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策划学论文

策划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1 16:14:19

策划学论文

策划学论文篇(1)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杰出的策划人。因为,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策划的潜能,只是有些人注意到了,而有些人没有注意到而已。成功的策划人都是善于开发、利用并不断提高、丰富这些能力的人。因此,有志于策划的人,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对自己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发挥出自己潜在的能力,就能够成为一个杰出的策划人。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策划能力呢?以下是提高策划能力的几种方法:

一、多与同事以外的人交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而有些人的生活圈子过于狭窄。在工作上,除了自己的同事以外,似乎与从事其他工作的人很少交往。长期处在这种环境下,难免会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提出的想法,也仅限于组织里那些大同小异的想法。

而策划人则需要多交同事以外的朋友。与其他行业的人保持联络,除了可以交换情报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想法,扩大思考的范围。在作策划时,别出心裁的点子是不可缺少的,只有经常与不同的人来往,才能拓展眼界。

在与人相识后,还要懂得与人交际的诀窍才能持续交往。自己应懂得如何制造机会。比方说,当五六个人在一起谈话时,你可以找出一个共同的话题,或互换彼此的背景材料,否则,与他人交往就永远只能是点头之交了。

二、逛街中培养感觉

作为策划人,你应能经常享受逛街之乐,刺激自己的想象力。

逛街的时候,一边逛,一边试着问自己:“为什么会是这样?”并尽可能为自己找到千奇百怪的答案。因为每一种街道都有其时代象征意义,所以我们可以由此看到它的过去、现状和未来。这算是一种自我磨练,而又不花钱的娱乐了。

除了逛街以外,也别忘了要参观各种店铺,看看各家厂商如何展示新产品,尤其是超级市场。别人宣传、销售的方法,以及顾客的反应,一定能够刺激自己的创意及思考。

购物中心更是不能忽略的,十分有趣的地方。在大规模的购物中心里,每一家商店互相竞争,让消费者来比较、选择,因此,所有的商店无不使出浑身解数,来争取顾客的好感。更进一步地,除了提品服务之外,购物中心可能还会设计有运动中心、喷水池、桌椅等设备,吸引人们前往购物。有的地方更是绞尽脑汁,搭建迷你小舞台,让消费者在购物、休息之余,能得到更多的享受。这种“笼络人心”的方法,也很值得设计师参考、学习。

需要特别指明的是,这里只是以逛街为例来说明培养感觉的一种有效办法,并不是说逛街对每一个策划人都很有意义。我们所说的“逛街”的外延,应该推及到整个生活的舞台。在这丰富多彩的“舞台”上,策划人应该利用一切机会去多看、多体验,接触更多的信息,它们或许可以用在未来的策划中,或间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三、订阅三种以上的报纸

对于一般人来说,家里只要订一些关于运动、娱乐性的报纸就可以了,因为单位里已经订有专业性报纸,在单位里也有充分的阅读时间,再偶尔看看电视、杂志,听听广播,似乎就足够了。但是,对策划人来说,应常搜集各种信息,并加以比较。而报纸则是价廉而丰富的信息来源。

策划人家中应订阅三种以上的报纸,这三种分别是:1.一般性报纸。可在全国或地方报纸中任选一种,作为重要新闻的来源。2.经济性报纸。可以了解国际国内的经济动态和经济发展趋势。3.专门性报纸。这些报纸可有助于增进策划人专门的知识。

在阅读时可以随时从认为重要的地方剪下来。剪报是建立个人小型资料库的简单而快速的方法,但首先要对内容进行分类,以防出现混乱。应从自己的工作范围,或是感兴趣的事物上来分界。至于一时无法归类的剪报,就暂放在“其他”部分里,等到足以形成另一具体项目时,再予以归类。对于剪下来的资料,应定时进行整理和细分,淘汰一些不重要的剪报。

四、学习策划的技术

与策划相关的一些专门技术已经分化到许多独立的行业中。这些相关的技术,可与策划工作相配合,所以策划人虽然不必将这些技术全部都学会,也应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这样才能在需要帮助时,知道应该去找怎样的人或机构。

与策划相关的专门技术到底有多少呢?日本的策划专家星野匡先生认为,它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

1.信息收集、分析技术。例如:用电脑终端机来检索资料的技术,近年来已确立了其专门地位。又如,调查的专门技术,从设计调查表到采访调查,都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

2.构想设计的技术。策划人应训练自己的构思能力,这也是一种可学习的技术。

3.展现策划案的技术。要想学会执笔写策划书,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不过,对于策划人来说,经常需要把策划案做成策划书。而策划书的文字表现不同于一般的书信或小说,有其专门性的展现的技术。现在,说话的技巧已被视为一种专业,世界各地都经常有关于表达艺术的讲座,美国的大学甚至开了这方面的科系,而策划展现也与说话技巧一样,渐渐成为一门专业技术了。

五、多亲身去体验

任何事情都需要亲身去体验,才有可能真正地了解它。别人公开发表的活动,惟有实际到现场去看,才能知道那个演出的成功与否,其成功的原因何在,其失败的问题又在哪里。因此,有志于策划的人应注意多多亲身地去体验,体验那种“临场感”。

亲身体验整个活动的过程,可以得知其企划的概要、其主题及目的,此外,还可以观察来宾人数,来宾属何种阶层、活动反应如何,等等。你可以研究它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也可以针对它的缺点,思考解决问题之道。大家甚至还可能学到别人幕后的营运方法。总之,到现场参与活动,不但可以对整个宣传效果作一评估,还能使我们得到很多新的知识。

在实际生活中,参加这类活动的机会是很多的。例如,大型的文艺晚会、新闻会、企业的庆典活动,等等。多参观这种活动,能增长自己的见识,这对于策划人员是很有益的。

亲身体验对于产品策划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新产品要用过之后才知道好坏,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浅显道理。

实地去参与活动和使用新产品,都应以愉快的态度去研究其内涵,否则便很难长久持续下去。在实际研究的时候,应注意以下事项:

1.选择好的研究对象。应选择对自己最有帮助的活动或产品,去实地了解它。

2.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用那个活动的策划人或产品设计师的眼光,来看研究的对象。

