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培训活动互动

培训活动互动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8 09:40:17

培训活动互动

培训活动互动篇(1)

为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11月2日召开的安全警示教育会议精神,提高职工队伍的安全意识以及事故预防、应急处置、自救互救能力,强化“三基”建设素质提升工作,开展入井人员开展专题培训活动,营造“人人保安全、人人抓安全”的氛围,结合队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培训方案:

一、成立活动领导组

组      长:***(队长) ***(书记)

常务副组长:***(技术员)

副  组  长: 各班组班组长

成      员:队组在职员工

活动办公室设在***队接班室,办公室主任由技术员担任。全面负责活动方案的制定、课程安排以及整体协调此次培训活动的开展并对成员培训开展情况进行督查、考核。

二、活动要求

1、由技术员制定课程安排和培训计划。

2、队组利用周二学习及业务学习,对职工进行自救互救、应急处置知识的培训。

3、队组要充分利用班前会、每日一题(技术员负责)、周五例会、每周一课(队长、书记负责)等方式加强职工自救知识的培训,让每一名职工真正了解自己享有的“五项权利”,掌握各类灾害、各类危险源辨识以及避灾、逃生等知识。

4、队组自行组织本部门所有职工进行一次自救知识的考试,试卷由队组自行印制。请假、年休的职工要及时进行补培、补考。

三、考核办法

1、队组每月组织一次全员考试,考试成绩低于90分为不合格,扣罚本人50元/次,无故不参加考试的人员,扣罚本人100元/次。

2、队组将对各成员培训工作进行督查,纳入月度绩效考核。对态度消极,不积极配合的员工进行10%绩效考核。

4、考核结果经队长、书记协商批准后在月度工资考核中执行。

四、本办法从下发之日起执行。

 

培训活动互动篇(2)

为此,辽宁省大连市构建了农村教师培训的校本研修互助培训网。这是大连市“十二五”期间全力推进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是提高农村教师培训质量和效果的创新性实践。《大连市十二五期间中小学教师教育实施指导方案》提出在所辖农村地区,广泛建立校本研修互助培训网,“通过校本研修互助网,强化校际、片际及区域间的研讨交流活动。因地制宜,最大程度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

一、形成教师人人参与的互助式研修网络

校本研修互助培训网是以校际联动为主要方式、以基地校为主要研修基地的互助式培训网络。形成了校本研修、校际联动、区域带动、上下互动、人人参与的研修机制。其主要特点如下:

全员性。要求所有教师参与其中,人人都在网络研修系统中。在这个系统中,建立市级教育学院、区(市、县)教师进修学校、基地校辐射区和教师任职学校四级研修网络。所谓基地校辐射区,就是按照地域因素和师资队伍状况等选择基地校,每个基地校要辐射周边学校。基地校辐射区是创建互助网的基础性工作。

引领性。在基地校辐射区内按学科选择开展研修活动的学科负责人,负责人由骨干教师担任,具体负责学科研修活动的开展,包括研修主题与研修方式的选择、研修活动的管理与评价等。学科负责人是互助网中至关重要的专业力量。目前,大连市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共创建校本研修互助培训网基地校(园)75所,遴选学科负责人654人。

培训性。互助培训网强调“培训”的内涵属性。首先要树立科学培训思想,遵循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和教师培训规律,建构高效培训模式。其次,研修内容要符合教师的实际需求,要体现草根化和职场性。第三,要求每个教师要真正成为研修主体,积极开展互助式研修。在互助培训网中,既重视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同时也特别强调每个教师的互动交流、经验分享和资源建构。

系统性。一是市级教育学院,负责宏观指导、评估和示范引领等。二是区(市、县)教师进修学校,作为校本研修互助培训网的责任主体,负责具体工作的策划、组织管理与总结评估等。三是基地校,负责提供研修场地和研修活动的日常管理等。四是基地校辐射区学科负责人,负责具体研修活动的策划、组织、管理与评估等,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组织能力直接影响研修的质量和效果。我们要求基层学校支持教师按时参加研修活动。

二、为农村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服务、搭建平台

校本研修互助网的建设与实施,改变了长期以来各个学校独立作战、信息闭塞的局面,有助于整合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形成开放、灵活、便捷的区域教师培训网络系统。每个教师都可以依托网络系统,就近接受培训和交流,就近享受优质培训资源,就近研讨各种专业问题,基于职场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互助培训网的建立使骨干教师从仅仅服务于所在学校扩展到为区域乃至更大范围服务,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从学校扩展到区域,使优质培训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使更多教师受益。这也对骨干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不仅在专业方面发挥引领作用,而且在活动主题、组织管理等方面都要精心设计、全面安排,为他们提供了更丰富的历练机会,为其专业成长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基地校是区域内优秀教师相对集中的学校,学科优势比较突出。互助培训网使基地校成为教师进修院校开展培训的重要依托力量,为教师培训的重心下移提供了重要保障。市、区两级教师培训机构通过指导校本研修互助网工作,也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专业引领和服务功能。

三、注重实效是开展研修活动的根本目的

注重实效性是互助网建设的价值取向。互助网研修活动必须因地制宜,不能影响正常教育教学,不能增加教师时间负担和经济负担。必须以教师需求为本,以教师满意为追求,注重研修质量和效果。我们立足长远,完善机制,跟踪调研研修状况,创新研修方式,建构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使其成为一种长效培训机制。

一是准确定位研修目标。研修目标既要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也要有情意目标。在情意目标别强调两种意识的培养。一是自主意识。要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和自觉意识,让教师认识到“一个名师的专业发展史,就是其专业自主成长史”。二是专业意识。教师不但是理论的消费者,更是教育理论的创造者,未经教师思辨的理论毫无意义。名师与经验型教师、实践的主人与实践的仆人、匠技之路与教育家之路的分水岭就是教育思想。要引领教师反思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梳理教育教学经验,提炼个人教育思想。

