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生物学和生物医学

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0 18:22:21

生物学和生物医学

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篇(1)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留学生;教学

作者:吴淑燕,李嫒渊,黄瑞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大量外国学生纷纷涌入中国。留学生教学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培养的学生能否很快适应所在国家的医疗体系并成为合格的医生,同时也关系到国家和学校的声誉和国际影响。苏州大学从2004年起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开设了《医学微生物学》课程。该课程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内容繁多,病原体种类复杂[1]。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何提高留学生教学的质量,使其毕业后顺利通过所在国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已成为需要面对的一个新课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都具有极大的研究和探索价值。笔者长期从事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的理论和实验课教学,本文总结了笔者在留学生教学实践中的若干体会,旨在抛砖引玉,进一步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

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篇(2)

【关键词】 实验室生物安全 学生 防护策略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50~6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对生物安全的研究和认识明显落后于西方国家,直到2002年,卫生部颁布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该准则对生物医学实验室内的生物安全作了详细的规定,可惜当时并未引起足够重视;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使得国家相关部门把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关注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有关法律法规相继面世[1,2] 。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医疗卫生与健康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为此国家加大了对医学教育的重视和投入,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先进仪器的进入和现代化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利用率的加大,使大量的不同层次的学生走进了医学实验室,人员流动性增大,给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在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差错,轻的会造成实验材料的浪费,结果的错误,重的会导致感染,传播病原微生物,甚至造成人员的死亡。因此学生进入医学实验室应把生物安全放在第一位。首先要进行生物安全知识的教育,使学生在具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下,克服不良习惯,养成良好习惯,结果受益终生。结合医学实验室的特点,将实验室及学生有序的管理好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多年的实验室工作和不断地思考总结归纳以下实验室容易出现的问题和针对问题解决的策略仅供参考。

1 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存在的问题

主要存在于与病原生物学相关的专业所使用的实验室。

1.1 学生上课做实验直接接触病原微生物,存在着因防护不严而病原微生物失控 不仅感染实验室人员,甚至还可能传播到社会,引起传染病的流行。

1.2 与实验无关的东西随意带进实验室 甚至有时将食物、饮料、衣物等摆放在实验台上与实验材料同放。

1.3 进实验室前的个人防护问题 许多学生很随意的穿着自己的衣服进入实验室,还有的学生穿者凉鞋、拖鞋,更有甚者为肩佩长发一边做实验一边用摸完实验用品的手不断的弄头发。

1.4 上实验课准备不足 有的同学上实验课慌慌张张的现找实验室,头脑空空,上什么内容也不知道,上课铃声响完还不断地有人进入,内容听不全,实验中就来回走找实验材料问实验方法等,实验室显得十分混乱。

1.5 使用酒精灯不注意安全 在病原微生物接种时酒精灯是最常用的,它的安全问题往往被忽略,有的同学因某种原因离开自己座位时依然点着酒精灯,酒精灯发生意外致人损伤的事件在学生实验室曾经是有过先例的。

1.6 实验后不洗手、隔离衣乱放 做完实验离开实验室前有的同学忘记洗手,赶上午饭前直接去饭厅,是十分危险的。再有下课后有的同学不将白大衣反折单放,而是直接塞入书包与其他物品同放。

1.7 实验物品的分类使用和存放混乱 值日生同学不懂实验后的用品如何分类,经常将污染的与没污染的用品混放,造成污染的范围扩大,更有甚者为乱倒实验垃圾,不知道实验垃圾应该如何分类等。

2 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重点应放在硬件建设、制度建设和安全的教育上

高等院校实验室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现在大家对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十分重视,基本实行“以人为本”、“预防为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实验室和个人,逐级签定安全责任书,开展各级培训班。把各项规章制度挂在墙上。这些都是最基本、最起码的安全管理,但未必就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事故,一切原则、责任都于事无补,因此还需要在以下3个方面对安全管理加以支撑和保证。

2.1 硬件建设,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所有实验室门口都应贴有明显的标识牌(例如某某实验室,生物安全几级以及逃生门等必要的内容),实验室内外要有足够量和有效的消防器材,以备火灾时使用。紧急喷淋和洗眼器,以备有害液体不慎飞溅到眼睛或皮肤上时冲淋以减轻伤害。实验室应设置紧急救助药箱,备好基本救助材料,以供紧急需要时使用。

