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意识形态工作的风险点

意识形态工作的风险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4 16:28:19

意识形态工作的风险点

意识形态工作的风险点篇(1)

进一步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强化各学校党组织抓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切实做好省委巡视苏州高新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反馈意见落实整改工作,现就全区各中小学校开展岗位意识形态风险排查防控工作通知如下:

各学校迅速组织开展本单位、本部门岗位意识形态风险排查,围绕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工作职能,以具体工作岗位为单位,从思想动态、制度机制、舆情掌握、岗位职责、信息安全等方面,认真查找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风险,列出具体情形,并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评定风险等级,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管用、有效的防控措施。通过梳理岗位风险清单、强化风险预警、定期分析研判,系统化构建意识形态工作闭环,提升教育治理水平。

重点排查和防控五类风险:1. 思想动态风险。因党性意识不强、学习不到位、思想警觉不高等,可能产生思想认识偏差的风险;2. 制度机制风险。因制度、规定缺失或者相关的要求不明确、措施不到位,存在意识形态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风险;3. 舆情掌握风险。因对管理服务对象等重点人群的思想动态缺乏了解,存在舆情隐患的风险;4. 岗位职责风险。对岗位意识形态职责认识不清,工作履职可能错位、缺位,进而引发行为、言论偏差的风险;5. 信息安全风险。因工作流程、环节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可能存在重要信息违规泄露的风险。

各学校党组织应按照要求,认真开展排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把意识形态防控融入内部管理和对外服务的全过程,从严从实制订和落实防控措施,强化对薄弱环节的风险管控,确保意识形态岗位风险排查和防控工作取得实效。

意识形态工作的风险点篇(2)

【关键词】风险管理;供电企业;安全管理;应用

前言

确保人身、电网、设备安全,实现安全发展,是建设“一强三优”现代电力公司的必然要求,也是电力企业重大的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近年来,公司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加强“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深入开展反违章和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强化应急机制建设,有效保障了人身、电网安全和可靠供电。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以工程、系统、企业等为对象,分别实施风险危险源的辨识、分析、评估、控制,从而达到控制风险、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的目的。风险管理的应用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并从50年代开始,发展了分析和控制的相关理论,到现在历经70多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目前,以安全性评价为主要形式的风险管理已在机械、化工、石化、冶金、电力等工业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安全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管理。企业安全生产中总是客观存在着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这些危险因素暴露在具体的生产活动中就形成了风险,一旦风险失控就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电力系统推进风险管理,要充分借鉴以往安全性评价、风险分析与控制等工作经验,建立相应的工作标准和工作机制,注重识别各种风险因素,采取切合实际的控制措施和方法,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二、风险管理内容及特点

1.风险管理的内容

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有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

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是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事故类型,列举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典型事故案例,用于辨识和防范现场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开展过程中,结合工作实际和专业特点,针对作业计划、布置、准备、实施的全过程,辨识作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有针对性地落实预防措施,保障作业的安全实施。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以防止人身伤害和人为责任事故为主线,评估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状况,评判企业安全风险程度。

2.风险管理的特点

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注重对物、环境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评估,反映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状况;另一方面重视作业过程和具体作业行为的安全风险控制,反映企业安全生产过程的受控程度。

风险评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入了对“人”的安全风险管理,在人员素质评估方面,不但强调了作业和管理人员安全知识和技能,还提出了生理、心理等安全适应性问题;在作业行为评估方面,强调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在事故当中表现出的人为因素。

三、风险管理在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早在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就在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将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和电网企业实际相结合,组织编制了《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和《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

其基本内容和特点为:

1.编制风险预控实施计划。认真总结和借鉴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经验,研究确定开展作业安全风险预控的主要内容及专业范围,组织制定推进计划和工作方案,参照制定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推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建立基础。

2.开展风险管理教育培训。以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重点,认真开展基层员工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培训。结合岗位实际,利用班组安全活动、集中授课、事故案例学习、作业实训等多种形式,使员工全面掌握作业项目安全风险辨识内容和方法,提高作业安全风险意识和岗位安全风险辨识防范能力。

3.开展静态安全风险辨识。参照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利用春秋季检修预试、日常巡视检查、专项巡视检查等,系统查找和识别设备、环境、工器具、劳动防护以及物料等存在的静态安全风险,逐条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并做好日常完善与维护工作。

4.实施作业安全风险控制。各实施班组(工区)作业前,应依据静态安全风险库,并参照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确定作业静态安全风险,同时对本次作业的特殊危险点、作业对象、作业环境、作业方法、工作量、进度要求、人员组成等进行分析,查找出本次作业特有的危险因素,评估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通过填写安全风险预控卡或与作业指导书相结合,并在作业过程中严格落实,保障作业全过程的安全。

5.改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结合静态安全风险辨识和作业安全风险控制推进情况,以及作业实施中暴露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风险,补充完善本单位安全风险数据库、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等,促进作业安全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持续改进。

四、取得的成效

一是丰富和完善了安全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从侧重对物的不安全性的评估分析与整改,到侧重对人员和管理的不安全性的评估分析与控制,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实现了对不同管理对象的风险辨识和预控;

二是在安全风险管理统一框架下,各专业部门紧密协作互动,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地开展工作,通过自上而下组织推进和自下而上实践反馈,全员参与,上下联动,促使各级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和辨识防范能力普遍提高,生产环境和安全防护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显著加强;