二是科学确定研修主题。在确定方法方面,一是采取问卷、访谈、听评课等方法,自下而上了解教师的困惑及其真实需求。二是依据教师专业发展规律,采取预测、分析等方法,自上而下提出专业性指导意见。在研修主题方面,一是覆盖面要广泛,涵盖教育教学各方面内容。在教学方面,包含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包含班级管理理念、班级管理策略、班级管理反思,等等。二是研修内容不求大而全,力求小而专,贴近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培训活动互动篇(3)

关键词:教师 意见 实践性 互动参与式 校本培训。

2013年5月6日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中小学教师培训要以实施好基础教育新课程为主要内容,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需求为工作目标,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在培训内容上《意见》明确规定,实践性课程应不少于教师培训课程的50%,且强调按需施训、贴近一线、案例教学、真实课堂、情境体验、现场诊断、互动参与、行为研究……。培训方式上要求,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强化学员互动参与,增强培训吸引力、感染力。《意见》是我们实施校本培训的新宗旨,在新宗旨下校本培训要落实到教学实践,将传统讲授方式转化为实践参与,事实上我校已经开展了近一年的以实践为主的“互动参与式”校本培训,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一、首先利用远程培训网络虚拟资源,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

《意见》要求推动教师网上和网下研修结合、虚拟学习和教学实践结合的混合学习,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我校充分利用河北省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网丰富的虚拟资源,结合远程培训加强教师的理论修养,遵循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其次利用“互动参与式”校本培训,将实践性教师培训落到实处

《意见》明确要求在教师培训中要“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创设课堂真实教学情境”,“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我校开展了“互动参与式”校本培训,“互动参与式”培训就是开展互动交流研讨、参与教学实践将理念应用到教学中,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培训目的。我校在高二年级开展了“互动参与式”新课堂研讨课的教师培训活动,整个活动历时近一年,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展开,第一阶段是强化学习,促进教与学理念的转变;第二阶段是骨干教师“新课堂研讨课”的示范引领,通过听评课互动活动进行直观感悟;第三阶段是教师全员参与推广新课堂的教学方式,以使新课堂实施纵深发展。

1.“新课堂研讨课”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通过互动交流使教与学的理念转变。

理念要先于行动,为了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理念,在各个学科的教研活动时间,进一步研讨新课程有关理论,观看有关新课程培训的教学录像,从思想上接受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从学生来讲,利用课堂和班会让学生把上课“听懂了老师讲的内容”转化为“上课我学会了多少知识、能力是否得到发展”的理念,倡导小组合作学习。班级所有活动均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和进行评价,学生有了明显的团队意识。

第二阶段:骨干教师公开课的示范引领

教与学的理念转变了,但到底新课程的课应该如何上呢?在多数教师的头脑中仍然是模糊的概念。年级组就组织各学科的备课组长讨论,同时借鉴外地的经验,制定了初步的教学模式:使用前置作业课上学生小组讨论学生黑板展示教师归纳提升课堂检测,然后由化学、生物两个学科做新课堂研讨课的示范课,课后由做课老师进行说课,听课老师进行评课,使老师对“新课堂”的教学模式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实践性的培训使老师从形式上弄清了新课堂研讨课的教学要求。

第三阶段:参与实践,全面实施新课堂研讨课

在示范课之后,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准备,全年级九个学科分三轮进行公开课,高二第一学期完成前两轮,第二学期完成第三轮。每轮每科至少一人参与,两周完成一轮,然后休整两周,每一轮结束后,各个学科组在教研活动时深入研讨,总结得失,找出适合本学科的教学方式,供第二轮上课的老师借鉴。在第二学期开学初,进行了第三轮的研讨课,连续三轮近一年的强化实践,保证了新课堂研讨课的延续性,有利的促进了在全年级全面实施。

2.听评课促进“新课堂研讨课”实施

每一节研讨课都要在全校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听课。全年级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理综、文综五个听课组,有30多位老师参与了教学公开课,每节新课堂研讨课要求全年级相应学科组老师及五年教龄以下的老师听课,另外,还有学校听课团成员(由学校的校领导和各个学科带头人组成)听课。每一节课后都由做课老师先说课然后由听课成员进行评课,听课成员对公开课进行剖析,上课的老师认真听取评课人的意见,将可采纳的意见融入到后续的教学中,可使教学更加完善。

三、“互动参与式”实践性教师校本培训效果

可以说是延续两个学期、近一年的实践,多数教师和学生的全方位的“互动参与”,教师理念和教学行为确实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教师在上课时,克服了满堂灌,教师的作用是引领和归纳提升已经成为习惯,这些变化在第二轮公开课时就体现得非常明显,第三轮尤为突出。学生的转变更为喜人,学生课前预习、上课小组讨论、学生回答问题、到黑板展示基本上形成了习惯,学生上课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涨,通过开展“互动参与”的新课堂研讨课前后的问卷调查对比可以清晰的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加强,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些变化大大超出了我们预期的设想,可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学校以名师、特级教师、骨干教师为引领,在各个年级实施“互动参与式”教师培训,使新课堂的教学改革纵深发展。

这种在实践中一边学习、一边反思、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改变了培训和教育实践两张皮的现象,符合《意见》着重强调的“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通过实践证明了教师互动参与式的校本培训方式是受训老师认同度较高、效果明显的培训方式。

参考文献

[1][C]《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

培训活动互动篇(4)

关键词:区域教科研;互动;策略;原则;方法;案例

一、科研培训中讨论策略的运用

科研培训中的讨论策略,是指面对解决复杂而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时,培训者与受训者因教学需要,各自交换自己的想法、意见,以达到双方互通有无的目的,而采取的交流方式与方法。它利用的是培训主体的认知差异,引发认知冲突,促使其进行观点的冲撞与融合,从而形成对现实的新的解释,并导向创造性地发现。

(一)以道御器策略

《易传》中言:“形而上者之为道,形而下者之为器”,可见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区别。凡事都有抽象与具体的问题,这种在具体的事物之中蕴涵的抽象的规律就是形而上,而这些具体的表现事物则是形而下。故“道”为万器之统领。对于教科研而言,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和文化底蕴是研究之“道”,而具体的科研方法、科研成果表达是研究之“器”。笔者认为,教育科学研究需要“道”“器”并重,以道御器。

