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农林畜牧业管理

农林畜牧业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8 09:40:17

农林畜牧业管理

农林畜牧业管理篇(1)

这次全州农牧林业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全会、全省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全省农牧业、林业工作会议以及全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全省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全省农牧业、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年农牧林业工作,进一步分析查找全州农牧林业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安排部署今年农牧林业工作。上午,*同志传达了全省农村牧区、农牧业、林业会议精神,久桑同志全面回顾了20*年的农牧林业工作,并就20*年的工作做了安排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讲得很详细,也很到位,我完全赞同。刚才,州、县政府签定了动物防疫、森林草原防火、渔林资源管理工作目标责任书,州、县农牧部门签定了畜牧业经济目标责任书。为了引起高度重视并传达贯彻好这次会议精神,各地、各有关部门回去以后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尽快提出贯彻落实意见,抓住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统筹安排,找准重点,扎实工作,把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下面,我就如何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分析工作形势,努力保持畜牧林业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20*年的农牧林业工作中,各县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相关的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牧业增效、牧民增收和牧区发展这条主线,抓住畜牧业生产的薄弱环节,按照州委、州政府的统一部署,突出工作重点,狠抓措施落实,加之年内没有大的自然灾害,促进畜牧业整体效益和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使全州农牧林业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概括起来讲,就是八句话: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动物防疫工作又有新的起色;以草定畜工作进展顺利;三江源项目实施有条不紊;虫草资源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农牧民增收渠道明显拓宽;畜牧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强化。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州委、州政府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三农”工作的结果,是政策有力,科技进步,工作扎实和天气总体有利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全州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这与在座的诸位和农牧林业战线上同志们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我在这里向大家表示热烈祝贺和衷心的感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畜牧林业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畜牧业经济效益不高,土种选育和畜种改良、发展设施畜牧业、效益畜牧业等方面没有实质性进展,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难度依然很大;各类专业协会、中介组织和经纪人还很缺乏,牧民组织程度不高;动物疫病防治形势不容乐观,畜疫防治力量仍然薄弱;草原基础设施管理存在薄弱环节,致使国家投资发挥不了应有功效;草原鼠虫害严重,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进展缓慢;三江源总体规划的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标准等等。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及时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总之,我州农牧林业工作正处于一个重要时期,正面临难得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有利的大环境条件,又面临复杂的矛盾问题和制约因素。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我们要准确把握农牧林业发展的总趋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新观念推行新举措,积极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二、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完成今年农牧林业工作各项任务

在20*年,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州委、州政府新牧区建设八项实事工程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农牧业投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深化农村牧区综合改革,促进农牧区经济、社会协调、稳定发展,确保农牧民持续增收。

(一)提高认识,切实抓好农牧林业工作

畜牧业是我州的主体经济,也是全州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解决*州“三农”问题,必须坚持畜牧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否则就谈不上“三农”问题,更无法谈及农牧民增收问题。要保持全州农牧民稳步增收,必须抓好畜牧业生产。一是要加强对当前畜牧业生产的常规管理。深入基层,解决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狠抓薄弱环节,以牧委会、合作社为单位,对当前的畜牧业生产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重点抓好牲畜饲放管理、接羔育幼、动物防疫、防灾保畜和森林草原防火等工作,努力提高仔畜成活率,确保畜牧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二是加强土种选育工作。自从19*年牧业体制改革以来,我州土种选育和畜种改良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畜种控制在一家一户的范围内,严重的近亲繁殖导致牲畜个体生产能力降低,牛羊胴体重变轻,皮毛质量下降。今年州政府决定在全州范围内进行本品种选育工作,在本品种选育上有所新突破,州、县政府拿出一部分资金,进行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社与社、户与户之间的种畜串换;同时,引进部分优良品种,使畜种改良成为提高畜牧业效益的主要途径之一。各地、各有关部门从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群众生命线的高度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按照州农牧部门安排部署认真开展此项工作。三是继续开展动物防疫工作。动物防疫是我州畜牧业生产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州政府也对此高度重视,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一个《决定》、两个《办法》,建立健全防疫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加强畜疫监控。特别是各县农牧部门在今年的春季防疫中,要统一购置疫苗,集中力量开展4月份的牲畜口蹄疫疫苗及常规疫苗的注射工作。加强对牲畜和畜产品的检疫,严防牲畜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确保畜牧业生产稳步健康发展。四是加强渔政管理工作。各级渔政部门要加强黄河流域、长江支流的渔业资源保护,加大扎陵湖、鄂陵湖等湖泊的封湖育鱼工作。在这方面我州的工作力度不大,今后要加大宣传力度,各级渔政部门要加大定期不定期的巡查力度,加大对药鱼、炸鱼、非法网鱼等违法事件的打击力度和处罚力度,确保全州渔政管理工作健康发展。五是加强林业资源的管护。全面落实和兑现各项补助政策,积极引导和帮助退耕还林(草)农牧户结合农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后续产业,增加收入,确保“退的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继续抓好“封、护、育、造”四个环节,严格落实工程建设措施,严禁商品性采伐,兼顾林区群众的利益,建立长效的保护机制,认真实施好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护与建设项目,真正发挥公益林的生态效益。扎实有效地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不断丰富和完善义务植树的形式,提高义务植树的实际成效,加快城镇绿化项目建设。六是进一步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和防灾抗灾工作。森林草原防火和防灾抗灾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时调整充实各级森林草原防火和防灾抗灾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教育引导干部坚决克服麻痹侥幸心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牧民森林草原防火和防灾抗灾意识,加强防范,进一步完善各种应急预案,搞好监测预报,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做到思想统一到位,工作落实到位,严防森林草原火灾发生。

