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1 16:14:36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篇(1)

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将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应用到学籍档案管理中,已成为学籍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这对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首先,计算机系统具有信息处理速度快,存储容量大,信息查找方便等特点。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一套完整的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可以快速地输入、阅读、输出和利用学籍档案信息,方便快捷。

其次,计算机巨大的内存容量,满足了当前招生规模扩大,学籍档案数量迅速增加而需要的存储空间需要。一台计算机可以存储历届学生的学籍档案,并且能够安全高效地完成各级学生学籍档案的日常管理。由于实行专人管理,档案的保密性强,工作效率高。

第三,计算机的搜索查询功能,也为学籍档案的查询利用提供了方便,管理人员可以随时输入查询条件,调取任一考生的信息,用传统方式需要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找到的数据现在仅需几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可做到,为管理人员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第四,利用计算机中某些软件,可以对相关学籍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对每个学生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为学生加深对自身的了解、高校提高管理水平、用人单位找到更合适的员工和制定合理的用人计划提供方便。第五,利用计算机技术管理学籍档案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原来需要几人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仅需一到两人就可做好,减少了档案管理的人力成本。

二、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的措施

高校要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的管理,实现学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要引进一套规范、标准的学籍档案管理软件

目前,在高校中使用的学籍档案管理软件一般是通过购买软件公司开发的通用的档案管理软件或有实力的高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开发的管理软件这两种途径获得的。软件公司开发的档案管理软件,虽然其设计原理遵循了国家档案实体分类法的规定,基本适应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需要,但是这类软件更适用于文书档案的管理,用于高校的学籍档案管理稍显牵强。另一类学校自行开发的软件,完全根据本校实际进行设计,比较符合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但其分类标准却欠规范。因此,高校引进软件时,可与软件公司约定,要求开发人员根据本校实际,在原有通用软件的基础上做适当的修改,或有条件的高校在自行开发软件时,在基于本校工作实际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国家档案实体分类法的规定制定分类标准,使其在适应自身学籍档案管理需要的同时,更加标准和规范。

(二)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并加强培训

实现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除了先进的管理软件之外,还必须建设一支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同时能熟练操作使用这些管理软件的专职管理队伍。要保障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必须充分发挥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大力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及管理能力,特别是熟练使用现代化办公设施的能力。由于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因此要重视和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使这些人员及时学习新技能、新知识,提高他们的信息管理意识和水平,让他们更好地为本职工作服务。

(三)建立网络互联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对要求了解的学生的信息是不同的,实现学籍档案管理系统与学校各部门管理系统的互联,各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直接调用学籍档案中的信息,减少了重复劳动和查阅纸质档案的时间。由于成人教育的特殊性,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对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的相关信息进行查询,因此还应该实现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相关管理模块与教育主管部门的对接,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还可以促进区域教育网络的进步。同时,由于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涉及部门协调、人员管理、办公自动化等方面,实现与教育主管部门的互联,通过计算机管理同时辅以相应的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保证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全面性和效率。

(四)注意学籍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由于成人教育系统分布比较广泛,有多个校区和工作站,总校与各分校及各分校之间都要进行相关信息的交流和传递,因此学籍档案应有一定的开放性。同时学籍档案中又包含了很多涉及学生个人隐私的信息,这些信息是需要保密的,要求管理软件应具有一定的学籍信息安全与保密功能。一方面严格审查网上公布的信息,避免涉及学生隐私的信息及保密内容被到网上。另一方面确保学籍数据信息安全,采用防火墙、安全、控制权限等技术保护措施,防止泄密、数据丢失等问题,保障成人教育学籍档案信息的安全。

三、总结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篇(2)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战略管理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案例教学在战略管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要求,描述一个特定的情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分析、讨论与决策的一种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构成了案例教学的主体,双方在合作、开放、互动的前提下,对问题和疑难情景进行分析研究。

战略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主要研究和解决企业长远性、全局性的问题,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一种理念或思维方式,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艺术性。单纯的理论教学难以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战略管理理念和思想,而案例教学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战略管理案例教学主要以企业发生的现实战略管理问题为探讨的核心,营造一个仿真的环境,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切身地感受到真实的社会环境和问题,学会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复杂条件的实际问题。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各种各样实际的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学习和处理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战略管理的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应用案例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案例教学已经成为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方向。

