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水利水电工程规模

水利水电工程规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9 16:12:50

水利水电工程规模

篇(1)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模块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8-0053-02

我国现阶段的大部分水力水电工程都是依靠传统的方式在进行管理,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应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但由于信息化程度不够,因此很多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都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这就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很容易出现问题。而系统管理方式的缺少也给民众的工作与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所以,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水利水电工程需要尽快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让这些工程更好的服务民众。

1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

1.1 工程主体比较复杂

水利水电属于大众工程,服务对象是广大民众,因此首先在规模上就比其他基建项目要大。再者,由于工程主体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像一般建筑物的用处而是需要用来引水发电,其功能性很强,因此工程主体比较复杂。

1.2 工程质量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运作过程是环环相扣的,因此不管是决策、设计方案、所使用的材料还是施工方法等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工程质量造成很大影响。

1.3 工程主体的隐蔽性比较强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会有很多工序交叉的情况,因此中间产品也比较多,工程主体的隐蔽性比较强。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施工完成以后的工程项目内部质量得不到保证,而表面质量很可能给人误导,将存在质量隐患的项目判定为合格。

2 构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分析

2.1 推进水利水电产业的信息化发展

众所周知,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信息化的发展脚步已经无法阻挡,而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确实需要通过推进其发展的方式来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空间。因此,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都需要紧跟时代的脚步推进信息化发展的进度,全面实现信息化社会。水利水电工程作为服务民生的重要项目,其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其运作效率,更可以引进新的管理理念,弥补人工管理的不足。

2.2 广大民众的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改善

国家发展的最终目标无非就是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作为与民众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水利水电工程,在改善民众生活质量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力。水利水电工程实现信息化不仅可以让百姓的生活用水和用电更有保障,同时也能带动他们的生活朝着更积极的方向发展,是一项于百姓有利的举措。

3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方式

3.1 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目标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来说,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目标主要有三个:实现管理的网络化、数据处理过程的自动化以及管理过程的规范化。管理网络化的实现可以方便项目负责人和建设人员随时了解、更新管理信息;数据处理过程的自动化可以实现各类信息的自动分类,让项目的进度情况、质量评定信息结果一目了然,大大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管理过程的规范化可以让水力水电工程的建设流程更加规范,工程质量更有保障。

3.2 管理信息系统主体结构的构建

根据水力水电工程的特点以及管理需要,管理信息系统的主体结构主要有:数据库、数据处理模块、输入模块、查询模块以及账户管理模块等几个部分。

第一,数据库。数据库模块的构建需要在达到其扩展性、综合性以及完整性之间平衡的基础上将整个工程项目的相关信息建设成一个有机整体,并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与可靠性;

第二,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是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由于信息的纷繁复杂,因此为了处理方便,信息处理模块被分为投资控制、合同管理、工程验收、信息分类以及质量控制等很多个子系统。比如,工程验收子系统可以根据工程的等级、类别、性质等信息来保管工程的验收信息,作为验收凭证。而投资控制子系统则发挥着在承包方式的基础上提供价款的支付以及结算方案。信息分类子系统则是通过信息的人将信息进行分类管理,主要可以分为项目法人类信息、监理类信息、设计信息以及材料的供应信息与质量信息等;

第三,输入模块。输入模块对输入信息的格式、方式以及输入条件作了相关规定,另外也对用户创建信息以及处理信息的条件进行了限定。信息的输入方式主要有PDF格式、图纸格式、报表格式以及音像文件格式等。用户在输入信息时可以根据数据的形式自行设置与选择。这样用户的创建和处理信息的权限就得到了限制,确保了信息的保密性和可靠性。另外,输入模块应该支持施工以及现场监理人员客户端,这样他们就可以随时记录相关信息,同时也更利于相关信息的查找。输入模块的创建还需要具备重要信息的处理提醒,这样当用户进行信息的处理时,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合同规定可以及时提醒,这样就可以对信息的处理行为进行规范,以免出现失误处理的情况;

第四,查询模块。设置查询模块的目的就是为了规定查询方式、内容以及查询结果的输出格式。查询模块中可以设立多种信息查询方式,比如搜索查询、地图查询以及菜单查询等。在其使用权限的基础上,用户可以通过最方便的方式查询需要的信息,比如所有的建设项目、施工的相关技术标准、法律法规文件、施工工程的档案留存以及各标段的具体施工信息等。

第五,账户管理模块。这个模块的功能是对用户进行管理,包括用户的设立、删除以及修改等。在确定用户权限的时候,系统可以对用户进行分类,比如可以分为主管部门、招标单位、材料供应部门以及法人单位等,并为不同的用户类型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这样用户就只能根据的类别查询改范围内的信息。

4结论

水利水电工程对百姓的生活以及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社会环境的变化下,水利水电工程也必须不断进步才能继续为百姓服务。在传统管理方法渐渐力不从心的情况下,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成为了时代为我们做出的选择。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主体包括数据库、数据处理模块、输入模块、查询模块以及账户管理模块这几个方面。通过这几个模块的构建,项目负责人和建设人员随时了解、更新管理信息,数据处理过程的自动化可以实现各类信息的自动分类,让项目的进度情况、质量评定信息结果一目了然,大大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在信息化系统的帮助下,数据处理更加自动化,管理过程也会更加规范化,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更有保障。

参考文献

[1]宋四新,郑霞忠,黄正伟.水电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文件安全生产标准条款的构建[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6).

