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毕业设计的目标

毕业设计的目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3 17:06:55

毕业设计的目标

毕业设计的目标篇(1)

1.毕业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质量,毕业设计质量指标系统分别从“毕业设计前期”、“毕业设计过程”、“毕业论文”以及“毕业答辩”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同时,为了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保证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的指导质量,在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中加入了“综合实践”和“指导教师指导”两项指标。具体指标组成见表1。毕业设计前期应以向学生提出要求、明确设计任务为主,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方案论证、做开题报告,明确重点和难点,逐步进入独立工作状态。因此毕业设计前期指标中以“选题”、“开题报告规范合理性”、“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以及“相关英文翻译能力”作为二级指标。毕业设计过程是毕业设计的关键阶段。该阶段质量的好坏与学生的毕业设计主观能动性以及学生的学术素质相关。因此,毕业设计过程指标由“学生出勤情况”、“学生的工作进度”、“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五个二级指标组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主要包括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归纳,应用所学习的理论对实验数据进行解释并且总结得到结论。因此毕业论文质量指标包括:“论文规范程度”、“综合运用知识及文献资料能力”、“论文的难易度及工作量”、“论文创新性”、“文字表达及逻辑性”以及“论文水平”六个二级指标。毕业论文答辩与成绩评定是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全面检查和考核的一个重要环节,答辩时先由学生阐述设计的有关内容,答辩小组提出问题,提问的主要内容是与课题相关的基本理论与概念、试验手段、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等,要重点考查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进行分析的能力。因此论文答辩指标包括“对论文的表述”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两个二级指标。由于毕业设计知识面广、综合性和探索性强,学生往往很难由以往的学转变到现在的研究状态,这样就要求指导教师必须与学生经常进行研讨交流。同时对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各方面进行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因此在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附加体系中增加了指导教师指标。指导教师指标由“指导教师任务书质量”、“指导教师指导出勤情况”和“论文检查情况”三个二级指标组成。

2.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指标权重

权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针对某一指标而言。某一指标的权重是指该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权重是要从若干评价指标中分出轻重来,一组评价指标体系相对应的权重组成了权重体系。在确定权重时,既充分考虑了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特点,又突出了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毕业设计过程”、“论文质量”以及“综合实践指标”等权重较大。

3.评价体系评定程序

毕业设计评价体系中最终成绩分为指导教师成绩、主审教师成绩和答辩成绩。首先评定时评委只能按照毕业设计评价体系评价自己评价指标内的项目,并且根据相应的权重进行给分。

二、实践应用效果

本文制定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常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400多个学生的毕业设计评定中进行了实践。实践结果表明,采用该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使学生成绩分布合理,其中优秀率在20%左右,同时毕业设计题目与实践科研项目相结合的题目在50%左右,而且学生参加毕业设计实践达到95%左右。本文提出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有效地克服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促进了毕业设计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结论

毕业设计的目标篇(2)

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不仅要学会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也需要能够创造性地解决生活和社会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能够在专业范围内解决社会中所提出的新问题。所以,所有的高等院校必须进行毕业设计,并将毕业设计作为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放在最后各教学环节,并给毕业设计这个教学环节留下半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来进行,甚至大学生若想获得学士学位必须通过毕业设计,这也是保障毕业设计质量的一种方法。这些措施都是为了让学生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以保证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在实践方面的能力的目标。本科毕业生毕业之后面临着许多的选择,但是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供大于求,所以毕业生的成绩尤其是毕业设计的成绩就显得十分重要,用人单位也越来越重视毕业生的毕业成绩,大部分用人单位都愿意接收获得优秀的毕业设计成绩的毕业生。另一方面,高校为了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就必须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国家也正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高校的人才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所以就要求毕业设计必须具有较高的质量,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

二、高校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1.对毕业生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资格进行审查学校可以通过审核学生的学分来审查毕业生的资格,如果有4门及以上的必修课不合格或者有12分重修的学分,那么学校就不允许学生来进行毕业设计。高校还应该严格保证指导教师的资格,指导教师必须符合丰富的教学经验、宽厚的专业基础、较强的责任感、良好的工作作风几个方面才能担任,教师职称必须是讲师及以上。一般如果是初级职称或除此对毕业设计进行指导的教师,高校应该安排老教师对其进行指导和提供一些帮助。

2.建立质量标准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监控体系的前提就是建立科学完善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从题目的选定、指导教师的遴选、答辩与评分、过程的管理、优秀毕业设计的评选、规范化管理、经费的使用等方面都要做出详细的规定。不仅如此,还需要建立毕业设计的评估指标,一般由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等级指标和指标结论这几个部分组成。

3.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包括毕业设计日志化管理、毕业设计答辩资格审查、科学评定毕业设计成绩体系这三个方面。其中,在毕业设计中,学生每周要对自己的毕业设计的进展进行记录,并且在每一段时期做好总结,形成毕业设计日志管理,并向老师进行汇报,目的是将毕业设计按计划进行以便于按期完成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答辩资格审查时,答辩委员需要综合考虑毕业能力水平、设计态度、论文质量来进行评分,指导教师和论文评阅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答辩情况再确定学生的毕业设计的答辩成绩。最后在建立科学评定毕业设计成绩体系方面,教师需要依据特邀评阅人论文评阅成绩、开题答辩成绩、指导教师论文评阅成绩、中期审查成绩、答辩成绩五项成绩并乘以相应的权重给出最终的成绩,这样就可以公正、客观地给出学生毕业设计的成绩。

4.对毕业设计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对毕业设计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是指对毕业设计进行流程化的管理跟踪,通过流程化的跟踪管理,可以监控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从而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申报方面。教师在进行申报课题时需要结合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进行申报,还可以借鉴教师正在进行的课题进行申报,然后进行填表。审查人包括由学院组成的毕业设计领导小组人员和由所在系组成的毕业设计指导小组人员。审查通过是选题阶段的前提,否则审查不能通过,教师和学生必须重新进行选题。第二,选题阶段。审查通过的选题首先先向毕业生公开,然后毕业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以及题目要求、自己的实际要求来选择毕业设计的题目。

