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方法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16 08:22:50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方法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方法篇(1)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科学方法;渗透策略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对学生能力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将“过程与方法”作为物理课程的目标,关注科学方法教育十分之必要。传统的物理探究教学多是对知识的传授加以重视,忽视教学过程以及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无法准确理解物理概念,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将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应用于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物理知识素养和专业物理基础知识,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利用物理实验,渗透科学方法

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过程中,要想将抽象的知识直观清晰地展现给学生,教师需要借助相关的物理实验或物理模型,渗入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过程,准确理解相关知识点。如在对“真空是否可以传递声音”这一内容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做相关的物理实验,首先在完全密封的塑料罩中放置一个电铃,接通电路之后可以听到铃声,然后利用抽气机逐渐抽走罩内的空气,这时听到的铃声会慢慢减弱。这一现象表明空气越稀薄则声音传播能力越弱,由此可见,声音无法在真空的环境中传播。总之,教师在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利用物理基础知识,渗透科学方法

对于初中物理探究教学而言,其主要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完成相关的教学过程,这样能够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由于探究教学的重点在于探究,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利用物理基础知识积极渗透相关的科学方法,尤其是控制变量法,要让学生准确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和物理概念,增强学习效率。控制变量法属于常用的科学方法,即在物理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如果某一物理量受不同物理量的影响,要想有效确定不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则需要有效控制某些物理量,使其保持不变,或者是对相关物理量加以改变,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例如,在对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加以探究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经验,探究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摩擦力,这时学生可以想到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等实例,了解到相互运动与相互挤压之间存在摩擦力。在学生对摩擦力具有一定的认识后,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1)摩擦力的产生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否有关?(2)摩擦力的产生是否与压力大小有关?在实际探究过程中,可以在同一水平面上放置两个小木块,使其匀速运动,首先改变小木块的粗糙程度,探究摩擦力是否发生变化;其次可以改变小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探究摩擦力是否出现变化,通过有效控制变量来保证结论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三、利用物理现象,渗透科学方法

由于初中物理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需要采用多样化和灵活性的方式学习物理知识。初中教师在进行物理探究教学活动时,可以充分发挥物理现象说服力的作用,让学生利用物理现象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有效渗透相关的科学方法,促进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如教师可以借助平面镜成像这一物理现象,引导和帮助学生分析光的折射与反射现象,在此基础上将光传播的相关科学方法加以有效渗透。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掌握论证、比较、综合、分析等科学方法,明确了解该现象蕴含的科学方法以及科学原理,深层次理解所学知识,有效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作为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将相关的科学方法渗透在实际教学活动时,需要利用物理实验、物理基础知识和物理现象等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理解和运用这些科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准确掌握物理的科学思想及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造性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物理知识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潘桂珍.初探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方法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 科学探究 教学设计 分析研究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科学探究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观察、科学探究总结出来的。教师在教授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如能正确地演示和指导学生科学探究,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本文主要研究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性教学策略,为我国初中物理老师在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性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一、探究要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做好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性教学的重要因素,在开展探究性教学时,老师应该注意,探究性教学不仅仅要符合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而且还要符合自身教学实际以及学生学习实际,符合学生的智力发展。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都比较差,在开始的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模仿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模仿式探究性学习,可以根据一些具体的书面物理实验,或者一些物理实验视频,让学生根据实验进行模仿式探究。另外,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性教学还应该符合学生的经验和智力,探究性教学要做到由简单到复杂,不断深入进行物理探究性组织教学。

二、做好探究性教学准备

探究性教学准备同样也是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性教学的关键性环节,对于进行的探究性教案,老师应该提醒学生做好准备,针对在探究性教案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以便在接下来的试验中找出答案。另外,老师还应该鼓励学生深入研究探究性教案的注意事项,包括探究设计、探究目的、探究实验、探究数据、探究猜想以及其他需要注意的表格仪器等。对于这些注意事项,除了要做好记录和笔记之外,老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记忆以及预实验,对于探究方案做到心中有数,进而保证探究性实验的有效性以及科学性。

