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理财金融知识

理财金融知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7 14:52:39

理财金融知识

理财金融知识篇(1)

【关键词】高中生 金融理财 方法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我们高中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该如何学习投资理财,要从哪入手,需要注意什么呢?然而我国的金融教育非常少,大部分高中生都缺乏基本的金融概念和理财意识,因此造成了许多高中生没有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这些状况对高中生之后的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的阻碍,所以,高中生要学会基本的金融知识,学会理财十分重要。

二、高中生要学会理财的原因

(一)节约用钱,让自己不再处于“没钱花”的尴尬处境

社会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父母也让我们处于优越的生活条件之下。现在不少的高中生每个月都手握着数额不菲的生活费,然后却总喊着“钱不够花”。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我们缺少理财观念。学会理财可以让我们学会如何分配自己的零花钱,不会让我们总是处于“没钱花”的状态。要想学会节约用钱,做好预算是关键,父母每个月给我们的零花钱我们可以通过记账的方式看下自己花了多少钱,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意料之外的开支,哪些开支可以避免。然后第二个月的时候就可以做本月的开支预算了,并且严格按照预算来花钱,之后就会发现,不仅生活费够用,还会有一些结余,可以存起来,然后就再也不会处于尴尬的“没钱花”状态。因此学会理财可以让我们学会节约用钱,不会再让自己乱花钱[1]。

(二)养成理财习惯,合理支配金钱

作为一名高中生,父母给我们的钱除了当作生活费之外,我们还可以会用来学习,比如用来买学习教材之类的学习工具。当然也会用来买吃穿之类的,还有用来娱乐。但是因为高中生的思维还不太健全,许多时候消费行为都是不理智的,花起钱来大手大脚,没有节制。我们学习了金融理财知识之后可以让我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会合理去支配金钱。说到合理支配金钱首先我们可以用账本去记录我们的消费情况,从而了解自己的消费情况。其次,明确价值观,作为一名高中生,对金融理财方面的知识大都是没有经验的,金融是一门复杂的课程,养成理财习惯,管理好自身的财富,合理的支配金钱,逐渐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消费方式。只有了解自身的每一时期的收入与花销,并清楚地记录好,这样才能让我们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并且合理的支配每份支出。

三、高中生学习金融理财知识的方法及途径

(一)合理运用互联网、书籍或视频学习理财知识

在当今这个信息发展的数字时代,想要学习金融理财知识是轻而易举之事,并不局限于书本。而我们高中生的学习压力比较繁重,可能无心再去学习与金融理财方面的知识,除非是特别感兴趣的同学。但是据观察,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高中生日常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手机和网络,这就为高中生学习金融理财知识提供了必要充分的条件。手机电脑不仅仅是娱乐聊天的工具,更是学习的最佳途径,高中生在用手机电脑看电视电影的时候应多关注一些财经类的新闻、讲座等。也可利用微信推送的或者官方提供的有关金融财经类的公众号,时刻了解到金融界的最新资讯,另外平日里在刷微博或朋友圈,可以随时且轻松地了解国家甚至全球的最新金融政策,掌握到一些有趣的财经类短视频或文章。但是在浏览网页的时候,高中生往往会不自觉的浏览一些与其无关的信息,这时就需要书籍的强有力助攻。虽然财经金融类的相关书籍专业性很强,牵涉许多专业性术语,往往晦涩难懂,让人易生烦躁厌倦的情绪。但是作为一名高中生,无须了解和涉入专业性太强的财经知识,也容易让高中生失去学习财经知识的热情。但是可以适当地阅读一些杂志周刊,例如《经济观擦报》等。先学习一些基础的,再由浅入深,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更好的掌握理财知识[2]。

(二)生活中自觉养成理财的习惯

要想将理财知识深入人心,就必须在生活中也养成理财的好习惯。作为高中生,虽然个人资产并不是很多,大多都是依赖于父母给的生活费或零花钱。但是现在学会理财,重视理财,对于日后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是具有极大帮助的。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中,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形式理财,例如实时记录财务情况,可以分周计算,也可按月记录,做一个账单表,把一些消费情况详细记录下来,或者整合成树状图、饼图、折线图等,以便更直观地观察和分析近期的消费情况,帮助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切记记录的消费数据一定要准确详细,不然后期工作全都会紊乱。对于我们高中生而言,除了自觉遵守理财习惯,在做出消费举动之前,应先确定自己是否应该值得为此商品付出资金,买回来是否真的用的上,意义何在,统筹兼顾,不可冲动行事。另外,在买一件东西的同时应该考虑到自身实际的经济情况,如果自己的经济状况与现实相违背,应该考虑放弃,养成赊账欠账的习惯就很麻烦了,并且我们应对自己平时的支出与支入情况清晰明了,对资金的流向了然于心,知道自己花在哪儿,又赚了多少。最后,我们应建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对我们的资金做一个合理的规划和预算,未雨I缪,必要时可做一些投资[3]。

(三)向他人学习如何理财

理财虽然看似简单,但实则蕴含着很多学问,不可小觑。而生活处处皆学问,现实生活更能教会我们更多更印象深刻的道理。例如借鉴他人的理财方法和经验,会让我们更深刻理解和学习理财知识。学校可以邀请各大银行、理财专家到学校坐访,进行理财知识的宣讲,分享一些理财经验和方法,或者举办一些关于金融财政方面的知识竞赛、答辩活动,这样更能借他人之言,打造和制定适合自己的一套理财方案,从而完善和提高自身的理财能力,建立健康的理财之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会金融理财可以让我们妥善处理自己的存款。高中生是国家未来经济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要时刻明白自己肩膀上的重要使命,认真学好金融理财知识,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金融理财并不是一门简单的知识,它需要不断的学习。我们在学习金融理财知识的过程中肯定会碰到许许多多不同的困难,但是我们并不会因此就放弃,在学习的时候会去借鉴相关的书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向身边的经验丰富的同学,或者师长,父母请教,从而增强我们的金融理财知识。

参考文献

[1]邓楚依.高中生学习金融理财知识的途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6(17).

