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夯实基础护理

夯实基础护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4 10:58:18

夯实基础护理

夯实基础护理篇(1)

【关键词】 基础护理 护理服务 护理质量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不仅是国家卫生部积极提倡和要求的,更是我们临床一线护理工作者不断追求的崇高目标。要做到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三满”优质护理服务,就传统的护理模式是远远不够的,广大护理同仁应针对现实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工作,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1]。为达到这个目标,夯实基础护理工作应该是必要的前提。本人就临床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1 基础护理

1.1基础护理的内涵 一般人认为基础护理就是简单的日常生活的料理,其实病人病情变化或者出现并发症,多数是通过一线护士为患者做基础护理时及早发现、及时进行护理干预才会避免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基础护理是提升整体护理水平的基石[2],是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平台。基础护理成功与否是一个护理工作者的整体护理素质的体现,基础护理工作的质量反映了医院护理水平的高低,反映了医院管理质量的优劣。

1.2基础护理工作的现状 基础护理实施的主体是临床护士。然而,现实中存在着主观和客观原因影响着基础护理的质量。客观上临床护士人员缺乏,仅繁重的治疗工作都顾及不暇,更没有精力和时间做细做实基础护理工作;主观上部分护士也存在主观能动性差等,认为基础护理的技术含量低,不屑去做等轻视的观念,同时患者及家属对基础护理是否收费亦存在着不同的偏见。结果就造成了临床上大量的基础护理工作依靠护工和陪护这些非专业人员来承担。

2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

2.1思想更新、转变观念,营造人文氛围 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内涵和工作目标,让护士真正理解基础护理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提倡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体现人性情感关怀,关心病人,尊重病人,以病人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

同时让护士走出误区:夯实基础护理不是无陪护,而是扭转家属承担生活护理的局面;护理文书不是不写而是简化;护士不是单纯给病人洗头洗脚,而是通过洗头洗脚这些看似简单、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来深化基础护理,来观察、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护士不是不搞科研,而是高级护士更加贴近临床、贴近患者。将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贯穿于病人住院的始终。在护理人员中形成“重基础、重人文、重服务”的良好氛围。

2.2重视细节,保障安全 优质服务“始于细微,见于平凡”,病人在医疗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每一个细节都会倍加关注。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注重每个细小的工作,看似简单的基础护理工作恰恰是帮助病人实现生理、心理满足和康复的第一步,是为病人提供系统化、全方位照顾的基础和核心。是观察病情最佳的途径,是护患沟通的最好桥梁,是护理工作者贴近病人最直接的体现。

另外,还要强调对基础护理的督导检查,逐步将基础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由督促变习惯,使以前的“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积极为病人着想,把病人的需求时刻放在第一位。并将基础护理和人文关怀贯穿于护理全过程。

2.3加强健康教育,和谐护患关系 自患者入院开始到出院,期间的饮食、用药、治疗、护理、检查、手术等一系列相关知识,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交流,把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病人住院的全过程,并做到出院随访的健康教育工作,为患者提供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

2.4强化“三基三严”训练,提高业务水平 严格的“三基三严”训练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医院示教室对不同资质的临床护士都有不同的训练考核要求,临床护士会定期培训、考核;护理部主任、大科护士长定期组织检查和考试;病区护士长不定时进行检查考核工作的落实情况。层层把关,使护士在思想上、行动上都真正的认识到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完成每一项基础护理工作。

2.5调整工作模式,实行护士分层管理 根据科室具体情况把护理人员分为2个护理责任小组,每组设组长1名,负责病区二分之一病人的管理,由护理组长负责,责任分工细化,目标明确,并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个人特长和资质分管不同病情的病人。小组人员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实行分组包干、分床到护、责任到人,相互协作,24小时负责制的连续优质护理服务;进行弹性排班,加强晨、晚、午间护理人员,为重病人、术后病人和生活不能自理病人的生活护理;实行责任护士全面落实所管病人的质量措施、病情观察、特殊检查、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工作。扎扎实实落实病人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工作,让病人放心、让家属安心;确保基础护理和各项治疗、护理措施落到实处。

总之,只有以夯实基础护理为平台,才能稳步实施高效、优质护理服务,全面促进医院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 考 文 献

夯实基础护理篇(2)

【关键词】 基础护理; 护理服务; 服务质量; 满意度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4.061

随着社会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加,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旧的医疗体制和护理模式也逐渐不能被接受,2010年初,卫生部适时提出在全国进行护理优质服务示范工程评比活动,通过引导、示范、推广,夯实基础护理,全面提高医院临床护理水平,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落实基础护理,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笔者所在医院将开展优质护理以来的体会总结如下。

