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统计学的性质

统计学的性质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20 16:17:30

统计学的性质

统计学的性质篇(1)

V.V. Shevelev,

The Statistical Nature of

Strength and Lifetime in

Polymer Films and Fibers

New Concepts in Polymer Science,18

2004,522pp.

HardbackEUR:208.00

ISBN 9789067643993

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

聚合物薄膜和纤维的强度及寿命的统计学性质

B. Tsoi, E.M. Kartashov

V.V. Shevelev著

这本专著是由1999年出版的俄语版《高分子膜的强度和破裂》一书修订和扩充而来的。书中展示了作者在脆性和准脆性断裂的固态高分子方面长期做的理论性和实验研究的结果。作者对各种状况下聚合物断裂的统计学特性进行了综合而详细的研究,包括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机械应力、不同表面活性媒质、紫外线和γ光照射、化学混合物作用等等各种不同条件下的统计学特性。该研究的关键在于发现了两种主要的强度状态:块体试样的低强度状态和纤维及薄膜的高强度状态。书中详细研究了这两种强度状态下的破裂模型的差别。

本书由引言和11章内容组成。第1章 聚合物强度和破裂;第2章 聚合物的结构离散性和缺陷; 第3章 聚合物破裂的考察方法和强度的计算; 第4章 聚合物的强度状态; 第5章 块体聚合物材料的强度和破裂; 第6章 聚合物纤维的强度离散谱和破裂; 第7章 聚合物薄膜的强度离散谱和破裂; 第8章 聚合物强度的离散谱及其与破裂机理之间的相关性; 第9章聚合物强度的离散谱及其与破裂机理、电物理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第10章强度离散等级、热波动、松弛以及实验数据中分散的统计学性质; 第11章 从强度离散谱和松弛测谱结果中对材料的服役性能进行预测和修正,并对稳定性进行校核。

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说:“……对聚合物破裂的深入研究可以使人们对格里菲思准则更明晰,可以证明没有任何的所谓安全应力,可以对低应力(格里菲思门槛值之下)下的破裂机理进行研究,可以确定平均寿命的渐近值,还可以建立平均寿命与相应的均方差之间的相关性……本书的研究结果显示,关键的因素要归因于一系列不同尺寸缺陷的存在,以及在这些缺陷中发生的热弛豫过程。许多科学家长期讨论这些实验数据的明显分散的原因,这一研究就给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可能……”

本书可供关心聚合物破裂问题的研究院或工业界的科学家、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以作为本领域高年级的研究生参考书。

牟文英,博士生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统计学的性质篇(2)

国家在不断的进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国民生活水平有着明显的提高,对于地质统计学有关问题也越来越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国家司对地质探索发展的研究问题也是越来越谨慎。世界发展过程中,地质演变非常重要,我国在有关地质方面的研究也投入了很多资金与人才,但仍旧是资金不到位人才稀少的研究项目。因此,这方面的研究还是很缺乏,不仅是成本少,其中出现的苦难也是不少。我国最常研究的问题就是矿物质形成结构以及勘察内容取样等等,综合地质统计学在地址及矿业中的应用促进其发展。

二、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走着我国特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我国的进步不断做出努力。我国的经济状况不断得到改善,国家地位不断稳固并提高。国家地质统计学不断向外推广,以地质统计学为基础建立了矿业软件,推动了矿业领域的发展,将软件引进企业,为国家带来收入。近些年,也增加了许多勘探单位以及设计学院。但在地质上的应用也存在着许多误区,有人认为矿物是万能的,也有人认为这种学术很简单,不值得深入探究。我国的地质复杂多样,勘探过程是漫长的,但这项事业已经处于了起步中,终将会发展起来。

三、地质统计学基本原理

地质统计学基本原理包括区域变量理论、变异函数及结构分析和克立格法。这三种理论构成了地质统计学基本原理,是它的重点,只有掌握了这三种理论才能进行地质统计学研究。这三种方法都各有各的难点,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才能彻底掌握。

四、地质统计学的特点

地质统计学的广泛应用已经非常彻底,尤其是在矿业中,总的来说它有三种特点。

(一)复杂性

地质统计学并不是简单的将地质学与统计学结合在一起,而是从实际出发,将地质和勘探结合在一起,依据矿床地质变量本身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从这个角度再去选择合适的数学角度、理论依据和方法结合实际分析,再加以改造创新,最终实现研究的突破性,更好的利用地质的特殊性。这个角度来讲,地质统计学是一个全新的学术研究,它不仅包括了数学统计、地质学,还是综合考虑了地质特殊性的学术研究。

