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武术教学案例分析

武术教学案例分析精品(七篇)

时间:2023-12-28 11:52:47

武术教学案例分析

武术教学案例分析篇(1)

关键词: 武术 非武术专业 武术教学

1.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在初中阶段,都要重视选择武术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进行学习[1]。2014年3月10日,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试行)》,进一步明确了武术将作为中小学必修课程[2]。但从目前的状况看,有着武术专项师资缺乏,教师武术基本功欠缺,教学方法陈旧等因素影响,所以中学绝大部分武术教学任务由非武术专业出身的体育教师承担。因此,推进和深化武术教育教学,一是加强武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二是非武术专业的体育教师促进自身的专业提升。从实际操作看,前者周期较长,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后者开展实施方便、快捷,既能在短期内收获良好的效果,又是从根本上推进和深化武术教育教学有效的方法之一。笔者作为初中体育教育教学一线的非武术专业教师,有多年带毕业班的经验,结合常州市近几年的体育中考情况,自己对武术教学有一定的教学感悟,希望借此为非武术专业体育教师在今后的武术教学中提供一定的参考。

2.研究对象及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非武术专项体育教师的武术教学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检索,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武术教学的现状,为本文研究奠定基础。

2.2.2访谈法

走访常州市区17所中学,了解各校武术专项师资,非武术专项教师武术教学的相关问题。

2.2.3案例研究法

通过部分初中体育课例观摩、研讨,研究出非武术专项体育教师进行武术教学的方法建议。

3.结果与分析

3.1武术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3.1.1武术专项师资不足,缺乏系统化专业化教学。

对常州市市区17所中学部分体育教师进行访谈得知:目前常州市市区中学武术专项教师比例较少,17所学校中只有4所学校有武术专项教师,占比为23.53%,且每校仅有1名武术教师,平均每校0.24人,可见武术专项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大部分学校学生的武术教学仅仅停留于最基本的套路学习阶段,加上常州市体育中考的大环境下,学生没有也不可能得到系统的训练,更谈不上专业化。

3.1.2基本功不扎实,教学过程不流畅。

非武术专项体育教师大多来自师范院校,对武术的学习仅限于在校学习期间,武术学习不够系统全面,对武术动作的掌握高低不一,参加工作后接触武术训练的机会更少,即使偶尔参加武术类的培训活动,也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武术的基本功得不到有效提升。教师在进行武术教学时,由于自身的基本功不够扎实,武术技能储备不足,从而造成自信心不足,也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不流畅,教学效果较弱。

3.1.3教学手段单一,方法陈旧,缺乏吸引力。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导致初中学生激趣易、保趣难。电影、图书等网络多媒体资源对武术项目的夸大和神话,极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国粹、传承民族文化的地位,学生愿意进行武术学习。但是武术的教学、训练过于死板;痛苦的基本功的学练、枯燥的套路学习、遥不可及的对练格斗;武术项目评价的单调和缺乏创新性,让中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低,造成初中学生较难保持兴趣的状况。

3.2改进措施

3.2.1学案导学法。

套路教学模式主要分为这样几个过程:分解动作学习、完整动作学习、分组学练、多种形式展示等。形式虽老套,但稍加修改,效果会更明显。如五步拳教学时,可以设计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练(见下表)。

利用学案导学,一来解决对动作术语不清或遗忘,增强学生对动作的记忆;二来省略大量的讲解时间,增加学生的练习次数,有效地提高课堂练习的密度和强度。

3.2.2自主学练法。

新课程理念更加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内涵包括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在武术项目的教学中,有效利用好自主学习对武术项目的学习也大有裨益。这里以五步拳为例(见下表)[3]。

这种武术套路(动作)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成为教学的主体,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武术学习的兴趣,而且由于“教”的任务,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更专注,学习效果自然更高效。

3.2.3“e”学习法。

时代在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工具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如今ipad等新型信息技术工具迅速在社会上普及。对于城市学校来说,有的学校配备了机房的同时专门装备了ipad机房。目前“e”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和文化课学习中比较常见,将“e”学习模式引入武术教学,将是对传统体育教学形式改革的新尝试。学生对网络信息技术工具的掌握程度较高,学生中的网络高手比比皆是,体育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做文章。

4.结语

4.1当前基层学校的武术专项教师比例失调,学生接受系统化、专业化武术教学还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校在推进深化武术教育教学的进程上,方便、快捷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促进更多的非武术专项体育教师自身武术技能的提升。

4.2非武术专项体育教师的武术教学首要提升武术基本功,进而掌握简单的套路、器械,其最终目标是自身具备一定的武术动作创编能力。

4.3非武术专项体育教师的武术教学需要创新教法,如学案导学法、自主学练法、“e”学习法等,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出更多有效的教法来推进深化学校武术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定制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

[2]关于印发《江苏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苏教体艺〔2014〕3号)[Z].江苏省教育厅,2014-2-27.

