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精品(七篇)

时间:2024-02-06 10:06:06

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篇(1)

关键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5-0100-02

新农村建设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农村教师素质的提升。因此,当代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关系着农村教师的生存状态和生存质量,还关系着中国农村教育的品质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关系着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目前,随着城乡教育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以及新课程改革不断的深入,迫切需要回答“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是什么?”“应当怎样发展?”等问题。本文旨在分析当下我国农村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了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一、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正确分析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某原因,是研究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前提条件。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专业发展起点较低

学历与能力差距较大。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教师整体上学历水平偏低。由于受培训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农村教师的学历、能力与达标要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大多数农村教师存在教育科学知识匮乏的问题,受教育视野不够宽广、文化知识不够广博的影响,他们无法运用相关学科或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解决当前课改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教育科研水平偏低。从整体上看,教育科研水平是教师专业水平的显著标志。农村学校普遍不重视教研工作,教研组形同虚设,教师对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即便参与了教科研活动往往也是任务式的。不少学校没有承担教育科研课题,即使有少数学校承担了相关部门指令性的课题也是敷衍了事,难以取得实效。多数农村学校不重视教育科研团队的建设,没有将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导致了本来就处于薄弱环节的科研工作因为缺乏专家指导而陷入窘境。

2.专业发展动力不够

农村教师普遍缺乏专业发展规划意识。多数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并没有随着教育实践经验的积累得到强化,反而逐渐淡化了。由于他们对教师职业规范、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和价值等认识不足,导致他们中的很多人对自己的未来专业发展缺乏规划,丧失了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具有中级职称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意识相对较弱。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中有一半以上已获得中级职称,但他们获得高级职称的机会微乎其微。因此,他们不愿参加或被动参加各种教师职前与在职培训、进修等活动,不愿承担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任务,有的甚至是被动地融入教育科研团队。

3.专业发展后劲不足

我国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一直以接受继续教育为主要途径。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主要采取传统的高校模式、校外模式,且偏重理论,缺乏校本特色。近几年来,农村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开始采取校本模式,却仅仅停留在计划阶段,并未得到有效落实,这种有名无实的校本培训使得继续教育唱着新歌,却走着老路。农村学校教师在复制或套用他人的研究成果的同时,却忽视了自己的专长成长。

4.专业发展基础不牢

尽管国家一直强调统筹城乡教育发展,要求各地教育部门要为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与服务。但是,很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政策执行中存在一定的偏差。

由于受经费、资源等因素的影响,教育行政部门往往将专业发展对象锁定为城区学校教师群体,甚至是城区重点学校教师群体,积极推动名师工程、名校工程,忽视了广大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如此一来,农村教师的外出培训、学习、深造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教师能够参与的由上级部门组织的面向农村的教改活动少之又少。因此,农村教师无缘参与高层次、高水平的教研活动,没有机会接触先进的教学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村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的停滞不前。

二、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1.关注农村特色,拓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之空间

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和师范院校在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主体作用,由部分师范院校牵头成立农村教师发展学校,进一步整合教师继续教育资源,搭建一个全新的合作平台,为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有力条件。同时,应采取在农村地区设立农村教师发展学校分校的形式,在没有条件设立分校的地方,应以流动小组的形式为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教师提供培训和进修的机会。

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较差,农村教师的待遇普遍不高。因此,应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在教师宿舍建设、特殊津贴、子女教育、专业进修等方面应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另外,还应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专业晋升机会,为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提供动力。

2.重视校本教研,拓展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之途径

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篇(2)

【关键词】农村经济,农业,发展

随着农村改革取得的巨大成效,农业也进人一个发展与挑战并存的历史时刻。近年来,我国城乡收人差距进一步扩大,农民增收困难,影响农民增收的一些长期性、根本性原因并未消除。因此,中国的农村经济仍然是值得关注的大问题。虽然中国政府已采取诸多措施推动农村经济迈出了新的一步,但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仍面临着很多问题。