三、做好学生探究性指导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应该做好对于学生的探究性教学的指导。老师的探究性教学指导主要包括观察、实验、数据收集以及整理这四大环节。首先,探究性观察。主要指的是通过学生眼耳鼻以及皮肤的感知,观察实验问题,举例来讲,用眼睛观察测量工具的量程、最小刻度等,包括数据的读取以及现象和问题的发现。接着,进行实验。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性教学的实验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的动手动脑过程。例如,对于天平的平衡性操作以及电表的调零等,都需要学生通过细心的观察以及实验,进行动手和动脑。在进行实验时,老师应该注意安全,毕竟物理实验也是存在安全问题的,尤其是那些危险性以及损坏性的实验,老师应该做好检查性工作,避免威胁学生安全。其次,搜集数据。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数据是实验的关键,在进行数据的读取以及记录时,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指正,包括数据读取姿势、数据读取方法以及准确的记录等。为了减少误差,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示,加深学生对于数据读取和记录的印象,进而减少数据误差。最后,整理。整理是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性教学的结尾性环节,整理的内容包括数据是否准确、器材是否得当,探究实验过程是否正确,记录分析是否完善等等。整理作为扫尾性环节,也是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性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四、严格学生探究性考核

在进行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探究性考核,通过考核使得学生真正的对物理基本知识进行掌握和理解。首先,口试。主要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原理的理解、仪器的选择及性能、科学探究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误差产生的原因等,从口试中发现问题及时追问。从追问中既能发现学生的不足,又能及时纠正。其次,笔试。通过笔试考查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定律、原理以及公式的掌握程度。举例来讲,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电学知识,自己设计测定导体电阻的方式与方法,同时画出电路图,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最后,操作。操作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的动手以及思考反映能力,还是举例来讲,在科学探究操作中,我们把科学探究中所涉及的多种不同器材放在一起,让学生挑选出合适的器材进行科学探究。

总结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将探究性教学以及学习贯穿到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对物理问题进行实验性探究,才可以使得学生掌握探究性物理问题解决办法,才可以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掌握科学的物理学习思维方式,进而促进学生探究性物理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为此,作为物理老师,应该深入研究自身探究性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探究性物理教学策略,这是今后初中物理老师探究性物理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与课题。

【参考文献】

[1]原东生.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现状与策略[J]. 课程.教材.教法,2010(05) .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方法篇(3)

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怎样利用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来训练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值得初中物理教师长期探讨的一个重要教学问题。为此,本文对搞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热情,训练学生研究科学的方法做了一个分析,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1 让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最好的老师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上,只有让学生对物理科学产生浓烈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挖掘学生的潜能。因此,在课堂教育上,教师应该创设学习情境,教学探究活动中引发学生发现新的物理情境和以往学到的知识的冲突,从而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在教学过程当中,物理教师可以从学生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从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和熟悉的生活背景出发,运用物理实验教学有强烈视觉刺激的特点来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于此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创设联系生活的物理情境,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来讲解物理在高端科技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所有探究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疑问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索去获得知识,探讨和赢得真理。所以说,物理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学习讨论,各抒己见,甚至可以进行学术上的争辩,鼓励学生有质疑精神,不畏惧权威,对知识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敢于做合理的猜想和探讨。

2 设计合理的初中物理实验,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总体来说还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利用一些经典的参考材料给课堂设计一些可行的探究性实验,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初中学生正处在学知识的好时候,他们记忆力强,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有很强的吸收和理解能力。但是这时候的学生也正处于叛逆期,可能自身自制能力比较差,加上他们对物理实验还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基础普遍还比较薄弱。因此,初中教师就要做好自身引导教育的工作,按部就班指导好学生的物理实验操作步骤,教给学生一些初中物理实验的技巧和方法,在实验设计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好物理实验的难度,结合物理实验的目的,让学生从实验的具体情况着手;当学生对物理实验基础有所掌握之后,可以初步提高物理实验的设计水平,让学生感受到实验成功后的喜悦,从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当学生完成实验设计以后,一定要让学生对实验进行分析讨论,比较物理实验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和方案的可行性,对设计优异的方案要进行褒奖,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积极性。