(二)突出重点,全力推进三江源规划项目顺利实施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是我州乃至全省的一号工程,对于转变三江源地区农牧民群众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地区草原生态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规划》建设内容包括保护与建设项目、农牧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科技支撑项目三大类10多个子项目。其中,与农牧部门有关系的有三大类近十个项目,占总投资的70%以上,我们的工作任务相当繁重,容不得丝毫的麻痹大意。要投入足够的精力,强化管理,严肃纪律(包括财务纪律),切实把项目建设抓出成效。要在全州农牧林业系统形成“给愿干事的人以希望,给能干事的人以舞台,给干成事的人以前途”的良好氛围,加强责任落实,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如果发现哪个县领导不力,措施不实,工作拖拉,就先要哪里的领导离开,让能干事的人来干,干不了工作就换人,这一点务必引起同志们的高度重视。今年一定要完成三江源项目中所有的工程,对此州三江源办已确定了各项工程的工作进度表,各地、各有关部门根据进度表安排,建立倒计时制度,20*年以前的所有拖欠工程要在6月15日前必须完成,20*年的部分工程在9月底全面完成。

(三)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发展效益畜牧业的有效途径

随着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力度的加大和以草定畜工作的开展,这就要求我们不得不考虑发展生态畜牧业和效益畜牧业,探索产业化路子。调整畜牧业结构,突出高原特色,优化区域布局,加快构建具有*特色的农畜产品优势产业带,重点突出藏羊本品种选育和牦牛复壮工作,力争使全州土种选育工作在年内有所新突破,为发展全州效益畜牧业奠定基础。同时,高度重视剩余劳动力转化工作,认真组织劳力与中藏药材采集种植和工程建设活动,引导富余劳力转移到流通、加工、服务行业,延长产业链,增加畜牧业产值,拓宽增收渠道。要把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今后提高畜牧业效益的主要途径来培育,从产、加、销各个方面有所突破,促进畜产品升值。

(四)强化措施,进一步加强中藏药材资源管理工作

中藏药材资源管理工作是我州当前的重点工作之一,这项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关系到牧业增效、牧民增收工作。各地要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将州委、州政府继续实施虫草资源管理的政策措施宣传到位、落实到位,提高全社会保护生态的意识和保护虫草资源的自觉性、积极性。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对州外群众的政策宣传,要扩大宣传面,宣传范围尽量扩大到临近州县西宁、海东等到地区的主要乡镇,努力提高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增加宣传效果;二是总结去年工作的经验教训,查缺补漏,进一步补充完善源头控制措施,探索建立工作长效机制,逐步使限采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三是从现在开始,要全力以赴抓好今年的虫草限采工作,于4月10日前在全州主要交通要道设立生态保护宣传点,加大工作力度,严禁州外人员进入我州采挖虫草,对虫草限采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上报,并认真研究对策,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切实作好虫草限采工作。将虫草资源管理纳入到政府履行、社会管理的职责上来,绝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禁不止,有令不行,政令不通的现象发生。四是将虫草限采政策向中藏药材资源拓展,严禁乱采滥挖秦艽、大黄、贝母、甘草、红景天等野生珍贵药材,扎实做好中藏药材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促进中藏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各地、各部门要改进工作作风,强化工作措施,将政府生态保护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真正解决牧民群众的民生问题。要切实处理好生态保护、群众增收、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三赢局面。

(五)高度重视,积极推进以草定畜工作

以草定畜工作是州委、州政府保护草原生态、调整生产结构的重要举措之一,要以解决草地生态和发展畜牧业之间的矛盾、解决减畜和增收之间的矛盾作为突破口,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使此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既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群众知道以草定畜的有关政策和重要意义,争取他们的理解,又要规范工作程序,把握政策标准,从开始就将工作扎扎实实的稳步推进。同时,把以草定畜工作和退牧还草工程结合起来,通过行政手段,科学规划,一边实施好退牧还草项目,一边落实以草定畜计划,达到减畜增效的目的。今年,*、*两县在全面总结去年工作的基础上,做好“回头看”工作,加大补课力度,将去年还没有完成的工作做深、做细,强化措施,确保以草定畜工作取得成效;班玛、达日两县根据州政府有关精神,及时调整充实领导机构,抽调工作人员,确保尽快有序开展工作,在切实保护好现有草场的同时发展畜牧业生产。

