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

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06 16:13:58

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

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篇(1)

关键词:日照软件、复杂建模、大体量计算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目前,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物设计有关日照要求的国家规范和各个地方规范己经出台,国内日照分析软件近年来在建筑日照分析中迅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国内开发的日照软件共同的特点是符合贴切国家规范和各个地方规范要求,有的软件通过和某些地方规划主管部门进行合作的方式开发,通过了建设部或者相关权威单位的验证。针对国内广大建筑设计人员,简单易用,提供了专业的建模工具,可实现快速的建模过程,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日照辅助分析工具,部分软件进一步提供了较为先进的智能体量容积辅助计算分析工具。我们探讨了日照软件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新的难点问题,日照分析对象的复杂三维模型建模问题,包含如立交桥建模等问题。

一、日照前处理中的复杂三维建模

1、传统日照分析模型特点

日照建模一般所占工作量比重较大,会占用日照分析全部分析时间中较大的一部分时间。目前国内日照分析软件一般都不直接使用建筑软件生成的三维建筑设计模型,而是在日照分析软件中单独完成日照分析前处理的建模过程,日照分析前处理模型具有自身的几个鲜明特点,如日照模型一般只对日照分析客体建筑物和可能对客体建筑物造成遮挡的主体建筑物进行建模,在建模中,往往对建筑模型进行了较大的简化,如生成建筑物对象一般都是较为简单的面片数少的拉伸体对象,使用建筑物的外轮廓线直接拉伸生成,然后再布置日照分析用的窗专业分析对象,窗一律都简化为矩形窗,布置屋顶、阳台和电梯房等需要考虑不能忽略不计的建筑附属对象等,其它建筑装饰构件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简化或者不布置,此外一般较大城市还会进行主体、客体范围分析,分析范围以外的建筑对象不再责任范围内不用进行建模分析,然后即可进行后续的日照专业分析计算。

如图1所示,该小区日照建模仅使用日照专业建模生成了建筑物对象、平屋顶、女儿墙和日照分析用的窗对象。使用日照分析软件提供的专业建筑对象如建筑物、屋顶、窗建模工具,熟练的用户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快速生成简单的日照分析模型。这种日照分析模型总的面片规模较小,一般达不到上万个三角面片,一般日照软件都能够完成分析计算。

2、日照分析模型新特点

但是随着国内建筑形式的日新月异的多样化发展,各种异型、外观立面复杂的建筑物越来越多,即使是普通的居住建筑物,设计师也越来越注意建筑物的整体造型和外观的设计,日照专业建模工具建造各种复杂形体的建筑物越来越力不从心了。

二、下面我们以RSS软件建模分析

1、需求建模

功能概述:每个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订阅感兴趣的网站内容,一旦网站更新,则定时将更新消息推送到用户客户端。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对需要进行订阅的网站进行答理,即增添会删除需要订阅的网站,修改备注并进行分类等;用户也可以对推送到客户端的消息进行答理,即用户可以收藏感兴趣的网络地址,以方便随时查询网络信息;用户也可以对客户端进行答理,即用户可以修改客户端获取更新消息的间隔时间;用户也可以更改皮肤,提高阅读器的视觉效果;同时,系统将自动生成用户历史记录的列表,存储用户最近点击阅读的网站地址信息。在需求建模阶段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找出系统的用例,绘制系统用例图。

找出系统外部的参与者和外部系统,确定系统的边界和范围:本软件属于单机软件,无后台答理,参与者只有用户。确定参与者所期望的行为。用户行为总结如下:答理订阅消息(添加订阅消息,删除订阅消息,分类订阅消息),添加收藏,点击阅读添加历史记录,更改皮肤,修改客户端获取更新消息的间隔时间。

将系统行为命名为用例。系统用例命名如下:答理订阅消息(添加订阅消息,删除订阅消息,分类订阅消息),添加收藏,添加历史记录,更换皮肤,修改更新间隔。

使用关联、包含关系处理系统行为的公共或变更部分见图2:

图2

编制用例脚本。A.用例名称:答理订阅信息;参与者:用户;用例描述:用户可以根据需要答理订阅的网站信息;主事件流:①打开答理订阅信息;②对订阅信息做出修改;③保存修改。主路径:选项-答理订阅信息;B.用例名称:添加订阅信息;参与者:用户;用例描述:用户可以添加自己需要订阅的网站信息;主事件流:①打开添加订阅信息;②输入需要添加的信息;③保存修改;主路径:选项-答理订阅信息-添加订阅信息;其他路径:软件界面快捷按钮。

2、系统建模

系统建模主要利用类图实现,建立类图的一般步骤:

1.研究分析问题领域,确定系统需求;

2.确定类,明确类的含义和职责,确定类的属性和操作;

3.确定类之间的关系。关联,泛化,聚集,组合,依赖;

4.调整和细化类及其关系,解决重复和冲突;

5.绘制类图,并增加相应说明;

图3

三、计算结果和实测数据对比

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采光照明质检部对日照分析软件RSS计算结果进行了测试验证工作。测试验证分为日照模拟计算与测试验证两部分内容。测试工作采用了现场日照观测与模型试验两种方法,通过记录瞬时日影和累计有效日照时间,并与软件的计算结果相比较,验证日照分析软件的正确性。见图5以及表1:

图4

表1

经过检测统计,实测数据与软件计算结果的误差在3分钟以内的占95.2%,误差在4分钟以内占98.4,误差全部在5分钟以内。在瞬时阴影的模型测试中,软件计算的时间间隔取为2秒,计算的阴影线和实际的阴影线基本一致。

我们以一个RSS阅读器系统开发为背景,探讨了基于UML的体系结构建模及其实现问题。由建模过程可以看出UML在体系结构建模方面存在很好的优势,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交流平台,而并且能够充分体现面向对象特性。总结的需求建模方法和系统结构建模方法也对类似软件的开发具有借鉴作用。