理财金融知识篇(2)

(东北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5)

摘 要:财经院校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由于是不同教学单位开设的,容易产生授课内容重复的问题.本文以《金融学》和《财务管理》课程为例,在阐述两门课程整合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整合方案应考虑的因素,并根据专业基础课设置原则,给出了三个解决方案,并基于知识完整性,针对每一种方案给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专业基础课;金融学;财务管理;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254-03

基金项目:本项目为东北财经大学校级教改课题《管理类专业基础课授课内容重复的整合研究》的研究成果

近几年,教育部不断地对高等学校教学计划改革提出政策性规定,比如,学分不断降低,这样的改革对于学生来说有利有弊,好处是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拓展授课以外的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培养综合性人才;弊端是对于没有学习规划的学生来说可能造成知识摄取不足,限制了知识面的扩展.为了弥补这样的弊端,高等院校应该合理设计专业基础课,尽量在有限学分的前提下,给学生充分补给基础知识,为其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很多财经院校设置专业基础课时常常会有授课内容重复的现象,如果重复的课程不是来源于同一个教学单位,那么授课老师之间就可能缺乏对于授课内容的沟通,可能会导致重复或衔接问题.本文以财经院校管理类专业专业基础课《金融学》和《财务管理》课程为例,分析两门课程授课内容重复的整合问题.

1 《财务管理》和《金融学》两门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和《金融学》是分别隶属于管理类和经济类的两门课程,但其授课内容却有很大的重复性,以我校会计学系列教材《财务管理》(刘淑莲主编)和金融学系列教材《金融学教程》(苏平贵主编)为例,《财务管理》教材共14章,《金融学教程》教材也共14章,从其目录标题看,共有9章是完全重复,其余的章节有部分重复,也就是说,两门课程至少有70%以上的内容是重复的.目前,我校管理类专业同时开设了这两门专业基础课,根据2010级的教学计划,我校共有17个管理类专业同时在大学二年级开设了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其中,劳动保障、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是方案内学科基础选修课,金融学是学科基础必修课;管理科学和工程管理专业的金融学是选修课,财务管理是学科基础必修课;其余的12个专业(电子商务、旅游、资产评估、日会、注会、会计学、加会、财务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的财务管理和金融学都是学科基础必修课.这意味着我校有12个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因为教学计划安排而导致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的重复学习.只有5个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选课来避免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的重复学习,然而这些学生极有可能因为不了解课程的内容而同时对两门课进行了选修.由此可见,我校目前管理类专业同时开设财务管理和金融学势必造成授课内容重复,浪费了教学资源,同时也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教学质量.

管理类专业同时开设《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造成重复授课不光是我校的问题,外校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以山西财经大学为例,工商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管理科学专业、工程管理专业、项目管理专业等管理类专业都同时开设了《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

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财知识和了解金融市场环境知识,以培养适应经济型社会需求的管理类人才.《财务管理》以讲授公司理财知识为主,简单介绍了金融市场环境知识.《金融学》对金融市场环境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同时也大量介绍了理财知识.这就使得两门课程产生了大量的授课内容重复.根据学分制的教学制度,在总学分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取舍这两门课程,或者如何很好地整合这两门课程,思考这两个问题,有利于重新修订或调整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2 设计管理类专业《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整合方案应考虑的因素

2.1 体现课程基础性的特征

专业基础课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必修的重要课程.不同的专业有各自的一门或多门专业基础课,同一门课程也可能成为多门专业课的专业基础课.作为财经院校的管理类专业学生,了解理财知识和金融市场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所有管理活动都是为了提高价值,而在现今的商品经济社会里,金融市场是与个人生活和企业经营不可脱离的平台.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将来的主要就业岗位又不专门是公司财务和股票投资,因此,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应该包含理财和金融市场的基础知识.

2.2 扩展知识面

比较宽厚的专业基础,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毕业后适应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专业基础课的设置除了要突出财经院校的特征之外,还要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除了介绍理财知识和金融市场的基础知识外,还可以介绍一些与企业经营和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财经类知识,比如货币的供需与定价、风险管理等基础知识,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 教学资源分配

学校在设置课程时往往会考虑到教学资源分配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教师资源的合理分配,也关系到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问题.《财务管理》通常是财务系(或者会计系)开设的课程,《金融学》是金融系开设的课程,在设计管理类专业开设的《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整合方案时,要注意这样的问题:如果保留《财务管理》,金融系需要开设什么样的课程能够给学生介绍金融方面的知识;如果保留《金融学》,财务系需要开设什么样的课程能够给学生介绍财务方面的知识;如果这两门课程都删除,那么哪门课程能够补充理财和金融市场知识,这个教学任务应该由哪个系来承担.

3 管理类专业《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整合的方案设计

针对上述问题,财经类院校管理类专业本科教育的专业基础课应该凸显财经特征,因此,关于《财务管理》和《金融学》两门课程的设置有三种可能:一是保留《财务管理》课程,舍掉《金融学》;二是保留《金融学》,舍掉《财务管理》;三是同时保留《财务管理》和《金融学》,并协调两门课程的授课内容,凸显两门课程各自的特点.

3.1 保留《财务管理》,舍掉《金融学》

表1列示了中国校友会网最新编制完成的《2014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除东北财经大学外,排名前5名财经类院校的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的设置情况,由于各个学校教学计划设计不同,所以有的学校也叫“学科公共课”.从表1可以看出,基于财经类院校的特点,各财经类院校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有“财务管理”课程,主要是因为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学习企业中某一方面的管理技能,而财务管理是企业基于价值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管理内容之一,因此,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财务管理》课程成了各财经院校管理类专业必开的课程.

如果保留《财务管理》课程,基于知识完整性,替代《金融学》可以开设的金融类课程应具备以下特点:(1)详细介绍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类型;(2)介绍金融市场参与要素;(3)介绍金融市场工具的流通和定价机制.基于上述考虑,可以选择的课程有: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等.