[2]张亚丽.基于B/S模式的环境巨灾危险源动态管理系统的研究[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0(5).

篇(2)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工程管理常见问题加强策略

1前言

水利水电工程由水工建筑物组成,包括有:输水建筑物、进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以及挡水建筑物,由于某些工程有特殊需求,也会建有污水处理、水力发电、河道整治、过鱼、过木以及通航等服务的建筑物,不同的组合构成了具有不同功能的水利水电工程。近年来,工程技术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对于施工质量、施工周期以及施工管理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应在彻底掌握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现状的基础上,对工程管理模式进行透彻的研究和分析,最终形成一套完善的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模式。

2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工作中,会出现大量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对工程管理工作产生不利影响,还会严重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我们应对常见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2.1比较和论证环节的缺失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就是进行比较和论证,通过这一过程能够对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合理性进行评判。鉴于水利水电工程的特殊性,它的投资、管理、工期、效益以及运行都会对工程所在地的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就需要通过比较和论证,减少负面影响的发生,最终选出最为合理的方案。但是现阶段有很多水利水电工程由于进度等多方面的原因,对比较和论证环节缺乏足够的重视,只是进行简单的选择,这种行为会使工程项目缺乏足够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终导致“高投入、低收益”的情况出现。

2.2项目负责人责任划分不明确

现阶段项目建设的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建设管理、运营一体化的项目法人运作以及项目筹资。部分企业由于高级管理人员的缺少,经常一个负责人负责多个项目,或者由其他人冒名顶替,这些行为必然会对项目管理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2.3项目管理体制不完善

由于现阶段对于招投标工作的管理水平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纵容了行业保护主义的产生,经常出现弄虚作假来骗取中标。此外,由于建设单位的评标方式不当或者严重压价导致不合理的承包价格也会导致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2.4建设资金使用不合理

现阶段由于建设工程造价越来越低,施工单位为了保证员工的最低保障以及正常开销,必定会抽取项目资金,甚至有一些施工企业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项目经济指标的精确分析。很多企业不清楚工程施工需要的具体费用,甚至还会抽取有限的建设资金用在其他地方。

2.5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低

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如果无法按照相关条例或规定来开展工作,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水平。此外,还有部分管理人员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这样不仅无法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质量,还会严重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最后,还有一些管理人员工作态度不积极、缺乏责任心,这些都会对工程管理水平产生影响。

3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的加强对策

3.1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

随着我国近年来在水利水电工程方面投资力度的不断增强,相关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审查程序也会受到严格的把关,因此在前期做好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非常有必要。我们应从基础工作做起,逐步完善体系建设,对每一个程序都进行合理规划,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质量。唯有如此才能够保证规划质量,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能够产生足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3.2严格落实相关的管理制度

水利水电工程要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各项规定,项目法人必须具备足够的技术与管理能力,此外还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管理力量,能够对工程进行有效管理。在工程的招投标阶段,要进行严格控制,并通过组织专家评标的方式,严格杜绝违法违规、围标以及串标等行为的发生,对那些资质不符、挂靠以及信誉差的投标单位,坚决清除。此外还要提高招投标过程中的透明度,积极推行结果公示制度,并通过对监理人员的管理,在保证现场监理力量的同时,实现现场管理力度的提升。最后要依法对合同进行管理,明确双方的权力与义务,在避免经济纠纷的同时提高合同履约率。

3.3控制投资规模

大多数的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都比较大,投资规模也比较大,这会对我国的国民经济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在进行建设管理时,提高对投资规模的控制力度。在工程的规划阶段,就要对工程展开相应的研究审批,并做好可行性研究,最终再根据当地政府的财政情况来合理确定投资规模。例如在我国的防洪工程建设中需要根据城市的环境情况以及地方政府的财力来制定相应的标准等级,大部分河流的防洪标准都在20-50年一遇,而根据城市所处位置的不同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这充分体现了根据政府财力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综合考虑的原则。不顾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过分加大水利水电工程投入力度的方式是不可取的,这就会造成项目资金筹措困难,不仅会影响经济发展,还会影响施工工期,影响投资效益。

3.4加大水利行业的监管力度

现阶段我国的水利建筑市场方面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因此需要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大对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的监督力度;完善质量监督机构;完善水利建筑市场管理体系;强化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督力度;提高水利建筑市场的管理水平,并通过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的方式,形成一个规范、合理的市场机制。

3.5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现阶段,由于人才缺口较大,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面对这一情况我们应加大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一方面要注重管理人员职业道德与思想道德方面的建设;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管理人员职业技能与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并通过提高管理人员外语水平以及网络水平等方式,实现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的不断能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专业的管理团队,因此我们应将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方面的提升作为工作中的重点。

4结论

综上所述,鉴于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大量开工建设的现状,我们应对工程管理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避免同样的问题不断发生。最后笔者根据了个人多年来的一些管理经验,针对性的提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对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潘利兵.浅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J].科技风,2014,22:143.