1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1农业基础薄弱。农业基础薄弱,尤其是农业基础设施差,阻碍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差,交通不便、通讯不发达,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差、农业机械化程度低、抗灾能力低。若遇到天灾,就会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影响农民收益。工业化建设的发展导致农村耕地逐渐减少,以及水资源的短缺,都严重影响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1.3农村整体文化素质低。农村基础落后,城乡二元结构的不利政策,导致广大农村整体素质不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农民思想滞后,科技创新意识不强,市场竞争意识差,对现代农业认识不足,按原来传统的生产方式生产,导致产量低,经济效益差。一些发达地区的农民的素质和意识相对高,容易接受新知识、新理念和思路,加大生产资料投入,依靠科技来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1.4乡镇企业发展不成熟。乡镇企业的发展是乡镇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繁荣的地区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都比其他地区发展的好。目前,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边远的山区,乡镇企业的数量非常少。即使有乡镇企业,由于受资金、技术、交通、金融等因素影响,规模不大,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科技含量、产品附加值不高,导致市场竞争力差,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高,很难长期发展。

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

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重点是农业生产,关键是发展路径创新。我们要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加强国家对农村农业发展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国家的支持和扶助是外因,农村经济探寻自我发展道路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证农村经济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需要创新发展路径。

首先,农村经济发展创新路径选择和实践的基本原则是提高农民收入。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农民收入低下,则整个农村地区消费能力就会下降,从而造成农村经济生产能力的下降。这是一个逻辑过程,最终表现为农村经济生产和消费的严重不足。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新农村建设的速度和成果,也会阻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探索农村经济发展路径的时候必须要时刻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基本原则。

其次,提高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基本路径之一。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不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业生产的效益低下,农民很难从农业生产和销售中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农业生产必须向专业化、科学化、优质化和集中化方向发展,要大力鼓励有能力的个人投资农业;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优质化生产和专业化生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建立农产品技术检测体系,生产出既符合我国市场需要又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竞争能力,对农业生产要实行区域化布局,大力发展优势化作物的生产能力,从而使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转变,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由此可见,农业产业化可以使得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农业产业化可以将农副产品的价值提升了最大程度并且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农副产品意味着实现价值,农民的收入就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这就增加了农民的购买力,刺激了消费,最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三,政府牵头,对内加大农村农业发展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对外加大技术和资金的引进工作,全面促进农村经济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转变。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在两个层面作出努力。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技术和资金支持,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扶持。政府要完善农村农业专项资金的使用;要在科研机构特别是农业高校和农业生产之间架构顺畅的桥梁,保证农业生产技术能够有效地运用到农业生产上。此外,政府还要努力引进农业生产资金和技术,加快发展农村的社会事业。将工业生产的招商引资模式运用到农业生产上,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有技术和资金的大企业到农村地区进行农业产业化投资,加强农村农业生产的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社会、企业和农民的多赢局面。

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篇(3)

[关键词]农村经济;问题;对策

1前言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呈越来越扩大的趋势。农业经济发展所面对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亟待解决。

