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体育教学设计案例

体育教学设计案例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2 16:08:47

体育教学设计案例

体育教学设计案例篇(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青年专项课题“给予体验式学习的《教育学》影视案例库的设计与开发研究”(课题批准号:C-c/2011/01/101)和2011年度南京邮电大学教改重点课题“基于体验式学习的《教育学》影视案例库的设计与开发研究”(项目编号:JG01711JX1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0-0148-03

现代知识论认为,经验就是知识。因此,经验论的课程观要求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在体验中感受知识与运用知识。在此背景下,体验式教学模式已经在教学理论界与实践界达成共识,但是实践中对体验式教学方式的探讨还远远不够。当前,尽管我国有数百种“教育学”教材,但是核心架构都是“基本原理、教学原理、德育原理、管理理论”等四个主要领域,并且都以理论形式呈现,与教育实践存在脱节现象,使得内容显得枯燥单一、要旨难以领悟。因此,在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构建知识的教学模式不仅是理论发展使然,也是教学实践使然。特别是如何创建学生有效参与体验的情境,如何设计高效可行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如何把控体验式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已经成为体验式教学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核心所在。

一、体验式教学影视案例库开发的理论基础

体验式教学的思想起源于美国教育家杜威的经验主义教育哲学。杜威认为,课程应该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通,不应该以学科为中心,而是应该以学生为“圆心”,以此为出发点与归宿点。任何课程都应该在学习者的经验与生活环境内进行设计,让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激发学习动机。因此,课程的组织与教学都要超越学科化实现心理学化,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对知识的接受都应该考虑到心理发展次序,并且利用好学习者现有的经验和能力。他反复强调,教师不应该将知识当作某些固定不变的东西,而应该是在生命的体验中形成的东西,学生的经验与课程中的体验“正如两点构成一条直线一样……构成各种科目的事实和真理,构成了教学”。

经验论哲学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认知过程,还是一种对知识、行为以及文化的体验与反思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情感体验,升华了自己的人格,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张扬,最终使人的生命活力得到释放,生命的价值得到彰显。可见,体验不是“空降”而来,而是学生在不断领会知识、体验知识、感受生命的过程中产生的。总之,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手段,更是提升学生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过程,因此,教学应该是知识性、生命性、发展性与智慧性的统一。

体验式教学的重心应该在于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并围绕这一重心进行教学设计。因此,学生的体验、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实践参与以及实践性思维成为体验式教学的“关键词”。而传统的教学是以传递书本固化的知识为核心的规范性行为,虽然这种输入式的方式在知识传递上具有高效率的特征,但忽视了学生对知识意蕴的领悟与理解,作为教学本质的生命性、发展性以及智慧性被抹杀,学生获得的仅仅是一些固定化的“公共知识”,而没有转化为“个体知识”,教育“转知成智”、提升学生生命的本质得不到彰显。体验式教学过程就需要教师设计具体的情境与实践性问题,让学生在对这些情境的理解与问题的解决中实现学习体验,进而生成新的知识,提升实践性思维的能力。可以说,设计实践性情境与问题是体验式教学的起点,这需要教师有很好地把控教学的能力。

在信息社会,网络、手机等各种新型媒体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视听素材,影视传媒成为影响我们生活的重要载体。因此,基于体验式教学的本质要求,影视案例教学就成为教学首选之策。所谓的影视案例,就是通过影视的方式“叙述发生在一个真实教育情境中的、蕴含一定的教育道理、能启发人思考的、具有一定典型性的教育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可能也必须包含有一个或多个教育疑难问题或矛盾冲突,并且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国内外的一些实践已经证明,通过影视案例教学可以活化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提升理论教学效果。

二、体验式教学案例库开发的实践

教育学在以课程的形态出现时,相关教材建设就必然显得十分重要。教材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的的主要依据,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但需要教师有责任心,更需要教师掌握课程开发的技巧,影视案例库的建设更是如此。“教育学”影视案例库的建立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环节:

1.“教育学”影视案例资源库的需求分析。当前,教育学处于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在讨论学科问题的真正学术著作中,你不会找到‘教育学’这一项目。”它不仅遭遇了其他学科领域的蔑视,还饱受教育领域内的指责,“教育学的迷惘”“教育学的终结”“教育学的困境”“教育学的悲哀”无不折射出教育领域内学者的无奈。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学”教材验收受制于认识论的影响,过于讲究客观性、确定性,“教育学”也就以传递所谓已经经过检验的“可靠性知识”为己任,拒斥那些尚未形成一致结论的经验性知识,从而使“教育学”教材成为神圣知识的化身。正是如此,导致既有的“教育学”教材严格预设了学习内容,导致教材体系变化甚微,以基本原理、教学论、教育论以及学校管理等作为基本框架,这些僵化的理论却要承载阐释活生生的生活世界的责任。同样,作为教师教育专业核心课程的“教育学”也存在着价值虚张、目标模糊、内容抽象、资源匮乏、方式单一的流弊,这与教师专业的实践性之间存在严重的背离。正因如此,导致该课程地位的低下,甚至遭到学生的拒斥。因此,如何对该课程进行教学范式变革提高教学质量,不但成为时代的需要,更是课程发展的命运选择。而影视案例资源库是提升学生学习体验的新尝试。

现代社会已进入所谓的“读图时代”,图像以及相关的视频资料在整个社会生活信息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多,因此影视案例也自然成为“教育学”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尽管影视教学在“教育学”课程中运用比较广泛,但是有关影视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专题研究却不多见;目前全国各地都有很多各种体验式培训机构,但是目前市面上还没有出现专门的体验式培训的案例资源库;国内外教育学资源库绝大部分是支持教师日常教学,且主要针对于陈述性知识的,对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很多,与体验式学习中要求学生多进行主动尝试的初衷不符。因此,“教育学”课程的影视案例资源库的设计与开发存在不足,具有较大的需求空间。

2.“教育学”影视案例资源库的设计策略。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需要进行缜密的规划与设计,教学系统不是一个简单的“同构系统”,而是富含多元成分与要素的复杂“异构系统”。这个系统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需要不同的操作者在实践中根据教学过程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最后建构最适合的教学方案。这种具有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就给资源库的设计者带来了“调适众口”的难题,而要解决这一难题就需要资源库的建设者从资源库的使用者(课程设计者)的视角出发,尽可能地涵盖多元化的教学设计要素。

尽管不同的教师与学生对教学具体要素的认识存在不同观点,但是,马杰(Mager,R.R.)的课程设计“三要素观”得到的共识最多。在马氏看来,教学设计要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就是: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如何达到目标?我们是否达到了目标?可以说,其中包含的目标、过程与评价构成了教学活动的基本链条。基于体验式教学的“教育学”影视资源库的建设就需要沿着这个“链条”展开。基于此,可以将影视案例资源库的设计分解为目标、内容、过程与组织四大块。其中内容是核心部分,并且资源库的内容要凸显实践性思维的培养、问题的展示、问题的解决以及知识的生成等核心目标。