[3]姜庆军.初中学生武术项目推进现状及策略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4.6.

武术教学案例分析篇(2)

关键词:军队院校;研究生;光电类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223-03

一、引言

光电技术是战场态势精准感知与全维显示、远程精确打击与对抗等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近年来发生的多次高技术局部战争反复证明,光电装备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已经对作战方式和作战效能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现代战场上军事高技术对抗的制高点之一。信息化战争中,光电装备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武器系统的先进程度,是衡量武器系统作战能力的重要标志,是赢得高技术局部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随着军队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光电装备的种类将越来越多,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1]。

军校研究生是我军的高层次人才,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其能力素质直接影响高科技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的发挥。但是近年来部队反馈意见表明,部分研究生难以适应部队生活,难以胜任岗位工作,引起了军队院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反思[2,3]。专业课程是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载体。如何通过专业课程教学,既培养学员的扎实的专业素养,又提高学员的任职能力是军校研究生光电类专业课程教学方案改革的目标[1,4]。本文从分析军校研究生光电类专业课程的特点入手,围绕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出了光电类专业课程教学方案改革的几点建议。

二、新形势下强军目标对军校研究生能力素质的要求

党的十以来,对军队院校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人才培养要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能打胜仗是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核心,因此在新形势下,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已成为军队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题。2012年,中央军委颁发的《2020年前军队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现代教学体系。这就为军校研究生教学方案改革指明了方向。

作为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我校研究生培养方案明确指出了光学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合军队、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需要,军政素质好,掌握光学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解决科学技术难题的高级专业人才,并具备适应军队建设和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需要,锻炼成长为高层次参谋、指挥和管理人才的基本能力和素质[5,6]。具体来说,光电类研究生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全面素质等三个方面。专业知识主要包括物理学、光学、光电子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相关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光电器件、光电系统研究和工程应用所需的专门知识。业务能力主要包括专业实验技能,综合运用光学工程基础理论及相关学科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协作能力。全面素质主要包括身体素质、思想道德、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等。

业务能力是军校研究生能力素质的核心。未来战争将是高技术条件下多兵种合成、多要素聚集的全维信息化战争,而主宰战争胜负的焦点在于是否有一支能够驾驭高技术武器装备、适应未来战争节奏的新型军事人才队伍。作为高层次应用人才,光电类研究生的业务能力除了一定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任职能力,能够将专业知识和能力与光电装备联系起来,熟悉所学专业知识在部队光电装备中的地位、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具备到基层部队岗位任职的能力[7]。

三、军校研究生光电类专业课程的特点分析

(一)课程内容实践性强,多与我军光电装备密切相关

随着我军现代化、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光纤陀螺、红外制导系统、光电跟踪系统、激光陀螺惯导系统等越来越多的光电装备将列装部队。这些光电装备往往是高新武器装系统的“眼睛”或“心脏”,能够确保战场上看得更清、反应更快、打得更准、隐蔽性更好,在战略预警、防空反导、远海防卫、信息攻防等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我校开设的光电类专业课程如《光纤传感系统》、《激光陀螺技术前沿》、《光学检测》、《光电惯导技术》、《光电技术前沿》等主要讲授这些光电器件及系统的基础理论、基本结构和基本原理,针对性和实践性均很强[5,8]。

(二)不同课程横向联系密切,多门课程共同支撑一套光电系统

高新武器装备中的光电系统往往是由多个功能模块组成,每个功能模块可能涉及某一门或多门课程。如激光陀螺惯导系统主要由激光陀螺、加速度计和信号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光学检测》中部分内容讲授激光陀螺的基本原理、激光陀螺中光学元件的精密检测技术;《激光陀螺技术前沿》主要讲授激光陀螺的发展历程、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微弱光电信号处理技术》中部分内容讲授激光陀螺信号的转换、降噪放大和滤波等技术;《光电惯导技术》讲授激光陀螺惯导系统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等。这些课程的内容各有侧重,互相交叉,联系密切,它们共同构成激光陀螺惯导系统的理论基础[5]。

(三)课程内容更新快,多涉及光学工程学科发展前沿

一方面,随着我军武器装备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新的光电装备会列装到部队,有些老旧的光电装备也会更新换代。例如随着新型红外探测器的发展,红外热成像仪将从单波段探测向多波段探测发展,并且逐步实现小型化,特别是在单兵光电系统中,小型化轻量级光电装备的发展非常迅速。光电联合相关处理技术代替传统的电子相关处理技术用于目标的快速识别、跟踪探测和火力指挥与控制。因此光电类专业课程的内容就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做到与光电装备无缝对接。另一方面,光电类课程中《光子晶体技术前沿》、《光纤技术前沿》、《高能激光技术前沿》等都处于光学工程学科发展前沿,属于当前热点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方向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新现象、新原理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因此,要保证课程内容时刻与学科发展接轨,就必须密切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