(二)辩论式讨论策略

在区域科研培训中,由于受训者多为一线骨干教师或业务领导,他们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问题他们都有各自固化的观点与做法,其做法与观点是否正确、科学,需要进行反思。但反思是痛苦的过程,不会自发产生,这需要培训者在培训过程中引发受训者的认知冲突,促使其在辩论中不断反思、调整自己的行为。

1.辩论式讨论应遵循四个原则

(1)差异性原则:承认受训者发展存在差异性、不均衡性,利用他们的差异,尽可能捕捉他们潜在的创造火花,在辩论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的观点。

(2)平等性原则:在互动中强调互动对象之间没有高低、主次之分,而是互相平等的矛盾统一体。在辩论中只存在正、反两方观点上的对立,在辩驳中明晰观点,得出结论。

(3)主动性原则:互动双方都是问题的发出者,话题的提出者,同样也可以是问题的被问者和话题的接受者。在互动过程中,互动双方都要围绕各自的观点参与辩论。

(4)尊重性原则:在辩论过程中需要的是一种互相尊重、人格上完全平等的辩论氛围。辩论是在尊重的前提下亲切的对话过程。

2.组织程序与方法

辩论式讨论按照四个步骤组织实施辩论的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在具体的情境刺激下,受训者先进行主我与客我的自身互动。在自身互动的基础上形成主观观点,为开展辩论做好准备。

第二步:聚焦问题。组织者对具体情境下产生的问题进行聚焦,同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正、反两个观点,并按照持有的不同观点,将受训者分为正、反两个辩论团队。

第三步:组织辩论。培训者组织正、反两个团队围绕辩论主题,结合教学实践与理论认识开展辩论。组织过程中避免偏离主题,而进行有效讨论。

第四步:总结评价。在辩论过程中正、反两方初步形成结论。培训者结合正反两方的交叉点,及时介入,进行总结性评价,得出科学的结论。

(三)合作性讨论策略

1.先写后说

讨论前,受训者先在小组内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样可以保证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思考与展示的机会。

2.打靶子

在小组中每位成员独立思考后,抽签决定一位成员陈述自己的意见,其他组员以他的意见为靶子,对他的意见发表见解,在这种具有团结性质的争论中,受训者更容易发现差异,发生思维碰撞,从而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

3.相互提问

这是培养受训者发现问题能力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我们可以要求受训者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相互提问,可小组内提,也可小组间提,受训者总期望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这样一来,受训者会认真阅读,更深入思考。

二、科研视导培训中对话策略的运用

对话策略是指在区域科研活动中培训者根据教学需要提出问题,受训者回答;受训者向培训者质疑,培训者予以解答。对话互动策略按照“发现问题―生成交流话题―对话交流―总结收获”的步骤实施互动。

(一)集体对话策略

互动需要的是主体生命的投入,它不仅仅在于教师身体的出席与到位,更在于思维的调整和跟进,在于思想的深入与提升。这需要我们讲究策略,变革形式,使集体中的每一位参与对话,在对话中点燃他们的研究激情。

(二)启发性对话策略

启发性问题,逐步启发了教师,让教师发现并挖掘出自己工作中的亮点,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同时也使老师学会了有效提升与归纳的方法。

在区域科研培训、科研视导与观课议课中,变革形式,恰当运用互动策略,使培训教师经历了主动参与、自主建构与自能发展三个阶段。在三个阶段中教师在互动中成为研究的主人,在互动中提升自我,在互动中享受教育的乐趣与生命的意义。

培训活动互动篇(5)

一、强化岗责效能教育,提升培训队伍素质。

   

第一,积极开展提升岗责效能的专题教育活动。我们结合学习贯彻落实市局“素质形象提升年”主题活动的有关文件,尤其是重点学习了李新峰局长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有关要求,促使大家对教育培训工作的形势、任务的认识更加正确,对培训干部队伍的有关情况更加清楚,对抓好培训工作落实的重要意义和怎样抓好落实的内容、措施和办法更加明确。把大家的思想认识很好地统一到市局提升素质形象促进发展的决策精神上来。进一步找准了我们培训教育的任务重点和工作着力点;增强了我们做好干部培训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了我们抓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的力度措施。

   

第二,联系实际认真查摆解决问题。通过认真查摆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等各种问题现象及其危害,促使广大培训干部把主要的心思和精力用到在其位谋其政的工作上,用到努力提升岗责能力的实际行动上,以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的扎实工作,坚决抵制和克服平庸、拖拉、效率低下的工作标准、工作形式、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为促进全系统“素质形象提升年”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各项地税工作任务的完成提供应有的人才保证和智力的支持。

   

第三,依托信息化建立职能明确、责任清晰的培训工作岗责体系。着力对每个培训工作岗位、每个培训项目的工作职责都完善量化管理、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措施,努力在各项培训工作中体现责任主体明确,责任层级合理分解,责任内容具体量化和责任考核指标完备准确。从制度机制上强化领导责任,量化部门责任,细化人员责任,促进培训干部明晰工作思路、转变行为方式,增强工作事业心、责任感,提升岗责能力。

   

第四,用好有效载体提升素质。以革命光荣传统教育活动为载体。积极组织培训骨干学习参观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历史博物馆、确山竹沟革命历史纪念馆、淮海战役纪念馆等革命光荣传统教育基地,重点选择了以《永远的丰碑》为学习教育基本读本,有效增强培训队伍爱岗敬业、艰苦创业、创新创优的理想信念和动力;以“四促”学习活动为载体。采取以训促学,以赛促学、以考促学、以练促学等有效形式,积极创建学习型培训组织,切实打牢培训功底,不断强化培训队伍的组织保障能力;以加强基础建设为载体。狠抓培训队伍的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协调机制建设、组织能力建设、施教环境建设和绩效评估建设,着力提升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积极引进省内外地税培训先进经验为载体。认真做好参照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找目标、找动力、找差距的工作。促使培训教育活动出特色项目、出一流工作、出突出成绩。