3.2 保留《金融学》,舍弃《财务管理》

如保留《金融学》课程,基于知识的完整性,替代《财务管理》可以开设的包含理财知识的财务类课程很难在同一门课程中找到,往往会在《管理会计》和《财务分析》中涉及到部分理财知识,由于学分的限制和基础性要求,这两门课都是专业必修课,不适合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那么替代《财务管理》的课程就需要在别的教学单位寻找,比如:投资学等.

3.3 同时保留《财务管理》和《金融学》并予以协调

如果同时保留《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这两门课程,就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协调,避免出现重复的授课内容.本文认为,基于专业基础课54学分的要求,《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的教学大纲至少要包括表2的内容.基于两门课程内容的整合,需要针对管理类专业编写配套教材,这样才能够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

4 结束语

财经院校的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必修课之前,需要充分了解理财和金融市场知识,这些知识应该在专业基础课中进行设置.目前,管理类专业主要是设置《财务管理》讲授理财知识,设置《金融学》讲授金融市场知识,但由于这两门课分别开设在财务系和金融系,授课教师在授课时存在授课内容沟通障碍,导致这两门课的授课内容存在很大重复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根据专业基础课设置原则,给出了三个解决方案:保留《财务管理》,舍去《金融学》;保留《金融学》,舍去《财务管理》;同时保留这两门课程.并基于知识完整性,针对每一种方案给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杨琴军,陈龙清,季华.浅谈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整合[J].中国林业教育,2006(3):14-17.

(2)赵冬梅.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9(8):34-36.

理财金融知识篇(3)

【关键词】高中生 金融知识 学习策略

金融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加快社会前进进程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更是衡量我国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高中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理应树立正确的金融管理理念,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金融管理的各项技巧,实现金融知识与自我全面发展之间的融会贯通,为我国民族复兴、国家兴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对此,笔者作为一名高中生,将自身金融知识学习的经验以书面文字的形式进行总结,以期通过这种方式来为其他高中生进行一定的借鉴指导。

一、新时代背景下高中生优化学习金融知识的必要性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身心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以高考为主要目标注重自身学习能力、文化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全面培养。但是在实际的生活学习之中,高中生没有挣钱能力,自己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亲属的给予和支持,这就在无形之中促使其尚未形成良好的金融管理意识,更无法对自身的金融行为进行有效规范和科学设置[1]。同时,笔者对身边高中生朋友的金融行为进行调查中可以发现,85%的高中生没有正确的金融理财认知,甚至有40%的学生认为金融理财知识的学习对自我的全面发展没有必要。此外,在实际生活中笔者还发现某些高中生在父母给其零花钱的过程中,存在“天天光”的情况。也就是说父母、亲属给多少零花钱当天就花销多少,没有一定的金融理财规划。长此以往,这种不合理的金融行为、认知观念将会进一步阻碍高中生的可持续发展,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某些严重问题。因此,笔者作为一名高中生,认为促使其加强金融知识的优化学习是极有必要的。通过高中生金融知识的优化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高中生的金融管理素养和自身思想观念认知,对其消费行为活动的规范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时代背景下高中生学习金融知识的策略途径

(一)合理规划自己的零花钱

高中生应该对自己的零花钱、压岁钱进行合理规划,从生活小事层面入手逐步加强自身金融知识的优化学习,从而更好完成自我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成长目标。众所周知,高中阶段的学生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学习压力,同时,绝大多数学生都未满十八周岁,处于未成年的成长状态,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亲属[2]。日常生活中会受到父母给其的零花钱,逢年过节又会有亲属、长辈给压岁钱,这些钱高中生都可以看做是金融理财的本金和基础,以此来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和科学花费。一般来说,高中生金钱花费主要表现在吃、喝、玩、乐几方面。甚至很多高中生存在“乱花”、“大花”的情况,这就说明当前高中生的金融理财观念不合理,甚至是十分不理智的。

作为高中生的我们正处于人生成长的转折阶段,即将面临大学生活和社会就业生活,因此,加强对金融知识的有效学习则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培养自身的自主生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在零花钱、压岁钱的处理过程中,高中生可以将其存在银行账户中,并将银行存储凭证交由父母保管,与父母进行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并选择稳定性较高、风险性较小的银行投资理财产品。同时,高中生还需要及时关注自身投资理财产品的盈亏情况。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导高中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金钱意识,并且在实践中自主学习相应的存储知识、金融理财内容。

(二)加强金融书籍的有效阅读

高中生要加强对金融书籍的有效阅读,积极拓展自身的学习视野和阅读空间,通过自身理论知识的不断填充来更好提高自身的金融综合能力。同时,加强金融知识的有效学习可以促使高中生不断提高自我的服务水平,从而为我国社会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做出自我的巨大贡献,更好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目标[3]。金融知识是一个综合性的理论体系,其中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资金管理和资金使用。而在这一过程中,高中生要明确自身金融知识学习的主要目的,应以提高自身的资金管理能力、使用效率为根本出发点,以免对资金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对此,高中生在金融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高中生可以借鉴大学与金融知识有关的书籍进行专项学习,学习程度应该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表面含义的粗浅理解来巩固金融理论知识,从而形成一个简单的金融知识框架。值得说明的是,金融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比较而言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对此,高中生要根据自身理解、认知的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保证其认知程度在适当的范围之内,切勿给高中生造成一定的金融知识学习压力。同时,高中生还可以选择书店、图书馆等地方进行阅读,以此来巩固学生的金钱消费观念,以便能够更好的提高自身资金的利用水平和管理效率。

此外,高中生还可以利用现代化途径进行自主学习。对此,高中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浏览器在线查阅等方式来加强对金融知识的优化学习,还可以在网络环境之中与其他人就金融知识的相关内容进行交流讨论,在借鉴其他人金融理财经验的基础之上实现金融知识学习深度与广度的双向延伸。在日常生活休息过程中,高中生还可以在看电视的途中观看财经栏目,在放松宽泛的环境下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基础进行金融知识的有效学习,实现金融知识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高中生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其综合能力的高低将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将自己的责任使命牢记于心,积极克服金融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从而实现自身财富积累能力的最化。

参考文献

[1]李许贝.浅谈高中生学习金融理财知识存在问题及途径[J].财经界(学术版),2017,(01):52.

