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中学德育途径

中学德育途径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2 09:22:43

中学德育途径

中学德育途径篇(1)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德育途径

道德教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教育中重要的部分。教学过程中有多种途径进行德育教育,数学的历史悠久,我国人民在数学学习中投入了大量的智慧,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德育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实施,探究数学教学中渗入的德育教育途径。

一、因材施教的德育教育

1.依据数学历史的德育教育。数学在中国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其发展经历了古代数学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繁荣期和中西数学的融合期。例如,在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中出现了数学的图案或圆点,西周出现了勾股定理,甲骨文中出现了数学记录等等。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中国数学教学史的介绍,并与西方数学发展历程相比较,可以让学生领会到我国数学发展灿烂文明的文化财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民族自豪感,促进爱国情怀的培养。2.根据高中学生数学教学特点进行德育教育。高中是学生思维快速发展的阶段,数学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途径、不同方法去思考问题,培养创造能力的发展。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把数学教学的知识点与有关德育教学联系起来,引发对学生爱国思想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现出数学发展也是通过不断解决矛盾、促进事物向前发展的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发展、创造能力和发现能力。3.依据教材进行德育教育。高中教材是针对学生知识传承和思维培养编写的,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对思维和知识的教育。德育教学存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适当渗入德育教学思想,但是教学中要保证主要部分的实施,又要保证德育教学的渗透。因此,学生通过教材学习得到知识、培养思维,又能适当进行德育教学,才能达到德育渗透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

1.课前合理引导。数学教学在课前学生预习掌握住课程知识点。教师有意识引导数学知识的历史,学生了解数学课外的知识,意识到数学在中国的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德育教育。随着教育制度和教育目标的发展,数学教学模式和方式出现了快速的发展,以往的死记硬背的方法不能适应数学教学,也不能促进数学的德育实施。课前备课不仅要对知识进行合理预习和规划,还要注意德育教育在其中的渗透。2.课堂中随机寓德育教育与知识教学中。高中数学中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为主,培养学生的辩证的思维。辩证唯物主义在德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数学课堂教学包括知识教学和辩证唯物主义,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形成并运用到德育观念。例如,通过两个圆之间位置的传授,能够让学生得到:物质时刻能够运动,不同的运动方式产生不同的结果。3.课后小结的德育途径。课后对数学的总结和练习,总结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论联系现实。例如对问题进行解决时,有时会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选择最方便合理的方法。这和高中生对人生的选择一样,人生之路多样,选择符合自身的发展的方向,并积极坚定地坚持下去,才能取得人生的成功。

三、教师示范作用进行德育教育

中学德育途径篇(2)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对职校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真正将其培养成为一个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是迫切需要我们探索和实践的问题。下面以学校为主体,结合教师、家长、社会,从多方面探讨中职学校的德育途径。

1完善学校职能,提高道德素质

学校首先要制定相关政策,使一系列德育活动按计划逐步落实。如根据时事分阶段安排“学党史、强党性,做先锋”知识竞赛和“聚焦蓝色经济,争当创业先锋”演讲比赛、“学雷锋、树新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革命传统主题教育、爱劳动主题教育、以“歌颂青春、爱我家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 “等等,所有这些活动在学校的统筹计划下按部就班的进行,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

要重视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通过树立典型、开展专题教育活动等手段提高教师自身修养。其中在对班主任的任用上,学校更是严把质量关,把那些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热心班主任工作的优秀教师吸收到班主任队伍中,并进行系统严格的专业培训,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要充分重视校园环境文化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名人事迹、励志名言等陶冶学生情操,通过橱窗、班报等宣扬主题思想,通过评比栏、光荣榜等督促学生自律。总之学校尽一切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了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更健康的发展,学校还可以开展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设心理健康专题辅导和培训,并通过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职教文苑等形式和内容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顺利地解决问题,摆脱心理困惑,更好地进行学习和生活。

2提高老师素质,改革教育理念

在教师职能方面,首先着手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要利用课余时间,对专业教师展开技能培训,通过老教师的专业指导和年轻老师的努力学习,要充分利用寒暑假期时间对教师分批次的展开校内和校外业务培训,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针对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开展的优质课评选活动,学校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多次组织骨干教师听课、评课、议课,掀起一股备课讲课的热潮,使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成长进步。通过以上各种培训,让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明显提升。

