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常用的语文教学方法

常用的语文教学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03 16:09:08

常用的语文教学方法

常用的语文教学方法篇(1)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 语文教学 组织教学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合理而周密的组织教学是课堂教学科学化的重要体现。课堂组织教学作为教学中的管理活动,是教师指挥、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做出种种努力,也就是教师经常说的“驾驭课堂”,它是方法,是技术,更是智慧。组织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是师生互动的主阵地,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不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是教师教学机智最直接的反映。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几种比较有效的组织教学方法。

一、协调关系法

在教学中倡导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课堂各成员之间的思想和言行积极有序。一是学生间的相互协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要有意识地采取不同方式,根据学生的性格气质、能力基础和思想特点调整座位,优化搭配,使学生互相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二是师生间的协调。教师应主动与学生交流,多接触、多对话、多关心,避免唱独角戏。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上了几周课,还没有全部认识学生,这就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教师的协调要有的放矢。比如学生在课堂上“精神溜号”了,是因为听懂了闲着没事干,还是因为听不懂失去了信心?是身体不适,还是由于思想上有问题、精神上有负担?是由于不喜欢课堂和老师,还是想惹人注意?或许还有别的什么原因?无论哪种原因,教师都要心中有数,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协调。当讲授知识重点学生目光淡漠时,教师可着重强调或放慢速度使学生关注;当学生因不懂眉头紧锁时,教师要及时改换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豁然开朗;当学生出现厌倦的目光时,教师可提供新的信息或提出有新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情感共鸣法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心理互换的过程。课堂中的师生的积极情感互动,促使师生双方对师生关系积极评价。课堂上,教师要注意与学生情感交流。交流的程度不同,教学效果也不同。有两位老师在课前10分钟是这样处理的:甲首先作自我介绍,接着让学生齐唱一支歌,上课铃一响,便开始上课了。乙首先作自我介绍,接着与学生一起做了个有趣的游戏,上课铃一响,便开始上课。粗看起来,两位老师的做法似乎差不多,但仔细加以分析研究,就不难看出他们的差异。甲只注重了学生这一面,忽视了教师本身那一面,师生间缺少情感的交流共鸣。乙通过与学生互动游戏,使师生双方的感情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了共鸣。当学生内心愉悦时,他们对老师讲课就会产生亲切、新鲜的感情,身心愉悦地在课堂上担任主体角色。在课堂中与学生互动得好的教师,往往受到学生的喜爱。学生是否同意“欢迎”一位老师一起进行课外活动,或者是否愿意向一位老师谈心,既反映了师生关系的亲密程度,又受教师在课堂上情感倾向的影响。

三、目标激励法

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目标明确。教师应在课堂上开始用一个明确具体的奋斗目标,鼓舞和激励学生积极学习。通常的做法是:首先指定一个既振奋人心又切实可行的目标,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步步渗透,使学生明确自己在实现这个目标过程中应该怎样努力,如何奋发,为维护课堂纪律做出自己的贡献。例如可以向学生提出:“这节课我们比一比,看哪位同学学习得最主动,提的问题最有意义,思考问题最积极,回答问题最迅速最准确。”课堂目标提得具体明确、切实可行,并且及时检查学习效果,吸引学生。

四、行为感化法

常用的语文教学方法篇(2)

关键词:文化;语言;英语教学;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181-02

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来说,文化意识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与重视,文化与语言的教学被割裂开来。在涉及到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时往往避重就轻,一带而过。这种教学方法的直接结果就是虽然学生掌握丰富的词汇与语法知识,甚至超越了大纲规定的要求,但在语言写作与表达中他们常常从既有的国语文化思维中立足,语言表达与写作始终得不到质的提升。归根到底这是对异国文化无法理解与运用的结果。

一、背景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我们在日常英语阅读与写作交际中发现虽然没有不认识的词汇与不懂的语法,但是在理解上始终不到位,这其实是对异国文化知识缺乏的结果。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两部分,如果对背景了解不清楚,就很难灵活自如地使用英语。因此做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知识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与英语表达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与关注。

1.文化背景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兴趣。不同的文化氛围与文化背景知识带给学生崭新的认识体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兴趣激发作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与欲望。而英语学习热情的调动能极大地促进英语教学。我国大学英语课本选材对知识文化背景教学日益关注,在潜移默化的知识熏陶与感染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西方国家的语言文化氛围,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与水平提升。

2.文化背景的学习了解有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会英语的日常运用与表达,但是不同的文化环境与文化背景也使得中西语言在表达上存在显著差异,如果忽视对背景文化差异的关注则往往在日常交往中出现尴尬。因此只有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才能在日常的英语表达交流中不误用与误解,最常见的例子就是见面交谈话题的差异,中国人更喜欢追问对方的年龄、婚姻及收入,而这些正是西方所忌讳的,如果忽视了对这些细节的关注很容易侵犯别人的隐私,导致话题矛盾的产生。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背景文化教学内容分析

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学来说至关重要,而大学英语教学背景文化教学内容丰富多元。例如恰当地使用不同的称谓,正确地使用问候与告别语,熟悉英语交际中的体态用语,学会选择不同性别的亲昵称呼,了解英语国家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表达,学会正确地表扬赞美别人,理解英语国家中的日常缩略用语,了解不同节假日的表达与庆祝方式等,这些都是背景文化知识的细微层面,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好对这些细节问题的关注,才能真正避免因为文化差异造成的理解误差,才能做好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表达的灵活切换与表达自如。