[2]杨丽萍.刍议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现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09:167~168.

篇(3)

关键词:水电项目业主管理模式

一、导言

工程项目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需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去实现。随着科学技术和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工程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技术性和系统性越来越强,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对工程项目实施专业化、科学化和市场化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为了适应这种客观需要,国际上通常根据工程项目的特性,选择不同的项目管理模式去组织和实施。结合我国水电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针对国内不同类型水电工程,研究适合我国水电工程的项目管理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二、水电工程项目分类

近10多年将是我国大型水电项目开发的黄金时期,随着三峡、二滩、雅砻江、金沙江等一批大型流域水电开发企业的成长壮大,以及2002年国家电力公司拆分后形成的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和中国大唐电力集团公司等五大发电集团公司的加入,竞相掀起了水电开发的热潮。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大型水电项目的开发必将成为此领域世界的焦点。与此同时,它也将使我国现有的大型水电项目管理模式面临巨大挑战。尽管平行发包模式仍将在很长时期内作为大型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的主导模式,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模式的缺点也越来越突出。在借鉴国外通行项目管理模式基础上,通过大胆探索与创新,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多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水电项目管理模式,成为一种必然要求。

三、不同规模水电工程项目的模式选择

(一)我国采用的不同承发包模式

我国水电建设中几乎所有的大型工程都采用平行发包模式。这种模式是我国现行体制环境下的主导模式,它对于工期要求不高,竞争不激烈,人力资源不紧张的市场环境还算适应,相对于改革开放前的自营式有很多的优点。但是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模式本身也表现出一些主要缺点,如招标采购和合同管理工作量大,需要协调的方面较多,项目业主机构庞大,人力资源成本高,项目建成后富余人员安置等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在平行发包模式下设计与施工的分离,产生了一系列对项目业主的不利情况,设计方和施工方的积极性无法调动,工程参建各方的利益很难统一,可能会导致投资增加甚至失控,工期延长甚至不确定等情况。但在目前情况下,平行发包模式仍将在一定时期内作为我国大型水电工程的主要项目管理模式。

EPC模式适应了工程建设的专业化、科学化、规模化、集成化和市场化的要求,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择优选定能够对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全过程、全面负责的总承包商,有利于充分发挥设计在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使工程项目的整体方案不断优化,有利于克服设计、采购、施工相互制约和脱节的矛盾,使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工作合理交叉,有利于工期。我国的水电设计、施工企业在几十年的水电建设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设计、施工经验,也有适合自己的项目管理模式,因此只要在此基础上对这些经验加以归纳整理,并对设计和施工单位进行整合,就能够创造出更适合大型工程建设需要的项目管理模式。

PM是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以高度专业化、科学化、市场化的手段,对工程项目的前期策划与项目定义,对项目实施的进度、费用、质量、资源、财务、风险、安全等全过程实行动态、量化管理和有效控制,以达到最佳的投资效益。项目管理公司是长期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永久性专门公司,具有与项目管理承包和工程总承包相适应的机构、功能、经验、先进技术、管理方法和人力资源,能够达到项目业主所期望的最佳项目建设目标,这是项目业主直接进行项目管理无法实现的。我国相关企业曾有过与项目管理服务类似的如咨询、监理、招标、协助业主进行设备采购,设计企业一直都在做河流规划和单个水电站项目的经济分析比较,这些服务工作的组合,就是项目管理服务的大部分内容。应该说,应用项目管理服务承包有基础条件。

(二)不同时期项目管理模式的变革

总结我国水电项目管理模式变革的历程,不难发现,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启蒙、随后逐步发展成型的平行发包模式,仍然是当前的主导模式。但是,在过去20多年的改革历程中,这一主导模式也在悄然地发生着一些变化。首先,在此简要回顾一下具有代表意义的几个工程建设管理的基本情况:在1994年正式开工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中,在3个主体工程的国际招标中,承担大坝、引水系统和地下厂房土建工程的企业分别为XLD/IC-1标承包商黄河承包商(YRC,中国和意大利的联营体)联营体、XLD/IC-2标承包商中德意联营体(CGIC,中国、德国和意大利联营体)、XLD/IC-3标承包商小浪底联营体(XJV,中国和法国的联营体)。