   

二、认真把握管理定位,做好委托培训工作。

   

开展委托培训所长的活动在我局尚属首次,我们注重抓好发挥应有作用的三个重要环节,协同搞好管理和做好委托培训工作。第一,我们在市局的领导和支持下,深入基层群众、有关科室、受训学员,通过座谈、走访、问卷调查、征求意见、建言献策等有效形式开展调查研究,较好地取得了一手资料、发言权,向施教单位准确地提供了有关培训需求。较好地发挥了我们在委托培训活动中主导设置有关课程、师资、教材、教学方式等培训需求的管理作用。

   

第二,积极参与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服务保障。做到了互补优势、强化管理。联系和借鉴其他单位在委托培训中作风、纪律管理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两次所长培训班我们都专门选派了一名副主任跟班作业,具体发挥协同和协调管理作用,使得委托培训中的作风,纪律环节形成了我们工作的“亮点”,受到了省局领导和省局培训中心的好评。第一期所长培训班上,省局刘晓云副局长在省局培训中心李淑杰主任的陪同下,专门对培训班的教学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充分肯定了我们的做法,并对我们的培训班全体学员做了近20分钟的鞭策鼓励讲话。

   

第三,我们在培训班重点参与了教学研讨互动的管理。精心组织开展了“怎样当好税务所长”和“为地税发展建言献策”的活动。第一期所长培训班60名学员为地税发展提出了有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23例。第二期培训班期间,市局王瑞光副局长等市局领导代表市局党组前往慰问培训学员,并在省局培训中心李淑杰主任等班子成员的陪同下,与培训班学员一起开展了教学研讨活动。围绕全市地税“素质形象提升年”主题,就广大学员普遍关心的对内强化队伍素质,对外提升地税形象以及怎样强化组织收入、推行依法治税、实行科学化管理、搞好信息化建设、队伍建设、基层建设、机关建设等重要工作问题,先是与26名学员进行了不拘一格的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互动、咨询交换意见和解答疑难问题,同时引导学员以书面的形式,向市局提出有关意见、措施和建议,本期培训班共形成有关意见和建议41例。

   

三、研究完善机制措施,促进培训工作落实。

   

第一,把握培训需求,做到按需施教。坚持“四个立足于”开展调查研究。立足于及时发现和积极解决教育培训工作上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促进改进和完善培训管理的对策和措施;立足于广泛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准确把握培训需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立足于认真学习和借鉴省内外税务教育培训的先进经验,提升全系统干部培训教育的与时俱进能力;立足于联系实际及时调整和完善教育培训的思路措施,有效促进教育培训工作任务的落实。培训活动中抓好“四个做到”。做到有市局领导做动员、提要求和以科学的培训管理制度人理事,促进培训教育的内容、时间、绩效落实;做到有外聘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讲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领导科学、管理科学、公共关系学等深层方面的涉税知识;做到有系统内部行家里千手传授有关税收管理策略方法;做到有精心组织的研讨互动、拓展训练、建言献策、评教评学、互帮互学、绩效考核等多种促进载体,切实保证培训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按需施教活动的落实。共2页,当前第1页1

   

第二,完善管理形式,强化培训管理。做到“四个注重”。一是注重全过程引导广大学员更新知识理念、拓宽学习

视野。充分发挥培训资源优势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努力调动参训学员明确责任,珍惜机遇,真正投入进去,争取学有成效的积极性。二是注重总结完善省局培训中心、市局、班委会以及学员共同加强培训管理的良好模式。做到互补管理优势,互拾管理遗缺,明确层级责任,形成管理合力,保证培训效果。三是注重搞好教员、学员之间的教学互动。互相交流沟通学习、思考、研究、探讨中的好学风、好思路、好办法、好对策,强化了上级与下级、教员学员之间的信息共享、经验互补、互相学习和共同提高。四是注重引导提升创新能力。着力引导促进大家分析形势有新视野,研究情况有新思维,部署工作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有新办法的能力:“跳出税收看经济”、“跳出全所看全局”、“纵向地比较,辩证地思考的能力;敢于发挥优势、敢于与众不同,敢于探索寻找和打造本单位的亮点的能力;把培训过程很好地转化为教学相长的课堂,沟通交流的平台,探讨问题的论坛和提升素质的纽带。

   

第三,狠抓学以致用,强化培训效果。围绕提高培训质量,我们一是不断完善制度管理、纪律约束、表率引导、典型激励、考评督促等项强化落实措施。整合培训资源优势,搞好教学与研讨互动、教员与学员互动,学员与学员互动,学习与实践的互动,努力提高学员认真学习、勤于思考、互动提高,学以致用的积极性。二是引导学员运用所学知识,努力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不断总结先进经验和不断从实践中提炼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提高处理复杂问题和难点问题的能力,从税收的各个环节加强和完善税收管理。努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基层创新发展服务。三是注重运用所学知识,推进税收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和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做到任何工作机制上有约束、制度上有保证,坚持用创新的形式、创新的办法、开展创新的工作。看问题,办事情,要抓本质、找主流,识大体、顾大局,从深层次上考虑解决问题。干工作既要会牵牛鼻子抓住重点和突破难点,又要会弹钢琴抓大不放小,统筹兼顾地全面推进工作开展。切实搞好干部培训的学以致用建设,有效促进地税工作创新和各项任务完成。

   

通过落实各项措施,今年上半年,我们一是较好地完成了两期所长培训班次120人的培训任务。培训学员的到课、遵守纪律、教学质量、考试成绩等都较好地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同时我们很好地树立了全局“一盘棋”的主人翁思想。做到了围绕服务发展大局,积极努力互拾遗缺、互补优势。如税收宣传上和工作研究上,能够做到及时发现重大新闻线索和迅速发稿,在《许昌日报》发表了1个头版头题和3个二版头题,在中国税网和中国税务网各发表有关稿件10篇以上,更好地在地税系统和社会上反映了我们的工作,弘扬了我们的精神,树立了我们的良好形象。二是我们还高兴地看到,在市局的统一组织协调和有关科室的共同努力下,今年市局还很好地落实了1期科级干部培训班和请进高层次专家开办较大规模的纳税服务、国防教育、信息化网络知识的培训讲座的工作。全局上半年参加主体班培训和参加讲座培训的人员达到1100多人次,营造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培训干部的环境氛围。

