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技术分享的意义

技术分享的意义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18 17:25:22

技术分享的意义

技术分享的意义篇(1)

[关键词] 云计算;信息资源;共享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2. 030

[中图分类号] F2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2- 0051- 02

如今,云计算技术逐渐步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在很多应用领域中备受推崇,这都是因为云计算技术拥有很多其他技术所未拥有的特点和优势。本文中,我们首先了解一下运算技术的相关知识,并主要探讨云计算网络技术将推广应用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中,从而会为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水平带来极大的提高,同时也分析了云计算可能会带来的问题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1 云计算技术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含义和概述

云计算这个词语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并且在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方面应用前景广阔,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云计算技术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含义,并认识该技术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1.1 云计算技术的定义及概述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并在各行业中应用,从而可以形成一定的产业生态链。云计算主要由3层架构组成:顶层应用程序层、中间平台层、底层基础设施层。顶层就是通过集中的数据中心向用户提供所需要具有弹性的计算、存储和应用程序等一些服务;中间层是一个互联网规模的软件开发平台和运行环境;而底层是通过IP网络进行链接的、大规模的、分布式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1.2 信息资源共享的含义和概述

我们所认识的信息资源共享就是指开放信息资源供人们共同使用,主要包含的有两个层面的含义:①指从我们现在已有的信息资源而言,是通过分享各自拥有的信息资源,从而可以使人们最高效地利用这些已有的信息资源,然后协调资源分布共享,使现有的信息资源发挥最大效用;②是从信息资源开发的角度出发,在我们的生活中为了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所开发的新技术、新方法以实现资源共享管理的目的。

2 云计算技术在信息资源共享管理中应用的新发展

云计算技术中引用了虚拟化技术、分布式计算、效用技术等新方法,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信息资源共享的范围,进一步推动了信息资源共享管理的发展。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云集算在信息资源共享管理中的应用特点及其发展的方向。

2.1 云计算技术在信息资源共享中应用的内涵

利用云计算技术主要是为了达到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因此也称为云共享。我们使用云计算技术共享的资源称为云资源,通过云共享的方式将云资源供给用户使用,并进行合理的资源共享管理,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便是信息资源,其中包含了软件资源、硬件存储资源、数据资源、基础设施、平台以及开发管理人员等众多因素。还有就是云资源是与云计算技术密切相关的信息资源,而计算机资源和网络资源就是云资源的基础,保证基础资源的完善,可以使信息资源共享范围更加广阔。

2.2 云计算在应用时所具有的特征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用户电脑的成本和资源,使用户可以以廉价的方式获得与其他方式相同的功能效用。并且云计算技术在信息资源共享中应用时具有可靠性、安全性、动态性、可扩展性的特点,进而提高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率,因此还能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从云计算提供商的角度来看,大规模、系统地共享基础设施以及在多个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之间共享虚拟化服务器,可大大减少了服务器的数量。这意味着更少的空间、更少的成本、更少的电能和更少的污染。

2.3 云计算在应用中的服务形式

根据上文中提出云计算的3层架构,结合目前云计算的应用服务及其相应功能,可以分为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这3种方式。要根据在信息资源共享中所需要的不同功能,进一步选取对应的服务形式,这样使云计算技术能够最高效地为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并且目前云计算共享服务致力于在更自由的环境中、在更广泛的空间里相互共享云资源,为更广大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知识服务。

3 云计算技术为信息资源共享带来的变革与影响

科技创新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而云计算在信息资源共享管理中是一种革新,云计算技术的引入并迅速应用于信息资源共享领域中,也为信息资源共享带来了全新的管理理念。

基于云计算平台,该技术可以为用户带来一个实时动态的信息资源,并利用云计算技术,把互联网即时出现的消息利用起来,完成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并且通过网络连接可随时、随地访问和存取分布在各个数据中心的物理资源或虚拟资源;它同时采用了效用计算使用的定制、计量、租用的商业模式,既节约了资源,又实现了剩余资源的共享,最大限度地使用了资源,提高了共享的效率。云计算为资源共享带来了革命性的技术,开辟了信息资源共享的新领域,使信息资源共享的内涵、意义、特征等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云计算相关的技术服务,在经过这么多年的不断努力发展完善的条件下,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云计算服务时代,云端会为我们做好存储以及部分处理工作,在完善的云计算技术系统下,我们只要能够连接上网络端口设备,就无须担心信息资源无法获取,更不用担心信息资料的安全性,体现出了云计算技术在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方面的重要性。在未来的信息资源共享管理中,云计算技术将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信息资源共享是在云计算环境下的新发展,它致力于在更自由的云环境中、在更广泛的空间里相互共享云资源,为更广大的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知识技术服务,更方便人们的生活,这些新技术同时也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虽然目前云计算技术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方案还不成熟,但是只要我们积极思考探讨出贴近事实的构想,利用云计算高效的运算处理能力,在未来一定能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高效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1]钱文静,邓仲华.云计算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J].图书与情报,2009(8).

[2]张鼐.云计算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10(10).