四、军校研究生光电类专业课程教学方案探讨

专业课程是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载体。如何利用好这个载体,不仅用来让学员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培养学员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协作能力,更通过课程教学了解光电系统在武器装备中的应用,光电系统如何有效提高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光电系统的使用如何改变作战模式,光电系统在体系作战中如何发挥作用。这些问题都在教学方案改革中体现。

(一)分类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军事特色

将课程内容分为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两个大类,梳理出专业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基础理论精选核心知识点,按照体系化、模块化要求,重新构建专业理论体系,夯实学员的理论基础,提高学员的专业素养。应用技术方面,按照“围绕实战搞教学”要求,以部队需求为牵引,从新型光电装备中寻求和挖掘与基础理论的结合点。从大量新型光电装备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丰富和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将特殊性与普遍性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员应用基础理论知识理解光电装备,提高学员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员能够快速适应基层岗位、驾驭新装备。

(二)广泛采用研讨式、案例式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师讲授+学员练习”的单向传授教学方法常常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容易造成研究生在军队任职中陷入“纸上谈兵”的境地。研究生学员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自觉型和自主性。传统单向传授教学方法压制了学员学习自主性的发挥。光电类专业课程教学可以以特定的军事应用为背景,围绕某典型光电装备,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研讨,引导学员通过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讨论以下问题:(1)光电系统的构成和原理是什么?(2)光电系统在武器装备中起什么作用,如何影响武器装备的性能?(3)武器装备如何影响战术战法?通过灵活运用案例式、启发式、研讨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教学从重教到重导的转变,同时通过具体军事应用案例积极引导研究生学员及早与部队对接,向实战靠拢[9,10]。

(三)充分利用MOOC优势,强化自主学习

近年来,各高校加快教育理念及教育管理理念更新,积极推进MOOC、MOORE等新型教学方法运用,建立了良好的MOOC平台。与地方大学研究相比,军校研究生在相同的总课时数内既要学习专业课程内容,又要学习军政知识,专业课程的课时经常显得不足。此外,如前所述,现代高新武器系统一般由多个模块组成,往往涉及多门课程内容。因此在以某一光电装备为案例实施教学时,学员会因其他专业的知识漏洞而无法完全理解光电装备在武器系统中的作用。MOOC、MOORE等新型教学方法的出现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11]。以我校MOOC教育资源为例,我校MOOC平台上集中了《古沙传捷音――光纤技术漫谈》、《精确打击武器装备》、《导弹精度分析与评估》等与光学工程专业相联系的其他专业课程。在讲授某专题之前,教员提前通知学员在MOOC平台上学习该专题涉及的课程内容。利用我校MOOC平台优势,研究生学员在课外自主学习相关专业的知识,进一步完善知识谱系,提高课堂授课效率。

参考文献:

[1]吕克洪,刘冠军,秦国军,等.浅谈高技术武器背景实验条件对军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lO,33(2):42―43.

[2]刘溪源,张苹,刘焕章.任职教育转型形势下,对军事院校人才教育培养目标的思考[J].时代教育,2008,(4):49-51.

[3]王子欣.军队任职教育的反思与诉求[M].北京:出版社,2011:41―61.

[4]沈洪斌,李刚,胡文刚,王元铂.针对军校专业特点的激光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现代教育技术[J].2010,20(2):70-73.

[5]研究生院.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2009培养方案[z].国防科技大学,2009.

[6]王维平,王雪松,甘可行,钟海荣.以制订新一轮研究生培养方案为契机,科学谋划研究生培养的顶层设计[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S).

[7]钟海荣,贾辉,甘可行.研究生培养质量大型问卷调查的组织与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7―90.

[8]沈洪斌,张雏,李刚,等.针对军校特殊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实施[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3):80-82.

[9]阳明晔,陈宇中,宋章启.自主开放式光学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11(2):127-128.

武术教学案例分析篇(3)

一、选择哲理性与趣味性相统一的案例,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性比较强,观点、原理、概念一大堆。面对这一学科,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恰当选择哲理性和趣味性相统一的故事、图片、歌曲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情系祖国》这知识点时,我首先导入播放哲理故事《苏武牧羊》供学生赏析,提出“苏武为汉使节,北边牧羊19年”这是为什么?让学生探究个人情感与祖国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民族的认同感和对祖国的归属感的理解。苏武忍辱负重是因为他坚信祖国的前途是自己的前途,祖国的命运是自己的命运,祖国是自己的故乡。接着又播放《敦煌石窟图录》图片,讲述敦煌艺术守护神常书鸿的故事。提出:身在法国有成就的画家为什么变成荒漠洞窟中的艺术的守护神,支撑常书鸿和苏武的精神力量是什么?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很快就能找到问题的真谛:常书鸿和苏武情系祖国,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国前途联系起来。特别是常书鸿,把这种感情与民族文化联系起来,为祖国的民族文化,放弃在法国的事业,为保护敦煌石窟艺术献出一切,成为敦煌艺术的守护神。最后我播放《龙的传人》歌曲,并要求学生齐唱该首歌曲。这样就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透过这富有哲理性与趣味性相统一的教学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但好学,乐学,而且在完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探究问题,散发了逻辑思维,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越学越轻松,并很快悟到:我们个人前途是与祖国前途命运及民族文化相联系的。因此运用哲理性与趣味性相统一的案例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和记住了知识。

