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建筑专业优化设计

建筑专业优化设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9 16:13:07

建筑专业优化设计

建筑专业优化设计篇(1)

【关键词】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建筑事业获得很大程度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建筑施工的不断发展,极大的带动了我国建筑设计事业的进步。建筑设计的质量的高低对于建筑质量的好坏就有根本性的影响,这就要求做好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工作。文章对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进行了探讨。

1 建筑设计优化管理的理念

对于建筑设计来来说,其质量的高低对于最终建筑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对于最终的建筑产品的销售情况也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只有好的建筑设计才能够获得较好的市场销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建筑的设计的要求也日渐呈现出多元化的需求,这就要求在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做好质量的优化管理工作,从而设计出具有较高质量的建筑作品。建筑设计对于最终的建筑产品德质量以及市场竞争力具有直接的影响。

建筑设计过程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创作的过程,因此对于建筑设计来说,其质量的高低远远不是仅仅满足相关的规范以及设计标准就可以的,这些规范和标准只能说是最基本的条件。要设计出高质量的建筑作品,就必须具备艺术的阳光以及科学的头脑,只有将这二者融会贯通才能够充分的获得创作的灵感。

对于建筑设计的质量实行优化管理,应该将优化管理贯穿于整个设计工作的始终。强化设计工作的过程管理,改变以往事后控制对于出现的问题往往已经无法改变的局面,能够及时有效的纠正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减少设计因为设计不合格而造成的成本。通过强化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优化管理,对每个设计环节进行优化控制,从而设计出高质量的产品。

2 健全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基础――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2.1 建立法人挂帅的组织机构

建立完善的建筑设计监督和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的监督人员,由相关的领导直接负责监督和管理工作。对于每个建筑设计项目应该安排专门的监督人员,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从而确保监督工作的专业性和严肃性。而相关的领导直接对监督工作负责,使监督工作的责任得到明确,有力于监督工作开展的效果。

2.2 健全可操作的规章制度

既然设立了专门的建筑设计管理机构,要保证机构的正常运行,还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保证相应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防止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随意性。制度要建立在对实际情况深入考察的基础之上,从而确保相关的制度具有可操作性,而不是脱离实际。其次要确保相关的管理制度包含完善的量化指标,从而对设计工作能够给出客观的评价。同时,为了确保相关的制度能够有效的发挥作用,还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考核指标和奖惩制度,对于违反制度的行为要进行严格的惩罚。

3 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运作

对于建筑设计来说,高质量的设计作品不仅仅要符合国家相关的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优化设计,创造出高质量的产品,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3.1 建立健全高素质的设计人员队伍,确保相关的设计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同时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根据每个人员的实际情况安排到适合的工作岗位,对于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3.2 确定每一个项目的优化管理。所谓管理点,就是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点。设计项目的优化统筹安排,设计项目的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的不同程序的交叉运行必须要进行周密地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密切联系,避免出现差错,大大地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3 随时制订与研究项目的创新计划。凡是设计项目运行过程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都应该进行分析研究。只有不断地向较高的目标前进,优良产品才会不断产出。

3.4 提倡精品化、集成化、信息化。要创新要精品就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如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经验,做到这一点也就等于找到了捷径。提高设计人员整体水平和素质,给设计对象创造更多的学习,深造的机会,使他们在设计运行中的各个环节都能独当一面。制定优化的最佳目标,打出最低的要求线,尽量把一些定性的要求变成定量的标准,以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

3.5 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建筑设计方案对于设计项目十分重要,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仅是为了评选好的方案,优化选取方案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建筑设计方案运行中进行优化管理。当建筑设计方案选取后,按专业部分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而后运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管理,旨在于打破旧的、固定不变的教条,采取积极地动态管理方法。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首先在于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然后才是管理。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建筑设计思想的优化。

