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良好生活习惯培养

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06 16:52:46

良好生活习惯培养

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篇(1)

关键词:小学教育 从生活习惯入手良好的学习习惯 探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养成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学习效率会提高,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古今中外,凡是取得一定成就的人,他们无疑都具有一些良好的习惯。正是这些习惯,塑造了他们鲜明的个性、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品质。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形成和完善个性,对于学生的主体发展乃至对于提高整个民族的身心素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小学阶段是儿童初步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家庭、学校、社会都要注重学生生活习惯的培养,促进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的内涵非常广泛,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但包括早晨要刷牙、饭前要洗手、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丢果皮纸屑等生活细节,也包括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团结合作、珍惜时间等对人生有重大意义的习惯。个体的生活习惯一旦形成,将会不自觉的演变成个人内在的品质。对于小学生,其生活习惯多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能否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重点是后天的教育和培养。

二、学习习惯

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对学生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做作业时吃东西、上课时不做笔记、课后不复习等不良的学习习惯,对于儿童的学习来说,会起着阻碍作用;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仔细观察、乐于动手积极思考等良好的习惯,将有助于提高学生良好的学习活动效果。

三、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关系

现在有很多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的家长说因为孩子在学习上实在太忙了,所以不想让孩子在生活上自己动手。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并不是孤立的,生活习惯是学习习惯的基础,学习习惯是生活习惯的升华。

要想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能有效的促进学习习惯的培养。一般情况下,生活习惯一塌糊涂的孩子,学习习惯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生活习惯好的孩子,学习习惯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因此生活习惯的点点滴滴,都会向学习习惯方面迁移。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是外部教育的结果,同时也是自我品德内化和行为塑造养成的过程。.

四、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首先我认为应该从时间观念入手,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意识。家长和老师要从日常生活中具体的时间安排抓起。如上学要准时到校,上课不能迟到,集体活动时要服从安排等。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学习计划要结合学生、学校和家庭的实际情况还要注意长短结合,不但每天、每周、每月要有计划,每学期、每学年也要有计划。

其次小学生养成规律的学习习惯也是相当重要的。家庭和学校要帮助他们形成每天按时休息,早睡早起;每日三餐,定时定量的良好生活习惯。上课前要做好上课准备,拿出书本、文具等必要的用品。课堂上认真听讲,上课发言一定要先举手,得到老师的许可才能发言。放学后,回到家要及时完成作业。每天还必须完成一定的记忆任务,包括外语单词、语文字词、数学公式等内容。

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篇(2)

关键词:幼儿;良好;习惯;生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2-0066-01

在幼儿园中,洗手是幼儿每天都在进行的环节,水对于幼儿来说充满了无穷的乐趣,玩水、溅水、打水仗是他们乐此不疲的事情。因此,在幼儿洗手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有的幼儿把水龙头开得很大,趁人不备偷偷在水池里玩水;有的幼儿可能会互相溅水玩;还有的幼儿甚至出现打水仗的现象。如何让这群刚入小班的幼儿快速地掌握洗手的方法和遵守洗手的规则呢?

一、正确方法,注重“学”

分析幼儿出现不良习惯的“诱因”,往往是不能正确的掌握方法。因此,必须组织幼儿好好“学”,学得有趣。教幼儿洗手要按正确的方法进行,必须掌握好“十个”步骤:(1)卷好袖子;(2)拧开水龙头,将手打湿;(3)关水龙头,搓肥皂;(4)搓手心;(5)左手搓右手、手背、手指头、手腕(换反方向手搓);(6)右手手半握拳状,把左手大拇指伸进右手拳状去转动(换反方向手转动);(7)两手五指分开,手指交叉,叉一叉、扭一扭,洗手指缝;(8)打开水龙头从手腕往手指尖处冲洗干净;(9)关水龙头,小手在水池内轻轻地甩三下;(10)找好自己的毛巾把手擦干。这些环节对年龄小的小班幼儿来说学起来比较困难。

小班的幼儿由于年龄小,动手能力还不够完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的过程中更要仔细耐心。我们可先采取一对一、手把手地教,两三周后再分小组进行教。幼儿每次洗完手后,我们应及时表扬、鼓励每个幼儿,对幼儿柔声地说:“宝宝,你真能干,你的手洗得真干净,把细菌都消灭了!”也可以对幼儿说:“你可真厉害,来,奖你一个大拇指。老师相信你很快就会不用老师帮忙,自己也能把小手洗得干干净净了。”学习,让幼儿掌握了洗手的正确方法。

