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作风建设内涵

作风建设内涵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7:08

作风建设内涵

作风建设内涵篇(1)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作风 形象 要求 内涵 时代性

[作者简介]张志祥(1966.2―),男,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以良好的执政形象来感召全国人民,形成巨大的凝聚力,是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党的作风和形象的含义及其特征

党的作风,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的一贯态度和行为,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反映党的特征和品格的整体精神风貌。党风包含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的生活作风等方面。党风是党的性质和世界观的外在表现,并受到党内制度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党的形象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外在的、整体的表现。影响党的形象的因素很多,有党在各方面的工作,也有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由于作风本身也是党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表现,因此决定党的作风的内在因素,往往也是影响党的形象的内在因素,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

党的作风既是行为表现,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制度环境的制约。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使党的作风建设走向制度化轨道,可以制约不良行为的蔓延。而权力的不良运作可以使执政党陷人权力的陷阱,导致最终违背人民群众的利益而被人民所抛弃的结局。社会环境对于党风建设也有重大的影响。党是生存于社会环境中的组织,因此党的作风离不开现实的社会环境,必须适应环境的需要,引导环境向更文明的方向发展。否则就没有立足之地。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社会的变迁要求全党必须在思维方式上、工作方式上来一个大转变,以形成适应新环境的良好作风。

党的作风和形象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征:一是具有强烈的党性。党的作风与其他社会风气不同,它具有十分强烈的党性。党性是党的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是党风的根基,党性通过党风表现出来。党员党性修养不同,表现在作风和形象上也就完全不同。虽然,在现代民主政治生活中,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作风和形象的重要性,有些政党也可以为了赢得选票而刻意地雕琢某种形象,以期得到大众的认同和接受,但是,客观存在着党的作风和形象是否与自己的性质、宗旨、使命相适应的问题。如果党的性质宗旨和人民的利益一致,那么就可以通过制度化的方式,来塑造适合于人民利益的作风和形象。如果党的性质和宗旨与广大人民的利益不完全一致甚至完全不一致,那么只能是在某种场合下,在某个时期之内塑造出某种形象,有些只是少数领导人的政治作秀。归根结底,党的作风是直接为党的政治任务服务的。二是鲜明的直观性。党的作风和形象都是通过具体行为表现出来的,是外在的、有形的,人民群众可以直观地认识和了解一个政党的作风和形象,并进而认识和了解政党的性质。党的作风和形象是群众认识党的最直接、最简便的途径。三是显著的群体性。一种行为能够称之为风气,决不是个别人的行为,至少在―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相当一部分人表现出来的带有某种共性的行为才能称之为风气。而一个政党的风气一旦形成,又会使更多的人受到影响,使某种风气更盛,从而构成党的整体形象。四是发展的可变性。党的作风和形象是变化的、发展的,在不同时期,由于时代的变化和党的地位、任务的不同,可以产生某种特定的作风和形象。

二、加强党的作风和形象建设的时代要求

党的作风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而人心向背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决定着党和国家政权的命运。特别是在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下,在国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革开放日益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党的队伍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党的作风和形象建设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鲜明的时代性。

党的作风和形象是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的切入点。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需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的总体水平。而党的作风和形象恰恰是党的建设水平的综合性反映。从作风和形象人手,就必然牵涉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作为执政党,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作风和形象是不可少的,而这种形象既需要以党的各级领导者的良好素质做基础,又要有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依托,还要以科学的民主的监督为制约,此外还有对政绩的评价体系、选拔任用干部的制度等多方面因素在共同起作用。树立适应时代需要的作风和形象,必然要对党的思想、组织、制度各方面进行改进,从而在总体上增强、提高党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的能力。因此,抓住党的作风和形象建设,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切人点。

党的作风和形象关系到能否保持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突出地体现在能否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但“三个代表”是以人民群众的认同为基础的。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反对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党的优良作风和形象符合人民的利益,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可以使人民群众进一步认同党的先锋队形象,进一步认同党的“三个代表”资格。而不良作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则腐蚀着党的肌体,影响和削弱党的先锋队作用,使党逐渐脱离群众,也不可能真正做到“三个代表”。

党的作风和形象关系到党能否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党的建设与党的政治路线紧密相联,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是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党的作风和形象同样受制于这一客观规律。党的作风和形象与党的政治路线的关系有两层含义:一是作风和形象受到党的政治路线的制约。被实践检验为正确的政治路线可以为作风建设指明方向和目标,并且因为正确的路线能反映人民的利益,所以能够为树立党的良好形象打下基础,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而政治路线失误,党的优良作风就会受到损害,从而影响到党的形象。“”便是最好的例证。但是,党风一旦形成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即使在错误路线占主导地位时期,党的优良作风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彻底破坏。这种优良作风恰恰是党能够战胜各种错误的基本条件之一。同样,由于这种相对独立性,在正确路线之下,也还会有一些不正之风存在,如不纠正也会严重影响党的形象。二是党风建设对制定和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的全过程都有重要影响。制定正确的符合人民利益的政治路线,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党有务实的民主的作风和形象,才能制定出符合国情顺乎民心的政治路线。就贯彻政治路线来说,好的作风和形象有利于党组织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不良作风和形象则使正确的政治路线无法得到人民的赞同,就会影响路线和政策的贯彻执行。由此可见,离开党的作风和形象去谈政治路线,或者离开党的政治路线去搞作风建设,都是片面的。