1.以社交礼仪的学习促进文化背景的学习。在日常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检验英语学习效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进行语言表达。而在与外族人进行语言表达时则需要掌握他们的基本社交礼仪,相较于语法表达的错误,社交礼仪的错误表达往往被看作是不礼貌的表现。我们可以通过社交礼仪的学习带动文化背景的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实际中,应以专题方式开展礼仪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材料,教师对学生的表达疑问进行解答,引导学生真正置身于特定的语言文化环境中,通过练习进行实践锻炼,从而提升语言文化背景的学习效果。

2.通过词汇开展文化背景学习。作为最基本的语言要素,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也是社会文化信息的传播载体,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特定的价值理念与生活方式,是其宗教文化与历史文艺的综合折射。对于英语与汉语来说,其并没有完全对等的词汇,只是大体相对的词。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针对常见的文化差异可以借助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搜集资料。学生在自由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例如在我们日常汉语表达中常常有很多含有狗并带有贬义的词,狼心狗肺、狗腿子等,但是在西方英语国家中狗却被看作是人类最为忠实的朋友,除了一小部分带有贬义外,其余的都被认为是幸运的代表: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这种文化背景中的差异是基于词汇的特定意义所造成的,因此通过词汇的学习我们可以做好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

常用的语文教学方法篇(3)

论文摘要:本文作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中学英语教师在工作中通常同时使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而且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两种语言相互干扰,即双语互扰的问题。受双语互扰影响,教师的话语,无论是英语的,还是汉语的,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偏离语言规则,出现语言偏误。教师的语言偏误涉及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化等方方面面。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提出“双语素养”这一概念,并就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本体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问题,较为详细地论述了英语素养和汉语素养各自所应包含的内容,并在语言素养内容的基础上又拟定出中学英语教师双语素养标准,希望对中学英语教师有所帮助。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中学英语教师使用双语教学,他们在工作中常常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运用一种语言时,常常会受到另一种语言干扰,出现语言偏误。教师们也想试图解决这一问题,降低两种语言之间的干扰。就这一问题,我们在河北省部分中学做了一次关于双语使用情况的调查,调查对象是中学英语教师,调查结果如下:在日常工作中,有66%的教师倾向于使用汉语处理事务;另有34%的英语教师则更喜欢使用英语处理事务。在思考教学问题时,45%的教师直接用汉语思考;35%的教师先想好汉语,然后再翻译成英语;只有20%的老师直接使用英语思考。在授课效果方面,27%的教师认为使用纯英语教学效果更好;52%的教师认为使用汉语解释难点效果更好;还有21%的教师认为比较英汉语言异同效果更佳。在使用汉语方面,70%的教师认为他们的汉语表达受到英语的影响,常常偏离汉语规则和习惯。不难看出,教师通常要使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工作,使用过程中,难以做到相得益彰。常理认为,两种事物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互相促进,然而我们的调查结果却表明,两种语言长期混合使用,彼此产生的影响并非都是正面的,相反,使用双语的教师,在运用英语时受到汉语干扰,而在运用汉语时又受到英语干扰。就个人言语而说,英语中带有汉语的影子,汉语中又带有英语的影子,英语既非纯正的英语,汉语也非纯正的汉语。这种现象在英语教师中长期存在,这不仅困扰着教师们,还对英语教学造成一定不利影响。毋庸置疑,作为英语教师,谁都希望提高自身的双语运用能力,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我们认为提高双语运用水平的途径之一是加强双语素养。什么是双语素养?我们把对两种语言的有效操控能力称作“双语素养”。本文针对双语素养展开研究,力求找到中学英语教师双语素养的具体内容和衡量双语素养的标准,为教师提高双语素养提供可参考的目标。

1 双语素养内容

1.1 与双语素养有关的英语内容

英语素养内容包括英语知识、英语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三部分。英语知识有英语语音、词汇和语法三项。语音知识具体包括:字母读音、音标读音、轻重音、不完全爆破、元辅音拼合、音变(元音弱化、音的脱落、同化)、语调、词间连读、节奏等。[1]前两项是最基本的语音知识,其余的是语音运用知识。词汇知识涉及词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三个方面。读音指词的静态读音和词的语流音变,词义指词的基本义、引申义、语境义和新义,还有词的同义、近义、多义和反义。词的用法指词的常规用法,词的灵活用法和词的新用法等。综合起来看,词汇数量庞大,用法多样,中学英语教师应掌握的英语词汇量应当在一到两万之间,这个量约是高中毕业生词汇量(3000~5000个单词)的三到四倍,这样的词汇量一般能够满足教学和科研的要求。语法知识涵盖词法和句法两大部分。词法指词的构成方法,如派生、合成、转化、缩写和简写等。句法指组词成句的方法,分为词语层面和句子层面两块:词语层面有词类的划分,词的语法形态,词的搭配,还有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非谓语形式;句子层面有句法成分,句子类别,从句的使用规则,主谓一致原则,各种句式等。[2]这部分内容是中学英语教师必须掌握的英语知识。

