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学统计学笔记

大学统计学笔记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13 16:30:10

大学统计学笔记

大学统计学笔记篇(1)

关键词:对应分析;成绩;SPSS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8月5日

分析记笔记方式与成绩间的相互关系常用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在描述统计中,用得较频繁的是频度统计、平均数、百分数等统计量。但这些统计量仅能进行单变量数据描述,并且数据拘泥于就事论事的罗列,不能对数据进行挖掘。相关分析可以挖掘多变量间的关系,如关联的程度和方向,也可用于信度分析、预测等,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多用途统计技术。本文介绍的对应分析法,即能形象地用二维坐标图表达出两个变量不同分类间的关系,这是其他方法所难于比拟的。

本次研究的数据,来自由德州学院2012级国际经济与贸易学专业组织的针对全校四个年级各专业学生的学习方式调查。数据采用问卷形式获得,用系统抽样方法从全校四个年级的学生中抽取146人,收回133份调查问卷,对数据进行处理,经剔除重复数据,并使用序列均值方法替换缺失值后得到123份有效调查问卷,旨在了解学生学习方式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但本次分析的数据只研究其中的一个变量,即:学生上课记笔记方式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记笔记的方式分为四个层次:不停地记笔记,课后再复习;认真听老师讲解,偶尔记笔记;不听老师讲解,自己看书学习;只听老师讲解,从不记笔记,并分别赋值1、2、3、4。对被调查者分数重新编码,将学生成绩分为四个层次:0~59.9分,60~69.9分,70~79.9分,80~100分,分别赋值1、2、3、4。具体的研究问题是:记笔记方式与学习成绩变量类别之间是否有联系?如果有联系,联系有什么趋势?

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重新编码的基础上对行变量类别与列变量类别进行交叉汇总,如表1所示。(表1)

样本量为123人。总体上看,大多数回答情况是不停地记笔记,课后再复习和认真听老师讲解,偶尔记笔记,两项共计106人。70~80分的学生为54人。(表2)

表2显示对应分析最终汇总统计量,包括维度、单一值、惯量、卡方值、p值、惯量解释比例以及单一值稳定性等数据。卡方值19.507,p=0.021

对应分析还能用图形直观地反映行变量与列变量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当变量的类别数多时,图形既直观又具解释力,优势更加突出。本次分析的图形结果见图1。(图1)

注:图中实心的圆点表示记笔记情况,空心的圆圈表示成绩。不停地记笔记,课后再复习=1;认真听老师讲解,偶尔记笔记=2;不听老师讲解,自己看书学习=3;只听老师讲解,从不记笔记=4。0~60分=1,60~70分=2,70~80分=3,80~100分=4。

图1可以同时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解释变量间的关系,二是帮助分析变量分类的合理性。在图1中,分值的距离表示变量间的差异,有相似分布的变量在距离上靠得近一些。如果分值是负数,说明这一单元格的观察频数低于期望频数。从图1可看出,70~80分与不停地记笔记,课后再复习联系紧密,80~100分与认真听老师讲课,偶尔记笔记联系紧密。整体而言,及格以上的学生更倾向于不停地记笔记,课后再复习或认真听老师讲课,偶尔记笔记。从图1还可看出,在变量的分类上,70~80分可以与60~70分合并为60~80分。而不及格的学生与其他人相差甚远,他们不听老师讲解,自己看书学习或只听老师讲解,从不记笔记。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学生学习成绩与上课记笔记方式有联系: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倾向于认真听老师讲课,偶尔记笔记或不停地记笔记,课后再复习。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不听老师讲解,自己看书学习或只听老师讲解,从不记笔记。

一般的交叉表难以清晰地表达两个变量的本质关系。本文以对应分析法分析大学生记笔记方式与成绩间的二维对应关系,并能输出几何坐标图,形象地表达一般交叉表难以表达的变量不同分类间的关系。相似的分类变量才会在坐标图上彼此靠近,因而很容易形象地了解变量的哪些分类间彼此相似或彼此相关。因此,在分析学习方式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中学会对应分析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也有助于推动这类研究向纵深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潘宝骏,陈征,刘少娟.8463例正常分娩新生儿体重、胎位与孕母年龄的对应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1999.3.