三是按照每台设备,每类作业开展风险辩识,危险因素描述更为具体,控制措施更具针对性,突破了传统方式下现场安全措施笼统,操作性不强,安全预控质量因人而异的管理瓶颈,推进了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突出体现了安全管理预防为主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更加切合实际,对于规避和化解安全风险,保障人身、电网、设备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意识形态工作的风险点篇(3)

作为我国金融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寿险业在新常态下,将呈现新发展趋势、新业务特征、新运行规律,新需求增长点。随之而来的是,寿险业风险因素也更加错综复杂,风险形成更加隐蔽、风险传递更加快速、风险爆发更加突然。作为寿险公司风险治理最后一道防线的内部审计,需要把握寿险业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强审计监督与服务,助力公司改革创新、稳中求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关键词]

寿险新常态;内部审计新作用;保障措施

一、新常态下寿险公司内部审计面临的新变化

在新常态下,我国寿险公司的经济发展出现了纷繁复杂的新变化和新形势,内部审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因此,必须深刻认识、积极适应新常态,把风险防范、内控建设和组织增值作为首要职责,实现内部审计与寿险经济新常态的有机融合。

(一)产业发展正在从自身意愿向国家意志转变

随着国家层面对保险新政的持续出台,党中央国务院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对保险业提出了新要求,为保险业提供了发展壮大的广阔平台,寿险业也进入一个商业性业务和政策性业务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大发展阶段。随着行业整体的持续创新发展,内部审计作为风险管控的重要防线和手段,必须快速适应从自身意愿向国家意志的转变,迎来发挥更大的审计监督与风险管控作用的新阶段。

(二)业务范围正在从分业经营向集团化融合转变

随着金融业的持续融合发展,金融领域迎来跨界竞争的时代,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充分鼓励保险业参与健康、养老、安保等产业链整合,人口老龄化、收入水平提升和政府向市场购买服务的制度安排等,都为寿险业拓展了新常态下新的业务领域和新的增长点。寿险业现代综合金融保险集团战略布局初步形成,随之而来,各地区、机构之间的监管环境、业务结构、风险特征的差异日益明显,审计需求也将进一步多样化、区域化,对内部审计进一步提升审计监督水平,实现全面与重点、统一与分散、事前与事后相结合的审计监督提出了新要求。

(三)经营模式正在从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模式转变

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理念的迅速普及,使得互联网从一种工具变成一种思维,寿险企业的传统销售渠道、业务运营模式、客户服务流程等快速改变。面对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经营管理模式,现有审计模式下的审计思维方式、风险评估视角、作业流程、实务标准、技术手段、队伍素质已不能完全适应,内部审计作为重要的监督途径,需快速适应保险业向信息化经营模式的转变,既要迅速调整审计管理模式与方式方法,又要有效识别、评估、防范随着科技进步出现的新风险。

(四)发展方式正在从粗放经营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分工协作的不断深化和多元化资产管理工具的广泛应用,专业化、扁平化、智能化成为寿险业发展的新趋势,寿险公司也越来越趋向于精细化管理,逐渐从提高速度向提升效益转变、从做大规模向调整结构转变、从提高市场占有率向提升内涵价值转变、从紧盯保费向紧盯质量转变、从粗放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新常态下经营管理的转型升级必然要求审计工作的转型升级,内部审计也需积极转变思路,以“提升经营效率和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服务公司经营发展与风险管控全局,关注效能、关注风险、关注运营,促进公司实现目标、增加价值。

(五)风险因素正在从相对简单向错综复杂转变

面对市场化改革、互联网金融深化、保险监管放开管制和信息化大发展等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寿险业经营管理的风险因素从相对简单向错综复杂转变。新常态下保险市场发生深刻变化,前端管制、行政审批带来的监管边际效果日益递减,监管理念、监管体系正在因势而变,给风险管控的重要途径内部审计带来更多压力;来自宏观经济运行和其他金融市场的风险因素可能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交叉传递,对寿险业造成影响;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导致寿险业负债成本上升,盈利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也给产品设计、资产配置、投资模式等带来综合性风险,各类风险相互交织转化,多点多发成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新考验,内部审计对风险的监测分析、预防警示、跟踪处置能力需持续提升,才能及时跟进寿险公司各项战略部署的进程,以敏锐的专业判断能力集中关注主要业务、重要系统、关键环节、重点区域和机构的风险管理状况,全面、客观、及时报告审计发现,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在新常态下,寿险公司内部审计面临以上这些新的变化,只能努力加强审计监督与服务,使新时期审计工作向发挥新作用转变,助力公司改革创新、提质增效。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相关配套文件,审计署出台了《关于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意见》,中国保监会也出台了《保险机构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分别对审计制度建设、审计人员管理、审计全覆盖、审计作业管理、审计结果运用、内部审计作用发挥等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内部审计承担的审计任务、审计责任越来越重,必将要求审计工作要有新的作为。