技术分享的意义篇(2)

[关键词]档案信息共享;隐私保护;新技术

一、引言

计算机技术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读取和大量的存储,这使得很多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跃。档案管理工作领域,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大量的信息有了一个合理的存储空间,并且实现了各种资料的信息共享,但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各项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犯罪率逐年增加。面对情况,相关的工作人员要积极采取有效的信息保护技术,这样才能保障人们和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害。隐私保护技术在档案信息共享中的应用,是近些年来我国档案工作系统所面临的趋势。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信息共享和信息隐私保护

信息共享是指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信息共享系统之间,信息和信息产品的共用与交流,也就是把信息资源与其他人共同分享,以便更加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和节约社会成本,从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信息共享建立在信息开放、扩大流通的基础之上,然而,基于网络的信息共享面临着各种安全挑战,特别是隐私信息的泄露、更改、破坏等,如何在信息共享和信息隐私保护二者之间保持平衡,其意义重大、刻不容缓。两者有着辩证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对立、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相互促进。一方面,信息共享要求信息资源大规模地开放并无偿或低成本使用,限制信息专有,反对信息垄断;信息隐私保护则要求敏感信息保密而不泄露,不允许无条件地公开及非法访问,强调信息的专用性、垄断排他性。另一方面,隐私信息属于个人的私密信息,同时又是具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信息隐私保护可让隐私信息实现安全可靠地共享,不会遭到非法用户的访问、破坏、更改,信息共享系统因此便能赢得隐私信息所有者的信任,从而有利于获得更多的隐私信息,以促进更大规模的信息共享,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三、档案信息隐私保护的两种技术及比较

(一)档案信息隐私保护的两种技术

现阶段,档案信息的隐私保护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受限访问技术,一种是在自由访问基础上的隐私保护技术。档案信息共享中的隐私保护技术也是一样。

1.基于受限访问的隐私保护技术

该技术方法采用数据库技术领域的访问控制机制,通过对档案用户访问权限的控制达到隐私保护,其基础是基于角色的存取控制和多级数据库系统。该技术要求档案信息系统的管理员将信息拥有者的隐私策略进行形式化描述,然后持久化至档案数据库中,再交由数据库系统执行策略。档案信息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在其使用过程中通常只能面向特定用户群体开放,如档案编研工作人员,党史研究工作者等等。

2.基于自由访问的隐私保护技术

这种技术是将概率,统计学以及统计数据库几种知识相结合的成果。这种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相对较多。与另一种隐私技术不同。这种技术是避开了访问控制系统,直接数据。在此之后,用户和使用不会受到限制。随着网络应用的迅速发展,档案信息的网络共享行为日益频繁,许多档案用户直接在网络上和共享信息,这使得面向数据的档案网站信息隐私保护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二)隐私保护技术的语义处理能力分析

语义处理能力是当前档案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处理时的一种重要能力。传统以数据计算和处理为主的应用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向带有语义的信息处理、知识获取与挖掘和智能系统方向发展。在上述两种档案信息共享隐私保护技术中,其研究对象均局限在结构化的数据记录,采用的技术与算法也是严格的关系数据库访问控制技术和数学方法,因而缺乏足够的语义处理能力。对于技术与算法之外的隐私威胁和隐患显得无能为力,这是目前档案信息共享隐私保护技术存在的主要缺陷。

四、档案信息隐私保护的技术策略

档案信息,是一个企业,一个人才或者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历史资料。其中会记录很多重要的事件以及机密信息。因此,一些抱有不良目的的不法分子,就会想尽犯法,使用各种手段来盗取这些资料,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网络化的时代,计算机的应用以及普及到了各个行业,在这样的环境下,各种数字信息的传播速度十分快速便捷。这使得档案信息也面临着各种被盗取以及泄露的危险。

(一)未经授权的信息访问。恶意用户可能通过各种攻击手段,非法获得档案信息的访问许可,然后获取档案信息内容。

(二)网络传输的信息泄露。档案信息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可能被窃取,如攻击者使用网络嗅探器(NetSniffer)等程序截获电子邮件内容等。

(三)信息隐私推理攻击。在获得共享的档案信息后,即使已对原始数据进行隐私保护处理,攻击者仍可能通过隐私推理行为发现和获取额外的档案信息,造成隐私威胁。

五、基于知识技术的档案信息共享隐私保护

(一)遵守网络隐私保护法。

(二)在网站公布自己的保密申明,将其中的一些法律和技术细节信息建立链接,在保密申明中对有关问题加以说明(评价指标)。

(三)充分考虑用户对于隐私保护程度的选择,动态地为每个用户制定适当的隐私保护方案,研究相关实现技术。在档案网站中开展信息隐私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六、结语

信息共享中信息隐私保护技术的应用,使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在网络信息大爆炸形势下,对企业隐私具有重要的保护措施,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创造无数科技成果以及经济价值的同时,也为一些高智商的不法分子,提供了作案的手段和途径。因此,在信息共享模式下的隐私保护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对人们以及企业利益的保障。其发展前景也是十分广阔的。

技术分享的意义篇(3)

关键词 视频分享网站 著作权 避风港 侵权

视频作品的著作权问题一向是视频分享网站的困扰。以youtube为例,近几年累计卷入数十起侵权诉讼中,被迫撤下数以十万计的视频。在国内,2009年成为视频分享网站盗版视频的阻击年。年初,由搜狐、激动网等4家新媒体公司宣布联合组建“

1 视频分享网站需要承担起合理注意义务

视频分享网站作为一种信息存储空间,具有“实质性的非侵权用途”。用户可以向这个空间上传合法的作品,也可以上传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的作品。基于这种情况,需要视频分分享网站承担一定的合理注意义务。况且,“避风港”规则作为一种平衡机制,它一方面要求权利人承担发现和监督侵权活动的责任,另一方面要求 网络 服务商承担通过删除、屏蔽等技术手段有效制止侵权行为的责任。这也是要求视频分享网站充当“善意的管理人”角色,当用户上传侵权视频行为的事实像一面鲜亮的红旗在视频分享网站面前公然地飘扬时,视频分享网站必须承担起注意义务,积极采取删除措施。。

