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减少低碳环保的方法

减少低碳环保的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15 16:53:16

减少低碳环保的方法

减少低碳环保的方法篇(1)

关键词: 低碳;环保;城市规划;发展视野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的建设问题已经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碳排放量的的增加已经影响着全球气温的攀升,所以碳的排放与城市的规划息息相关,因而,发展低碳环保的城市规划策略已经逐渐发展为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减排、节能,从而降低空气污染。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体系,是建立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碳的排放量也逐渐的增加,进行低碳环保的城市规划策略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低碳环保城市的概述

低碳环保的城市其实就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并且通过改变人们的消费理念和社会经发展形式,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保障人们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也要做到减少城市发展过程中碳的排放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的环境也在不断的恶化,出现了大气污染、气候变暖等情况,此时,人们对低碳环保理念的发展也逐渐的产生兴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的关注,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由于气候变暖很大一部分的可能性是由人们的活动造成的,所以在进行城市规划与建设时,应该大力宣传低碳环保的重要性,促进城市向低碳城市发展的进程。

二、低碳城市与碳的排放

随着城市的发展,全球气温在逐渐的变暖,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全球气温的变化? 这就成为我们研究的关键所在。

从碳的排放源头来看,在人口密集、交通、建筑、工业都发达的城市中,其对碳的使用与排放都是高消耗的,根据统计数据,全球的大城市能源的消耗占全球的75%,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占全球的80%,最终,碳的排放量主要来源于居民生活、城市交通、工业发展三个方面。人为的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来自交通运输、居家取暖做饭、火力发电、金属冶炼等方面。

从社会发展的方面看,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社会发展的需求,工业化革命的发展导致大量的化石燃料的使用,使得全球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日益的增加,目前,还有持续增加的趋势。

从自然的科学角度看,土地覆盖率与土体利用的变化、太阳的活动强度、海洋的作用等都是导致气候变暖的因素。其中有不少人为的因素的存在,例如,土地的覆盖与使用的变化,尤其是进入工业化的时代后,城市的发展可能是直接导致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而言之,城市低碳环保理念的提出已经成为减少碳的排放量的关键所在。为了能更好的应对气候的变暖和能源的危机,研究城市的低碳环保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努力建立一个低排放、高效率的低碳城市,通过对产业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改变,合理、有效的促进低碳城市的发展。低碳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约束,同时也是对快速跨入城市低碳发展模式的契机,从而减少气候的改变,增加经济效益。

三、城市规划中低碳环保理念的应用

1、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实际上就是指生活中所耗费的能量的减少,进而降低碳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且通过对社会生活时能源与物质的消耗的减少、废弃物与垃圾的减少,实现减排节能的作用,提高低碳城市的发展。崇尚简朴的生活,尽量避免资源的浪费,政府应当鼓励宣传人人都要做到低碳的生活方式,促进低碳理念的发展,改变以往的不良习惯,为低碳城市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2、低碳交通

(1)想要进行城市交通的低碳应当考虑到交通条件的内部优化。实际上就是对城市的交通进行系统的、完善的规划,并且制定出相应的交通规划,在以节约能源与资源的基础上,尽量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碳的排放量。还应当在满足人们的日常交通生活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城市的压力。例如,有些城市的做法就是相当可取的,在城市建立基础道路以外,建立相应的快速道路,比如地铁等,同时也要加强公交系统的完善,提高城市交通的高效性,从而减少碳的排放。也要对环保型交通设施研究与探索,增加低碳理念在城市交通建设的使用,增加城市的低碳规划。

(2)做好城市交通规划的外部协调。把城市的交通规划和城市的一些其他政策进行协调,并以交通规划来支持土地的规划,并且把低碳城市的理念深入到规划中。进而进行全方位的对城市交通的发展以及城市现状进行合理的分析,并进行合理的完善。真正做到实现城市交通的减排和节能,到达低碳城市发展的需求; 建立合理的体制进行相应的管理,不断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培养生活居民的低碳交通的意识,形成完善的交通观念,促进低碳城市的发展。

