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股票投资的方法与策略

股票投资的方法与策略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1 16:14:35

股票投资的方法与策略

股票投资的方法与策略篇(1)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证券市场中的反转与惯性现象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价格反转是指早期收益率低的股票在之后的表现会超过早期收益率高的股票,价格惯性则指早期收益率较高的股票平均仍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内超过早期收益率较低的股票。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这些能给投资者带来超常收益的规律性现象是对传统资本市场理论,特别是“有效市场假说”(EMH)的极大挑战;从投资实践的角度看,投资者可以根据股票过去的价格预测其未来的变动情况,从而获取超额收益。如果确实存在这一价格变化规律,那么,这就形成了两种投资策略:反转投资策略(contrarianInvestmentstrategies,简称反转策略)和惯性投资策略(MomentumInvestmentstrategies,简称惯性策略)。[2]

(一)国外反转和惯性策略的研究

1.反向投资策略

反向投资策略就是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方法。由于股票市场经常是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的,对反应过度的修正会导致过去的输家的将来表现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从而产生长期超常回报现象。行为金融理论认为,由于投资者在实际投资决策中,往往过分注重上市公司近期表现的结果,通过一种质朴策略(NaveStrategy)——也就是简单外推的方法,根据公司的近期表现对其未来进行预测。从而导致对公司近期业绩情况做出持续过度反应,形成对绩差公司股价的过分低估和对绩优公司股价的过分高估现象,为投资者利用反向投资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机会。DeBondtandThale(r1985、1987)首次提出长期内过度反应的证据,证明市场上存在价格反转现象,标志着对股市惯性和反转现象研究的正式开始。此后,Jegadeesh(1990)提出了在更短时间间隔内如月和周间隔内短期收益反转的证据。

2.惯易策略

惯易策略是指在分析股票过去相对短的时间内(通常是一个月到一年)表现的基础上,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规则(filterrules),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与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规则就买进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Jegadeesh和Titman(1993)最早发现的惯性策略,Hong、LimandStein(2000)注意到分析师覆盖度越低的股票惯性越强。Ahn、ConradandDittma(r2003)引入随机折现因子来评估惯性策略的收益,他们认为以CAPM作为解释的基准点可能是不正确的。

(二)国内反转和惯性策略的研究

王永宏和赵学军(2001)以深沪两市1993年以前上市的全部A股为研究样本,分别考察了1993年到2000年之间的惯性收益和反转收益,发现只有反转策略显著,而惯性策略不显著。[3(]P12-15)杨忻、陈展辉(2004)基于1992-2001年的沪深A股市场的全样本数据,采用Jegadeesh和Titman(2001年)方法,研究中国股市惯性和反转投资策略,得出短期内中国A股市场总体而言并不存在显著的惯性现象,过去的赢家或者输家在未来的表现并没有显著差异。[4]王晓国,王国顺(2005)通过300种惯性/反转策略,2个样本时段,3种样本容量.实证发现中国基金市场存在中期(52-78)周惯性现象.不存在(1-78)周反转现象,并且这种现象不是人为的结果。[5]谢赤、禹湘、周晖(2006)以偏股型证券投资基金为研究对象,分析得出:在交易策略上,证券投资基金整体采用惯易策略,但倾向于买过去表现好的股票,尤其是收益率高于同期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的股票;不倾向于卖出过去表现差的股票,即采用高买高卖的策略。[6]庄悉备(2008)对开放式基金重仓股的行为投资策略分析从行为金融的角度揭示短期动量现象存在的原因和机理,实证结果表明基金经理资产配置不合理会导致赢家经理增仓时采取惯性策略、减仓过程中投资策略不明显,输家经理减仓时惯性策略表现非常明显,而增仓时投资策略不明显。[7]

二、反转与惯性投资策略的模型与方法

(一)数据处理方法

考虑到我国股市波动幅度较大,短期内股票出现大幅度上涨和下跌的现象较普遍,因此,采用间隔时间较短的周收益率来检验股票价格的自相关性。周收益率的计算通常使用周收盘价对数的一阶差分作为收益率指标,以便更好地符合正态分布的要求。

(二)反转与惯性策略算法

本文对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的研究采用比较简单的非重叠的抽样方法(如图1),这样更符合实际中的运用,而且也可以避免重叠抽样方法中收益率可能出现的自相关和异方差问题。由于我们采用的数据周期为172周,可以解决样本数据较少的矛盾。定义S为排序期(即投资组合构建期),H为持有期。下列步骤即为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的基本算法:1.从某一时点开始,以股票(在以前已经上市且在和之间有收益率数据的样本)前S段时间的收益率为基准进行从高到低排序;2.将上述排序好的股票分成十个等份构成等价值权重组合,依次为Pl,P2,,P10。第一个组合P1称为Winners,最后一个组合P10称为Losers;3.计算各个组合在从时刻到+时刻的累积对数收益,i=1,,10;4.在时刻+重复上面的过程,为时间滑动长度。

(三)反转与惯性策略的数学模型[8]

设初始投资时刻为t。()为[1,]时期市场上所有股票的集合,设()中的股票数目为N=N(t),在[1,]时期股票i的收益率为t(1),∈()。按[1,]时期收益率的大小将()中的股票从高到低排序,然后等份成10组,分别为1(),2(),10(),称1()为Winners,10()为Losers。定义惯性策略买入函数为定义反转策略买入函数为Winners在[,+2]时期的收益率为(2)Losers在[,+2]时期的收益率为(2)所有股票在[,+2]时期的平均收益率为(2)用(2)作为[,+2]时期的市场平均收益率,那么可以得到:Winners在[,+2]时期的超额收益率Losers在[,+2]时期的超额收益率惯性策略的操作就是买入Winners,卖出Losers,在[,+2]时期的收益率为反转策略的操作就是买入Losers,卖出Winners,在[,+2]时期的收益率为如果市场有效,那么如果股票收益存在惯性特征,那么有如果股票收益存在反转特征,那么有

三、实证分析与结果

(一)实证分析

1.样本选择以及数据处理

(1)样本选择

本文的股票交易数据取自“巨灵金融终端”数据库,按照下述标准选取样本:①样本选取的时间包括中国股市一个比较完整的牛熊市,以2005年6月6日到2007年10月16日为牛市,以2007年10月17日到2008年11月3日为熊市,其后为另一个周期循环;②由于本文以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为研究对象,因此本文的样本数据采用2005年6月至2008年1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重仓股股票的周复权数据,样本期为172周(除去春节、“五一”、“十一”等长假股市休市);③从上述所得样本中再选择2005年至2008年中至少两年以上为基金重仓股,且基金持股占该股流通市值比例在15%以上的股票(并去掉新股、ST股),从而得到31个股票样本。

(2)数据处理

①计算样本期内31个股票样本的周收益率,即周收盘价对数的一阶差分,从而每支股票都得到171个周收益率数据;②将每支股票的171个周收益率数据按非重叠算法分别计算出持有期(3、6、9、12、24、36、48周)和排序期(3、6、9、12、24、36、48周)的数据;③为保证样本期限的一致性,将31只样本股中期限短于172周的5只股票的去掉,剩余股票中有11只股票在样本期内的累积超额收益率大于0,将其视为Winners组合;15只股票在样本期内的累积超额收益率小于0,将其视为Losers组合。

(二)实证结果

短期以排序期和持有期分别取3、6、9、12周为分析对象,中期以排序期和持有期分别取12、24、36、48周为分析对象。实证结果如下:由实证结果我们可以看出:

1.在排序期为3,持有期为3时,Winners有最大的超额收益率,数值为0.7989%/周;

2.在排序期为6,持有期为3时,Losers有最大的超额收益率,数值为0.8886%/周,略微比Winners的最大超额收益率大;

3.惯性策略最大收益率为0.9633%/周,其中Winners的超额收益率数值占38.9%,Losers的超额收益率数值占61.1%;

4.反转策略的最大收益率为0.5326%/周,其中Winners的超额收益率数值占43.4%,Losers的超额收益率数值占56.6%;

5.短期策略中,惯性策略的收益率(Winners-Losers)大部分大于0,表现出一定的惯;6.中期策略中,惯性策略的收益率则表现不明显,反转策略可以获得正的收益。

四、结论

从上述分析我们知道,中国证券市场在短期表现出惯易,而在中期则表现出反转交易特征,原因主要是以下两点:

股票投资的方法与策略篇(2)

一、行为金融理论与投资决策模型

大量的事实证明,投资者的行为方式及其深层次的心理特征对投资活动的结果具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在研究复杂的金融市场时,我们必须考虑人类自身行为所具有的复杂多变性特点。在借鉴行为科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投资活动当事人的心理因素为基础的行为金融理论体系。对应于现资理论的假设,行为金融理论给出自己的理论假设:(1)人是有限理性的;(2)非完全市场的存在;(3)投资者的投资具有群体行为特征。行为金融理论基础主要有:(1)期望理论(ProspectTheory1979);(2)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3)行为金融资产组合理论(BehavioralPortfolioTheory1999)。在此基础之上构造的行为金融投资决策模型有:(1)BSV模型与DHS模型;(2)统一理论模型(UnifiedTheoryModel);(3)羊群效应模型。