理财金融知识篇(4)

1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金融知识的市场需求分析

1.1应用型财务管理的兴起加强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复合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市场结构的发展变化,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本科教育已经从传统的“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趋向于“应用型”教育。经过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毕业生.具备相应领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在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能力等方面具有应用和复合性.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为此,许多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渐渐发生变化,不再是传统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而是定位于应用型专门人才.即培养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知识,具有运用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理论、金融投资理论和知识进行理财等专业能力.能够在企业、证券公司、银行、政府机关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从事资金管理、财务分析、财务咨询、证券投资、会计核算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种转变无疑加强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复合性.对学科交叉尤其是金融理财的部分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才有可能成为适应时展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

1.2金融环境的变化对财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并逐渐成为各种财务活动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从事财务活动的财务管理人员,不可避免会参与其中。

首先,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金融领域的跨国活动也在迅猛发展.金融的全球化促使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既为发达国家的‘剩余”资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投资空间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更多的融资机会。各种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境外投资机构纷纷涌入.一方面为企业筹资、投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又使企业处于极大的金融风险中。这些对财务人员的理财观念、风险意识、知识结构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我国资本市场规模不断壮大.有力地推动了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但目前有效的资本约束还未形成.这就要求财务人员熟悉、掌握相关市场的法律法规要求和运作规律.并具有较强的发展适应能力。

因此,市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不仅要求其掌握专业核心知识.具有综合运用能力.而且还要了解金融市场、熟悉金融机构、能够理解我国金融机制及法规。要培养此类人才.在其系统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开设一定数量的金融类课程必不可少。

2财务管理专业金融课程体系的设置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所采用的课程体系框架多分为五个层次: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限制性选修课、任意选修课。作为第一个层次的公共课.即为通识教育课程.强调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奠定素质教育的基础。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通识课程。因其与专业性质无关.故不必开设金融课程。后四层都属于专业教育课程.不同层次中金融类课程的设置也有所不同。

2.1专业基础课中,几乎没有金融类课程

开设专业基础课程的目的是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今.各高等院校普遍接受的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程有: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经济法、甚至运筹学和管理信息系统等。这些课程的设置并无不妥.但对财务活动的生存环境——金融市场.及具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各种金融机构未作丝毫介绍.这显现出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尚有欠缺之处.亟待进一步完善。

2.2专业主干课中金融类课程有所增加

专业主干课是构成财务专才部分能力的核心课程.也是本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重要标志.我国高等院校传统选择的为中级财务会计、投资学、高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等课程。其中投资学为金融学课程.在财务活动的三个环节,即筹资、投资和分配业务中,投资是中心,投资的需求决定了筹资的规模.投资的预期收益构成了筹资成本的约束条件。而投资的现实收益则成为财务分配的基础。因此将其作为重点内容设置为专业主干课。

随着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发展,除了传统开设的投资学课程外,各高校对专业主干课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如复旦大学的必修课增加了金融市场和金融计量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开设了货币银行学和资本运营;东北财经大学开设了金融学和公司理财等。这说明各高校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中的金融类课程数量。

2.3专业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随不同院校的特点而变化

    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的课程设置,体现出各高校对本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所以,在不同的本科院校,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设置的多少和具体的开设种类都有所不同。如复旦大学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特別重视学生的金融基础,金融学相关课程设置的非常细致,十二门的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如金融工程、期权与期货、金融实务、保险学、中国金融市场等占了九个。而中国人民大学在重视核心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更看重的是会计类专业课程,所以在其二十多门的选修课程中,金融类课程仅仅只有保险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市场学、期货贸易和证券投资学五门。其中证券投资学是必选课,是作为专业主干课中没有开设投资学的必要补充。

综上分析,在当今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金融类课程已占一席之地。但对比我国庞杂多样的现实市场需求,金融类课程的设置在数量和种类上明显不足,为能培养出真正满足市场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必须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对其中金融课程的设置进一步优化。

3金融类课程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优化设计

3.1增加专业基础课中的初级金融课程

在西方经济学中,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二者的英文都是与资金运动有关的"Hmnce”一词。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两个学科的交叉融合之处也越来越多。所以在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中,应至少开设一入门级金融课程,如《金融学一>或彳.货币银行学这两门课内容相似只是角度不同,都是比较浅显但较为全面的对金融学进行了介绍。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财务管理的对象——货币的产生发展、相关形态制度的演变;可以掌握财务分析中关键因素——利率其作用及运行机制;可以初步认识筹资或投资等财务活动所接触到的各种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

如今,大多数高校都将这门课开设到专业主干课中。这实际上是混淆了金融学与财务管理专业其他核心主干课程的关系。二者不应是并列而应是前者为后者的学习进行铺垫和打基础。因此,应将金融学调至专业基础课程中。如果学校较为重视财务管理专业金融知识的培养,还可在专业基础课中除金融学之,再加设一门金融课程,如金融市场学等。

3.2加强专业主干课中的金融实践环节

市场迫切需求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主要看重的是其灵活运用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理论、金融投资理论和知识

进行理财的专业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不仅在于财务主干课程的理论学习,更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现实生活的财务活动与金融工具、金融机构,以及整个金融市场都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仅仅加大专业主干课中金融类课程的数量远远不够,还应加强培养财务管理和金融相互交融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般来说,尽可能将专业主干课中的金融类课程放在全真模拟实验室中,通过采用模拟炒股实验、上市公司融资实验、项目投资决策实验、甚至沙盘对抗实验等设计性实验方法,着重训练学生在掌握财务会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整理运用财务数据,设计分析模型的综合能力。即便不具备全真模拟实验室的高等院校,也可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基本方法,使参与其中的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掌握财务金融知识,为其今后的实践操作奠定了基础。

3.3设置专业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的学分下限

虽然在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选修课中,都开设了金融类课程。这些课程表面上依赖于学生自己的兴趣选择,学校并无特别要求,但学校对该专业培养重点和方向的不同导向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如上海财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本身就隶属于会计学院,该专业学生在专业限选和任选课的选择上,必然以财务会计有关课程为核心,多选择公司治理、高级财务会计、企业价值评估等课程。这样培养出来的财务管理人才,不能完全满足我国金融环境的变化。

