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知识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知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08 16:59:12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知识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知识篇(1)

关键词:电工基础,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6-0216-01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所有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只有使学生对课程提起兴趣,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积极主动去学习该课程,从而更好的掌握和运用课程内容。针对不同的课程特点和不同类型的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有针对性和可靠性。中职学校是以基础薄弱的中职学生为教学对象,《电工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强的课程,所以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课程概况

《电工基础》是中职学校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的主要内容有: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直流电阻电路,正弦交流电,三相交流电,电容和电感,互感耦合器。课程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多,而且理论性和系统性强,主要讲授的是电路分析和计算的理论知识,教材中涉及到的实际应用较少。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普遍反映学无所用,应用不到实际,觉得课程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可该课程是使学生成为具备从事电气、电子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或初级、中级专门人才应有的电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该课程也是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基础,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

学生对《电工基础》缺乏兴趣的原因有许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内容繁多枯燥。该课程内容多,理论性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枯燥学习提不起兴趣。(2)学生基础差,许多内容难于理解。刚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物理基础和数学基础都较差,而该课程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更不会计算及公式的推导,造成遇难就退,失去兴趣。(3)教学方法落后乏味。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意教学方法,不能精简课程内容,形象教学,而是照本宣科,导致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学习《电工基础》兴趣的方法

要培养学生对《电工基础》的兴趣,就要从多方面去促进,可对于课程基本内容和学生的基础,中职学校并不能做出多少改变,但中职学校可以改变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形象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形象教学法,活化课程内容

形象教学是指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简单的、容易理解的现象解释陌生的、复杂的、抽象的事物和概念。《电工基础》作为一门电类专业的基础课来说,鉴于“电”的抽象性,教师可以通过形象、恰当的举例和生动的比喻来授课。例如水是生活中最熟悉的了,看得见,也摸得着。教师授课时可以把电比喻成水,即电流相当于水流,电压相当于水压,电阻相当于水中阻碍水流的障碍物,电路相当于水流等。例如在讲解“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时,教材里的内容是:在任一时刻,流入任一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教师讲解时可以拿学生宿舍的水管为例,水塔相当于电源,水管向每个宿舍供水的分叉点相当于节点,则流进某一个节点的水一定等于从该节点流出的水。以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来解释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较为形象,也把课程内容活化,让学生明白电流就如水流,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二)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

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常规的教学方法是照本宣科,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启发。例如在“串联谐振电路”的教学中,教师通常是先介绍串联谐振的概念,串联谐振的条件、频率及计算公式,再简单介绍它的应用。因为知识的抽象性,学生在课堂上通常是不知所云。如果教师采用启发式方法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追求结果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习“串联谐振电路”时,教师可进行问题设置:(1)什么是谐振电路。(2)发生谐振的条件是什么?(3)串联谐振电路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探究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较深的理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教学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某课程内容时,以任务为线索,学生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知识的运用,完成既定的任务,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的活动。例如在学习电压、电流、电功和电功率时,由于概念的抽象,学生通常分不清电功与电功率的概念,也搞不懂电压、电流与电功、电功率的关系,更不知学习这些概念有什么作用或怎样应用。教师在讲授这些理论知识时,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结合日常生活的实际应用,明确教学目的,用心设计教学项目,提出任务。教学方法具体如下:(1)任务的提出:有两台电磁炉,一台工作于1000W,工作15分钟;另一台工作于2000W,工作10分钟,问:耗电量共为多少度?如果每度电的价格为0.8元,则电费为多少?电磁炉工作于1000W和2000W时的工作电流分别是多少?(2)教具的准备:两台电磁炉,电能表,万用表,时钟;(3)学习过程:1)学生动手把电能表串联在总电路中,两台电磁炉分别并联接入电路;2)用万用表测量电磁炉的工作电压并记录下来;记录电能表的初始读数;3)接通电源,工作于1000W的电磁炉工作15分钟,工作于2000W的电磁炉工作10分钟;4)时间到,观察电能表的读数,并记录下来;(4)解决问题:1)从电能表的读数,得出总共的耗电量约为0.58度;2)利用公式w=pt计算出总耗电量,得出理论值与实际值相符;电费约为0.46元;利用公式i=p/u计算出电磁炉工作于1000W时的工作电流约为4.55A,工作于2000W时的工作电流约为9.09A。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和思考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原来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是与日常生活用电息息相关的。通过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虽然《电工基础》内容繁多且理论性很强,中职学生基础也比较薄弱,学习电工学基础课程时感觉比较枯燥,提不起兴趣,但是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法,积极培养中职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通过综合运用形象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把《电工基础》课程内容活化,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利用生活常识去理解课程知识,并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打好电工学基础。

参考文献: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知识篇(2)

[关键词]水利 创业教育 特征 策略

[作者简介]方守湖(1961- ),男,浙江宁海人,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发展规划处处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田颂文(1982- ),男,山东临沂人,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就业指导与管理。(浙江 杭州 310018)叶昕(1960- ),女,江西九江人,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信息技术。(浙江 杭州 31001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中国高教学会课题“水利类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CX145)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9-0094-02

就业压力是现阶段困扰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社会经济的进步和水利的发展,水利行业对水利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逐步提高,而实施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培养创业型人才,不仅能拓宽水利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更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一、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创业的基本特征

(一)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基本领域分析

水利类专业主要包括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等专业。水利行业是传统行业,对国家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近几年,我国出现生态环境污染、历史性电荒、洪涝灾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1年中央适时出台了1号文件,国家对水利建设更加重视,进一步加大了对水利事业的投资力度。水利事业的迅速发展,在给水利类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的同时,也带来了创业的极好机遇。

目前,水利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有:(1)施工单位。从事项目施工、建筑安装活动的各类企业;(2)监理单位。从事工程建设监理业务的社会服务性企业;(3)勘测设计单位。从事建设项目规划和勘测设计活动的各类勘测设计院、设计公司;(4)建设单位。由投资方派代表组成的,全面负责项目建设的单位;(5)其他。包括水利事业单位、公务员、大学生村官、继续深造等。而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创业的主要领域也是就业人数较为集中的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四个领域。