纵观当下视频分享网站的运营和 发展 模式。大量视频分享网站以影视栏目吸引用户,许多热播期间的影视剧目等都可以在网站搜索到,甚至视频分享网站以“原创”、“电影”、“电视剧”等进行标注。这足以说明,网站有意识将原创类视频与非原创类视频区别开来。作为专业的视频网站,理应对所经营的网站中哪些内容可能涉嫌侵权有一个最基本的认知。如影院刚刚上映的新片,制作方是绝对不可能同时提供免费在线播放而自愿损失其票房收入的;同样,对于近期上映的电影、电视剧、电视台录制节目等,在没有得到著作权人授权而被用户随意上传的情况下,视频分享网站应该意识到必然存在著作权问题,这时,必须承担较高的注意义务。

目前国内的视频分享网站开始引进先进的视频音频“指纹识别”技术对网站上的内容进行过滤。这种技术可以识别拥有版权的视频文件,从而将盗版视频从网站的服务器上清除。可以说,视频分享网站为了更好地履行注意义务,应当采用已为市场接受、并且相对有效和 经济 的过滤软件,以防止侵权视频的上传。

法律 为视频分享网站规定了免责条件,目的在于明确视频分享网站可能的侵权标准,使责任风险具有较强的可预见性。视频分享网站应根据法律规定,承担起合理注意的义务,防止著作权侵权事件的发生。

2 视频分享网站应加强合作,购买正版视频

为了解决著作权困扰,许多视频分享网站基于共赢的目的,纷纷开拓新的合作模式,通过签署合作协议,共享视频版权内容,分享广告商业利益。2008年国内的优酷网、土豆网等6家网站与美国电影协会及6家成员公司达到“保护性协议”,网站同意“在三个工作日删除相关侵权内容”,“并愿意谈论如何更富效率地移除侵权影片”、“同意过滤侵权影片的技术进行探讨”,这为著作权侵权纠纷的非法律解决途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始。

技术分享的意义篇(4)

关键词:快速成型;产品开发;创新服务;共享发展;营销技术

中图分类号:TH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1-0066-02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基于科学技术的创新技术平台逐步建立。经济越发展,社会化分工越细,这就要求产品制造业要讲究实效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环境发生了重要变革,人们对于产品的需求表现为多角度、多元化、个性化,很多产业打破了国际性和区域性的束缚。产品制造业要想长期稳固发展,就必须要着眼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厂商们的终极目标就是把新颖、全面、标准的产品用最短的时间推向市场。商家不仅要把握商机,更要创造商机。当产品自身的复杂性显现出来,产品对信息的要求迅速增多,快速成型技术成了开发设计的重要手段。快速成型技术平台具有的优势不言而喻。快速成型技术把结构、设计、信息、功能、精细化融为一体。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核心推动作用。当前企业生产的目标多为高利润、高风险产品,新产品在市场的表现力决定着企业的生产方向。新产品的销售不仅由营销策略决定,更是由新产品的技术性能决定。建立产品快速技术平台,就是为新产品开发建立一个优质的实验环境。在产品快速成型技术平台上,提供服务的共享性是提高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产品快速成型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1.1 产品快速成型技术是产品生产理念的革命

“快速成型”这个概念起源于美国,作为一种产品工艺,产品快速成型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人们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关注其成长的同时,人们给予了厚重的希望,人们希望可以通过这个技术让社会生产发生质的飞跃。产品快速成型技术应用广泛,例如可以应用在航空、航天、军事、工业制造、雕刻、电器、建筑、医疗、玩具等多个领域。产品快速成型技术的实际意义是让计算机中的零件设计成为实用的模型,简言之就是快速还原事物。产品快速成型技术是产品制造业的巨大突破,是社会化生产的巨大突破,例如对于模具的制造,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我们都知道模具的工艺是很复杂的,要求严格的技术标准。模具设计和制造有很多环节,在实际应用前,还要经过大量的实验和论证。原有的生产方式很难让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错误,保持应有的性能。产品快速成型技术是用最快的速度去适应产品生产的特点,在观念上更新了产品设计理念。

1.2 产品快速成型技术平台的构建优势

产品成型技术应用以来,缩短了生产时间,简化了生产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作为一种先进的成型的技术应用,我们应该逐步建立产品快速成型的技术平台,把最优质的技术集中到一起,让智慧融为一个集合体。构建产品快速成型技术平台,具有三点意义:第一,可以改变传统模式对生产的束缚,让生产环节变得快速简单。第二,可以应用到复杂的产品制作中,把复杂的产品的细节部分做得更好。第三,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对于新产品,我们都会经历一个复杂的研发过程,我们都要经过研究、开发、测试、运转,才能把设计完全执行下去。产品快速成型平台的构建,可以让资源统一使用,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财富。在产品快速成型平台建立时,把平台服务作为发展目标,是对资源的最有效整合。

2 建立机制,提高产品快速成型技术平台的服务共享性

产品快速成型技术平台的建立,依靠多种行业的具体配合。我们要通过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机制来促进平台的公共服务性。技术共享是科学力量的最优化体现,技术共享也是加快生产飞速发展的原动力,技术服务的共享性是推动社会化生产力飞跃的重要建设。

