业理想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可见辅导员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主要指导者。本文将针对当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进而探讨辅导员在高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Abstract: With the growing of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pressur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imperative. As the main force and guider of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work and mental health work, counselo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helping college students to realize their vocational ideal. So counselors are the major director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work.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present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work, and then discusses the guiding role of counselor in the process of career plan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关键词 : 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作用

Key words: counselors;career planning;guiding role

中图分类号:G45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6-0278-02

0 引言

随着近年来高校扩招步伐的加快,高等教育已不再是精英化教育,而是开始趋向于大众化的教育,大学生队伍不断庞大,加之众多高校实施与社会需求脱轨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还处在“象牙塔”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理想尚未形成清晰的认识,也不曾认真地尝试职业生涯规划,在自己职业生涯方面一切都还只是出于探索阶段。部分大学生因为对自己的情况不了解而盲目择业,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1]。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和心理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者,辅导员应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辅导员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了解较为充分,因而在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知道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应当充分发挥其作用。

1 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1.1 以课堂为主战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内容与普通的知识传授不同,其实践性更强。目前国内多数高校的职业生涯辅导课多在低年级学生中开设,于此同时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低年级学生刚实现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身份转变,面临大学中的新环境新现象会有所不适,再加之大学的教育模式不同于高中,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接受必然会有所影响[2]。另外,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学生在大学前多是按照父母的安排而生活,为了完成父母交给的任务,考上父母给设定的大学而努力,很少会自己去规划。如果在大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中不提供实践机会的话,学生就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

1.2 欠缺专业性,针对性不强 大学生的专业与之后的就业有着密切的关系。细的来说,大学生不仅要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还要根据自己的专业完成不同的任务,在专业课上去的不同的成绩,才能最终达到自己职业方面的目标。但是现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是全校统一辅导进行,并没有针对专业不同而有所区别对待,如此一来便很难使专业不同的学生产生有效的共鸣,加之辅导老师多不是专业课程的老师,很难对专业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效的指导[3]。

1.3 规划的辅导过程欠缺延续性 当前,多数高校将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安排在大一,让新生一踏入大学校园,便有规划自己生活学习的意识,在此层面上,这样的措施具有较重要的作用,如它可以令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大学并不是可以松懈的阶段,这反而是需要努力的新的开始。但是如若将课程仅仅设立在大学初是很难有成效的,大学生活总共四年,在这四年中,学生的认识、心理方面都会产生变化,因而对自己的规划和认识也应有所改变,但是在这一逐渐调整的过程中,如果不提供相应的规划辅导,那么学生的规划执行力和自我认知能力往往会有所欠缺。可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有分阶段执行和分内容执行的必要性。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安排个性化的辅导内容,并将其贯彻到大学四年整个学习生活过程中,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的能力[4]。反观目前高校实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是安排在入学初就是安排在毕业前,对学生中间的成长过程弃之不理,很难起到指导学生学习生活的目的。

1.4 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前的学习生活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的,很少有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兴趣长处和爱好,也很少有机会可以接触社会和职业生涯的信息。从职业生涯辅导专业词汇上来讲,就是欠缺生涯责任感。因而在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中,应当增强学生的这种责任感,即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能够主动自觉地去寻找就业信息,在求职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地去了解掌握就业政策,并能自觉有效地适应各种职业环境,与此同时,增强他们的创业意识,降低他们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度。

2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

作为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主题,辅导员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指导者,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者队伍中最直接最基层的群体,是高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不二人选。

2.1 辅导员对唤醒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使学生能够更自觉主动地去利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就得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入手,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自己的职业规划设计中。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因为他们认识和了解社会的来源主要是辅导员。可见,辅导员对于学生的人生规划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而辅导员就应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不遗余力地辅导帮助学生,教会他们正确地做人、做事。在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给予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并能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不仅对他们未来的职业道路影响甚远也对他们的成长成才具有重大的意义。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辅导员应当与学生简历良好和谐的关系,以开放与时俱进的思想,人性化的态度,专业化的能力,多样化的方法,因材施教地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个性化的辅导,是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增强学生对自己和未来的关心程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在成功有效的规划下逐步走向成功。可见,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认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职业是一个人生命旅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职业历程中应有强烈的自主性和满足感快乐感。辅导员在与学生的交流指导中应有意加强对学生有关生命紧迫感方面的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目标,领会生命真正的意义,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充分认识并重视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强化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重要内容,要想职业规划教育取得成效,就应将这一内容有力地贯穿到学生的大学生活的整个过程,增强学生了解相关职业信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将职业生涯规划与自己的专业就业前景相结合,并能有效将实现目标的坚定性和过程实施的灵活性结合。

