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发表工商管理论文

发表工商管理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2-14 06:47:48

发表工商管理论文

发表工商管理论文篇(1)

【关键词】十三五商务财会理论研究

做好“十三五”期间商务财会理论实务研究(以下简称财会理论研究)工作,对做好“十三五”期间的商务财会工作、实现“十三五”商务发展规划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就进一步做好“十三五”期间的财会理论实务研究提出如下设想。

一、以商务“十三五”规划为引领,使财会理论研究成为商务“十三五”规划实现的“助推器”

“十三五”期间的财会理论研究,应当以服务商务“十三五”规划的实现为根本任务。商务发展“十三五”规划对“十三五”时期商务发展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和新特征进行了深刻分析,对商务领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着眼点、着力点进行了全面阐述,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商务发展的主要目标,确定了实施流通升级、外贸优进优出、国内外市场一体化三大新战略,确定了九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围绕促发展、上水平、补短板,规划了26个重大工程项目,并提出了若干重大政策。“十三五”期间的财会理论研究,应当努力适应商务发展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和新特征,以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发展战略、主要任务、重要政策、重要举措为引领,突出应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围绕商务领域财务工作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开展理论和实践论证,为推进商务领域的改革发展提供理论和对策支持。除了针对商务工作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开展研究外,应当选择商务领域改革发展中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开展全局性、前瞻性的战略性研究,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从而为商务领域改革发展过程中一些重要政策、举措的出台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在具体内容上,应包括以下几个重点。一是与“十三五”期间商务领域改革发展相关的财政、税收、金融等问题的研究。一方面,要研究商务工作如何更好地适应“十三五”期间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新政策、新举措;另一方面,对财政、税收、金融等领域如何更好地支持商务领域的改革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供相关部门在制订与商务领域相关的政策、举措时参考。二是研究商务主管部门在“十三五”期间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商务财会工作,为商务“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提供财务保障和支持。三是研究商贸流通企业和外经贸企业在“十三五”规划下如何实现财会工作的转型升级。四是企业日常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实务的技术性研究,积极探索财会工作方面的新模式、新技术、新方法,并及时总结、推广与此相关的新经验。

二、着力改进财会理论研究的组织工作,不断提升财会理论研究工作水平

(一)以商务主管部门为主导,构建财会理论研究的新机制

从总体上看,目前财会理论研究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参与面不广、论文水平有待提升、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不够等。其原因较多,但商务主管部门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理论研究工作机制不够完善是重要原因。目前,一些地方的商务主管部门很少顾及财会理论研究工作,有的商务主管部门对财会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视也仅仅停留在与会计学会联合发发文件方面。针对这种状况,必须进一步完善商务主管部门为主导、会计学会承办具体事务、相关单位及行业内财会人员积极参与的理论研究工作机制。在发挥商务主管部门主导作用方面,建议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正确定位,确立财会理论研究工作在商务主管部门财务工作中的地位。地(市)以上商务主管部门应将财会理论研究工作列为财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与其他财会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在理论研究工作的组织推进、研究成果的转化运用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二是对“十三五”期间的理论研究作出系统性安排。建议地(市)以上商务主管部门以服务商务“十三五”规划的实现为立足点,认真梳理、分析商务“十三五”规划中涉及到商务财务工作的相关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制订“十三五”期间的财会理论研究工作计划,对财会理论研究工作作出系统性、制度性安排。三是创新重要课题研究的组织形式。积极探索运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理论研究工作。如对一部分重点课题,可以由商务主管部门采取向会计学会等社会组织或院校及科研机构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其开展研究。三是建立理论研究经费的保障机制。目前,多数地方开展理论研究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会计学会的会费等收入,总体上看,经费不够充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理论研究工作的开展。建议地(市)以上商务主管部门在每年的年度部门预算中安排适当的理论研究经费,从而为财会理论研究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经费保障。

(二)以“三结合”为基本方式,科学确定理论研究的重点课题

目前,财会理论研究课题的确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作者自行确定。二是由理论研究活动的承办单位提出参考性课题,如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每年都会提出一些参考性课题。这种方式对引导参与理论研究的人员更好地确定研究课题、把握研究的内容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不足之处是这些参考课题的来源渠道相对比较狭窄。建议进一步改进课题的确定方式。可采取作者自行选择、商务主管部门推荐、向社会公开征集三结合的方式。三种方式各有所长。作者自选课题,有利于作者选择自己最熟悉、最贴近实际的课题。主管部门推荐,可以使理论研究工作更加契合全国或地方商务工作的部署,有利于发挥理论研究对商务主管部门进行决策、指导工作的作用。向社会公开征集课题,有利于集思广益,使理论研究的内容更具广泛性、针对性。在全国和省级两个层面,可考虑采取公开征集课题的方式确定“十三五”期间及每年的部分重点研究课题。征集的重点对象可包括商务主管部门,与商务工作相关的部门如财政、税务、外管、保险、银行等,相关的院校及科研机构,行业内相关协会、学会,行业内的企业,理论研究骨干。在广泛征集课题的基础上,经过筛选,最终确定重点参考课题。