为了能够培养出既能满足金融市场需求.同时又能突显学校自身特点的财务管理人才,可以在财务管理专业选修课,主要是专业限选课中设置金融类课程的学分下限。例如,若某学校财务管理专业限选课一共要求30学分,其中金融类课程不低于8学分。这样,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的种类及数量多少,仍由学校根据自身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来设置,只是为了配合市场需要对学生所掌握的金融知识进一步提出了要求,而此要求还兼顾了学生个人的兴趣偏好。

理财金融知识篇(5)

【关键词】金融机构 金融知识 宣传普及 对策建议

近年来,金融业务和金融新产品广泛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金融服务和金融环境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提高改进新形势下征信、反洗钱和反假货币等金融知识的普及效果,更好地引导社会和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认识金融,提高现财能力,增强防诈骗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是摆在基层金融机构面前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一、金融知识普及的基本情况

(一)金融知识掌握程度不尽平衡

总体来看,目前人们对金融知识了解程度较低,许多人对CPI的含义、假币识别、通货膨胀、现代支付工具操作知识等缺乏基本的了解。就金融知识的掌握程度而言,存在着“四多四少”的问题,即:城镇居民掌握的多、男性掌握的多、年轻人掌握的多、收入高者掌握的多,农村居民掌握的少、女性掌握的少、中老年人掌握的少、收入低者掌握的少。

(二)公众对金融知识的关注点相对集中

大多数人学习金融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投资获利,实现财富增值。大家对股票基金、投资理财、金融政策等方面的知识比较关注,学习兴趣也比较高。针对这一特点,基层行在宣传普及金融知识活动过程中应有所侧重,围绕金融中心突出宣传主题,通过以点带面等多种有效方式和途径,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群众学习掌握金融知识的强烈要求,激发学习金融、理财等相关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以此延伸和增大金融知识普及率,切实达到金融进千家万户,百姓认识金融,精准服务百姓,金融、理财知识家喻户晓、老少皆知。

(三)金融知识的宣传渠道需进一步拓宽

从近年普及发放资料情况看,大多数人并没有仔细阅读,通常只是粗略看看而已,效果并不佳。对此,应进一步拓宽宣传普及渠道,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金融活动中来,使金融事业成为一项全员经常性参与的经济活动。通过个别调查和走访了解,金融知识的普及,群众更乐于接受贴近工作和贴近百姓生活的宣传方式。归纳主要形式为3条,一是利用大众媒体广而告之。如广播、电视、报纸、宣传窗、电子屏幕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二是金融部门利用城乡繁华街道、社区、学校、农村庙会、集市等契机进行宣传普及、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解答群众咨询。三是开展银校、银社、银企联谊宣传。将金融新产品、理财、保险、征信、反洗钱和反假货币等金融知识印成制式“明白册”。通过深入学校、社区、文体活动等形式,瞄准目标、有针对性地普及推广金融知识,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且快捷简便易懂好记,达到一传二、二传多的倍增效果。

二、金融知识普及的重要意义

(一)普及金融知识是营造和谐金融氛围的必要手段

采取各种灵活有效方式,把现代快捷优质金融服务宣传到社会和百姓生活中去,为社会和百姓提供快捷优质“一站式”服务,更好地宣传现代金融在经济社会和百姓生活中的作用,特别是金融新产品、现财、储蓄、保险、银行卡以及电子银行、网上银行等金融知识和金融工具的应用,使银行成为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营造社会和广大群众支持了解信任金融的和谐氛围,以此达到银行社会信誉好、金融知识家喻户晓、广而皆知、净化货币流通亮丽国家名片的效果。

(二)普及金融知识为城乡居民理财提供科学依据

据统计,陇南市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7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64元,经过近十年发展,到2016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9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05元,10年间分别增长了2.6倍和3.6倍,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日渐丰富。结余的资金收入选择投资、理财、保险、储蓄等,使其更好地保值、增值,稳中有所收获。对此,百姓对现代金融、新产品、金融理财知识等需求越来越迫切。

(三)普及金融知识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必然选择

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金融服务、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日新月异,金融市场的复杂程度也在逐步提高,人们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却相对滞后。面对种类纷繁的金融市场,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便成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旦选择错误,就会导致不可避免的经济损失。因此,人们迫切需要全面详细地了解掌握金融知识,更新金融知识,增强市场分析和判断能力,正确选择把握金融理财时机,避免缺乏金融知识或盲目选择带来的风险。

三、几点建议

金融知识、新产品的普及推广是一项长期性系统工程,其涉及对象情况各异、普及内容需逐步更新。所以,在普及推广金融知识和金融新产品工作中,要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方式,要与政府职能部门、金融机构、广播、电视等部门多方协调联动,采取灵活有效方式,因地制宜,充分发掘利用好现有资源,打造纵横上下群体网络机制,构成强大合力,提高宣传普及金融知识的效果。

一是把金融知识普及摆在突出位置上,提高公众金融素质。政府和金融办要高度重视,通过金融办公室的渠道,向公众提供金融知识、金融信息,定期组织和开展大众金融知识、新产品培训,为普及金融知识搭建平台。

二是金融机构切实担当,增强责任意识。各家金融机构要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敢作为、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勇于担当,加大金融知识普及宣传频率,浓厚氛围,切实发挥金融知识普及主力军作用,提高公众对金融知识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以此不断提升金融品牌,打造新形象。

三是引擎机制,延伸触角。建立经常化、常态化、网络化、制度化形式多样的金融知识学习普及平台,广泛运用有效载体进行宣传推广金融知识,并纳入金融工作范畴,与金融工作同部署、同计划、同检查、同考核。通过采取贴近百姓现实生活的内容和喜闻乐见形式,真正把应知应会应懂的金融知识传授到社会和广大群众中去,使群众在日常生活和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尽情地了解掌握更多的金融知识,学会利用金融工具理财,积极参加保险,选择正确的投资渠道和方式,避免因缺乏金融知识错选择而造成损失。

参考文献

[1]任鹏飞,张海应.基层金融知识宣传普及现状调查与思考[J].西部金融,2011年09期.