二、认真督促,注重“闻”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则,我们也无法组织活动。因此,良好的规则和习惯必须落实到长期的督促中。在督促环节,我们要充分挖掘“组长”的魅力,利用小班幼儿的感官来协助和配合。在洗手过程中,我们开设了“闻出来的香味”环节,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例如我们在洗手前会挑选一名幼儿站在盥洗室门口,让其担当小老师,提醒幼儿洗手排好队、洗手擦肥皂、水龙头开得小、水滴不乱洒等。在洗手完成后,必须将手让小老师仔细“闻”。就是这么一个微妙的小动作,让幼儿的洗手也逐渐变得有“质量”了。幼儿们似乎怕自己在洗手过程中的马虎而让小老师“责罚”,在洗手的过程中更加规范了。为了增强幼儿的积极性,我们还对小组长实行轮岗制,鼓励幼儿用良好的表现来争当“小组长”,从而让荣誉的激励和认真的督促使洗手活动越来越规范。督促,让幼儿形成了良好的规则。

三、图文并茂,注重“看”

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是喜欢一些生动的图文并茂的东西,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洗手的方法步骤,我们将一些洗手的步骤绘制成图片,并且变成朗朗上口的洗手儿歌,张贴在盥洗室的醒目位置。每天在洗手前,我们会提醒幼儿看一遍,读一遍。这样,幼儿一边看图片一边读《洗手歌》:手心搓手心,手心搓手背,手指轻轻抓手心,五指张开洗干净……他们按照《洗手歌》做着洗手的动作,非常开心。图文并茂的练习,让洗手方法得到了巩固。

四、家园配合,注重“合”

要培养幼儿讲卫生、爱洗手、能正确洗手,除了幼儿园保教人员的耐心教导外,还需要家长们的相互配合。为此,我们通过家长会等积极向家长介绍洗手的10个步骤以及一些要求,鼓励家长当反串角色,让幼儿“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洗手。由于每个幼儿都愿意当小老师,都乐意做这样的事情,在家长和幼儿合作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幼儿洗手的良好习惯,而且增进了家长与幼儿的亲子感情。

1. 做好榜样

你洗手的时候,让宝宝坐在一边看着,让他感觉到洗手是妈妈愿意做的事情。而且听到流水的声音,宝宝也会被吸引,慢慢地凑过来。

2. 给娃娃洗手和宝宝一起玩洗手游戏

让宝宝抱着娃娃,然后你用水给娃娃洗手,告诉宝宝,洗完手之后,娃娃就会干干净净的,不会生病了。这样,就会让宝宝渐渐地喜欢上洗手。

3. 物质诱惑

把宝宝最喜欢的玩具或者食物摆在一边,告诉宝宝,洗完手之后就可以去玩玩具,或者吃东西。为了得到自己的最爱,相信宝宝会乖乖就范的。

在我的“妙招”管理下,幼儿们洗手时不良习惯得到了改善。我的成功秘诀是:“抓住幼儿兴趣点,发挥榜样作用,认真督促落实。”如果你在生活中也碰到类似的问题,也不妨用一下。

经多方教育,幼儿的洗手习惯有了很大的进步,从被动、不自觉的行为逐渐内化为幼儿自身主动的、自觉的行为。总之,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必须落实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每个环节。而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以身作则,多鼓励和肯定幼儿。

参考文献:

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篇(3)

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教育,是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甚至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条件。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更应该注重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刚从家庭来到幼儿园,可塑性很大,容易接受成人对他们的行为训练,经过合理、及时的教育和培养,幼儿会形成好的生活习惯。幼儿从小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将会受益终生;反之,将会很难纠正,会加大中、大班及小学、中学等的教育难度。

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人的一生中一些最重要的习惯、态度、倾向往往是在六岁前培养起来的。在六岁前培养上述品质,容易形成动力定型,达到“自然在习惯,少小若天浅”的地步。“三岁定六十”,这句话通俗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尝试教育实质上就是一项“顺乎天性,因势利导”的教师工作,教师应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任教的小二班,共57名幼儿。我班的三名教师都是刚送走大班幼儿来接小班的工作的。所以,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好的生活习惯一定要从小班养成,否则以后抓起来就很费劲。