三、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加强对农牧林业工作的领导

农林畜牧业管理篇(2)

关键词:农区畜牧业;存在问题;对策

一、农区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落后。家庭经营为主的畜牧业生产是霍林郭勒市畜牧业的主要生产方式。农户的牛羊5月上圈到夏季牧场,10月返回农区进行圈舍饲养,属于传统畜牧业发展模式。夏季牧场牲畜只有圈没有舍,多是散养。尽管大通县畜牧业规模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整体来看,大多数散养农户生产设施差,圈舍在大小、采光、保温等方面设计的不科学;饲养管理粗放,饲喂的粗料多精料少;畜禽圈舍环境潮湿、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即使一些规模化程度较高的养殖场,也存在设施不配套、基础设施超期使用、大部分种畜禽场畜舍、饲养设备破损严重的现象。畜牧业信息化体系不完善,市场、技术及政策信息不畅通;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落后,已经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畜牧业发展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户以家庭经营为主的畜牧业,多是散养,规模小,大规模专业化养殖较少。现今农户外出打工的很多,在家的多为老、弱、病、残人员,加上从事养殖业效益低,因此农户的总牲畜存栏量逐年下降,导致养殖业整体发展速度缓慢。

3、畜牧业主导产业地位不明确,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大通县畜牧业经济内部缺乏主导产业,缺乏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各个产业分散发展,发展实力不强,缺乏竞争力。近几年,霍林郭勒市采取积极措施,加大扶持力度,重点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虽然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其规模数量仍有限,加工业严重滞后,现有几家畜牧业加工销售企业加工销售能力有限。

4、重大动物疫病潜在隐患大。随着人流、物流的快速移动,以及动物及动物产品从外省市引进,农村规模小、分散饲养的现状,使疫病的传播和发生潜在危险大,加之基层防疫体系建设不完善,一旦出现问题,对农民造成的损失大。因此,疫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5、发展资金不足。当前,霍林郭勒市暖棚养畜已显示巨大的增收潜力,畜牧业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效益化发展已势在必行。发展与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规模。一般养殖户缺乏资金,难以形成规模,难以发展壮大。业务部门缺乏技术推广、品种改良、科技培训等资金,因此要增加对基层动物防疫部门的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工作条件,保证工作经费。

二、促进农区畜牧业发展的对策

1、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开辟各种融资渠道。为促进霍林郭勒市畜牧业经济的有效发展,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出台各种扶持政策,开辟各种融资渠道。不仅要明确大通县畜牧业的发展思路与目标,而且要从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及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同时围绕区域特色,优先扶持对区域经济起支撑作用的产业的发展,优先考虑对主导产业起较强拉动作用的大中型龙头企业、养殖小区的建设,尽快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的畜牧业产品加工企业带和主导产品群。积极争取畜牧业有息贷款和政策性贷款,多渠道争取畜牧业基础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以项目争取资金。采取国家、集体、个人投资的方法,扩大畜牧业的投资来源,鼓励农牧民投劳投资。进一步实施畜禽良种补贴政策,积极将动物防疫经费支出纳入常年财政预算,形成长效投入机制。

2、明确畜牧业主导产业。霍林郭勒市有辽阔的天然草地,环境洁净,土壤、水、牧草均无污染,具有发展高原绿色畜产品的优势。同时,霍林郭勒市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形成独特的自然风情,畜产品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草原绿色环保牛肉类制品加工和酸奶、液态奶加工业绝对处于主导地位,使这部分产业优先发展起来,并通过这些率先发展起来的产业产生扩散效应,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如饲养业、皮革加工业等畜牧业产业及部门的发展,形成整个大通县畜牧业经济的全面均衡发展。

3、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发展龙头企业,形成规模经营。霍林郭勒市畜牧业必须充分立足草场面积大的资源优势,以市场对绿色产品需求为导向,以畜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积极发展地方特色产品,突出发展高原牦牛、奶牛、肉牛、肉羊等产业,重点提高质量和效益;扩大鸡场仔鸡生产规模,以满足大霍林郭勒市及周边地区的需求量。构建与现代畜牧业生产相适应的育、繁、推一体化的生产供应体系;构建现代畜牧业新经济结构,实现畜牧业从单纯的饲养环节向生产、加工、储藏、保鲜、流通等环节拓展,实现畜牧业与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以发展特色畜牧产业为基础,不断强化龙头企业的建设,吸引大型畜产品加工企业来投资兴办产业;以科技为本,进行标准化规模生产,以树立自己的优秀品牌为要求来建设龙头企业。

