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水利工程的优缺点

水利工程的优缺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3-12-23 16:02:10

水利工程的优缺点

水利工程的优缺点篇(1)

关键词:袋装砂工艺;水利工程;优缺点;展望

1 引言

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前进,国内东部沿海区域人口激增,伴随着人口的持续激增以及人类生活水准的持续提升,对水利设备的需求也在持续提升,如:伴随着上海人口数量的激增以及用水的持续增多,原来的水库要一直的扩张重新建设,并且人们对用水的品质需求也日益提升,之前的城市供水布局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使用,要建设新的供水地,都需求大规模水利项目建筑。但是以往的水利项目构造方式大多是土石方构造抑或混凝土构造的,这种构造对根基需求很高,并且对原料的依附性很高,例如上海这种是由泥沙冲击堆积的城市,地基根本达不到建设大规模水利项目的标准,同时这种区域内一般都缺少黄沙、石料甚至是没有,要在这种位置中建筑大规模水利设备,会使用大量的资金,并且构造也不是很安稳。根据资料显示,美国、日本、荷兰、马来西亚、菲律宾、中国台湾等都存在运用充砂土工织物袋或者长管袋的项目案例。上世纪七十年代,袋装砂构造进入我国。第一次出现是在江浙区域被普遍使用在河海堤坝项目,有着很好的成果,并且最近几年伴随着袋装砂构造在河北曹妃甸建筑、长江出口深水航道建筑、洋山深水港建筑、天津临时港、南港发展建筑等很多港口航道项目中成功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治理了以往构造样式中对地基的高需求,对一些普通物料的依附性高的毛病。

2 袋装砂工艺的优点

2.1 就地取材,工程造价低。使用袋装砂构造,主要是使用砂石,拥有根据当地的情况因地制宜的特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项目成本,尤其是在石料十分紧缺的区域这种优点更加显著,使用袋装砂构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用项目地区周围砂源,运送距离短,同时能够开展水上工作。按照相关项目真实状况,如果能够就近选取砂石,袋装砂构造要比抛石构造节省百分之三十到一半的成本,如果购买砂石的位置是在一百千米的距离内,能够节省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的成本。

2.2 构造建议,建筑迅速。尤其是针对堤心砂进行综合的袋装砂建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建筑时间;针对水深的项目,袋装砂的填实能全部使用水上建筑,降低了抛石堤由于建筑工程临时道路而需要进行的准备活动以及时间;针对防止渗漏需求不高的项目,因为袋装砂相比抛石的堤心拥有很好的防止渗漏的功能,不需要建立防止渗漏的物体,简单化了建筑程序,围堤建筑到一定高度就能够开展堤心砂回填建筑;现在的排护底比之前的更拥有物料生产工厂化、输送集约化、建筑设备化、大范围增快建筑的优点。

2.3 可塑能力强,全体机能优。袋装砂拥有很好的集体性以及柔软性,对地基形状的变化拥有很好的适应能力;袋装砂构造对基础产生的重力分布匀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项目建筑阶段的安稳性;除此之外,土工袋体还拥有加筋体的性能,有助于提升堤坝的安稳性,在地质情况比较不好的软土质上建设堤坝时能够使用。

2.4 江海建筑,助于防台风防洪涝。在江河和大海连接的位置建筑,就怕会遇到台风亦或者洪涝,假如防范措施没有做好肯定会带来很严重的亏损。并且伴随着袋装砂技术的持续成熟,袋装砂每一袋的重量都到了几十吨或者几百吨,拥有很强的抵抗浪潮的性能,填充袋体能够迅速的变成阻断洪涝的断面,有助于阻止台风、洪涝,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建筑期间的成本。

3 袋装砂技术的不足

3.1 受砂源作用大。伴随着袋装砂在项目上大量的运用,使用的砂日益增多,砂源区域的经济利益日益显著,在各个方面带来的矛盾日益激增,给项目建筑带来不良作用。

3.2 受水深作用大。当前状况下袋装砂中使用的砂都是粉细砂,如果把陆上这种种类的砂再运送到建筑场所使用的成本会增多,并且尽管深水抛袋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不过还会出现破损的状况,对防止渗漏标准高的项目就不能够满足,所以袋装砂技术比较适合在浅水位置使用。

4 袋装砂技术使用中要关注的事项

4.1 科学布置加载速度。袋装砂在建筑程序中一定要操纵其加载速度,防止因为速度过快,对大堤的安稳产生不良影响。袋装砂是分阶段建筑的,第一阶段陵体上下构造的时间标准上是不能比三天少,第二第三阶段陵体上下构造的时间标准是不能比七天少,禁止上下结构持续建筑,每一层五十厘米,不过在真实建筑程序中,能够使用沉降位移视察信息来指挥项目的执行,科学适宜的布置加载速度。

4.2 抛填砂袋堤身的密实性直接。充填砂袋自身的密实性和项目品质以及安稳有着直接的关系,一定要增强建筑过程中对密实性的操纵。按照之前的建筑经历、综合砂源条件等,选用比抛填速度更好的大规模板船侧翻抛袋进行填充的建筑形式,每天最多能够抛出二千立方米。建筑中使用船载定位系统以及专用定位程序开展定位,抛填的准确性高。当把砂袋抛进水中在进入水之后砂袋会存在一定的移动,进而对水下的堤坝自身形状产生不良的影响。在抛填时在砂袋上系能够悬浮的方式开展砂袋移动实验,能够检测出一样的水深环境下各个类型的砂袋在涨落急时移动的大体情况,按照检测到的结果对抛袋的建筑数据开展相关的调节。同时经过测验移动距离以及潜摸测验真实抛出方位以及抛出的重量,立即对堤身断面开展检测,了解水下袋装砂会形成的形状,以便能够指挥现场建筑,确定是不是还要继续抛填,在什么位置抛填,保证水下堤坝的形状品质。