3、低碳产业

产业结构是衡量经济发展与经济整体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决定经济增长方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能源发展需求的重要成分。从工业结构的方面分析,重工业产生的排放物比较多; 从产业结构分析,服务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相对比较低,而工业的能源消耗强度相对较大。所以要通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提高附加值的方法来拉动低碳化的发展。一方面,增大对高耗能产业的控制力度,降低碳的排放量; 另一方面,提高生产方式的创新,以资源节约、循环的经济方式来改变以往的产业经济,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最大限度的减少碳的排放,也要把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引入到城市的产业调整中,积极的开展循环型经济的策略,改变固有的产业结构,从而促进低碳城市经济的形成,增加城市的发展。

减少低碳环保的方法篇(2)

【关键词】低碳施工;节能减排;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大气中许多温室气体的浓度都明显增加,其中以CO2浓度增加最为显著,由于大气CO2浓度增加导致了明显温室效应。全球建筑行业及相关领域造成了70%的温室效应,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和控制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能源消费数量、经济结构调整、技术变动和生产与生活方式的转变,并通过负担温室气体削减成本而影响到一个国家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竞争力。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削减CO2的排放意味着工厂的关闭、经济增长速度减慢、失业率增加[4],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为了实现2020年的自主减排行动目标和准备下一阶段(2050年)的碳减排工作部署,对现有的建筑施工管理和技术进行提升,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1.低碳施工的概念

目前,国内外有关学者对于绿色施工已有众多研究,但对于低碳施工却鲜有研究,低碳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环节。我们认为低碳施工是指在工程建设中,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实现更少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施工活动,即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减排和环境保护("四节一减一环保")。低碳施工是低碳经济理念在工程施工中全面应用的体现,是绿色施工的进一步发展。低碳施工在绿色施工侧重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基础上,强调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我国发展低碳施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低碳施工对于降低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影响巨大,其发展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求。但低碳施工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有效的具有完整体系的鼓励政策和监督机制,致使参与低碳施工的各方参与性不是很高,严重制约了低碳施工的发展,其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障碍因素。我国在发展低碳施工的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下。

2.1社会公众对低碳施工的认识不足,参与程度低

由于低碳经济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对于低碳施工的概念也还没有形成广泛、一致的认同,更不必说对于低碳施工全面、系统、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很多公众还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低碳施工,所以更加谈不上有公众参与了。其实,虽然低碳施工的前期投资成本要高于一般施工,但拥有成熟管理和技术的低碳施工的运营成本会要低于一般施工,并且低碳施工更加环保、节能,有利于改善环境气候,因此,从长远来看,低碳施工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益处,更符合建筑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人们对低碳施工认识上的不足导致我国推行低碳施工受到极大的阻碍。

2.2低碳施工前期成本高,各参与方积极性不高

低碳施工需要采用新的管理模式和更高要求的技术方法,这会大大增加其前期施工成本会,对于开发商和承建商而言,低碳施工的经济利润空间十分有限,为了追求眼前的短期利益,不得不提高房价。而低碳施工产生的环保效益和节能减排效益而非购房者独享,购房者不愿意为此买单。对于低碳施工而言,当按国家相关政策税收抵免或者补贴不足以抵消购房成本的增加额时,用户的承受能力就会受到限制,积极性相对较低,这使低碳施工的市场认知度较低,从而也很少愿意进行低碳施工。而在GDP主导一切的形势下,地方政府也不愿意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推进低碳施工的进行。这些都使得推行低碳施工的动力不足,严重影响低碳施工的推广与发展。

2.3低碳施工科学技术落后、研发能力不足

低碳施工的关键是技术的创新化,发达国家节能建筑都较重视对低碳施工减排技术的研发。在我国,虽然低碳施工技术研发方面有些的成效[5],但由于受到资金、政策等各种条件的限制,我国低碳施工节能减排技术研究队伍较为分散,缺少专业性研究机构,专业人才更缺乏,科技水平和研发能力难免力不从心,导致低碳施工的成本一般较高,而且政府等相关部门对于低碳施工的重视程度不够,使科研人员的热情不高,低碳施工推广受到限制。目前,我国低碳施工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还不够成熟,缺乏低碳施工方面的有效鼓励政策和监督机制,也没有针对碳排放量较大的建筑能耗大户进行惩罚的措施,致使市场各方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低碳施工在我国的发展。