因此,在建设影视资源库的时候需要关注影视作品的典型性,要善于挖掘影视作品中的教育学意蕴,使之与学科的基本原理与教学目标相契合。特别是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并对影视作品进行适当的剪辑,突出与教学内容与目标相关的部分,更加彰显案例的典型性。同时,还需要注意影视资源的时效性。影视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其中的人物形象与事例都是时代思想的凝练,这些思想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去体会、去挖掘,否则其中的意义就会在无导引的播放中流逝。再者就是要注意影视作品的趣味性。尽管影视作品都是艺术品,但是年轻学生会更加注重感官或外在的趣味性,思想很深刻的作品有时候就会显得枯燥与沉闷,只有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去挖掘其中的趣味性,通过对内容的精选与凝练才会被学生所接受,并从深层的体验中内化为个人知识。因此,尽管趣味性并不是影视库开发的根本性原则,但是教学中必须考虑影视案例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当然,过分重视趣味性就可能使案例失去原有的教育初衷,降低了教育效果。

3.“教育学”影视案例资源库的内容建设。案例可以超越冷冰冰的知识体系,进而记录某个复杂的情境。影视中的案例往往发生在真实的教育教学场景之中,通过一定的艺术加工,可以让学生在影视中体会当时的教学情境,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影视案例通过情境与人物的再现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提升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精选优秀的影视案例充实教学资源,可以提升教学实效,拓展学生的视野。如电影《一个也不能少》中魏敏芝对教育职业的执著与工作中的爱与责任心,可以作为关于师德内涵的理解与体悟。《我妻我女》中展示了家庭与社会在教育中的特点,可以启发学生对教育途径的思考,特别是让学生体会到家庭教育的特殊性,正确理解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两者之间的过渡语转换,使两类教育形成合力。

针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体会,正确理解教育学原理。在两年的实践中,有90%以上的学生对影视案例教学的方式持肯定的态度。并且,学生自建的影视案例库的访问量远远超出其他专业性课程的访问量。很多学生在作业中也选取其中的影视作品来分析与理解教育学原理,效果良好。可见,教师讲授“教育学”的第一使命并不是给学生分析教育的定义、目的、教学、德育等空洞内容,而是需要帮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真正领略古今中外的教育智慧,从这些智慧中理解教育学理论的博大精深以及教育实践的魅力,使学生由衷地产生对教育学的亲近、研读及热爱,这样教育学课程的意义得以建构。

三、影视案例库的使用策略

影视案例库的开发为案例教学提供了物质准备,但是,只有科学运用影视案例库才会使这些教学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通常一些教师采取一边讲授、一边观看影视案例的教学策略,但是,这种方式很容易使影视资源得不到深层次的应用,仅仅停留在肤浅的感官层面,不能使学生从感官体验延伸到对主题的理解与意义的追寻。因此,影视案例资源库的利用应该采取多种策略。

1.角色播演法。这种方法就是将播放影视与角色扮演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借助于教室已有的现代教育手段,演示影视案例,通过视频、音频等资源来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此时的学生处于对影视案例的欣赏阶段,很难进入“沉思”阶段,因此,教师还要通过精心备课,准备好针对影视案例的讲解、发问、质疑等;同时,要求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设想自身处于影视情境中该如何处理。学生的设想其实就是学生对情境理解之后,将自己变成其中的一个角色而采取的行动计划,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与内化程度。当然,在播演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播演的质量,如视频的清晰度、音量的适切度、声画的协调度、时长的合理度等。而教师的适时发问需要紧密配合影视案例的进展状况,做到准确到位,其中的点评也需要切中学生的思维结点,这样才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影视案例的实践效果。

体育教学设计案例篇(2)

关键词:CLE模型;远程教育;财经类;案例库建设

作者简介:段庆华(1972-),男,湖南桃江人,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经管教学部,讲师。(湖南 长沙 410004)黄蕾军(1975-),女,湖南安化人,湖南长沙望城区高塘岭中学,一级教师。(湖南 长沙 410200)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年度一般课题、湖南广播电视大学2009年度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128-02

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起来的一种远程教学与学习的教育型式,是实现教育大众化、构建终身教育社会体系的重要手段。案例教学最大优点是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早在20世纪末,各高校就认识到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并进行大力推广,但一直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建设好案例库。建设好案例库、提供高质量的案源是成功推广案例教学的关键。

现代远程教育案例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同于常规案例教学,由于加入了远程元素,师生之间缺少面对面的互动和情景,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效果的监控往往难以把握。[1]这就要求在编写远程案例和建设案例库时,既要把握远程教学特点,又要了解远程学习者个性特征和学习需求,还要考虑实现远程监控。

一、远程财经类案例库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案例库的发展经历了文本模式、光盘模式和网络模式三个阶段。网络模式案例库的特点是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基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案例教学的动态、交互和共享。尽管当前远程教育财经案例库建设已经利用网络手段,但没有真正把握远程学习环境特点,没有很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因此没有实现真正的网络化。远程财经类案例库建设应符合远程教育教学特点,应通过分析远程学习环境来把握案例库的相关评价指标。学习环境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周边因素及其组合,包括学习者可能要利用的内容资源、技术工具,可能会发生交往关系的人,如教师、同学等,包括作为学习活动的一般背景的物理情境和社会心理情境等。[2]

20世纪90年代,美国乔纳森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模型”(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s,简称CLE),[3]认为学生的学习和认知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模型的主要内容为“设计问题、相关实例、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会话与协作工具、社会背景支持”;有“确定学习主题、创设教学情境、信息资源设计、自主学习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和学习效果评价设计”6个教学环节;[4]有“建模策略、教练策略和支架策略”三种教学策略。“CLE模型”启发人们在设计远程财经案例库时应考虑学生的学习环境,而远程案例学习环境的构成因素主要有教师、学生、远程实现与监控实现。可依据“CLE模型”设计出符合远程学习环境特点的财经案例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模型中“确定学习主题”这一教学环节指导我们设计了“库类”和“库源”指标。“库类”是指案例库中个案的分类,分为专业教学、课程教学和教学活动三类案例;“库源”是指案例库中个案的来源,分为“本土型、实用型、学生编写、比赛生成”四种来源。学习本土案例能激活学生工作经验;学习实用案例能解决学生实际工作问题,知识将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学习学生自编或比赛生成的案例能激励编写者和参赛者,也能激活其他学生的上进心。“库类”和“库源”指标科学地反映了远程案例教学中学习的主题。