对于利用病原微生物开展教学的医学实验室,必须根据所开展工作的性质、接触的病原微生物的危害和因之所需要的生物安全等级(目前分为4级),使实验室的建筑结构和设施、安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达到相应的要求,否则该实验室不能使用。

2.2 严格安全制度,消除安全隐患 防患于未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实验室的安全,预防措施必须以制度的形式稳固下来。

2.2.1 定期检查制度 对于实验室的安全条件和设施要做到胸中有数,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杜绝安全隐患问题 。一旦发现重大安全隐患问题的实验室,必须立即停止使用,疏散人员,限期整改,确保人身安全。

2.2.2 加强教育严格准入制度 对进微生物实验室做实验的学生,首先要进行系统的生物安全教育以及防护方法教育,使他们通过教育具有安全意识,做事有条理,遇事不慌,处理得当。与实验无关的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实验室。

2.2.3 定期演练制度 通过组织相关人员对突发事故的模拟演练,来检查人员的安全意识,正确处置和快速反应能力。可定期进行演练,在演练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达到不断提高的目的。

2.2.4 危险品保管制度 对易燃、易爆、剧毒、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等危险品,要设专室专柜储存,双人双锁妥善保管。实验人员领用时必须经负责人签署意见,并作好详细领用记录。

2.2.5 不断进行安全教育 开展定期的、经常的安全教育,不断创造重视安全的氛围,是提高实验人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安全习惯,从而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安全教育内容包括:学习涉及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的要求、病原微生物安全防护、医疗废物及危险品管理等国家和学校的有关法规、制度,学习掌握各种标准化、规范化的实验操作,熟悉实验室环境和安全措施,学习正确使用消防器材,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逃生技巧等。

3 学生重在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加强自我保护和防护策略

对于初进医学实验室的学生,为确保实验室和自身安全,必须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实验室安全问题,认真学习和掌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内容。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加强自我保护和防护策略,对于新开的实验课一定要在课前找好实验室的准确位置,了解其实验特点,要做那些实验内容,千万不要脑子空空,现上课现找实验室,匆忙进入实验室,投入实验,完全依赖带教老师,这样做的结果不但浪费时间和资源,重要的是加大了不可控制因素带来的危害。

3.1 做好个人防护,不存侥幸心理 进医学实验室前一定要穿好白大衣,实验课前一定要认真预习实验内容,接触有毒有害物品前,必须做好个人防护,不要抱侥幸心理,以为不会出事。课上严格按照带教老师所提的要求去做,对不懂的问题或操作,一定要问带课教师,不可自作主张,莽撞惹祸。一旦出现问题不要私自处理,要立刻报告给老师,在老师的发表下进行处理。

3.2 做实验要严肃认真,集中注意力 不要闲聊和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实验进度和实验室整体氛围,使人麻痹大意,引发事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3 不要将与实验无关的物品随意带入实验室,更不要放在实验台上 实验台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都应保持清洁有序,对于病原微生物专业常用的酒精灯一定要更加注意它的安全性。

3.4 用电设备的使用,要谨慎仪器要在带课教师的发表下正确使用 不要用带水的手进行操作,用后需切断电源的一定要切断电源,不需切断电源的千万不要切断电源。例如微生物实验室所用的温箱、冰箱课后不要随意断电。以免造成结果无法观察的后果。

3.5 实验完毕后不要随意处理实验所用物品 要在带教老师的发表下,分门别类的将其放好送到应该送的地方,洗手或用消毒液浸泡手后,将白大衣反折单放后再离开实验室等。

4 结束语

医学实验室的特点,仪器设备多、空间狭窄、实验复杂,涉及的危险因素多。学生进入实验室,如果对安全重视不足,教育不够,养成坏习惯,不仅会成为事故的制造者,造成人身伤害,还可能恶习难改,影响自己长远的职业生涯和将来工作的实验室的安全[3~6]。

学生是医学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点,通过认真全面的安全教育,使他们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室习惯,尽快实习实验室环境,尽快掌握各种规范化实验操作。作好他们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不仅保证其学习期间的安全,还有以下深远意义:受过正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并且熟练掌握其知识。有些学生毕业后将继续从事科研工作,或有机会参与实验室设计和建设,可使他们从容应对工作中面对的问题。还有些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教学工作,把所学到和掌握的生物安全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我国的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将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时代:随着改革开放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有些毕业生走出国门学习深造、或参加各种合作的研究项目,受过正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并且熟练掌握其知识,可以在国际交流中体现我国医学生的基本素质;熟练掌握其知识,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WS233-2002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2 祁国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7.