组织全校教师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要加强教风建设,定时进行教师政治业务学习,有针对性的就教师业务和政治思想上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及时总结。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演讲比赛”和“立足职教,做足人生”的主题演讲比赛,促进师德的良好地展。开展“师生谈心,转差促优”活动,督促每位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休息时间,坚持每周至少与受助学生谈心一次,引导其树立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和培训,让教师的教育理论得以更新,并将其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在授课教案中增设了德育专栏,利用每节课的三五分钟的时间向学生灌输德育内容;在课外活动中开办校刊、电台等,通过征文、稿件等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3强化家庭教学,营造和谐氛围

在强化家庭教育方面,针对学生及学校的特点,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家庭教育的独特性,让家长参与到学生道德素质建设中来,进一步促进家庭教育环境的优化;采用《致父母的一封信》及家长的回信,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也让学生理解父母,双方互相尊重,共同进步;在家庭生活中,父母通过经常性的交涉谈心、全家出行、一起参加社会活动等,促进家长和孩子的心灵沟通。通过这些活动,使学校和父母都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波动,以便及时调整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4构建家校机制,完善德育体系

中学德育途径篇(3)

[关键词]德育途径问题策略

进行德育,不仅要有正确的内容,而且要有恰当的途径。常有这种情况,教师对学生所讲的内容是正确的、有针对性的,但实际上却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其原因就与德育途径选择不当或不畅通有关。为此,必须针对中小学德育途径存在的问题,采取优化策略,以确保德育途径畅通,顺利实现德育目标。

一、中小学德育途径的重点

德育途径是指学校为了向青少年学生施加德育影响而组织进行的各个不同方面的活动和工作。它是德育工作在教育对象那里取得效果的基本渠道,是实现德育目标的桥梁。德育途径规定了实现德育目标、落实德育内容所必须经过的基本通道或路径。

根据我国现行中小学德育大纲的规定,并结合中小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我国中小学应重点抓好以下德育途径:第一,教学途径。包括专门的德育课教学(如思想品德课、政治课等)与其他各学科的教学。第二,活动途径。包括课外与校外活动(含劳动与社会实践),共青团、少先队所组织的各种活动。第三,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教学途径统一要求缺陷的弥补者,是活动途径的主要组织或指导者,是学校德育向家庭、社会德育延伸的搭桥者。第四,家庭、社会等校外环境。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空间,父母是学生发展的第一任教师。社会是学生成长的广阔空间,社会的各种事件、变化等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全方位途径。

上述四个途径在实践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问题,需要我们加以关注并寻求优化的策略。

二、中小学德育途径存在的问题

1.教学途径不畅通,发挥不了主渠道的作用

教学途径不畅通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门的德育课教学在中小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往往成为其他所谓“主课”的牺牲品,教学时间得不到保障、教学内容陈旧僵化、教学方法单调死板、教学评价重知轻行。二是其他各科教学未能做到寓教育于教学之中,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只顾教书,忘了育人,认为那是德育课老师和其他德育工作者的事;有的教师则游离于教材之外生硬添加或简单联系学生实际,使学生反感。这些均导致教学途径发挥不了主渠道的作用,让学校德育的实施丧失了主阵地。

2.活动途径走过场,形式大于内容

由于活动途径有着特殊的外显魅力,所以活动被很多学校、老师所青睐,但实践中许多活动途径只是走过场并未取得预期的实效,形式大于内容。有些学校的德育工作,搞起计划来相当正规和庞大,似乎很受重视。诸如:搞多少次主题班会、主题队会,请名人做多少次报告,搞多少次参观、访问、调查等等。当然这些活动本身是好的,但若只追求形式和数量,就会使这些活动徒有虚表,而学生的思想境界、道德品质、言谈举止中存在的很多具体、实际的问题则不一定能解决。

