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对现代物流的认识

对现代物流的认识精品(七篇)

时间:2024-01-25 14:54:49

对现代物流的认识

对现代物流的认识篇(1)

1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1.1国内相关研究不足

在近年的物流管理专业及专业群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对各种专业课程投入的关注度极高,按检索的情况看,2013-2016年以来,论文题目中有“物流”和“课程”两个关键词的收录文章每年在200篇以上;同时各省、市、区、各行指委及各院校等也组织开发了大量的专业课程建设项目,如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络开放课程等,对专业技能、技能实训的研究也已得到广泛实践。但是,对认知性课程的研究目前依然较少,论文题目中有“认知”和“物流”两个关键词的收录文章从2005-2016年以来,仅2014年有7篇,其他各年仅1-4篇。

1.2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目前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非常多,按全国物流职业教育学指导委员会的数据,截止2014年,全国开办物流专业的高职院校达954所,有在校生24万。据湖北省的统计数据,截止2015年1月,湖北省开办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近30余所。虽然各学校开办的专业名称一致,但是从职业院校因地制宜,服务地方,突出特色的高职办学理念,开办物流管理专业的各所院校在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定位上存在着千差万别。主因在于各所院校物流人才培养区域性特征的差异、主要针对岗位的差异、聚焦细分领域的差异等,造成所建课程体系难以统一,例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国家示范院建设中,其课程体系中设置的《青岛物流服务外包需求(或供给趋势调查)》项目课程就属于带有鲜明地域性特征的课程;再且不同院校设置的大部分课程虽名称相同,但课程的内容因前述的这些差异导致也存在相当大的不同,再加上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难以避免的主客观差异,则实际教学结果必然带有自己院校的独特特点。因这种培养过程中对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教学上的偏重或节略,再加上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高职教育为快速转变过去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的情况,在教学实践中广泛推行了“理论够用”的学生基础理论培养的指导思想,弱化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甚至在专业课中也对理论部分进行了压缩和精简,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能以最贴近企业生产实践的状态快速融入企业岗位。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整体物流管理专业领域掌握不全面,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偏向于某一细分领域,对整个物流产业和各类物流岗位缺乏全面的认识。这种过于强调专业技能,弱化理论培养及通识教育的现象在客观上形成了不良后果。在对各高职院校的调研中发现,有学生在学完专业课程,甚至在毕业时,存在认为物流管理就是“管仓库的”、“送快递的”等不正确的物流专业认知,对物流产业、物流企业和物流岗位缺乏全局性的认识。

1.3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技术与技能的培养固然重要,但职业本身包含的“众多的智能”,“多元智力”的培养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走向社会后主要从事某一专门领域的基层岗位工作,在前期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成效下,学生的技能水平有较大的提高,毕业生入职后因所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符,经过短暂适应期后,其工作业绩可以快速突显,再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和综合锻炼,一般在3年左右有较大的机率上升到中层管理岗位。但在走上中层管理岗位后,更需要的是综合素质能力,如压力承受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计划组织能力、适应和应变能力等,侧重于专业技能的高职毕业生普遍表现出职业生涯发展后劲不足,难以向更高层次岗位晋升的现象。