2.1 打造硬件基础系统

产品快速成型技术平台是集数据、信息、应用于一体的统一的平台。这里包括集群服务器、海量存储系统、数据库服务器等一些硬件设施。要想将这些硬件资源进行共享服务,就要对这些硬件进行统一管理。把这些硬件打造成性能强、可靠性高、安全稳定、内容庞大的系统。所有的数据和资料都有专业的人员进行保护,所有的数据都有应急的备份。硬件设施的建立和维护可有最大限度达到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快速成型技术平台提高服务共享性的总体目标就是技术资源的共享性。

2.2 建立资源管理模块

所谓的资源管理模块,就是对产品成型技术的资源数据中的各类资源进行分类和整理。例如对资源的入库管理、资源检索、资源导航等调整。一个产品在确定实验生产后,设计者可以对大量资源进行选择,选取自己可能应用到的信息进行检索,对资源标准进行深度审定,对信息进行验证,在评审过程中,根据产品特性确定产品性能、标准。资源管理模块分为不同级别、不同功能,提高资源共享性,就是要将这些资源模块进行有效管理,做到任何人访问和下载都有一定根据。模块化管理可以将信息资源设置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所以用户都有维护这一系统的

义务。

2.3 以用户需求和产品预期为共享内容

产品快速成型技术平台要迎接各种用户,用迎合各种需求。一种产品一种特点,一个生产者具有一个特殊需要。我们在建立共享平台服务时,首要任务就是了解用户的需要,用户需要是一个硬性标准,有需要才有市场,市场需要是生产的风向标。同时,产品预期是一个需要作出重要判断的事情,专业的产品预期可以有效为生产厂商提供理论依据,厂商可以有效根据产品预期提高生产规模和生产水平。做好产品预期就为技术平台服务共享性打开了一个宽松的认定环境,在这样的前提下去进行产品开发是实现产品价值的有效途径。

3 结语

提高产品快速成型技术平台服务共享性的途径有很多,对这一理论我们也一直处于紧张的探索和研究中,资源共享、技术共享、产业共享是我国资源发展的必然要求,用共享性宗旨奠定产品价值基础,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是一个重要推动力。这种运营模式将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 林芝,江凌霄.快速成型技术在水泵新产品研发中的

应用[J].机电工程技术,2009,(4).

[2] 余东满,李晓静,高志华.快速成型技术工艺特点及

影响精度的因素[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7).

[3] 赵保军,施法中.快速成型技术在航空新产品开发中

的应用[J].机械工程师,2011,(11).

[4] 杜晓军.快速成型技术及其在产品快速开发中的应用

[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8,(2).

[5] 徐人平,舒晓楠,王坤茜.基于快速成型技术的新产

品开发技术营销研究[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S1).

技术分享的意义篇(5)

关键词:信息安全;虚拟网络技术;网络技术

网络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虚拟网络技术作为近年来最为流行的网络技术之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展现了它独特色的优势与不同。虚拟网络通过一定的划分标准,将网络进行划分,从而克服了网络搭建过程中物理位置的限制,使得远程的客户也如同在本地局域网内一样进行相应的沟通与交流,保证了信息的有效性,有效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投入[1]。通过介绍虚拟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进而探讨虚拟网络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举措等。

1虚拟网络技术概述

虚拟网络技术即VLAN,虚拟网络的划分主要有3种方式即基于端口(Port)、基于MAC地址和基于IP地址。通过建立虚拟网络,可以将物理位置上不在一个局域网的用户,建立在一个虚拟的局域网内,使得局域网的划分不再局限于物理位置的限制,提高了网络传输的效率,保证用户之间数据的传输。同时这种划分有效保证了网络传输过程中数据的安全,各个虚拟网络之间需要经过路由器转发,为高级的安全控制提供了可能。虚拟网络技术实现了对线路的简化,不需要进行实体化的网络线路铺设就可以达到相应的保护目标,有效地降低了对于硬件设备的需求,并且具备较强可扩容能力,对于网络管理的成本实现了有效地控制和降低[2]。虚拟网络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比较明显的特征:(1)成本低廉,采用虚拟的方式减少了设备成本的投入,仅需要相应的软件程序等即可实现;(2)便捷性,采用虚拟网络技术当网络发生变化的时候可以即时进行更改,而不需要提高设备的数量;(3)易实现性,虚拟设备对于硬件设备的要求不高,适合于中小型以及大型企业的使用,为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给予了技术上的支持。

2虚拟网络技术

虚拟网络技术技术层次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2.1设备虚拟技术

设备虚拟技术中的设备主要包含网卡与硬件,网卡作为客户端上网的核心设备主要通过虚拟机利用软件系统,对主机网卡进行共享,多个主机共用一张物理网卡,相当于对虚拟设备进行根据MAC地址的虚拟网划分,最终实现对网络的虚拟控制,虚拟机通过利用虚拟交换机进而进行数据包的转发,实现虚拟局域网内数据的共享,保证相关的安全控制功能的实现。在虚拟化的环境下可以在其环境中实现虚拟接口的共享,进而达到网卡虚拟的目的。硬件的虚拟主要是指路由器的虚拟,硬件虚拟不仅可以实现计算机原始相应的VPN和防火墙等功能,还能降低系统对整体硬件方面的需求,路由器的虚拟在一些低端、中小型企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优势。而如果路由器的需求应用较大时,通过虚拟路由转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路由信息库的虚拟化。此外,如果设备本身的利用率较低,也可以通过设置虚拟技术,对所有设备进行管理,将物理设备进行虚拟化处理,实现多个系统对计算资源进行共享,并且保证了独立化的信息传输需求。这种设备的虚拟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同时简化了管理员的日常管理与维护负担,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2.2链路虚拟技术