水利工程的优缺点篇(2)

关键词:水利设施 干旱 水土流失 现代化 西部贫困区

一、引言

水是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之一,是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我国西部贫困地区面积辽阔,但水资源十分缺乏且时空分布不均,加之人类长期以来忽视对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导致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承载能力低下,严重阻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甚至对居民生存构成严重威胁。开展水利现代化建设,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西部贫困地区脱贫解困的必经之路。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水资源短缺,饮水安全问题突出

西部贫困地区普遍存在严重缺水现象,以国家级贫困县陕西佳县为例,该县地处黄土高原的黄河沿岸,长期以来降雨稀少水资源奇缺,生态环境及其脆弱。数据显示,该县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831.7m3,,仅为全国人均占有水量的36.1%,是我国极端干旱缺水的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既有资源性缺水问题,也有水质性缺水问题,不仅严重阻碍了当地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加剧了农村居民的贫困现象,更为严重的是极端缺水还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使得饮水安全问题十分突出。

(二)水资源分配不均,配置难度大

西部贫困地区面积辽阔,所在区域自然环境比较恶劣难以开展正常的农业生产。从地理分布上看,这些区域往往呈块状分布片状排列,以不同形态广泛分布在高原、山地、沙漠等地区;从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看,一是绝对降水量小,二是降水时间过于集中,除了夏季其他季节干旱严重;从水资源利用角度来看,由于山高坡陡存在地表水源无法利用,地表水渗透严重的现象,由此引起水土流失严重和灾害频繁;从水资源配置角度看,西部贫困地区多处高原之上、山地之中或被沙漠包围,特殊的自然环境加上当地经济发展落后缺乏财力支持,给水利工程修建和仅有的水资源利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水资源配置的难度极大。

(三)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西部贫困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之一,是降水稀少、干旱严重、生态失调从而导致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其中水土流失是造成西部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地区不仅总体降水稀少,而且降水往往特别集中。夏季暴雨带来大量降水,长期冲刷侵袭导致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水土严重流失,耕地里的土壤被雨水裹挟大量带走,导致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质量下降;大量泥沙被洪水冲入河流,对下游大江大河水环境造成巨大威胁和破坏。水土流失不仅造成耕地减少,而且严重损害当地生态环境。长期以来,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居民生存遭受严重威胁,几乎成为所有的西部贫困县面临的共同问题。

(四)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用水结构不合理

贫困缺水地区水利基础设施普遍短缺,原有的水利设施设计标准偏低,附属设施大多不配套,不但难以保障供水足量及时到位,而且浪费现象严重。在水资源紧缺的同时,还存在用水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在水资源需求总量中,工业和第三产业用水比重较小,农业用水比重过大。以陕西省佳县为例,该县年供水量1141万m3,其中人畜用水和城镇生活用水分别为323万m3和50 m3,分别仅占总需水量的28.4%和4.4%;工业用水19万m3,约占总需水量的1.7%;而农业用水占到95%以上,用水效率较低用水结构极不合理。

三、西部贫困地区实现水利现代化的思路

(一)合理安排规划,保障饮水安全

近年来,西部贫困地区大量富余劳动力开始走出家乡外出务工,许多地区常驻人口萎缩严重,一些地方水利建设出现因人员流动而带来边建设边废弃的的工程浪费现象。为了避免类似现象的发生,需要贫困地区审慎做好水利建设规划,以人定水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紧缺的水资源,做到资源的高效利用。在制定水利规划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优先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贫困地区居民居住的一个特点是分布较散,要根据自然环境特点大力发展微型雨水、泉水利用工程。对于自然条件较好具有一定规模水资源的地区,可以村为单位修建单村集中饮水工程。有些自然条件较差供水成本较高的地区,特别是存在高氟、高砷、苦咸水的的地区,应该采取特殊手段进行无害化处理,建立集中供水站点,实行分质供水。

(二)开源节流并举,实现区域协调平衡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多措并举,既要开源也要节流。鉴于西部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的现状,应该以遵循节流为主的原则。一是重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在农业方面大力开展节水型农业建设,大面积使用现代新型灌溉设施和灌溉方法,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生物节水多种措施并举,有效利用紧缺的水资源。二是开发修建调蓄工程,通过修建各种水利设施调节降雨径流在不同时空的合理分布。贫困地区不仅年降水总量较少,而且不同时期不同季节降水量相差很大,只有对降雨径流进行人工调控实现时空合理匹配,才能充分利用水资源。三是优化水资源配置,要彻底改变以往地下水和地表水分类管理的不合理现象,实现地下水地表水联合优化调度,优化两种水资源的协调利用。在水资源特别缺乏的地区,要采取工程措施将丰水地区的水调配到缺水地区,实现水资源区域协调平衡。

(三)控制水土流失,搞好生态建设

水土流失是西部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的突出特点,也是西部农村开展农业生产面临的最大难题。尤其是地处黄土高原的众多贫困区县,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重,面临的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也十分艰巨。治理水土流失的核心是解决水的存蓄问题,水的问题解决了,干旱与水土流失的矛盾就相应得到解决。治理水土流失就是要合理调控降雨径流,并使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其要点,一是在山区的沟道地域加强淤地坝建设力度,通过多种方法对对淤地坝进行综合利用;二是在坡面治理上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三是修建梯田要加强规划,要因地制宜多修建隔坡梯田,让坡面雨水集流和平面蓄水功能得以充分恢复和发挥,达到增加土壤蓄水能力的目的;四是要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加速山区绿化进程,大幅度提高森林覆盖率,涵养水土资源。

参考文献:

[1]黄泽钧.农村水利建设与改革的形势、对策与措施[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

水利工程的优缺点篇(3)