   

                                                          XX年六月十九日

培训活动互动篇(6)

问题的提出

纵观教育史上关于师生关系的认识,主要包括单主体论、复合主体论和主体间性论。单主体论又分为“教师唯一主体论”、“学生唯一主体论”。[1]很明显,两者都是以主客二分主体性哲学认识论的产物,共同点是强调教学中的单方主体性,抓住一个“中心”而无视其他“中心”的存在,割裂了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内在联系和教育本体价值。由此单主体中心模式而构成的师生关系很明显是非人本的主客关系,其彰显的是教师或学生的个人主体性。个人主体性突出强调对客体的塑造、征服和占有,忽视了一方的主动性,因而单主体论教学实践中都导致了教学效果的失败,无法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现代远程培训产生于二十世纪后期,是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它以建构主义理论、教育传播论等为理论基础,自诞生之日起,其师生关系就定位于复合主体论,认为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师生双方都是认识者和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教师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教”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学”中。[2]复合主体论是对单主体极端论的扬弃和平衡,但这一理论从一开始就受到主客体二元论的影响,理想的把教学过程视为“教”和“学”的先后更替和机械叠加,使师生关系无法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其直接的结果必将是双主体性的沦落和丧失。随着教育观念和时展,当传统关系理论因主客二分性无法克服自身矛盾走入困境时,“主体间性”理论应运而生并被广泛地研讨。主体间性最早是由现象学大师胡塞尔晚年为突破唯我论而提出来的,其目的是消解主客体间的二元对立,尔后逐步在其他领域得以广泛阐释和发展。胡塞尔认为主体间性是自我主体对他人主体的构造以及交互主体对共同世界的构造,是各主体间存在的“共同性”和“共通性”[3]。

在后现代社会范式下,海德格尔从本体论的角度将其看成是个体的“此在”与他人和世界的“共在”,伽达默尔的“视域交融”、马丁•布伯的“对话”、列维纳斯的“面对面”、阿贝尔的“交往共同体”等,来自不同背景的哲学家们从不同的视角对主体间性进行意义阐释。[4]尽管有着不同的认识,但他们的研究却凸显了“主—主”观。目前学术界较为一致的认为:主体间性是主体间关系的内在属性,指人作为主体在对象化的活动中与他者的相关性和关联性,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性、统一性、和谐性。[5]主体间的关系,是“我”与“你”主体间的相互承认、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交往、主动对话、相互理解和融合的关系。这种消解一元中心式主体,建立在主体间性基础之上的交互性理论进入教育领域,形成了主体间对话交往的教育观,为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奠定了理论依据。由此可见,从主体间性的角度理解现代远程培训,我们就会清楚地认识到远程培训活动中,培训者与学员之间是主体与主体间的关系,二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所占的地位同等重要,培训者主体与学员主体是共生共存共创的,培训者在认识和指导学员时是导学、助学和督学的主体,在被学员认识和影响时也是发展主体,同样学员在认识培训者及学习课程教学内容时是学习和实践者的主体,在被培训者认识和教育时也是教育对象主体。基于主体间性的现代远程培训过程就是培训者与学员之间全方位的交往与互动过程,培训师生关系是师生间知识交流、观点争鸣、思想碰撞、智慧体悟、心灵沟通、情感呼应、能力相长和相互理解的过程。

内涵特征

基于主体间性的现代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是教师主体与学员主体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通过彼此间的互动交流和相互作用,实现主体间的融合、共识和共享。这种远程培训师生关系除了传统意义上教学互动关系外,还在教育、心理等层面被赋予更多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在主体间性哲学视界中,人确证了自我的存在,同时也确证了他人的自我存在。所以,主体间性的远程培训中培训者和学员在任何时候都是主体,师生之间是主体与主体平等的理性民主关系,培训者与学员双方交往过程中相互承认、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对话、交流和发展,处处体现出人与人之间思想上人格上内在平等和民主友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师生有效交往的前提在主体间性的远程培训师生关系中,培训者和学员都是完整意义上的生命个体,能意识到自己与他人都是平等交往的主体,他们各有自己独立的人格特质,交往双方谁都不能成为话语的霸权和奴婢,倘若没有基于主体双方的互认互信和尊重,没有主体间的民主与平等,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学交互和合作。受训对象的特殊性有助于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现代远程培训培训对象都是成年教师,他们具有社会阅历、技能、教学和生活经验等,自主意识、问题意识、平等参与、真诚合作、自我发展追求等学习特征鲜明,这是培训的重要资源。作为培训者要关注学员的需要,尊重学员的经验和素养差异,允许和鼓励学员在学习培训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甚至让学员们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教与学的设计和实践。同时,成人学习观念中并不存在教师权威意识,成人学员在某方面的知识、经验常常超越教师,文化反哺现象很普遍,学员要向培训者学习,培训者也要向学员学习。[6]网络培训技术优势有利于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网络是现代远程培训的主要载体,网络借助于技术力量、海量的媒体资源和丰富及时的交流反馈,学员学习的平等性得以保障,更利于学员的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网络环境下培训者以导学者、助学者、督学者科学分工各司其职,学员开放注册、在线学习、远程教研,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得以全面解放并强化,对远程教师的依赖性相对减少。因此,培训者和学员之间形成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人类本真状态发展的必然,符合人类交往发展的自然规律。