4 建筑设计运行系统与过程的优化控制

设计运行系统指总体的各个部分运行一体化,而过程是进行设计的全过程。要对其进行优化控制。首先,要确定系统部分的控制点,也就是运行的各个部分,即管理点,使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优化处理。然后,进行过程的优化控制。如果只提达到质量标准、满足规范、规则的要求,那么建筑设计这个特殊的产品并非是精品。因为建筑设计的创作意识包括科学与艺术的排列与组合。提倡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是始终有一个较高的目标去奋斗。这里目标指的是一个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标准。方案有几个,而最好的只有一个。复杂的建筑设计周期短的几周、长的几年,施工的周期更长。

在建筑设计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建筑设计过程进行优化控制,以便取得最优方案、选取最短路径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于一身、利用现代化工具去达到目的,而没有必要非得从零开始向上爬。这里技术、信息、情报是很重要的,仅提出设计质量合格的要求,只依据设计规范、条文的被动制约,显然与现代化飞速发展的形势是极不相称的。

5 总结

总之,设计的优化管理,关键在于优化,实质是部分的优化及与整体优化的组合,就是时时向高的目标奋斗,从而调动每一个设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不断的、主动地开拓进取。当然目标要在运行中不断地提高与完善,其花费的功夫越大,收获也就越多。优化设计管理就意味着在运行中学习、在探索中发现,当然学习不是照搬,也不是非要具体学到什么,而是要学习本质的东西,使其变成自己的东西,当然学习的最终是要创新,要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成效。

参考文献:

[1]吴卫华.浅议建筑设计中质量的优化管理和节能措施[J].广东科技,2008, (12).

建筑专业优化设计篇(2)

摘要:

树立多层次、细分化、精细化、高品质的设计理念,设计出以技术为基础、市场为主线的作品,严把设计质量关,应抓好以下3个节点的管控:设计岗位细则的制定、设计方案综合评审制度、设计各专业汇签制度。

关键词:

优质的方案;精细建筑设计;严格的环节控制

一、引言

城市建筑是既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实用性又具有艺术性的存在,还是建筑设计创作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结果。优秀的建筑作品是在设计过程中不断优化的结果,因此,建筑设计的优化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二、岗位细则的制定———确保建筑设计质量

质量控制保证体系的关键是要建立项目经理负责制的组织架构(见图1)。设计项目不是单一的活动,而是各专业的有机结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设计成果。健全项目经理负责制,由总经理监督,设计小组由建筑、结构、水、暖、电各专业相关人员组成,按岗位细则的要求各负其责。先设计合理的方案,由技术质量部审核,各专业之间汇签,内审自检,最后完成施工图的设计。设计现场服务也是设计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有利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筑设计要注重细节,做到设计方案合理,设计中控制时间有措施,设计后总结经验及不足有效果。

三、方案设计综合评审制度———质量控制措施

方案设计综合评审制度,不仅是为了设计的产品达标,满足国家制定的设计规范要求,还为了提高设计标准,优化设计。在设计方案综合评审运行的前后,从计划到分工,从人员到产品,从部分到整体等,都是为了筛选出最优的方案,设计出最佳产品。

1.组织方案评审应该在方案申报之前进行,尤其是相对复杂的项目,一旦方案获得规划部门批准,不排除有些细节设计可能会对其他专业造成影响的可能,因此组织设计方案评审工作的时间尤为重要。

2.方案批复后开始施工图绘制阶段,这时候各个专业要求相对比较深入,需要各专业紧密配合。但是有些项目组织方案评审会的时间比较滞后,之前方案没有定稿,即使组织了方案评审会,等到实施时又会有比较大的改动。可一旦方案定稿,施工图设计已经进行了大半甚至接近尾声,如果有问题改动起来难度会很大,对于设计师来说会延长设计周期,降低工作效率,也许还会牵扯到其他专业,因此,合理组织方案评审工作显得更加重要。

四、施工图设计阶段严格控制各岗位细则的贯彻与执行

1.做好设计岗位细则宣贯工作。岗位细则的培训是完成好施工图设计的重要环节,设计师只有真正了解和掌握岗位细则的核心内容才能胜任设计工作,在设计工作中减少差错,把一项工程设计做得既符合各项国家规范又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

