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幼儿园中班教育观察笔记

幼儿园中班教育观察笔记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23 10:00:23

幼儿园中班教育观察笔记

幼儿园中班教育观察笔记篇(1)

幼儿园班主任职责

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热爱幼儿、尊重幼儿,对幼儿做到关心、细心、耐心,不偏爱,坚持正面教育,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

2、自觉执行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3、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仪表整洁大方,语言文明,举止端庄,态度和蔼,动作轻柔,不穿高跟鞋进教室,不戴耳环、戒指,不披长发,不在教室里化妆和饮食。

4、认真贯彻执行《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培养目标,,结合教研组计划及本班幼儿的特点和个体差异及时制定好各类教育工作计划,并认真实施、调整,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班级保教工作。

每学期第一周前完成班计划,学期末前两周完成幼儿评估记录。

每主题结束前完成本主题的观察评估记录、教养笔记(教育随笔)及主题计划、过程记录及反思等。

定期完成幼儿的个案观察记录。

5、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寓教育于游戏中。观察、分析、记录、评估幼儿发展情况,因材施教,促使幼儿的和谐、健康发展。

6、认真执行幼儿园各项教育常规及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保教结合,对教育行为与过程及时进行反思、调整,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7、指导并配合保育员做好本班幼儿生活保健工作,管理好本班幼儿的睡眠、仪表、饮食,做好三清一静。随时注意幼儿的健康安全情况,杜绝责任事故的发生。

8、进班前,必须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带班时精力集中,尽心尽责,不随便离开班级,密切关注幼儿的活动及需求,及时提供适当的指导。

9、根据教育内容,定期更换、积极创设体现幼儿主体地位的活动环境(材料充足、安全健康、整洁有序、美观舒适、师生关系融洽),为活动区、活动室等各类活动提供符合本班幼儿发展水平、操作性强、卫生、安全、丰富的玩具和材料。

10、组织好园区及班级各类大活动(如郊游、半日活动等),做到有方案、重实施、好反思。

11、努力学习幼教专业理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积极参加教育研究和各种业务进修学习,(课题、教研活动等),注重研究、探索过程;做到有分析、有目标、有实施方案、有观察评估、有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12、定期向教研组长或园主任汇报工作,接受园长、园长助理、园主任、教研组长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13、搭班老师互相协调沟通,进班前做好准备,带班时不擅自离岗,空班时不允许随便串班,严格执行一日作息制度,不允许私自调班。

14、能处置意外事故和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措施的能力,无论发生任何大小事故,均必须及时报告保健室、园主任处。

15、与家长保持联系配合,全心全意为幼儿家长服务,积极主动做好家长工作。

每学期对每个幼儿家访1-2次,并做好记录。

每周四完成下周计划,周五公布计划安排、家长宣传栏等内容,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有关信息和要求。

定期召开家长会。

做好班级网站的管理和维护,及时更新内容。

定时和每个幼儿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幼儿家庭教育情况,和家长商议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工作。

有针对性地开展家长工作: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家长义工、家长沙龙,家教指导讲座,做好个别家长工作等。

每学期开展12次主题家教指导活动,写出1 2篇家教指导活动案例;组织家长撰写教学一得文章34篇,在学期结束前交园科研室存档。

做好班级财产物品登记、保管、清理等工作,做好保管区内的清洁工作。

不向家长索要财物。

如果幼儿因病事假或无故两天以上(含两天)不来园时,要及时家访,了解情况。

16、关心幼儿园发展,及时为幼儿园各项工作提出合理建议。

幼儿园班主任职责范例

1、严格遵守学校《教师行为规范10条》和各项规章制度。

2、全面负责本班教育和保育工作,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的要求,结合本班实际,制定教育工作计划(包括观察、分析、记录幼儿发展情况),并认真执行。

3、对幼儿态度要和蔼和亲,做到耐心、关心、细心、热心,与本班教师、保育员团结协作,搞好所在班级教育、卫生、保健及生活护理等工作。

4、认真执行幼儿的作息制度,认真安排好幼儿一日生活内容,做到动静交替,手脑并用,确保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5、主持召开每周班务会议,共同确定下周工作重点,与副班主任和保育员共同搞好班内的工作。

6、坚持下面教育原则,尊重幼儿,积极启发诱导,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

7、努力钻研业务,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及业务学习。积极创编教材,制作教具,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及水平。

8、坚持做好交接班工作,一般情况口头交接,重大情况要作书面交接。家长特殊要求、患儿药品、物品要登记交接。

9、做好家长工作,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养方法,每周向家长公布本周及下周的教育内容,以便家长心中有数,积极配合。

10、认真填写家园联系手册,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交换意见。

11、认真做好教研活动记录和每周教育小结,每学期写出质量较高的教育工作总结或论文一至两篇。

12、坚持英语学习,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

幼儿园班主任职责范文

1、 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先锋幼稚园教师行为规范,为本班的老师、孩子、家长做出榜样。

2、 全面负责本班教育和保育工作,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的要求及每学期园务工作的安排,结合本班实际,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并认真执行。

3、 对幼儿态度要和蔼可亲,做到耐心、关心、细心、热心,并与本班教师、教育助理团结协作,搞好所在班级教育、卫生、保健及生活护理等工作。

4、 认真执行幼儿的作息制度,认真安排好幼儿一日生活内容,做到动静交替,手脑并用,确保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5、 主持召开每周班务会议,共同确定下周工作重点,与教师和教育助理共同搞好班内的工作。

6、 坚持各项教育原则,尊重幼儿,积极启发诱导,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

7、 努力钻研业务,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及业务学习。积极创编教材,制作教具,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

8、 做好家长工作,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方法,每周向家长公布本周及下周的教育内容,以便家长心中有数,积极配合。

9、 认真填写幼儿家园联系手册,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与家长沟通。

11、 认真做好班主任会议记录,并及时传达到班内各位老师,让每位老师做到心中有数。

幼儿园中班教育观察笔记篇(2)