(三)以骨干队伍建设为基础,为财会理论研究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建立一支骨干队伍对做好财会理论研究工作至关重要。多年来,我市的财会理论研究得以正常开展并取得较好成绩,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有一支骨干队伍。建立骨干队伍,着重是抓好两个方面。一是选好人员。作为理论研究骨干,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对工作认真负责、有较强的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较好的文字功底。为便于组织骨干力量活动,有行业内会计学会的,可以在学会内部设立理论研究机构,没有会计学会的地区,可以由商务主管机关的财务部门牵头成立理论研究小组或商务财会理论研究会一类的组织。二是抓好业务培训和指导。建议以省级层面为主开展骨干队伍的培训,这样,既可以保证培训班具有一定的规模,又可以使培训的内容更加契合地方实际。培训方式上,既可以安排一些专家学者讲课,也可以安排一些积极参与理论研究并且具有一定经验的骨干介绍心得体会,还可以选择一些典型课题,进行教学互动,引导参加培训的人员对同一课题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除了开展集中培训外,对骨干人员的研究工作适时给予指导帮助也非常必要。如帮助骨干人员选择课题,谋划论文的框架结构,利用主管部门或会计学会自身的条件为研究人员提供相关情况、数据,帮助研究人员修改论文,对比较重要的论文在一定范围内组织相关人员对论文进行研讨,提出进一步修改的意见。

(四)以课题小组为重要形式,着力提升重点课题研究水平

近两年来,我们采取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的方式对部分重点课题开展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这样做,至少有几方面的好处。一是责任主体明确,保证了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二是有利于集思广益,深化对课题的研究。三是通过实施相关的程序,显著提升了论文的质量。建议部、省、地(市)三级在开展一些重点课题的研究时,更多地采取课题组形式。采取课题组形式,并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精选课题。采取课题组方式研究的课题,应与商务“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发展战略、主要任务、重要政策、重要举措等内容相契合,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特殊性等较高层次的特征。二是建好课题组。课题组至少由三人以上组成,成员除了应该具备较优秀的基本条件外,还必须熟悉该课题或对该课题有一定的研究,课题组负责人须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在课题组的选择上,可以尝试采取竞争性方式。如采取公开招标方式,或在志愿申报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方式评审确定。三是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四是建立比较规范的课题研究管理制度。五是对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给予全程关注。

(五)以建立专业评审队伍为抓手,进一步改进论文评审工作

多年来,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我省外经贸会计学会不断改进、完善论文评审工作,形成了比较科学的论文评审机制,如分层级逐级评选推荐,对论文采取“双盲评”方式评审,都是值得称道之举。但目前的评审工作也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下一层级推荐论文到上一层级参加评审的环节上,还存在推荐程序不够严密、论文的代表性不够充分的情况。又如一些地区论文评审人员的结构不尽合理,评审队伍不够稳定,人员经常发生变化。建议采取下述改进措施。一是建立逐级评选推荐制度。凡推荐到上一层级参加评选的论文,应在本级参评的全部论文中筛选产生。建议大区适当推迟论文评选的时间,从而为省级层面推荐代表性更强、质量更高的论文参加大区评选创造条件。二是建立相对稳定的论文评审队伍。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评委库。评委可采取单位推荐或个人自荐、论文评审组织单位根据优化评委年龄、来源、知识结构的要求择优选择的方式确定。评委应当具有较高的政治和理论素养,熟悉商务财会业务或熟悉与商务财务工作相关的业务,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人选来源主要考虑四个方面:商务主管部门、相关大专院校或科研机构、行业内企业、其他与商务工作相关的部门或单位。每次组织论文评审时,可根据参评论文的内容及评委的工作安排情况,在评委库中选择相应的人员组成评审委员会或评审小组。三是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制订可以具体考量的标准。在内容方面,把能否服务于推进商务领域的改革发展,以及对商务领域改革发展贡献的大小,作为成果评价的第一位标准。四是做好参评论文的预审工作。由于集中对论文进行评审的时间相对较短,这就要求评委预先做好“功课”。近年来,我省外经贸会计学会每年提前将参评论文发送给相关单位进行预审,这无疑是一项提高评审公正性、科学性的重要举措。在对报省会参评论文进行预审过程中,我们采取了集中预审的方式。具体做法是将需要预审的论文制作成书面材料,参加集中预审的人员人手一册。预审过程中,将参评论文根据内容分为若干类别,每类论文分别由一个小组进行预审,在各小组发表预审意见的基础上,对拟推荐为同一等级的文章进行比较分析,最终确定拟推荐的等级。实践证明,这样做,至少有三点好处,一是有利于参加省会论文评选的评委届时能够发表更加公正、科学的评审意见;二是为参加预审的人员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其效果不亚于参加一次内容丰富的培训班;三是扩大了参评论文的影响。一些新的观点、理论、方法、经验通过预审渠道得到了传播、推介,有利于实现理论研究的目的。

三、切实抓好理论研究成果的转化运用,努力实现财会理论研究的根本目的

财会理论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商务领域的改革发展服务。如果将研究成果束之高阁,财会理论研究工作就没有任何意义。但从目前实际情况看,理论研究成果的推广、转化、运用并不尽如人意,一些优秀的研究成果仍然停留在纸上,其积极作用没有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必须把成果转化作为推动商务理论研究的重点工作来抓,着力完善转化机制,突破瓶颈,增强实效,使财会理论研究成果真正成为商务领域改革发展的“催化剂”、“牵引器”。

(一)科学选题

从源头上确保商务理论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选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是顺利实现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的前提条件。无论采取何种方式确定的选题,都要真正体现商务发展改革实践的需要。增强问题意识,重视实证研究。

