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研发试用期工作总结

研发试用期工作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17 03:10:44

研发试用期工作总结

研发试用期工作总结篇(1)

高二年级干事

一、担任工作

1、分管工作:高二(Ⅱ)部教学。

2、兼任工作:(1)高二年级政治学科教研组长;(2)高二(34)班班主任;(3)6个班政治课教学。

二、工作实绩

(一)协助年级,科学制定教学策略

1、开学初,按高考要求,组织学生重新进行选科,确立班型,过细做好做好分班工作,使新班级尽快调整到位。

2、及时编排好教师任课表、课表、早辅导表、教师晚值班表、教研活动安排表、监考表、考试期间辅导表等,协调安排好听力播放秩序等,规范教学秩序,使年级各阶段教学有序进行。

3、加强年级教学工作的计划性、科学性。制定年级总教学工作计划1份、月工作计划5份、周工作计划22份。坚持每月对年级工作进行总结,共撰写年级教学工作简报5份。坚持每周利用年级周例会对上周工作进行总结,对下周工作进行布置,利用年级黑板公示年级周工作安排,增强工作实效性。

4、针对阶段性教学工作的特点,适时制定和调整年级教学工作安排。本学期,针对小高考的特点和要求,先后对课时和课表进行3次编排调整;针对信息技术考试的要求,适时调整课时进行考前训练和模拟,保证了教学的针对性。

5、科学处理学科关系及学生学习时间。对各学科的周课时数、学生作业量、学习时间等进行阶段性的科学合理规划,引导学生科学处理好学科关系,使其既能突出语数外主干学科的学习,又能兼顾好其它学科的学习;对学习时间进行科学规划,保证了学生学习时间,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

6、高二年级学生教材较多,共组织发放生均用书及作业本50余册,总计1万余册。及时发放各样教学用品,满足教学需要。

(二)常抓不懈,规范做实教学常规

1、坚持每天对年级教学情况进行多次巡查,采取定时与不定时相结合的方式,做好教师的上课、早辅导、晚值班及学生自习秩序的管理,做好考评记录,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坚持做好年级组的值班工作,带好班主任值班组,并发挥好榜样示范作用。

2、坚持每周检查1项教学常规,对教研组、教师进行量化考核,并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做好教学常规检查的台帐记录,及时送交教务处检查。每周利用周例会对本周的教学情况进行通报总结,将考评结果与教师的当月考评挂钩;组织落实校内视导工作。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布置落实视导工作安排。编排好视导安排表,积极配合好校内视导工作。及时做好结果的反馈工作,重点做好对视导中课堂教学未被评为优秀的教师跟踪听课工作。

3、做好主干学科的单元质量检测。坚持每周组织进行主干学科的单元质量检测。组织教研组长高质量做好命题工作;编排教师值班表,加强检测秩序管理;要求教研组组织阅卷,及时进行成绩统计,做好检测题的分析评讲;督促班主任对本班的检测进行成绩统计分析,发挥好单元检测的作用。

4、规范做好各次考试的组织安排。

(1)本学期组织的考试有:省级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期中、期末考试;两次学情调研考试,共5次考试。

(2)扎实做好每次考务工作,确保万无一失,规范有序,力求抓好考试环节,充分发挥考试的作用。

①每次考试前,充分进行迎接考试的动员,真正发挥考试的促教、促学作用。召开全体年教师会议,学进度,明确考试的评价要求,要求全体教师充分做好各次考试的教学准备;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强化班级的目标意识,各班在黑板上设立迎接考试倒计时牌,交流学习经验和方法,动员学生做好考试的准备。

②每次考试前,召开全体教师考务会议、班主任专项会议,明确考试要求,从监考、阅卷、成绩统计、试卷分析与评讲提出了具体要求,较好地组织安排了期中考试。

③考试后,注重考试分析、评价。科学编制考试评价模板,及时按要求处理各次成绩,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按照教务处要求,各教研组及时对期中和期末试卷及考试进行总结,共撰写试卷分析报告32份;

④召开年级教师历次考试分析总结会议,回顾成绩,查找不足;召开班主任及教研组长专项会议,回顾总结过去工作,部署安排后后期工作;召开年级教学工作专项研讨会议,回顾总结工作,尤其是明确以后的工作目标及要求,进 一步理清年级工作思路,为扎实、高效做好以后工作指明方向;要求并组织各班级召开教导会,科任教师参加班级分析总结会;组织各班级于期中考试后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及时通报学生的学习、发展等方面情况,发挥家校教育的合力作用。

(3)规范做好学业水平测试的报名、照片采集工作等,受到招办的好评。

5、落实好教务处的教学调研及过程管理工作。细致及时地做好教务处的教学常规专项调研活动。按照教务处要求,共收交了不同阶段的9个学科导学案、作业等送查;落实教务处的各项专项工作,送交常规管理台帐记录簿被查;落实教务处的安排的各阶段学科实践活动、选修课开设、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设等。本学期,共有两次在学校月教学工作评比中获得流动红旗。

6、组织学生评教。设计了问卷调查表,坚持每月发放问卷调查表,对学生问卷情况及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查找不足,并将问卷调查表反馈至班级,及时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挥学生评教的评价导向功能。

7、及时做好对年级教师的当月考评。依据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对教师的工作进行量化评估,做好教师的当月津贴结算,共做5份月教师津贴表,充分发挥评价功能。

(三)突出科研,高效落实教学研究

1、强力推进1+1课堂教学模式。

(1)强化学习。多次编印学习材料,组织教师利用周例会、教研活动等时间加强学习研讨;召开年级学生会议2次,开展1次1+1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法指导的广播讲话,对1+1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指导。

(2)加强对导学案编写和使用的管理。组织各教研组成立导学案核心编写组,教研组长对本学科的导学案质量进行把关,最后由对各科导学案进行审核印刷。督促各教研组分别于过程中及学期末,注重收集各科导学案,并加强质量评估,并上交教科室备案评比;为了突出主干学科的教学,强调语、数、外学科的导学案优先下发至学生,协调好学科关系;坚持每周对教师导学案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3)突出课堂研究。年级组在周前会上布置落实本周各学科的公开课,加强课堂的研讨;各教研组开好每周一课,组织教师深入课堂,加强互听互学;坚持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强化对课堂的督促指导。

(4)先后安排宿豫、徐州等学校教师百余名到高二年级进行听课学习交流,借助外力,推进课堂结构模式的改革。

2、做好选修课的开设工作。

(1)下发选修课申请表,组织教师分阶段填写上报选修课课题及计划,年级组共上报了100多个选修课课题。

(2)年级组编制选修课目录表,下发至班级学生,供学生选择;编制学生选修课申请表,年级根据学生课题选择情况编排选修课班级,下发至教师和学生;选修课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写好教案等,注重课堂活动形式和作业布置等,并对学生做好考勤管理。