3 通过初中物理教学实验的全面开展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性实验指的是学生在自己用实验的手段得到数据和现象的基础上,总结出实验结论的一种物理学习方法。开展初中物理教学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方法之一。只有学生学会了亲手做实验、独立使用仪器的方法,才能在实际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除此以外,在初中物理实验课程当中,教师最主要做的不是灌输给学生怎样做物理实验,而是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教师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通过物理探究性实验,达到教材上要求的实验目的,还要培养好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实验探究方法、认真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以及对日常现象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自主科学探究能力。只有努力让学生对科学探究产生兴趣,形成自主探究学习的良好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让学生对科学探究产生更高的需求,未来为祖国作出更杰出的贡献。

4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分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物理实验大都适宜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每小组2~3人,让小组成员承担一部分与其能力和兴趣相当的任务,这样就能让个人的能力优势得到最大化的发挥,最终获得最佳的小组实验成果。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各小组要及时通报本组的实验进展状况,介绍小组成员的收获。每个小组最好把自己小组搜集到的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以及一些实验成功的经验向大家推荐,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关于小组成员提出的困惑,最好让大家进行探讨和切磋,在研究讨论中过滤问题。最后让教师对总结出来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点拨,让学生对物理知识了解得更加深入和全面。如今新课改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这种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的互学习有异曲同工之妙,新课改提倡的科学学习方法内容当中,也包括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

总之,科学探究要贯穿于初中物理教学的每个环节,让学生真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以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朱鸿祥.例谈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J].技术物理教学,2010(4):48.

[2]刘小龙.拓展物理实验深度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J].新西部,2010(7):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方法篇(4)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物理 探究式教学设计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162-01

初中物理中涉及到的力学、电学与机械运动等知识都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如何设计好物理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才是探究式教学的重点。下文就新课改背景下,就初中物理课程的特点展开分析,并对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进行研究。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课程的特点和探究式分析

1.新课改下初中物理的特点

在初中的众多学科中,物理的理论性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比较强,所以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培养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能力和实际的解题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过去的初中物理课程更偏重于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选择那些“基础的”、“难易适度”、“学生能接受的”物理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即更重视知识的传承,没有提及科学探究,也没有强调科学过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已经成为探究式教学的要求。

2.探究式教学的含义和意义

探究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景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研究主题,在开放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探讨,解决问题,表达交流,获得知识,进而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所以将探究式教学合理的运用到物理教学过程中,利用科学的思维和探究精神,对探究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统领,让课堂成为探究教学的主阵地,使得探究成为一种教学手段。将科学探究和实施进行结合,同时实现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共同目标,这也是当前很多院校采取的手段。教育的使命不仅在于现成的知识传传承,更在于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

二、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分析

1.探究式教学设计的模式

探究式物理教学设计有很多方式,运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模式也有很多。包括行为主义的教学设计、认知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以及构建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初中物理的学科特点,以智力技能训练为目标,采用学科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来进行教学设计,充分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此外,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过程中,还应注意弹性设计,保证教学设计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在新课改背景下,采用上述的三种模式,根据不同的情境和学生特点,进行物理探究式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2.明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在进行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时,应首先确定好教学目标,遵循与课程目标一致、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根据学生情况分层教学的原则,保证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可评价性以及易发展性。同时,教学设计应以多版本的物理教科书和课程标准为依据,由教师仔细研读教材,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一方面,必须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目标分析,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再来进行目标制定。另一方面,适当使用情境教学,保证其科学性,这样才能更高的刺激学生,打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创设出适应学习的氛围,全面客观的反应学生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发展。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无论是哪一个学科,兴趣都是学习的动力来源,对于初中物理这样一个特殊的学科而言,兴趣的培养显得更加重要。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学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有效性。物理教师可以通过创新的探究式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注意物理课堂气氛的掌握,为学生打造一个利于学习的环境。一方面,尽量让全部的学生参与到物理教学中来,刺激学生的兴趣,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一些“小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们随时处于高度兴奋和高度集中的状态,更加积极的投入到物理学习中去,更好的提升各项能力。如:在指导学生做好用天平测液体质量实验时,增加一个问题:当天平平衡后,若将手指伸入水中但不接触容器,天平是否仍然平衡?这时学生探究兴趣更浓,同时又为后面学“力”创造一个悬念。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前面提到,初中物理课程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提高学生实际解题能力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同时也是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效率的基础。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考察的则是学生对于初中物理知识定理、规律等方面的应用,这不仅要求学生要对物理定理与定律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而且要能够根据逻辑思维来分析和解答题目。因此,作为提升初中物理解题能力的关键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定要有针对性。

三、结语

总的来说,对于新课改环境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想要提高其教学效率,可以通过引入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设计出科学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和物理学科的实际特点,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兴趣,促进初中物理教学顺利、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黄晓晶.例谈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J].福建教育:D版,2013,(2):31-32.