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指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听力方面:能听懂日常交际会话,包括带有一定地方口音的谈话。能听懂关于英语知识和英语教学的讲座和录音。基本能听懂国际新闻、娱乐新闻、采访谈话等广播电视节目。表达方面:能清晰准确地表达个人诉求。就教学内容进行表达时,做到语音语调纯正、语流顺畅、节奏明快、内容准确、条理分明。表达专题性话题时,经过事先准备,基本做到内容正确、前后关联、逻辑合理、不拖泥带水。阅读方面:阅读兴趣广泛,对国际关注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科技问题都应涉猎,做到能抓住文章主旨,领会作者意图、正确把握作者态度。能欣赏现当代文学作品。能读懂有关英语教学的研究文章,从中获得借鉴,推进教学工作。写作方面:能写出基本符合文体特征的文章,做到用词准确妥帖,前后呼应,色彩鲜明;做到句式选用适应文体风格;做到准确选用修辞格。翻译方面:口头翻译做到意思传达准确,词句选用正确,文化传递到位,避免歧义发生。笔头翻译做到突出语言特点,符合语言习惯,传达文化信息。

跨文化交际要求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理解英美文化,能辨别并接受英汉文化差异,努力探求英语语言中的文化渊源,尤其是词汇中的文化内涵,尽力避免习语和习惯搭配中的文化失误。

1.2 与双语素养有关的汉语内容

汉语素养内容包括语音、汉字、词汇、语法和修辞五个方面的知识以及语言运用能力。汉语语音指汉语普通话声母、韵母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声韵母拼合规律,四声调值,语流音变,轻声,儿化,节奏,韵律等。能力要求:掌握汉语普通话声韵调的正确发音,语调自然,表达流畅。汉字内容指汉字的读音、字形、意义。要求掌握汉字的书写笔画、书写顺序,汉字的形体结构类型,汉字形旁的基本含义,常用声旁的读音,常用汉字的标准读音(含常用多音字),形旁和声旁与整字的关系等。词汇内容指词素的音形义,3500个常用词的词形、语音和词义,虚词的语法意义,合成词和派生词的基本构词法,常用成语、俗语的结构和意义,常用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的意义和用法差别等。能力要求:词语运用恰当、准确。语法内容包括词的构成、短语的构成以及句子的构成。词的构成主要指语素的分类及其特点,构词法,词的分类和词的句法功能,语素与汉字的对应关系。短语的构成主要指短语的构成方式以及语义搭配。句子的构成主要指单句的分类及其特点,复句的分类,复句与单句的区别,谓语的构成等。能力要求:掌握汉语词类的语法功能,掌握汉语的句式特点及其使用环境。修辞内容主要有词语锤炼,句式选择、辞格运用及语体风格。能力要求:掌握汉语词语意义的锤炼方法和语音的锤炼方法,掌握汉语句式变换的方法,掌握各种辞格的形式,学会欣赏和运用常用辞格,能够根据语体风格安排词语和句子。[3]

2 双语素养标准

以上讨论了与双语素养相关的英语知识、汉语知识及两种语言的运用能力,下面我们再谈一谈双语素养标准问题。中学英语教师语言素养的最高境界就是灵活自如地驾驭语言,让语言传递出必要的信息,表达出强烈的感情,展现出高度的智慧,释放出诱人的魅力。

2.1 运用双语正确表达的能力

语音正确标准、用词准确简练、语句合乎语法规范和语言习惯是顺利进行交际的第一层级。教师在运用双语时应多加关注中介语的产生情况,利用双语语言知识尽力自我修正语言偏误,注意遵循英语和汉语各自的标准和规则,避免将汉语规则套用在英语上,反之亦然。教师正确地运用双语可以提升自我想象,起到示范作用,能为学生语言学习,特别是英语学习营造有利的环境。

2.2 运用双语准确表达的能力

教师无论是讲解知识,或是指导学生活动,或是评价学生课堂表现,或是评判学生作业,一定要做到双语运用准确,切合语言使用的环境和目的。指导性话语切忌含含糊糊,模棱两可,万不可使学生不知教师所云。评价性话语应尽力使用客观准确、明白易懂的言语,不能偏离实际,随意夸大或缩小都可能使学生产生言过其实或言不到位的感觉。准确地使用双语能帮助学生获得清晰、明确的认识,使学生学而能得,准确地使用双语也有助于学生较客观地了解自己的水平。

2.3 运用双语区别层级的能力

中学跨越六个年级段,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们积累的双语语言知识逐年增加,语言运用能力也逐年提高。此时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感性思维后期与辩证逻辑思维前期的过渡时期,对话语的理解能力呈现阶梯状特点,即对话理解能力逐年递升。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各个阶段的知识基础和语言接受能力的差异选用学生当下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英语教学活动,这样做才能赢得学生回应,吸引学生注意力,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也就是说,教师运用双语要注意分等级,分层次,循序渐进,符合各阶段学生的心智水平。

2.4 运用双语体现逻辑的能力

语言逻辑性意味着教师要通过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以及抽象与概括等逻辑方法进行语言教学。一则是语言知识本身具有逻辑性,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准确、完整地表达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词、短语和句式的分类以及语言单位的运用条件通过逻辑手段教给学生,而不能违反逻辑,随意解释语言现象。再则,学生的逻辑思维正处在形成过程中,他们逻辑思维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所学课程的内容和该课程的学习方法,而这些又主要是以语言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唯有语言的逻辑性才能使学生逻辑思维得以有效训练。