叶澜教授指出:“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育活动的本质是在特殊的交往活动中有目的地使社会对学习者的发展要求,向学习者的现实发展转化,使学生的多种潜在发展可能向现实发展转化。”[7]学习培训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师生特殊的交往实践活动,是以对话为基础师生共同建构的交往过程。远程培训是师生共建的交往过程有效的学习培训是学习者在与教师、学习资源的交互中通过反馈、交流、沟通、反思,重构原有的知识结构而最终达成理解的。现代远程培训是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教师与学员从各自的理解出发,利用先进的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以培训课程内容为中介,以交往、沟通、意义为实践旨趣,促进主体双方取得更大视域融合的一种交往活动。这种对话与交往是在主体之间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和密切协作的基础上,致力于互相理解反思、互相合作探究、互相激发共创的精神或意识,师生之间关系通过学习培训实践不断改善。网络远程培训师生交互范围扩大基于网络的培训环境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是贯穿培训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全过程的一个核心任务,师生之间持续的交流将落实到课程(课件)内容设计、交互教学活动设计、过程性评价方案、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开发以及教学过程管理等各个环节,教学交互也不仅仅是助学导师与学员之间的双向互动,还有学员与平台、导师与平台、学员与学员之间多方面的互动,在主体间交织的沟通网络中形成师生交互关系的良性互动,实现教学相长。网络远程培训师生沟通平台多样在网络环境下,师生通过网络相互结识,主动交流教学经验,协作讨论课程教学热点难点问题,畅谈个性策略建议。师生交互手段主要通过电子邮件、QQ群、博客、视频会议、论坛等技术载体,展开更为便捷的沟通、交流、反馈。学科领域专家作为教学资源的提供者,根据学员的特点、需求、知识特性等,精心设计培训内容,认真研发推荐优质课程资源,积极指导辅导教师参加问题研讨和答疑。在网上学习中心,全体学员都按照预定的学习方式参加学习,结合学习内容进行学习、研讨、作业,并参与论坛评论。基于以上培训者和学员之间的动态交融,使得他们在远程教学环境下共同完成预设的培训任务,从而在对话交往中形成一种动态的良性的师生关系。#p#分页标题#e#

教育之间的关系是交互的、互惠的。现代远程培训过程以对话与交往为基本途径,通过师生沟通合作、互动交往,实现师生间的理解、沟通与共同发展。师生在合作中体现和发展主体间性教师远程培训打破时空隔阂搭建了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平台带来了教学模式的变革,使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为以“学”为主,培训者从师父变成向导和伙伴,学员们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并且与专家、学习同伴在平台上进行沟通交流,团队间的互助合作更加集中和有效,师生在合作学习中体现和发展主体间性。师生在互惠中发挥主体性教师远程培训的网络支持平台不仅仅是提高信息资源交流,更是营造一个特殊的学习环境氛围,能够满足不同学员的个性化需求,给予学员更多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鼓励更多的学员创造性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这一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开放性环境中,学员的主体意识、个性、创造力很好地被激发和助燃,学员不用担心其他人暴怒,也不用担心没有建设性的批评,学员们可以进行更多的深度交流和追思,学员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反过来也会深深地感染各级教师,他们通过相互的倾诉和倾听的对话,相互分享各自的见解,相互解疑、争辩和评价,通过协商合作解决各种问题,共同在教学活动中摄取双方创造出来的经验和智慧。正如许茨的“生动的同时性理论”里所指“我超越了另一个人的世界,同时,另一个人也超越了我的世界,我们彼此进入到各自力所能及的范围之中,从而互易视角,实现共同和理解形成共同的经验。”[8]正是在这一互易视角过程中,师生获得灵魂深处的相遇,充分地理解对方,培训者在与学员交流中更加了解现代教师的需求,学员带着问题通过与培训者交流争辩也更了解前言教学理论与实践,从而达到相互提高、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价值。

实践策略

主体间性远程培训是“主体—主体”间双向建构过程,是动态性、生成性的发展以实现主体间的共识共享。笔者认为,要真正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民主交互、和谐共生和互惠发展,提高远程培训的质量,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网络学习共同体是虚拟学习环境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网络学习共同体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协作平台,有助于优化实践性知识传播。[9]远程培训网络学习共同体是由学科(专业)教师和相关助学人员自愿组合、自发组建为基础,学习者借助远程教育技术在网络学习环境中以提高教学专业素质为共同愿景,围绕共同的知识创构目标进行有组织、有目的地协作式学习交互,以实现彼此学习交流、资源共享的暂时性学习团体。每一个成员从多种不同的思想观念和经验加入到围绕共同关注课程知识的合作、争论和评价中,理性自由地进行对话和协商,并且从中获得他人的启发和帮助支持,交往主体通过多向交流,形成一个友好的、关联的、开放的、动态跟进式的探索循环过程。注重发挥共同体成员的知识优势建构时要考虑成员之间的知识的多样性和互补性,使远程授课教师、学科(课程)专家和编辑、辅导老师、学员等成员在与其他学员的交往互动中能充分发挥各自的知识优势,在共同的学习环境中学员们通过与各学习伙伴的研讨交流和彼此分享能学人之长,学会多角度分析理解问题并丰富扩充自己,学会利用相互间的碰撞实现知识创新。促成共同体成员共同研究问题共同体学习应围绕研究性学习来开展,同类共同体学员要有共同的学习主题和具体的学习目标、任务,遵守相同的学习规则,必要时可以在共同体框架内建立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形成学习小环境,这是网络学习共同体建立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共同体成员进行共同学习的前提条件。同时,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变革学习方式,强调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和主动参与讨论分享,从而促进彼此更好地学习。增进共同体成员的协作与交流远程教师要以平等中的首席身份参与教学,并站在学员的角度全面理解学员,创造更多平等交流的机会和真实情景。