农林畜牧业管理篇(3)

今年以来,我市畜牧业生产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市畜牧工作会议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增收为目的,积极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规模经营,提高科技含量,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加快产业化进程,使畜牧业生产取得了很大发展。具体情况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

上半年,我市肉类总产量87.5万公斤、蛋类总产量38万公斤、奶类总产量10.1万公斤,分别比上年增长12.7%、11.8%、16.1%,分别占年任务的120%、128%、101%;生猪、家禽存栏分别达到1.61万头、、8.1万只,分别占任务的115%、135%;生猪、牛、羊、家禽出栏达到1.01万头、0.06万头、0.16万只、4.65万只,同比增长14.8%、23.7%、5.3%、0.9%;新建成养殖专业村2个,占任务的100%;新增养殖专业户75个,占任务的167%;畜牧业总产值完成1042.8万元,比上年增长15%,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37%。

二、重点工作进展顺利

(一)畜牧产业化发展迅速

进入2003年来,我市畜牧产业化呈现快速发展之势。养殖龙头企业迅速壮大,由去年的义华养殖公司一家发展到今年的义华、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无公害养殖基地、义马市畜牧养殖培育中心、顺达牧业公司四家。其中,义华公司产值450万元,利税45万元,存栏商品猪5800头,种猪150头,带动农户600个,实现产值370万元;新建的义马市畜牧养殖培育中心一期工程投资680万元,采用全程微机化封闭式管理,为当前河南省内最先进的种猪育种企业,建成后年出栏父母代种猪5000头,商品猪6200头,上半年存栏种猪达到510头;无公害养殖基地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下,用两个月时间完成了搬迁扩建工作,现存栏种猪130头,商品猪650头。顺达牧业公司总投资120万元,建设圈舍600平方米,现存栏小尾寒羊1000余只,鲁西黄牛30头,发展带动农户120余个,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全市从事畜牧养殖的农户达到420个,占总户数的45%,其中专业户、重点户1830个,各类规模养殖场达到27个,养殖专业村(组)6个,牧业产值的80%来自规模场、专业户和重点户。

(二)畜禽品种改良和种畜禽管理工作

上半年共完成黄牛改良360头,山、绵羊引进种羊1100余只,共引进大约克、杜洛克及长白种猪510头。在种畜禽管理上,除加大《条例》宣传工作外,共开展种畜禽市场检查2次,印发宣传品1000余份,完成了义华公司、畜牧养殖培育中心、顺达牧业公司等规模场的种畜引进验收工作,地一步规范了种畜禽市场秩序,维护了养殖户的利益。

(三)草业工作。

今年我市紧紧抓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条主线,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结合退耕还林工作,大力发展林草间作、林药间作,累计发展牧草、中草药等2700余亩,其中,千亩片一个,百亩片四个,占三门峡目标任务的270%。

三、工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畜牧业工作的领导

近几年来,我市畜牧业发展迅速,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份额逐年加大,畜牧业正由传统的家庭副业发展成为我市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为此,市政府把加快畜牧业发展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成立了由计划、财政、农业、经贸、税务、交通、工商、金融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义马市畜牧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对畜牧业的规划、指导、监督、协调、服务等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单位也成立相应组织,并召开了2003年畜牧业发展专题会议,下发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的激励机制,确保了各项政策和目标任务的贯彻落实。

(二)大力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

上半年我们根据市场需求,立足城郊型农业,进一步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提高畜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优化调整畜牧业结构。继续稳定发展猪、鸡生产,依靠科技进步,主攻出栏率和饲料报酬率;结合退耕还林,推广林下种草,实行林牧结合,草畜配套,舍饲圈养,大力发展牛、羊、兔等食草节粮型家畜;积极引导消费,加快奶业发展,继续扶持以乌鸡、肉狗等为主的特种养殖业。二是调整优化畜禽品质结构。积极推广畜禽良种,努力扩大良种畜禽覆盖率,不断提高畜禽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使良种猪覆盖率达到80%以上,鸡90%,牛、羊达到60%。三是调整优化畜产品结构。大力扶持畜产品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综合经济效益。

(三)强力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

一是抓龙头企业。重点对义华养殖公司、畜牧养殖培育中心、无公害养殖基地等企业加强了扶持力度,增加其科技含量,提高带动能力和市场抗风险能力,把义华养殖公司建成豫西地区最大的生猪出口基地,使畜牧养殖培育中心成为省内科技一流、设备先进的种猪生产龙头企业,把无公害养殖基地建成产、加、销一条龙的示范企业。

二是“三专”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以龙头企业为依托,重点抓好专业场、专业村、专业户的建设,引导农户变散养为圈养,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