[2]吕琪.中外热学探究式实验教学设计比较[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4,(5):69-72.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方法篇(5)

新课标当中强调,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生物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领悟生物学家们的研究思路与过程。探究式教学力图通过探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文章结合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实际,对探究式教学的概念及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限制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中的实践应用进行探析。

关键词:

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制约因素

在新的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初中生物课程增加了对重要概念学习的要求[1]。初中生物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定义的汇总,还是一个以认识自然现象及其规律为目的的探究类学科。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为例,共有9个实验,课外实践和探究各4个,还有调查、模拟制作、设计各1个[2]。这说明教师不能只重视生物学事实和概念,还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尝试探究活动和课外实践,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注重知识传承,轻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普遍不高[3]。20世纪中叶,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约瑟夫•施瓦布曾说过:“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是较为理想的教学方式,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使学生在能力、智力、情感等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4]。

一、正确认识探究式教学

(一)探究式教学的概念

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5]。

(二)探究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的差异

虽然关于探究式教学的理论研究已经非常广泛,但仍然有一些初中生物教师对探究式教学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将启发式教学用探究式教学来替代探究式活动。教师的这一错误认识,直接阻碍了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课程中的应用和发展。探究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的差异如图1所示。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的传统教学方式,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图1可知,启发式教学属于传统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中,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并释疑,接着拓展知识点,进行总结回顾。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起驱动作用,驱动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学生的思路随着教师的引导而发展,缺乏主动的探索过程[6]。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使学生进行自我驱动,教师只是引导者的角色,不占主导地位。在探索式教学中,要求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探究问题。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能有效提高其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进一步领悟到科学家的探究思维和方法。探究式教学不仅对传统的教育目标、教学设计、教育理念进行了革新,而且重新对教师的角色进行定位。

二、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实际教学中的限制因素

(一)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

在传统教学思想中,初中生物与高中生物虽然都被认为是“副科”,但高中生物与初中生物不同的是,高中生物在高考中还占有一席之地,而初中生物只进行会考,导致该课程往往被学校和学生所忽视,对该课程的改革力度也不大。同时,学生和家长深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对于初中生物的学习也不重视,从心理上对生物就有着轻视思想,并且严重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二)大班教学的现状

致使实施难度较大探究式教学适合小班教学,教师对每位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关注度,使每位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受我国教学实际的限制,大多数学校的班级人数都在60人左右,甚至有的多达80人,探究式教学在许多大班级实施时难度较大。一是无法保证每位学生的“分量”和关注度。二是教师对于课堂的掌握难度加大。此外,探究式教学耗时比较长。但在实际的生物教学中,生物课程的开设相对较其他科目少,学生学习所占的时间也比较少,只能够选择性应用。

(三)部分生物教师教学兴致低

如今,生物教师一方面面临着较大的教学压力,另一方面由于所教科目没有得到各方面的重视而失望。许多初中生物教师的情绪也因此而受到影响,兴致较低,甚至灰心失望,不愿意在教学技能上进行钻研。教师的教学思维、教学设计和在教学中的一些手势动作,都会影响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7]。

(四)教学资源的限制开展

探究式教学需涉及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相应的实验操作,这就需要学校有相应的仪器设备和充足的材料药品[8]。但由于初中生物的尴尬地位,大部分学校无法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开展探究式教学,很多生物教师只能“纸上谈兵”。

三、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中的具体应用

(一)采用萨其曼探究式教学训练模式

许多教育学家提出了不同学科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结合初中生物的课程特点和新课标要求,可以采用萨其曼(RichardSuchman)探究式教学训练模式,即“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反思”这样的程序(详见图2)[9]。该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对因果关系进行推理从而建立和验证理论,是一种从事实建立理论的训练模式。这种模式基本上模拟了科学家进行探索的进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推理能力[10]。这与新课标要求“在学习基础生物学课程的同时,还要领悟生物学家的研究思路与过程”相符合。