(二)强化宣传

研究成果如果不为人知晓,其转化应用自然无从谈起。对一些优秀的研究成果可以考虑通过多种渠道、方式宣传、推介。一是在刊物上公开发表。可分散发表,也可对总会每年评出的优秀论文采取专刊形式结集发表,并适当增加发行量,向相关单位免费发放,所需经费建议由商务部在部门预算中申请专项费用。省级层面可以定期编印优秀论文集。二是在商务主管部门或会计学会的网站上发表。三是在相关的会议或在培训班上进行交流。四是就重点课题组织深度研讨。五是尝试建立重大课题研究成果的新闻制度,借助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推广。

(三)主攻“转化”

各级特别是地(市)以上商务主管部门、会计学会等单位,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的渠道和方式,着力推进研究成果的两个“转化”。

1.着力推动研究成果向政策、决策的转化。对涉及商务领域自身改革发展以及涉及财政、税收、金融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可通过摘编、专报、要报等形式,推荐给商务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供相关部门在制订相关政策、进行工作决策时参考。其中,涉及非商务领域的研究成果,建议由商务主管部门向相关部门推荐,以便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2.着力推动研究成果向企业发展、改革的转化。对于企业可以借鉴应用的研究成果,建议由商务主管部门通过适当的渠道和方式,直接向企业推荐,使研究成果在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加快转型升级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发表工商管理论文篇(2)

1.工商管理类课程的特点

工商管理类课程最基本的一个特点就是活动性。工商管理类课程不同于一般的理工自然科学类课程,也不同于一般的人文社科类课程。工商管理类课程的理论都是来源于对成千上万工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概括、总结、提炼和抽象,都是最具实际活动性的课程。正是因为来源于企业和市场经济的生产经营实际,使得工商管理类课程的知识虽然是理论,但又不是一般的纯理论或纯学术问题,而是与实际情况存在极其紧密联系的应用性理论。与此相适应的就是,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就不仅仅只是知识点、基本原理等的识记理解,也不是如计算机、测绘、画图等一样的某一具体操作技能的训练,而应该注重其实际活动性,主要是注重与课程的理论应用性相关联的、工商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专业能力素质的养成,诸如专业阅读能力、专业信息收集能力、专业分析提炼归纳能力、专业写作能力、专业表达沟通说服能力、专业策划能力、专业组织能力、专业人际能力等等。一般学生和不少青年教师,尤其是缺乏工商企业实际锻炼经验、从校门到校门的研究生或青年教师,不少认为工商管理类专业比较务虚和空泛,虽然授课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很多,但大多变成了讲故事,忽视或没有认识到该类课程教学需要达成的正是培养切合工商企业实际需要的能力素质,也没有把对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的认识,上升到系统性的扩展学生上述诸多方面专业能力素养的层面。

2.工商管理类课程特点与形成性考核的契合性

如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一方面,工商管理类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需要达到的目标,是工商企业实际所需的诸多种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而这些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需要采用实时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去训练。另一方面,形成性考核的特点正是注重过程、注重参与,注重过程参与中知识、技巧、能力、情感、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习得和养成。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工商管理类课程具备的特点、同这一特点相适应的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及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形成性考核的特点具有天然的契合性。这一天然契合性为我们探索基于形成性考核的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提示了有益的方向。

二、基于形成性考核的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从注重过程参与中综合素质的习得和养成出发,笔者提出以下一些基于形成性考核的非传统的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

1.注重阅读的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是无论如何强调也不为过的。工商管理类学生以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阅读大量的各种各样的计划、总结、会议纪要、公司方针政策、调研分析报告、市场信息文献等各种材料。因此,在该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阅读能力尤其是专业阅读能力的训练是极其必要的。要运用广泛的阅读训练的教学方法,通过快速阅读、慢嚼阅读、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自主阅读、任务阅读、专业阅读、业余阅读、精深阅读、泛览阅读、专门专题阅读、博闻广看阅读、教材阅读、专著阅读、学术论文阅读、财经评论阅读等等不拘一格丰富多彩的阅读训练,培养锻炼学生广泛的信息搜集、分析、提炼、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能力。

2.注重表达的教学方法

工商管理类学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大量面对的是开放式、非结构化、动态性、人际谈判型的企业工作环境与沟通模式,具备较强的表达说服能力是很重要的。因此,在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要提倡多问“为什么”。要通过采用提问回答、案例讨论、观点发表、三分钟演讲、五分钟辩论、谈判情景模拟、招聘面试实训等形式各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分析演绎、归纳总结、概念抽象等能力,锻炼经管类学生提出观点、收集论据、进行说服论证的专业表达能力。

3.注重写作的教学方法

工商管理类学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尤其是想提升或上升到一定的管理层次,是需要具备一定理论水平的,必然要面对不少专业写作活动。因此,仅只训练会阅读、会表达还不够,还要具备一定的形成文字、形成理论的专业写作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课外经典阅读等方式,要求学生写专业小论文、专业调研报告、专业心得体会、专业财经短评等,锻炼学生的专业语言写作能力。

4.注重团队合作的教学方法

在当今的社会化大生产和高度专业化分工的工作环境中,工商企业的大多数实际生产经营活动,都需要各部门、各项目团队、各科室小组的团队分工合作,相互协调配合才能顺利完成。但现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强调个性和自我,对团队合作的观念比较模糊。通过团队论文写作、团队调研报告、团队情景表演、团队困难解决等注重团队合作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对工商管理类学生形成团队观念意识、明白如何在一个团队中提升自我、发现自我价值、如何分工合作、如何互利共赢等都是很有作用的。