链路虚拟技术对于提高网络数据传输的效率以及网络传输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链路虚拟技术中主要包含指隧道协议与链路聚合两个部分。隧道协议是指通过不同的协议互联多个子网内的主机,虽然这些主机处于不同的子网中,但是通过隧道协议可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对传输的数据包进行封装,实现信息的封闭处理,数据流之间强制定向传输,并且传送过程中也可以实现对网络地址的隐藏,数据安全性较高。链路聚合则主要是指通过二层虚拟对多个物理端口进行规模化管理,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可有效利用负载策略对出现故障的报文进行及时的处理与转发,保证网络中数据传输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链路聚合同时有效保证了跨设备之间的网络带宽问题,对网络冗余进行及时处理,提高了网络带宽的有效使用。

3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随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越来越强,计算机网络成为日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计算机网络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蕴含着信息安全等问题,有效保护用户的隐私以及网络信息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虚拟网络技术的技术的出现通过搭建虚拟的设备,对网络进行逻辑上的划分与管理,不仅方便了用户的使用,简化了对用户的管理,同时增加了信息的安全性。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主要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3.1用户与企业之间

用户作为企业的合作客户对于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通过计算机网络联结用户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共享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使得企业与用户的交流更加的便捷有效,虚拟网络技术作为网络技术中重要技术之一,在企业客户与企业之间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共享。企业在于用户合作的过程不可避免的使用网络共享一部分的数据信息、企业合作机密等,利用虚拟网络技术可有效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将信息安全的等级设置为最高,对于企业的良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信息有效沟通。使用虚拟网络技术可以通过路由器、防火墙等的设定,使用户与企业之间共享一部分的密码、验证信息等,减少用户与企业沟通之间的障碍。(3)简化操作。使用虚拟网络技术,将物理位置不在一个区域的网络划分为一个虚拟的局域网,用户通过客户端可直接登录,获取相关信息,及时更新企业的相关状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2企业与企业之间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应用,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二是企业与本企业远程部门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应用主要体现利用虚拟网络技术既可以保证企业与企业之间有效的信息沟通,同时对于企业的数据又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即使有黑客对企业网络进行攻击或者信息存在木马等现象,通过虚拟网络防火墙的设置,及时对木马病毒进行隔离,防止出现企业信息泄露现象,此外,有效划分信息需要共享的内容以及信息私有的内容,是企业不仅提高了合作的效率,同时安全性也得到了保障,合作期间虚拟局域网存在,当合作结束时即可终止虚拟网络。

3.3企业内部员工和企业之间

企业员工作为构成企业最基本的元素,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员工能否及时有效地了解企业的相关资讯,企业能否及时获取员工的反馈信息,对于企业的长期良心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建立虚拟网络,加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在员工处于外地工作或远程工作的状态,这种虚拟网络的搭建意义更加突出,企业通过建立虚拟网络将总部设定为网络的中心点,而用户可通过VPN等多种方式进行连接,企业内部设置具有虚拟网络功能的防火墙,该防火墙作为计算机网络出口网间的连接器,可有效保证用户远程登录的安全性。

4结语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对于用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日常的维护与管理过程中应当确保虚拟网络的有效使用,通过对企业的了解,发现现阶段虚拟网络对于企业内部各项信息资源的共享与获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出差或者分公司客户对于企业信息资源的获取提供了方便。未来对于虚拟网络的发展,还可以根据用户的登录信息等情况对用户展开追踪,防止出现黑客借机窃取信息的现象发生,对于维护网络信息的安全、企业的正常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还可以不断克服现有的虚拟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带宽等,进一步挖掘虚拟技术的发展空间,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企业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加,信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日渐重要,借助于虚拟网络技术,可以克服网络使用过程中物理位置的限制等,达到信息的有效共享,同时在网关路由器等设置相应的防火墙可对用户进行筛选,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魏建英.试论计算机网络安全中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技巧,2015,(11):120-121.

技术分享的意义篇(6)

关键词:科技资源共享 问题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374-01

在现阶段,开展科技资源共享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国家对于科技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都在大幅度的提高,存在一定的科技资源的使用率不高以及重复浪费的问题,而科技资源作为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投入要素,科技资源共享对社会、企业、政府带来的好处是不容忽视的,科技资源的共享程度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和实质,并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之间的互动发展与良性循环程度。为此,有必要针对科技资源共享问题制定一系列的措施,进行促进科技资源共享问题的探讨。

一、科技资源共享的含义

科技资源就是从事科技活动的各项物质资源以及组织、管理、信息等硬、软件要素的总称,它既涵盖了仪器、设备等,也涵盖了实验材料、实验方法、科学实验数据和科技人才。所谓科技资源的共享,也就是说,对于当前的科技资源进行公开和综合利用,保证科技资源能够得到科学、高效的使用和管理,保证科技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保证科技资源能够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科技资源的共享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理资源的共享,包括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等的共享;二是信息资源的共享,包括文献、图书、资料、科学数据等的共享;三是人才资源的共享。

二、科技资源共享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当今世界发展的最大特点是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如何缩短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到产品商业化的时间,使得科技成果迅速扩散,已成为竞争的关键。