近几年来,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国电大渡河水电开发公司(公司股东分别为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四川川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了瀑布沟水电站建设分公司,深溪沟水电站建设管理局,国电大渡河大岗山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猴子岩水电站建设分公司,双江口、金川、巴底、丹巴、枕头坝、沙坪等水电站建设分公司筹备处以及大渡河流域梯级电站集控中心筹备处和瀑布沟水力发电总厂筹备处等,形成了以流域开发为中心,电力生产、流域开发、综合发展“三线并进”的发展格局。

以上分析表明,我国大型水电建设管理目前正在出现一种发展趋势,即逐渐放弃由自己投资、再由自己组建队伍具体管理项目建设的模式,转而由项目管理公司承担项目的建设管理任务。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当今水电项目的工程规模正日趋大型化和复杂化,投资额越来越大,业主需求也产生了很大改变。业主不仅希望承包单位在项目实施全过程中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而且需要承包单位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服务,对承包单位的综合实力、规模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发展国际型工程公司,将不仅会大大提高工程总承包服务的技术含量,体现出一种服务水平的差别,而且,设计与施工的结合,将会使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和技术实力大大增强,将有利于促进国内水电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并推动水电工程承包企业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现状;有效措施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水利水电单位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施工技术,以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技术方面的问题,尤其是水利水电工程竣工之后投入使用,如果不能保证其质量,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因此,施工单位务必仔细分析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具体现状,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能够顺利、有序的建设。

1 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具体现状

(一)缺乏健全的管理模式

健全的管理模式能够促进企业的管理与发展,对水利水电单位而言,好的管理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施工技术的水平,就目前而言,我国许多水利水电单位中,自身的管理模式不完善,使本单位不能顺应社会与市场的发展需求,也制约了施工技术的提升。

(二)缺乏专业化的技术人才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施工技术水平也应该不断提升,但是我国水利水电单位中,普遍缺乏专业化、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并且施工人员趋于老龄化方向发展,这些人员往往不了解最新的施工技术,因而不能满足水利水电施工的需求。

(三)施工设备普遍老化

对于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时代,施工设备机械化的程度也可作为企业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现代化、机械化的设备也直接决定了施工技术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大部分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仍使用一些落后、老化的设备,并且有部分设备缺乏应有的检修与养护工作,或具有较长的使用年限,再加上长时期的闲置,均有了损害及老化现象。除此之外,还受到资金、企业规模等因素的制约,使得先进设备的更新较慢,因而不能顺应时代的前进步伐。

2 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管理模式,加大技术创新

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主要包括管理手段、管理技术以及管理方法的优化,施工单位的相关责任人应对过去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并积极借鉴与引入高效、规范的管理模式,尤其是内部的管理模式,应加强变革力度,争取寻找出一种适应本单位发展与进步的管理模式。

同时,还应加大施工技术的创新力度,首先,水利水电单位应提取一定的资金比例,专门用于施工技术的创新,并在单位中设立创新方面的奖励基金,以便鼓励员工展开技术创新。其次,水利水电单位对施工经费进行预算与安排时,应结合水利水电施工项目的主要特点,并开展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专题科研活动与技术培训,使经费安排同项目技术一致。最后,水利水电单位还应同科研院校展开深入合作,并积极组织一些施工新技术额培训活动,以便吸纳更多的专业人才,从而开展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工艺的研讨活动。

(二)注重培养与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

在施工技术的创新过程中,人才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水利水电单位而言,为了提升施工技术,就务必根据市场发展规律与经济规律,针对技术人才提见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包括对人才的选录、挖掘、评价以及使用等。与此同时,水利水电企业还需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积极组织相关的业务、技术及知识的培训活动,使技术人才的知识储备不断完善,业务水平不断提升,并时刻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注重水利水电建设的工程质量

(1)严格检查与验收工程的质量

水利水电单位除了科学、规范的管理外,还需在施工现场配备一些检查工具,如塔尺、线锤、经纬仪、水准仪以及钢卷尺等,这样能够随时检查与评定施工工程的质量,检测其是否达到相关标准。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工程的质量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检验时一定要及时了解国家相关部门的新规定,以便加以调整。

(2)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

管理人员首先应树立质量为主的管理意识,不应将水利水电单位的经济效益建立在牺牲质量的基础上;其次应完善质量管理的相关机制,加强施工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与政治思想教育,以培养其敬岗爱业的精神;最后应完善单位的激烈制度与责任制度,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并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

(3)落实施工材料

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都与施工材料的性能和质量息息相关,这就要求质检人员严格把握每一批建筑材料,对于常规的建筑材料,需进行抽样检测,待到检查合格之后,方能准许入场与使用,而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建筑材料,如涉及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或使用功能,需采取严格的普检或抽检方式,从而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水利水电工程中建设规模的扩大,以及工程技术的加强与创新,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面临一系列问题。水利水电单位应完善管理模式,加大技术创新,并培养与引进一批专业的技术人才,同时,还应注重水利水电建设的工程质量,不断提升施工技术水平,以推动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秋英. 探究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发展现状和改革发展措施[J]. 江西建材,2014,24:171.