二、行为金融对投资者行为的实证研究结论

1.过度自信。人的心理中往往有过分高估自己能力和知识的倾向,表现为投资决策中过分相信自身的判断和决策,而忽视了客观情况变化造成决策失误的可能性。由上交所组织完成的《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研究》指出,我国股市6500万投资者中无业者占较大比例,有理由相信这些无业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人,由于无事可做,也不考虑自己的能力,就想到股市赚钱,由此可见我国投资者过度自信之严重程度。

2.抛锚性错误。人们在对某件商品的价值进行判断时,通常需要一定的信息锚作为判断的参照标准。同样,投资者对于证券价格的变动预测也需要一定信息作为参照的锚。抛锚性往往导致投资者对新的、正面的信息反应不足。我国投资者往往是利用类似行业、板块、股本大小、经营业绩等的股票价格来衡量其投资股票的价格的。但是锚并不能长时间一直保持准确性和有效性,即锚会使投资者判断出错。

3.羊群行为。股市中的“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由于受其他投资者投资策略的影响而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其关键是其他投资者的行为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并对他的决策结果造成影响。我国股市中存在的大量“跟风”、“跟庄”、投资基金的投资组合类同等都是典型的“羊群行为”。孙培源(2002)通过构造股票收益率的横截面绝对偏离和市场收益率的非线性检验,实证了中国股市羊群效应的存在。

4.噪声交易。非理性投资者把与价值无关的信息认为是与价值有关,或者某些投资者人为地制造虚假信息,而其他投资者无法识别其真伪,这两种信息被认为是噪声,相应产生的交易称为噪声交易。我国股市近400%的年换手率中至少300%可以归因于噪声交易。施东晖(2001)实证研究表明,由于技术分析方法在上海股票市场被广泛使用,当某此技术信号显示“上升”或“下跌”趋势时,将引发大量的买卖行为,从而强化现有的股价趋势。

5.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过度反应是由DeBondt和Thaler(1985)最早发现的,他们发现投资者对于近期的好消息不是做出正确的贝叶斯反应,而是过度反应致使股票价格超过其内在价值。我国王永宏(2001)运用DT的方法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现象证实了中国股市存在着明显的过度反应现象。反应不足是指投资者对自身的判断过度自信,或是一味依赖过去的历史经验作为判断的参照标准(犯抛锚性错误),对市场中出现的新趋势和新变化反应迟钝,丧失了获利的良好时机。我国股市中存在的“轮涨效应”就是一种“反应不足”。

6.处置效应。“处置效应”是指投资者长时期持有套牢的股票而过早抛出赢利的股票的现象。这意味着当投资者处于盈利状态时是风险回避者,而处于亏损状态时是风险偏好者。赵学军(2001)等人的研究结论是:与国外相比,我国投资者更加倾向于卖出盈利股票,继续持有亏损股票。我国股市的处置效应在年末相对增强,个人投资者的处置效应强于机构投资者。

7.动量效应。在一定持有期内,平均而言,如果某只股票或某些股票组合在前一段时期内涨幅较好,那么,下一段时期内,该股票或股票组合仍将有良好表现。通过对我国股市历年大盘及个股的统计分析,我们认为无论是在大盘还是在个股上,我国股市都存在动量效应。大盘的动量效应以日为时间单位比较明显,而一些典型个股无论是以日、周还是以月为时间单位都非常显著。

8.过度恐惧与政策依赖性心理。当股市虚假消息满天飞、股市暴跌时,投资者不计成本的大量抛出股票,表现出十足的恐惧。在股市暴跌时,我国投资者往往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政府的救市政策上,这种对政策的依赖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9.遗憾。遗憾理论认为投资者为了回避曾经做出的错误决策的遗憾和报告损失带来的尴尬,可能避免卖掉价格已下跌的股票。还有,即使决策结果相同,如果某种决策方式能减少投资者的后悔心理,对投资者而言,这种决策方式就优于其它决策方式。因此,投资者有从众心理,倾向于购买本周热门或受大家追涨的股票,因为当考虑到大量投资者也在同一投资上遭受损失时,投资者可能降低其情绪反应或感觉。

10.暴富心理与赌博心理。中小投资者短线频繁操作,其目的是为了快速致富。面值1元的股票炒到100多元还有人敢去追涨;公司亏损了几亿元,已经资不抵债还有人敢去接盘;ST现象是指那些被冠以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其股价在特别处理消息公布后不跌反升的现象。明知上市公司巨额弄虚作假还有人敢去炒底,这些都充分暴露了我国投资者实足的赌性。

11.轮涨轮跃效应(补涨补跌效应)。在一次行情中,如果某些股票没有上涨(下跌),那么它们就具有补涨(补跌)的潜力。没涨的要无条件补涨,没跌要五条件补跌。长期以来我国股市个股轮番炒作就是一例。

12.小盘股、新股效应。我国股市对小盘股、新股独有情忠,逢小必炒、逢新必炒已是我国股市的惯例。我们统计分析发现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小盘股、新股的收益率显著高于大盘股和老股。但自2001年6月中国股市长期下跌及证券投资基金大量发行以来,这一状况有所改变。

三、行为金融理论指导下的证券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意义在于确立了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在投资决策行为以及市场定价中的作用和地位,否定了传统金融理论关于理性投资者的简单假设,更加符合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行为金融学的实践指导意义在于投资者可以采取针对非理性市场行为的投资策略来实现投资赢利目标。在美国证券市场上,目前有数家资产管理公司在实践着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其中有的基于行为金融的共同基金取得了复合年收益率25%的良好投资业绩。考察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行为特点,我们总结出我国金融市场的投资策略:

1.针对过度反应的反向投资策略。反向投资策略就是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方法。行为金融理论认为,由于投资者在实际投资决策中,往往过分注重上市公司的近期表现,从而导致对公司近期业绩情况做出持续过度反应,形成对绩差公司股价的过分低估,最终为反向投资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机会。

2.动量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和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行为金融意义上的动量交易策略的提出,源于对股市中股票价格中间收益延续性的研究。

3.成本平均策略。指投资者在将现金投资为股票时,通常总是按照预定的计划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地进行,以备不测时摊低成本,从而规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带来的较大风险的策略。

4.时间分散化策略。指根据投资股票的风险将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降低的信念,建议投资者在年轻时将其资产组合中的较大比重投资于股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将此比例逐步减少的投资策略。

5.小公司效应策略。小公司效应是指小盘股比大盘股的收益率高。Banz(1981)发现股票市值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大而减少的趋势。Siegl(1998)研究发现,平均而言小盘股比大盘股的年收益率高出4.7%,而且小公司效应大部分集中在1月份。根据小公司效应而采用的投资策略称为小公司效应策略。

6.组合投资策略。行为金融学认为,证券市场并不是有效的(一般指半强式有效,semlstrongefficient)。这就意味着传统的证券组合投资理论中,“在有效市场中,投资者不可能获得与其所承担风险不对称的额外收益”的提法在实践中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说,通过选择合适的组合投资策略,投资者将可能获得额外收益。

7.针对羊群行为的相反策略。由于市场中广泛存在的羊群行为,证券价格的过度反应将是不可避免的,以致出现“涨过了头”或者“跌过了头”。投资者可以利用可以预期的股市价格反转,采取相反投资策略(contrarianstrategy)来进行套利交易。中国的股票市场素有“政策市”之称。考察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走势,我们会发现在重要的顶部或底部区域,在消息面上总是伴随着一些重要的股市政策的出台。不同的投资者对政策的反应是不一的。针对个人投资者的行为反应模式,投资基金可以制定相应的行为投资策略——相反投资策略,进行积极的波段操作。

8.购买并持有策略。个人和机构投资于股票应执行几种能帮助控制认识错误和心理障碍的安全措施。控制这些心理障碍的关键方法是所有类型的投资者都要实施一种严格的交易策略——“购买并持有”策略。投资者在为组合购进一只股票时,应详细地记录购买理由,而且要制订一定的标准以利于进行投资决策。长期采取“购买并持有”策略,通常业绩将超过高周转率的短期交易策略。

9.利用行为偏差。心理学和决策科学提出,在某种情形下,投资者并不是尽力使财富最大化,并且在某些情形下投资者还会在智力方面犯系统性判断错误,这些行为偏差将导致证券定价的错误,合理利用这些偏差将给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行为型投资人则尽力寻找由于行为因素而被市场错误定价的证券从而获取超额利润。可见,对人类行为偏差的正确把握是获取市场超额利润的来源之一。

10.ST投资策略。上市公司被宣布为特别处理,意味着公司陷入严重困境。但同时,ST公司也成为潜在的并购目标。考虑到壳资源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的稀缺性,ST公司的价值无疑是巨大的。作为一种投资策略,ST公司是可以被纳入证券投资组合之中的。

总之,行为金融理论寻求并确定投资者可能对新信息产生反应过度或反应迟钝而导致证券定价错误的市场情形。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的目标就是在大多数投资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前,投资那些定价错误的股票,并在股票价格正确定位之后抛出获利。

四、应用行为金融理论指导证券投资要注意的问题

行为金融学的科学性在于它始于公理并寻求建立在公理上的理论能解释金融市场的行为。它试图理解和预测心理决策过程的系统的金融市场意义。如上所说,中国股票市场中存在着普遍的运用传统金融理论无法解释的金融现象,而用行为金融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之,并由此导致了许多有价值的行为投资策略,但在具体运用这些投资策略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行为金融理论本身也是处于不断发展之中。行为金融理论的投资策略是:在大多数投资者尚未意识到错误时投资于某些证券,随后当大多数投资者意识到错误并投资于这些证券时卖出这些证券。一旦证券市场的绝对多数投资者认识到这一问题并采取相同的策略,那么结果又会怎样?我们相信随着行为科学的深入研究、证券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会进一步发现更多的行为金融问题,并且一些已有的行为金融现象可能会淡化甚至消失。因此在应用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时,要防止教条化。