二、新常态下寿险公司内部审计发挥新作用的路径

寿险公司内部审计应深刻认识、正确把握寿险经济新常态的精神实质,找准审计发力的路径。

(一)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突出审计重点

审计工作开展要紧密围绕公司发展战略,聚焦公司新常态下经营管理热点、焦点、难点,以风险为导向,突出审计重点,充分发挥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保障作用。一是建立风险评估体系,精准开展审计,提升审计效能。通过对公司各管理条线、各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评估评级,找准经营管理中的漏洞或薄弱环节,将审计资源投入到风险高发的管理领域,审计立项侧重于高风险业务与机构,使审计计划编制更加科学合理;通过分析风险评估结果和异常数据清单,判断确定审计项目重点和审计要点,快速锁定审计线索,使审计工作开展更加有的放矢,更好地体现公司监督治理效力。二是以风险为导向,实现对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和主要风险的审计全覆盖。在持续评估风险的基础上,落实监管要求和管理层关注,配合公司新常态下重大改革战略实施,实现对公司经营管理活动和过程审计监督全覆盖。加大对体制机制性问题的揭示和反映力度,持续跟踪公司重大战略和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及重大改革的效率效果;重点关注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检查、评估风险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和运行效果,监督风险管理政策执行情况;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围绕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重点关注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情况;加大对公司综合化、多元化、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高风险领域的审计,关注公司业务发展新领域、新方式、新增长点的风险与控制,保障公司转型发展的质量和效果;强化对公司信息科技运行的安全与质量的监督,保障公司科技引领战略的顺利执行;重视对公司持续发展能力、成长性和效益性的分析研判,提高公司资源配置和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强化监管政策的落实效果,揭示突出矛盾和潜在风险,促进公司依法合规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

(二)以成果运用为抓手,突出审计价值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中再次强调,要完善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寿险公司内部审计也需强化对审计结果的有效利用,积极探索新常态下审计增值服务的新模式,促进公司强化风险管理以提升效能,增加价值。一是强化审计成果的综合分析和开发利用。研究和改进审计发现归纳提炼的方法与手段,完善分析模型,从宏观全局和综合视角,提示问题,分析原因,把握规律,提炼信息,提高决策服务质量;研究建立审计结果综合分析制度,内部告知制度,拓宽审计结果的利用范围;建立健全审计整改长效机制,加强对审计整改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拓宽审计信息的利用渠道,增强审计信息利用价值,提升审计成果的利用效果和审计效能。二是建立风险提示工作机制。深度总结公司风险呈现的一般规律与突出特点,提出加强风险预警及化解风险隐患的警示意见和管理要求,帮助管理层进一步正确认识与把握本公司风险程度、了解内控管理现状;通过采取对被审计单位日常化资料收集、监督分析、通报情况、提示风险、提出建议的工作模式,针对公司在经营管理、业务发展、风险管控等方面的重大风险和薄弱环节,定期或动态形成重大问题通报、重大风险提示、经营管理建议、综合分析报告等,探索将审计整改从单纯的问题整改上升到风险警示的高度,提高公司防范风险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起到从源头上治理风险的作用。三是建立健全风险管控的综合协调体系。要把审计工作与人事管理、纪检监察工作的协调联动机制,探索把审计监督与干部评价、纪律检查、追责问责结合起来,将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四是确立风险警示的威慑功能。针对发现的重大违规风险点,对存在严重违规经营风险的单位负责人开展审计谈话,取到以儆效尤,增强审计监督威慑力,促进公司合规经营的目的。

(三)以提升经营效益为核心,突出审计效能

随着寿险公司新常态下经营管理的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内部审计也需积极转变思路,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以促进公司提升经济效益、实现经营目标为核心,突出审计效能。一是审计重点从关注合规性向关注效益性转变。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但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寿险公司也从提高增速、做大规模向优化结构、提升效益转变,内部审计更需相应调整审计关注重点。从预算管理的角度,更加关注公司预算政策的合理性、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和预算结果的效益性;从经营效益的角度,更加关注经营单位销售产品的内涵价值、业务创费情况、投资收益情况,更加关注差旅费、招待费、会议费、培训费、宣传费等管理成本和佣金、手续费支出等销售成本管控的科学性、合理性、效益性;从持续发展的角度,更加关注公司承保质量、业务结构、偿付水平,更加关注公司基础管理能力、合规经营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在审计工作中引入价值观和效益观,引导被审计单位将经营理念调整为以效益为先导,以价值为核心,以实现经营利润为目标,促进公司提升经营效益和组织价值。二是审计功能从发现问题向注重分析风险转变。国家审计署提出,新常态下审计工作要紧扣科学发展这一主题主线,更加注重反映总体情况,揭示深层次问题,分析根本原因。寿险公司内部审计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在客观反映违规问题的同时,更要认真梳理审计发现的性质、存在的环节,深刻剖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导致的风险,透过问题挖掘被审计公司存在的管理缺陷和内控薄弱环节,深度总结公司新常态下风险呈现的一般规律与突出特点,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三是审计建议从就事论事向注重优化体制机制转变。审计建议是内部审计推动整改落实与强化内控、规避风险,发挥职能作用的关键环节,寿险公司内部审计需站在新常态下公司战略、产品策略、客户服务、预算政策和渠道队伍建设等宏观层面,根据审计发现问题及风险,从优化完善体制机制的角度,历史地、辩证地、发展地提出有价值、有深度、利发展、强效益的审计建议;不能单纯停留在表象就事论事,要深入分析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要体现质量与效益并重,要从制度层面提出建议,保证提出建议的角度与公司改革发展的角度相符,努力提升审计增值作用。