远程教师要与学员相互协作,对不同学员的不同思路、观点和推论,通过小组讨论、意见交流、辩论研讨等形式产生互动效应。所谓教学交互是“一种发生在学习和学习环境之间的事件,它包括学员和教师以及学员和学员之间的交流,也包括学员和各种物化资源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10]。主体间性教师远程培训注重在平等民主基础上积极谋求各方的对话,在对话过程中实现观点、思想和精神上的包容、相遇与相通。落实和发挥辅导教师的引导和教学支持作用目前单班制辅导老师尤其是大班级学员作业评阅指导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加之受自身培训经验和综合素质制约,辅导老师和班主任的培训组织管理作用在整体教学模式中发挥有限,致使学员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很难得到充分的师生交互。因此,培训实施可采取双师异质搭配的方式,视情为每个培训班级配备教育技术教师和功底深厚的学科教师两个异质搭配的辅导老师,以增加与学员交互的频度和深度。加强学员间的交互和研讨学员间的交互和研讨,是提升远程培训效果的有效手段。然而在实际培训中学员之间的交互缺乏,学员的论坛回帖大多是“支持”、“同意”、“赞成”等简单重复或附和,同时还有部分的观望者。为此,加强学员之间的深层次交互,如分类汇总学习主题并聚焦一些有价值的现实话题吸引学员;赋予功底深厚和表现优秀的学员高一级的助学权限;必要时准许学员之间互相浏览和评论作业,实现培训信息、教学信息的有效沟通和探讨,形成积极向上、你追我赶的培训热潮。[11]延伸学员与媒体间的交互效果优化在线媒体学习资源,丰富课程内容的媒体表现形式,延伸学员与媒体的交互效果。如课程案例的选择与设计,摈弃一些过时和凭空而生的假案例,增加一些与一线学科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体现当前新课程教学实施并对广大教师具有普遍指导和借鉴意义的典型案例;网络课程、素材库、原始数据库等结构化的学习资源建设,要区分主要课程和辅助课程,突出一体化整合,避免信息堆砌和简单传递;对于技术性和操作性强的学习资源,不能仅限于文本学习和套用模板,要丰富媒体运用,以问题为单元配套针对性的视频演示、图解教学和实录片段。

培训活动互动篇(7)

关键词:成年学员;体验式;互动式;案例式;培训效果

企业培训作为企业生产的第一道工序,直接关系企业发展,电力企业也不例外,相对学历教育,其突出特点之一就在于参与培训的主体以成年学员为主。所谓成年学员,即已参加到工作中,脱离校园学习环境的学习主体。只有熟悉成年学员及自身学习特点,并采取适合的培训模式和培训方法,才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培训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成年学员学习特点分析

(一)成年学员学习需要兴趣。强烈的自我学习愿望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常有学员这样说:“没办法,是单位硬要我来的;这次培训就是为了完成任务;签个名就走吧。”来参加培训如果是这样的动力或动机,那效果肯定不会好。所以作为培训师,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是有效培训的第一步。这一点对于成年学员尤其重要。

(二)成年学员学习目的性强。即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现学现用,务实导向明显;如果培训内容是其迫切需要的,学员会更乐意去学习,这是其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对于那些与现实联系密切的知识和技能则更能引起成年学员的注意,因能立即解决其实际工作中的难题,见效快。

(三)成年学员理解能力与独立性强。成人社会阅历丰富,受过去的经验影响,其学习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能联系实际思考和解决问题,理解力强。且他们能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比较分析、综合推理,去认识事物的本质,表现出很强的批判意向和独立意识。

(四)成年学员需要借助多样化的学习手段。成人随着年纪的增长,记忆力下降,耐久性降低,坐不了很长时间,因此其不喜欢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更喜欢动手实践,或能提高实际技能的培训形式。所以在整个培训的过程中,多途径的信息传递,多样化的学习手段,能使学员感官得到更多样化的刺激,从而使其对所学知识有全方位的了解。

二、做好成年学员培训的方法探讨

(一)体验式培训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

1.体验式培训的内涵和特点

所谓体验式培训就是通过个人在活动中的充分参与,获得个人体验,然后在培训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提升认识的培训方式。其主要是通过培训活动创设一定情境,使参与者亲身经历,联系现实,有所反思,并在实际工作中予以应用,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即:以活动开始,先行后知,在体验中学习的方式。

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体验式培训具有以下特点:

(1)传统的教育及培训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为主,注重的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而体验式培训以学员为中心,以现实感觉为主,注重的是观念的转变和思维方式的培养。

(2)传统的教育及培训是一种标准化的、个体的学习,强调先学后做;而体验式培训是一种个性化的、团体的学习,强调先做后学。

(3)传统的教育及培训以听和记为主;而体验式培训以体验和感悟为主,因此,体验式培训的效果更深刻持久。

总之,体验式培训是一种寓教于乐,融挑战性、教育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全新的学习方式。

2.体验式培训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为了使培训活动在体验式培训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受训者既感受到有趣的体验,又能联系现实工作,提升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活动的选择方面,培训师在活动设计之前,需确定培训目标,之后确认需要引发的体验,然后再来选择究竟使用何种形式的活动,这样活动方可在培训师的控制下进行,从而保证活动的体验结果与培训目标一致。

(2)在流程设计方面,体验式培训是从培训活动的开始到培训效果应用的过程。一般来说,培训师带队活动并从中提取出有益的启示,至少要经过三个连续的步骤,分别是“发生了什么” 、“有什么感想” 、“应该怎么做” ,用这三个问题帮助受训者对活动中的行为进行反思,需要引导适当,以防止培训与现实脱节。为保证效果,以上三个问题可以具体划分为:

第一,发生了什么?让受训者回忆事情经过,帮助学员发现与培训目标有关的体验,培训教师也应在培训活动中记录一些关键行为,以方便在回顾时引导。

第二,为什么发生?这是对活动中行为的解释,帮助学员思考事情发生的原因或本质。

第三,应该怎么做?帮助学员对活动中出现的情况作进一步探索,力图找到更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若有机会再来一次,你会怎么做。

第四,工作中是否遇到过这类事情?提醒受训者将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这是深化培训效果的关键环节。