2.抓好落实,使培训常态化、制度化。岗位细则培训能否真正落实到设计工作上才是关键,切忌组织设计岗位细则培训后就不闻不问了,要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并结合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检验,使岗位细则培训方式常态化、制度化,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3.要确定建筑设计的关键点,方案图—施工图—预算,这是建筑设计项目的关键点。

4.设计项目的质量控制统筹安排。设计方案确定后,建筑专业、结构专业、水、暖、电等各专业要结合设计项目互相沟通设计图和资料,不同专业的交叉运行必须要进行周密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密切联系,避免错漏碰缺,最大限度地缩短设计周期,切实可行地提高工作效率。

5.进行优化设计分析,要达到精品化、集成化、信息化。对于设计项目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专业要共同切磋,及时、有效地解决。

6.制定质量控制的最佳目标,提出明确的要求,尽量把一些定性的要求转换成定量的标准,以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7.建筑设计不仅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硬件需求,还是赋予建筑精神文化内涵的过程。而在建筑设计方案实施中进行质量控制管理,优化选取方案,能够对建筑成本的控制发挥重要的作用。8.建筑设计的质量控制管理,首先是优化建筑设计质量,其次才是管理。而建筑设计质量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是建筑设计思想的优化。

五、建筑设计运行系统与过程的质量控制

1.建筑设计过程质量控制。以笔者参与设计的某医院为例,某综合医院总建筑面积2.66万平方米,地上九层,地下一层为设备用房及汽车库。地上一、二层作为医技用房,诊疗室、化验室、照相室、控制室、验血等;三层~七层为病房区、重症监护区等,八层~九层为手术区。设计按功能分区,科室设置外窗自然通风等。医院设计质量控制需要统筹安排,既要满足合理的使用功能以及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的要求,又要结合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设计师既要考虑病人生理、心理康复的需求,对门诊、病房、医技楼以及供应科室的设计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研究各种可能性,又要兼顾医疗环境的全方位设计和个性化设计,最终建成节能环保、绿色智能化医院。

2.建筑设计运行系统各个部分运行一体化,控制全过程质量标准。选取确定建筑设计方案,建筑、结构、水、暖、电各个专业都要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要确定系统部分的控制点,各专业设计人员要对本专业精细化管理,专业之间相互协调,避免出现差错,最大限度地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大厅共享空间、结构承载力的计算,空调系统、热水系统的运行、配电的方式等,不仅要满足国家、地方相关规范的要求,还要有创新意识以优化设计。

3.设计严格、有序的现场服务程序和对现场反馈意见的及时处理是严控设计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六、结论

建筑设计的质量控制管理,实质是部分优化与整体优化的结合,是动态管理,不断冲向新的更高的目标,从而调动每一个设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开拓创新。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地提高与完善,对设计中常见问题认真分析总结,及时解决,严格技术要求,加强过程控制,树立现场服务意识,精细营造严控建筑设计质量关。优化设计质量管理就意味着在过程中学习、在探索中发现,最终是要有所创新,有所创造,有所成效。

参考文献:

建筑专业优化设计篇(3)

建筑装饰设计是多门学科综合研究的专业,它的专业属性正在实现从艺术走向工程的转变,目前国内高等院校开设的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的组成涵括了工科、艺术、师范、高职等其他多种类型的学生,由于学生的个人能力、专业水平、特色研究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导致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别对待,按照这样的方式长久发展,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的培养和未来发展必将呈现多元化趋势。艺术设计是建筑装饰的起源也是建筑装饰的灵感所在,但是建筑设计专业的承载发展却是由于工科的加入,因此这是一门综合性和复杂学科。一切专业人才的培养都是基于社会实际发展的需求,建筑装饰设计目前的培养目标就是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全面培养,虽然会根据学生自身的差异和优势在专业内部进行细分,但是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则要求学生对各方面都能有一定的了解和应用能力,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综合素质上得到提升,在择业时也会具有双向选择的权利。学习的培养模式必然要顺应发展,从单一走向综合。建筑与建筑装饰相依相存,建筑是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的基础设施,视觉的艺术效果是建筑装饰设计的最终目标,它是美学与科学、艺术与技术的双重结合[1]。