(二)信息利用率高

地质统计学在勘探工程中将信息的价值利用提升了一个层次。地质统计学中的克立格法就在估计矿床数据时不仅可以考虑样品数据,还能够考虑样品临近的数据,可以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以及准确数据,这都是地质统计学的作用,它强大的信息利用率将地质统计学放在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信息,省去了许多工序,为效率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估计的广泛性

地质统计学的估计不仅可以对储量的整体进行估测,还能对局部进行估计。这在复杂的地质研究中占据了很大的先机。可以通过这种计量方法进行不同面积的估测,完全打破了传统的计量方法,更好地满足了矿山中设计所需的研究,并且有利于设计者更加了解内部结构,减少了意外发生,减少了成本的花费,为国家经济做出了贡献。

(四)计量方法准确,经济时效性

地质统计学与传统统计学的区别就是能够更加准确的判断,减少了经济成本。他能够在开采前给出定量估计,并且与计算机相结合,不仅实现了自动化,还节省了时间与人力资源,所以说,它的经济时效性很强。通过精准的模拟,可以对开采矿山进行充分的了解,从各个方面提高了我国地质统计学的价值。

五、地质统计学在地质及矿业中的应用及发展

(一)地质统计学在地质及矿业中的应用

地质统计学是学术地质衍生出来的一项研究,通过不断地努力已经发展的相当完善,目前在我国应用广泛。我国已经将这项技术应用在许多方面,开发了许多相关软件,也可以将其营运在矿产资源的价值估量上,总之,对矿业影响已经相当巨大。它的运用也给我国带来了许多价值,是国家的一大经济支柱。通过地质统计学的勘探出现了许多好处,带动了我国经济发展。

(二)地质统计学的发展

地质统计学将以线性地质统计学作为基础,继续加强相关研究,使之不断完善。其他与地质统计学相关的学术研究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比如说非参数地质统计学就已经逐渐得到重视。在地质统计学的领域上将会逐渐出现重大突破,这项领域也会不断扩大,逐渐突破矿质,延申进入农业水利、土壤科学等研究。与之有关的原理会进一步的完善。

统计学的性质篇(3)

地质统计学是在矿山储量计算工作中慢慢发展起来的,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统计学家马特隆教授(G.Matheron)大量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形成的数学地质学科的一个分支,他的专著《应用地质统计学》的问世标志着地质统计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诞生①。地质统计学是和采矿业发展同步兴起的学科,它是以变差函数为主要工具,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研究在空间分布上既有结构性又有随机性(或有空间相关性和依赖性)的自然现象(包括地质现象)的一门科学。

2地质统计方法发展现状

地质统计学作为一个年轻的边缘学科,正处在蓬勃向前发展的阶段,目前地质统计方法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两大学派地质统计学发展至今,出现了两个学派。

一个是以A.G儒尔奈耳(A.GJourna1)为首的“斯坦福地质统计学派(非参数地质统计学派)”。这一学派研究了不需要对数据的分布做假设的快速条件模拟、概率克立格法和指示克立格法等方法,并且研究了软数据的使用问题。另一个学派以马特隆教授为首,他们开展了以正态的假设为基础的析取克立格法和条件模拟研究,把协同克立格法和主成分分析进行有效结合,形成简单克立格法、析取克立格法、泛克立格法和普通克立格法等一系列的方法和理论,这些方法都要用实际的样品数据为基础,所以也称“参数地质统计学”

2.2多学科的渗透形成新克立格法

目前,对于含有一些特异值,接近了高斯分布的具体数据,就要把稳健统计学思想应用到求变差函数当中,继而提出了稳健克立格法;把多元区域化的变量引到克立格法中,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相关性的变量对某一个变量估值,继而产生了协同克立格法;把多元区域化的变量引到指示克立格法中,继而得到了协同指示克立格法。

2.3多领域应用地质统计学目前不断扩展其应用领域,深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3地质统计方法在地质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市场飞速发展,统计方法运用在地质工程是时代潮流发展的必然。以前我们在计算矿产资源的储量时,常用不同级别储量的工程密度,用稀密法得到相对误差来论证矿产资源储量的可靠程度,并将相对误差值作为衡量矿产资源储量精度的标准。然而,这种方法缺乏科学根据,被许多人置疑,地质统计方法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类问题。地质统计工作是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地质统计不但可以整体估计,还能对局部进行估计,对原有的数学方法和理论进行选择创新,把更好地解决面临的地质问题作为目标。地质统计估计的克立格方差是一个很好的估计精度,其估计精度高较高。地质统计的随机模拟能很好的再现出地质变量变化,从而为定量研究地质体提供一个有利的基础和可靠的保障。