大学统计学笔记篇(2)

关键词:物理课堂;板书设计;学生笔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已经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不少老师对板书设计不够重视,甚至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但笔者认为,板书设计对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非常重要。黑板上的板书是一节课主要内容的摘要,可以说是一堂课的“眼睛”,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方便学生重复联系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方便学生记录和理解记忆,不断循环提升。

有经验的教师对板书设计总是高度重视,在课前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笔者对板书设计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教师在课前要充分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理清教材结构,把握知识脉络,明确能力要求,明晰思想方法,精心设计好完整翔实的课堂板书

在此基础上,教师对教学内容各个板块的主次关系、先后关系、联系纽带便会了然于胸。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会如同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在组织教学时,教师才会敢于放手,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展示。同时由于课前已经设计好了板书,在对应时间点必须把板书内容书写在黑板上,借助板书的调控教师可以更加从容地担当起导演的角色,能够收放自如,课堂会围绕既定的学习目标有序展开。

二、板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本节课主要知识点且与教材结构基本保持一致

例如,在学习“声音是什么”一节时,板书设计如下:(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声音是一种波叫声波,声音具有能量。(4)声速。这样的板书已经包含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同时顺序与教材基本一致,也方便学生对照教材进行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

三、板书设计应该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和条理性,能科学有效地帮助学生比较学习和理解记忆

教师在进行板书设计时要认真研究把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挖掘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巧妙揭示出来,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学习。例如学习“汽化和液化”时,为了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板书设计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如下:

这样的板书设计有利于较全面地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这类知识点有相近之处且容易混淆,适宜用表格等较直观的方式加以区分,学生会很快加深理解,也便于记忆。板书设计的形式必须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可以是表格,也可以是图形、知识树结构等等,但一定要追求实效,形式必须服务于内容。

四、板书设计应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点,对典型例题的关键部分应予以板书,对于易错点也应该予以呈现

在课堂上学习例题时,笔者通常用课件投影出示题目后,先由学生学习小组讨论,然后交流展示,学生在交流展示时要力求说出思考过程、解题关键、易错之处以及拓展延伸。学生展示完毕后,由于题目往往较长可以不全部记录,但关键点是需要记录的,方便日后进一步的理解消化。下面是笔者在教学水沸腾图象时的板书设计和指导学生作记录的摘录:

例题: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______图线。

本题为一常见题,考查学生观察图形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提升,笔者建议板书记录如下:

学生简要记录这一道例题的关键后,课后又进一步加深记忆理解,在后来的检测中,类似题目多数学生都能顺利解决。

同样对于易错点在和学生讨论后也可以在黑板上加以板书突出。例如在分析“早晨太阳升起时,人眼看见太阳了,太阳的实际位置仍然在地平线下方”的原因时,学生知道了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这一现象,但认为光是在大气层外的真空和大气层两种介质表面发生了折射。错误之处在于误以为真空也是一种介质,教师和学生讨论分析后可以板书出易错点“真空不是介质,一无所有”。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易错点的重复出错。

五、教师的板书设计必须与学生的课堂笔记有机衔接

学生物理课堂笔记从记载形式可以分为:直接记录在课本上,用纸张记录后粘贴在课本里以及用专门笔记本记录等。笔者对这些记录形式进行了比较,发现直接记录在课本上的好处是可以节省学生课堂上用于记录的时间,许多需要记录的内容可以直接在课本上圈画出来,把需要补充的内容记录在课本的空白处即可,学生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讨论,缺点是系统性不强,图表等板书难以完整记录,需要课后用较多时间进一步整理完善。这一记录形式适合于记忆性内容较多的章节,如声现象、物态变化等,这些章节多数需要记录的内容课本上都有了,学生只要圈画后稍加补充即可。用纸张记录后夹在课本里,这一记录形式灵活性较高,适合记录课堂容量较大,难以完整记录的内容,课后仍需要进行进一步整理,如光的折射这一部分课本上本身有较多的表格和配图,学生只要用记录纸补充就能取得较好效果。用专用笔记本记录则是通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可以比较系统地记录教师板书的内容,不足之处是用时较多,优点是便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便于教师和家长的督促检查,方便学生的自主复习。具体采取哪一种记录方式需要根据学生基础并结合教师的授课风格而确定,但无论哪种方式都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记好笔记。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精心板书,将需要学生记录的内容板书在黑板上,注意整体布局,美观大方,知识脉络清晰,方便学生快速记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留有一定时间便于大多数学生记录板书内容,可适当指导一些速记的方法。毋庸讳言,学生记录板书可能会压缩学生讨论等活动的时间,但是学生记录的过程也是一个深入思考和加深记忆的过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做好物理课堂笔记的习惯。物理课堂笔记的节与节之间要留有一定间距,以便课后或者以后进一步学习时进行补充完善。学生应自己尝试用不同的色笔和符号将笔记进行圈画标注,注重突出重难点和关键内容。对于常见的填空题也可直接将关键词用横线画出。如果遇到字数过多且课本上有相关内容的板书,教师可以先写上见课本多少页,课后再由学生自己补充完善到笔记本上,这样可以节省课堂记录的时间。