2.要切忌对国外现有行为投资策略的简单模仿。现有的行为金融理论主要是在发达的金融市场产生的。我国证券市场同成熟的证券市场比较,还是一个新兴的证券市场——历史短、不规范。中国金融市场与发达的金融市场的共性与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在运用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时,不是对国外现有行为投资策略的简单模仿,而应当掌握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方法,对中国证券市场的行为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探索适应我国证券市场运行特点的我们自己的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

3.行为投资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监管的深入及投资者结构的改善,我国金融市场行为金融现象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例如小公司效应现象就不如过去明显、庄股由于监管的加强从而动量效应也明显减弱。我们预言随着管理层对股市认识的转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的ST现象迟早会消失。

4.不同投资者需要有不同的投资策略。将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践中,可以合理引导投资者的行为。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要通过教育来使其趋于理性化,提高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能力和市场的运作效率。对于机构投资者,要提高其投资管理水平。投资者决策中的心理偏差是与生俱来,而这些认知偏差可以通过学习、训练等手段得到有效缓解,因此,不同投资者应该采用不同的投资策略,只有呼吁所有各层次的投资者共同参与探讨我国行为金融问题,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才能在我国有用武之地。

[参考文献]

[1]阳建伟。蒋馥。行为金融:理论、模型与实践[J].上海经济研究,2001,(4)。

[2]杨胜刚。金融噪声交易理论对传统金融理论的挑战[J].经济学动态,2001,(5)。

[3]孙培源。基于CAPM的中国股市羊群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02,(2)。

[4]王永宏。中国股市“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1,(6)。

[5]施东晖。中国股市微观行为:理论与实证[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2.

股票投资的方法与策略篇(3)

大量的事实证明,投资者的行为方式及其深层次的心理特征对投资活动的结果具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在研究复杂的金融市场时,我们必须考虑人类自身行为所具有的复杂多变性特点。在借鉴行为科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投资活动当事人的心理因素为基础的行为金融理论体系。对应于现资理论的假设,行为金融理论给出自己的理论假设:(1)人是有限理性的;(2)非完全市场的存在;(3)投资者的投资具有群体行为特征。行为金融理论基础主要有:(1)期望理论(ProspectTheory1979);(2)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3)行为金融资产组合理论(BehavioralPortfolioTheory1999)。在此基础之上构造的行为金融投资决策模型有:(1)BSV模型与DHS模型;(2)统一理论模型(UnifiedTheoryModel);(3)羊群效应模型。

二、行为金融对投资者行为的实证研究结论

1.过度自信。人的心理中往往有过分高估自己能力和知识的倾向,表现为投资决策中过分相信自身的判断和决策,而忽视了客观情况变化造成决策失误的可能性。由上交所组织完成的《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研究》指出,我国股市6500万投资者中无业者占较大比例,有理由相信这些无业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人,由于无事可做,也不考虑自己的能力,就想到股市赚钱,由此可见我国投资者过度自信之严重程度。

2.抛锚性错误。人们在对某件商品的价值进行判断时,通常需要一定的信息锚作为判断的参照标准。同样,投资者对于证券价格的变动预测也需要一定信息作为参照的锚。抛锚性往往导致投资者对新的、正面的信息反应不足。我国投资者往往是利用类似行业、板块、股本大小、经营业绩等的股票价格来衡量其投资股票的价格的。但是锚并不能长时间一直保持准确性和有效性,即锚会使投资者判断出错。

3.羊群行为。股市中的“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由于受其他投资者投资策略的影响而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其关键是其他投资者的行为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并对他的决策结果造成影响。我国股市中存在的大量“跟风”、“跟庄”、投资基金的投资组合类同等都是典型的“羊群行为”。孙培源(2002)通过构造股票收益率的横截面绝对偏离和市场收益率的非线性检验,实证了中国股市羊群效应的存在。

4.噪声交易。非理性投资者把与价值无关的信息认为是与价值有关,或者某些投资者人为地制造虚假信息,而其他投资者无法识别其真伪,这两种信息被认为是噪声,相应产生的交易称为噪声交易。我国股市近400%的年换手率中至少300%可以归因于噪声交易。施东晖(2001)实证研究表明,由于技术分析方法在上海股票市场被广泛使用,当某此技术信号显示“上升”或“下跌”趋势时,将引发大量的买卖行为,从而强化现有的股价趋势。

5.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过度反应是由DeBondt和Thaler(1985)最早发现的,他们发现投资者对于近期的好消息不是做出正确的贝叶斯反应,而是过度反应致使股票价格超过其内在价值。我国王永宏(2001)运用DT的方法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现象证实了中国股市存在着明显的过度反应现象。反应不足是指投资者对自身的判断过度自信,或是一味依赖过去的历史经验作为判断的参照标准(犯抛锚性错误),对市场中出现的新趋势和新变化反应迟钝,丧失了获利的良好时机。我国股市中存在的“轮涨效应”就是一种“反应不足”。

6.处置效应。“处置效应”是指投资者长时期持有套牢的股票而过早抛出赢利的股票的现象。这意味着当投资者处于盈利状态时是风险回避者,而处于亏损状态时是风险偏好者。赵学军(2001)等人的研究结论是:与国外相比,我国投资者更加倾向于卖出盈利股票,继续持有亏损股票。我国股市的处置效应在年末相对增强,个人投资者的处置效应强于机构投资者。

7.动量效应。在一定持有期内,平均而言,如果某只股票或某些股票组合在前一段时期内涨幅较好,那么,下一段时期内,该股票或股票组合仍将有良好表现。通过对我国股市历年大盘及个股的统计分析,我们认为无论是在大盘还是在个股上,我国股市都存在动量效应。大盘的动量效应以日为时间单位比较明显,而一些典型个股无论是以日、周还是以月为时间单位都非常显著。

8.过度恐惧与政策依赖性心理。当股市虚假消息满天飞、股市暴跌时,投资者不计成本的大量抛出股票,表现出十足的恐惧。在股市暴跌时,我国投资者往往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政府的救市政策上,这种对政策的依赖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9.遗憾。遗憾理论认为投资者为了回避曾经做出的错误决策的遗憾和报告损失带来的尴尬,可能避免卖掉价格已下跌的股票。还有,即使决策结果相同,如果某种决策方式能减少投资者的后悔心理,对投资者而言,这种决策方式就优于其它决策方式。因此,投资者有从众心理,倾向于购买本周热门或受大家追涨的股票,因为当考虑到大量投资者也在同一投资上遭受损失时,投资者可能降低其情绪反应或感觉。

10.暴富心理与赌博心理。中小投资者短线频繁操作,其目的是为了快速致富。面值1元的股票炒到100多元还有人敢去追涨;公司亏损了几亿元,已经资不抵债还有人敢去接盘;ST现象是指那些被冠以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其股价在特别处理消息公布后不跌反升的现象。明知上市公司巨额弄虚作假还有人敢去炒底,这些都充分暴露了我国投资者实足的赌性。

11.轮涨轮跃效应(补涨补跌效应)。在一次行情中,如果某些股票没有上涨(下跌),那么它们就具有补涨(补跌)的潜力。没涨的要无条件补涨,没跌要五条件补跌。长期以来我国股市个股轮番炒作就是一例。

12.小盘股、新股效应。我国股市对小盘股、新股独有情忠,逢小必炒、逢新必炒已是我国股市的惯例。我们统计分析发现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小盘股、新股的收益率显著高于大盘股和老股。但自2001年6月中国股市长期下跌及证券投资基金大量发行以来,这一状况有所改变。

三、行为金融理论指导下的证券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意义在于确立了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在投资决策行为以及市场定价中的作用和地位,否定了传统金融理论关于理性投资者的简单假设,更加符合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行为金融学的实践指导意义在于投资者可以采取针对非理性市场行为的投资策略来实现投资赢利目标。在美国证券市场上,目前有数家资产管理公司在实践着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其中有的基于行为金融的共同基金取得了复合年收益率25%的良好投资业绩。考察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行为特点,我们总结出我国金融市场的投资策略:

1.针对过度反应的反向投资策略。反向投资策略就是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方法。行为金融理论认为,由于投资者在实际投资决策中,往往过分注重上市公司的近期表现,从而导致对公司近期业绩情况做出持续过度反应,形成对绩差公司股价的过分低估,最终为反向投资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机会。

2.动量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和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行为金融意义上的动量交易策略的提出,源于对股市中股票价格中间收益延续性的研究。

3.成本平均策略。指投资者在将现金投资为股票时,通常总是按照预定的计划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地进行,以备不测时摊低成本,从而规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带来的较大风险的策略。

4.时间分散化策略。指根据投资股票的风险将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降低的信念,建议投资者在年轻时将其资产组合中的较大比重投资于股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将此比例逐步减少的投资策略。

5.小公司效应策略。小公司效应是指小盘股比大盘股的收益率高。Banz(1981)发现股票市值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大而减少的趋势。Siegl(1998)研究发现,平均而言小盘股比大盘股的年收益率高出4.7%,而且小公司效应大部分集中在1月份。根据小公司效应而采用的投资策略称为小公司效应策略。