(四)以促进政策落实为要点,找准审计切入点

领导层引领新常态、践行新思路必将有新举措、新要求,所制定的战略决策、政策方针是公司发展的总规划。政策落实是否到位,关系到公司新常态下的发展方向是否正确、发展途径是否妥当、发展成效是否显著,最终影响到公司的持续创新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当前,审计署正组织开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寿险公司内部审计也应以此为切入点,加强本公司重大决策部署、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重点资金落实和使用情况以及本单位中心工作推进情况的常态化监督,揭示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并跟踪检查整改情况,促进新常态下相关政策措施更加合理、落实效果更加显著。一是要深刻认识公司战略和重大决策。加强基础性研究,深入理解新常态下公司战略、政策的出台背景、根本目的和导向作用,确定政策执行审计的目标和重点。二是要把握政策找准切入点。高度关注各层级、各机构、各部门贯彻落实公司战略和重大政策的具体措施和实际效果,了解是否及时建立健全与新常态、新政策、新要求相适应的新办法、新规则等;及时揭示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失职渎职、损失浪费、违纪违法及不符合新常态经济发展规律与特征的问题,并客观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三是要促进政策的进一步优化完善。内部审计需关注公司战略和政策执行的全过程,不仅揭示问题,而且要根据审计发现对公司战略决策或政策措施进行分析研究,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深入查找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判断标准等方面存在不适应而导致政策难以落实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意见建议,促进政策制定切合实际、不断优化,政策执行协调推进、落实到位。

三、新常态下寿险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保障措施

经济新常态带给寿险行业发展的新变化,使内部审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只有深刻认识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新形势、努力践行新理念、找准发力新思路、寻求监督新方法、锻造人才新队伍,才能保障内部审计在新常态下更好的发挥其保障监督作用。

(一)了解新形势,践行新理念

面对新常态,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期、挑战期、转折期,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使内部审计工作在功能定位、职责范围、工作要点等方面呈现趋势性的新常态。寿险公司内部审计一方面要认清形势、吃透精神。用新的视野、新的思维来认识新形势、新规律,切实领会公司新常态下重大决策部署的战略意图,把握当前公司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主动研究新要求、践行新理念、创新新思路、取得新作为,把审计工作规划统一到对新常态的认识和判断上来,使审计工作开展更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更能够发挥职能作用;另一方面要持续创新、提升价值。内部审计面对发展新常态,要坚持围绕公司总体决策部署和发展目标创新审计理念,改进审计手段,优化审计方法。在审计计划管理创新方面,聚焦新常态下的发展热点、焦点、难点,确保审计范围;在项目控制创新方面,以全过程、全面质量控制为抓手,以质量监督检查为手段,确保审计质量;在审计成果利用创新方面,促进审计整改、责任追究、审计谈话等机制不断完善,审计整改督办函、审计质询函、审计警示函、审计风险提示函等为载体的新工具得到有效运用,确保审计效果;在审计方法创新方面,充分运用信息化、数据化手段,创新电子审计技术,确保审计效率。通过创新审计理念和审计方式方法,体现新常态下审计工作的建设性、增值性和时代性,积极发挥审计新作用。

(二)分析新风险,采取新措施

面对经济新常态下寿险业日益复杂的风险局面,以及寿险公司综合化和国际化经营的扩展,内部审计只有强化对风险监测、分析、防范和报告能力才能接受新挑战、发挥新作用。一方面要具备敏锐的专业判断能力。市场化改革、互联网金融深化、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大发展等使寿险业风险因素错综复杂、相互交织,内部审计必须全面了解公司战略部署和政策规定,以敏锐的专业判断能力监测、分析公司各层面、各条线、各领域、各环节的风险情况,判断、评价公司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及时性和成效性,为风险防范与管理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要具备风险防范和管控能力。内部审计要加快从风险发现的后端向风险管控的前端靠近、从发现问题向堵塞漏洞防范风险靠近,关注重要经营管理事项的全过程,找准风险点,科学设置风险评估指标与阈值,及时有效识别、评价、防范新常态下的新风险,全面、客观、及时报告风险情况,并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建议,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防范化解经营风险。

(三)面对新市场,探索新方法

随着寿险业务经营“大数据”、“云计算”、“云平台”等先进技术的持续引入,数据化、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审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和审计作业信息化、高效化程度应随之不断提高。一是审计手段数字化。建立以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和系统整合为重点的数字化审计模式,逐步实现审计管理电子化,达成对审计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搭建集大数据、云计算、云审计模块等于一体的审计作业平台,实现审计作业信息化和审计监控远程化,强化审计现场管理、线上实时审理,达成对共享大数据的智能运用,将信息技术与审计工作高度融合,推动审计理念、审计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持续创新。二是审计业务标准化。建立健全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规范统一标准的作业模式和实务操作指南,分类梳理审计事项,编制审计流程图,优化审计流程,细化审计标准,规范审计取证,便于规范操作、提高绩效,实现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和科学管理。三是审计模式远程化。构建涵盖公司主要业务领域的非现场监控模式,加大对结构化数据挖掘分析技术、非结构化数据处理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推行远程审计技术,实现现场审计向非现场审计的转变、事后监督向过程监督的转变、抽样检查向全量分析的转变,充分发挥非现场审计远程监控风险、发现舞弊、形成威慑的重要作用。

(四)提升新技能,打造新队伍

内部审计人员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执行者,素质能力、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影响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所以,思想先进、专业胜任、作风过硬、技能高超、素质优良的审计队伍是新常态下内部审计积极发挥作用的基本保障。一是要优化职业队伍。以市场为导向、以机制为保证,实行职业准入制和淘汰制,打通审计人员进、出口通道,从源头上保证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加强教育培训,加快培养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形成和巩固内部审计的专业资源优势,营造有利于审计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二是要明确职业能力标准。明确审计人员专业背景、知识结构、经验技能、职业责任、职业纪律等要求,保证审计队伍建设的规范性和专业性。三是要提升队伍“战斗力”。通过政治素质教育促进审计人员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保持审计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审计人员职业保障,解决职业稳定问题,确保审计人员履行职责无后顾之忧;健全职业培训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审计人员履行审计职责所需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特别是加大主审培养和计算机技能培训,保持和提升专业胜任能力;健全职业激励机制,明确奖惩工作标准和考核管理办法,促进审计人员查找差距不足,发挥优势、补足短板,提升队伍的整体战斗力,打造素质优良、业务精湛、能力突出、持续提升的审计职业队伍。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寿险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只有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转换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方法,才能在公司战略管理、经营活动、风险控制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公司在规范经营管理、强化内部控制、完成既定目标、实现组织价值的各个方面保驾护航。

作者:司源 单位: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区域审计中心

[参考文献]

[1]易仁萍.中国内部审计规范(续)[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2]刘家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5.