3 蒋建利.对生物医学研究生开设生物医学实验安全课程的必要探讨.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6(1):69-71.

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篇(3)

【关键词】 PBL; CBL; 高职高专; 医学微生物学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此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1]。传统教学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的灌注式教学,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处于被动式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不佳,导致学生进入临床后缺乏对临床问题的处理能力,接触病例也无从下手。本课程是较早讲授疾病的学科。现代医学教育需要培养能适应时展要求的医学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应保证学生掌握从事临床工作所必须的临床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有机会早期接触临床信息。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和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 CBL)同时应用于《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中[2],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思路清晰,学生线索明确。该模式打破了传统医学教育模式,改变了传统医学教育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

1 PBL和CBL的有机结合

PBL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标,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3]。PBL教学法特别注重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PBL教学是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理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具有以患者疾病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

CBL的特点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担责任,并通过事先准备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4-5]。CBL是以病例为主导的学习,简称病例学习。以上两种教学法同时引入教学,问题病例为基础和主导为切入点。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学习、讨论、自学的教学方式,其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目的是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合理引导学生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学术杂志等,让学生参加教学过程,以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各个知识点。

教学过程中,将PBL和CBL合理有机结合,同时应用到《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个教学内容,首先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查阅问题的答案,积极准备案例,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联系案例回答问题。

2 PBL、CBL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教师要预先对教案有策划,在教学中实施,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对评估结果进行改进,改进的结果又作为下次策划实施的输入。使得策划实施监控评估改进下次实施的输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因为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发展进步,更多的未知不断被发现、教育要做到教学模式不变的情况下,使方案问题不断改进。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是一所培养学生“三贴近”,即贴近临床、贴近基层、贴近资质考试,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职业技术学校[6]。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开展了PBL、CBL模式的教学。针对《医学微生物学》进行教学探讨,在《医学微生物学》各论教学中,以章节为单位选择教学内容,提前1周做准备。如乙型肝炎病毒,设计问题和案例,师生共同查阅资料和案例,乙型肝炎在我国流行的情况?病毒的致病性、致病机制、预防用疫苗等问题的提出,为何有少数人群注射乙肝疫苗不能生效?引入案例,尤其是导致晚期出现肝硬化和腹水的病例?这样上课时师生进行积极互动,2~3名学生先到课堂上讲解各自查阅到的资料,以PPT的形式讲解,教师在进行小结和补充。这样进行教学,学生得到非常大的锻炼。

PBL、CBL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病例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理论联系实际,强化理论与临床的沟通,强调讨论教学[7]。问题病例分析、讨论、总结,使被动学习转化为自动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培养应用型人才。首先,PBL和CBL教学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宽松、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们能自主地、积极地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十分容易地获得来自其他同学和老师的信息;第二,可使有关课程的问题尽可能地及时暴露,在讨论中可加深对正确论点的理解,还可不断发现新问题,解析新问题,使学习过程缩短,印象加深;第三,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对理论学有好处,还可积极锻炼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的能力,主导学习、终身学习的等能力,这对今后学生们开展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2.1 策划 病例的编写查找,请详的描述,最终提出问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报刊、杂志在课前查找准备。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讨论、分析,教师为主导对学生的讨论分析进行评价。并进行总结、归纳。对学生的分析讨论不足之处进行引导。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资料准备、问题解释相关的临床知识必须充分准备。例如,在具体微生物教学之前,布置学生结合所提问题查找案例,葡萄球菌、链球菌和淋病奈瑟菌形态特征如何?分别引起哪些疾病?结合执业医师证书考试内容查找相应的临床案例。授课教师同样要做好相应的准备。

2.2 实施 课堂中根据课前(1周的时间)提供给学生的病例、问题,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并要求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不同的结论可进行小组间辩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补充,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归纳,对问题进行全方位的解释。例如,学习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艾滋病毒),将学生分组查阅文献3个部分,包括艾滋病的流行病学、致病性、预防措施。同学们非常积极地到书馆查资料,制作相应的PPT,每组选1位同学进行汇报讲解,之后老师进行补充和小结。这样充分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3 监控评估及改进 从学生课堂中的兴趣、热情,问题的解答、病例的分析、解决办法、参与的程度、相关理论掌控的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反馈也就是师生间的沟通。通过对学生的反馈沟通,课堂中教学的评估,提出不足之处,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正重新策划作为下次实施的输入[8]。