二、选择情感案例,创设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情境教学是指一定情感气氛的教学活动,“境”是指教学环境。“情”是指洋溢在教学双边活动中的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情因境而生,境因情而设,情与境相统一,是实施教学双边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创设适应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使课堂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展开,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激发学生的情境思维,并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例如在讲授“自尊、自信、自卑”这问题时,我课前导入播放安徒生童话故事配乐朗颂《丑小鸭》,并展示“丑小鸭”变成小天鹅的画面。接着我又启发学生分组讨论如下问题,为什么大家都叫它“丑小鸭”?这样又把学生从童话世界带到现实世界中,通过想象我又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考,分组讨论,代表发言:(1)“丑小鸭”为什么“害怕”“寒冷”、“伤心”、“孤独”呢?(2)“丑小鸭”为什么被同伴欺负,妈妈讨厌,小鸭啄打呢?(3)“丑小鸭”为什么遭遇这些却没有自暴自弃呢?课堂教学中我层层指导学生,在如诗如画般的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中积极讨论,各小组内部同学之间团结协作,代表踊跃发言,讨论激烈。发挥了学生认真学习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指导作用。最后学生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丑小鸭在孤独、寒冷、害怕、伤心的环境中,并没有自卑,而是不断克服困难,自尊自信,最终成为美丽的天鹅。

武术教学案例分析篇(4)

[关键词]精品资源共享课;发电厂水处理;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127-02

发电厂水处理既是高等学校能源动力学科水质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也是武汉大学能源动力学科下的重点课程群。武汉大学发电厂水处理课程于2003年开始创建,并于2014年被评为湖北省精品课程。目前,发电厂水处理课程群包括“4+1”:水处理理论与技术、核电站水质工程、膜处理、废水回用技术,以及水处理实验。该课程教学团队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高工3人,讲师1人。

教育部开展“国家精品课程”之后,又进一步推出了“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申报与建设,其主要目的是推动并实施我国高校教学的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1]一方面,将武汉大学发电厂水处理课程建设为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主要是为了与教育部“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相适应,实现发电厂水处理课程的信息、网络和实用一体化,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系列更新与改革,从而促进发电厂水处理课程的共建与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在目前已有的省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建设发电厂水处理精品资源共享课,在课程的共建与共享、多种教学方法的开展及课程资源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待我们进行探索和实践。我们需要充分研究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规律,深入挖掘优秀的教学资源,使发电厂水处理课程常建常新,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2] [3]

一、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要求

(一)对组建课程组团队的要求

一流的教师团队是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教师队伍必须具备的条件。首先,课程组长,即学术带头人除具有高级职称外,还需具备深厚的学术造诣及丰富的教学经验,学术带头人负责整个团队的组织与建设。队伍成员由具有丰富的课程建设经验和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教师组成。同时,队伍在知识及年龄结构方面要合理。

(二)对教学内容及方法的要求

教学内容应包括基本原理、概念、方法和技能、典型案例等,不仅要包含学科中基本的知识,还应包含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在教学方法上,既要体现创新性,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又要体现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应开展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采用将启发、案例分析、讨论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三)对教学资源的要求

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中的教学资源有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两种。基本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重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等必需资源;拓展资源包括案例、专题、学科专业知识检索、仿真实验实训、试题库、作业等内容。[4]

(四)对网络建设的要求

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既要具备教学功能,又要在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互动。应将现代化网络技术应用于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为广大教师及学生提供一个高效的教学与学习的平台。

二、发电厂水处理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现状

(一)基本资源的建设现状及比较

与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基本资源建设要求相比[5] [6],笔者发现武汉大学发电厂水处理课程关于此部分的基本内容已经具备,少部分内容需要补充、完善和升级。对比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基本资源应符合的格式与技术要求,本文列出了武汉大学发电厂水处理课程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措施。

课程建设:发电厂水处理课程在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上需要多样化,教材与参考资料需要进一步更新。

教学大纲:需要进一步改革原教学内容的结构、模块,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

教学日历:本课程的课外作业有待充实、补充和完善。

演示文稿:多媒体的模板设计应具有朴素、颜色美观适宜的特点;课程的名称、章或节的序号应在适当位置进行标注;版式设计、导航设计应进一步提高。

教学录像:本课程需要进一步检查,将课程录制的视频压缩采用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特定要求。

教学案例:教学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意义,能说明一定的实际问题,本课程在此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例题:例题必须典型且结构完整,还应包括题干和解答过程。