总之,面对日照分析出现的诸多工程应用难题,RSS日照计算软件在保证计算结果正确性的前提下,对日照复杂建模和大规模工程分析计算等难点进行了很多的独创性的研究工作,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创新研究,解决了一些复杂技术问题,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测试,这些技术和应用方法对促进国内日照分析软件的进一步发展,有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篇(2)

关键词:能耗;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围护结构

1 引言

我国是一个能源相对紧缺的国家。我国与同纬度的许多发达国家相比,地区间气候环境差异较大、状况更为复杂和恶劣,但我国的房屋保温隔热性能却要差很多。在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建筑采暖平均能耗比东欧同纬度发达国家高出100%~200%,节能潜力巨大。随着我国对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的加深,国家于2001年制定了《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于2005年开始执行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于2007年制定了GB50411-200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

北方采暖区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70%,既有建筑面积约为65亿m2,其中7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由此可见,我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必要性。

2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案的分析

2.1 北方采暖地区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主要任务

(1)我国北方采暖地区的既有建筑能耗总量很大。根据中国建科院数据,全国城镇的建筑能耗总量5.4亿吨标准煤中,北方寒冷地区的能耗就有2.75亿吨,所占比例为51%;其次便是夏热冬冷地区,能耗为1.85亿吨,所占比例为34.3%。

(2)我国北方采暖地区的既有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低。仅以北京市为例,在节能标准实施之前的建筑采暖平均能耗为30W/m2左右,节能标准实施之后的建筑采暖平均能耗为20W/m2左右,而北欧的建筑采暖平均能耗仅为10W/m2左右。故此,北方采暖地区的节能潜力巨大,需要优先考虑。

(3)我国北方采暖地区的建筑能耗增长速度快。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人民对居住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以提高居住品质的房间空调为例,近年来的销售量年均增长速度已超过20%。

2.2 既有建筑中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要率先实施

(1)公共建筑相对于住宅等私有建筑,其建筑节能改造措施更便于实施。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可以减少整个社会对能源的使用,减少大气污染,使周围其他人因此获得一定环境收益,但是尽管社会因此而获利,对于采取节能行为的个体却并未有明显的个体收益。况且,节能改造以后,即使在节省能源花费上对个体有一些好处,但是与节能改造所花费的成本对比而言收益甚微,需要很长时期的成本回收[2]。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使个体主动地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施压,即使个体愿意对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在转化为实际行动时难度也比较大。而对于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而言,实施的压力将会小很多。

(2)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指标很高。相对于大型公共建筑,私有住宅建筑的能源消耗需要个人买单,故此私有住宅的个人行为中节能的主动性更大一些,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大型公共建筑的单位面积能耗相对于私有住宅而言高出很多。以北京市为例,各类大型公共建筑的单位建筑面积全年耗电量为100kWh~350kWh,是城镇住宅单位面积用电量的10倍~15倍。在这些耗电量中,空调系统就占到35%以上[3-4]。这不但需要在用电制度和用电设备上对耗电量加以限制,还需要对建筑的围护结构进行改造,以降低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从而提高空调系统利用效率,降低空调系统的耗电量。

(3)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对公众具有节能意识引导和宣传示范作用。单个公共建筑对社会人群的覆盖要远大于私人住宅,故此,利用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可以辐射更加广泛的人群,提升公众的节能意识。单个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具有很好的宣传和示范效果,可以逐渐带动私有住宅自发自愿的节能改造。

2.3 技术改造过程中的门窗和外墙改造需要优先实施

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过程中,照明设备等系统使用上的节能可以通过制定制度限制使用者的过度能源消耗来实现,还可以通过在建筑外部设置太阳能热水器等设备来降低建筑内的能源消耗。然而,更多既有建筑的节能实现仅仅通过使用者的使用限制是难以实现的。当建筑外墙的传热系数很高,门窗部分构造粗糙未有隔热措施时,建筑内部的空气将会与外界的空气十分通畅地进行热量交换,如此以来,建筑空调系统中用于采暖和制冷的能耗只能是持续增加。

仔细分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过程中的技术运用,建筑的节能改造主要从围护结构的墙体、屋面、门窗、阳台、遮阳构件和通风组织等方面做节能改造。

(1)墙体是建筑围护结构中传热面积最大的一部分,它对整个建筑能耗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单位建筑能耗是同等气候条件下发达国家的3倍,而我国传统的建筑墙体多为粘土实心砖墙体,其传热系数约是国外的3.5~4.5倍。在不考虑传热延迟的情况下,墙体传热系数几乎是影响能耗的决定性因素,可见我国既有建筑外墙体节能改造的节能潜力之大。对于特定的建筑,其墙体面积和气候条件是不变的,增加保温层能有效地改变墙体传热系数,降低能耗。

墙体的节能改造措施可以采用规程推荐的EPS墙体外保温技术[5],该技术不需要对外墙进行复杂的表面处理,只是在外墙的外表面用聚合物砂浆粘帖一定厚度的可发性阻燃型聚苯乙烯泡沫板,然后在其表面用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和聚合物砂浆做保护层,再做饰面层。该技术保温节能效果显著、施工方便、饰面装修多样、费用低,能够有效地改善室内居住环境。

(2)门窗是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能耗建筑中,门窗的面积虽然小于墙体面积,但是其传热系数大,空气渗透热损失和传热热损失约占整个采暖建筑热损失的50%[6]。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升,人们希望窗户的面积增大以获得更为宽广的视野,由此导致门窗面积和墙体面积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大。这使得门窗对整个建筑的能耗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窗户的改造措施中,采用中空玻璃塑钢窗等节能窗取代单层玻璃窗能够明显减少热量传递,采用密封材料增加窗户四周的气密性以减少热量渗透等等,都具有比较明显的节能效果。在门的改造措施中,可采用双重玻璃门或红外线自动玻璃门等措施以减少出入口的能量流失。