[2]郭丙庄.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现状与改进措施研究[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15,05:118-120.

篇(5)

关键词:水电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quality control and management mode, and puts forward quality control and management mode which accords with Chinese national condition and development need and the problems needing attention in the hydropower project construction.

Key words: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method

中图分类号:TV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水电工程师一项技术性强,施工难度大的工程项目。要想保证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 就需要建立 “技术管理―人员管理―质量深化管理―质量评价―目标责任制”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模式,且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需求。提高我国水电工程质量的整体质量,促进经济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有效保证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行。

1 构建质量控制及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1.1 宏观角度。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规模已经成为跃居世界首位,不论是已建水电工程的规模,还是正在建设过程中的水电工程规模。我们国家不再仅有世界上第一大规模的三峡水电工程,还有溪洛渡水电站、龙滩水电站、水布娅水电站等。 这些水电枢纽都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水电工程。还有正在蓬勃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农村水电工程。如此庞大规模的水电工程,迫切需要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质量控制及管理模式。既要重视水电工程的建设程度和深度,也要重视保证施工质量,千万不能只图“快”和“大”,更要看重“好”。

1.2 微观角度。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大多建设在地理位置偏远,地质条件相对恶劣,地形环境相对复杂的地区,极容易受到地形、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加上此类工程具有工程量大,工期长等特点,更是加大了控制施工质量的难度。水利水电工程承担的主要任务是蓄水防洪、发电等,要求该类建筑工程具有防渗、 承压、耐磨、抗冲、抗冻、抗裂等工程性能。在施工过程中,必要各个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具有以上性能,尤其保证岩石地基的施工质量。因为,坝基在水流的强大冲击下,极其容易渗漏变形和产生流砂滑动等问题。为了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安全,应积极构建合理与科学的管理模式,以规范工程项目中的各项重要内容和环节。

1.3 行业角度。从行业角度考虑,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存在以下三种问题。一是行业与跨行业间竞争日益激烈,招投标不能有效、规范地控制不正当竞争;二是安全管理制度与规范得不到落实,安全措施无法实现;三是某些水电工程施工企业项目法人组建不规范,政企政事不分,责权不统一,责任主题不明确,责任制落实尚不完全到位;四是招标文件不规范统一,编制标底不规范,评标标准不统一、质量评定缺乏权威性等。这些安全管理问题, 严重影响着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

2 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管理模式

为了保证偌大规模的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做好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应积极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水电施工质量控制及管理模式。建立一个“技术管理―人员管理―质量深化管理―质量评价―目标责任制”的质量控制及管理模式,全方位地控制与管理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

2.1 严格技术管理。技术管理的主要控制工作应贯穿于水电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做好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的质量安全控制。具体内容包括图纸会审、材料检验,以及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技术管理内容。建立技术责任制,使每个人员各司其职,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责,并做好技术交底、技术档案、技术复核等有关工作。

2.2 严格人员管理。严格控制水利工程从业人员素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建立一个具有高水平的水电工程建设队伍。由于水电工程大多采用班组形式的工作方式,要想抓好人员控制与管理工作,应从班组内人员管理开始。

2.3 质量深化管理。不断深化质量管理投入,采取“事先―事中―事后”质量控制与管理措施,形成动态的质量监督体系,系统而全面地对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控制与管理。

2.4 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较为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定期地召开质量安全分析会议, 对已经完成的工作成效进行分析与总结,讨论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以及提出的改

善措施的解决效果。当然,质量评价体系并不是只有这一项内容,还包括其他监督体系内容。

2.5 目标责任制。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并不是某一领导或技术人员凭借自己的能力能够保证的,需要施工企业内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完成。制定目标责任制,将质量安全目标层层下放,落实到每个相关人员的身上,全面提高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

3 水电项目建设施工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对水电工程施工加强管理

要对水电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加强领导,进行全程施工责任制。单位领导必须要对工程加强管理,对施工管理给予充分的认识,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

3.2 明确项目负责人

要加强项目工程的安全管理,首先要抓项目经理的选择和培训。因为项目工程有大有小,大的可设安全监察机构,专职安全监察员,小项目只需设兼职安全员。而每个项目都有项目经理,项目经理直接指挥生产、管理经营,与建设项目业主、监理工程师、设计院联系工作,对施工现场情况最清楚、最了解。他是项目上的行政负责人,安全第一责任人。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企业内部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规程规范、施工措施要通过项目经理去贯彻、落实。项目上的各种安全生产制度、安全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和事故隐患、安全与生产、经营中的矛盾、职工的安全教育、分包队伍的资格审查要求依靠他去建立、协调、处理。因此,对项目经理要进行全面培训、要持证上岗,使项目经理明确自己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责,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保证。