三是抓市场销售。积极抓好产业化销售服务组织工作,发展壮大运销实体和营销大户。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销售带动作用,确保畜禽产品货畅其流,扩大市场份额。进一步了完善毛沟生猪交易市场,规范运作,提高交易能力,上半年外调生猪达到4500头。

农林畜牧业管理篇(4)

3月初的一天,皑皑的白雪还没有融化。在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汉夏黄牛市场,养牛户刘奇一边忙着交易一边对记者说:他家2011年年初在农行贷款6万元,养了20头牛,一年下来不仅还上了贷款本息,还为他带来了6.7万元的收入。这个“牛市”是2010年10月投入使用的。目前,已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黄牛交易市场,平均每月逢五集日黄牛上市交易量达5000头以上,每年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就达100万元,还解决就业1500人以上。

2008年,经吉林省政府与农总行深入磋商,多方论证,2009年4月,全国首家畜牧业贷款中心在农行吉林省分行挂牌成立,由省分行领导兼任总经理。各二级分行和县域支行相应成立了专业机构,单独安排信贷计划、单独设计业务流程、单独进行统计管理,为吉林省实施“草变肉”建设工程,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到2011年年末,累计投放畜牧业贷款57.44亿元,其中:向法人客户累计投放贷款10.62亿元,个人客户累计投放贷款46.81亿元。

3年来,农行吉林省分行在畜牧业金融服务制度建设、担保体系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同时,以养殖户为重点,主要依托牧业园区、标准化饲养场、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符合贷款条件的规模养殖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支持畜牧业法人客户贷款超过20户。包括华正牧业、正通牧业、佳龙食品、镇赉飞鹤乳业、吉林达鑫禽业、吉林巨丰农牧等,占全省畜牧业企业的三分之一以上,法人畜牧业客户无不良贷款。还支持全省18万户养殖户展业创业。其中:支持养猪户17438户、养牛户30102户、养羊户4215户、其他种类养殖户6874户。该行畜牧业贷款中心成立以来,还加强与省政府、省畜牧局的沟通联系,积极与审批准入的9家畜牧业担保公司开展合作,累计发放畜牧业担保贷款1.94亿元,现余额6207万元。在服务实践中,该行还探索出“农行+畜牧业担保公司+养殖户”、“农行+合作社+养殖户”等多种畜牧业贷款联动发展模式。在支持养殖业、畜产品加工业和仓储物流业加快发展的同时,带动广大农户发家致富。为启动实施吉林省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该行2011年,还支持了150个规模养殖场(小区)开展标准化改造建设,投放贷款重点推进“草变肉”工程和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家养梅花鹿产品进入食品和保健品试点。仅2011年该行就累计投放畜牧业贷款20.73亿元,支持畜牧业龙头企业17户、贷款4.33亿元;农村个人养殖户6.27万户、贷款16.4亿元,当年贷款投放额占比位居全省同业和全国农行系统第一。

农林畜牧业管理篇(5)

助推“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扎实推进全县畜牧产业化建设。现就2011年畜牧产业化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农户万元增收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作支撑,龙头来带动,以草食牲畜和林下养殖为重点,强力实施畜禽品牌战略,继续坚持“突破牛羊,稳定生猪,壮大家禽,发展蜂业,扩大加工,强化防疫”发展思路,努力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全面推进畜牧产业化建设。

二、目标任务

出栏115万头;牛饲养量26万头,全年实现生猪饲养量186万头。出栏5.8万头,雪龙黑牛杂交改良1万头;山羊饲养量115万只,出栏62万只;家禽饲养量1200万只,出栏1000万只;存栏蜜蜂5.5万群,年内新增和改扩建适度规模养殖户5050户,实现畜牧产值16.8亿元。确保无规模性动物重大疫病发生,全县清净无疫。

三、工作重点

(一)抓好养殖小区建设。将畜牧产业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和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同规划、共部署,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按照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高效益的发展方向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实施雪龙黑牛产业化建设项目,集中建设畜禽养殖示范小区,年内重抓雪龙黑牛产业发展重点乡镇10个,新建各类畜禽养殖示范小区30个。围绕“牛、羊、鸡”三朵金花和“猪、鸭、蜂”三大产业,抓好县级示范点建设。

(二)推进畜禽品种改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加大标准化、规范化种畜禽场和以猪、牛、羊为重点的人工改配站(点)建设力度,完善基础设施,配置仪器设备、加强技术指导管理,提高供种能力,不断推进畜禽良种化、供种本地化进程。年内建成生猪二级扩繁场4个,生猪供精中心1个,山羊二级扩繁场5个,种牛场1个,种鸭场1个,新建猪、牛标准化人工改配站(点)10个。