一、确立观察目的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教师在观察幼儿前只有确定适当的目的才能确保在观察过程中必要信息不缺失。观察目的的确立主要基于三点:一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抓住了想要观察、需要观察的问题;二是对该问题所涉及的幼儿相关发展领域有足够的认识;三是明确自己想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将幼儿愤怒情绪作为观察的问题域是由于愤怒作为一种负面情绪会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对其进行深入的观察有助于教师采取合理办法加以干预。笔者基于对幼儿愤怒情绪的关注与认知确立了以下观察目的:观察小班幼儿愤怒情绪的表现、诱因及应对策略,通过对观察结果的分析提出合理干预、调节幼儿愤怒情绪的策略。

二、选取观察对象与方法

学前教育领域的科学研究主要采用“自然情境下非参与式的系统的直接观察”,即:观察者不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对观察对象及其影响因素不加以控制,在自然情境下有目的、有计划、有规律地通过感官进行观察。观察对象一般为幼儿,具体据观察目的而定。案例中,笔者选取了以下观察对象与方法,并编制了观察工具。

对象:选取重庆市某实验幼儿园中的一个小班为观察班,共30名幼儿,其中男孩18人,女孩12人,年龄分布在3至4周岁。

方法:采用事件观察法,捕捉幼儿愤怒情绪事件,观察事件的起因、经过及结果,提取有价值信息进行分析。观察时间为每周二,共持续17周。

工具:笔者编制了《幼儿愤怒情绪观察记录表》,将可能出现的内容条理化、结构化,设计简单、科学,易于操作。为方便记录和确保观察过程信息不被遗漏,笔者对幼儿愤怒情绪产生的场景、诱因和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了编码。样表及编码如下:

幼儿愤怒情绪观察记录表

场景编码:A.教学活动 B.游戏活动 C.生活活动 D.体育活动……

诱因编码:A.被教师批评或权益受损 B.同伴冲突 C.身体不适 D.被忽略 E.嫉妒 F.不喜欢……

行为表现编码:

表情A.愤怒 B.冷漠 C.厌恶……

言语A.哭泣 B.叫嚷 C.唾人 D.辱骂……

动作A.拍打 B.脚踢 C.摔打物品 D.逃跑……

三、分析观察结果

(一)对观察资料进行处理

观察收集到的资料根据性质的不同一般采用两种处理方法,即依靠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抽象、概括和应用数学的方法进行统计。笔者在本次观察中共收录小班幼儿典型愤怒事件20起,资料处理程序如下:

首先,根据编码将原始记录按“小班幼儿愤怒情绪的诱因”、“小班幼儿愤怒情绪的行为表现”和“小班幼儿愤怒情绪的应对策略”这三个研究维度进行整理归类;然后,计算每一维度下具体被观察行为的频次和百分比;最后,依据每一维度的统计数据制成图表。

(二)对资料处理的结果进行分析

以对“小班幼儿愤怒情绪的诱因”的分析为例,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小班幼儿愤怒情绪诱因统计图

注:以上图表横坐标表示诱因,纵坐标表示该诱因在20起事件中所占次数和比率。

引发幼儿愤怒情绪的诱因有很多,这些诱因未必单一出现,有时混杂在一起。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遭到教师批评。原因是幼儿不遵守纪律、没按要求完成任务和教师失误冤枉幼儿等。二是权益受损。包括幼儿遭到其他幼儿的言语攻击导致自尊受伤(例如:“他在班上最调皮!”);幼儿遭受他人欺负;自己的东西被他人弄坏或抢走等。三是同伴冲突。以为争抢食物、玩具、空间引发的同伴冲突为主。这三个方面在诱因中所占比率最大,达55%,在20起幼儿愤怒情绪事件中共占到11起。

此外,身体不适、总是被忽略、嫉妒他人等也是幼儿愤怒的重要原因。

身体不适主要包括生病和没有睡好觉。生病和没睡好觉之所以会引发愤怒情绪,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生病伴随身体的不适,容易使人产生可怜感、挫折感,使幼儿变得更脆弱,对环境的要求也会变得更高;二是幼儿在生病和没睡好觉的状态下,不佳的负性情绪体验导致幼儿不满意自身的状态,进一步泛化为不满环境中的刺激,从而产生愤怒情绪。

幼儿如果总是被忽略,得不到想要的物品或关爱,也会以愤怒的方式来唤起我们的注意。例如:在观察中研究者发现,当老师给小伙伴喂饭而不给自己喂饭时,有的幼儿就会通过愤怒的表情或哭声来换取教师的关注,以期达到让老师也给自己喂饭的目的。还有时由于我们未能善待孩子,孩子就有充分的理由感到气愤,他们会迅速、强烈地进行抗议,他们的目的是要人爱而并非想伤害任何人。

幼儿园中班教育观察笔记篇(3)

本学期本班幼儿32名,旧生30名,新生2名,这2名新生对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需慢慢适应,对幼儿的生活习惯、活动常规还需培养。本学期将继续巩固对班级常规的管理工作,围绕环境、生活、学习、观察四个有序,培养幼儿良好常规,形成本班的良好风气。本着对孩子负责、对家长负责,踏踏实实做好每项工作,做好每一天。

一、班级教学计划

1、本学期我园的重点是“创建省一级幼儿园”,我班将根据幼儿园的评估标准,进行环境材料的提供,主题方面的探究,学科教学的深入,用评估的标准严把好保教质量关。

2、针对我园经过十年的风雨历程,本学期将进行“十年园庆”的庆典活动:文艺节目展示、美术展示、家长制作展示、主题研究展示等系列活动,尽力让每个幼儿与家庭都能参与展示活动,向家长、同行、社会宣传,展示我们十年的办园成果。

3、本学期继续根据幼儿的意愿进行主题活动,并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为下一步的活动提供依据。在活动准备时力求充分,在活动进行时力求使用多种表征手段,在活动反思时针对幼儿活动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改掉以前只注重结果的作法。

4、结构教学与主题教学相结合来进行。继续对音乐活动进行探索,力争用多种元素来表现音乐;体能活动中,加强与体育教师的配合、辅导工作;语言活动中,丰富幼儿的文学欣赏、词汇量以及口语表达能力;英语活动中,两位教师在配班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同时每天对幼儿进行复习。