5.注重职业素质养成的教学方法

工商管理类学生以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表现出优良的职业素养,是需要经过大量和长期训练的。比如办事严谨,原则性与灵活性恰当平衡,工作与说话有条不紊,事情安排轻重缓急,职业形象明朗干练,精神风貌灵敏有主张等,都是工商企业商务活动中非常重要的职业素养。而当代大学生实际上有不少养成的日常行为习惯是比较自由散漫,或者粗心大意,或者“差不多就好”,有时候甚至是玩世不恭的,精益求精的职业专业素养还有待提升。

三、需要在注重过程参与的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中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

发表工商管理论文篇(3)

[关键词] 周边绩效 商场 服务质量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开放度的加大,以及国际零售业巨头陆续登陆中国, 零售业已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顾客抱怨和投诉令商场非常头痛,但又不得不面对和解决,顾客抱怨的原因不是商品质量问题就是服务质量问题,商品质量问题可以找供应商或更换供应商,但服务质量问题则责无旁贷。因此,提高服务质量是商场赢得顾客和战胜对手的主要途径。

一、服务态度欠佳是商场服务质量差的主要原因

任何一家商场在对顾客服务的过程中总会发生顾客抱怨的事件,即使工作已经做到尽善尽美,也会有人来挑剔,因此商场工作的重要一环就是处理顾客抱怨,因为只有化解顾客的不满情绪,使顾客达到满意,吸收更多顾客,商场才能获得更大的效益。归纳所有顾客对服务抱怨和投诉的原因,往往不是服务水平差就是服务态度差。

接待慢,顺序搞错,后到的反而先得到服务;不能清楚地向顾客介绍商品;把顾客当小偷一样防范;说话缺乏艺术等引起的顾客抱怨都属服务水平问题,这些都可以通过培训得到改善。但只顾自己聊天,不理会顾客招呼;顾客挑选商品后不买时,立即板起面孔,不理会顾客或出言不逊;只向顾客推荐自己有回扣的商品,而当顾客询问其它商品时,则表示不耐烦和敷衍了事等,对于顾客这方面的投诉和抱怨,不管是采用管理人员天天强调的办法,还是制订服务行为标准等,效果总是不明显, 因为新的问题总是不断产生。

二、周边绩效理论及其实施的意义

Borman和 Motowidlo在1993年提出应将绩效划分为任务绩效(taskperformance)和周边绩效(contextualperformance),任务绩效指正式定义的工作各个方面,周边绩效是指组织自发性或超职责行为,主要分为人际促进和工作奉献两个核心要素。Motowidlo 确定了五类有关的周边绩效行为:第一,主动地执行不属于本职工作的任务;第二,在工作时表现出超常的工作热情;第三,工作时帮助别人并与别人合作工作;第四,坚持严格执行组织的规章制度;第五,履行、支持和维护组织目标。

不论管理水平多高的商场,都不可能把制度制订得很完善,把任务分配得天衣无缝,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每天总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因此,商场必需把员工每天在计划外和职责外的付出以及贡献考虑到薪酬当中,即绩效考核不能单考虑任务绩效还要考核周边绩效。周边绩效管理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提高员工服务的自主性

单纯的任务绩效考核会使管理导向偏差,它引导商场员工只重视自己工作任务的完成,个人利益驱动明显,漠视他人与整个商场利益。当顾客询问非自己管辖区的商品或回扣少的商品时,商场的营业员往往表现出不耐烦或敷衍了事,甚至说“这产品不好,没什么人买”。因此,借鉴当代先进的绩效管理理论,推行“二维”管理,即将任务绩效、周边绩效、有机组合,完善“二维”考核评价体系,把员工在“非自己职责“的工作上的付出在绩效考核中得到体现,激励员工主动关心整个商场的业绩。

2.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

周边绩效是在组织的工作情景中的绩效行为。这种情景性使得个体的这种行为可以影响到商场的工作气氛与形象。周边绩效的一些行为,如对商场工作的投入、严格遵守商场的规章制度、传播良好的意愿等等都可以认为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部分。周边绩效行为是在工作中的外显行为,也包括仪表、言行等内容,而企业鼓励的周边绩效行为可以表现企业的共享价值观与基本假设。建设人人自觉奉献的企业文化,形成人人自觉奉献的企业文化氛围,可以激发商场员工的工作热情与激情,不断推进经营创新和管理创新,最终实现员工和商场共同价值的创造。

3.有利于团队学习,提高竞争力

随着市场的日益变化,商场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以市场为核心、学习型组织与自我管理团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这些方法能够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具有相当的灵活性。与任务不直接挂钩会使周边绩效的评定非常具有弹性;鼓励员工的创新、提出建设性意见可以促进商场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员工的主动学习与发展使得员工更加具有适应能力与发展潜力,有利于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结论

服务是商场管理的难点,但如果提高了商场的服务质量,服务则成为商场制胜的“利器”,科学合理导入周边绩效管理,是不断提高商场服务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Motowidlo,S.J.,&Scotter,J.R.(1994),Evidencethat-PerformanceShouldbeDistinguishedfromContextualPerfor-mance,JournalofAppliedPsychology,Vol.78,475-480

[2]GeorgeJ.M.&BriefA.P.(1992),FeelingGood-DoingGood:aConceptualAnalysisoftheMoodatWork-Organi-zationalSpontaneityRelationship,PsychologyBulletin,Vol.112,No.2,310-329

[3]付亚和许玉林著:绩效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4]江滨杨长虹著:企业周边绩效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年12月(下)第453期

