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效记忆训练法

高效记忆训练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2 09:22:41

高效记忆训练法

高效记忆训练法篇(1)

Abstract: Working memory(WM) capacity predicts performance in a wide range of cognitive tasks. Although WM capacity has been viewed as a constant trait ,recent studies suggest that it can be improved by adaptive and extended training. This training is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brain activity in frontal and parietal cortex and basal ganglia, as well as changes in dopamine receptor density. Transfer of the training effects to non-trained WM task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notion of training -induced plasticity in a common neural network for WM. The observed training effects suggest that WM training could be used as a remediating intervention for individuals for whom low WM capacity is a limiting factor for academic performance or in everyday life.

关键词:工作记忆;训练;认知任务

Key words: working memory;training;cognitive task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1-0001-02

0引言

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WM)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贮存的能量有限的记忆系统,是对加工任务必要成分的短时、特殊聚焦,在许多复杂认知活动(如学习、理解和推理)中起着重要作用[1-3]。但工作记忆能力的发展受到工作记忆容量的限制,早期研究似乎证实了Miller提出的“神秘数字7”。后续研究发现通过训练可以提高种个体的工作记忆能力。工作记忆受损在罹患神经精神病(如脑部创伤、中风、智力缺陷、精神分裂)及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个体身上表现尤为明显。早在1972年,Earl Butterfield 等人就运用默读复述的方法尝试改变学习能力缺失个体的短期工作记忆能力。这种方法虽对被试的表现有了部分提高,但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这种训练效果可以迁移到未经训练的认知任务和日常生活中。后来Ericsson等人(1980)研究发现通过训练可以大幅提高个体识记数字的数量。其中一个被试在经过训练后,仅听一次后便可以回忆出包含79个数字的序列。这是 “组块”的典型样例,相对独立的信息通过个体加工联结在一起形成有意义的组合,然后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然而这类训练受到实验材料的限制,当用字母测试此被试的记忆能力时,他就只能记住6个字母。

神经生理学相关研究表明,突触连接决定着工作记忆的容量。突触被认为是记忆的基础,突触为工作记忆中信息获得和储存提供了基础。人脑内储存记忆时引起的变化称为脑的可塑性,深入研究后发现,突触也具有可塑性[4]。突触的可塑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突触后膜接受神经递质后,突触后膜受体的表达也发生改变。另一方面,化学信号传导的过程中,突触的形态也会发生变化,原来很小的突触后膜有可能变得很大,原来很大的突触后膜有可能变得很小,并且可能会产生新的突触。这种可塑性使突触成为脑内储存信息的基本单元。

1工作记忆的神经生理模型

Baddeley工作记忆模型认为中央执行系统是工作记忆的核心成分,负责加工、计划、协调、监管工作记忆中的信息。工作记忆与注意有着密切关联。工作记忆等于短时记忆加控制性注意,中央执行系统的功能主要由控制性注意来完成。控制性注意涉及注意的选择性分配,并依靠额叶前部、颅顶部的大脑皮层活动来完成。控制性注意是加工工作记忆任务必须的,主要用于激活信息,解决任务目标、外部刺激以及习惯化反应图式之间的冲突,即激活与任务相关信息,抑制与任务无关信息。工作记忆与控制性注意有着相同的神经活动机制,有些研究甚至认为二者同功同构。研究者希望,运用具体任务对大脑皮层特殊区域的训练能够迁移到同一神经网络的其他任务中去;对大脑皮层更好的训练会产生更多泛化效应。尤其是颅顶内部神经网络改变可能会提高工作记忆和控制性注意的效果。

近年来,工作记忆训练中开始采用神经影像技术研究工作记忆的神经机理,探究感觉联合皮层和额叶前部皮层的活动影像。影响分析发现,这些区域的活动形式随刺激的感觉形态而变化。成人间工作记忆容量差异可能会引发个体颅顶内部皮层和额叶前部皮层的不同活动,当成人与儿童比较时也是如此[5]。神经网络模型指出额顶内部突触更强的连接可能是拥有更高工作记忆容量的重要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是重要的神经递质,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各种功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如空间记忆、运动功能、神经激素释放等。McNab和同事通过观察多巴胺受体D1和D2的浓度来研究确定工作记忆训练的效果[6]。多巴胺对工作记忆任务表现和神经系统可塑性有着重要作用。经过为期5周的训练后,与控制组相比,实验组中工作记忆容量增加被试的D1受体神经末梢都有明显变化,但D2皮层下神经末梢没有变化。这说明D1受体激活可以提高工作记忆成绩。动物实验表明D1受体减少与其认知功能损害有关。但在McNab的实验研究中,这种因果关系并不十分明显。这可能是因为每天针对工作记忆任务的密集训练使训练期间多巴胺的释放量增加,这导致了神经末梢中多巴胺浓度的变化。也可能是因为工作记忆训练通过调整多巴胺传递改变了容量。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可以说工作记忆容量训练效果与大脑区域活动和神经系统都有重要关系。“多巴胺可以诱发工作记忆训练效果”这一假设的支持来自于DAT-1神经末梢的多样性影响训练效果的研究。但这项研究只有29个被试说服力不足,但为认知系统可塑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神经系统可塑性的研究可能会导致认知训练和药理干预相结合的新研究范式的产生。

2工作记忆训练与大脑活动

研究发现,通过工作记忆训练,与工作记忆有关脑区的活动有所增强。工作记忆训练与大脑活动有关存在一些质疑,也就是说大脑活动与更高工作记忆容量之间的联结仍在不断探索。然而,大多数研究已表明在任务相关领域工作记忆容量和大脑活动存在正相关。个体间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与颅顶内部皮层活动有着正相关。颅顶内部沟回数量和额叶前部皮层的活动频率与儿童的工作记忆容量有着正相关。随着个体衰老工作记忆能力的下降与大脑皮层活动的减少有关,尽管这些活动在额叶前部会有不同的取向[7]。与这些研究结果相对应,神经网络模型提出高水平的BOLD活动与更高容量的工作记忆相联系。