2.2 辅导员能帮助学生对“内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在从事一种职业时,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理和生理状况以及内心体验都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过程就是所谓的内职业生涯。由于个人个性不同,其所合适的职业也有所不同,因而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个性化,即不同的个体,职业生涯规划不同。职业生涯规划是从自我认识开始的,这也是整个过程中的关键性工作。对自我的认识是多方面的,包括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能力高低、价值观、个人需求目标、身体健康状况、工作经验资历、受教育程度、心理负担能力、情商智商以及思维方式多方面的内容。

2.3 明确规划各项因素,引导社会实践的积极开展 通常我们所说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涵括了社会环境因素、职业方向及定位因素、职业行动评估等等方面。既定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可以因不同因素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根据社会环境、自身条件的改变,需要不断的调整其规划,进行一定的调整与评定。作为辅导员,需要不断的发现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做出反应,不断的调整并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规划的最主要目标,是让其提高整体质素,从而提升综合职业竞争力。所以,辅导员在帮助高校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期间,可以积极的开展课余的活动,建立一个规划的平台,通过场景模拟,职业实习等等方式,实现规划目标。

上述内容的进行与开展,不只是为了让高校学生在学生的生活有更积极的空间与成长的方向,同时也让其不断的了解所处的环境变化,对自我有更深刻的了解,建立科学性的未来目标,增加高校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与心理应对能力,对整体质素的提升也有较大的帮助。让高校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与职业中所运用的岗位技能所结合。另外,辅导员可以运用假期的时间,让学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运行模式、生产要素等等,对职业后所需要面临的问题,有更全面的了解。通过对内、外部环境变化,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定位,做出正确、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更大的主观能动性。

有针对性的、实效性的进行高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是高校的一个重要任务,还是高校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失的部分。作为辅导员,应当在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指引高校学生了解职业状况,认识就业观念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增强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各个环节理解与把握,为高校学生毕业后开展顺利、准确的就业生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与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顾岱泉.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职业规划的视角[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2]高晓琴.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2(8).

强化规划意识篇(7)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 就业能力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现代社会个人发展必备的常识,对个体职业成长具有重要的价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中国国情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个体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在西方一些国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相当成熟,许多国家从小学就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许多家长都会给孩子做各种各样的测评,请专业人士协助制定职业规划,并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孩子们的职业兴趣定位。而我国的学生从小学一直到考入大学前的学习都主要是围绕着应试的指挥棒转,根本顾及不到学生个体的爱好、兴趣和能力。因此,加强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势在必行。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社会中占据有利位置,大学生必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我国大学生中大部分人对就业难的问题都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也愿意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近年来的考研热、考证热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自我,了解环境,做出与自身能力优势、兴趣爱好相匹配的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帮助学生将职业生涯目标分解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打造自身的能力结构,发挥职业生涯目标的指向性和激励性作用,不断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社会环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点就是帮助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职业目标,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定位开发潜能、培养能力,获得和谐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处于转型期的大学生能够灵活地应对剧烈变化的职业环境,保持高度的社会适应性。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职业生涯规划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作为新生事物,职业生涯规划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全社会来关注。高校应承担起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责任,但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制和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还不够完善。多数高校仅能提供一般的就业政策咨询和招聘信息,举办应聘技巧和就业包装的讲座等,而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辅导和咨询等更全方位的服务还没有全面展开。大学生自身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必要的重视。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自我评价和职业目标过高、过于理想化,对自己的个性、兴趣及能力特质评价不准确,缺乏对行业的了解和分析,给自身就业带来了困难,给社会带来了压力。

3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1)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是行动的动力。要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强化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要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首先,学校领导必须重视,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设置、课程开设、教学管理、师资配备、组织测评等工作。其次,要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宣传栏、专家讲座、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形式,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高其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个人职业成长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其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2)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要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不仅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高校正常的教学计划,还要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形成一个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在内的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帮助学生了解个人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及重要性,引导他们学会分析影响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各种因素和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态度、前瞻性的职业发展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其择业竞争力。

(3)让学生学会职业生涯规划。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引导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发展进行准确定位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关键。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科学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只是大学生通向成功的第一步。随着职业环境的复杂多变,他们的职业目标也必然随之发展变化。因此,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仅是要学生掌握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学会分析影响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各种因素和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技能,使其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 宋荣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