作业/试卷:在考查范围内的主要知识点、题量和难度分布方面需要进一步核查、改进与提高。

(二)拓展资源的建设

对照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拓展资源的建设要求,发电厂水处理课程在案例、专题讲座、学科专业知识检索、仿真实验实训(实习)、试题库、作业等方面的基本内容已经具备,但需要补充、完善和升级,有的还需要更新及进一步建设。例如:在文献资源方面,应检查并核对法律法规、行业及企业规范、国家标准等文献,采用最新的正式文件。对于问题的解答,应包括问题正文、问题解答、参考资料和关键词等内容。

三、把发电厂水处理课程建设成国际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思考

(一)对教学方法的思考

根据武汉大学发电厂水处理课程群中各课程内容的特点,本课程应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模式,将启发、案例分析、讨论、专家讲座、实践等教学方法综合应用于课程的教学中。

(二)对课程资源建设的思考

发电厂水处理课程群中的教案、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等基本资源将进一步得到充实、完善、提高,课程组全体教师将全力以赴做好此项工作。

(三)拓展资源建设

1.充实完善多媒体课件及制作视频教学录像

多媒体课件将按照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要求,全面修改提高。根据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对视频录制的规定,武汉大学发电厂水处理课程将全程进行视频录像,展示教师讲述的全部过程,并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做到教学相长。

2.创建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按照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要求,武汉大学发电厂水处理课程群将多种形式的教学案例应用于教学中,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种启发式的教学资源。同时,课程组教师将认真、精心编写各章节的知识点素材,提供参考示范性的讲解教案。同时,在各章教学内容的习题与思考、课后学习辅导、虚拟仿真演示课件等方面也要进一步完善与加强。

3.更新和建设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建立发电厂水处理课程群的知识点讲解库系统。建立网络在线题库系统,建立自测题库,自测题库分为在线练习与在线考试两部分。在网络学习辅导系统方面需要更新和完善,每一单元应包含基本要求、要点、难点、检测、扩展等部分,以提高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能力。创建动画课件系统,制作交互式动画课件,将抽象复杂的概念用生动形象的动画展示。建立实验教学虚拟仿真系统,开发“发电厂水处理实验教学虚拟仿真系统”,包括实验课程简介、实验大纲、实验教学、实验动画演示、仪器使用、网络题库等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创建课程资源检索系统,开发资源检索模块,提供常见问题及解答、名词术语及专业术语等多功能检索。新增教师与学习者互动功能: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使系统具备学习者和教师进行互动的功能。

四、结语

武汉大学发电厂水处理课程组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将发电厂水处理建设成了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笔者通过思考,认为要将发电厂水处理建设成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更新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育人观念是目前进一步建设部级精品共享课程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将武汉大学发电厂水处理建设成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促进并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推进武汉大学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重要机遇。

[ 参 考 文 献 ]

[1] 任越.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目标与发展思路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7):119-121.

[2] 曹源芳.国内外开放课比较与国内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策略[J].江苏论坛,2014(11):77-80.

[3] 刘丽翠.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共享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4] 许艳丽,马德俊,刘刚.国家精品课程网站中教学视频的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2):88-92.

武术教学案例分析篇(5)

关键词:江苏省;中小学;武术教学;对策

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了《江苏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将武术课作为中小学体育必修课,由此确立了武术在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主要地位。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增强体质、磨练意志和发展智力的功能,能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韧不拔、勇敢顽强的民族精神。武术作为体育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掌握武术运动和作为终身体育锻炼手段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因此,在中小学阶段推广武术,有利于学校体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兴趣,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江苏省86所中小学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南京市、无锡市、徐州市、苏州市等13个地(市)。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武术在中小学开展的相关文件要求,对文献资料和相关政策进行分析和梳理,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在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内容,设计出《江苏省中小学武术课开设现状调查表》,经过反复修改,广泛征求专家和教授的建议,最终确立3种类型的调查问卷,即学校分管体育的领导问卷、体育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共发放问卷664份(领导100份,教师264份,学生300份),回收644份,回收率99.5%;剔除8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636份,有效率为98.8%。

1.2.3数据统计法

将调查中所获得的数据通过spss11.5和excel2007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归类和排序。

1.2.4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对江苏省教育部门的领导、专家和学校分管体育的校长等进行访谈,针对目前中小学武术课开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开设武术课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交流,并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