理财金融知识篇(6)

关键词:财务分析;课程建设;金融学专业;会计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2)04-0076-04

收稿日期:2012-08-20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2010年度省级教研项目“强化应用型的会计学教学内容设计”(20100435)资助

作者简介:朱炜(1966-),男,安徽怀宁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近年来,全球金融动荡日趋加剧,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金融环境的变化,对金融管理及风险防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中对金融分析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金融分析的基础是会计基础,金融管理和金融分析人员除了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外,必须熟练掌握财务分析方法。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市场中的参与者,都需要应用财务会计方法来分析信息,进行监管、经营和决策。而且,财务分析,作为金融领域最重要的手段,其信息处理能力的强弱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和经营目标的实现。这就对高校金融学专业建设和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金融学专业必须强化财务分析的专业建设和在课程设置中的地位。

一、金融学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分析

(一)金融学专业建设的意义和内容

1.金融学专业建设的意义。

金融学专业建设意义主要包括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在理论方面,金融学作为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在整个社会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自身的理论基础,分析方法和研究目的。在现实方面,金融学专业建设可以为当前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建设人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国际化,不仅体现在国际贸易的相互依赖,而且金融市场的相互依存状态也不断地显现,并有日趋紧密的趋势。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金融市场已经成为现在和将来全球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金融市场培养有用的建设人才也就成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2.金融学专业建设的内容。

金融学专业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课程设置,其二是师资队伍建设。所谓课程设置,笔者认为是目前高等学校立足金融市场的发展进而确立人才培养的标准,对金融专业的学生构建符合标准的知识体系框架,而这一框架的实现过程就是课程设置的过程。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学生能够获取金融专业知识的必要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高等学校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引进一批专业知识扎实,思维活跃的优秀教师,推动高等教育金融专业的发展。

(二)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分析

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是金融学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决定着金融人才的培养。以下从金融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

1.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

(1)口径宽、重基础。

金融本科教育应该运用高等教育的理论与方法,传授金融学相关知识,进而培养金融学理论研究与实务发展的人才。在这个过程中,要本着口径宽、重基础的原则,具体而言就是在课程设置方面,能够做到全面性和基础性。全面性要求课程设置涉及的方面既包括专业的理论学习也包括其他通识性的知识学习,比如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以及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基础性要求在课程设置全面的基础上对课程的学习要求,具体体现在教材内容的选取,和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程度上,以保证学生后期的发展。

(2)轻重分明。

金融课程从层次方面可以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在宏观方面,主要体现在金融学的发展、制度演变、政策沿革等方面。微观方面有金融市场效率、金融产品设计等。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其基础知识的扎实尤为重要,这就体现在微观层面上的知识获取,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突出和适当扩大微观金融课程的比重。

(3)体系完善。

体系的完善包括完整与改善两个方面。完整性要求金融课程建设的体系要完整,包括基础理论课程、核心理论课程、实务课程以及选修课程。也就是说每一种课程都要有,且比例应该是合理的;课程设置的改善需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思维,跟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具体课程的内容和比例。

2.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目前存在的问题。

(1)定量分析的课程较少。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都是科研方法,两者具有相互补充相互依赖的关系。目前国内高校与金融定量研究相关的课程设置比较少。未来的金融市场的发展是以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为主要形式的发展,而金融产品的创新依赖于具有定量分析功底的金融人才,因此应该在课程设置方面体现出定量研究金融产品的内容。

(2)财务分析在金融课程设置中的地位不高。

金融管理和金融分析人员除了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外,还必须熟练掌握财务分析方法。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市场中的参与者,无论是证券市场参与者还是信贷市场参与者,企业、个人、政府及非营利性组织、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投资基金、保险公司、中央银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等,都需要应用财务会计方法来分析信息,进行监管、经营和决策。而在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财务分析在高校的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地位明显不高,基本没有把财务分析作为金融课程中的核心位置考虑。而财务分析作为金融运用中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理应在运用者的知识框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高校金融课程的设置,应该强化财务分析在金融专业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3.目前《财务分析》课程在金融专业开设的基本情况分析。

目前,大多数高校金融学专业开设的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统计学基础、会计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期货、证券投资学、公司财务等,财务分析课程在金融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很低,内容往往只是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主要是以会计学中会计报表信息为基本出发点,运用会计分析方法对影响会计报表的因素进行分析与调整,为财务比率分析奠定基础,从而准确分析企业单位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等状况,仅仅这些不能适应金融市场对财务分析的挑战以及财务分析主体和需求者的变化,缺乏与金融现实环境的协同,也缺乏随着管理决策与控制对财务分析信息需求转变的协同。

二、财务分析课程设置与内容剖析

以上分析了金融专业建设的意义、内容,也分析了金融学专业课程建设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从中可以看到当前金融专业课程设置中,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还存在不足,以下就财务分析及财务分析课程设置与内容进行一定的剖析。

(一)财务分析的内涵

财务分析是财务分析主体为实现财务分析目标,以财务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为基础,运用财务分析技术,对分析对象的财务活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为经营决策、管理控制及监督管理提供依据的一门具有独立性、边缘性、综合性的经济应用学科。

(二)财务分析的分类

基于基础学科的不同对财务分析进行分类财务分析的分类标准可以按分析主体不同、分析对象不同等多种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财务分析有不同的分类,本文基于财务分析学依赖的学科不同分类。财务分析按照所依赖学科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其二是基于财务管理的财务分析。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主要依赖于会计财务报表,运用会计学分析方法对财务报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理论基础是会计学原理,注重研究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会计假设的不同导致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并运用报表中的会计数据构建一系列会计指标,形成对公司财务活动各种能力的分析,比如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等;基于财务管理的财务分析,是从财务管理的目标出发,一般而言是从价值最大化的角度进行的财务分析。在此情况下,财务分析主要依赖公司对外财务报告以及内部报告,使用的工具是统计与计量模型等一系列量化技术。可见,无论是基于会计学还是基于财务学都要依赖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信息的形成对财务分析具有着基础性作用。