2.有利于减少创新主体创新的盲目性和重复性 科技资源共享减少了创新主体创新的盲目性和重复性,使科技创新活动在较高层次的创新平台与思路上展开,从而使创新活动呈现出累进递增的发展趋势。

3.有利于强化社会群体的协同进取意识 科技资源共享可以强化社会群体的协同进取意识,而不是各自为战、相互封锁、恶性竞争,进而推动形成一个具有更为良好的创新意识与共享意识的社会氛围。

4.有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加快

在当今时代,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就一定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关键力量。实现和促进科技资源共享,有利于实现科技知识的广泛传播和应用,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体现出科技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最终有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加快。

三、科技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科技资源的投入力度来看,尽管资金上投入很大,但是,面临着非常严重的浪费资源问题,这就使得我国科研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阻碍。

1.科技资源管理工作中,一方面没有制定关于科技资源共享的法律法规,导致科研单位普遍缺乏共享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没有出台具体可操作的共享运行机制。

2.我国的科技资源分散在众多的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中,由于部门之间、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资源投人管理和协调机制,一方面,各部门之间相互争夺科技资源,各种科学仪器设备重复购买,这就导致了科技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经费分散。

3.由于分散和重复,资金往往不足以购买完善的配套辅助件,仪器设备质量普遍不优,不仅整体水平不高而且缺少真正的具有顶尖级技术含量的仪器设备,加之缺乏运行维护费用,许多仪器设备呈低效状态。

四、实现和促进科技资源共享的对策建议

1.建立运行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法规体系,明晰国家科技资源归属权,将其纳入国有资产范畴进行管理,明确其依托单位的责、权、利,规定其投入形式、范围和力度,以及共享内容、共享范围、数据密级划分、数据产权认定、版权保护、共享用户的界定等。地方各级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各地和行业实际情况制定与国家政策配套衔接的共享政策。最终形成较为完备的科技资源共享的法规体系,推动国家与地方,科研单位、高校与企业间的科技资源共享。

2.抓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加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大平台建设,加强科技资源投入的顶层设计和宏观调控,成立科技资源共享组织机构。国家应打破传统的部门统属统筹科技发展规划的状况,将科技资源共享纳入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从上至下改革现有科技资源分散投入的体制,统筹布局。建议成立国家科技资源共享管理中心,明确其对国有科技资源共享实施管理、考核和监督职能,运用核减运行经费,或实施科技资源调出、重新布局等杠杆措施对共享不力单位进行管理。从事科技资源共享战略性研究,掌握全国科技资源分布情况,随时向社会科技资源信息。

3.创造出有利于科技资源共享的良好环境

科技资源共享不仅是科技界的事情,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参与。要通过各种方式、手段大力宣传科技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向社会公众宣传“资源共享,共同受益”的理念,增强政府部门的资源共享意识,培育科技资源共享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政府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最大限度地公开其信息,使科技界、企业、高校和公众都能共享政府信息资源。同时,切实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借助于增量资金介入和有偿共享等利益驱动机制,更加科学有效地采集、整理和加工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资源拥有者参与共享的积极性,保证科技资源需求方能够借助于上网或远程控制等各种各样的途径来体验到流动的信息资源,最终实现和促进科技实物资源的共享。

总而言之,实现和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现和促进科技资源共享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离不开相应的管理体制机制的保障,另一方面,在技术支撑上也离不开更加完善的方案。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实现和促进科技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切实最大限度地实现和促进科技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张霞.关于落后地区科技资源共享的思考――以忻州为例[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2]梅盈洁,徐志宏,陈中健,贝锦龙,骆艺.加强农业科研条件平台建设的做法与思考――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3(01).

[3]吴家喜.近十年国内科技资源共享研究进展与述评[J].科技与经济.2012(02).

技术分享的意义篇(7)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沟通的涵义及其基本模式,从知识提供者、知识接收者、沟通双方个体因素、信任、沟通方式、知识地图、组织因素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分析了组织内知识共享中的沟通障碍以及产生的原因。

知识经济环境下,知识成为组织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源。知识管理就是倡导把知识作为资源进行管理,在组织内形成知识分享的氛围,使之能够顺畅沟通、知识创新,最终提高组织的综合竞争力。彼得·德鲁克认为工作场所的人际互动是知识管理的核心,也是知识分享和创造的核心,也就是说组织内成员间的沟通是实现知识共享乃至知识管理的重要过程,是知识创新的有效形式。

1沟通的涵义及基本模式

1.1沟通的涵义

周晓虹把沟通分为狭义的沟通和广义的沟通。狭义的沟通是指以符号、记号为媒介的社会行为的交互作用,即人们在互动过程中通过某种途径或方法将一定的信息传给另一个接受信息的人。广义的沟通则是人类的整个社会互动过程,在这里人们不仅交换观念、思想、兴趣、情绪等信息,而且还交换相互作用的个体全部社会行动。

本文所研究的是组织内成员间的沟通,即组织内某一主体将知识、思想、观念等信息通过沟通渠道与其他客体相交换,并且该客体对此信息做出反应并及时反馈的过程。由此可见,沟通是组织主客体之间双方的行为,并且需借助一定媒介的过程。