2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设计的思路

2.1明确课程认知性质的定位

高职物流认知课程是从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实践能力整体培养出发,引入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尽快从过去的中学或中职阶段的学习惯性中摆脱出来,转换到高职阶段必须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既掌握现代物流的理论基础,对物流产业、企业、业务、岗位有全面了解,又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学习、综合应用的能力,特别是明晰今后该如何去学习自己的专业,以形成全面的专业素养,特别是形成学生未来对专业的学习动力,为其职业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2.2明确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高职物流认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从各高职院校公开的资料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包括铁路物流管理、港口物流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物流金融管理、工程物流管理、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集装箱运输管理、航空物流、快递运营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等,一般均开设有专业概论性的课程。以湖北省的情况为例,这类课程所采用的具体课程名称不尽相同,常见的包括:物流基础、物流管理基础、物流管理、现代物流管理、物流概论、现代物流概论、物流管理概论、物流职业规划、物流认知、物流学基础、物流管理实务等。尽管课程名称不同,但开设的课程定位、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类似,实质起到专业认知的作用,是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物流产业和物流岗位的形成初步认识和职业综合素养培育的启蒙课程。在进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物流认知课程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物流认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可以明确的是,物流认知课程是各门物流专业课程的先序课程,但是该课程中涉及物流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后续的各项专业课程在内容上存在领域上的重叠。例如物流认知课程中必讲的运输内容,就与物流管理专业一般必开的专业核心课程物流运输课程的领域重叠。一旦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处理不当,极易造成两门课程内容重复,再加上物流认知课程由于具有内容的全面性、广泛性,具体到某一方面时,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讲授细节,导致甚至有的学校在课程开发与课程体系建设中提出删减物流认知课程,将该课程内容直接放到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一定要明确物流认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物流认知课程与后续的专业课程在内容上是即有衔接又有不同的,在开发物流认知课程时必须与课程体系内的其他专业协调,不能孤立的进行开发和研究。物流认知课程在运输领域的教学就应着重于运输的概况和全貌,体现出运输与采购、运输、储存、流通加工、装卸、搬运等其他物流环节之间的衔接关系,特别应让学生明确在未来学习物流运输专业课程时应如何去学,学的重点是什么,例如运单就只需要介绍什么是运单,起的作用是什么,让学生形成概念性的认识,而运单的填写,应用流程等细节则是专业课程所需解决的问题。物流认知课程需要在提供学生对物流的整体概况的同时,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协调,服务于专业课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特别是要对因专业培养定位导致的部分有关物流产业、企业、业务、岗位等方面没有在其他专业课程中包含的内容给学生了解的机会,确保学生形成整体物流专业认识。

2.3课程设计开发的流程

物流认知课程设计开发包括课程标准的开发、教材的开发、相关教学资源的开发,也包括了该课程教法的研究,其中首要的是课程标准的开发。物流认知课程标准的开发,需要在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物流企业等方面的调研基础上,结合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和目标,综合物流岗位所必需的现代物流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依据物流管理专业标准,将学习领域进一步重构,以学生应该掌握的物流常识和技能为载体进行课程学习任务的设计。在课程标准成形的基础上再进行教材的开发及相关教学资源的开发。

3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设计的构想

课程设计开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研发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基本教学依据和指南,包括但不限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指导思想、课程目标、建议课时、课程内容结构、推荐的教学实施方法、课程教学所需的硬件条件、课程考核方案等方面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在课程标准做为一个标准,要有普适性,能广泛的适应不同的需求,为此应考虑具备柔性化,保证在实施中便于执行。经过研究,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物流教育专业委员会将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的课程名称确定为《物流基础》。该课程要解决物流理念导入、学习兴趣和习惯养成、专业认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具体学习任务的设计构想如下。(1)认识物流。主要体现现代物流如何实现并促使价值的增值及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介绍现代物流的形成与发展趋势,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信心和职业观念。(2)物流产业环境。主要认知物流产业政策环境,管理体制、产业规划、物流标准及政策趋势;物流的国内外宏观环境、产业技术状态、物流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以及国际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经验和趋势,培养学生对我国物流产业形成全面清楚的认识,把握个人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3)物流企业环境。主要认知运输、仓储、配送、包装、流通加工等业务知识和业务流程;供应、生产、销售、逆向(回收与废弃物物流)物流管理的内容;采用全方位视角寻找解决流通企业、生产制造业、建筑业物流实际问题的思路。(4)物流岗位环境。主要认知物流职业岗位层次,不同层次各岗位的职业素质要求,明确职业规划发展方向。(5)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主要认知物流成本、质量、服务、标准化、效益、供应链等物流管理基本原理及在现实中的应用,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提供理论支撑。(6)物流业态。主要认知当前的各种新型业态,如快递、电商、冷链、物流金融等业态的基础常识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不同物流业态的兴趣,明确不同业态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7)物流职业规划。主要帮助学生做好个人的物流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明确未来的努力方向。通过这7个学习任务,让学生为今后的专业学习、职业规划做好准备。

4结语

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接触到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了解自己专业情况的起点,是培养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开端。设计合理的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将有助于后续专业教学的组织与开展,构筑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蓝图。

作者:许迅安 单位: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冲锦.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规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3)

2魏杰羽.高职物流专业人才通识素养与教育现状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8)

3许丰恺.重塑高职物流概论类课程的开设与课程标准[J].教育现代化,2015(12)

4李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标准的建设与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11)

对现代物流的认识篇(2)