一年中,我们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的主要方法总结如下:

一、热爱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这是教师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前提。教师只有做到了爱每一个幼儿,才能真正做到从幼儿的身心健康出发,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有师幼之间形成了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求幼儿做到的事情幼儿才能顺利的去做。否则幼儿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以致影响常规培养的目标。如:由于自己的疏忽,忽视了与沈睿达小朋友的情感交流,在进餐时,他故意东张西望、说说笑笑,影响的旁边的幼儿吃不好饭。经过我的观察和与他多次的聊天,他慢慢的从心里接受了我,我提要求后他非常积极的去努力的表现自己,想得到我的关注和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能安静、专心的进餐了。

二、为人师表,对幼儿言传身教

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幼儿总是以老师做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幼儿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里宁有这样一段话:“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前,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幼儿的良好榜样,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幼儿,启迪幼儿,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行示范比口头教育更有效。

如:在培养幼儿良好睡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幼儿轻声走进卧室并保持安静,多数幼儿能做到,并在慢慢的养成和巩固。此时教师们却大声的谈话,因此破坏了卧室入睡的安静气氛,幼儿会感觉可遵守也可不遵守,就会慢慢忽视起来,以后再培养起来就会收效甚微。所以,教师的良好的行为对幼儿来说很重要,这仅仅是一个小小的例子。

三、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

幼儿虽小,但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对他们的培养应从大处着眼,引导幼儿从小养成团结友爱、讲卫生、守纪律等好的习惯。一个人学好学坏往往是从细小的事情开始的,坏事再小切勿做,好事虽小也应该做。对幼儿的教育要从一件件具体形象的小事入手,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我们能及时加以鼓励、强化,孩子就会积小善成大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某方面的第一件好事就要及时肯定,相反某方面的第一件坏事就一定要加以制止,对孩子决不可搞“下不为例”。有一次,王育斌小朋友在玩积木,他的妈妈来接了,也许太激动,他玩具没收,就满屋乱跑,还拿油画棒画在了木地板上。我坚持陪着他把积木收好,把地面擦干净,而不是见其家长在就放松要求,也不是见其调皮而放任自流。

四、做好监督和检查的各项工作

常规培养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永无止境”的一项工作,好的常规要在不断的强化中养成和提高。教师要在提出要求后,及时的辅导和监督,否则要求会变成空口号。教师应加大平时的观察,争取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好的行为转化成习惯,减少坏的方面的负影响。

五、做好家园联系工作

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园的密切合作。教师要与家长建立有效的联系,提高家长对良好习惯的重要性的认识,指导家长在家对幼儿的培养。如:通过几次家长会的召开和平时的交谈,我班郑建鲁小朋友的父亲受到了些启发,他在家建立了对郑建鲁小朋友的“七”个一的评价体系。“七”个一分别为:早起床、早刷牙、穿衣服、爱吃饭、晚刷牙、爱学习、讲卫生。郑建鲁小朋友在每天做到了哪些,就会得到相应的小印章,每周小印章达到**个以上,就会有**奖励,每月小印章累计的**以上,又会有**奖励,比上一个月进步了,也有奖励。经过一段时间,郑建鲁小朋友许多好的习惯得到了养成。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实际出发,对幼儿提出合理的要求。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在长期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因此,无论是社生活制度还是自我服务方面的要求,都不能操之过急,要讲究科学性。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要求孩子玩完玩具放会原处,可以用游戏的口吻对孩子说:“玩具要回家了,你帮它找找家在哪儿,把它送回家吧!”这就比向孩子提要求效果要好的多。当孩子把玩具收放好以后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篇(4)

一、联用“施压法”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假如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确认,他的任性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他的不听话未遭到任何不愉快的后果,就渐渐地习惯于顽皮、任性、捣乱、不听话,之后就慢慢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因此对孩子施加必要的“压力”,是教育孩子的必须,也是矫正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之一。二年级的学生梁晓晓经常不完成作业,教育了几次都不见效。后来老师从其家长口中了解孩子爱好跳舞,每天下午放学要去参加一个小时的舞蹈训练,便决定教育的同时结合使用加“压”的方法,促使他自觉认真地完成作业。于是对她说:“你既然知道完成作业的重要性,也有决心做到,让我们一块想办法做到这一点。如果能按时完成作业,放学后可以参加舞蹈训练;如果不能就取消训练。”在其父母和其他任课教师的配合施“压”下,其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很快消失了。不过运用这种方法,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突破口”,使对学生的“压”力变成矫正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动力。