Olesen等人[8]采用与Klingberg早期研究用到的相同方法对工作记忆进行训练。第一个实验,训练开始前,要求被试多次浏览训练材料,当训练结束后,再浏览一次。在浏览过程中要求被试完成非常简单的工作记忆任务。接下来的实验中,训练过程中要求被试不断浏览实验材料,同时观察浏览过程中大脑活动。在两个实验中都发现了额叶前部和颅顶部皮层活动的增加,同时在第二个实验中还发现了尾状核活动的增加。

Dahlin用新式实验任务对被试做了总计11个小时的训练[9],发现训练后被试尾状核活动明显增加,但额叶前部和颅顶部皮层活动相对减少。用一组尾状核活动频率低的年长被试作为参照,分析原因可能的解释是这些被试缺乏对原有任务的迁移。Moore及其同事要求被试对复杂视觉刺激进行归类。训练过的物体归类方法与新方法进行比较。这个训练主要关注视觉感知而不是工作记忆容量,但训练使对物体进行归类的水平获得提高。Wexler等人对8个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训练,其中3个被试发现了额叶前部皮层活动增加的症状。

相关研究发现:短期训练(时间3个小时以内)都会导致大脑区域活动的增加,但长期训练却根据大脑区域表现出不同的增减趋势。增加与颅顶内部皮层及脑部前段沟回、尾状核的活动有关,而减少可能与学习方法如编码、时间任务效应有关。相似的解释已经被肌动训练证实,开始阶段效果与长期训练带来的改变是不同的。Olesen等人的研究将训练效应定位于额叶前部和颅顶部大脑皮层,而不是感觉联合皮层。这些效应表明颅顶前部神经网络参与了任务加工。颅顶前部效应很好地解释了不同工作记忆任务和注意控制间的迁移。

3工作记忆训练的新兴研究

Klingberg等人采用新的工作记忆训练方法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进行训练[10]。这些训练是在保证准确基础上对工作记忆任务进行反馈、再认。训练时间是每天30-40分钟,一周5天,持续5周(总计大约15小时)。训练采用阶梯训练法,即根据被试工作记忆容量及在训练任务中的表现,逐步调整训练难度。这种方法与以往工作记忆训练方法有所不同。通过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比较,发现训练显著提高了个体的工作记忆能力。研究表明工作记忆训练程序通过感知训练方法得到激发,并使工作记忆容量得到扩展。训练效果在3个月内非常显著,这些发现与一般神经网络的工作记忆通过训练可塑性的观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抑制功能被认为是工作记忆中央执行系统的基本成分,为了保证工作记忆中执行系统的顺利进行,在注意转换中,需要抑制已自动化的加工,在更新过程中需要抑制不再有用的信息。工作记忆训练对非工作记忆任务的潜在迁移效应也被部分研究证实。在针对注意力缺失多动障碍儿童的训练中,其完成Stroop任务的效果得到提高。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经过工作记忆训练后,其抑制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注意力分散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控制和减少。针对正常学前儿童的一项研究(Thorell,2009)[11],在完成连续任务中训练过的儿童出现错误更少,但在“go”和“no-go”任务中表现差异不大。相对于未经过工作记忆任务训练的个体,训练者表现出更高的推理能力,但有时差异并不显著。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可能是由个体间差异和迁移效果具体测量指标不同引起的。

在一项研究中,Dahlin等人[12]对健康状况良好的年轻人和老年人进行计算机化任务的训练,每次45分钟,一周3次,共训练5周。在训练中呈现一系列含有字母、数字、颜色和其空间位置的列表给被试,在列表呈现结束后要求被试回忆最后5个项目。任务难度通过呈现更长列表而非改变回忆条目数量进行调整。与控制住相比较,实验组中青年被试在没有训练过的3-back工作记忆任务中表现提高明显,这种效果一直持续到18个月后的测试中。但青年被试在其他三项工作记忆任务及瑞为高级推理测验中成绩改进不大。Li 和他的同事们用45天,每天15分钟的训练来测试训练对青年和老年被试的影响。训练任务是要求空间位置匹配的两种2-back任务。后续研究发现,青年和老年被试在空间和数字位置匹配的3-back任务中表现都有提高。

Jaeggi等人[13]采用位置和数量同时匹配的双重n-back任务对个体工作记忆进行训练。训练难度通过增加“n”的长度来进行调整,即训练从1-back任务开始到5-back任务结束。被试每天训练25分钟,分别接受8天、12天、17天、19天的训练。研究结果发现,与控制组比较,实验组在数字广度任务和BOMAT图形推理测验中表现提高,12天和17天的被试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训练对图形推理测验的迁移效果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这样以往对ADHD儿童在经过工作记忆培训后瑞为彩色推理能力得到提高是一致的。

4发展前景展望

4.1 工作记忆训练与认知神经科学逐步结合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关于工作记忆神经机制的研究是努力的方向。研究者可以借助PET、fMRI等脑成像研究技术,为工作记忆训练提供更为科学的评价标准。研究表明,工作记忆的执行功能与大脑额叶有密切关系,存储功能在顶叶,工作记忆训练需要逐步结合认知神经科学的新研究、新发现,寻找内在的神经生理机制。

4.2 工作记忆测量方法和测量指标逐步统一在以往工作记忆训练中,不同研究者对工作记忆的的的测量方法和测量手段大不相同。测量指标的不统一,使得训练效果、测量结果无法进行科学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在今后工作记忆训练研究中,工作记忆的测量方法应逐步统一,选取代表性强、敏感性高的任务做测量任务。