党的作风和形象关系到能否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是由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基础来奠定的,其中,群众基础至关重要,是决定执政党是否具有合法性的关键因素。中国共产党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夺取政权的。中国共产党掌握的政权,其性质是人民民主的政权,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能够支持和拥护共产党执政,就是因为党以自身的优良作风和形象向群众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即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者,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中国共产党能够在经历“左”的或右的错误干扰,甚至在党的工作出现重大失误后,仍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人民群众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如果执政党的党风不好,人民群众就会对党所领导的政权失去信心,失去执政的群众基础。综观当今世界,因执政党出现腐败问题而导致党失去政权的例证,比比皆是。事实一再表明,党风和形象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地位。

三、加强党的作风和形象建设的时代内涵

党的作风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形成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等好的传统。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继承发扬光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有新的要求和发展,并不断培育新作风新形象。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作风。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党的作风和学风。把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同党的思想路线紧密联系起来,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新发展。邓小平最早、最鲜明地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与行为,必然形成务实的作风和形象。在2004年1月中纪委第三次全会上突出强调在全党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指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到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先进分子人党,我们党每走一步,都以解放思想为前提,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因而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走得科学,每一项重大改革措施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这些都与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作风分不开的。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作风。党的根本的工作路线是群众路线。在执政的条件下,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自觉地以各种方式包括制度化的方式来防止这种危险,使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置身于群众之中,接受群众监督,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树立亲民的形象,是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为基础的。亲民的作风和形象,首先体现在制定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上,即党的政策反映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维持社会公正,保护困难群体;其次表现为党的行为方式能够被人民群众接受,决策层能够主动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人民的各项权利;最后表现为关心并解决人民群众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具体问题。因此,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作风,要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党的一切决策。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制定和实施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各项方针政策,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依据,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创新发展思路,努力使我们的方针政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使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勤政作风。中国共产党是按照纯洁性和先进性的要求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党。一般来说,廉政以不出现腐败为底线,解决党的纯洁性的问题。勤政则是以积极主动的行动,即服务、高效率、及时的回应等为标志,关系到先进性问题。勤政与务实、亲民是紧密相联的。勤政以办实事为主要内容,必然表现为务实精神。亲民、为民是勤政的驱动力,只有真正坚持为人民服务,才能长期地、持续地表现出勤政的作风和形象。执政党的勤政作风和形象固然与党员个人作风、素质有密切关系,但是,更有赖于权力运作体系是否科学有效。个人的作风和行为所能起到的作用是暂时的、局部的、有限的。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作机制,完善党的上下沟通机制、党委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干部选拔制度、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法等,是促使党具有良好的作风和形象的保障。

作风建设内涵篇(2)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 内涵式发展 建设方法

从十七大报告中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十报告中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现代”两字的加入,赋予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的目标和内涵。笔者认为,立足学校实际学习贯彻十精神,既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学校工作全局,又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把学习贯彻十精神同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结合起来,积蓄学校内涵发展之力,润泽学校内涵发展之境,夯实学校内涵发展之本,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加强内涵式建设,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在新的背景和环境下,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必然是由单纯的规模扩大到更为深入的内涵提升,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中职校要想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竞争中顽强生存,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就必须注重内涵建设,以此来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强实力。为此,要做到如下几点:

1.关注质量发展

分析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总体来说是外延发展思想指导下的办学规模的扩张。先做大,后做强,职业学校发展不得不聚焦于量的增长,而质的提高则显得有些滞后。而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因质的滞后所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应运而生,影响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内涵发展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强调提升学校的“软实力”,追求规模与质量、效益的有机协调统一。

2.做到精细发展

把关注点汇集在标志性成果上,汇集在外在物体形态的改变上的发展是粗放型的发展。秉承“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原则,将教学、德育、教师素质提高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重点,在事关学校发展的每项工作上都力求精雕细琢,方可向精细化要质量。

3.谋划特色发展

相较同质发展,内涵发展是一种特色发展,是学校自我发展的理想追求,是提升学校生存与发展力的原动力。要不断强化特色立校理念,将办学特色放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突出地位,促进特色优化,深化品牌培育,促进学校“三个发展”。

4.追求创新发展

内涵发展不应仅靠外力拉动,内部变革力量的推动方能赋予更大的创新动力。要继承,更要创新;要创新,也要务实。力求在各项工作中开拓新思路,找到新办法,产生新实效,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加快特色专业建设,积蓄学校内涵发展之力。

学校的质量在于特色,特色在于专业,专业建设是中、高等学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形成办学特色与优势的关键所在。职业学校应着力加强特色专业建设,重点打造一批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培养的学生某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优于其他学校该专业的学生,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有较高声誉的专业。

1.准确定位特色

定位特色,要在结合学校办学历史、分析潜在优势,确定特色专业的基础之上,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准确把握特色专业建设内涵,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新”的原则,制定专业培养目标,细化人才培养规格,完善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

2.强化质量管理

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职业学校应注重精细化管理,向课堂教学、实习实训、课内课外、教育教学等各个环节要质量,确保各环节规范、高效运行。一要严格执行双证书制度,围绕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制定专业技能过关要求,严把出口关,实现人才规格与岗位要求的零距离。二要优化实践实训条件,按照职业岗位创建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实现教学与岗位的无缝对接。三要注重提高专业教师的能力水平,通过积极引进、鼓励深造、选派到相关行业和领域实践等方式优化教师知识结构,增强专业实践能力,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效率。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学校内涵发展之本。

促进内涵式发展,必须以教学能力和职业能力为核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规模适度的人才队伍,建立和完善定编、定岗、评聘、考核、奖惩、培养、提高等一系列制度。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十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好干部队伍,要加强党性修养、廉洁从政、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这为学校的干部队伍建设明确了方向,指明了道路。学校发展建设的责任在干部,关键在教师。学校的办学思想、管理方略的谋划靠干部,推进靠干部,要创新机制,开辟渠道,不断增强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提高干部队伍的学习力、创造力和执行力,如此方可带动全体教职工自觉参与学校发展建设,主动追求进步和发展。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要重视“学科带头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与管理。优秀中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学、科研领域的中坚力量,是学科带头人的后备军,是学校人才队伍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建立科学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机制。二要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增强教师实践操作、指导能力,提高双师型教师占比。三要继续鼓励教师进修提高学历,为学校升格积蓄力量。四要加强校本培训实效,通过普及新理论、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加强教科研力量建设