(3)屋顶位于建筑的顶部,是受外界气候影响最大的部分。屋顶吸收的外部辐射占全部建筑吸收辐射的比例相当大。屋顶的保温隔热措施可以降低屋顶吸收的热能向顶层室内传递,但是由于屋顶的防水构造,对屋顶进行保温隔热改造需要付出的代价较大,且效果主要只停留于顶层室内,对于整栋建筑的总体节能效果影响相对较小。

(4)外遮阳构件为建筑物的附属结构,却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在阳光照射时间较长的南面增加外遮阳构件能够明显降低空调运行负荷,具有较为明显的节能效果。南向遮阳能降低建筑能耗,虽然节能贡献率不高,但遮阳措施实施简单、投资回收期短、投资收益比较高,不失为优选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措施。

(5)其它如密闭阳台、组织通风等措施,虽然能够起到调节建筑室内温度、降低建筑能耗的作用,但需要付出相当的代价,效果有限且部分地影响到使用者的生活习惯。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既有建筑的节能技术改造过程中,门窗和外墙体的改造可以较为明显地降低建筑能耗,外遮阳构件的增加也不失为优选的节能改造措施。

3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案的实施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一个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的工程。在改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需要政府的激励措施、施工单位的改造技术,更加需要群众对改造方案的支持。群众对改造方案的支持与否是节能改造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前提。改造方案是具体的,但群众对改造方案的评价则是感性的。如何收集群众对改造方案的意见,并据此意见对方案进行修正是十分重要的。整个方案实施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为充分理解群众对改造方案的意见,并能对方案进行具体修正,需要设计针对改造方案的调查问卷,而调查问卷设计的好坏则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从问卷调查中获取想要的信息。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问卷的设计应包含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理解。一份改造方案问卷的可靠性首先与答卷人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理解程度有关。如果答卷人对建筑节能拥有深刻的理解,那么他的建议必然应该受到较大程度的重视,在问卷结果的整理上要赋予较大的权重。

(2)问卷的备选答案设计要具体划分以能够最大程度地体现答卷人的意见。例如,当问及群众对某改造项目的接受程度时不能只备以“能接受、不能接受”这样简单的选择,而可以细致为能够接受该项目的改造费用范围。

(3)问卷的设计应尽量避开答卷人的感性应对。不能让答卷人仅以自己对方案的感性认识来回答问题,在设计时将问卷的答案客观化。想要的调查结果是需要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得出的,而不是经由答卷人的感性认识直接给出。答卷人理性客观的回答不但有利于调查结果的综合整理统计,也有利于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4)问卷的设计应包含改造方案中的各项 [7]。只有所有的重要影响因素指标经过修正被群众理解了、接受了,改造方案才能得以顺利地实施。

4 结论

通过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案的研究认为:(1)北方采暖地区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主要任务。(2)公共建筑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应率先进行,以点带面,取得宣传和示范作用。(3)节能技术改造过程中外墙体和门窗的改造是重点,其次为外遮阳构造。(4)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案应充分考虑群众的意愿,在不断修正后实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411-2007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金占勇,武涌,刘长滨.基于外部性分析的北方供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政策设计.暖通空调HV&AC,2007,37(9):14-19.

[3] 杨建国.浅析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山西建筑,2007,33(21):269-270.

[4] 叶雁冰.我国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研究.工业建筑,2006,36(1):5-7.

[5] 盖广清.EPS墙体外保温技术在既有建筑墙体节能改造中的应用.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增刊):190-191.

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篇(3)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研究的对象是临港新城主城区及周边4个乡镇的建筑工地外来工人,前者为传染病防治干预组,后者为对照组。临港新城是上海市政府为配套洋山深水港港口而建立的一个新城,规划面积约300km2,由主城区、产业区和洋山深水港后方配套区组成,横跨芦潮港、万祥、书院、泥城4个乡镇。据统计,临港新城从2002年3月始动工建设至2006年底,先后有95个建设公司约6万余名外来流动人员参加了新城的滩涂围垦、滴水湖建造、主城区道路建设与绿化、动迁户安置房等工程,其中在临港新城主城区累计约有外来建筑工人21 820名。周边芦潮港、泥城、万祥、书院4个乡镇总面积约127.4 km2,累计约有外来流动人员42 115人。

1.2方法

2005年10月,在临港新城主城区建筑工地随机抽取1 189名、在周边4个乡镇建筑工地随机抽取494名外来建筑工人进行了传染病防治知识行为的基线调查。在基线调查完成后,由区疾控中心指导工地卫生员对临港新城各建筑工地工人(干预组)进行1年持续不间断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周边乡镇外来工人(对照组)只开展常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不开展特殊的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教育和干预工作。2006年10月,在临港新城随机抽取1 156人、在周边4个乡镇随机抽取467名外来建筑工人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行为问卷的终期调查。传染病防治知识行为调查问卷由南汇区疾控中心人员自行制定,并经专家修订后实施。问卷调查采用调查对象自答为主,对于文化程度较低者由调查人员询问作答。调查人员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南汇区疾控中心专业人员构成,具有多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经验与知识,能够确保问卷调查的顺利进行。

1.3主动干预措施

① 在临港新城每个建筑工地食堂设立1个传染病防治宣传栏,以便外来工人就餐时就可以接受到传染病知识教育。宣传栏每2月更换1次,并根据疾病的发生规律,分别在不同季节采用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性病、艾滋病、寄生虫病等5类疾病作为宣传主题。

② 由疾控中心健康教育科每季度制作一期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报,由工地卫生员定期分发到临港新城建筑工地每个外来工人。

③ 结合结核病宣传日、艾滋病宣传日以及春秋季防病工作,对临港新城工地工人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禽流感等专题传染病防治讲座活动。