(二)合理开发教学资源

相关部门应增加对县级及县级以下地区教学设施的投入,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供必要的资源。同时,在教学资源缺乏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发本地资源,根据具体情况开展探究性活动,如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观察当地常见的苔藓植物等,这些探究性活动都是可以克服教学设施限制性的教学活动。

(三)设计梯度化探究式教学

按照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Piaget)的理论,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具备各种推理能力,能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但还是初步的,特别是在复合、连锁等演绎推理方面的能力还比较差[11]。通过对初中学生认知水平的分析,设计梯度化探究式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心理智力水平。首先,从简单到复杂,即从仅需简单操作能力的探究活动到要求较高动手能力的探究活动。其次,从单一能力到综合能力,即从单一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到整个科学探究的思维、行为的训练。最后,从片段探究活动到完整探究活动的梯度化设计探究活动,即从教师给定假设、设计环节让学生实施到学生自己全程进行探究活动。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开展,这种梯度化探究活动将在不同水平上循环。

(四)加强探究式教学的评定方式

探究式教学不应只是教师一头热,应有实际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当将探究活动列入学生的学业评价中,可以通过学生互评、探究结果展示等方式对个人或者实验小组进行评定。无论是实验操作测试还是笔试,探究活动中各方面的表现都应计入阶段性或结业性考试中,通过上述评定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效率。

四、结语

探究式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基础的观察、调查到复杂的实验的方法,具体还是要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实施。当然,重视科学探究活动,并不意味着否认基础知识、理论学习的价值。知识、技能和方法都是形成科学探究能力不可或缺的基础。初中生物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思维,调整心态,将探究式教学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吴成军.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9.

[3]雷佩红.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探索与实践[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4]陈图顺.高中生物探究式学习的实践和策略[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36):34-36.

[5]李华.探究式科学教学的本质特征及问题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3(4):36.

[6]祝东怡.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辨析[J].新课程•中学,2014(6):120-121.

[7]王文增,郭黎岩.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2):146-148.

[8]徐晓敏,黎大勇,胡杰,等.浅论高中生物的探究式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9):121,229.

[9]王嫣,陈丽红,张丽萍,等.用概念图解读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10):50-52.

[10]廖伯琴.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8-99.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方法篇(6)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程改革,课程目标和内容,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与“结果”,评价,教育公平,课程文化

    初中生物课程改革,是一场涉及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与课程资源、教学方式与行为、评价体系等诸多方面的改革。课程改革确立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反映了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初中生物课程改革实施六年来,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初中生物教育的面貌焕然一新。但是随着改革的纵深推进,一些问题、矛盾也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碰撞、激荡,并日益凸显出来,使初中生物课程改革面临着困惑与挑战。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和讨论,将有助于进一步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深化初中生物课程改革。

    一、课程目标和内容能够支撑初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为高中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吗?

    问题阐述:初中教师反映初中课程的知识内容不够全面,部分重要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欠缺;对学生应该掌握的科学方法和探究技能的要求不够具体,导致教师在教学中难以确定明确具体的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缺乏对生物学基本观点的要求。高中教师反映初中教学没有为学生高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除了初中教学不受重视,开课不足之外,初中课程内容也存在与高中内容衔接的问题。例如,初中知识不够全面,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学习不够深入,对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并迁移应用的能力不够强等。

    讨论:初中生物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1] 。上述问题反映了课程目标和内容没有能够很好地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达成“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目标,并为高中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

    1.从知识维度分析

    初中生物教育作为提高公民基本素养的普及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具备较广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对生物界的状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生物学的发展规律、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和原理有所了解。同时,初中教育还承担着为高中教育打基础的任务,而高中新课程采用模块式设计,几个必修模块选取的是生物科学中几个最有代表性的核心领域,这也要求初中课程的内容应该搭建一个基础广阔的平台。而初中课程内容中,对地球的生物多样性的客观认识,对不同生物类型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以及对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理解等内容较少,不利于生物科学素养的达成。