1 基础护理

1.1 基础护理的内涵 一般人认为,基础护理就是简单的日常生活的料理,其实患者病情变化或者出现并发症,多数是通过一线护士为患者做基础护理时及早发现、及时进行护理干预,才会避免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基础护理是提升整体护理水平的基石,是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平台。护士从事的护理工作,应该贴近患者,服务于患者。医院很早就提出“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只有护士弯下腰来踏踏实实为患者做好床上擦浴、洗头、翻身、洗脚、喂饭、拍背、剪指甲等患者住院期间切实需要但自己又不能解决的问题,才能真正打动患者,感动患者,才能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很好的服务于患者,及时准确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配合医生做好相应的治疗。同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心理需要,才能做到身心双方面的护理。

1.2 基础护理工作的现状和落实 基础护理实施的主体是临床护士。然而,现实中存在着主观和客观原因,影响着基础护理的质量。客观上,临床护士人员缺乏,仅繁重的治疗工作都无暇顾及,更没有精力和时间做细、做实基础护理工作;主观上,部分护士主观能动性较弱,认为基础护理的技术含量低,同时患者及家属对基础护理是否收费亦存在着不同的偏见。在大医院中,患者的病情重、变化快,治疗方案调整变化多、手术多、输液多、检查多,各种监护设备多,使护士应接不暇,而忽视了基础护理。笔者所在医院临床各科根据本科情况,由护士长排班,由专门的护理人员执行,以自查和小组查的方式,慢慢转变护士的理念,这就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由被动变主动的为患者做好基础护理。

2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

2.1 思想更新、转变观念,营造人文氛围 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内涵和工作目标,调整心态,把原来做得很熟练但也存在一定不足的给药、处置、护理技术、病情观察、健康宣教、康复工作做得更规范、更具体、更细致,把原来被忽视的生活护理抓起来,竭尽全力的去做,让护士真正理解基础护理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提倡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体现人性情感关怀,关心患者,尊重患者,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另外,仅仅为患者做好生活护理,还远远不足,优质护理服务应该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这要求护士职业素质高尚,专科知识扎实,护理技术熟练,生活护理到位,还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应变及合作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同情心与责任心等,只有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笔者所在医院的大部分科室均分成了三级,即一级助理护士为低年资、不满3年的护士,主要负责基础护理、辅助治疗,并参与夜班的倒班工作;二级执行护士一般为工作3~6年的护士,主要负责临床各项治疗、医嘱处理、辅助带教,并参与夜班倒班工作;三级为高年资、6年的护士,负责危重患者的管理、健康教育、护理质量把关,负责培训和带教工作,并定期参与夜班的倒班工作。形成阶梯式的护理,使各级护士都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也更利于调动护士的积极性[1,2]。

2.2 重视细节,保障安全 优质服务“始于细微,见于平凡”,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每一个细节都会倍加关注。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注重每个细小的工作,看似简单的基础护理工作,恰恰是帮助患者实现生理、心理满足和康复的第一步,是为患者提供系统化、全方位照顾的基础和核心,是观察病情最佳的途径,是护患沟通的最好桥梁,是护理工作者贴近患者最直接的体现。例如,为患者准备的便民服务袋(有针、线、笔、剪刀、一次性杯子),微波炉,为新入患者倒一杯水,节假日为患者寄卡片,这些看似小小的细节,却给患者带来了不小的方便,使患者感到温暖和体贴。当为患者进行洗头或者全身擦浴等基础护理时,常常能感到患者的感激和温暖,这样就建立了很好的护患关系,更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3 满意度

笔者所在医院对22个科室开展的护理优质服务,每星期进行1次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措施。现在通过1年的实施,临床各科的满意度都在95%以上。

另外,还要强调对基础护理的督导检查,逐步将基础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使以前的“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积极为患者着想,把患者的需求时刻放在第一位,将基础护理和人文关怀护理优质服务贯穿于护理全过程。

参 考 文 献

[1] 郭燕红. 转变护理模式推进优质护理服务[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1-4.