2 结果与分析

2.1江苏省中小学武术课开设现状

2.1.1江苏省中小学武术课外活动时间开设状况

表1显示,对江苏省86所中小学进行调查,有34所中小学在课外活动时间开设了武术课,占总数的40%;有52所中小学课外活动时间没有开设武术课,占总数的60%。这说明江苏省中小学课外活动时间开设武术项目的比例偏低,不利于提高学生练习武术的积极性,仅武术课上的学习是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目前,江苏省每个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是以传统的体育项目为主,武术运动在中小学的开展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表2显示,江苏省中小学武术课外活动形式主要是以学校组织活动为主,占总数的62.5%;班级间武术活动偏少,占总数的9.4%;但兴趣小组的占28.1%,这说明学校组织课外武术活动占主要地位,而班级间活动的比例偏低,这种形式不利于学生自主选择武术活动内容。另外,在武术课外活动时间上,30分钟以内的占40.6%;30~60分钟的占37.5%;60~90分钟的占21.9%,这说明中小学武术课外活动时间偏少,不能保证学生练习兴趣的持久性。

2.1.2 江苏省中小学武术教师对《实施方案》的理解程度分析

表3显示,尽管江苏省教育厅把武术列入中小学体育必修课,并把开展武术的目的和意义做了详细说明,但是中小学武术课开设情况并不乐观。通过对江苏省26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有52名小学体育教师表示理解把武术作为中小学体育必修课,占总数的40.6%;在中学体育教师中有37.1%的教师表示理解;而不理解把武术作为中小学体育必修课的教师分别占21.9%、22.8%,通过与这些体育教师交流发现,在中小学推广武术项目,一是武术专业教师紧缺,二是没有专门活动场地等,不利于武术运动的开展。

2.1.3江苏省中小学武术课教学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表4显示,约25%的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能够较好地完成武术教学计划,约75%的体育教师一般能完成教学计划。由此,江苏省中小学武术课教学计划完成情况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和教师的教学意识等因素有关。

2.1.4江苏省中小学学生对武术课开设情况的调查分析

表5显示,通过对江苏省中小学学生参与武术课非常感兴趣占总数的12.2%,较感兴趣占总数的18.6%,另外有35.8%的学生对武术课不感兴趣,这说明中小学开展武术运动的氛围不浓,还须要加强开展。

表6显示,江苏省中小学武术课教学形式以单纯武术动作练习占总数的50.8%,教学效果较低;有37.3%的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将武术动作与游戏相结合,教学效果较高;有11.9%的体育教师在武术课教学内容设置上采用游戏化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2.1.5江苏省中小学武术教师专业情况调查分析

表7显示,在调查260名中小学武术教师中,有47名是武术专业毕业,仅占总数的18.1%,绝大多数教师都不是武术专业毕业。很多体育教师反映,自己不是武术专业出身,其所掌握的武术技术动作都是通过自学和短期培训获取,对武术理解不深。

2.1.6江苏省非武术专业教师对武术知识、技能学习和进修情况调查分析

表8显示,江苏省非武术专业教师的武术知识、技能学习和进修主要是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短期培训为主,占总数的95.3%;通过其他途径学习武术知识和技能的教师相对较少,这说明非武术专业教师的知识、技能学习和进修途径相对单一,影响中小学武术教学质量和课外武术运动的开展。

2.1.7江苏省中小学运动会开幕式进行武术表演情况调查分析

表9显示,在调查江苏省86所中小学运动会开幕式中,只有12所学校加入了武术团体表演,占总数的14.5%;有2所学校加入了武术个人表演,占总数的2.4%;另外,有69所中小学没有加入任何武术项目,占总数的83.1%。由此可,武术在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活动中的地位不高,这与执行上级文件的力度和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关,说明武术运动在中小学的推广过于形式化。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第一,武术课外活动是武术课上教学的有效补充,目前,江苏省中小学武术课外活动时间较少,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武术运动的积极性,仅武术课上的学习是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欲望。

第二,武术作为中小学体育必修课,有待于提高体育教师的理解程度。目前,江苏省中小学有一部分教师不理解为何将武术列入体育必修课,对学校开展武术活动存在疑惑。

第三,在江苏省中小学武术教学中,武术课教学计划完成情况还有待于提高。能够较好完成教学计划的体育教师数量较少,还有部分教师不能完成教学计划。

第四,江苏省中小学武术课还是以传统体育教学形式为主,这种形式单调、枯燥,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第五,江苏省中小学非武术专业教师较多,对武术知识、技能学习和进修途径单一,影响中小学武术教学质量和课外武术运动的开展。

第六,江苏省中小学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特别是大型学校运动会上很少有武术项目,这表明武术在中小学体育活动中的地位不高,这与执行上级文件的力度和学校的重视程度有关。

3.2建议

第一,转变学校传统组织体育活动的观念,鼓励班级之间的武术交流,建立武术兴趣小组。以发展武术运动为主导,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武术活动。

第二,提高体育教师对武术作为体育必修课的理解程度,武术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它还是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一是具有强身健体功能,二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三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具有修养身心的作用。

第三,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与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设立奖惩机制,江苏省中小学武术课和课外武术活动的开展等要与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最终评比成绩相挂钩。

第四,武术课以单纯的武术动作练习相对枯燥,很难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设置上要根据不同学龄段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第五,武术专业教师紧缺,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规范化、常态化的武术教师培训机制,加强与高等院校武术专业合作,接收优秀武术专业毕业生到中小学校任教。

第六,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为教师提供培训和进修机会,加强非武术专业教师的武术理论知识学习,提高武术技能。

第七,学校举办各种文体活动时要加入武术表演项目,有利于提高武术在中小学体育活动中的地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有利于武术运动的传播。

参考文献:

[1]江苏教育.江苏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EB/OL].