3.3 加强企业的宏观调控能力

企业要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上级有关文件指示精神、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制定一些切实可行、可操作的具体实施办法、规章制度,制定安全目标与项目经理签订安全责任书实行目标管理。定期对项目经理进行安全考核奖评,定期组织企业内部的综合安全大检查,以促进项目工程的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工地指导帮助安全生产工作,对项目上安全管理的好办法、好经验及时总结推广,对安全事故及时通报以吸取教训;对项目上的安全管理机构、专职安全员进行业绩考核,作为评定职称、升级升职的参考。每年开展一次群众性的安全生产活动,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有评比,使水电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落到实处,这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

3.4 加强施工项目的监管工作

我国建筑施工单位对施工管理制度有着话语权,这就严重阻碍了施工管理工作规范化的进程。必须建立专门的监管部门,加大对施工单位的监管力度,防患于未然,上级主管理部门必须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要进一步提高对实施项目建设监理工作的认识,提高水电工程施工安全。

4 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其建设质量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的正常运行。当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规模已经跃居世界首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了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我国政府已经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模式。随着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逐渐转变为市场经济,水利水电建设市场也呈现相对开放的状态。其质量控制及管理模式也应随着发生转变,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水电施工质量控制及管理模式,以规划、发展我国偌大的水电建设市场。

参考文献:

篇(6)

1.1拟定工程任务

拟定工程任务是为工程定位服务功能。分析论述各用水对象的必要性、紧迫性、可行性、经济性及社会效益等,并与业主沟通后,合理确定工程任务。通过现场踏勘和基础资料收集,分析受水区域或受水对象现状取用水情况及缺水情况,论证各用水对象的取用水的必要性、紧迫性、可行性、经济性及社会效益等,最终确定工程任务。

1.2需水预测

1.2.1城镇需水预测城镇用水主要包含城镇居民生活用水、三产用水、建筑业用水、道路洒水及绿化用水等。先统计出现状水平年受水区域的人口及社会经济情况,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预测设计水平年受水区域的人口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再根据相关规范及地方行业标准确定各行业用水定额,计算各行业设计水平年需水量。在城镇需水预测中,应考虑管网损失和未预见水量。

1.2.2工业需水预测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愈来愈大,工业需水往往是某城市、区域的用水大户,所以,工业需水预测的合理性亦显重要。工业需水预测方法一般有4种,一是万元增加值(生产总值)用水量法,二是占地预测法,三是现状用水量调查法,四是类比法。万元增加值(生产总值)用水量法是根据受水区工业用水对象的类别、产业结构等合理确定万元增加值(生产总值)设计水平年的用水定额,再根据该工业园区规划资料确定其设计水平年的增加值(生产总值),或根据相关资料预测设计水平年的增加值(生产总值),最后计算得到设计水平年的需水量。占地预测法是先确定工业用地类别(工业用地类别分为一、二、三类工业用地),再根据相关资料确定设计水平年各类别用地占地面积,最后确定设计水平年的需水量。现状用水量调查法主要是针对受水区工业发展相对成熟,且设计水平年工业规模有所调整的情况。这种情况先进行现状用水调查,考虑设计水平年工业规模的变化情况,同时考虑节水和未预见情况,最后合理确定设计水平年的需水量。类比法是类比临近地区同类型工业的现状和设计水平年的取用水情况,再考虑工业的规模情况,合理得到设计水平年的需水量。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工业需水预测时,应考虑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情况;在进行工业需水预测时尽量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预测,并对比分析各种方法的成果,合理确定工业需水量。

1.2.3灌溉需水预测灌溉用水量是国民用水对象中第一用水大户,其用水量占国民总用水量70%以上,所以,在以灌溉为主的工程中,灌溉需水预测尤为重要。灌溉需水预测主要是先通过现场踏勘情况和相关规划,确定灌溉面积、灌溉制度、灌溉方式、种植结构及复种情况等,再通过当地的降水及蒸发资料计算各种植物的灌溉定额,最后根据管道(渠道)的输水情况及田间水利用情况确定灌溉用水量。需要指出的是各种植物的灌溉定额要与地方(区域)行业用水定额相符合;由于各用水对象的设计保证率不尽相同,兴利调节计算时应考虑灌溉削减。

1.2.4农村人畜需水预测农村人畜需水预测主要是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进行预测。先进行设计水平年的人口(牲畜)数量预测,再根据受水区所属分区和用水对象的用水条件拟定设计水平年的用水定额,最后计算出设计水平年农村人畜需水量。