2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第一,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跟不上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目前以塘堰、水库、沟渠等为主体的基本水利设施大都年代久远,无法承担起农业生产中抵御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第二,农业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农业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道路交通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最重要的一环,但总体还比较落后,主要体现为运力不够、质量不高、道路宽度不够,结构单一,甚至有的地方还未通车,没有形成交通网络。水、电、通信设施比较落后,自来水网络不健全,生活用水质量低,电力设施不能承载大规模的工程建设,通信网络不发达,满足不了农业信息需求。2.2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体制落后。当前农村农业生产力低,农业机械化程度低,耕作工具原始简单,大多时候还是靠天吃饭,土地还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主要从事种植业,品种单一,质量低。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农业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经济体制落后。农村农产品市场规模不大,运营不规范。农业市场不管是从规模、场地、监管还是农产品流通、产品质量来说,都处于初级阶段。农业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刚刚起步且发展缓慢,承担不起农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支持;乡镇企业虽有数量,但质量不高,科技含量低,只能进行初级农产品加工、销售,无法形成现代一体化农产品市场;农业产业化、市场组织化程度低,虽然形式多样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有所发展,但规模普遍不大,覆盖面小,管理不健全,无法产生规模效应;农村资源开发力度不够,资源利用率低,资源闲置、浪费严重,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2.3农业科技水平低、推广应用能力不足。农业科研的总体水平低,科技成果贡献率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都处于低级阶段,农业科技力量不足、投入少、资源配置不合理。虽然建立有多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但与农业科技推广的需求规律相违背,人力财力集中在远离农村的省市级机构,而最需要支持的农村基层机构却力量薄弱、人才短缺,基本上乡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力量不足或没有,村级机构甚至是空白。政府对农业推广经费的投入也严重不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应用效益低。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的政府属性没有改变,在技术推广中注重科研特性,而不是以应用到农户田头为己任,农业科研脱离生产实际,使得农业科研成果质量不高、成效不足。城市化的发展,大批有文化、高素质的农民从农村流向城市,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老弱妇幼,农业人口素质较低,农业科技推广难。2.4农业政策不完善。土地政策不完善,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低,影响土地使用效率,导致农产品价格低迷,土地附加值偏低,土地转包困难大,出现新的耕地抛荒现象。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流转障碍多。短期式承包造成对土地的掠夺性经营,降低土地质量。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粮食流通市场未完全开放,粮食品种顺价销售困难,粮补不到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滞后。2.5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村的部分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教育投入不足,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缺失,农民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障,养老保险还处于试点阶段、没有惠及广大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力度低。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3.1着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第一,大兴农田基本水利设施建设,农业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并举,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加强农村河塘清淤整治,田间渠系配套。鼓励农业节水技术,建立节水奖励和补贴机制。第二,加强农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农村路网建设,增加国家财政投资,对乡村进行硬化,路面拓宽,进行道路“乡乡通”“村村通”建设,打造乡村交通网络。加强农村自来水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与生活用水质量。加强农村电网改造,促进农村工程开发。完善农村通信网络,促进农业信息化。3.2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第一,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引进先进生产、管理、加工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改变落后的农耕模式,形成现代农业。第二,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改变纯种植业的单一农业结构,打造农、林、牧、副、渔多种产业并存一体化立体农业。在结构调整上推优淘劣,推进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多样化,提升农业经济的整体水平。第三,规范化建设。加大管理与培植力度,健全管理制度,固定场所,扩大规模,规范市场交易秩序,培植农村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促进农村市场繁荣。第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扩大乡镇企业生产规模和经营范围,促进生产产品多样化,扩展乡镇企业产品销售市场。引入资本投入,加大技术升级,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提高管理能力,改变农产品初级加工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供、产、销产业化的机制。第五,加大农村资源开发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加强生态保护,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3.3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创造有利于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良好条件。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明确各级农业职能管理部门的职责,将农业发展效益作为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的主要考核标准,优化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引进优秀人才充实到县以下一线工业科技机构中,使农业科技人才真正面向一线。加大对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的投入,尤其是加大对农业科研推广的公共财政投资力度。加快农业科技的转化与应用力度,依靠技术进步,推广节水型农业灌溉技术,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推广农业科学测土配方施肥施药技术;针对农作物病虫害问题,积极开展农作物抗病虫害治理研究和种子选育。开展农业科技教育与技术培训,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深入乡村、田间地头,普及农业科技知识。3.4完善农业政策。第一,完善农村土地政策,依法界定农民土地承包权,加强农村土地的产权保护。建立“依法、自愿、有偿”的土地流转机制,以家庭承包制度为基础加快土地承包权流转。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强管理和服务,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健全农地流转机制,加强市场引导,规范市场运作,加快法制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健全土地供求机制,促进土地流转。第二,放开粮食收购市场,深化粮食流通的市场化改革。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将商业性经营与政策性经营剥离,实现国企与其他粮食企业的同台竞争。加快粮食市场体系建设,促进粮食市场的一体化。全面放开粮食经营,敞开收购、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保护主产区和种粮农民利益措施并举,加大农民种粮的给予直补力度,提高粮食风险基金用于直补种粮农民的比重。3.5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坚持贴近农村实际,按照城乡一体思路,兼顾地区差异,以保障基本民生为着重点,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支持,着力解决因资金匮乏而产生的拖欠农村教师工资、办学经费不足、危房改造、基础教育负债问题。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坚持家庭养老保障与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逐步提高社会化养老的程度。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改革农村卫生筹资体制,增强公共财政对村级卫生室的支持,让农村村卫生室承担起广大农民卫生预防保健任务。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互助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其他形式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农村经济发达地区,鼓励农民参加商业医疗保险。

作者:彭华 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密大兴.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政策研究,2008(3).

[2]许绍良.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J].河北企业,2008(12).