2 信息技术在战略管理案例教学中的作用

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是指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施和相关的软件工具,借助科学的方法,对诸如图文声像等信息进行搜集、处理、加工、存储、传输和利用的技术。战略管理案例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主要指在教学中如何更充分地把人力资源、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信息手段与战略管理案例教学的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完成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个新兴的教学环境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这种教学环境具有信息资源丰富、交互与交流方便、时间与空间开放等优势,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多媒体技术的超文本信息组织方式与网络技术的结合,使学生在学到新知识的同时,更能够培养他们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素养。计算机网络的交互性,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思维及创新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更好的互动,从而促进合作精神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3 战略管理案例教学各环节信息技术的应用

3.1 案例收集与整理阶段

案例教学法的基础是“案例”, 开展战略管理案例教学工作的前提是拥有数量众多的体现现实性、典型性、时代性和多样性特征的案例。传统教学环境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收集案例大多是年代久远的经典案例和近期发生的案例,教师之间因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部分案例被重复地用在不同的课程上,学生产生强烈的倦怠感。在战略管理案例的收集和整理中,利用网络技术、搜索引擎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到大量战略管理案例的素材,进行深加工和修改,再分门别类整理形成案例库,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案例资源的共享,同时,容量巨大的网络空间为案例资源的存储提供了载体。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搜索引擎,其功能越来越强大,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信息技术工具,进一步提高搜寻有价值案例的速度和质量。

3.2 案例展示阶段

传统的教学中,案例材料怎样能更好地向学生展示,一直是困扰着教师的难题。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一般采用口头表述或文字资料的方式展示案例,展示时间很短且很难让学生深入理解和仔细思考相关问题。学生对案例内容大多是简单聆听或是走马观花,案例展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难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没有很好地完成战略管理的教学任务。信息技术为战略管理案例的展示提供了更多的形式和便利条件,学生通过网络这一平台,利用课下时间对案例进行仔细阅读、收听和观看,有充裕的时间思考和把握案例的重点,利于学生提高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利用网络空间和多媒体技术展示案例成为战略管理案例教学开展的主要手段。教师在案例展示的过程中,不能仅充当发号施令者,更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一些启发性和提示性的语言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案例,思考案例中相关战略管理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充分体现战略管理应用性的特征。

3.3 学生学习阶段

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学生学习和分析案例,案例教学的效果取决于学生对案例分析和应用的程度。案例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探索通过什么途径,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案例的认知水平和理解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自由、平等地参与案例讨论提供了平台。学生通过互联网展示自己分析案例的效果。网络信息资源的开放性,为了避免雷同,学生在分析案例时尽量用别人没用过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开发他们的自主创造力。作为引导者的教师要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和资源的共享性,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及时的指正和激励,公开公正地对有创新性的作品给予表扬,对雷同的作品要批评并督促改进。通过激励和监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网络技术的更新发展,为案例的分析讨论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工具,也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利用群组聊天、微博等网络工具和学生展开积极的互动,推进案例教学工作的开展。

3.4 教学效果评价阶段

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指实施了案例教学方法后,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评定,制定什么样的评价衡量标准。教学效果评价中的一大难题是如何更好地体现教学效果评价的公正和公平性,避免学生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学生在充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其他同学的作品,为学生自评和互评提供了条件。因此,在教学效果评价中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教师要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的作品做出评价,点评的理由要恰当充分,让学生有所感悟,同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形成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和对他人作品的评价。为了体现评价结果的公允性,需要获取更直观的统计数据来佐证,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匿名投票,引导学生更加自由地对所有作品进行评判。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评价体系的改革,改变了单纯教师评价的方式,扩大了评价主体的范围。学生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成果进行浏览、分析和评判,真正发挥学生评价主体的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基金来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10年度校级精品课程(企业战略管理)

参考文献

[1] 陈小燕,钟曼丽.《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方式综述[J].企业导报,2011(1上).

