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2 09:22:41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篇(1)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中直机关,各人民团体,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

为了规范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行为,我部重新制定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现发给你们。本制度从1998年1月1日起执行。我部1988年制发的《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同时废止。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函告我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行政机关和实行行政财务管理的其他机关、政党组织(以下统称行政单位)。

第三条行政单位会计是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其会计核算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制度的规定。

第四条根据机构建制和经费领报关系,行政单位的会计组织系统,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三级。

向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的,为主管会计单位。

向主管会计单位或上一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有下一级会计单位的,为二级会计单位。

向上一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没有下级会计单位的,为基层会计单位。

向同级财政部门领报经费,没有下级会计单位的,视同基层会计单位。

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实行独立会计核算,负责组织管理本部门、本单位的全部会计工作。

不具备独立核算条件的行政单位,实行单据报账制度,作为“报销单位”管理。

第五条行政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业务规模、人员编制以及负担的会计工作任务,设置相应的会计工作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并应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和内部稽核制度。

第六条会计核算应当以行政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行政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

行政单位的各项资金和财产,均应纳入行政单位会计核算。

第七条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会计年度、季度和月份采用公历日期。

第八条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发生外币收支的,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外汇汇率折算为人民币核算。

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会计报表时,应该按照编报日期的人民币外汇汇率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第九条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第十条会计记录应当使用中文,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同时使用本民族文字。

第二章一般原则

第十一条会计核算应当以行政单位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客观真实地记录、反映各项收支情况及结果。

第十二条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适应预算管理和有关方面了解行政单位财务状况及收支结果的需要,有利于单位加强内部财务管理。

第十三条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同类单位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第十四条会计处理方法应当前后各期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确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情况、原因和对单位财务收支情况及结果的影响在会计报表中说明。

第十五条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

第十六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运用。

第十七条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第十八条凡是指定用途的资金应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并单独核算反映。

第十九条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照取得或购建时的实际成本计价。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第二十条会计报表应当全面反映行政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及其结果。对于重要的业务事项,应当单独反映。

第三章资产

第二十一条资产是行政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

第二十二条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暂付款、库存材料等。

现金和银行存款按照实际收入和支出数额记帐。

行政单位必须严格银行存款的开户管理,禁止多头开户。预算经费应由财务部门统一在同级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指定的国家银行开户,不得自行转移资金。

暂付款是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所属单位或本单位职工发生的临时性待结算款项。

暂付款按实际发生数额记账。

行政单位对暂付款业务要严格控制,健全手续,及时清理。属于临时性往来借欠款要及时结算,不得长期挂账。

库存材料是指行政单位大宗购入进入库存,并陆续耗用的行政用物资材料。库存材料应按实际耗用数列支。办公用品数量不大,随买随用的,按购入数直接列为支出。

行政单位的库存材料每年至少应当清点一次。如发生盘亏、盘盈,应当查明原因,作为增加或减少当期支出处理。

第二十三条有价证券是指行政单位用结余资金购买的国债。行政单位购买的有价证券作为流动资产管理。

有价证券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记账。购入的有价证券应作为货币资金妥善保管,做到账券相符。

当期有价证券的利息以及转让有价证券取得的收入与其账面成本的差额,记入当期收入。

第二十四条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

单价虽然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应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或购建时的实际成本记账。盘盈和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者有关凭据确定固定资产价值。

对固定资产进行改建、扩建,其净增值部分,应当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第二十五条行政单位对其占有或使用的固定资产,每年应当盘点一次。

固定资产报废、调拨和变卖,必须按规定的程序报经审批。

转让、毁损、报废及盘亏的固定资产,应当相应减少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有偿转让、变卖固定资产取得的变价收入和清理报废固定资产取得的变价收入,作为其他收入处理。清理固定资产所发生的费用,作为当期支出。出租固定资产取得的价款,应当记入其他收入。第四章负债

第二十六条负债是行政单位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偿付的债务,包括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暂存款等。

第二十七条应缴预算款是指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按规定取得的应缴财政预算的各种款项,主要包括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行政性收费罚款(指按国家规定由行政机关直接收缴的部分,下同)、没收财物变价款、无主财物变价款、赃款和赃物变价款、其他应缴预算的资金等。

行政单位取得的应缴预算款项应当按照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国库。对于未达到缴款起点或需要定期清缴的,应及时存入银行存款账户。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篇(2)

关键词:官僚理论;会计寻租;行政事业单位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年均增速高达9.8%。与此同时,财政收支却以更高的速度在增长,财政收支所占GDP的比重也在逐年增长。而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从1999年最初的12.76%增长到2012年的22.57%,财政支出占GDP比重更是由从1999年最初的14.71%增长到2012年的24.07%。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增速远大于GDP的增速,也就是说,虽然我们把蛋糕做得越来越大,但老百姓能直接分到的份额却是在逐年减少。即便如此,各地方财政官员们抱怨最多的仍旧是可支配财力少,城市基建投入不足、保障房建设资金紧张、医保投入资金不足、教育投入压力大等。对于以上的种种现象,国内学者一直没有停止过寻求答案,他们认为预算体制不健全、市场经济、分税制、预算的不民主以及官僚体制是造成财政超额收支与低效率问题的根本原因。虽然他们从各个方面解释了财政超额收支与低效率的产生原因,但他们忽略了通过经济学理论对问题的本质进行分析。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一些学者就引进了西方经济学中的寻租理论来分析问题,为更好地解释这一问题又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一、官僚寻租理论模型