发表工商管理论文篇(4)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实践教学 行动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8.018

Abstract Based on the action oriented teaching theory,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management major in Wuhan Institute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 for example investigated the satisfaction of students' practical teaching,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 competency model, based on this proposed based on action oriented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management specialty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practice teaching; action-oriented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应运而生的,它的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既有别于“研究型”大学,也有别于传统的“学术型”普通本科院校,而是指将自身类型定位于应用主导型,将发展目标定位于培养直接面向市场和生产第一线的高级工程或管理应用型人才的服务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教育部也指出新办本科高校应向应用型本科发展,改变新办本科高校遵循学术型人才培养的老路,实现新办本科高校向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因素很多,其中实践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虽然应用型本科院校大都重视实践教学,但实际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以武汉工商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为例,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研究改革的问题。

1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武汉工商学院(以下简称W学院)创建于2002年,原为中南民族大学下属的二级学院,于2011年转设为普通本科高校,转设后校名为“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成为首批12所成功转设的院校之一,2014年更名为“武汉工商学院”。武汉工商学院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于2014年获批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的实验教学水平和能力在同类高校居于前列。

W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目前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课程实验实训和集中实践教学两大部分,其中课程实验实训又包括公共基础课实验、学科基础课实验、专业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实验等4个部分。该专业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实验、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专业实验和综合实验等6类实验,以及军事训练、认知实习、教学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5类集中实践教学。这样的体系基本照搬学校转设前所依托的母体高校,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也和传统的公办高校基本一致,没有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应用型高校的特点。

1.1 实践教学认知调查

为了了解W学院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的真实态度,我们对工商管理专业2010级~2013级学生进行了满意度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参考了同R(2011)、文静(2013)的相关量表,使用了其中部分题项,并根据本研究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得到了我们调查的量表(如表 1)。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总共获得了254份有效问卷。收集的数据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了信度、效度检验,均符合要求。

1.2 调查结果

1.2.1 实验教学必要性

通过对W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调查,学生们基本能够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有81.89%的学生同意“我认为实验教学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是必要的”,但是在问及“我认为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独立,自成体系”这一问题时,仍然有高达33.07%的学生认为“很同意”,表明学生不能清晰地判断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之间的关系。

1.2.2实验教学满意度

在问卷中,实验教学满意度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分别是课时满意度、内容满意度、设施满意度。

通过表 2可以发现,超过60%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的实验课时和总的实验课时不足。总的来说,我校实验课时非常不足。

通过表 3可以发现,超过50%的学生认为公共课、专业课实验教学内容是不适合的,接近65%的学生认为实验课对充实专业知识有帮助,55%的学生认为实验课对就业有帮助。总的来说,我校实验课内容不能让学生满意。

通过表 4可以发现,只有约45%的学生认为我校的实验设施、电脑设备、实验器材等满足教学需要,而有54.33%的学生认为实验室空间大小合适,58.27%的学生认为桌椅设施合适。总的来说,我校实验设施总体情况不能让学生满意。

1.2.3实验教学整体评价

通过表 5可以发现,超过50%的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整体评价不高。

2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由于针对W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调查的满意度不高,我们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中的特点与规律,围绕着体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能力素质模型,将职业行动导向的基本原则运用到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中。

2.1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素质指标

能力素质模型是较为常见的识别岗位胜任力的方法,它以强化竞争力,提高实际业绩为目标的一种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操作流程。素质模型将人的行为原因进行了分层,划分了技能、知识、价值观、自我定位、驱动力、人格特质等6个层次。其中技能和知识属于表层原因,价值观、自我定位、驱动力(需求/动机)、人格特质属于深层原因。

W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在2014年暑期通过对3~4家企业的相关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工作过程、工作内容进行了调查,同时查阅了素质词典和大量文献,形成比较成熟的关于作为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素质的指标体系。我们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企业基层岗位工作,然后慢慢步入管理岗位,因此在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素质指标体系中并没有将素质分层模型中所有的因素全部纳入,而是将素质分层模型中的表层原因(技能、知识)和一部分的深层原因纳入,如表 6所示。

2.2 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行动导向理论的特征,将实际工作“行动领域过程化、行动过程项目化、行动项目任务化、行动任务实践化”的方式构建由职业基础综合实训、专业知识实训、职业核心能力实训、跨专业综合实训、校外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论文等6个方面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的实践教学体系。

(1)职业基础综合实训。职业基础实训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将来就业时必须的职业基本知识进行综合实训。之所以打破这些课程的界限,其原因就在于课内实训的传统方式难以适应目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像商务礼仪、商务文书、商务谈判、商务法律等知识本身就有很多交叉,割裂开来进行实训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专业知识实训。专业知识实训主要包括统计学实训、营销综合实训、会计学实训、人力资源管理实训、生产与运作管理实训、项目管理实训、企业经营模拟实训等,这些专业知识实训通常需要先学习对应的理论课程,然后再进行相应的实训,主要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了解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中使用的专业软件和基本操作。

(3)职业核心能力实训。职业核心能力实训主要包括解决问题能力实训、创新思维实训、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实训、团队合作实训等,主要是训练管理类实际工作岗位中需要的职业核心能力。这些能力随着学生将来职位的上升,将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将其定义为职业核心能力。

(4)跨专业综合实训。跨专业综合实训打破了传统的以某个专业进行实训的方式,通过模拟现实的商业环境,以生产制造业务为驱动,各专业学生根据所学专业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仿真、复杂的、动态的环境中训练知识应用能力、业务处理能力、交际沟通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是模拟与现实接轨最真实化最低成本的实习训练平台。