    对于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生物学核心概念,学生应深入地学习。“在科学教育界,人们普遍认为,原则上,我们以后的发展方向是,更深刻地学习较少的东西。”[2] 与原教学大纲和教材相比,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对重要概念的要求弱化。课程标准中十个一级主题所附案例,全部是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探究活动案例,没有针对重要概念的教学而设计的案例。虽然探究活动对于概念的理解, 是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但是对于重要概念的学习,单纯的讲授或单纯的探究都是不够的,应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领会。为此,课程标准应提供相关的典型案例。教材应加强而不是弱化概念的学习,把横向的普遍化拓展与纵向的深入化探讨有机地结合起来。

    初中生物课程的内容不仅要包括生物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应包括这些结果的产生过程。学生通过这个过程,理解一个生物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生物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生物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通过这个过程学习和应用生物学,了解生物学的发展规律,体会科学的本质。“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需要理解,科学是它的历史的反映,科学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事业。” [3]课程标准和教材都十分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但是对于生物学概念产生的过程重视不够。

    生物学课程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开始, 从来源于生活或原有知识并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现有课程内容注重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把生活和社会作为学生认知发展的活水。然而,如何使学生的学习能够源于现实世界,又回归现实世界,还要高于现实世界,引领学生对现实世界有所超越,建构更加美好的生活,正如粱漱溟先生所言:“教育应该着眼于个人的全部生活而领着他去走人生大道”,应成为初中生物课程改革努力的方向。

    2.从能力维度分析

    课程标准提出的能力目标包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收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在这些能力要求当中,科学探究能力是新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难点。但是对初中学生应该了解的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常用的科学探究技能,大多数教师并不了解,课程标准对此没有明确阐述。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上的困难。教师在教学时缺乏依据,难以制订系统的教学计划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进行培养。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课程实施中的难点,课程标准和教材中都缺少关于培养创新能力的可能途径和具体教学方法的介绍,也没有具体的案例。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学生应该能够以所学知识为基点,向外拓展延伸,从丰富多彩的社会中获取信息,充实自己,满足发展的需要。课程标准中强调了收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这固然很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面对鱼龙混杂的海量信息,学生应该具备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深度分析,并运用有效信息进行创造的能力。这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目前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对筛选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没有要求。

    3.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分析

    课程标准提出了作为公民基本素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如爱祖国、爱家乡、珍爱生命、提高环保意识、健康地生活等;提出了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STS的科学价值观目标。但是作为基本的生物科学素养,学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程的学习,还应该初步建立一些基本的生物学思想观点,如生物进化的观点、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发展的观点等。这些观点也应该作为明确的要求列入课程目标。

    二、科学探究活动在具体教学中真正得以落实了吗?真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吗?

    问题阐述: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列为内容标准10个一级主题的第一个主题,并给出了为数不少的活动建议,教材中也设计了丰富多样的科学探究活动,旨在倡导探究性学习。然而,经过几年的课程改革,教师们普遍反映需要学生动手实践的探究活动过多,难以在规定课时内完成;部分探究活动需要时间长,不能在课堂上完成,由于生物科不受重视,课下活动难以保证;有的探究活动难度大,对实验仪器、用具等硬件要求较高,可行性差;有的探究活动属于纯生物学探究,距离学生生活较远,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活动的教学开放性大,许多教师害怕学生因思维活跃而“跑题”,把教学过程管得过死,限制了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鉴于以上种种原因,探究活动的实施在大部分学校大打折扣,没有有效地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讨论:国家教育部2001年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三大“课程理念”之一就是“倡导探究性学习”。《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也指出“学习科学是种能动的过程。学习科学是学生们要亲自动手做而不是要别人做给他们看的事情。”[3] 在科学课程中应该加强科学探究活动的比重,这是毋庸置疑的。教师们反映的问题,需要在教材设计和教学实施当中解决。

    1.明确科学探究活动的教学目的,教材设计的探究活动应分层次,数量适宜,同时兼顾可行性和学生兴趣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方法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科学是;素养

初中生自主思维能力较差,不能构建自己的物理知识网络结构。某种层度来说这源自与学生的科学能力不足,教学过程背离了物理教学的初衷。现今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模式方法,学生和老师共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合作进步,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改变我国初中物理教学现状,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初中物理教学对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作用