4一维变差函数

可以假设空间中一点只在一维数轴X上变化,把区域化变量z作者简介:常维(1990一),男,江苏泰兴人,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统计学。(x)在X,x+/两点处的数值的差的方差的一半定义成区域化变量z(x)在x方向上的变差函数,记为:‘P(x)=—1V(x)一Z(x+1)]=—1E[Z(x)一Z(x+/)】一{E[Z(x)卜E[Z(x+/)】}z公式中,‘P(x)表示变差函数;E表示期望值,V表示方差。变差函数的函数值仅依赖于x和Z两个自变量。在本假设条件下,变差函数仅依赖于分割它们的距离z和方向,因而变差函数可定义成:变差函数是在任一方向,相距f的两个区域化变量[z(x)和(x+/)的增量的方差的一半。变差函数是一个有关距离的函数,描述不同位置变量的相似性,‘p值越大,变量的相关性越差。通常情况下,‘p值随着距离矢量Z的增大而增大,直到到达一定值时‘p达到极大值,之后保持不变。

5统计方法在地质工程中的应用

1977年地质统计学正式引入我国,经过我国对地质统计方法的努力学习,地质统计方法在我国得到了飞快的发展,目前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5.1用于储层的预测石油地质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难点和热点,就是对储层的参数进行一个有效的科学的预测。我国原先利用的是传统数理统计的方法,这种方法是纯数学的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到储层参数间相关性和空间连续性的问题,也不附带任何的地质意义,因此,对储层的参数预测有较大局限性。使用地质统计方法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它以区域化的变量理论作为基础,对地质参数的空间变化方向性和趋势都有了充分的全面的考虑,再克里金方法的外推和插值的功能,算出了与地质规律吻合的统计方法和模型,继而表征储层参数的规律变化,利用这规律,针对渗透率和孔隙度等参数的空间展布开展有效又合理的预测。

5.2用于不确定性描述油藏的复杂变化,很难通过动态或静态的确定性模型来反映。只有运用地质统计方法,用不确定性的描述,才能反映出真实的复杂油藏模型。地质统计方法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可以很方便地把不同的资料有效整合应用,如生产、测井、地震、地质等方面信息,这些对于油藏;隹确的描述是非常关键的。这种不确定性的描述可以给油藏工程师一个可选择的参考,帮助他们全面分析,制定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开发方案。

5.3用于数据整合地质统计方法通过随机模拟方法和油藏数值模拟相结合,继而预测出油藏动态的特征,为调整和制定开发决策和提高最终的采收率提供一个合理的依据。

统计学的性质篇(4)

【关键词】科学统计 数据质量

近年来,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科技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些企业在其运营中也逐步意识到科技的重要性,尤其是认识到科技统计是监测企业科技进步、科技创新乃至科技活动的基础。企业科技决策的准确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严重依赖于科技统计所得数据的质量。统计数据作为电子行业重要的经营信息来源,其数据信息不仅可以为管理层提供明确的经营指标,从而了解企业的现实经营状况;同时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做出决策,迅速适应市场变化。然而,统计数据质量的优劣则决定了其功效的大小及正负,高质量的统计数据可以产生“正能量”,能够有效地为企业决策体有利的导向作用,反之,失真与不及时的数据统计数据则会失去参考价值,影响到企业决策的正确性,贻误决策良机,不全面的数据更会造成一叶障目的状况出现,就更提不上可以为企业作为决策依据了。本文就我国电子行业企业应该如何提高科学统计数据质量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统计工作存在于电子企业管理的每个流程,是电子行业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的基础,其早已作为电子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层面来讲,其涉及电子行业整体布局以及长远规划,从微观层面来说,有关乎每个单位的建设,总而言之,科技统计在电子行业是无处不在,其存在于电子行业的每个方面,科技统计为电子行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数字依据。没有统计信息作为支撑,企业领导就无法在第一时间获知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就无法在第一时间了解市场的变化,尤其是对电子行业这样一个变化更新快的行业而言,了解市场变化,顺应最新科技潮流是电子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安生立命”的法宝。

现阶段,在电子行业科技统计工作中,主要存在统计所得数字与实际数字不吻合,相差较大,数据不能如实反映客观实际,数据失真的情况经常发生。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专业人员业务水平层次不齐,素质相对较低