(二)毕业生创业的基本要求和特点

1.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创业准入条件高。水利类专业毕业生选择创业的前提之一,就是对应公司应具有一定数量的拥有相应行业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而获得相应准入资格须有一定的工作年限等方面的规定。如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准入条件是大专学历须从事造价工作5年、本科学历从事造价工作4年才可获得;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需要具备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等专科以上学历并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2年;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的条件和年限要求更加严格。与计算机、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其他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相比,水利类专业应届毕业生往往不具备直接创业的资格准入条件。当前,水利类专业毕业生由于就业形势较好,就业岗位数基本能满足毕业生就业的要求,也由于受专业、资格准入条件等多方面限制,选择创业的人数在创业总人数中占了很小的比例,但不可否认的是,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创办企业所带来的就业岗位数是大量的,对就业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2.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创业对专业要求高。据对浙江省水利类专业毕业生的调查,此类专业毕业生创业项目与所学专业紧密相关。毕业生从事就业的岗位性质与今后创业项目的企业性质对应率高,一般创业项目多选择勘测施工、监理、设计等水利建筑类单位。同时,还需要在该行业中具备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资历的条件,这也是水利类专业应届毕业生不具备的创业条件。在浙江省,与水利类相关企业的毕业生创业时绝大多数限在工作后六年及以上。

3.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创业与当地水利建设紧密结合。国内很多水利基础设施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存在工程标准低、设施配套不全、设备技术落后等问题,经过几十年运行,大部分超过了工程设计年限,已进入整治、改造、加固时期。2011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今后要加大水利的投入,并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水利事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水利类专业大学生创业往往从当地的水利建设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的专业及行业背景,充分利用资金投入开展创业项目,为农村发展兴修水利,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综上所述,水利类专业应届毕业生不是即时创业群体,而是潜在创业者,因此,水利类学生打好创业基础,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重要的。

二、水利类专业创业教育策略

开展创业教育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也是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创新型国家进行人才梯队建设的有效途径。但在当前,多数高校只是将创业教育作为专业教育以外的附属部分,并没有将其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和体系之中,教学内容也局限于创办企业流程和法律法规等知识的传授,没有做到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因此,水利院校要结合水利的内涵和当前水利事业体现的新特征,努力实现创业教育与水利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根据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创业特点,着重增加学生的社会经历,积累相关工作经验等。

(一)优化生源选拔机制,创造创业基础条件

生源质量是人才培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确保优良生源,才能顺利实施一系列的教育,也才能实现学校为国家培养高技能水利人才的目标。现行的高考制度还是传统应试教育的延伸,难以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思维方式和创新创业能力,而个性化选拔是招生考试的发展趋势。因此,高职院校可在招生制度改革的有利形势下,扩大实施自主招生的规模,在自主招生中除测试考生的基础知识外,加试与水利专业相关的综合素质测试,水利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水利类专业学生应具备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这方面应在自主招生考试过程中着重考察,确保水利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质量。

(二)更新教学理念,实施专业与创业教育的融合

应该改变创业教育孤立于传统教学体系之外的做法,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之中。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创业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使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两者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是根本一致的。把创业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创业型人才培养,培育具有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技能的人才,将有助于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出更具社会竞争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方面作者已做过相应的探索研究。①

(三)创新知识结构,灌输创业知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利事业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二是水利发展将更加注重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三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运用市场理念的水利运行机制加快建立;四是各种现代技术的充分运用。水利建设、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科技水平将日益提高。因此,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水利类大学生要从事创业创新活动,需要具备全面的创业创新知识结构,如社交知识、水利基础知识和专业应用知识、水利工程知识、水利实践知识、水文化等,但知识全面性和综合性并不是将这些知识进行简单的叠加,而是需要将各种知识整合、内化,体现知识的融合性、关联性和渗透性。培养大学生知识整合和内化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面综合改革现行教育体制,尤其是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方面。因为课程教学是水利类专业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是水利类专业学生获取最新水利知识、与水利相关学科知识和形成创新知识结构的途径之一。课程的合理设置、创业教育教学内容的有效配置,有利于创新水利类专业的教学方法,培养水利类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其主要做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

1.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开展创业教育,培养水利类专业创业创新能力是由一系列课程来完成的。水利类专业传统的课程设置体系涉及面较窄,重视专业必修课程,轻视选修课程,而且教学过程中各类课程独立进行,这样的课程设置不足以让水利类专业学生建立宽广的知识结构。因此,要以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新型水利人才为导向,立足创业与水利类专业相结合,将创业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之中,在现有水利类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入创业教育课程。围绕创业要求,除保证水利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外,开设与水利施工、设计、监理等相关的政策法规及经营管理的课程,并与专业课、实践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为例,他们为水利类专业学生开设了水文化、水利法规、水利工程概预算、招投标、水利产业经营与管理等课程,同时,对学生进行创业理念、团队合作和管理教育、品德教育与挫折教育,优化了专业知识结构,开拓了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基本的创业技能。

2.创新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实效。教学方法是老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使用的工作方法。中国教育受传统观念影响深远,应试教育仍然大行其道,造成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注重理论、忽视实践,将教学和学习过程单纯地理解为传授知识的过程,严重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培养水利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必须革新教学方法,进行讨论式、启发式、探讨式等教学,改变单纯的知识传授,开发培养水利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增强创业意识。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引入先进的工程教学理念,开展SWH-CDIO教学模式试点,开设人际团队能力等工程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模块课程,增强团队合作、职业沟通能力,强化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同步提升学生的软能力和硬能力,实现“环境熏陶、基础支撑、理实融合、实践育人、能力过关”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根据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内容和目标需要,使水利专业人才培养与水利行业进一步结合,邀请水利行业的一些知名校友,通过报告会、座谈会、访谈会等形式,分析在水利行业如何创新创业,如何进行市场营销,如何进行工程管理,以及创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使学生从中领悟创新创业的历程,学到务实的知识,为今后的就业创业打下基础。