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篇(4)

从1998年彬县把农村沼气池建设作为能源项目向上级部门申报以来,经过县农牧局的缜密布署和精心策划,决定由局属5个站具体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了技工持证上岗、材料统一采购、集中做点等过硬的领导和做工措施,完成了上级部门逐年分配的项目实施任务。相继经过了1998年起初的试验、2001年示范辐射到2008年、2009年度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的推广应用。如今,彬县主要巩固和完成2010年往后的省本级农村8 m3旋流布料水压式户用沼气池的建设任务。截至目前,彬县已累计建成农村8 m3旋流布料水压式户用沼气池13 080口,辖16个镇284个自然村。从2001年起,彬县先后在小章镇的卧龙村、城关镇的朱家湾村、香庙镇的下新庄村、炭店镇的虎家湾村、新民镇的龙背头村、龙高镇的甘池村等共做成15个示范村1 800口8 m3旋流布料水压式户用沼气池,成功推广沼肥综合利用(果树)1 200 hm2,带动生猪养殖(年出栏)10 800头,结合彬县的退耕还林种草工程,完整显示了以草养畜、以蓄带沼、以沼促果(优菜)的“四位一体”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充分体现了沼气在生态链中的中枢和纽带作用[1-2]。

在2007年度农村沼气项目处于中央一号文件首要农业地位;2010年10月国务院又把沼气项目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做了重新安排:“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对能源结构做出重大调整,降低排放强度,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从供应端上降低碳排放强度,增加引进清洁型的可再生能源。我国农村的沼气应用正符合这一特征,因此国家将统筹规划‘十二五’农村沼气建设,把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建设纳入国家‘十二五’能源发展战略,在制定能源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和安排项目资金时给予倾斜。”彬县实施的8 m3旋流布料水压式沼气池在资金使用上严格按起初的1 200元/口到现在的1 500元/口进行运作。由于物价的逐年上涨,建筑材料也大幅度上调,经过县农牧局多方面努力,申请地方给每口沼气池配套1 000元资金,这样到建池户跟前,每口沼气池已达到2 200~2 500元/口。因此,现在农民要建一口户用沼气池,只是投点劳而已,基本上就不用再自筹资金了。

2存在的问题

据不完全调查,投入使用的户用沼气池有9 810口,占总调查数75%。从这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彬县推广了多年的农村沼气池建设项目,其运行率却不高。

2.1农民认识不到位

国家发展沼气是从能源的回收利用和可再生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增加沼气清洁能源供应,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的2020年全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15%的总目标,要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增加农村清洁能源供应,减少煤电等石化能源和薪柴等传统能源消耗,优化农村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开展“三沼”综合利用,拓宽沼气的炊事、照明、供气、发电等多种用途。实施省柴节煤炉、灶、炕的更新换代,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农村生活节能,缓解国家能源供应压力。而农民对沼气的认识仅限于炊饭和照明,对沼肥在农业生产中的有机应用只是皮毛了解。当然沼气用于炊饭和照明的话肯定比“电”逊色,沼肥用于大田生产的有机肥效周期也比化学肥效周期要长许多。

受多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思想束缚,农民只顾自己的“2亩”责任田的传统经营,在农业生产上,他们还不能够从大处着眼,做长远打算。对于“绿色农业”、“有机农业”他们只知名字不懂内涵。缩影到现实生活中:一是农民意识不到乱砍滥伐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协调影响;二是农民没有真正懂得能源紧缺会对社会造成怎样的不协调。具体反映在诸如地下煤的采掘会形成地上居民住房裂缝及坍塌;国家公益性的土地征用会造成耕地面积的减少,农业产值降低等[3-4]。这样就形成农民意识和国家相关沼气项目的惠农政策脱节,农民不愿建沼气,就是建了沼气的户也疏于平时的维护和管理,造成沼气池产气不足的局面,最终形成建成的沼气池因疏于管理而不产气,越不产气的沼气池越得不到合理管护的恶性循环。

2.2农村人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近10年来,与其说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不如说农村大量的中坚劳动力不断向大中城市转移,进城打短工的劳动收入远远高于在家务农的收入。留在农村的尽是老妪幼童。在这种情况下,责任田的管理、所建沼气池管理与维护等存在的问题都是阻碍农村发展户用沼气池。这就是当前农民不愿建户用沼气,建了沼气又不启动沼气池的又一重要因素。

3建议

结合实际,彬县农村沼气项目的推广方向应本着“巩固、扩大、优化和提高”的基本思路去巩固当前和今后沼气的建设成果,扩大沼气发展规模和综合效益,适应养殖业规

模化发展。随着农村城镇化不断推进、农村能源清洁低碳化需求加大的新形势,优化沼气投资结构,加大支持养殖场沼气工程和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向中小型沼气技术工程迈进。同时,还要加强沼气池建设与施工、注重科研推广和社会化服务有机衔接,延长和强壮产业链条。进一步按照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和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果(菜、粮、茶)”、“四位一体”和“五配套”等能源生态循环模式,增加沼肥施用,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改良土壤性状,提高农产品品质,推动生态养殖业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促进以资源消耗型的常规农业向以资源利用型的生态农业转变,实现畜禽粪便资源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庭院经济高效化[5-6]。

4参考文献

[1] 张宗华.农村沼气建设快速发展的对策[J].福建农业,2011(12):29.