(5)校外专业综合实习。校外专业综合实习是学生在完成在校期间所有的专业课和实训课学习之后,进入实际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大部分学生采取集中实习,少量学生采取分散实习的形式。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并进一步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学习企业管理。

(6)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与传统高校的毕业论文不同的是,基于行动导向思想的毕业论文应当更加突出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完成,例如针对企业的绩效考核问题,经过深入调研后,运用绩效考核的具体方法或者理论为企业设计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方案。

不论是哪个部分的实训,都应当以制度为基础引导和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以行动为导向,对课程精心设计,与实践体系相对应的各门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革,力争做到“理论课程实务化、实务课程实训化、实训课程技能化”;并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强化实践教学,并学期内“分段化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或“教、学、做”合一等方式,实现“学期内、校内、课程内的工学交替”;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精心组织课程,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实践行动中,在行动中主动地学习。

参考文献

[1] 为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人才支撑――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谈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J].现代教育,2014(4):1.

[2] 同R.影大W生⑴c服Wn程M意度因素研究[J].台南科技大W通R教育W刊,2011.

[3] 文静.大学生学习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13.

[4] 杜岩,王鹏.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力问题研究[J].大学教育,2012(9):39-40.

[5] 刘祥东.人力资本视角下本科生对工作胜任力的认知差异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

发表工商管理论文篇(5)

工商管理学科是一门应用多学科多领域商管理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实验方法始终是管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理科学创新和研究、传播和教学、形成和发展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应用科学,其目的是研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手段。究各种类型的组织如何利用有限资源为实现实验方法在管理学科发展中的应用,大体组织目标所采取的管理行为及其规律。在工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40年代,是管理实验的起步时期。在这个时期,管理实验与管理研究的发展同步,管理科学的理论在实验、试验和调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此阶段管理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相对稳定,企业关注的焦点通常放在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产量、提高员工积极性、设计合理的工序等曰常管理问题上。这一时期的管理实验主要是基于生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人及其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和对比研究,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员工积极性、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并从中归纳出一些管理原则和管理理论。这一阶段比较著名的实验有:泰罗的铲掘实验和金属切屑实验、吉尔布雷斯夫人的动作分析实验、梅奥的霍桑实验等。

号称“科学管理之父”的弗雷德里克泰罗,在企业中从事科学管理实验达20多年致力于探索使企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的有效管理举措。例如,为了使金属切削生产效率提高,泰罗从1880~1900年做了一系列实验,专门配备310台不同的机器,把80万磅钢铁切成碎屑,记录了50000次试验数据,最后总结出影响工作效率的12项因素及各因素间的数量关系,并设计出一把专用快速计算尺在此基础上制订工艺规范和劳动定额,用一套科学的方法训练工人,结果使新工人的生产效率比具有十年以上工龄的老工人还高2-9倍。这项实验耗资20万美元,但企业获得了比为实验所支付的要多得多的收入。泰罗认为:与其在缺乏科学数据或单凭经验的情况下.长期低效率地工作,还不如花一些时间做实验,在高效率下取得更大的利润。泰罗还做了大量其它实验,并在总结26年的实验和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他数次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答辩,为此引起了人们对科学管理的广泛兴趣。

第二阶段为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在这一阶段,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加剧,环境也随之复杂起来,同时管理领域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和思想,管理研究开始注重企业的整体流程和具体的职能管理。此阶段管理实验所涉及的面进一步拓宽,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拟开始被运用起来。在这个时期比较著名的实验有:阿吉里斯的“成熟一不成熟人”实验、韦伯的群体决策和个人决策绩效研究比较实验、弗约的社会性动机比较实验、加拿大萨斯喀钦温大学C.C.Potter教授开发的企业经营管理模拟系统(BusinessSim-ulation)等。第三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这一阶段,以竞争加剧与全球化为时代特色。这迫使研究工作者开始重视战略管理和跨国经营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大批管理模拟软件被开发出来并投人使用。管理实验的中心也由以人和工作为中心开始转向以组织和流程为中心。

二、工商管理学科教育的课程体系

工商管理学科的课程体系,是指工商管理教育培养计划中不同性质课程的组成及其所占的比重。工商管理学科的课程体系决定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我国,工商管理专业属于一级学科,下设的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属于二级学科。

本文为研究方便,以工商管理学科下属的工商管理专业作为研究调查重点。

本文调查了国内具有MBA学位授予权的部分高校工商管理学院的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发现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设置的主要专业课程各具特点(见表3)。这种差异一般是由不同学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成长环境的差异所导致的。为进一步把握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本文对国内部分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设置的主要专业课程进行了统计(见表4)。从表为学、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8门课程,是中发现,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普遍开设的主要专业产作业管理、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管理、组织行课程。

三、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课程体系

从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以及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看,工商管理实验教学内容设置大致可遵循这样的原则:①配合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工商管理的系统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方法;②使学生了解未来工作环境的实际需要,在实验中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③使学生熟练掌握工商管理领域中的普及型管理软件和工商管理领域正在推广的管理方法;④引导学生了解工商管理学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研究素养和实践创新素养。