塔洛克就对垄断租下了一个定义,在他看来,寻租是那种利用资源通过政治过程获得特权从而构成对于他人利益的损害大于租金获得者收益的行为。而笔者认为,所谓“寻租行为”,从广义角度来定义,应该是指人类社会中的非生产寻利活动,或者是指某种为了维护、再分配既得利益的非生产性活动;而从狭义角度来定义,则是指利用法律或行政的手段阻碍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以及各行业的自由竞争以维护或瓜分既得利益的行为。 寻租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非生产性,(2)耗费资源,(3)损害他人,(4)寻租行为的发生由制度决定。

(一)以垄断为例,分析寻租活动的社会成本

西方经济学经典理论认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租的存在会吸引要素由其他产业流入有租的产业,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使要素在该产业中的收入和其他产业中的收入一致,形成长期均衡。但是,如果人们追求的是既得的社会经济利益,手段是寻求政府干预,利用行政、法律等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间的自由流动、自由竞争来攫取既得利益,或者对之进行再分配,其活动的行政就是“寻租”。下面,我们以垄断为例,用图1来分析政府政策制造的租金追求活动。

分析图1可以看出,D是对这一产品的需求,根据消费者行为理论,需求曲线是消费者的边际效用曲线,为简单分析,假设该行业是一个成本不变行业。在不存在寻租的自由竞争的市场条件下,长期均衡价格是P0,这时的均衡产量是Q2,消费者消费Q2量的某商品获得的总效用是梯形CDOQ2的面积,三角形CDP0的面积构成了消费者剩余。如果政府将该产品变为特许配额产品,则产生了一个人为垄断市场,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由制度的改变而引发了寻租行为的发生,此时,厂商只有通过寻租才能获得特许配额经营权,这时市场由于供不应求而处于失衡的状态,市场对应的产量是Q1,垄断价格是P1。由于政府在市场中起决定作用,为了维持垄断阻止长期均衡的达到,政府将会限制产量维持在Q1水平上,因为垄断利润的存在,厂商就会为了获得特许经营配额,通过各种手段向政府寻租,这种行为正好符合寻租的“非生产性”特点,长方形P1 P0AB原本就应该是消费者剩余,现在它则移到了生产者手里,这又恰恰验证了寻租活动“损害他人”这个特点,而且消费者剩余还多损失了一块三角形ABC,这个三角形也是由于寻租活动而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经济学上也称之为哈伯格三角形。

为了更好的说明寻租造成的社会总福利损失,这里我们可以假设寻租者的初始效用U等于其收入Y,令其投入的收入为I,可能得到的租金为R,再假设每一个人都有相同的概率获取租金,寻租者是风险中性的,而进入寻租领域是自由的。在这样的假设下,寻租将持续到这样一个点,寻租者的数目N刚好保证作为一个寻租的预期收益等于一个非寻租者的收入,即:

E(Y)=1/N(Y-I+R)+(N-1)/N(Y-I)=Y

由此推出,当实现均衡的时候,有R=NI

这就说明了投入寻租的总收入刚好等于寻租可能得到的租金。对利益集团而言,集团的整体福利可能获得了提高,但对于社会而言,社会总福利则是降低的,所以,寻租活动将会带来社会资源的浪费与低效率。

(二)官僚制定义、特征及目标

“官僚”一词最最早出现在18世纪的法国,“官僚机构”也来自法语,翻译成中文,含义就是“办公室的统治”,所以“官僚”最初是指所有的政府官员。而在西方文官制度建立后,它一般指非经政治选举的、经考试进入政府、不受政府更迭影响的政府官员。而“官僚机构”一词来源于英语,其有贬义的含义,有某种“低效率”的意思在里面。官僚制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他认为官僚制是权力依职能和职位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管理方式和组织体系,亦称科层制。笔者根据韦伯所提出的层级官僚制理论,总结得出所谓“官僚机构”的特征从内部来看实行严格的等级制,从外部来看便是一种委托管理机构,而官僚制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秘密”的,体制中人永远掌握有信息优势。

而官僚机构最大的目标就是预算最大化。预算规模的增加常常会导致职位的重新定级,或是人员的增加和官僚化。为了更清晰地理解官僚制的目标在追求预算最大化,我们可以用图2所描述的预算最大化模型来证明:

图2

由图2所示,当某一个人不是官僚的时候,个人的收入是Z,Px、Py是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价格,X、Y分别是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数量。这样可以得到非官僚的预算约束线Z= X×Px+Y×Py。在其他的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这个人变成了官僚,那么,除了货币收入外还能依靠其地位得到非货币收入,这个收入为公共物品的总价值的一个比例,假设为M×X×Px。这样,他的预算约束变成Z+M×X×Px= X×Px+ Y×Py。可以看到,两个人面临的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价格是不一样的,对于官僚而言,公共物品的价格相对较低,在其他的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他将更倾向于数量更多的公共物品。通过图2-2我们可以看到,个人在做官和不做官的时候的预算约束分别为AA和BB,预算约束线的斜率是公共物品的相对价格,引入无差异曲线,这样我们可以看到,不是官僚的时候,其均衡点是在E点,而作为官僚,其均衡点在F点,对应的公共物品数量是G2,远远大于不是官僚的时候的均衡数量G1。