(四)重视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感受创业环境

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形成水利类专业学生培养与实践锻炼于一体的产学合作培养模式。高校可结合水利专业课程设置,选择一些社会效益好、技术力量雄厚等水利施工、设计和监理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实践培养基地。一方面,这些校外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项目、经费、设施,同时能提供有丰富经验的水利专业人员给予学生以专业指导。水利类专业学生通过参加校外实践,可以在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现场一线进行实战训练,可以参加工程项目的招标、会审、项目的经营管理,可以承担一些常规工程的技术负责与管理工作等,在实践过程中将所学的水利专业知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增加了工程背景,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业所需工程管理经验、团队协作精神及灵活的应变能力等创新创业素质。另一方面,可以解决水利类企业人才缺乏问题。把诸如现代信息化设计、施工监理等新知识带入企业、带入工程、带入管理,为企业创造了更大的效益。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水利类专业充分利用教学实践基地进行实践创新与创业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他们与一批具有较高资质的水利施工、设计、监理、咨询等单位合作,如浙江省水电建筑基础工程有限公司、绍兴县中源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浙江水专监理有限公司等。此外,他们还积极鼓励和支持毕业设计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引导学生创业,使学生开阔视野,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

(五)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引导学生创业

“专”是指具有水利企业管理经验或水利工程施工、设计和监理经验的专业师资。高校水利专业教师可以实施挂职锻炼,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进行技术难点的攻关。同时,教师自身的水利工程意识和水利工程实践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双师型队伍在整合社会资源,帮助引领水利类专业学生掌握前沿水利专业知识等方面,作用是明显的,他们促进水利专业学生从封闭式培养转向开放式培养,更有利于水利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鼓励水利类专业教师走进水利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真实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参与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攻关、项目设计、项目洽谈、监理及招投标实践,在工程应用与项目经营管理方面双管齐下,积累宝贵的工程经验与创业实践经验,并带入课堂中,从而使得水利专业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生动活泼。

“兼”是指在教授专业基础知识之外,形成一支通过选修课和第二课堂教授水利专业学生专业知识之外的日常社交、生活知识、相邻学科等方面知识的兼职教师,着重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勇于实践的奋斗精神和务实求真的应变能力,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并为求得企业或事业的生存和发展创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总之,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既是专业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是与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时代大趋势相适应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要求,也是一项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创业要从专业特点出发,适应当前水利事业发展形势,借鉴国内外实施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专业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内容方法,进一步努力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开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注释]

①方守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及实施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92.

[参考文献]

[1]刘建华,骆燕,钱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知识篇(3)

关键词:水电学科;实验教学;改革方案

作者简介:吴月秋(1982-),女,河南南阳人,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助理工程师;李玉华(1981-),女,河北衡水人,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助理工程师。(北京10220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7-0079-02

重视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不仅成为高等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而且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1]高校实验室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方面,正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以及社会对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出新要求,教学实验室建设工作目前显得滞后,需要理顺体制,强化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以适应社会对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2]

华北电力大学一贯重视实践教学,多年来形成了以“重实践,强能力”为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理念。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整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贯彻到教学的各个方面;通过保证实践教学时间,严格实践教学管理,做到计划落实、经费落实、场所落实和考核落实,使重视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在学校制订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强实践基地和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促进工程实践和实验教学体系的整体优化”,加强实验教学改革。

21世纪水资源变成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水资源问题已不仅仅是资源问题,更成为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同时,开发清洁、可再生的水电能源已成为我国能源工业的重点发展方向,西部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为我国水电工程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水电能源开局将进一步向西南和西北的大江大河高山峡谷转移,工程规模在逐步加大,从而需要高精度的仿真分析来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水电学科的实验教学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

一、改善实验设备

水电学科是华北电力大学的新建学科,目前有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和水文水资源专业。针对水电学科目前软硬件环境较为薄弱的实际情况,学校近几年投入大量资金来建设水电学科实验室。按照学科规划和“十一五”规划,水电学科实验室一直本着高起点、高水平、高利用率的原则进行建设。目前水电学科共建实验室12个,基本上能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和水文水资源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实验教学需求,功能齐备,软硬件资源配置合理,为水电学科提供了实践教学基地与全方位开放式的创新平台。大型物理模型有水工建筑物模型、水电站模型和水文沙盘模型,能够模拟实际的水电工程运行过程,有利于学生建立工程的总体概念,已经成为相关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文气象室外实观测点有校内水文气象室外观测园、校内人工河和雁翅水文站。校内水文气象室外观测园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水文气象要素测量的场所,还可以为师生进行水文气象研究提供长系列水文气象数据。水文气象室外观测园中安装了自动蒸发站和DVIS自动气象站,可以把水文气象数据通过无线传输传到室内,在室内就可以查询到任何时段的数据。水安全与水情自动测报实验室安装有水安全与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可以把校内人工河、雁翅水文站和校内气象站的水情、气象数据传输到室内;并在人工河旁边设有液晶演示屏,显示校内人工河、雁翅水文站和校内气象站的水情和气象数据。其他基础实验室近几年也新购了一批仪器,实验设备得到了完善。实验设备的完善为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打好了基础,为学生进行创新搭建了平台。

二、不断优化、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内容、方法、手段

水电中心在改革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并行,基础实验与专业实验、创新设计、科学研究有机结合,创造以学生为本的人文环境,坚持把知识传授、能力提高、素质培养贯穿于实验教学始终的教学理念”,构建了具有鲜明电力特色的四年不间断的可再生能源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并不断加以完善。建立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从专业基础到专业再到综合、创新,采取“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适应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

水电中心不断更新实验教学计划,不断完善和更新基础实验。在“水利学”一级学科的基础上展开各门课程的实验,并把实验分为基础实验、设计实验和创新实验。基础实验为课堂内实验,有课时,是为设计实验和创新实验服务;而设计实验和创新实验是基础实验的延伸。

水电中心历来重视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

1.先进信息技术为实验方法与手段创新提供了空间

实验中心在实验教学中广泛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特别是运用现代直观教具进行教学,比如:多媒体教学、仿真技术、计算机网络教学等手段。开设流域模拟实验、水电站水库调度实验室、水工模拟实验等,学生的实验热情广泛提高,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2.在实验教学中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主”到“以学生为主”的转变