[3]胡舒立.新常态改变中国[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4.

[4]万峰.中国人寿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意识形态工作的风险点篇(4)

合班村社区

合班村社区2021年上半年积极落实上级部门关于意识形态方面的重点工作及风险防范的要求。不断强化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意识形态风险防范能力、完善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机制。落实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的政治责任。提高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解能力和行动自觉,有计划地将意识形态工作融入到重点工作中。

1、落实中央和上级关于意识形态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

合班村村社区两委积极落实中央和上级关于意识形态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有效防范意识形态风险。从严假期党的建设,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执行《干部任用条例》,严格标准和程序。加强纪律监督执行力度,认真处理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人和事。

2、党组织落实意识形态工作领导责任

通过网上冬训的形式,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党员把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要内涵,利用老党员说自己的故事、点赞中国之治演讲等方式确保以学促知到位,教育党员发挥模范先锋带头作用,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社区氛围。各支部严格按照规范开展“三会一课”“统一活动日”“主题党日”,积极贯彻落实各项政策精神;结合学习强国、远程教育等多种学习形式,丰富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

3、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和队伍管理

社区上班年在6个商品房小区安装了党建宣传栏,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关内容及文明城市要求的宣传内容,在十个小区内安装20块宣传插排,各条道路上通过展板、插牌、墙绘等多种形式确保相关内容按照要求宣传到位。在此基础上在省电宿舍小区打造了红色物业党建阵地,发挥党组织在小区中的作用。

4、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及辖区内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重大事件处置

一是蔚蓝雅苑小区防疫期间矛盾问题,疫情期间由于蔚蓝雅苑小区国外归国人员较多加上小区小时新风系统小区,居民们对国外归国人员比较敏感,造成双方矛盾激化,社区积极协调安抚双方情绪,归国人员主动配合社区防疫,化解了矛盾,推动舆情向正面发展。二是针对金纺园小区三供一业改造过程中居民反映污水管网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的问题,社区和居民代表多次召开协调会,由迈燕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做污水管网修复铺设工作。三是名都花园停车场问题,名都花园旁的青城路执法真空导致该路段环境脏乱差、停车混乱、污水横流、道路破损严重。根据这一现状社区本着为民服务的理念拟将青城路道路两侧建临时停车场,环节周边居民停车难的问题。整体提升青城路周边道路环境。

4、拆迁维稳工作方面

拆迁工作中始终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工作态度,两委会成员分3组上门与拆迁户交流,对拆迁户中流传的不属实、不可信的谣言坚决否认,始终坚持原有拆迁政策不变,多次反复与拆迁户做沟通,解读政策。同时长期关注信访重点户,了解其思想动态,在关键时期、关键节点早布置、早预防,防止进京非访事件再次发生。

5、疫情防控方面

社区将疫情防控纳入社区常态化管理,施行包保责任制每个小区都有一名社区工作人员作为包保组组长,带领小区物业人员和志愿者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小区管理。进入小区测量体温,对外地和国外归宁的人员进行登记。对小区访客进行登记。

6、下一步工作打算

意识形态工作的风险点篇(5)

一、着力夯实工作基础,提高防控工作规范程度

(一)组织开展“回头看”活动。结合中央和省委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新要求,各单位要全面开展一次“回头看”,重点检查职权目录是否完整、权力运行流程图是否详尽、风险排查是否全面、防控措施是否合理。针对“回头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抓好整改落实。

(二)进一步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手册》。指导各单位根据新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内容,确保《廉政风险防控手册》体例完整、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做好《廉政风险防控手册》的印制工作,做到重点岗位和关键领域的干部职工人手一册。

(三)继续推进公开公示。结合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居)务公开等多种形式,系统推进公开公示。指导各单位将不涉及秘密的职权目录、权力外部运行流程图通过单位门户网站、栏等对外进行公开,接受全社会监督;通过本单位内部网络、内部公开栏等形式,公开内部权力行使情况和廉政风险点、防控措施等,特别是加大干部任用、政府采购、项目建设等方面公开力度。

(四)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动态监控、预警处置和评估修正等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水平,以制度建设推动廉政风险防控的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及规范化、科学化。

二、有序运行防控机制,落实防控风险的各项要求

(五)集中组织开展教育培训。各单位要把《廉政风险防控手册》作为本单位干部职工廉洁履职和防控廉政风险的教科书、工具书。结合中心组学习、干部职工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以各单位《廉政风险防控手册》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培训。通过专题教育、知识测试、廉政承诺和约访谈话等多种形式,使干部职工全面熟悉和掌握本单位《廉政风险防控手册》的内容和要求,切实增强防控廉政风险的意识,提高规范廉洁履职和落实廉政风险防控措施的自觉性。同时,大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岗位廉政行为教育、法纪教育,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廉洁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提高防控廉政风险的本领和水平,最终形成一种政治素养,使廉政风险防控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六)推进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运行。严格按照各项职权运行流程的要求,规范干部职工的履职行为,建立健全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让权力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正确行使。认真落实廉政风险点的各项防控措施,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要求,合理压缩自由裁量权空间,提高权力运行和业务工作开展的规范程度,最大限度地规避权力行使过程中廉政风险的发生。