(三)抓好遗传资源保护。做好“全国山羊优势区域优势县”生猪调出大县“乌羊及麻旺鸭国家畜禽遗传资源”雪龙黑牛产业发展“四大文章,实施品牌兴牧战略。大力提升畜产品品质,加强包装和宣传,发展一批名、特、优产品,走品牌兴牧之路。加强与市畜科院的合作,建设好畜科院武陵分院,对我县部级畜禽遗传资源”乌羊“和”麻旺鸭“进行系统研发,加强资源保护区建设和采取胚胎移植等方式保种扩繁,建立保种场、纯繁户、生产场(户)三位一体的畜禽品种资源保护模式,实现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加强与大连雪龙产业集团的协作,大力发展雪龙黑牛产业化建设,建成优质、高端牛肉品牌。加大无公害绿色食品创建申报,完成”乌羊“麻旺鸭”地方标准的评审工作。

(四)提高畜牧科技含量。加大对乡镇畜牧站技术人员和养殖户的畜牧科技培训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科普工作宣传,让广大养殖户自觉接受和使用科学的养殖方式,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牛羊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现代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从良种、良法、良料、良管入手,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努力提高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利用重庆市畜科院专业技术优势认真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

(五)建设节粮型畜牧经济。重抓人工种草和草地改良,实施种草养畜。大力实施种草养畜,以草定畜,加快草畜配套发展步伐,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饲草青贮技术,降低养殖成本,建设节粮型畜牧经济。

(六)促进农户万元增收。紧紧围绕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合理开发利用我县丰富的林地资源,推行林禽、林羊、林牛、林蜂等林下养殖模式,发展林下经济。年内实现新增林下养鸡出栏300万只,新增林下种草养羊出栏5万只、养牛出栏0.5万头,发展林下养殖。实现林下养殖户均增收300元,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林禽、林畜”立体经济模式。

(七)构筑安全屏障。各乡镇要严格执行动物重大疫病防治工作首长负责制,强化动物防疫。制定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预案,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疫情预警预报工作,逐级落实防控责任制,实行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加快建立和完善畜禽标识管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兽药和饲料等投入品的安全监控和整治,强化动物卫生执法监督,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结合各单位、部门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细化任务,认真贯彻落实。

(二)强化职能。切实搞好畜牧生产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做好各阶段各环节相关的物资调运和供应,做好畜牧养殖项目申报,积极向上争资立项,努力做好畜禽品种改良、种草养畜、动物疫病防治、科研课题、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

农林畜牧业管理篇(6)

1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生态畜牧业是指运用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共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并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农、林、草、牧、副、渔因地制宜,合理搭配,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的畜牧业产业体系,是一个以畜牧业生产为主的多目标、多功能、多层次、多成分的组合合理、结构有序、开放循环、内外交流、关系协调、能协同发展和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是技术畜牧业的高级阶段。生态畜牧业主要包括生态动物养殖业、生态畜产品加工业和废弃物(粪、尿、加工业产生的污水、污血和毛等)的无污染处理业。

江夏区是国家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区)、全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部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区)及湖北省优势农业板块基地(生猪)。近年来,江夏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畜牧养殖大区的优势,以发展生态畜牧业为突破口,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畜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畜牧业集约化和企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并且逐步向生态化迈进,呈现出生产发展、效益增加、生态改善的良好发展态势。当前,我区建成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规模场)92个,发展畜禽专业户2 000户。建成大型沼气工程41处,大型生物发酵床养殖小区32处,万头猪场千亩以上种养循环生态农业园(场)3处。2010年全区生猪出栏90万头、家禽1 900万只,肉蛋产量12.48万t,畜牧业产值20.5亿元,占农业生产总值比重的32.5%,增加值达到8.3亿元。

2生态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与成效

(1)坚持科学发展,调整养殖结构。为寻找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平衡点,对养殖结构和区域布局进行科学调整,充分发挥比较效益。一是调整优化规划布局,将武汉外环线以内和梁子湖、斧头湖沿湖岸线1 000m范围划定为畜禽禁养区;将江夏经济开发区及周边区域划定为畜禽限养区,将外环线以南的南部乡镇划定为畜禽适度规模养殖区。二是调整优化畜种结构。集中精力,专心发展生猪、肉鸡、肉鸭,限制发展草食家畜。三是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实现家畜良种推广工程,引进美国、丹麦、瑞典冠军种猪以及印尼、印度高端种牛,不断提高良种覆盖率,全区良种覆盖率达95%。四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在实现规模化前提下,注重标准化,2010年,怡山湾猪场、省农牧安山猪场、省畜科所猪场通过农业部全国首批畜禽标准化示范场认证;巩固温氏活禽、贺站仔猪交易市场谋划生猪电子交易平台建设;巩固现有屠宰能力,积极推动中粮150万头屠宰扩能生产项目,注重“新”、“深”,培育品牌。五是调整优化养殖结构。从单纯的畜禽规模养殖,向花园式生态型循环农业园(场)扩展,成功建设怡山湾、金林、光辉三个万头猪场循环农业示范园(场)。