实验中心革新实验方法,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重,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思考,教师只作为引导者和协助者。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内容,实验室提供设备、场景,让学生在自己设计的实验项目中探索知识的运用效果、体会知识如何转化为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3.实验中努力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综合和设计实验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要求小组成员以团队的方式进行整个实验,共同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定实验方案、组织实施。在各组竞争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锻炼团队协作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以后参加工作,甚至整个人生都是极为重要的。

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创新

传统的教育理念的特点是注重理论教学,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向学生传输理论知识,强调实验的精确性,只要实验步骤正确,实验结果合理就算实验圆满结束。[3]这样学生只能死记课本知识,兴趣得不到发挥,动手能力差,创新意识得不到激发。每次实验的步骤都是学生按照老师讲解的实验步骤进行,连实验仪器怎么使用也必须有老师示范。做实验本来是一件有趣的事,结果到最后变成学生应付了事。有些学生甚至在做实验时什么也不干,等着回去抄袭同组学生的实验报告。在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必然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走入社会后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

水电中心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验技术人员为主力,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注重创新为核心,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适应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对全新实践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进行基础试验时,先让学生预习实验报告,研究怎么使用实验仪器,怎么做实验,老师只是在旁边起指导作用;这样既发挥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发现问题,从而加深了对实验项目的理解。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加强学生创新活动的指导,安排从博士生导师到青年博士等各个层次的教师参与学生创新活动的指导,从制度上保证指导教师的数量和水平,同时兼顾特长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创新实验项目,鼓励学生自由组合、自主设计创新性实验项目,项目选题要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在专业实验老师的指导下和经费资助下,学生自主组织实施完成创新性实验项目研究。今年学校水电实验中心的创新实验项目有“图形处理器(GPU)在水文数值模拟中的应用”、“三维数字流域模拟的处理”、“三峡工程与极端天气灾害以及当地水体生态环境的相关性研究”、“三峡工程对生态的影响评估”、“三峡水库运行模式及抗旱预警机制研究”、“区域水资源系统安全阈值分析”、“水循环驱动下的湿地生态演化研究”、“基于虚拟现实的流域电子沙盘设计与制作”。

在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查阅文献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运用知识能力、动手能力等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团队协作精神显著增强。

四、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法,建立多元化的实验考核体系

实验教学中心积极探索实验考核方法的改革,根据实验教学的特点,从有利于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实验能力为目的,确定实验考核方式。建立了一套多元化的实验考核办法,根据不同层次采取不同考核办法。

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学习态度、实验报告质量、实验结果分析,由实验指导教师进行综合评价,给出成绩,实验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档次计入。

对于课内实验,按照期末总成绩的10%计入,采取平时成绩与操作考试、期末笔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平时成绩以实验操作、实验能力、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为依据。鼓励学生在实验中有所创新,对于有创见的学生可适当加分,实验成绩不及格应予重修。实验成绩要登记、建档,避免了以往考核基本知识的单一性和考核基本操作的片面性,促进学生自觉地进行自身能力的培养。

对于单独开设的综合设计型实验,单独计学分。采用“目标+环节+报告”的考核方式。学生综合与设计实验能力应包括资料收集与分析整理、方案设计、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等全过程,因此,实验考核应分项进行,统筹兼顾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与实验报告。

五、完善实验室管理机制

变封闭实验为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在课外的任何时间来实验室做实验或进行研究发明。实验室的开放不仅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也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对于基础实验来说,学生可以在课外继续做实验课上没有做完实验,确保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的技能,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开放实验室也有利于学生进行创新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使学生的课余时间能够充分利用起来,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改革措施,明显改善了水电中心实验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对水电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教学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学校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成为校内重要的实践教学基地和交流平台之一,是学校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和电力行业特色。

参考文献:

[1]赵宪明,林子慧.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探究和学习效果评价[J].科技信息,2009,(23):150-151.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知识篇(4)

关键词:水利;毕业生;就业形势

作者简介:谢晓庆(1976-),男,湖北恩施人,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162-02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2011年中央出台的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指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要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水利事业将迎来科学发展的春天,高校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将成为未来水利建设的重要生力军。

一、高校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前景

纵观这些年,我国水灾害加剧、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水生态失衡、水设施老化、水意识不强等水利问题日趋突出。国家对水利水电的开发进一步加强,水利类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从宏观来看,我国(不包括台湾、香港、澳门)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94亿kW·h,技术可开发资源装机容量为5.92亿kW,年发电量为2.47万亿kW·h/a。截止到2012年底,已开发2.4亿kW,未来发展空间广阔,水利类毕业生大有可为。

从微观来看,近年来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在建项目规模大、投入资金多。例如,金沙江下游就有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等水电站相继开工建设;金沙江中游河段(奔子栏至雅砻江口)水电规划为“一库八级”开发方案,即:龙盘、两家人、梨园、阿海、金安桥、龙开口、鲁地拉、观音岩,规划总装机容量20580MW,年均发电量883亿kW·h;金沙江上游更是水能资源丰富,是我国尚待开发的水电基地之一。另外,还有澜沧江、雅砻江、大渡河等流域的水电开发项目以及南水北调工程、黄河治理、珠江治理、中小流域的治理、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中型灌区技术更新与改造、牧区水利建设等一系列水利建设项目需要大量的水利类专业人才。

从市场细分来看,除了传统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电工程建设等行业外,高校水利类专业毕业生还可以在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桥梁、市政工程、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等相关领域找到就业岗位。

从就业区域来看,未来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开发的主战场主要集中在中国的西部和西南地区。水利类毕业生在这些区域就业的机会较多,是分布的主要区域。同时,我国水利企业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以及中国对外援建的项目逐渐增多,到国外参与工程项目建设也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一种选择。