第二,模型中“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创设教学情境”这一教学环节指导我们设计了“个性化”指标。“个性化”是指个案内容、形式与适应性的个性化。个案所展现的内容应能提供给学生易学实用,且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个案所展现的形式应丰富多样,并能持久激励学习行为,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是满足远程学生学习需要的关键因素,因此“个性化”指标科学地反映了开放教育学习环境“开放、自主、协作”等最具本质的特征。

第三,依据模型中“信息资源设计”环节设计了“标准化”指标。在案例库构建中,只有做到案例结构的标准化、案例问题和答案的标准化、案例学习过程的标准化,才能真正实现财经案例教学的网络化。

第四,依据模型中“效果评价”设计了“监控”指标。通过远程网络实现教学过程的监控、学习行为的监控和学习效果的测评。

第五,对依据“CLE模型”构建的案例库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类指标与远程财经案例教学需要做了关联性检验,发现有3个指标与教学需要关联、3个指标与远程网络关联、3个指标与监控评价关联、9个指标与学员学习关联。因此,指标体系中各类指标与教学需要关系性较强,形成了既能适应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环境,又能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远程教育理念,同时将教师、学员、远程与监控实现有机契合为一体的远程教育财经案例库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周妮梅等在研究普通高等教育案列库建设中提出了案例库质量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为“个案要求”和“案例库要求”。“个案要求”的二级指标为“个案结构”和“个案内容”,“案例库要求”的二级指标为“库结构”和“库内容”。[5]一级指标启示我们在远程财经案例库建设过程中应从“案例库整体结构要求”和“个案适应案例库要求”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其中“案例库的整体结构要求”的主要内容有案例库分类,包括案例形式的分类和案例难易程度的分类等,还有案例入库、筛选、维护等;“个案适应案例库要求”的主要内容有个案设计的标准化,应有标准的模块、标准的教学过程、标准的学习过程、标准的问题设计和标准的监控。将表1中远程财经案例库评价指标分为两类:一类是“案例库”指标,包含“库类”和“库源”两个一级指标;另一类是“个案”指标,包含“个性化、标准化和监控”三个指标。这种分类更加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远程教育财经类案例建设包含案例库的建设和个案建设两个重要工作。

二、评价指标体系指导远程财经案例库的构建

基于CLE模型指导下的远程财经案例库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旨在指导远程财经案例库的构建,周妮梅提出的案例库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启示我们确定了远程教育财经类案例建设分为个案例建设和案例库建设两个重要工作,并形成了案例库个案构建模式和案例总库构建模式。将案例库建设工作力图以教学模式的形式固化下来的目的是方便使用与推广远程教育财经案例教学,从而实现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1.远程财经案例库个案构建模式

远程财经案例库个案模式的构建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为了满足规模管理和信息化管理需要对原始个案的标准化加工;二是为了满足师生需求的个性化加工;三是为了实现质量评价的监控机制的设计。

首先,依据评价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标准化”的要求,对原始个案按“标准模块、标准问答、标准过程”3个二级指标进行标准化加工。将原始个案设计成“引言、案例背景、主体内容、结尾”4个标准模块。“引言”能有效点明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主要决策内容、关键问题等重要信息,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案例背景”包含案例事件所在的行业、公司、经济社会环境等重要信息,能有效辅助案例讨论与分析;“主体内容”层次清楚,决策点突出,分析数据完整,是案例分析的主阵地;“结尾”能给读者提出一个精辟的总结或能引发读者深入思考。对案例答案也要进行标准化设计,如在预习案例阶段,设计了“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分别是什么”,“案列涉及的知识、理论和原理有哪些”,“本案例的主题是什么”等通用且标准化问题供学生回答,采用关键词匹配等技术手段实现了答案标准化。对案例学习也要设计标准化的案例学习过程,分别为“预习案例、复习案例、小组交流、问题争鸣、答问提问、案例报告”,体现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循环,也体现了案例学习对互动与讨论的要求。

其次,对已经进行标准化加工的个案进行个性化匹配和深度加工,力图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充分满足学生学习个性化的需求,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持续激励。“自主学习”是指以完成教学目标为前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自主制订学习计划、自主安排学习时间与考核时间、自主选择所需学习的案例和学习资源、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协作学习”是指学生在案例学习过程中,成立学习小组协同学习、协同分析案例并协同解决案例问题,学习小组成员之间有任务分工,但更多的是取长补短、协同学习,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升。另外,学习者都可以参与到所有案例问题的研讨中,实现更大范围的协作学习。

最后,为实现远程监控需要,在标准化学习环节上设置过程监控观测点,用以监控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及时统计,形成数据报表,将监控结果反馈给师生,用以改进学习行为和教学行为,最后利用监控生成的结果,形成对学生远程案例学习效果的考核和对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的考核,真正实现全程网络化远程监控。

远程财经案例库的个案构建模式成功融入了“标准化和个性化”元素,实现了对教学与学习过程的实时监控,并且将“标准化、个性化与实时监控”三个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适应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环境,满足开放教育教学需求的相对科学而系统的模式(见图1)。

2.远程财经案例总库构建模式

远程财经案例总库构建工作分为“库类”建设工作和“库源”建设工作。“库类”建设工作的重点是按专业教学、课程教学和教学活动三类需要建设案例。专业教学所需案例侧重于综合性强,涉及知识面广,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帮助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所需案例侧重于专业性强,涉及的内容较专、较深,能让学生在案例学习中对某一知识点有全面、准确、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教学活动所需案例能帮助学生在教学活动前选择与所进行的教学活动相类似的案例进行“热身”。“库源”是指案例的来源,上述三类案例基本来源于“本土型、实用型、学生编写、比赛生成”四种渠道。本土型案例素材主要来源于本土企业,展现本土企业的环境和文化,呈现本土企业管理实践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实用型案例主要来源于有计划的案例编写,应由学校或部门组织开发团队来完成,其目的是能达到有效完成专业或课程教学目标,针对性比较强;学生编写和比赛生成的案例主要来源于学生作品。上述四种渠道能有效保证源源不断地输入初成品案例,但还需对初成品进行加工优化和筛选,形成成品案例,最后分类入库。

综上所述,“库源”建设工作与“库类”建设工作相辅相成、互相关联,形成了有机的案例库建设系统,其工作流程共同构成远程教育财经案例库的总库构建模式(见图2)。

三、结束语

在CLE模型的指导下,为了满足远程教育专业和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需要、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学质量监控的需要和远程实现的需要,在远程教育财经案例库的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案例总库的个案来源,还要考虑来源案例的分类及管理。远程教育模式下的财经类专业案例库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将重点探讨远程财经案例库的使用与监控,在案例库管理中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监控、教学质量的监控和学习效果的测评。

参考文献:

[1]段庆华.远程教育管理案例编写中如何融入引导元素[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87-88.