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选学生,学生也可以选择教师,如果选题不均匀,就需要系主任协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意见,如果两方达成一致的意见,就可以公布毕业设计分配表。第三,开题阶段。毕业生应当根据毕业设计分配表联系自己的指导教师,及时交流沟通,毕业设计的相关事宜应当及时进行交流以便于以后的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学生应当根据选择的毕业设计的题目收集资料,并填写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随后交给老师审查,审查通过后进行开题答辩,如果答辩没有通过,那么学生就要重新填写开题报告。系开题答辩审核学生的开题,审核通过才可以进行设计阶段,同时,最终论文成绩的评判依据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开题答辩的成绩。第四,设计阶段。设计阶段包括前期阶段、中期审查、后期设计。在前期阶段,学生首先要在报告中向老师汇报工作的目标和计划,每周坚持写毕业设计的日志。在中期阶段,学生要填写毕业设计的审查表,中期审查前学生填写毕业设计的中期审查表,只有审查通过才可以进入后期制作,而最终论文的成绩之一就是中期审查成绩。第五,答辩阶段。这一个阶段就是需要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的答辩,指导教师和指导小组必须审查学生论文答辩的资格,审查毕业论文设计是否能够达到论文要求,并根据审查结果给出相应的论文的成绩。

毕业设计的目标篇(3)

1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指导学生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过程中发现,毕业设计存在着选题难、任务重、重视编码、轻过程、项目无法完成等现象。设计过程中没有严格地遵循软件工程的开发方法,没有规范的软件设计过程,项目能否成功主要依赖于个人能力和个人努力,这种不正确的开发方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常常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1选题的盲目性

选题是毕业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初始环节,选题恰当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前提,但选题不当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学生没有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纯粹是为了完成学业而做毕业设计,选题没有一个确切的目标,往往是随便选一个题目,造成选题的盲目性,出现了选题陈旧、选题范围狭窄、选题偏大等问题,使学生抄袭、完成不了毕业设计的情况时有发生。

1.2缺少软件的系统分析

软件开发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系统分析,用来确定软件开发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估算完成该项目需要的资源和成本,确定目标系统应该具备哪些功能,主要经历问题的定义、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三个阶段。软件的系统分析确定了用户需求,同时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具体的要求,引导开发者正确地构建系统。因此,对用户需求做出全面、正确的分析,对于最终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往往认为代码编写最重要,对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阶段不重视,甚至没有系统分析,对整个毕业设计的完成造成了影响。

1.3软件设计过程杂乱无章

软件设计一般都要经历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测试阶段。而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开发的过程中,缺乏软件工程设计思想,跨越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功能模块设计,直接进行代码的撰写;或者从代码反推出模块设计;甚至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一边写程序,一边了解需求,程序完成了需求才确定。这种无序的软件设计过程,导致最终设计的系统杂乱无章、代码的重复率高、潜在?Bug多、系统的可集成性非常差、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或者系统无法运行。

1.4开发过程中文档不完备

根据软件工程学的基本原理,软件=程序+文档,可见软件文档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软件文档贯穿于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是提高软件产品开发效率、规范软件产品开发过程、保证软件产品质量的关键。但在实际毕业设计中,很多同学认为把程序代码编出来了,毕业设计也就完成了,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就是系统代码的复制,即只做出一个可演示可操作的系统,而忽略了软件开发的完整性、系统性。完整的毕业设计不仅包括可操作的系统,还包括在开发系统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个文档资料。文档的缺失会降低软件开发的效率、影响整个软件的开发、使用和维护。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没有达到毕业设计的目标要求。针对当前毕业设计的现状和存在不足,笔者认为应用软件工程学的思想指导毕业设计,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2用软件工程思想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

2.1以可行性研究指导选题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应立足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可由指导教师提供符合相关专业毕业设计要求的题目,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到社会、生产企业中寻求研究课题,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选题过程以可行性研究为指导,从课题规模大小、难易程度、学生自己的研究方向、爱好、学生的知识层面和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对于选择的题目是否能够解决,确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的可行性。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选报的题目来指导学生对该选题进行调查研究,明确课题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简要地写出关于问题性质、项目目标和项目规模的书面报告。可行性研究来指导毕业设计的选题,实质上是简化了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也是在较高层次上以较抽象的方式进行的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使学生对于课题的设计有个清晰的思路,为及时完成毕业设计提供了可能。

2.2重视软件的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地回答“系统必须做什么”,即确定系统必须完成哪些工作,也就是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不仅指明了系统设计时必须要实现的目标,也是软件设计、实现、测试和维护阶段的主要参考标准。用户需求的获取是软件开发中最重要、难度最大的工作,它贯穿于整个软件设计过程,不仅要涉及到软件开发方面的知识、应用领域方面的知识,还涉及到与用户沟通的能力。在进行需求获取和分析时,为了及时、准确地获取,可采用软件工程中比较成熟的方法,例如访谈、实际调查、UML的用例技术等。需求分析在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阶段起着桥梁的作用,确定了系统的需求,才能制定出软件设计的框架,保证毕业设计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进行,避免后期开发过程的频繁返工,进而按时完成最终的任务。

2.3规范毕业设计过程

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一般是开发一个软件系统,实现一定的功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无论软件规模的大小、功能的多少,都应该严格按照软件工程中软件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步骤完成各项任务。要培养学生把软件工程的概念贯穿于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也就是说,让学生把开发软件的过程看成是盖一栋大楼,修一条公路的实际工程,用工程化的思想指导毕业设计,确定完成课题的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注重软件类毕业设计的过程,而不是学生所认为的毕业设计就是编程序,代码调试通过即可。通过工程的概念规范毕业设计过程,让学生明白开发一个软件系统一般经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阶段,必须严格遵循软件生命周期的规律,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才能最终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2.4重视文档的写作