学校办学发展进程中,会不断遇到新难题,需要不断解决新问题。立足实际,解决难题和问题,是扫清学校发展障碍的关键。为此,教科研工作应集中优势,立足校本,直面教学,直击问题,克难攻坚,寻求突破。把内涵建设作为校本教研的核心,把课题研究成为助推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四、建构特色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同志在十报告中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报告还提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作风建设内涵篇(3)

【关键词】严谨细致;审计职业道德建设

严谨细致作风体现于审计工作全过程,它对审计职业道德的建设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坚持和发扬严谨细致作风,能够推动审计职业道德内涵多元化建设;坚持和发扬严谨细致作风,能够推进审计职业道德建设与时俱进;坚持和发扬严谨细致作风,能够促进审计职业道德为社会各方面所认同。审计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发扬严谨细致作风,严谨细致作风应当成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

一、严谨细致作风深化了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使审计职业道德具有多元性

(一)严谨细致作风要求“求真”,深化了审计职业道德的公正内涵。严谨细致作风讲求客观、真实,力求以精密的方法和态度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原貌,揭示客观事物最本质的东西。审计工作中,严谨细致作风要求审计人员揭示被审计对象最原始最全面的情况,通过一定的表达方式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来。尽管反映出来的被审计对象的情况互不相同,但由于是对被审计对象情况的客观真实的表达,反映的手段和目的是相同的,即对被审计对象而言必然体现公平公正。而审计职业道德是审计实践活动中审计人员行为和意念的集中概括和总结,审计行为的客观公正必然体现在审计职业道德的内涵中,随着审计实践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审计职业道德所包含的客观公正内涵也将得到进一步深化。

(二)严谨细致作风要求“务实”,深化了审计职业道德的诚信内涵。严谨细致作风讲求务实,就是要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实拼实干,就是要办真事、办实事。审计工作中,严谨细致作风要求审计人员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被审计事项不夸大、不缩小,对被审计对象不隐瞒、不泄密,取得审计证据不随意、不歪曲,下达审计结论不独断、不专行。审计活动中的这种严谨细致作风,增强了审计人员在审计行为上的亲和力,树立了审计行为的诚信,使审计与被审计关系进一步融洽和密切,较好地体现了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的关系。审计行为的诚信随着审计影响的扩大与加强而逐步为社会所接受和承认。主观反映客观,作为体现审计意识形态的审计职业道德,必然对审计的诚信行为进行集中的归纳和总结,随着审计实践活动的日益发展,审计职业道德诚信内涵也日益完善、丰富和发展。

(三)严谨细致作风要求“慎为”,深化了审计职业道德的廉洁内涵。严谨细致作风讲求慎为,就是要细密谨慎、谨小慎微,就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审计工作中,严谨细致作风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按审计客观规律办事,依法行审,在审计行为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审计人员不因个人好恶和情绪好坏改变审计事实,不因利益得失左右审计结论,不轻易放弃有审计证据作支持的审计事项,不随意给没有证据支持的审计事实下结论。审计工作中的这种严谨细致作风必然要求审计人员立公行审、廉洁自律,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不因外界各种诱惑而发生变异。廉洁是审计职业道德一项重要内容,严谨细致作风使审计职业道德廉洁内涵更加充实,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廉洁内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作为廉洁内涵表现出来的刚性指标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具有威慑力和震撼力。

(四)严谨细致作风要求“敬业”,深化了审计职业道德的勤奋内涵。严谨细致作风讲求敬业,就是要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就是要勤奋有加、爱岗敬业。审计工作中,严谨细致作风要求审计人员要从细小事做起,埋头苦干、默默无闻,要熟悉和热爱自己从事的审计事业,履行审计程序要依法依规,不怕麻烦,审计取证要任劳任怨、不惧风险,审计文书起草和案卷归集要经得起检验、不搞形式,落实审计结论要不怕苦不畏难。严谨细致作风在审计过程中的体现和存在,有力地推动了审计人员的勤奋和敬业,客观上在审计行业内部形成了勤奋向上的精神境界,逐步为整个行业所接受和推崇。严谨细致作风催生和强化了审计职业道德的勤奋内涵,使其更加丰富多彩。

二、严谨细致作风规范了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外在形式,使审计职业道德具有时代性

(一)严谨细致作风使审计职业道德符合社会法理。严谨细致作风在审计各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使审计工作更细密、更周全,它推动了审计行为的规章化、制度化,使审计行为通过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加以制约。审计职业道德是审计行为的集中体现,同样对审计各阶段发挥重要影响,它在舆情导向上约束审计人员的行为,必要时以较为明显的外在形式加以规范。尽管审计职业道德内涵随着审计行为的变化而不断完善,其表现形式也各有差异,但规范的形式和所表达的内涵均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符合时代的要求。

(二)严谨细致作风使审计职业道德符合社会公理。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形式所表达的内涵,不仅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而且还要符合社会的公理。审计实践活动中符合社会公理的审计行为,审计职业道德必然加以集中和反映?鸦审计行为中有失社会公理的部分,审计职业道德必然明辨是非、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审计职业道德去伪存真的过程,正是严谨细致作风发生影响的过程。严谨细致作风逐步规范审计职业道德的外在形式,使其内涵不断完善并符合社会公理。