要保证实验教学面的拓展和质的提升,一个好的途径就是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和交流,了解用人单位管理实践的发展情况,适时调整和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合理设置工商管理实验课程。从目前来看,可以围绕工商管理学科的主要课程,建立基于课程的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系统。下表是本文作者设计的工商管理学科主要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方案。制下已经形成了巨大的思维及行为惯性,有些意识和观念可以说已经根深蒂固,或者说已经形成了制度性的“坚冰”,一般的改革对其已经难有成效,只有“卡里斯玛”的权威和力量才能够将其化解。而“卡里斯玛”对于中国大学制度改革的作用,就是主导打破阻碍大学制度改革的“坚冰”和扫除思想观念障碍,为大学提供新的思想和制度平台,促进大学建立符合大学活动规律、与“世界大学通例”相通、具有中国大学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这样的举措对于中国大学而言将具有与“废科举、兴学校”“恢复高考制度”一样的历史性意义,并将被载入中国教育史册。

毋庸置疑,我国的大学制度改革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其关键是在实践上怎么做的问题。

发表工商管理论文篇(6)

Abstract: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WTO and opening of tobacco markets, traditional "command" style of leadership has not adapted to employee managemen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role of incentive theory in development of tobacco business employee potential, help improve the employees ' passion for enterprise employee and create more business value.

关键词: 激励理论;烟草商业;员工潜能的开发

Key words: motivation theory;tobacco business;development of employee potential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9-0161-02

0 引言

激励理论是关于如何满足人的各种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原则和方法的概括总结。激励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充分发挥人的智力效应,做出最大成绩。

1 研究背景

随着21世纪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世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实行,烟草市场机制变化陡然,全球烟草产业经过由高速到低速的增长后,现在已进入总量相对平稳状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于烟草产业的市场化、民营化程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烟草行业的发展开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巩固和发展烟草商业管理,充分带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开发员工的未知潜能,为企业带来最大收益,已是烟草商企业管理者当前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而实证研究均表明,受到激励的员工表现积极、向上,对待工作认真、努力,可以创造出更优秀的业绩,因此,烟草商企业管理者需要运用激励理论来调动员工的积极工作态度,适当的采取激励手段来开发员工的潜在工作能力。

2 员工的需求

如何让员工发挥最大能力来创造最佳绩效一直都是企业管理者思考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根本则是要先了解员工的需求。烟草商企业管理者若想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态度即员工的潜在工作能力,必须先要熟悉了解员工的四个情感驱动力:

2.1 获取 员工总是希望通过获得稀有的东西来满足自己的幸福感,例如高薪、特殊职务等;而员工又往往会与别人比较,所以这一需求是难以满足的。

2.2 结合 人们会把与父母等亲人之间建立的这种密切关系形式扩展到更多的群体,而对于员工则希望与同事、领导之间建立一种“朋友”关系,当这种需求得到满足时,员工们就会有信心,对工作产生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

2.3 防御 面对外来威胁,员工会表现出具有攻击性或防御性的行为,或者寻求新制度来推动正义,以此来保护自己的财产和成就,而这种需求会是企业管理者面对的最大挑战。

2.4 理解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企业员工同样渴望从周围的世界来学习、充实自己,并通过科学、文化等方面提出理论去解释各种未知的事情,该驱动力会使员工追求做有意义的事来提升自己。

通过员工的四种情感驱动力可以了解到,烟草商企业的管理者如若想要发挥员工的潜在能力,需要在满足员工基本的生活需求外,还应努力有效地满足员工的情感四个驱动力来提高组织的价值,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的企业激励制度来挖掘员工的潜能。

3 激励制度的策划

员工的能力包括表象能力和潜在能力,表象能力是指现有的专业技术和行政管理职能,而潜在能力则是指尚未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则需要企业管理者的激励机制来开发。对于员工的四个情感驱动力,公司可以分别采用四种不同的措施来加以满足,具体策划如下:

3.1 奖励制度 明确区分工作表现优异的员工与表现一般的员工,把工资奖励与绩效明确挂钩,对于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岗位晋升或加薪,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采取薪酬水平与竞争对手相当的方式来满足员工的“获取”需求。奖金制度要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反对平均主义,以保证超额劳动者可以获得相应比例的超额报酬。

3.2 文化 企业管理者可以创造条件让每个团队成员互相了解,从而形成默契,通过企业活动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与扶持;加强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建立一种促进团队合作、协作、开放和友谊的文化;同时鼓励优秀员工分享工作经验,增加员工之间的互动与了解;采用员工可以认可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可以帮助员工更好的接受管理者的带领和指导。

3.3 绩效管理和资源配置流程 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与资源配置流程,提高所有流程的透明度,强调流程的公平、公正;在奖励、任务选派人员和其他形式的认可中采用员工自主选举与推荐,充分体现公司制度的公平与公正,从而建立管理人员与其他工作员工之间的信任与相互监督的机制。

3.4 岗位设计:组织员工培训,帮助员工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和员工岗位职能,并使其适用企业的工作环境;设计出有意义、有乐趣且具有挑战性的岗位,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促使员工发挥未知的潜在能力,同时使员工觉得对组织有所贡献。

总之,所采取的激励的手段要灵活多样,要根据不同的工作、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制度,在满足员工的基本需求外,使员工对声望地位的要求、受尊重与认可的要求以及更好的生活水平得到满足,从而激发员工发挥更多的能力来满足企业的需求,为企业创造企业与员工互利的工作模式。