4.3 工作记忆训练内容和训练程序逐步规范现有的工作记忆训练中,所用的训练材料差异明显。有的采用复述等策略,有的采用数字广度任务、空间广度任务,有的采用n-back任务;在实验程序中,对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变量的控制不够。今后研究中,对于训练的内容应规划化,根据工作记忆的成分进行训练,训练程序应逐步严谨,提高研究的效度和结果的可靠性。

4.4 工作记忆训练的实际迁移效果逐步增强研究表明,通过工作记忆训练可以使个体解决问题和记忆能力得到提高。但实验室外的现实环境带来了诸多实际问题。对于那些时间较短、质量缺乏控制的训练,迁移的效果就微乎其微。对于工作记忆训练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比如完成迁移的最优时间、奖励和动机的作用、个体在训练潜能上的差异,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会提高工作记忆训练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Baddeley A D & Hitch G J. Working memory. In G.H.Bower (Ed.), The psychology of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Advances in research and theory[M]. 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94.

[2]Baddeley A. Working memory[J]. Science,1992, 255: 556-559.

[3]Conway,A.R.et al.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and its relation to general intelligence[J]. Trend Cognitive Science,2003,7: 574-552.

[4]Rainer, G. and Miller, E, K(2000) Effects of visual experience on the representation of objects in the prefrontal cortex[J].Nenron,2000,27:179-189.

[5]Crone, E.A. et al. Neurocognitive development of the ability to manipulate information in working memory[J].Academic Science .U.S.A,2006,103:9315-9320.

[6]McNab,F et al. Changes in cortical dopamine D1 receptor binding associated with cognitive training[J]. Science,2009, 323:800-802.

[7]Rajah, W. N. and DEspsito, M. Region-specific changes in prefrontal function with age: a review of PET and fMRI studies on working and episodic memory[J]. Brain,2005, 128:1964-1983.

[8]Olesen, P.et al. Increased prefrontal and parietal brain activity after training of working memory[J].Nat.Neurosci,2004.7,75-79.

[9]Dahlin,E at al. Transfer of learning after updating training mediated by the striatum[J].Science ,2008,320:1510-1512.

[10]Klingberg, T, et al. Computerized training of working memory in children with ADHD-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 ChildAdolesc. Psychiatry, 2005,44:177-186.

[11]Thorell,L.B.et al. Training and transfer effects of executive functions in preschool children[J].Development Science,2009,12:106-113.

高效记忆训练法篇(2)

【关键词】

全脑速读记忆法;阅读能力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脑科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中正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开发大脑潜能,推动人类进步,作为世界性的研究开发课题在国外也已如火如荼地蓬勃开展。可是,我国正处在一个左脑型的教育体制时代,长期以来在对左脑过多使用的同时,忽略了对右脑功能的开发与利用,存在着左右脑失衡的现状。开发儿童脑功能、挖掘人类智力潜能,是科教兴国的重要举措,也是脑科学和教育科学工作者的当务之急。本教程主要从速读速记的角度出发,开发青少年心智潜能,渴望在不久的将来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推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被试者来源于潍坊博爱心理研究所“速读速记心智潜能开发夏令营”第一、二期成员共46人。被试者均为右利手,裸眼(或矫正)视力正常。训练时间为8:00~11:30 am,14:00~17:30pm,共一周。

1.2训练方法

按照“速读速记心智潜能开发教程”,指导学生通过健脑静心调息训练,进行腹式呼吸,配合节奏缓慢,曲调舒展起伏的音乐,使大脑进入α波状态,即学习的最佳状态。随后通过视觉机能训练图,达到注意力集中,视点移动迅速,视野主视区扩大,眼球迅速调焦的目的。在练脑、练眼的基础上,再通过节拍器进行节奏感知训练,使节奏感达到并适应快速阅读的要求,采用空白长方框、符号长方框、字形长方框、文章长方框等训练材料,从150拍开始,按阅读速度增加,每个内容训练1 min。在以上三项广义基本功训练后,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包括快速阅读,闭目回想,写出(或说出)内容等环节。

1.3测量工具

根据李守东编著的《简明全脑速读记忆法》计算阅读效率,阅读效率=阅读速度×记忆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对训练前后的阅读效率采用进行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

2结果

训练前被试的阅读效率为(132.88±86.87)字/分,训练后的阅读效率为(2521.30±253.93)字/分,进行配对t检验后的结果显示,t=-70.33,P=0.000,按照α=0.05的检验水准可以认为训练后阅读效率和训练前阅读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训练后的阅读效率高于训练前。

3讨论

全脑速读记忆法以美国心理学家斯佩里和麦伊尔斯提出的“左右脑机能分担理论”为理论依据,充分开发训练者左、右脑协调快速处理视觉信息的巨大潜能,以全新的信息处理方式-眼脑直映,取代传统阅读的“眼睛-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听觉中枢-理解记忆”方式的高效阅读法。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全脑速读记忆法大大提高了青少年阅读效率,被试阅读速读和记忆率均明显提高,这与孙淑凤等[1]的研究结果一致。

研究发现,当人身体极度放松,而精神非常集中时,大脑中就会产生促进学习与思考的最佳脑波-α波。当脑波处于α波状态,潜意识就会发挥作用,能够促进灵感的产生,加速信息收集,增强记忆力、理解力[2]。研究中的健脑静心调息训练可以有效地促使大脑处于α波状态,使训练者达到最佳学习状态。

快速阅读的能力包括几个与视觉有关的重要方面,即提高注意力、扩大每次注视的视知觉范围(扩大视读野)、加快眼动速度等。本研究主要注重上述方面的训练,训练后被试阅读速度、记忆率都比训练前有了显著的提高,说明全脑速读记忆法是有效的。