整体而言,科技统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有限,或者存在或多或少的业务“短板”,科技统计工作体系设计不合理,由此造成的数据收集、数据整理以及数据统计分析方面水平较低,其科学性就更难保证,这样,出现统计失误的案例就更“不足为奇”了,此外,由于业务素质的层次不齐,统计工作人员在统计工作过程较容易出现数据采集衔接不连续,过程控制不严谨、不合理,致使科技统计数据在初始层面就缺乏真实性。统计数据与企业或个人利益相关,致使统计数据工作受到多方的利益驱使,在无形中加大了统计数据质量的可靠性,一些统计工作存在着人为地干预统计数字,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统计数字的模糊程度。

二、电子行业不够重视科学统计工作,在认识上并未达到一定高度

目前,随着电子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不断壮大,电子行业竞争压力也与日俱增。然而,当今诸多电子企业并未真正理解和采用科学统计来运营和操控企业,甚至并未意识到科学统计的重要性,这必然会影响企业的健康向上发展。一些实力较强,经营状况较好的大型电子企业对科技统计工作已经有所认识,也在企业决策中或多或少地去参考科技统计数据,即便如此,对于企业内部的统计人员来说,依然存在认识上的差距,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内心往往更倾向一个产品的总体设计,包括外观以及带给客户的直观感受,却大大忽略了电子产品真正的价值――性能和质量,这一环节恰恰是要紧紧依赖科学统计工作成果。若企业统计人员采用草草了事的心态来对待这项看似不起眼的工作,那么一个电子企业就会输在了细节上,同时也走上恶性循环的道路,更无法发挥科学统计成果对企业效益的“正能量”。

如何提高电子行业科技统计数据质量则是提升电子行业决策力和市场灵敏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针对造成电子行业统计数据质量低下的原因,电子行业应该就在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三、提高统计人员业务能力和素质,加大人为因素造成的统计错误质量控制

行业科技统计人员是行业科技统计工作的承担者,行业科技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则是影响科技统计数据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因此从根本上提高行业科技统计人员的自身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则是我们首先要亟待解决的环节。行业通过举办各类紧密结合实际的科技培训活动,普及科技统计工作知识,加大统计培训力度,努力提高电子行业统计人员的业务技能,使他们掌握科学合理的科技统计方法,指导行业科技统计从业者实践相关的统计方法,引导整个行业建立科学合理的统计体系,从而在整个系统层面确保电子行业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与此同时统计人员应以电子行业经济效益为研究重点,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有的放矢地开展调查研究和专题活动,开展全面调查,系统收集市场和行业的统计数据,对原始信息资料进行科学统计分析,从而为电子行业的经营管理和科学布局提供新对策、新建议。

四、加强电子行业统计人员培训力度,使其认识到统计数据的重要性和意义

电子行业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统计知识普及活动,积极宣传统计数据的重要性以及意义,使统计科技人员认识到统计数据对行业科学布局以及管理经营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一改以往科技统计工作不能给行业带来经济效益的错误认识。最后,保持统计人员队伍的稳定性,使得电子行业科学统计数据保持连续性。

总之,高质量的统计数据可以对企业以及行业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正能量”,因此为了电子行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一定要积极有效地提高科技统计数据质量,为行业的发展及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向永芳.电子行业总成本浅析[J].财税统计,2010.

统计学的性质篇(5)

关键词:统计学;发展趋势;统计教育改革

0引言

随着国家创新形式的发展,统计创新工作已经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统计创新包括统计实践创新和统计教育创新两个方面。统计教育的创新是统计创新的基础,没有统计教育的创新,就谈不上统计实践的创新,下面我从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来探讨目前统计教育的改革方向。

1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

统计学的发展与其它学科的发展相似,也需要走与其它学科相联系的发展道路。

1.1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的趋势统计学是一门通用方法论的科学,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统计方法只有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出其强大的数量分析功效。并且,从统计方法的形成历史看,统计方法基本是从一些实质性学科的研究活动得来的,例如,最小平方法与正态分布理论源于天文观察误差分析,相关与回归源于生物学研究,抽样调查方法源于政府统计调查资料的搜集。同时历史上一些着名的统计学家同时也是生物学家或经济学家等。另外,从学科体系上看,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交的,统计方法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产生了统计学的分支,如统计学与经济学相结合产生了经济统计学,与社会学相结合产生了社会统计学等,而这些分支学科都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统计学的分支,另一方面也是相应实质性学科的分支,所以经济统计学、经济计量学、社会统计学不仅仅属于统计学,同时也属于经济学、社会学、生物学的分支等。这些分支学科的存在主要不是为了发展统计方法,而是为了解决实质性学科研究中的有关定量分析问题,统计方法是在这一应用过程中得以完善和发展的。这个发展趋势说明了统计方法的学习必须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因此,统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通晓相关的实质性学科的课程知识,只有这样,所学的统计方法才有用武之地。