软件工程中的瀑布模型严格地规定了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要提交相应的文档。文档不仅记录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大量信息,在软件的开发、维护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要求学生遵照软件工程的思想,把文档作为整个设计的指挥棒,记载设计过程的每一阶段完成的目标、任务及技术手段,建立健全毕业设计文档制度,确保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文献综述、译文、任务书、开题报告、选题审题表、中期检查表、设计(论文)正文、答辩记录等各环节教学资料档案完善、规范,实现对毕业设计的全程监控。

3结束语

毕业设计的目标篇(4)

关键词:高职高专;毕业设计;顶岗实习;改革

作者简介:廖礼平(1979-),男,江西吉安人,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工程管理。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2014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顶岗实习工作过程的高职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编号:JXJG-14-59-3),主持人:廖礼平。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5-0067-04

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的毕业设计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全面总结,是学生从单一的知识学习到能力提高的转变,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同时,毕业设计也是对学生工作态度、工作协调能力、事业心和责任感等综合方面素质的训练过程。

一、毕业设计现状及原因分析

就业问题,是新时期社会对高职高专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国家发展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如何实现“零距离就业”,是每个院校长期以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为使“零距离就业”成为现实,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在学生临毕业前设置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该环节的实践(包括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使学生受到实际工作岗位的初步职业训练[2],比如,工程造价专业就包括工程识图,现场施工与组织、工程预结算、工程管理等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各工作流程。但因受传统教育等诸多因素影响,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毕业实践环节普遍存在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为此,课题组在某职业技术学院及某高专院校2014届毕业生中开展了问题调查,进行了文本分析。

(一)课题调研背景、路径

本次调研,以江西省某高职院校及某高专院校为对象,两所院校在校内师资、毕业设计管理性文件方面都有较好的基础,不存在影响毕业设计实施效果的技术问题。但是,毕业设计的实施效果依然不理想。调查内容及路径如表1。

(二)课题调研结果及分析

经过问卷调查,随机抽取520份有效问卷,进行质量分析,结果如表2。在毕业设计选题来源方面,学生自主选题的仅占19.5%,明显偏低。毕业设计选题性质,毕业设计与毕业报告两类合计达到79.1%,论文类仅占11%,说明高职高专毕业设计选题以应用技术型为主。选题与专业的关联性达89.6%;毕业设计的选题与就业的相关性仅为48.6%,这两者充分说明专业与就业之间存在脱节现象。与此同时,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的关联性为56.2%,说明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的结合仍存在差距,须加强之间的连贯性。从毕业设计完成的时间看,61.1%的学生用于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不到2个月,远远低于教育部规定的半年及学校规定的18周;教师指导情况,指导3次以内的占41.3%,这两者说明学生投入的时间不足、教师指导不够。学生对老师的满意度为84.4%,这说明毕业设计出现问题的原因不在老师,另有其他因素。毕业设计质量影响要素中,除前面的时间原因,知识欠缺、资料不足占83.8%,应为主要障碍。毕业设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贡献来看,90.4%认为有贡献,31.3%认为贡献很大,说明毕业设计至关重要[3]。

综上调查及分析,毕业设计质量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当前高职高专毕业设计存在的诸多问题,原因主要有:第一,迫于就业的压力,大多数毕业生忙于找工作,对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缺少热情,没有足够重视;第二,指导老师的指导缺乏系统性,不能很好地将学生就业岗位各环节各流程全部覆盖,加上平时还有教学工作,时间安排没有足够的灵活性;第三,毕业设计教学周期长,学生管理难度大,尤其是安全方面,教学效果不显著,存在毕业设计形同虚设,有些专业甚至出现“放羊”现象,比如建筑施工类、会计类专业。这些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质量。因此,高职高专院校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必须改革。

二、基于顶岗实习工作过程的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改革新模式构建

笔者以江西某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教学为例,探讨基于顶岗实习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改革新模式,包括毕业设计的安排、指导老师及学生的管理、顶岗实习的布置、实施及考核、成绩的鉴定等方面。工程造价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本专业岗位职业技能及可拓展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以全过程造价计价与控制技术及基层造价管理岗位为主。院校要求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目的始终围绕专业训练、职业能力培养与就业岗位进行。所以,毕业设计必须基于顶岗实习的工作过程进行安排[4]。

(一)调查阶段――做好毕业生跟踪工作,把握毕业生顶岗及就业状态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其培养对象理论知识相对薄弱,但对其实际操作技能、工作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要实现这一目标,做到将毕业设计与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岗位有机结合,毕业设计的选题必须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具有明显的岗位针对性。

近几年,通过对江西省中恒建设集团、江西建工集团等用人单位的调查、回访,发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基本呈现两个特点:一是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执业资格;二是以现场管理人才为主。工程造价毕业生初次就业岗位主要以工程项目造价员为主,占到毕业生总数的近六成。及时让学生掌握情况,毕业设计才更有针对性。院校可以在第五学期将上述情况通过主题班会、就业指导、岗前培训等形式告知学生,以便学生在顶岗实习前对本专业的就业情况有一定的预期。

(二)毕业设计的选题阶段――采取多途径分流毕业设计工作

受建筑类企业项目分散、实习工地安全隐患多、实习环境复杂等因素影响,工程造价毕业生集中就业人数相当有限。为更好做好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工作,院校在第五学期中段,一方面,与就业指导中心密切联系合作企业,尽最大努力安排集中顶岗;另一方面,广泛收集社会各用人单位信息,举行供需见面会,积极推荐学生分散顶岗;第三,校友、积极协助,学生主动参与,专业教师积极推荐。社会、院校、家庭、教师、学生等多方参与,将每一毕业生顶岗实习岗位落实到位。学生进入实际岗位,在院校、企业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求职意向等,自主地选择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及评价、工程招投标、现场施工、工程管理、工程预结算、工程测量、工程资料管理等方向的毕业设计选题,报指导老师、院系审批。当然,院系也鼓励毕业生,按照《毕业设计》课程标准确定的方向性选题要求,进行自主创新创业。这样,学生、校内、校外指导教师协同努力,将毕业设计选题与学生顶岗或就业有机结合,指导老师按规定进行毕业设计选题的汇总、审核、开题指导工作,确保毕业设计选题工作高质量完成。