高度集中注意力是保证速读速记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训练中经过视觉技能训练及节奏感知训练后,被试注意力养成了良好的阅读品质,注意力高度集中,保证了训练效果。眼动速度直接影响阅读速度,故眼动训练是视觉机能训练和节奏感知训练的焦点。研究发现双侧水平眼跳能够平衡大脑两半球的激活水平,从而促进大脑两半球间的交互作用[3],以充分调动人脑潜能,促进左右脑的均衡发展,全面开发大脑。人的眼睛只有在眼停时才能感知字句,每次眼停时感知的文字量(视读野)愈大,阅读的速度就愈快;眼停的次数越少(眼动速度快),阅读的速度也越快。本研究中,经过训练后,被试眼动节律达到250拍/min,阅读速度提高到3000字/min,平均阅读效率提高到84%,与韩映红等[4]的研究相符。

传统的阅读方式,缺乏一定的节奏感,注意力不集中,出现“回读”现象,致使阅读速度慢,理解记忆率低[5]。在该训练中,强行采用一定的节奏阅读,来抑制左脑语言中枢抽象思维的活动,以利于开发右脑固有的形象思维和形象记忆能力,养成左右脑在阅读过程中综合协调能力,使大脑的两半球在快速阅读过程中密切合作,并能有效的防止回读,使视觉接受信息的节奏和大脑接受信息的节奏趋于协调,达到快速提高阅读能力的效果。

本研究采用创新的全脑速读记忆法,短期集中训练已取得显著效果,但速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巩固学习效果,应坚持每天基本功训练。本实验为提高青少年的阅读记忆能力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下一步还需利用功能磁共振(fMRI)及事件相关电位(ERP)进一步对脑机制进行研究,以便全面推广,开发青少年潜能。

参考文献

[1]孙淑凤, 李秀艳, 吕宏韬, 等. 速读速记心智潜能开发对青少年基本认知能力的影响. 潍坊医学院学报,2009,31(6):442-444.

[2]卜金华. 提升高三复习效率的简易放松技法解析.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2):54-57.

[3]Simó LS, Krisky CM, Sweeney JA. Functional neuroanatomy of anticipatory behavior: dissociation between sensory-driven and memory-driven systems. Cereb Cortex,2005,15:1982- 1991.

高效记忆训练法篇(3)

关键词: 交互式教学 口译记忆 口译质量

在某种程度上,记忆能力对口译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口译教学对记忆能力的培养应予以重视。然而,目前口译教学多侧重技能培养,对记忆能力关注较少。构建主义认为,口译能力建构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能力主要依靠自我知识建构,通过不断训练获取。

1.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现状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发展为口译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条件。目前,开设英语口译课程的高校众多,口译教学主要以口译技巧为主线,结合不同主题,极少关注记忆训练。口译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教师未充分发挥作用,学生口译能力不能实质性提高。反思口译教学课堂现状,具体问题如下。

首先,口译记忆训练缺失。多数口译课堂只是粗略介绍口译记忆及其原理、特点和训练方法等。相关训练浅尝辄止,无法为口译任务奠定基础。其次,教学模式单一。由于缺乏清晰的教学定位,口译教学易陷入“教师讲授―学生练习―教师点评”的传统模式,教师对于如何训练口译能力无系统指示和明确指导,不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思考能力。再次,口译教学效果欠佳。口译课堂未能有效整合、平衡发展,难以凸显口译学习的乐趣和魅力,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不足,师生互动沟通匮乏,记忆能力弱,口译整体能力提高幅度较小。

2.交互式教学模式与口译记忆训练

交互式口译教学中的记忆训练是指,以交互式教学为依托,以记忆训练为中心,以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口译综合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课堂在轻松和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的环境下,以口译记忆训练和技巧学习为两条主线,相互交织、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译自信和口译能力。

2.1交互式教学模式

建构交互式教学环境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改变以往被动、单纯地听记式的教学模式,采用“学生主动参与―伙伴式合作训练―自主建构记忆体系―主动运用记忆知识”的学习模式,教师结合课堂观察,向学生反馈,指导改进学习方法[1]。交互式教学模式在口译课堂贯穿始终,为口译记忆训练和技巧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具体如下:

学生自主,尝试感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改变被动的单纯听记法,在记忆、听说实践中自悟。自悟是探索式的理解,理解是记忆的基础,离开了理解,记忆无从谈起[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带着问题进入口译课堂,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学习更主动。

寓教于乐,实践中学。教师讲授学习重点,学生以合作伙伴为基本形式大胆练习,在实践中学习。教师根据学生发现的难点进行启发,鼓励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和纠错习得记忆方法,不断获得新的体会和领悟。其中口译课堂应力求模拟真实的口译场景,并赋予一定的趣味性,帮助学生保持较高的参与热情。

教师反馈,学生反思。教师反馈建议和问题解决方法,供学生反思与提高。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如使用策略、流利程度、准确性、完整性等,适时引导,推动学生反思、归纳和总结,有针对性地分层指导学生,尤其是自信欠缺的学生,要求训练伙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课后练习,巩固所学。课后练习要具有一定的连贯性,既是对本次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复习、帮助学生内化新知识,又能启发感知下一次的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因而使教学具有连贯性和体系性。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稳步推进所学知识,循序渐进,学习效果更显著。

2.2口译记忆训练与技巧学习

语言是口译利用的材料,技能是材料使用的能力,而口译记忆则是能力实现的基础。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记忆体系主要由三个记忆系统组成: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3]。三种记忆系统相互作用,帮助译员圆满完成译语输出。影响口译活动中记忆能力的因素则有注意力、理解能力、笔记法等[4]。根据口译记忆的特性,口译教学的记忆训练主要分为激活、巩固和运用三个阶段。