夯实基础护理篇(3)

【关键词】复合载体;夯扩桩;作用机理;施工技术

1.复合载体夯扩桩作用机理

复合载体夯扩桩由上部桩身和下部“复合载体”两部分组成。桩身一般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下部“复合载体”位于桩端底部,经深层填料夯实形成,它是该桩型的技术核心。

1.1作用机理

复合载体夯扩桩以桩端土层为研究对象,利用重锤的自由落体运动对护筒内填充料和干硬性混凝土进行反复夯实、挤密,使桩端以下一定范围内的土体得到最为有效的加固挤密,形成了由干硬性混凝土、填充料、挤密土体和影响土体组成的、呈层状分布的“复合载体”,如图1所示。

图1“复合载体”的构造 图2“复合载体”受力分析图

“复合载体”这种特殊的构造可以使桩端的应力水平逐层地进行扩散和降低,直至降低到与“复合载体”以外的原状土体承载力相同的程度,改变了传统的桩端与地基土体之间的作用关系,改善了土体的受力状态,充分调动了桩端地基土体的承载力,从而使桩的承载能力大大提高,“复合载体”受力分析图如图2所示。目前复合载体夯扩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已达到4500kN。

1.2技术特点

(1)将地基处理与基础施工合二为一,既降低地基处理费用,又节约基础投资,在提供相同承载力的情况下,采用该桩型可节约20%~30%的基础投资。

(2)极大地改善了桩的承载能力,单桩竖向承载力可达到普通灌注桩的3~8倍。

(3)施工中能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固体废弃物或廉价的建筑材料作为填充料,降低成本。

2.工程概况

某工程基础采用复合载体夯扩桩,共685根,桩径为φ400mm,桩长为4.5~7.0m,该桩由上部桩身和下部复合载体组成,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桩端进入持力层1m,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500kN。

3.复合载体夯扩桩施工

3.1施工工艺流程

复测桩位桩机就位锤击成孔护筒沉至设计标高填料夯击形成夯扩桩测三击贯入度夯填干硬性混凝土放置钢筋笼浇注桩身混凝土拔出护筒成桩。

3.2主要施工工艺

(1)复测桩位:施工前对所有桩位进行施工放线,并进行认真复核,确保桩位准确无误。

(2)桩机就位:根据标定的桩位将桩机就位,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对齐,并保证护筒垂直、平稳。

(3)锤击成孔:先用细长锤低落轻夯,确保护筒中心及垂直度,并随时用仪器校准,随后提高细长锤正常夯击成孔。

(4)护筒沉至设计标高:锤击成孔时,护筒下沉,当接近桩底标高时,控制重锤落距,将护筒沉至设计标高。

(5)填料夯击:护筒沉至设计标高后,提升重锤高出填料口进行填料,锤做自由落体运动,夯击填充料(填料量以锤底出护筒底400~600mm为标准)。填料大致分三个阶段;填料下降、持平、上升。分次填料量以每次重锤冲击超出筒底深度的等量体积为标准。

(6)测三击贯入度:承载体形成密实状态后(桩锤出现明显回弹),应控制锤出护筒100~150mm,在不填料的情况下,令重锤以6m落距做自由落体运动。实测三击贯入度,每击贯入度应比前击小或

相等,且三击贯入度的累计值满足设计要求,如不满足设计要求,则应继续填料夯击至满足三击贯入度要求。

(7)夯填干硬性混凝土:三击贯入度满足设计要求后,控制锤出护筒200~250mm,分次夯填0.25~0.3m3干硬性混凝土,继续夯击至锤底出护筒10~30mm。

(8)安放钢筋笼至设计标高:在护筒内放入预制钢筋笼,用水准仪测量其标高,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9)浇筑桩身混凝土:从护筒填料口灌入混凝土,随浇随振动密实,连续浇筑至桩顶标高以上300~500mm。

(10)拔出护筒:桩身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将护筒缓慢拔出,要严格控制拔筒速度,拔筒速度控制在1~2m/min为宜。

4.结论

复合载体夯扩桩技术优势明显,与其它桩型相比有较高的单桩承载力,具有施工速度快、成桩均匀、利于环保等优点,可节省20%~30%的基础投资,是一种经济、实用、环保的软弱地基加固技术,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市政工程、中小型水利工程地基加固处理,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夯实基础护理篇(4)

批准:             

审核:             

编制:             

      2019年08月10日

红和风电场一、二期风机共风机箱变73台。结合历年汛期检查情况发现发现其中13箱变基础附近形成坑洼,雨季中雨水流入坑洼处形成水坑,水坑内的雨水逐步渗透进入箱变基础,使箱变基础雨季中形成积水,现对13台风机箱变基础积水提出整改方案。

一、人员组织

外委单位自行组织。

二、安全组织措施

1、作业前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根据工作内容办理相应工作票,经当值值长审核无误后方可进行工作;

2、现场负责人应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安规”和“两票实施细则”及安全管理规定。

3、严格执行开工手续,做到“四不开工”。即工作地点和工作任务不明确不开工;安全措施的要求和布置不完善不开工;审批手续和联系工作不完善不开工;检修人员和运行人员没有赴现场检查及检查不合格不开工。