(三)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定期检查、到企业调研及学生信息反馈相结合

为确保顶岗实习的质量,校内专业带队指导老师通过巡查,或现代化通讯设备、网络等对小组学生在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收集、处理、解答。同时,为加强过程控制,教研室、系部、教务处(或实训中心)安排四次集中检查。第一次检查,每年12月初,顶岗实习动员会。主要针对学生社会阅历不足,实际工作经验缺乏等情况,进行专业就业指导宣传,动员学生顶岗实习,强调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第二次检查,来年1月上旬进行,顶岗实习布置工作。根据第一次集中后的动员情况及指导老师下企业调研结果,指导学生落实实习单位,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及开题工作,完成顶岗实习报告书的发放及填写指导工作等。布置第二阶段指导老师1月至4月上旬下企业调研工作。第三次检查,来年5月上旬进行,毕业设计答辩会。针对学生顶岗4个月以来工作过程、毕业设计环节遇到的工程实际问题、心得体会进行交流;检查学生顶岗实习情况,主要包括学生的顶岗情况、指导老师的指导情况、学生实习报告的填写情况等;布置第三阶段指导老师在5月至6月上旬下企业调研工作。第四次检查,安排在来年6月中旬进行,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总结会。主要工作包括,针对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完成后的收获、体会以及教研室、系部、教务处等教学管理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学生顶岗实习报告书的批改、总评、鉴定工作。

(四)毕业设计答辩工作――按学生顶岗方向分组进行

在每年6月上旬,毕业生返校,学生辅导员、教研室、系部主持毕业生答辩会。答辩会按毕业设计选题进行分组,比如工程造价学生可分为项目招投标组、建筑施工组、工程监理组、工程预结算组、建筑测量组、工程项目资料管理组等。答辩程序按每人10分钟汇报进行,每人分三阶段:自我介绍、毕业设计及顶岗实习介绍、答辩。答辩成绩按指导老师给出的过程成绩(60%)、教研室安排评阅教师给出毕业设计评阅成绩(20%)及答辩专家给出答辩成绩(20%)。

(五)顶岗实习考核――以企业指导老师为主

随着经济发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要求发生了转变,从单一的重学历、转为学历、能力、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并重。责任感、协作、创新等成为现代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顺应这一转变,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也须进行改革。顶岗期间学生的道德品格、工作态度、业务能力、组织规律、创新创业成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并且,评价过程以定量考核为主,最后按优(85分以上)、良(70-84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给出顶岗成绩。

三、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改革与创新措施

高职高专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其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应创新思维,打破传统的毕业设计学科体系,开展基于顶岗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顶岗实习工作过程中,通过专业技术的应用与实践,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提高人才培养素质与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改革毕业设计选题机制,从源头上保证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质量

选题工作,是毕业设计的重要环节。应淘汰与顶岗实习岗位关联度不高、缺乏应用技术价值的课题,通过校企合作,从企业寻求选题方向,将生产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技术性问题、管理性问题纳入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中。按照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总结其岗位特征,归纳出与本行业、企业岗位联系密切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建成难度适中、内容覆盖面广、与企业生产经营关系密切的毕业设计题库。要进一步细化毕业设计选题各项指标,尊重知识,尊重学生兴趣,实现毕业设计选题的灵活性、高效性。

(二)加强监控,构建学生、学校和企业共管的毕业设计监控体系

推行基于顶岗实习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需要学生、院校和企业的相互协作、相互支持,这是确保毕业设计改革过程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毕业设计周期长、人员相对分散,尤其是建筑类专业,项目流动性大,这样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因此,应构建由指导老师、企业兼职教师、教研室、系部、教务处多层次多角度的过程监控体系。通过这一科学体系,对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毕业设计实践、答辩、成绩考核等各环节进行监控,以确保毕业设计目标的实现。经过长期的实践、优化,在校企合作的支持下,最终形成“校企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从而实现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

(三)构建专兼职结合的指导教师团队,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关键

鼓励校内教师到企业调研、挂职锻炼,提高其操作技能及水平。同时,从企业聘请一批能工巧匠,发挥其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能强的优势,从而构建一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导师团队。建立企业“教师联系站”,成立企业毕业设计指导办公室,由校内指导老师与企业能工巧匠共同指导毕业设计,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项目工作,实现校企导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的运行机制[5]。

(四)突破毕业设计成果形式,实现毕业设计成果多元化

结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特点,要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必须打破传统单一的毕业论文形式。在校内外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根据专业特点、学生兴趣与顶岗实习企业的实际,由学生自主地选择毕业设计成果形式,可以是毕业设计、毕业调查报告,也可以是实验报告、创新发明等。比如,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其毕业设计可以是编织一份完善的预算书、一份系统的施工组织设计、一份规范的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也可以是一份规范的监理大纲。

(五)健全校企共同评价、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成绩评价体系

应根据毕业设计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是毕业设计改革的重要环节。应细化指标、量化指标,定性定量相结合,探索成立由校外专兼职教师、行业企业专家、用人单位、社会共同组成的毕业设计评审委员会,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价,改变传统的只有指导老师或只有校内老师对学生毕业设计成果进行“程序式答辩”的评价模式。大胆创新,逐步形成由指导教师、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毕业答辩――毕业设计成果展示――企业招聘”三位一体的毕业答辩新模式,以社会、企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真正实现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比如,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设计答辩,可以聘请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事务所等用人单位、工程造价管理协会领导等,与校内指导老师共同组成答辩委员会,实现毕业与就业的衔接。

参考文献:

[1]王焱,柳天杰.基于顶岗实习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改革探索[J].山西建筑,2010(11):210-211.