学生记录课堂笔记是一个将课本化厚为薄的过程,通过课堂笔记可以归纳提炼课本的主要知识,到了复习阶段学生又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将笔记由薄变厚。初中阶段学生提炼归纳学习内容的能力还不强,教师在黑板上的课堂板书是初中学生课堂笔记的主要来源。教师在进行板书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基础,指导学生有机结合板书记好课堂笔记,一定能为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提供有力支撑。

大学统计学笔记篇(3)

一 帮助学生认识记笔记的重要性

第一,记笔记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笔记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起活动,可促进其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第二,记笔记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记忆。课后整理笔记是对本课所学内容的复习,掌握其知识重点,理清顺序和思路。对照笔记进行复习时,既有系统,又有条理,又觉得亲切熟悉,因而复习起来会事半功倍。

第三,记笔记有助于积累资料,扩充知识。笔记可以记下书本上没有的或书本上没有明确描述的定义、计算方法、解题方法等;笔记可以记下老师在课堂讲授的一些新知识、新观点,如此不断积累,便会获得许多新知识。

二 指导学生掌握记笔记的方法

第一,在新学期开始时,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可以是自己喜欢的式样,不一定要全班统一,记录的格式老师介绍几个例子给学生参考。开始学记笔记时,老师要提醒需要记的内容,课后抽出一定时间辅导学生做笔记,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

第二,引导学生搜集记笔记的方法与诀窍等方面的知识,老师也可以提供自己搜集的信息或自己的心得。可以组织大家讨论、分析、甄别、选择、制订最适合自己的笔记形式和方法,然后进行交流。同时教师要做好个别指导,好的更好,发挥榜样作用;后进的赶上队伍。

第三,笔记要体现知识内容的完整性。要善于补充已学知识,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小学数学大多数学习内容是分段安排的,如果刚开始学习某个内容,就要留下一定页面记录后面要学的内容;如果是学习某个内容的中部或末尾,就要抽一定时间补上已学内容。这样能达到两个目的:其一是对已学知识进行整理复习;其二是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们会自觉地查阅还有哪些要学习的内容。

第四,指导学生当天的笔记尽可能当天整理完成,并经常提醒学生对课堂笔记进行复习,以此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数学典型题的解题方法、难题的奇妙解法等要单独归类记笔记,可以放在笔记本的最后,因为这个内容老师无法预设,一般都是随检测或学生学习资料出现。

三 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第一,组织“成果交流会”,展示优秀的笔记,请学生畅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建议每个星期收一次笔记,进行批阅。定期抽查笔记本上的内容,对没有记笔记的同学进行教育帮助,并督促他们补齐笔记,对记笔记认真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表扬和鼓励。学生的笔记不但内容记得准确、完整,而且形式多样,最关键的是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

大学统计学笔记篇(4)

关键词:英语;口译笔记训练法;笔记符号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140-02

在笔者看来,造成大学生听说能力不高的状况主要是因为学生课堂上的听说实践机会太少,课下又缺少练习。另外,学生学习英语是以应试为目的。在传统的听说教学中,大量的听说练习都是围绕书本和模拟题进行的,而不是真正提高自身的听说能力。虽然从2004年开始教育部对四六级考试做出重大调整,增加了听力题型的分值,在2008年12月,在教育部规定的全国50所高校的数千名学生中进行大学英语四级机考试点考试。但是大规模的机考还没有展开,学生轻听说的应试心理尚未改变。口译笔记(note-taking),从概念上来说可定义为:译员在口译现场通过一定的职业化手段即席、迅速地通过整理原语思维线路来标记原语内容、关键词语,标记译语、搜觅与组织工作的“提示性”信息。我们在听说教学中利用笔记训练,让学生在对一段篇章进行笔记记录之后,根据其笔记符号更精确进行原语复述,特别是进行英语复述时,能够加强对英语语言吸收。有了笔记训练的方法,学生在课下还可以自行训练,解决目前大学英语听说教学课下练习不够的问题。