④ 对建筑工地的项目部管理人员以及施工单位卫生员先后共进行多次传染病防治知识和建筑工地卫生工作要求的业务培训。

⑤ 加强对工地饮食卫生、环境卫生指导与督导,进行现场评比,以不断改善工地卫生状况。

1. 4资料统计与分析

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所有资料均输入计算机;用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基线调查时,临港新城及周边乡镇分别收回外来建筑工人有效问卷1 105份和449份,问卷有效率分别为92.9%和90.9%。终期调查时,临港新城及周边乡镇分别收回外来建筑工人有效问卷1 082份和428份,问卷有效率分别为93.6%和91.6%。

2.1基本情况

2.1.1年龄构成基线调查时,临港新城组的工人平均年龄为(36.33±8.87)岁,周边乡镇组的工人平均年龄为(35.76±10.35)岁,两组工人的平均年龄无统计学差别(t=1.035,P=0.301)。

2.1.2性别构成基线调查时,两组工人的性别构成均以男性为主,分别占调查工人的93.5%和97.3%。男女比例临港新城为1 033∶72、周边组为437∶12。经统计分析,两组的性别构成有所不同,临港新城组的女性构成比高于周边乡镇组(χ2=9.92,P= 0.02)。

2.1.3文化构成两组工人的文化程度都以初中为多,分别占51.3%和49.7%。周边乡镇组外来工人的文化程度构成与临港新城组工人文化程度构成有所不同(χ2=49.95,P

2.1.4籍贯构成基线调查时临港新城组工人籍贯构成前5位依次是安徽、江苏、浙江、贵州和四川,合计877人,占总人数的79.3%;而周边乡镇组工人籍贯构成前5位是江苏、江西、浙江、安徽和四川,合计345人,占总人数的76.9%,见表2。

2.1. 5来沪时间周边乡镇工人的平均来沪时间为(8.42±8.11)年,临港新城组的平均来沪时间为(5.39±4.69)年(t=8.716,P

2.2健康干预效果

问卷针对结核、艾滋病、肠道传染病、SARS、血吸虫病、疟疾等疾病共设计了17道知识问题,全为单选题,每答对1题得5.88分,超过60分即为及格。调查结果显示,基线调查时周边乡镇的外来建筑工人传染病知识及格率(76.9%)高于临港新城组外来建筑工人及格率(59.1%)(χ2=43.31,P

对各题干预前后的答对率进行分析,基线调查时两组工人均对疟疾、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血吸虫病、艾滋病方法不太了解,答对率均低于60%;而对肺结核的主要症状、SARS是否需要隔离治疗、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措施等较为了解,合计答对率均在80%以上。经过宣传教育,临港新城的工人对各项知识的掌握率均有较大提高,各题终期回答正确率均高于基线调查数据,特别是基线调查答对率较低的几个问题,提高程度更为明显。而对照组,各题回答正确率干预前后对比,除了结核病的主要症状、个人预防艾滋病的主要措施等5个问题以外,其他12题的正确率干预前后没有显著改变,见表5。

2. 3干预对工人卫生行为的影响

2.3.1对洗手习惯的影响临港新城的工人饭前便后每次都洗手的比例从基线时的50.36%提高到终期的67.6%,干预前后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χ2=88.187,P

2.3.2对喝生水习惯影响临港新城的工人半年来从不喝生水的比例从基线时的51.09%增长到终期时的65.79%,干预前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χ2=48.585,P

2.3.3对喝生水习惯的态度影响临港新城的外来工人认为喝生水的习惯很不好的工人比例从基线调查时的31.7%增长到终期时的52.4%,终期的比例高于基线调查时的比例(χ2=118.156,P

3讨论

本研究显示,两组外来建筑工人调查对象的性别构成均以男性为主,男性占总人数的90%以上,这是因为建筑行业的工作强度大、体力要求高等职业特点决定的。基线调查结果显示,临港新城外来建筑工人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及格率仅为59.1%,周边乡镇组的及格率为76.9%。这说明新来的外来工人传染病防治知识比较贫乏,难以满足卫生防病的需求,需要开展健康教育加以干预。基线调查时周边乡镇的外来建筑工人传染病知识及格率之所以远高于临港新城组工人,可能是该组工人文化程度高于临港新城组外来工人,掌握的传染病知识相应高于临港新城组工人,且该组工人平均来沪时间长,在上海受到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的机会较多,掌握的传染病防治知识相应增多。

基线调查时两组工人均对疟疾、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以及预防血吸虫病、个人预防艾滋病的措施不太了解,答对率均低于60%,而对肺结核的主要症状、SARS是否需要隔离治疗、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措施等较为了解,合计答对率均在80%以上。这可能是由于疟疾、血吸虫等病的传播限于特定的区域,卫生部门及媒体对其防治的宣传不够;而对肺结核、肠道传染病等常见病宣传力度较大。对于SARS,经过2003年以来的宣传,大家都相应比较了解。

以往有研究表明[4],加强对建筑工地的外来工人卫生行为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外来流动人口的卫生知识和防病能力,从而有助于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保护外来流动人员的健康。本次采用多种健康教育和促进的措施经过1年的主动强化干预,使得终期临港新城组的工人传染病防治知识及格率上升为85.3%,较基线时有显著性提高,这说明干预措施起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而在同期周边乡镇的外来建筑工人的传染病知识及格率仍然维持在原来水平,前后没有显著性变化。这说明,在目前社区里的传染病常规防治宣传模式,不能满足外来工地的传染病防治干预的需要,应加以改进。

对干预对外来工人的卫生行为态度影响分析发现,经过1年的健康促进干预后,临港新城组的卫生行为有所改变,饭前便后每次都洗手的回答比例从基线时的50.36%上升到终期时的67.6%;从不喝生水的比例从基线时的51.09%上升到终期时的65.79%;认为喝生水习惯很不好的工人比例也从基线时的31.7%上升到终期时的52.4%,前后具有统计学差异。这说明干预不仅可以提高外来工人的传染病防治知识,还可以对外来工人的卫生行为有明显的影响,可促进外来工人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这与知-信-行的行为反应理论相一致。但我们也注意到,干预前后仍然有部分工人坚持饭前便后从不洗手或偶尔洗洗、经常喝生水的习惯,并且认为喝生水没有什么关系,对这类具有高危卫生行为和观念的人群,我们更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行为干预。

4参考文献

[1]张家琪,景秀华.上海市杨浦区1997~2001年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3,15(2):77-79.