在这种双边垄断关系中,双方的权力是不对等的,其原因在于信息的昂贵导致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官僚机构是庞大而烦杂的,人员众多,而上级预算拨款单位对于官僚机构是一对多的关系,所以官僚机构占有绝对优势。上级预算拨款单位与官僚之间虽然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它可以轻易地通过各种“寻租”手段争取到拨款的最大数额,这就相当于完全价格歧视了,由此官僚机构获得了全部消费者剩余,而对其的监督则大大弱化了。而官僚寻租的手段有政策寻租、关系(人脉)寻租、利用规则漏洞寻租等多种方式。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寻租产生机制

行政单位是进行国家行政管理、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单位,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实行预算管理的其他机关、政党组织等。而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对照公共选择学派中的官僚理论,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只有追求预算最大化,才能实现单位的最大利益。所以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我国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体制在实质上与官僚制具有高度一致性,正因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官僚制属性,为会计寻租行为的产生提供了制度基础。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寻租行为发生的直接原因,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官僚制特征及预算体系是会计寻租行为产生的基础

我国目前的预算体系是一种自上而下,从中央到地方,层层下拨的体系,这种预算体系带有明显等级节制的官僚制特征,它所强调的是对预算的“控制”,而非“绩效”,所以,带来的结果则是以大量的文件、政策、规定来严格控制资金的使用方式,力求控制到每一个细节,确保资金的使用流向是真实的、合法合规的。这样的预算体系会带来两个后果:

1.过分强调了预算使用过程的控制,而对预算使用所真正所要达到的效果却无人关心;

2.繁复的文件、政策、规定使得操作人员的专业程度更加提高,因为外人会难以悉数了解数量庞大的文件规定内容,这就为会计寻租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独特的会计专业体系是会计寻租空间的主要来源

前文我们已经谈到官僚制的特征之一是专业化分工所带来的“秘密制”,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体系也印证了这一特征,因为它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体系,其执行的会计制度、报表结构、记账方法、科目设置、项目规则等与通行的企业会计完全不同,国际通用的会计核算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对其的监督功能会减弱。同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于企业会计不一样,一般不采用权责发生制而采用收付实现制,所以,收付实现制的施行,就会造成很多应确认收入和应确认支出无法及时入账,给会计寻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双边垄断和信息不对称为会计寻租提供有利条件

前文我们已经谈过官僚机构的权力来源,那就是官僚制所特有的双边垄断以及官僚们的专业知识和信息优势,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分级制度,恰恰人为地创造出了一个完美的带有信息不对称特征的双边垄断模型。预算拨款的上下级单位存在着一个双边垄断的关系,财政代表了政府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是公共物品的唯一买家;而一个上级单位则需要面对成百上千个下级单位,下级单位执行预算的过程就是生产公共物品的过程,也就是公共物品的唯一卖家。作为公共物品的唯一供应者,下级预算单位会计完全了解本单位公共物品的真实生成成本,而上级预算单位由于缺乏手段获取有关生产成本的准确信息,在与下级预算单位的讨价还价过程中,下级预算单位可以提出高于生产成本的预算标准,而上级单位面对大量下级单位上报的预算方案时,但迫于时间和人力成本的限制,除了接受也别无选择,这就为会计寻租提供了无数的可能。

(四)官僚制等级间所特有的“父子关系”决定了会计寻租行为的无风险性

前文我们已经谈过,上级预算拨款单位与官僚之间是一种特殊的“父与子”的关系,对官僚充满着“父爱”,即使官僚犯错,也会以包容的心态去原谅他。而我国的情况恰恰也是这样,在行政事业体制中的上下级之间也存在着这种“父与子”的特殊关系。在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科目的运用,专项项目的设置,项目明细预算的编制都是可选择的,预算会计完全可以按照有利于本单位预算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在财务制度框架内编制预算报表和决算报表,这样申请到的预算必然是大大超出实际生产成本的。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所谓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寻租是指在社会总财富不变的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通过采取一系列合法的会计手段,以达到改变财务报表数据目的,从而转移更多公共资源分配,从中获取大于公共物品真实生产成本预算,以达到本单位预算最大化的非生产性活动。为了更加深入具体的了解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寻租行,笔者将以某行政事业单位实例来分析会计寻租的具体实现过程。

三、以“N高校”为例分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寻租实现过程

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寻租产生的原因,但我们要深入了解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寻租的实现过程,笔者将以假设的“N高校”为例,来分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在预算申报、执行、决算审计全过程中是如何实现寻租的。