激活:瞬时记忆与短时记忆。未经记忆训练的学生一般对口译记忆力缺乏自信,在口译活动中极度依赖笔记,无法均衡口译记忆与笔记法的搭配合作。这是因为记忆体系中的工作系统仅为感知原语信息的瞬时记忆,未调动短时记忆分析、处理由瞬时记忆传送而来的信息,所以口译记忆训练的第一阶段则是激活口译学习者的短时记忆能力、树立自信。

口译活动要求译员精力高度集中,信息理解程度和获取量与译员内在动力成正比。教师可在理论教授之后,设计趣味性较强的记忆训练环节调动学生自主能动性,乐中予学,感悟瞬时记忆到短时记忆的转换过程。比如:故事复述比赛。复述并非一字不差地背诵,而是要求学生在听取原语信息时精力高度集中,迅速进行原语分析、整理、概括与记忆,再进行有条理的复述。在练习之初可进行难度较低的原语复数,当学生掌握较熟练时,可适当增加难度,将原语复述转为译语复述,或增加信息获取的难度,如一遍唱歌一遍听取原语,一遍进行影子练习一遍书写数字等。

巩固: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短时记忆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时记忆提供的相关背景、语义、语篇等知识的辅助。这一阶段,学生需要充分的课前准备,储备大量相关知识,减轻原语信息分析时的记忆负担。教师可提前公布记忆训练的材料主题,并督促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如在记忆训练之前增设“信息预测”环节,预测正确可适当增加得分。

以“美国总统夫人米歇尔・奥巴马访华”这一主题为例,学生课前需浏览、搜集、熟悉相关新闻报道和背景资料,并预测练习材料中可能出现的信息,如访问时间、出访城市、访问目的及出席活动等。在“信息预测”环节,学生的预测一旦与材料涉及的信息吻合,教师则予以肯定和鼓励。在课前准备的前提下,训练材料的难度可逐步增加,如提高信息语速、加强信息密度、增加长难复杂句、增添数字和地名等信息。

运用:口译记忆与口译技能。口译任务的完成需要三个过程协调配合:听辨与分析过程、记忆过程和产出过程。在此过程中,如何使口译记忆能力与其他技巧“和睦共处”、防止信息获取量下降是第三阶段的训练重点[5]。

以口译记忆与笔记法的结合为例。口译记忆与笔记法是两种同时进行、但形式不同的信息获取及存储方式,均为口译产出服务。最有效的笔记不是逐一记下发言人的每一句话,而是利用符号、缩写和字词等快速记录下帮助译员回忆原语信息的关键字词及逻辑[6]。但在笔记法学习之初,学生通常苦于不分主次所有信息一把抓,造成笔记混乱,扰乱口译记忆的正常工作。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口译记忆与笔记法之间的关系,强调笔记法提纲挈领的辅助作用,强化记忆的抗干扰能力,并亲自示范笔记法给予学生具体直观的指导。在这一训练阶段,口译课堂应提供学生大量的实践机会,将口译记忆能力与其他口译技巧熟练结合。

3.结语

交互式口译教学的记忆训练将交互式课堂、口译记忆和口译技巧有机结合,强调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促进口译能力的全面发展和口译教学的有效开展。虽然有限的课堂教学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有效的方法和良好的习惯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学生接受的不再是知识的堆砌、技能的重复,而是为之受用终生的感悟与体验。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基于记忆训练的交互式口译教学模式实证探索[J].外语学刊,2010(3).

[2]陈振东.口译课程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翻译,2008(4).

[3]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

[4]冯建忠.实用英语口译教程[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5]Gile,D.Human Memory:Structures and Process(2nd Edition).San Francisco: Freeman,1997.

高效记忆训练法篇(4)

[关键词]:音乐 内心听觉 意象 心理学

一、关于音乐内心听觉心理学原理的概述

音乐的内心听觉在音乐界已不陌生,是指在内心进行的音乐活动,尤其是内心听觉活动,主要在听觉意象的心理过程中实施,与感知、记忆、联想等心理过程也有一定的联系。它是广义的对音乐整体性的产生听觉意象。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对音乐家和音乐学者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听觉意象,可以使听过的音乐记忆在脑中并随时逼真的出现。

音乐的内心听觉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心理机制。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感受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是十分活跃的,心理是人类大脑的技能,是人类大脑活动的自然结果,心理学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学科,心理学为人的心理现象进行了解释,同时也为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音乐的内心听觉也遵循这方面的原理。

普通的心理学是指人在感受客观事物的时候,刺激在脑海中留下印象,然后慢慢消逝,但印象仍然保存在脑海里,必要时印象有会显现出来,在脑海里又会再现客观事物的形象,这就是意象。音乐内心听觉主要是心理过程中的听觉意象。意象是对过去事物的再现,是记忆的主要形式,也是想象的基础。

总之,音乐内心听觉产生的心理学原理同意象产生的原理相似,就是音乐内心听觉是以感官储存的材料来作为依据,在听觉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记忆这种心理活动,进行量的积累,进一步自由的回忆、想象。同时,心理学为音乐内心听觉训紧提供了依据和规律。