1.发展失衡造成现代农业物流脱节

中国幅原辽阔,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严重失衡,造成了农业物流的脱节,影响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尽管我国西部有了大开发的优惠政策,西部的经济也因此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东西部发展的差距却没有因此而减少,而且还有加大的趋势,我国的东部,普遍发展比较好,人口也相对比较集中,基础设施也较西部的完善得多,不仅对农业物流的需求比较多,而且物流企业的发展也比较快,这些有利的条件决定,在东部地区农业物流现代化的进程会更快更好。而相对来说,中西部地区就存在着比较大的困难。除此之外,城乡之间也同样存在着经济、消观念等都存在着不小的差异,经济的发展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而且农村的生产力水平普遍比较低,这就制约了农村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而城市的发展相对好得多,现代物流在我国许多城市都在发展得比较好,如此一来,城乡这间的物流就出现了一道缝隙,造成农业物流的脱节,这势必严重影响整个农业物流的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2.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制约现代农业物流发展

现代化的物流需要许多配套的设施,不仅需要交通运输方面能够合理,还需要通讯比较发达,更需要仓储有合适的地方,以及环保等各个方面都要跟得上才行。众所周知,基础设施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物流的效率和效益。近年来,我国政府已经加大了基础设备的建设进程,也对一些陈旧的设施进行了改造,尤其是对西部和农村地区,国家的优惠政策加速了这些地区的发展,但是,就目前的发展来看,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这种不足严重制约着农业物流的向前推进。

3缺乏宏观调控给现代农业物流发展造成困难

现代物流需要现代的管理调控机制,而就当前的情况来说,我国的农业物流在宏观调控方面还很缺乏。各有发展区域,各有发展空间,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普遍。却没有一个机构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对农业物流进行管理协调,这势必会造成机构的重复设置,人员的大量浪费,更造成了重复性的建设和投资的资金浪费,也势力会造成政府管理部门对物流企业进行引导、扶持的缺乏,从而影响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

4.认识不到位阻碍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

尽管目前已经有专家、学者开始努力研究并探索我国的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问题,尽管政府也很重视农业物流问题,尤其重视农业物流的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但是,由于我国的物流行业起步比较晚,尤其是农业物流的起步更晚,所以现代的物流意识还没有全面建立起来,对物流的认识还很不到位,“重生产、轻流通”的错误认识普遍存在,还有太多的人只是把农业物流看成是把农村田地里种出来的,海里、河里、湖里养出来的,山里采摘来的那些产品运输出去。根本没有从更深层去认识,去理解现代农业物流的真正作用,所以更多的农产品企业或是个人,完全满足于自营式的物流方式,并乐得其所。而相反的,对现代农业物流不闻不问,大有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姿态。

5.从业人员质量偏低对现代农业物流发展不利

现代的物流不仅要有现代的配套设施,还要有现代的意识、现代的管理。据有关部门的数了统计,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小学就要读5至6年,那么这个7年就意味着,不足初中毕业生水平。由此可以想见,在现代物流这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协同合作的行业,是无法依靠这样的一个群体来高效地完成重任的,换一句话说,农民如果不具备现代化的知识结构,想实现中国现代农业物流,困难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如此,虽然我国农业物流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还是比较迅速,全国各地对物流的专业性人才的需求也是大量的,而与此相对,目前的我国恰恰极其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据资料统计,我国物流人才缺口数百万人,而中高级人才的缺口也要数十万人,而我国培养这类人才的高校却屈指可数。整个物流行业如此,可以想到从事农业物流的人才就更是凤毛麟角。毋庸置异,从长远看,从业人员数量的严重不足和素质低下,都会严重制约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进程。

二、应对农业物流问题的策略

1.科技是农业物流发展的支撑

现代农业物流已经与传统意义上的物流大不相同,科技含量占据了重大的比例,标准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网络化、智能化的进程不断推进,信息化在现代农业物流中的地位也越来越显见,科技成了现代农业物流链条上的重要支撑。因此,要发展现代农业物流,就必须加大科技的投资,除了要依靠政府的拨款之外,还要组织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发展科技,为农业物流的现代化奠定良好的基础。科技的发展,能够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如今高产水稻,高筋小麦等优质品种,无一不是高科技的结果;科技的发展,使农产品大大缩短其生命周期,比如多肽复合肥的使用,不仅让农民的投入减少,而且施用后农作物的品质也随之提高,其产量也相应增加,更可喜的是,此肥能例作物提前7-12天收获,可以让产品提前一周便上市,抢占市场先机,增加收益;科技的发展,还可以增加竞争力,又能够使物流在管理和交易方式上更科学、更合理,不仅提物流的效率,还能提升效益;科技的发展,还能够使仓储、运输的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科技的发展,还可以使保存、促鲜期更长,还可以使包装在省时省力的前提下更美观;科技的发展,还可以对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适时跟踪,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总之,科技的发展,对推代农业物流的现代化进程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物流业的现代化,科技是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的支撑。