(2)坚持集约养殖,续建专业小区。2010年,以“亿只鸭工程”契机,着力建设肉鸭养殖小区,先后建成单批5万只和10万只养殖小区分别为22、2个,在建8个。目前畜禽规模养殖小区92个,其中万头生猪养殖小区40个,30万只肉鸡养殖小区12个,30万只肉鸭养殖小区32个,万只蛋鸡养殖小区4个,种禽、种牛、奶牛养殖小区4个,全区生猪、家禽集约养殖所占比例分别达到85%、95%。

(3)坚持资源循环,提高综合产能。为促进资源循环使用,将“两型”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跳出畜牧业,谋划畜牧业的发展。一是大力推进“一池三改”、沼气能源与有机肥生产。全区37个万头生猪小区采用红泥塑沼气技术,建成3 000~12 000m3沼气池35座,采用中温发酵技术,建成发酵塔2座,37处特大型沼气池年产沼气3 000万m3。配套建设有机肥生产,已经建成中化东方、鄂美等4处有机肥场,年产有机肥25万t。二是积极探索以生猪规模养殖为核心,以废弃物治理利用为载体,以土地流转经营为依托,以迁村腾地建设农民新村为手段,以助农增收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先后建成怡山湾生态农场,金林生态农场,光辉生态农业园。

(4)坚持环保养殖,实现生态发展。一是发展生态化基地建设。沿山边、林边、苗木基地边、蔬菜基地边发展生猪规模养殖,沿湖塘库坝边发展水禽养殖,沿107国道发展肉鸡养殖。二是推广生物发酵床养殖和生物减排技术。在6个万头生猪小区和32个30万只肉鸭小区推广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同时推广应用复合微生物制剂,降低废弃物中氮、磷及有机质含量,改造空气环境,达到减排目的。三是力推花园式养殖。在现有92处规模养殖园区,广植桂花、玉兰等名贵苗木,既美化了畜禽养殖小区环境,又增加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5)坚持品牌培育,增强竞争能力。通过培育一批养殖业品牌,做好产业链延伸,推进项目引进建设,增强了畜牧产业、畜牧品牌、畜牧产业链的竞争力。一是通过中粮集团、温氏集团等知名品牌企业进驻,带动我区畜牧生产方式转变和快速发展。二是培育“金林”种猪、“家佳康”肉品、“自然源”蛋品等自有品牌,提升江夏畜产品知名度和竞争能力。三是不遗余力推进“三品”、haccp、龙头企业、示范场等认证认定,提升江夏区畜牧产品竞争软实力。四是做好新闻宣传,多方位展示畜牧业发展成果,为畜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舆论氛围。

(6)坚持防检监管,确保稳定发展。防检稳畜牧、经营活畜牧、发展强畜牧,是我区畜牧系统和畜牧行业一贯坚守的工作理念和发展思路。实际工作中注重两手抓。一手抓基础工作,确保两个100%,即确保农户散养基础免疫100%,规模场程序免疫100%。一手抓规范管理,确保“十个到位”。即组织领导、基础免疫、责任落实、工作计划、监管网络、巡查督查、检疫程序、畜产品监测、经费保障、考核奖惩等十个到位。全区2010年全年无一例重大动物疫病疑似疫情,无一例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成功检出并规范处置瘦肉精阳性猪191头。

(7)坚持助农增收,改善生产生活。畜牧业发展为农民持续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规模养殖占比大、底盘稳,又增强了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虽然历经洪灾、畜禽市场低谷期,但盘点全年,畜牧业仍然是地方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仍然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全区2010年畜牧产业链实现产值48亿元,其中养殖环节产值20亿元,畜产品及饲料加工环节产值25亿元,三产服务业产值3亿元,畜牧业为全区40万农业人口人均创造养殖环节产值5 000元,畜牧产业链为全区40万农业人口人均创造产业链产值12 000元。

3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

江夏区生态畜牧业发展通过系列措施的实施得到快速发展,但生态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与畜牧业发展的矛盾,畜牧兽医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与防疫监管、畜产品安全执法之间的矛盾。今后工作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做好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促进生态畜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1)进一步合理调整畜禽养殖业布局,坚持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养殖。畜禽养殖业合理的空间布局、科学的种养结构、稳定的生产能力、与环境和谐的生态关系,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要按照2010年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合理调整畜禽养殖布局,划分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和适度规模养殖区。

(2)进一步坚持监管并重的原则,推动种养结合生态养殖。畜禽粪便综合治理要从末端治理转移到综合治理;要从工程建设转到建管并重,重在管理;要从单纯的畜禽粪便治理转移到治理与生态建设相结合;要从单纯靠政府投资转到以政府引导,养殖业主为责任主体,探索产业化治污、资源化利用新路子,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农林畜牧业管理篇(7)