二、音乐内心听觉能力的科学训练方法

(一)对音乐记忆能力科学的训练

内心音乐听觉是把听过的音乐材料在脑海中记忆并再现,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内心听觉的准确性根据一个人的音乐经验和音乐记忆量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提高音乐记忆能力对音乐人的内心听觉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那么,音乐记忆是对音乐能力的感知,如:节奏、音色、旋律、和声等,音乐记忆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包括: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1.瞬时记忆的科学训练。瞬时记忆顾名思义,只是停留在瞬间的记忆。在音乐听觉训练中,高音、声音程、和弦都是靠瞬间记忆,瞬间记忆中听出来的内容会为后面的学习作为参考,这样就不会出现跑掉的现象,所以瞬时记忆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们我们可以采取延时模唱、干扰模唱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延时模唱,是在听到音响后,心理记住其音色,隔一段时间在唱出来,注意检查精确度,所隔时间长短根据现实情况由短至长,最终以精确的瞬时记忆为训练目标。干扰模唱就是在音响后,加入其它音响进行干扰,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可以用乐音,与学生谈话等方式进行干扰,进一步训练瞬时记忆精准性。

2.短时记忆的科学训练。在音乐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分钟之内为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训练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节奏和旋律进行记忆,这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此项训练中要把握短时记忆的特点,根据记忆的心理过程,来进行科学的训练。如:在节奏、旋律的听写训练中,让学生以组块的方法,增加学生的记忆量。组块的方法可以是以小结为单位,或者找相似的、相异的节奏型组合为单位。不断的进行复习,对听记材料进行科学的编码,从而准确的完成听写训练。

3.长时记忆的科学训练。长时记忆是由短时记忆组成而来,它的储存时间在一分钟之上,直到不被忘记。长时记忆容量很大,它通过对信息进行编码而形成,我们就以音程、和弦为例,我们平时对音程、和弦反复的记忆、模唱来加深记忆的方法外,还可以运用联想对信息进行编码,加强记忆。

(二)对内心默唱进行科学训练

默唱是以内心听觉为前提训练,不出声的把音响、乐曲表现出来。默唱训练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要把握好,告诉学生什么时候默唱、什么时候出声,避免训练时引起混乱。默唱可以采取集体方式和个人方式,集体默唱时可以让学生轻轻击打拍子,既可以统一速度也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个人方式的训练可以进行分组,个人之间相互交替练习。默唱是训练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在有音响或者没有音响的基础上训练对音响的把握,需要学生有坚定的意志、高度的集中力。

(三)对音乐乐谱背诵科学训练

音乐中背谱包含背唱和背写两种形式,通过脑海中的回忆,将已经熟悉的乐曲用唱和写的方式再现。对于听过的乐曲,可以通过回忆训练内心的听觉;对于见到过的乐谱,通过回忆训练视觉和听觉。那么,在回忆的过程中,有效的训练了学生听觉的积极性。

三、音乐内心听觉的心理学方法的展望

音乐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训练过程。在音乐教学上我们要在遵循心理学方法的原理基础上,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内心听觉相结合,形成心理规律。听觉意象和听觉思维都是心理学专业的名词,它表达的意思与音乐中常用的名词音乐内心听觉上基本相同,所以,在音乐中心理学的理论我们可以在音乐教学中去实践。音乐 的内心听觉训练可以以心理学方法为指导,来进行多样性和科学性的训练模式,如:旋律音程训练时,可以采用模唱、听辨等形式。心理学对音乐内心听觉的训练起到了推动作用,采用心理学方法进行音乐教学,大大的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结语

音乐内心听觉是良好乐感的重要基础,乐感是音乐的重要部分,好的乐感可以将感觉的概念化为心理操作,大大的提高了音乐水平,要想在音乐中有所建树,我们就要做好音乐内心听觉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乐感是一种心理的感觉,它的形式包含着多种心理因素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更加注重培养内心听觉,多角度的去探究培养音乐内心听觉的能力,以便于更好的为社会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朱金凤.培养良好歌唱“内心听觉”能力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高效记忆训练法篇(5)

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入住我院的痴呆患者90例,进行认知与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训练内容为智力训练、语言训练、记忆训练、日常生活能力,为期3个月并做评分。

结果:90例患者通过3个月训练,认知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较训练前有所提高。

结论:老年痴呆患者经过认知与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可延缓痴呆的进展,并且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训练护理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20-01

随着世界人口逐渐老年化,老年痴呆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社会医学问题。而我国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又是惊人的,因此痴呆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由于痴呆患者记忆力和生活能力退步甚至丧失,使生活质量大大下降。而目前无药物治疗的一组疾病。护理是延缓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采用了认知功能训练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老年痴呆病人9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最大98岁,最小64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记忆力下降、思维、理解判断力下降、失认失用、人格改变等,住院天数≥3个月。

2方法

对90例轻度、中度住院患者均进行相同的记忆能力、智力、语言能力、肢体行为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自编了如下训练项目:①智力训练:如数数字;下象棋、打麻将、跳棋、扑克;智力拼图;认字、填字、写字;读诗、读报;手工劳动;识别日常用品;识别人民币。②日常生活训练:如站立、行走训练;扣纽扣;购物;打电话;穿衣裤;整理床铺;洗脸、刷牙;拍皮球。③瞬间记忆:如记数字;今天是几号;今天是星期几;请重复刚才所说的电话号码;出示给病人钢笔,眼镜,钥匙,请患者回忆,5分钟后再请患者回忆刚才出示的三件东西。④推理能力:如井底之蛙的含意;元旦、五一、国庆的日期;一年有几个季节;一年有多少天;简单算数运算;掩耳盗铃的含意。语言能力:吐词清晰度;语言流畅性;词语连贯性;语言逻辑性。每次各类项目训练为半小时,每天2.5小时,分别于上午、下午进行,隔天一次,为期3个月。训练由2名护士,2名护工负责,每次完成后由护士作出评分。

2.1第一阶段:评估阶段:训练前明确老年性痴呆诊断,愿意参加并能坚持的患者,由护士使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1]进行心理测试,了解其认知缺陷。

第二阶段:拉网式训练阶段:前2个月以共性训练为主,患者接受所有项目的认知训练,训练过程中进一步评估患者认知功能保留与缺失程度;评估患者的性格、训练嗜好、兴趣,从而明确下一步的训练目标和方向。