二、高校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2013年,从毕业生就业大环境来看,不容乐观。2013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将达700万左右,然而随着欧债危机、美债危机等不利因素导致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放缓,企业的招聘岗位有所缩减,有的企业招聘数量缩减近30%。因此,与其他专业毕业生一样,水利类毕业生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从自身来看,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解毕业生的思想状况,笔者在三峡大学水利类专业毕业生中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9份,其中有效问卷96份。笔者从职业认知、就业期望、职业规划等几个维度对该校水利类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1.职业认知模糊

职业认知是学生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职业的一种了解状况,包括对职业定位、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的认识。从抽样调查来看,在对“水利类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看法”中,只有24%的学生认为“前景广阔”,认为“前景一般”、“不容乐观”的学生占73%。有27.1%的学生对所学的水利类专业感到满意,但也有11.5%的学生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回答“你选择所学专业的原因”时,仅有18.8%的学生表示是“与自己的志向和兴趣相符”,更有高达38.5%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毕业生对毕业后自己将从事的工作内容的了解状况也令人担忧,仅有12.5%的毕业生表示“十分了解”,而“不了解”的学生却占了24%。从以上现象可以看出,很多毕业生对于未来自己所要从事的工作认识不够、了解不多,这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职业发展。

2.就业期望较高

从抽样调查来看,受访的毕业生有着较高的就业期望值。在对“毕业后选择的单位类型”调查中有67.7%的毕业生选择去他们认为待遇较好的“业主单位”和“设计单位”,只有26%的学生愿意去“工程施工一线”。在自己所看重的因素中,“单位所在地域、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的比重占了56.2%,而关注“个人专业发展空间”的只占43.8%。当就业单位与自己的期望值不一致时,仅有16.7%的学生表示愿意继续坚持留下来。水利行业因为行业性质和特点的缘故,大多数建设单位在边远地区、高山峻岭之中,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很多毕业生不愿意去基层一线工作,学生的就业期望值与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3.职业规划缺失

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才能找到与自己相匹配的工作,为此,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应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抽样调查中,仅有14.6%的毕业生做过比较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而当自己遇到职业困惑时,有42.7%的毕业生选择“自己解决”,只有19.8%的毕业生选择“向班主任咨询”。毕业生在自己没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遇到困惑又不愿意求助、咨询有经验的人士时,往往会陷入诸多的职业选择误区。

三、推进高校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对策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毕业生就业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式以及毕业生自身职业发展规划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推进高校水利类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从学校和毕业生两方面入手。学校应当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方式,以适应市场需求;毕业生则应科学的规划自身的职业发展路径,以更好地适应职场。

1.学校优化人才培养环节路径选择

从总体目标来看,高校水利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当是适应市场需求,培养掌握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知识与专业技能,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水利建设事业服务。但目前许多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应当不断优化培养过程。

一是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工程类专业,高校水利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当紧紧抓住创新这条主线,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学校应当把工程教育的重点放在为满足新需求而进行的新知识的获取、新知识的集成、新知识的应用等有针对性的训练上来,突出创新和创造。在实际工程建设中,正是因为我国水电建设者们的不断创新,三峡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才创造了100多项世界之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校在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手段上突出特色,创新思维。

二是强化工程实践训练。工程实践训练是水利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只有接触并参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欧美等国特别重视工程类学生的实践教育环节,高校与工程企业联系密切。许多教授在企业兼任职务,便于将研究课题应用于实践。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时间与地点在企业实习,并自己联系指导教师与确定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国内水利类高校也正在逐步强化这一环节。例如三峡大学所处的方圆80公里范围内,座落着结构型式不同、建设时代不同、开发方式不同的多座巨型水利枢纽,100多座不同类型的水利水电工程。学校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积极开展测量实习、地质实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是试行按“大类”招生。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需要宽口径、厚基础的“T”型人才。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将水利类相关专业都统一按“大类”录取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培养方式。目前,部分水利类高校采取的方式是:所有学生前两年不分专业,按大类培养,到第三或者第四年根据学生的志愿和市场需求分为不同专业,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专业基础获得了拓展,就业选择也更加广泛。

四是开展“订单式”培养。“订单式”培养把学校的教育和企业的需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在“订单式”培养模式下,学生一般在本科一二年级学习学校安排的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在三年级或者四年级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增加相应的课程,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武汉大学与三峡集团公司,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办,水电三局、四局、七局等签订了“订单+联合”培养协议,有效地推进了该校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结合。

2.毕业生自身职业发展路径选择

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应该根据自身实际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特别是在职业发展路径选择上应该有清晰的认识。

一是确定正确的“职业锚”。“职业锚”是美国学者施恩于1978年开始在“职业动力论”研究中首次使用的概念,它有助于个人的职业定位,找出最佳贡献区。“职业锚”主要是确定:我到底要干什么?我实际能干什么?我为什么干?水利类毕业生应当在了解了我国未来水利建设广阔前景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锚”,将自己的职业发展与国家水利建设的需求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施展自己的才干。没有明确的“职业锚”,即使找到了岗位,也可能是昏昏噩噩的度日。

二是明确职业发展路径。每一种职业都有其自身的职业发展路径,职业发展路径包括一个个职业阶梯,人们可以由低阶至高阶步步上升。水利类毕业生主要属于专业技术型人才,未来职业发展路径主要是专业技术型方向,一般是从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逐步上升。作为工程类技术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这就要求水利类毕业生有扎根基层、求真务实、甘于奉献的精神。只有明确了这个职业的发展路径与上升通道,才能踏踏实实的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一般来讲,水利类毕业生刚参加工作应当主动选择去水利工程施工一线,从普通的技术员做起。经过3~5年的基层锻炼,毕业生在逐步掌握了工程施工的相关技术后,可以转入勘测设计岗位从事3~5年的规划设计工作,然后再回到工程建设项目中从事某一方面的项目管理工作。只有经过多岗位、多任务的轮换锻炼,学生才有可能成为未来水利行业的精英,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

参考文献:

[1]王炎灿,陈红胜.欧美水利领域高等工程教育特点述评及借鉴[EB/OL].http://.cn/show.aspx?id=859.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知识篇(5)

关键词:《电工基础》教学;兴趣;运用多媒体;情境设疑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1-0286-01