物理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综合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是带领学生深入到系统教学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具有启蒙的重要作用性。

1.1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初中物理教学处在基础性阶段,对于学生的长久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从实际性出发来说,大部分同学的未来实际应用中从事相关专业的相对较少。初中物理教学须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表层来看初中物理教学是学习专业性知识,但是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教会学生探究性的科学精神,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探索精神是科学进步的前提,老师在教学中传授探究的方法,帮助学生构建自我思维的结构和培养自主研究的能力。物理教学通过表象深入探究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老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思考不断提问,引起对于大自然的求知欲望,不断进行创新。

1.2通过初中物理教学树立科学的态度:人类能够客观准确的看待客观事情,在进行实践的活动中具有稳定的行为方向总体称为科学的态度。具体包含人类的独立思考、不轻易的相信迷信书籍、能够实事求是,关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生存。树立正确的态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例如在学习密度这节课程内容的时候,物理老师向学生讲解英国的科学家瑞利的故事。其关注科学实验中的微小变化,认真的态度最终研究探索了氩元素,1904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在课堂上引用这个例子,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间接的带入了知识的学习,还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态度,让学生不断的追求真理,不畏惧外界的干扰和强权。

1.3促使学生掌握科学方式:初中物理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到科学的方法和思想。物理知识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泛,具体包括物质结构、光、声、磁、电、热、力等等。不同的系统依据不同的规律不断变化。物理学习就是深入研究表象下面蕴含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采用科学的手段不断的发现未知知识世界。

2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科学素质

培养科学素养不是短期内可以快速完成的工作,必须各界教育人士共同努力完成,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将过去老师作为主导地位单一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激发出初中生自身的潜力,采用探究式的学习办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发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重视学生主体的感受,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教学目标的要求不断升高,这也是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2.1帮助学生培养科学观:物理学科的特点是经过缜密和理性的思考,拥有自我的科学思维体系才能够正确掌握知识点,课堂教学中符合学生的年龄层次特点,关注学生的性格、意志、动机、情感等多方面非智力性的外部条件在总体中的作用。这些外部因素对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老师结合物理知识的特性,发挥物理学科的文化和教育价值,培养学生全面的科学观念。

2.2教学中渗透发展历史:物理学科的全部发展史就是不断创新的一种体现,其中包含着多位科学家的态度和精神。物理教材的编排跟物理发展历史密切相关,其中还隐含着很多的科学实例。部分案例充分反映了人类的科学精神,以及细致的科学方法。在课堂学习中不断融入的科学史教学,带领学生明白知识发展的进程,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一种手段。在学气压强内容的时候,老师配合使用多媒体教室向学生展示当时的发展历史,科学家伽利略认为水泵的工作原理是因为真空的作用,可是托里拆利相信自己的想法,经过巧妙的设计证明了自己的想法,从而得到了大气压强的具体数值。通过这种融合知识点的做法,不仅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领会到了科学的精神。将教材内容和历史知识点有机的融合到一起,设计出科学的课堂内容,带领学生共同进步。

2.3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物理教学中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水平和探究能力。实验教学需要学生主体动手参与,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思考,积极的探索,逐渐提升判断观察力,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解决的能力。实验的生动性和内涵性为学生潜力的激发提供了可能性。初中生课程繁忙,个性明显,其本身的好奇心强烈,喜欢新鲜的事物,具有自己年龄段所特有的性格特征,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性,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实验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开阔自己的眼界,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对于物理知识世界感到神奇,让其自己愿意加入到物理学习中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过程中,必须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表面到实质的步骤进行,一步一步的分析物理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同时培养能力,两方面同步进行,循序渐进,在合作中培养起合作意识。平时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为学生安排物理实验课程,在实验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

2.4关注科学前沿和教学结合:物理科学作为科学发展进步的基础性知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最新的科学发展和初中物理合理结合,作为培养学生的一种途径。在课堂上通过最新技术的配合讲解,拓宽初中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于科学的敏感性,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不断进步和提升。总而言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配合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学生的关注度,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老师积极的结合物理教材内容特点,设立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敢于提问,正确的引导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高科学素质能力,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各方面共同努力,为学生日后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崔承森 单位:山东省宁阳第二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王杰文.关于初中物理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