[2]宋述强,王学优,王小明.基于网络的案例辅助学习环境(WebCASE)的研究与开发[J].电化教育研究,2006,(1):35-38.

[3]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体育教学设计案例篇(3)

关键词:“1+X”证书;案例教学设计;ADDIE模型

“1+X”证书制度自2019年开展实施以来,全国各类高职院校紧紧围绕学院专业特色开展研究和提升工作。重点是围绕修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新的教育培养模式,打造新的专兼教学团队,创新校企合作路径,拓展新的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1]。案例教学是还原真实的工作情景,设定工作中的矛盾与冲突,让学生站在主事人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进而提出符合实际情境的解决方案[2]。准确恰当的案例,可以蕴含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能力要求,实践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X证书涵盖工作岗位和任务要求,案例教学设计是课程教学的需要,因此,任务驱动下的案例教学可以体现X证书制度的一系列要求,任务驱动下的案例教学设计研究是推行“1+X”证书制度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磨合专兼结合教学团队、校企合作开发案例资源、锻炼学生服务社会能力的现实需要。

一、“1+X”证书背景下案例教学的新内涵

总体来看,案例教学在内涵上包括“教学案例”“学生主体”“思辨方式”“方法教学”等要素,案例教学的本质在于“情境+思考=知识+应用”。[3]

(一)案例遴选体现职业性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一方面是服务性,服务于社会;另一方面是价值性,通过工作获取报酬。“1+X”证书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岗位性更加明显,技能要求更为突出。区别于传统的案例阐述过多、启发不足、案例之间的逻辑关联不强等情况,“1+X”证书背景下,课程案例更多地融入了基于X证书所涉及的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的真实情境还原,体现出案例在岗位认知、课程思政、理论学习、技能锻炼、能力拓展等方面的因素,核心是能够体现课程教学过程中案例的职业性特点。将课程案例与学历证书的理论知识、技能等级的技能素养结合起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体现案例推演的职业性。

(二)学生为本体现主体性

一方面,工作任务具有复杂性。真实职业环境下,工作任务随着工作岗位层级的提升而越发体现出综合性。基层的工作往往只需要职业角色独立完成,而越往高层进阶,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对象的多样性,都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针对X证书中所描述的岗位任务与胜任能力,案例教学设计需充分体现学生本体的主体性。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在案例带入、案情研判、寻找冲突、逻辑解析、方案解决、复盘终结等流程中,做好引导者、旁观者、操盘者的角色,体现学生在案例中的主人翁角色。

(三)解决方案体现多样性

晋朝葛洪“抱朴子·任命”有云:“殊途同归;其致一也。”“罗马典故”里也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谚语,在工作中,解决问题的方案往往是多样的,随机应变地处理各类问题,是职业素质的重要体现。学生在就业岗位上面临复杂的工作环境和对象,因此,解决方案也因时、因事而异。“1+X”证书背景下,教学案例既需要考虑简单工作任务的单项案例和复杂工作任务的综合案例相结合,也需要突出解决方案的多样性。这就要求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从案例选取到引导讨论再到操作解决,都需要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时严谨的逻辑,在解决问题时,尽可能地全面和具有创造性,培养学生执行计划A,备选计划B、C的工作逻辑。

(四)兼顾学习能力的覆盖性

当前职业教育背景下,高职学校的生源多样。一个专业,往往会存在中职考生、分类招生考生、高考考生三类人群。这些学生的学习经历、知识素养、能力结构并不统一,进而对职业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在案例教学中,要尽量兼顾各类学生的学情。在案例教学实施中,可以采取工作小组(即模拟现实工作情景,将学生合理分组,学生按工作小组完成案例任务,获取小组积分,作为课程考核分值,小组名称在教师审核下由学生自己选定,提高学生参与度)、模拟小微企业(即模拟小微企业,由学生成立小微企业,企业名称在教师审核下由学生自己选定,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角色互换,解决案例问题)等方式,兼顾不同类型学习能力的学生,调动学生的体验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二、“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团队与X证书匹配不足

“1+X”证书背景下,对教学团队的要求更高也更加具体。从教学目标上看,教学团队要把学历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的知识与能力相互融通;从授课实践上看,要把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相融通;从教学效果上看,要能践行产教的融通。当下,职业院校双师型比例正在不断提升。但是,客观上存在教师的双师证书与专业和职业匹配度不高,职业岗位关联度不大,教师获取X证书比例不高的情况。

(二)教学思想与X证书融通不够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基本态度和观念。准确清晰的教学思想,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教学对象上看,教师应关注学生学情的分析和研判;从教学策略上看,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不同以及职业技能等级的科学进阶;从教学成果上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阶段性检测和作业成果;从观察测量上看,教师应关注学生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职业技能的掌握;从教学反思上看,教师应关注怎样更好地将教学与实际工作场景进行融合。从实际来看,还有一些教师的教学思想仍然较为传统与保守,课前针对X证书相关的学情分析不足,教师体现过多,学生主体体现不足,理论讲授过多,实际操作较少,学生的获得感不佳。教学中,关注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较多,标准容易一刀切,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的引导和帮扶不够。与本行业或跨行业交流不足,教学场景设计容易脱离X证书实际情况。

(三)案例设计与X证书关联度不高

案例设计是案例教学的核心要素。案例的选取是否合适,案例和案例之间有无知识和技能上的递进关系,是否随着理论知识的由浅入深,案例也会提升难度,也会紧随行业发展变化,紧扣X证书技能考核点的素养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部分教师选择使用教材案例进行解析,案例的质量可以保证,但教材与X证书关联度不高;一部分教师采用网络案例讲解,案例的新鲜度可以保证,但又显得相对碎片化,难成体系。总体来说,案例教学与X证书的关联程度不够。

(四)教学方法对尊重学生X证书主体地位不充分

职业教育中,现场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是较多使用的教学方法。从实际教学工作来看,确实可以增强学生的现场感、兴趣感和参与感,但更多的还是停留在老师示范、学生演练,老师教导、学生模拟的循环模式。教学过程中,较为普遍的是,教师提出问题、讲解问题、示范操作、学生操作,而不是教师引入任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辨、教师讲解问题、示范操作、引导学生操作。教学实施中,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没有做到充分认可。这就会导致在理论课上,教师激情澎湃地讲解,学生无精打采地聆听;在实践课上,教师专注于自己的示范操作,而真正能掌握动手能力的学生寥寥无几。

(五)实践教学与X证书融通不强

实践教学一直都是职业院校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X证书实施之前,实践教学往往是以学生完成某个或某些实践任务为主。学生对工作任务的认知,常常会高于对工作岗位的认知。X证书则不同,它以岗位来明确与之对应的具体工作任务。这就要求,X证书背景下的案例教学,要先明确工作岗位,再明确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最后明确对应的教学案例,进而开展相关的案例教学。

