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3:57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篇(1)

【关键字】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方法

在中学阶段,阅读教学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语文教学也正是为了学生能够正确地利用语言文字来进行听、说、读、写。但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很多老师仅仅是在课堂上对文本进行分析,然后要求学生记笔记进行背诵。这种教学方法,从根本上很难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那么怎样的阅读教学方法才更有利于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呢?以下将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深入探讨。

一、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要以“情感”作为基础,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语文老师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往往决定了语文课堂的氛围。要使得语文课堂充满活力,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堂。那么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应该成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的活动载体,老师应该作为交流活动的主导者展开,师生之间的交流。首先,老师可以用饱含深情的导语去感染学生,从而引发学生在心灵深处的共鸣。

如在学习《理想》这篇文章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先满怀深情地做开场白,以促使学生产生共鸣,深刻感悟到理想对于人生的影响。上课过程中,老师可以用自己的富有亲和力的眼神,话语和热情对学生进行感染,对课文声情并茂地朗读,可以让学生对于课文的感情基调理解得更为形象。适当的一些幽默,也可以给课堂带来调剂,营造一个更为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热情。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学作品都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学生在阅读这些语文作品的时候,如果没有很好地投入并参与到文章中,没有感情的波澜,那就算有老师激情的演讲,学生对于课文的认识也是非常抽象与枯燥的。所以,要深化对于课文的深刻理解,就必须激发学生自己的形象思维,依据课文的内容进行情境的设置,以此来丰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感受。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名著《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的时候,学生都兴致勃勃地说了很多,很多学生还会模仿诸葛亮的样子。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先谈一下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感情,去仔细品味父爱,由此来设身处地地理解文章中作者的心理体会与描写父亲背影的作用。通过老师对于情境的设置,不仅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更加深了学生对于课文知识的理解。

二、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将阅读训练引向课外,让主动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

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仅仅只能算是语文学习的冰山一角。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要让学生试着走出课堂,使用在课堂中学习到的方法去进行课外阅读。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的积累,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和作文水平。语文是来源于生活的一门学科,在一些影视作品和广告之中也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歌谣就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贴近生活而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另一方面,春节期间家家户户贴的春联,都写出了人们对于来年美好生活的盼望。作为语文老师,教会学生欣赏语文与学习语文,是应该做到的事情。

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使得学生的精神生活丰富起来,阅读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和家长对于课外阅读的理解还存在着一些误差,认为这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认为这会占用到学生的学习实践。其实在课堂之外的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是对学生知识的实践检验。通过阅读课外文章,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帮助他们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作为语文老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培养学生读好书、爱读书的好习惯。可以开展手抄报的活动,将一些比较好的文章、好的段落进行摘抄,同时鼓励学生写读书比较和心得,对在阅读中的一些感受进行记录。通过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一些阅读活动,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从而达到同学间相互促进和相互学习的目的。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取以课堂为中心,以课外阅读活动为半径的方法,让语文阅读教学不断进行延伸,这需要全体学生和老师坚持不懈的努力。当学生将阅读看做一种不可或缺的活动,真正热爱读书的时候,老师的努力就是有意义的,这种意义已经完全超出了考试之外,会对学生的后期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基础支持。

参考文献:

[1]徐学福,宋乃庆.新课程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7(06).

[2]陆素萍.有关语文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思考[J].语文学刊.2007(10).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篇(2)

一、创设思维式教学情境

鉴于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弱,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的指导时,教师应采用生动有趣的方法,巧妙地指导小学生的阅读,潜移默化地提高小学生语文的阅读能力。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不能灵活教学,就以“自主学习”为借口,罔顾课堂教学效率,盲目追求“自主学习”,这导致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提高,影响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情境模式,通过对思维式情境的创建,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导学生自主、活跃地进行阅读方法的学习。教师引导小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探究,充分的发小学生的课堂主题作用,以便于得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效果。