[2]袁国平,郭祖鹏,孟杨,等.上海市宝山区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管理现状与对策.职业与健康[J],2004, 20(7): 62-63.

[3]邓海巨,舒明,沈渊,等. 上海市普陀区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4, 16(8):375-377.

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篇(4)

关键词: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实践教学;精品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1-0001-03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是东北电力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及专业课,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国家级注册结构师考试课程。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课程内容包括课堂教学环节及认识实习、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其中实践环节对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运用混凝土课程的内容至关重要[1]。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通过课程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在师资结构、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2011年被评为吉林省精品课程。本文结合东北电力大学混凝土及砌体结构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经验,深入分析和总结了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相对独立的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措施。

一、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培养目标及实践教学环节内容

东北电力大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实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突特色”,具有“一实两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特色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培养目标立足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具备运用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知识正确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设计教学紧密结合,注重建立工程概念,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理论性很强、实践性更强并与现行规范、规程密切相关的课程[2]。东北电力大学《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课堂教学环节包括“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60学时)和“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设计”(60学时)两部分内容,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1周)、基本构件实验(课外20学时)、课程设计(3周)。

认识实习环节包括施工现场参观、技术人员现场讲解、工程实际问题讨论等内容,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基本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配筋方式及构造要求,施工主要工序、施工方法、施工机械建立感性认识,既可直接获取专业知识,又可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环节包括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实验和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柱承载力实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和理解混凝土构件从开始加载到最终破坏的全过程,特别是构件的受力机理和破坏特征,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亲自经历科学研究的各个环节。课程设计环节包括梁板结构和单层厂房两个设计内容,包括结构布置、构件选型、荷载导算、内力分析、内力组合、配筋设计及施工图绘制,教学目的是通过两个比较完整的工程结构设计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简单工程结构设计的能力,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设计方法,熟悉构造要求,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是全面实施教学计划的难点和关键,是提高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关键途径与手段,抓好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

二、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实习环节存在的问题

认识实习环节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3]。通过认识实习可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让学生充分了解土木工程中建筑、结构及施工的基本概念,建立初步的工程意识,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后续课程的求知欲望。

本课程组通过调研和召开大四学生座谈会,发现目前认识实习环节仍存在一些问题。多数学生和教师普遍存在“认识实习就是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写一写”的想法,导致实习目的不明确,实习态度不认真,实习积极性不高;实习内容主要由专业负责人确定,由于多数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加上学生与现场技术人员交流很少,缺少技术人员的指导,导致实习内容不全面、重点不突出;实习场所一般都是临时确定,不能保证具备与实习内容一致的工程项目,同时对现场施工安全性要求很高,东北电力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习人数较多,联系到一个非常合适的实习地点很难。同时由于认识实习时间较短,学生无法充分体验一个完整的施工过程,再加上学生自我管理意识较差,导致实习效果不理想。

(二)课程实验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实验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在适应教育发展趋势的前提下,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本课程实验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夯实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目前,混凝土基本构件实验基本处于实验教师做、同学看的状态,所有钢筋混凝土构件均由实验教师制作,包括钢筋制作、绑扎、贴应变片,混凝土浇筑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试验方案由实验教师事先确定,整个实验由教师准备、操作、读数,完全变成演示实验,学生只是观看、抄录,按照规定模式填写实验报告,根本达不到实验教学的目的。学生上实验课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是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方法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内容,不能真正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及深入地分析实验结果,缺少独立思考和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实验教学模式单一,教学重点主要是验证基本理论,缺少综合性、启发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达不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达不到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实验研究能力的目的,体现不出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三)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课程设计环节可使学生从确定结构方案、荷载导算、内力分析、内力组合、构件设计、施工图绘制得到一个比较完整的工程结构设计训练,对结构设计的方法、步骤、设计要点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还可以熟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相关内容,增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成就感。但目前课程设计环节仍存在设计题目单一、重点不突出、容易出现互相抄袭等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指导教师数量不足,不能保证课程设计的指导效果与质量;(2)教学场所、时间有限,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严重影响教师的现场指导与答疑;(3)课程设计规范化程度不够,课程设计的质量评价标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大课程设计的督导与监控力度,加强课程设计的过程化管理,确保课程设计质量。

三、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措施

(一)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充实实习内容

本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因此实习是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对实习内容进行独立观察、独立思考和现场讨论,可以从总体到局部,从构造到施工,深入接触混凝土结构的工程实际,并把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到实践中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5]。

认识实习是学生首次校外实习,学生热情很高,但面对实习出现的问题又感到很茫然,因此,必须有教师带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课程组通过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充分联系相关企业,与丰满电厂培训中心、吉林松花江热电厂、国网江南热电厂建立了固定的实习基地和实训基地,定期安排相关指导教师参加工程实际经验培训,加强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结合实习项目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截面尺寸、配筋方式及构造要求建立感性认识,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巩固、加深理论知识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的目的。同时,课程组充分利用校区内已建和在建建筑,通过施工现场参观并听取施工技术人员的现场讲解,观看施工工艺或建筑单体的光盘与录像等,使学生熟悉并了解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及常用结构体系,了解设计和施工、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相关关系,加深学生对结构设计理论学习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