一、笔记训练的理论依据

美国南加利福利亚大学语言系教授Krasen提出的“输入假说”认为,语言的习得是靠获得略高于自己现有水平的可理解输入,“可理解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第二语言教育专家Merrill Swain教授(1985)提出,学习者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综合Krasen的“输入假说”和Swain的“输出假说”,丰富的可理解输入以及可理解输出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习者不仅要理解输入的语言,更要准确流利地输出语言。笔记训练强调对源语言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复述。通过短时记忆进行复述实现的是学习者对篇章理解后的自我语言表达,经过笔记听记后的复述更加精确,同时也是对短时记忆阶段复述所用自我语言的检验。Krasen的“输入假说”和Swain的“输出假说”为短时记忆和笔记训练能够提高大学生听说能力的假设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主要关注笔记训练对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影响,重点探讨笔记训练能否提高大学生的听说能力。本研究在笔者所担任的自然班级(金融103班、金融102班和贸经101班)中进行。经过两个学期笔记训练剔除掉未能参加实验前、后所有测试的学生,最终接受了笔记训练并参加了所有测试的学生只剩下40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24人。本研究主要采集了这40人实验前、后听说测试的数据做统计分析。本研究从2011―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开学的第一周向学生介绍记忆力训练的方法,并对学生进行第一次记忆力测试,以获取实验前学生的记忆成绩。此外还对学生进行第一次听力测试(采用四级考试听力部分―听力选择和听写)和第一次作文测试。从第二周开始对学生进行一学期共2课时×8周=16课时的记忆力训练。形式为让每个学生对时长为1~2分钟的中、英文材料进行听后复述,开始是以句子为单位进行复述,逐渐过渡到几句及整段复述。所选取的音频材料有VOA Special English新闻、VOA慢速report、Obama演讲、联合国新闻、南华早报的中英文对照材料。要求学生对课上做完的英文记忆材料进行复习以及对所布置的中英文材料进行记忆练习。平时要求学生收听收音机90.5FM频道的中文新闻以增加背景知识、扩充知识面。在2011―2012年春季学期开始,在记忆力训练的基础之上增加笔记训练。同时将训练的课时增加到每周4课时×13周=52课时。其中因所教授的学生要于2012年6月16日参加四级考试,在5月12日~6月15日期间进行四级考前训练,因此记忆力训练和笔记训练在四级训练前的教学13周结束,并随即对学生进行第二次记忆力测试、听力测试和作文测试,获取第二轮测试成绩。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束后,笔者将学生实验前后的两轮测试成绩录入EXCEL表格,对获取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获取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经过笔记训练,学生的记忆力测试、听力(听力选择和听写)单项、听力总成绩和作文成绩平均分均有提高,分别为67.2%、39.7%、84.2%、50.3%和33.3%。并且记忆力成绩和听写成绩平均分提高幅度较大,分别为67.2%和84.2%,这表明笔记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听说能力,并且对听写成绩提高效果更加明显,笔记训练应该是听写成绩提高程度较大的重要原因。

笔者又将相关数据输入SPSS,以探讨记忆力和听力、听写、作文成绩的相关性。经过短时记忆和笔记训练后,对学生的第二轮测试成绩进行SPSS相关性分析显示:记忆力和听力选择、听写、作文成绩、听力总成绩之间Pearson相关性值分别为:155、.252、.003、.177,显著性分别为:339、.116、.985、.274,均大于0.05,这表明记忆力和听力选择、听写、作文成绩、听力总成绩之间没有显示相关性。该统计结果与研究预期有出入。原因可能在于该研究样本量太少,只有40人,一些个体差异对数据影响较大。

四、结语

口译笔记可以将英文篇章的核心点及逻辑关系以图片式方式直观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强化大脑对英文信息的逻辑分析和切分,根据笔记复述英文原文环节能够激发学生对原文的迅速吸收、检查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盲点,这些都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听说课堂的教与学的效率,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在听说教学中的知识建构,从而提高其英语听说能力。