3 问题和案例的引入

结合传染病流行情况,列举一案列:2001年爆发的“SARS”即“非典”,当时正值春夏之交,全国震惊,引起领导重视。当时国务委员吴仪在相关重要会议上说:“SARS如进一步蔓延将关系到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如加重将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这决不是危言耸听”。查阅“SARS”相关资料。如临床症状、当时的死亡率、治愈率,感染途径等[9-10]。

向学生提出的问题是:(1)病毒是什么人、什么时候发现的?(2)为什么像牛顿开辟出经典力学、巴斯德开辟出微生物领域一样,他同样也是一位科学巨人?(3)为什么中国高层领导人说的话会那么严重?(4)SARS能预防和治愈吗?以上问题提前1周发给学生,让学生分成四组分别对4个问题进行查阅分析[11]。课堂上让四组成员分别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教材“病毒”相关章节,课后及时对课堂评估提出优点的和不足之处,引入到下一次病例和课题的策划中去。定期与学生沟通,对课堂和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反馈。

4 讨论

PBL是以疾病问题为基础,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12]。PBL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团队精神、与人交往和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CBL的特点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担责任,并通过事先准备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医学微生物学是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主干课程,是学生必修的内容之一。学生在学习时常常感到枯燥又生畏。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读书,对书本上的临床疾病没有形象概念,对临床上千变万化的症状抓不住要领,结果进入临床手足无措。为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在2013级学生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与CBL教学法有机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师生的好评。

在教学中,教师做到准备工作充分,教案、问题、病例、相关资料充分,关键一点是紧扣教材章节内容展开,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通俗易懂,环环相扣,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理论基础得到提高[13],那么教学的实效性就得以实现。PBL与CBL一起用到《医学微生物学》中,取得一定的成果。

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一些问题,第一是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师生的观念需转变。第二是PBL与CBL教学对师生的整体素质要求都非常高,教师需及时丰富知识,制定、完善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学生需勤劳,提高自学能力,以获取信息、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习主动性。第三是需要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即为保证教学效果,必须扩大图书馆藏书量,添置必要的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电子工具及相应的信息数据库等。

由于学时、学生层次、教师本身素质、教学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笔者仅选择各论中的章节进行初步尝试,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总结经验、研究探讨,使之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的开展,利于PBL与CBL教学的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秦庆颖.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方法的探讨、改革与实践[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7):153-154.

[2]吴虢东,许琰,李莉,等.病案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研究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5):606-608.

[3]杨继文,赵勇,杨宗琪,等.PBL教学法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实验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9):1413-1414.

[4]王险峰,陈建宏,钟毓娟.CBL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13-14.

[5]李花珍.案例中心教学法在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5):79-80.

[6]张晓刚,李跃平,龙正昌,等.三贴近在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7):77-78.

[7]王海河,梁松鹤,安生,等.CBL教学法在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5):344-345.

[8]李娜,李波清.PBL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应用于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2,20(11):49-50.

[9]苏绍祥,宋汶辉.病例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6):96.

[10]孙艳,刘继鑫,姚淑娟,等.开展“问题式教学法”促进实验教学发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6):97-98.

[11]王美莲,王斯,曹雅明,等.PBL教学模式在病原生物学、免疫学及感染病学课程整合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J].微生物学杂志,2012,32(4):106-109.

[12]秦庆颖.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方法的探讨、改革与实践[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7):153-154.