(三)严谨细致作风使审计职业道德符合社会情理。严谨细致作风在促使审计职业道德符合社会公理的同时,也逐步促使审计职业道德符合社会情理。审计程序的逐步完善就是一个较为明显的例证。严谨细致作风使审计程序顺应时代的发展,审计程序中推行的被审计单位承诺制、与被审计单位交流审计意见制和审计报告征求意见制,充分反映了审计行为的公正和诚信,而这些内涵正是审计职业道德必然体现的重要内容。不同时段国家审计机关廉政工作纪律对各级审计人员的不同要求,也充分体现了审计职业道德的时代性特点,它使审计职业道德更富于人情化,更符合社会情理。

三、严谨细致作风推进了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进程,使审计职业道德具有认同性

(一)严谨细致作风使审计职业道德得到社会的认同。严谨细致作风是一种工作作风,同时也表示一种工作态度,审计实践活动中贯彻实施的严谨细致作风,使审计行为逐步走上按章办事、按程序办事、依法行审的轨道,使审计结果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使审计行为在全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审计行为对社会的重大影响,带动和促进了审计职业道德自身的建设,使其将审计客观世界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审计经验、审计习惯进行有效融合,然后来指导和约束审计行为。由于审计职业道德是对先进审计行为的融合,它对审计实践活动的指导和约束自然得到全社会的认同。

(二)严谨细致作风使审计职业道德得到行业的认同。严谨细致作风对审计活动的最大贡献在于细化和规范了审计作业实施。审计作业包括审计立项、实施现场审计、审计取证、编制审计底稿、出具审计报告、审计复核、审计结论、审计案卷归档等各环节都有明确的措施和步骤,审计作业环节的实施周到和精密。审计职业道德对审计作业实施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规范和指导上,在审计行业内这种规范和指导不带强制性,完全是约定俗成,审计人员在审计作业实施上,除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强制执行外,一般靠个人自觉执行,执行情况不能违背行业规定,否则要遭到行业的制裁,同时也要受到审计职业道德在舆论上的谴责。

作风建设内涵篇(4)

[关键词]苏区干部好作风;党风建设;内涵

中图分类号:D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1)09-032-02

一、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内涵

对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内涵研究有很多,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诠释了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内涵。赖宏教授等在《论中央苏区局部执政作风及其时代价值》一文中阐述了党在中央苏区局部执政作风的基本内涵,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本本主义的求真务实作风;“真心真意地为群众谋利益”的执政为民意识;不求索取、只讲奉献的廉洁奉公品质;党在中央苏区局部执政作风的主要特征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求真务实精神、“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的执政为民意识、“苏维埃是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的廉洁奉公品质;蔡禹龙在《论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内涵及其启示》一文中论述苏区干部好作风的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星火燎原,坚定信念;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关心群众,执政为民;模范带头,争创第一等方面。但总体来说,不管如何归纳与阐释,苏区干部好作风根本内涵应该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模范带头、清正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好作风的内隐,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模范带头、清正廉洁是好作风的外显。

二、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目前,我们党的作风整体上是好的,但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导干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良作风。

一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群众观念淡漠,世界观出问题。少数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漠,服务意识淡化,不关心群众生活,对基层反映的问题推诿扯皮,久拖不决,工作中只对上负责不对群众负责;有的报喜不报忧,掩盖问题和矛盾;有的重大情况不向群众通报,重大问题不交群众讨论,重大决策不征求群众意见,听不进群众的反映和要求;有的领导干部无视组织原则和程序要求,唯我独尊,作风霸道,搞“家长制”、“一言堂”,有事不和领导班子成员商量,擅自决定重大事项;有的办事不公开,无视群众权利,践踏基层民主;有的把民主庸俗化,奉行好人主义,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对错误的东西不批评、不制止,迁就个人主义,助长歪风邪气。

二是对科学发展观等党的思想路线贯彻不够,方法论学习不够。有些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本质和地位作用等认识不清,理解不透,缺乏深入研究与思考;有的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停留在口头上,落实不到行动上;有的在具体工作中不能统筹兼顾,不能妥善处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有的在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探索不足、办法不多;有的领导干部思想不解放,因循守旧、安于现状,工作上应付差事,怕负责任,只注重搞好人际关系,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的不求真务实,作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不调查研究,不思考探索工作规律,有的甚至抱残守缺、盲目蛮干。有的领导干部依法执政的意识不强,不懂法,不学法,更不遵守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规范;有的不按程序规定办事,个别领导干部纪律涣散、管理松懈、制度执行不严格,决策不讲科学,办事不切实际。

三、把握苏区干部好作风内涵,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内隐内涵启示我们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要突出党的宗旨意识,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放在党员干部心中,放在政策制定与执行当中,放在党员干部日常工作当中。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党面临最大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外显内涵告诫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注重工作方法,加强方法论的学习,不折腾,不懈怠;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出发点在于人民而非自己,清正廉洁,在好作风上、学习工作上起模范带头作用。从内隐与外显来看,群众的监督与对群众的影响必定是外显因素,因此新时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就必须从外显开始。

(一)反腐倡廉是新时期党风建设的重点

新时期,我们党对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和任务的认识更为清醒,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夺取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胜利,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要抓住反腐倡廉这个工作重点,首先要坚定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和决心。正确认识形势,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基础和前提。其次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反腐倡廉建设中。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科学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着力解决影响和干扰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要坚持以人为本、执纪为民。最后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任务。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二)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是加强党风建设的根本方法