(三)财务分析课程设置内容

我国高校一般将财务分析课程设置归在会计学或者财务管理学范畴内,这种划分的理论基础在于财务分析学是建立在会计学和财务管理基础之上的。具体来说,财务分析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有它自身的课程设置。本文基于以下四个方面对其课程设置内容进行分析:

其一,学科基础类: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是一切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财务分析的对象是企业的财务活动以及变化,对其深入的探讨需要有微观和宏观经济学作为理论知识储备。基于财务管理的财务分析要求管理学应该成为财务分析课程设置的基础之一。行为理论涉入到经济领域在最近几十年来获得较快的发展,然而行为理论与心理学也是密切相关的,心理学的设置可以有利于学生对财务分析的理解和把握。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经济领域内的法律制度也在不断丰富与完善,法学已经成为各种学科的基础类学科,因此,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理应属于财务分析课程的基础类。

其二,专业基础类:会计学、财务管理学、金融学、统计学。会计与财务管理是财务分析的专业基础,因为财务分析是基于会计与财务管理学的,只有学好了会计与财务管理才能做出有效的财务分析。金融学的考察对象是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而财务分析应用主要面对货币与资本市场,因此金融学在财务分析课程设置中也应该作为专业基础课来加以重视。我们知道,基于财务管理的财务分析将使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价值做出判断,而定量研究会使用到统计学方面的知识,统计学作为财务分析的工具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因此,会计学、财务管理学、金融学、统计学构建了财务分析课程中的专业基础类。

其三,专业方向类:财务分析原理、财务分析实务。一门独立的学科要有其自身的理论基础、内容、方法,而财务分析原理就是对财务分析的这些组成要素进行系统阐述;作为应用型经济学的分支,财务分析课程设置应该按照分析主体和目的的不同设置一些应用型课程,也就是财务分析实务。

其四,专业选修类:此类的课程设置应该考虑与财务分析领域密切相关的专门性问题。比如证券分析学、管理控制、价值评估、企业管理学等。

三、强化金融学专业教学中财务分析地位的思考

(一)提高财务分析在金融学专业教学中地位的现实意义

1.基于金融分析师基本技能的需求。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以及金融机构的发展,对金融分析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一个优秀的金融分析师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作为知识储备,金融分析师应该是财务分析专家和理财专家,不仅能够分析企业的财务实力、问题和风险,而且能够为企业的发展、风险控制和解决问题出谋划策。因此,财务分析学在金融分析师的知识体系中将占有更为突出的地位。然而,财务分析的基础是会计学,所以会计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金融分析师是至关重要的。

金融分析师应该熟悉各种会计报表的编制,如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对企业使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原则、计量属性都要清楚。具体而言,在会计处理方面,理应熟练掌握如存货的计价方法、先进先出法和个别计价法所适用的条件;在原则方面,谨慎性原则是会计的一项基本原则,但金融分析师对于它的使用合理性也应该有所了解;在计量属性方面,随着国内外对公允价值的探讨深入,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相对以往有所扩大,金融分析师尤其要重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在刚刚过去的金融危机成因方面,就有很多关于公允价值使用的争议。

金融分析师还应该根据表外信息披露,比如管理层报告与会计报表附注等,以求准确解读企业的财务状况、发展潜力、风险防范等问题。

综上所述,金融分析师只有有效掌握会计基础才能更好地进行财务分析,在分析时应该从财务报表及表外披露入手,获取诸如会计计量属性、原则、方法、企业管理层变动等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准确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风险大小及发展潜能。

2.基于政策制定者及监管层的需求。

在金融领域内,除了金融机构的金融分析师需要财务分析外,对于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等监管层来说,财务分析也尤为重要。因此在金融学专业强化财务分析地位有利于高等教育培养出更优秀的金融监管人才,以服务于政策制定及监管部门。

首先从政策制定角度来说,在资本市场及货币市场上,政策制定者需要了解经济发展形式适时调整金融政策,而对经济发展水平的掌握必须依赖于对企业综合发展水平的认知,其信息的获得需要政策制定者对企业财务的分析。比如,某一时间段内行业回报总水平亦或是行业内各个年度、季度增长情况,而这些信息来源于会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

其次,对于监管需求来说,在资本市场中,监管者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管主要依据还是企业的财务状况,比如前不久证监会出台的一系列监管措施,其中就包括了退市机制 2012年5月1日起在创业板实行退市制度,6月28日,上交所公布了《关于完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同时深交所也做出了修订,对主板、中小企业板退市标准进行改进整合,完善主板、中小企业板退市标准体系。。此外,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性与否也会表现在企业的财务状况上,监管层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分析进而做出合法性判断。

(二)强化金融学专业教学中财务分析地位的具体措施

1.基于会计学和财务学设置金融学专业财务分析课程。

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要求掌握会计学的相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尤其是会计学中的会计分析方法;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要求以财务学或财务管理目标为基本出发点,以反映财务活动与经营成果的财务报告与内部报告为基本分析依据,以价值分析与量化分析技术为基础,以专门的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为分析技术工具,以公司财务比率或能力分析、证券市场分析等为主要内容。因此,加强会计学、财务学的课程教学应该成为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的重点之一。

2.基于金融学与财务和会计相结合安排财务分析教学内容。

为适应金融市场的运行与发展的需要,财务分析要考虑从投资者、中介机构(如财务分析师)、管理者、监管部门、其他利益相关者等财务分析主体的各自目的出发进行设计和安排。在金融学专业教学中,应该开设一些基于财务分析的实务类课程,比如投资项目评估、证券估价、业绩评价、风险管理、企业重组等,这些实务类课程的设置可以让学生更能够认识财务分析在他们未来工作领域内的基础性作用。

3.设置财务分析实务或专题教学。

根据财务分析实践的需求,从专业教学的关联性以及分析主体或分析目的出发确定财务分析实务专题,主要可考虑以下选择:基于投资决策的财务分析、基于金融市场的财务分析、基于合并报表的财务分析、基于管理控制的财务分析、基于相关利益主体的财务分析、跨国公司财务分析等,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金融学专业教学中财务分析授课教师水平。

金融学专业教学可挖掘、探索的领域很多很广,值得教师去探索,去努力。老师们应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以及金融市场和环境的变化,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能力等方面入手,在教学中,对所授內容进行精心设计和编排,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学目的的达到需要软硬件的配合,在提高财务分析在金融学专业教学中的地位的同时,要重视财务分析教师水平的提高,只有那些专业知识扎实、财务分析实务经验丰富的教师才可以胜任教学任务,才有利于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先治.关于对财务学几门课程定位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2(2):53.