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篇(4)

【关键词】 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自主互助学习;学习效果

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是高专口腔医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以高中生物等知识为基础,主要研究细胞的结构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人类遗传性疾病的发生机理、传递规律及预防等。而目前我国高中普遍实行文理分科,高考涉及科目有一定差异,造成文科生学习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的基础相对较弱,理科生容易出现对学习的懈怠。自主互助学习教学模式变先教后学的教学方式为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变教师是主宰为学生是主人[1]。本研究旨在调查自主互助学习教学模式对高专口腔医学专业文理科学生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课程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及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影响,并探索这一对策的可行性。

一、对象与分组

对象:随机抽取某高专口腔医学专业2个班级,对部分以高中知识为基础的教学内容开展自主互助学习教学模式的改革;随机抽取2个班级对所有教学内容均开展传统教学。

分组:统计相关班级学生名单及文理科基本信息,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组学生6人(尽可能将同宿舍学生分在同一组),每组选出组长1人(小组成员自己选举),组长助理1人(自主报名,组内轮换)。

二、实施

明确组长和组长助理的职责:组长抽签决定选题(教师提前拟定试讲题目,并分两次抽签决定各组试讲顺序),安排组内学生学习分工,组织讨论、解答组内遇到的问题,提名试讲人;组长助理做好组内遇到问题的汇总、讨论记录。

明确试讲要点,确定试讲人:提前2周通知相应组别学生试讲内容的要点及大纲要求;提前1周确定试讲人(组长提名,组内推荐)。

课上试讲和问题解答:试讲35~40分钟;教师和其他组别的同学对不清楚的内容进行提问,试讲学生进行解答(互助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

综合评分:学生和老师对互助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并打分,取平均分计入该组每位学生的平时成绩。

三、结果分析

在学期末,对两种教学模式下文理科学生均进行学习成绩、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及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调查,并使用SPSS17.0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如下。

1、学习效果

学习成绩的提高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表1显示,教改班与对照班学习效果在文科生显示有显著差异(p0.05)。

2、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

表2显示,教改班与对照班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在文科生显示有差异(p0.05)。

3、合作意识与能力

表3显示,教改班与对照班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在理科生显示有差异(p0.05)。

四、讨论

本研究显示,自主互助学习教学模式对文科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的培养均比传统教学模式的效果好;对理科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比传统教学模式的效果好。这是由于文科生化学、生物等基础知识相对不足,传统教学模式下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理解有一定困难;而理科生化学、生物等基础知识相对充足,但在教学模式下容易出现懈怠,从而错失部分教学内容,学习主动性较弱。通过自主互助学习,文科生在理科生的帮助下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理解更加透彻;理科生在文科生的督促下学习主动性有所提高。因此,自主互助学习教学模式不仅适用于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2],在高职高专也具有可行性。

五、发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自主互助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及课程评价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自主互助学习耗费的精力很大,学生准备相对不足;试讲成绩在综合评价中所占比例较小,对总评成绩影响并不明显,造成同学们参与积极性欠佳;对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的作用、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影响,没有进行测评。建议适当减少学生各次试讲的内容,适当加大试讲成绩在综合评价中所占的比例,增加对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测评。

【注 释】

[1] 潘永庆.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实践研究[J]. 教育研究,2006(12)84-87.

[2] 崔丽平.高中数学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篇(5)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 免疫学 综合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034-01

病原生物学和医学免疫学涉及的知识领域极其广泛,是现代医学课程中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之一,在生命科学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近年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培养医学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医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在医学实验教育改革实践中,根据学科的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将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实验整合为一,合编了新的综合实验教材,形成了比较系统、规范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方法和管理体制。

1 根据学科特点,建立新的综合实验体系

实验教学是医学院校基础教育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医学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内容,使医学生对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专业知识的掌握与现代医学发展和应用同步。为了顺应新时期医学实验教学的改革需要,以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为出发点,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学科理论知识的横向联系,提升医学生的创新能力。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的全体人员在医学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的基础上合编了一本与新版理论教材配套的综合实验教程,以病原生物感染的检查为主线,包括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常用的实验原理和技术方法,将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寄生虫学和医学免疫学三门学科知识有机地贯彻于综合实验中,改变了传统实验教学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和补充,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的局面。同时,以建立医学开放性实验中心为契机,增加实验室的经费投入,更新、增置大量实验设备,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从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出发,努力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综合实验教学的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让学生形成可持续性自我学习的能力。

2 规范实验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理论知识比较枯燥,抽象,不易记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基础理论的讲授,更要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在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同时加强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培养。 我们进一步规范了实验方法,强化无菌观念及无菌操作。多数医学病原生物个体微小,肉眼看不见,存在广泛,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感染机体。实验过程既要防止实验受污染,又要防止同学在实验室受感染。因此规范实验方法,树立无菌观念,强调无菌操作,创造良好的无菌实验条件和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如接种环的使用、细菌接种培养等。在这些实验的示教中一定要讲清技巧和注意事项,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从而达到实验目的。通过规范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对实验数据实事求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规范实验方法,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开拓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确保实验课的顺利进行