(六)教学评价与X证书评价标准不统一

X证书的落地工作正在各个职业院校稳步推进。从目前落地的情况来看,很多院校为了实现证书落地,往往采用短平快的方式。一般来说,是先论证、引入与本专业关联度高的X证书,进而组织教师参与证书培训,随后组织学生参与考试,获取首批证书,在组织考试的过程中,积极申报考点。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教学评价还是以传统的理论考试或者实践操作考试为主,教学评价标准与X证书评价标准还存在不统一、两张皮的情况。

三、“1+X”证书背景下“市场营销学”案例设计的路径——任务驱动下的案例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在吸收了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的优点后提出的教学模式[5]。刘红梅在《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的构建与应用》中指出,95.2%的学生更偏向于选择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模式进行学习;有74.6%的学生认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模式下学习效果显著、学习效率更高。[6]

(一)“1+X”背景下任务驱动下的案例教学的特点

1.X证书典型任务与理论知识结合X证书的开发主体是职业教培相关组织,而职业教培组织的前身就是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中,有良好培训业绩且熟悉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规律的培训组织。职业教培组织,承担着职业技能等级的开发、培训和认证工作,而学校教育又必须以毕业证书的这个1为基础,这就要求,“1+X”背景下的案例教学,必须突出理实一体,理论知识与典型任务相结合。2.典型任务与教学案例相匹配X证书中各技能等级的具体工作任务是个人职业活动中能够独立执行的最小单元,是考核学生对于职业技能掌握情况的最小技能单元。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往往对应多个职业技能要求。从目前已经公布的X证书来看,一般1个工作任务会对应3至10个职业技能要求。这就要求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取必须与典型任务相匹配,根据案例实际,涵盖部分或者全部职业技能要求。3.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X证书的开发,都是依照实际工作中的相关专业对应的岗位群进行的。X证书解决的是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新技术的认知与实践。以往的案例教学设计,尽管也以任务驱动,但案例之间的关联度较低,往往割裂与独立。部分案例更是为了引导、认知、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而设计的,与职业技能等级相去甚远。为了与新时代职业教育理念相吻合,案例教学更应该凸显学生职业能力的塑造,而且这种职业能力的塑造应该伴随着课程的进行,体现出案例的由简单变复杂、由此及彼、由单一能力变综合能力的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4.关注学生职业道德素养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工作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一方面是技能教育,另一方面则是道德教育。正所谓先要成人再要成才。传统的案例教学,往往只在某个案例中体现职业道德,更多的是强调基本的知识原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1+X”证书背景下,案例教学的设计要结合课程思政,一方面突出思政典型案例,另一方面突出各个工作任务中的职业道德素养。因为职业道德是伴随每一次的职业行为发生的,在职业中的人的每一个工作行为,都是职业道德素养的具体体现。尤其是在处理某些复杂问题的时候,职业道德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1+X”背景下任务驱动下的案例教学设计

1.课岗赛证例一体化设计思路目前,“1+X”证书制度试点正在建设中,部分X证书的等级标准并不能完全符合当下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在院校初次引进X证书的过程中,人才培养方案尚未与X证书进行磨合,X证书培训与课程教学尚未互联互通。因此,新形势下的案例教学设计,必须从人才培养方案与X证书融合入手,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就业岗位、技能素养、技能大赛、X证书融合入手,具体到某一门课程时,再根据课程内容、技能要求来设计具体案例。2.任务驱动下案例教学设计三步骤同教学设计一致,学情分析是案例教学设计的首要步骤,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和能力是激发求知兴趣、引发案例思考、触发案例讨论、开发职业技能的前提和保证。更进一步,则是对标知识点和技能点,筛选出合适案例。明确案例是筛选出来的,是来源于社会环境下的真实案例,需要教学团队或授课教师,或对照知识点和技能点寻找案例,或在典型案例中发掘出知识点和技能点。最后一步,则是设计案例的引入、讨论分析、原理或技能运用、问题解决、案例复盘、案例拓展的具体环节设计。3.构建X证书下的案例教学设计模型ADDIE模型起源于美国军方,是美国军方委托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于1975年设计出的一个课程开发模型。该模型是一种课程开发的有效策略,可以应用于各种教学活动及课程设计蓝图中。该模型将课程开发分为五个阶段,即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ation)和评估(Evaluation),即ADDIE模型。X证书背景下,案例教学可以采用ADDIE模型,来搭建案例教学设计模型。

四、结论

“市场营销学”课程是一门基础理论性和高度实践性相结合的一门课程。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行业发展的日新月异,竞争环境的变化莫测,客户需求的错综复杂,都给教学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案例教学是“市场营销学”课程的重要教学手段,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引发求知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解决实际工作问题,锤炼职业素养,检验教学效果。本文以任务驱动下的案例教学为研究视点,探索“1+X”证书背景下“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的设计路径,引入ADDIE模型,构建案例的筛选、引入、退出机制。当然,探索符合X证书技能等级要求的案例教学,也只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思路,如何更好地落地,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寿冰.高职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25-28.

[2]刘刚.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作用机制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5):89-91.

[3]吕承文,丁远.案例教学再思考:内涵、设计及实践[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7,21(2):85-89.

[4]兰霞萍,陈大超.案例教学的问题与出路[J].教学与管理,2017(10):1-4.

[5]傅永刚,王淑娟.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体育教学设计案例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 导学 网络 互动

一、开放教育环境下,导学式案例教学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知识的。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资源的提供者、设计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体;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对象;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

开放教育环境下导学式案例教学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是以素质教育理论为基本依据,以信息理论与案例教学理论为基础,将建构主义理论定为网络案例教学的核心依据,并以系统理论的方法论依据,加以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同心理学、认知学习、教育心理学和教学管理等诸多补充性理论依据,为网络案例教学的开展和实施提供了理论前提。

二、开放教育环境下,《推销策略与艺术》课程引入导学式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

(一)从开放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看,要求管理学科的教学必须应用案例教学法

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目的是“旨在通过课题的研究和试点工作,探索并构建广播电视大学在现代开放教育条件专科教育和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质量的、适应地方和基层需要的应用性高等专门人才。”根据这一目标,电大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培养规格上,应更为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从开放教育的特点及教学模式改革目标的角度来看,要求《推销策略与艺术》课程教学要运用导学式案例教学法

开放教育冲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网络教学打开了教师、学生、教材、教室、黑板之间的不可分割性,教学以实时和非实时的不同方式同步进行。这使以集中面授辅导和个人自学为主要形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要逐渐转化为以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教学为主体、自主的个别化学习与交互式的协同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推销策略与艺术》课程教学中,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进行交互式的讨论的案例教学法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三)从课程内容角度看,《推销策略与艺术》课程内容需要运用导学式案例教学法