2.加快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现代化

目前,农村的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为了适应现代农业物流的需要,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是必须要搞好的一项工作。这些基础设施除了上文介绍的科技之外,还有交通运输、通讯网络等内容在内。国内外的物流经验告诉我们,信息网络已是现代农业物流不能忽视的基础设施之一,是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的必备。它贯穿了所有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乃至销售的全过程,影响着农业的发展,是现代农业物流中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农业生产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农业生产中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到底生产什么更科学更合理,都需要准确而及时的信息为指导;农业生产、物流服务、产品销售,无一不需要信息作为中间媒介。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了信息和网络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开始研究和实施农业‘信息跨越’战略,这将推动政府决策信息化、农户生产经营信息化、农业设施装备信息化、农业技术操作自动化和农业经营管理网络化的发展,实现资源快速合理配置,提高产品的信息贡献率和科技含量,实现我国农业跨越式发展”。

3.加速培养专业性的物流人才

首先,应该在更多的高校里,设置物流专业,开设物流专业的课程,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的课程,并聘请国内外专家或学者任教。如此分层次进行不同的教育和培训,有利于形成人才梯度,以适应不同岗位的管理需要。其次,大力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应该转变观念,注意到教育和教学的社会需要性和“实用性”。通过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一些物流专业的大专生,以加速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也与其他高校形成人才培养梯度。第三,就是在课程内容的设置重点也要有所差异,物流管理、物流设计规划、物流技术是三个不同的专业性质,设置课程时不能笼统地设置一个物流专业,所有的学生上同样的课。而应该有针对性地培养,有侧重点地传授相关知识。

4.完善现代农产品物流供应链

首先,“调动资金、政策等多种要素积极引导设立农产品加工尤其是深加工组织,完善并切实落实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各种功能,涉农供应链各节点组织本身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涉农供应链整体效益的发挥并反过来促进或制约自身的发展”[文献3]。其次,应“逐步实现涉农供应链各节点组织紧密一体化”[文献4],显然这是一条很光明的道路,走合作化的道路,一方面可以弥补个体的资金不足、人力不足、技术不足等劣势,还可以通过合作,增强实力,扩大影响,增加风险抵抗力。因此,建立合作化式的供应链战略联盟是十分必要而可行的。想建立一个健康的战略联盟,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更新理念,加强沟通。我们不能否认,许多物流企业还认识不到合作的重要性,还没有真正悟透共享与共赢的深刻内涵,一些暂时走到一起不得不合作的成员,也只是一时之需,并不是更新了理念的结果。因此,要想让这些成员充分认识到合作的重要,还需要加强宣传和引导,使供应链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理解供应链的整合管理的实质和内涵。必须加强沟通,尤其是处于供应链中主导地位的成员,更有责任、有义务、有必要将供应链的作用,让每一个成员都清楚,以减少或消除合作中的障碍。

(2)转变观念,同舟共济。传统的观念是同行是冤家,如今却要把多个同行,竞争中的对手联合到一起谈共享、共赢,一定需要一个过程。现代的农业物流供应链间的关系,与商铺集中在某一个区域,并归类经营而扩大销售量的作用和效果相一致,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供应链的每一个成员都转变观念,报着同舟共济的心,把收集到的有用信息共同分享,再根据多渠道收来的信息制定出共赢计划,以达到提高物流的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对现代物流的认识篇(3)

一、中国烟草物流发展过程

第一,新模式雏形。1999年上海烟草公司推行“以电话订货、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现代物流为手段,以标准化、程序化、信息化管理为内容,以客户满意为需求”的新业务模式,体现现代流通的本质特征,代表中国烟草网建的发展方向。自此,中国烟草开始了物流建设的征程。

第二,快速推进发展。2006年以来,烟草行业连续四次召开行业现代物流建设工作会议。2006年,现代物流被认为“是实现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转变的关键所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别在安徽和上海召开会议,对现代物流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2010年会议上明确提出“烟草物流是烟草行业核心业务,是中国烟草面向未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现代物流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烟草行业的重中之重。