十分注重调查研究,也曾阐述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在他的领导与影响下,中央苏区各级干部都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包括军事问题。因此,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是苏区干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是我党注重并善于调查研究的楷模,苏区时期,调查研究成了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930年5月,为了使大家对教条主义思想的危害有深刻的认识,树立起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风尚,做了著名的“寻乌调查”,写下了《调查工作》(即《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有力地批驳了党和红军内部的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的错误,详细论述了调查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并号召广大党员干部注重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他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斗争的过程中才能产生的。”强调“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么,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为此,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要求同志们“到斗争中去!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在的倡导和影响下,苏区红军和各级党政机关干部,兴起了一股调查研究热潮。尤其是红军中各级政治机关,更是把调查根据地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主动自觉地去完成。他们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策略和工作方法,从而在保卫苏区和建设苏区的各项工作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三)群众监督是新时期党风建设的手段

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新时期背景下,我们党要实现长期执政,就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党的作风建设要主动取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密切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

参考文献:

[1]赖宏,罗伟军.论中央苏区局部执政作风及其时代价值[J]党史文苑,2008(7).

[2]蔡禹龙.论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内涵及其启示[J].党史文苑,2007(9).

作风建设内涵篇(5)

一、关于海堤达标建设的现状情况

我省海岸线从赣榆县的锈针河口到长江入海口,全长954公里,其中主海岸775公里,侵蚀性海岸329公里。海堤保护区内有连云港、盐城、南通三个沿海开放城市、15个县(市、区)和一些重要临海工业区,保护面积2.3万平方公里,保护人口1400万,保护区内国内生产总值1700多亿元。1997年11号台风使我省沿海海堤造成严重破坏,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1997年汛后,省政府专门发出了《关于加强江海堤防达标建设工作的通知》,省水利厅组织编制了海堤达标工程建设可研报告,并经省发改委审查批复。可研报告明确以抗御五十年一遇高潮加10级风浪作为海堤达标工程设计标准,并确定我省海堤达标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堤防加固632公里(其中灌河堤95公里)、重点堤岸防护220公里(其中灌河堤10公里)、大中型涵闸加固改造64座、小型涵闸加固或拆建171座等,工程总投资12.2亿元。

我省海堤达标工程建设从1998年起全面展开,经沿海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截止*5年年底,已完成海堤土方加固400公里,实施重点堤岸防护工程163公里,改造加固大中型涵闸37座,小型涵闸加固或拆建68座,完成工程总投资13.8亿元。其中,连云港市完成护坡工程36.47公里,加固改造大中型闸6座、小型涵闸31座,完成工程投资2.5亿元,分别占可研批复的77%、30%、42%、98%;盐城市完成护坡工程36.81公里,加固改造大中型闸21座、小型涵闸11座,完成工程投资5.0亿元,分别占可研批复的51%、68%、15%、103%;南通市完成护坡工程65.75公里,加固改造大中型闸5座、小型涵闸21座,完成工程投资3.6亿元,分别占可研批复的82%、56%、105%、132%;省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完成护坡工程16.97公里,加固改造小型涵闸2座,完成工程投资1.3亿元,分别占可研批复的100%、33%、88%;同时完成淮安市一帆河闸及省属堤段达标工程,完成投资1.4亿元。经过达标建设的海堤工程,有效地提高了防潮抗台能力,并经受住了多次强台风和天文大潮袭击,特别是经受住了去年的“麦莎”和“卡努”两次强台风的袭击,发挥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效益。

应该说我省海堤经过8年的建设积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海堤防潮抗台能力有了明显增强。但由于我省海堤建设战线长,工程复杂,加之受投资等因素的影响,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海堤的整体防潮抗台能力还比较低。对照省政府1997年《关于加强江海堤防达标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的任务,全省海堤达标建设仍有57公里重点堤段、27座大中型涵闸和103座小型涵闸的除险加固工程尚未实施。加之经过近几年海潮的冲刷和强台风的袭击,又暴露出不少新的险工患段。由于整个海堤尚未全线达标,整体防潮抗台能力还不强,受台风与海潮夹击的严重威胁仍然存在。

(二)海堤达标建设任务仍然艰巨。从1998年到*5年底,全省海堤达标建设虽然完成投资13.8亿元,但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仅为可研批复的2/3左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海堤达标建设时间长,受物价变动等因素的影响大,工程实施时普遍超概;二是在前期工作可研阶段,对一些严重侵蚀性堤段的防护工程措施研究深度不够,到初步设计阶段变动较大,工程实际造价超出较多;三是部分原址拆建改建大中型涵闸的方案,在单项设计阶段考虑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作了较大调整,增加了投资规模;四是尽管增加了部分地区的省级投资比例,但仍有少数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影响了部分工程的建设进度。

(三)海堤达标建设的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如少数地方的项目法人责任制还没有完全到位,招投标工作也不够规范;受地方配套资金影响,有些工程项目批复下达后迟迟不能开工,或者开工后进展缓慢,以致有的项目多年结转,年度计划执行缺乏严肃性;有些项目建设内容虽基本完成,但由于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却不能顺利通过竣工验收等。

二、关于新一轮海堤达标建设的目标任务

海堤,是沿海地区防潮抗台安全的主要屏障,也是实施沿海开发战略最重要的安全保障。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异常变化、沿海地区自然灾害发生机率明显增加,灾害的破坏强度也不断加大。为加强我省海堤防潮抗台能力建设,根据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和省财政厅共同审定了《加快海堤达标建设实施方案》,该方案对新一轮全省海堤达标建设的目标任务、工程标准、计划安排和投资规模、建设管理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关于工程建设目标。在前一轮已经实施部分海堤达标建设的基础上,计划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海堤达标建设任务,使全省海堤整体上达到抗御50年一遇高潮加10级风浪的标准,真正成为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和推进经济开发战略的安全屏障。