(二)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是本课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实验教学改革是为了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和理解混凝土构件从开始加载到最终破坏的全过程,特别是构件的受力机理和破坏特征,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亲自经历科学研究的各个环节。课程组通过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从2008级本科生开始,以学生为实验主体,将学生分为6―8人一组,使学生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亲自进行构件设计(包括选择材料、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确定钢筋下料长度及绘制配筋图等),亲自动手制作试件(包括制作钢筋骨架、贴应变片、支模、浇筑混凝土等),亲自制订实验方案,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亲自进行成果分析与整理。通过三年的改革与实践,实验教师和授课教师均反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节省了实验费用,促进了实验室建设。学生也反映得到了较为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加深了对课程基本理论和内容的理解及应用。

课程组2011年开始尝试开展高水平的选作试验,包括混凝土偏心受压柱和单片砌块墙受压试验,同样要求学生独立进行构件设计与制作、制订试验方案,亲自进行试验操作、数据整理及分析。2009年课程组结合学院教师正在承担的科研项目,指导学生申报创新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评审,申报成功后,同样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教师仅参与指导工作,并宏观把握实验进度和实验经费预算。

(三)整合课程设计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6]。课程组通过整合课程设计内容,充分利用教师参与的工程建设具体项目作为设计的原始资料,真正做到真题真做,在设计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课堂教学中未涉及的工程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自主解决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采取学生自主选题,既避免了全班同学同做相同题目的问题,又富有挑战性。同时,鼓励学生利用结构设计软件进行结构内力分析并绘制施工图。

在时间安排上,课程设计计算部分放到课堂授课环节进行,课程设计周只进行施工图绘制,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刚学过的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设计时间比较充裕。在指导方式上,课程组全部教师参加课程设计指导,学生自愿选择指导教师,但制定人数上限。这样原来只由授课教师带两个班近70人变为只带14人,提高了指导质量,便于了解每位同学的情况。在考核方式上,课程设计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20分、评阅20分、答辩60分,避免了原来只根据答辩情况给成绩的情况。为了解课程设计的总体情况,采取指导教师互相评阅的方法,每位指导教师需要评阅其他所有教师的学生成果,同时评阅教师有一票否决答辩权。答辩时分两组,要求指导教师回避。在过程管理上,平时成绩由指导教师给定,要求指导教师至少集中答疑三次,每次指导教师需要指明修改意见并签字。计算书部分必须手写,平时成绩和评阅成绩在答辩前给出,统一汇总到课程组负责人处,对不允许参加答辩的同学由所有指导教师集体审议并最终确定。

(四)充实其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1年,课程组在学校相关部门及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成功举办了我校首届混凝土结构设计大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计算机进行结构分析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评选出优秀学生代表参加了吉林省结构设计大赛,取得了两项二等奖的优异成绩。2010年课程组开始组织学生进行混凝土肋梁楼盖和单层厂房屋架结构模型制作大赛,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并亲自动手制作,既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有利于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知识交流与配合协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得到了学校的好评。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落实是全面实施教学计划的难点和关键,是提高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关键途径与手段,抓好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详细分析了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措施,强调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设计教学紧密结合,加强实习环节,注重建立工程概念,注重提炼科学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工作作风、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为学生尽快融入工作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邹昀.混凝土与砌体结构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6,(2).

[3]何夕平,陈燕.土木工程三大实习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有机结合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8,(5).

[4]王建平,胡长明,李慧民.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篇(5)

要谈到建筑的“绿化”,首先请允许我借用下《绿色建筑结构选型的应答策略分析》一文中关于阐述建筑结构绿色选型应对策略时所采用的两个概念,“浅绿型应答策略”和“深绿型应答策略”。浅绿型应答策略是对绿色建筑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公众普遍意义上对于绿色建筑的理解,即提供健康、舒适、安全、节能的空间;而深绿型应答策略则是对绿色建筑的更高要求,是广义上的“建筑”,即不仅仅指建成实体本身要符合基本的“绿色”要求,更包括在整个建造过程中要尽量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环境影响最小化。为了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从建筑材料的角度,以上两个概念可以被具体阐释如下。(1)浅绿型应答策略:要满足建材成为建筑物后,建筑中的材料是安全的,所构成的空间是舒适、节能的,有利于居住者的身体健康的。(2)深绿型应答策略:在浅绿型应答策略的基础上,还要满足在建筑材料的原料获取时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生产过程中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废气、废渣的生产量,利用能够重复利用的建筑材料,尽量减少不可循环材料对环境的影响等要求。以上两种针对建筑材料的建筑结构“绿化”策略,是对绿色建筑设计目标不同层面的两种解读。作为一名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时代精神的建筑师,在整个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主动将建筑结构的“绿化”问题加以考虑,而并非仅仅作为设计不周全的补救措施或者用于投标的花哨噱头。

二、建筑材料角度的建筑“绿化”实践

以下从材料的角度分三个方面对建筑师的建筑“绿化”实践进行具体解读。

1.旧建筑材料的直接利用

旧有建筑被拆除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固体废弃物。这不仅仅会损害人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会带来建筑垃圾处理的巨大负担。对旧有建筑材料的直接利用指在保持材料原状的基础上,只对其做简单处理,然后直接用于新建筑的建造。“Plattenbau”建筑的重生“Plattenbau”建筑是20世纪60年代欧洲及前苏联大量建造的一种预制混凝土住宅。在德国,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Plattenbau”建筑将被拆除。2005年,致力于“Plattenbau”资源再利用研究的德国建筑师HerveBiele,经过三年的努力,完成他的第一个作品——一座面积为2280平方英尺(211m2)的两层平顶式住宅,从而证明了此项技术的可行性。建造过程中,建筑师首先选定附近一座即将拆除的“Plattenbau”建筑,将其中一些建筑板材取出,切割成一定规格后运往基地,随后仅用7天时间将新建筑主体装配完成。研究表明,这种对“Plattenbau”板材的再利用具有安全、经济、生态及美学等价值。