第三,建设成效明显。全行业已经形成了覆盖全国、分工明确、全程控制、面向500多万卷烟零售户的现代物流体系。

二、中国烟草物流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思维观念落后。自“电话访销”实施之后,行业业务模式已基本稳定,行业从业人员、相关人员包括零售户在内,对烟草物流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仓储配送层面,认为是简单的体力劳动,长期以来一直由所谓的“临时工”负责。当“现代物流”的概念引入到烟草行业时,很多烟草从业人员认为是劳动力的解放和现代化机器设备的应用,不过是“配货送货”的代名词,属于“换汤不换药”的范畴,依旧不会探究现代流通所代表的深层含义,对现代物流的认识比较片面。

第二,成本核算模糊,物流标准落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烟草行业物流成本没有单独核算,工业把这一部分费用纳入到产品成本,而商业则纳入商品流通。而在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业务实施、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等分别由不同的部门完成,物流系统涉及成本方面的基础数据很难进行完整有效的统计,因此无法真实反映物流成本的构成。另外,物流标准相对落后。虽然烟草行业已经制定了一些物流标识标准体系,但标准的应用推广本身还需要进行实践,而货物运输过程中基本设备的统一规范缺乏,物流标准化管理及商品信息标准化工作等都相对滞后,影响了现代物流的发展。

第三,物流人才匮乏。随着烟草物流现代化建设脚步的加速,特别是物联网的建设已经纳入到烟草物流建设的范畴,原有物流人员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新近员工大多为院校应届毕业生及转业军人,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及操作经验,加之行业培训机制等也不尽完善,导致物流现代化建设处于使用先进技术和设备阶段,物流效率明显低于预期水平。

三、烟草现代物流建设的几点建议

第一,转变思维意识,打造专业物流团队。建设现代物流是烟草发展的必然选择,物流已经不再是企业后勤的一部分,而是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因此,要加强对物流从业人员思想意识的教育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其个人综合素质。同时,要积极引进具有物流管理经验、掌握物流先进理论的人才,做到“新老结合,内外兼一”,既有老员工的从业经验,又有新员工的先进技术,既有行业发展的具体思路,又有产业发展的理论源泉。要不断的开展物流知识、岗位技能、团队协作及竞争意识等的培训,打造团结合作的物流管理团队。

第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效率和成本是影响烟草物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烟草物流建设就是要成为控制市场的重要手段,就是要在成本费用方面形成较强的竞争力。要深入开展物流成本核算工作,要把烟草物流的流向、流速以及物流设施、设备、从业人员等各方面情况进行摸底,对配送线路优化、油耗对比、满载率、工作负荷率等数据进行严格比对,全面整合资源。同时要加强管理,不断完善内部成本的标准化管理和绩效考核管理,充分发挥物流的整体资源优势,提高工作效率,切实降低物流成本。

第三,加强信息化的建设。烟草行业现有的信息系统已经覆盖了大部分的经营业务,现阶段应该对所有的信息技术及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优化信息管理与计划、销售等部门的协调沟通,既注重信息的采集和管理,又做到注重数据的挖掘和信息的利用,同时

对现代物流的认识篇(4)

【关键词】现代物流学生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254-02

物流对于现代人们来说都不陌生,《现代物流管理》的开展也是为现代物流进行服务的,是一门比较基础的专业课程,在物流众多课程中属于重要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专业认同,从而为学习其它的物流课程奠定基础,《现代物流课程》还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现代物流的理念,从而使得物流形成一体化的管理思想,所以说物流管理课程对当今的物流发展有着推动作用。现代物流课程由于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所以理论性较强,不能够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适应。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失去學习的兴趣,所以要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学生兴趣的重要性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能够从促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生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发动作用和维持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出来,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从而形成学生的良好思维,所以在现代物流当中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在进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授课时,需要学生的思维活跃,在进行教课时也要采用多形式的授课方式,以培养学生兴趣为核心进行对教学模式设置,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学生对《现代物流管理》课程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物流涉及的方面较广,主要涉及采购、制造、物流、仓储等等,对于《现代物流管理》的学习也是涉及很多的内容的,一些物流技术、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知识都要学生们去学习,但是对于教材的设置却不是非常的科学,教材的章节相对较独立,要求记忆的知识量较大,同时在进行授课时理论性较强,所以导致学生没有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