二、建筑装饰设计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策略

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的人才主要是通过运用色彩搭配,家具配置,环境布置等方式来实现自己的设计想法,因此需要较强的思维散发和想象规划能力,因而在理性思维上可能缺乏科学的逻辑性和严谨性,但是建筑装饰设计作为感性和理性并存的专业,要求学生在具备清晰明确的思维表达能力和环境感知技能的同时也要拥有在建筑技术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并且这种专业知识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沉淀改变持续发展。因此,高等院校在开展相关课程和人才培训的过程中,既要注重思维结构上的艺术表达技巧还要顾及到建筑工程的技术特性,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的正确专业观念,不能忽略对建筑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基础实践,使学生形成清晰明确的学习意识和学习目标。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科学思维、系统方法、视觉通一设计的相关讲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自主评判力。[2]。

三、建筑装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创新

1、建筑装饰设计专业教育理念

分析理解建筑装饰设计的专业属性和发展现状,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敢于大胆创新,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教育体系,摒弃陈旧的教育观念,遵循注重基础知识,拓宽教育途径的原则,立足建筑装饰专业的特殊性,重点强调建筑装饰专业教育的艺术性与专业系统教学的理论性,做到良好的艺术教养与严谨的科学态度全面发展提高[3]。

2、建筑装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策划

在建筑装饰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里可以实施与建筑专业搭建共同学习交流的合作平台方针,借助建筑专业系统全面的理论教学完善自身不足,实现资源共享,双方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目标。在专业课程方面,主要进修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辅助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的扎实掌握是以后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主要包括美术基础、设计基础、理论基础等必不可少的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是在基础上的深化和自身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主要包括三条线路,分别是衔接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毕业设计,辅助专业课则是为了确保专业人员的全面综合能力提升,主要进行一些装饰设计、外环境设计等。制定合理的教学体系,才可以为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奠定良好地基础,成为专业人员以后的发展优势[4]。

3、突出专业特色进行专业辅导

专业课程的设计可以在改进传统课程的基础突出信息互动,以此来进行高效的教学,重点突出建筑设计专业的教学特色。此外,教学实践也应该引起相关院校的高度重视,实践出真知,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或者相关的设计竞赛,保证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学习期间可以得到大幅度提升,学校也可以聘请校外的优秀设计人才,为学生进行相关的指导,提出有建设性和实际性的专业问题并总结实践经验。

四、结语

建筑专业优化设计篇(4)

关键词:结构设计 质量管理 过程理念

中图分类号:TB482文献标识码: A

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建筑结构设计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同于其它专业设计,它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周期、成本节约,可以说是一个工程中重要的生命线。对业主而言,在同行业中是视时间和成本为金钱的,有效地缩短工程周期和节约成本就意味着在市场中能取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获取更大的效益,业主对设计单位的要求就是如此。可以说能做到业主满意、以业主为服务中心就会增强设计单位的同行业竞争力。针对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设计单位可采取如下过程管理方法,其中设计单位结构总工程师是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总负责人,组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一、建筑结构设计管理的理念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没有好的质量,产品就没有市场,只有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建筑设计也是同样如此。只有在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上做文章,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成品。建筑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可等同于建筑产品,它是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它不能用工业化、工厂化、程序化的过程进行生产,对于不同使用功能、性质的建筑从内容到外表形态是不同的。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劣,确切地说是一个目标范围的界定,建筑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建筑设计合格的下限。建筑设计精品是在设计运行过程中优化取舍,完善完美。因此,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是十分值得重视的。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二、设计前期质量管理

1、根据业主要求设计单位组建设计项目组,安排结构设计各阶段的设计人员、校对人员、专业负责人、审核人员并安排相应的完成时间,形成设计进度计划表。

2、在签定设计合同时由设计人员了解业主对该项目的明确要求和隐含要求,向业主指定的业主代表收集设计资料,包括委托书、立项文件、地质勘察报告、环评报告、规划总平等等,同时对提供的资料要由业主代表签字确认。