2.5 运用双语得体表达的能力

语言得体是从社会语言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对语言运用提出的要求。英语语音上的得体就是指说英语要有洋腔洋调。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说话方式具有开口度大,口腔后部的肌肉运动范围大,常常运用语流音变、连音、不完全爆破音,重点放在重音上,以轻重音交替规律来体现语流节奏,语调以平调为主等等的特点。教师英语语音得体正是学生们期待的,多数学生希望老师能讲一口“excellent oral englishand beautiful accent”。[4]词语选择的得体是指运用词语要符合英语习惯,通常一般性话题的表达注重使用“小”词儿和习惯搭配,专业性话题的表达则注重使用“大”词儿。句型选择得体则是指口语多用简单句和并列句,而书面语却要多用复合句以及非常态句型。这些方面都与汉语表达方式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尊重英语和汉语各自的表达特点就是遵从语言的得体性。教师需注意话语表达适合具体情境和文化,主动把握交际过程,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交际情境中感受和学习语言。

2.6 运用双语激励学生的能力

成长中的学生内心深处盼望着来自老师的鼓励,得到老师鼓励的学生会加倍努力。教师的激励性话语是学生成长的动力,是从学习和做人的双重角度唤醒学生积极向上的推进器。激励性话语带给学生的是自信的建立、成功的体验和美好的希望,激励性的话语也可以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教师应当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通过双语言语唤起学生的内在力量。

2.7 运用双语增强亲和力的能力

学生喜欢有亲和力的老师,他们害怕老师那具有伤害力的语言,他们说:“they should not be cruel to the students.they should not hurt the feeling of students.”[4]老师的话语应体现爱心,应体现亲和力。富有爱心的话语可以拉近学生与英语的感情距离,使学生喜欢英语,愿学英语,学而不疲。亲切、和蔼的话语能创造出令学生感到愉悦的氛围,而令人愉快的学习环境又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唤起学生积极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处在乐学的精神状态下。[5]不言而喻,学习效果自然会提升。

2.8 运用双语产生幽默效果的能力

幽默是一种智慧,是一种魅力。学生希望老师有“a good sense of humor”[4]。教师幽默的语言能打破沉闷的气氛,能创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幽默的语言能缓解学生的语言焦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幽默还是改善师生关系的润滑剂,能够调整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情感环境,有利于消除学生因身处与教师对立的地位而产生拒绝接受老师要求的逆反心理。所以,教学中应适当地适时地利用双语的混用或者英语汉语各自的特点送给学生一些幽默。

2.9 运用双语整合信息的能力

运用双语整合信息的能力一是指教师运用双语对教学资料进行检索的能力。《新课标》在内容的编排上给了教师很大的自主权,教师必须学会自己组织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利用英语和汉语通过多种渠道查找和筛选合适的语言材料,以满足教学需要。二是指教师运用双语信息处理工具对英语教学素材和教学科研资料进行处理的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学会运用双语词典,学会运用网络、计算机、音频和视频等工具,并能熟练地运用这些双语工具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整合语言教学素材,处理教学研究成果。

2.10 运用双语取得艺术效果的能力

这里指教师语言的审美价值。运用双语既要体现语言的外在美又要体现语言的内在美。从外在审美方面来看,教师的语言在形式上应当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形象具体,简洁生动,清新明快。这样的语言能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外在美。从内在审美方面来看,教师的语言应当饱含教师的爱心、智慧、激情和学识。富有内在美感的语言是沟通教师与学生心灵的桥梁,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积极情感和人格魅力[5]。教师的双语审美价值体现的是教师对语言的高超把握能力和对学生的真爱之情。追求双语的艺术效果是教师语言素养的最高境界。

本文较详细地论述了中学英语教师双语素养所涉及的具体内容,也提出了衡量双语素养的十个标准。然而我们认为要想客观地评价双语素养,还需进行指标体系的权重研究,为有关部门和广大教师提供量化指标体系,使标准更具客观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概论(第三版中文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张道真.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常用的语文教学方法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写字教学方法

从整体角度来讲,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数学、科学等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在学生拥有一定语文知识基础的条件下完成。写字是低年级小学生语文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为了保证写字教学目的的有效实现,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低年级小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对当前写字教学方法进行合理优化调整。

一、当前我国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现状

就我国当前的低年级小学生的语文教学而言,其在写字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同音字、形近字混淆问题

这种问题是指,低年级小学生在书写同音字如“园、原”,或者形近字如“目、日”时,常常会出现混乱现象。这种现象主要是由教学方法的不合理引发的。

2、写字教学与学生学习基础及能力的契合性问题

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不同小学生在已习得汉字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除此之外,智力因素的差异也使得学生学习生字的能力各有不同。我国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写字教学工作之前,并未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已经学会一定数量汉字的小学生而言,从基础知识学起很容易引发其厌烦情绪,进而影响后续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1]。