[2] 武忠贵.农村沼气发展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1(10):2-3.

[3] 卢沄香,姚先荣,李德珍,等.会东县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20):261-262.

[4] 彭云清.浅谈农村沼气能源建设问题及发展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11(29):479.

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篇(5)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

1 前言

加强新农村文化的建设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依据,是全面深入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方方面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对于全面实现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有效促进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民群众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这四大方面共同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数年的发展与建设,我国新型现代乡村文化建设取得的一定的成绩,但是新农村发展速度依然相对缓慢,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还比较低,距离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1 乡村文化发展水平总体滞后,发展缓慢

2.1.1 农村的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农民群众整体素质相对偏低。首先,农村师资队伍较落后,师资力量严量匮乏。致使农村教师队伍出现了严重滞后现象。农村教师学历低、能力又不高且年龄结构相对偏老现象的占多数,对于达到新农村形势下现代教育的要求较难。其次,农民普遍接受教育的文化程度不高,农民群众的普遍素质偏低。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6年,相比城镇化居民低了3年;农村里具有小学或初中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75%;全国有92%的文盲或半文盲基本上在农村里。特别是农村中4. 97亿的劳动力里有40%的是小学文化,48%的是初中文化,而只12%高中文化的,对于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更少得可怜为5%。中国的农村教育不管同城市还是国外的发达国家农村相比,都存在明显的落后。

2.1.2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文化基础设施总体上呈薄弱现状,再加上因地方集体经济不强,受到了地方经济条件和地理位置等综合因素的制约,才使得农村文化产品以及文化服务发展较为薄弱。例如:篮球场、乒乓室、图书室基本上都集中在中小学校里面,棋牌室也大多在老人活动区域里,农民的文体活动场所基本上很少。投入严重不足,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十份薄弱。经费开支不足是制约整个农村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最近一些年以地方财政不断加大投入资金,但与城市社区相比较,对文化建设发展投入的经费还是有限的,严重影响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设施利用率相对低下,不能很好的发挥其重要作用。在快速的社会变迁中,来自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理念极力要用现代都市文化来取而代之的农村文化。

2.2 农村负面文化影响较为突出

负面文化是与客观规律相互违背的,其严重阻碍了社会向前发展的精神文化现象,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种种消极精神的不良变异,也是阻碍农村社会化健康与和谐发展的毒瘤。其负面文化主要表现为愚昧、庸俗、腐朽、颓废等低调落后的农村文化,由于过去和现实化的原因,使得负面不良文化在我国农村中表现得更为突出,特别是经济较为落后的偏远山区更为严重。这些不良文化严重的腐蚀着中国农民群从的精神世界里,扭曲了群众的心灵,败坏了农村的整体社会风气,同是也影响了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以及危害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2.3 乡村文化市场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农村文化市场有了很大发展和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群众的文化需要。但因大部分农村的经济较为落后、信息严重闭塞,致使农村文化市场的发展出现了很多突出的问题。

首先是文化市场体系的不健全。我国农村文化市场只是刚刚起步不久,还没有完全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体系,文化产品不够丰富,并且还达不到群众的要求,群众喜闻乐见的产品不多。文化产品的生产和市场化经营出现脱节现状,缺乏了与中介机构和市场间的相互连接的桥梁和纽带。

其次是管理工作相对薄弱,非法经营活动较为常见。农村文化市场的发展比较分散和纷乱,不利于管理。非法化经营活动常扎根在农村,无证经营、经营非法书刊、复制、销售、传播反动、音像制品等现象较为严重,以赌博形式的电子游戏机、台球、出现以及色情的表演等问题,严重危害和影响了农村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

再次,农村发展水平十分不平衡,发展速度也十分缓慢。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致使农村文化市场发展出现不平衡的现象,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样式的文化经营体系。但是在偏远的贫困农村里,由于经济落后,消息的闭塞,使得乡村文化市场基本处于一片空白。从规模、层次和群众的消费理念等方面都无法与城市相比,并且相差太远。