3.作记录。仅靠自己的记忆是不够的,应仔细地做笔记或拍照,才能成为有用的资料。

4.转化为策划基础。参观、使用之后,在脑中整理成为有系统的资料,再将这个概念予以构造化,才能成为策划的基础。

六、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策划人员需要很快地找到所需的信息资料,并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完、整理好这些资料,从而迅速地针对某个主题提出策划案。因此,策划人的读书方法与众不同,他必须掌握“跳读”的读书方法,其方法要点如下:1.先了解策划主题,以决定寻找哪一个方面的资料。2.核对手边每本书的目录,看是否合乎需要。3.看完目录以后,如有可用的部分,就跳着看过去,将其中重要处加上记号,并把页数、内容抄在一张小纸上,夹在书页中。这样看完一本书,大致不会超过十五分钟。4.资料的选择和评估。把挑出来的东西比较一下,决定何者可采用,何者可放弃,再从留下来的资料中,区别出好坏。5.先选读好的资料。把做了“好”的记号的部分念一念、然后简单记下。在写下其大略概念的同时,也可加入自己的联想。将真正有用的部分复印下来后,再画线,做眉批,仔细精读。在时间的紧急压迫之下,应使用这种“跳读法”,只看最重要的部分。这是在大量信息中尽快寻找出有效信息的一种好方法。

策划学论文篇(2)

“工作室化”教学法由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在国内率先尝试并推广,它是一种以行业需求、职业能力为导向,让学生与专业岗位实现“零距离”接触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此教学法是多种教学法的杂交结晶,集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及演示教学法之精华,是对上述几种教学方法的延伸与升华。如在情境教学法中,教师创设广告工作流程中的某一情景,给学生展示一些鲜明具体的形象,让他们身临其境,从形象的感知中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从而激发学习热情与兴趣。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通过展示精选案例,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方法与理论对案例进行透彻地剖析,品味解决实际问题的奥妙。而“工作室化”教学法,教师设计工作任务让学生直接置身于广告工作的实战演练中,深刻体验未来的工作场景,让他们在项目实施的进程中,逐渐培养熟练的广告实务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为塑造未来广告人才的职业素养做好充分准备。可见,广告专业性课程教学中应用“工作室化”教学法,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工作室化”教学法的实施是基于企业工作流程,通过项目的反复实践,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这种教学法能否有效执行,关键在于课程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师可选择那些与课程教学知识板块相匹配,典型性强的业界真实项目,或虚构而成的企业项目为载体,进行拆解转化为项目活动单元。另将课程的教学内容也组织成若干知识模块,与项目活动单元一一对应,串联成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并把每一个活动单元的核心部分设计成适合学生学习的作业项目(基于工作过程的全流程训练),使理论与实践“双轨并进”。在每一模块教学中沿着模块内容阐述、项目单元设计、教学方法、知识要点、技能要点、行为要点、考核形式、相关的职业标准和法律知识、参考案例分析等思路,形成一个严密的课程教学设计整体。

二、“工作室化”教学法在“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中的应用模式分析

“工作室化”教学法是将职业领域“工作室”这一典型工作模式,按照职业教育教学规律,转化为学习领域的一种典型教学模式,它是为适应高职教育课程效果评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的一种有效方法。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充分行动起来,不是看老师“表演”,而是自己动手动脑操练。它在教学中具体落实为教学内容项目化、学习情境职业化、学习过程岗位化、学习成果社会化几个部分。

(一)教学内容的项目化设计项目设计中最为关键的是活动设计,应充分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其次,还应考虑设计的活动与职业能力培养的关系,要有利于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形成科学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及培养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设计分模拟项目与真实项目两类。真实项目一般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具有实战效果,一旦完成也更能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但真实项目并不一定都与教学知识板块匹配,有时难以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与进程,结合学生的现实条件来设计模拟项目,如学生比较熟悉的日常消费品市场推广项目,或各级各类广告大赛中有关广告策划与创意类的参赛项目,开展“工作室化”教学。

比如,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做“黑莓汁的导入期广告策划案”;秋冬季来临之际,让学生做“××润唇膏的校园推广策划案”等,实际教学情况表明,学生参与兴趣高,能力提升明显。当然,教师在项目设计时要注意提供详尽的产品信息、产业发展报告等相关资料,否则学生在项目演练中,会无从下手,往往选择三两天坐在电脑前凭空想象,炮制出一份策划案,或上网下一份策划书然后改一个产品名称,这将与实战教学的目的和初衷相违背,达不到教学设计中设定的实训效果。“工作室化”教学在开展中,须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结成4~5人为一小组的策划团队,设“策划总监”一名。每团队须兼顾成员在沟通表现、策划创新、艺术创意、文案写作等方面能力的差异,以互补为原则,确保团队的协作意识、竞争意识以及沟通意识都能很好地发挥,从而保证广告策划与创意各环节顺利衔接和开展。教师制定学习规则,阐述策划流程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设计项目,指导各团队的“策划总监”组织团队学习、搜集资料和进行头脑风暴,督促各团队紧跟教学进程,完成项目中的各项任务。在各团队完成整个项目后,做成提案PPT,向全班———“模拟客户”作提案陈述,回答“模拟客户”提问,接受评委团(由课程教师、行业兼职教师、“策划总监”三方组成)评价,最终确定胜出小组。这种三方评价方式可增强学生对评比结果客观公正性的期待。模拟项目演练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在课堂上让各团队进行工作总结,加强他们对优秀经验以及工作不足的交流;教师作为组织者,也应结合实例进行有针对性地总结与拓展,对整个项目进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好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

(二)学习情境职业化与学习过程岗位化体验任何实践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在“工作室化”教学法中,教学内容的项目化离不开策划与创意理论的支撑。任课老师在课程教学设计中,以广告公司内部实际工作流程来组织理论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工作情境,让学生熟悉广告公司的作业方式,明确各部门的职能与联系,充分体现学习情境职业化特征,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未来岗位对接。

第一步,从仿真客户部的客户沟通、业务接单开始,设计广告主体分析的学习情境,介绍广告主体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第二步,市场部进行产品或服务的市场调查,并进行SWOT分析,设计广告市场调查的学习情境,介绍广告市场调查的方法与注意事项,以及调查资料整理的方法。

第三步,广告市场调查之后,策划部即可确立目标,进行广告主题策划、广告战略与策略的策划。在学习情境的设计中广告策划情境的设计最为关键,须详细介绍广告定位方法、目标确立的技巧、广告主题的提炼、选择广告战略以及决定广告策略的方法,便于让学生掌握广告策划技巧后顺利完成模拟项目的策划。第四步,创意部根据策划部提供的策略单进行创意讨论,设计创作方案,在教学中设计如何进行广告创意学习情境,详细介绍创意程序与方法。