5、加强对幼儿的观察、记录、整理、评价、分析工作,提高随时记录的意识,并根据幼儿的发展对幼儿进行正确的评估,依据多元智慧理论,找出幼儿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设计适宜本班幼儿的发展检核表,为幼儿以后的个别教育提供依据。

二、各月工作重点

二、三月份:组织编排早操;“三八”以年级为单位举行“我爱妈妈”亲子活动;组织幼儿春游;建立班级有序的生活;各班环境布置观摩、研讨;学习省一级幼儿园的评估指标。

四月份:举行“国际象棋月”系列竞赛活动;早操表演;检查各班环境。

五月份:庆“五一”亲子环保小制作比赛;接待省一级幼儿园的评估;“幼儿园十周年园庆”庆祝系列活动;交流各班的观察记录。

六月份:“幼儿园十周年园庆”庆祝系列活动;主题探究活动经验交流;教师经验论文交流。

七月份:教师教学计划和教育笔记、幼儿个人档案的评比;整理班级物品;班务工作总结。

三、卫生保健工作

a)保育员的配班工作:有意识的提高自己对幼儿的观察、指导能力,在每天上午有针对性的对一个区域进行指导、观察、记录工作。

b)继续在平常活动中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培养。

c)保育教师利用中午时间,根据主题制作玩教具,同时对幼儿的日常生活进行观察记录。

d)保育教师坚持做好日常清洁工作、消毒工作,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e)加强幼儿安全教育和教师的责任心,避免发生任何事故。

四、家长工作

1、学期初,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建议以及幼儿的情况,需要进行个别教育我们将加强交流、沟通。在学期中、学期末,我们还会发放家园联系表,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表现,了解家长对我们工作的看法。

2、开学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班务工作计划,取得家长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以后的收集主题材料、各种调查问卷的系列工作打好基础。

3、坚持每月及时更换“家长园地”,以及每月的家长开放日活动,继续开展家长助教工作。

4、继续对新生家访、旧生约访,平时电话联系,动员家长积极参加家长学校,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5、要求家长配合教师,在家对幼儿严格要求,鼓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五、工作人员的配合

a)三位教师以本园“建构学习型组织”为目标,读书学习——交流互动——反思成长,在探索中享受快乐,在反思中寻求发展,促进我们内在的工作、学习动机,促进我们自我的提升和事业的发展。

b)明确岗位职责,以幼儿的利益优先考虑工作,在工作中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团结合作。

幼儿园中班教育观察笔记篇(4)

关键词:保育见习;保育实习;保教分离;保育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148-03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是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由此可见,保育工作是幼儿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保教结合”是幼儿园工作的基本原则与灵魂。为使保教更好地融合,许多发达国家在幼儿园未设保育员岗位,而是让教师轮流负责保育工作。目前我国有一些地区的一些幼儿园大胆创新,积极尝试“三教制”保育模式,即各班不设保育员,由所配备的三名教师共同承担本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也称“三教共育”或“三教共保”。这对作为未来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除了必须具备相应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掌握相关的对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进行保育实践的能力。这些技能的学习光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它更需要结合幼儿园保育见习和实习,让学生深入幼儿园班级,在观察、实践中反思、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保教结合的意识,掌握保育和教育的技能技巧,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二、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保育实习现状

自2005年起,我校创新性地提出并逐步完善了“一见二实三顶岗”实践教学模式。把“一见二实三顶岗”的实践教学模式具化到学前教育专业,即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在幼儿园见习,二年级第二学期进行为期八周的中期实习,三年级第二学期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所谓一年级开始进行为期一年的见习即每周安排每个班级有四节课在幼儿园进行授课,这四节课一般由任课教师上两节课,留下两节课给学生观察,完成见习手册相关内容。学生见习主要安排在我校附属的两所幼儿园进行。但是,自2009年开始,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扩大,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导致班级数增加,附属的两所幼儿园无法安排学生正常见习。虽然笔者和其他老师努力提出建议希望能在一年级下学期安排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星期的保育见习,但是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合作的幼儿园无法安排。二年级第二学期会进行为期八周的中期实习,实质主要是进行教学实习,对学生的保育能力不进行考核。到了三年级下学期为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很多学生到了幼儿园没有进行相关的培训,直接承担了配班教师的角色,甚至承担主班教师的角色,文章中称呼她们为新手教师。

三、当前学前教育大专生保育见习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规范的保育见习参考资料。纵观目前我国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实践,还没有比较规范的保育见习计划和内容可供我们参考。我校学前专业学生一年级见习计划主要是完成教研室印制的见习手册,见习手册内容涉及对教师和保育员一日工作流程的记录、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观察记录、对特殊儿童的观察记录、家访记录等等。这个见习手册并不是专门的保育见习手册,内容繁杂。笔者作为学前卫生学任课教师,也会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见习,见习内容主要是根据其他院校保育见习的计划,再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修订而成的。

2.见习内容和要求不够全面具体。目前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习内容往往只涉及观察见习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及各项教育活动,并做相应的记录,但是对于比如“来园”、“离园”、“盥洗”、“饮食”、“睡眠”“户外活动”、“教学活动”等环节的保育工作要求不全面具体。

3.见习时间安排不合理。我校施行“一见二实三顶岗”实践教学模式,安排学生第一学年进行见习,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但是这样的安排也直接导致无法安排专门的学前教育保育见习时间。作为任课教师,如果安排学生观察了解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学习情况,了解保育员和教师的一日工作情况要见缝插针,时间过于散乱,学生很难观察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学习状况,对保育员全天的工作也很难有机会实践。近年来由于学前专业招生人数激增,幼儿园不愿接纳大批学生见习,这也导致学生见习难以安排,实践学习时间减少。多年以来,我院《学前卫生学》的课程教学都是由笔者一人承担。由于教学班级数多,无论是在校对学生实训的指导还是下幼儿园对学生见习情况的了解,仅靠学科教师一人难以做到全面、深入、细致,这也使很多学生的保育实践浮于表面。