3.班主任工作急功近利,智育重于德育

面对升学的压力和外在歪曲的评价、物质的诱惑,班主任工作的重心往往落在短期内能够抓出成效的智育上来,而不大钟情于吃力不讨好的德育。其实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进步并不是班主任的主要职责(说极端点它都不是班主任的职责),而是班主任工作的副产品。“班主任的具体任务和职责很多,其中的一项主要任务和职责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因此,班主任的主要职责应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习态度、学习目的等较为深层的有关思想认识领域的规范与引导。学生学业成绩的进步是各科教师优秀教学的结果,是学生求知欲强烈、学习态度端正的必然结果,这并不能成为班主任工作的根本追求,更不能成为评价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指标。

4.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相分离,未能形成有效合力

有人曾形容我国当前的学校德育是强调奉献的教育,强调学生高尚品格的形成;家庭德育是实惠教育,强调自家的孩子在与外界交往时不吃亏;社会德育是利己教育,突出自我发展,有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痕迹。这些说法也许是不恰当的,但却也说明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即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未成年人方面,尤其是在德育方面相互分离,各自为政,未能形成一股有效的合力共同地作用到未成年人身上。学校是高处不胜寒,孤掌难鸣;家庭钟情于孩子能否在学业上继续深造,将来出人头地;社会不太能够自觉控制自己的不良影响,“社会教育对我们所说的,把父亲和师长所教育的思想全部推翻。”这种分散的、甚至有点相悖的德育影响阻碍了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健康成长。

三、优化中小学德育途径的策略

1.恢复教学途径的主渠道地位

(1)必须恢复德育课在学校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同时改革德育课的教学与评价,真正发挥德育课专门的教育、养成作用。第一,确保专门德育课的教学时间,不能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第二,及时更新并不断吸收新的德育素材,让学校德育素材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现实。第三,改革德育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学校其他各科的教学都在探索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的变革,而作为专门培养人思想品德的德育课本应该是这场变革的先导,更不能落伍了。小组讨论与合作、采访或追寻身边先进人物、参观、辩论、社会实践、主题演讲、情感体验等都可以成为德育课教学的策略。第四,打破以试卷、笔试、背诵有关道德条款等以考查德育知识为主的德育课评价体系,构建融面试、道德实践活动、义务劳动、爱心体验等为一体的,以考查知行统一为主的德育课教学评价体系。

(2)必须明确德育“工作”不仅是德育工作者的专门工作,也是学校全体员工的工作,只是科任教师在学校里承担的教学任务不同,所施加德育影响的方式有别罢了。“任何人没有权利剥夺任何教师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权利,任何教师也没有权利放弃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义务,德育是教师的天职,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还活动以育人的本真面目

(1)开展活动之前必须明确活动的育人目的,并依此来检验活动的成败。有的时候也可能需要活动来“做做秀”,但更多的时候则是应该通过活动达到其他途径所不能达到的最佳德育效果。

(2)活动目的的实现离不开活动过程中每个细节的认真处理,所以对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突发事件、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言谈举止等都要加以认真对待。正所谓成功的活动必须考虑到所有方面,但失败的活动只要有一个细节没有考虑到则足以导致。

(3)活动的数量、类型应因德育的目标和内容而定,不是数量越多越好,不是活动越热闹越好。如对于激发学生的同情、友爱之心来说,一个贫家子弟发奋成材的现身说法,可能比声势浩大的向灾区人民捐款要来得更为直接和有效。

3.让班主任成为学生成长为“人”的引导者

“‘教育’最本源的意义就是‘引导’,教育者在本真的意义上就是一个‘引导者’。”必须明确班主任工作的主要职责,让班主任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不能立竿见影的,需长期抓、抓长期的德育工作中去,促进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促进学生良好品德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浓厚学习兴趣和踏实学习态度的形成。“野心人人各不相同,同一个事件或对象也不会满足两个人的野心;但人道人人相同,同一个对象触动所有人的这种激情。”班主任就是要不断激起学生这种充满人性的激情,成为学生成长为“人”的引导者。

中学德育途径篇(4)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立德树人;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1;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1-0008-01

德育渗透于体育教学过程,不仅是当前形势下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广大体育教师教学理念转变的必然要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呢?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简要论述。