最后,媒介部进行广告传播策划,设计媒体选择与组合的学习情境,介绍广告媒体企划流程与方法。在学习情境的职业化设计中,教师不仅是策划与创意理论的传授者,还要当好项目执行中的指导者和咨询者,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收获知识,在过程设计的各岗位上消化和牢固知识。在学习情境职业化与学习过程岗位化体验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科学地安排项目实施进程,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项目演练中所碰到的问题和困难,也可就突出的问题和有争议部分组织他们进行“头脑风暴”或专项讨论。通过交流心得体会,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竞争意识,拓宽学生的项目运作思路。广告本身是个动态的过程,应更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方法,多鼓励他们拓展发散性思维。模拟项目的演练本身强调的就是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用担心他们理解不了或做不了,应放手让他们主动去消化已知、探寻未知。

(三)努力促进学习成果社会化“工作室化教学法”中的成果社会化可以有三个重要指标:一是就业,二是成果被企业采纳的次数,三是大赛的获奖情况。关于这三个重要指标,“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的教学设计也给予了认真思考,在教学中开展的职业化体验,可为学生的假期见习、实习提前作好心理准备,也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另外,在教学设计中,指导学生充分利用优质网络平台进行专业学习,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经常关注相关的广告网站,注意收集有关企业策划与创意点子的网络征集信息,鼓励他们勇于去尝试参与到真实项目的策划与创意中;最后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每年一度的大学生广告大赛,让学生在大赛中进一步消化课程中所学的理论与方法。总之在课程教学中尽可能创设机会,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成果的社会化。

三、“工作室化”教学法对“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策划学论文篇(3)

论文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课堂消极行为,诱因与对策

 

五年制高职生是大学生队伍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他们都是高职院校里的弱势群体。在知识结构与心理素质上,他们与三年制高职生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五年制高职学生由于自身原因或其它因素,在课堂上经常出现一些与教师教学指向不相协调甚至相背离的消极行为,主要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明显的具有攻击性的行为,如谩骂、故意顶撞老师等等,干扰课堂秩序;另一种是较隐蔽的具有退缩性的行为,如睡觉、上课走神、易爱消极暗示、上甲课做乙事等等,虽未直接干扰课堂秩序,却影响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这一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故往往为教师所忽视。调查、分析产生课堂消极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生源质量先天不足。进入高职院校的五年制高职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在中考竞争中处于劣势,失去进入重点高中甚至普通高中接受继续教育资格的学生,学习基础不好、自控能力差是五年制高职的普遍特点。

2、学生普遍感到厌烦。主要是教学内容太难,或者太抽象,令人味同嚼蜡;其次是教师教法单调——照本宣科,语言平淡如水,令人索然无味;再次是教师课外话太多令人心烦;最后,教师授课总是信马由缰或者愤世嫉俗,也令人倒胃口。

3、紧张感的发泄。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基础薄弱,自控能力较差,对于教师提出的学习或行为规范方面的正常要求总是完不成,面临着失败的威胁,造成心理紧张,积累一定程度,只要有导火线作用,便不断发泄,有时还可能发泄到其他教师身上,让教师感到莫名其妙,而学生则认为“老师总是对我有偏见”;或者是教师要求过当,且滥用惩罚手段,使学生如履薄冰、疲于应付,产生不满情绪,诱发退缩性的行为,个别心理素质差的学生还有自虐行为。

4、寻求注意与地位。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所处的环境中得到承认、受到尊重。这些学习成绩或行为习惯较差的五年制高职学生发现自己很难从学习或其他活动中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同时,便以明显具有攻击性的行为来吸引大家的注意,以“争得”在班级中的地位,颇有点“破罐子破摔”的味道。

5、教师处置失当。教师在课堂上面对这些学生的消极行为,心里来“气”,不够冷静职业规划论文,甚至失去理智,出现了一些过激的言语与过火的动作,诸如训斥、辱骂、体罚等,使学生觉得很没有“面子”,从而恼羞成怒,导致消极行为不断升级,甚至激起极端行为——跟老师摆“擂台”。

6、家庭因素干扰。家庭环境是学生的第一教育环境,其不同构成可以造成学生性格方面的差异,如家庭贫困或父母过早离异的学生,比较自卑,心理相对封闭;家庭过于严厉的学生,比较胆怯,叛逆心强;家庭富有或受到过分溺爱的学生,比较任性、唯我独尊;父母关系长时间紧张的学生,容易激动、性情暴躁;父母中有不良嗜好且放任小孩自流的家庭,学生一般自控能力低。

上述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使课堂消极行为的诱因复杂化。为了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建议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下列五个措施,以减少课堂消极行为的发生:

1、课堂教学求新求变,是消除课堂消极行为的关键

课堂新颖、有趣、多变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这是大多数公开课受学生欢迎的主要原因。当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课堂学习时,课堂消极行为便不攻自破。因此,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求新求变”:①加强教材建设论文开题报告。教学改革的种种设想和试验最终都要体现和落实在教材建设上,而作为教学改革的物化成果,教材的质量对学校教学改革的效果有很大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教学改革水平的高低。教材建设必须与教学改革紧密结合,与教学摘要注意有新意、有变化,以保证每节课都能抓住学生的“心”。

2、注意融洽学生师生关系,是消除课堂消极行为的可靠保证

同样的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情感关系不同的教师来施教,教学效果完全不同。课堂消极行为案例也表明,师生之间相互反感,诱发课堂消极行为。因而,教师在平时一定要注意融洽师生关系。可从三个方面来努力:①加强自身修养,增强人格魅力。如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勤奋好学、诲人不倦、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富有责任心、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等等都将有助于自己在学生中树立威信;②加深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正确认识。通常,教师对于所喜欢的学生易于感知其优点,对于不喜欢的学生易于感知其缺点,并以某种信息传递给学生,对学生的行为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反之亦然。所以教师要创造并抓住各种机会,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有时还可以尝试建立移情性的认识,设身处地地替对方想一想,体会彼此的情感、思想,赢得相互的理解和肯定;③对学生进行感情投资,增强自身的亲和力。如给学生送点小礼、多些口头表扬、满足其求知和人格完善的欲望、适时适当地“减压”——宽容其偶然过失、开开玩笑、搞点无伤大雅的“恶作剧”(对象最好选择教师自己或是与教师亲近且心理素质好的学生)。融洽的师生关系,往往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喜欢你所教的课,课堂的消极行为自然也就销声匿迹了。