激励制度对于各企业员工潜能的开发均有一定成效,采用激励机制的企业在组织业绩上也均有上升,记得松下幸之助说过一句有名的话:我们不但生产机器,也生产人;西方也同样有句家喻户晓的言语:激励得当,猪也会上树……所以激励理论对于烟草商企业员工潜能的开发是很有必要的。在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大环境下,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是资金、市场等竞争,而其关键恰恰在于人才的利用与善用,作为中国烟草企业,在人才竞争中处于明显不利地位,多数烟草企业内部管理离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相差甚远,一部分商企业不善于求才、育才、留才、用才,这成了阻碍了中国烟草企业的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因此,在世界经济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烟草企业的管理者们首先必须改变对员工的领导方式,放弃长官式命令,在承认员工的知识资本价值的同时,通过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手段,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主动性。通过烟草商企业研究也发现,在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中,例如:领导行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报酬福利和工作环境,不同部门所产生的影响及产生影响的重要程度也均有不同,因此,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不同的激励制度,而且在实施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

4 总结

综上所述,烟草商企业采用激励理论来激发员工的潜能是烟草企业管理者刻不容缓的任务。我们相信随着激励理论的引入,企业一定会迎来组织管理上的又一个春天,同时也会全面推动中国烟草行业在新形势下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为中国烟草屹立于世界之首创造必然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德)波弗尔.中小企业管理作者[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年03月.

[2]李建新.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J].中国期刊网,2009年10月.

[3]朱文双.如何加强企业资金集约化管理[J].财会月刊(综合),2007(01).

发表工商管理论文篇(7)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同样很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学生职业胜任力低下,要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胜任力。

一、职业胜任力内涵

职业胜任力是个体获得工作,并能较好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大学生职业胜任力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1.职业胜任力包括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场行为等方面的素养;2.职业胜任力包含专业能力和基本能力两个层面的能力。专业能力是大学生从事并做好某专业工作的能力,与特定的工作和岗位有关;基本能力是大学生从事并做好各种工作和岗位都必须具备的能力。3.职业胜任力不仅包括寻找并获得工作的能力,还包括在工作中做出良好业绩的能力。

大学生职业胜任力与专业有关,不同专业类型其指标体系有别,国家政策、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形势、社会文化等都影响大学生职业胜任力结构。不同行业和工作职位对职业胜任力结构有不同的要求,如传统制造业领域一般需要更多的专业技能,而新兴服务产业可能需要更多的非专业技能。大学生职业胜任力的培养应考量这种需求差异性。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力情况分析

为了了解山东省工商管理类高校毕业生职业胜任力情况,本研究对山东省内30所各类高校、25家用人单位、10场招聘会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683份,其中毕业生及在校生3391份,用人单位807份,学校485份。

(一)职业胜任力指标重要性分析

本次调查要求毕业生评定各项职业胜任能力对目前工作的重要程度(重要程度依次为:1、2、3、4、5分)。在26项职业胜任力指标(见表2)中重要性居前十位的指标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重要性排名居前的职业胜任力指标基本属于个人基本能力,如倾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还有社会适应力,如学习能力、压力承受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这一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之后,随着工作的深入,个人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表1 重要性居前十位的指标

(二)毕业生职业胜任力与市场需求的差距

图1列出了大学生刚就业时职业胜任能力最重要的10项指标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差距。可以看出,这10项指标与用人单位的差距都很明显,说明高校在人才基本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培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提升毕业生人才基本素质与社会适应力应该成为高校教改的重点。

三、提升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力的措施

(一)将职业胜任力植入课程

职业胜任力教育应该整合进课程中,否则职业胜任力是琐碎的,不完整的。当职业胜任力被整合到课程时,职业胜任力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英国一些高校在这方面的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非常有效的。

将职业胜任力植入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首先要根据劳动力市场对工商管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特点以及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胜任力现状,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力指标体系,以此为指导设置通识课、专业理论课、实验课、实践课等课程体系,使所有的课程都与职业胜任力有关,都以提升学生职业胜任力为目标。其次,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请企业家、高级员工参与课程的设计、开发、实施。可由学校、行业协会、企业家、高级员工、学生代表等组成咨询委员会,共同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提供意见和建议。同时,聘请企业家、高级员工到校为学生授课或举办专题讲座,并且参与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与评价。

(二)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胜任力指标体系

依据社会和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要求以及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力现状,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胜任力指标系统设置四组指标:个人基本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职业素养与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表2 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胜任力指标内容

(三)构建以提升职业胜任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1.实践教学设计——以职业胜任力为核心

在实践教学设计环节中,明确地方应用型定位,着力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中高级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设置1—2个实习学期,延长实践教学时长。将职业胜任力指标分解到相应的实习模块中,实施能力模块化实践教学方案,达到学生经过特定模块的学习就可获得相应的岗位工作能力的目标。

2.校内实验——模拟真实工作环境

没有企业化的环境,学生找不到企业岗位工作的感觉。因此,要在工商管理专业校内实验教学中引入模拟实验教学。工商管理模拟实验教学就是一种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方法,它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技术营造企业经营管理情景,把企业真正“搬进”高校的实验中心,让学生在实验中心完成模拟实习训练,熟悉企业运作流程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经济管理水平、信息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

3.校外实践——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撰写毕业论文采用“真题真做” 模式,毕业论文的真题来自毕业生前期实习过程遇到的实际问题;或校内模拟实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实习单位现实工作遇到的问题等。毕业生根据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在学校的教学实践基地中选择合适的实习单位,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毕业生结合实际工作,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自己的选题,然后撰写毕业论文。专业课教师与实践基地优秀员工共同组成毕业论文指导小组,给予理论、技能等方面的指导,根据毕业生选题解决的程度及质量评定论文质量。

(四)发挥企业在大学生职业胜任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