三、不断强化监控处置,切实增强防控工作实效

(七)建立防控廉政风险的责任落实机制。根据单位、科室、岗位三个层面的实际情况,分级分层落实廉政风险的防控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单位廉政风险防控负总责,分管领导对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廉政风险防控负监管责任,科室负责人对本科室廉政风险防控负管理责任,所在岗位的工作人员对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承担直接责任,各单位纪检监察机构对单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运行负监督管理和监控处置责任。

(八)强化对廉政风险的动态监控。积极利用日常巡查、重点巡视、纠风治理、网络舆情、举报和案件分析等多种渠道,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各种类型风险点的监控和管理,及时掌握岗位行政行为、制度机制落实、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廉政风险动态。按照分级负责的要求,重点加强对高等级廉政风险点的监管。

(九)利用科技手段防控廉政风险。充分发挥市本级电子监察平台作用,对行政审批事项的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和办结情况,政府采购、招投标交易等进行实时监控,对廉政风险进行有效防控。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和市直单位加快电子政务建设,逐步建立完善权力网上公开运行和电子监察系统。

(十)扎实开展廉政风险预警处置。加强对《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机制的意见》和《市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预警机制实施办法》的贯彻和执行,对动态监控中发现的廉政风险,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第一时间向有关单位或岗位个人发出预警信号,有针对性地运用谈话函询、警示诫勉、责令纠错等处置措施,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化解廉政风险,把腐败消除在萌芽状态。

(十一)组织对廉政风险防控体系进行评估修正。采取组织考核、群众评议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廉政风险的排查情况、各项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情况、防控体系运行情况等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定期对风险点内容、防控措施、动态监控和预警处置机制等进行修正,健全完善相关工作制度,提高防控廉政风险工作实效。

四、努力抓好拓展延伸,有效提升防控工作水平

(十二)在村和社区中全面推开廉政风险防控。认真总结宣州区和旌德县开展村、社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出台实施意见,在全市村和社区中全面推开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真正实现市、县、乡、村廉政风险防控全覆盖。

(十三)培育一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示范单位。结合各级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联系点的安排,加大联系指导力度,分级分类建立一定数量的廉政风险工作示范点。切实发挥联系点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本地本单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深入开展。对廉政风险防控水平较高、带动作用较为明显的示范点单位,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考核时酌情予以加分。

(十四)加强重点领域廉政风险的监管。根据全市廉政风险防控整体情况,重点抓好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等腐败现象易发多发领域和选人用人、财务收支、物品采购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领域,以及征地拆迁、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涉及民生领域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减少廉政风险的发生。

五、进一步强化指导检查,全面完成防控工作任务

意识形态工作的风险点篇(6)

按照市纪委机关、市委组织部《关于转发省纪委机关、省委组织部<关于认真组织召开“防风险、守底线”专题会议的通知>的通知》精神,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系列重要论述,认真学习了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有关党内法规,认真学习了全省警示教育大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要求,围绕“三个责任”压实情况和“六个方面”的底线要求,深入查找存在问题和不足,深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整改措施。现在,我个人作对照检视如下:

一、学习情况

通过全面系统透彻学,思想认识上更加清醒。按照党中央、省委、市委、区委要求,我认真学习了“防风险、守底线”相关学习资料。通过本次学习,我充分认识到“防风险、守底线”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历史高度,对各领域、各行业提出的要求,从根本上深刻阐明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的重大意义、方向原则、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重大问题。这次学习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一次全面的政治体检,更是一次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廉政勤政全方位的检视,自己深感震撼、深受教育。

通过结合岗位职责学,工作思路上更加清晰。习近平总书记对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提出明确要求:“要强化风险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未雨绸缪。要提高风险化解能力,透过复杂现象把握本质,抓住要害、找准原因,果断决策,善于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善于整合各方力量、科学排兵布阵,有效予以处理。”这让我本人深刻认识到作为XX一职的责任重大,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坚强前哨”和“巩固后院”作用,有力保障和推动区委各项工作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推进?如何去推动全区各级各部门围绕区委中心高质量抓好工作落实?这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基于这样的背景下,我更加深刻认识到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又要有效防范“灰犀牛”的极端重要性,同时,更进一步坚定了自身政治立场,明确了政治方向。“四个意识”明显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牢固,服务区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工作思路更加清晰。

通过对照典型案例学,工作作风上更加清正。通过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并加以近期发生的一系列反面典型为镜鉴,尤其是深刻汲取XX事件、XX问题等反面典型案件教训,自觉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在守好底线、筑牢防线方面更加常态,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方面更加积极。自觉严格执行《规定》、《准则》和《条例》,能够做到时刻自警、自醒,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在严格落实“两个责任”方面更加紧实。

二、对照检视剖析情况

(一)在守好发展和生态底线方面

经对照检视,我严格对照守好发展和生态底线相关要求,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不够深入,浅尝辄止,没有更好地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如:在落实“两长制”工作中,对XX河流、XX山林的巡查工作开展得不够密切,对如何发挥生态效益,做足“水文章”、发挥“林效益”上研究得不透彻;又如: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对发展高质量乡村经济缺乏深入研究,对XX乡村振兴工作缺乏探索。对乡村振兴示范点业态谋划缺乏生态眼光和市场眼光,导致一些乡村振兴示范点还停留在低层次水平。