4、在检修工作前,必须办理工作票,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必须认真履行工作许可开工、间断和终结手续。

5、认真做好监护工作,在必要时增设专职监护人员,专职监必须切实履行职责,不得兼作其他工作。

6、安全员应认真履行职责,经常检查设备,监督施工过程,发现不安全的行为举动及时制止,发现隐患及时报告,及时整改。

7、工作负责人对工地安全负直接责任,必须确保正确安全的组织工作,监督和监护施工人员遵守安规,检查安全措施是否完备、是否与现场条件相符。

8、工作中互相监督、互相关照,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报告,有不安全及时制止,不违章指挥;不违章、冒险作业;不违反劳动纪律。

9、开工前,工作负责人必须检查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工作负责人必须向每个工作人员交代清楚当天的工作内容、现场工作范围及有关安全注意事项后方可开始工作;收工前做好现场工具和材料的清理工作;

10、挖掘机施工时,严禁在铲斗、臂杆上站人;

11、使用挖掘机取土、卸土不得有障碍物,在挖掘时任何人不得在铲斗作业回转半径范围内停留。

12、使用夯实器对箱变基础附近土壤夯实时禁止使用机械夯实靠近箱变部分土壤,应进行人工夯实。

三、安全技术措施

1、进入工作区域,作业人员需正确穿戴安全帽、劳保鞋;

2、使用夯实机夯实基础时,应在工作区域设立警戒围栏、悬挂警戒标示,并设专人监护;

四、施工内容

2、对积水箱变(Ⅰ-12、Ⅱ-3、Ⅱ-6、Ⅱ-7、Ⅱ-8、Ⅱ-9、Ⅱ-10、Ⅱ-11、Ⅱ-12、Ⅱ-13、Ⅱ-22、Ⅱ-37、Ⅱ-45)基础地面埋外延3米的范围内土壤进行夯实,并形成2度以上的下坡坡度;

3、夯实后对箱变基础地面外延2米的范围内进行水泥硬化处理,硬化厚度不小于20cm,硬化面高度距离箱变基础平台不小于10cm。

14、对箱变基础内所有电缆孔洞依次填充防火泥、水泥进行封堵,裂缝及其他孔洞使用灌水泥处理。

五、维护工艺要求

1、工艺图

2、电缆封堵效果图

3、工艺要求

2.1、夯实箱变基础附近3米以内地面的土壤,应包括散热片下方的位置,夯实后的箱变基础附近土壤平面应低于箱变安装面以下20cm以上。

2.2、进行水泥硬化时,硬化面应从箱变向外成2度以上的排水角度,水泥硬化厚度为20cm。

2.3、箱变基础内孔洞封堵时应同时对箱变基础内的裂缝进行封堵。

六、外委单位管理要求

1、检修班需在外委维护项目计划开展工作前15个工作日督促维护单位做好入场人员、工具准备,按时进场施工;

2、中标的外委单位在进场前10个工作日需向运管部提交单位、人员资质及三措一案,由运管部审核;

3、外委单位进场后应接受公司三级教育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开展工作;

4、外委单位在维护过程中由检修班负责外委单位施工安全监管,避免现场出现“三违”施工。监管过程中对于屡教不改的外委人员,检修班安全监管员可将现场“三违”现象拍照取证并上报运管部,由运管部对违章人员进行处罚;

5、外委单位在维护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维护项目进行,不得缺项、漏项。

七、应急处置原则

当外委施工人员在维护过程中遇到危及设备、人身安全事故时,应严格按照四川省能投盐边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制定的《应急预案现处置方案》进行事故处置。

1、参考方案

2.1、《特种设备、大件设备起吊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2、《火灾伤亡事故处置方案》

2.3、《电缆火灾事故处置方案》

2.4、《触电伤亡事故处置方案》

2.5、《物体打击伤亡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6、《机械伤害伤亡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7、《高处坠落伤亡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8、《高温中暑事故处置方案》

2.9、《高原反应处置方案》

夯实基础护理篇(5)

关键词:公路;路基;施工;技术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随着现代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城市车流量控制系统要求越来愈高。虽然近些年在国家市政部门、城管规划等相关单位的努力下,市政交通质量、工作业绩等逐渐呈现出了上升趋势。但是,目前城市公路施工作业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影响着公路投产后的运营功能。为此,我们要在作业过程中,高度重视基础作业工程的路基加固、处理、养护等工作的质量控制。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路基施工的常用技术与质量控制方法。