二、总结学习方法

想要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良好的阅读方法十分重要,采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在进行课文阅读时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对小学生阅读水平提高和课堂效率的提高都有很大益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增强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揣摩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以及句子深入内涵的目的。教师通过引导小学生不断增加阅读实践,累积阅读量,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并找出一定的阅读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促使小学生主动的进行语文课文的阅读,并积极地总结经验和规律,找到真正适合的阅读方法,以便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小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教师应针对课文中容易忽视的问题,以及较强的概括性的问题进行具体的指导,教师可以和学生一同阅读,共同总结规律,通过提高规律实用性,提高小学生对阅读方法重要性的认识。

三、提高学习实效性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刍议

阅读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本领,陶冶情操,进行相关知识、情感、态度的交流,让人身心愉悦。在阅读教学中,将科学的阅读方法教给学生,是老师的职责,能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怎么样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呢?笔者在此谈几点具体做法: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阅读的乐趣;二要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习惯。儿童是否能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取决于学校第一学年的教学活动。低年级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便是:教育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教学尽大概增加趣味性,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带领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使学生品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样才气增加兴趣。

培养学生阅读本领。《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说:“要逐步教育学生具有独立阅读本领”。阅读本领,很多教师就想到读懂词语,读懂句子,读懂段,读懂篇,就会想到朗读、默读和背诵,这是对阅读本领的误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教育学生具有体会、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本领。这种各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该把他们机械的割裂开来。”这种各方面的能力还被表述为独立阅读本领,理解本领是独立阅读本领的基础和核心。

帮助学生养成写作习惯。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小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有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有对生活的体会和认识,有本身的喜怒哀乐,有本身的内心世界和语言世界,他们的习作恰恰就需要这些幼稚可笑的童真童趣。假设依据他们的认识本领,而不是有意或无意去拔高他们的认识本领,再加上得力的、充足的语言训练,假设他们对语言现象、语言的形式有了较多的了解和积累,对一个意思可以选择更加准确乃至于带有一点生动的语言来表达,他们对习作大概就不会感到太困难。作文教学是处理写什么和如何写的难题,写什么属于内容的范畴,主要靠学生的生活积累;如何写属于形式的范畴,主要靠的是学生阅读的积累。如何写要有关到写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有关到语言的积累,语言的积累不但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的词汇,了解部分语言现象和语言的形式,还要有对语言比力敏锐的体会本领和理解本领,这些不是作文教学所能处理的难题,而主要应在阅读教学中加以处理。所以,阅读教学就需要结合对课文内容理解,有意识地带领学生理解课文的表现情况,理解语言的形式,并融入最基本的写作知识,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么样立意、选材、安顿层次结构和遣词造句的。可是教学中一定要将有关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用最浅显的、适应小学生认知本领的语言来表述。假设,不妨将“立意”说成是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或中心意思,将“选材”表明为针对主要意思所要写的内容等等。教材中的课文多为文章的经典或精品,表现手法高超,自然有许多不适宜小学生学习,但只要是文章,除了特殊的表现手法外,还有一般的、基本的表现手法,假设:写景物的课文,作者是如何选取观察角度的,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点,按照如何的次序,将景物写具体的;写事的记叙文,作者是如何将一件或几件事写具体的,是按什么次序记叙的;写人的记叙文,作者是如何写人物的心理、外貌、神色和姿态、动作行为的,环境描写与场面描写和人物相互间的联系等等。又如:作者在具体描写中应用了哪些准确、生动、鲜明的语言,这些语言有哪些特色,这些语言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及表达效果等。

重视学生阅读的体验。语文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彩。阅读又是个性化行为,所以在阅读中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要充分尊重学生鲜活的生命存在,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过程中要落实“对话”的理念,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是阅读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以读为主,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小组交流中,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阅读,去理解词句。学生有自己的心得,有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有自己的评价,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让阅读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快乐的精神体验的过程。