1.2沟通的基本模式

沟通的基本模式是发送者选择一定的沟通方式将信息编码,利用中间媒介将信息传递给接受者,接受者根据自己的解释和理解,将信息解码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最后,接受者把对信息的意见反映情况传递给发送者。而这一过程是在一定的组织文化环境、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下进行的,环境因素对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有着深刻的影响。沟通是一个循环、持续性的过程,每一次循环都产生新的问题,传递新的信息在各个环节中,编码、译码和沟通渠道是沟通过程取得成就的关键环节,它始于主体发出的信息,终于得到反应。沟通应该是互惠的,这也是沟通持续进行的动力源泉,故接受者的反馈信息应及时传递给发送者信息发送者能够及时看到自己的知识被他人有效的利用,也是对其劳动付出的肯定和激励,激发其沟通的积极性。即使反映的是负面的信息,也能增加其完善的机会。

Hendriks(1999)认为,知识共享就是一种沟通的过程,只是不像商品可以自由传送,向他人学习的时候,必须有重建的行为,必须具有知识,去学习、共享他人的知识。知识共享在沟通中实现的同时也对在沟通中分享知识的接受者提出了要求,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了解、吸收知识。

2知识共享中沟通障碍

2.1知识提供者因素

知识使我们能够预见意外的状况,从而达到避免损失的目的。PeterMurray认为知识沟通并不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人们总是不太愿意将自己多年辛苦工作而获得的实际经验与他人分享,特别是当知识的分享会带来裁员的结果时。这与知识提供者的性格、对待知识的态度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涉及到了提供者在分享知识后个人利益的损益。

2.1.1性格类型

弗洛姆将性格类型划分为两大类型。生产的倾向性和非生产的倾向性(倾向性指一个人的普遍的态度或观点)。生产性的人是人类发展的一种理想境界和目标。非生产的倾向性又可进一步分为四种类型。不同类型性格的人对待财富的态度不同,获取财富、知识的方式也不同。有的人喜欢从别人那里获取知识,却无能力向对方提供有用的价值;有的人喜欢垄断知识,也不太愿意从别人处吸收知识,不相信别人会给自己带来益处;有的人只愿从别人处获取知识,甚至不择手段,自己有能力而不愿奉献给其他成员;还有的人主动与他人沟通,在沟通中也会分享自己的经验,但前提是不会使自己的利益受损或者是对方在未来时间内也能够提供等值或者更大价值的知识。知识提供者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沟通效果。

2.1.2知识提供者的利益顾虑

如果知识就是力量,那么知识的分享对于个体来说就是力量的分散、转移,共享后的知识不再被他个人所独有,也就意味着削弱了自己的权势。那么,员工在沟通中愿意分享自己的知识的动力是什么呢?无外乎利益,即共享所带来的报酬,这里说的利益不单单是物质利益,更多情况下是精神方面的。如果员工相信垄断或囤积知识会比知识分享带给自己更多的好处,譬如高薪以及深入权利的核,,那么他们必然不乐于共享知识。这种想法是很合乎人性的。

美国图书馆学家肯特(AIlenKent)认为:“‘资源共享’最确切的意义是指互惠(Reciprocity),意即一种每个成员都拥有一些可以贡献给其他成员的有用事物,并且每个成员都愿意和能够在其他成员需要时提供这些事物的伙伴关系。”知识提供者必然期待接受者未来在必要时间能够伸出回报的援手,也就是俗称的“恩惠存款”。如果接受者有提供者日后可能需要的知识,则提供者就愿意把有限的时间、精力与知识先拿出来分享。但由于人性是自私的,提供者对私利的权衡通常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如果认为对方无力回报自己或者是对方的知识对自己的价值不大,他们就会有意地逃避沟通。

声誉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若员工分享知识能够带来“知识精英”、“知识专家”的无形资产时,他们就愿意将知识与他人分享。而这种资产的不断积累会带来其他好处:工作保障、升迁、奖励、意见领袖、同行的尊敬、上司的礼遇等。如果无法保障这种资产的积累,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资源白自流失。

2.2知识接受者因素

从弗洛姆的人的性格特点上看,贮藏倾向性的人,不但不愿意和别人共享知识,而且也不愿接受他人的知识。其实,大多数人都有这种心理。如果接受者不愿接受新事物,当组织内部有新技术、新知识传播时,他们就以新技术不好用、效率低等借口拒绝接受,或者是在沟通过程中被动应付、虚假接受甚至公然反抗。另外,与接受者的知识理解、吸收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能力与他们的知识存储量和知识结构有关。

2.3沟通双方的个体因素

2.3.1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是人类进行认识活动的基本模式。不同思维方式的个体在沟通过程中所使用的表达语言各具其特点。抽象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形象思维运行过程的形式是“想象”或“意象”(美学家鲍姆加登称之近乎抽象的.“心中模糊形象”)的形式。形象思维不仅直接涉及生活经验,而且明显受到非理性的情绪、情感的左右。而抽象思维往往是根据概念、判断循序渐进地进行推理,从而获得客观结论。两种思维方式在沟通时,抽象思维者往往指责对方没有理论根据,不足为信;而形象思维者也会以没有创意、墨守陈规来反驳对方。

2.3.2专业差别

每种职业的人都认为自己才是具有特殊文化价值的精英,这种念头势必阻碍在专业之间实现知识共享。一位学者曾经举过这样一个有趣的例子,在医学界,外科医生认为基础研究学者不懂病人实际表现出来的症状的多样性,护士不懂专业;而研究学者认为外科医生不懂病因:护士认为外科医生没有同情心;而他们都认为行政人员是无所事事的官僚。