4.学生能力有限。一年级的学生首次下幼儿园见习,由于学生还没有开始其他专业课的学习,自身专业知识素养缺乏,各方面的实践能力有限。在保育见习中无法做到融会贯通,只是更多地停留在观察、分析的层面上,真正动手操作的机会太少;结合卫生学课程到幼儿园实践的机会有限,并且实践操作的面太窄、内容不够全面。比如在见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幼儿流鼻血吓得手足无措;有的学生帮忙喂药,因为对幼儿不熟悉,错把另外一个幼儿当成要吃药的幼儿,所幸药物没有给幼儿造成什么影响。

5.幼儿园指导老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负责保育工作。因为学生的各方面实践能力有限,也导致了有些指导老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负责保育工作。在幼儿园的保育见习过程中,很多指导老师只是让学生做去食堂领饭菜、帮幼儿穿衣服梳头发等工作,不敢放手让学生负责幼儿的一日生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学生的实践能力弱导致幼儿园不敢放手让学生完成保育工作,而幼儿园不敢让学生负责保育工作又削弱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导致老师没有办法具体指导学生见习实践。因此,保教结合的意识和能力薄弱一直是我们毕业生的软肋。

四、当前学前教育大专生保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当前,学前教育大专生在教育实习或新上岗时,保育实践中主要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1.保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决定教育行为。保教并重原则能否在幼儿园工作中得到切实贯彻落实的前提是教师是否真正树立起保教并重观念。通过实习观察,笔者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保育意识淡薄,认为教育实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至于保育工作,也只是帮忙领饭、给幼儿盛饭、给幼儿梳头发等。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幼儿园老师只要把幼儿教育好就行了,而保育则是保育员的任务。所以在校期间他们比较重视对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知识的学习,而轻视了对卫生保育方面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

2.保教分离。学前教育大专生在教育实习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不明确保育和教育的结合点在哪儿,保育和教育严重脱节,重教轻保,保中无教。学前期是幼儿各种习惯、独立生活能力和良好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园时时、处处是教育”,凡是接触幼儿的所有成员尤其是保教人员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学生认为保育工作主要由保育员阿姨来完成,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教学工作。其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在工作职责划分中明确提出了保教结合的原则,教师要“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而保育员要“在教师指导下,管理幼儿生活,并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其中保育员的角色和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侧重“卫生消毒”变为侧重“配班参数”;由侧重“保”到注重“育”。这些变化都需要我们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保育员的角色要有重新认识,树立保教合一的观念。

3.保育技能欠缺。在学生或新教师进行保育时一个突出问题是保育技能不足,如很多新老师只在乎“上课”,而忽略了许多生活环节的保育工作;欠缺诸如食具消毒、被褥拆洗、内务整理等基本的保育工作技巧。不够关注孩子一天身体的变化,对孩子的一些疾病迹象没有预见性;遇到意外伤害,不能进行简单的处理;对孩子的心理问题没有进行及时的调节,有的甚至还在有意无意中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等等。

五、提高学生保育能力的途径

为了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差,对幼儿园不熟悉,实习过程中上手不快,思想上存在“重教轻保”等弊端,我们需要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增加保育见实习的时间,并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保育能力。

1.转变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1)在课堂上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法,将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安置在一个特定的、模拟的情景场合中,让学生去模仿提炼,学会综合分析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提高临场应变能力,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2)在课堂上通过采用录像教学法,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可到幼儿园中将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拍摄下来,并穿插一些幼儿常出现的保育问题,让学生一边看录像,一边分析讨论。通过研讨,学生能增强对保育工作的感性认识,并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现场教学法。为了增强理论讲授的实效性,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见习和考察,验证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并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的保育工作中去。如,“幼儿健康检查”一节的内容,在讲解了基本知识和操作要领以后,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协助保健教师进行晨间检查;“托幼机构的设备卫生”一节,我们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考察、参观,实际感受托幼机构设备卫生的重要性和应注意问题,并在见习的基础上对所见所闻进行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现象教学,增加了授课内容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

2.科学合理安排保育见习时间,制定切实可行的观察分析表。为了让学生充分地接触和学习保育工作,需要设计多次保育见实习,将理论知识学习与能力实践紧密结合。在课程学习期间,一方面利用各种教学法见实习机会,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的观察表或主题内容,让学生有目的地下幼儿园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将常见保育问题或一些难题及时反馈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前卫生学》课程真正做到指导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在课程学习结束后,专门安排1~2周保育见实习,让学生带着某一保育现象或保育问题到幼儿园与幼儿教师或保育员探索研究,撰写研究报告或者调查分析报告,提升保育调研能力。最后在毕业前夕集中顶岗进行保教实习1个月,学生真正以保教人员的身份开展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和生活活动,强化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各项保教技能和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加强学生实践过程的指导。在学生下幼儿园保育见习期间,除专业课教师进行实地指导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幼儿园老师和保育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遇到的问题都能得到及时的解决。由于目前大多数大专生是独生子女,本身的自理能力就不强,到幼儿园后,对幼儿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件无从下手,这就更需要老师、保育员手把手地教,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4.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实习实训条件。学校创设相应的保育实训室,让学生在《学前卫生学》的学习过程中有充分实践操作的机会;在学生毕业教育实习中要加强保育实习的分量,使配班的学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非形同虚设;学校能根据学前卫生学教学的需要,多安排学生下幼儿园实践,做到学以致用。

此外我们可以邀请幼儿园园长、保教老师、妇幼保健所的老师等来校讲座或兼课,不断渗透幼儿园的文化氛围和管理制度,注重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参加保育实践的热情,增强对保育实践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树立保教一体的观念,做到教中有保、保中有教、保教结合,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

幼儿园中班教育观察笔记篇(5)

一、幼儿游戏中的“紧箍咒”

在一次小班户外活动中,带班教师特例允许幼儿随意玩拖拉玩具,一些孩子无拘无束地跑来跑去,脸上是开心与幸福的笑容。但丁丁却坐在台阶边不动,我过去问他:“丁丁,为什么不带着你的拖拉宝宝出去玩呢?”他回应到:“因为我在幼儿园,不能动。”丁丁的话带给我很大震撼,仔细观察,本应该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中自由探索的幼儿却无形中被戴上了“紧箍咒”,被捆绑了自由。