一、明确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内容

(1)合作与竞争意识培养。首先,大部分体育运动离不开团体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极为重要。其次,有合作就有竞争,在竞争过程中一步一步地突破自我,在积极进取的道路上斗志昂扬,永不认输,增强自身实力,是学生以后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得以立足的重要保证。当然,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达到互利共赢是喜闻乐见的情景。体育工作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目标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例如,在足球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以提高学生的足球技术作为基本目标,还需要切实培养足球队员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不管是先锋主力,还是守门队员,都需要与其他队员紧密合作,提高默契度、信任度。只有大家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才能获得成功。竞争意识能让学生在成功时再接再厉,达到更高的目标,失败了也不气馁,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努力拼搏,永不言弃。

(2)传统美德教育。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固然重要,但一个合格的人才,不仅要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还应该具有高尚的人格,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人的长远发展依赖于传统美德教育,以人为本,引导学生成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人才,是教育的根本。

(3)心理承受能力培养。生活和学习中往往伴随着失败,但有些学生经受不了挫折,容易陷入困境。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另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教育缺乏对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行培养。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部分学生因条件优越产生的脆弱的心理状态。在教学过程中,不要盲目鼓励,而要依据学生的能力采用较高的标准,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

二、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1)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遗传因素与生活环境的差异,塑造了不同学生迥异的性格,形成了不同的兴趣和特长。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观察入微,耐心细致地发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注重因材施教。通过学生的行为,看到他们内心深处的想法。然后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改变学生的一些错误观念,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例如,有些学生体育基础较差,对体育活动抱着随便玩玩的心态。作为体育教师,要耐心引导他们参加体育运动,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这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的关键。而对于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应该树立高标准,进行更严格的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2)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完善教育技巧。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容易产生叛逆心理,不太容易接受被强行灌输的教学内容,灌输式教学模式也往往得到相反的效果。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不仅要注重新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以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要明确体育教学目标,组织具有教育意义的体育活动,不断总结经验,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特长,获得实践经验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在体育活动中完成对学生的德育。例如,体育活动往往比较辛苦,有些学生容易对老师产生埋怨情绪,课堂纪律较差。这时,体育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一个身份互换的活动,让学生充当老师,课堂活动由学生设计,纪律由学生维持。这样,在增进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生发展平等的朋友关系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理解教师,尊重教师的教学成果,同时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3)结合体育活动的特点进行德育。体育活动种类丰富,不同的体育活动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不同。体育教师要结合不同的体育活动特点,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思想道德教育。例如,部分学生耐力不够,对需要耐力的体育活动如长跑产生恐惧心理,下意识地逃避对这类活动的练习。实践证明,长跑是一项非常有益的体育活动,它锻炼的不仅是学生的耐力,更能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敢于挑战、坚持不懈的精神。教师要利用真实的例子,在长跑教学活动中教育学生勇于克服跑步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克服自己的惰性。就像面临生活中的困难一样,坚忍不拔,勇往直前。

三、结束语

时代在发展,德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体育教学应该利用自身优势,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体育活动中接受德育,磨炼意志,获得启迪,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素质,更好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中学德育途径篇(5)

关键词:中职学生;德育教学;课堂改革

中职学生一般都是以自身的专业技能学习为主,很少有机会获得系统的、全面的德育教学。因此,中职院校的德育教学体系是为学生提供统一、系统的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在完成相关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完成中职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德育教学任务。在中职院校中,德育教学进行有效的课程设置是必要的,对当前的德育教学课堂进行创新,从多种途径进行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的改革。

一、构建德育教学目标

在中职院校的学生德育教学工作中,要把德育教学工作和专业技能教学工作放在同等的地位,并且要具备自身的职业特色,从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职业规划的角度出发,着重提升学生的德育能力,使学生的知行统一。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定位德育教学目标

刚入学的学生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都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而且,进入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都是因为中考落榜的学生,这样的心理差距会导致学生产生一种低人一等的想法,找不到自己未来的方向。这时的德育教学工作就应该进行角色的转变,从普通教学到职教的心理过渡,让学生更好的适应这个心理落差。对于中职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开始熟悉并习惯了中职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对自己的所学的专业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这时的德育教育工作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行为处事,道德诚信等方面。而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自己的专业知识,这时的德育教育工作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德育的养成。

(二)把企业的道德要求和学生的精神需求相结合,突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不仅仅是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同时要有良好的个人修养,比如有一定的职业道德,职业信誉和职业向上精神是否能够达到要求。所以,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要着重针对这些方面进行教育,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和已经具备的行为处事规范,把握好学生的精神诉求,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把企业的道德要求向学生进行传达,让学生有意识向之靠拢,自觉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