[2]王岗,邱丕相,包磊.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拳种意识”[J].体育学刊,2010,(4).

武术教学案例分析篇(6)

关键词:案例;生活化;实用性;典型性

浙江省通用技术课程实施已有5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也进行着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其中由于教材的质量不高,导致教师在选用课堂教学案例时,出现举棋不定、无所适从的情况。

众所周知,课堂中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尤其对通用技术学科而言,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作用于实践的载体。如果案例选择不当,相关因素处理不好,就会降低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那么,如何恰当选择通用技术课堂中的教学案例呢?

一、教材案例存在的问题

《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中案例分析有70个左右,近两年来,尽管教材针对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修订,但是这些案例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一直以来,在很多教师中有较多的争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科学性存在争议

教师对现行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中的部分案例的科学性存在不同程度的争议,比如,《技术与设计1》第四章第一节发现问题中的“伽利略与体温表”案例,“伽利略用手握住试管的底部,让管内的空气渐渐变热,然后把试管的上端插入冷水之中,松开手时发现,水在试管里被慢慢地吸上去一截;再握住试管,水又渐渐从试管中被压了下去。从水的上升、下降可看出管内温度的变化,于是,他就把一个很细的试管装上水,排除里面的空气,密封住并在试管上刻了刻度。”关于这段描述的科学性争议一直很大。

《技术与设计2》第四章控制与设计单元相关案例中关于控制器、执行器的描述是否科学、正确,在教师中也有很大的争议。

2.针对性不强

《发现问题》中,“新式纺纱机的诞生”案例说明通过观察日常生活可以发现问题,但是新式纺纱机的发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显然是还要通过收集分析信息、技术研究和技术试验才可以完成的,放在这里针对性就不是很强。

3.无技术含量

《设计的一般原则》中在讲述创新原则时,引用了“洗衣机的变迁”案例,此案例中既无技术性知识的介绍,也无原理的描述,连初中生甚至小学生都可以读懂,不适合高中生阅读。

4.容易引起歧义

例如,《设计的一般原则》中,在讲到道德原则时说明,“给瓜子“美容”的案例,是一种不道德的设计,这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并不是一种不道德的设计。又如,在《技术的价值》中,“荷兰风车”的案例中讲到“风车成为荷兰人向大海夺取土地的强有力武器”,而这个武器现今已经对荷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类似上述的两案例会将技术设计矮化、泛化,如果任何东西都可以当作技术设计,或人类为了自己的发展无限度地使用技术,就会让学生产生不信任技术设计的情绪。

二、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案例选择的方向

案例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是人们对所经历的事件的有意截取。那么,在通用技术课堂中什么样的案例才是适合的?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1.案例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

选择案例时要注重基础,联系实际,尽可能考虑全体学生都熟悉的内容,针对高中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基础和兴趣爱好,选择贴近生活的事例,让学生感受技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技术的兴趣,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技术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使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让学生的情感在生活氛围中得到陶冶。如,太阳能热水器、红外线水龙头、自行车、分类垃圾箱等等。

2.案例的选择要关注社会热点

限制塑料袋使用和北京奥运会火炬及场馆等热点案例的引用往往可以引起师生共鸣,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如,选择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对接的案例,来进行技术试验、发现问题、结构设计、系统设计等内容的教学。

3.案例的选择要有一定实用价值

《通用技术课程标准》指出:“通用技术是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例如,在教学《流程的优化》时,教师可以把班级课表、学生一天的日程安排表拿到课堂,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试着根据自己学到的知识,把班级课表、个人日程表进行重新调整,让课程、时间安排最大限度地符合自身的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率。课后,教师可以把学生研究的成果,提交到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建议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根据学生的研究成果,在后面的学期调整课表。这类案例的学习,不但完成了教学内容,而且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课堂当中取得的成果还在现实中得到了应用。

三、课堂教学案例选择时的注意事项

案例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达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还有助于学生技术素养的养成和情感目标的达成,所以,课堂教学案例的选择除了需要有明确的方向,在引用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一些

问题。

1.要注意案例的启发性

作为教学案例,满足教学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同时也应突出启发性。教学案例本身既不是简单的事例介绍,又不是纯理论性的内容叙述,而是两者的有机融合,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包含能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探究点。通过引导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自己去挖掘、去体验、去思考,使学生找出问题的本质,总结出规律,由此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例如,在《简单结构的设计》中,教材利用简易相片架作为案例来论证先前讲述的结构强度及结构稳定性的相关因素。