第五,工作中类似的地方应该怎样改正?告知受训者将活动中学到的内容转化到实际工作中,以确保在今后工作中若遇到此类事情,有正确的行为处理。

(3)需要强调的是,在引导讨论方面,上述环节进行过程中,如果引导不到位,讨论可能将仅局限于活动本身,不能够帮助受训者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那么活动的组织就失去了其本身应该承载的意义和价值。为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可在讨论活动本身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与现实的联系(工作中是否有类似的问题)”、 “对于工作中类似的问题,可以改进的地方有哪些”、“概念总结(如什么是学习力?)”等方面的讨论。

(二)“互动式”教学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

1.“互动式”教学在企业培训中的优势

针对前述成年学员的学习特点,培训师在教学培训中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一言堂式讲授,必然会因教学方法单一而导致教学的乏味,不但达不到培训的目的,还可能使学员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培训教学效果不佳。

互动式教学方法属于开放式教学。采用这种方法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学员主动参与到培训教学中来,这样不但可以将培训内容传达给学员,还可以将学员在工作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方法与课堂理论相结合,进行使培训教师与学员互相交流学习、共同提高。其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调动学员积极性:成年人做事会受到已有知识经验的限制和影响,很难彻底摆脱原有知识框架,互动式教学以学员为中心,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员主动接受新知识、新事物。

(2) 注重个性化:由于成年学员的学习能力、知识层次、学历背景不尽一致,互动式教学可以在充分尊重学员差异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有助于因材施教。

(3)符合成年学员的学习特点,助于提高培训效果: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年人记忆力减弱,但同时理解能力增强;互动式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现场实践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员的长处,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培训效果。

2.“互动式”培训教学方法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1)多种形式调动课堂气氛:如在企业培训教学中应用互动游戏是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生动性、趣味性的一种有效途径。与传统教育相比,成人培训的内容大多以岗位技能和专业知识为主,单纯进行内容讲解会显得枯燥乏味;且企业培训学员的具体岗位、工作环境、教育经验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也参差不齐,很难保证学员在短时间内从工作状态进入到学习状态。

(2)注重备课阶段的准备:备课不是单一的准备培训教学的内容,还应包括备学员、备训练设备等方面。

①备教学内容:进行互动教学的事前策划,必须熟悉具体的教学内容,做到针对性强。如哪些地方可以提问、问什么? 哪些地方可以引导学员讨论?哪些地方可以安排学员来讲解?哪些知识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演示或实际动手操作?这些均需在备课阶段做好设计。

②备学员:包括备学员的工作经验、思想关注点、知识基础、认知特点、身心特征等。只有了解学员的基本情况,在培训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先设计的互动活动才能运用自如。针对职工的实际情况安排的培训内容,会让学员觉得学习很有必要,那么他们就会认真听,并积极配合互动。

③备培训场地:培训活动进行前需要了解授课现场的资料、设备的基本情况,以避免所设置的培训互动环节因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开展。

(三)案例教学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

1.案例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案例教学是从特定的培训目的出发,把实际工作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学习讨论的案例,以此来提高学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培训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之后在世界各地得到普遍采纳应用,特别是在企业职工培训中,针对成年学员的特点,采用案例教学可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案例教学的特点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实例,培养和提高学员实际工作能力。

案例教学为学员提供了众多内容丰富的实例,通过模拟实践,开阔学员视野;通过对案例的思考、推理、判断等一系列过程,可以提高学员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弥补传统教学中灌输式的学习模式的缺陷。

案例学习的方式是启发讨论式、多向交流式,学员处在主动地位上,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创造性的研究解决案例中的问题,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学员能力得到充分体现。这种方法激发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可以培养学员独立思考的能力,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的灌输式的学习模式。

(3)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升能力。

案例教学中内容生动具体的案例,开阔了学员的视野;同时,案例的集体讨论、相互交流的过程,也是学员之间彼此学习的过程,思想的碰撞形成集体智慧的结晶,使学员个人的逻辑分析能力、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2.案例教学方法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1)案例的选择要恰当、典型

案例的选择对案例教学的效果至关重要。首先,运用案例教学法,应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目标选择适当的案例,且案例能促进学员对实际问题的深入思考。其次,案例的选择还要真实可信,应立足企业实际,符合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需要,这样才能启发学员,训练能力。再次,特别强调案例的典型,若能通过案例的解决给学员带来深刻的启示和体会,培训效果自然更好。

(2)案例的讲解要生动

选好案例之后,使案例充分发挥作用,讲好是关键。教师要能通过生动的讲解吸引学员,帮助学员感受真实的情境,使学员感觉自己就是处在决策或解决问题的境遇当中,此种环境下,由学员认真讨论案情,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案例讨论的主体和目标要明确

案例教学强调全员参与,全体学员应是这一培训教学方式下的主体,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做好选编案例、组织讨论、分析总结等工作。培训教师还要使学员明确讨论的问题,以免偏离培训目标。

(4)案例的分析要深刻

对案例的分析也是案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案例分析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唯有案例分析得深刻、透彻,方能从理论的高度和实践应用的角度讲解案例,进而帮助学员既提高理论认知,又能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5)案例讨论的总结点评要到位

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不应仅仅局限于案例本身,培训教师精到的评点可以帮助学员加深对案例的理解,并形成认识上的升华,从而更好地把案例与实践相结合,并运用分析案例得到的方法和理论知识更好地指导其后的实践工作。

三、结语

最后需要说明两点:

第一:作为提高成年学员培训效果方法探讨的内容,上述列举的方法不尽全面,而是仅讨论分析了培训实践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第二:每种培训方法的运用,还需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作相应选择。

参考文献:

[1]李 欣. 把握成人教育的特点是职工培训收到实效的关键[J]. 职业时空,2012:4.

[2]莫修明. 浅议体验式培训[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6:4.

[3]于 新. 体验式培训,在电力企业培训中的应用[J]. 中国电力教育,2006:5.

[4]杜 坤. 体验式培训对建设高效企业团队的作用[J]. 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2.

[5]巩 亮. 体验式培训的实施策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3.

[6]石 俊. 体验式培训――做学习的主人[J]. IT经理世界,2001:23.

[7]赵凤梅,肖春琪. 互动式教学在企业培训中的优势与应用策略[J]. 现代企业教育,2012: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