(二)关于工程内容的安排原则。一是把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海堤列为本次达标建设的重点,同时兼顾沿海地区工业化开发、城市化建设以及海洋经济发展对海堤安全建设的不同要求。二是除原来可研报告批复的剩余建设内容外,对近几年来因台风、海潮冲刷所形成的新的病险堤段的防护工程、保滩工程给予重点安排。三是对灌河口段部分堤防加固工程继续给予安排,并参照海堤达标工程建设管理。四是对不在海堤达标建设规划内,但因地方经济开发需要,在主海堤堤线以外新筑海堤进行围垦的堤防及防护工程,由开发单位参照海堤达标建设的标准负责建设与管理,并承担相应防汛抢险责任。这部分建设项目和投资不列入《实施方案》。

(三)关于工程任务和实施计划。根据工程建设内容的安排原则,本期需要完成的海堤达标工程建设任务为:堤岸防护111公里、保滩工程35公里、加固改造大中型涵闸27座、小型涵闸99座,工程总投资15.6亿元。计划*8年全面完成。根据区别轻重缓急原则,提出了分年安排的实施计划。其中,*6年完成投资5亿元,主要实施堤防防护工程51公里、保滩工程12公里,加固改造大中型涵闸9座、小型涵闸34座;*7年完成投资5.8亿元,主要实施防护工程46公里、保滩工程13公里,加固改造大中型涵闸18座、小型涵闸58座;*8年完成投资4.8亿元,主要实施防护工程13公里、保滩工程11公里,加固改造小型涵闸7座。分市安排情况如下:

连云港市:总投资5.6亿元,其中市县自筹1.7亿元。三年内完成防护工程40公里,加固改造大中型涵闸15座、小型涵闸56座。其中:*6年完成投资2.1亿元,主要实施防护工程19公里,加固改造大中型涵闸3座、小型涵闸23座;*7年完成投资2.3亿元,主要实施防护工程21公里,加固改造大中型涵闸12座、小型涵闸31座;*8年完成投资1.2亿元,主要实施加固改造小型涵闸2座。

盐城市:总投资4亿元,其中市县自筹1.3亿元。三年内完成防护工程22公里、保滩工程16公里,加固改造大中型涵闸7座、小型涵闸31座。其中:*6年完成投资1.5亿元,主要实施防护工程7公里、保滩工程8公里,加固改造大中型涵闸5座、小型涵闸6座;*7年完成投资1.4亿元,主要实施防护工程9.4公里、保滩工程5公里,加固改造大中型涵闸2座、小型涵闸20座;*8年完成投资1.1亿元,主要实施防护工程6公里、保滩工程4公里,加固改造小型涵闸5座。

南通市:总投资2.2亿元,其中市县自筹1亿元。三年内完成防护工程36公里,加固改造大中型涵闸5座、小型涵闸3座。其中:*6年完成投资0.7亿元,主要实施防护工程22公里、加固改造大中型涵闸1座、小型涵闸1座;*7年完成投资0.8亿元,主要实施防护工程10公里、加固改造大中型涵闸4座、小型涵闸2座;*8年完成投资0.7亿元,主要实施防护工程4公里。

省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3.2亿元,其中自筹0.6亿元。三年内完成防护工程13公里、保滩工程19公里,加固改造小型涵闸9座。其中:*6年完成投资0.8亿元,主要实施防护工程4公里、保滩工程4公里,加固改造小型涵闸4座;*7年完成里,加固改造小型涵闸5座;*8年完成投资1亿元,主要实施防护工程3公里、保滩工程7公里。

三、关于新一轮海堤达标建设的管理要求

新一轮海堤达标工程建设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必须精心组织,科学安排,严格管理,扎实推进。

(一)规范建设管理体制。为加强海堤达标工程建设管理,省里将专门成立海堤达标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水利厅,负责对全省海堤达标工程建设的指导和管理工作;沿海三市成立海堤达标工程建设管理机构,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强化对所辖范围的海堤达标工程建设的管理;各有关县(市、区)负责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要规范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和安全。各市和省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还要建立健全沿海堤防防汛抗台抢险工作责任制,从严落实在建工程安全度汛防台预案。

(二)优化工程设计方案。省水利厅将按照《实施方案》批复年度工程设计,各市水利局和省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要依据《实施方案》和批复的年度实施计划,抓紧组织编制年度工程设计文件。项目主管部门和设计单位要对设计文件质量严格把关,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加大海堤达标工程建设中的科技含量。对侵蚀性严重堤段的防护工程以及大中型涵闸除险加固工程要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并开展必要的专题研究,努力提高我省海堤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水平。

(三)强化质量监督管理。海堤达标工程是沿海地区的生命线工程,工程质量是海堤达标建设的核心要求,绝不能允许单纯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忽视工程质量,给今后的防潮防台安全带来隐患。海堤达标工程要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标准、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和设计要求组织实施,由地方自行建设的复堤工程,也要严格按照《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和《堤防工程施工规范》的要求,严格工程设计标准,严格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施工工艺要求。为确保海堤达标工程建设质量,省里明确海堤防护工程、保滩工程以及大中型涵闸加固改造工程,由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负责质量监督,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配合;小型涵闸等其它工程由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实施质量监督。省水利厅将定期与不定期地对整个海堤达标工程建设进行质量稽查,发现问题及时督查整改,对被查出严重工程质量事故的施工企业,将视情节予以公开曝光,直至给予退出水利建设市场的处罚。各市及省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定要在工程质量管理上加大力度,严格要求,确保把整个海堤达标工程真正建成优质工程、放心工程。

(四)加强建设资金管理。省水利厅已经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制订《海堤达标建设管理办法》并提请这次会议讨论。《管理办法》将加强对海堤达标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和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跟踪督查。要求地方配套资金必须及时足额到位,工程建设资金要专款专用。对工程建设中的重大设计变更和预备费动用等,都要严格按照基建程序报批。