3、针对建筑工程的不同类型,由专业负责人对设计和校对人员进行事先指导,形成事先指导表。同时专业负责人应起草本设计项目结构设计统一措施,经结构总工程师批准后,结构人员保证人手一份使用。设计项目结构设计统一措施可按以下选择a.工程地质勘察要求,b.结构设计制图标准,c.结构设计统一措施,d.多层(砖混、框架等)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措施,e.高层(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等)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措施等。

三、设计过程质量管理

1、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中设计人员应严格执行结构设计统一措施,如有异议应及时向专业负责人提出,由专业负责人和总工程师确定最终标准,而不能一意孤行,违反全面质量管理,影响设计进度。

2、建筑各专业在各阶段设计过程中应互提设计基础资料,形成配合资料互提单表,以此表来约束各专业人员的设计责任行为。结构设计人员应做到主动与建筑各专业沟通,做到设计严谨、不遗漏。

3、在初步设计结束后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可根据工作情况,由各级负责人进行设计中间工作检查,形成中间检查表。各级负责人应做到主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免设计校对、审核时改动过大,影响设计进度。

4、设计人员应严格执行设计进度,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在安排时间内完成,应及时把情况向专业负责人说明,由专业负责人另行安排设计人员协助工作,保证工作按时完成。在各阶段设计结束后进行设计校对、审核,并形成校对记录表、审核记录表。对校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计人员可以有自己的思路原则,说明理由经总工程师审核确认后,可以不修改,否则都应进行修改,而不能弄虚作假不修改。

5、最后设计图纸要进行图纸会签、加盖印章、晒图、打印、包装、交付、备份设计电子文件等工作,属于设计人员完成的要及时履行责任完成,不要影响下一步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进行。设计人员应按照本设计单位结构专业计算书的要求完成本专业计算书。

四、设计后期质量管理

1、根据建筑设计审图中心提出的意见及时进行修改,设计人员如遇不理解之处,要主动早与审图人员沟通修改,并按审图中心的要求提供修改后的设计文件,争取早日通过,交付业主使用。

2、按照业主的要求进行技术交底,形成工程设计会审记录表,做好业主与施工单位的沟通桥梁作用。

3、对施工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如果涉及设计变更,要及时做好设计变更,按照本设计单位的相关要求处理后形成设计变更通知书表交付施工单位使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要及时处理,不拖沓,形成现场服务记录表。

4、在施工过程各部位验收中,设计人员要虚心向业主和施工单位收集设计质量信息反馈,并且从中要吸取教训,形成质量信息反馈单表。

5、主体工程验收后,设计人员要对整个设计过程文本、底图、表格等资料存档保管并做好设计文件记录。

按照以上对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阐述,可以形成以下组织结构表进行归纳:

从上面组织结构表可以看出,用一些规范的表格和文本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这种过程可以是一目了然的,在执行时会很有条理,容易让人接受并执行。同时我们看到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很好地把握了全面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即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互利的供方关系。

总之,建筑设计的质量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孔雅莎,《建筑结构设计杂谈》[J].建筑结构,2006(3)

建筑专业优化设计篇(5)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没有好的质量,产品就没有市场,只有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建筑设计也是同样如此。

本人认为,只有在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上做文章,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成品。建筑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可等同于建筑产品,它是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它不能用工业化、工厂化、程序化的过程进行生产,对于不同使用功能、性质的建筑从内容到外表形态是不同的。

建筑设计成果的质量评定不能用固定的标准去衡量,即使达到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和规程,也不能称该建筑设计就是优良品或精品。建筑设计是科学与艺术双重创作的结合,是创作构思加科学计算合成的结果。在运行过程中设计构思组合产生出全新的东西,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套用,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变化。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劣,确切地说是一个目标范围的界定,建筑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建筑设计合格的下限。建筑设计精品是在设计运行过程中优化取舍,完善完美。因此,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是十分值得重视的。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2、健全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基础——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1)建立法人挂帅的组织机构。成立监督机构,即法人亲自挂帅,专家起主导作用的全方位的有机结合体。设立质量检查小组,每个项目均设质检员。以专家为主导是为了掌握专业技术的高标准高质量,法人挂帅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顺利运行。主要目的是使这项工作经济化,制度化,责任化。