[关键词] 畜牧兽医 九台 防疫

[中图分类号] S851.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190-01

一、前言

九台市坐落于吉林省的中部地区是吉林和长春的纽带。九台市面积广大,非农业人口比重占全市人口百分之三十左右,其余的农业人口非常多,这就表明九台市的农业经济是整个城市的经济主体,畜牧业是九台市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畜牧业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发展的相当迅猛。目前,全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经济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全市的生猪达到44.8万头,肉鸡达2346万只,蛋鸡达398万只,畜牧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对九台市的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畜牧业防疫工作现状

1.无规定畜牧兽医疫病区的建设

我们在1998年就开始以吉林省无规定畜牧兽医疫病区建设首批示范县的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条件下,把畜牧兽医防疫费列入财政预算,解决了经费难的问题,在2007年我市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相关会议精神,对畜牧兽医防疫制度进行了改革,设立了职能明确的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动物预防控制中心,。在2010年我市还根据吉林省政府的指示建立了免疫无口蹄疫区,使区内畜牧兽医重大疫情防控能力显著提升,降低了九台市发生重大疫情的风险。

2.动物疫病防治体系的建立健全

九台市从疫苗防治、病情监测和报告这三个方面建立起了从市内到地方的多级疫病管控体系,这个体系对顺利开展疫病防治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首先从疫苗防治上来讲,我们通过对重点疫病进行强制接种和集中接种的方法来保证免疫率。其次我们从病情监测方面入手,我们按照国家疫情监测局的规定,定期对免疫样品进行送检,以保证监测工作的有效性。在最后我们在疫病报告方面严格把关,我们对所有基层防疫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是他们具有运用最新的检测设备对地方全市畜禽舍进行定期监测和防治能力,通过这个体系的建立,我们可以更有效的开展疫病防治工作。

三、畜牧兽医防疫工作中的遇到的问题

1.防疫宣传工作做得不到位

虽然在最近的几年里,我们不断加大防疫宣传的力度,由于从事养殖的农户分布分散,而且范围较大,并且从事养殖的农户的文化水平和素质偏低,缺少防疫意识,一些处于偏远地区的农户更是对防疫政策和防疫知识知之甚少,这是我们防疫宣传工作中的难点。

2.基层防疫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地方的畜牧兽医防疫工作站资金不到位,使得基层防疫人员津贴比较低,使得某些人员消极工作,不认真负责。二是部分兽医防疫员的法律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在防疫工作中经常出现失误和错误操作,例如使用过期疫苗,一针多畜,消毒工作没有做好,使得农户怀疑疫苗的有效性,甚至怀疑我们的防疫工作的有效性,这对我们的工作开展很不利。三是地方基层的防疫人员的文化水平偏低,容易产生一些糊涂的想法可能有的错误的认为畜禽打了防疫针、畜牧兽医得病少,就会影响其诊疗收入,这种荒谬的想法应该在培训中彻底被根除。

3.对畜牧兽医的防疫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需要进行防疫的疾病有很多,政府不可能对疾病一一列举,大部分群众不能区分传染性疾病和普通疾病,对家禽的一般疾病不能做到有效及时的处理。其次,在防疫员给家禽注射疫苗时,由于个别家畜对疫苗有不良反应,例如不产蛋、死亡、掉膘等现象,这让农户无法接受,怀疑接种疫苗的科学性。也进一步加深了农户与防疫人员之间的隔阂,造成工作难以开展的现象。

四、畜牧兽医防疫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1.建立并健全动物防疫工作行政管理机制

首先是是建立组织领导机制。我们要在以后加大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管理力度,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动物防疫工作领导小组,适时解决动物防疫中存在的问题。组建以畜牧兽医职工、乡镇干部、村干部为成员的动物防疫服务队,全面落实动物疫病防制措施。二是健全责任机制。首先我们要进一步明确防疫工作责任,从领导到职工,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双向落实防疫工作任务,要做到哪里出问题,哪里就有人负责。

2.加大对防疫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我们要抓好领导和管理部门,特别是县级乡镇级防疫人员的学习工作,让他们接受相关培训,例如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基础的防疫知识,防疫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让他们了解并掌握他们,让管理者可以依法行政、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3.搞好畜牧兽医队伍的自身建设

要想整个防疫体系能高效的稳定的运行,我们就要提高体系中每个人能力,我们会通过完整的培训体系,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并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职工严格要求,规范管理不断提高畜牧兽医防疫工作的水平,为农业生产贡献我们的力量。

五、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科技的进步,我市的畜牧兽医业取得了快速而巨大的发展,不断壮大的畜牧兽医业对畜牧兽医业的防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不断开展的畜牧兽医业的防疫工作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我们应该及时发现问题,承认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和完善我们的防疫制度,以保证防疫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航. 建立动物防疫长效机制的若干思路[A]. 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分会场“转变饲养方式,促进海西畜牧业和谐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