在预算的申报过程中,“N高校”的预算会计利用本年度填报下一年度预算的时间差,将测算明年应该退休的在职人员直接算作退休人员,并将离退休人员每年自然减少人数忽略。除了在人数上的人为控制外,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因素,”N高校”预算会计在计算师生比系数上进行了所谓的“合理”调整,用“下年预测法”调整具有研究生学位、正高职称和副高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追加外聘兼职教师人数,同时引入附加指标(院士指标、长江学者和“”人才指标、“杰出青年”和“国医大师”)等加分人才指标,综合运用一系列的“会计寻租”手段后,将”N高校”的师资系数进行人为提高。在“专户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中,预算会计将预测“收费率”人为降低,故导致应上缴的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减少。在上年结余和结转资金中,预算会计根据财政年度决算只统计到二级科目的技术漏洞,将三级科目中的“未完项目结余”金额调整至“单位一般基金”,在“一般基金”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了“上年结余和结转资金”。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N高校”的会计利用政府集中采购中的漏洞,将该设备拆分申报,拆分出来的设备则不在政府采购品分类目录中,按照规定,则可以采取单位自主采购模式进行,由于”N高校”申报的预算资金大于实际的资金需求,所以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于一些无法按时完成支出计划的项目,会计会根据需要调整相应科目,比如将原本应该是收入类科目设成代管类科目,同时将原本应该是内部往来类科目记做收支出类科目,导致从报表上看预算是完成的,但实际上只是虚增了支出。减少的收入以及虚增的支出资金则转移变成了单位的自有资金。

年终决算时,“N高校”早已经通过各种会计手段将当初预算虚增收入及套用财政资金做平了。比如:按规定“财政拨款收入”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 预决算数字应该保持一致,但“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为单位收取的各项事业收入,”N高校”本年实际应纳入财政专户事业收入超收,为了将超额收入留在本单位自由支配,此时,会计就会利用收入科目的可选择性漏洞,通过调增 “其他事业收入”科目,在当年12月31号之前通过调整收入帐来达到平衡。即使有科目的确无法完成预算指标,“ N高校”也可以通过提前或延迟结账,而达到准确完成年度预算的目标,这正是因为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而不是“权责发生制”导致的会计寻租手段。

因为上下级单位都是官僚机构,存在着“双边垄断”和一种类似于“父爱”的关系,即使审计发现了重大问题,也只会将问题向上级财政部门反映,如果问题性质严重,那么上级财政部门也会因前期审核不严而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相当于“板子又打了回来”,所以 ,有这个大的前提存在,专业的注册会计师业务水平再高,审计也就往往流于形式了。

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寻租问题治理的制度安排设计

针对上文中提到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寻租问题,从众多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现状来看,是普遍存在的,严重侵蚀了我国的财政收入,会计寻租行为长期恶性地循环,也是造成我国财政超额收支和低效率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重视,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压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寻租空间,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减少社会总福利的损失。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设想:

(一)探索行政事业单位绩效预算体制改革

前文已谈到我国目前预算体系是一种“控制”预算,而非“绩效”预算,所以,笔者认为,最根本的解决办法便是探索行政事业单位绩效预算改革。所谓绩效预算是政府预算方法的一种创新,这种预算方法将政府预算建立在可衡量的绩效基础上,把预算资源的分配与政府部门的绩效联系起来,强调结果和效率,目的是提高财政支出的有效性。这种以预算资金绩效“倒逼”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的模式,能以其强大的预算激励和约束机制,推进政府改革,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绩效预算在美国乃至其他一些国家的实践,也表明了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所以,笔者认为,只有从“控制”预算转变为“绩效”预算,才能真正压缩会计寻租空间。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

前文我们已经了解到独特的会计专业体系是会计寻租空间的主要来源,那么要改变会计寻租泛滥的现状,我们就必须要从改变目前的会计制度着手。首先,笔者认为应将我国目前通行的收付实现制改为权责发生制。其次,我们还应该明确界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应用范围,正确的做法是应该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体系统一纳入到预算会计体系中,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一起界定为公共会计体系。最后,还需要规范会计科目、明确定位会计信息,即客观、真实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要明确所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使用范围,归并不合理科目,撤销一些容易引起会计寻租行为的科目,最大限度地使科目表达的经济行为清晰明确。

(三)财务信息公开、完善会计报告体系、事后审计及绩效奖惩机制

前文我们已经说过官僚机构的寻租空间来源于它的“秘密制”特征,而“秘密”的相反面则是透明公开,所以,只要遵循财务信息透明公开原则,各行政事业单位定期将会计报告向社会公开,接受广大人民监督,这样,会计寻租空间将会大大被压缩。同时,还要建立事后审计激励机制,建议成立财政专项审计奖励基金,经费来源可以是因审计工作而挽回的国家财政损失按一定比例提成,针对审到重大问题的审计机构要实行必要的奖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杜绝会计寻租问题的泛滥。最后,建立必要的绩效考核与奖惩制度非常重要,一方面,要完善财务管理的绩效考评体系,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对单位内部资金的运用情况及管理水平有一个公正客观地评价,提高广大财务人员的管理积极性;另一方面,针对违反政策的单位,要有严厉的问责及惩罚机制,必须要问责到人,惩罚到位,如经查实套取、骗用财政资金达到一定限额的,要上升到法律层面惩治相关责任人。只有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才能真正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才能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寻租的源头上解决问题。