做好实验前的准备,是保证实验教学效果成功与否的关键。开课前,全体带教老师和技术人员集体备课,共同研究讨论实验指导中的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实验课前开展各项实验项目的预实验,预示可能出现的结果并能够分析处理。其次提高带教老师和技术人员的责任意识,强化实验前各项准备工作的管理,全面检验仪器、实验用具、材料等,以保证学生操作不会因器材等质量问题而影响结果。在学生开始实验以前,带教老师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重点讲解实验原理操作难点和关键及实验的注意事项,对关键操作进行示范。由于每次实验准备充分,实验教学充分发挥了带教老师的引导及学生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分析的作用,加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因此实验进展顺利,实验结果理想,从而确保了实验课能够按计划顺利完成。

4 完善考核制度,合理评价学生的能力

医学病原生物学和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各种实际能力(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等),养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然而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往往忽视实验课的重要性,下大力气学习理论课,而放松对实验课的学习,其结果只能是高分低能。为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切实提高其动手能力,本教研室将医学病原生物学和医学免疫学综合实验课作为必修课,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保持在1:1,要求学生必须完成规定的实验课内容和学时数。加大实验考核分数在总分数中的比重,将实验考核所占的比例由过去的5%提高到30%。在考核方式上,改变以期末考试一次性决定成绩的做法,代之以平时实验表现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其评分比例中期末书面考试占70%,平时实验表现占30%。平时表现由带教老师以学生平时实际操作过程为主要考查内容,采用检查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技能(包括实验操作、仪器使用、实验注意事项的掌握、实验标本的考核、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的考查以及实验报告的书写等综合考评的方式。这种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虽然增加了带教老师的工作负荷,但是深受学生欢迎。这一制度的实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实验课的积极性。它一方面对学生的实验技能、实践能力等素质的考查更趋全面和严谨,另一方面又减轻了学生以往那种应试学习的压力,引导学生平时自觉地加强实验技能、实践能力的全面训练,从而切实提高自身的实验技能。

总之,为了适应21世纪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势在必行。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需要的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总结过去的经验,进一步拓展思路、开扩视野、深化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建立综合实验体系,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医学病原生物学和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才能适应新世纪的需要,培养出知识面宽,基础扎实且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医学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锋.深化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2):172~173.

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篇(6)

【关键词】纳米技术;生物医学;药学领域;应用;展望

纳米技术是由西方国家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研究不仅会对物理学以及化学领域带来极大的影响,而且也会对生物医学以及药学领域产生极大的影响。这种能够在极小的空间中对分子和院子进行操纵,能够实现对原材料更为精细的加工,以生产出具有特殊功能的产品和物质,从而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展,纳米技术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所能够应用的范围将更加的广泛。

1.纳米材料的特性

当一种物质被不断切割至一定程度,其粒子小至纳米量级,即为纳米材料。科学家发现纳米材料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性质,比如体积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和介电限效应等。而出现许多特性:光学性质、催化性质、化学反应性质、硬度高、可塑性强、高比热和热膨胀、高导电率和扩散性、高磁化率和高矫顽力等。正由于纳米材料具有诸如上述的性质,为生物医学、药学等许多领域带来新的生机。

2.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2.1生物兼容性物质的开发

在生物医学中应用纳米技术,可以使得材料生物的相容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同时还能够降低生物的毒性、增强生物的传导性从而使得材料生物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生物组织的需求,达到生物组织规定的标准。纳米技术应用到生物医学中,衍生出各种纳米材料,如纳米无机金属生物材料,这种材料不具有毒副作用,其与人体的组织具有相容性,有利于人体相关组织的生长。同时纳米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能够对人体的血液进行有效的净化处理,将人体中的有毒物质排出人体的体外,从而使得人体的抵抗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降低人体患病的可能性。

另外,相关的生物医学研究学者利用纳米技术已经研制出一种新型的骨骼亚结构纳米材料,这种材料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应用较为广泛,现如今已经成功的取代了原有的合金材料,并且其他成功研制的纳米材料也在临床中得到了应用,可以说,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纳米技术无处不在。