(3)坚持每周三下午对选修课开设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开设情况进行考评,纳入教师课时津贴。

(4)学期末注重收缴选修课教案及校本教材材料,并送交教务处进行检查评比。

3、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1)9月份。配合教务处、团委完成国庆征文及书画比赛活动,制定详细的组织实施方案及时上报教务处。通过初赛、复赛产生60余名选手准时参加全校征文决赛。全年级共上缴书画作品近110余幅,送学校参评。组织学生参加 “金钥匙”竞赛活动1次。

(2)10月份。①继续配合教务处、团委完成国庆书法比赛活动,组织学生100余名在高二阶梯教室参加书法比赛活动;②组织落实数学学科竞赛活动,及时进行了成绩统计。一名学生在省级决赛中同时获数学、物理省级一等奖;③组织落实英语演讲及评比活动,多名学生在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的好成绩;④组织安排校秋季田径运动会。多个班级、数名同学在运动会中获奖;协调安排好美术、音乐特长生的专业学习。协调安排好奥赛辅导工作。

(3)11月份。①组织落实教务处布置的选修课教材汇编整理以及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汇报展示;②组织学生赴人武部参加新兵欢送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③进一步落实美术、音乐特长生的专业学习,加强专业学习的管理;④初步选拔体育特长生,成立体育专业训练队,加强体育特长生专业学习的管理。

(4)12月份。①组织安排学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汇报展示活动;②收缴年级校本选修材料;③组织安排音乐特长生素质展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1月份。①组织安排了美术专业期末考试,上报成绩,并完成对美术教师的考评;②布置安排了寒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

(6)分别于期中、期末两次开展学生学分认定与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制定了评价办法和评价标准,组织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尽可能做到评价的公正、客观;及时将评价结果在年级和班级进行公示,充分发挥评价功能和导向作用。

4、加强教研组的建设与管理。

(1)加强建制,完善机制。根据教务处和教科室精神,成立各科核心备课组。主干学科 成立课时练、单元质量检测等专题编写组。根据分层教学的要求,成立文科、理科备课组。

(2)坚持定期和不定期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加强工作的布置、督促与指导。

(3)指导并要求各学科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编制教研组行事历,加强工作的计划性与科学性。注重收缴计划,上报教务处备案,强化督查;同时,与学期末,组织3个教研组送教务处参加评比。

(4)抓好、抓实教研活动。强化对教师教研活动的到位检查,尤其是抓好周六上午的集中教研活动时间,纳入考勤管理。明确教研活动的程序和内容,突出抓好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5)召开教学研讨会3次,加强奥赛班及特长生的教学与管理,研讨安排部分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的复习工作,做好教师资料的购买工作,切实为教学服务。

5、落实好教科室的教科研工作。

(1)开学初,完成师徒结对工作,并上报教科室。督促师徒对子互相做好听课活动,开展好帮扶工作,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2)多次组织相关教师积极参加青年教师发展学校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课题培训会议,强化教师教科研学习。

(3)下发课题申报学习材料和课题申报表,组织教师上报科研课题,并督促开展课题研究以及结题工作。

(4)组织教师参加导学案评比、1+1高效课堂展示活动,推选部分青年教师体会文章参加评比活动;开展了1+1模式下的论文撰写以及评比活动。

组织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上报相关部门参评。

(5)本学期,共有两次在学校月教科研工作评比中获得流动红旗。

三、存在问题

研发试用期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 药物临床试验;儿科;护理工作

我院儿科自2003年11月至2008年4月底共进行了4项新药临床研究试验,共入选受试者260例,4项药物临床试验均顺利完成,每一个研究项目均有护士参与其中,护理工作为保证药物临床研究的顺利进行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现将护理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4项药物临床试验共入选受试者260例,中途退出12例,其余248例均顺利完成临床研究观察。其中男128例,女120例,年龄1—16岁。4项研究药物均为口服制剂,涉及病种3个,其中小儿病毒性肺炎Ⅱ期、Ⅲ期各一项,小儿肠炎Ⅲ期一项,儿童多动症Ⅲ期一项。

2 护理工作经验

2.1 设定项目护士 每个研究项目设定一名项目责任护士。人员条件:①经过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培训的;②专业理论知识扎实;③临床经验丰富;④工作责任心强。对责任护士要强调严谨的科研态度教育,以保证临床试验的质量。

2.2 熟悉项目,医护合作 在临床试验前与试验组成员一起认真学习有关药物临床试验的法律、法规和赫尔辛基宣言1。全面了解研究方案、工作流程和各项标准操作规程(stau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并参与试验流程的制定,以便能为入组患儿家属进行正确的解释和遇到问题后及时与责任医师沟通,保证临床研究的顺利进行。

2.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患者信任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尊重、体谅、理解患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2。做为研究项目责任护士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受试者的人格和隐私权。对于儿科病人而言更重要的是取得患儿家长的信任,对待患儿及其家长,态度要诚恳,不要只关心研究项目本身,要关心患儿的病痛,同时要严格的履行知情同意过程,要让家长知道其孩子参与该项研究的权益和风险,让患儿及家长知道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医护人员始终将受试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即使中途退出试验亦不会遭到歧视或报复,其医疗待遇与权益不受影响3。诚恳而充分的告知往往能获得家长的信任和配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保证研究的顺利完成。

2.4 严格执行研究方案 二期临床试验主要是对新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量;三期临床试验主要是确认新药疗效和安全性,确定给药剂量。试验中患儿服用的药物剂量是关系到试验质量的重要环节,药物保管、发放、回收是护士的主要工作,因此,一定要对患儿家长详细讲明用药的剂量、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按研究方案进行药物发放、回收和实际服药剂量的核实,如实记录。

2.5 药品管理 研究用药品实行专人专柜保存,由责任护士负责。护士应掌握和管理的内容有:研究药物的剂量与用法;药物的包装与标签;药物储存的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等);药物的计数及给药日期、归还日期及归还计数;用药的数据(剂量、时间等)。详实记录在病例报告表的适当位置4。发药时认真核对患儿姓名、性别、年龄、入组序号、药物编号,保证药物剂量、剂型和用药时间。严格遵从医嘱,按临床试验方案发药,空药瓶和药品包装盒回收保存。

2.6 病人管理 我们的受试者大多是门诊病人,所以在发药时要预约下一次的复诊时间,每2天电话随访一次,了解病人病情及用药情况,解答患儿家长相关问题,必要死与责任医师一起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安慰家长焦急的心情,提高服药依从性。