1.2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趋势纵观统计数据处理手段发展历史,数据处理手段的每一次飞跃,都给统计实践带来革命性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那些计算繁杂的统计方法的推广与应用,由于相应统计软件的开发与商品化而变得更加方便与迅速,非统计专业的理论工作者可以直接凭借商品化统计分析软件来处理各类现实问题的多变量数据分析,而无需对有关统计方法的复杂理论背景进行研究。计算机运行能力的提高,使得大规模统计调查数据的处理更加准确、充分与快捷。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信息数据也越来越多,大量信息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信息过量、信息真假、信息安全等问题出现了,同时信息形式的不一致也导致信息难以统一处理。于是如何从大量的信息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如何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DMKD)技术随之应运而生了。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把人们对数据的应用从低层的简单查询,提升到从数据中挖掘知识,提供决策支持。在这种需求下,汇聚了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投身到数据挖掘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虽然统计学家与计算机专家关心Datamining的视角不完全相同,但可以说,Datamining与DSS一样,使得统计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因此,统计学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深入,也同样离不开统计方法的发展与完善。所以,对于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一方面要学好统计方法,但另一方面更加要学会利用商品化统计软件解决实践中的统计数量分析问题,学好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与基本程序设计,能够将具体单位的统计模型通过编程来实现,以建立起统计决策支持系统。所以统计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这是发展的趋势。所以统计教育的一些课程要改革,教学方式也要改革。以下谈一谈统计教育需要改革的几个方面。

2统计教育的改革

2.1统计专业课程建设专业建设考虑的是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则是课程设置和规范课程的内容。培养统计理论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数学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能对各种统计方法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培养应用统计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相关应用领域的专业课程,将统计方法与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完美结合。例如培养从事经济管理的统计人才,在课程设置上至少应当包括三方面的知识:(1)经济理论课程,让学生了解经济活动的主要进程和基本规律;(2)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主要统计方法,包括常用的统计数据搜集方法,统计数据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3)适用电脑技术,让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电脑进行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2.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中,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法,促使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2.2.1改接受式的教学为互动式教学,以案例分析与情景教学开启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识,发挥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2.2构建以课堂-实验室-社会实践多元化的立体教育教学体系。在传授和学习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将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才能展现统计学的生命力。

2.3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相结合教材要与统计软件的应用相结合。现在许多教材都是内容与软件分家,现在计算机已非常普及,无论是高校、高职和中专,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会要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再者,统计学是一门应用的方法型学科,统计学应当从数据技巧教学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有机地合为一体,除了要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即数据挖掘的能力。新晨

2.4教学与实际的数据分析相结合统计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案例教学与情景教学应成为统计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计算机对大量实际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在试验室进行,亦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统计思想和方法,而且也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要有一批能用电脑、网络来教学的新型教师电脑、网络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教学的手段,还影响着教学的内容。语言、数学、计算机、专业知识是一个统计人才必备的素质,它们之间是不可分离的,而是要尽可能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教学,单一化人才已不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现代教育更注重教育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网络化、社会化和国际化、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1]贺铿.关于统计学的性质与发展问题.中国统计,2001,9.

统计学的性质篇(6)

摘要:要培养出新型的21世纪的人才,统计教育必须高瞻远瞩。本文从统计学的发展趋势谈了统计教育急需改革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统计学;发展趋势;统计教育改革

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统计创新工程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统计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统计实践的创新;二是统计教育的创新。创新的基础在于教育,没有统计教育的创新,就谈不上统计实践的创新。准确把握统计学的发展方向与发展形势,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是统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从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谈一谈统计教育急需改革的几个方面。