针对本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找出以下解决方案:第一,考虑到大学生应试心理对该教学方法的影响,笔者认为,该训练方法若能在学生通过四级以后进行,可能对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效果更大。一方面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在无考试压力的情况下,可能会更注重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会更强,对该方法的练习投入可能会加大,进而产生更好的效果。可以考虑将该训练方法作为一门课加入到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建设中。或者可以对基础较好地学生从大一开始进行该方法的训练。第二,从督促学生课后练习的角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加大对课后学生学习的监管和考核。

参考文献:

[1]冯川源.论英语原版电影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S2).

[2]韩宝成.外语教学科研中的统计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李文娜,米丽娜.从口译的特点认识口译笔记的作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S1).

大学统计学笔记篇(5)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粉笔板书;替代;机械式;形式化;灵活性;互动性;有机结合

“哪一天我们老师不用‘吃粉笔灰’就好了!”伴着新课改的春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新一轮教学方式的变革让这句话成为了现实,很多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代替了一师、一书、一板、一笔的传统教学;用绘声绘色的多媒体课件代替了粉笔加黑板的传统粉笔板书,一节课只需轻点鼠标而无需板书一字,随着多媒体的关闭黑板依旧保持“干干净净”。

多媒体教学已从市区逐步走进农村,几乎已经遍及所有中小学课堂,其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无需置疑,我们学习并掌握这项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也是势在必行,但我们在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语文教学的同时往往忽视了传统教学的精髓——粉笔板书。本学期我校围绕研究课题“信息技术与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开展了一些课堂教学研究研讨活动,在这些观议交流、反思小结活动中我发现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粉笔板书渐渐“走下了”黑板。当前的语文教学就粉笔板书而言,存在以下不容乐观的现状:

1、黑板上彻底无板书

多媒体课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简化教学过程、使语文课堂变得教师好教、学生易学,于是一些教师认为只需课前认真准备课件,课堂上轻点鼠标即可,至于板书,可有可无,对于教学效果没有直接影响。于是整节课就按照课件设计的环节逐步进行:情景导入、背景(作者)介绍、问题出示、答案明确、拓展延伸最后来个课堂小结。整个课件设计非常具体、面面俱到,原本需要教师粉笔板书的内容似乎都能在课件上找到,但终究没有设计一个完整的板书。最终我们只能无奈地在听课记录板书一栏写上尴尬的“无板书”,或像黑板一样让它保持“干干净净”。

2、课件板书代替粉笔板书

听课活动中一位老师在上《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课前设计了一幅完整的电子板书,非常直观形象地梳理了课文的内容,可当他请学生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菲利普夫妇的性格时学生回答出很多优秀的词语(见钱眼开、无情无义等),可就是没有回答出课件板书中所预设的词语(金钱至上、冷酷无情),在一次次引导无果后,最终用了“老师用这样两个词语来总结”的方法生硬地出示了他的答案。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的,这时我们无情的抹杀了学生思考的结晶,老师、学生都被迫形式化的按照课件的预设来演示教学过程。语文课堂原本具有的开放性、生成性荡然无存。

3、为了板书而板书

听课中正当我又准备无奈地写上“无板书”几个大字时,上课老师却拿起那久违的粉笔,伴随着下课的铃声在课堂的最后一刻他留下了一幅设计不错的板书,可是我发现除了我们几位听课老师在认真记录他的板书外,学生们几乎都开始整理书本,准备下课了。试问,这难道是为这节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吗?

板书设计显示着课文的重点、难点、结构、中心、表现方法等等;它可以成为沟通作者思路、文章思路、教师思路、学生思路的桥梁。朴素美观的板书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还可以据此增强和保持记忆。电子课件有其方便、“绿色”、声光电色容量大、直观、省时等优点,但是课堂上最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课件可以事先准备,但教学过程不可能事先完全准备好。学生常常会提出一些教学设计以外的问题,回答出预设以外的答案,这些生成的资源往往是课堂最有亮点的地方,这时的师生互动,及时反馈的优势是预设多媒体课件不可比拟的。粉笔板书作为传统教学中的精髓可以更好地发挥课堂互动、榜样示范、突出重点等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粉笔板书可以更轻松地发挥师生互动