三、怎样提高学生学习《现代物流管理》课程的兴趣

(一)科学的修订教学大纲,精选教材

教学大纲是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的主要方案,能够辅助教学目标的实现。如今,我国物流管理课程的教材很多,但是多数都是侧重理论知识,而且教材的相似程度较高,在众多教材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教材也是比较困难的。现代物流专业发展迅速知识更新较快,物流管理教材也要不断的进行更新,编制出利于学生学习的教材,对于学生来说物流管理课程是比较新的专业,学生对物流的发展前景也比较关注,所以不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适应新时期的人才,在进行对教材编排的时候要了解行业的最新内容,对最新的动态及时的进行补充,也可以融入实际的案例,增前教材的真实感。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如今,科技迅速的发展,教学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在进行教学当中可以采用影音形式的教学方式,在进行语言描述学习内容时是比较苍白的,应用影音教学解决了这一弱点,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也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还可以实行案例的教学方式,通过对一些教学内容的模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进行案例模拟时要对一些重点难点的问题进行研究,让同学通过自己的理解明白管理中的原理,从而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不要当方面的进行讲解,学习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事情,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要互相协作,进行配合式教学,这样使得教学的更加的有效果,能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更好的提高教学水平。

对现代物流的认识篇(5)

关键词:电子商务 物流配送 问题 策略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观念和服务模式

虽然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在我国而言,电子商务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功能主要局限于信息的交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还没有在社会上得到普遍的认识。由于缺乏普遍认识,也导致了电子商务发展与物流业发展的脱节,物流配送难以跟上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从而导致物流配送效率低下,经常出现拖延交货期的现象,进而也就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二)人才稀缺

人才是第一资源,不管对各行各业都是适用的。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发展是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的。但现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如企业不重视、缺乏与之配套的教育系统等,使的我国具有较高的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知识和操作经验的专业人才十分稀缺,从而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三)基础设施落后

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一个相对均衡的运行环境,这就要现代物流企业有足够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可以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但目前我国基础设施落后,难以满足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基础设施落后主要体现在:一是网络基础设施落后。网络基础设施落后导致网速慢、出口带宽不足、资费高等一系列问题;二是现代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和配送管理手段也比较落后,如道路的建设、配送中心的规划与管理、仓储设施的现代化配置、配送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等,这些都制约了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的协调和快速发展。

二、对策与策略

上面我们探讨和分析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和不足都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的协调、快速以及健康发展。面对问题,我们不能有视无睹,而是要积极思考,不断变革,做好解决问题和办法。

(一)提升社会和企业对电子商务物流的认识

提升社会和企业对电子商务物流的认识,主要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国家要加强对电子商务物流的宣传,让社会公众了解电子商务物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二是企业也必须提升自身对电子商务物流的认识。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业的支持,只有使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协调发展,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大力培养专业的物流人才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想解决好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是离不开专业物流人才的支持和帮助的。物流专业人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协助。现阶段,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的途径主要有:一是大力发展物流专业教育。高等教育仍然是培养我国专业物流人才的主要途径,国家可以鼓励各个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索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推动我国物流专业人才教育的持续、快速发展;二是企业加强对员工的培训。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除了依靠国家和高校以外,企业还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在企业中,企业具有众多的物流人才,虽然这些人才由于一些原因,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但其具有良好的操作经验和物流知识,只有企业加强对其进行相关的培训,一定可以提升这些员工的素质,使其可以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需要。

(三)实现物流配送体系现代化

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可有效减少流通环节和流通时间,降低流通成本,从而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要想解决当前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就必须实现物流配送体系的现代化,最大限度的发挥物流配送的优势。实现物流配送体系现代化主要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实现配送手段机械化、自动化和现代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其他技术迅猛发展,这为配送体系现代化的实现奠定了技术基础。在配送体系中大量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不仅可以提高配送的效率,更可以降低配送的成本,提升企业的效益;二是物流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物流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可以规范配送行为,使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得到优化,从而减少配送出错的可能;三是物流管理信息化。实现物流配送信息化,不仅可以及时掌握物流配送的动向,更可以提升配送的效率,如采用条码技术就可以极大的缩短配配送中检查的时间,提高配送的效率。信息化是一切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的基础,只有实现物流配送信息化,才能实现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健康、协调以及快速发展。总之,实现物流配送体系现代化不管是对物理企业的发展还是物流行业的发展都是极为有益的。

参考文献:

[1]黎鹰.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问题与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1)

对现代物流的认识篇(6)

关键词:物流发展 物流人才 对策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兼有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务行业,综合性强、操作性强,其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现代物流业的竞争已从低端的价格竞争转向高端物流和信息流的能力竞争。因此,开展国内外综合物流业务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必须拥有一大批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精通物流业务,懂得物流运作规律的管理人才。现代物流人才的匮乏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物流发展的瓶颈,物流教育也严重滞后于物流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培养物流人才,解决我国物流人才短缺的问题。 