一、公路路基拓宽加固技术

目前,路基拓宽加固最为常用的方法为动力固结法(简称强夯法)。施工方法应用主要适用于建筑项目基础工程施工,尤其是在地基打夯作业时经常会用到。由于公路路基作业属于建筑工程作业系统中的一种,其施工技术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结合路基工程的施工要求与特点来看,强夯方法比较适用于公路路基作业。

1. 作业流程

强夯加固技术方法对公路路基施工而言很重要。在施工作业过程中,一般使用以下设备:(1)起重机,履带式作业起重机,它起重能力一般会大于重锤的1.5 倍;(2)夯锤,它作业力量为60 KN到200 KN,所占面积为5 平方米;(3)自由落体装置,夯锤的自由落体所用的脱钩器。以上是强夯技术主要作业设备。而除了这些设备外还需要一些施工作业中常用的辅助设备, 如推土机,其作用是粗糙清理;压路机,碾压土体所用;装载机,运载作业材料所用。另外还需要一些支架牵拉设备,如龙门架、缆风绳等。

强夯施工技术的程序一般为:(1)要进行作业场地的平整工序,且要测好高程,并测量场地高程;(2)是强夯作业夯点的布置,一般偏差控制在50 mm 内;(3)吊机就位,并按照事先设计规范需求对准夯点进行夯打,每道夯击处都要进行测量,即夯沉量用水准仪进行测量;(4)每进行一遍夯打后都要经清理后进行高程测量,从而才能计算出夯沉量;(5)进行第二次夯点布置,同时要注意二次夯点布置能够与一次点位相错开,并重复进行(3)、(4)步骤;(6)夯打布点的最后布置,通过测量的高程计算出总夯沉量。点夯收锤标准:在点夯过程中 , 收锤标准是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要小于 7 cm;强夯的总平均夯沉量达到 70 cm。

2. 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1) 试夯

强夯施工作业前期,结合已经计算出的强夯技术参数,在设计好的作业场地进行试夯,当测试进行完毕后与夯前数据进行对照,从而才能评估出夯打效果,进而根据效果与技术参数数据确立出真实作业所需的强夯技术参数。

(2) 作业场地平整

通过强夯后的地面土体结构会发生冲击变形,而由变形程度与强夯参数确定出地面高程,然后用推土机推平。此阶段应着重检查地下管道排管的情况,以防作业时能够影响到附近建筑或市政管道设施。

(3) 施工监理

强夯技术施工作业阶段,除了能够落实严格的施工作业标准规范外,还要由专人进行监督。

(4) 强夯震动

通过统计国内外大量工程实践数据可知,强夯技术作业施工时如果能够与周围建筑物保持必要的间隔距离,一般对其造成的不利影响不大,即在可控范畴之内。对振动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或精密仪器设备等,当强夯振动有可能对其产生有害影响时,应采取防振或隔振措施。如设置宽度1m、深度超过被影响建筑物基础深度的隔振沟等。

(5) 信息化系统管理模式

为了加强公路工程路基土强夯技术的应用成效符合质量建设标准,如路基的均匀性,施工作业就应当利用信息化工作管理模式进行辅助施工。这种信息化施工辅助模式的建立需要计算机设备进行数据录入,如将现场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参数数据、试夯测验结果等在计算机系统中进行信息处理,以此还原成改进后的设计数据形态,更加利于路基处理结果做出定量评价。

二、路基填压施工技术

1. 作业流程

公路的路基强度、稳定性是路基填压施工技术最为重要的质量特,两者能够保持才能发挥出公路路基的最大功能成效。而决定路基强度、稳定的主要因素是填料与压实

度。一般在实际作业时的填压方式也有所不同。这主要与路基土环境、性质有关。具体而言,在湿地路基土环境下,一般会采用土工栅栏、以及砂砾垫层法。该种路基的压实度标准可根据实验资料确定来降低 2% ~ 3%,而对于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的粘质土可采用轻型压实标准,填筑过程中可在土中掺加生石灰或采用新型吸水材料加固;黄土路基压实。其是一种特殊的粘性土,易受水的危害,又可分为非湿陷性黄土和湿陷性黄土两类,施工中一般采取冲击压实或强夯施工的方法,而具体操作流程、工具选择也在本文上述提到过,在此不做探讨。

2. 质量控制方法

(1)虚铺厚度控制

压实土层密度会随着压实的深度而变化,呈现递减状态。一般而言,距离表面约为 5 cm 时的密实度会达到至高点,反之则降低。因此,在虚铺厚度的控制,我们一般以30 cm为宜。