(四)建立统一高效的财政预决算软件

目前,各地省级财政实行的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采用的不同软件公司开发的各类预算、决算及国库集中支付软件,由于软件开发水平的高低,造成软件性能参差不齐,各类软件漏洞层出不穷,从而造成巨大的会计寻租空间。笔者建议应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省一级统一的财政预决算系统,建立统一的财政基础数据信息库,因为财政拨款的依据是根据各单位上报的基础信息计算而得,如果一旦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基础信息数据库,每个单位的预算会计在上报基础信息预算时,则完全没有了寻租空间,那所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基础信息的上报上则不会作假。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寻租问题的研究,来揭示一个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的问题。将会计寻租理论与官僚理论有机结合,创造性地运用于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充分证明了会计寻租理论也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寻租问题是多年来制度设计不合理所累积下来的问题,我们必须要从制度源头和操作层面这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彻底而艰辛的改革。笔者根据官僚理论与会计寻租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制度安排建议,提出了健全会计报告体系,完善事后审计制度,完善财务分析、内控、绩效及奖惩机制,建立统一高效的财政预决算软件等建议,为铸造高效的预算管理和行政管理体制作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许云霄.公共选择理论 [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戈登・塔洛克 著.寻租(对寻租活动的经济学分析)[M]. 李政军译.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篇(3)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主要意义

(一)强化单位内部的科学管理

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资金安全的主要方式就是对单位内部的会计进行监督,不仅加强了对单位内部资金流转去向的记录,而且促进了该单位所有的经济活动更加合法,与此同时,对单位内部会计进行监督,提升了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促进了单位的资金使用向规范化发展。会计监督作为行政单位内部科学管理的主要方式,保障了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二)满足相关法规的要求

在我国现行财经法规的基础上实行了会计监督机制,其中规定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活动必须在财经法规的范围内,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活动具有真实可行性,还要保证会计监督工作落实到相关单位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行政事业单位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法规,促进财经法规在该单位中的实施。

(三)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会计监督体系的建立,一方面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更加真实有效,另一方面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进行了很好的监督,杜绝了违法使用专项资金的现象。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廉政建设的主要途径就是进行会计监督,保障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对党的形象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监督的有效措施

(一)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内在动力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某些单位领导为了谋取巨大利益,在事业单位的运行过程中对会计监督体系进行主观控制,这致使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体系成为了空架子。就目前形势来看,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的情况普遍存在我国行各个政事业单位中,其中,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力度不足是造成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的重要原因。因此,随着新时期会计体系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提高会计监督的内在动力。

一方面,要做好对会计监督体系的宣传,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国家有关部门需借助现代网络媒体、广播电视媒体等途径进行宣传,让每一位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都明确会计监督体系对于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会计监督意识的培养是加强廉政建设的内在动力,也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必不可少的条件。另一方面,增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内在动力,在新时期的发展下,会计监督工作离不开优秀的财会管理团队,因此,组建优秀的财会管理团队是非常重要的,财会管理团队为了满足会计监督工作的需求必须吸收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二)创新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体制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工作具有系统性等特点,为了确保会计监督工作真实有效,必须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活动进行分析,制定系统化、全面化、细节性的会计监督体制。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所采用的传统的会计监督体制已经脱离了时展的脚步,为了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顺利进行,必须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监督体制,对会计监督形式进行改革创新。

一方面,这些年我国财务管理体制逐渐的完善发展,财务信息更加为人所知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的集中表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更新了财务预算管理制度透明度,,更加使人们信服,全民行动起来对行政预算可以提出合理建议,使的各项行政更加合理迅速完善,积极促进了人民价值的体现,大大的提高了各项行政预算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人们可以高效利用网络进行监督,方便简洁,这种形式的监督使的更新行政事业单位有个大规模的服务平台。信息量更加丰富为会计监督平台发挥出更有效的作用,带动逐渐完成的会计信息登记制度,所以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会计信息更加透明完善。此外,对会计监督平台来说可以进行的总结和反思,发挥出财务信息的更大的社会功能,发现不利各项发展的原因,对于专项会计监督有了强有力的发展,更加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篇(4)

一、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含义

笔者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以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能力为目的,以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活动为对象,通过对财务信息及其他信息的加工和利用并向内部管理提供信息,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活动过程的预测与决测、规划与控制、分析与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共同点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都属于会计范畴,都起源于企业生产管理;目标相同,不管是向内部或外部提供会计信息,都是为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能力为目的。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区别。管理会计是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活动过程中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的预测与决策、规划与控制、分析与评价,确保资源有效利用,提升供给公共产品及服务的能力;财务管理则是以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收支执行为主线,确保各种形态资产的安全完整。具体有以下几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同:管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仅限于内部管理人员,是保密的;财务会计信息是相对公开的,包括内外部的利益相关方都可获悉。会计对象不同:管理会计对象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活动;财务会计对象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会计主体不同:管理会计为了能提供便于管理用的信息,会计主体可以是多层次的(如可以是一个责任单元或责任中心);财务会计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主体并反映其资产负债的财务状况、收支信息等。会计事项的处理规则不同:管理会计不局限于会计规则、可以不受规则限制;财务会计则以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计量单位不同:管理会计可用非货币单位计量(如实物单位等);财务会计则以货币计量为主。