3、磨练课堂组织教学机智,是消除课堂消极行为的有力手段

大量事实证明,高超的课堂组织教学艺术,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制止课堂消极行为的发生。对于有课堂消极行为的这些五年制高职学生班级,教师进行组织教学时可作如下尝试:①上课提前两分钟进行教室,跟学生适当接触,并暗示学生快要上课了;②上课铃响后,全体学生起立,教师要用温和的目光、微笑的表情注视每个学生,检查课前准备和立正情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入上课“状态”。③对于课堂上发生的消极行为,一般以暗示、提醒为主,如用眼神制止、爱抚性地拍拍肩膀、适度变化语音语调等等,避免将学生置于众目睽睽之下,维护其自尊心,尤其是对于有退缩性行为的学生更应如此;④对于学生的行为,教师务必坚持“热问题冷处理”原则,保质冷静和理智,避其锋芒、以“柔”克“刚”,必要时可以“求弱”——找个台阶,将问题留到课后解决,这也是更深层次维护“师道尊严”;⑤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学会欣赏和发现学生的优点,对有退缩性行为的学生,不能听之任之或凭空指责,要广泛使用激励机制,使课堂成为所有学生展示、锻炼、成长的“乐园”。此外,教师在平时要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或观摩著名电视节目的现场主持,把握有关处理偶发事件的技巧,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4、注意形成帮教合力,是消除课堂消极行为的重要举措

课堂消极行为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惯性职业规划论文,这要求我们在处理具体个案时,既要充分了解情况、对症下药,又要注意形成帮教合力。可能通过如下途径:①主动跟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班干部交流,了解其他课程的课堂情况,看看是否有类似表现,并与其他教师在课堂要求上达成共识,统一步调;②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经常交换看法,帮助家长们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③对于受消极暗示的学生要做好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工作,使之放下思想包袱,以正常的心态进行学习、生活和工作;④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的办法,请班级中比较优秀的同学适时给予提醒、帮助,促使其提高自我控制能力;⑤在班级广泛开展活动,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让有消极行为的同学感受到的温暖,逐步实现集体荣誉感与个人荣誉感的统一,愿意为班集体的荣誉尽一份责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和主题活动日,引导五年制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5、教师身心状态良好,是消除课堂消极行为的必要条件

教师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对于教师从容地驾驭课堂、有效的控制课堂消极行为,十分必要。因而,教师个人还要注意努力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建议做到:①保证每天有必要的休息时间,特别是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使自己每天都有充沛的精力。八小时之外的娱乐活动可以适当参加,但在时间安排上要合理,决不可昏天黑地、通宵达旦;②坚持每天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最好是户外活动,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自己健康的身体;③主动参加各种学习,多与外界交流,特别是与兄弟院校的同行们交流,开阔视野,充实自己,适应职业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不因封闭而自卑或自大;④选择发展一至两项有益的业余爱好,诸如练习琴棋书画、伺弄花草虫鱼等等,使自己一则有精神寄托,二则可以修身养性;⑤随时调整心态,笑对人生,处理好“知足常乐”与“知不足而进取”的关系,乐观豁达、锐意进取,并以自己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吕立宁.关于五年制高职改革发展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2)68-70.

[2]姚延匠.五年制高职与三年制高职教育的比较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8-20.

[3]杜宗辉.构建五年制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探讨与实践[J].文教资料,2009(17)183-184.

策划学论文篇(4)

(1)学习任务分配有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强调任务分配、责任到人,在小组分发任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三个问题。首先,有些小组的学生很强调所谓的“公平”,反复纠结于每个子任务的工作量大小,谁都不愿意接受所谓工作量最大、最困难的任务。其次,将任务简单地按照策划程序分为几个模块,然后分配下去;结果造成同一时间段只有一个人在奋力工作,其他人闲着,全然不像一个小组在共同学习。再次,某些不好分配的任务,组长最后只说:“这个任务大家一起完成”,结果就是“大家一起不完成这个任务”!(2)小组内缺少互助合作小组内各个成员都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但是,彼此间的互助却很少。据了解,主要原因是部分同学不能很好地应对个体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的小矛盾,生怕自己的个人目标不能完成,拖了团队的后腿,所以先顾自己。如此一来,小组内的能力差一些的同学不能从团队里获得信心和力量,所承担任务较重的同学感到委屈和不平,也不利于树立集体观念,更不能充分体验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3)小组内的沟通协调不充分基于模块化的任务分配,小组成员之间必须有充分的沟通才能共享信息,才能保证每个成员对小组整体任务的完成情况有清晰的了解,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但是遗憾的是,经常有学生只了解自己的学习任务,曾经有个堪称“学霸天团”的学习小组,组内成员学习成绩都很好,单独看每个人的任务,都完成得很好,但是,整体看其策划案,各部分间却存在不少冲突和漏洞,暴露了她们之间沟通的有限性。另外,由于综合性的整体营销策划任务比较复杂,某些小组选择的课题较为困难,当小组任务遭遇困难或者内部产生分歧时,个别小组无法完成自我调节,甚至最终不能完成小组的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参与小组学习的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精髓及意义。

二、在《营销策划》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整体设计

针对学生存在的上述误区,结合《营销策划》教学的实践经验,建议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整体设计,帮助学生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

1.确保学生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在正式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课程的教学之前,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学习工作。具体做法如下:先通知学生本课程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同时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学习并了解该方法;然后抽查作业完成情况,可以采用口头汇报的形式;最后,教师用大约15分钟的时间进行课堂讲解。经过这个过程,不仅让学生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组织方法,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更要让他们理解身为一个参与者的角色要求:领取自己最具优势的学习任务,正确处理个体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的关系,增强责任感和合作、沟通意识。毕竟,“合作就是要追求个体间协调作用的最高水平,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多的共同利益,实现共同目标的途径是合作个体间的相互配合和协调”。