听课活动中我们往往看到教师井然有序地在讲台上点击者鼠标,一步一步地按照课前精心准备的课件机械式的完成授课,可是整个过程很少“走下讲台、走进学生”,甚至连课本都很少“面对”。教学是双边的活动,语文教学更是多边的活动(学生、文本、教师等)。“语文课堂要让读者与听者、作者与读者之间具有同意与反对的关系、肯定和补充的关系、问与答的关系”——即互动性。互动应是师生互动而非人机互动。粉笔板书可以让教师在师生、生生的交流、质疑、讨论、明确、补充等过程中逐步板书,实现互动。校际交流活动中市区某校一位老师在教学《变色龙》一课时,多媒体课件只是出示了一些探究文章主旨的问题用来引导学生的思考,通过学生的讨论、回答、质疑、修改、补充,完成如下粉笔板书:

整个板书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体现学生的参与,板书过程贯穿于整个课堂,清晰地梳理文章的内容主旨。这样的板书才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板书,而并非完全是教师教学的板书。

5、粉笔板书可以更直接地进行写字教学

“教师的板书是学生最好的字帖”,多年的语文教学让我总结出这样一句话。这句话我是深有感触的:一是我上学时尤其是初中阶段总喜欢模仿老师的粉笔字。二是我发现自己的学生中也有不少模仿我的粉笔字。我们总在要求学生书写端正美观,何不用自己的板书来给学生作最好的示范呢?正楷的粉笔字给人以端庄、严谨、爽朗之感;行书的粉笔字给人以萦回玲珑、生动活泼、平易近人之感。一幅布局合理、文字优美的粉笔板书不仅是教学手段,更是一幅教学艺术品。一位粉笔板书优美的老师不仅潜移默化的给学生榜样书写,更能提高个人魅力,让学生崇拜你,主动做你的“粉丝”,学生也自然“亲其师而信其道”。

6、粉笔板书可以更灵活地掌控教学过程

多媒体教学的确有着诸多优势,但也会让老师教和学生都学都被它所限制,教学过程不得不按照课前设计的课件机械式的进行,即使课堂出现“精彩的意外”,我们也会想尽办法让它“回归正路”。粉笔板书具有“瞬息生成、机动修改”的特点,可以让我们更有效地利用课堂生成资源进行板书、展开教学,让机械化、形式化的教学过程变得灵活多变,有机掌控。我们对语文课本的意义解读往往是开放、多元的,从这个角度说,板书设计的动态生成也必须是开放的。在特定情况下,教师可以将板书设计的部分主动权交给学生。请看一位老师在《热爱生命》教学中的一个板书设计:

师:找找主人公遇到了哪些困难。

生1:我找到的第一个是“同伴抛弃”。

师:嗯,是一种“背叛”。

(师板书“背叛”。)

生2:我找到的是第6小节的食物不足,上面说他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了,还有他的浆果没有养分,“包着一点浆水,一进口,水就化了”,这里体现出他在逃生的过程中严重营养不良。他没有食物的支持,是难以维持生命的。

师:好的,他遇到了“饥饿”这一麻烦。(师板书“饥饿”。)还有其他的麻烦吗?

生3:第9小节,背包非常沉重……

师:这个背包在身上沉甸甸的,压在他心中更是沉甸甸的,对吧?(师板书“包袱”。)再找找。

生4:看到很多骨头,他很害怕被这些狼杀死。

师:不过我觉得他运气还不错,遇到的是一头什么样的狼啊?没错,病狼。要是他遇见一头身强力壮的大熊怎么办?他时刻面临着野兽的威胁。(师板书“野兽”。)

师:困难还有许多种,比如说,恶劣的环境、(师板书“环境”。)他自身面对的伤病等。(师板书“伤病”。)

粉笔板书: 热爱 背叛 饥饿 包袱

生命 野兽 环境 伤病

这是一个开放性较强的板书,学生参与程度高,师生观点各不相同,教师更多尊重学生的理解,不同方面的观点正好丰富了学生对文本开放的理解,这样的粉笔板书是课件所做不到的。