2.2 DNA纳米技术

DNA纳米技术主要是依据DNA的理化性质来实现对纳米技术的合理设计和应用,这种DNA纳米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主要是用来实现对分子的组装,在对DNA进行复制的过程中,也能够应用这种技术实现对碱基各种特性的体现,同时也能够使得遗传信息的多样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在纳米技术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所遵循的原理也包括这几方面的特性和内容。

3.纳米技术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

3.1纳米控释系统改善药动学性质

将药物制成纳米制剂后,不但达到缓控释效果,而且改变其药物动力学的特性。比如有人以环抱素A为模型药物,以硬脂酸制备了纳米球以市售CYA微乳型口服液为对照,测得口服CYA-SA-NP在大鼠体内相对利用度接近80%,达峰时间推迟,具有明显效果。还有人以链脉霉素糖尿病大鼠为模型,皮下注射胰岛素纳米囊实验,其结果降糖作用持续3天,且在药物吸收相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本品3天一次与一天3次的常规胰岛素疗效相当。

3.2纳米释药系统增强药物靶向性

纳米材料生物相容性好,采用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作药物载体制成纳米释药系统,可增强抗肿瘤药物靶向性,就相关的阿霉素免疫磁性毫微粒的体内磁靶向定位研究可以了解到,AIMN具有超顺磁特性,在给药部位近端和远端磁区均能产生放射性富集,富集强度为给药量的60%-65%,同时其在脏器的分布显著减少,从而证实了AIMN具有较强的磁靶向定位功能,为靶向治疗肿瘤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3.3纳米技术在药理学研究上的应用

在药理学研究上,人们可以利用尖端直径小到可以插入活细胞内而又不严重干扰细胞正常生理过程的超微化传感器或纳米传感器用以获得活细胞内大量的动态信息,反映出机体的功能状态并深化对生理及病理过程的理解,为药理学研究提供精确的细胞水平模型。

4.展望

纳米技术属于一种新型的学科技术,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这种技术将会对生物医学以及药学领域带来更为积极的影响,在未来的社会中,这种技术的应用会使得生物医药与药学领域之间的联系性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就这方面来说,这项技术在生物医学以及药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未来的生物医学以及药学领域中,对于分子的研究会更加的深入,而其对于分子的要求也会进一步的提升,而纳米技术的应用就会进一步的提高分子之间相互的作用效果,从而实现对分子的有效组装,而且其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主要的应用方向会是细胞器结构细节以及自身装配机理上等方面。

(2)随着纳米技术的深入发展,这种技术在应用于生物医学以及药学领域中后,会使得诊断以及检测技术的水平更上一层楼,同时这种技术的应用也会在微观上以及微量上实现有效的应用,并且在未来的发展中,这种技术也会逐渐向着功能性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以实现生物医学以及药学领域各项技术功能水平的提升,还会使得生物医学以及药学领域在管理上实现智能化和数字化,从而对生物医学以及药学领域的发展形成有效的推动作用。

(3)纳米技术在未来的生物医学中以及药学领域中会实现靶向性的转变,纳米技术会将药物的作用进行有效的转向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药物的药效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同时也能够对药物的成本进行有效的降低,从而推动生物医学以及药学的发展。

5.结语

纳米技术可以说是一向较为高端的技术,这种技术的出现和研究,使得科学技术出现了重大的转变,其的出现可以说是实现了一次技术革命。其在未来的产业中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从而推动产业的创新和转变。可以说,纳米技术的发展前景相当的光明,其能够与其他的各项学科形成有效的相容,从而衍生出一个新的学科,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肖建伯,邓红兵.基于纳米技术的发动机性能实验研究[A].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第五届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

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篇(7)

关键词:概念图 思维导图 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2-0183-01

一、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的不同点

概念图与思维导图是不同的图示,因为它们不仅理论基础有差别,而且在组成要素上也有不同,甚至在对于使用者的培养能力方面也有不同的侧重。

1.理论基础的区别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共有的理论基础是意义学习和建构主义,但是两者其余的理论基础差异较大。概念图是一种表现概念之间关系的图,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裴新宁指出:概念图的基础是承认知识的本质是概念和命题。概念图是通过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连线即命题将知识可视化了,其将人脑中的对于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连线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帮助使用者清晰地明确不同概念间的联系。概念图是基于人脑的思维逻辑建构的图示,而思维导图则不同,思维导图很重要的一个理论基础是脑科学中的左右脑分工理论。人的左右大脑半球在功能分工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左脑主要负责逻辑思维,右脑主要负责形象思维。思维导图依据这一理论,通过文字与图像,逻辑与颜色等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了整个大脑的活动,使得学习者在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的时候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极大挖掘学习者记忆、创造、想象等方面的能力。