[2] 邵一明.提高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效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5(12).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篇(3)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学案导学法 教学应用

一、什么是“学案导学法”

“学案”不是教案,也不是教案的“翻版”,而是教师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精心编写的一种学习方案。“学案”的内容不宜太细,可以多给学生提供材料,多提启发性问题,多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解答,使教师的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导”上。而“学案导学法”以“学案”为引导,通过教师指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学习,突出学生自学行为,强化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二、如何设计学案

学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学习探究、知识小结和当堂检测五个环节。因此,编写“学案”时必须通过发挥备课组集体的力量,集思广益,分工合作,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科学、有效的学案。

1.学习目标:体现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关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原则要求,使课堂教学符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效开展活动。如《Excel图表》的学习目标为:

知识目标:学会在Excel中创建数据图表;掌握设置图表类型选项的方法。

技能目标:图表的创建及设置;图表的美化。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寻找、追求、创造美的东西,强化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自主学习:将一些基础知识设计成填空、图表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自主完成知识体系的基本构建,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就是自学、识记、探究的过程。

3.学习探究:针对本知识点精选或设计有代表性的例题,巩固知识点,检测学生学以致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积极思维,以实现理解基础知识之上的认识目标,并不断深化知识结构。

例如教学《枚举算法》,在学生已理解枚举思想的基础上,我在教学教案中设计了关于寻找1-100之间,个位是1,并被9整除的整数这样一题时,学生大多会这样考虑,通过for语句控制1―100进行变化,通过mod语句实现被9能整除,在考虑个位是l的时候遇到困难,所以我就以这个作为切入点,引导他们加深对函数的理解,并让他们设计出完整的程序,设计如下:

For i=1 to 100

If right (str (i),1)=1 and i mod 9=0 then print i

next i

根据刚才的设计分析,他们是将所学到的函数知识,再结合枚举的思想,是从1到100一个数一个数地进行判断,以最终找到1-100之间的个位是1,并能被9整除的数。那能否将个位数直接控制在1,从1、11、21…91进行变化,再判断能否被9整除。学生根据我的提示,积极思考、深入探究,设计改为如下:

For i=1 to 100 step 10

If i mod 9 =0 then print i

next i

对学生在构建知识体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展开,引导他们真正理解算法的优化在枚举中的应用,让学生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

4.知识小结:总结本堂课知识点。将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以简约的文字形式充分展示在学生面前,这十分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从而准确、完整、系统地贯穿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知识的定位。

5.当堂检测:本节知识点的巩固练习。

三、如何去实施学案

1.课前准备。课前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2.实施探究教学。问题探究是学案的关键,教师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设定好问题,启发学生猜想与探究,引导他们思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更充分、更安全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学excel公式时:①教师提出问题:其同学的各科期末分数分别如下,如何计算他的总成绩呢?②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是用windows自带计算器进行计算呢,还是另有其他方法呢?③学生尝试:若用计算器感到有点麻烦,不太可能,试一下运用公式将单元格逐个加起来。④得出结论:Excel中可以使用公式进行计算。⑤教师引导出Excel的公式。

3.关注差异,层层递进。在探究活动的设计中,启迪学生思考的问题难度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知识的应用从记忆到迁移,从迁移到类比呈梯度的变化。引导学生从问题的表象理解、层层递进到问题实质的理解,对知识的认识从低级向高级飞跃。

尝试运用栏目习题的设置要体现“步步为营,步步为梯,步步提高”的原则,在讲到《循环语句》时,我设计了四个梯度的问题:

(1)写出for…next语句的格式(知识点直接应用)

(2)写出通过循环语句对1―100进行累加?(知识点提升)

(3)对1―100之内的自然数分别进行奇数和与偶数和?(习题探究)

(4)循环语句能否实现1―100之间自然数中奇数的倒数和与偶数的倒数和(知识的迁移运用)。

总之,学案导学法的实施,使得教师课堂上唠叨的少了,课下思考准备的多了;课堂上学生耸着耳朵接受灌输的少了,自己干的事情多了,同时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多了。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篇(4)

关键词:信息化课堂;高职;教学方案

一、信息化教学概述

信息化教学,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将现代的教学方法融入至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从教学的理念,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技术,评价与应用环境等等一系列方面实现信息化。它主张对于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实现数字化,其目标是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达成适应信息化社会需求的全新的教育模式。

二、信息化教学在高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典型方法及其不足

最近几年来许多高职院校都开展了基于信息化教学理念的改革与创新,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方法与经验。根据笔者的归纳,有如下的几种方法,但都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与不足,特总结如下:

(1)探索发现法:就是在教师的安排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地借助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探索发现问题,从而掌握知识。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开拓创新的科研素质,但是效率不高,花费时间较长。

(2)问题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利用各种信息化教学的手段去进行研究,在指定的时间内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种方法学生学习的目标明确,效率较高,但是由于高职学生普遍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与精神,导致经常无法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问题的解答。

(3)慕课教学法:运用现代广受欢迎的慕课系统,让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技术随时访问慕课,复习预习所学的知识点,及时监测学生的学习状态。这种教学方式新颖,效果好,但是不易组织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缺少师生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交流,长期运用该种教学方法容易产生厌倦。

正因为存在着如上所述的诸多不足之处,所以很有必要对现有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信息化课堂教学进行改进,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高职计算机应用信息化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案

针对上述计算机应用方面信息化教学应用的不足,结合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情况,特地提出一套完整的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信息化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案:

(1)对学习者的特征进行分析。

正像所有的教学活动一样,计算机应用的教学也是一个师生交互的过程,弄清楚受教育者的基本的状况,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笔者认为,在组织信息化教学活动之前,最好能够从如下的几个方面对学习者的特征进行分析:

1.个性心理特征:

每位学生的心理状态都是不相同的。总体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活泼好动,普遍动手能力强于理论思维的能力,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不感兴趣,而对于形象生动的实践活动则兴趣十足。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把握住学生的这种性格特点,尽可能地使用生动的言语和丰富的演示来启发学生,尽可能地让他们自己动手去进行探究。

2.多媒体操作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设备的能力已经被看成是当代人的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但高职院校的学生,多媒体的操作能力大相径庭。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应当对于学生多媒体的操作能力有所认识,要了解每位学生的操作能力,必要时对某些能力欠缺的学生单独辅导,让他们尽快地掌握多媒体的操作能力,以便于进一步地向学生推行信息化教学方式。

3.知识结构:

了解学生在进行本次课程之前,已经掌握了哪些必要的知识点,特别是对于本次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一定要让学生提前有所了解,以便于提升教学的效率。

(1)对学生进行分组。

作为高等职业技能培训的必要手段,分组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通过分组能够让学生有团队意识,能够增强集体荣誉感,便于开展小组内部的交流合作与小组之间的竞争。同时,学生也可以从小组活动中获得其他组员的帮助。在实施信息化教学活动之前,应当遵循“优劣搭配”的原则,让先进的同学可以带动下后进的同学。

(2)准备信息化教学的资源

实施信息化教学,必须要整理好必要的资源。常见的资源包括慕课平台,操作视频,编程源码,辅导资料,网上资源等等。教师应当仔细地研究这些资源,合理地使用他们。特别要注意保证教学场所的网络畅通,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正常地访问网络上的各项资源。

(3)教学过程

作为实施教学的一项重要手段,教学的过程非常重要。根据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吸收借鉴了许多其他的教学流程优势,总结出了如下的教学过程,推荐给大家:

四、本信息化教学方案的实施效果总结

通过应用了上述的高职院校信息化课堂的教学规划,对于整个计算机应用的教学的过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笔者的实践来看,通过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通过各种网络信息化手段,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效果汇总展示出来,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通过严格的教学过程,既能够保证学生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也可以培养操作技能,效果非常明显,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篇(5)

>> 农村气象服务中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浅析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企业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在普通高级中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散打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探究 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气象服务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情报服务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以及档案信息管理面临的挑战 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散打运动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6]魏佳丽.中外档案在线服务比较研究 [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美国国家政府档案网[EB/OL].[2011-01-21].http://ww

w.nationalarehives.gov.uk.

[5]上海档案信息网.档案博客[EB/OL].[2011-01-21].http://202.136.215.236/Blog/Mod/Default.aspx.

[7]王知津.创新型的知识机构――新组建的加拿大图书档案馆[J].档案学通讯,2005,(4).