二、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的准备条件

修改的国家会计法规增加对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的相关条文规定,是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转型并同时实施管理会计的重要外部条件。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并消耗财政预算资金,依据《会计法》的规定用财务会计的方法核算、反映预算资金消耗的来龙去脉并形成会计信息,依据《审计法》、《预算法》等相关法规的规定接受财政、审计等国家监督管理部门对财务报告会计信息的评价。财务会计工作理所当然的成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也需要有相关会计法规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合理建立并有效实施,是实施管理会计的重要内部管理条件。行政事业单位合理建立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可为管理会计提供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活动合法、合规及真实的财务会计信息,也可为管理会计提供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活动真实、客观的非财务会计信息。管理会计所使用的基本信息有的来源于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活动财务会计信息,有的来源于职能活动非财务信息。建立完善适应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需要的内部财务会计核算办法,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的财务会计支持条件。管理会计所使用的基本信息来源于财务会计信息,有的是财务状况等信息的直接使用,有的是对财务状况等信息的调整与加工。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必须服务并服从于管理会计提取信息的需要。划分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活动成本项目并确定成本归集方法、成本项目的类别与性能,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的基础条件。根据经政府批准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及人员编制即“三定规定”确定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依据职能划分活动项目并确定责任单元。在责任单元内依据职能活动划分成本项目、确定成本归集方法。按照成本项目费用与职能活动任务大小的变化关系,确定成本项目的类别与性能。

三、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的环节与技术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篇(5)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问题;策略

一、引言

所谓的会计监督,是由国家政府针对单位经济活动,颁布的系列方针及政策制度,其作为单位财务收支管理工作的行事依据,利于进一步保证单位预算工作的顺利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为了更好的进行财务预算管理,加强会计监督,对财务管理活动进行规范才是王道。加之,行政事业单位属于非盈利的组织,资金来源与用处相对比较固定,因此会计业务较为简单,预算管理较严格,呈现出了独特的会计管理特点,加强会计监督意义非凡。首先,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也是对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单位会计机构与会计工作人员具有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以及信息数据的真实完整性进行监督检查的职能。正是因为有了会计监督,才能有效地防范行政事业单位一切违背经济政策的行为活动。其次,加强了会计监督也有利于改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将财政资金真正的用于公共管理和公益服务上,保证人民利益最大化。同时,加强会计监督也能很好的遏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一切违法违规活动,增强内部资金管理的合理性,杜绝单位内部的贪污受贿活动,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单位负责人会计监督意识淡薄,对会计监督重视不足

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很特殊,它的资金多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且属于非盈利单位,多负责一些社会职能,如:医疗卫生、教育、市政规划等。因此对于资金管理使用的考察,更多体现在社会效益上,因此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也没有在会计监督上给予过多关注。总体来说,就是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会计监督意识淡薄。俗话说:思想是行动的主导,缺乏了会计监督意识,会计监督工作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将会计监督简单的归成财务管理的预算控制,缺乏相对的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健全。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的会计监督意识淡薄,导致整个单位自上而下都缺乏对会计监督的正确认识。不仅没有良好的会计监督环境,也没有独立的会计监督机构,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督工作没有很好的支持和定期的培训,致使整个单位的会计监督工作不能落到实处。就算有些会计人员认识到了会计监督的重要性,在这样一个上行下效的环境中,也难以施展抱负,将会计监督工作深入财务管理各个环节,最终的结果就是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改革进程。

2.缺乏健全的会计监督制度体系,会计监督不具备独立性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由于职能的差异,组建了许多不同的部门,在工作中常常存在一定的交叉情况,但是会计监督作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构成,应该独立存在,才能确保监督管理工作的公平、公正。但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对会计监督的正确、全面认识,不仅没有独立存在的会计监督部门,就连会计监督制度体系都不健全完善。一个单位缺乏设计合理、运行有效的会计监督机制,无法及时发现并纠正单位内部存在的一些财务舞弊现象,使行政事业单位贪污、挪用公款案件层出不穷。同时,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领导授权不清楚,没有适当的约束力量,使得许多单位出现领导权力凌驾于会计监督上的情况,甚至有领导独断专行,无形中增加了单位的财务管理监督风险。加之,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部门不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工作时常受到领导及上级部门的干预,根本无法行使会计监督职能,发现单位出现财务问题,也没有纠正的权力。久而久之,使得单位的会计监督部门形同虚设,工作无法真正的落到实处,不能有效的管理单位的财务工作,控制财务风险,无法帮助行政事业单位紧跟时代的步伐,保障国家职责的实施。当然行政事业单位存在这样的情况,也会对其改革发展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3.会计监督人员道德及职业素质整体偏低,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一直缺乏会计监督意识,因此也没有专业的会计监督人员,一般都会直接从会计部门中选人员来担任这一职务。这一做法,大大违背了会计监督工作高于会计部门的原则,加上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部门重视也不够,因此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相对偏低,甚至许多会计人员无证上岗,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的会计人员,让其来执行会计监督工作,实在不妥。同时,一些会计人员道德和职业素质偏低,根本无法适应市场对会计监督人才的要求,在进行会计监督工作时,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如:经受不住金钱利益的诱惑,在领导者的压力下,对一些偷税漏税、弄虚作假、挪用公款、贪污行为视而不见,或是直接参与其中,为自己开设小金库。由此可见,建设一支强有力的会计监督队伍势在必行。