二、以职业为导向,对德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一)打破学科体系,整合德育教学内容

德育教育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在进行系统教育的时候也不应该有学科的界限,打破传统的学科限制,整合德育教学资源和目标,进行系统性的教学,这样更有利于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相关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首先,对于德育教育要进行模块的整合,每一个模块设置几个或者一个任务,进行导读、目标、案例和实训等内容展开教学,在教学中还要不断地保证教学的内容新颖。其次,德育教育不仅要在校内进行,在校外也要建立实训基地,校内外相互结合,使模块理论更加生动形象。

(二)师生角色互换

师生角色的互换更能够践行德育教育工作,将德育课堂真正的交还给学生,在中职德育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身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所观所感,在课堂中寻求答案,通过分析得到最佳的解决方法,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这样的教学学方式会使教师的备课工作量增加,因为这样的教学环境中,需要教师对每一个教学模块和环节进行精心的设置,同时,对学生的近况和教学资源都要进行系统的改革,不过,能有效的对教学课堂进行设计,更加能突出教学方法。

三、以优化教学方法为重点、提高德育教学质量

德育教学是一项深入灵魂的教学工程,而不仅仅是表面的教学,只有要把德育教学触动学生的心灵,德育的功效才能最大程度的展现出来。所以,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要进行案列的教学和小组探讨等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充分地对德育进行充分地了解,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发现德育教学真这个用途,使德育教学深入人心。

(一)结合内容,展开专题教学

中职的几门德育教材中,对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和为学生的人生道路进行正确的引导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每一门课程都极为重要,这就要求学校针对每一门课程开展一次专题性讲座,将德育知识践行到实际当中,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保持健康的心态。

(二)请毕业生回校,为在校生树立信心

这种教育方法在很多学校都比较常见,因为已经走进社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并且自己并非因为中考失利就是去了人生,而是人生的开始,通过返校生讲述自己的经历,让学生重拾信心,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从而对以后的选择更加明确,进而以良好的心态积极学习专业技能。

四、结语

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性的工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积极地对教学课堂进行改革,重视德育教育的作用,进而帮助更多的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卢桂英.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改革途径初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04:131-132.

中学德育途径篇(6)

关键词:必要性;问题;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9-0005-01

一、开展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德育为首,做人为本”,一个人要想成才,首先要学会做人。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必须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毫无疑问,近年来,我们的基础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为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我们很不乐意而又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国民道德却出现了诸多的不和谐甚至滑坡的现象:一些人极端利己主义思想有所抬头,见利忘义的事情时有发生;部分公民文明礼貌的习惯养成不佳,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等等。而中小学正是一个人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中的一件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评价机制不全,教育观念转变滞后

2.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参与体验不足

3.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脱离,德育资源缺乏必要整和

三、有效实施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1.德育纪律教育常规化。学校应把无形的德育教育融入有形的课堂教学,班主任、科任教师在授课的同时,有选择的对学困生、后进生、潜力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正面鼓励引领他们志当存高远,从小树立吃苦好学精神,让他们守纪的同时更懂道理。另外学校还可将传统的美德教育以最简短的语言凝炼概括并以寒、暑假补充作业的形式,按不同年级打印下发给学生。在寒暑假作业中,布置为家庭做一件实实在在的事,倾听父母讲家庭故事,做一件孝敬父母、助人为乐的等等。通过这些教育活动,使传统美德教育入耳、入脑、入心,拉近孩子与父母的距离,体会责任与义务的含义,使学生有动力,也慢慢学会做人。

2.通过集体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班级组织,班集体有利于学生集体意识的形成和良好个性的发展。通过集体活动和学生群体间的交往,使学生不仅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而且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习做人之道,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的形成。

3.让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动是一种心情,感恩是一种品质”,对学生进行以感恩为主的品德教育,如国旗下讲话、宣传栏、主题班会、诵读学校德育三字经等,时刻传播感恩教育的正能量,更切合学生的实际。像经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和灾后重建的我校,感恩的心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感恩应是各中小学德育的永恒主题,让学生深怀感恩之心,奋起努力,共同构筑不朽的 “中国梦”。