具体压实的吨位应控制在 20 t 左右,前后偏差保持在2 t,否则会影响其作业的密实度标准与要求。

(2)宽度与压实厚度控制

结合目前现行的技术规程来看,每层的压实厚度一般为15cm,当然对于大型器械而言,压实厚度能够达到18 ~ 25 cm。

值得指出的是,压实过程中如果产生“叠皮现象”,必须工前应取土坑内的土摊铺后,应用尺量松土厚度,并要求每层都超出路堤宽度,并应有足够的余宽,此外还要避免压实过程出现的压而不实、松散等现象的控制。

三、路基防护技术

坡面防护与冲刷防护是路基养护过程中的重要质量控制手段。对于路面防护而言,主要控制的是地表水对破面的冲刷所引致的风化、其他质量通病等。一般会采用石砌圬工养护法。即在边坡路堤处安置一些混凝预制块。此外,还好配套做好种植防护工作,目的是避免边坡出现自然腐蚀并起到加固基土的作用,且效果美观。

而对于冲刷防护而言,较为传统的控制举措有抛石、挡土墙,以及砌石等。目前,采用的方法也逐步升级换代,如高强土工栅栏、聚酯类混凝护坡面板等,进而避免了土地的不均匀沉降现象发生。

此外,除了最为实用的路基加固技术、路基填压技术、路基防护技术之外,路基排水技术也很重要。水是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另一重要因素,许多路基病害是由水的侵蚀造成的,另外,从保护环境、不损害当地农田水利设施考虑,也必须做好路基排水,形成排水系统,并与地区排水规划相协调。在路基施工中,应重视施工排水,防止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水患,给路基、路面施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应重点做好边沟、截水沟、排水沟、暗沟、渗沟等的质量控制作业。路基排水施工技术相对于其他施工技术而言,往往需要重视施工材料的控制。因此,要重点做好材料控制与工序、工艺控制等。

四、结 语

公路路基是基础作业工程,最为重要的控制因素就是路基强度与稳定性。因此,为了保证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合理,应尽量做好压实度的控制与实际作业环境相协调,并严格按照作业标准、工艺方法、相关规程去进行,以此保证公路路基质量,并为后期养护工作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 展峰 . 论路基路面施工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 [J]. 价值工程 , 2011(12) .

[2]刘金锋.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J].交通世界.2010(15).

夯实基础护理篇(6)

【关键词】:提高 建筑工程 基础土方 科学施工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大跨度结构、高层、超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提高设计标准与增加结构负荷对基础稳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回填土的施工质量越来越得到重视。因此,加强建筑施工中基础土方的施工管理、提高科学化水平显得十分重要。

一、做好基础土方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和现场准备

(一)技术准备是做好施工的前提条件

施工前,要检查图纸和资料是否齐全,掌握设计内容及各项技术要求,了解工程规模、结构形式、特点、工程量和质量要求。要熟悉土层地质、水文勘察资料,了解有无地下水以及土层密实度和结构等。同时要搞清地下构筑物、基础平面与周围地下设施管线的关系,图纸之间有无错误和冲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尽量多的采用机械开挖,减少人工开挖量,并防止错挖或超挖。选择土方机械,应根据施工区域的地形与作业条件、土的类别与厚度、总工程量和工期综合考虑,以能发挥施工机械的效率来确定,编好施工方案。在机械施工无法作业的部位和修整边坡坡度、清理槽底等,均应配备人工进行。并向参加施工人员层层进行技术交底。

(二)现场准备是做好施工的重要保障

施工前要查勘施工现场,摸清工程场地情况,包括施工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水文、运输道路、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防空洞等。清除现场障碍物,做好排水降水设施,做好地表水的排放工作。修建临时设置和道路,道路。基坑、边坡堆置各类建筑材料的,应按规定距离堆置。各类施工机械距基坑、边坡的距离,根据设备重量、基坑、边坡的支护、土质情况确定,方可进行场地整平和基坑开挖。

二、实施科学规范的施工流程

从勘察设计到开挖施工,到最后开挖工程的完工,必须实施规范科学的流程,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

(一)土方开挖流程

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沿灰线切出槽边轮廓线分层开挖修整槽边清底。

(二)土方回填流程

基坑(槽)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耙平夯打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基坑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分层碾压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三)科学实施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由专人指挥,采取分层分段对称开挖,并严格遵循“分层开挖、严禁超挖”及“大基坑小开挖”的原则。当挖至标高接近基础底板标高时,边抄平边配合人工清槽,防止超挖,并按围护结构要求及时修整边坡及放坡,防止土方坍塌。

基坑开挖施工至基础底板标高时,在24小时内必须完成素砼垫层,垫层延伸至围护结构边,在前一块完成土方后开挖及垫层施工后,才能进行下一块相邻区块的土方开挖。

开挖由项目经理直接负责,控制好人员、机械,确保开挖工序的稳步进行,施工员做好测量放线,控制好边坡的稳定,由专职安全员组织人员及时检查安全情况,边坡稳定情况由专业检测单位全天候检测,并及时上报检测数据。