2.4节能减排标准和配套政策出台滞后

目前我国还缺少针对低碳施工节能减排措施的标准化技术体系建设,很难与国际上通行的节能减排模式接轨。在我国建筑领域现有的法律法规中,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两部高层级的法律,但这两部法律均仅从宏观方面对建筑建造及能耗进行了规范,由于缺乏下位法的支撑,致相关具体细节无法得以框定与约束,遂造成执行真空。而其他部门制定的规章,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对低碳建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协调过程中由于不存在强制性的法律效力,遂使在实际实施与协调的过程中困难重重,甚至无法执行。

3.我国发展低碳施工的主要对策建议

减少低碳环保的方法篇(3)

(一)从绿色建筑到低碳住区

2010年9月,国务院原则通过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列为优先培育发展的领域。建筑领域节能减排是全社会节能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低碳住区成为历史必然。2009年,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了《中国绿色低碳住区减碳技术评估框架体系》。从节能省地住宅、绿色生态住区到低碳住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一脉相承,其内涵不断得到深化。传统的绿色生态住区的五方面内容是:选址与住区环境、能源与环境、室内空气质量、住区水环境、材料与资源,而低碳住区把这五部分用减碳一根主线链接起来。可以采用两种不同评价方法,一种是对具体技术手段的评价,另一种是对项目最终效果的评价,而低碳住区的评估应属于后者,从最终二氧化碳减排量即能够反映住区技术集成和全寿命周期节能减排的最终效果,与单项技术的评估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我们可以把低碳住区的定义归纳为: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各环节充分体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节约资源与能源,减少环境负荷和创造舒适居住环境的原则,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住区。

(二)低碳住区的实现途径

二氧化碳减排主要来源于:住区建筑日常节能减碳、节水减碳、绿化减碳、交通减碳和住区建造期节碳与建筑材料回收利用减碳。住区建筑规划设计、施工中采用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提高能源转化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尽量减少常规能源的使用,可以间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住区节水可以减少给水和污水处理过程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采用绿色水处理系统可以更多的实现减碳。在低碳住区建设中,我们鼓励非机动车辆出行,建议设置合理数量的自行车位,倡导每周少开一天车。在绿化方面,住区中采用复层绿化方式可以有效增加二氧化碳的固定量。

二、低碳住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一)低碳住区发展中的社会问题

实现二氧化碳真正减排,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普通消费者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需要各参与者之间分工合作和互相推动。离开消费者的认知和行动,先进的技术手段没有办法发挥应有效果。例如,国外住区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与垃圾焚烧处理相结合,是破解垃圾围城,实现节能环保的有效方法。但国内由于一些居民缺少环保参与意识或对分类方法不甚了解,分类收集结果始终不达标,最终无法实现与垃圾焚烧处理对接。因而,在低碳住区发展过程中,所有参与者均需要发挥主动性。政府、社会团体建立低碳住区的标准,开发企业提供低碳产品,并通过广泛宣传、有意识培养业主低碳生活习惯,营造低碳氛围和文化。

低碳住区发展受到当地气候、资源条件、地理位置、消费偏好的影响,不可避免的被打上区域特点的烙印。企业的取胜之道在于主动寻找低碳目标与当地实际情况的结合点,提供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在绿色生态建筑、低碳住区发展中,均存在重建设技术轻社会管理的问题。住区交付以后,物业企业、社区委员会和地方政府应当承担起持续推动实现碳减排的组织者角色。

(二)低碳住区发展中的经济问题

1 低碳住区并不意味着在建筑设计、建造中盲目追求采用高档材料、不惜重金进行堆砌,当然更不是豪宅的代名词。低碳住区建设会提高初投资,但对大多数项目的开发企业来说,遵循因地制宜原则,选择能够反映地方特色和居住习惯的技术和产品,花费不多就可以获得满意的减排效果。设计单位为了尽可能花费少而取得较好的作品,需要完成精细化的住区规划和单体建筑设计,比如:通过用计算机梯度风模型,对住区风环境进行模拟仿真,优化风速风压分布。确定合理的建筑密度,控制房屋进深,保证充分的日照。在建筑规划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利用自然通风,建筑群排列错落有致,建筑单体保证住户随时享受新鲜的空气,减少机械通风,既减少初投资,又可以取得明显的减排效果。小区绿地具有可达性,能够使人充分融入自然之中。尽可能在设计中考虑利用太阳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等。

2 部分可再生能源利用设备确实存在初投资较高的问题,需要开发企业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国内现有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财政补贴措施主要有:

(1)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6年开始启动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由中央财政建立了专项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资金,专项资金以无偿资助的形式对示范项目给予支持,并根据增量成本、技术先进程度、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确定每年支持的不同示范技术类型。

(2)中央和部分地方财政对农村小水电建设、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边远地区太阳能发电和小型风力发电等给予较大的财政支持。

(3)一些地方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进行财政补贴,例如新疆、青海、内蒙等地对边远地区农牧民购买太阳能光伏防盗系统和小型风力发电系统给予每套100~300元的财政补贴。

(4)2002年开始的“送电到乡”工程,中央和地方财政先后投入40多亿资金支持“无电乡”的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和小水电的建设。

(三)低碳住区发展中的技术、产品问题

我国低碳住区建设中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1 外墙外保温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一些外保温项目争夺中存在低价竞争,材料作假的问题。再加上外墙外保温生产、研究、施工行业存在的应用技术理论研究薄弱、工程经验缺乏、实验和验证方法不统一的问题,导致相当数量项目各个环节不能严格按标准生产、销售、施工。

2 忽视产品技术细节的差异。比如外窗的选择问题。从节能减排角度看,由于PVC塑料窗,玻璃钢窗,钢塑、木塑和铝塑复合窗等传热系数不同,窗框比也不同,与不同厚度、性能的玻璃、填充气体组合,应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在实际项目中,咨询人员模拟计算时如仅仅考虑整窗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与实际情况自然相差较大。另外,不同外窗物理性能不同,比如PVC塑料窗存在刚性及强度较低、抗风压性低和采光面积小,水密性和稳定性较差的缺点,在选型时要充分注意到这些特点。

3 部分产品存在使用寿命短或耐久性差的问题。如某些热量表的流量计,由于供热水质差和长期连续使用,导致老化、测量精度差甚至完全失去功能。一些风力发电设备企业,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局部地区风沙的影响,结果设备在实际应用中使用寿命大打折扣。

4 产品的适用性问题。比如屋面保温,如果采用EPS板,一旦受潮其保温效能将大幅度下降。因此,建议采用XPS倒置屋面的做法。

参考文献:

1 中国绿色生态住区技术评估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减少低碳环保的方法篇(4)

目前,全球气温普遍上升,海平面持续上升,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沿海地区洪涝灾害严重,经济发展受到威胁,农业生产损失严重,因此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利于解决全球变暖这一核心环境问题,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选择;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同世界整体水平尚存较大差距,同时能源利用率低,温室气体减排压力较大,因此我国探寻低碳发展道路,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利于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化解国际上的减排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通过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在重视“保护环境”的同时,还强调“谋求发展”。但发展低碳经济,并不是单纯地限制约束发展,而是探索新技术、新能源,不断创新,激发市场盈利潜能。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2低碳经济背景下实现环境保护的主要对策

2.1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

相关部门应建立并完善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法”立法的可行性研究,制定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的环保政策,增加对气候变化的应急预案,加大对节能技术及产品的推广力度,同时加强监管力度,重视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提高各级政府、公众、企业对于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环境保护的适应能力。

2.2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我国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第三产业在各区域领域经济中的比重,对第二产业的内部进行调整,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改造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同时,鼓励企业实行节能减排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减排目标。另外,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大力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研究推广新型能源,在开发过程中,提升各环节中能源资源的总体利用率,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早日实现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的发展目标。

2.3加强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

目前我国的低碳技术仍不发达,可加强科技投入,大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同时加强同发达国家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大社会团体、科学研究院所同国外的合作力度,引进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效的技术以推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加大国外高端低碳技术及产品的推广力度,如生物工程固碳技术、资源再利用技术、减量化技术等,以进一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另外,鼓励低碳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引进技术的二次创新,使我国拥有自己独特的技术特色,为我国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坚实后盾。

2.4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因我国短期内难以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方式,因此若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如可通过政府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引进高效设备;制定严格的能效标识制度,来约束和规范相关行业的能源利用情况;实行阶梯能源定价,节约能源等。通过多种途径来节约资源,提高其利用率的同时,加大对清洁能源的研发力度,开发新能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并尽快投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避免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而实现低碳生产,保证能源安全。

3结语

减少低碳环保的方法篇(5)