4.开展家庭教育,让家长成为德育的顾问。家长不仅是孩子的导师、榜样,还应该是孩子的顾问、参谋。作为家长,一定要从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养成独立的人格出发,大胆放手,自觉自愿扮演好德育教育和孩子成才的顾问角色。

首先,要做好教孩子独立做事的顾问,良好的品行往往通过行动来体现,孩子会不会、能不能独立做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因而部分人独立性差,自理能力、生活能力极低,对父母依赖性很强。针对这种现象,家长要大胆放手,生活中应尽可能多的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家务,让他们在劳动中体验自己的价值,并增强为家庭成员服务的责任感。父母以顾问的身份给与孩子好的建议,引导他们提高活动能力和水平。

其次,要做孩子做人的顾问。家庭道德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要孩子成人,如何使孩子成人是家长教育孩子的第一要务。扮演好顾问角色,就要求家长以诚待人、爱人、容人、助人的思想对照自己,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沟通,做到以心交心,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自身的经历、学识、人格力量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再次,要做情感上的顾问。情感教育是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家庭是情感传递的载体,是孩子道德行为养成的重要环境,在孩子的天性中,感情是最纯洁、最炽热也是最神秘的,因此如果家长能够牵住孩子感情这根绳索进行德育教育,那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

5.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德育为先,切实加强中小学思想品德、日常行为习惯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德育是塑造人的灵魂工作,从事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其神圣的事业。而师爱是德育之本,没有爱心,再好的方法也会变得苍白无力。德育工作者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爱护学生。要注意把严格要求和关心热爱结合起来。要用自己的真诚和温暖,感化他们,促进他们转化和成长。要认真贯彻中小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树立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自觉遵纪守法和遵守社会公德,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使中小学真正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实基地,使素质教育得到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中学德育途径篇(7)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1―0056―01

一、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入手

初中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有塑造人物豁达开朗、大爱无疆,心灵崇高的;有描写祖国大好河山,表现自然美的;有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的;有表现语言音乐美,文字建筑美,诗句音律美的古今诗词等。这些课文都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了作品的内在美,富有质朴美感。教材中所体现的浓浓人文气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使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接受真善美的思想。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就应该充分利用好语文学科的德育优势,积极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用好语文教材。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切忌空泛、枯燥地说教,人为地拔高。教师要避免在教学中走极端:既不能光讲授语文知识,也不能只强调思想教育。教师要深入备课,在教学中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理,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如《石灰吟》这首诗,让学生懂得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高尚品质。

二、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入手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同样是教育的主体,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自我教育、自我养成。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就是规范学生的行为,而规范初中学生的行为就是要认真落实中学生守则。就初中学生来说,德育教育也有阶段性。在教学时,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国家和民族知识的传授,使其懂得今天的幸福学习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从而使他们珍惜时间、刻苦学习。这样就使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环环紧扣,从不脱节,连贯地得到了落实。

初中学生的行为准则必须使每个学生明白,而学生守则的落实必须靠广大学生自己,这样就是说要教育学生自我管理,在这方面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语文教材等教材的教学,笔者让学生写心得、写体会、联系实际对自己拟定奋斗目标和要求。

三、从作文教学入手

作文是学生接触体验生活,创造性地提炼生活、美化生活,融自己的情感于一体的自主创造的思维过程。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创造性劳动,体现了学生的自我个性和内在真实的感受。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与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全面地观察社会、更深刻地认识社会,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现实中的假恶丑,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有机渗透道德教育。如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快结束了,学生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老师说,笔者因势利导让学生给自己的任课老师写一封信。习作时,启发学生回顾三年的学习生活中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诲,通过具体的事例和典型的场景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眷念和感激之情。

四、从引导学生积累名言警句入手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历久不衰的格言或名句,不论诗词、散文或小说,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时就是通过其中的一句话来体现的。这些名言警句都具有优雅高尚的情怀,它们不仅文笔优美、用词精练,而且意境深邃,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们行为处事的道德标准。我们应紧紧抓住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

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一历史名句。除了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以外,进一步拓展,提升到“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这一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教育学生活着要有意义,要有价值,不要碌碌无为一生。让学生初步接受为人民服务的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