7、粉笔板书可以更准确地帮助课堂笔记

语文课堂学生笔记是很重要的一种提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手脑并用,加强理解与记忆。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内容往往较具体、全面,容量大是它的一个优势,可正是这一点,有时也会让学生很困惑:不利于记笔记。课件展示的内容多、翻阅的速度快,学生往往跟不上节奏;很多课件重点不突出,没有明显标示,学生不知该记什么。所以很多学生上课只动眼、不动手,看得热闹,却什么也没记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粉笔板书由于受课堂时间限制,教师自然会选择重点难点来板书,求精而简。学生知道老师写的基本都要记,而且教师板书和学生笔记基本同步,学生也有时间来跟随老师的板书来笔记,学习效果自然优于只看不记者。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运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无可厚非,但也要注意课堂教学特有的规律。传统并非一无是处,他是教育先辈们教育活动中实践思考的结晶,粉笔板书就是其中不可替代的精髓。教学中我们不能有了现代就完全抛弃传统,无论是多媒体课件还是粉笔板书,其目的都是为了教学而服务,不仅是为了教师更好地教,更主要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找到多媒体课件与粉笔板书的契合点,把教与学、现代与传统有机的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优势互补才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精彩高效。

参考文献

[1] 《板书设计在教学中的作用》 王海蒂 广西

[2] 《论语文课堂中粉笔板书的作用》 浙江 吕内巧

大学统计学笔记篇(6)

【关键词】板书笔记提高效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多媒体教学得到普遍应用,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对于我们的历史学科,教师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上“重现历史”,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带领学生在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中学习历史,既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但同时,多媒体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教师的板书越来越少,学生动手做听课笔记的也越来越少,这两个“越来越少”引起了有关专家的担忧,也应该引起我们一线教师的高度重视。

一、板书与笔记的关联

以往评价教学,对教师的教案、板书设计、教学方法、课后小结非常看重。特别是教师精心构思的板书设计,经常引起听课者的共鸣,在课堂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现在,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普及,那些现成的音画设计和课件在网上比比皆是,教师无需自己制作,只需网上下载,既方便,又快捷,因此多媒体课件渐渐地代替了教师的板书,导致教师的板书越来越少。同时,多媒体教学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学生们在课堂上普遍不做听课笔记了,他们或只是捧着教材,或只是盯着显示屏上五彩缤纷的插图,就是很少有拿着笔和纸记录课堂内容的。缺少了听课笔记的听课,学生疏于动手写字,教师在讲台上的提纲挈领、临场发挥、灵光闪现,都没有留在学生的“纸写笔载”中,难免是一种缺陷。一位专家说,听一堂没有板书的课,好像读一首没有诗眼的诗,看一幅没有神韵的画。听一堂不记笔记的课,思路就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对问题的深层内涵的认识和把握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由此可见,教师的板书和学生的笔记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学中的“眼睛”与“窗口”,是传递和接受教学信息的有效手段。一手漂亮的板书如同一件珍贵的艺术品一样,能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让人回味无穷。学生也定能以此作为参考和借鉴,记下一手漂亮的笔记。而且一手漂亮的板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可以突出重难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自己的板书,不断提高自己的板书水平,积极优化课堂板书。同时,教师要在书写板书的时候,告诉学生记好笔记的要领,提醒他们,并指导他们记好课堂笔记。

二、优化板书的原则

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板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要在实践中认真揣摩,精心设计,不断优化,写出一手像样的、能体现自己独特风格的板书。总体说来,优化板书应该把握以下四条原则:

第一,历史课堂的板书要做到条理清晰。历史课涉及的知识点纷繁复杂,头绪繁多。板书应该是教师讲课的提纲,提纲决定了教师讲课内容的先后顺序,体现了知识内容的层次性及其内在联系。条理清晰的板书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头绪,听得明白,看得清楚。

第二,历史课堂的板书要做到简明扼要。板书贵在扼其要点,删繁就简。“简”是字不多,话不长,能用两个字的就不用三个字,能用一个词的就不用一句话,能用图示的就不用文字描述。简明扼要的板书能够统领课堂知识,扼其要害,抓其要点,让学生一抬眼就看得清楚明白,毋庸到冗长的文字堆里去寻找信息。

第三,历史课堂的板书要做到美观生动。 “美观生动”学生就爱看,就能吸引住学生,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其愿意抄笔记。比如恰当地使用彩色粉笔就是美化板书的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将板书文字在排列上做些艺术性的处理,其效果也会不同凡响。