二、巧用“代币法”

“代币法”又称标记奖酬法,是用象征钱币、奖状、奖品等标记物为奖励手段来强化良好行为的一种行为治疗法,也是心理治疗中常用的延迟满足的行为疗法。这种方法通常对于低年龄孩子效果显著。“代币”就是为真正奖励物找到“临时代替物”,如“小红花”、“红五星”之类的东西,通过这些“代替物”最后才能兑换孩子想要的实物奖励,如10朵小红花可兑换“打乒乓球1小时”,50朵小红花可兑换“去游乐场玩半天”等。“代币法”的最大优点在于:当孩子表现出良好行为时,不是立刻就满足他的要求,而是延时满足,需要孩子将行为保持一段时间或重复出现后,再满足。这就利于“习惯”的形成,使合理行为有意识地反复出现,同时因为有“代币”,也可以使合理行为得到一定的鼓励,起到“望梅止渴”的作用。

三、活用“身教法”

常常有父母感慨道:这孩子,怎么会这样?没人教她,去哪里学的?父母应该回想一下平时的言传身教,是否对孩子产生影响。常言道:好习惯是训练出来的,坏习惯是模仿出来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子女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子女。父亲吸烟喝酒,其儿子基本上也差不了多少。曾有个案例就能说明这一问题。有一个男孩在树上偷梨,被人发现后大声指责道:谁家的孩子到这来偷梨,还不赶快下来,不然就告诉你的父母。结果孩子不但没下来反而指着另一棵树说:我不怕,瞧,我爸爸就在那里。让人哭笑不得。可见家长的品行对孩子有多么的重要。因此家长希望你能够在孩子面前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最好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甚至暂时地“伪装”自己,给子女留下一个可以效仿的榜样和完美形象,“不可以在孩子面前吵架”“不在孩子面前数落别人”。

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篇(5)

培养好习惯,同时也是学习“自制”的需要;模仿正是学习“自制”的媒介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婴儿来说,既是生理的需要,又是学习自制的需要。对0-3岁的孩子来说,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能愉快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能安静地自动入睡;能按时大小便;爱干净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未来能成为一个现代文明人的开端。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有了自制才能确保习惯的形成。应该让模仿成为学习自制的“媒介”,因为模仿有别于被动的做规矩,与其要求孩子去怎么做,还不如大人榜样在先,让孩子主动地去模仿。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孩子的不良习惯正源于父母自己。

每当孩子出现在你跟前的时候,你应该很警惕地告诉自己:学习开始了

即使孩子没有马上做出学习的反应或姿态,然而一旦相关情景出现的时候,他便会自然地像你一样去做。所以,你如果在厨房操持洗涤,应该有点夸张地双手端碗,轻轻地放入水中,水龙头流出的水是适量的,尽量不使碗筷等发出碰击声,洗完后,小心地放入碗橱里,轻轻关上橱门,动作有条不紊。这时候,你的宝宝就已经观察到了你洗碗的全过程,知道碗易碎而要轻拿轻放,知道做事要稳当小心。你经常让孩子看到脏衣服一件件、一样样地从洗衣盆里取出放入洗衣机中洗,那么他就知道脱下的脏衣服要一件件扔进洗衣盆或筐中,而不是一团糟地乱丢乱放。以后他会明白按标准做事,会给别人给自己带来方便,形成好习惯,会受人欢迎。

家里的陈设也是孩子模仿的对象

榜样在家庭里有两方面的呈现,一是人,二是陈设物品。如果我们把家里的各种杂物、洗刷用品、衣物以及孩子们的玩具等放得井井有条,那么宝宝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他也会跟着把物品放得整整齐齐。

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篇(6)

我园是农村乡镇幼儿园,加之外来人口聚集,在现状观察中发现,有很多父母因为工作的原因,将年幼的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照顾再送到我们幼儿园。《纲要》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正是幼儿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