1我国水资源调配工程简述

1.1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是基于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的布局特点来展开建设的,目的是将南方地区的丰富水资源通过人工水路运输至水资源缺乏的北方地区,从而使这些富余水资源的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线路起点均位于南方地区,主要供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个北方地区。东线起于扬州终于天津,主要供应华北平原,解决华北地区的干旱与缺水情况;中线起于丹江口水库终于北京,主要供水区域为华中地区,解决华中的气候性缺水问题;西线工程起于长江上游终于黄河,主要供水区域为西北地区,解决我国西北地区的干旱问题。截至目前,东线与中线工程已经完工并开始进行调水,西线工程尚处于论证阶段,未正式开工建设[1]。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总量预计可达448亿立方米,三条线路的总长度可达4350公里,贯穿了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总体形成了“四横三纵”的布局网络,整个水域流系连接到了全国各个地区,显著缓解了北方地区的缺水情况,并且对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了促进作用。1.2东水西调工程。东水西调工程是基于我国水资源东南多西北少的特点来建设的,目的是实现东西部地区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互补,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优化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从现实意义上来讲,东水西调属于南水北调工程的一个补充内容,对南水北调工程中未涉及的缺水地区进行水源输送,规模比南水北调,是局部地区的水资源调配。目前东水西调工程处于设想和论证阶段,尚未开始正式动工。

2水资源调配下的水力发电建设探讨

2.1水资源调配与水力发电。水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水位落差,将水体的重力势能转化为水轮的机械能,再通过水轮推动发电机进行发电得到电能,而在水资源调配过程中,由于调水线路充分利用了水资源的地形与水流特点,整个调水线路蕴藏着巨大的水力发电潜力,因此水资源调配与水力发电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在进行水资源调配工程的设计过程时也要同步设计相应的水力发电建设工程[2]。2.2水力发电建设选址的基本考虑要素。在进行水力发电建设选址时,需要考虑如下因素:河流落差、汇水面积、人口居住情况、地形地貌等,其中地形是最重要因素之一,水力发电的原理就是利用高低水位之间的落差,将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水轮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在我国安排水资源调配路线时,地形因素也是设置水流路线的重要考虑因素。我国总体地形呈西部北部高、东部南部低的特点,因此在进行水力发电建设选址时要充分依托地形因素进行建造。就实际建设情况来看,我国南水北调路线中的水力发电建设一般是采取大型水利设施与小型水利设施相组合的梯级发电站规模来建设的,通过筑基提水,在水资源上升过程中进行水能的积攒,在下放的过程中利用水能促进生产,但是这种发电站建设需要的成本资金较高,需要大量的投入,并且见效时间较长。东水西调中的水力发电建设选址时将地形因素作为最主要考虑因素,在建设计划中,水利设施的安放点一般都位于高处,对于地形优势的利用最大化,我国中西部地区多山区,在这些地区的水资源调配线路上间隔修建了数量众多的小型水力发电站,不仅充分利用了地域优势,也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和工业发展有着积极作用[3]。2.3水力发电建设总体规划。我国水力发电宏观上与水资源调配工程是直接相关的,具体而言是以三峡大坝为代表,结合南水北调工程修建水利设施,在进行水力发电的同时兼顾运输与提高农业工业生产效率的功能。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以自主研发为主,通过对国外先进设备的采购和研究来学习关键技术并进行创新,目前已经取得了相当优良的成果,投产各类大中型水电机组数量超过五百台,成果开展了6000吨级推力轴承实验研究,我国水力发电机组建设水平已经位于世界前列。2.4水力发电建设与水资源利用局部规划。我国水力发电建设的总体规划与宏观水资源调配工程是相互结合的,而在局部上,我国水资源调配和水力发电设施建设也是紧密联系的。局部水利设施不仅要为当地区域的生产提供电力,对于居民生活和浇灌等活动也要起到便利,对于这种情况,一般采用小型水力机组安放到乡镇区域来将大中型水利装置的水能进行分散,而山区地区的居民用水以及梯田区域的用水则是使用管道装置来集中进行水的采集与释放,使水资源的利用集中化。目前,小水电在我国迎来了发展高峰,我国要充分利用小水电的灵活性,大力推广小水电的开发和利用,通过经济支持、贷款补贴以及政策鼓励等政策来提高积极性,在河道落差处积极进行小水电的建造,从而推动水力发电与水能利用事业的发展。2.5水资源调配与现有水力发电设施间的联系。水资源调配工程除了对未来的水电建设有着指导作用之外,对现有的水力发电工程也有相当可观的补偿效益,以黄河上游龙羊峡—青铜峡河段的梯级电站为例,到2020年,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将正式全面运行,其调水期1年可达10个月,所调的水资源会流入河道,增加河道径流,从而使该区域的水电站发电量大幅度增加。根据计算,南水北调一期工程的调水量进入此河段之内,这一河段的25座梯级电站的电量增量可达88.52亿千瓦时,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水力发电量的增加还会使火力发电的任务减少,从而进一步节省燃料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据估计总的发电补偿效益可达8.5亿元人民币。此外,根据研究显示水资源调配不仅会增加流入区域的水力发电量,对于流出区域的长江梯级发电站而言,其水力发电量的受影响程度并不大,因此水资源调配工作对于现有水力发电设施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4]。

水利工程的优缺点篇(4)

关键词:水资源;水量调配;模型模拟;供需水;南水北调东线;水资源配置;水工程调度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1683(2015)03-0417-05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water resources system analysi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logy an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the precipitation and runoff model,hydrodynamic model,water quantity allocation model,and water project scheduling model were constr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water resources quantity and water supply and demand in the river basin.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scheduling scheme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constructed models and applied to perform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study area.The water supply,water demand,and water deficit in agriculture,industry,life,ecology,and lock under the current and planning engineering conditions were simulated,and the corresponding allocation schemes of water resources were established.Through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urrent and planning conditions,water supply capacity can increase while water deficit can decrease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irst stag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Under the assurance rates of 95%,75%,and 50%,annual water deficit rate decreases by 10.3%,8.0%,and 5.2%,respectively.The research can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scheduling in the Eastern Rout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and is of significance for the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and scheduling of the inter-basi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Key words:water resources;water allocation;model simulation;water supply and demand;Eastern Rout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water project scheduling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以及水资源利用率较低等现象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水资源配置的研究对于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1-2]。水资源配置涉及工程、经济、技术和管理等多个方面,本文中水资源配置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通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对有限的不同形式的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从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分配效率,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目标、不同用水户的用水需求[3]。