1.明确学习目的,引起兴趣

电工基础是电类和机电类专业的入门课程,是学好电类及机械类专业课的基础。对于技工学校学生来讲,《电工基础》这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这门课程相比于高中物理中的点穴内容还要复杂、深奥。所以,在《电工基础》部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兴致勃勃、充满激情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2.充分利用实物及多媒体技术, 进行直观教学

《电工基础》是一门抽象的专业基础课,虽然同学们学习的劲头很足但因为其内容大多为空洞的理论知识,如果只用满堂灌的方式去讲授,学生很难接受。但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都很强。根据这个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意利用实物、多媒体等方式进行直观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课程的理解。例如,在讲授《电工基础》电阻器一节时就把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结构的电阻器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观察、研究、分析其特征,并结合着这些实体元件上的不同颜色,让学生记住了电阻器阻值表示的一种重要方法-- 色环标志法。随着教学条件的改进多媒体技术也被我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很多抽象的理论知识如磁场、三相交流电路等等较难的问题经过动画、视频、立体图形等多媒体技术多角度讲解就变得直观、简单了。实践证明这种直观教学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3.精心设疑,诱发兴趣

思源于疑,学有疑才有思。学贵知疑,学习有疑问,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有趣味的设疑,会使学生对学习《电工基础》产生兴趣,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高质量的设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注意。

4.把握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 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4.1 在导入新课时力争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一堂课若有一个好的开头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起来,紧紧跟着老师的思路认真听讲下去。所以,我非常注意这一环节的安排。导入新课的过程是把新课与旧课相衔接的过程。我常采用情景教学或复习提问的方法,根据新的教学内容要求,通过设置情景或以设问、反问等等形式对不同层次的同学进行提问,并将提出的问题与新讲内容巧妙衔接,使学生带着求知的热情与好奇投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在肯定其答案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要求再对每个问题进行讲解、分析,最终得出圆满的结论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4.2 组织好每个教学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一些重点内容和关键性的问题,在授课过程都会利用多种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对于重点问题反复强调即兴提问,从而促使学生认真听讲主动思考。对于简单的问题,则尽可能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或者分组讨论,然后再师生一起总结,完成本次教学的目标。这种方法锻炼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相互协同作战的能力。

另外,在一堂课上有时还会把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使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易学易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5.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把学生带入引人人胜的境界中。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喜新厌旧、厌呆倦板的心理,在教学"原则不变、方法常新"的思想指导下,灵活使用多种方法,使学生常有新鲜感,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想掌握它的特性,全靠书上的介绍和自己的想象,确实难以理解。在学习电流、电压、电位、电阻、电容这些基本概念时,学生也难理解,这些基本概念掌握不好,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水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它既看得见,也摸得着,人们每天都离不开水,所以对它的物理性质很了解。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把电比喻成水,则电流相当于水流,电压相当于水压,电位相当于水位,电阻相当于水流中的障碍物,电路相当于水路,电容相当于盛水的容器,这样就很容易理解。

6.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在电工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学起来枯燥,教起来干瘪。对这些内容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时,可以先结合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原理,向学生介绍上海磁悬浮列车的建成情况,并把它的快速性、安全性作简单的介绍。当学生听完介绍后,对磁悬浮列车很感兴趣,就会不断提出问题。然后可以一起探讨悬浮列车的安全性是如何得到科学保障的,这样就使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横生了。用这种设置悬念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把探究内容由书本知识向社会事件延伸,并把探究活动由外在兴趣转化为学生的内动力。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准备阶段,要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和前后内容的联系,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形成学习动机,又要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把握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增强能力,从而提高《电工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徐卫. 多媒体技术在《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70-73.

[2] 钱来富. 浅析《电工基础》学习兴趣的培养[J]. 才智,2013,22:79-80.

[3] 程雪菲. 浅谈电工基础一体化教学方法[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9:132.

[4] 金江. 浅谈《电工基础》教学[J]. 现代企业教育,2013,12:105.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知识篇(6)

【关键词】水电施工企业;档案管理;现状;问题;对策

档案作为企业生产、技术、科研和经营一系列活动的真实记录和基础性工作,在企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水利水电行业重视度的提升及投入的增加,水电施工企业发展迅速,加强对该类企业的管理势在必行,而作为最基础性的水电施工企业档案工作更是不可或缺。而且随着自动化管理方式的普遍运用,企业档案管理模式也必须与时俱进进行升级,信息管理已经渗透到所有企业活动之中。基于水电发展背景及企业管理现状,开展对施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研究,对确保企业健康持续稳健发展意义深远。

一、水电施工企业档案管理的现状

1、档案界限不清晰,管理人员不专业

水电施工企业具有工作战线长、工作流动性大的特点,档案管理工作难度随之增加。尤其是我国水利施工企业大多由水利厅、电力局下的原作业队伍演化而成。主管部门或单位经常发生变化,而且也随着中国企业改革的推进,企业性质和类型也经常发生变化,水电施工企业联合或兼并的案例经常存在。在这种情况下,经常出现企业档案交接不及时、档案类别杂乱、保存年限不准等问题,进而造成了水电施工企业档案界限不清晰,使档案失去独立性。而且一些大型合资施工企业经常不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往往都是身兼多职,没有专业性的人才参与档案管理。不同部门的档案由不同部门分开管理,相互衔接和联系不够紧密,容易造成企业档案失去完整性。

2、档案内容不齐全,存放方式不达标

水电施工企业主要以工程成立项目部,而工程项目部会随着工程进度不同而呈现期限的不确定性。而且期间工程人员流动性大,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会随人员的变动而出现变化或遗漏,从而导致整个档案内容的不齐全。很多水电施工企业不能做到《企业档案管理规定》([2002]5号)中要求的档案存放方式中“八防”和无“八机”的规定,同时企业档案立卷说明、鉴定报告、检查记录不完善。