3、教师忽视学生写字笔顺问题

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写字笔顺并不重视。当学生按照错误的笔顺进行书写时,教师并不及时进行纠正,而是只关注学生最终的成字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漏写某一笔画或者增加笔画的现象较为常见。教师针对该现象的处理方式仅仅是要求学生加强该生字的练习,但这种方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写字问题。从上述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小学语文低年级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如果不能及时处理,这些问题将会对学生的后续语文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针对现有写字教学方法进行合理优化。

二、小学语文低年级写字教学方法的优化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培养兴趣是提升其写字教学效果的重要优化途径。心理学认为,低年级小学生的兴趣维持时间相对较短,对此,为了保证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应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对既有写字教学方法进行优化:

1、竞赛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而言,识字与写字之间具有密切的承接性关系。相对于识字环节而言,写字环节的学习难度更高。传统小学语文写字教学常常会让小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虽然写字教学的面向对象是整个班级的学生,但对于学生个体而言,这种写字教学是独立进行的,学生本身较低的自控力及兴趣的缺乏常常会影响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的效果。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将竞赛教学方法应用在实际的低年级小学语文写字教学过程中。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中杜牧的《山行》的会写生字表为例,针对刘、首、于、枝、枫以及记这几个生字,可以将学生分成两个不同的小组,由第一个小组中的同学负责表演,另一组同学负责猜出具体的生字并写出来。第一组学生需要在不发声的情况下,利用肢体语言向另一组同学描绘出某个固定的生字。这种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识字水平的原理为:其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合理利用了低年级小学生的求胜心理[3]。

2、游戏教学方法

游戏对低年级小学生拥有天然的应用优势。例如,教师可以将汉字树的游戏应用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弹”为例,教师可以将整个汉字拆解开来,并对每一个笔顺进行编号。为学生提供一棵挂着多个空心苹果的大树。在这个游戏中,学生的任务是按照正确的笔顺分别将所有笔顺依次贴在大树的空心苹果中。相对于传统写字教学方法而言,低年级小学生对这种写字教学方式的兴趣更加浓厚,且维持时间更久[4]。

三、小学语文低年级写字教学课堂的调整

就我国小学语文低年级写字教学课堂而言,其调整工作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

1、情境创设方面

教学情境的创设各容易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感,进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坐井观天》一文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青蛙、小鸟这两种形象的图片或者视频,并在参考学生主观意见的情况下,选出两名学生分别扮演这两个角色。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学生学习课文中“蛙、沿”等会写生字的积极性会发生显著提升[5]。

2、生字笔顺方面

从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以往经验可知,小学生在写字过程中能够常常会产生笔顺错误的问题。除了笔顺书写顺序错误之外,小学生在书写某个汉字时多出一笔或者漏写一笔的现象发生频率也相对较高。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太阳”为例,学生在写“太”这个生字时,常常会出现漏写中间的点的问题,而写成“大阳”。对此,今年一年级的课本新改革就做得很好,利用优化生字表的方式解决该问题:在生字表中所包含原有的生字、拼音等内容的基础上,将每个生字的书写笔顺标注出来,并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该笔顺进行书写。这种优化方法的应用可以使得学生对每个生字的书写过程形成正确的笔顺规律,进而降低漏写、多写几笔,以及笔顺错误等问题的发生概率。

3、硬笔书法课程加设方面

由于当前我国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生字认读和会写要求是分开进行的。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发展学生生字认读能力的优势下,可以利用拓展课程加设硬笔书法课程的方式,实现低年级小学生生字书写的强化教学。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写字教学具有范化特点,在专业化的硬笔书法课程中,学生能够得到更加专业、具体化的强化训练。除此之外,由于硬笔书法课程主要是通过针对性生字练习的方式完成的,其需求的生字数量较多。生字词语、同音字等生字类型的应用,可以使得学生的识字水平和书写能力得到有效拓展[2]。

四、结论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的写字教学主要存在教学活动与学生基础不契合、同音字和形近字混淆频率较高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利用针对性创设写字教学情境、生字笔顺强化及加设硬笔书法课程等方式,保证学生的写字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效率研究[D].宁夏大学,2013.

[2]程晓红.以字理为基础的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3]高伟.优化低年级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的探索和尝试[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4]王开玲.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语文低年级写字教学分析[A]..新教育时代(2015年11月总第5辑)[C].:,2015:1.

常用的语文教学方法篇(5)

【关键词】分析法;低年级语文;教学方法

一、分析法的概述

分析法就是对教材进行一个整体的分析,将那些知识点有关联的课文放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更加系统、更加方便的教学,知识点的统一也可以让学生接受知识更加的迅速。

语文教材一般来说都是按照篇来进行教学的,而其要点就是语言的教学和文学知识的教学。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的内容不仅仅包含寓言、诗歌、美文,同时也还有自然科学等类别的,可以说内容是非常复杂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应该将内容进行分析和分类,然后进行单元教育。在语文学习中常常都会用到分析法,因为文章思想内容需要分析、艺术价值也需要分析,分析法的有效应用对低年级语文教育来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二、分析法的有效应用