引导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学贵有疑”,知识往往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阅读也如此。能抓住重点,抓住关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阅读中要提出自己的疑问,要探讨疑难问题。阅读应是开放性的,阅读不仅在课堂,也在课外,如图书馆、网络等。阅读应是挑战性的,要敢于探究未知的,要张扬个性,要有创新。阅读还应是实践性的,要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方法进行综合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在注重积累中培养语感。语文学习很难一蹴而就,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所以丰富的积累、良好的语感,全部通过阅读来实现。首先要加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有益读物。另外还要注意在阅读中的积累,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的篇段,通过阅读积累形象材料、情感材料、思维材料以及佳词好句,以此来增强语感,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小学阶段是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培养阅读兴趣和养成阅读习惯,应成为小学阶段总的教学目标。在整个阅读活动中,教师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还是欣赏者,要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去,在活动中 “言传身教”,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总之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为有努力探索阅读指导的可行方法,有意识地把阅读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方针并且进行,才气教育学生获取知识的本事,才气逐步达到“用不着教”的抱负境界。

参考文献: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184-01

开放性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教师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采用的多样化阅读的方式。这种阅读方式的教学不仅要求阅读方法的创新与多样,还需要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中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主体性作用,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开放性阅读教学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开放性阅读教学的具体特点和实施策略进行简要的分析探究,以期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

一、兴趣是开放性阅读教学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把阅读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才会由被动阅读转为主动阅读。小学课本及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色彩斑斓、图文并茂、内容新颖、趣味性感强,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特点选取适量的素材进行拓展阅读教学,扩大学生视野,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心情下阅读,并逐步形成阅读意识,在阅读中体会学习知识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1、设置阅读,重视导读。教师要构建一个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导读活动平台,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结合学校打造书香校园。教师还应重视开发学生的阅读方式:多读、勤思考,摘录、写体会,查找、解疑惑,使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到读书的意义与乐趣。这样教师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学会了多种阅读方式,并结合学生阅读的具体情况,逐步引导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教,是为了不教”。小学生需要145万字的阅读量,如果教师篇篇导,本本导、部部导,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导读”就是为了导方向、导途径、导方法,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地阅读同类作品

2、教活内容,强化议读。教师的精心设疑,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挑剔的目光审视和研读阅读内容。在预习、教读和作业中均可提出问题,然后集中整理归纳这些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交给学生争辩解疑。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看书的收获、体会等。这样通过议读,学生犹如亲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文章美,从文本所描绘的生动画面中产生情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阅读效果明显提高。

3、拓展阅读,适量趣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要积极拓展阅读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让学生遨游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积累语言,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只有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读书方法,给学生安排更多的读书时间,开展更多的读书活动,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使其积累知识,培养其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校打造书香校园奠定基础。开放性阅读一旦深入人心,学生的阅读愿望就会大大增强,学生将会更积极主动地遨游在浩瀚的书籍海洋里,遨游于广阔的阅读天地间,去探索奥妙无穷的大千世界,去欣赏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去享受知识,享受语文,享受浓浓的书海墨香。

二、开放教学目标,突出个性

发展要改革语文阅读课堂教学,首先必须紧密联系新教材,改革传统教学中过于狭隘的教学目标,使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朝多元化方向拓展,强化语文观念,增强语文应用意识,把着力点放在解决问题语文教育的策略性、创造性及问题解决过程的体验等方面。首先根据教学指导纲要、教材内容的要求,制定出全体学生普遍要求达到的基本认识目标,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认知、技能、情感的基础出发,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性、情感性、情意性目标。例如,教学《在大熊猫的故乡》,除将目标锁定在让学生体会熊猫幼仔和大熊猫的可爱之外,还应该让学生领悟语言规律,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熏陶。课前让学生收集课外资料,增加阅读量,知道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它有温雅个性,憨态可掬,真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大熊猫因为美丽的祖国而可爱,祖国有可爱的大熊猫而美丽,我们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除此之外,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还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三、倡导感悟学习,探索个性化阅读教学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师的 “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中“授人以渔”的学法指导,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其成为知识获取的主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材进行个性化的处理,可以使教学方法体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每一偏课文都是一曲优美的旋律,在教学时要激发学生用心去学感悟、内化课文内容,放胆让学生去想象和联想,让学生能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中碰撞,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四、积极开展开放性的阅读教学活动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篇(5)