2.可循环建筑材料的应用

建筑的“绿化”要求建筑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而且从建筑材料的制造、使用、废弃直至再生利用的整个寿命周期中,必须具备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共存性,对资源、能源消耗少,再生资源利用率高的新型材料。下寺村新芽环保小学(见图1)。“5•12”汶川大地震使四川广元剑阁镇下寺村新芽小学成为了危楼,大地震揭示出一些建筑物缺乏良好的结构设计,而重建的许多楼房继续沿袭旧有的结构形式和建造方式,只是多加钢筋和水泥,雷同的建造活动也促使建材的价格急速增长。为了应对项目的特殊条件,设计师选择了可以重复使用的LGS轻钢骨架和填充板材,不仅能够实现快速建造的目的,还可以实现整体拆卸异地重建。这些在技术上的投资并没有造成过多的经济负担,新建筑每平方米的造价与当地的新建民居相近,使推广成为可能。

3.低耗能建筑材料的采用

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篇(6)

1.1特色

1.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往往侧重于“教”,教师在台上兢兢业业的讲,学生认认真真的听,但其内容在实践中可能不实用,且非常乏味而无趣,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损害其学习积极性。但案例教学中,侧重于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的授课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交流方式,一方面可以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一方面也起到了一种激励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两次技不如人还情有可原,长期落后必将激发其奋发向上的内动力,从而积极进取,刻苦学习。

1.1.2重视双向交流,有助于教学相长。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自我理解,提出问题,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主动进行知识的补充,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补充了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细致深入的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实际上可以视为学生能力上的升华。同时,学生的答案随时要求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共同探讨,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而且从学生那里可以了解到大量的感性材料。

1.1.3能够集思广益,拓展思路。案例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独唱的主角,学生也不再是看客或是仅仅局限于忙于做笔记,而是共同探讨问题,由于调动了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容易开拓思路,收到良好的效果。

1.2要求

1.2.1对案例的要求。一是目的性:案例的选择应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思考,总结,能够与相关的理论要素产生共鸣;二是综合性:综合性的案例其内涵丰富,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也较为复杂,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巧来处理,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三是启发性:案例教学不是要找出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的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1.2.2对学生的要求。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要求每一位学生在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理论知识的准备,相关案例的分析与总结,以及自己在讨论中如何发言等等。如果准备不充分就面临着在讨论中无话可说,或参与不到学习中来的窘境。因此就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敢于发言。

1.2.3对教师的要求。案例式教学要求教师具有宽阔的知识面,案例的选择能力,良好的组织能力,有力的课堂控制能力,同时还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担任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领导者和主角。

2案例教学法在建筑设计课上的应用

2.1建筑设计课的特点

建筑设计课的显著特点是其实践性强。从一年级的建筑初步课到五年级的毕业设计,都要求学生有较好的动手能力。以一年级建筑初步课为例,刚入学时要求学生有一定时间的技法训练,包括字体、钢笔画、水彩等;还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建筑制图,模型制作等专业技巧。紧接着学生就要进入空间与形体的训练阶段,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功能、空间、形体相辅相成的综合训练题目。每一个步骤学生都需要亲自完成一系列的实践性的工作,如收集相关资料、体验与感受、不断的设计与修改、完成最终的模型或图纸。第二个特点是任何一个设计没有最终的标准答案,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与设计的过程中,始终都有更高的目标去追求。

2.2案例的使用方法与步骤

根据建筑设计课的特点,案例教学法的使用方法与步骤应为:

第一,案例的选择。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所以它应该具有典型性,应与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直接的联系。就建筑设计课而言,案例的选择应具有广泛性和针对性。如二年级别墅设计,在第一阶段案例的选择应以知名或大师作品为主,侧重于环境、空间、造型的理解与分析;第二阶段则应以能够实际参观感受的案例为主,侧重于功能、空间、尺度、结构和构造的分析与刻画;第三阶段应以学生作品为主,侧重于表现及评价体系的建立。

第二,案例的展示与学生准备。案例展示给学生时,教师应适当介绍案例的背景资料,参考书目,并准备相关的思考题,以便学生的准备工作有的放矢。学生的准备工作充分与否是课堂讨论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条件。首先,学生必须完整阅读教师所列参考书目,做到对相关理论知识的了解,没有理论做依托的实践必将变为空中楼阁。其次,学生要对教师所展示案例进行全面分析与比较,并且以各种方式进行记录,比如文字、分析图、表格等。第三,学生需要就自己的分析结果列出发言提纲,疑难问题等方便课上讨论。

第三,课堂的讨论。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案例的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临场发挥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升知识运用能力的时机,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课堂讨论之前,教师应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发言提纲及相关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免除可能出现的讨论中冷场或学生无法就案例提出相关问题的情况。同时这也是督促学生的有效手段,防止个别学生认为只要在讨论中能发言就够了,忽视课前的准备工作。课堂讨论可以分为以下2个部分:其一是分组讨论。每一位同学就自己对于案例的理解、分析和发现的问题发言。其二是全班交流、课堂发言。每位同学都有机会提出问题或者回答问题。这是集中集体智慧的阶段,也是课堂讨论的核心,教师要调动积极因素,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营造一个氛围,让不同经验得到交流,学生能充分分享来源丰富的各种信息。

第四,总结。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做必要的总结。首先,要肯定学生中一些好的分析意见及独到新颖的见解,并指出讨论中的优点与不足。其次,就案例中出现的基本理论知识拓展讲解,使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点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最后,应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分析书面报告。

2.3使用效果

在建筑设计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的高涨,基本上能够调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收集的资料来源很广泛,互相交流之后取长补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更加勇于发言,善于发言,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最终的设计作业从构思到表现有明显的进步。(本文来自于《创新科技》杂志。《创新科技》杂志简介详见。)