2.简单任务演练在课程前期阶段,组织1~2次课堂“小组学习”。首先,教师确定的学习任务要相对简单。其次,在分组方法方面,第一次采用随机模式,直接按照课堂上的落坐位置,采用就近原则分组;第二次采用自愿原则,提醒学生课间根据自我意愿调整好座位,坐在同一区域的约6位同学为一组。简单任务演练的上述设计,目的是为了观察学生对该策略的理解情况,并识别有无需要帮助的同学;教师可根据简单任务演练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点评,并对后续教学环节做出微调,以保证正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后取得好的效果。

3.培训小组长经过简单的任务演练和教师的调整,可以划分稳定的分组并选择小组长。教师需要对各个学习小组的组长进行培训。培训主要是帮助组长们顺利履行其职责———明确小组的学习任务,恰当分配学习任务,在小组内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维持所在小组的学习效率,确保完成小组任务,并在课程结束时撰写小组的自评报告。

4.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根据《营销策划》课程的特点,既可以在课堂内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在课堂外进行。课堂内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可以更加灵活多样,那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小组间的竞争意识,建立并维持较高水平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5.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跟踪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为了避免教师的权威身份影响学习小组的开放性和创新性,针对大学层次的学生,教师最好不要参加小组的学习。尽管如此,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习小组的学习不闻不问,任由学生自己去做。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推动,当学习小组出现困难时,教师还是应提供咨询和建议的。最后,教师需要对课程的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形成性评估”,为以后的教学工作留下宝贵的经验。

三、《营销策划》课程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合作点

尽管在一门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发现许多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合作点,但是,结合《营销策划》课程的特点,建议教师将合作点主要安排在两个方面:创意点和实践点。

1.创意点“创意”是营销策划的灵魂,不少章节的教学任务中都存在创意点。在这些环节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并掌握创意思维活动。例如,最典型的“营销策划中的创意”这部分内容,小组合作学习的体验既能令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创意方法,还能助其解放思想,恢复一度被扼杀、被消磨的发散思维和联想思维,为以后从事营销策划工作打下基础。

策划学论文篇(5)

广告策划 教学模式 创新分析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消费行为的深入认识,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广告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作用,广告效益也成为商家竞争的有利武器之一。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广告策划教学课程,但是,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距甚远,这直接对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广告策划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迫在眉睫。

一、对广告策划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实践创新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受教育体制的影响和约束,传统的广告策划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讲究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侧重以教师为中心,纯粹的“我说你记”,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课程教学缺乏鲜活生动,也无锻炼操作性可言。广告策划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课程,在注重学生专业素质培训的同时,提高学生对职业技能的实践操作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因此,对传统的广告策划课程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可以克服高职院校在培养广告策划人才中存在的弊端,有助于学生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培养自身的策划特长,适应社会对广告策划人才提出的能力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克服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多弊端,扬长避短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书本位”,只能让学生对广告策划的相关知识进行理论性的教授,其认识往往比较粗浅,而且对这些的实际运用也相当有限,学生将广告策划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较差。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旨在给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以实践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通过对课程的设计、课时的安排、教学方式的优化,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多种实践形式,系统地、有针对性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锻炼,使学生的市场分析能力、策略制定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得到普遍的锻炼和提高。

2.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身的能力特长,形成专业化

广告策划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就是要借助开放实验、学科竞赛以及专业实习等使学生逐步熟悉广告策划的流程,能在市场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强的、有创意的广告策略,选择恰当的媒介组合达到广告目标,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广告预算,并对广告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与测定。经过多次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广告策划流程以及技巧形成清晰而明确的认识,并能借助多次的实践发现自身在广告策划理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便于进一步改进。从而最终使那些对“广告策划”有浓厚兴趣的同学经过多次的实践将广告策划作为自己的专业特长。

3.适应了社会对广告策划人才提出的能力要求,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社会对广告策划人才提出了明确的能力要求:广告策划人才不仅要具备深厚的广告专业理论知识,对广告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执行能力。创新则是通过多种实践形式,提高学生对市场的分析能力、洞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策略制定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最终形成格式规范、执行力强的策划文本,并能运用提案与广告主进行有效沟通。透过市场需求去培养高标准的广告策划人才,正是高职教育的办学目标。

二、对广告策划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的具体内容

广告策划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应按照教育部对高校学生“三基”的要求,围绕教师和学生之间“如何教”、“如何学”作为重点,兼顾广告策划专业知识灌输的同时,侧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1.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对广告策划基本理论知识进行良好的传授,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广告策划首先要有坚强、扎实的理论知识做基础,才能有效地去进行广告策划活动。首先,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广告策划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力求达到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纯理论式的“我说”“你记”讲授书本知识点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纯粹理论授课的枯燥性和单调性,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将教学内容围绕广告策划技能的培养来进行系统化,做到重点突出,以进一步完善“广告策划”划课程教学体系。将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策划过程的文本的撰写、市场分析、广告策略制定、广告媒介选择、广告预算以及广告效果评估等与实践直接相关的内容上,一方面使课程体系更加完善,另一方面学生在后续的策划实践中也因为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能从容应对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情况。

2.在让学生掌握扎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对广告策划专业能力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如何让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际,指导实践,这是广告策划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重点之所在。

(1)注重培养学生的市场调研能力以及资料分析运用能力

广告策划的创作首先要基于对市场进行系统的调研以及对调研资料进行合理的分析。因此,在广告策划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通过市场调查发现具体的市场问题,并能针对这一问题结合相关资料提出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2)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协调人际关系能力

广告策划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因此要重视运用小组作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3)利用开放实验和学科竞赛对广告策划整体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初步实践

通过开放实验和学科竞赛的参与,学生对于策划的流程以及技巧运用等都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学生对于市场的了解也将更加直接和深入。

(4)在创新教学模式中还要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案训练,使学生能够从容应对与广告主沟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对广告策划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的目标

21世纪高职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向社会培养综合性强的职业技能人才,对广告策划课程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广告策划理论知识水平,提高广告策划应用能力,充分发挥广告策划课程在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满足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策划人才的需求。总而言之,广告策划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分析和探索,才能走出一条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潮流的新兴教学模式,培养出具有综合竞争力的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肖建春.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教学方法及考核模式改革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9,(1).