(一)不能随意触碰的游戏玩具

游戏中玩具越丰富越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然而在现实情境中,幼儿对有些玩具却“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笔者在观察某示范园的一个小班时,其整整一个月期间活动区角仅仅开放一次,幼儿在经过时都要被老师再三告诫不准随便触摸,玩具只有在老师筛选出来作为教学活动的补充时才使用。而在中班,布置越复杂的区角规定越多,有些复杂玩具,如汽车玩具、假蛋糕、科学材料等被老师明确强调不准碰,以缩短活动区结束整理的时间。户外活动中一些小的攀爬器械没有老师的允许不能随便玩。而有的幼儿园在面临上级评估检查期间,幼儿完全被剥夺了进活动区的权利,每周一个主题的区角布置,光鲜了幼儿园,却远离了幼儿。

(二)过于安全的游戏环境

在小班时,带班老师的口头禅就是:“宁可孩子学不到东西,也要保证他们的安全。”中班老师也常交代要仔细看好自己所带的小组孩子。在户外一个小时的体育游戏中,集体操过后时间被分为两部分:集体活动和自由自选活动。集体活动变成了一个个排好队,在老师设定的游戏规则中进行跑、跳、爬训练的活动,自由自选活动则是教师带来三种器械如球、地垫、网球拍供幼儿在有限的范围里玩,单调又重复。而《规程》中要求幼儿园必须配备的游戏和体育活动设施中,较大的游戏设施被搁置一旁,上面盖满了灰尘,所谓的沙池、水池等幼儿根本无法接触到。就这样,稍微危险的玩具被束之高阁,稍微激烈的运动被取消,所有的游戏活动都处于老师的掌控之中。

(三)不自由的游戏环节

教师在准备一日活动时不自觉地成为游戏活动的主导者。如教学活动中,游戏环节由教师而设,步步紧扣着教育目标;区角活动中,游戏也要求有一定效果,如中班的艺术区就是反复用不同的器乐练习《去郊游》的歌曲;科学区直接分组,一个幼儿出数字牌,另一个幼儿数出相应的小棒;美术区每个幼儿一次只能使用一种物品进行创作;娃娃家直接把厨具拿出来为幼儿们演示正确的使用方法。而户外游戏的选择、玩法、步骤等等都由老师提前设定。看到小班老师的一点点地示范与孩子们机械地模仿;看到中班老师不耐烦地指导;看到老师们满意地说就应该教孩子怎么使用这些玩具时,老师们是否忘了,游戏不是只有一种玩法,游戏的目的也不是仅仅教给幼儿去单调地模仿和一定要从中学到某些知识,而是让孩子能真正从中体验到快乐和自由!

(四)趋于形式的游戏内容

游戏内容的选择与实施需要老师进行合理的筛选与协助,但在现实情境中,游戏内容趋于形式化,多是教学的附庸,而非产生于幼儿内在需要。在小班,结构游戏中雪花片与积木成为在离园前保证孩子安静等待的玩具,谁讲话就没收;户外活动时游戏玩具和玩法被重复使用,消磨完了时间就回去。在中班,活动区作为提前入园或者午睡后先起来的孩子有事情做的一种点缀;游戏材料也没有随着幼儿活动需要而得到及时更替:彩笔的颜料已经干枯,蜡笔也残缺不全,盆栽植物已然消失……老师在介入指导时倾向去帮助幼儿巩固玩法或维持秩序;收拾活动区时只要求物品被整洁摆放回去,对游戏中的不当行为点评较多,对幼儿游戏内容和收获交流较少。

二、“紧箍咒”由谁而设

在观察中,当看到老师扯好布条小心翼翼地让幼儿玩钻山洞游戏时,当不止一次听到幼儿说“在这真不自由”、“还没家好玩”时,游戏的意义与价值又在哪里?而这些现象背后是谁或由哪些因素在起着推动与主导作用呢?

(一)教师:幼儿游戏精神的失落

幼儿游戏精神体现为一种自由与愉悦、体验与创新、平等与包容以及动态与开放的内在精神品质。[1]澳大利亚幼教专家曾指出:要想充分发挥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教师首先就必须具有一颗童心,像孩子们一样爱玩游戏。[2]然而有些教师对游戏与教学的关系、游戏的价值理解不到位,受“继承式”教育范式的影响,以教学目标为首位,严守大纲、规章制度及教材的要求教学,进而造成机械地组织幼儿游戏,重视课程生成游戏而轻视游戏生成课程,使幼儿游戏或为教学服务或者成为一种形式,游戏的精神逐渐衰落。

(二)幼儿园:游戏评定标准的不完善

在对于我国各省的幼儿园质量评定标准的研究中发现,在幼儿游戏评定方面,首先强调环境和材料,其次检查教师教育笔记和观察记录,细节不具体;在游戏环境与设施方面,没有比较系统、具体的游戏设施安全标准与指南作为参考,也没定期的检查与维护以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在游戏效果评价方面,侧重于幼儿教师准备和执行情况为主的单一性评价,幼儿与家长参与游戏评价的部分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评价的结果也并不具有全面性和可信性。因此,各类幼儿园参照质量评定标准,可能会进行应试性准备,不能保证幼儿游戏的时间与内容。

(三)家长:不合理的游戏理念

与幼儿家长交流发现,不同家长有着不同的游戏观:有的认为孩子在幼儿园玩得开心就行,游戏是幼儿开心的工具;有的认为在幼儿园应该以开发智力、学习技能为主,玩游戏等于什么都没学;有的非常支持幼儿游戏活动,认为幼儿只有在游戏中才能真正、主动地学到知识。前两种观念普遍存在,而最后一种观念只占一小部分。在观察中发现,家长的一些不合理的理念通常在与教师沟通过程表现出来,如夸大幼儿同伴游戏交往中所发生的冲突的严重性,过度强调孩子的安全;最喜欢的是看到孩子每天都有作品被展示出来,并以此来评价幼儿的学习效果;对孩子学写字和学英语的强烈支持,并以其它幼儿园作为参照,而不考虑教育理念与规律等等。