2.4 乡村传统文化资源的衰减

当前我国农村的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其形势也十分严峻。很多民间艺术都失传了,比如:一些山歌或者民曲被现代一些新文化所淹没了,值得回记和保存的农村的历史遗迹和革命旧址都没法保存或者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一些优质的旅游资源,由于地方政府为了追求地方GDP的发展,将宝贵的文化资源卖给一些外来大企业或者大公司,使这种历史资源“商品化”运作。造成了大理破坏性的过度开发,使历史文化资源失去了原有内涵。

3 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文化发展的对策

3.1 加强引导,提高对乡村文化发展的认识

3.1.1 提高相关领导干部对乡村文化发展的认识

首先,要认识到农村文化发展在经济和政治建设中的所起到的作用。经济发展是作为地方文化发展的坚实基础,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为农村经济、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动力。其次,农村文化发展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渠道,是推动整个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依据。当今时代,没有知识就没办法发展农村经济,乡村文化虽然已融入了乡村经济建设之中,但是农村没有文化支撑的经济是很长久发展的,更加无法实现农村的战略目标。

3.1.2 加强引导,培育农民的文化自觉性

目前,村民积极参与意识不强,参与行为存在问题,制约了农村文化市场的发展。因此,村民要认识到文化建设是一项伟大福利工程,对后代的影响十分深远。村民的积极参与意识同政府的积极引导要相一致,随着农民的生活的丰富和物质不断提高,农民在文化需求也越来越高了,因此,地方政府要做到与时俱进,更新相关的文化方面的政策,由过去的“送文化下乡”转变为“下乡种文化”,把农民作为农村文化发展的重要主体。让农民成为真正的文化发展者和参与者,同时也是受益者。鼓励当地农民群众自办文化室、文化中心户、图书室等,极力支持和扶助农民群众兴办农民书社、电影放映队,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稳步健康化发展。

3.2 积极发展和壮大乡村集体经济

一直以来,国家对农村文化发展直十分重视和投入,但光靠地方政府的财政拔款是远远不够的,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做得收入是当为发展乡村文化事业主要来源。实践中证明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得较好的地方其文化发展也搞得很好。乡村经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乡村文化发展。因此,乡村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这样才能让文化市场繁荣发展。以整个市场为导向,全面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经济组织。努力发展和壮大农民群众经纪人队伍,通过专业化运作集体经济,解决基层组织中存在一些难办、难做的事情,全面提升农民群众的发展集体经济的市场竞争力,走有中国特色的集约化经营之路,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同时又要带动农村整体经济的稳步增长。逐步完善村级网络信息化工程,积极收集相关文化信息,开展有偿信息服务,寻找有适合的企业加盟乡村企业,形成互惠互利经济合作体,村里面可以从中提取一定的服务费用,这样做既节省了农户的费用,也增加了地方的收入,同时也增加集体的收入。

3.3 加强农村教育事业,培养新型农民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也是生产生活的主要群体,更加是农村发展的主要建设者,唯有加强农村文化发展,全面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出有技术、有眼光的农民才能立足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从而更好的服务和推进新农村的建设。

3.3.1 加强文化骨干、文化干部和专业人才队伍的教育培训

活跃的农村文化和丰富的文化生活是形成农村文化建设队伍的重要力量支撑体。一支过硬良好农村文化队伍能够丰富农村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因此,要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队伍的教育与培训,全面提升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采取科学的培养措施,优化农民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和文化能人,培育好的农村文化发展的这支人才队伍,为农村文化活动创多元化的良好氛围。

3.3.2 加强基础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高与低将对农村现代化的建设起直接影响作用。因此,要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力度。首先,要加强对农村青少年的义务基础教育。包括文化基础教育、法制基础教育和思想道德基础教育。教育好青少年为今后的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次,对于农村成人的基础教育同样需要加强。由于原因较多,我国农民有着不平等的教育机会,农民的普遍素质相对低下。因此,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农村成人的基础教育是必要的。

3.4 保护乡村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村

建设好生态文明村是对“三农”问题重要反应,不仅突出了“发展生态经济、保护生态绿色环境、培育生态文化”的主题,而且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完美载体。目前全国建设生态文明村的景象已经给农村工作者带来了新希望,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村需要做到下面几点:

3.4.1 强化农村生态环保意识

积极利用广播、电视、学校、报约、广告牌等媒体来宣传好农村环境政策方针,政策和法规,传授相关的生态理论知识,引导农民群从进行绿色消费,改善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中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可以利用植树节和世界环境日等节日来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对中小学生们进行环保教育。