在开放教育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结合企业具体的实际案例,采用导学式案例教学法可以为学生提供客观、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通过案例的阅读、理解、思考、分析、讨论、总结、归纳等环节,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过程,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领会,不断提高学生掌握并利用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从学习资源与汲取途径的角度看,《推销策略与艺术》课程具备运用导学式案例教学法的条件

《推销策略与艺术》课程使用的教材非常适用于成人自主学习,配备了比较合理形成性作业。其中,网上导学资源丰富,有网络课程,与主教材紧密衔接,相互呼应,为学员提供了丰富的案例资源库。

(五)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开放教育的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推销策略与艺术》课程运用导学式案例教学法是必要的

各专业层次的学员之间,由于工作环境及内容存在相近之处,或者学员年龄及特点接近为协作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推销策略与艺术》课程运用导学式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前提条件。如工商专业专科学员大都来自几大商场,彼此间的工作环境及内容有相近之处,互相比较熟悉,有利于开展小组协作学习;专科学员的年龄大多偏小,便于沟通,组织学习小组开展互助学习比较容易、方便。

从上述几方面可以充分说明,《推销策略与艺术》课程运用导学式案例教学是可行的。

三、开放教育环境下,《推销策略与艺术》课程导学式案例教学法的组织与实施

(一)《推销策略与艺术》课程教学设计是增强导学效果的关键

课程教学设计是在遵循系统性、学生主体性、媒体优化性、教师主导性及科学性等原则基础上,要从学生、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评价四大基本要素出发,从学生特征分析做起,充分了解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情况,认真分析成人的学习特点,制定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1.课前的准备

由于开放教育“准永久性的分离状态”的特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成了学习的引导者和控制者。教师首先要摆好自己的导学位置,做好开课前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做到备人、备课、备方法。

2.课程教学设计以提高导学质量为目的

课程设计时要考虑学生在层次、综合质素、接受程度、学习习惯及进度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及特点,要提高导学质量,就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热情、有积极性,最好的方法是使学生积极地加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对此,教师必须动脑筋,想方设法对学生学习内容和目标进行精心设计。

(二)运用导学式案例教学充分体现了“导―学―评”的互动教学效果

“导―学―评”的教学互动能否成功,关键在于第一次面授课是否讲清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要求,是否全方位地介绍课程的教学设计一体化方案、主要章节内容及案例素材、形成性考核形式及分值、考核类型、三级平台使用方法及资源情况、课程讨论和答疑解惑的互动方式及途径,使学习者清楚地了解所学课程的概况,掌握索取资源的渠道和途径,这样才能在课程的全程学习中起到最基本、最关键的导学作用,才能为以后的“学-评”互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推销策略与艺术》课程运用导学式案例教学的监控

在进行导学式案例教学时,教师应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监控:

(一)建立长效机制,激励学员积极参与教学互动

将学员的参与度与应答率,比如发帖质量、数量、讨论稿的撰写内容定标准,与形成性考核成绩挂钩。

(二)引导学生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使学生紧紧围绕案例的主题进行讨论,不要偏题、走题。

(三)事后的整理总结

将每个案例的评议标准挂网,并做出一定的评议。如是否扣题、是否有独到见解、是否有实践意义都是评判准确度的标准;发帖量的统计。

总之,开展导学式案例教学,通过面授辅导与网络教学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小组交流,真正能起到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热情与兴趣、锻炼与提高能力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导―学―评”的教学互动,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当然,上述做法的效果还需要探讨,而且也必须在不偏离考试方向的前提下进行。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依然需要继续实践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宇飞.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1).

体育教学设计案例篇(5)

关键词:软件技术类课程;教材建设;Java

作者简介:杨树林,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胡洁萍,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数学。

应用型本科专业的设置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发展应用性本科教育既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要求,应用性本科在设置上应以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为导向。就计算机专业而言,应培养面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第一线,具有计算机专业技能和软件工程能力或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应用性人才。一段时间以来,高校培养的人才表现出如下不足:所学知识与实践有较大脱节,运用不够熟练,特别是基本素质及操作能力与应聘单位实际要求差距较大;参加工作后进入状态周期长,工作缺乏主动性。要解决上述问题,关键是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重视应用类课程的建设和改革。软件技术类课程主要指与学生未来实践接合较为紧密的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实用技术,培养学生设计和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如软件工程、UML建模、Java程序设计、Java EE企业应用、Web应用、C#程序设计,应用等。加强软件技术类课程建设是十分紧迫的。教材建设是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1问题与思路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新一轮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培养能力化,人才培养工程化,素质教育职业化,专业建设特色化。其核心是适应大众化教育的要求,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学校的竞争力。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载体,是把

教育思想、观念、宗旨等转变为具体教育现实的中介,是教学改革成果的结晶,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工具。教材建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深化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办出各院校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1.1应用技术类课程教材存在的问题

目前应用技术类课程的教材数量不少,花样繁多,但普遍存在一些不足。

1) 按传统的思维方式编写教材,教学内容偏繁杂或偏难,重点不突出。

偏重于知识的教材类书籍,内容较繁,细节知识讲解过多,对设计能力的提高支持不足,特别是新的内容引入不及时,与市场缺乏衔接,常用的实用知识和技术突出不够;偏重于技术性的教材,过分强调技术,知识讲解不够系统,难度偏大,不适合于教学。

2) 无法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或任务驱动教学是应用技术类课程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但由于应用技术类教材偏知识或技术讲解的较多,虽然例子不少,但例子零碎,缺乏联系,难以组成大的系统,因此对学生的技术指导不利,无法适应案例教学。

3) 知识更新不及时,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市场上知识已经有很大更新,而教材却没有紧跟市场的需要。以Java Web应用为例,现在的教材内容还以JSP为主,已经不符合现在市场应用的需要。

4) 教材定位模糊,难易程度把握不到位。

受习惯的学术性人才培养观的影响,教材内容偏难、偏多,不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1.2应用技术类课程教材建设的思路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急需应用型教材,建设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材,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 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关系。以知识为主的教材,强调知识的系统和全面,而以能力为主的教材,强调知识的应用,在注意一定的系统性基础上,重视案例的作用。

2) 常规知识与新知识的关系。新技术的更新是很快的,原来所用的知识可能现在不常用,而原来没有的知识现在可能常用,比如Java的泛型和标注,以前没有,而现在却是常用的知识。因此,要跟踪技术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精心选择内容,突出重点、强调实用,使知识讲解系统、精练。