[2]周志近.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J].生活教育,2012(12):93-95.

[3]管新平,等.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现状调查与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1(8):18-20.

毕业设计的目标篇(5)

关键词:建环专业;毕业设计;工程能力;工程教育;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TU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7)03-0101-05

2012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转观念,立标准,调结构,促改革、强保障”15字政策措施。高校工程类专业学生应满足实用性与工程性的要求,在工作中能较好地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具备工程师基本素养。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生进行知识创新的主要途径,是实现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训练过程,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学分比重最大的、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能综合反映高等工程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要求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

毕业设计(论文)作为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包含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两种类型。从笔者调查的情况来看,80%以上学生选择做工程设计。根据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建环专业)规范[1],专业工程方案与施工设计的主要实践单元和知识技能点包含:掌握综合工程方案设计的方法;掌握建筑负荷计算、设备选型、输配管路设计、能源供给量等的计算方法;熟悉工程图纸正确表达工程设计的方法;熟悉工程设计规范、标准、设计手册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方案论证选定,并做出运行调节方案。

针对毕业设计环节各高校建环专业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改革研究。丁云飞等[2]提出毕业设计环节应该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变校内工程设计为校外工程设计模式,或模拟设计院场景进行多专业综合毕业设计,并以不同类型的重点工程为依托,在设计的不同阶段邀请工程行业专家讲授设计过程和设计方法,强化设计理念,以达到强化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目的。周义德等[3]针对“如何满足‘一人一题’的要求”和“毕业设计如何与当今技术的发展相结合”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寻求有效提升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途径。赵海谦等[4]从六个方面探索建环专业毕业设计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李俊梅等[5]从专业内涵出发,探讨了在系统设过程的各个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帮助学生建立建筑节能工程理念。张健[6]探索在毕业设计阶段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提高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强化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谢东等[7]针对当前暖通空调领域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一题多方案、一方案一人,多方案比较”毕业设计新的指导方法。

本文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专业规范要求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针对笔者所在学校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对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对近年来暴露出的典型问题进行系统反思,从毕业设计全过程教学管理角度,探索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目标,提高建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可供相近专业参考。

一、 典型问题分析

(一)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教师工程教育能力不足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学生数量迅速增加,生师比普遍较高,按“一人一题”要求教师的指导工作量繁重,教育教学资源不足。从拟定毕业设计选题到毕业设计答辩工作结束,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周期长,任务重,而且指导教师往往还同时承担了其他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能实际投入毕业设计指导的时间有限。此外,多数年轻教师虽有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资格,但缺少足够的工程实践现场锻炼经历,对多样化的毕业设计题目指导能力明显不足。

(二)工程设计计算内容雷同,工程创新意识不足

虽然毕业设计题目不同,选用建筑也不同,但设计内容多数套用往届模板,系统方案雷同,缺少对工程领域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案的应用。比如,公共建筑的暖通空调设计,对空调方案学生只会就全空气与空气―水系统方案进行简单比较,设计内容限于夏季定风量工况,对冬季和过渡季节缺少分析说明;风管设计只考虑空调送风管路,对新风、回风与排风不作说明;冷热源方案只会传统的电动制冷+热水锅炉,或采用冷热同源的直燃式溴化锂机组、风冷热泵机组,很少结合建筑功能和使用特性进行冷热源配置,鲜见采用可再生能源方案。这表明学生专业知识面过窄,对专业前沿技术缺乏了解,工程创新意识不足。

(三)设计说明文件缺乏分析,工程应用能力提升不足

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方法和手段单一,文献查阅能力不足,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和工程系统观念。建筑环境与建筑能源系统设计方案很少提供施工说明与运行调控策略,仅仅限于典型工况设计和设备选型计算,对设备与建筑如何协调、冷暖设备容量在部分负荷下如何调控、管网输配动力装置如何调节等缺乏系统分析。大多学生虽能套用设计手册和应用工程设计软件,但对参数取值依据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不会用简练的文字和评价指标表达设计内容的合理性。学生最终能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但对设计的优缺点认识不足,缺少团队训练,不能合理评价自己的设计成果;学生能采用专业绘图软件,但对如何应用平面图、系统图、剖面图和大样图等综合表达设计意图缺乏整体认识,设计说明依据不充分。总之,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

(四)就业压力下学生毕业设计投入精力不足,岗位责任意识不强

毕业设计选题和任务书一般在第七学期下达,实际实施大都安排在第八学期。而这一阶段,许多学生忙于找工作,毕业设计被迫为就业让步,学生对毕业设计投入精力不足。有些用人单位还要求已签约的学生提前上岗,致使学生无暇顾及自己的毕业设计。一些学生主观上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降低对自身的要求,认为能顺利通过答辩就行,有的甚至敷衍抄袭,尤其是图纸照抄的现象非常普遍。多数学生岗位意识不强,缺乏工程责任意识。

(五)缺乏毕业设计过程质量控制措施,工程质量意识不足

目前,毕业设计指导主要以每周一次集中辅导与分散答疑相结合的方式为主,但集中辅导时间较短,指导教师对学生实际独立完成情况的了解不充分,仅根据所提交成果质量进行评分,缺少有效的检查手段,对学生毕业设计过程督促检查不严,导致部分学生蒙混过关。阶段设计成果没有量化考核标准,过程质量难以控制,不同指导教师评分标准存在较大差异。此外,学校对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工作评价重量轻质,按学生人数计算学时量,对指导过程及教学质量缺乏有效评价机制和奖惩制度。