【关键词】 低碳旅游;可行性;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人们的旅游热潮也日益升温。近年来,针对能源消耗、环保低碳需求,我国低碳旅游业也日益发展。单车游、徒步等休闲旅游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针对现代人们旅游、休闲、锻炼的需求,旅游业必须加快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并根据现代旅游现状考察低碳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以此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以缓解臭氧层危机、缓解能源紧缺为目标,以环保低碳旅游业发展为重点实现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节能减排、低碳社会的构建。

1.低碳旅游概念及意义的分析

低碳旅游最早提出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提出的“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报告。其倡导以低能耗、低污染出行方式进行绿色旅游,同时注重环保及低碳排放,以此实现现代社会节能减排目标、实现解决臭氧层危机的目的。随着近年来低碳观念的宣传,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而低碳旅游不仅仅是旅游者本身的一种生活方式,更与国家相关政策、国家基础建设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新世纪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应将传统旅游模式进行转变。以公共交通的混合动力应用、自行车等低碳方式开展旅游项目,同时针对可持续发展战略需求引进节能减排基础,实现旅游产业链的低碳目标。

2.发展低碳旅游的可行性分析

2.1低碳旅游行业现状及意义:低碳旅游的出行方式在多年前即已实施。九寨沟电力游览车的使用与保持九寨沟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而自行车旅行、徒步旅行等方式更是在民间盛行多年。4+2出行方式也在很多人的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开车至郊外或旅游景点后,改以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进行游览,实现了低碳旅游目标。这些与低碳旅游的目的与方法不谋而合,其最终目的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现代低碳旅游观念不断深入的今天,国家相关政策也相继出台。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基础、以低碳经济发展为目标进行旅游产业结构调整,进而实现资源占用少、环境保护好、文化传承强的旅游服务产业链。

从低碳旅游的定义可以看出,其与传统旅游业有着较大的差别。传统旅游业仅以盈利为目的,注重豪华、奢侈,因此导致了高排放。随着全球气候问题以及能源紧缺问题的产生,传统旅游已经不能适合现代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的要求。因此,必须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发展中国家现状以及资源、能源、环境问题加快低碳旅游业的可行性研究。以此为基础指导我国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2.2发展低碳旅游可行性分析:低碳旅游业发展现状及人们认可度的调研显示,目前,我国低碳旅游业大有可为。一方面是传统消费游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旅游、健身、休闲的需求,另一方面低碳旅游正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节能减排社会构建的需求。

从旅游业五大要素的低碳要求来看,低碳旅游的实施具有较大的可行性。首先,旅游出行中,提倡步行或骑自行车。同时,能做公共交通工具尽可能不开车出行。在旅游区内应首选电动类交通工具。出行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行李,以此减少交通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这些要求已经得到了我国多数人民的认可,越来越多的人在旅游中选择低碳方式,而自行车旅游更是成为了一种时尚旅游风向标。其次,低碳旅游饮食方面,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减少纸质水杯使用更是符合现代人们的关键。多数旅游者已经采用了自备餐具、水具的习惯。一方面出于低碳考虑、另一方面也是更加注意个人饮食卫生、避免旅游过程中腹泻等疾病的发生。而在住的方面,低碳旅游要求旅客在同一间酒店住宿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床单被罩的更换,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在旅游过程中的购物时,减少塑料袋等一次性包装的使用。选择纸质包装或可重复使用手提袋,减少资源的浪费。在旅游过程中,出注重上述因素外还应在景点游玩中注重废弃物的回收与分类。将游玩过程中补课随地乱扔废弃物,在背包中备废弃物袋回收废弃物,回到景点垃圾桶处处理。在现代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上述要素已经深入到许多人的日常行为当中,因此,开展、开发低碳旅游具有很高的可行性。通过国家统一规划以及宣传等工作将低碳旅游的相关内容、注意事项等进行宣传推广。以《低碳旅游宣言书》中内容,将低碳旅游作为社会责任、作为习惯、作为道德最求。从景区绿色低碳做起、从保护生态环境做起、从自己做起、保护绿色生态家园。通过景区宣传、日常宣传等提高人们的认识,进而促进低碳旅游的实施。

3.发展低碳旅游的方法与重点

3.1注重低碳旅游宣传、倡导低碳行为:为了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低碳旅游创造新的经济循环方式,在现代旅游中应注重绿色旅游、低碳消费理念的宣传。从旅游者以及导游过程中加强宣传力度,提升低碳品牌旅游发展意义。并通过旅游宾馆、酒店、旅行社以及旅游景区的低碳政策倾斜等,促进商家低碳旅游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促进商家节能减排技术的引进与应用,进而实现低碳旅游目的。