2.7 资料收集 在药物临床试验中,各种试验数据的客观、准确收集,直接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整个研究项目的成败。责任护士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和试验方案要求按时、准确留取血液和体液标本。在入选后和试验结束后,要告知患儿家长所有需完成的检查项目,并嘱咐其需要空腹的检查当日早晨空腹复诊。并建立登记本,及时回收化验结果并登记,发现漏查项目,及时告知家长补查,保证资料的完整性,提高试验质量。

3 讨 论

在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参加试验的责任护士不仅承担着所有的护理工作,而且要观察临床试验的疗效和安全性。所以,责任护士不仅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与病人的沟通能力和工作协调能力。在药物临床试验过程中,应重视对护士的职业道德和科研态度的培训,要让护士参与工作流程的制定,熟悉研究方案,医护密切配合,以保证临床试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作者.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S].《中国医学导刊》,2003,5(5):367.

[2] 肖惠敏,姜小鹰,陈晓春.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46—47.

研发试用期工作总结篇(3)

一、项目实施方案概述

软件产品,特别是行业解决方案软件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用户购买软件产品之后,不能立即进行使用,需要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在软件技术、软件功能、软件操作等方面进行系统调试、软件功能实现、人员培训、软件上线使用、后期维护等一系列的工作,我们将这一系列的工作称为软件项目实施。大量的软件公司项目实施案例证明,软件项目是否成功、用户的软件使用情况是否顺利、是否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不仅取决于软件产品本身的质量,软件项目实施的质量效果也对后期用户应用的情况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项目实施规范主要包括项目启动阶段、需求调研确认阶段、软件功能实现确认阶段、数据标准化初装阶段、系统培训阶段、系统安装测试及试运行阶段、总体验收阶段、系统交接阶段等八个阶段工作内容,每个阶段下面有不同的工作事项,各个阶段之间都是承上启下关系,上一阶段的顺利完成是保证下一阶段的工作开展的基础。下面将按照每个项目实施阶段分别介绍。

二、项目实施方案介绍

(一)项目启动阶段

此阶段处于整个项目实施工作的最前期,由成立项目组、前期调研、编制总体项目计划、启动会四个阶段组成。

此阶段主任务:

公司:在合同签定后,指定项目经理,成立项目组,授权项目组织完成项目目标。

公司项目组:进行前期项目调研,与用户共同成立项目实施组织,编制《总体项目计划》,召开项目启动会。

商务经理:配合公司项目组,将积累的项目和用户信息转交给项目组。将项目组正式介绍给用户,配合项目组建立与用户的联系。

用户:成立项目实施组织,配合前期调研和召开启动会,签署《总体项目计划》和《项目实施协议》。

1、成立项目组

部门经理接到实施申请后,任命项目经理,指定项目目标,由部门经理及项目经理一起指定项目组成员及成员任务,并报总经理签署《项目任务书》。

2、前期调研

项目经理及项目组成员,在商务人员配合下,建立与用户的联系,对合同、用户进行调研。填写《用户及合同信息表》。在项目商务谈判中,商务经理积累了大量的信息,项目组首先应收集商务和合同信息,并与商务经理一起识别那些个体和组织是项目的干系人,确定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如何满足和影响这些需求、期望以确保项目能够成功。

3、编制《项目总体计划》

《项目总体计划》是一个文件或文件的集合,随着项目信息不断丰富和变化,会被不断变更,主要介绍项目目标、主要项目阶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项目描述,项目目标、主要项目阶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所计划的职责分配(包括用户的);

沟通管理计划,确定项目干系人对信息和沟通的需要:即什么人何时需要什么信息以及通过什么方式将信息提供给他们。质量管理计划,确定适合于项目的质量标准和如何满足其要求。如果有必要,可以包括上述每一个计划,详细程度根据每个具体项目的要求而定。未解决事宜和未定的决策。

4、启动会

项目组与用户共同召开的宣布项目实施正式开始的会议。

会程安排如下:

共同组建项目实施组织,实施组织的权利和职责;双方签署《项目实施协议》。

项目组介绍《项目总体计划》和《项目实施协议》,包括以下内容:

项目目标、主要项目阶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所计划的职责分配(包括用户的);

项目实施中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和如何进行项目管理,项目的质量如何控制;

项目实施中用户的参与和领导的支持的重要作用;

阶段验收、技术交接和项目结束后如何对用户提供后续服务。

(二)需求调研确认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软件公司的项目实施人员向用户调查用户对系统的需求,包括管理流程调研、功能需求调研、报表要求调研、查询需求调研等,实施人员调研完成后,会编写《需求调研分析手册》,并交付用户进行确认,待用户对《需求调研分析手册》上所提到的需求确认完毕后,项目实施人员将以此为依据进行软件功能的实现。如果用户又提出新的需求,实施人员将分析需求的难度及对整个系统的影响程度来确定是否给予实现。需求调研阶段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进行需求调研准备

2、编制《需求调研计划》

3、内部评审是否通过《需求调研计划》,项目组、部门经理、商务等人员根据合同要求和项目实际情况对《需求调研计划》草稿进行评审,如评审通过,则在稍后的时间内签署,如评审不通过则重新修改。

4、用户是否签署《需求调研计划》,如用户签署《需求调研计划》,则作为以后需求调研工作的指南。否则重新修改。

5、《需求调研计划》是否有变更,如果计划存在变更,则执行变更控制流程,否则按计划进行后续工作。

6、编写及发出《需求调研通知》,项目组编写《需求调研通知》,确定进行需求调研的相关事宜,发给用户,为顺利完成需求调研工作做准备

7、需求调研,项目组以《需求调研手册》为依据,从业务流程、单据使用、打印格式、报表查询几个方面展开深入和全面的调研,并搜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8、需求调研分析根据调研的结果,项目组和公司其他技术部门将进一步进行分析,确定合理、可行的需求,将分析结果形成《需求分析报告》草稿。

9、内部评审是否通过《需求分析报告》。项目组、部门经理、公司其他技术部门的人员对《需求分析报告》草稿进行评审,如评审通过,则在稍后由用户签署,如评审不通过则重新修改,直至内部评审通过。

10、编写及发出《需求分析报告确认通知》。项目组编写《需求分析报告确认通知》,发给用户,确定进行需求确认的相关事宜,告之相关部门及人员安排好工作,准时参与需求确认工作,为顺利完成需求确认工作做准备。