三、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监督对策

1.提高单位负责人的会计监督意识,营造良好的会计监督氛围

为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工作做到真正的行之有效,树立单位负责人的会计监督意识是首要的。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尤其是单位内部的主要负责人,必须严格学习《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相关规定,以提高其会计监督意识。同时在日常的工作中,单位领导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全力支持会计监督工作,积极参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制度体系建设,组建独立的会计监督部门,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在整个单位中营造良好的会计监督环境,更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当然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会计监督的相关宣传,可以定期举办会计监督讲座,组织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管理培训班,或是通过单位内部官网,建立会计监督论坛,用一切方法加强全体人员对会计监督重要性的正确认识。不仅要从思想上改变对会计监督的态度,还要使用一定的技术方法来支持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工作,才能真正的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进程,让单位的资金预算、使用更加合理科学,杜绝一切违反规定的贪污、挪用、受贿行为,还行政事业单位一个健康的财务管理环境。

2.加快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体系的健全完善,确保会计监督的独立性

在行政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财务会计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最大化的发挥其在行政事业单位应有的作用,加快会计监督制度体系的健全完善是十分重要的。当然在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体系的同时,要考虑到其合理性和有效性,因此需要聘请具有一定资质的专业团队,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体系。例如:将财务管理中有交集、冲突的岗位分离,由不同的人进行单位的记账、登记、结算等工作,力求做到零舞弊。同时,为了防止会计工作人员监守自盗,重要印章交由多人分别保管,会计复核时,也需要至少两个以上资历较长的人单独完成,再进行对比整合。同时,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具体情况发现,会计监督部门必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才能突显出监督的效果。为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会计监督部门的职能应该独立于上级部门,即领导及上级部门只有审核、监督的作用,不能干预会计监督部门的工作。同时,要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部门与会计部门分离,且监督工作应高于会计部门工作,才能发挥出会计监督应有的监督效用。

3.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人员综合素质培养

行政事业单位可以从外面高薪聘请一些有资历的会计监督人员,参与单位的会计监督工作。要是打算直接调用内部会计工作人员,必须注重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道德素养的考察。首先,他们必须熟悉《会计法》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相关政策规定,当然还必须了解行政事业单位的一些政策规定,才能很好的开展会计监督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单位还应该组织会计监督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教育,以提升会计监督人员的职业素养,丰富自身的会计监督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会计监督是一项要求很高的工作,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直接参与者,除了具备专业职业素养外,会计监督人员还必须具有一定的道德素养。会计监督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具有拒绝一切金钱、利益、压力的勇气和决心,才能做到公正、客观的维护国家、社会、企业以及个人利益。当然,会计监督人员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严格依照相关规范进行,在维持高尚道德的同时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注重自身信誉培养。只有加强会计监督人员内外素质兼修,才能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作出更多贡献,推动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发展。会计监督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利于进一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发展,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作者:刘惠敏 单位:威海市文登区财政局

参考文献

1.傅娆.浅谈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中国市场,2014(09).

2.商华.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思考.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6).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篇(6)

预算会计属于现代会计中的一个分支,在行政部门中,预算会计是通过自身的活动为企业的生产建设服务。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的。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中,预算会计的工作关系到单位的成本控制,可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同时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收益。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管理意识

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中,由于部分管理者缺乏管理意识,致使管理工作存在较大的缺陷,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预算工作顺利的实行。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管理者意识的缺乏,致使预算工作未能和单位的工作计划有机的结合起来,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计划实行。其次,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未能和企业的发展规划有机的结合起来。诸多因素难以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质量提升。

(二)预算质量较低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工作中,由于预算工作属于复杂的工作,需要会计人员谨慎对待。但是在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工作中,由于会计人员未能充分的投入到预算工作中,致使会计人员难以做好数据的分析和预算工作,影响了预算编制的质量。同时,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质量较低,影响了预算的权威性,进而会限制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

(三)缺乏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工作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其主要是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致使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工作中,存在较大的问题。例如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中,固定资产均为不计提折旧,但是在会计人员的财务报表中却无法反应固定资产的净值,这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会造成企业的固定资产和实际价值不符,继而会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预算质量。同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工作中,其难以精确的反应公共服务的成本消耗情况,从而难以正确的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诸多因素限制着预算会计工作的实行,不利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四)缺乏完善的预算考评体系

预算考评与奖惩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可以保证单位预算工作的合理实行。但是在我国行政单位的发展中,其缺乏完善的预算考评体系,致使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不到位,难以将考评工作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同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中,其预算工作涉及的范围较广,致使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难以有效的对信息进行公开,不利于行政单位预算的透明化,进而不利于预算的合理性发展。

(五)存在预算执行问题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工作中,存在较大的预算执行问题,不利于预算会计工作的顺利实行。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和申报较为笼统,具有随意夸大或者隐瞒收入的现象,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对人员或者资料掌握不全的现象,给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题。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在定额和定员方面存在不完整的现象,单位的支出预算普遍较大。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在无预算的情况下,存在对下属单位进行拨款的现象。诸多因素证明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