一、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

纵观统计学的发展状况,与整个科学的发展趋势相似,统计学也在走与其他科学结合交融的发展道路。归纳起来,有两个基本结合趋势。

(一)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结合的趋势

统计学是一门通用方法论的科学,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但作为一种工具,它必须有其用武之地。否则,统计方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用之器。统计方法只有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出其强大的数量分析功效。并且,从统计方法的形成历史看,现代统计方法基本上来自于一些实质性学科的研究活动,例如,最小平方法与正态分布理论源于天文观察误差分析,相关与回归源于生物学研究,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源于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研究。抽样调查方法源于政府统计调查资料的搜集。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统计学家同时也是生物学家或经济学家等。同时,有不少生物学家、天文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学家等都在从事统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他们在应用过程中对统计方法进行创新与改进。另外,从学科体系看,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之间的关系绝对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交的,如果将实质性学科看作是纵向的学科,那么统计学就是一门横向的学科,统计方法与相应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产生了相应的统计学分支,如统计学与经济学相结合产生了经济统计,与教育学相结合产生了教育统计,与生物学相结合产生了生物统计等,而这些分支学科都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统计学的分支,另一方面也是相应实质性学科的分支,所以经济统计学、经济计量学不仅属于统计学,同时属于经济学,生物统计学不仅是统计学的分支,也是生物学的分支等。这些分支学科的存在主要不是为了发展统计方法,而是为了解决实质性学科研究中的有关定量分析问题,统计方法是在这一应用过程中得以完善与发展的。因此,统计学与各门实质性学科的紧密结合,不仅是历史的传统更是统计学发展的必然模式。实质性学科为统计学的应用提供了基地,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21世纪的统计学依然会采取这种发展模式,且更加注重应用研究。

这个趋势说明:统计方法的学习必须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必须以实质性学科为依据,因此,财经类统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学好有关经济类与管理类的课程,只有这样,所学的统计方法才有用武之地。统计的工具属性才能够得以充分体现。

(二)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趋势

纵观统计数据处理手段发展历史,经历了手工、机械、机电、电子等数个阶段,数据处理手段的每一次飞跃,都给统计实践带来革命性的发展。上个世纪40年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给统计学方法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20年展起来的多元统计方法虽然对于处理多变量的种类数据问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由于计算工作量大,使得这些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一开始并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很好推广开来。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那些计算繁杂的统计方法的推广与应用,由于相应统计软件的开发与商品化而变得更加方便与迅速,非统计专业的理论工作者可以直接凭借商品化统计分析软件来处理各类现实问题的多变量数据分析,而无需对有关统计方法的复杂理论背景进行研究。计算机运行能力的提高,使得大规模统计调查数据的处理更加准确、充分与快捷。目前企业经营管理中建立的决策支持系统(DSS)更加离不开统计模型。最近国外兴起的数据挖掘(Datamining,又译"数据掏金")技术更是计算机专家与统计学家共同关注的领域。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每年都要积累大量的数据,大量信息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信息过量,难以消化;信息真假,难以辨识;信息安全,难以保证;信息形式不一致,难以统一处理;于是人们开始提出一个新的口号"要学会抛弃信息"。人们考虑"如何才能不被信息淹没,而是从中及时发现有用的知识,提高信息利用率?"面对这一挑战,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DMKD)技术应运而生,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把人们对数据的应用从低层的简单查询,提升到从数据中挖掘知识,提供决策支持。在这种需求牵引下,汇聚了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尤其是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统计、可视化技术、并行计算等方面的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投身到数据挖掘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形成新的技术热点。虽然统计学家与计算机专家关心Datamining的视角不完全相同,但可以说,Datamining与DSS一样,使得统计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因此,统计学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深入,也同样离不开统计方法的发展与完善。这个趋势说明: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统计方法中复杂难懂的计算过程屏障起来,让用户直接看到统计输出结果与有关解释,从而使统计方法的普及变得非常容易。所以,对于财经类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一方面要学好统计方法,但另一方面更加要学会利用商品化统计软件包解决实践中的统计数量分析问题,学好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与基本程序设计,能够将具体单位的统计模型通过编程来实现,以建立起统计决策支持系统。

所以统计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与计算机、与信息相结合,这是发展的趋势。了解这一点,再来看我们目前教育中的问题就更加明显了,所以一些课程要改革,教学方式也要改革。以下谈一谈统计教育需要改革的几个方面。

二、统计教育的改革

(一)统计专业课程建设问题

专业建设考虑的是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课程设置和规范课程内容。课程设置主导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统计理论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数学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能对各种统计方法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培养应用统计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相关应用领域的专业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如何能将统计方法正确地运用到相关领域。例如培养从事经济管理的统计人才,在课程设置上至少应当包括四方面的知识:(1)经济理论课程,让学生了解经济活动的主要进程和基本规律;(2)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主要统计方法,包括常用的统计数据搜集方法,统计数据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3)适用电脑技术,让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电脑进行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能;(4)有关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中的前沿性问题,目的不在于要学生真正掌握这些问题,而是让学生了解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的前沿发展动态,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中,有两个焦点问题:一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二是应用什么教学手段来达到较好的统计教学效果等。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法,促使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1.改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特别注重教育多样化和多层次性,不仅让学生掌握如何搜集、整理数据的技术,还要教学生读懂数字背后的事实。学会按照具体与抽象、动态与静态、个体与总体、绝对与相对、一般与特殊、演绎与归纳等不同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利用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