第四,历史课堂的板书要做到形式多样。不断变换板书的形式,可以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花样翻新可以使人为之一振,兴趣大增。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以示意图、对比表格等辅助手段,设计出形形的板书,才能受学生的欢迎,才能充分地发挥板书的积极作用。

三、完善笔记的要领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所有的记忆东西都会逐渐遗忘。古人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笔记记在课本上或笔记本上,这样方便查找,也不容易丢失。学生可以通过翻看课堂笔记,回忆起当时的课堂情景,从而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但是很多学生在记笔记方面不得要领,这就需要老师的悉心指导,逐渐教会学生记笔记的如下要领:

第一,明确做笔记的宗旨。做笔记的宗旨,就是进行知识的转移。因此,做笔记时要以大脑为主帅、思维为中心、理解为标准、重点为获取,变老师和书本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

第二, 把握做笔记的时机。做笔记的前提,就是不能影响听讲和思考。因此做笔记的时机有三个:一是老师书写板书时,抓紧时间抢记;二是老师讲授重点时,要挤时间速记简记;三是下课后,要尽快抽时间补记、完善。

第三、 注意做笔记的方法。课堂笔记应该简明扼要、纲目清楚。因此,做笔记的方法有三个:一是圈点勾画,突出重要的经典原话,名词解释、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等;二是抓关键词做批注,用自己的语言,把老师所讲授的重点记下来;三是摘录板书,把不懂的问题和疑点记下来,课后去研究、思考、查对和询问。

第四、分清主次,把握内容。课堂上做笔记,要坚持“听”与“想”为主,记笔记为次,不能“满堂记”、“满板记”,保证听懂了,想好了再记。而且,不能过于注重“漂亮”,要坚持以记内容为主,记提纲、记重点、记补充的内容、记疑点、记方法、记总结。

四、运用好板书和笔记,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当然,对于教师而言,板书不是写完就万事大吉了,还应在课堂小结中充分利用板书提纲挈领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板书回顾、总结、巩固、延伸本节课所学的重难点内容,再对繁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系统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和记忆。

大学统计学笔记篇(7)

关键词:教学思维模式;创新;财经法规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如何v解?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如何发挥?条款多,关联性弱,是本课程学习的难点,教师如何全面超越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思维模式的创新?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发现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1.教材体系建设落后。教材更新速度跟不上国家考试大纲的更新速度。2.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教师不关心从业资格考试的变化,只根据教材内容讲解。3.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教授-听课模式教学。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根据课堂教学经验结合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的变化,将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从枯燥的知识讲授,变为简单形象的记忆,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巩固学习效果。

一、教材模式改进

目前,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全部采用无纸化形势,使用全国统一题库。笔者将近三年会计从业考试软件中案例题摘录与教材的章节内容相匹配,作为现有教材的有益补充,极大的丰富了教材的内容。并将手机版电子教材制作成WORD文件置于学生微信群内,供学生课下下载练习。这样,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时间碎片进行学习,受到学生极大的喜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性空前高涨。

二、记忆方法的改进

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这门课程都很难和趣味性相联系。美国著名的记忆术专家哈利・洛雷因说:“记忆的基本法则是把新的信息联想于已知事物。”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四种记忆模式。

(一)形象化记忆

谐音记忆的关键在于将所要记忆的内容建立生动的联系,从而达到提升记忆兴趣,延长记忆时间的目的。教材中对会计违法行为分两部分论述,第一部分为“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等会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采用列举的方式包括“10条”;第二部分为“其他会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笔者将会计违法行为按照性质分为三类,建立起一个记忆的逻辑。详见表1。

(二)联想迁移综合聚类分析

在记忆五类专用存款账户及对应的使用范围时,可采用一、二、三、四、五记忆,详细记忆过程见表2。

(三)综合聚类法

对于支付结算中各种票据的提示承兑、提示付款期限因为条目多,日期相似,是记忆的难点,通过聚合各种票据的方式,找出差异点记忆,详见表3。

三、教学形式的改进

记忆方法的创新是教学思维的创新的核心和出发点,将知识的简单传授变为思考模式的传授和记忆方法的探索,引导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记忆方法,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也许我们就向“乐之者”更近了一步。

参考文献:

[1]曾昭坤.浅谈案例教学法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中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0(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