关键词:新课标;阅读;语文;教材教法

阅读能使人积累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培养本领,陶冶情操,进行相关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情感、态度的交流,让人身心愉悦。在阅读教学整个过程中,将阅读的科学方法传授给学生,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对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深远意义。那么,怎么样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呢?在实践中鄙人也总结了本身的几点做法。

一、刺激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一个人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重视教育学生阅读的乐趣;二要教育学生养成很好的主动学习习惯。儿童是否能培养起阅读的兴趣,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第一学年的教学活动。假设教师能发现、奖励和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长处,那么他们就会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教师的教学活动,爱上这门课程。低年级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便是:教育W生喜欢上语文课,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教学尽大概增加趣味性,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带领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使学生品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样才气增加兴趣。

二、教育学生阅读本领

《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七条总目标一开始就说:“要逐步教育学生具有独立阅读本领”。

提起阅读本领,很多教师就自然想到读懂词语,读懂句子,读懂段,读懂篇,就会想到朗读、默读和背诵,以为训练这些便是培养独立阅读本领,这是对阅读本领的误解。没有真正领会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和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没有做到“为他们的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其实读懂并不错,难题是阅读本领不但仅是读懂。《语文课程标准》就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教育学生具有体会、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本领。这种各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该把他们机械的割裂开来。”这里说的是“重点”,自然还有别的本领。课标还提出“逐步教育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本领”,当然还应当有语感,朗读、默读、背诵以及速读等本领等。这种各方面的能力还被表述为独立阅读本领,理解本领是独立阅读本领的基础和核心。

三、重视阅读感受的体验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彩。阅读又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在阅读中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要充分尊重学生鲜活的生命存在,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过程中要落实“对话”的理念,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是阅读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以读为主,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小组交流中,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阅读,去理解词句。学生有自己的心得,有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有自己的评价,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让阅读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快乐的精神体验的过程。

四、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学贵有疑”,知识往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阅读也不例外。能抓住重点,抓住关键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阅读中要提出自己的疑问,要探讨疑难问题。阅读应是开放性的,阅读不仅在课堂,也在课外,如图书馆、网络等。阅读应是挑战性的,要敢于探究未知的,要张扬个性,要有创新。阅读还应是实践性的,要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方法进行综合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五、注重积累,培养语感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创新;优化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061-02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我们语文教师应当反思和探究自已的阅读教学,遵循教学规律和课改的原则,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积极思考、不断探索,想方设法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思,有所为。

1.主动走进新课程

首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就要让新观念、新方法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这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其次,要改变对教材的认识。使用教材时,应该对教材作符合学生情况的再处理,这就是所谓的组织教材,从而把创造性地解读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较为完美地结合起来[1]。再次,要改变教学策略。针对当前的教学现状,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要着重注意引领学生重读书、重积累、重感悟、重语感培养、重情感培养、重探究、重课内外相结合;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程和学校,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改革阅读教学方式

什么是阅读教学呢?《语文课程标准》中作了这样的表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师生间对话是民主的、平等的、互动的,具建构意义的功能。这种对话式的教学,与长期以来形成的那种牵引式、灌输式教学是截然不同的,其根本区别就在于:后者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前者强调的是知识的建构。那么,应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施这种对话式的教学呢?首先,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有效对话的前提。在对话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享有平等对话的机会。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让他们从对话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其次,师生共同走进文本,是进行有效对话的基础。教师和文本对话,就是要钻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钻研好了,才具备和学生对话的底气。学生与文本对话时,只有通过熟读课文,有了自己的感悟和见解,才具备与同学、老师对话的底气[2]。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好,还要为学生搭建与文本对话的桥梁。再次,抓生成性教学是进行有效对话的关键。阅读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教师要注意观察、倾听,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话题,组织学生展开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提高对话教学的质量,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3.激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听、说、读、写历来是我国语文教育中不可分割的四个重要环节,其中阅读教学在语文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语文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环节。要想使学生在阅读方面有所提高进步,在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应激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兴趣是阅读的首要条件。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呢?我觉得最主要的是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阅读的内容、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伙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质疑问难,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些由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有可能成为具有生活情趣的文化人[3]。