分析法于教师来说是非常方便的,其可以将复杂变得简单,同时也可以将抽象变得具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常常利用分析法进行教学,而分析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给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1.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掌控能力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的学习才刚刚开始,因此语言的学习也仅仅才开始,其对语言的掌控能力还是很弱的。就比如说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中有两首古诗《春晓》《春雨》,前一首是孟浩然,后一首是杜甫,两首诗都是写春景的。学生在学习这两首诗歌的时候可以将两首放在一起学习,都是写春,但是角度不同,因此写出的景色和感情也都不一样,这就需要对两首诗进行分析,《春晓》中带有一点伤感,而《春雨》显得很怡然自得,同样是写春,感彩是不一样的。学生通过分析法将这两首诗歌进行分析,了解语言的丰富性,在学习形容词的时候也利用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形容词的语言特点,让学生掌握这种语言的多变性,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掌控能力。

2.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不仅要学会感受艺术的美,更要学会运用,这就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关。语文的课文都是前人优秀的作品,因此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是应该让学生站在中间位置对文章进行分析和解剖,从而了解其特点,也可以对作品作者或者类似风格的文章进行了解和分析,知道文章的内容和文章与文章之间的不同,这就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长期如此,学生不但可以感受语文的魅力,同时也可以从文章中收集自己需要吸收的知识。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中的《狐狸与乌鸦》这篇文章,学生通过分析狐狸和乌鸦的所作所为来了解狐狸与乌鸦的性格特点,从而来说出谁对谁错,学生对乌鸦和狐狸进行分析,了解狐狸的机智和乌鸦的不理智,从而得到教训,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保证其在以后的文章处理和为人处世中可以像狐狸一样机智,不要像乌鸦一样被奉承就得意忘形。

3.增加了多样性的学习方法

现在是提倡素质教育的年代,因此对于教师传授的知识一定是可以延伸的,而不是那些死记硬背的内容。也就是说教师交给学生的不仅是课文内容,同时还有好的学习方法,以便学生私下进行学习其他的内容。分析法在语文学习中的有效应用给语文学习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其可以将一个不熟悉的文章通过分析分解成为自己接触过的小知识点,这样学习起来就非常的容易。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好爸爸》,这篇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爸爸的现状,第二部分讲述爸爸学习的内容,第三部分讲述爸爸帮助主人翁。这篇文章比较的长,因此通过这样的分析就可以一部分一部分的结合有效的其它常规内容去学习,这样就可以轻松很多。

4.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就是对文章进行总结归纳,用这个方法去教授语文的每一课会是学生对语文教学产生厌烦感,从而不愿意去学习。而分析法是全新的一种方法,让学生改变以前的学习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学习的时候对文中的知识点进行拓展,让其学到更多的知识,让低年级的学生爱上学语文。

三、结语

分析法看似非常的平常,用途非常的广,但是真正的要用好还是有一点点的难度的,因此在进行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推广,让学生都学会用分析法去学习,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方便很多,同时还会让其在自主学习的时候有学习超过自己年龄层一点的知识的能力。分析法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学生也要积极的认真的学习此方法,让其与其他的学习方法相融汇,提高对语文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的语文成绩和修养都成为优秀。

【参考文献】

常用的语文教学方法篇(6)

关键词:大学英语 文化输入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132-02

众所周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综合运用英语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同时也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满足我国社会经济与跨国跨文化发展交流的实际预期。大学英语教学,不是简单的教授单词与语言,要引导学生学习英语国家的相关文化信息,在学习中领略不同国家的文化风俗。随着全球文化交流不断加深,在语言学习中,文化学习的地位与作用不可小觑。因此,在大学英语实际教学中,要将语言与文化教学融为一体。在新时期,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消除中式英语与中国文化失语症等现象,进行文化输入与输出教学是势在必行的。

一、大学英语引用文化输入教学的必要性

语言的学习与应用是紧密相连的,不能离开文化而独立存在,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反映着文化。某著名语言学家曾经提出:“语言教学必须与文化相结合,通过了解文化,掌握语言,而通过学习语言来了解文化。”因此,只有对特定语言文化背景深入了解,才能明白本族与外来文化之间的不同,提高语言交际的效率。受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及等因素影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汉语与英语都在风俗习惯、禁忌、社会文化、思维方式及价值观等方面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这些存在的差异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地位比较尴尬。比如有位同学认识了一位美国朋友,在一次拜访中,朋友问他“Would you like some drink?”,尽管他比较渴,但出于礼貌,他还是回答了“No,thanks.”。他很是期待这位朋友的再次邀请,但最后却以口干舌燥结束了此次拜访。由此可以看出,这位同学如果了解人际交往中美国人的直率,那么这次拜访就不会那么尴尬了,这样的文化差异在人际交往中比较常见。当前,在高校英语教育中,除了针对英语专业学生设置了相应的专业文化课,其他专业学生无法选修专业文化课,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将语言与文化相结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渗入英语国家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这已经成为大学英语老师教学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分析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一)英语水平高低不同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英语使用总人数已近4亿,也有60多个国家将英语视为本国官方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已成为应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在我国各学习阶段都非常重视英语,而且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大学学习阶段,但即使在这样的英语学习环境中,大学生英语水平仍然很低。很多学生到国外后,才真正感觉到英语交流的障碍,因此怀疑学校所学的英语语法与格式的正确性,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国内很多高校。