(2)健全可操作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规章制度的制订要结合实际情况,一定要具体化、细化、量化,特别是要具有可操作性,以保证其运用的经常性和可检查性,以其达到预定目标。二是规章制度要量化,做到可以制成表格分门别类填写打分。三是设计人员行为要规范,原则性要强,只有我们自己有效地规范了行为,才能使我们的服务对象满意。四是跟踪服务、反馈信息及时更正与处理。五是事前计划要具体,事中控制有措施,事后总结有效果。

3、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运作

建筑设计质量优化,不仅是为了设计产品合格,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而是为了高标准的追求。在设计优化管理运行的前后,从计划到分工、从人员到产品,从部分到整体等都是为了筛选出最优的方法和手段,产出最佳产品。

(1)在定岗定位人员时即时挑选,既要进行优化思想教育,又要注重量才使用,使每一个设计人员都有进取精神,思想中时刻存在着争夺市场的竞争意识。这就是人员的优化组合。

(2)确定每一个项目的优化管理。所谓管理点,就是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点。比如:项目设计的方案图、施工图、预算,这就是建筑设计项目宏观中既有影响又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点。

(3)设计项目的优化统筹安排。设计项目的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的不同程序的交叉运行必须要进行周密地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密切联系,避免出现差错,大大地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随时制订与研究项目的创新计划。凡是设计项目运行过程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都应该进行分析研究。只有不断地向较高的目标前进,优良产品才会不断产出。

(5)提倡精品化、集成化、信息化。要创新要精品就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如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经验,做到这一点也就等于找到了捷径。

(6)提高设计人员整体水平和素质,给设计对象创造更多的学习,深造的机会,使他们在设计运行中的各个环节都能独当一面。

(7)制定优化的最佳目标,打出最低的要求线,尽量把一些定性的要求变成定量的标准,以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

(8)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建筑设计方案对于设计项目十分重要,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仅是为了评选好的方案,优化选取方案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建筑设计方案运行中进行优化管理。当建筑设计方案选取后,按专业部分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而后运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管理,旨在于打破旧的、固定不变的教条,采取积极地动态管理方法。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首先在于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然后才是管理。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建筑设计思想的优化。

4、建筑设计运行系统与过程的优化控制

设计运行系统指总体的各个部分运行一体化,而过程是进行设计的全过程。要对其进行优化控制。首先,要确定系统部分的控制点,也就是运行的各个部分,即管理点,使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优化处理。然后,进行过程的优化控制。如果只提达到质量标准、满足规范、规则的要求,那么建筑设计这个特殊的产品并非是精品。因为建筑设计的创作意识包括科学与艺术的排列与组合。提倡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是始终有一个较高的目标去奋斗。这里目标指的是一个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标准。方案有几个,而最好的只有一个。复杂的建筑设计周期短的几周、长的几年,施工的周期更长。

建筑专业优化设计篇(6)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没有好的质量,产品就没有市场,只有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建筑设计也是同样如此。

本人认为,只有在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上做文章,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成品。建筑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可等同于建筑产品,它是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它不能用工业化、工厂化、程序化的过程进行生产,对于不同使用功能、性质的建筑从内容到外表形态是不同的。

建筑设计成果的质量评定不能用固定的标准去衡量,即使达到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和规程,也不能称该建筑设计就是优良品或精品。建筑设计是科学与艺术双重创作的结合,是创作构思加科学计算合成的结果。在运行过程中设计构思组合产生出全新的东西,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套用,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变化。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劣,确切地说是一个目标范围的界定,建筑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建筑设计合格的下限。建筑设计精品是在设计运行过程中优化取舍,完善完美。因此,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是十分值得重视的。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2、健全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基础——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1)建立法人挂帅的组织机构。成立监督机构,即法人亲自挂帅,专家起主导作用的全方位的有机结合体。设立质量检查小组,每个项目均设质检员。以专家为主导是为了掌握专业技术的高标准高质量,法人挂帅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顺利运行。主要目的是使这项工作经济化,制度化,责任化。