三、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工作效率的对策

(一)提升管理意识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中,由于管理者缺乏相应的管理意识,致使单位的预算会计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针对这种现象,企业的管理者要明确自身的职责,提升自身的管理意识,以便可以更好的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工作的发展。首先,管理者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思想意识,使其能够符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以便可以提升对预算工作的重视程度。其次,管理者要根据单位的发展计划,将预算制度和年度计划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使预算工作符合单位的发展形势。最后,管理者要将预算工作和自身的发展形势有机的结合起来,以便可以更好的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规范会计管理工作

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中,由于会计预算质量较低,致使其难以符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形势,继而不利于单位的高速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应该规范会计的基础工作,并且要加强对资金结余的管理,以便可以更好的规范会计管理工作,使其可以更好的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在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对会计机构与人员的配置进行合理的了解和控制,以便可以提升内部控制质量,在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方面,只有行政事业单位不断的提升内部控制质量,才可以保证会计工作的规范化进行;在结余资金的管理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同时要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对于截留和挪用公款的人员,要严加惩处。只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并且完善对资金的管理,才可以更好的规范会计的基础工作,进而可以使行政事业单位健康持续的发展。

(三)明确会计准则,完善会计制度

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便可以更好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体系产生较好的认知。同时,管理者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建立起符合我国发展形势,而且符合企业发展形势的会计体系。在事业单位的发展中,由于其存在特殊的性质,致使其预算工作存在不理想的效果。因此,只有明确事业单位的归属问题,才可以更好的完善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制度。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会计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来改革会计制度,但是必须要保证会计制度符合我国的经济发展需求。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中,只有明确会计准则,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完善会计制度,才可以更好的将预算会计工作应用到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中,进而可以更好的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

(四)完善预算考评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考评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由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考评体系,制约了企业预算会计工作的顺利实施。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明确处理预算与实际工作中的差异,同时在完善考评制度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提升预算制度的公开化,以便可以保证会计工作的顺利实行。管理者在预算会计工作中,需要不断的提升思想认识,并且要建立协调的沟通机制,以便可以保证预算会计工作考评制度的合理建设,进而可以更好的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

(五)健全预算的编制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篇(7)

关键词:行政事业 会计制度 改革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保障。要想使得市场经济合理的发展就需要做好会计的工作,完善会计法,以及企业内部的会计制度,这样才能推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使得行政事业单位为人们以及社会更好的服务,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情况。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现状

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会计法的辅助,会计法可以有效的为企事业单位的活动提供保障,同时规范了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和行为。会计法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就建立起来了,直至今日,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法也需要与时俱进,结合现代经济的发展实际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以往的会计法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虽然在过去的那些年也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是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的改革已经十分必要的。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发展所服务,所以加强对其的内部财政管理,有利于提高财政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的会计法实施中,对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重要。因为事业单位的活动资金是国家内部提供了,这就决定了事业单位活动的一切目的就是为了社会的发展更好的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的改革和财政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会计制度反映了一个企业的内部的制度的完善,代表了一个企业结构的完整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也逐渐意识到了市场经济对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冲击性,如果做不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的改革工作,行政事业单位也迟早会被市场经济所淘汰,完全丧失了其本身所具有的作用和职能,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行政事业单位作为一个社会的服务部门,就必须要做好会计制度的改革工作,提高企业内部的资金利用率和透明度,同时也要注意对资金的合理非配,才能保证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三、2013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方法

第一,我国相关部门子啊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制度的改革中,需要事业单位的密切配合,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财政考核制度,以及会计审核制度,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工作监督,以及岗位培训工作,不断提供啊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业务素质。同时也要从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在市场经济的大趋势下,不能只依靠国家的财政补给,行政事业单位本身也要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这样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更好的生错,才能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发展,才能为国家节省更多的开支,确保我国国库的充裕,为社会主义建设节省下更多的资金,从而也可以使得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

第二,我国行政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也要注意对会计部门核算工作的处理。会计核算是会计部门工作的重要部分,只有进行会计核算才能促进企业更好的发挥那,财富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明确的经济目标,通过核算我们知道行政事业单位今年的总体资金消耗,为未来的发展也准备了科学的数据,同时也可以为我国会计法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和我国总体财政管理有着很大的关系,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部分,要做好我国的财政管理的工作,必须要做好型号增事业单位的制度改革工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保证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要实现会计制度的改革,就必须加强对企业内部财政数据的核算。

第三,要推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的改革就必须要做好我国的国库管理的工作,因为事业的单位的日常经营和工作都要靠资金的还自称,这些资金很大的一部分都是有我国的国库提供了,所以要对行政事业的会计制度改革就必须要重视对我国国家资金的整体管理,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提供资金的支持的时候,要从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实际出发,制定整体的预算,同时行政单位也要及时的提供所需资金的各种用途的预算,在经过有关部门的考察和协调之后,制定一个综合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的,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资金提供方案,该方案能够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对资金进行有效的利用,同时也能够避免在日常的工作中对资金的浪费。要做好会计制度的改革工作,不仅需要行政事业单位的努力,更需要国家的支持,只有做好资金的管理工作,才能使得刑侦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进行有效的、科学的制度改革,才能保证我国国库的充足,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的服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重要性的研究,提出了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式,为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进步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要做好2013年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工作,需要国家和企业内部的共同努力,保证核算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从实际出发,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孔祥永.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问题浅析[N].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