 

发展物流业需要复合型物流人才 

 

物流人才类别 

宏观管理层次的人才。包括教学、科研、人才培训、政府机构制定物流政策、规划等方面人才。 

各类企业的物流管理人才。企业的包含面很广,尤其是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对物流人才有大量的需求。 

物流企业的管理人才。 

物流作业的一线操作人员: 

仓库主管人员 既具备物流作业各环节管理的基本素质,又熟悉车辆保养维修、物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懂得如何最合理地调度企业的车辆和人员、如何最为合理地规划进出货、如何选择最优化的行车路径、如何最大限度地为承运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配送中心主管人员 具备各方面的综合知识与技能,如物流基础知识、财务知识、营销知识与IT技能等,了解运作流程并不断加以改进,利用信息共享及分析,对配送中心进行更有效的管理,提高库存周转率,开展各项增值服务,实现为供应商联合管理库存。 

客户服务代表 既熟悉客户的各项要求和服务承诺,具备货物信息处理、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的能力,也了解仓库管理、运输作业、结算、信息系统需求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销售支持人员。 

网络维护员 IT技术是其具备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要了解物流具体业务操作的流程,对物流信息系统出现的问题作出准确的诊断。 

 

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 

物流人才既要懂得物流技术,又要懂得物流经济,不仅要熟悉物流管理技术,成为储存保管、运输装卸的专家,更应掌握企业供应链流程,熟悉软件程序和信息技术系统,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国际贸易和通关知识、仓储运输专业知识、财务成本管理知识、外语知识、安全管理知识 、法律知识。随着物流人才数量的增加,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则从数量型向素质型转变,不单纯追求人才的数量,更注重那种政治思想好、实践能力强、能够很快为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的、在其专业技术应用领域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有事业心、责任心、适应力强的物流人才。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还从专业型向复合型转变,除了要求掌握物流专业知识和技术外,还要求其精通一门以上外语,熟练运用计算机,有较宽知识面等。 现在最为抢手的物流人才是那些掌握现代经济贸易、运输与物流理论和技能,且具有扎实英语能力的国际贸易运输及物流经营型人才。 

 

物流人才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除了掌握物流专业知识和技术外,物流人才还需要具有前瞻性,即不受现有的机构、制度和一些做法的约束。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能够创造合理化的物流条件,组织员工为物流合理化而工作的魄力。应具备开拓未知领域的先驱者的气概,具有挑战精神,具有系统思考问题的能力,有从战略高度考虑问题的素养,具备构筑信息系统的能力。要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组织管理的才能。具备严谨周密的思维方式、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异常事故和应急作业的处理能力、物流质量的持续改进能力。一个优秀的物流人才,需要用至少二至三年的时间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去实习,了解各个部门的业务特点、物流需求。 

 

我国物流人才的现状 

 

我国物流人才数量严重短缺,现有的物流人才专业水平较低,而整个物流教育滞后于物流业发展。 

 

物流人才数量严重缺乏 

物流人才是稀缺资源,更是战略资源。物流人才是全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我国有200多万个与物流相关的企业需要物流人才,如果到2010年给每10个企业输送1个物流大专以上人才就是20万,每5个企业输送1个就是40万,如果给2个企业的物流在职人员培训1人,就是100万,给每个企业各培训1人,就是200万人。到2010年大专以上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约为30-40万人,在职人员培训量约为100-200万人。而专业人才年培养规模约5000人,在职人员年培训规模约5万人,与需求数量相差甚远,这种物流人才的培养教育状况很难实现社会需求。物流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较低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缺乏一批有理论、会经营、懂管理的拥有现代物流理念的物流管理人才,物流规划咨询人才、物流管理人才、物流科研、物流师资等在业内最缺乏,能够进行整套物流方案的策划与设计的综合性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今后一段时间,除储存、运输、配送、货运代理等领域的物流人才紧缺外,相关的系统化管理人才,懂得进出口贸易业务的专业操作人才,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掌握商品配送和资金周转、成本核算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的国际性物流高级人才将更吃香。 物流教育滞后于物流业发展

我国物流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但物流教育滞后,物流人才培养尚未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标体系。高等院校目前培养出来的人员知识面较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弱,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对物流人才的要求。

培养我国物流人才的建议

创造物流发展的“软环境”,形成对物流的正确认识

我国现代物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是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知识上的差距。我国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流通”,忽视流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流通方式和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应重视对物流的宣传引导,认识现代物流,接受现代物流理念。