(二)在守好脱贫攻坚底线方面

经对照检视,本人能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脱贫攻坚有关决策部署要求,坚决落实省委“XXXXX”要求和近期省、市关于XXXXX工作的相关部署,能做到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基本做到落实到位。但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一是在认知上做得还不够。仅仅满足于对“3+1”保障、“十个防止”等核心要义的知道和了解,但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上,对XXX工作细化目标上认知还不够深刻。二是在推动重点工作上做得还不够。对XX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导性要求较多,实质性举措少,导致工作成效不明显。三是在责任压实上做得还不够。对XXX部分领导干部存在的厌战情绪、麻痹思想等消极情况,责任拧得不够严和紧,对如何激发乡领导干部工作积极性思之不深、措施不多。本人虽按照区委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次会议的要求,积极到XX调研督导工作,但在督促落实、统筹兼顾上仍有差距。如:XX月XX日,已是脱贫攻坚工作收官决战的关键节点,XX仍存在XX不在岗的情况。

(三)在守好民生保障底线方面

经对照检视,主要存在2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服务区委推动改革创新力度不够。总体而言,自己对待民生工作态度端正、勤勉尽责、无私奉献。但在工作任务重、头绪多、时间紧、要求严的情况下,偶尔存在“差不多、过得去”的思想。如:在服务区委深改委推进深改工作中,对一些深改课题研究不深,创新思维不够,导致在体制机制性壁垒方面的破题解题力度不够,导致区委深改工作推进缓慢。二是在推动全区各级各部门办公室系统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上力度不够,未高质量发挥好办公室参谋助手作用。如:对全区脱贫攻坚边缘户、疫情灾情影响户等影响脱贫攻坚质量和成色的调研工作不够全面细致,导致一些乡镇(街道)和部门在开展全排全查工作中存在疏漏,形成新的致贫风险隐患,甚至在个别地方形成潜在的舆情风险。

(四)在守好安全生产底线方面

经对照检视,本人能够积极推行推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安全生产责任制。但仍有不足,主要表现在责任压实不够常态化,全区上下在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安全生产氛围不够浓厚。尤其是区里一些领导干部还存在安全意识淡薄的情况,如:对XX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不重视;对XX交通安全隐患不重视,且整改推进不力等;个别乡镇(街道)部门对辖区XX隐患、矿山隐患等重视不够、处置不力。

(五)在守好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底线方面。

总体上,本人始终能够较好地坚持将化解债务与促进发展相结合,“开源节流”保稳定,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工作虽有一定成效。但经本人仔细对照检视,依然存在问题:一是对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工作的研究不透彻,对经济学理论和相关金融知识学习不够,一知半解,融会贯通不够。如:对如何采取高效的方式发展和壮大区属国有企业,有效化解债务风险,以及发展和壮大区域经济,服务和推动区委推进新型城镇化示范建设,在全国实现“XX率先”上面,钻研不深,未能够多出有价值、有分量的大主意、好主意,未能多提有高度、可操作的金点子、好建议,参谋助手作用发挥得不好;二是在与干部面对面研究问题少,发动干部积极参与防范债务风险工作、激发干部内生动力方面还不够。

(六)在守好防范舆论风险底线方面。

经检视,本人能够牢牢坚持党性原则,能坚定“四个自信”,能做到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自觉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带头严格遵守XXX等工作要求,并积极学习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知识,坚决做到不为杂音噪音干扰,不为错误思潮迷惑,能做到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各种不良舆论。但仍有不足,主要体现在对XX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等方面做得不够,未与各级各部门形成高效畅通的工作机制,没有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服务运行的最优化、工作效率的最高化,在发挥“XX”作用方面不够好。工作抓具体抓深入不够,特别是自己对调查研究没有做到经常性,了解面上工作和一般性情况多、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少。比如,今年X月份的XX网络舆情,造成工作被动。

(七)其他方面

经全面对照检视,暂无其他方面问题。

三、整改措施

针对自我检视出来的问题,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整改,确保做到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进一步树牢,切实从源头上消除各种各类风险隐患。

(一)在思想上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坚持以学习思考提升思想境界和履职能力,抓住“学懂、弄通、做实”三个关键词,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着力聚焦常态化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产业革命等工作,对当下能整改的问题立竿见影立即改,对查摆出的问题分类施策扎实改,全面提升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全力统筹好全区各级各部门的脱贫攻坚工作高效率、高质量推进,确保做到“风险防得好、底线守得牢”。

(二)在行动上立足岗位强化防范能力。始终立足党办职责所在,做好统筹谋划、综合协调,确保服务党委充分发挥XXX作用。一是更加注重统筹于全面。推动全区办公室系统既要在工作运行的空间上统筹好上下左右、方方面面,又在党委重点工作、重要事项、重大活动时间的安排上把握好时间节点节奏、轻重缓急程度,照应各方关切,配置各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做好工作的整体合力。二是更加注重协调于顺畅。在调整办公室人员、整合工作力量、优化工作职能,服务保障党委各项工作高效运转的基础上,要围绕党委工作科学有效运行的实践总结内在规律,针对党委决策部署的实施过程理顺各方关系,建立更加科学完备的协调协商协作机制,确保上传下达准确无误,沟通情况快捷高效,衔接联系环环相扣。三是更加注重安排于周密。着力推动全区办公室系统紧盯党委推动发展、深化改革、维护稳定的总体思路、任务目标和具体举措,在全局上把各种情况考虑周全,在细节上把各项活动安排缜密,使“三服务”的重点更加突出、方式更加有效、效果更加明显。

意识形态工作的风险点篇(7)