对水资源配置模型的研究一般有优化和模拟两种方法,前者通过构建目标函数、设置约束条件,综合各类效益得到最优解[4-8];后者结合专家经验针对实际发生的过程进行描述和概化,适合构建输入输出式的系统响应结构[9-10]。在模拟模型研究方面,国外比较成熟的系统模拟软件有Aquarius、MIKEBASIN、WMS、Waterware等,因其适用范围广、集成性和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11-12]。国内研究多是以具体实例为研究对象,以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为导向,应用范围较小,所开发的模型往往是以某方面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化模型,还不具备通用性。微观性模型难以综合描述整个区域或流域的各项水量转化,而宏观性模型又缺乏水动力机理,不能准确反映水资源时空分布过程,所以能反映宏观物理过程并满足实际需求的模拟技术是研究水资源系统的必然发展趋势[13-16]。

以往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配置模型的研究多集中于宏观尺度水量调配上,与用水户实际微观需求存在一定脱节,普适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随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建设运行,针对江苏省受水区水资源配置的研究十分紧迫。本文基于微观层面用水户需求,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分配效率为目的,采用模型模拟技术,通过建立流域降雨径流模型、水动力学模型、水量调配模型等子模型,估算江苏省南水北调受水区供需水量,提出适用于该地区的现状与规划两种工情下不同年型的水资源调配方案,并进行方案对比,对进一步研究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南水北调工程运行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介于117°57′E-119°34′E,32°27′N-34°50′N之间,包括江苏省淮安、宿迁、徐州、连云港市所有辖区,以及扬州市江都、高邮、宝应县(市)和盐城阜宁县,总面积43 143.7 km2,总人口约2 400万人。研究区属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14 ℃~17 ℃,多年平均降雨量700~1 300 mm,蒸发量900~1 100 mm。区域地形平坦开阔,湖荡众多、河网密布。自南向北,主要调蓄湖泊有高邮湖、白马湖、洪泽湖、骆马湖和南四湖下级湖五个湖泊,主要输水河道有里运河和苏北灌溉总渠、中运河和徐洪河、韩庄运河和不牢河等,见图1。

2 水资源配置研究

2.1 模型构建思路

首先,调查收集降雨、蒸发、下垫面属性、河网特征、闸站属性及调度、用水户类别及分布等基础信息,构建基础数据库。其次,进行供水网络概化,包括河道、节点和湖泊概化。其中,河道被概化为输水干线、输水支线和其他河道;河道节点被概化为闸站枢纽节点、用水户节点、管理节点、边界节点以及普通河道节点等。接着,分别构建产、汇流、水资源供需计算、水资源调度等子模型,并对各子模型进行耦合。其中构建产流模型时,将下垫面分为水面、水田、旱地和城镇道路分别进行模型的构建;研究区汇流计算分为平原区、山丘区和湖泊水面汇流,平原区汇流采用汇流曲线法,山丘区采用单位线法,湖泊直接汇流[17]。最后,率定模型参数并进行模型验证。

2.2 产汇流模型

(1)水面产流。

水面产流为降雨量与蒸发量之差,若降雨量小于蒸发量则产流为负值,计算公式如下:

Rw=P-βE

式中:Rw为水面产流量,P为降雨量,E为蒸发量,β为水面蒸发折算系数。

(2)水田产流。

作物生长不同阶段对控制水深的要求不同,因此水田产流也有所不同。水稻生长期分为秧田期、泡田期和生育期,其中秧田期历时较短,按旱地产流模式计算;泡田期按水面产流模式计算;生育期按水田产流模式计算;年内其他时间按照旱地产流模式计算。水稻生育期时段初水深H0,时段末水深H,适宜水深下限Hmin,适宜水深Hmid,耐淹水深Hmax,水稻各生长期需水系数α,水面蒸发折算系数β(β=大水面蒸发量/E601蒸发器蒸发量),降雨量为P,蒸发量E(E601型蒸发皿数值),水稻田日渗漏量F。当时段末水深低于水稻适宜水深下限时,产流为负值,需进行灌溉,灌溉至适宜水深;当时段末水深介于水深下限和耐淹水深之间时,水田不产流;当时段末水深超过水稻耐淹水深时,水田产流。水田产流计算公式如下:

模型的旱地产流模块中,以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为界限划分地表与地下产流。

(4)城镇道路产流。

综合考虑城镇道路径流系数,模型可简单地表示为:

Rc=φP,其中降雨量为P,城镇道路产流量为Rc,径流系数为φ。

(5)分区总产流。

采用不同的产流模型,分别计算上述四种下垫面类型的产流过程,再分别乘以各区的水面、水田、城镇道路和旱地所占的面积,最后求和,求出各分区的产流量。

(6)汇流计算。

模拟计算中,水面汇流当天产流当天汇流;河道汇流在扣除面上用水的基础上,根据实时河道水面率和区域实时产流,动态计算各河道左右两边可汇入河道水量,对于城镇道路、水田和旱地三种下垫面汇流,采用汇流曲线法汇流,净雨量分三天汇入河网,当天汇流比例为70%,第二天为25%,第三天为5%。

2.3 水动力学模型

天然河道常被认为一维运动,描述在平底、梯形明渠中的河流水流运动的基本方程为圣维南方程组,该方程组由连续方程和动力方程组成,方程表示如下:

对于堰闸和泵站等,本文以宽顶堰为例采用堰流公式分淹没出流和自由出流进行模拟;由前面河道和堰闸水流运动模拟分别得到了河道断面水位流量与相应河道首末节点水位的线性函数关系及联系的流量与上下节点水位的线性关系,依据水量平衡原理建立节点水位方程,对于节点方程的求解,需同时联立河道水流运动方程与堰流公式,经代入整理后得到节点方程组,进而采用逐次超松弛迭代法对节点方程组进行求解。

2.4 水资源调配模型

(1)需水预测。本文主要将研究区用水户分为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环境和船闸用水户。农业用水户需水量根据灌溉制度和灌溉面积计算;生活、工业、生态环境和船闸用水户需水量通过调查统计得到或采用定额法计算得出。

(2) 可供水量计算。根据河道可供水量、用水户需水量和取水口门供水能力三者来确定调度,取三者中最小值作为不同用水户供水量。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农业、工业、生活、生态和船闸五类用水具有不同的保证率,按照供水优先级进行供水。优先供给生活需水,工业需水次之,船闸需水第三,生态需水第四,农业需水最后。

(3) 供需平衡。以地级行政区、水资源分区、干线以及区间等不同统计口径为计算单元,根据水源、水利工程可供水量和研究区需水量进行水源、口门、河道供需平衡。

2.5 水资源调度

根据江苏省南水北调沿线水工程的实际运行情况,在制定水资源调度方案时,主要从不同时间段、控制节点或控制区域、控制条件等几方面考虑。时间段包括汛期、非汛期、排涝期、非排涝期、灌溉期等;控制节点主要有闸站节点、湖泊节点等;控制条件主要为水量、流量、降雨等。同时,调度时充分利用当地径流,优先利用本地径流,本地水源不足时再考虑调水,在满足当地供水区用水、北调水量及湖泊蓄水后,不足时,再抽调江水补充。

3 模拟结果与分析

研究基于现状与规划两种不同工情进行水资源配置模拟,其中现状年为2009年,规划年为2020年,现状工情即原江水北调工程;规划工情以现状工情为基础,增加南水北调一期工程,计划扩大抽江能力至500 m3/s,抽江水量89亿m3,其中江苏增供19亿m3。依据江苏实际灌溉保证率水平,分别研究保证率P=95%(特殊干旱年)、P=75%(一般干旱年)和P=50%(平水年)时研究区需水、供水、缺水情况。

根据模拟计算结果(表1),规划年需水总量与现状年相比,P=95%的需水增加了0.8%,P=75%的需水增加了4.5%,P=50%的需水增加了5%;相同工情下,不同保证率的船闸、工业、生活、生态需水变化不大,而农业需水量随着干旱程度增加而上升,特殊干旱年农业需水比一般干旱年和平水年多30多亿m3;相同保证率下,不同工情的船闸需水基本不变,农业和生态需水变化幅度不大,工业和生活需水变化幅度较大,规划年比现状年分别增加约41%和65%。规划年供水总量与现状年相比,P=95%的供水增加了13.0%,P=75%的供水增加了13.8%,P=50%的供水增加了10.8%,供水量明显增多。基于不同工情或保证率下的分析发现,供水与需水变化趋势一致(表2)。

从表3可以看出,在相同工情下,保证率越高缺水量越大,尤其是现状工情下的特殊干旱年缺水量达27.6亿m3,其中农业用水户缺水尤为突出,缺水量占总缺水的88.4%。在不同工情相同保证率下,规划后缺水量大大减少,P=95%的缺水降低了69.2%, P=75%的缺水降低了75.8%,P=50%的缺水降低了70.4%。其中,船闸用水户缺水基本不变,工业用水户在平水年缺水不变,在特殊干旱年和一半干旱年缺水均减少大约75%,三种年型下农业缺水量减少在26.6%~78%之间,生活缺水量减少在50%~80%,生态缺水量减少最明显,在特殊干旱年减少缺水高达94%。

以月为时间单位,分析研究区需水、供水、缺水分布特征。不同保证率下规划工情与现状工情相比供需缺水变化量见图2-图4。依结果可知,与现状工情相比,规划工情下各时段供水量均有所增加;需水量6月-8月减少,其余月份增加;缺水量在各时段均减少,其中6月-8月显著减少。1月-5月需水、供水、缺水变化量基本一致,6月-12月变化幅度较大,尤其雨季变化剧烈。保证率P=95%下,需水量12月增加最多,最大变化值为4亿m3,6月-9月总减少需水6.6亿m3;12月和8月供水变化量较大,分别占全年21%和16%,其余各月供水变化量介于0.8亿m3~2亿m3;缺水量6月-9月减少最多,共减少14.5亿m3,占全年75%。保证率P=75%下,与现状年相比,规划年6月-8月需水量减少,6月减少最多,最大变化值2.6亿m3,旱季需水量增加值稳定,介于1.1亿m3~1.4亿m3之间;各月供水增加量变化较小,维持在1.5亿m3左右;各月缺水量均减少,其中6月-9月减少最多,共减少10.2亿m3,占全年83%。保证率P=50%下,各月需水变化与一般干旱年类似,6月需水减少最多,最大变化值2.1亿m3;6月供水量增加最小,最小值0.3亿m3;各月缺水量均减少,旱季减少不明显,6月-9月减少最多,共减少6.9亿m3,占全年91%。

依模型模拟计算结果可知,与现状相比, 2020规划年江苏省受水区供水能力明显提高,缺水总量大幅度降低,P=95%年型缺水量8.5亿m3,缺水率4.5%,缺水率降低10.3%;P=75%年型缺水量3.9亿m3,缺水率2.4%,缺水率降低8.0%;P=50%年型缺水量3.3亿m3,缺水率2.0%,缺水率降低5.2%。通过进行合理的水资源配置,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实施后水资源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4 结语