3.2以政策引导促进低碳旅游的发展:虽然,低碳旅游具有较多的优势,但是不可否认其经济效益相对于传统消费旅游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是许多景区不愿开展低碳旅游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目标、实现低碳旅游目的,我国政府相关机构以及旅游业主管部门应为低碳旅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并健全低碳旅游企业激励机制,通过减税、政策扶持等促进旅游企业低碳旅游项目的建设。进而发挥旅游企业的主体作用、引导旅游者的参与,促进低碳旅游业的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低碳旅游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环境以及国民低碳意识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我国旅游业现状以及低碳生活理念推广现状,我国应加快低碳旅游政策的出台。同时通过城市规划中低碳出行方式的考虑以及相关建设的加强培养人们的低碳意识以及低碳出行习惯,进而促进低碳旅游业的发展。针对低碳旅游人才缺乏现状,在现代高校旅游专业教学中还应加快高端人才的培养,为我国低碳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军.《发展低碳旅游的可行性及其相关产业需求分析》.环保资讯.2011.2

减少低碳环保的方法篇(6)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人类无节制地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全球自然环境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气候变暖、水土流失、森林锐减等等,这些环境恶化现象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提倡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特别是在建筑工程中,引进低碳节能模式,发展低碳建筑,是降低能源消耗的重要措施。发展低碳建筑是顺应时代要求和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探索低碳节能模式,有效实现节能减排,是当前建筑行业的重要任务。

一、我国建筑工程中低碳节能模式存在的问题

发展低碳建筑是顺应全球经济发展步伐的总趋势,中国作为碳排放大国,更应该以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来发挥节能减排的作用,为发展低碳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建筑是温室气体产生的来源之一,加快建设以低排放为特征的建筑体系将是我国今后建筑业的发展方向。

为了发展低碳节能模式,我国政府、房地产开发企业、社会各方面都开始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低碳建筑的发展。首先,政府不断完善监管体系,全面实施建筑节能减排工作,从规划布局到建筑施工再到建筑报废,在工程建设的每个阶段都大力提倡低碳节能模式。其次,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始大力发展低碳建筑,提倡节能环保理念,并积极参与各种节能减排活动,为节能减排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再次,政府利用媒体大力宣传低碳环保理念,“低碳”成为热门词汇,逐渐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虽然建筑工程中的低碳节能模式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低碳节能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低碳节能模式缺乏法律保障。法律制度不健全,制约低碳建筑的发展。由于低碳经济正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关于发展低碳建筑的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健全,甚至在有些方面还未制定相应的政策,对碳排放量未作出统一的标准。对建筑企业也缺少相应的激励政策,无法调动企业发挥节能减排的积极性。从整体上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成为制约低碳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第二,低碳节能模式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撑。由于缺少先进的技术支撑,低碳建材的开发数量非常少,导致建材市场上很难买到具有低碳环保性能的建材。低碳节能的技术开展力度不够,限制了低碳节能建筑行业的发展。另外,传统的建筑技术也无法适应低碳建筑的发展要求,而发展低碳建筑还会给房地产开发企业增加投资成本,因此低碳建筑只能停留在概念层面,发展步伐非常缓慢。

第三,低碳节能模式的推广力度不足。由于低碳节能模式推广的力度和深度不足,导致人们对“低碳”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建筑行业中,高能耗、高排放仍旧是企业采用的主要生产模式。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依然坚持传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政府对低碳节能模式的推广力度不足,只停留在概念层面,让建筑行业以及社会群众不能真正理解低碳的内涵,造成低碳节能发展的缓慢。低碳节能模式不能真正得到应用,这成为发展低碳建筑的最大障碍。

二、发展低碳节能模式的主要对策

低碳节能模式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经济发展模式,将其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将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我国发展低碳建筑,应加强建筑工程的节能环保工作。笔者针对当前建筑节能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对策,以期减少建筑工程能耗,为节能减排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为低碳节能模式提供法律保障。政府应尽快制定建筑低碳节能方面的法律法规,从施工设计、工程招投标、工程施工、投入使用等阶段,全面实行监督管理,提高建筑节能减排的效率。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低碳节能发展现状,制定科学统一的监管标准,为监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第二,推广钢结构建筑,有效降低碳排放量。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其碳排放量约达7400公斤/平方米,我国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建筑覆盖面积广,碳排放量的超标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相比之下,钢结构建筑的碳排放量仅为480公斤/平方米。另外,钢结构建筑具有自重轻、造价低、可回收、节能等优势,推广钢结构建筑能够大大降低碳排放量,是发展低碳节能模式的有效措施。