3、档案整理方法落后,信息检索效率不高

国内大多水电施工企业的档案管理仍采取人工作业的方法,人工进行整理编目。落后的手工方式,劳动量大、耗时多、效率低,阻碍了档案管理人员对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发。虽然目前部分企业引入了计算机对档案的管理,但大部分是将计算机管理功能确立在档案目录编制、统计等基础性工作上,功能设计过于单一,综合处理技术欠缺,没有从根本上革新档案整理方法。而且传统的手工检索严重制约了档案信息检索效率的提高。此外,档案需求者直接到档案室翻阅档案,加重了档案文件的调阅磨损程度。

二、强化水电施工企业档案管理的对策

1、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健全档案管理网络

实行“统一领导、分层管理、随机检查、季度考评”的档案管理办法,建立“三同步”的档案管理制度。即项目准备与资料收集同步,项目施工过程与档案资料形成同步,项目竣工验收与项目档案验收同步。将档案管理工作贯穿到工程规划、实施及验收的全过程。同时,水电施工企业应设立专职档案管理部门,聘请专业档案管理人员,对企业档案实施专业化、独立性、集中性管理。搭建各项目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平台,建立覆盖整个企业、涉及项目全过程的资料共享、高效传递、及时、通畅的档案管理网络。

2、加强档案工作的信息一体化与标准化管理

档案工作的信息一体化建设是基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从系统方法论的角度出发,对文件和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管理,使之向系统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从而发挥各自应有的最大效能,确保从企业现行文件到档案管理的高效和优化。标准是社会在生产和实践中对重复事物和事物规律认识总结的必然结果。必须通过各式各样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出其存在的统一的特征、方法等,然后借助现代先进技术制定统一的执行标准,进而确保水电施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向有秩序化、合理化、科学化和最佳化方向发展。

3、引入知识管理理念,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知识管理指通过应用现代化先进技术对知识资源(显性知识资源和隐性知识资源)进行科学管理,使恰当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服务于恰当的人,以帮助管理者做出高效的最佳的决策,进而促进知识创新与具体目标的实现。知识管理涵盖了知识的获取、整理、吸收、传递、传播和运用环节。随着信息飞速发展、知识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从知识资源的角度去分析和推动企业档案管理十分必要。要让企业档案管理向知识管理迈进,让档案资源变成一种无壁垒的资源形式,实现档案的快速互动、交流、共享与创新。而且企业档案的知识管理理念的引入,可以促进企业档案的文化功能建设。企业档案具有存档、助研、信证、扩产和教化等文化功能,知识管理的文化建设体现在创造知识、学习知识、分享知识上,基于知识管理的水电施工企业档案管理,将加快知识管理文化建设与企业档案文化的有机结合,促进企业档案文化功能建设的进步。

4、构建基于Web的企业档案管理集成系统

纸质档案资料的电子化改造,是充分运用现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将水电施工企业档案录入、归类、查阅等工作流程与先进科学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进而改变过去落后的手工作业方式,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的工作前提。但由于水电施工企业具有动态多变性,导致了企业的档案信息业存在着繁杂性与多变性,因此,在企业档案资料电子化改造时必然会出现大量重复工作的情形,鉴于此,应从水电企业档案资料的共性出发设计合理的功能模块(组件),当出现新的档案信息或信息发生变化时,只需打开具体的功能模块,对其进行小范围修改即可,而且可以尽量做到数据结果和视图结构相结合,增强档案资料的可视度。

三、结语

在经济社会转型、信息时代、知识时代来临的大背景下,水电施工企业档案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其模式、方法和理念也必须随之革新。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水电施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都在产生变化,因此档案管理工作思路也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与已有的档案资料基础、科技水平、企业发展状况相适应进行及时调整与完善,进而促进水电企业的健康发展与中国水电事业的持续前进。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知识篇(7)

关键词:全程式;能力本位;发电厂电气部分

作者简介:郑晓丹(1966-),女,浙江杭州人,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副教授;徐金寿(1962-),男,浙江临安人,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副校长,教授。(浙江杭州31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改革和开放试点项目(浙政办发[2011]54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1-0034-02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能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技术应用型人才首先应掌握某一岗位的生产操作技术技能,能将研究型人才的设计意图或工艺思想应用到具体的技术技能操作实践中去,然后再上升到技术指导、组织管理等。要培养出这些未来的能工巧匠,必须有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全程式”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标准,以“理实融合、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为指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结合、课内外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与岗位考证相结合、毕业实践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五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搭建以“职业核心能力平台、专业基本能力平台、专业综合能力平台、岗位迁移能力平台”等四大能力为核心的课程平台,采用构建“校企合作全程式实践培养模式实施平台、全程理实一体的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双证并行的全程能力培养和考核体系、校内外课内外兼容的全程式开放实训体系、目标管理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的全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方法,培养能力本位化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媒介,无论何种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最终都必须借助课程这座桥梁才能实现。

因此,作为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的专业基本能力平台课程,“发电厂电气部分”基于“全程式”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它改革的成功经验可以引领辐射到专业其他课程,为整个专业改革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1.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及办学思路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为教育部改革试点专业、水利部示范专业、浙江省特色专业、水校重点建设专业,是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至今已有50余年历史。专业一直致力于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具备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掌握发电厂及电力系统运行、检修、安装调试、调度及管理的基本技能或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专业毕业生主要服务面向水力发电厂、火力发电厂(热电厂)、地方电力网、大中型工矿企业变电所及各电力设备生产、安装单位,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发电厂及地方电力网等企事业单位生产第一线需要,从事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的运行、检修、调度、初步设计以及电气设备制造、安装、运行、维修、测试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以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秉持“理实融合、实践育人”的教育教学思想与理念,通过五个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搭建四大能力平台课程,采用五项构建的方法,确保培养出“一专多能、零适应期”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2.“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教学目标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核心课程,属于专业基本能力平台,课程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发电厂变电所中电气主接线设计与运行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掌握构成主接线的各个一次设备的原理和性能,知道如何对一次设备进行监视控制等。简言之,该课程目标就是将发电厂、变电所中各种电气设备装置的作用及它们构成的通路形式、如何控制通路、如何处理通路出问题及至如何介绍把电通过通路送到电力系统,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掌握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领域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着重培养学生具有开关拆装调试、技术数据测试、二次控制及信号等回路的布线安装调试检修技能,为他们获得专业岗位群所对应的运行值班岗位、检修岗位、安装调试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打基础。