(四)社会:教育体系的负面引导

我国的教育制度使很多父母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由,从小就开始对孩子进行知识的灌输,为孩子一步步走向高考成功而煞费苦心。应试教育的压力波及到了幼儿园,小学的读、写、算要求使家长不得不在幼儿园开始为孩子顺利入小学而做“准备”,促使幼儿园小学化现象的产生。笔者就曾见到大班家长们联名向幼儿园提出增设英语兴趣班,也曾听家长抱怨由于示范园没教孩子拼音,不得不在孩子上小学前专门请老师为孩子补习时,认为是幼儿园“坑人”;更见到有的家长在幼儿园坚持不增加幼儿负担的理念下一接到孩子就急匆匆地送孩子去各种培训机构……因此,这种功利化的教育无形中给幼儿园带来压力,促使游戏让位给教学,理念让位给现实。

三、“紧箍咒”应如何解除

(一)回归游戏本质,还幼儿以自

游戏实质上是一种体验,它本质上是享乐性的,如果说游戏使孩子积极主动地掌握了一些知识经验,带来了身心的发展,那么这种发展是体验和享乐所派生的、附属的。[3]因此,教师应注重幼儿的感官体验,让孩子去构建自身的游戏规则,从中发现问题,进而生成课程;教师需牢记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体,游戏环节根据幼儿的需要进行灵活地调整;教师要理清游戏与教学的关系,既不能把游戏作为一种附庸,也不能过于夸大游戏的作用;教师能及时为幼儿提供材料支持,并注意自己的语言、行为所带给幼儿游戏活动的影响与改变。另外,教师可以通过把分散的游戏时间合成一个较长的游戏段以保证高层次游戏活动的开展。总之,回归游戏本质,使游戏真正属于幼儿,是幼儿游戏精神对教师的要求。

(二)加强游戏理论学习,提升教师介入指导水平

在促进游戏有效成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实施中,教师首先要有一定的游戏理论基础。师范院校在培养幼师中不仅要通过观点加例子的方法进行教学,还应提供机会让幼师了解幼儿实际游戏状态,并邀请经验丰富的幼儿园老师,以沙龙的形式讨论游戏的开展与指导的要点及面临的问题,以此加深理论学习。其次,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游戏指导水平。幼儿园可以成立专门的游戏研究小组,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游戏进行研究,提出可行的游戏策略;教师可以通过扫描、定点、追踪的方法对幼儿进行观察,了解各年龄班游戏观察的重点;[4]教师也可以借助专门的检测表单、等级评定和轶事记录、录像记录等方式对幼儿游戏的水平与内容做一个全面的观察与评估,提高教师参与游戏的技能。[5]最后,教师须做好自我总结与反思,在游戏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形成适合自身的游戏指导方式。

(三)完善游戏评定标准,减轻教师心理负担

首先,要有一个具体的游戏设施安全标准与指南作为参考,把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如对游戏设施的布置、地表的铺设、设施的材料选用等要有具体、细致的要求,在设施的安全与维护方面也有定期的检查与维护,如检查头被卡住的危险,检查悬吊的危险,检查突起的、有可能钩住衣服的危险等等。[6]其次,要为教师提供一个详细的游戏设施安全使用指南,列出孩子在游戏中需要注意的地方,预防风险的发生。另外,通过为幼儿购买各种安全保险也有助于减轻教师过重的心理负担。最后,设立弹性的游戏评价标准。通过多学科、学科内及跨学科三种专家评价模式以保证正确评价幼儿游戏;[7]教学评价时要禁止教学任务繁多而剥夺幼儿游戏的时间;环境与材料的评估以是否及时满足幼儿对游戏的需求为主;引导家长与幼儿参与评价,增强家长了解幼儿每天在园学习与游戏情况的意识等。

(四)传递游戏理念,做好家园工作

由于我国的亲职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幼儿园教师在传递育儿理念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为家长传递正确的游戏观,通过家长会和开设“游戏专栏”展示区帮助家长深入理解游戏的作用与意义;通过QQ群对家长关于幼儿游戏的方式、特点、同伴交往与冲突等方面的疑惑进行解答,纠正家长过度的安全观念和不当的干预行为;通过宣传手册传达幼儿园最新的游戏理念,以问卷的方式调查家长对幼儿游戏存在的理解误区与偏差;经常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亲子游戏,使家长亲身体验游戏带给幼儿的欢乐;邀请家长观察教师组织的幼儿游戏活动并参与游戏后的讨论,增强家长对游戏的体验,支持幼儿游戏活动。总之,只有家长真正理解幼儿游戏后,才能发挥家园合作的力量,协助教师开展游戏活动。

(五)完善幼小衔接,解除家长忧虑

首先,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保证幼儿在园游戏与活动的时间,对违反规定的考试、兴趣班开设等予以严厉处罚。在小学教育质量评定中一年级幼儿应以适应为主,并在质量评估中所占分数较低甚至忽略不计,以减轻幼儿园的应试压力。其次,幼儿园与小学的双向配合。通过搭建幼小衔接的教研平台,加强幼小教师间的互动交流,找到合适的衔接策略,以纠正幼儿园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发生。不仅重视幼儿在学习上的适应,还重视幼儿情感、社交、自理能力的适应,避免幼儿教师走入误区,剥夺幼儿游戏时间。最后,通过对幼儿提前学习知识致使兴趣下降、厌学情绪产生分析使家长们意识到其“拔苗助长”的错误心态。另外,在开学前设立短期的适应班,可以帮助幼儿提前了解与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联合国大会曾在1989年的《儿童权利公约》中明确规定:“缔约国确认儿童有权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确认儿童不仅有发展权、受教育权,而且有享受游戏的权利。[8]因此,解除幼儿游戏中的“紧箍咒”,还幼儿以游戏自由,是应然,也是必然。

参考文献:

[1]郑益乐.幼儿教师游戏精神的缺失及重构.教育导刊,2010,(12)