策划学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12)06-0161-03

学报编辑策划的选题必须具有前瞻性、前沿性、争鸣性,是一定时期或阶段社会各学科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超前意识的学术性选题,同时也是各学界读者所关心的欲知、应知而未知的学术问题。因此,从其学术特点上就要求学报编辑在选题策划上要考虑对读者的影响。学报编辑选题策划要从选题的学术价值角度来考察选题。因为学报编辑选题策划的过程,就是编辑有意识地使选题适应社会需要、繁荣学术研究、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作为选题策划的主体而存在的读者和学报编辑,在主体活动的选题策划中,就是通过对已有的、未有的社会各学科领域的学术问题进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的创造性活动,创造性地策划出具有学术价值的选题予以发表,以此传播一切有益于社会文化事业繁荣和发展的科学文化知识,推动社会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进步。

在学报编辑选题策划过程中,编辑和读者对主题选择的目的是一致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编辑和读者在选题的角度、方法等方面是存在着一些差异的。编辑选择选题主要是考虑选题的学术价值和学术导向作用,而读者对选题的选择主要是从需要的角度来完成的。

学报编辑选题的这种价值取向主要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社会的需要,而读者选择选题的意识也自始至终制约着编辑的活动。

第一,从学报编辑和读者的关系上看,他们二者之间既是共性包含着个性、个性从属于共性的关系,又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统一体。编辑选题策划的主体活动长期形成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这种选题的优化意识是靠读者选择选题表现出来的。读者对各学科领域选题的选择顺应了学术发展的趋势,他们对选题选择的意识又决定了学术论文选题理论研究的实际深度和导向。然而,这种主题选择的意识仅靠读者自身是不能完成的,它只能通过学报编辑创造性地劳动来实现。相对而言,学报编辑对选题的选择都是为了读者或者社会需要而策划的。虽然学报编辑在认识选题特点的同时,着力于选择中的创新,而且学报编辑这种创造性的工作,读者是不能代替完成的,但是,这些都不能改变他在选择选题中的服务属性和相对从属的地位。学报编辑的作用就是通过自身的创造性的劳动,把读者对选题选择的意向变为现实。他的任务就是服从并完成对读者的学术导向作用,从而成为各学科领域选题选择主体的执行者和代言人。

第二,从学报编辑的学术价值观看,学报编辑策划选题的最终目的在于繁荣学术研究,实现选题的学术价值,推动社会进步。而这一切又是与读者的目标一致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一是编辑的选题策划主要体现在编辑活动的精神文化产品之中,而这种精神文化产品又需要凭着读者的判定与考量才得以传播,如果离开了读者,所有的选题都将失去存在的价值意义。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读者主题选择价值观的变化,都会对学报编辑选题策划确立不同的尺度,因为学界每一位读者对文化知识的认识和需求是不同的,所以学报编辑选题策划时也需要对各学科领域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内容进行有科学意义的选择,并实现价值认定。由此可见,受时代及社会进步与变革影响的读者的价值观念又成为进一步制约学报编辑选题策划的重要因素。而读者选择主题的意识自始至终制约和影响着学报编辑选题策划的方向和活动,同时也制约着学报编辑活动不偏离自身操作的轨迹。

二、学报编辑对选题的选择与读者选择的关系

学报编辑选题策划的实质是优化选题。学报编辑是文化产品的再生产者,学报编辑的特点就是通过对各学科领域丰富多彩的学术选题进行严格的选择和缜密的加工,使之成为具有学术价值的原始的客观事物转化成具有学术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的选题,成为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知识、繁荣经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力武器。在学报编辑的选题策划中,读者对选题的选择、接受,构成了选题的存在。学术论文的选题之所以能够实践并具有生命力,都是学报编辑根据读者的需求对选题进行选择、加工和修改完善的结果,它的存在与传播也是被读者选择、理解和接受的结果,而且又必然进一步影响着学报编辑的进一步选择。有学术价值的选题正是在这种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由此可见,学报编辑的选择与读者的选择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统一体。而这种双向选择的每一深化都会对编辑选择的价值取向起到不断完善和修改的作用。

读者在选题选择中对学报编辑的影响虽然很大,但是由于选题选择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密切相关,不同时期的不同难点、热点问题都会对读者构成冲击,促进读者积极思维,或产生不同的观点。因此,在读者的诸多影响面前,学报编辑并不是全盘吸收读者的所有观点,而是要有确定的标准去定位消化这些不同观点或学术问题,要刊载符合时代要求,促进社会科学进步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学术论文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使期刊所刊载的学术论文的价值与读者接受达到同步。学报编辑的这种不同选择也是接受读者的积极影响,并从中汲取丰富的政治、文化营养,借此提高学报论文质量和满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需求,达到优化选题的目的。

三、基于读者观的学报编辑选题策划内容方法和路径选择

学报编辑选题要根据刊物的栏目设置进行策划。栏目是学报的窗口,学报是栏目的整合,同时也是学报办刊宗旨和特色的具体表现。学报编辑根据栏目设置,创造性地策划出栏目设置中所需要的各方面的前沿学科的选题,有意识地引领读者就当前社会各学科领域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争鸣问题进行讨论,那么,学报就会对读者产生积极的影响,并能够有力地促进社会的进步。

学报编辑策划选题的内容方法有很多。“学术争鸣”栏目可以策划一些有利于促进社会各学科领域繁荣与发展的选题。例如,《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1期发表的李华锋的《现实主义理论对中美关系的三重解读评析》一文,作者冲破以往传统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进攻性现实主义下的中美关系观点,阐述了三大现实主义理论存在的偏差、局限和差异问题。学报编辑也可以根据栏目的需要策划一些作家作品比较选题,国家改革开放前后时期的变化和发展等。例如,《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1期发表的刘艳萍的《姜敬爱与萧红小说语言描写艺术之比较》一文,通过中朝两位作家小说语言描写的比较,论述了两位作家小说语言描写的异同,这对于人们掌握和理解两位作家作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些以民族文化研究为主的学报可策划一些具有个性化的选题。例如,《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第1期发表的田清旺的《土家族神龛文化研究》一文,就是根据栏目设置,以地域文化优势策划的选题,它突出了《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的地域特色和选题的个性化。一些联系式选题同样可以突出学报的地域文化特色和个性化选题。例如《东北亚论坛》2011年第4期发表的陈建波、张景全的《朝鲜半岛新危机与美国东北亚同盟体系新变化》一文,作者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朝鲜半岛危机与美国东北亚同盟体系的构建与演化关系密切的问题。美国东北亚同盟体系的新变化是同盟反应以军事压制为主,双边同盟强化并赋予新的内容,三边同盟趋势化且日韩互动提升。此外,一些学报的政治、法学、经济学等方面的选题,如《与儒家思想》、《民间法与农村社会的法治启蒙》、《长吉图先导区与朝鲜罗先市的经贸合作》等,都是各学科领域由这一事物联系到另一事物的选题。还有一些各学科领域的综述式选题也是如此,如《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4期发表的石硕、邹立波的《康藏史研究综述》、马宁的《藏族节日研究综述》、《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年第5期发表的李颖的《走出金融危机的中亚与走进第二个十年的上合组织——第十届中亚与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等,这些综述式的选题都是各学科领域的作者在围绕某一专题、充分搜集前人或今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相关方面的学术问题进一步分析研究的结果。