2.4存在的问题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也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师有时会将简单的举例教学等同于案例教学;或片面地强调案例教学而忽视理论教学;或对案例的总结与点评有失偏颇等等。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3结语

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篇(7)

一、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课程的安排

(一)优化教学内容,合理补充新知识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建筑功能和设计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新材料、新工艺也不断涌现。在目前教材陈旧的情况下,就要求教师在熟悉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学习研究当代建筑发展的状况和趋势,能够把一些落后的、过时的内容不讲或仅提及而已。如隔墙中的板条抹灰隔墙、楼板中的砖拱楼板、木窗构造等,这些内容在实际工程中极少采用,且有淘汰之势,没有必要仍在课堂上花力气讲解。同时在教学中合理增加一些新知识。所谓合理,一是指内容选择要合理,因为现在建筑业涌现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很多,要选择最能反映当前建筑特点的成熟的内容,并能做到所选内容少而精;二是在与教材内容的衔接上要合理,应尽量把补充的内容融入相应章节,这样便于学生接受。

(二)合理安排开课学期

《建筑构造》课作为一门专业课,其先修课程有建筑制图、建筑材料,同时又为后续的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专业课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这一点应让学生明白,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要反复强调,帮助学生强化、提高、拓展专业知识,使其学习更加主动,更加有目的性。如在讲授楼梯构造时,先让学生回忆制图课中楼梯详图的形成、图示内容及画法,进而讲解楼梯构造,课后如有学生问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式和梁板式楼梯中梯板受力钢筋配置方向为何不同等涉及结构方面的问题,我会让其在后续的专业课中寻找详尽答案。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某项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在所教的学科领域拥有比较系统、专业的知识,而且在教学方法上也应有一定的研究,结合《建筑构造》课程的特点,尝试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直观教学

学生学习构造最理想的办法是理论联系实际,到施工现场去看、去动手操作,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然而建筑工地并不是随时都有,而且很难与教学进度相一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利用学生熟悉的、能感受到的建筑实物如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餐厅等进行讲解。

(二)任务驱动教学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取决于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能否充分调动。任务驱动教学就是在课堂上适时地提出问题(任务),让学生讨论思考回答,最后教师讲解补充,从而掌握所教内容。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介绍墙体装饰构造时,首先设问:墙体装饰的作用有哪些?你见过的装饰做法都有什么?不同墙体装饰给人的感受有何不同?然后让学生当场思考片刻后回答。师生互动通过设问,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三)建筑工地现场教学

对《建筑构造》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进行教学,最好的方法是“工地教学”,组织学生到建筑工地现场上课,工地与课堂教学交叉进行。学生在工地上能够更清楚、更详细地了解建筑构造的细节过程,将理论和实际进行对比学习,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深其对构造的理解和记忆。但是由于课程安排学时数的限制,加上工地的不确定性,而且大班上课人数较多,一百多个学生工地很难接纳,安全也成问题,分组又很难管理,专门安排一周的认识实习对学生来说又缺乏针对性,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等时间到在建工程施工现场多看、多问、多想。

(四)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能超越课堂局限,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展示,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这样可以解决工地现场教学中遇到的教学计划不协调和难找到与教学进度同步的工地的问题。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构造原理就可以通过动画处理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多媒体课件界面要活泼生动有吸引力,要体现专业特点和地方特色,符合时展要求;课件的素材要丰富,资料要准确翔实,内容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五)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较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这一教学方法多用于综合作业中,也是实践教学环节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在讲授砖墙细部构造时,先给学生布置设计任务书,要求根据任务书完成墙体细部构造设计,使学生明确项目任务,明白项目内容,进而使教与学都有目的性,并且教师在授课期间帮助学生改进项目设计方案,完善设计内容和设计深度。学生通过小设计培养综合专业能力,如识图、设计、绘图、团队协作等能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职业院校就是要培养技能型人才。《建筑构造》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要紧密联系实际,尽量增加实践性活动,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一)通过作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设置了3~4次综合作业,包括墙身节点详图设计、楼梯详图设计、屋面排水图设计等。学生通过查阅设计资料、计算,最后绘图表达,不仅强化了专业理论知识,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同时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融会贯通,全面锻炼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专业综合能力。

(二)抓好课程设计环节

课程设计环节是将其所学的房屋建筑学知识和建筑制图、建筑材料等课程结合起来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又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在教学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选题

一般选择学生较熟悉的住宅楼、宿舍楼或教学楼,并选定若干设计方案,让学生以设计者和使用者的身份,依据设计规范和设计发展趋势来完善节点构造设计,以期达到施工图设计深度。

2.指导

指导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设计中的各种问题。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宜简单地给予答复,可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可以采用质疑的方式来引导、启发,通过讨论、分析问题,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在达到施工图设计要求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优先选用新材料、新技术的构造方案,以使教学内容和建筑业的发展相适应。

3.引导学生自学

要达到以上要求,学生首先要熟悉课程设计任务书,还要查阅一些设计资料、设计规范和构造图集。教师不应为学生准备得过于详细,否则就会助长学生的依赖心理,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不动脑筋,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4.评图

评图是对学生设计成果的检查评定过程,如果没有学生参与,只是给出一个分数,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提高。利用讨论式评图,可起到评定和促使学生提高水平的双重作用。由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成果和设计过程,谈设计体会,指导教师进行总结,肯定长处,提出问题,指出改进方向。

四、考核评价体系改革

在教学中建立一套合理的评价原则和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构造课实践性很强,不能同理论课一样只考背诵和记忆,要考虑灵活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建立完善的教学考核和评价体系,更新考试方式及内容,以更好地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笔试考核理论知识

构造课虽然实践性较强,但仍有相当的理论需要熟记和掌握。对课程中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要通过闭卷考试来检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