11、用户是否确认《需求分析报告》。如果用户确认,并签署了《需求分析报告》,则需求调研阶段工作结束,进行后续的软件功能实现的工作;如没有确认,则进一步进行调研、分析,直至用户最终确认并签署《需求分析报告》。双方签署了《需求分析报告》,需求调研工作结束之后,如果用户提出新的需求或是变更已有的需求,则执行需求新增及变更流程。

(三)软件功能实现确认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项目实施人员根据需求调研阶段确认的《需求调研分析手册》中的用户需求内容进行具体软件功能的实现工作。在软件功能实现的过程中,项目实施人员将记录软件实现的详细过程。便于公司售后服务之用。每一个实施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记录、存档。按照调研要求的所有功能实现完毕后,项目实施人员将编制《软件功能确认表》,将定制好软件功能待用户确认,用户根据《软件功能确认表》上的功能逐一确定软件功能是否达到要求,对不满足要求的功能,项目实施人员将会记录下来并进行功能修改,直到满足用于要求。

(四)数据标准化初装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项目实施人员指导用户进行系统标准化资料的准备工作,并对用户进行初装资料的软件操作培训,以便用户能够及时的将标准资料录入系统,初装完成后,项目实施人员会对资料初装的情况进行核查,为以后具体业务功能的开展做好基础。

(五)系统培训阶段

系统培训阶段工作是整个项目实施工作中比较重要的工作,用户对软件的操作功能是否熟练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软件应用效果,所以软件公司和用户双方要对此阶段的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充分认识培训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项目实施之前对用户的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和规范的产品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达到让用户了解软件产品,最终自己能够解决使用中的具体的问题。

此阶段的培训工作中将用户参加产品培训的人员划分为三个层次:决策层、技术层、操作层,对不同层次的用户参加产品培训人员的培训内容分别是:

决策层:领导在实施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决策查询。

维护层:系统维护知识、操作方法。

操作层:操作方法。

具体的培训工作流程为:

1、调研培训信息:在培训开始前3天由用户实施负责人,将参加培训的部门和人员情况填入《受训部门汇总表》、《受训人员情况一览表》。

2、编制培训计划:结合调研结果,与用户实施负责人商议具体培训内容、时间,场地,人员等。项目组编制《培训计划》。

3、签署培训计划:用户签署《培训计划》,进一步确认培训安排。

4、发培训通知:培训开始前2天,按照签署的《培训计划》,将培训内容、时间,场地,人员等信息通知用户实施负责人。

5、搭建培训环境:公司项目组在培训开始前,将培训环境搭建及检查妥当,将培训提纲及培训手册准备好。

6、组织培训:公司项目组培训负责人与用户实施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培训,按培训制度严格考核。由用户将考勤情况填入《培训人员签到表》。

7、培训考核:公司项目组培训负责人与用户实施负责人组织受训人员参加上机及理论考试。

8、培训总结:公司项目组培训负责人与用户实施负责人一起将出勤情况及考核情况做出总结,填入《培训及考核统计表》,及时向相关负责人

汇报。

(六)系统安装测试及试运行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在用户真实环境下,对用户网络及硬件设备进行测试,对软件系统进行容量、性能压力等测试测试及试运行的目的在于确保系统各项功能均能正常使用,并且符合用户签署的《需求分析报告》中描述的需求,同时把尽可能多的潜在问题在正式运行之前发现并改正;同时目的还在于在正式运行前用户的有关人员能进一步提高操作水平,掌握操作规范。此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为:

1、 编制计划:与用户实施负责人商议具体测试及试运行时间,地点,人员等安排,项目组编制《测试及试运行计划》。

2、签署计划:用户签署《测试及试运行计划》,进一步确认测试及试运行安排。

3、发测试及试运行通知:在测试及试运行开始前2天,按照签署的《测试及试运行计划》,将时间,地点,人员等信息通知用户实施负责人。

4、搭建环境及数据准备:在试运行开始前搭建好软件环境、硬件环境、网络环境、调通线路;检查软件、硬件、网络、线路等各个环节是否有问题;

5、组织测试及试运行:用户相关各级领导给予全面配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测试及试运行。

6、测试及试运行总结:测试及试运行完成,总结试运行中设备、软件的运行情况,总结试运行中业务流程和操作环节的情况,以书面总结形式将测试及试运行结果通知相关负责人。

公司项目组负责担当指挥,检查用户人员组织情况并给予指导,跟踪检查如下情况:

跟踪单据流转状况。

跟踪新资料登录环节。

观察业务流程执行状况。

观察操作人员操作表现。

观察系统运行速度及异常表现。

观察关键数据的正确性。

及时纠正错误操作、对于新发生的问题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确定解决办法。

(七)总体验收阶段。

此阶段是对项目总体的完成情况进行验收。验收分阶段进行,在每一项目阶段结束时,用户对这一阶段的可交付成果进行验收,在测试及试运行结束后,对系统进行总体验收。

需要验收的可交付成果:

主要项目阶段

阶段组成

主要里程碑

可交付成果

研发试用期工作总结篇(4)

研究生16、17级使用教务管理软件,完善16级培养方案课程信息,新建17级研究生和留学生培养方案申请上课教室,完成学生选课,排考,上报教师上课情况统计及监考工作。

与各部门老师合作,共同完成了17级研究生新生的报道工作:负责接待新生、接收审核材料、汇总新生初试成绩、档案等各项数据;协调新生复试的各项工作,计算复试最终成绩排名,录入公布研究生复试结果及导师分配信息,保证17级研究生复试工作顺利完成。

手填研究生毕业生学籍卡片,完成研究生在校学生的考试成绩录入工作,辅助完成答辩开题报告、整理各项表格、论文等事宜。

研发试用期工作总结篇(5)

此外,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首次试点开展创新团队奖励,来自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三院的巡航导弹先进突防技术科技创新团队成为全国首批获得该奖项的3支团队之一。 (杭文)

我国通信卫星首销欧洲

1月29日,白俄罗斯通信卫星项目在京启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为白俄罗斯共和国研制生产的这颗通信卫星,基于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研制,将采用长征三号乙火箭进行发射。这是我国通信卫星首次出口欧洲市场。

据悉,该项目2011年2月开始进行招标,2011年4月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标;2011年9月,中白双方签署了白俄罗斯通信卫星系统合同。经过一年多的洽谈,双方签署了所有合同附件。启动会后,中方有望于近期获得合同款,并开始研制工作。中方还将向白方提供地面测控站建设、地面应用系统、保险和培训在内的一揽子服务及转发器租赁运营合作。(杭文)