第三,开发并采用新技术,提高节能减排效率。我国应积极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并根据自身发展状况,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节能减排的新技术。为了降低一次性能源的消耗程度,要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的新技术。针对不同能源,可采取以下节能措施:

(1)建筑节水方面,建立中水系统,加强对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节约水资源。同时,建立雨水回收利用设施,及时补给生活用水,保证供水需求。另外,设计合理的给排水系统,加强对生活污水的处理与利用,加强节水卫生器具的应用,提高建筑节能水平。

(2)空调和采暖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空调和采暖方案,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建筑节能效果。例如,采用地热系统取代传统的暖气,不仅节省了运行费用,还降低了能源消耗。

(3)照明方面,在自然采光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照明点,以提高能源利用率。照明设备应采用高效节能型,如节能灯、太阳能光伏电源等。照明控制措施应以操作简便、节能为设计原则,采用声控、光控、人体感应等智能照明设备。

第四,建立规范统一的技术标准。当前低碳建筑的技术标准,还没有统一的规范要求。由于缺少统一的技术标准,目前低碳建筑行业发展混乱,这为行业监管带来了巨大的阻力。因此,必须针对当前低碳建筑的发展现状,加快建立规范统一的技术标准,为建筑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依据。同时,规范建筑市场中各种建材标准,提高节能环保的要求,为低碳建筑提供质量优良的建筑材料。另外,还要加强建筑材料市场的管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惩处贩卖劣质建材的不法行为,规范建筑市场的运行秩序。

第五,培养低碳建筑发展的专门人才。培养专业人才是低碳建筑发展的重要保障,特别是低碳建筑设计人才,是实现低碳节能的有效手段。低碳建筑的形态和功能都取决于设计,低碳建筑设计理念要通过专业人才的设计表达出来,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由此可见,培养专业的低碳建筑设计人才是势在必行的。政府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引导各大高校将低碳、环保、能源、生态等内容加入到专业课程设置当中,并积极举办各种低碳环保建筑设计大赛,使学生树立低碳环保的理念。另外,还要在各种建筑资格考试中加入低碳环保的内容,使建筑从业者真正建立起低碳环保意识,并将其培养为集能源、环保、低碳、生态为一体的综合建筑专家,为低碳建筑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六,积极推广低碳环保理念。政府要积极发挥社会职能,将低碳环保理念向社会公众推广,并使群众真正理解低碳环保的内涵,从生活中的各个细节着手,实现低碳生活方式。首先,政府应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对公众进行宣传教育,使公众树立低碳生活意识,实现让公众能够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从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缓解环境恶化的现状。同时,鼓励能源服务公司积极参与低碳建筑管理,鼓励业务与其加强合作,实现低碳环保的效益。另外,政府还应鼓励社会团体积极投资低碳建筑,并推出相关的优惠政策,促进社会资金融入到低碳建筑行业,为低碳建筑的发展提供政策与资金上的支持,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减少低碳环保的方法篇(7)

【关键词】机械制造;低碳制造理论;技术应用

一、机械制造业中的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概述

低碳制造,顾名思义就是要降低产值消耗,节能减排,最终达到低碳的目的。它是一种需要综合考虑机械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和资源消耗的现代生产模式,贯穿于机械制造业的生产全过程,关系到生产制造、资源利用、产品生产、物流运输等方方面面,涉及碳排放量、原料开发、能耗和资源利用的问题。其也是衡量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标尺,是评价碳排放结果对于环境是否造成污染的有力工具。低碳制造技术蕴含的内容丰富,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设计技术,在这个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低碳设计原则和方法,参考低碳评价的数据资源,在利用先进的设备基础上,优化制造工艺,整合零部件的再造和生产管理,重视资源的循环重复利用,以及废旧物品的处理技术等,利用新能源,关注低碳能源开发,综合调度优化,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二、机械制造业中的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重要性分析