二、 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过程管理途径

随着学科交叉的发展,以及学生跨专业就业的情况越来越多,建环专业毕业学生可以从事设计、施工、监理工作,也可以从事制冷空调设备研发、制造、工程造价咨询、物业设备管理等工作。这就要求学生专业知识面宽,基础功底深厚,具备再学习能力[8]。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应培养学生掌握一般的工程应用原理,以“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更应注重授人以 “渔”,教会学生如何将所学工程知识应用到工程项目中去,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这就需要完善毕业设计指导实施细则和制定毕业设计成果质量标准,规范指导教师和学生行为,确保毕业设计教学质量,以达到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

根据上述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其原因,结合笔者所在专业的实践情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毕业设计全过程教学质量管理。

(一)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资源,加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建环专业职业岗位要求的工程素质是综合素质,其中,专业技术知识素质要求学生能全方位了解建筑环境营造和建筑能源设备使用过程,熟悉建筑能源系统的能耗特性,掌握室内环境调控和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专业标准和现行规范。校内外指导教师首先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具备相应工程设计经历,并懂得如何指导学生达成毕业设计教学目标,才能确保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

学校通过与多家企业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企业提供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岗位,学校邀请企业专家到校授课和参与毕业设计环节指导。比如,重庆科技学院与重庆盛世新兴格力电器销售有限公司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同时与格力电器销售旗下的十几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专业教师可到企业进行工程锻炼,提升教师的工程教育能力;同时,学生结合实习岗位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并邀请企业暖通专家参与毕业设计过程指导,参与毕业设计答辩,按工程设计标准与规范要求对学生毕业设计成果进行评价等。这就形成了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双师型”队伍,有利于促进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教师工程教育能力持续提升。

(二)从源头抓好毕业设计选题申报、任务书和开题报告的组织管理

毕业设计全过程包括毕业设计选题、任务书下达、外文翻译和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计算说明与绘图、成果提交与毕业答辩等五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实施情况都直接影响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质量。

应从源头质量控制抓好选题申报、任务书下达和开题报告的审核工作。选题申报要确保每个题目所涉及的设计项目对象和范围要明确,避免同一项目简单更换地点重复申报;任务书所涉及内容应符合毕业设计教学要求,具有先修课程基础,体现综合性与应用性,对设计成果的数量和形式要明确,同一专业的设计深度要求应一致,不能超出学生能力范围。

好的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的良好开端,可以训练学生结合实际项目进行系统方案设计和设备选型,进一步熟悉设计任务和要求,为后续设计计算和绘图奠定基础。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不同于毕业论文,应结合选题和任务书中的实际项目,做建筑环境或建筑能源系统的方案设计论证说明,同一项目不同设计范围的学生要确保系统方案有一定差异性,避免学生开题报告内容空洞、概念堆砌,从而避免后续设计内容因采用相同方案而互相抄袭。在毕业设计初期,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查阅专业标准、规范和设计手册,结合实际项目提出不同的系统方案,绘制系统方案草图,让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的项目实际进行初步设计与论证。组织学生开展方案设计大讨论,并在小组讨论中发言,充分认识方案设计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最后形成文字说明,作为开题报告的主体内容。尤其是针对团队课题,开题报告要组织集中开题,明确学生的分工与设计范围,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做方案的合理性、口头和文字交流表达能力进行实时评价,帮助学生建立工程设计规范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形成工程设计系统方案比较的初步能力。

(三)抓过程质量控制,建立毕业设计成果分级评分标准

在开题方案设计基础上,毕业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负荷计算、空气处理过程计算与设备选型、房间气流组织计算与风口选型、空庥肜淙人管路布置与水力计算、冷热源机房系统设计计算等。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项目、设计参数和指标取值、系统方案类型和设备管路布置方式等,可成立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教学团队,共同制定专业的毕业设计指导实施细则,同时确定毕业设计成果的质量分级评分标准。以负荷计算为例,实施细则应明确负荷计算所采取的方法,根据设计要求明确计算内容深度,若施工图设计阶段要求房间冷负荷应逐时计算,典型工况设计指标作为设备容量配置的依据;若需要制定全年运行调控策略或冷热源采用了可再生能源技术,还应进行全年动态负荷计算。对负荷计算结果的分析说明,应明确要求对负荷构成特性、日变化特性和全年冷热负荷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合建筑类型和主要房间功能说明负荷指标的合理性。对设计内容的完成数量和质量,实施细则应给出必须完成项、选择完成项和特色加分项,并在任务书下达时充分说明,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形成结果倒逼的工程评价思维。

建立毕业设计成果质量评分标准,按不同阶段的设计内容提炼知识点,对应不同知识点说明其对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的支撑作用,将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程度分为不满足、基本满足、较满足、满足和优秀五个等级,细化评分标准。按学生阶段提交成果对工程能力培养的达成度进行等级评分,有利于指导教师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及时反馈阶段评价结果,促进学生对毕业设计过程质量的重视,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过程管理,形成工程质量标准意识。

(四)协调学业与就业关系,注重学生工程文化素质培养

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成大众化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尤为突出。一方面,用人单位对高校工科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高校的扩招,地方高校受地域和教育资源的限制,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通过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规范学生毕业设计期间的行为,协调好毕业设计与就业的关系,确保学生有效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促进毕业生更好就业。毕业设计的选题与过程指导尽量考虑学生的就业取向,根据未来可能的岗位工作内容来开展毕业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更快适应岗位工作要求。学生申请校外毕业设计应满足专I对口,并有明确的校外指导老师,否则,学生应在校内教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内容。

由于建筑工程涉及主体利益、风险与责任的分配等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能初步分析工程设计结果应用可能带来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风险,会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将设备及系统的初投资与运行费用结合用户需求进行综合考虑,进行系统决策和理性思考。因此,在毕业设计阶段加强培养学生的工程文化素养,建立职业使命感和责任心尤为重要。指导教师专题案例教学,可邀请行业专家到校授课,让学生更好地将毕业设计内容与未来工作岗位职责相联系,全面分析不同的设计方案对工程应用带来的影响。通过工程文化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价值观,使建环专业工程人才具备相应的人文精神和情怀,才能在将来的职业岗位上担当绿色能源工程师的使命。