当然,作为高校学报,虽然每一学报的特色各不相同,但是在策划好栏目设置的基础上,进行选题策划的方法还是有很多一致性的,例如,文学方面常用的鉴赏式选题;在学术上就某一问题同其他作者进行讨论的商榷式选题;还有各学科常用的对别人的错误观点或结论予以纠正的纠正式选题;在尊重历史、尊重科学的基础上,去除旧事物的糟粕,吸取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的推陈出新式选题;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新方法、新观点或找到了前人没有找到的科学规律的发现式选题;作者以较强的信息意识将已有的信息知识,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科学地预测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结果的科学预测式选题;在某一学科领域存在空白的前提下,提出前人尚未发现的东西,得出新的结论的填补空白式选题等,都可以作为学报编辑选题策划的内容和方法。

第一,增强对读者的导向功能

学报编辑对读者的导向功能是多方面的:一要增强学术课题导向。学报编辑可以通过开辟专栏讨论等形式,引导学术界的读者对一定阶段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二要增强学术水平导向。学报要通过刊发高质量、高水平、高品位的论文,引导读者向学科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三要增强学术自由导向。学报编辑在选题策划中,一定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要通过组织一些学术专题研讨会、讲座等活动鼓励不同学术观点进行商榷、争鸣等,从而促进学术繁荣和理论深化发展。四要增强学术风气导向。学报编辑一定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氛围,积极倡导求实创新、平等探讨、以理服人的科学严谨的良好的学术风气。

对读者的导向是学报编辑选题策划的直接目的,因为导向的过程是学报编辑接受读者影响,并对自己的学术价值理念做出判断和调整的过程。学报编辑通过学术导向去引导读者接受某一学科的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就可以从宏观上调控读者。所以,学报编辑在工作实践中要以超前的意识有针对性地做好学术导向工作,要发挥学术导向功能,积极刊发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使读者与学报编辑选题策划的思想意识同步。

学报编辑的选题策划如果想要与读者的思想意识同步,编辑在选题策划中就必须具有选题的超前意识和善于捕捉科学信息的意识。这种选题的超前意识是来源于他对社会生活实践认识的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因此,学报编辑选题策划的这种超前意识的先进的选题意识的确立,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及读者意识的基础上才能获得。

第二,发挥学报特色功能,创办品牌学报

学报编辑在高校学报品牌战略中的能动作用体现在编辑出版过程的各个方面。在选题策划、栏目策划、学术甄别、机制创新和版式设计等各环节都要求编辑释放最大潜能,进入最佳工作状态。品牌产生的关键在于选题策划,编辑的能动作用表现在:跟踪国家及省部委基金项目抓选题,瞄准新的学科生长点找选题,掌握科研信息发现选题,了解国际合作项目组织选题,从而使科技创新成果能动地创造性地予以呈现。也就是说,学报的每一期选题都反映出学报编辑对特定时期社会文化生活、思想意识的选择,它也标志着学报编辑选题策划的水平以及对读者的影响。

策划学论文篇(7)

关键词:广告学;市场营销;教学改革

广告在营销活动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高校,经管专业已普遍开设了“广告学”课程,市场营销专业的“广告学”课程正是为配合市场营销知识而设置的。在广告与营销日益融合的趋势下,市场营销专业的“广告学”课程必须明确课程定位,合理设置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偏重理论教学

广告属于市场营销4P中促销(Promotion)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市场营销服务,但又独立于市场营销。“广告学”课程也与“营销策划”课程一样,本身是具有实践指向的应用型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从调研、策划、创意到制作上“广告学”都要求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然而由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美术基础薄弱和教材、课堂的限制,教师在“广告学”的教学上更偏重于理论知识,轻视广告设计实践,所以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多数学生对于广告设计与运用的能力仍然比较欠缺,难以与营销策划等知识相互配合。另外,广告是引导消费、传递信息、刺激需求、美化生活的一种产业,它的相关课程性质应是能引起学生兴趣、活泼生动的课程。而在“广告学”教学中避免学生参与广告设计实践,则难以使广告学与市场营销的其他专业知识的相互对接与促进。

1.2教师专业背景问题

目前“广告学”的教学主要形成了三大类型:艺术设计类、新闻传播类和市场营销类,这三种类型相关专业的教师在进行“广告学”教学时,风格各不相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在“广告学”的教学过程中容易夸大美学艺术的作用,强调广告的创意和美感;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师则偏重于广告活动的基本原理、广告行业中的高层次领导者、管理者定位知识,而对营销的关联性知识和能力掌握得较少,且易于忽视广告的策划与设计应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更强调广告的营销效果,推崇广告策划与运作,但在广告的设计能力方面比较欠缺。很多教师在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进行“广告学”教学时,没有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片面孤立地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不明白怎样将广告设计与营销策划知识相结合,在策划实践时难以将所学广告学知识进行应用,进而觉得这门课程很难学,导致学生对“广告学”失去学习兴趣。

1.3教学方式问题

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严重。老师单一地讲与学生单一地听,这种单项传播模式居多。1.4考核方式问题在市场营销专业中“广告学”课程主要是以考试试卷为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更偏重于理论知识,违背了“广告学”的互动性与应用性特点,因而难以检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掌握的知识与实践运用能力。