生活行为习惯主要是指什么?习惯是指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种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的不容易改变的活动倾向,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高层次的自觉行为。幼儿生活习惯是指在幼儿生活方面所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主要指的是:(1)良好的卫生习惯。(2)良好的饮食习惯。(3)良好的睡眠起居习惯。(4)与个人生活有关的行为习惯等。

1 根据班级情况制定研究计划

本学期由于我班幼儿是小班新生,9月初对我们班家庭情况和班级情况进行了调查,幼儿父母大多是80后和生二胎的家长,30%是家长自己带孩子,70%是祖父母带,今年出现了新的情况,是“二胎”现象比较多,家长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0岁左右,家长对幼儿的教育观念有一定的更新,在教育观念上还是很重视幼儿从小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本学期,从“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入手”,旨在从小班刚入园就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规范,让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活动、午餐、午睡、入厕、卫生、自理能力等习惯,同时我设计了“幼儿在家的盥洗和午睡观察表”、“幼儿行为习惯调查表”、“幼儿行为习惯评价表”等,让家长在家通过每个月观察,填写幼儿情况,针对课题实施的进程以及家长的反馈,及时对课题进行调整。

2 课题实施的主要步骤

2.1 帮助幼儿了解“良好生活习惯”的概念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得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教师要先把有关生活常规的概念传授于幼儿,如吃饭前要洗手、睡觉时要把鞋子放整齐、小椅子要轻拿轻放、玩具玩后要放回原处等等。幼儿只有在明白了这些概念以后,他们才能学着遵守生活常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在帮助幼儿了解这些概念时,我们教师也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如:故事讲述法、观察录像法、成人示范法、游戏活动法,让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认识正确的生活习惯。

2.2 让幼儿一日活动的常规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

陶行知说过“唤兴味起”。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在他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不良的行为,限制自己不应该扰乱一定的生活习惯,让幼儿从小就知道生活在一个集体里,就要有一定的约束力,不能随心所欲。有一次,我组织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请幼儿在一套图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图片朋友,然后再拿着这张图片到毛巾架和茶杯架前,找出与小图片完全一样的标记。此时,就告诉幼儿:“好孩子,你找到了自己的小毛巾和小杯子,这张漂亮的小图片就送给你作为奖励。”这样一来,小朋友们很快就认识了自己的小毛巾和小杯子了。

2.3 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常规教学中注重随机教育

“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是《纲要》的实施原则,教师恰当地、适时地开展随机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次户外活动回来,发现几名幼儿在盥洗室里洗手很久不出来,我好奇地走进去,看到几位小朋友在玩水,弄得满身满地都是水,决定好好利用这个机会进行教育。我把孩子们分成两组分别带到洗手间,在孩子面前关紧了水龙头,并对孩子们说水有很多用处,随后,请幼儿看示范,幼儿通过观察,知道洗手时不能把水龙头开得太大,洗完后轻轻把手上的水甩到水池里,再把水龙头关紧。从此,孩子们懂得了节约用水,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也掌握了正确的洗手方法。

2.4 坚持正面鼓励、赏识教育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对于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我发现当小朋友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时,这时你轻轻地说一声:“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最爱劳动,能把地上玩具捡干净。”然后再表扬几个正在捡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必要时奖励小红花。那么,地上的玩具会在顷刻间被捡得干干净净了。如果孩子完成得好,一定要对他的成绩给予肯定:“把桌子擦得这么干净,真是帮妈妈大忙了,谢谢!”等等对于孩子来说,得到肯定就如同得到表扬,会信心大增,无论做家务,还是其他方面,都会更积极地去努力。

2.5 家长支持,促进幼儿良好行为的巩固

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篇(7)

\[关键词\]生活教育;幼儿;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11-0093-02\[作者简介\]陈艳红(1968―),女,本科,江苏省如东县掘港群力幼儿园教师,幼儿园高级。

陶行知说过:“凡人生所需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绝了,不易变。”由此可见,在幼儿时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这里所说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长老师制定规范制度让孩子来严格遵守,而是应用生活教育的理念来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将生活教育的理念融入到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