3) 教学模式与教材的关系。教材要与教学模式相呼应,教学模式需要教材的辅助,教材也要体现教学模式的改革。以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更主要强调对知识的应用。案例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模式。

4) 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应用技术类课程实践性都较强,局部知识和技术固然重要,但将知识联系起来,应用知识更为重要,要通过案例体现知识之间关系,通过案例之间的联系,体现知识整体应用,使学生具备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软件技术类课程教材建设的原则

国外的教材十分重视教和学的使用,内容强调系统和丰富。以《Java语言程序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教材为例,该教材注重把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遵循人类认知规律,循序渐进,脉络清晰、极具可读性,它的风格更像教学讲义,适合课堂授课,同时也是一本很好的自学教材。

国内目前比较流行的教材大体可分成两类:一类是系统性教材。基本的设计原则是注重知识的系统性的,强调讲透理论,重视体系完整,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如:《Java 2实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Java 2程序设计实用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这类教材内较多,知识讲解有一定难度,适合重点大学学生。第二类是案例教材。基本的设计原则是,强调语言精炼,实例丰富,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强,案例内容具体详细,与就业市场紧密结合。例如,《Java精解案例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Java语言案例教程》(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Java程序设计案例教程》(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这类教材适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在设计上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知识理论仍然强调较多和细,案例虽然在设计上有一定改进,但案例之间缺乏联系;另一种情况是,强调案例过多,知识的系统性不够,不便于教学使用。

要构建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材,应该找到知识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点,将案例与知识的有机会结合起来,重视局部知识有机联系,既体系知识的系统性,也重视知识的实用性和新颖性。教材建设,必须体现教学改革的要求,体系新的理念,要正确反映现代教育思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体现改革精神,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应用技术类课程的教材建设应坚持以下原则:

1) 精练性原则。

应用技术类课程的知识一般都偏多,因此取舍是关键。知识讲解要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如果知识讲解过细,重点不突出,就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难度,也无法融入案例。因此,要合理取舍知识,选取与市场应用联系较大的内容,系统、精练地讲解知识,再围绕知识渗透案例。知识内容不强调细而全,有一定的系统性即可,但要精练实用。

2) 先进性原则。

先进性即为教学内容符合和反映科技进步和时展的形式,充分反映新知识、新技术,以适应新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使教材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软件技术课程是与市场联系最紧密的课程,必须及时跟踪软件技术的新发展,注意适应市场需求,及时引进新内容。

3) 实用性原则。

突出实用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显著特点。教学内容与企业、社会现状、IT 行业技术的发展基本相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实用性与先进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先进是以实用为前提的,而实用是先进的归宿。应用技术类教材要体现所对应岗位的能力或技能要求,突出可操作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特色性原则。

一方面,教材要体现本学科人才培养的规律,体现课程本身的特点;另一方面,教材要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突出能力训练,突出实践性,在内容选择、组织形式上有特色。

5) 案例教学原则。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寻找理论与实践恰当结合点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尤其对于软件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案例是帮助学生掌握软件工程方法,进行软件开发的最好范例。案例教学也是软件技术类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体现案例教学的思想,设计典型、实用的案例,将案例与知识有机组织起来,使知识与案例相辅相承,达到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又有利于指导学生实践的目的。

3 《Java语言最新实用案例教程(第二版)》教材的特色

基于上述原则,笔者近年来编写了《C#程序设计与案例教程》、《Java语言最新实用案例教程》《程序设计与案例教材》、《Java EE企业应用架构与案例》等教材。下面主要以北京市精品立项教材:《Java语言最新实用案例教程(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为例来说明主要的设计想法和特色[1]。

起初的想法是想借鉴IT培训企业的经验,采用案例教学,但大学教学不同于IT培训,大学对知识理论的要求要远高于IT培训,因此不可能完全案例化,但又必须解决学生动手能力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把案例和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设计典型的案例,将案例分解,融入到知识讲解中,使知识与案例相辅相承,达到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又有利于指导学生实践。按照这样的想法,在实践中应用收到很好的效果。2006年编写了第一版《Java语言最新实用案例教程》,2010年结合精品教材建设,又做了进一步优化,在具体设计上主要考虑以下三点:

1) 适当加强知识讲解的系统性,先系统、精练地讲解知识,再围绕知识渗透案例。知识内容不强调

细而全,但强调系统、实用和精炼,突出市场中常用的内容。同时,为了便于教学和学习,增加了许多辅助理解知识的小例子。

2) 体现案例教学的思想。对案例精心设计,突出其典型性和实用性,使案例更接近于实际应用,同时便于教学和学习。强调案例之间的联系,每部分的案例尽可能是大案例的分解而得,将案例穿插到知识讲解中,使案例与知识相辅相承,形成有机的整体,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又有利于指导学生实践。

3) 跟踪Java新发展,注意适应市场需求,及时引进新内容,如可变参数、枚举、线程新特征等;强调了集合的应用;渗透了一些新思想,如MVC设计模式、面向接口编程、分层架构;使用了新的开发。配备了每章总结和习题,这些习题参考了常见的企业面试题,更具训练价值。

全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Java语言概述、流程控制与异常处理、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组与集合、GUI程序设计、Java数据库编程、流和文件、多线程与Applet、Java网络编程。除包含许多配合知识学习的例子外,全书还包含68个案例。主要特点是:

1) 精心设计知识结构,讲解精炼,重点突出,便于教学和学习。

2) 注意吸收新方法和新技术,强调实用性,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

3) 案例系统、典型,将知识内容和案例有机结合,便于指导学生实践。

4) 较好地处理具体案例与思想方法,局部知识应用与综合应用的关系。

4结语

教材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好的教材保证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必须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使教材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软件技术类课程的实践性较强,知识更新较快,也是目前教学改革的焦点,因此更容易突破原有模式。笔者通过实践总结了该类教材的编写经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树林,胡洁萍. Java语言最新实用案例教程[M]. 2版.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I.

Construction of Software Technology Curriculum’s Teaching Materials

YANG Shulin, HU Jiep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Beijing 102600, China)

体育教学设计案例篇(6)

第4期:评判体育教师教的质量――如何评教师

体育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及国家教材实施教学,但具体教得怎么样,学生学会了吗?体育教学的质量如何对体育教师进行有效监测?有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如果监测工作做得不好,将动摇体育学科的根本。

第5期: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来自体育教师方面的重要影响因素

体育教师所运用的教法与手段取决于课的教学目标,目标不同,教法与手段各异。课堂教法与手段的运用能力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师专业成长中规划“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力的提升?其方法与路径有哪些?