第三阶段:个体化训练:最后1个月以个体化训练为主,在掌握了前2个月患者基础上,根据其个性特征进行必须项目和选择性训练项目的训练。

2.2测评量表。使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1]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试,评价其认知变化。

2.3观察和效果评定。训练前对护士进行培训,统一训练方法及评分标准。对每一类项目中所包含的内容逐一进行评分,采用三级评分法,依据如下:0分:完全不会做,1分:部分会做,2分:全对,然后相加得该类项目总分。训练开始时做一次评分,以后每两周做一次评分。3个月后,采用对比分析法对训练效果进行评价。同时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1],由两名护士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评定患者的认知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2.4统计学方法。用SSPS11.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

3结果

4讨论

老年痴呆随着病情的发展,许多高级认知功能如注意力,记忆力,定向力,语言能力,推理能力以及与此相关的如购物,料理家务,管理财务,穿衣,沐浴,肢体活动等均有下降的表现。为此导致了该病日常生活能力减退,生活质量下降,增加照料者负担和医疗费用的疾病。此研究对患者训练前后进行对照观察,并做出评定。认为训练对延缓痴呆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可能是通过反复训练后,患者无论在听觉、视觉、触觉等方面都得到了刺激和强化,认知功能的康复可能是内隐记忆的启动效应起作用的结果。此外,通过内隐学习可以使痴呆患者的记忆能力得以恢复[2,3]。

4.1挖掘潜能,建立患者自我照护能力。开始训练时患者对提问不假思索回答“不知道”,或我记性不好为由。鼓励家属协助并不断予以激励手段,将训练和患者日常生活事件相结合,使其自身感受到我能行、我会做。每位患者都能参加制定自己的日常生活计划,使日常生活变得有规律。患者的智力、记忆、语言、推理、肢体活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的总体水平均较训练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由此可以提示对于老年痴呆患者在目前无有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的认知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特别是通过肢体功能训练,可强化老年痴呆患者肢体活动的灵活性,同时也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4.2调动患者兴趣爱好。依照痴呆患者远期记忆保持时间较长,短期记忆在患病初期即损失,在训练初期评估已存在的爱好,并以此作为切入点,选择和患者爱好相关的认知训练项目,这样患者容易从中获得成就感。

4.3寻求帮助,家属主动参与。内容包括患者疾病治疗,全过程认知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认知治疗:形成患者和家属参与讲座讨论、计划指导、书面教育,时间安排上重视全程指导,经常召开患者家属座谈会,讲明全程认知训练的意义,了解他们的需求,并要求他们能够积极配合。

总之,经过上述方法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进行认知训练,患者均在自理能力、与人交流、心理、行为等方面有所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可延缓痴呆的进展,并且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第二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81-95

高效记忆训练法篇(6)

关键词:小学中低年级;英语单词教学;方法

小学中低年级学生认知能力较为薄弱,因而,“前缀法”“后缀法”“头脑风暴法”等教学方法的应用无法调动学生英语单词学习热情。为此,教师应遵从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小学中低年级英语单词教学过程中探索适合学生的“钥匙”,引导学生在趣味性课堂学习环境中,深化对英语单词的记忆,激发英语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最佳的英语单词记忆状态。

一、小学中低年级英语单词教学现状

就现状来看,小学中低年级英语单词实践教学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把中低年级学生视为高年级、中学、大学生实施教学,采用“头脑风暴记忆法”单词记忆方法,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部分学生在英语单词记忆过程中始终践行“填鸭”记忆方法,从而形成短暂记忆现象。

第二,部分教师在英语单词教学过程中注重将传统语言教学办法应用于其中,忽视了学生的组织训练,教学反思少,单词操练频率低,继而削弱了学生英语单词学习积极性,影响到了学生整体学习效率。

第三,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具有天真、童真、好奇的特点,想象力与联想能力占据大脑的四分之三,但部分教师在英语单词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因材施教,即教学办法缺乏可行性。

二、英语单词教学方法

1.第一把钥匙:比较教学法

在英语单词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整体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采用比较教学法,即在英语音标教学中,通过感知每个音标的读法、鼻子处理等差异,认知音标发音结构,加强单词记忆力。例如,在26个英文字母教学过程中,m和n读音字形相近,b、d、p、q字形相近,而i、l、r读音相近,因此,可导入girl、boy、dog即女孩、男孩、狗三个英语单词,然后,通过单词导入训练学生发音,从而通过实践训练形式提高学生英语字母及单词学习效果。再如,在“开音节”类似单词教育过程中,为了提升整体教育效果,可导入tape、name、tone三个单词,训练学生发音,继而通过“开音节”单词读音的训练,让学生深入掌握单词发音规律,达到高效性单词学习状态。

2.第二把钥匙:多元化教学法

在小学中低年级英语单词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英语单词学习积极性,教师应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将有趣的图片、视频等内容导入到课堂中,以生动的画面讲述英语单词含义,加深学生对英语单词内涵的记忆力,达到最佳的单词记忆效果。例如,在apple、banana等日常英语单词教学过程中,可将实物呈现于课堂中,继而通过实物呈现方式,促使学生将英语单词与实物进行串联记忆,深化记忆效果。再如,在monkey、tiger、panda、bear、lion五个动物单词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鼓励学生描述每个动物的特点,如小猴子喜欢东忙西忙,然后将五个动物的描述串联起来,并用儿歌进行表现:

忙东忙西是monkey,monkey就是小猴子;

Teddy bear泰迪熊,bear就是大狗熊;