一、生活教育理念内涵

生活教育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心;“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生活教育理论强调生活,因为教育是在生活中演化而来的,没有生活就没有教育,教育为了生活。因此,教育应该以生活为中心。在这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应该以生活为中心,养成的习惯更应该能够适应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笔者认为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已经给出了答案――1943年陶行知在给广东大埔百候中学所作的校歌中写道:“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就要求教师教导幼儿学会做人,幼儿要学会做自己,做真正的自己,寓行为习惯培养于生活和活动中,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运用生活教育理念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坏习惯一旦养成就难以改变,好习惯不但难以养成,反而更容易遭到坏习惯的腐蚀。因此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容易疲劳松懈,此时很有可能致使坏习惯卷土重来。教师要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于孩子们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内容要具体化、生活化,可操作。

(一)提高教育重视程度,强化习惯培养观念

成人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幼儿是否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家长重视幼儿教育,注重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那么自然会更加关注孩子的一些行为习惯,并对一些坏习惯进行矫正。比如:很多小朋友爱在课桌上乱涂乱画,教师首先要明确地告诉他们这是不对的,然后让他们看看自己的课桌和人家干净的课桌比起来是多么的不美观,告诉他们这是破坏公物会受到惩罚,对他们的这一行为给予适当的惩罚,对桌面良好的幼儿则进行表扬,并且时刻监督他们,对再犯者进行比第一次更严厉的惩罚。这样逐渐使他们对事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形成潜意识,这样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能够形成了。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因此,成人提高重视程度是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二)营造良好生活环境,促进良好习惯养成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比如,生活在一个整洁、干净的家庭和教室里,幼儿当然也会自觉地维持卫生。幼儿时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他们会模仿周围的人的行为,因此,成人必须以身作则,给幼儿起一个模范带头的作用。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生活中的引导者,成为他们最易跟从、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好与坏。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自己的模范作用,在个人卫生方面,杜绝留长指甲、饭前不洗手、用脏手抓东西吃、吃东西后不漱口等陋习;在保持外部环境卫生方面,牢记把垃圾扔入箱、吐痰入盂。这样,教师坚持好的习惯,孩子们模仿好的习惯,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好的行为习惯。

(三)家园通力紧密配合,形成有效教育合力

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任何一方做得不好都会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三方应该相互配合,尤其是老师和家长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给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例如,有个幼儿在班上很是调皮捣蛋,笔者把他调到第一排,以为他会老实点,但仍然没见效。后来笔者就只能请来他的家长谈话,他家长当着孩子的面说这孩子有多动症,在家也这样,打也没用,就凑合着学吧,能学多少是多少。笔者私下对家长说:“你这样教育孩子是不对的,在别人面前尽量不要批评孩子,应该多表扬孩子。”就这样,笔者和家长达成默契,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对这个孩子的闪光点进行了表扬,渐渐地这个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信,调皮捣蛋的情况也越来越少。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犹如雕刻活人之塑像,所不同的是,艺术家的雕塑像常由一位美术家来完成,而活人之雕塑则是家长和教师来完成的,倘若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成真善美之活雕塑像,在刀法之交响曲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会有损整体的和谐。”可见,家园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

(四)引导幼儿亲自体验,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生活体验法是训练形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可在每天的各个环节之间进行随机教育,让孩子在实际的生活中体验良好行为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在盥洗之前,教育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进餐时提醒他们不挑食,桌面、地面不掉饭菜,保持清洁;饭后记着漱口,不做剧烈运动;午睡时注意动作轻、说话轻,按时睡觉、起床,不要影响到他人;游戏手工时,把碎纸屑扔入纸篓;活动结束后自己整理教、玩具;锻炼后不猛喝开水等。每天的如此重复就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每天回家后,家长提醒幼儿先要复习一遍在幼儿园学习到的知识再休息,告诉他们这样才能不断增长知识;监督孩子将所学知识落到实处,反复实践,不断强化,这样就能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总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漫长的系统工程,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于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在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上,“忽视”是绝不可取的。但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和家长需要尊重幼儿的特点,正视养成过程中的不断反复。我们对待孩子应该更加多一份关心,多一些宽容和鼓励,多一份耐心和爱心,多一些细心和体贴,既不能忽视大意也不能过于急切。我们只要能坚持不懈地通过正确的方法途径引导幼儿,不断地强化他们好的行为观念,就能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做真正的自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