本研究以江苏省南水北调受水区为例,以实现水资源宏观配置与用水户微观需求相结合,基于流域降雨径流模型、水动力学模型以及水资源调配等子模型,进行水资源配置研究,提出了现状与规划工情下的兼顾局部与整体、时段与整体需求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并对两种工情下不同水平年下的供水、需水、缺水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成果能达到规划效果与目的。研究成果为了解研究区水资源情势和进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对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水资源配置与调度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基于目前研究成果与基础,今后还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模型的完善与研究:(1)基于遥感技术与测站数据耦合,开展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提高水资源模拟与优化配置的有效性。(2)研究江水北调与南水北调工程联合调度运行方案标准,为南水北调运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3)从机理出发,进一步解决与改善水文模拟与水资源配置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比如地表地下水源分割问题、一维河网水利计算过程中易出现河道干枯的问题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王浩.我国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现状和未来[J].水利水电技术,2006,37(2):7-14.(WANG Hao.The present and future of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J].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2006,37(2):7-14.(in Chinese))

[2] 王顺久,侯 玉,张欣莉,等.中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水利发展研究,2002,2(9):9-11.(WANG Shun-jiu,HOU Yu,ZHANG Xin-li,et al.Research advances and prospect on optimal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J].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Research,2002,2(9):9-11.(in Chinese))

[3] GUPTA R A.River basin management:a case study of Narmada Valley development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Sardar Project in Gujarat,India[J].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2001,17(1):55-78.(in Chinese))

[4] 雷声隆,覃强荣,郭元裕.自优化模拟及其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的应用[J].水利学报,1989(5):1-13.(LEI Sheng-long,QIN Qiang-rong,GUOYuan-yu.Self-optimization simul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Project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J].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1989(5):1-13.(in Chinese))

[5] 沈佩君,邵东国,郭元裕,等.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优化规划混合模拟模型研究[J].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学报,1991,24(4):395-402.(SHEN Pei-jun,SHAO Dong-guo,GUO Yuan-yu,et al.Mixed simulation model study for the east-first period engineering optimization program of South Water to North[J].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Hydraulic and Electric Engineering,1991,24(4):395-402.(in Chinese))

[6] 王银堂,胡四一,周全林,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量优化调度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1,12(1):72-80.(WANG Yin-tang,HU Si-yi,ZHOU Quan-lin,et al.Optimal water operation for the water Transfer Project from South to North(Middle Route)[J].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2001,12(1):72-80.(in Chinese))

[7] 张建云,陈洁云.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优化调度研究[J].水科学进展,1995,6(3):198-204.(ZHANG Jian-yun,CHEN Jie-yun.Study on optimum operation of the east-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J].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1995,6(3):198-204.(in Chinese))

[8] Peter w f l,William w g,Yeh m,et al.Multi-objective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planning[J].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1984,110(1):39-56.

[9] Camara a s,Ferreira f c,Loucks d p,et al.Multidimensional simulation applied to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J].Water Resources Research,1990,26(9):1877-1886.

[10] XU Z X,ITO K,SCHULTZ G A,et al.Integrated hydrologic modeling and GIS i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J].J Computing in Civil Engineering,2001,15(3):217-223.

[11] Thomas C B,Gustavo E D,O li G B.Planning water allocation in river basin,AQUAR IU S:A System’s Approach[A].P roceedings of 2nd Federal Interagency Hydrologic Modeling Conference,Subcommitee on Hydro logy of the A dvisory Commitee on Water Information[C].2002.6:28-81.

[12] 游进军,甘泓,王浩.水资源配置模型研究现状与展望[J].水资源与工程学报,2005,16(3):1-5.(YOU Jin-jun,GAN Hong,WANG Hao.Advance in water allocation model and prospect[J].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Water Engineering,2005,16(3):1-5.(in Chinese))

[13] 左其亭,陈曦.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ZUO Qi-ting,CHEN Xi.Approach to water resources plan and management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M].Beijing:China Water Power Press,2003.(in Chinese))

[14] 王浩,秦人庸,王建华,等.黄淮海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38-57.(WANG Hao,QIN Ren-yong,WANG Jian-hua,et al.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Huang-Huai-Hai River Basin[M].Beijing:China Science Press,2003(2):38-57.(in Chinese))

[15] 赵勇,解建仓,马斌.基于系统仿真理论的南水北调东线水量调度[J].水利学报,2002(11):38-43.(ZHAO Yong,XIE Jian-cang,MA Bin.Water dispatch of east-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based on system simulation method[J].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2002(11):38-43.(in Chinese))

水利工程的优缺点篇(5)

【关键词】水利工程 投融资管理 机制创新

一、水利工程投融资机制背景概述

当今时代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水资源、水动力的持续支持。我国总体水资源量不甚丰富,区域分布不均,东西、南北差异明显,国家为了解决区域性能源分布不均的现实存在,已建立了跨流域的南水北调、长江三峡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其基本缓解了地方应急用水的实际问题,提高了水资源的现实可利用程度,保障了国民生活、生产建设及农林牧副渔等相关行业的所需用水,从而实现了水利工程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然而,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需投资巨大,这也给国家各级政府造成十分巨大的资金压力,因此,水利工程建设应在国家相关体制、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下,在行业市场准入机制不断拓宽时,积极引入市场机制进行投融资建设,方可有效的缓解各级政府在水利工程实际建设中所背负的沉重资金压力并实际解决建设中的资金短缺问题。

二、水利工程投融资机制存在的问题

水利工程要想实现行业的发展,就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动力,才能提供更好的技术及经济支持。然而,在现行市场体制下,行业的社会效益巨大而经济效益落后的现状已经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因此,水利行业作为一项综合性产业,应完善投融资机制,实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接轨,才能为实际投融资管理提供制度支持。但当下水利工程投融资管理机制仍存在一些问题,现分析如下:

一方面,水利工程投融资管理现行模式运作不科学,在实际工程任务量及资金供给方面分配不均衡。

结合当下水利工程的实际开发及国家水资源分布情况考虑,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任务量仍然十分繁重,但资金供给却难以满足建设中的实际需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未来几年年水利建设需求资金达2400亿左右,但当下的实际投资只有不到1400亿,可见,资金缺口仍十分巨大。再加上,我国不同省份每年会因气候或地质原因产生各种自然灾害,这也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平时要有一定的资金储备以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产生,那么,水利工程建设的后期维护费用依旧不容忽视。

另一方面,我国存在水利工程投融资缺口的原因也包括由于缺乏长效的公共投资机制,缺乏政府政策扶持及市场与政府间事权不匹配等现行体制本身的不足,导致问题日益恶化。

水利工程由于本身的工程量庞大而需要十分巨大的资金投入,而由于财政资金有限性及历史欠债问题较多等,会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结合国外先进经济及我国的实际国情分析,水利工程投融资建设应引入公共投入机制建设,给予强大政策支持,并引入市场机制调整,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事权,才能进一步解决水利投融资建设的现存不足。

但是,我国现阶段水利基建的投资波动幅度较大,缺乏长效的公共配套机制;政策支持力度也不如其他行业,且存在对水利工程建设效益的认识误区,使得新政策无法切实落实实施;另外,中央颁布了水利产业的相关政策,但在实际运行中,仍会存在执行主体间相互推诿、相互依赖的现象,从而资金投入缺乏运作效率,投融资市场缺乏实际吸引力,进而制约了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未来可持续发展。

三、水利工程投融资机制的优化创新举措

我国水利工程投融资模式主要包括TOT,BOT,证券,ABS融资方式等。但是,水利工程建设一般投资大、周期长且资金回笼较慢,一般性民间资本不愿意参与到其中的投融资中来,进而使得水利工程资金的来源不足。因此,国家应该致力于投融资机制的优化创新,以吸引更多投资者融入到行业投资中来,进而实现行业的整体发展。

(一)健全法律保障

国家政府应顺应形势发展适时出台或及时修订水利工程相关建设的法律、法规,制定切实可行的税收优惠,经济补偿,水利发展、开发、治理保护等相关政策支持,培育规范化市场主体,加强市场信用体制建设,并加强水利行业执法人员队伍建设,完善监督机制,为水利工程投融资机制的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二)明晰事权划分

在资金缺口仍然比较大的现实局面下,水利建设需要适度控制新开发建设,把重点放在优化投融资结构上。对拟、在建项目实现分类管理,并首先明晰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事权关系,抓重点,重实效;其次应做好政府及市场的事权划分,确立市场优先原则,这样在将水利工程明确分成纯公益型、准公益型及市场经营型三大主项的基础上,分门别类的进行投融资管理,才能实现制度的优化升级。

(三)建立公共机制

水利行业投融资管理应建立稳定、长效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以财政投资为主导,以金融信贷为支持,以社会资本为补充,着力调整水利建设的投融资结构配置,优化资金用度,争取强有力的金融支持,综合运用财政及货币政策,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参与到水利信贷中来,并广泛吸引社会及外资的参与,从而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强大的机制保障。

另外,在加快水利工程投融资改革建设中,应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法人制及资本金制度等,尽快建立一个投资主体多元化,风险约束具体化,市场导向实际化,间接调控配合化的良性循环模式,并加强投融资资金使用的监管,实现立项投资决策程序化、规范化及公开化,减少不必要的冗余环节,减低非工程成本费用,保证各环节适时有序进行,从而提高投融资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益以加强水利工程的投融资机制管理。

参考文献

[1]周颖,张翔,薛亮.我国特色水利投融资模式探讨[J].现代商业工贸,2012(23).

水利工程的优缺点篇(6)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5.045

农业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农业建设过程中,高效节水灌溉成为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地解决农业用水,开展水资源保护,需要全面提升节水灌溉的高效性。

1高效节水灌溉的优点

1.1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通过节水灌溉工程,可以让水力资源分配更加合理、更加均等化。在满足各灌溉区的实际需水量的同时,控制总水量,使每一份水都可以得到更好的利用,逐步实现节约用水的目标。

1.2提高农田生产率

在整个节水灌溉工程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引进新方法和新技术,这些新的技术手段使农民改变了传统的浇灌习惯及种植方式,大大提升了农田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收益。

2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存在的问题

2.1灌溉工程中对水资源的浪费

目前,很多地区并没有引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仍然存在很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现象。特别是一些较偏远、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没有体系化的灌溉体系,甚至没有高效节水的概念,导致水资源的浪费比较严重。还有一些地区,是由于当地水利部门没有对节水灌溉工程提高认识,缺少对现代技术的引进,因此节水效果较差,没有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2.2.缺少后续管理

在节水灌溉工程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如果缺少后续的管理,很难保证节水效果。然而正是由于缺少这种管理,导致农田水利工程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比比皆是。缺少后续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节水灌溉工程投入使用之后,没有对当地农民进行专业性的指导和培训,导致农民对这种方式不认同,或操作上不规范,无法达到高效节水的效果;二是缺少专门的管理部门或管理人员,没有定期对相关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影响工程的正常使用。

2.3种植作物与灌溉技术不匹配

随着农田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农民开始慢慢接触到相关的节水灌溉技术,但是由于对这些技术没有深入的了解,常常会发生所用技术与种植物不相匹配的问题。例如将适用于生长密集的农田的灌溉技术应用于生长较稀疏的农田里,不仅没有起到节水灌溉的目的,还有可能会对种植物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资源和技术上的双向浪费。

3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措施

3.1输水过程的节约措施

传统的输水方法是通过土渠进行输水灌溉,这种输送方式由于水资源的入渗作用,造成浪费现象。因此,我们需要利用新的输水技术,尽量减少水资源在传输中的消耗与浪费。常用的节水技术包括以下两种:

3.1.1渠道防渗 在原有的渠道输水的基础上,利用一些防渗材料,如干砌石块、混凝土预制块等做好渠道防渗措施。对于常规尺寸的工程,一般会选用“三面光”渠道;对于尺寸较小的渠道,常会选择U型混凝圭渠。通过这种方式调整输水流量,减小过水断面,提升水资源输送率。

3.1.2管道输水 由于输水的渠道位于地表,水资源流经过程中,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蒸发,因此在解决完渗透问题之后,需要解决水面蒸发的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式是进行管道输水,虽然施工过程相对渠道防渗更为麻烦,但可以有效降低输送过程中水资源的消耗。

3.2节水灌溉技术

3.2.1.喷灌法 喷灌法主要适用于种植密度较大的农作物,适合区域化控制。这种灌溉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提升农田利用率、增加农作物产量;缺点在于操作过程中能耗较高,水分蒸发严重,需要有大容量的水源,且对风力条件有要求,一般在低于3级时才能使用。

3.2.2微灌法 这种节水灌溉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浇灌农田的方式,而是针对农作物的需水部位进行浇灌。这种浇灌技术适用于经济作物,对于地形和土壤条件要求较低,具有增加产量、灌水均匀、容易实现水肥一体化等优点。

3.2.3滴灌法 这种灌溉技术是采用地下灌溉的方法,这种方法原先是用于城市绿化植物的浇灌,后由于效果显著,被普遍运用的农业灌溉方面。这种方法由于具有水资源损耗低、蒸发量小、能耗少、不易老化等优点而最被接受。

3.3耕作与栽培技术

3.3.1土壤蓄水工程 土壤不仅能够为农作物提高养分,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农作物提供水资源,因此,土壤本身可以被看作是个巨大的隐形水库,其调蓄潜力是十分惊人的。人们将其称为继地下水库和地面水库后的第三大调蓄水段。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土壤,保证其蓄水量,使其成为农作物生产中的天然水库。

3.3.2耕作与覆盖保墒 这种方法通常是通过地表土壤耕作或提升地表覆盖率的方式,减少地面水资源蒸发量,通过控制杂草及田间的湿度,降低田间水资源消耗。通过耕作与覆盖保墒,不仅可以很好地提升对天然降水的利用率,更可以通过保持土壤水分,形成近地空间水环境,从而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3.3.3节水种植制度与种植结构 需要在节水灌溉工程设计之初,根据所在地区的地域特点,考虑到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环境及地区的发展状况等选择合适的节水种植制度与种植结构。例如在一个资源型缺水地区,我们需适当地控制灌溉面积,加强旱作植物的种植,减少高耗水、低效益的作物种植,可以有效缓解由于水资源的匮乏而导致的不良结果。

4结语

农业灌溉的需水量较大,而我国又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因此,通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有效节约水资源、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可以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打好稳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尚存珍.高效节水灌溉对水利发展的必要性[J].价值工程,2014,33(25):80-81.

水利工程的优缺点篇(7)

关键词:工作过程教学;考核制度;水利工程CAD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是由德国不莱梅大学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该方法又可称为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它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最先进的课程开发方法。我国很多职业院校课程建设运用了该方法,一些核心思想已逐步被试点院校所接受,并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领域产生了有益的影响。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方法并未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经过我校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发现要使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发挥其最优效果必须要有一套新型的考核制度来配合,从而使该教学方法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水利工程CAD》是水利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水利工程专业课的一条主线,它贯穿了整个的水利工程专业的教学过程。该课程主要讲解如何将计算机的新型方法应用到水利工程专业中去,所以该课程的最优教学方法为“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两大问题:

1.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没有被调动起来;

2.学生仅将该课程作为一门单独的专业基础课进行学习,并没有应用到其他课程中。

这两大问题的出现,使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的优越性没有体现出来。经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导致这两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考核机制。以前的一张试卷考核学生的方法并没有对过程进行考核,所以要对考核制度进行改革。

经过07、08、09、10四级260名同学的共同探索和改进,得出《水利工程CAD》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相应的考核机制,考核机制内容如下:

1.团队协作能力。首先,通过抽签的形式,确定六名同学为一团队。该六名同学以一个团队单位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团队成员共同确定出不同任务图形构建方案,通过团队成员的讨论确定出最优构建方案。其次,对于团队所提交的成果进行评定,将每位团队成员所得成绩计入团队总成绩。

2.背景知识收集。《水利工程CAD》该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将水工专业课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能力,而学生对于水工专业课的应用能力比较差,所以必须将两方面的内容融合的应用能力作为考核重点。现单独将水工专业背景知识收集作为一单独考核点,可以增强学生的融合能力。

3.工作方案的构建。对于每个团队所制定的方案,进行比较。对于方案中所应用到的专业知识点、工作工序和任务完成的进度来评定每个方案的优略程度。其中以专业知识点的准确性和完成任务的时间考核为重点考核点。

4.课堂出勤考核。对于课程考勤中,主要考核学生的缺勤情况,其考勤分数为负值。在考核的过程以课程的总课时数的10%为标准,一旦学生的缺勤超过总课时数的10%时,该学生将被取消其期末成绩的评定。若学生的缺勤数在总课时数的10%以内,每次缺勤按-1分计算,总减分数不得超过10分。迟到和早退分别按-0.5分计算。

5.任务成果评定。依据相关的水工专业的规范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对学生完成的的任务图形进行评定。其中以水工专业知识点的使用的准确程度、计算机应用熟练程度和工作任务的整体情况为重点考核点。

6.任务答辩能力。对于每位学生在工作任务完成的过程进行面对面的考核,减少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作弊的情况,加深学生对工作任务的理解,并指出每位同学在完成的工作任务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

7.任务改进情况。针对每位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的改进情况进行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相关水利工程专业知点在工作任务的体现程度,并按照相关水工规范对任务图形的修正和改进情况。

经过上述7点的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将进四年的教学效果总结如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