4.建立开放的教学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打破教师一堂言的传统教学,构建平等的、开放的教学氛围是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创新的教学必须从封闭走向开放,开放教材,开放课堂,向课外开放,向学科开放,向社会开放,给学生提供凭借的机会,实行大语文教学观念,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沟通,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各学科教学相互沟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课堂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相沟通,扩展外延,丰富内涵。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整体前进,学生学得有趣、学得生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易于发展;使学生在广阔的大自然中尽情地学习,享受着开放学习的乐趣。

5.突出阅读的评价

新课程改革突出了对阅读的评价,倡导的教育评价是以人为出发点,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使每一个受教育的人获得最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教师要注意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并且要尊重、信任、爱护、宽容学生,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相结合,用激励性评价,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

6.结论

总之,阅读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重阅读方法的渗透,建设一个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教学环境,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课内、课外相互配合,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素质才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楠.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指导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6(08)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319-0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中,只有不断的“厚积”才能达到“薄发”,展现语文的无穷魅力。正如诗人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所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成长、发展规律,指导小学生博览群书,丰富小学生的知识体系,拓展小学生的视野,培养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内容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主要分为拓展阅读的内容、拓展阅读的空间和拓展阅读的方式三个方面,以下为具体论述。

1、拓展阅读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是小学生拓展阅读训练的重要材料,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以教材内容为主体,以与之相关的课外阅读内容为辅助开展拓展性阅读,将课内阅读内容与课外阅读内容完美结合。

2、拓展阅读的空间

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留给学生更多的拓展阅读时间,充分挖掘和利用阅读资源,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容量,引导小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阅读,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拓展阅读的方式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使阅读内容能够更加的直观而生动,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创建轻松、愉快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课堂教学氛围。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灵活开展拓展阅读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水平。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拓展阅读的内容

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语文教材内容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再根据小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因素,教师可以对小学生进行阅读内容的推荐。

例如在指导小学生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狐狸与乌鸦》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课文阅读,在课文讲解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书籍进行阅读,这些故事集与课文内容具有一定的联系,而且能够满足小学生喜欢故事的心理特点,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小学生能够主动阅读,扩展小学生的视野。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建生动的课堂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创建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指导小学生对《母亲》这本书籍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你们的母亲吗?在你眼中,你的母亲是什么样子的?”带动课堂教学氛围,引发小学生积极回答的欲望。随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母亲”的电影、视频片段,使小学生直观的感受母亲的伟大之处。最后教师可以通过:“今天老师就为大家介绍一本书,名字叫《母亲》,希望你们能喜欢,并通过阅读,从中感受到母亲的伟大,更加热爱你们的母亲。”

3、创建读书交流活动,展现阅读的乐趣

在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阅读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将每一个学生喜欢的书籍、能够学习到知识的书籍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展现阅读的乐趣。

例如教师可以将4-8个学生分为一个小组,坐在一起进行读书交流,分享读书中所学习的知识和读书的乐趣,互相展示阅读的成果和阅读的心得,比如“最近我阅读了《母亲》,我从书中学习到了……”,真正展现“以书会友”,增进小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种方式能够在不断丰富小学生语文阅读积累量,增添小学生拓展阅读热情的同时,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小学生思想素质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教学的内容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相结合,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现代教育观念灵活融入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丰富小学生的语文积累量,为小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国平,黄海晔,崔燕琼,贺蕾.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实验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2):102-104

[2] 张新光.依据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加强对小学语文“四结合”阅读教学理论的研究与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10,(03):34-36

[3] 孙雪梅.立足文本,有效拓展——小学语文文本拓展阅读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4,(06):19-2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