6.组合投资策略。行为金融学认为,证券市场并不是有效的(一般指半强式有效,semlstrongefficient)。这就意味着传统的证券组合投资理论中,“在有效市场中,投资者不可能获得与其所承担风险不对称的额外收益”的提法在实践中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说,通过选择合适的组合投资策略,投资者将可能获得额外收益。

7.针对羊群行为的相反策略。由于市场中广泛存在的羊群行为,证券价格的过度反应将是不可避免的,以致出现“涨过了头”或者“跌过了头”。投资者可以利用可以预期的股市价格反转,采取相反投资策略(contrarianstrategy)来进行套利交易。中国的股票市场素有“政策市”之称。考察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走势,我们会发现在重要的顶部或底部区域,在消息面上总是伴随着一些重要的股市政策的出台。不同的投资者对政策的反应是不一的。针对个人投资者的行为反应模式,投资基金可以制定相应的行为投资策略——相反投资策略,进行积极的波段操作。

8.购买并持有策略。个人和机构投资于股票应执行几种能帮助控制认识错误和心理障碍的安全措施。控制这些心理障碍的关键方法是所有类型的投资者都要实施一种严格的交易策略——“购买并持有”策略。投资者在为组合购进一只股票时,应详细地记录购买理由,而且要制订一定的标准以利于进行投资决策。长期采取“购买并持有”策略,通常业绩将超过高周转率的短期交易策略。

9.利用行为偏差。心理学和决策科学提出,在某种情形下,投资者并不是尽力使财富最大化,并且在某些情形下投资者还会在智力方面犯系统性判断错误,这些行为偏差将导致证券定价的错误,合理利用这些偏差将给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行为型投资人则尽力寻找由于行为因素而被市场错误定价的证券从而获取超额利润。可见,对人类行为偏差的正确把握是获取市场超额利润的来源之一。

10.ST投资策略。上市公司被宣布为特别处理,意味着公司陷入严重困境。但同时,ST公司也成为潜在的并购目标。考虑到壳资源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的稀缺性,ST公司的价值无疑是巨大的。作为一种投资策略,ST公司是可以被纳入证券投资组合之中的。

总之,行为金融理论寻求并确定投资者可能对新信息产生反应过度或反应迟钝而导致证券定价错误的市场情形。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的目标就是在大多数投资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前,投资那些定价错误的股票,并在股票价格正确定位之后抛出获利。

四、应用行为金融理论指导证券投资要注意的问题

行为金融学的科学性在于它始于公理并寻求建立在公理上的理论能解释金融市场的行为。它试图理解和预测心理决策过程的系统的金融市场意义。如上所说,中国股票市场中存在着普遍的运用传统金融理论无法解释的金融现象,而用行为金融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之,并由此导致了许多有价值的行为投资策略,但在具体运用这些投资策略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行为金融理论本身也是处于不断发展之中。行为金融理论的投资策略是:在大多数投资者尚未意识到错误时投资于某些证券,随后当大多数投资者意识到错误并投资于这些证券时卖出这些证券。一旦证券市场的绝对多数投资者认识到这一问题并采取相同的策略,那么结果又会怎样?我们相信随着行为科学的深入研究、证券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会进一步发现更多的行为金融问题,并且一些已有的行为金融现象可能会淡化甚至消失。因此在应用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时,要防止教条化。

2.要切忌对国外现有行为投资策略的简单模仿。现有的行为金融理论主要是在发达的金融市场产生的。我国证券市场同成熟的证券市场比较,还是一个新兴的证券市场——历史短、不规范。中国金融市场与发达的金融市场的共性与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在运用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时,不是对国外现有行为投资策略的简单模仿,而应当掌握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方法,对中国证券市场的行为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探索适应我国证券市场运行特点的我们自己的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

3.行为投资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监管的深入及投资者结构的改善,我国金融市场行为金融现象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例如小公司效应现象就不如过去明显、庄股由于监管的加强从而动量效应也明显减弱。我们预言随着管理层对股市认识的转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的ST现象迟早会消失。

4.不同投资者需要有不同的投资策略。将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践中,可以合理引导投资者的行为。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要通过教育来使其趋于理性化,提高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能力和市场的运作效率。对于机构投资者,要提高其投资管理水平。投资者决策中的心理偏差是与生俱来,而这些认知偏差可以通过学习、训练等手段得到有效缓解,因此,不同投资者应该采用不同的投资策略,只有呼吁所有各层次的投资者共同参与探讨我国行为金融问题,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才能在我国有用武之地。

[参考文献]

[1]阳建伟。蒋馥。行为金融:理论、模型与实践[J].上海经济研究,2001,(4)。

[2]杨胜刚。金融噪声交易理论对传统金融理论的挑战[J].经济学动态,2001,(5)。

[3]孙培源。基于CAPM的中国股市羊群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02,(2)。

[4]王永宏。中国股市“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1,(6)。

[5]施东晖。中国股市微观行为:理论与实证[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2.

股票投资的方法与策略篇(4)

近年来,证券市场中的惯性与反转现象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所谓惯性现象,是指过去的赢(输)家组合持续成为赢(输)家组合,而反转现象是指过去的赢(输)家组合成为未来的输(赢)家组合。惯易策略是以股票过去的表现作为买卖判断的基础,即买入近来的强势股,卖出近来的弱势股;而反转策略则卖出近来的强势股,买入近来的弱势股。一般认为,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股票价格对过去或公开的信息发生具有规律性反应。惯性与反转现象的发现,被视为“市场异象”。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这些能给投资者带来超常收益的规律性现象是对传统资本市场理论,特别是“有效市场假说”(EMH)的极大挑战,冲击着当代金融理论的基石。从投资实践的角度看,把握资产价格的这些规律性变动,可以给投资者带来超常收益,增加获利空间。关于惯性与反转现象以及相应投资策略的研究,无疑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目前,比较成熟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国外市场发达的交易机制和成熟的投资环境基础之上。本文以中国偏股型封闭式基金和偏股型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行为为研究对象,这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因为基金的投资决策是市场发展趋势的方向标;二是从1998年3月中国发行第一支基金至今,证券投资基金资产总规模达5008.2亿元,沪深两市上市的封闭式基金共有54家,开放式基金102家,发行基金单位6551.13亿份,基金资产净值1050亿元,可见中国基金业取得了超常规的快速发展。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加强对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和投资理念,发展壮大投资基金,而且有利于推动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和金融体制的健全完善。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根据中国证监会1999年3月10日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准则第五号{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指引)》的规定,基金管理人应该在每个季度的公告截至日后15个工作日内编制完整的投资组合公告,并经基金托管人复核后予以公告。基金公告的内容包括按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序的前10名股票明细,即股票名称、数量、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本文将上述的前10名股票定义为“基金重仓持有的股票”,并以其作为研究样本,样本以一个季度为间隔,时间跨度从1999年3月31日至2006年3月31日。为使样本数目尽可能达到统计检验中大样本数目的经验要求,本文选择了投资组合公告在5年以上的偏股型封闭式基金,共49支;投资组合公告在两年半以上的偏股型开放式基金,共24支,作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天软数据库、深圳国泰君安数据库(CSMAR)和金融界网站(http://),采用MATLAB和MICROFIT统计软件。

(二)模型定义

本文根据GTM模型,做出如下改进:

首先,GTM模型对惯性反转现象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先对整个市场的股票按照某一标志,如超常收益率进行排序,选择高低两端的股票构造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并分析这两种组合在未来一段时间的超常收益率情况。本文认为,由于资产价格对不同的信息将发生不同的反应,并且不同的资产其价格对同类信息也将产生不同的反应,因此本文基于行为金融的理论和研究方法,选择了24支开放式基金和49支封闭式基金为研究对象,以基金重仓持有的股票为样本,基于这些股票过去一段时期相对于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进行分组,分别构造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之所以选择上证综合指数,一是因为其作为国内外普遍采用的衡量中国证券市场表现的权威统计指标,是一个包括上证180指数、上证50指数、上证综合指数、A股指数、B股指数、分类指数、债券指数、基金指数等的指数系列;二是因为基金持股的偏好受到行为、心理因素的影响,个体差异较大,以上证综合指数来构筑赢家、输家组合,可以提供一个相对科学、统一的分析参照系。

其次,GTM模型并没有区分基金在买卖股票时所采用的交易策略的差异性,比如:投资组合中的某只股票的权重变化为负值,有可能是因为相对于通过持仓调整而将权重维持在当前水平的投资策略而言,投入到该支股票的新资金所占比例较小。然而,本文希望测量的是增加的交易量本身,而不是由价格变动或由新股票进入、退出所引发的权重变化带来的惯性估计值的改变。

如图1(以股票进退投资组合和市值为研究对象)和图2(以股票进退基金投资组合的支数为研究对象)所示,中国基金进出股票相当频繁,持股仍以中短期为主。因此,本文将基金买卖股票的行为分为三类:完全退出、新进去和持仓调整。分别考虑有股票进入或退出时对基金投资组合的影响,并检验未来一段时期超额收益的变化趋势和惯性反转的程度。这样一来,权重变化在有新资金进入(退出)的情况下总是正值(负值),并且,在没有惯性(或反转)交易的零假设下,每一个组成部分的惯性值应趋近于零。

综合以上内容,本文提出用以检测基金投资策略的衡量指标的模型为:

其中,T表示股票j在基金投资组合中出现的次数;N表示基金投资组合中所考察的股票支数,因本文以基金投资组合中前10位的重仓股为研究样本,所以N的最大取值为10;Rj,t-k为股票j在t—k期间的收益率,按照复利方式根据股票的日收益率计算出股票的季度收益率:表示基金投资组合中股票j的权重,Pjt表示t季度股票j的季末价格,Hjt表明t季度投资组合中股票j的股数

本文采用复数表示惯性估计值M,其中实部为

用来衡量基金在考察期内所采取的投资策略的综合效果。当Rj,t-k>Rm,t-k时,即股票i在t—k期的收益率大于同期的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若wj,t>wj,t-1即基金增加股票j的持有市值比例,则M>0,表明基金采取追涨的惯性策略;当Rj,t-k<Rm,t-k时,若wj,t<wj,t-1,则M>0,表明基金采取了杀跌的惯性策略。表明基金采取了卖高的反转策略;当Rj,t-k<Rm,t-k时,若wj,t<wj,t-1,则M<0表明基金采取了买低的反转策略。总之,M衡量的是基金在考察期内所采取的投资策略的综合效果,如果M>0,表明基金采取的是追涨杀跌的惯性策略;如果M<0,表明基金采取的是买低卖高的反转策略。虚部数值的变化可将基金交易行为区分为新进入、完全退出和持仓调整三类。ImM(i)>0,表明本期增持了股票j;ImM(i)<0,表明本期减持了股票j;ImM(i)=0,表明本期股票,j退出基金的投资组合;ImM(i)=∞,表明新股票i进入该基金的投资组合。1表示对基金投资组合权重变化进行检验的时间跨度,当1等于1时,是对连续季度的投资权重变化进行检验;当1等于2或4时,检验的时间间隔分别为6个月或1年。本文对1分别取1、2、4时的惯性值M进行检验。k表示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是根据本季度或前k季度的股票价格波动所做的反映。当k=O时,M值反映基金经理基于本季度股票收益率所采取的交易策略;当k=1时,M值衡量的是基金经理根据上一季度股票收益率所采取的交易策略。

三、实证结果分析

Grinblatt,Titman和Wermers(1995)用GTM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时,采用的是t—统计检验,本文考虑到每个季度的估计值不一定独立,采用Fama-MacBeth方法,对各个季度的横截面数据进行基金持股比例、收益率和M值的统计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见表1、表2和表3。

实证结果表明,全体股票、新进入股票这两列M值,其均值和中位数,不论是t—检验还是符号检验,都大于零,表明基金投资行为的惯易倾向显著。基金在有新进入股票时的M值,无论是均值还是中位数,都远远大于全体股票、退出股票的相应度量值,这表明基金在买入股票时,追涨现象十分显著;在只考虑完全退出股票时,M的均值和中位数都为负,即存在反转交易行为,这表明基金在卖出股票时,高卖的现象十分显著。

表3为基金持仓调整时的M值,本文将它作为衡量基金投资综合效果的参照。从表3中可见,对于持仓调整策略而言,虽然其惯性估计值的均值和中位数都非常小,但均为正值。例如,对于一个季度(k=1,l=1)的滞后回报,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均值分别为0.2116和0.1974,中位数分别为0.2066和0.1574。以封闭式基金为例,0.2116表明机构投资者在季度末持有的股票在该季度的回报率仅比上个季度开始时持有股票的相应回报率高0.2个百分点。这和Grinblatt,Titman和Wermers(1995)0.3个百分点的惯性估计值非常接近。随着滞后期的拉长,均值的估计值上升,而中数却仍然很小。此外,所有M估计值的分布都是偏斜的,中位数比均值小。在持仓调整的情况下,所有M值的滞后平均惯性估计值都为正数,并且在统计上显著,虽然显著值非常小。可见,不论以本季度股票回报率的变动(k=0)还是以上一季度股票回报率(L=1)作为决策依据,基金明显倾向于采取追涨的惯性投资策略。

从投资的综合效果来看,当k=0时,M值的均值大多大于k=1时的均值。可见,绝大部分基金管理人倾向根据本季度股票收益率的变动同向调整持股结构,即采取追涨的惯性投资策略。其中的原因,一是因为中国证券市场属于资金推动型的幼稚市场,当大盘开始启动后,个股存在着较大的上涨惯性;当大盘开始下跌,无论是绩优股、成长股还是垃圾股都同步下跌,基金只有采取趋势投资策略顺势、借势、甚至造势,才能赚取超额利润。二是中国基金业绩评价标准粗糙。目前,对于多种风格、不同风险收益目标的基金,各基金管理公司都采用基金净值对基金绩效进行评价。由于基金经理采用同一股票研究分析平台,又为了获取市场认同,在业绩上不输给同业,不得不采取谋求短期盈利的行为,导致选股和投资决策雷同和基金投资风格趋同。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以偏股型证券投资基金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基金是否存在收益的惯性反转现象。实证结果表明:在交易策略上,证券投资基金整体采用惯易策略,但倾向于买过去表现好的股票,尤其是收益率高于同期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的股票;不倾向于卖出过去表现差的股票,即采用高买高卖的策略。M值在考虑有新股票进退时,显著大于其他各种情况,这表明基金经理在选择新股进入投资组合时倾向追涨。并且选择股票时偏好收益率高于上证综合指数的股票。M值在考虑股票完全退出的情况下,所有的M值均为负值,说明基金在进行投资组合调整时,都倾向采用完全退出并投资新股的策略。可见在偏股型证券投资基金中,基金投资跟风、同质现象依旧存在。要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要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增加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数量;另一方面也应使基金的投资风格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股票投资的方法与策略篇(5)

近年来,证券市场中的惯性与反转现象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所谓惯性现象,是指过去的赢(输)家组合持续成为赢(输)家组合,而反转现象是指过去的赢(输)家组合成为未来的输(赢)家组合。惯易策略是以股票过去的表现作为买卖判断的基础,即买入近来的强势股,卖出近来的弱势股;而反转策略则卖出近来的强势股,买入近来的弱势股。一般认为,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股票价格对过去或公开的信息发生具有规律性反应。惯性与反转现象的发现,被视为“市场异象”。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这些能给投资者带来超常收益的规律性现象是对传统资本市场理论,特别是“有效市场假说”(EMH)的极大挑战,冲击着当代金融理论的基石。从投资实践的角度看,把握资产价格的这些规律性变动,可以给投资者带来超常收益,增加获利空间。关于惯性与反转现象以及相应投资策略的研究,无疑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目前,比较成熟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国外市场发达的交易机制和成熟的投资环境基础之上。本文以中国偏股型封闭式基金和偏股型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行为为研究对象,这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因为基金的投资决策是市场发展趋势的方向标;二是从1998年3月中国发行第一支基金至今,证券投资基金资产总规模达5008.2亿元,沪深两市上市的封闭式基金共有54家,开放式基金102家,发行基金单位6551.13亿份,基金资产净值1050亿元,可见中国基金业取得了超常规的快速发展。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加强对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和投资理念,发展壮大投资基金,而且有利于推动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和金融体制的健全完善。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根据中国证监会1999年3月10日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准则第五号{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指引)》的规定,基金管理人应该在每个季度的公告截至日后15个工作日内编制完整的投资组合公告,并经基金托管人复核后予以公告。基金公告的内容包括按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序的前10名股票明细,即股票名称、数量、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本文将上述的前10名股票定义为“基金重仓持有的股票”,并以其作为研究样本,样本以一个季度为间隔,时间跨度从1999年3月31日至2006年3月31日。为使样本数目尽可能达到统计检验中大样本数目的经验要求,本文选择了投资组合公告在5年以上的偏股型封闭式基金,共49支;投资组合公告在两年半以上的偏股型开放式基金,共24支,作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天软数据库、深圳国泰君安数据库(CSMAR)和金融界网站(http://),采用MATLAB和MICROFIT统计软件。

(二)模型定义

本文根据GTM模型,做出如下改进:

首先,GTM模型对惯性反转现象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先对整个市场的股票按照某一标志,如超常收益率进行排序,选择高低两端的股票构造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并分析这两种组合在未来一段时间的超常收益率情况。本文认为,由于资产价格对不同的信息将发生不同的反应,并且不同的资产其价格对同类信息也将产生不同的反应,因此本文基于行为金融的理论和研究方法,选择了24支开放式基金和49支封闭式基金为研究对象,以基金重仓持有的股票为样本,基于这些股票过去一段时期相对于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进行分组,分别构造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之所以选择上证综合指数,一是因为其作为国内外普遍采用的衡量中国证券市场表现的权威统计指标,是一个包括上证180指数、上证50指数、上证综合指数、A股指数、B股指数、分类指数、债券指数、基金指数等的指数系列;二是因为基金持股的偏好受到行为、心理因素的影响,个体差异较大,以上证综合指数来构筑赢家、输家组合,可以提供一个相对科学、统一的分析参照系。

其次,GTM模型并没有区分基金在买卖股票时所采用的交易策略的差异性,比如:投资组合中的某只股票的权重变化为负值,有可能是因为相对于通过持仓调整而将权重维持在当前水平的投资策略而言,投入到该支股票的新资金所占比例较小。然而,本文希望测量的是增加的交易量本身,而不是由价格变动或由新股票进入、退出所引发的权重变化带来的惯性估计值的改变。