关键词HSE安全保障 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HSE风险管理是指对可能影响企业的HSE风险进行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分析技术,分析影响结果以及提出HSE风险处理的方法,制订风险管理方案并付诸实施,以减少HSE风险影响的一个系统的决策及行动过程,在企业面临庞大工作量的形势下,深入开展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等风险管理工作,从源头上控制各类风险,对于整个吉林油田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确立HSE管理标准,完善风险管理系统

HSE风险管理的实质是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消除风险导致的各种灾害后果,即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研究风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分析方法辨识危害因素、评价风险,然后根据成本效益分析,针对所存在的风险做出客观而科学的决策,以确定处理风险的最佳方案。

2强化关键环节控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2.1注重实效,使危害因素辨识更具有针对性

2.1.1划分作业活动步骤

在危害因素辨识工作中,采取深入基层现场调研,通过查看资料、检查现场,帮助基层站队了解什么是工作流程、怎样开展划分作业活动工作、如何形成作业活动清单进行指导,并与基层站队共同探讨如何确定、划分作业活动。在开展风险危害识别时,首先要准备一份作业活动清单,对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进行识别。作业活动的划分与确定,是风险识别的最基本条件,如果少识别一项作业,此项活动中的若干个危害因素就不能及时得到辨识,进行这项作业活动时可能造成员工伤害事件。

2.1.2明确危害因素

生产过程的危害因素辨识具有其特殊性,在危害因素辨识过程中,应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来进行,针对每一个生产环节展开。通过生产实践,我们认为企业危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必须充分考虑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与环境因素。

2.1.3 规范危害因素辨识方法

每种危害因素辨识方法都有其优缺点,有不同的相对适用范围。危害因素辨识工作之所以不能有效的在全员推广,是因为选择了单一的辨识方法。

2.1.4统计分析危害因素

在划分作业单元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网络、会议、多媒体、到基层和操作员工一起研究探讨等方法,对员工进行充分培训,让员工从实际出发,真正懂得危害因素辨识的意义,了解并掌握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危害因素辨识的最终目标是控制风险,做好危害因素辨识的统计分析工作,为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等后续工作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具有重要的意义。

2.2科学评价与控制,使风险处于受控状态

2.2.1确定风险评价方法

对应辨识的危害因素识别风险。采用LEC法确定危害等级,用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危险的大小。这三种因素是: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其简化公式是:D=LEC。

2.2.2编制风险控制计划

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以及风险的现有控制情况增补相应的控制措施,较高以上风险必须制定增补控制措施。不可承受风险只有增补措施有效,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等级,方可运行作业。

2.2.3评审风险控制的充分性

在风险危害因素辨识、评估、控制措施制定和危害因素台账建立的基础上,根据风险控制等级,组织评审危害因素,选择重要危害因素和较高等级的风险,编制控制方案和管理方案,增加风险控制计划的有效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对于高风险建立管理目标、管理方案,修订完善相关运行控制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作业计划书、指导书、指导卡,定期进行检查监督、对人员进行防御性技能培训、对设备进行检测评估,以降低风险度或限期整改,必要时制订应急预案。对于较高风险,建立目标管理、制定管理制度、规定操作规程。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进行风险控制和治理,使安全监管工作做到位。

3 结合实际创新,注重提高应用效果

3.1突出特点,创新方法

在危害因素辨识工作中,在原有危害因素辨识的经验基础上,运用点线面结合分析法,综合考虑到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环境因素,确认存在危害因素等多个方面。这种新的辨识方法是崭新的突破,在危害因素辨识模式中也是一种创新。全面体现出危害因素辨识和HSE管理的内涵和本质要求,展现出大安全观念和行业特点,营造了人人参与辨识和识别风险的宏观工作氛围。

3.2精细描述,提高水平

危害因素辨识描述的过程是整个危害因素辨识的关键。危害因素辨识描述的过程是比较难的,也容易出现偏差。按照危害因素辨识的要求,要描述出平时操作过程中容易发生的主要危害比较容易,但是在日常工作当中不容易发现的主要危害,以及异常条件下潜在的危害因素却不太容易描述。但是,精细描述不是越细越好,而是以准确为主。危害因素的描述语言不能含糊,统计数据不能粗略。由于危害因素辨识方法贴近实际,危害因素辨识的内容是大家日常的工作,描述的对象是员工自己平时工作中要预防和控制的危害因素,工作中看得见,摸得着,对自己有好处,因而大家的兴趣高、干劲足,这项比较艰难的工作也得以顺利地开展。对此,加强了语言描述准确化的学习和规范,使危害因素描述更加准确。同时,将危害因素划分为平常的和异常的、容易辩识的和不易辩识的、表象的和潜在的等几种情况。在危害因素辨识过程中,紧密贴近实际,遵循针对性和普遍的指导意义,本着认真查找、精确辨识、准确描述的原则,明显地提高了描述危害因素的准确度和辨识水平。

3.3深入推进,动态管理

随着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的推广,不断地将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向各个领域、各个专业,以及各个岗位延伸,衍生出更多的危害因素辨识方法。并将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紧密围绕生产运行的动态不断更新、发展和完善,实现了危害因素辨识工作的动态管理。

3.4相互促进,整体提高

通过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的实践,锻炼了专兼职安全管理队伍,全面提生了全员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能力,营造出了人人想辨识、人人懂辨识、人人会辨识的良好氛围。制定危害因素辨识工作方案,通过开展将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定位为标准、简约、实用、便于运行的量化工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不断提升生产过程HSE管理水平,努力使油田客运交通安全管理达到同行业管理的先进水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