2.改单向接受式的教学为双向互动式教学,以案例分析与情景教学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使学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识,发挥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构建以课堂、实验室和社会实践多元化的立体教育教学体系。在传授和学习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将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找到应用的结合点,才能使统计学获得最大的生命力。

(三)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相结合

教材要与统计软件的应用相结合。现在许多教材都是内容与软件分家,现在计算机已非常普及,无论是高校、高职和中专,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会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不管哪一个层次,都已说不过去。统计学是一门应用的方法型学科,统计学应从数据技巧教学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有机地合为一体,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统计软件的使用。除了要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即数据挖掘的能力。

(四)教学与实际的数据分析相结合

统计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案例教学与情景教学应成为统计课程的重要内容。统计教学和教材增加统计实际案例,通过计算机对大量实际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在试验室进行,亦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统计思想和方法,而且锻炼和培养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要有一批能用电脑、网络来教学的新型教师

电脑、网络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教学的手段,还深深地影响着教学的内容,因为它影响着经济、生活的发展和需求。语文(中文、外文)、数学、计算机、专业知识是一个统计人才必备的素质,它们之间不是分离的,而是要尽可能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教学,各管各教一套的办法已不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现代教育特别注重教育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网络化、社会化和国际化、多样化和多层次,有了电脑、网络,必需要更新,要培养出一批能用电脑、网络来教学的新型教师,以便培养出新型的21世纪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贺铿.关于统计学的性质与发展问题.中国统计,2001.9.

[2]袁卫.国外统计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对我国统计教育改革的思考.中国统

统计学的性质篇(7)

论文摘要:统计教育创新是高校教育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高校统计教育如何改革创新,以适应社会主义统计事业发展的目标要求已成为高校教育创新的一大热点。文章以此为出发点,分析高校统计教育的现状,结合统计学科的专业特性,从统计教育观念的创新、统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统计教师素质提升的创新以及统计教育评价的创新等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统计教育创新和统计实践创新一直是统计工作的两个主旋律,毫无置疑,前者是后者顺利推进的先决条件。我们知道,创新的基础源于教育,那么,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双重背景下,怎样科学认识统计教育的瓶颈,以达到统计教育创新的目的,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作为创新的主阵地,如何根据复杂多变的客观情况,并对现代统计教育的新要求做出有效回应,也势必成为高校教育创新的一大挑战。因此,从高校视角对统计教育创新的命题进行系统、深入的思考理应是题中应有之义。新时期的高校统计教育创新至少应涵盖以下几条路径。

一、统计教育观念的创新

统计教育观念标志着对统计教育的认识程度。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高校的统计教育大多停留在或主要关注统计理论的探究,然而,单一的统计教育观念很难与应用统计有效结合,所培养的统计人才常常难以适应社会的统计需求。要深化对统计教育的认识,就需要不断转变、创新统计教育观念。

树立市场意识和具备国际视野的统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市场这个主元素,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必定要以社会及市场需求为导向。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以“大统计”教育观念来培养学生,不仅要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学计划和内容,还应该使学生在学期间逐步掌握经济统计工作的基本技能。此外,正由于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对统计人才不断提出新要求,尤其是统计人才的国际化标准越来越凸显,这给高校统计教育目标与培养计划又带来了新的挑战。所以,现代高校统计教育的目标,必须是要以市场化意识为基础,以国际化标准为指引,培养精通统计、学科博识,理论与实践兼备的高素质统计人才。

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的统一。高校统计教育的对象和主体是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其个性发展,不仅符合教育的共性目的,也是统计教育可能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具备个性是推动创新的必然要素。从这点看来,就需要我们在统计教育过程中注重承认学生差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并不断把统计文化内化成学生的专业素养。当然,学生统计素养的形成始终离不开实践的锤炼,这不但是基于统计学社会性及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更是由于客观因素瞬息万变的动态发展规律所致。因此,一方面要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市场,提高分析和解决统计问题的能力;其次要树立动态变化的理念,从而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变应变,从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过程中激发其统计精神,提升其统计素质。

二、统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从重要性上看,统计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统计教育的核心已毫无疑问。如前所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对统计人才培养与统计人才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现行的高校统计教育模式已很难适应新经济发展的需要,[1]如统计学科专业定位不清,统计教材内容、统计方法及手段滞后,统计教学过程单一等。对此,高校统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创新势在必行。