(二)实际教学方法不够合理

很多高校大学英语教育实际教学开始于基础,大学英语是一般学生英语学习的最后机会,非常关键。在小学阶段,已经开始英语基础知识听、说、读及写的学习,直到大学都未发生什么改变,造成长期英语学习的实用性比较低。而每次升学都要面临重新学习基础英语知识,既浪费了时间,又难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很多英语老师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担心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因此对基础知识教学花费时间比较长,随后才慢慢讲授此阶段的英语知识,一定程度上在浪费时间的同时,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实践性教育不足

相较之其他阶段英语老师,高校英语老师更加专业,但很多老师对自身错误的教学方式还没有意识,不利于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老师与学校必须注意这一问题。在英语学习中,单词记忆非常关键,但实践交流机会却比较少,与单词记忆对比非常鲜明,大学生实践教育不足,在社会中真正需使用英语交流时,总感觉难以启齿。如果在日常学习中能够多加实践,不但可以提高自身口语能力,对日常工作也非常重要。

(四)英语教学水平较低

很多教育专家指出,目前我国英语教育已经处于过剩阶段,英语人才也是供大于求。大部分地区英语教学水平比较低,很多人才有一定的英语水平但却不精通,这严重浪费了英语教学资源。英语语言环境不好,影响到我国英语教学的稳定发展。就算有的地区英语教学水平比较高,但其也是依赖汉语而进行,这种情况下,高素质英语人才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三、大学英语教学文化输入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办法

(一)存在的问题

首先,受传统教条思想的影响,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发挥受到限制,教学内容与课程安排还处于初级阶段,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变革性比较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英文的热情需求。其次,英语师资队伍比较弱,不够成熟的教学经验与能力直接影响到英语的整体教学质量,因为老师自身知识储备不足,无法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带来更合适的学习资源;同时机械化的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应用相脱离,削弱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最后,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文化素质培养过程中,文化背景与学习内容没有相互分离。只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才能有足够的学习兴趣。这些问题存在于现实教学中,虽然不够全面,但也充分体现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输入教学存在的问题,其对整个学习进程与质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解决办法

首先,加强监督与管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输入教学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整体教育水平,只有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对西方文化知识才有更好的认识。其次,结合目前英语教学情况,研究分析传统教学方法,为基础教学中的单词、语法、翻译及写作等各环节注入活力,增强文化教学理念。最后,把汉语与西方语言进行参照比对,在新语言学习中不能参照母语学习标准,一定要规范学习方法,这样不但能够有效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实现语言的灵活运用与转换。

四、大学英语文化输入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以词汇学习开展文化教学

在词汇学习中,传统的机械教学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积极性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换言之,词汇已成为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词汇应用与文化密不可分,从而使得不同语境中,同一词语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针对传统词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通过讲授词汇隐含的英美文化知识,对中西方特色、生活及新词汇等重点介绍,其教学趣味与实用性不断增强。比如,如果没有掌握fish一词的文化背景,就无法准确理解“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他为人正直可靠)的含义。Fish一词的隐意来自宗教故事,在英国历史发展中,新旧派斗争非常激烈,在旧教教规中明确规定斋日只能吃鱼,而新教旧教后,在斋日拒绝吃鱼,以表达对新教的忠诚。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对中西方的特色、贴近生活及流行等词汇做适当介绍,以此提高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实用性。

(二)依靠英语句子开展文化教学

在英语句法教学中,老师可以借助对西方谚语、名人名言、习语及地道用语的介绍,引导学生思考西方文化的内涵及思维,对中西文化差异做对比。通过语言,能够有效表现本地区习语及谚语。在社会文化中,习语与谚语是重要的构成内容,如果对习语文化背景不够了解,在学习习语单词时,就无法准确理解句子的整体意识。比如包含动物单词的某些习语,假如学生对英美文化人们对不同动物所具有的不同态度没有足够了解,就无法准确其含义。例如:The fox may grow gray,but never good.(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英美文化中,此句话是人们通过动物普遍看法来表述简单的道理。

(三)以语篇开展文化教学

在大学英语语篇学习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对教材语篇包含的语法难点与知识点进行逐段讲解,或将其翻译为汉语。因此对语篇,学生只能理解表面意思,却难以深入发掘其内在文化内涵。在语篇实际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课堂提问,以此检测学生学习状况;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进行讨论,重点解答学生们的问题。通过分析语篇结构,引导学生发现语篇的潜在规律,与中文语篇结尾是高潮与结论不同的是,一般英语语篇中,主题或结论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

(四)在语境基础上开展文化教学

在汉语语境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与业余时间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在语境中文化因素必不可少,可以依据实际教材,老师选择合适的话题,为学生组织辩论、模仿及表演等活动。在英语语境中,学生不但可以锻炼口语能力,还能够深入了解西方交流文化。此外,老师还可带领学生共同欣赏经典电影片段,鼓励学生积极模仿。在一定的英语语境中,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语言与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不同语言在其发展中,都有深远而不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文化背景,文化也有其不同的表达途径,其中尤以语言为主。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文化输入教学,必须对西方文化知识进行整合,高度重视课堂语言文化学习,为培养更多的优秀复合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输入的教学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16,10:91-92.

[2]张犁.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体验教学实施方法研究[J].英语广场,2016,01:128-131.

[3]车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研究[J].英语广场,2016,03:116-117.

[4]于志学.探析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7:215-216.

[5]昌小昱.论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J].知音励志,2016,02:55-56.