对现代物流的认识篇(7)

物流高等职业教育通过“专升本”渠道进入本科阶段学习较难,致使学生难有继续深造的机会。

公众对现代物流理解和认识有限,认为物流从业人员就是搬运工、快递员、货车驾驶员。

现代物流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产业发展需要强大的人才支撑,时代呼唤与之配套的现代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现代物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为什么不适应

首先,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的结构与行业发展还很不适应。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物流业每年需新增就业人员130万人,85%是一线操作技能岗位,可目前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年毕业人数只有40万人。而且,在物流企业有将近2500万的从业人员,这些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占27.25%,具有中级职称的仅占3.6%,远低于全国各行业平均水平。物流行业人才结构很难跟上现代物流业的飞速发展。

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本科物流专业布点数据,2013年全国本科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总计475个,比2008年的292个提高62.7%。其中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最多,由2008年的238个提高至2013年的393个;其次是物流工程专业由2008年54个提高到2013年的80个;而采购管理专业依旧最少,由2008年的0个变为2013年的2个。其它很多与物流行业结合紧密、市场所需的专业人才几乎无校培养,如物流金融人才、物流信息人才等。

物流职业教育就更显突出。目前,绝大多数办有物流专业的本专科院校、中职学校仅有物流管理专业,而一些现代物流行业急需的复合型职业教育人才却找不到合适人选,如物流信息技术、物流金融、物流工程机械;一些一线物流职业工作岗位少有职业学院培养或严重不足,如叉车工、吊车工、特种运输车辆司机、条码专员等。而且在现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物流类专业散落在不同专业大类,比如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属于电子信息大类、物流工程技术专业属于制造大类,物流管理专业属于财经大类。

其次,现代物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渠道不畅。一是物流高等职业教育通过“专升本”渠道进入本科阶段学习较难,致使学生难有继续深造的机会;二是专业布局问题导致职业高中学生想学物流只能进入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三是进入物流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学习的学生普遍高考分数较低,培养高端职业教育人才的目标较难实现。

高层次物流人才培养力度不够,渠道不畅。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标体系。主要表现在缺乏规范化的高层次物流人才培育途径,虽然不少高等院校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 (方向)的研究生、本科、大专的教育层次,但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研究生还有一定弱点,比如动手能力差、行业一线知识少。而这些“高端人才”又大多数进入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任教,职业教育的师资本身就缺乏企业一线经验,进一步影响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

再次,公众对现代物流的理解不够到位。公众对现代物流理解和认识有限,认为物流从业人员就是搬运工、快递员、货车驾驶员。这样直接导致填报物流职业教育专业的人数偏少,人才可塑性不强,不便面向物流行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最后,企业在物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作用不足。国家出台了一些支持校企合作的政策,如实习保险制度、税费补贴试点,但实施范围和具体措施仍显不足。比如针对接收物流职业教育学生实习的企业兑现税费补贴实施细则缺位。物流企业忙于业务无暇顾及人才培养,寄希望于职业院校直接培养“零距离”上岗人才,较少参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环节。

如何从不适应到适应

一是优化专业布局,建立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将物流上升为专业大类,把分散在其它目录大类的物流类复合型专业剥离出来,单独成立物流类专业,包括电子信息大类中的物流信息技术,财经大类中的物流金融、物流管理等。这样从结构上引导物流类人才培养方向,有利于形成与行业全面融合的办学格局。

二是进行现代物流职业教育体系试点。可选定一个省作为构建现代物流职业教育体系的试点,在试点区域加大现代物流宣传力度,开展现代物流科普工作。在试点区域出台和落实企业接收物流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补贴政策实施细则,支持有条件的物流企业直接开办物流职业教育,鼓励和扶持企业进入物流职业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物流师进校园、职业院校教师下企业活动,参照实施“双元制”教育。

以一所具有良好基础的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为试点,构建中高职紧密衔接、专本科渠道畅通的现代物流职业教育“立交桥”,试点开办物流职业教育本科专业,并探索物流高端技能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制度,实现不同层次现代物流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多元立交和及时调整机制。试点成功后再逐步推广到其它学校。

三是加大对现代物流知识的科普力度。国家在各层面和场合加大对现代物流知识的科普力度,如认定一批现代物流科普基地、在中小学生第二课堂或教科书中增加有关现代物流的知识内容,在有关媒体开设相关的科教栏目或节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