作风建设内涵篇(6)

关键词:中医药 图书馆 空间设计 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254-01

图书馆的始建源于文化,又为文化的传承而服务。在长期的学术资源发展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尤其是中医药类高校的图书馆,更担负了对祖国医学的优良继承和良好发展的重大使命。如何将历史更好地传承,如何将中医药学文化更大限度地被世界医学界所认知、所推崇,是现今中医药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任务中必须深入思考的话题。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新馆于2010年正式投入使用,除占地面积得到良好的扩充外,中医药文化历史的展现和对启古纳今教育思想的体现一览无余。这样的建筑设计理念,无疑在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览空间的同时,更直观地将中华医药文化和文明传递给每一位读者,同时意在激励学子风雨兼程,继往开来。

1 中医药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1 时代的发展需要中医药文化文明的的合理灌注

中医药学文化的诞生和弘扬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中的一项伟大杰作,她向世界昭示着炎黄子孙的智慧和灵魂。如今,乘着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和人们对信息资源索取环境的更高要求,迫使中医药高校图书馆改变单一的借还和陈旧的自习环境,在以往庄重、肃穆的办馆风格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增添独特的中华医学韵味,使内涵建设既满富人文情怀,又不失其庄严。这或许是近代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新型教育理念。

1.2 新世纪人才的培养需要秉承启古纳今思想

在竞争压力日益增加、世界中西医学矛盾日益突出的大环境下,培养高质量的中华医学新星,不断增加高水平、高能力、全方位的综合型中医药学拔尖队伍,是现今中医药高校人才培养任务的重中之重。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储备和能量的汇聚之地,自然更担负着引导学生“爱学习、会学习、想多学习、能够学成”的重大使命。如此一来,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必须摒弃以往对学生的简单提供书目借还、简单提供学习桌椅的旧模式,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图书馆新颖丰富的内涵建设,来吸引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如何走出自身发展瓶颈,为未来的中医药学事业努力奋斗。

2 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实践

2.1 图书馆的内涵建设重在对历史文明的尊重和对中华文化的传承

中华医学文明历经了2500多年的传承和发扬,她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令世界敬仰。对中华医学的良好传承是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医药学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根基。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内涵建设实践表明,深化对历史的重现,能够有效激励学子逆水行舟、风雨兼程,以启古纳今、厚德精术。

自2010年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新馆正式投入使用以来,有效数字表明新馆的日均进馆人数较旧馆增加3.17%,从开馆第一天即有1197人次入馆,学习势头明显增加。

2.2 图书馆的建筑设计理念融合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2.2.1 外观设计体现易学经典

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建筑设计,既融合了中华古代的易学经典,又汲取了现代化风格的建筑设计元素。其设计以四方形宏伟形象为主,庄严恢弘,取“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1]之意,故取名“四象城图书馆”。其建筑形象在传达古近文明结合的同时,更加生动地折射了古今道德观念相融合的独特办馆理念。

2.3 馆内设计重视启古纳今

内敛、大气的现代设计风格结合中华医学诗般的历史,赋予图书馆独特严谨的学术风格和逆流求上的求学氛围。多数学生热衷于此,成为图书馆内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线。

2.3.1 壁魂的设计辉映天地人相应思想

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内从一楼伸展到五楼坐落着长24米、宽24米的大型医史壁画,名曰“壁魂”。壁魂内容浓缩了祖国医学2500余年的发展历程:从《黄帝内经》到《神农尝百草》,再到《本草纲目》;从炎黄二帝到华佗李时珍,用灵活再现的画作激励学子上下求索、风雨兼程。从人文角度讲,壁魂的筑建繁荣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战略地位与作用,无形中激励着在图书馆学习的每位学子,形成了实现祖国医学伟大继承和发展的激励图腾。

2.3.2 继学书屋的建设启迪学子奋发图强

在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顶楼,修建了“继学书屋”和大师殿堂。继学书屋的由来以长春中医药大学首位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的名字命名,在纪念之余,更启迪学子乘风破浪、风雨兼程。大师殿堂则是近代学校中医药界榜样的聚集地。对他们的展示,后代学子在膜拜之余,无疑更具激励和鼓舞之情。

2.3.3 学术空间的建立旨在帮助学子走出发展瓶颈

长春中医药大学还建设了首家高校学术空间,将学校各专业教授列入“专家相册”,供学子预约交流,为学生每一步的人生发展提供指导,尽快帮助学子成长成才。

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室内设计寓教于景,使之成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传承优良的医德医风、培育和展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场所,是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建设文化建设的成功案例。

3 结语

中医药高等学府承载着祖国医学的优良继承和光辉创新的伟大历史使命。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在履行辅助中医药事业的教、学、医、研的职能同时,思考如何更契合时代地营造中医药特色氛围、展现仁医仁术的学术作风、培养新时期的优秀学术人才,是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内涵建设的必要问题。寓传承于发展,将是现代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建设和发展中行之有益的主题。

参考文献

[1]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60):124.