[2]陈希圣.企业财务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理财金融知识篇(7)

大学生金融投资现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零花钱逐渐增多,很多大学生也通过兼职、奖学金等方式逐渐取得了经济自由。然而,很多大学生并没有投资理财的想法,不利于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因此,通过调查,研究大学生的消费理财观念的现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大学生投资理财现状

总体来说,我国当代大学生对于理财已经初步形成了观念,在金钱方面的观念相对较正确,能够正确对待金钱的得失。同时,基本能够了解赚钱的艰辛与不易,极少再有“享乐主义”的思想。不过,目前大学生仍然存在明显的盲目消费和攀比消费的情况,如有新闻报道,因为攀比心理作祟,一些大学生在大学生网络分期平台上贷款消费,因为欠款过多无力偿还等。此外,创业观念在大学生中越来越流行,然而大学生普遍对创业的资金来源等认识匮乏较为迷茫。

2调查样本与资料

本次调查的调查样本为湖南工业大学学生,采用了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参与调查的学生来自湖南工业大学文史类、商科类和理工类,并且涵盖了从大一到研一五个年级。调查一共发放了206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0份,问卷有效率约为97%。问卷全部为客观题,包括了单选和多选题,主要包括大学生基本情况、大学生月均可支配收入、金融投资流向等方面,力求通过这些客观题了解到湖南工业大学学生的金融投资情况。

3调查结果

3.1大学生每月闲置资金情况

大学生每月闲置资金范围是他们进行金融投资的重要影响因素。调查数据显示,有49%的学生每月闲置资金在200元以下,闲置资金在500元以上的有9%,1000元以上的仅有2%。绝大多数学生的开支都依靠家庭,少数每月闲置资金较多的学生依靠在校外做兼职赚取生活费。这说明,大学生的资金来源大都有限,用途单一。

3.2大学生对金融投资的认知程度

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所有的人都听说过金融投资,对金融投资的认知程度达到了100%。其中,69%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和银行推荐来了解金融投资产品,18%的大学生从亲朋好友处了解金融投资产品,还有少数学生通过校园里的推销人员或其他途径了解金融投资产品。

对于具体的金融产品认识方面,了解股票等证券产品的最多,占93%,其次是余额宝等货币基金,有90.5%的大学生表示听说过。此外还有银行理财产品,占78%;互联网金融产品,占32%。保险、外汇等产品较少为大学生所了解。

3.3大学生金融投资的程度及影响原因

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只有29%(58人)曾经进行或正在进行金融投资行为,而剩下的71%没有进行过相应的投资,不过,这其中有超过8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未来在有充足资金的情况下会进行金融投资。

对参与投资的29%的学生,询问他们参与金融投资的原因。这一问题为多选题,从回答可以看出,这些学生基本都接触过金融投资产品的宣传,且自己本身有一定的闲置资金,想尝试这些投资产品。这些人中仅有3人(约5.2%)本身学习金融相关专业,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还有一些人(约8.6%)并无明确目的来投资金融产品,只是跟风行动。

对未参与投资的71% 的学生,也询问他们未参与的原因。有约67.6%的学生表示他们不了解金融投资产品,因此没有投资。有57.5%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闲置资金进行投资。此外,金融产品的收益和风险对于他们是否做出投资选择的影响不大,仅分别有18人(12.7%)和29人(20.4%)选择了此选项。

3.4大学生金融投资品种

在所有进行了金融投资的大学生中,参与基金投资的人数最多,有41人,占所有参与金融投资学生人数的70.7%,且这些投资基金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投资的是余额宝等货币基金。这反映出货币基金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程度较高。另外,由于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很多大学生也尝试了这类新型的理财,占39.7%。曾经投资或现在正在进行股票投资的有12人,占20.7%。由于银行理财对资金的最低要求比较高,且很多大学生并不了解保险,投资金融理财和保险的分别只有4人和2人,占6.9%和3.4%。

4结论与建议

4.1调查结论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虽然所有参加调查的湖南工业大学学生都听说过金融投资,认知程度较高,然而由于闲置资金不足及对金融投资产品了解不足等原因,只有少部分学生有过金融投资行为。进行金融投资的学生大多数都投资了货币基金,还有一部分学生投资了互联网金融理财。究其原因,这两类理财的最低投资门槛都较低,很适合闲置资金不多的大学生。另外,不管是否参与过金融投资,大学生的金融知识普遍都不高,对金融产品的了解不够深入,缺乏专业知识。

4.2建议

为了帮助湖南工业大学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进行金融投资,金融机构应针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他们的资金状况和风险偏好等情况量身定做合适的金融投资产品,增强金融投资对大学生的吸引力。金融机构可以与学校合作,在校园里进行摆摊宣传,向大学生宣传一些基础金融知识和理财投资知识,同时组织一些金融比赛活动,如模拟股市等,提高大学生对金融知识的关注度和掌握程度,吸引更多学生参与金融投资。

学校针对大多数学生不了解金融产品、缺乏基本金融知识的特点,应通过组织相关的活动,如理财知识讲座、金融知识讲座和相关的校园活动,在学生中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大学生对金融产品的认识程度,增加他们的投资兴趣。

此外,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突飞猛进,余额宝等货币基金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各类P2P网络贷款平台也层出不穷,其操作简便、资金门槛较低和收益可观的特点使其吸引了越来越多大学生的目光,然而风险也伴随而来。对此,学校有义务向学生普及互联网金融安全知识,以避免学生由于不安全的操作方式而造成不必要损失。

最后,大学生应主动学习金融知识,了解金融市场动向和投资风险,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降低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秦雨.大学生金融投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4(17):270-27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