(五)利用互联网+毕业设计进行教学管理,加强学生的规则意识

随着教育现代化程度的越来越高,计算机和网络在大学教育中已经普及。针对大学生信息时代下的学习特点,合理利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平台开展毕业设计教学管理已成为可能。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本质就是在师生分离的情况下,借助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教师则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现有的雨课堂、课堂派等微信平台和今目标等网络免费共享平台,可以实现手机与计算机信息共享。

在毕业设计期间,指导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网络平台进行教学过程管理,实现考勤点名和设计进度控制,布置阶段任务。学生通过公众平台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指定部分内容,共享项目资源;同时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开展网络讨论,让同学们分享阶段设计成果,交流学习经验;对学生提交的成果可以进行,教师可以实时掌握每个学生每天毕业设计进展情况。这样,手机、笔记本电脑与网络不仅不会干扰学习,反而是必需的学习工具与途径。这种教学方式和途径,既能激发学生热情,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习惯,按时完成各阶段设计任务,避免毕业设计前松后紧、复制抄袭等现象,遵守网络规则,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规则意识。

三、 结语

建环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工程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工程人才,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是关键要素。工程能力具体体现在学生是否具有工程意识,在工程实践中是否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能进行工程创新实践等,而毕业设计就是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教学改革成果的应用推广,毕业设计质量和指导水平逐年提升,但是,综合考察近年来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从全过程教学管理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毕业设计环节教学水平:加强校企合作,增强教师工程教育能力;从源头控制,树立教学质量意识,制定毕业设计实施细则和评分标准;加强工程文化教育,树立工程价值观,教会学生如何将所学工程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去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形成初步的工程应用能力;采用科学有效的指导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规范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总之,毕业设计教学过程应面向行业人才需求,以“工程问题导向”帮助学生学会团队协作,养成良好的工程质量意识和规则意识,实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丁云飞,吴会军,徐晓宁.“卓越计划”模式下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5):42-46.

[3]周义德,杨瑞梁.关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两个问题的探讨与对策[J].教学探索,2007(3):9.

[4]赵海谦,刘晓燕,王忠华.建环专业毕业设计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2):66-67.

[5]李俊梅,孙育英,简毅文,等.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培养建环专业学生的建筑节能意识[J].教育教学论坛,2016(5):69-70.

[6]张健.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建环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的研究[J].甘肃科技,2013,29(9):84-85.

毕业设计的目标篇(6)

关键词:专业认证;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

课题支持: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改项目(湘教通[2015]291)。

Abstract:some problems about undergraduate graduation design in mechanical majors in the current were indicated in this paper. And some reform measures to improve graduation design quality were proposed including the selection,implementation and deepening the graduation guidance and other aspects to realiza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gradu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graduation design h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and it has reache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graduation design.

Keywrods: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 mechanical majors;graduation paper; reform and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本科毕业设计是学生大学期间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升华和拓展的非常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承担着由学校模式向社会模式转换的桥梁作用[1]。根据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颁布的修订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的规定,在课程体系一项别加强了对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的要求。通过对目前我校机械类毕业设计的调研,要使学生将过去3.5年所学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起来完成毕业设计,并体现出学生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2],从毕业设计的的选题开始到毕业答辩的各个环节,都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校对于毕业论文的组织管理制度已经比较完善,如要求二级单位成立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对选题、指导与中期检查、论文抽检、评阅答辩等方面均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但由于学科差异、教学管理工作繁忙、教学一线老师工作量大等多方面的原因,二级单位组织实施毕业设计存在一定的困难,难以形成有效的机制将工作执行到位。我校机械工程学院的本科毕业设计当前存在以下几点主要问题:

(一)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缩短,毕业设计期间,学生面临找工作,参加各种招聘会和面试,此外有相当多的学生需要准备研究生考试的复试等一系列非常耗时、费力的问题。因此,实际的毕业设计时间相对与教学大纲规定的时间大打折扣;

(二)毕业设计选题有重复,2013届选题重复人数达32人,重复率达13.7%,2014届选题重复人数达18人,重复率达8.2%,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一人一题;

(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建模软件应用不熟练,学生毕业设计说明书和图纸质量不高,抄袭现象时有发生,答辩成绩不甚理想,无法对专业认证标准中提出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等方面的达成度提供有利证据。

上述几个问题,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学生对待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同时,与指导教师平时疏于管理有很大的关系,当然,与当前的大环境也有关系。针对我校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结合2015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探索了一些实实在在提高机械类毕业设计质量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二、改革内容及对策

(一)研究由企I导师参与选题、指导和评价等毕业设计各环节的专门机制。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中,有四处提到了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本科教学的要求,其中两处与毕业设计有关,其中一处在通用标准之课程体系,具体规定如下: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至少占总学分的20%)。应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应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和考核应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另一处在机械类专业补充标准中,其对毕业设计的指导有详细的规定:指导应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或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指导,支持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

据此,学院聘请了15名企业专家作为本科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被聘指导老师来自于10多家企业,主要分布在长株潭地区,企业专家都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同时在所在企业有一定的职务。企业专家的主要工作为:①作为第二导师(学院指导老师为第一导师)指导10%左右的学生完成毕业设计;②作为企业联系人,协调学生毕业实习现场参观等事宜;③作为专家参加毕业设计中期检查,答辩等环节,并对毕业设计工作改进提供建议。

(二)严格选题,突出培养目标的指导作用,落实以工程设计为主的指导思想。在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中,有两处对毕业设计的选题提出了要求,其中1处在通用标准“课程体系”中,具体规定如下:“毕业设计选题要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处在机械类专业补充标准中,其对毕业设计的选题做个更加详细的强调:“选题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工程设计为主,源于实际工程问题的占一定比例,一人一题”。