2.组成要素的区别

概念图与思维导图在组成要素上最大的区别在于:思维导图有图像与色彩,而概念图没有。根据美国心理学家Mayer对于多媒体学习的定义,我们可以将使用思维导图的学习也归入多媒体学习的范畴。陈铮指出,多媒体信息的呈现方式对学生在多媒体环境中学习科学知识的效果有显著的主效应,最良好的信息呈现方式为在时间和空间上接近的文本加动画。思维导图的形式就恰好是这种文本加图像的形式,可见思维导图的信息呈现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

3.评价标准的区别

概念图表示的是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一种严谨的,有明确标准的图示,所以概念图的评价标准是一定的,是有明确的指标的,相同内容的概念图形式可以不同,但是逻辑顺序不能错。而思维导图不光可以表示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还可以表示制作者的思维过程,每个学习者的大脑都是不同的,思维方式都是有差异的,所以思维导图的评价不能只注重逻辑的关系,有些节点之间只是一种联想的关系,没有逻辑的关系,这时就需要评价者对于每张思维导图都单独评价,评价制作者的思维过程是否合理。

4.培养能力的区别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别,概念图培养的是学生左脑逻辑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左脑逻辑思维的同时还兼顾了右脑的形象思维。

二、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辨析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如何准确运用概念图或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从教学内容方面选择种类

概念图表示的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较为清晰,所以适合用于较抽象、概念多且逻辑要求较高的教学内容。思维导图由于包括了图像且表示的是一种学习者的思维过程,适合用于能与图像联系的,知识点零散的,较少有从属关系的教学内容。如细胞内细胞器内容的教学,由于这节内容包含的细胞器较多,且细胞器之间没有从属关系,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适合用思维导图来教学。以“细胞器”这一大概念为中心概念,向四周发散出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表示这些都属于细胞器这一大概念同时细胞器之间又是平等的,由所有细胞器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细胞器共同完成了细胞内众多的化学反应。同时,由于细胞器这节内容还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可在思维导图中相应细胞器的旁边画上细胞器的简图,将文字描述的该细胞器的特征用图形表示出来。而如果用概念图来表示这节的内容。细胞器的功能、结构特点等不方便都在一张概念图中表达出来,否则图中文字过多不利于学生的记忆,而不在图上表达则有许多内容遗漏,无法全面覆盖教学的内容,并且由于大部分概念之间是并列的关系,概念图要素之一的箭头无法加入,所以制作的概念图是不正确的。可见,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应用应该是严格区分的,某些内容用概念图表述逻辑较为清晰,用思维导图则无法体现逻辑感,某些内容用思维导图表述能很好地体现整体,而用概念图则很难构图甚至无法构图。

2.从制作过程明确组成要素

在教师运用概念图或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许多教师两图运用的不准确主要就体现在组成概念图或思维导图的要素缺少或混用添加,如在概念图的制作过程中概念没有框起、概念之间缺少必要的逻辑连接词、在概念图的制作中加入色彩这一思维导图的要素,在思维导图的制作时,没有图案或加入箭头等。所以教师在使用概念图或思维导图时,应当先明确此图中需要用到哪些要素,这些要素是否是这种图示的,在制作完成之后也要确认没有遗漏或用错的要素。

3.从评价阶段严格区分两图

在评价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时要严格区分。因为概念图表达的是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的严谨的,是不能颠倒的,所以概念图的评价是有一个“标准答案”的。而思维导图用的是发散思维的方式构图的,想到什么就画到图中,它表达的是绘图者的整个的思维过程,是思维的前后顺序。教师在评价时,对于概念图关注的应该是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有无颠倒、错误,对于思维导图,由于每个人的思维过程都是不一样的,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不能用同一的标准评价思维导图,而应该顺着绘图者的思路进行思考,判断其思维的合理性。

三、结语

生物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运用概念图和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但是教师在运用这两种图进行教学时,需要进行选择,进行甄别,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图进行教学,从而得到最优效果。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巴利.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