2.要注意案例的适用性

教材和生活中的案例是否都适用于实际教学呢?答案是否定的。例如,在《系统的优化》中,教材“农业间作套种”是个很好的案例,介绍了多种套种的模式,但是这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学生来说,对案例中套种的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这个案例也提不起兴趣。由此可以看出,通用技术课堂中在选用案例时,还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的认知经历作出分析后进行选择。

3.要注意案例的典型性,给学生以感官和思想上的冲击

武术教学案例分析篇(7)

关键词: 旅游专业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课程 教学方法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简介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主要内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国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从而真正成为世界旅游强国。因此,我国应认真学习和借鉴世界旅游业发达国家旅游开发与规划的经验,通过开发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制定良好的营销策略,将我国优良的旅游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以提升中国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以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的内容涉及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各个方面,具体包括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发展及趋势、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市场分析与营销策划、主题定位和功能分区、项目创意设计、可行性分析、保障体系规划、旅游规划研究热点、案例分析,等等。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是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市场分析与营销对策、研究热点和案例分析等,其中又以理论基础和研究热点为难点。

(二)《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在旅游专业课程中的地位

从上面《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主要内容可以看出,本课程是主业必修课程,对学生综合掌握旅游专业的知识有很大的作用,适合旅游管理专业的全体学生使用。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全面了解和掌握旅游规划与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对实际的旅游规划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该课程总共有三个学分,而其他的课程基本上只有1.5或2个学分。这些充分说明《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是旅游专业中最为重要的一门必修课。因此,认真研究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技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掌握相关知识,是提高旅游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掌握旅游规划的研究热点,熟悉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的内容体系,并通过对案例教学的分析及自身的实践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成旅游规划实践任务。

(二)《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旅游业的发展进程、旅游规划的思想与程序、发展趋势、研究热点等内容。

2.理解旅游规划的基本理论。

3.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综合评价及进行野外调查;掌握市场调研与分析的程序、方法和内容;掌握旅游营销对策、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内容和方法等。

4.熟悉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各项保障体系。

5.通过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要求学生进行旅游资源的野外调查,完成简单的旅游规划设计与操作。

三、《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主要教学方法

要达到《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要求,就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从而增强旅游专业课堂教学效果。除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外,该课程应特别注重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

(一)案例教学法

由于《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讲授过程中,一定要用到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了解相关理论知识,熟悉实践要点、步骤、方法、技巧等内容。例如,在讲到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时,教材上有相应的评价步骤、模型树及评级因子权重表等,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这种评价方法,就必须用案例进行评价,再给学生布置相应的旅游资源评价的作业进行实践评价,这样学的知识就能得以巩固。又例如,在讲到项目创意设计原则的时候,看起来很简单,但要让学生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让他们认为这不只是“喊口号”,必须用案例进行说明。另外,还有很多教学内容,例如旅游市场分析、营销策划、主体定位、功能分区、保障体系规划等内容,都应该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这样看来,案例教学法贯穿该门课程的始终,是该课程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

(二)研究型教学法

大学教师一定要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这样才算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呢?这就要用到研究型教学法。研究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挖掘、拓展和提升,从而发现研究课题的教学方法。因为《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是旅游专业课程中理论深度、实践要求都很高的一门课程,有很多内容是值得挖掘和进一步研究的。例如,在讲到专项旅游资源技术性评价时,教材上只列举了美国的海滨旅游资源及滑雪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估标准。还有很多专项旅游资源的评价标准没有制定出来,因此我就展开了对温泉旅游资源评价标准的分析和研究工作,结合武汉城市圈的温泉资源开发现状,成功申报了湖北省教育厅课题。又如,在讲授旅游形象设计这一内容时,我就结合武汉东湖风景区的旅游形象设计开展研究工作,确实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只有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两者才能互为动力,教学促进科研、科研推动教学,使两者共同提高。

(三)零距离教学法

高等学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因此加强旅游资源实践环节在整个旅游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就是一门实践环节要求较高的课程,因此必须加强零距离教学方法的运用。《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零距离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旅游客源市场的调查与分析、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旅游地的城镇规划与环境的协调;旅游地的人文、经济、环境、民风民俗等社会资源的考察;旅游景区、景点的规划;旅游线路的设计;旅行社的经营与发展状况;导游人员的情况、旅游地的市场定位与促销、旅游地的形象,等等。通过零距离教学,学生既增加了旅游的经历,又进一步加强了对所学的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对实际的旅游规划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四)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数字技术和仪器设备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它具有生动、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幅提高。虽然多媒体教学具有如此多的优点,但我认为不是所有课程内容都适合开展多媒体教学,有的课程很适合,有的课程部分内容适合。《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的部分内容适合开展多媒体教学。例如,在进行主体定位、功能分区、营销策划、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等内容的讲解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其他地区对这些内容的成功设计。

(五)课堂讨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