(四)土方开挖应注意的问题:

挖土及降低地下水位时,应经常注意观察附近已有建筑或构筑物、道路、管线,有无下沉和变形。如有下沉和变形,应与设计和建设单位研究采取防护措施;挖掘发现地下管线(管道、电缆、通讯)等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来处理,如发现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观测孔等应加以保护。如施工必须毁坏时,应事先取得原设置或保管单位的书面同意;土方开挖中如发现文物或古墓,应立即妥善保护并及时报请当地有关部门来现场处理,待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施工中应经常检查支撑和观测临近建筑物的情况,如发现支撑有松动、变形、位移等情况,应及时加固或更换。加固办法可打紧受力较小部分的木楔或增加立柱及横撑等。如换支撑时,应先加新支撑后再拆旧支撑。

三、加强土方回填施工监督管理

(一)填土前应将基坑槽底或地坪上的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将回落的松散垃圾,砂浆,石子等杂物清理干净。

(二)检验回填土的质量无杂物,粒径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如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土的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湿润等措施。

(三)回填土应分层摊铺。每层土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如采用蛙式打夯机按每层250MM厚度夯实。每层至少夯打三遍,且应为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行行相连,纵横交叉。并且严禁采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 法施工。基坑槽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

(四)基础墙两侧标高不可太多,以免把墙挤歪。 回填房心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应用人工先在管道两侧填土夯实;并由管道两侧同时进行,直至管顶500以上时,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

(五)回填土每层夯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实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六)修整找平 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高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高的地方,应补土夯实。

此外,土方施工还要注意一些事项:一是土方开挖应从上往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按规定放坡;二是挖掘机不得直接碾压在持力层上,以防搅动地基土;三是必须做好地表和坑内排水,坑内周边设排水沟和六个积水井,配备相应的抽水机或潜水泵,确保坑内的雨水能及时排走;四是坑内的积水不得直接排入市政管网,应在地表另设沉砂井,把抽到地表的砂泥沉淀后才能排入市政管网;五是完成土方开挖后应对基坑边坡基底进行保护,边坡的保护可采用薄膜覆盖,在坡顶和坡底用重物压住,防止大风。

参考文献: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汇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夯实基础护理篇(7)

关键词:雨水蓄水模块;安装;技术

Abstract: The rain water storage module is a product for water storage without occupying space with superior bearing ability, and 95% hollow space which can store water effectively. Combining with examples, the author will explore and analyzes the installation technology of rain water storage module.

Key words: rain water storage module; installa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 C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对于干旱的北方地区如天津,年降雨量远低于全国年平均降雨量。天津的淡水资源又相对匮乏,因此淡水显得尤为珍贵,绿化用水普遍使用自来水,一方面水费价格昂贵,一方面由于管理的力度不足造成自来水的缺失。在一个倡导环保、节能的社会,如何选用其他方式替代自来水用作绿化灌溉已经很迫切。雨水是天然的淡水资源,如何将廉价的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等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天津天保国际商务园A区项目在环保、节能理念下,采用了目前技术先进、符合环保节能理念的雨水蓄水模块系统。该系统将建筑屋顶、路面、绿地等大面积雨水收集起来并储存在地下“空间”,通过管道、阀门、水泵等管网将储存的雨水二次利用于灌溉绿化。雨水中含有充足的植物生长所需的化学元素,通过储蓄、循环、灌溉而喷洒于绿地,即节约了能源,又达到了环保目的。

雨水蓄水模块采用聚丙烯材料制作成不同规格尺寸的网格状平板,通过拼装成模块化尺寸的箱体,将每一个箱体码放成为连续的雨水“矩阵”池。因为其网格化透空的结构,材料的结构占用空间不到5%,即模块的蓄水空间达到95%以上,雨水可以在其中自由交换流动。雨水蓄水模块直接安装在地面以下,不占用地表使用空间,隐蔽性好,可阻隔阳光照射,且模块材料可靠,可使雨水长期储存而不发生变质。模块组合式拼装,简单灵活且结构坚固,单个模块承压能力达30吨/平米,安全可靠。