常用的语文教学方法篇(7)

笔者所在的高校是一所民办艺术类高校,秉承以传媒艺术为主,艺、文、工、管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本科院校。该校于2014年初开设法语选修课,选修学生包含了中文、英语、表演、影视、体育等各个专业,总数为103人。目前为止选修课只开设一个学期,每学期包含32学时的课程。课堂上教学秩序良好,但如同很多高校一样,法语选修课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如没有合适的学习教材;在课时限制内学习内容很难深入;学生们的外语素养参差不齐,课堂活动很难开展等等。针对以上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对法语选修课的课程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每一个课程设置,每一个教学活动进行的最终目的,它指导着课程的方向。选修课不同于专业课的要求,它是针对全校各个专业学生开设的普通课程。它的课堂结构本身就是多元化的。这就要求要有一个能够普遍适用于各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

以河北传媒为例,学生普遍英语成绩不高,外语基础不扎实。这就要求法语课堂不能以纯语言知识教学为主。一来在难度上学生们难以适应很容易导致最后直接放弃;二来很多同学选修法语并不是为了学习法语语言本身的知识体系,而更多的是出于对法国文化的一种好奇和喜爱。

由图可见,在两所院校中,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都是音乐和电影。在笔者所在的高校,排名第三的期望是能够了解一些法国国情。这一学习目的虽然仅是河南大学和河北传媒学院对法语公选课的调研结果,却同时也折射出法语公选课的一个公认的尴尬局面。学生们对音乐电影这种媒介的接收方式远远大于对传统授课模式的兴趣。对法国文化艺术领域的探索兴趣远胜于法语语法本身。所以,法语选修课的教学目标应该切合实际,总体上包涵以下三方面内容:(1)了解法语的发音规则和基础的连词成句的语法知识;(2)结合多媒体教学了解当代法国基本国情(3)体验音乐、电影等艺术领域的法国文化。

二、采用模块式的教学模式

模块教学就是指由若干个不同但互相联系的功能部件组成的动态的教学过程。模块贯穿模块教学的始终。[2]模块式教学最早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英国,而后一直活跃在教学领域,被广泛应用于课程设置方面。拿瑞士瓦莱州西部应用科技大学举例,该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具体分为五个模块,分别为旅游、文化、经管、数据和语言。在每一个模块里分别设有三个课程,如文化模块里分别有历史课、地理课和跨文化交际课;数据模块里有高数、会计和统计;语言模块里由学生任选三门外语等等。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应用型能力的培养。

模块式教学不仅仅应用于课程设置,还可以用于课堂教学。比如在法语公共选修课的课堂上就可以尝试模块教学。具体措施如下:一,确定各模块内容。以每学期17周为例,可以设置数字模块、沟通模块、介绍模块、食品模块、购物模块以及语音模块、文学模块、欣赏模块等。每个模块平均4个学时。二,各模块具体实施方式。语音模块应放在前四周,中间穿插文学和欣赏模块。使学生们迅速掌握法语的发音特点以及激发学习法语的兴趣。然后,开展沟通模块,这其中应该包含主要内容为打招呼,问好,抱歉,自我介绍等常见表达用语,涉及到主要的语法知识是做主语的人称代词和几个简单的动词变位。涉及文化方面介绍法国人的贴面礼、见面道别等风俗习惯;介绍模块,主要包含内容为常见物品名称,涉及到的语法知识是疑问句和陈述句的构成。涉及文化领域是常见物品的俗语表达;数字模块,主要包含一百以内数字的法语学习,涉及到的语法知识主要为年龄表达法、日期表达法和时间表达法。涉及文化方面介绍和数字有关的法语俗语和谚语;食品模块,主要内容为常见食品的名称,涉及语法知识为冠词的用法,涉及文化常识为法国美食及餐饮文化;最后是购物模块,主要内容包含买东西的常用表达,涉及语法知识为目的状语和数字表达法。涉及文化常识是法国的著名品牌的介绍。这些模块的展开由以下三方面组成:首先是需要教师简要介绍语法点和词汇,然后利用多媒体呈现该模块的相关场景,最好围绕这个模块开展课堂口语或听力练习。

三、加强教材建设

目前法语公共选修课没有统一的教材。国内市场在可以用于公共选修课的法语教材方面非常匮乏,绝大部分教材是针对法语专业的学生学习使用。而针对只有30学时的法语书只有《法语300句》、《法语速成》等法语口语集中的教材。但这些教材既无语音教程也没有基础的语法教程,更没有法国文化的内容,所以并不适合选修课程的选用。在这个方面,河南大学的张晓晖老师也表达过这种遗憾,他在《非通用语种外语公共选修课课程及教材改革研究》里说到:“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真正适用于或者专门为非通用语种外语公修课编写的教材。非通用语种外语公修课的教师们大多采用教习第二外语时使用的教材。然而传统的、适用于二外教学的非通用语种外语教材,是根据学生长期学习的前提来编写的,更重视语法的教学。因此,并不适合从兴趣出发,以实际应用为目标的公共选修课,对于学生们来说也显得过于艰涩。”[3]

所以,各高校可以根据法语选修课的主要授课内容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教材,淡化语法和语音的比重,增加文化、艺术等交叉学科的学习内容,以期提高学生在法语公共选修课的授课质量、学生的接收度和满意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