[2]李生兰.澳大利亚教师参与幼儿游戏的方式.幼儿教育,1993,(9)

[3]黄进.体验为本的游戏――再论“游戏是一种学习”.学前教育研究,2003,(6)

[4]邱学青.幼儿园游戏的观察与指导.早期教育,2000,(17)

[5][7]约翰逊.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37,189

幼儿园中班教育观察笔记篇(6)

河北省唐山市××幼儿园

姜小华

答: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组织安排的,教师首先是要学习、研究与把握各年龄段幼儿学习的关键经验、学习特点,深入了解本班幼儿的不同的原有经验与发展水平,以此为依据所确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会具有适宜性,同时会考虑到满足不同学习需求与层次的幼儿而具有调整与发展的空间,因此能在较宽阔的层面上契合幼儿的学习需求与兴趣;兴趣是一种行为动机,是推动幼儿学习的直接动力,幼儿只有对要学的东西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获得自身的发展所以进行课程设计时应着重考虑的就是幼儿的兴趣性,使之贯穿于活动的发起、进行、结束的全过程,它包括教师的语言、提供的材料、进程的安排等等,如:认识磁铁这一活动,教师把幼儿以往的纸工作品小白兔和曲别针磁铁发给幼儿,让幼儿想办法怎样让小兔子动起来,为幼儿提供了自由探索的空间,继而产生尝试探索发现的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获取了知识。有一些教育目标可能一‘时不会为幼儿感兴趣,比如健康教育方面的目标,教师要通过研究与设计,设置能引发认知冲突、情感体验的教育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需求与兴趣;对幼儿表现出的学习需要、兴趣,教师要通过研究做价值判断,使幼儿的兴趣、需求最大限度地与教育目标有机整合。

怎样又快又好地做观察记录?

我是幼儿园的托班老师,带托班的老师常常像战场上的士兵,哪里有需要就冲向那里,几乎没有空余的时间,这时我们该如何来明察记录孩子的行为、了解孩子呢?

浙江省温州市××幼儿园

贾一娜

答:观察幼儿的表现,从中发现幼儿的问题是幼儿教师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一项能力。幼儿园老师要时时刻刻以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榜样感来对待和影响这些似懂非懂的小不点。学会正确的观察记录方法尤为重要。有关观察的理论非常多,老师们对观察也都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实际工作中,许多老师的观察存在问题,对怎样观察、怎么写观察记录心有困惑。在这里我想告诉老师们两种又快又好的观察记录方法,一种是表格式的,就是根据事先设定的幼儿各种行为指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教师只要根据观察在表格内打勾或简单记录就行。另一种是描述式的,教师必须将幼儿的行为表现客观地记录下来,但是教师难以在带班的同时做详尽的现场记录,完全靠脑子记,很容易忘记或流失细节。为了既快又有质量地记录,老师可以随身带着便条纸和笔,现场只记幼儿的行为要点,事后再通过回忆加以整理就可以了。

如何对待特别的孩子?

对于班级中的表现比较特别的幼儿,在教育和观察的过程中,我常常感力不从心,不知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山西省太原市××幼儿园

王冰冰

答:对于班里表现得较特别的幼儿,教师更要付出更大的爱心、耐心和信心,要相信孩子是有着进步向上的内在需求的。比如对不爱运动的孩子,可能是因为孩子运动技能掌握的不好让孩子灰心了,也可能是这项运动孩子不感兴趣;对待好奇好问的孩子提出的各类问题,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解答,对于简单的问题,应立即回答,对于那些因知识水平所限,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可以告诉他们:我也不知道,我和你一起寻找答案。因此在对待比较特别孩子的过程中,教师更要注意观察、倾听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用发挥其长项的方法多提供孩子表达、自主与成功的机会:在孩子的教育中还要充分发挥同伴群体的作用,让同伴的温暖接纳与鼓励成为鼓舞孩子进步的动力;特别是还要注重家园共育,与家长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进步。

孩子之间发生了矛盾怎么与家长沟通?

托班的孩子在幼儿园不小心被其他小朋友抓伤咬伤,该怎么办?尽量去和家长解释,家长总是认为自己家孩子受委屈,无论教师怎样沟通、解释,家长都不能理解,怎么办?

湖南省湘潭市××幼儿园

赵 倩

答:一旦发现这类事情,要立刻上前制止,因为孩子动起手来是没轻没重的。那么。孩子抓咬现象在托班是非常多的,老师首先要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其次,要创造环境条件,尽量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保证活动室的空间,玩具材料同种类多准备,玩具摆放要有利于孩子拿放,避免许多孩子一起在狭小的空间做事情:第三就是老师要会及时制止和处理这类问题。首先应该是动作制止,其次是语言制止,然后要教给孩子处理问题的方法;另外,对于个别屡犯的幼儿要做好家长工作。因为这样的孩子极有可能是在家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的处理问题的方式,这就要求家长配合帮助孩子改掉。

在孩子间发生矛盾时,要做好家长问工作是老师的责任。首先让家长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及时向家长解释,免得让家长误会,从而取得家长相互之间的谅解。当然也存在个别家长确实太溺爱孩子,甚至有些“护短”。当遇到这样的家长时,你是否可以邀请这样的家长参加一一些幼儿园的集体活动,让他看到在集体中自己孩子和别的孩子的表现,有助于这一类的家长客观得看待自己的孩子。

怎样让孩子安静地吃午餐?

孩子每次吃饭的时候会不停的说话,有时还会在吃饭过程中大笑,真的好怕会噎到或呛到,所以每次总会担心,尽管总是时时注意,但孩子还是会钻空子,这边安抚那边又说起来了,有什吗好方法可以让孩子做到安静吃饭吗?