[8]Lindy Brown.Twittering Libraries[EB/OL].[2011-01-26].http://lis5313.ci.fsu.edu/wiki/index.php/Twittering_Libraries.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篇(6)

本研究对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1年至2015年的数据进行精确检索,以“信息化”并含“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按篇名搜索,检索到与高校档案信息化直接相关的文献14篇。以“信息化”并含“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按主题搜索,检索到相关文献63篇。以“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为检索词按全文搜索,共检得文献139篇,去除与主题不相关的文献后,得到教学档案信息化研究的成果共114篇文献,具体检索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我国对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的研究始于2002年,但在前两年并未引起重视。2009年以后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才开始成为档案管理及信息化领域的研究热点。这一现象的出现实质上与我国当时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路径的探索及相关政策的支持相吻合:1996年我国开始探索信息化建设,电子文件项目被列入科技计划,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1999年《电子文件归档与归档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初次下发后,我国各级档案管理部门逐步进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阶段;2008年国家提出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档案信息化自此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开展。政策的出台与践行往往需要高校作为主要推动力量,高校档案信息化研究随之展开。

继续以全文+“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为检索式,检索到的相关文献来源如表2所示。表2从数量和比例上基本反映了高校教学档案研究成果的来源分布。由此可见,在档案类核心期刊上刊载的与“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主题直接相关的研究成果十分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深度及质量还有待提升。

在不考虑各主题研究内容交叉的前提下,对精选的114篇论文按主题进行划分,各个主题研究成果数量分布如图1所示。

目前关于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改善对策的提出、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及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等几方面。其中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方面的论文数量最多,占精选论文总数的37.7%;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改善对策方面的文章数量大致相当,分别占到23.7%和24.6%;网络技术应用及新模式方面的研究数量较少,分别占到8.7%和5.3%。

2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研究热点分析

2.1 云技术、数据库等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近年来,档案界学者在结合传统档案管理要点的同时将网络环境下的新技术运用到电子档案管理领域,从而对在网络环境下产生的电子档案进行管理。陈锋、孙淼洋提出,实现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途径是创建覆盖全校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对教学科研中产生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档案进行统一集中化管理,如利用软件数据中间件技术实现各部门产生的教学档案的收集归档等[1]。云技术、数据仓储技术等在教学档案管理过程中的方便操作性,使得后续情报分析、数据挖掘、知识发现以及教学档案信息共享等的实现具有优势,同时还能有效避免由于工作交接、科室合并、设备更新等给教学档案管理带来的各种麻烦。张兆基认为,在云计算环境下教学档案的管理主要依托校园网及各部门服务器建立学校层面的平台,教学档案办公室利用该云计算平台提供的教学档案管理系统、电子文件中心系统软件和存储平台实施数据上传、读取等档案管理功能[2]。例如当教师将涉及课程每一个环节的教学档案信息同步更新上传至数据云,实现各个环节教学档案的实时更新,学生也可以通过更新自己课程的数据云,掌握课程动态,反馈课程感受。这种云计算技术可以将分散的教学档案以更集中化、细节化、数据化的信息库形式展现出来,从而为教学活动提供准确翔实的信息。

2.2 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研究现状

2.2.1 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研究表明,要从收集档案、搭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培养档案管理专业人才、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等多个基础角度开展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李娟等学者通过对教学档案管理系统的研究,总结了该系统的运行流程,即将学生所有档案信息先导入档案馆临时数据库中,经组卷后再纳入档案馆正式数据库中,将该数据库与学校各部门的教学资源信息库无缝对接,档案用户即可通过学生基本信息查询、利用档案[3]。

2.2.2 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现状及对策方面。如今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的研究人员主要来自从事高校教学管理的一线工作人员,因此他们对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把握得比较准确。总结现有研究的观点,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对教学档案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收集不及时、整理不规范、人员素质不高以及教学档案信息化网络安全问题等。相关学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解决方案基本涵盖了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各方面,但对于如何具体展开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如各类教学档案数据库建设的标准、构建方式及教学档案信息化平台设计与构建等实践层面的具体研究,目前涉及尚浅。

2.2.3 网络技术应用以及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新模式方面。网络技术如云技术、数据仓储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的应用将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推向一个新高度。现有研究表明,有序的电子教学档案不仅能够服务于教学科研工作,其体现出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也是高校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的代表[4]。因此构建数字化档案系统、进行教学档案种类多样化管理、全面使用信息化技术已成为实现高校档案工作科学有效发展的必经之路。