如图1(以股票进退投资组合和市值为研究对象)和图2(以股票进退基金投资组合的支数为研究对象)所示,中国基金进出股票相当频繁,持股仍以中短期为主。因此,本文将基金买卖股票的行为分为三类:完全退出、新进去和持仓调整。分别考虑有股票进入或退出时对基金投资组合的影响,并检验未来一段时期超额收益的变化趋势和惯性反转的程度。这样一来,权重变化在有新资金进入(退出)的情况下总是正值(负值),并且,在没有惯性(或反转)交易的零假设下,每一个组成部分的惯性值应趋近于零。

其中,T表示股票j在基金投资组合中出现的次数;N表示基金投资组合中所考察的股票支数,因本文以基金投资组合中前10位的重仓股为研究样本,所以N的最大取值为10;Rj,t-k为股票j在t—k期间的收益率,按照复利方式根据股票的日收益率计算出股票的季度收益率:

用来衡量基金在考察期内所采取的投资策略的综合效果。当Rj,t-k>Rm,t-k时,即股票i在t—k期的收益率大于同期的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若wj,t>wj,t-1即基金增加股票j的持有市值比例,则M>0,表明基金采取追涨的惯性策略;当Rj,t-k<Rm,t-k时,若wj,t<wj,t-1,则M>0,表明基金采取了杀跌的惯性策略。表明基金采取了卖高的反转策略;当Rj,t-k<Rm,t-k时,若wj,t<wj,t-1,则M<0表明基金采取了买低的反转策略。总之,M衡量的是基金在考察期内所采取的投资策略的综合效果,如果M>0,表明基金采取的是追涨杀跌的惯性策略;如果M<0,表明基金采取的是买低卖高的反转策略。虚部数值的变化可将基金交易行为区分为新进入、完全退出和持仓调整三类。ImM(i)>0,表明本期增持了股票j;ImM(i)<0,表明本期减持了股票j;ImM(i)=0,表明本期股票,j退出基金的投资组合;ImM(i)=∞,表明新股票i进入该基金的投资组合。1表示对基金投资组合权重变化进行检验的时间跨度,当1等于1时,是对连续季度的投资权重变化进行检验;当1等于2或4时,检验的时间间隔分别为6个月或1年。本文对1分别取1、2、4时的惯性值M进行检验。k表示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是根据本季度或前k季度的股票价格波动所做的反映。当k=O时,M值反映基金经理基于本季度股票收益率所采取的交易策略;当k=1时,M值衡量的是基金经理根据上一季度股票收益率所采取的交易策略。

三、实证结果分析

Grinblatt,Titman和Wermers(1995)用GTM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时,采用的是t—统计检验,本文考虑到每个季度的估计值不一定独立,采用Fama-MacBeth方法,对各个季度的横截面数据进行基金持股比例、收益率和M值的统计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见表1、表2和表3。

实证结果表明,全体股票、新进入股票这两列M值,其均值和中位数,不论是t—检验还是符号检验,都大于零,表明基金投资行为的惯易倾向显著。基金在有新进入股票时的M值,无论是均值还是中位数,都远远大于全体股票、退出股票的相应度量值,这表明基金在买入股票时,追涨现象十分显著;在只考虑完全退出股票时,M的均值和中位数都为负,即存在反转交易行为,这表明基金在卖出股票时,高卖的现象十分显著。

表3为基金持仓调整时的M值,本文将它作为衡量基金投资综合效果的参照。从表3中可见,对于持仓调整策略而言,虽然其惯性估计值的均值和中位数都非常小,但均为正值。例如,对于一个季度(k=1,l=1)的滞后回报,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均值分别为0.2116和0.1974,中位数分别为0.2066和0.1574。以封闭式基金为例,0.2116表明机构投资者在季度末持有的股票在该季度的回报率仅比上个季度开始时持有股票的相应回报率高0.2个百分点。这和Grinblatt,Titman和Wermers(1995)0.3个百分点的惯性估计值非常接近。随着滞后期的拉长,均值的估计值上升,而中数却仍然很小。此外,所有M估计值的分布都是偏斜的,中位数比均值小。在持仓调整的情况下,所有M值的滞后平均惯性估计值都为正数,并且在统计上显著,虽然显著值非常小。可见,不论以本季度股票回报率的变动(k=0)还是以上一季度股票回报率(L=1)作为决策依据,基金明显倾向于采取追涨的惯性投资策略。

从投资的综合效果来看,当k=0时,M值的均值大多大于k=1时的均值。可见,绝大部分基金管理人倾向根据本季度股票收益率的变动同向调整持股结构,即采取追涨的惯性投资策略。其中的原因,一是因为中国证券市场属于资金推动型的幼稚市场,当大盘开始启动后,个股存在着较大的上涨惯性;当大盘开始下跌,无论是绩优股、成长股还是垃圾股都同步下跌,基金只有采取趋势投资策略顺势、借势、甚至造势,才能赚取超额利润。二是中国基金业绩评价标准粗糙。目前,对于多种风格、不同风险收益目标的基金,各基金管理公司都采用基金净值对基金绩效进行评价。由于基金经理采用同一股票研究分析平台,又为了获取市场认同,在业绩上不输给同业,不得不采取谋求短期盈利的行为,导致选股和投资决策雷同和基金投资风格趋同。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以偏股型证券投资基金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基金是否存在收益的惯性反转现象。实证结果表明:在交易策略上,证券投资基金整体采用惯易策略,但倾向于买过去表现好的股票,尤其是收益率高于同期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的股票;不倾向于卖出过去表现差的股票,即采用高买高卖的策略。M值在考虑有新股票进退时,显著大于其他各种情况,这表明基金经理在选择新股进入投资组合时倾向追涨。并且选择股票时偏好收益率高于上证综合指数的股票。M值在考虑股票完全退出的情况下,所有的M值均为负值,说明基金在进行投资组合调整时,都倾向采用完全退出并投资新股的策略。可见在偏股型证券投资基金中,基金投资跟风、同质现象依旧存在。要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要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增加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数量;另一方面也应使基金的投资风格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股票投资的方法与策略篇(6)

在海外指数发行商和交易所的指数分类中,并不能找到策略指数这样一个单独的类别。然而,近十年以来,特别是2008年以后,海外指数发行商和交易所发行了大量和传统指数差异明显的指数系列,这些指数或参用了非市值加权方法,或引入多空杠杆,或按照某一类投资主题选择投资标的,据统计四大指数公司2008年推出的指数中,主题与策略类股票指数占比达到了68%,而传统股票指数仅占18%,且集中在非洲、海湾国家,拉丁美洲、东欧国家等边缘市场。

按中证指数公司的定义,策略指数是指除了仅做多的市值加权指数之外的指数。按照该定义理解策略指数,指数具备两个重要的特点之一即可称之为策略指数1、引入杠杆;2、非市值加权。

如果我们从指数构造方法的角度区分基准指数和策略指数,策略指数可以定义为非传统被动选股及市值加权构造的指数。第二种定义方式策略指数包含的类型更为宽泛。第一种定义可以理解为狭义策略指数,第二种可以理解为广义上的策略指数。

广义策略指数实际上是和基准指数相对的一种指数类型,基准指数更多是为了衡量股票市场整体或部分(行业指数、风格指数)运动和变化趋势,而策略指数则是用于衡量某种“策略”的投资绩效,这种“策略”本质上是定位于获取超越市场基准的收益,即获取aIpha收益。

海外策略指数发展时间并不长,但衍生出种类繁多的策略指数。(见表1)

指数编制理念进化历程从标尺到投资,从基准到策略的演进

早期的股市指数只是停留在标尺阶段,作为经济研究,学术研究及投资业绩的重要参考,并无任何实际的投资职能。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指数的投资的大规模发展,使得指数的投资职能凸显。为使编制的指数具备一定投资价值,指数公司开始改进指数的编制方法以适应投资需求。

一个著名的案例是流通市值加权方法的引入。1999年12月7日是雅虎公司加入S&P500的第一天,当天雅虎公司上涨了24%,事后人们发现这主要是因为雅虎可流通市值仅占总市值的10%,供需的极端不平衡,导致了价格的上涨。此后MSCI于2002年将指数的加权方式调整为自由流通市值加权,2005年S&P也宣布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方法。其后在指数编制上,指数越来越被当做个可行的投资方案来进行开发,如看重成分股的流动性,指数换手率等,这些原本只在交易中受到关注的因素也成为了指数编制时的考虑标准。

指数的投资职能也体现在为投资工具和产品的创新提供了依据,如股指期货和ETF这两类基于指数的投资工具正是依赖指数的可投资性。

指数编制的过程本质上是选股和配置的过程。指数从基准到策略的转变,最开始是从加权方式的改变开始。基准指数采取市值加权方法,市值大的股票占组合中的比重高,这本质上是种“趋势”投资策略,即认为强者恒强。2003年S&P推出第一只等权重加权指数,等权重加权可以视为一种“无观点”的配置策略,即投资者对投资组合中的股票没有好恶的偏好,将资金均匀投资在每只成分股上。其定期的权重再平衡是一个捕捉均值回归的投资策略,即卖掉上期赚钱超出平均水平的股票,买八上期亏钱的股票。当年推出的DJUSseIectDividendindex则是从选股策略上改变了原有指数的编制方法。该指数通过分红率选择标的股票,采用每股分红加权方式构建。其后RAFI指数系列采用了基本面指标进行成分股的筛选和加权。此后新推出的指数越来越多的不采用传统的指数编制方法,花样繁多的选股和加权方式开始出现。指数从个衡量市场的基准,开始转变为衡量某一种投资策略的标准。