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统计教育目标。统计教育目标是统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从现状来看,我们培养的统计人才质量离现代化统计事业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其中,统计教育目标是否清晰完善具有很大影响。那么,怎样较为全面地理解或诠释统计教育目标?如果从宏观层面来说,统计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把统计干部队伍打造成一支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合理文化结构、掌握现代科学知识、法律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群体。[2]从微观层面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统计专业素养。一方面是要培养学生的统计职业道德观,提高统计服务意识;另一方面是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统计知识和技能,并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统计实践能力和统计创新能力。

统计教材的创新。统计教材的创新事关统计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其对发展我国统计教育事业及提高统计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新时期高校的统计教材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普适性,统计教材要适合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使学生获取统计基本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统计思维和统计意识;时代性,统计教材的体系、内容及架构应不断创新,特别要注意体现时代性和前沿性;网络性,信息时代需要重视网上教材的建设,这本身是统计教材创新的基本点,编写教材时应与计算机应用有机结合,如引入CAI软件等。

统计课程设置的创新。目前高校的统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较多弊端:培养专业单一、独立,各门课程自成体系,适应性较差;统计应用课程严重缺乏。基于这样的现状,应努力破除课程的界限与框架,促使学科间的融通,实现跨学科的创新课程体系。如在教授学生统计专业基本知识的同时,开设经济学、管理学、货币银行学、贸易学、计算机等经济理论课程和概率统计、抽样技术、多变量分析预测等统计应用课程,不断拓宽统计理论的知识面;增大统计实践课程的比例,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统计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如果说上述几点是统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客观要素的话,那么统计教育手段及方法的创新应是其构成的主观因素。这个问题主要涉及到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与如何取得较好的统计教学效果,二者在内涵上是有机统一的。对此可以从几个角度予以思考:以启发互动开启学生思维。在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中开拓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以案例教学提升兴趣。通过搜集较好的统计案例,使老师教授与学生自我分析相结合,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阅读、思考和辨析;以多元教育体系确保质量。发挥课堂、网络、社会等各类资源的优势,进行整合、优化,努力构建多维立体式的教育教学体系。

三、统计教师素质提升的创新

有了明确的统计教育目标和完善的统计人才培养模式,统计教师的素质就成了关键。统计教师的素质主要有两点:首先,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从以上阐述得知,统计学的理论知识不仅涉及到多学科的内在联系,而且还存在多种统计方法的融通与应用,这就要求我们的统计教师必须是“一专多能”。既需要有扎实深厚的统计理论基础知识,提高对经济统计现象的分析能力,同时又要具备多学科的理论视野,使学生随时能够对统计知识“各取所需”。值得一提的是,正因为统计的时效性很强,教师更应该跳出统计教材去看统计,尤其是在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下,统计教师更需关注国内外大事,学习新的统计知识,参与统计实践,不断补充统计“营养”,以知识全能型的形象来架设师生良好沟通的桥梁。其次,是“潜移默化”。统计教师的自身素质及言行举止对学生统计意识的焕发和统计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统计教师如何通过自身的魅力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统计课程是一种精神享受,并达到一种自觉、主动地学习效果,这就涉及到统计教师的教学艺术与道德情操。统计教师不但要扩大统计知识面,更需要树立统计职业道德观,以良好的统计职业素养去感化学生。因此,按照统计教师素质的要求,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规划,注重分类培训、点面结合,引进与培养并重,不断拓展统计实习、实践基地,努力打造结构合理、综合素质优良的统计师资队伍。

四、统计教育评价的创新

统计教育评价是对统计教育效果作出的反馈或回应,反言之,科学、合理的统计教育评价又能促进统计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与普通教育评价一样,统计教育评价的创新也主要体现在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教师的教学一般被认为是主导,上述对传统教法的弊端已作出探讨,此外,考虑到统计学应用性极强的特点,如果把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仅停留在按纲循矩的理念上,恐怕很难发挥学生学习的效果及展现统计学科的精髓。所以,对统计教师的评价主要看其是否遵循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思路,是否能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是否通过各种措施来引导怎样培养学生的统计分析思维上。而学生的学习一般被认为是主体,对其评价主要表现在考核方式上。传统的统计教学考试大多是封闭式的,考试模式单一,考试内容单调,考试目标泛化且很少体现统计学科特色。对此,有的学者也提出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理念,[3]比如将考试标准主要定格在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上;评价的内容要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考核方式灵活多样,闭卷与开卷的结合,口试与笔试的结合,卷面考试与撰写论文的结合等等。也就是说,对学生统计学习情况应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尤其是要重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注重学生对整合学科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与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郑聪玲.关于我国高等统计教育改革的思考[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65-6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