3.课程改革总体思路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的学习建立在电路、电机、电气测量技术等专业基本能力平台课程基础上,同时它也是学习后续的继电保护、自动装置、高电压技术等专业综合能力平台课程及运行管理、工厂供电等岗位迁移能力平台课程的基础。本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它涵盖了该专业学生适应职业岗位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技能,是进一步掌握专业其他技能必须的基础。

基于实现上述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课程改革总体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以电力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结合中级维修电工、电气值班员、进网作业高压电工等国家职业标准要求,校企合作共同确定课程学习领域对应的学习任务、目标内容、学时要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学业评价方式,使学生在课程理实融合学习的同时学会工作。

二、“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改革与实践

1.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根据对应届毕业生就业岗位群的调查统计,并通过专业建设委员会对行业的分析,确定专业主要岗位有发电厂变电所的电气运行岗、电气检修岗;电力建设单位的电气安装、调试岗位;企事业单位供配电系统的运行、检修、试验岗位;发电厂生产技术管理岗;电力设计单位的电气设计岗位等。

召集来自上述岗位的实践专家,分析岗位中有代表性的主要工作任务,挑选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汇总后确定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同时根据中级维修电工、电气值班员、进网作业高压电工、进网作业高压试验工、进网作业继电保护工等职业资格标准,经反复推敲后设置电气主接线系统的设计选择、高压开关柜的布置安装、厂用电接线系统的设计选择、直流蓄电池的运行与维护、开关柜的二次安装接线调试、中央音响信号屏的安装接线等六个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该情境中进行知识与工作任务的学习,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具有发电厂及电力系统运行值班岗位、检修岗位、安装调试岗位所需的职业基本知识技能的课程目标。

2.“全程式”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1)工程实例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巧妙选择专业学生大二上半学期认识实习的电站为课程实例。课程教学全程贯穿该实例,教学过程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学习、实践能力的统一结合,注重师生互动。通过实例的展开讲述一个个知识点,使学生完成对一个电厂从电能输送通路设计到通路中各个设备的选择、确立,直至搭建起整个通路,并对整个通路进行监视、控制、保护的全过程学习。

(2)配合工程实例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在进行专业典型工作任务之相关子任务学习时,均结合该工程实例资料,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自己根据实例电站的原始资料设计电站的电气一次接线方案;然后针对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短路电流计算,同时进行一次接线上所有的电气一次设备及配电装置选型设计;以组为单位将设计方案与已经建成的实例电站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已经建成电站的不足,自己的方案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改进创新,评说改进后的优劣等,并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间互评,进行综合评价。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协作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3)实践技能培养遵循认知规律要求,有针对性循序渐进地展开。

1)从认知到实践。通过认知实践让学生认识电力系统发电、输电、变电等运行、检修、安装调试岗位,了解岗位基本性质和要求;具体认知实践地点选择水利厅定点校外实习基地(如南山水库、赋石电站、老石坎电站等)、下沙变电所、学校配电房以及学校周边的输变电工程等,根据教学内容选取,重点为认识工作岗位及电气设备。

在认知的基础上,笔者根据专业典型岗位基本技能要求设置了课程实验,配置了相应实验设备。通过典型的断路器等主要开关设备的调整试验、控制回路及分合闸时间测试实验、重复动作中央音响信号回路实验,训练学生适应电气检修、试验岗位所需基本技能。

2)从简单工程实践到分析研究。在实验的基础上,笔者设置了为期两周的高压电气实训,意图通过典型的断路器等主要开关设备的拆装检修、高压断路器电动分合闸控制回路工程布线安装调试、重复动作手动(自动)复归中央音响信号回路工程布线安装调试等项目,训练学生适应检修维护、安装调试岗位所需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电气安全意识、规范的设备操作意识习惯、沉着冷静的职业素养等等。

实训时要求学生先从直观简单的开关拆装、技术数据测试入手,测得数据不符合要求则让学生结合原理自行设计调试方法,通过调试考察能否达标,不行则分析原因,调试后再测直至合格为止;二次控制信号回路运行、检修、安装调试时,首先要求学生先将二次原理图转画成工程实际所用的安装接线图,然后根据安装接线图布线安装,通电试验,若通电不成功,则自行查线排故,直至成功。操作时,以组为单位互助协作,要求人人动手。

3)从分析研究提炼到初步设计。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综合课程主要知识内容是尝试初步设计。笔者选择一个典型电站的一次部分设计作为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使学生树立工程整体观念、查阅遵循行业标准规范、掌握电气一次部分初步设计的基本方法、学会分析原始资料、确定水电站主接线(熟悉短路电流计算)、选择电气设备、绘制工程设计图纸等,训练学生适应电气运行、设计、技术管理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

(4)全过程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指导。课程实验、高压电气实训均由具有水利水电施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高级考评员主负责,由本课程负责人、1名主讲教师(均为90年代从企业调入)辅助指导,另聘请负责电网安全运行的浙江省电力公司三级专家(为90年代初从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调入省电力公司,原在学校担任本课程主讲、实验指导)全程辅助指导。

课程设计环节除由课程组在编教师负责指导外,特地聘请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资深电气主设计师担任全程辅助指导。

(5)鼓励学生从校内走向校外。积极鼓励学生从进校起就利用课余、假期去专业相关单位顶岗实习,巩固学校所学知识,特别是将学校所学与工程实际结合,将学校中学到的具体的技术操作实践技能应用到工程实际中去。

三、结束语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于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被评为浙江省重点教材。实践证明,在“全程式”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引下,“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使教与学两方面都得到了提高。老师教学轻松了,成就感增强了;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主动性增强,培养的学生明显比本科生动手能力强,比中专生可持续发展力足,给高职学生的就业或继续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金寿.理实融合 实践育人――“全程式”实践人才培养模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徐金寿,张晶.基于“全程式”实践培养模式的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0,(3):37-3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