无法战胜索性参与指数化投资和策略指数ETF发展路径

指数化投资理论一负和博弈论。和人类社会其他社会活动一样,指数化投资的理论构想先于投资实践,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后,从实践中得出的经验又推动指数化理论不断向前发展。策略指数正是在这一交互式发展过程中产生,发展并在近几年逐渐成为海外指数编制和ETF跟踪标的的潮流。

指数化投资的理论基础要追溯到1965年保罗・萨缪尔森发表的论文,他提出股票的内在价值就是它的市场价格,市场价格波动是因为买卖双方对股票内在价值出现分歧,而市场成交价格则是双方达成的价格均衡点。Fama(1965,1970)Roberts(1967)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有效市场理论”(EMH)。WilliamSharpe(1992)提出的“负和博弈论”认为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证券交易行为是一种“负和游戏”,再加上管理费用,主动管理型投资者整体的收益将低于市场平均收益,因而也将低于指数化投资者的平均收益。上述理论引发了一种新的投资哲学:指数化投资。

指数型投资工具发展历程。指数型投资工具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指数基金从推出到逐渐为投资者接受;第二阶段:为管理风险敞口推出股指期货和期权,第三阶段:第三代共同基金ETF推出、策略ETF风头正劲。

第一个将指数化投资哲学应用到投资实践中的是富国银行。富国银行在1971年7月1日发行了第一只面向机构投资者的指数基金,该基金以等权重投资于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500只股票。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指数基金成本低廉,换手率低,规则透明及其在推出后优于主动管理型基金的业绩使得指数化投资方法逐渐为机构投资者所接受,指数基金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轨道。截止到2010年底,美国投资于股票的指数基金达到323只,规模为8241亿美元,其中7017亿美元投资于美国股票市场。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期货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陆续推出美国股指期货和期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CME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先后推出大盘蓝筹指数期货、中盘股指数期货和小盘股指数期货。股指期货与期权自1982年推出后,便以其身兼数职的独特性能和灵活多变的操作方式迅速风靡市场。投资者使用股指期货和期权主要基于四大用途:对冲保值、价格套利,股市投机和强化指数投资。这些短期交易职能和指数基金的长期投资功能形成职能的互补和完善。

对风险敞口效用及其风险管理的关注促进了股指期货和期权的发展,而从组合与指数衍生品交易技术的演化而来的交易型开放式基金,则把指数化投资的优势带给了更多的投资者。1993年1月,美国证券交易所推出以S&P500为追踪标的的第一只ETF-SPDR。ETF由于交易灵活,成本和税负更低的优势,在推出后即得了投资者的追捧,截至2010年底,美国ETF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9920亿美元。

近几年,在指数化投资实践中,人们慢慢发现传统指数基金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同时,由于指数化投资的深入人心,一些人有着特殊要求的投资诉求,传统的指数无法满足。为了满足多元化的投资需要,策略指数

应运而生。

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统计,截至2010年3季度,美国策略ETF已超过278只,资产总额达到592.95亿美元,分别占美国全部ETF的27.02%和7.37%。通过策略指数进行指数化投资,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ETF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策略指数“主动指数投资”发展的必然

指数化成品通常被认为是被动式的投资,往往和静态、枯燥无味等同,甚至有人指责指数化投资是懒人的游戏。然而指数化投资本身并非“消极”或“被动”的管理过程,相反则是个极具“积极主动”色彩的管理过程。

指数的编制和选择是主动的:“积极”的指数编制是基于以下认识,即证券市场的风险收益结构具有多维、多样,可分等特征,从而可以满足投资者不同的投资需求,而每一只证券指数正是从不同的维度刻画出了证券市场不同的风险收益结构特征,因此通过指数的多样化和编制具有最优追踪成本的指数就可以更好地满足投资者不同的投资需求。

指数组合管理是积极的:“积极”的指数组合管理则是根据投资目标的不同评价和选择最优的标的指数以及优化复制指数和控制追踪误差和追踪成本等多个方面来取得最优的指数追踪效果。由于细化后的指数(如风格指数,行业指数,而非全市场指数)并不代表整个市场,而是反映某个市场的某个局部,因此指数化投资的结果不再是获得整个市场的平均收益,而是获得某个市场局部的平均收益。这些都与传统意义上的指数化投资理念所不同,从而构成了“指数化投资主动化”的重要内涵。

指数化投资和主动投资可以调和:指数化投资与主动管理型投资可以相互融合,优势互补。比如指数化投资中可以融合进主动管理型投资中对总体经济形势和大盘走势的研究判断,并积极利用指数期货,指数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来对指数组合进行套期保值,这就是所谓的“增强型指数化”(enhancedindexing)。

指数发展与投资方式彼此依赖,互相促进。人们对指数化投资的认识、应用,随着人们指数化投资实践中的开展,不断深化。传统上指数化投资消极,被动的理念被逐渐被主动,积极的观点所替代。这样的变化为策略指数的产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随着指数功能从标尺到投资、从基准到策略的变化,指数化投资实践的不断探索及人们对主动指数投资的认可,策略指数伴随着争议产生、发展并仍在继续创新和演进。

策略指数及其ETF基本面策略指数及其ETF

最早的基本面加权指数应属于2003年11月由道琼斯指数公司的DJUSseIectDividend,该指数通过分红率选择标的股票,采用每股分红加权方式构建。

基本面加权通常采用基本面因子来决定成分股权重。许多基本面加权指数的权重因素都来自公司的财务报表。权重因素可以是单因素,也可以是多因素。富时美国1000指数是富时公司于2005年11月28日基于富时美国全市场指数编制的基本面加权指数,利用全市场指数中每家公司的4个基本面指标的平均数的排名得出一个综合基本面评分。4个基本面指标包括账面价值。自由现金流、总销售收入和现金红利。富时美国全市场指数中综合基本面评分前1。C0名的股票构成富时RAFI美国1000指数。成分股的权重也是根据它们的基本面评分而定的。富时RAFI美国1000指数每年再平衡一次。

自富时RAFI美国1000指数推出以来,除了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其余时期的表现均好于富时美国全市场指数。这是由于在行业配置方面,富时美国1000指数在金融行业下了很大的赌注,占总体的20%以上,2008年之所以表现较差,跟金融业所占比例较大有很大关系。

以基本面加权的指数通常被认为就是一种价值策略指数,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iSharess&PSOO价值ETF(IVE)收益高于S&P500的收益,但仍不及富时美国1000指数策略ETF的。同样,这部分收益应该也是由行业配置驱动的。因此,基本面加权和非基本面加权的分类方法可以比价值和成长的分类方法提供更多的价值信息。

固定权重加权策略指数及其ETF

等权重就是指数中所有的成分股都占有相等的权重。比如S&PEW中每只股票占整体指数的1/500。S&P等权重指数(EWI)中大约有125只成分股被适度地加重了权重,125只成分股逐渐地减轻了权重。与市值加权指数相比,等权重加权使指数中的小市值的成分股占据更重要的作用,避免了被一两只股票主导指数的风险。

标普公司在2003年1月首先提出了S&p等权重指数,随后又相继推出了S&P行业等权重指数。S&PEWl成立以后表现一直优于S&P500,实际上从2002-2007年,S&p500EWl和S&p500的年化收益率分别为:8.87%和6.96%。2007和2008年表现弱于S&P500,但随后的2009年反弹较大。2010年以21%的收益处于大盘股票ETF类别中的前列。而SPY(S&P500),同样以S&P500指数为基础,利用传统市值方法加权的ETF,2010年只获得了15%的收益。现今,RSP的总资产已经达到了30多亿美元,而且最近仍有等权重加权的策略ETF推出。

在等权重加权的指数中,行业所占权重不受行业中公司规模变动的影响,但是受行业中公司数目的影响。这样EW拥有更稳定的行业配置,相对于传统相应的市值加权指数。EWI还有加重拥有少量成分股行业权重和减轻拥有较多成分股行业权重的特征。

为了使等权重加权指数保持等权重,其必须周期性地再平衡回到目标权重。在再平衡间隙之间,股票价值波动离开等值加权。EWI每季度再平衡一次。这样相对于基准指数来说,EWI每季度再平衡导致了高换手率。同时,等权重加权指数的表现受相对更多小规模股票的权重和高再平衡频率的双重影响。

Rydex是把等权重加权带人主流的一个先锋。Rydex推出了一系列基于s&P等权重加权策略指数的ETF。另外,Rydex还联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推出了跟踪RusseI和MSCI等权重加权策略指数的ETF。到目前为止共16只等权重加权ETF。

优化等权重指数运用的加权方法为分层次的等权重加权。PowerSharesDynamIcMaker指数就是优化等权重指数的一个好例子。

目标日期策略指数及其ETF

目标日期指数利用设定目标日期的投资方法,投资者根据事先确定的投资目标控制风险,从而达到资产增值的目的。

Zacks投资研究公司创建并维护的Zacks生命周期系列指数,投资者只需简单的选择目标日期与其打算投资的年限保持一致的基金。整个投资期限的初期,生命周期指数倾向于投资于相对激进风险较大的股票,随着目标日期的临近,其自动调整为相对保守风险较小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在较为激进的生命周期初期,组合中的资