(2)健全可操作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规章制度的制订要结合实际情况,一定要具体化、细化、量化,特别是要具有可操作性,以保证其运用的经常性和可检查性,以其达到预定目标。二是规章制度要量化,做到可以制成表格分门别类填写打分。三是设计人员行为要规范,原则性要强,只有我们自己有效地规范了行为,才能使我们的服务对象满意。四是跟踪服务、反馈信息及时更正与处理。五是事前计划要具体,事中控制有措施,事后总结有效果。

3、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运作

建筑设计质量优化,不仅是为了设计产品合格,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而是为了高标准的追求。在设计优化管理运行的前后,从计划到分工、从人员到产品,从部分到整体等都是为了筛选出最优的方法和手段,产出最佳产品。

(1)在定岗定位人员时即时挑选,既要进行优化思想教育,又要注重量才使用,使每一个设计人员都有进取精神,思想中时刻存在着争夺市场的竞争意识。这就是人员的优化组合。

(2)确定每一个项目的优化管理。所谓管理点,就是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点。比如:项目设计的方案图、施工图、预算,这就是建筑设计项目宏观中既有影响又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点。

(3)设计项目的优化统筹安排。设计项目的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的不同程序的交叉运行必须要进行周密地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密切联系,避免出现差错,大大地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随时制订与研究项目的创新计划。凡是设计项目运行过程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都应该进行分析研究。只有不断地向较高的目标前进,优良产品才会不断产出。

(5)提倡精品化、集成化、信息化。要创新要精品就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如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经验,做到这一点也就等于找到了捷径。

(6)提高设计人员整体水平和素质,给设计对象创造更多的学习,深造的机会,使他们在设计运行中的各个环节都能独当一面。

(7)制定优化的最佳目标,打出最低的要求线,尽量把一些定性的要求变成定量的标准,以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

(8)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建筑设计方案对于设计项目十分重要,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仅是为了评选好的方案,优化选取方案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建筑设计方案运行中进行优化管理。当建筑设计方案选取后,按专业部分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而后运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管理,旨在于打破旧的、固定不变的教条,采取积极地动态管理方法。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首先在于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然后才是管理。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建筑设计思想的优化。

4、建筑设计运行系统与过程的优化控制

设计运行系统指总体的各个部分运行一体化,而过程是进行设计的全过程。要对其进行优化控制。首先,要确定系统部分的控制点,也就是运行的各个部分,即管理点,使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优化处理。然后,进行过程的优化控制。如果只提达到质量标准、满足规范、规则的要求,那么建筑设计这个特殊的产品并非是精品。因为建筑设计的创作意识包括科学与艺术的排列与组合。提倡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是始终有一个较高的目标去奋斗。这里目标指的是一个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标准。方案有几个,而最好的只有一个。复杂的建筑设计周期短的几周、长的几年,施工的周期更长。

建筑专业优化设计篇(7)

研究建筑学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有利于建筑学专业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合理制定专业培养目标,优化专业培养方案,提高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通过建筑学专业与建筑设计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使毕业学生“无企业适应期”实现高校学生到建筑设计企业设计人员的成功转变,成为对社会和企业所需的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对建筑学专业而言,社会大量需求的是在建筑设计企业基层工作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这就要求建筑学专业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更应具备优良的职业素养。但是高校学生在建筑学专业所学到的各种知识与建筑设计企业的实际需求差距较大。因此建筑学专业学生在实习期间和刚步入工作岗位后短时间内很难适应工作环境,并且建筑设计企业也不太愿意接收这些学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部分进行改革与创新,与建筑设计企业建立合作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有效机制,切实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这也对建筑学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建筑学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有利于建筑学专业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合理制定专业培养目标,优化专业培养方案,提高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并通过建筑学专业与建筑设计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使毕业学生“无企业适应期”实现高校学生到建筑设计企业设计人员的成功转变,成为对社会和企业所需的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通过对校企合作的案例分析与归纳,为使校企合作在学校和企业中充分发挥其作用,我们做了如下诸多方面的探讨:

1专业应了解企业需求

通过建筑学专业与建筑设计企业合作取得预期目标,应切实了解建筑设计企业对建筑学专业人才各方面人才的需求。本人长时间在建筑设计研究院从事审图工作,工作过程中发现目前在建筑设计企业从事生产一线有能力的建筑学专业技术人员十分有限,特别是工作任务繁忙时能及时上阵的人员可以屈指可数。但刚毕业入职的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和建筑学专业实习生基本不能独立完成相关工作任务而无法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反而企业需要培养这些学生一段时间,从而导致企业宁可愿意延长出图时间也不愿接受刚毕业的学生和实习生。因此,建筑学专业教育不仅要在学生培养方式和培养过程上进行优化与发展,而且还应着重培养和提升建筑学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从而有效提高建筑学专业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培养企业所需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能力。

2主动为企业提供帮助,建立长效机制

高校建筑学专业有不少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执业资格证书的“双师型”结构教师,这些“双师型”结构教师在建筑行业中,有着较高的资历和技术水平。组织这些“双师型”结构教师主动为企业,特别是为校外实践基地的企业提供帮助和技术指导,通过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双师型”结构教师在企业的知名度并获得企业的信任,从而在地区建筑市场中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本人在建筑设计研究院从事审图过程当中就及时发现并解决了诸多触犯建筑专业强制性条文的项目,并且严格按照《民用建筑工程建筑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要求进行审核,使设计院建筑设计质量得到了提高,使设计院得到了良好的社会评价,为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构想

推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式,是提高建筑学专业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种有效措施。坚持“在校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结合”的核心理念,根据“专业平台为基础,校企合作为升华”的设计思路,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重点和突破口,形成面向区域城市发展的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平台为基础,校企合作为升华”的设计思路是指:第1~4学期,通过学习建筑学专业理论课程和《建筑设计1》、《建筑设计2》、《建筑设计3》、《建筑制图课程设计》、《建筑构造课程设计》等建筑学专业实践课程,为校企合作打下坚实基础;第5、6学期,以“双师型”结构教师和企业资深高级工程师为主的教师团队来主讲和指导《建筑设计4》、《建筑设计5》等专业必修课程的理论课程部分和实践课程部分,学生开始了解建筑设计企业的工作方法,并初步了解企业需求;第7学期前八周,通过《建筑专题设计1》和《建筑专题设计2》课程的“1+1”模式(48学时当中,16学时在学校,32学时在企业),加深对企业文化和企业需求的了解,切身体会建筑设计企业的设计过程和设计方法;第7学期后八周和第8学期前八周,在建筑设计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开始全面进入校企合作模式,使学生全面融入到企业当中。

4通过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不断提升学生适应能力

校企合作是高校和企业的双向选择。若想顺利达成校企合作、建立双赢的合作平台,就必须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首先在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法规等实用性较强的专业理论课程当中,适当补充实际工程项目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项目质量问题的能力;其次,根据建筑行业发展随时更新教学内容。目前建筑专业的国家规范、规程和国家标准图集基本每年都有更新,但教科书内容却相对陈旧,跟不上国家规范、规程和国家标准图集的更新速度。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当中根据国家规范规程的变化随时更新教学内容。再加上像建筑学专业这样应用性强的专业而言,企业肯定会优先选择那些熟练掌握相关技能的学生。比如掌握建筑学专业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掌握AutoCAD、3dsMax、SketchUp、V-Ray、AdobePhotoShop等相关软件的学生,将会成为企业首选的学生。因此,在建筑课程设计中应相应增加使用这些软件完成课程作业的范围。只有培养高质量的学生,才能实现校企合作的持续良性发展。

总之,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提高学生素质是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它将对学生和企业有着深远的影响。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毕业生“零适应期”实现从学校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自然转变。同时,企业也通过校企合作节约人才培养时间和费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作者:金光虎 单位:延边大学工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