第6期:如何改变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障碍――体育教师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式

很多老师对现状不愿进行改变、不知怎么改变、不想突破现有问题、想变没有环境支持,多数老教师的习惯性思维带坏了一拨年轻人。教学质量除了聚焦教师、课堂和学生外,外环境、大环境、大教育观更重要。改变教师的现状需要在观念上、行为上提出有效且有吸引力的措施。

《实案选登》栏目

第4期:

1.教学设计主题类:小学,水平一:多种形式的跳跃方法和游戏。水平二:基本的跳跃活动方法。水平三、水平四:蹲踞式跳远。水平五:挺身式跳远。

2.案例片段分析类:跳跃教学内容准备部分片段展示。片段用设计标准格式,分析设计意图,教学组织重难点,主教材衔接的关键点分析。

3.水平三、水平四同课异构主题内容:(1)立定跳远;(2)蹲踞式跳远。

4.各水平段跳跃内容单元计划设计范例,主要阐述各课时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分析原始的单元课时数据,确定一个单元实际的课时量。

第5期:

1.教学设计主题类:小学,水平一:多种形式的走、跑方法和游戏。水平二:基本的跑的活动方法。水平三、水平四:快速跑、障K跑。水平五:耐久跑、途中跑。

2.案例片段分析类:跑类教学内容准备部分片段展示。片段用设计标准格式,分析设计意图,教学组织重难点,主教材衔接的关键点分析。

3.水平三、水平四同课异构主题内容:(1)快速跑;(2)弯道跑。

4.各水平段跑类内容单元计划设计范例,主要阐述各课时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分析原始的单元课时数据,确定一个单元实际的课时量。

第6期:

1.教学设计主题类:小学,水平一:排球游戏活动方法。水平二:排球垫球方法。水平三:排球垫球(加组合技术)活动方法。水平四:排球(技术运用)。水平五:排球基本技战术配合。

2.案例片段分析类:排球教学内容准备部分片段展示。片段用设计标准格式,分析设计意图,教学组织重难点,主教材衔接的关键点分析。

3.水平三、水平四同课异构主题内容:排球垫球。

4.各水平段篮球运球单元计划设计范例,主要阐述各课时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分析原始的单元课时数据,确定一个单元实际的课时量。

《教研园地》栏目

《教研园地》栏目是教师进行教研的主阵地,本栏目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增强教师课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研究目标。其基本点在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着眼点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切入点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生长点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2017年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广大读者服务,稿件来源分为约稿和自然来稿,欢迎广大专家、学者、教研员、一线教师积极投稿。一线教师投稿的字数为2000~4000字。

第1-2期:何为教研,为何进行教研

针对区域、片、校、组谈上年度个人方案、计划、实施及参加培训的体验、感悟、成功与不足,要凸显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作为教研主力军的一线体育教师可以谈如何改变、适应、跟进教研,教研的优势、功能、价值何在,可以通过校本教研谈自我担当与发展的一些成功的典型案例,也可以结合年度计划、方案等提出探讨的问题、建议或向专家求助。

第3-4期:如何进行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的实施途径

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师生共同发展是校本教研的目的。校本研究的实施途径丰富多彩,大家可以集思广益,例谈校本教研的途径有哪些,怎样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让校本教研保持高效、发展的态势。一线教师可以结合中考体育、高考体育从操作层面谈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尤其是从学生发展的视角,谈如何应对、反思、改进、提升中、高考体育策略的点滴体会等。

体育教学设计案例篇(7)

关键词: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 案例教学

1991 年起,我国专业学位快速发展。目前,已发展到的39 种,规模达到研究生招生总计划的50%以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主导性力量。

一、案例教学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适用性问题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推出《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均强调了提高培养质量,重点措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教学为基础,呈现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这些政策明确了案例教学在专业学位中的主导地位,有效的推动了案例教学的广泛应用。

二、专业学位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案例教学的氛围尚未形成。多数院校在专业学位案例教学方面缺乏顶层设计、缺乏统一规划、缺少案例教学效果好的老师及配套教学设施,案例教学配套经费不足,尚未将案例教学纳入考核体系,重视案例教学整体氛围尚未形成。

2.对案例教学的内在规律把握不到位。不少院校对案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缺乏研究;案例教学学时普遍偏少;各门课程案例安排随意性大;课程案例教学与项目培养目标之间缺乏整体设计;案例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没有认真和系统评估;案例教学没有与培养特色有机融合。

3.缺乏高质量的案例资源。多数院校专业学位案例教学刚起步,有代表性的经典案例数量少;小案例多,综合性案例少;更新及时的案例少;接地气的本土案例少;有明确导读的案例少;深入调研开发的少,严重影响案例教学质量。

4.案例教学师资队伍有待建设。国内高校招聘时强调应聘人员学历学位与科研成果,不少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实践经历,导致专业学位师资选拔时很难找到胜任案例教学的师资。

5.学生参与案例教学互动不足。近几年专业学位学生日益低龄化,缺乏管理实践的历练,因擅长应试通过考试。相当一部分经验丰富并担任重要职责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因准备时间不足,难以通过入学考试。在案例课堂上,师生均缺乏管理实践经验,加上师生对案例课前对准备不充分,导致案例课堂不能充分发挥其“互动”、“双向性”的特点, “多言堂”变为“一言堂”,学生参与度低,导致教学效果差。

三、改进专业学位案例教学的对策建议

1.高度重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鉴于专业学位处于初级阶段,在国家高度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前提下,各培养院校务必高度重视案例教学,做好案例教学顶层设计、制定符合校情的专业学位案例教学规划,在领导重视、经费、场地、政策上给与支持。

2.认真研究案例教学的内在规律。各院校务必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力量,认真研究案例教学的内在规律,选取具有代表行业性案例,组织力量对案例的主体结构、案例布局与设计、案例正文标准、案例教学计划、案例使用说明等进行优化,同时科学安排案例教学时间,明确案例教学与培养目标和培养特色的逻辑关系等。

3.加强优质案例的开发和来源渠道建设。必须加强优质案例开发,同时建设符合国情、校情、企业情的本土案例库,既要选择一定数量的外国案例精品,又应编写更多适应中国国情和专业教育特色的案例。各有关院校在经费支持、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师生协同、激励等方面需做大量工作。

4.加强案例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根据案例师资缺乏的问题,一方面邀请知名高校案例名师对教师培训;二是选派教师到专业管理岗位挂职锻炼,或参加企业咨询服务积累经验;三是从企业或校友中引进部分实践教师,加强理论和教学方法培训;四是招聘适当比例具备实践管理经验后备人才进校。

5.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作用。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经验缺乏,教学互动效果差的问题,要采取措施让学生走出象牙之塔,参加与现场教学、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论文撰写以及毕业设计等活动,让实践经验丰富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传帮带的领头羊作用,缩短教学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距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在职学习的专业学位学生,要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和展示,并参与到案例开发和教学中来。

参考文献

[1]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11:2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