3.4.2 做好村庄整体规划,改善宜居环境

做好居住、文教、工商、行政等功能的合理布局。集中新建企业到工业小区内,力争做到把工业小区的设置在对村镇水、气污染最小的位置,养殖场要设置在远离饮用水源较远的地方;统一合理规划居民区,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率;科学治理污染源,做好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的集中化处理,努力改善居住环境。

3.4.3 发展乡村生态产业

农村的发展不仅需要以农村产业作为经济发展基础。努力建设好新农村,需要发展好农业生态、绿色工业和绿色制造业,科学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减少农作物对化肥和农药依赖,有效控制农业污染;降低工农业的消耗、清洁生产;发展多元化生态旅游业,做好旅游业的规划,建设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体现农家特点。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组织部编,农村基层干部读本[M],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

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篇(6)

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很久以来,农村金融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金融体系,在发展中处于落后地位。虽然社会各界给予了很多关注,但它依然是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的难点和困扰所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结合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实际,经过了细致的分析与思考,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农村金融出现的问题

1.农村金融缺乏有效的供给

近几年,农村金融方面出现了供给不足的情况,这些不足,主要是融资、避险、理财方面的功能不够不完善。同时,在金融资产的供给量上和有效需求上面,同城市金融市场还有较大的差距,其中尤以出现的资金供给不足问题倍受关注。出现这样的问题与正规金融渠道有效供给不足有关,也和农村金融市场的法律地位不够明确有关,因法律地位不明确,相应对存在较大的政策风险。所以,在农村金融市场中,非正规民间资金受压制,并且政府的职能得不到较好地发挥情况下,还有些财政资金不到位等许多方面的原因,这些,都造成农村金融缺乏有交供给。另外,金融供给角度分析,农村资金在金融机构出现了外流问题也比较突出。

2.不具备完备的农村金融体系功能,缺乏清晰的层次

其一是农村金融体系功能还不完善。农村地区的资金、基金、保险及期货等市场还没有发展起来,在价格发现、资源的配置、风险的对冲几个方面还不完善。正规的金融、非正规的金融机构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其二是农村金融产品及工具存在欠缺。农村的金融市场出现了产品缺乏创新动力问题,产品和工具种类太少、涉及的面较窄、服务范围小的情况较严重。其三是农村金融市场的机制不够完善。在市场准入、交易、信息公开、信用评级诸多方面的制度建设需要加大力度,竞争机制不够充分,在风险的监测及预警方面表现的较脆弱,不具备风险控制能力。其四是政府对农村金融的发展还要发挥重要作用,各项制度要有所倾斜,要尽力营造较好的农村金融发展环境,尤其是对市场基础设施及信用环境加以改善,对行政环境、政策性风险补偿机制进一步加强。

3.无完备的配套政策制度,缺乏足够的农村金融支撑

第一,在财政和税收政策平共处的情况下,政府虽然在农村金融服务方面有了一些利民政策,但对财政贴息问题、呆坏账核销问题、低成本资金来源问题、专业担保的创设问题等许多方面的政策还不够明确,缺乏完善的制度及措施,缺乏足够的力度。第二,在货币政策方面,大部分农村金融机构还需要在存款准备金率、信贷规模、流动性比率以及存款利率等许多方面进行特殊的安排。第三,监管的政策问题,对农村的金融机构准入、资本充足管理、金融产品创新以及尽职免责等方面还缺乏一定的监管力度,并且出现了制度建设滞后的问题,对于推进各体系建设,对农村信用环境的改善、对金融市场的规范性建设和各人方面要进行积极的引导与监管。第四,和农村金融有很大关系的还包括有关农村发展的政策,比如产业与行业、财政收、价格对比、货币转账、税收政策、贸易往来等经济政策,另外,包括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各种政策,以上这些对农村金融市场各类主体的市场行为和经济利益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这些还直接关系到农村金融的发展。

二、解决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的对策

1.逐步建立农地金融制度

为了解决资金供需这一大难题,不但要对农村金融机构进行改革,还要为农民寻找一个比较合理的抵押品。农地金融主要是对土地进行抵押的,可以给农业提供长期贷款的资金融通形式。在建立了农地金融制度以后,可以通过土地的使用权进行抵押,用它来发行土地的债券,这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社会资金,以低利率的形式贷给农民,让农民得到较低成本的中长期贷款。农地金融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对困扰农业发展的中长期资金投人不足问题进行缓解,可以在另一方面对农民从金融机构的融资能力加以提高。这可以对落后的农业生产条件加以改善,使农业发展的后劲得到增加,使农业发展的步伐得到加速,这对农村金融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监管的力度