2.3.3选择性的感知

我们都是通过五个感觉来获取信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及味觉。不过我们每个人都会以自己的方式来接受、组织及解释这些信息。知识发送者一般情况下都是选择性地暴露信息,不可能毫无保留地传递,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利他主义者的存在;而接受者也是选择性地注意信息,他们只注意现在需要的知识:即使对发送者的知识感兴趣也不一定达到预期的目标。选择性曲解是指人们按已有的想法来解释信息的倾向,这就是先入为主的作用。接受者已对某项技术有较深入的研究,当发送方提供某项新技术替代现在技术时,接受者就有可能用原技术的优点来比较新技术的缺点。最后接受者就会拒绝该技术即选择性地保留信息。

另外,沟通双方在价值取向、审美观的差异、组织中所处的地位及其角色也影响着沟通的效果,尤其是在上级与下级、专家与普通员工之间。

2.4沟通双方缺乏信任

相互信任是任何交易的灵魂,知识共享的基础是信任,而不是金钱。信任可以促成组织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使人际间的沟通更加顺畅,部属愿意配合上司的决策,成员能够认同组织目标等,不但能够提升团体与组织的凝聚力,而且有助于组织生存的维系。人们总是喜欢和自己熟悉的人沟通,尤其是在交流过程中会传递自己付出大量精力、时间以及金钱而积累的经验、技巧和知识时,人们总是选择自己比较信任的人。知识是管理人员权利的基础,人们不会轻易把自己的知识传递给不了解的人。信任不仅是对某个人的信任,也包括对其能力的信任。我们在生活中常说的“我信任他,但不相信他的能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面对来源不同的同一问题的信息时,人们倾向于相信他们自认为来源最有能力、最权威、最公正、最客观的信息。

2.5沟通方式选择错误

组织内部的知识可分为两种类型:显形知识和隐形知识。两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各有其特点,在沟通中我们要选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和策略。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喜欢利用信息网络进行沟通、交流。网络沟通能够使人们方便、快捷地从他人处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知识,而这种知识往往是显形知识。显形知识是那些可以编码,用系统、正式的语言传递的知识,如文件、数据库、网页电子邮件、图表等。但同时也带来了沟通的技术,获取知识的可能性和完整性就大大地依赖于对信息网络设备利用的熟练程度。彼得·德鲁克曾说过:人无法只靠~句话来沟通,总是得靠整个人来沟通。是的,我们不可能仅仅依靠网络就能顺利地达到沟通的效果,获取所需的知识,传递自己的信息,就好像我们不能单靠买一台好秤来达到减肥的效果,在沟通中技术的支配作用越大,就越有可能导致情感因素的淡化而使人们成为“技术的奴隶”。

而隐形知识是个人的、往往与特定语境相关,很难形式化、记录、编码或表达,存储在人的大脑中。这种知识往往产生于实践中不断试错的过程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碰到:打篮球多了,就可以打出一种“手感”有了这种“手感”,带球就特别轻松,投篮也特别准。但要准确地表达出什么是手感,实在是难以言表。要想完整性地获取这种具有强烈内部性的知识,需要沟通的双方积极地相互交流,不断地试验与反馈。面对面的对话是共享情景化隐形知识十分有效的方法。它使隐形知识的拥有者和获取者进入一个互动框架,各取所需。而且,面对面的沟通能够使成员深入接触、增进了解、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为以后的沟通做下铺垫。

2.6知识地图不清晰

知识地图是组织知识资产的指南,能协助使用者快速且正确地找到所欲寻找的知识,再据此获得所需的知识。知识地图只是一个向导,并不是一个知识的集合,指向的是知识源,而这些知识源不仅可以是已经固化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各种形式的文献、数据库,也可以是大脑中存储了丰富的隐性知识的专家或其他员工。不仅能揭示知识的存储地,通常也要揭示知识之间的关系。隐性知识的特性就决定了在需要知识时应积极主动地同这些知识的载体——专家进行交流。如果知识地图不清晰,或者地图长期不更新导致无法找到沟通的对象就达不到知识共享的目的。如某位员工离职,公司很可能会失去部分知识资产,或是当某位员工接受了某个课程的教育训练后,公司的知识资产会增加,这些情况都会使得知识地图其间的连结与关系发生变化。

2.7组织因素

传统的金字塔型组织层级过多,缺乏适应性和灵活性,员工的工作被安排在狭窄的范围里,内部沟通尚存在难以逾越的层级鸿沟,不利于面对面的交流,何谈知识的共享。组织内员工知识的共享是需要场所与条件的,而我国大多数单位缺少知识交流与共享的适合场所,“知识社区”尚未形成。

组织文化建设不到位影响知识共享。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在组织当中不会自发实现,需要特定企业文化的引导。没有员工对知识共享文化的认同,就不会从行动上主动与他人共享知识。

此外,组织管理制度不完善,激励机制的设计不合理以及配套的绩效考核和职业发展规划不到位也是影响知识共享的重大因素,如果不能对员工工作投入和工作绩效给予公正合理的评价并给予恰当的激励,只会挫伤员工知识共享的积极性。:

2.8技术方面

如果沟通双方处在不同的部门,互不兼容的计算机系统的阻碍作用是毁灭性的。

3结束语

针对以上知识共享中存在的沟通障碍,对组织和组织中的成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组织来说,要建立相互信任、尊重知识、鼓励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由文化驱动知识的共享和创新:努力降低组织成员知识基础的差异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有计划性和前瞻性;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努力做到贡献与回报对应;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做到评价补偿机制相结合;适时重构企业组织结构,加快信息的沟通速度,保证信息的准确和充分建立清晰、明确的知识地图,并应指派专人负责知识地图的维护与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