……

通过趣味性儿歌的演唱,增强学生英语单词记忆力,达到多元化英语单词教学效果。

3.第三把钥匙:笔记与口记并存法

在小学中低年级英语单词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整体教学效果,注重笔记与口记的相互结合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pocket、basket、market、father、mother等日常英语单词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记忆力,将英语单词应用于实践生活中,可安排学生以“意大利斜体”“手写印刷体”两种方式,对英语单词进行书写训练,同时,每天早上利用10分钟对英语单词进行口读,在书写、口读训练过程中提高英语单词记忆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单词的兴趣,达到高效性知识学习状态。以上分析可看出,在小学中低年级英语单词教学过程中,强调笔记与口记并存法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教师应提高重视程度。

综上可知,传统小学中低年级英语单词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因而,在学习“钥匙”探索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自主能动性,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笔记与口记并存法、多元化教学法、比较教学法等,以期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训练活动中,加深自身英语单词记忆力,达到最佳的英语单词学习状态。

参考文献:

[1]严雪华.小学低年级英语单词教学策略之探析[J].考试周刊,2011,70(62):124-125.

高效记忆训练法篇(7)

关键词:听力;口译笔记;口译训练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44—02

“听”是口译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口译员作为源语信息的传达者,首先要对源语信息有很好的理解。口译听力课不同于基础阶段的外语听力课。它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口译思维习惯,使学生学会对信息进行分析,短时间内捕捉有效信息,并有意识地记忆。当然,口译训练中,在注重听力训练的同时,做口译笔记也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没有适度的口译笔记辅助,单凭记忆很难把讲话人的意思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因此,口译笔记被认为是交替传译中最基本的技巧,其正确的使用能够有效地储存源语信息,提高译员信息提取、译语表达的效率和质量。

一、听力

听力是口译工作中最重要和最难攻克的一关,而且也是衡量一名口译者实际翻译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听力过关的正确定义应该是:“如果一名译员听英语广播、电影、电视、歌曲、戏剧诗歌等等,能够达到像他听汉语内容那样容易和顺耳的程度时,才算他的听力真正过了关。”所以,强化和提高听力是摆在我们每个口译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听力的关键

我们认为,听的越多,听力能力就越强。毋庸置疑,多听的确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砝码,但听力水平的高低不完全在于听的次数多少,也不完全在于听的内容长短、难易程度如何,它是一个人英语知识的全面体现,而所有英语知识的基础便是词汇。词汇量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切训练的基础,听力自然也不例外。因此,从理论上说,听力的关键就是词汇量的大小。

(二)习惯听不同的口音

同是讲英语,不同国家的人发音和语调不完全相同,“味”也不一样,如有英国英语、美国英语、东南亚英语、德国英语等等。所以说,一个训练有素的口译工作者既要有敏锐的听觉,又要有在听的过程中能够快速辨别并适应讲话人语音的能力。

二、听力训练的方法

听力训练方法因人和环境而有不同,口译学习者会在不同的时期,伴随着自身听力水准的变化,训练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然而一些基础性的方法则会历久弥新。

(一)长期发展与短期强化的结合

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听力发展肯定是有积极作用的,但光靠课堂教学不能解决听力问题,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听力活动并持之以恒是训练听力的决定性因素。短期强化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大量的听力练习才能建立起语音反射的听力认知机制。听的内容要有计划的控制和调整,题材和体裁要逐渐拓宽,语音变体要尽量广泛,要使学生有成就感,增强信心。

(二)以抓关键词为基础

初学口译的人很难做到准确无误地逐字逐句理解讲话者的全部内容,训练时就可以从抓大意开始,而概括大意也就是掌握关键的词语(keywords)。在英文中,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承载了丰富的信息。而且在口语中这些词往往要重读,所以我们的听力训练就可以从这里入手。

(三)结合,即视听结合、听读结合、听写结合

法国的视听教育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仅靠听可认住全部信息的15%,仅靠看可记住25%,而视听结合可使学生认住全部信息的64%以上。最适用的是采用shadowing“影子”训练法。无论在课堂内外,都积极鼓励我们尽可能地利用电视机、Mp3等多媒体播放器,对英语有声材料进行“跟读”,这样既可以极大开发和增加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记忆能力,又可以通过模仿改善学生的语言、语调并训练学生注意力的有效分配。此时,要求我们听、思、记同时进行,不但可以利用常见的backwardscounting,同样,还可以结合书写汉字与简单的中、英文句子等来强制性地在我们听辨源语的过程中设置注意力的干扰,以进一步养成边听、边思、边记的习惯。在听辨、理解、记忆、表述的同时,我们对认识和体验口译又有了更深层次地理解。

三、口译笔记

口译笔记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笔记而已,口译笔记是译员即席、迅速地通过整理源语思维线路来标定源语内容、组织架构和关键词语的提示性笔记,是口译理解和记忆的延续,是对短时记忆或一定时间内的长时记忆的提示性补充;它不能完全替换记忆的职能,但可以起到某种路标的作用。

(一)口译的笔记机制

用最简单的文字来概括:口译笔记是用简单的符号、文字、线条来记录源语信息的逻辑关系和重要信息点。在交传中,笔记是记忆的辅助手段,不能代替记忆;记录在笔记上的逻辑关系和信息点、以及大量未记录的信息仍然需要靠人脑记忆,笔记是起提醒、激活记忆的作用。笔记中用到的符号主要有:数学符号、惯用符号、图形符号、英文字母及大小写缩写等:

>:大于,超过,高于;surpass,exceed,morethan,superiorto

:国家,民族;Nation,state,republic,kingdom,federal,union

:增加,提升,提高,升级,升值;increase,improve,enhance,grow,advance,heighten

:减少,下降,降低,贬值;decline,decrease,reduce,drop,fall,descend,sink,weaken

$:美元,钱;有钱的,富裕的;dollar,money,rich,well—off,每个意群后画个斜线“/”以示区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