1.2.5生态需水预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生态需水分为河道内生态需水和河道外生态需水,河道外生态需水主要包含道路广场洒水及绿化用水等,此部分水量已经包含在城镇用水中,此处的生态需水主要是指河道内生态需水。河道内生态需水主要是指为了满足某河道(河段)某种特定的功能所需要的最小水量(流量),其主要控制指标是流量和水位。如为了满足某瀑布景观要求,在瀑布上游修建蓄水工程,通过蓄水工程调蓄水量,使下游瀑布在枯期也能有较大水量满足旅游者的视角感官要求。又如在某河流的某河段有较珍贵水生动物,若河道流量(水位)低于某值时,该水生动物不能生存,这也需要在上游河段修建蓄水工程,通过蓄水工程调蓄水量,使枯期也能有较大的水量满足其生存要求。

1.2.6发电用水水利工程的电站主要是坝后电站,主要是用蓄水工程的弃水和环境水发电,若水源工程高程较高,也有用调节后的供水、环境水及弃水发电。用于发电用水不耗水,水利工程中一般不进行发电需水预测。

1.2.7需水成果合理性分析为了评价需水预测成果合理性,要进行必要的合理性分析,分析方法主要用单位人口及单位占地用水量评价,同时类比临近或省内外类似工程,评价需水预测成果的合理性。

2供需平衡分析

分项需水预测后,得到总需水量。通过全面收集资料,系统复核现有水源工程可供水量;根据相关资料进行节水规划、治污规划及中水利用规划,得到设计水平年的中水利用量;同时考虑在建工程和规划工程供水能力后,得到受水区的缺水量。再考虑水厂自用水和管道(渠道)输水损失后得到水源取水口处的需水量。

3工程规模特征参数比选

工程规模特征参数比选是多个专业共同协作的过程,但规划专业起到组织、引领及决定作用。工程规模特征参数比选过程在规划中也不是独立的过程,它和拟定工程任务、需水预测、供需平衡分析等过程一起组成反复的迭代过程。迭代的结果反映了工程的必要性、紧迫性、可行性、经济性及社会效益等,迭代的结果就是反映工程最终规模。

4规划工作详解

4.1规划工作的难点

规划工作的难度主要体现在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及工程规模特征参数比选上,工程规模越大,受水区越大,资料收集和整理的难度越大。目前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处于一个相对高的水平,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达到了以往任何时期都未达到的程度,往往一个工程的受水区与另外一个或几个工程的受水区交叉,这就给规划专业资料收集和整理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另外一方面,规划专业的难点在于工程规模特征参数比选上,比选过程反映了复杂性、冗长性、迭代性等特征。

4.2规划工作的作用

可以说一个水利工程能否上马以及工程规模的大小都与规划工作息息相关。一个水利工程能否上马主要看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可行性、经济性及社会效益等,而这些都是规划专业工作的主要内容,好的规划往往起到推动项目的进程,把工程的必要性、紧迫性、可行性、经济性及社会效益等论述、包装得淋漓尽致。一个工程的规模大小受受水区的需水要求影响,而规划工作的核心正是需水预测,需水预测成果合理性直接影响工程规模的合理性。所以,规划工作在水利工程的前期工作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

5结语

篇(7)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项目管理;管理模式;选择

中图分类号:TV2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其生产组织的特点,一个项目往往由众多单位承担不同的任务,涉及到业主方、设计方、承包方、供货方和总承包方等不同类型的项目管理

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常用管理模式比较

1、工程建设监理模式

建设监理在国外又叫做项目咨询,站在投资业主的立场,实行工程项目管理,考虑工程项目建设的方方面面,旨在最终实现投资者的利益。近些年,我国普遍推行的工程监理模式为 DB 模式、PM 模式及传统模式。

工程建设监理制其实是起源于国外的传统模式,即从设计到招标再到建造。具体内容为:由项目业主授权某家监理单位,全面管理整个工程项目,根据自身工程项目特点业主决定监理工程师的介入时间以及管理范围。

2、代建制模式

代建制模式专指政府投资的非经营类项目,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项目管理的工程监理模式。最早试运行代建制管理模式的地方是在个别地方政府,经过不断的总结经验和学术探究,将其不断完善并逐步推广到全国各地。

目前,我国学术界和政府机构并没有做出关于代建制的统一标准定义及规章汇总。本文借鉴多方观点总结得到,代建制就是以公开竞标的方式,政府作为非经营性项目投资方择优选择项目管理单位,组织管理项目建设和施工过程中的相关工作,并在项目建成时现行验收后交付给项目使用单位。

代建制一般包括三方主体,分别为政府业主、代建单位和承包商。通常三方主体之间的关系形式具体表现为:第一种形式类似于国外的 PM 模式,业主与设计单位和其他两方签署相关合同,设计和施工部分由业主负责,项目相关管理服务工作则由代建单位全权负责;第二种形式类似于 PMC 模式,第一步业主与代建单位之间签署代建合同,第二步代建单位再与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建设单位分别签署相关合同,不同于第一种形式,代建合同包括从项目设计到施工建设的全部内容,全由代建单位负责。