辽宁省沈阳市××幼儿园

唐 飞

答:我觉得,首先可以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餐环境,小音量的放松心情的音乐;第二,进餐前一定要稳定幼儿情绪,不可以做剧烈运动,而是带他们做一些比较安静的游戏,让他们静静地听老师讲一段故事,让幼儿保持良好的心情;第三,在饭前告诉他们吃饭的时候不要讲话,以及边吃饭边讲话的一些害处,如果有的孩子在吃饭前正与小朋友谈得高兴呢,不妨让他讲完再吃饭,然后告诉他吃饭的时候不可以再讲了;第四,进餐后不要忘记对幼儿进餐情况进行小结,以表扬鼓励为主,不好的要讲明道理,下次引以为戒。

如何“处理”过度活跃的孩子?

我们班上有个子为了引起老师注意,在班里过度活跃甚至经常做出不适当行为的孩子,对这样的孩子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呢?道理。我不禁自我反思,问题到底出在谁身上?

吉林省大安市××幼儿园

幼儿园中班教育观察笔记篇(7)

关键词: 幼儿教育 语言发展 关键时期

一、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家长是带领幼儿认识这个世界的引导者,在幼儿语言发展的这一时期,家长与幼儿的对话都会被幼儿模仿。家长与幼儿的对话越多,幼儿语言的发展就越快。对话内容也从简单的单字到一句完整的话,语言能力逐步提高。所以家长要尽可能在幼儿身上花时间,不能因为工作忙而忽视幼儿,错过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

本文针对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及表现,对其发展特性进行研究提出教育对策和方法。

(二)研究方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幼儿语言发展的研究必须深入幼儿园进行观察。笔者以旁观者的身份进入幼儿园小班,对观察到的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做定向研究,再与个别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一些态度和做法。选取2名小班幼儿的家长进行沟通,以进一步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语言发展及家长的态度和看法。最后对资料进行定量分析。

具体研究方法为观察法和访谈法,其中以观察法为主,访谈法为辅。

在确定了观察对象后,笔者进行了为期5天的观察。在观察中对幼儿与同伴交流行为发生的时间、发生的背景及具体经过进行记录,包括幼儿和教师的表情、言行举止。观察期间笔者作为旁观者不介入幼儿交流活动当中,力求记录孩子在自然状态下的真实表现。

二、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这一时期的孩子正处于接受语言能力最强的时期,这一时期对孩子进行语言方面的培养,孩子还是比容易接受并掌握的。家长与老师都应该给孩子做个好榜样,用规范的语言与幼儿进行交谈,并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一)表述能力有限

案例1:星期二早上老师与小屈打招呼,老师亲切地说:“小屈早上好!”小屈又重复了一遍老师的话。和奶奶说再见的时候自己也会不自觉地说出来“奶奶放学来接你”。这就像一种习惯,已经养成了。

(二)大舌头现象

案例2:有些孩子虽然会说很多话,组织能力也很强,但是说出来的话不清楚,也就是所谓的大舌头。在这次观察过程中,大大就是说话有些大舌头,老师与他对话时总是会让他大声点说话,以便于听清他说话的内容。

三、案例分析

案例1中,该幼儿正在上小班,因为家长在他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没有花大量时间在孩子方面,而他的奶奶也只是教他一些简单的词语。所以,他在班里就显得比较“独特”。

语言发育是智力发育的基础,发言能力的发展影响了智力发展。所以他的“独特”体现在很多方面。

首先就是语言方面。别人与他交流时,他很多时候都会重复别人说的话或者只用简单的词语回答,有时回答别人时,分不清主谓语,处于语言的模仿阶段。他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还在初期语言阶段的孩子,有很多方面还不是很懂,像小孩子一样,要一样一样地教他认识。

小屈上幼儿园快一年了,比刚进幼儿园有进步,但是发展还是很缓慢。老师在与幼儿家长的交流中,告诉了他们孩子在幼儿园的现状,也提出了一些幼儿语言发展方面的教育建议,即使工作再忙,也一定要空出一些时间教育幼儿。也许是这次谈话起到了作用,笔者发现他现在说话比以前好了很多,也知道了什么情况该用我,什么情况下该用你。比起之前那段时间,该幼儿在语言发展方面的进步还是很大的。所以说,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注重幼儿全方位的发展,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孩子大舌头有可能是因为还没有形成发音动作,没有掌握发音方法。案例2中的大大,像他这样的情况在学习语言时就应该注意,在孩子发声不清楚时,就应该对孩子及时纠正。老师和家长在平时与孩子的交流中要注重训练他清晰的发音。谈话时放慢语速,让孩子能够看清楚我们的嘴型,模仿我们的发音。所以,我们在与这样的孩子交谈时,更应该注意这些小细节。

四、小班幼儿语言发展能力的差异的分析

小班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差异的形成有很多因素。首先是注意力方面。在每天的教学活动中,一些幼儿的注意力永远都是集中在说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老师在教授本领时,他们就会趴在椅子上或者自娱自乐,视线绝不会在老师身上停留很久。有时候坐着无聊了就碰碰其他小朋友,带着周围的一圈小朋友不认真学本领。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总能集中较长一段时间,但很容易就会被其他小朋友影响而转移注意力。注意力也是智力发展的一个方面,而智力发展的基础是语言的发展。所以幼儿语言的发展在幼儿今后的成长过程中也有一定影响。

其次是某些幼儿的父母由于工作比较忙,在上幼儿园之前的那段时间都是由爷爷奶奶带着的。由于在那段期间,爷爷奶奶们并没有注重对他们进行语言方面的教育和培养,想着只要吃好穿好就行,导致他们错过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与他们相处时间最长的则是他们的家长,毕竟老师教授的内容和时间有限。

五、问题的解决

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应尽可能带领幼儿认识这个世界,而不是让幼儿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中。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家长应对幼儿的一些错误行为进行纠正,而不是让它们成为一种习惯。

家长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幼儿教师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幼儿教师不能忽视这个差异,要对幼儿进行因材施教,促进个别幼儿的发展。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尊重幼儿,让幼儿有自信心,培养幼儿爱说并且敢说的意识。

在幼儿成长发育过程中,幼儿是需要家长悉心照顾的,而不能一味依赖老师对幼儿的教育,毕竟与老师相处的时间没有与家长来得多。家长不能忽视幼儿语言的发展,语言是人类社交的一种工具。不管时代怎么改变,语言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幼儿期又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老师和家长都不能忽视这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