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机械制造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规模和产值都很可观的,但是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部分耗能高、节能减排技术较低、能源资源浪费等情况,在低碳制造方面的研究较少,应用推广相对薄弱,低碳制造技术落后,其中涉及到的生产、管理等体系更新较慢,产能消耗较大,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因此,发展低碳制造,就要从根本上着手发展低碳制造,提升技术,改进精细加工环节,将低碳理念贯穿于整个机械制造的全过程,节能减排,以增强效率,使得资源得到合理化利用。此外,发展低碳制造,是顺应国家节能减排的最新发展要求的需要,是进一步推进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低碳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应用,有利于改进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模式,直接推动其创新发展,有利于降低环境污染,减少工业排放和能源消耗,最终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资源优化和升级,从而进一步的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机械制造业中的低碳制造技术应用探究

针对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理论,要想发展低碳制造技术,需要在设计方法上下功夫,理论联系实际,本文就提出了如下建设性的意见,来进一步提高低碳制造技术。

(一)机械制造中各环节低碳制造理念贯彻

在机械制造过程中,要将低碳制造理论贯穿到各个环节中,比如,资源利用环节,促使已有的资源得到优化利用,为实现低碳制造提供有利的保障。就低碳制造模式而言,属于一种综合型评估形式,全面、客观地评价能源消耗量、资源利用率。就低碳制造技术而言,常见的技术特别多,特别是低碳设计技术在制造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已有合理化的评价模型,制定了合理化的低碳数据库评估方案等。

(二)模块化设计

可以说在机械制造过程中,产品的模块化设计技术是机械制造中比较先进和重要的一种低碳制造技术。在产品制造中,要根据制造产品的品类、规格进行比较系统的划分,区分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单元,根据产品的不同规模和功能划分成不同模块,根据不同需求制造差异化的衡量标准,如此有利于避免机械运行的不便和资源浪费。

(三)轻量化设计

在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中,轻量化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设计技术,它涵盖的要素众多,主要涉及产品的性能、成本、重量和相关的配套设备等等因素,意义重大。实行轻量化设计有利于降低产品在生产、加工、运输等方面的能耗,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具体来说,机械制造的轻量化设计,有助于减少机械制造过程中能源的消耗,降低碳排放量。以德国保时捷汽车公司为例,在新设计保时捷911这款跑车过程中,就巧妙地利用了轻量化设计原理,借助对应的新技术有效结合钢、铝合金,设计出的跑车具有较好的硬度,还减轻了跑车自身的重量,提高了行驶速度,跑车排放的尾气也得以减少,极大地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对环境的污染也比较小。其次,有利于减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的排放,减低机械制造生产过程的噪音污染,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此外,机械制造的能源可以运用燃气、太阳能等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采用轻质、绿色环保、节能降耗、对环境污染少的原材料,结合生产产品的不同特性和新技术,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能耗,以增加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可靠性,从而使得资源优势得到最大发挥。

(四)生态化设计

众所周知,机械制造过程中会排放不同种类的污染物,不管是废水、废气还是废渣,多少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和危害。因此,从生态角度来说,实行低碳的机械制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降低生态破坏。低碳制造在完全满足机械产品的性能和质量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地减少生产对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由此可见,在低碳制造中,应当尽力实行生态设计,从保护生态环境角度出发,采用低碳手段改进传统的机械制造业,x择生产效率和科技含量高的技术,选用排放污染物较少的原材料。同时,还需要注重废弃物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利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重复使用和高效利用资源,最终达到减少生产投入、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

(五)高速切削技术地应用

就高速切削技术而言,在进一步提高设备转速的基础上,提高设备切削系统工作效率,使其工作频率和机床低价固有频率分开,不要处于统一的网络体系中,有效解决加工硬化等问题。在高速切削技术作用下,能够进一步降低加工表面的粗糙度,提高加工表面的整体质量。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加工钢铁件,其硬度为HRC45―65,能够减少该类型钢铁件在放电加工、磨削加工方面的工作量,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工作效率,减少耗损,减少生产成本。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生产企业要把经济、生态效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能以牺牲周围环境为代价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要优化利用低碳制造理论技术,提高各方面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耗损,能够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以此,促使机械制造业顺利实现经济转型,走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道路,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陈刚. 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理论及其技术的应用探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 2015(9):296-297.

[2] 李大涌. 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17):41-4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