对农村金融要加强监管的力度,使我国农村金融监管能够立足于农村金融实际,使监管由合规性监管转为合规性及风险控制同在的监管转变,实现封闭控制型向开放透明型的转变。不断使农村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得以健全及完善,通过建立证券、银行、保险三大监管机构的协调机制,对农村金融监管的效率加以提高,让行业实现自我管束,发展这一行业和内控制度的建设,将市场竞争的压力积极地转化为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动力。并且,农村金融还要对信息披露进行强化,对社会监督加大力度。

3.积极引导并发展民间金融

使民间金融得以发挥也就是利用非正规金融作为农村正规金融的补充与填补。我国农村商品经济比较落后,不能将社会关系看作经济交换的障碍,它对经济交换有推动作用。这种参社会关系为基础建立的我国农村民间金融是比较有效的制度,在生存方面非常合理。还要不断加以引导与监管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用来弥补农村正规金融安排中出现的不足。当前,在地下金融业的执法力度得以整顿且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主要是要对已经形成的各种地下金融组织加以规范及改造,使其朝着合作金融方向不断发展。

总之,农村金融问题倍受各方关注,主要是它在我国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尤其在新农村建设发展中,直接关系到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的繁荣与稳定,关系到农村建设成果的不断巩固。因此,我们必须要在研究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其改进,从而进一步找到发展农村金融的科学策略。

参考文献:

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篇(7)

[关键词]农村经济 发展 存在的问题 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096-01

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大问题。我国各级政府在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等农村经济方面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第一,农村经济还在以计划经济为取向,产业结构较为落后,农产品没有竞争力。

我国的农村经济还徘徊在计划经济的阶段,不能适应市场的节奏和需求,这样的经济就没有活力和竞争力,农产品更是没有市场,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第二,农业科技含量太低,农业生产水平较为落后,农业增长方式没有及时地转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不高。

我国的农业虽然大部分摆脱了人工作业,但在一些偏远地区,还以原始的农业劳作为主,生产力相当落后,农业的增长方式更是以自然的增长方式为主,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相当低下。虽然在一些地区实现了农机补贴,但数量还相当有限,对于整个农村经济而言,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第三,农村劳动力素质过低,间接地导致了农民收入较低,城乡贫富差距加大。

我国的农村教育力量薄弱,观念落后,致使农村的劳动力素质过低,不能很好地接纳和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把它应用于农村的生产和生活,长此以往,加大了城乡的贫富差距,使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均衡,经济发展水平无法整体得到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将影响着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第四,我国人多地少,农村大多是小农经济,经济效益差。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地量更是少之又少,决定了农村经济大多是小农经济,无规模可言,经济效益自然就差。

就以上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要做到:

首先,以市场经济为价值取向,发挥市场的资源调配作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使农产品具有强劲的竞争力。

要想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就必须以市场为中心,按需分配市场份额,及时反映价格取向,加强商品概念,从市场理念出发,做好销售环节的衔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挥农产品优势,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提升农产品的数量,积极开拓和建设农产品市场,使其规范化、法制化。从而加强农产品的竞争能力,实现农产品的自身价值,同时也要做好市场的监管。

其次,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以科技引领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业生产,提倡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努力实现农业的信息化、科技化。大规模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节省劳动力资源,充分发挥本地的资源优势,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改变农村发展战略,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农村经济新增长开辟一条崭新的途径。

最后,要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贫富的差距。

尽快提高我国的农村教育力量,改变思想,改善观念,提高劳动力素质,引进和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把它转化为生产力,改变经济发展路线,从整体上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虽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也反作用于经济建设,是经济是否走上良性的关键。提高劳动力素质要从基础入手,要从孩子入手,把我国农村建设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除此以外,国家对农村经济还要进行政策扶持,减免农业税等,消除对农产品的负保护。推动农村基层政府改革、农村组织制度改革。以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方式,政府适量地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农村的土地使用权,并开放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使资金流动起来。建立多元化的农村科技经济服务体系,为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务。使农村经济在新的形势下,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以市场经济带动农民的生活消费水平,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搞活农村经济,使农民增收。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章元.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发展与分配.格致出版社.

[2]陈世文.中国农村经济——探索与思考.中国经济出版社.

[3]农业部课题组.农业农村经济重大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