据此在选题环节,召开小范围的讨论和会议,对每位指导老师制定的毕业设计任务书进行讨论和完善,严格要求指导老师所出题目不能与近三年毕业设计题目一致,至少设计参数不能相同,以确保该题目适于培养目标的达成。

(三)落实毕业实习指导环节,规范实习程序,为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提供支撑。根据本科毕业生的培养方案和专业认证的要求,毕业实习环节是毕业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毕业实习,学生可以对选题建立更加直观的认识,以确保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毕业实习由指导老师按照选题带学生去企业或实验室完成相关的认知、现场讲解、甚至拆装操作等,指导老师应提交实习记录及效果分析。可以采取多位指导老师名下学生集中实习的方式,也可以单独带学生实习,实习地点由指导老师指定。

(四)深化毕业设计指导环节,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和创新能力。根据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要求,对照专业认证的毕业设计方面的标准,我院机械类毕业设计尚有差距,鉴于本院毕业学生数量大,而指导老师相对较少且大部分本科毕业指导老师同时也是硕士生导师,尝试由该指导老师和其硕士生和指导的本科毕业生组成团队,建立两周一次的工作汇报,所有学生参加汇报和讨论,指导老师把关和指出问题,具体修改和完善由硕士生和毕业生单独沟通完成。这样通过面对面讨论,学生收获很大并且迸发创新思维,能够在毕业设计进程中更好地把控毕业设计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尝试集中毕业设计组织工作,完善中期检查与论文制度,减少学生的侥幸投机心理。以前的毕业设计一直是分散状态,学生在宿舍完成毕业设计,设计效果不佳;目前我院各专业也在执行中期检查与论文制度,但对于中期检查结果没有具体的处理办法,因此对学生形成不了实际约束,需要完善中期检查制度。论文抽检按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为此,学院安排专用的毕业设计教室,在规定的时间段,要求所有学生在教室集中设计;中期检查进行匿名抽查,抽查比例不低于毕业设计总人数的40%,成立多个小组对毕业设计进展进行中期评价。

(六)在评阅、答辩与成绩评定过程中,引入企业专家和其他高校专家参与,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针对学生毕业设计质量不高,图纸质量不高,设计说明书拷贝痕迹较重的问题,引入外单位评价机制,凡不通过者,一律延期毕业。以此进一步督促指导老师和学生,切实执行学校的相关规定,重视行文的基本规范,引用文献资料、注释、表格、中英文摘要等内容的规范性。

三、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大学期间由学生转换到工作岗位的最后一个实践教W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强力驱动下,通过近两年的持续改革和实践,我院对毕业设计进行了过程跟踪和全程管理,不断贯彻既定的改革内容,使毕业设计的质量稳步提高,同时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顺利通过了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一个学期的毕业设计,学生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巩固,所学专业得到了一次完整的思维训练,普遍反映收获很大,同时更加融洽了师生关系,培养了师生感情。

参考文献:

[1]王智明.工科院校机械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办法[J].高教论坛,2012,(2),64-66.

[2]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修订版)[M],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2015.3.

毕业设计的目标篇(7)

关键词:交通特色;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P20-4 文献标识码:B

毕业设计是各大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其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一次综合性的教学实践重要环节。测绘工程作为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通过毕业设计可以使学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独立从事教师的纵横向项目和企业生产。毕业设计质量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成了关键。许才军等利用转变培养模式对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进行了探讨;张小红等利用近五年的本科毕业设计对武汉大学测绘工程专业进行分类调查与分析。鉴于此,本文在交通特色背景下,分析和探讨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

1. 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现状

在交通特色背景下,华东交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于2005年增设了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前几年,本科毕业设计质量良好,近些年,该专业的毕业设计质量呈现下滑趋势。其主要原因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 时间无法充分展开。第一,当前就业是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由于多种原因,部分学生在最后一学期仍未找到合适的工作,无法集中精力进行毕业设计和保证做毕业设计所需的时间。第二,我校测绘工程专业每年大约有25%的学生考上研究生,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最后一学期,考上研究生的学生要准备面试,缩短了毕业设计的时间,致使毕业设计所需的时间无法保证。第三,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最后一学期,学生有两周的毕业实习,占据了毕业设计的时间。②选题和指导方式缺乏互动性。目前,学校毕业设计选题致使指导老师和学生都较为被动,即由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课题或方向列出几个题目,然后由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选取,最后由系部根据选题情况做出相应调整。第一,教师出题具有盲目性,题目的适合度和难易度不够,大多学生无法找到适合自己和感兴趣的题目。第二,学生选题的盲目性,由于系统的限制,先到先得,有一种抢先选题的心理,致使学生只能字面了解题目,无法深入了解。第三,没选定题目的学生由系部作统一调整,这种选题更具盲目性。

2.交通特色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我校出现的上述情况,本文对测绘工程毕业设计改革措施如下:①保证毕业设计的时间。根据测绘工程的培养计划,第七学期的14周全面结课,可以提前安排毕业设计,这样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充裕的时间。②毕业设计与纵横项目相结合。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大二或大三就参与自己的纵横项目,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工程设计和研究的能力。做毕业设计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从自己所做的项目中拟定题目,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同时,指导老师必须根据测绘工程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将题目分成难度适中、且具有实际意义的毕业设计题目。③毕业设计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在测绘工程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下,毕业生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学生可以选择企业的一名有经验的人员进行协助指导,同时,学生可以与指导老师商讨毕业设计选题,这样保证了毕业选题的实践用性。这种模式可以解决一些用人单位在实践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且加深用人单位和学生相互了解,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④学校严格把控毕业设计和答辩质量。加强对毕业学生的管理,要实现严格的考核制度,指导老师要分阶段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且进行中期抽查,加强对毕业设计的督促,保证毕业设计顺利完成。

3.结论

在交通特色背景下,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质量,亟须进行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本文针对我校测绘工程毕业设计出现的问题,从时间、师生互动和管理上采取改革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测绘工程毕业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