2.2.4 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方面。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一直备受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关注。我国学者从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现状出发,剖析制约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因素,提出了从计算机硬件配备、软件应用、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和人员素质四个角度进行系统化教学档案管理的方案[5]。这些研究表明,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只有加强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才能有效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稳定可持续发展。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 中职会计 案例教学模式 探究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市场对于会计类人才的要求也更加苛刻,不但需要会计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还必须拥有极高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职院校只能不断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才能够迎合市场需求,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因此,案例教学模式成为中职会计教学中常用的方式。但是,案例教学模式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却仍旧无法达到市场需求的标准。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案例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成为众多中职会计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在此针对信息技术环境视域下中职会计案例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以期能够为有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并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1]

二、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案例准备的质量

所谓案例教学模式,就是指教师事先准备相应的案例,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案例中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能够在较为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教学,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

从案例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来看,案例的筹划与准备是基础与前提。通过实践调查发现,在中职会计案例教学模式中,教师准备的案例是否能够吸引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进来、是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是决定案例教学质量的关键。[2]

由此可以看出,要提高中职会计案例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案例转变与筹划的质量。但是,在传统的条件中,案例的可选性较少,教师面临着教学资源缺乏的困境。

此时,在信息技术环境视域下,教师就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高质量案例的准备与筹划。通过信息技术,教师首先可以利用互联网在网络平台上收集和整理案例,可以方便快捷的挑选出能够吸引学生目光、便于学生模拟和操作的案例。

同时,在准备高质量案例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案例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设备开展,达到更高效率的导入效果。具体地说,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更好的营造相应的氛围,可以通过图片、音乐等形式来打造相应的氛围。

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更快的融入相应案例的情景中,能够更快的转变自己的思维,使自己真正融入特定的案例情景中,进而提高案例教学带给学生的实践感受,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是中职会计案例教学模式的第二步,也是整个教学模式中的核心部分。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教师应设法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引导学员紧紧围绕案例展开讨论,方式可以是全班一起讨论,也可以划分成小组讨论。

但是,在传统的中职会计案例教学模式中,教师所组织的案例讨论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一方面,因为缺乏真实情景和条件的支撑,教师很难营造较为真实的气氛,很难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相应的案例中。在此基础上,学生的主观思维仍旧停留在课堂教学中,这就表示学生的思维和意识很难从实践的角度出发,使得学生的思维无法迎合实践,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另一方面,在中职会计案例教学模式的讨论环节中,教师所组织的讨论相对空乏,并不能针对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自然也就得不到预期理想的效果。具体地说,中职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没有相应的意识,导致学生无法在此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讨论,无法达到教师预想的效果。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中职会计案例教学模式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应用的功能,降低了有效性。

此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组织开展更高效率的案例讨论。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图片、音乐等形式打造更合适的教学氛围。在此基础上,案例教学模式的带入性增强,为案例讨论奠定基础。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文字等形式为学生的讨论指明方向。这就能够在不打断学生讨论的情况下提高案例讨论的有效性,帮助学生获得更有效的提升。

最后,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更加拟真的情景模拟中,让学生进入相应的实践情景中。此时,学生思考的角度将从实践出发,也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在这种情形下,学生才能够发现理论与实践的不同点,才能够明确未来学习的方向和目标。[3]

四、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案例总结的有效性

最后,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案例总结的有效性。案例总结是中职会计案例教学模式中的最后步骤,其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也最大。

在传统的案例教学模式中,教师虽然能够针对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但却缺乏一定的依据。具体地说,部分学生在进入情景后对自己当时的表现没有深刻印象。这就导致教师在总结时无法得到学生的呼应,进而降低了总结有效性。

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提高案例总结的有效性。一方面,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设备较为详细的罗列出自己发现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有更直观的感受,并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思考。另一方面,教师甚至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讨论情形进行录制,让学生观看到自己真实的表现,进而提高说服力,能够更有效的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反思。

结束语: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是时展的产物,其早已渗透进入现代教育中,并且已经取得不俗的成绩。在中职会计案例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案例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从案例教学模式的三个步骤进行提效。这就需要众多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交流,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效率,进一步完善案例教学模式,最终促进中职会计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素丽.信息技术环境视域下中职会计案例教学模式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