产也严格按照行业、市值、持续年限,国家等因素进行风险分散。目标日期策略指数基于目标日期的动态资产配置策略既能满足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机构投资者的需要,同时还可以将退休计划产品开发成指数化产品,为个体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方式。

2007年TD Ameritrade率先提出了TD×独立系列ETF跟踪Zacks生命周期指数系列,该系列基金是第一次将股票和债券合并的指数基金。一般而言,投资期限越长,投资风险越大。这些目标日期基金从2010-2040年,每10年增加一档。TD×独立2040ETF基金(TDV)持续年限最长,在资产配置方面也最为激进。随着目标日期的越来越靠近,其资产配置方面越来越保守。

杠杆和反向策略指数及其ETF

杠杆和反向策略ETF可以让投资人在资金不多的情况下放大资金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投资风险。比如一倍看多ETF,即当跟踪的指数在下一个交易日上涨1%时,此类ETF将上涨1%同时也要承受1%的波动率。反向型ETF则如同空头卖家一样,投资者是在股票价格下跌时获利的,也有一倍、二倍或三倍的操作方式,因此这种投资可以用作整体股票投资组合的对冲工具。

从反向ETF和杠杆ETF的投资运作可以看出,两者有较大不同。杠杆ETF通常持有80%左右的目标指数成分证券,其余部分通过金融衍生工具实现。反向ETF本身不持有目标指数成分证券,主要持有金融衍生工具组合和现金、固定收益类产品。

在美国杠杆ETF最早出现于2006年,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发展迅速。目前,美国市场上的杠杆ETF已经超过100只,放大倍数基本集中在2倍或者3倍,产品种类基本涵盖股票,债券与商品等。杠杆ETF的标的股票指数既有覆盖所有行业的,也有只包含若干个或单个行业的。与传统的ETF不同,杠杆ETF能使投资者获得几倍于标的指数波动的投资收益,相反,它也能使投资者遭受几倍于标的指数波动的投资损失。

在这领域当中,市场主要参与者是powershare和Rydex。截至2011年3月11日,美国股票型杠杆和反向ETF共有144只,规模总计为203.56亿美元。

多空策略指数及其ETF

2007年11月17日,标普公司宣布推出S&P500130/30策略指数,该指数的诞生超越了传统股票指数并进入了资本市场的另一个领域。该指数旨在衡量一种投资战略(对与标普500指数(s&P500)相关的市场收益处于前30%的股票进行“增持”(overwelqnt)投资,对处于后30%的股票进行“减持”(underweiqht)投资)的绩效,这是快速发展的1000亿美元130/30战略领域的指数供应商提供的第一项产品。)系统对SP500的成分股进行排名,1星到3星进入卖空篮子,4星到5星进入买入篮子,卖空篮子中排名靠后的30只股票在其标准权重的基础上减去1%,如果该权重为负数则为卖空买人篮子中排名靠前的30只股票在其标准权重的基础上加上1%。每季度进行上述三个步骤,对权重进行重新分配。130/30基金跳出了传统基金仅通过仓位、行业和证券间调配获得收益的传统方法,同时利用空头头寸卖空被高估的股票创造更多的超额收益。且他们声称投资者仅需承受与传统共同基金同样的风险就能获得更多的收益。总体而言,年化收益略低于S&P500,长期看来S&P500130/30策略指数收益要高于s&P500的收益。

对于S&P500指数的发展一个比较有趣的转变是ProSharssCredjtSuIssel30/30(CSM)的推出,该基金是第一只基于130/30策略推出的ETF。CSM跟踪的是CredItSuIssel30/30指数,该指数利用有限的卖空和杠杆试图去得到股票价格的正面和负面的变动。

碳排放加权指数及其ETF

主题投资是国际新兴的投资策略,将驱动经济体长期发展趋势的某个因素作为“主题”。富时CDP碳指数旨在支持投资者将气候变化风险纳入投资策略中。该指数是建立在重大风险假说和碳效率假说基础上的。总体来说,富时CDP碳指数是保持行业中立的。成分公司是保持不变的,但是公司的具体权重随着相对同行业公司对碳的风险暴露的变化而变化。每个行业的总权重是保持不变的,其中具体公司权重可能是增加或者降低的。

该指数系列首次提供了长期的,前瞻性的投资工具,密切跟踪现有的英国基准,并能降低投资组合的气候变化风险。在截至2010年底的三年期内,其全股表现优于标准富时全股达1.5%。这表明,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如养老金,可以通过其投资组合,既可以实现广泛且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又能管理气候变化对投资的影响。

另外,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主题类投资策略指数。Powershares推出了一系列跟踪清洁能源及再利用主题类策略指数的ETF。清洁能源指数,利用成分股的经济业务中涉及清洁能源的比重和其他量化指标来决定权重。指数中成分股权重会优先考虑来自清洁能源的收入比例、新技术影响力和公司致力于治理污染的努力程度。

主动管理型策略指数及其ETF

ETF的主要好处之是降低了成本结构,可以提供较低的资产换手率和各项费用。主动管理型ETF最初的出现就似乎与其自身存在矛盾。但在现实中,主动管理ETF可以提供与指数型ET[很多相同的好处,同时也给投资者带来战胜市场的机会。

2008年4月,PowerShares推出了四只主动管理型ETF:PQY、PQZ、PMA、PLK,其中PQY,PQZ和PMA为股票型ETF,PLK为固定收益类ETF。PQY和PQZ选用量化选股的方法,更倾向于对成长股的选择。PMA是以量化选股为基础选择最佳大盘股的一只ETF。

国内策略指数及其ETF发展情况

股票投资的方法与策略篇(7)

截止10月31日,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统计,正在运行状态的股票策略的阳光私募基金产品共有1325只,其中子策略为股票多头的产品有1299只,占98.04%,股票多空的产品有3只,股票量化的产品有12只,股票行业策略的产品有11只。

最古老的策略之一

股票策略是最古老的策略之一,其基金产品投资标的以股票为主,一般股票的配置比例超过50%。子策略中,股票多头在通常情况下主要投资于股票资产,但是只做多,不做空,通过分析股价变动的原因和特点,投资于有更好的盈利增长和在价值层面便宜且被低估的股票。

股票多空是同时采取做多和做空操作且具有明确的方向性策略。股票多空ELS(Equity Long Short)基金经理通常通过卖空、期权的买卖和使用杠杆使其与只做多(Equity Long Only)策略区分开来。

股票量化是运用数理算法和计算机模型来确定未来价格变动以及证券价格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股票买卖决策。股票行业策略则是通过寻找某一特定行业中的投资机会来获取收益。基金经理在这些行业有着比一般投资者更专业的技能,大部分的资产集中于某一个行业,比如消费、医疗等等。

除了以上四种子策略外,也有一些股票策略的产品运用复合策略的方式来操作,具体的表现形式是指同时运用两种或以上的策略。

多头策略:头尾相差80.24%

在目前投资工具缺乏的中国A股市场,大多私募基金只能采取传统的股票多头策略,策略的单一无疑限制了产品的发挥。由于不能做空,私募基金只能靠天吃饭,行情低迷时表现较差。

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的统计,截止10月31日,以股票策略为主的阳光私募产品在今年的平均收益率为-2.1%,同期沪深300指数的跌幅为3.88%。从策略细分来看,股票多头的产品今年收益率为-2.12%,股票多空为-0.03%,股票量化为-1.86%,股票行业策略为-0.25%。

在今年以股票策略为主的产品中,收益率最好的是泽熙投资旗下的山东信托-泽熙3期,收益率为36.79%。泽熙投资是典型的多头策略,其掌门人徐翔的操作方式以凶悍著称。

以多头策略为主的基金产品风格多以趋势为主,优势体现在精选个股能力和市场趋势的判断能力。由于该策略只能单向做多,所以在风险控制方面多以个股和仓位来调整。这类操作策略的管理人业绩通常分化较为严重,今年亏损最为严重的平安信托-黄金优选二期一号,收益率为-43.45%,头尾相差80.24%,这是由于对行情的判断和对个股的选择差异导致。

弱市表现欠佳

股票多空策略主要体现在根据持有股票的头寸来卖空相关的股票或者期权等来实现风险对冲。由于目前国内A股市场的对冲工具缺乏,目前只有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并且在实际的操作中有诸多限制,所有以股票多空策略为主的产品在国内市场较为少见。

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的统计,以该策略为主的产品只有三只,分别是华宝信托-励石一号、华宝信托-多策略社润一期和华润信托-创赢3号。在业绩表现上,这类产品的业绩分化相对多头策略的产品较小,今年表现最好的产品是华宝信托-多策略社润一期,收益率为7.17%,而表现较差的是华宝信托-励石一号,亏损7.23%。

股票量化策略主要采用计算机模型来进行股票买卖,该策略可以减少人为的情绪给股票操作带来的风险,依靠管理人的经验写入模型进行自动化管理。近年来海归人才不断回国创业参与资产管理,他们有着海外先进的量化管理经验,但由于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毕竟存在很大差异,所以量化模型需要一定时间来实践和完善。

目前采用股票量化策略的产品共有12只,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率为-1.86%,比股票多头策略稍微低。表现最好的产品是中信信托-升阳3期,收益率为4.16%,而表现最差的产品是华鑫信托-德银创鑫1期,亏损14.86%。从这类产品的收益表现来看,波动率明显要比其他策略的产品要小很多,这也是量化模式的优势所在,可以较好地控制下行风险,同理,也丧失了获取超额收益的机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