我国将建立测绘遥感卫星体系

1月9日召开的资源三号卫星工程研制总结会上传来消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并发射的我国首颗民用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资源三号,在轨运行一年来有多项技术指标达到或优于国外同类型测绘卫星,改变了我国相关领域从国外大量购买卫星影像的被动局面。

另悉,我国计划用10年~15年时间建立测绘遥感卫星体系,包括光学立体测图卫星、干涉雷达卫星、激光测高卫星、重力测量卫星等。3颗资源三号后续测绘卫星已纳入国家相关规划,力争2014年初发射资源三号02星,实现两颗资源三号测绘卫星组网运行,具备每天获取全球任一点最新影像数据的能力。(航讯)

航天科技集团建设航天强国行动纲领

1月1 5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召开第五次工作会议暨201 3年年度工作会议。会上,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作了题为《深入践行中国特色航天科技发展道路,为加快推动我国成为世界航天强国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会议印发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关于加快推动我国成为世界航天强国行动纲领(2013~2020)》,明确提出未来几年集团公司的战略使命、奋斗目标,推动航天强国建设的指导思想、行动方针、战略举措以及具体行动计划,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会议还对航天功勋奖、航天创新奖、航天贡献奖、航天金牌班组的获得者进行了表彰。(航讯)

航天科工明确2020年建成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目标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2013年工作会1月14日在京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集团公司2012年工作及三年来取得的成绩,分析了目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了2013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并对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在此次会议上,中国航天科工首次明确提出了2020年建成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经济实力更为凸显,战略地位更加稳固,军民融合更富成效,科技水平再上台阶,和谐企业更具活力。会议指出,2013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年,也是为全面建成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今年集团公司的目标任务仍然是“两个确保”:确保国防武器装备建设任务圆满完成,确保年度经营发展目标全面实现。(杭文)

航天科工与中国进出口银行

开展战略合作

1月10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签署了合作金额300亿元、为期3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信贷、担保、咨询等金融领域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以支持航天科工的“走出去’’战略,并实现产融双方共赢。根据协议,双方的合作领域包含信贷业务合作、咨询服务和非融资类金融业务三大方面。中国进出口银行将为航天科工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技术产品和服务的进出口贸易及进出口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融资服务。在航天科工开展对外贸易与投资日寸,中国进出口银行还将为其提供国别、汇率、投资风险规避和理财方面的建议。此外,在对外担保、资金清算结算和金融交易等领域,中国进出口银行也将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航讯)

超大型航天器总装中心

明年竣工交付

承担中国载人空间站总装、测试和试验任务的中国载人空间站等超大型航天器总装测试试验中心目前正在天津加紧建设。按照工程进度,该中心将于2013年完成工程主体施工,2014年竣工并交付使用。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投资建设的载人空间站等超大型航天器总装测试试验中心,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占地约100亩,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分为总装、测试区,热学试验区,力学试验区等9个功能模块。建成后将具备年出厂6至8颗超大型航天器的生产能力,能够满足研制生产载人空间站、超大型通信卫星、大型遥感卫星、大型空间精密展开机构等需求。(航讯)

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二级发动机

四机并联试车圆满成功

近期,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二级发动机四机并联试车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165所获得圆满成功。本次试车是目前该发动机最为接近实际飞行状态的一次大型地面试验,标志着六院研制的两型新型火箭发动机组合形成的所有飞行状态均已通过试车考核,为后续动力系统试车和飞行试验打下了坚实基础。(航讯)

国产陆地观测卫星

数据行业应用全面展开

日前,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与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等八家单位签署国产陆地观测卫星数据行业应用战略合作协议。

据悉,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将有力推动国产陆地观测卫星数据在各行业的应用,为航天高科技助推行业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奠定良好基础,是国产陆地观测卫星应用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国产陆地观测卫星应用正在从“实验应用型”向“业务化服务型”转变。(杭文)

中国将研发新材料

打造重型运载火箭

研发试用期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国产化通用测试平台;自动测试系统(ATS);通用接口适配器;测试程序(TP);测试程序集(TPS)

1.引言

目前,电子设备在各种产品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提高,其功能结构越来越综合、越来越复杂,传统的人工检测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电子设备快速、准确、实时、多路、大量的测试需求,自动测试系统(ATS)正逐步成为电子设备高效、可靠运行的必要保证。

自动测试系统(ATS),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在程控指令作用下、能够完成某种测试任务的测试仪器和其它设备的有机整体。ATS通常包含自动测试设备(ATE)和测试程序集(TPS),也可包括辅助的TPS开发工具[1]。

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建设,ATS的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ATS之间的互不兼容使得电子设备的保障规模越来越大、保障成本越来越高。不同ATS只有遵循共同的软硬件标准,最大程度上实现软硬件资源的通用、可扩展和可移植,建设通用测试平台,才可以缩短ATS开发周期,减少ATS种类,缩减保障规模,最大限度地减少电子设备全寿命周期的保障费用。

2.国外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现状

国外电子设备自动测试系统(ATS)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专用ATS阶段,以人工检测和专门化的测试工具为主要手段,自动化水平较低,专用化程度高,系统种类多,使用繁琐,存储、运输和维护费用高;第二阶段是通用ATS阶段,通过整合多种测试需求,实现某个军种或某些型号武器的通用测试功能。典型代表是美军的四大标准测试系统——海军的联合自动保障系统(CASS)、陆军的综合测试设备系列(IFTE)、海军陆战队的机动测试设备系列(TETS)、海军和空军共用的通用电子战系统测试设备(JSECST)。但仍然存在应用范围有限、开发和维护成本高、系统间缺乏互操作性、测试诊断新技术难以融入已有系统等不足。第三阶段是开放式ATS阶段,始于美军的下一代测试计划(NxTest)[2],通过采用多种软件技术和标准规范,构建了ATS的开放式结构,实现了TPS的可移植性和ATS的互操作性。NxTest的典型代表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洛马之星(LM-STAR):它一方面采用CASS的基本框架,并与之兼容,减少了对CASS已有TPS的冲击;另一方面大量采用商业货架产品及技术,减少了升级改造和采购费用。据悉,LM-STAR可用于F-35、F-22、B-60和AH-64D等设备的保障,适用于设备设计研制阶段、小批量生产阶段,以及军方维修基地,实现了纵向集成的全寿命周期保障。

3.国内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现状

我国自动测试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进步很快,到目前为止已取得长足发展,在电子设备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国内ATS的发展在多个方面还存在较大不足:

(1)ATS需求旺盛,导致出现全民搞系统集成的局面,但是ATS通用化、标准化程度低,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烟囱”林立,兼容性差。多年来,我国在ATS方面一直扮演着国外跟随者的角色,缺乏顶层科学规划和统一的技术体系,不同型号的电子设备用不同的测试设备进行测试诊断,使得测试设备种类庞杂、功能重叠,不仅设备数量大、成本高、测试效率低,而且给使用和管理带来很大困难;此外,自动测试设备研制和应用自成一体、低水平重复的现状也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很大浪费。

(2)ATS配套的台式仪器已初具规模,可满足大部分系统集成的要求;但标准总线的模块化仪器发展不成体系,系统集成仍需大量购买国外公司产品(如适配器、零槽、机箱等),尚需加大研制建设力度。多年来,我国一直跟随着国外仪器产业的发展而发展,片面追求高性能与高技术指标,在一些测试功能上还不完善,面对特殊的测试要求,还无法满足电子设备的测试需求;还有在系统集成所需的适配器、VXI/PXI零槽和机箱等方面,国内产品的可靠性、兼容性差,造成系统集成比较困难。因此,国内系统集成厂商一开始就依赖进口,加上思维定式,使得他们越来越依赖进口。根据市场调研,目前用于自动测试系统集成过程中的仪器和模块,国外产品的占有率远远高于国内产品。

(3)缺少公认的、权威的ATS运行与管理软件平台,现有几个软件平台正处于培育期。我国自动测试系统软件平台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态势,现有的TestCenter、EasyTest、TIE等软件测试平台,大多用于设备的研制与生产阶段,在大型工程中应用较少,缺乏很高的认知度,需要对这些软件测试平台进行修改和完善,达到用户要求,满足电子设备科研、生产与维修保障的测试要求。

4.国产化通用测试平台的研制建设

针对上述几个典型问题,本着“填平补齐”的发展思路,开展了国产化通用测试平台的研制工作:即对比国外测试资源,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研制建设,以填补国内测试资源空白,或者是增强已有测试产品的可靠性,从而丰富国内软硬件测试资源种类,满足国内ATS的集成需要。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 通用测试平台标准体系建设

国产化通用测试平台的研制,首先是要遵循国内已有的自动测试系统标准或规范,如GJB 5936、5937和5938等。对于国内没有的标准,将选择国际通用标准,并结合国产化通用测试平台实际工作的进展,予以采纳或改进,继而形成一套通用测试平台的工程标准。通过后期的检验验证和修订,将在适当时机申报国家军用标准,以规范、指导国内电子设备的自动测试系统集成工作。

4.2 通用测试平台硬件建设

如图1所示,自动测试系统的硬件主要包括主控机、测试仪器/模块、可编程通用信号转接器、通用接口适配器等几部分。国产化通用测试平台的硬件建设,将针对前面所列的问题而开展工作:

(1)通用接口适配器。ATS通用性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使用通用接口适配器,它用于实现自动测试系统与被测对象的有机连接。目前国内系统集成普遍采用美国VPC公司生产的VPC 90系列和G系列两种接口适配器,其接插精准、牢固可靠,但是价格高、到货周期长。一个小小的插针就需要少则几十、多则成百上千元人民币,一套系统中至少需要上百个插针,以及数个适配器框、安装架等,仅VPC适配器一项就可以高达十几甚至几十万元,而国内并无相对应的稳定、可靠的替代产品。因此我所开展了与VPC 90系列和G系列相对应的通用接口适配器的研制工作,希望能够替代进口、降低系统集成成本。目前,我所已经完成了与VPC公司9025型、9050型相对应的接口适配器设计加工工作,性能达到了VPC公司同类产品水平。

(2)可编程通用信号转接器。位于通用接口适配器和系统测试仪器/模块之间,用于实现对被测对象工作状态的控制、开关通道的切换等,为信号调理提供标准、通用、可扩展的测试资源,以提高系统集成效率。

(3)VXI/PXI零槽控制器和机箱。目前系统集成大量采用VXI/PXI/LXI等标准总线模块化仪器,VXI/PXI总线集成需要使用专用的VXI/PXI零槽控制器和机箱,国外产品价格高、到货周期长,而目前国产同类产品的可靠性、兼容性差,难以形成批量供应,严重影响系统集成效率。因此,着重开展了VXI/PXI零槽控制器和机箱的质量可靠性和系统兼容性研究工作。

(4)多通道并行数字/模拟测试模块。目前国内在电路板故障诊断方面,普遍采用美国Teradyne公司的Spectrum9100系统,其核心硬件是Teradyne公司的多通道并行数字测试模块M917和多通道并行模拟测试模块Ai710。我所的AV6772A数字通道板和AV6761模拟通道板,其性能与M917和Ai710相当。但是上述4种模块都采用VXI总线,仅适用于VXI测试系统。因此,我所开始研制PXI和LXI总线形式的多通道并行数字测试模块和模拟测试模块,以扩充电路板故障诊断模块的总线形式,满足PXI、LXI、LAN、GPIB等总线系统中电路板故障诊断的需要。

另外,Teradyne公司已经将M917升级为Di050,将Ai710升级为Ai760,各项指标均有较大提升。我所也正在开展高性能的、数字通道板和模拟通道板的研制工作,以替代国外最先进产品,满足国内电路板故障诊断系统的硬件升级需要,降低集成成本。

(5)PXI/LXI总线测试模块。系统集成需要大量的通用测试仪器和模块,国内现有测试资源并不能完全国内系统集成的需要。因此,需要对国内外VXI、PXI、LXI、LAN和GPIB等总线形式的测试仪器/模块进行比对,找出国内空白,填平补齐。通过比对,我们选择性地开展了多种PXI总线测试模块和LXI总线测试模块的设计研制工作。以丰富国产测试模块种类,降低对国外模块产品的依赖程度。

4.3 通用测试平台软件建设

自动测试系统集成的重点在于软件。跨平台的横向集成和全寿命周期的纵向集成,给自动测试系统软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包括:测试软件应具备适应不同被测设备的能力、支持新技术注入的能力、TPS快速开发能力、多层面二次开发能力等。面对这些挑战,自动测试系统软件必须具备开放/通用/可扩展的体系结构、软件模块的高度复用、TPS自动生成、遵循国际标准的仪器控制和数据交互等众多高级特性。

国产化通用测试平台在软件方面,重点开展了以下三方面的研究工作:

(1)通用测试与管理软件平台。在我所自主研发的TestCenter软件平台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完善。(如图2所示)

TestCenter集开发、调试、运行和管理于一身,专为加速测试系统软件开发而设计,可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测试、电子设备电路板级/模块级/系统级的功能测试与故障诊断。TestCenter具有如下功能特点[3]:

采用拖放、组装的方式来开发测试程序,不用编码,高效、快速

采用软件适配器技术,兼容目前Lab-VIEW、PAWS、LabWindows、Visual C++、Visual 、JavaScript/VBScript等开发环境开发的测试程序。通过增加新的软件适配器,即可应对新的测试程序开发环境

引入面向服务的思想,将系统中软硬件资源的能力转化为服务,实现了基于服务的仪器互换功能

提供丰富且可扩展的插件库(包括通信插件、仪器控制插件、数据库插件等),方便测试程序开发

为满足通用、开放的ATS集成要求,国产化通用测试平台将在TestCenter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改进,重点加强插件库、数据计算和信号处理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远程测试技术和故障诊断相关算法等方面的开发。

(2)测试仪器/模块驱动程序库。我所目前正在开发规范化的测试仪器和模块的驱动程序库,以确保所开发的测试驱动程序可实现同功能仪器设备间的互换。驱动程序库涵盖国内外常用测试仪器和模块,为国内系统集成中测试程序的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数字电路故障仿真诊断软件。前面提到的Spectrum9100系统的核心软件之一是Teradyne公司的数字电路故障仿真诊断软件LASAR,其价格高、到货周期长、升级服务困难。对此,我所正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路故障诊断仿真软件,以替代国外进口,降低国内系统集成成本。随着工作的进展,也将陆续开展模拟电路、数模混合电路故障诊断算法和仿真软件等方面的研制工作。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产化通用测试平台,本着“填平补齐”的发展思路,在遵循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ATS集成的标准体系建设,研制通用接口适配器和PXI/LXI总线测试模块等硬件测试资源,开发通用测试与管理软件平台、测试驱动程序库等软件测试资源。国产化通用测试平台的研制建设,将会推动我国电子设备自动测试系统的标准化工作进程,极大丰富国产测试资源种类,显著提高国内ATS集成效率,有效降低电子设备全寿命周期的维修保障费用。

参考文献

[1]李行善等.ATS(自动测试系统)及ATE技术[J].测试仪器,2002,3.

[2]于劲松等.下一代自动测试系统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5.

研发试用期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创新型混合教学模式;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遗传学;

作者简介:刘向东(1965-),男,农学院,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水稻生殖发育遗传和分子细胞学研究。

遗传学是生物科学中一门最具活力、发展最迅速的理论科学,对探索生命起源和本质,以及推动整个生物科学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同时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应用科学,对动植物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和遗传性疫病防治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该课程也就成为生物类、农学类和医学类学生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国内外的相关大学都十分重视遗传学的教学工作,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包括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改革等。就拿我国来讲,不同版本的遗传学教材不下10种,且多数是由遗传学的名家主编;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新型教学模式也层出不穷。[1,2,3,4,5,6,7,8]华南农业大学是遗传学教学改革比较早的学校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对农科类专业的遗传学教学方法进行过多种改革。归纳起来,主要是进行了四个阶段的四种改革:一是1997年至2001年间,改变原有单一粉笔教学的模式,利用电脑制作CAI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从1997年开始编写基于PPT的CAI课件,1999年试用PPT的多媒体教学,2000年在农学类专业中全面推行以PPT为主的课堂教学,取得一定的成绩。遗传学课程的主讲教师刘向东也因此于2000年获得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讲坛新秀)”称号。二是进行“基于web-quest遗传学教改试验”,即“基于网上资源遗传学自主性学习教改试验”。于2001年至2003年间制作并完成了遗传学教改试验网站——《遗传学》网站,2003年成功地应用于教学,以后结合所获得的广东省教育厅“151工程”项目开展“基于web-quest遗传学教改试验”,取得良好的效果。[4]作为该项改革的原创性教学资源网站——《遗传学》网站于2007年获得第二届全国百佳网站(十佳学术类网站),其改革成果也于2008年1月获广东省教育厅“151工程”项目课程改革奖(三等奖)。2001年至2004年期间还开展遗传学综合性实验和双语教学。[3]三是2003年至2006年间开展研究性、探索性的教改试验。四是2006年至今在原来以单一或数种教改方法简单结合的基础上,提出较适合农科类学生的“创新型混合教学模式”遗传学教改试验。

一、“创新型混合教学模式”遗传学教改试验的教学理念和总体设计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教学上的广泛应用,原有单一的多媒体教学已难以适应诸如遗传学等迅速发展学科的教学需要了。为此,国外提出“混合式学习”概念(Blending-Learning),[2]我国的浙江大学于2007年也提出“信息化环境下遗传学课程混合教学模式”。[2]“混合式学习”是把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和利用信息技术学习(E-Learning)的优势相结合,从而达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以及培养学生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目的。于2005年在农科类专业的遗传学教学中引入混合式学习的方式,2006年在农科类专业的遗传学教学中全面采用“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取得明显成效。2007年对该教学方法以及之前的教学改革方法进行全面的总结,提出适合华南农业大学农科类专业的遗传学教学的“创新型混合教学模式”遗传学教学改革法。该法的教学理念体现在创新和“混合”两个方面:创新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情况的发展进行教学改革,具体来讲,体现以人为本和科学改革;“混合”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不是采用单一的模式或几种简单方法的结合,而是灵活地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基于web-quest(网上资源)自主性教与学”、研究性、探索性教学、教与学角色互换、综合性实验和双语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并把这些方法整合成有机的整体,特别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适应不同年级和专业学生的教与学模式。

二、“创新型混合教学模式”遗传学教改试验的实施步骤

根据“创新型混合教学模式”遗传学教改试验的总体设计,主要按照六个步骤(方式)进行:

第一步。框架式引导教学。在介绍框架前,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遗传学?遗传学研究什么?学习遗传学有什么用?然后介绍遗传学课程内容的框架,即包括哪些章节等。为了便于学生了解掌握,我们把遗传学分成7个单元,即:遗传学的细胞学基础,经典遗传学(即遗传学三大规律),细胞遗传学基础(即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微生物遗传学基础(细菌和病毒的遗传),分子遗传学基础(基因概念的发展、基因组结构特征、DNA分子标记及应用、基因组学、后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基础),细胞质遗传学基础,数量和群体遗传学基础。这样,学生对遗传学的结构就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学习也就有了方向性。

第二步。教师以问题为中心,讲授课程重点内容。先是提出问题,然后着重介绍有关的重要名词、基本原理、实(试)验推导、解释、验证和应用等。比如在讲授孟德尔遗传规律时,先提出性状是如何遗传的问题,然后介绍孟德尔著名的遗传试验、所获的结果、结果假设、分析、解释和进行合乎性验证等,最后归纳为杂交试验、结果分析和验证三部曲等。对于一些发展较快的知识(领域),如分子遗传等适当地采用双语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英语名词,帮助他们能自己查阅一些有关的英文文献。