下面结合天津天保国际商务园A项目实际谈谈雨水蓄水模块的安装控制要点。

一、雨水蓄水模块的安装工艺流程

基础处理无纺布/HDPE的铺装模块的定位与码放排水板的安装管道与模块的连接基础回填及夯实成品保护。

二、雨水蓄水模块的安装要点

1.基础处理包括基础平整、基础夯实、基础边坡处理、基础清理、基础垫层处理几个工序。

1.1本工程雨水蓄水模块安装部位主要集中在环形建筑物周围及雨水洼地(即绿化地),环形区域的雨水蓄水模块标高2.55无高差,雨水洼地雨水蓄水模块标高2.90无高差。两个区域的雨水模块采用提升泵将两区域内雨水连通,因此雨水蓄水模块安装时底标高保持一致,无需找坡度。人工或机械将基槽开挖完毕,将基槽内碎石、砖头、铁钉等尖锐物体清理干净后进行夯实。基槽底部即雨水蓄水模块底部基础夯实过程中应重叠夯实处1/3逐步夯向另一侧,应保证夯实平整度,高度差50米内正负20mm。防止基础不稳定导致的沉降,应多次夯实。基础边坡坡度不小于1:1以保证雨水蓄水模块顶部的收水面积。边坡沿着雨水蓄水模块码放方向应夯实,夯实平整度同基槽底部夯实平整度,边坡内不允许有碎石、砖头、铁钉等尖锐物体。

1.2基础平整、清理、夯实处理完毕后,铺设100mm细沙垫层,应铺设平整,平整度不应大于5‰,细沙铺设完毕后应防止人等在其上行走。

1.3冬季施工要点,冬季冻土容易形成虚夯,且不易发现,应采用逐层、多次夯实提高密实度。完成的夯实面应注意保护,防止液体遗洒冻结不易清理。

2.无纺布/HDPE膜的铺装要点

2.1无纺布/HDPE膜应使用宽幅产品,应减少搭接、焊接缝。

2.2 HDPE膜应采用双焊缝焊接,减少丁字缝焊接,杜绝十字缝焊接。

2.3 HDPE膜焊接完毕后,应分段进行避水试验。焊缝不漏水为合格。

2.4无纺布铺装可使用搭接,最小搭接宽度不应小于30cm,弧形段铺装应保留富余。可采用砖压或胶带固定,防止刮风或回填移动。

2.5 HDPE膜铺装过程中,操作人员严禁穿着钉鞋等能造成HDPE膜破损的鞋进行操作。

2.6冬季施工应预留温度及防止沉降的伸缩量。HDPE膜敷设后应防止碎石杂物及遗洒,防止冻结不易清理。

3.模块的组装要点

3.1组装前检查组装件外观,有破损产品及时剔除,小板插接脚缺失的产品不允许使用。

3.2组装时应使用橡皮锤、缓冲板(木板),严谨橡皮锤直接敲打组装件,应用缓冲板隔开敲打,组装件组合密实为合格。

3.3组装完毕的雨水模块箱严谨堆码过高,防止箱体坠落,摔裂或摔碎。

3.4模块箱拼装时,单板顺单一方向查插接组装,单板方向需一致,避免错位。

3.5冬季产品脆,搬运、组装应防止跌落。运输应禁止抛掷。存放、组装应在室内作业。

4.模块定位与码放要点

4.1定位放线应符合设计要求,码放应排列整齐,模块箱之间的缝隙不应大于2mm。

4.2码放人员不得穿着钉鞋等能造成模块破损的鞋进行操作。码放人员不得在无纺布/HDPE膜上推动模块到位。

4.3严禁在模块上方行走操作,确需要在其上操作,应采用措施防止直接踩踏模块。

4.4排水板应在模块铺装时同步进行,铺装人员需在已铺装排水板上向前铺装。铺装过程中随时检查平整度,若发现有不平整时应及时检查底部是否有异物,底部异物会导致模块及整段系统的损坏,可能出现严重后果。

5.管道与HDPE膜的连接

5.1预制套管与HDPE膜贴合面边长应2倍于管道直径,套管部分直径略大于管径。管道与HDPE套管使用双箍固定。

5.2 HDPE膜开十字口,预制HDPE套管焊接于系统HDPE膜上,管道直接插接入雨水模块。

5.3接管道部分预留出足够余量,无纺布开十字口,管道插接入模块内部,单箍扎紧。

6.覆土、成品保护要点

6.1回填与夯实应分段施工,分段验收并回填。回填碎石、河沙、混合土至40厘米时进行振压夯实,夯实操作中模块无纺布侧面需使用挡板保护,防止机械误操作损坏无纺布及模块。回填高度至65厘米(超过模块10厘米)对两侧及中间部分振动夯实。模块顶部回填厚度超过30厘米时,整个工作面振动夯实。

6.2雨水模块铺设位置为非上车辆区域。施工完毕后使用白灰划定分界,并设置标牌警示附近车辆通行防止误压而导致模块受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