3、平行发包模式

伴随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以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构建管理框架体系,称为平行发包模式,得到广泛的推行和好评,迅速成为当今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的主导模式。项目法人制主要是规范项目业主的建设行为以及确认工程项目的产权,明确说明项目建设的责任和义务;招标投标制有效地促进了工程建设企业从行政指令方式到市场选择承包方式的转变;建设监理制可以很好地实现对招标承包及合同的高效管理以及对工程项目建设的一些自身的想法,与此同时,项目业主与承包单位签署的经济合同,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同上级行政管理部门间的联系能够得到很好地控制。

二、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选择

1、基于不同投资主体的模式选择

由于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主体性质也日趋多样化。目前,我国水利水电项目中包含了多种不同形式的投资主体。大体上,我国的水利水电项目投资方主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新型国有水利水电开发(投资)企业,投资主体是国有控股投资。新型水利水电开发企业是相对于传统的水利水电开发企业而言的,这种企业的主要特征是现代公司制,且其公司治理结构逐步趋于规范化。第二类是混合所有制水电开发企业,投资主体是民间投资参股或控股。选择一个项目的管理模式需要综合考虑两种投资主体的特点、行为方式和业务范围等方面。也就是说,以国有控股为主的新型国有水电开发企业在投资水电项目建设上,应当遵循现有项目管理主导模式,进一步完成投资与建设的分离:即如果业主自身的管理能力很强,完全可以成立自己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公司,专门负责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如果业主自身的管理能力不够时,即可以采取招投标的方式选择合适的工程公司或项目管理公司来负责管理项目的建设工作。近些年,工程建设的一种趋势是将设计与施工的联合考虑,在条件充分时,择优选择由设计和施工单位构成的联营体担任项目的总承包方,或是承担某些分部、分项工程或专业工程。设计施工联合型工程公司承包整个工程项目,是未来工程项目建设的一个发展趋势。

对于投资主体为私营投资参股或控股的情况,本人认为应当根据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特点,参考国家上流行的项目管理模式,大胆创新,研究和实现自主创新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小型水利水电项目管理模式。当这类工程项目业主通过一定方式吸收一定数量的专业水电开发人才时,便可以组建自己的项目建设管理机构,采用平行发包模式,最大程度利用社会现有资源,对工程项目进行开发建设。当项目业主没有能力建立自己的项目管理机构时,不能有效的、全面的对整个工程项目建设过程进行控制管理,这时可以结合自身资质和当前相关政策导向,以小业主、大项目管理(承包)方式为指导,采用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服务、施工管理承包(服务)等模式进行项目的开发任务。

2、不同规模工程项目的模式选择

水利水电项目在基础设施项目当中是比较特殊的一类,其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工期长等特点,而且由于这类项目通常受地形地质和水文气象等条件影响教明显,所以在具体水电站工程设计方面差异性较大。同时,一个水电站建设规模的大小也会造成各方面的很大差异性。通常情况下,大型水电站项目不同于中、小型项目,大多数大型水电站工程集发电、灌溉、取水、防洪、航运于一体,具有施工难度大、工程技术限制多、环境影响因素多等特点,相比中小型水电站具有投资大、风险高、影响远等特点,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也要求相对更为严格的管理方案,社会关注度较高。因此,大型水电站项目的管理模式应该有别于一般的中小型水电项目,有必要采取更为科学、严谨、规范的管理模式与之匹配。但是,目前我国的情况是一概而论,没有突出不同工程项目的个性,一味套用同一模式进行项目管理,不利于工程项目的有效建设和经营。本人认为应该结合项目投资主体结构特征,以现行主导模式为基础,引进国外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方法,不断创新,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先进的项目管理模式用于大型和超大型的水利水电项目开发建设当中。

3、具有中国特色的项目管理模式

工程项目的建设可以采用不同的模式进行组织和实现,管理模式选择的原则是以项目的终极目标为导向,综合考虑项目的性质、复杂程度、投融资渠道、业主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及国家当前政治、经济大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水电建设行业的项目管理模式主要包括:第一种项目管理模式是由投资者自行管理的;第二种项目管理模式是由投资方设立项目法人进行管理;第三种项目管理模式是投资方授权专业机构进行管理工作。近阶段我国的主导模式为第一种和第二种;国际上流行的项目管理模式是 PMC、CM、Partnering 、EPC 或是综合 EPC 与 PMC二者的模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健康快速发展,我们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思考问题,勇于引进国际上的先进项目管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水电项目自身特性大胆创新,推动我国水电项目管理模式向前发展。同时,也应该积极开展和国内外知名工程企业、项目管理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在合作中不断改进自我,在保持中国特色的基础上向国家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培经. 规范运作不断提高油田地面工程项目管理水平[J].石油工程建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