第三步。教与学角色的互换,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自主性学习。具体做法是讲完每个单元,要求学生自己出试题考察学习效果,出题的形式不拘一格。学生所出的试题交给老师汇总后,选择其中的一些题目作为期中考试和期未考试试卷的部分内容。期中考试的题目全部选自学生自己出的题,考试采用三种方式:一是抽样混合试题,即每个学生出的题目抽1-2题,集中成一份试卷,全部学生参加考核;二是交换题目彼此考查,一个学生用另一个学生出的考题考核;三是自考,学生自己出题自己考。这种教与学角色互换的方法得到学生的充分肯定。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出题比纯粹由教师出题难,学习效果更好,如果没有真正掌握有关的内容是出不了好题目的。通过出题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入主动学习,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善于提炼问题和进行举一反三的思考,拓宽了思路。当然为了让学生出好题,教师开始需要做一些引导,告诉他们出题的技巧。另外,也要鼓励他们出有创意(新)的题目,通过出创意(新)题目,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其应变能力。为了更好地通过考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对期末考试也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比如出一些让学生分析遗传学现象、总结和阐述遗传规律的主观性题目,培养其透过自然界的现象探寻生命的遗传本质的能力。

第四步。选择性开展Web-quest的自主性学习。根据之前改革已取得的经验,主要是选择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些遗传学内容(如基因工程等)开展基于Web-quest的自主性学习。基本做法是以已制作的《遗传学》网站为依托,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1)教师引导学习,教授遗传学章(节)重点内容(框架);(2)学生利用《遗传学》网站进行网上自主学习和讨论;(3)教师提问;(4)教师讲解重要问题(包括疑难问题);(5)学生开展网上测试、延伸自主学习和论坛活动;(6)学生展示延伸学习的成果和体会;(7)教师总结。期间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查阅文献时,如果找到一些有关遗传学最新进展和动态的资料,鼓励学生浓缩写成快讯在《遗传学》网站发布交流,使他们有成就感,进一步增加主动和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第五步。自愿性的研究性学习。主要采用三种方式:一是结合研究生的研究工作,选择一些与遗传学课程内容关系较密切的内容,让学生分组在研究生指导下开展小实验。比如,实验室每年都有多个研究生开展DNA分子标记研究,鼓励有兴趣的学生与研究生一起开展有关的实验,包括DNA提取、PCR扩增和电泳等。通过短期的研究,一方面加深学生对遗传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由于这种方式所需的时间相对较短,结果容易得到,与一般的实验教学相比,前者较为灵活、有创意、成本相对较低,所以学生普遍较欢迎。二是采用通常的研究性教学,即让学生根据兴趣,分组选择一个与遗传学相关的研究小课题,独立组织和开展研究工作,应该说,这个方式效果很好,[9][10]但往往在遗传学上课期间难以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效果。三是结合毕业论文工作开展研究性的学习。[11]具体做法是在学习遗传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后,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选择一个与遗传学内容有关的题目作为毕业论文。为了有效地进行此项的研究性学习,抓住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毕业论文开始的时间安排在遗传学课程修读期间。遗传学课程修读的时间一般是在大学三年级上学期,也把毕业论文开始时间安排在该学期,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边学遗传学课程边发现与遗传学有关的问题。课程结束前,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一个与遗传学知识有关,而学生本人又有兴趣的题目,开展毕业论文的研究工作。由于毕业论文一直要做到四年级下学期,历时2年时间,所以,可以深入开展一些与遗传学有关的研究工作。二是处理好遗传学主讲教师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关系。其中最佳方案遗传学主讲教师既是遗传学课程的教师,同时又是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这样不但可以达到研究性教学的目的,也可以保证毕业论文能顺利完成。如果两者不一致,就需要遗传学的主讲教师与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进行协调商讨确定。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结合研究性同时开展相关的综合性实验。

第六步。采用融会贯通式、生动活泼的课程大总结。一是理论总结,通过以“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创造方法、基本原理、应用和意义”为主脉把所有单元的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该课程的系统性;另外是以“遗传与健康(疾病)”为专题讲座进行形象生动的总结,通过“遗传病”提出一条主线,把遗传学各章节的内容串在一起。二是实践总结,主要是利用我们拥有的国家级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和广东省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的100多亩校内实验基地,在每学期课程学习结束后带学生到该基地进行参观和实习。由于该基地每年种植(早晚两季)的材料很丰富,包括有20多个野生稻种、2000多份不同类型的野生稻居群、各种突变体、杂种后代和特殊的遗传材料(如单片段代换系等)等,可以让学生对遗传学研究的物质实体和研究内容有较好的直观认识,并在实际中进行总结。比如,通过参观各种野生稻和栽培稻,让学生认识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以及遗传的多样性;通过观察各种分离世代的材料,让学生认识三大遗传规律;通过参观同源四倍体水稻,让学生认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遗传效应;通过参观水稻单片段代换系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后代,让学生深入认识分子遗传学的有关知识;通过参观三系和二系杂交稻,让学生认识细胞质遗传学和生殖遗传学的有关问题。通过参观田间不同世代材料,让学生认识许多数量遗传学和群体遗传学的问题。实践证明,采用以上方法的总结,不但让学生对遗传学有了直观、生动的认识,而且使学生接近自然、接近科学研究的第一线,丰富了教学的内容,达到了既教书又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想和兴趣的目的,深受学生的欢迎。

三、“创新型混合教学模式”遗传学教改试验的成效分析

为了评估“创新型混合教学模式”遗传学教改试验的效果,2006和2007年先后对其中180名参加试验改革的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发现92.87%的学生认为“创新型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可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主动性;91.69%的学生认为可提高自学能力;93.37%的学生认为有助于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93.66%的学生认为扩大了知识面;91.95%的学生认为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91.55%的学生认为知识收集、加工、处理能力得到提高;92.14%的学生认为提高了综合能力;91.12%的学生认为充分运用了计算机等信息技术;90.53%的学生认为有助于学习者相互学习。与之前采用单一模式或简单几种方法的效果相比较,“创新型混合教学模式”在以上每项指标的得分均比之前的方法高出10%左右。除了以上量化的结果外,还得到参试学生的书面评价,其中绝大多数的学生给予高度评价,比如有学生认为,“创新型混合教学模式”“使原本深奥的遗传学变得简单,使同学们在活跃的氛围中掌握了遗传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综合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遗传学的兴趣、增强探索的欲望”;等等。这些结果充分说明我们的改革是成功的,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