2教学改革

2.1特色教学法研究

本门课程将依托非广告专业的优势,根据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特点凸显“广告学”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上的实践性、应用性与贯通性。本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总学时为52学时,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课时按3:2的比例进行分配。2.1.1理论教学教学学时:32学时教学目的:随着媒介的融合、网络的广泛应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广告、市场营销造成的影响越来越深远,本门课程将通过“广告学”的理论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广告实践的经验和技巧,结合整合营销传播的系统知识,掌握“广告学”基础知识概念、了解广告新媒体、学会撰写广告策划案及不同传播媒介的广告文案,学会广告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从而为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市场营销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一章广告导论了解广告的概念、作用与功能,广告的主要参演者与类型,广告的演变与现状,重点理解广告与整合营销传播的关系。第二章广告是如何奏效的了解作为传播方式的广告是如何起作用的,支撑广告有效性的广告效果是怎样的,广告多面模型“感知、认知、联想、说服、行为、文化与社会”的特征。第三章消费者受众了解影响消费者决策的文化、社会、心理与行为因素,如何选择正确的目标受众。第四章广告战略性调查与战略计划学会进行广告战略性调查,了解调查的类型与方法。基本的战略计划决策中,如何进行SWOT分析、制订广告目标与广告战略,然后进行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与市场定位,最后进行广告的预算与评估。第五章媒介计划了解印刷媒介与家外媒介、电波媒介、互动媒介与另类媒介、广告媒介计划与购买的基本概念。第六章广告创意与讯息战略创意是营销策划的灵魂,学会创意的思考,获得创意的基本方法。第七章广告文案撰写了解广告语言,掌握印刷、广播、电视、网络广告文案的撰写方法。并在此章节中,结合实验课程为广告设计作品撰写一份海报广告文案和电视广告文案脚本。第八章广告设计与制作结合实验课程,讲解标志、海报、包装设计的要素与方法;重点讲解企业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与制作的基本要求和过程;同时,教师选取不同媒介的优秀广告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学会如何借鉴优秀广告作品进行艺术再创造。第九章网络新媒介的运用随着媒介的融合、网络的广泛应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广告、市场营销造成的影响越来越深远,此章节将着重讲解H5、微信、微博、APP等新媒介在广告中的运用。第十章广告效果评估了解广告效果评估、文案测试、媒介评估、广告活动与整合营销传播评估的基本概念。2.1.2实验教学教学学时:20学时教学目的:通过实验教学,使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掌握VI、海报、包装、广告效果图设计的基本能力,促使学生将广告学理论知识与设计经验相结合,提高营销策划的实践能力。实验一VI设计结合理论课程中标志设计的草稿作业,教师演示如何将手绘标志的设计草稿通过电脑AI软件绘制成标准标志,进而使用现有素材完成企业视觉识别系统VI的设计。学生先完成教师所给的示例图,掌握AI标志绘制基本原理,然后根据教师所给素材完成各自的VI设计。实验二海报设计结合理论课程中海报文案作业与海报设计的理论方法,教师通过PS软件演示三种字体设计的方法,将图形元素与文字进行组合、排版完成一幅海报设计。学生完成教师演示案例,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理论课所完成的海报文案在网络上寻找符合海报主题的图形素材,然后独立完成一幅各自选题的海报设计。实验三包装设计结合理论课程,教师演示包装设计的步骤过程,讲解如何在网络上寻找图片资料开启设计灵感,然后通过PS软件将所搜集的有用素材制作成包装设计效果图。学生按教师所给素材完成示例图,并按教师所讲方法完成各自选题的包装设计效果图。实验四广告效果图设计结合三次实验课程所绘的广告设计图,教师通过PS软件演示如何配合广告策划的需要将所设计的广告平面图PS到现实场景,增加广告策划文案的可信度。

2.2学生成绩考核方式改革

在“广告学”教学中要避免讲授纯理论,要与市场营销专业其他课程的知识相结合。另外,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学习“广告学”是为了服务于营销,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只教授广告设计也是不正确的。在“广告学”教学中常规的以考试试卷为主的考核方式只注重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这样将难以考核学生在此门课程中真正掌握的知识情况,特此在考核方式上进行改革,以“考察”为此课程的考核方式,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给出题目方向———以本省某品牌或产品为广告策划对象,以分组的形式(每组3人),各组自主选择一个策划对象,各组学生需要按阶段完成作业,最终得到一个完整的广告策划案。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阶段作业,通过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进行广告调研,对企业的品牌形象以及所售产品进行分析介绍,了解所要策划对象的现有消费者构成与其目标市场策略,了解企业已有的广告宣传手法。其次,要求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进行数据分析,进行竞争对手分析、SWOT分析,得出品牌知名度、消费者需求,最后给出结论,提出现存问题与给出合理化建议。作业以报告形式递交,并在完成此阶段作业后,由每组学生制作PPT并在课堂上讲解,由其余学生进行评论与建议,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第二阶段作业,在完成以上步骤后,理论课程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阶段根据上次作业得出的数据,学习新的内容,将作业带入到课堂知识中,让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进行目标受众分析与市场细分及定位,进而选择广告策略。同时,教师讲授新媒体广告案例,鼓励学生运用新媒体为传播媒介进行广告策划。在此阶段中,要求每个小组成员撰写一个海报广告与一个电视脚本文案,并写明媒介计划与购买说明。此阶段作业需要实验课程进行配合,以便学生能够完成海报设计与新媒介效果图设计。作业以报告形式递交,并选出优秀作品请学生欣赏。第三阶段作业,每组学生根据所选题目搜集所选品牌原有标志并对它进行分析,然后请每个组员各自为企业设计一个新的标志,分别为草稿版和电脑标准版,并写出设计说明,最后完成一套企业视觉识别系统VI设计,以个人成果形式在班级进行展览。第四阶段作业,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促销策划,并由小组成员分别独立绘制一个POP手绘海报,并在班级进行展览。最后,四个阶段的作业形成一本完整的广告策划书,把需要实践操作的教学内容、理论知识巧妙地隐含、穿插在每个“任务”之中,鼓励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教师搜集大量的广告案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此考核方式以广告策划书为主线,学生分组完成四项报告内容,最终以一份完整的作业报告的形式评定成绩。最终成绩评定为:总成绩=课堂出勤(总分100分,占比30%)+广告策划书(总分100分,占比70%)。

3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特点,本次通过“广告学”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上着重凸显“广告学”与“营销策划”的关系,以丰富优秀的案例、生动的课程实践体验,把整个课程转化为学生实践能力训练的过程,让学生以分组合作的方式在选定作业中掌握广告策划、广告文案的撰写和广告创意设计的能力,为大学生参加创业、营销策划类的比赛做好技术准备,最终培养学生成为营销策划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许安心.市场营销专业“广告学”教学改革[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484-497.

[2]杨慧.市场营销专业“广告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市场,2011(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