作风建设内涵篇(7)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问题;建设路径

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文化育人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社会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正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建设符合高职院校培养模式并具有独自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是当前各高职院校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高职校园文化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校园文化”的内涵有很多观点,虽然各学者对校园文化的界定各有侧重,但在他们的论述中,大多数学者都比较认同校园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作为高职校园文化,由于其“高”――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所以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应该具有高等教育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共性;但由于其“职”――职业教育的一部分,所以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又应该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尽可能突出其培养面向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职”的特点。基于此,笔者比较认同王育培对高职校园文化内涵的界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不断孕育和创造出的影响、规范和塑造师生行为举止、知识技能、价值观念的有形物质文化和无形精神文化的结晶。”有形物质文化应包括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无形精神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通过有形物质文化和无形精神文化的建设,使高职院校最终形成职业性与人文性、实践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高职校园文化内涵把握不到位,校园文化育人功能不突出。

高职校园文化不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通过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和制约学生在价值观、理想追求、心理、道德、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内在素质。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在学校管理及教学过程中出现忽视人文性和教育性的功利性价值取向,忽略了校园精神和观念的培育。无论是有形的物质文化还是无形的精神文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等综合素养教育功能都不突出,以至于出现了部分高职毕业生由于不能满足企业对综合职业素养的要求,在知识和技能基本能适应企业需要的情况下,仍被炒鱿鱼或是提前离开企业的现象。

2、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

校园文化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很多高职院校特别是领导班子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没有给予校园文化建设充分的重视,以至于校园文化建设并未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没有深入贯彻到学校管理的实践和师生员工头脑,更没有转化为师生员工的行为规范和自觉行动。这样,不仅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主体忽视潜在的文化的教育价值,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责任感不强,更使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长远战略。在调查中,针对“学校的校园文化管理制度是否完善”这一问题,被调查者中有56.8%认为一般,28%认为不完善。

3、校园文化建设偏于形式化,缺乏内涵和实效。

经过调查,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有形物质文化和无形精神文化建设都在一定程度上偏于形式化,缺乏内涵和实效。

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的薄弱,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很多高职院校误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物质文化建设,导致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化、肤浅化。有些院校在集中力量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的同时,忽视了文化内涵建设,导致校园文化活动师生认同度不高;一些院校虽然也提出要加强校园精神建设,但在实践中却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对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校风、学风、历史传统等非物化的精神培育还远不到位,形式化严重,在调查对象中,对“所在学校的校训”完全不知道的居然占到了43.9%,只有8.1%的学生能完整的说出,并理解其含义。而相应的制度更是很少考虑校园文化建设的德性规范。

总之,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还处在低层次徘徊,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三、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思考

1、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职院校的发展规划。

优秀的校园文化都是经过多年长期建设,点滴积淀,才能逐渐形成的,而组织领导重视是提高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效果和质量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特别是领导层应提高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把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精神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纳入整体办学的大背景下进行操作,从规划、领导、组织、宣传到实施形成科学、系统的指导方案,统一协调组织。同时,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实践建设的投入。

2、走校企合作的途径,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高职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很明确的,高职教育就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对企业文化并未深入了解,以致很多毕业生难以融入企业文化。据调查对象反应,认为校园文化能“明显体现”企业文化的只占3.7%,而认为“没有任何体现”的却占到了30.7%。这就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高职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学习、研究和广泛宣传优秀的企业文化,全方位的实施“校企结合”,在办学各个环节中都渗透企业文化的熏陶。首先,学校要引入企业管理理念,规范学校内部管理;其次,将企业的实际需求引入学校课程设置;同时,可聘请企业优秀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造就“双师型”教师团队,为校园文化活动带来企业文化的新风。再次,以文化活动为平台,将企业文化有意识地融合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让学生能有效地吸纳各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最后,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引入企业文化元素。

3、细节入手,构建高职校园文化的坚实阵地。

第一,创建特色的高职校园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物质层面的东西,是以各种客观实体存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景观,如校园的工作、学习环境、基本设施、绿化、图书资料等。作为高职院校,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方面要体现出自己的高职特色,发挥环境育人作用。首先,把企业文化引入高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具有职教特色的文化环境,给企业文化在校园物质环境中展示的空间,让学生锻炼技术的同时接受企业文化熏陶。其次,加强校园景观建设,提升校园各标志性建筑和景点的文化品位,使学校的办学理念及校风、校训等在校园景观中得到突出。再次,重视校内文化设施建设。一方面,要规划、建设好学生文艺、体育、科技文化活动场所;另一方面,要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宣传橱窗等的建设,建设宣传舆论阵地。

第二,突出校训、校风为主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校训建设来宣传校园精神,进而全面推动以领导作风、教风、学风为主的校风建设。一方面,要凝炼能够充分表达本校精神风貌的校训,同时充分利用宣传舆论阵地加大对校训的宣传力度,改变目前大部分师生员工只知校训其表,不知其意,甚至不知其表的现象。另方面,要加强领导作风、教风、学风等校风建设。要形成育人为本、以身作则的领导作风;形成敬业爱岗、教书育人的教风;形成志存高远、奋发向上的学风。只有形成三者协调发展的优良校风,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第三,加强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建设。

无规矩不成方圆,校园文化建设要有章可循。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实现管理决策的科学化、程序化、民主化,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其次,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在上课、考试、实验、实训、宿舍、食堂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并坚持果断执行,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观念。再次,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制度建设,保证产学研一体化。最后,要把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列入工作计划之中,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奖惩制度。同时,完善校园文化的传播制度和措施。

第四,开展和提升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课堂的延伸,可以使置身于其中的师生员工受到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方面,鼓励、支持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主体的积极性。使学校党委、学校行政管理部门特别是学生管理部门、各系部、各级学生会、社团甚至学生自身都能够积极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

另一方面,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一是要加强社团建设,提升社团层次,鼓励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二是经常定期不定期开展各种技能比赛。三是定期不定期安排各类学术讲座,邀请一些知名的学者专家以及企业中有影响的人开展一些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和报告会。四是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节庆日、重大纪念日的庆祝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体育、艺术、娱乐等文化活动,加大对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蔡金晶.《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功能与建设路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7卷第五期。

[2]王育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偏颇与改观》【J】.《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10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