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工厂管理规划

工厂管理规划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08 14:54:03

工厂管理规划

工厂管理规划篇(1)

一、数字化建设与维护

(一)、战略目标

1、数字化覆盖率、数据采集率稳步提升。

2、同步实施年度产建数字化配套,不欠账。

3、三年完成全厂10个采油作业区SCADA建设。

(二)、年度工作方向和重点

1、2019年工作规划

(1)、清理遗留工作量,提高数字化覆盖率。以偏远单井、纯水井井场注水井、水源井为重点,清理近年来数字化遗留工作量,作为2015年数字化管理提升重点内容,按照公司相关建设标准实施,提升全厂油水井数字化覆盖率。2019年主要完成392口油井、129口纯水井、14口水源井数字化配套。

(2)、强化数字化系统维护,提高各项数据采集率。建立“厂部协调、作业区主导、维护队伍参与”的数字化运维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数字化运维管理,提高数字化系统采采集率,准确率和稳定性。重点围绕井场压力、油井远程启停、井场闯入报警等薄弱环节,开展故障大排查、大整改集中治理活动。系统辨识,分类治理,加强日常管理和技术改进,确保数字化各项功能正常运行。

(3)、同步实施2019年产建数字化。按照“钻井立杆、试油配套视频、投产上线”的建设方式,紧跟产建步伐,全面实施2015年产建数字化配套。

(4)、2019年完成黄泉、地府等作业区SCADA系统建设。

2、2020年工作规划

(1)、强化数字化系统维护,确保数字化系统各项指标逐步提升。

(2)、同步实施2020年产建数字化配套。

(3)、2020年完成一区、二区作业区SCADA系统建设。

3、2021年工作规划

(1)、强化数字化系统维护,确保数字化系统各项指标逐步提升。

(2)、同步实施2021年产建数字化配套。

(3)、2021年完成四区、五区SCADA系统建设。

二、基础网络建设与管理

(一)、战略目标

1、通过2015-2017年自建光缆,逐步搭建我厂主干环网系统,取代长庆通信处及各运行商链路,节省租用费,优化全厂网络运行架构和稳定性。

2、内部局域网千兆升级,实现各作业区至厂部传输带宽升级为1000M,确保全厂各类生产指挥、经营管理系统信息渠道畅通,有效提升应用效果。

3、加强各级人员网络应用与安全意识,丰富网络数据监测手段,完善网络应急保障体系,提升日常网络运维效率。

(二)、年度工作方向和重点

1、2019年工作规划

(1)、加强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建立完善的应急保障体系,缩短网络故障的发现与处理时间,提升全厂网络运行畅通率。

(2)、产建区块网络配套及主干环网建设。主要建设一号站至四增等光缆线路,替换租用网络链路,初步完善主干环网主干链路的建设。

(3)、对集中机房等19个网络核心机房进行机房配电、防雷接地、空调新风等7项工程子系统建设,满足SCADA系统在全厂推广需要,保障全厂信息网络平稳运行。

2、2020年工作规划

(1)、产建区块网络配套及主干环网建设。主要建设一号站、二号站等光缆线路,基本完成主干环网链路的建设。

(2)、升级目前网络审计系统,实现网络接入、用户行为审计和访问控制。同时引进网络病毒监控系统(VDS),实现病毒过滤、行为检测、可以文本样本的缓存和可疑源捕获、鉴别和授权等功能,建立全网统一的自动更新机制,及时下载最新的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补丁,修复漏洞,加固网络安全。

3、2021年工作规划

(1)、主干环网线路资源整合。针对已建网络链路,通过资源整合与优化,安装环网运行设备,完成全厂三个自建环网及主干线路的调试开通:

(2)、在作业区主干网络链路自建的基础上,将各作业区网络出口带宽由100M升级为1000M,消除网络瓶颈,提升全厂内网的运行效果。

三、信息系统推广与应用

(一)、战略目标

1、虚拟服务器、虚拟桌面这些目前较先进的技术实践运用于我厂的建设中,保证我厂数据及各个系统的安全运行。

2、根据各个科室需要,建立完善的应用系统调研方案,配套系统满足各部门的使用需求。

3、建立异地容灾备份系统,在服务器虚拟化完成以后,建立异地备份机制,保证数据安全。

4、全面改善和提高应用系统的维护手段,确保应用系统软件及硬件出现状况时及时维护。

(二)、年度工作方向和重点

1、2019年工作规划

(1)、完成服务器虚拟化的部署。在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完成我厂应用系统的迁移及部署,保证我厂40多台服务器的正常运行,以及数据库及应用系统系统的安全。服务器虚拟化的实施旨在提高我厂硬件和应用程序的可用性,进而提高业务连续性,当需要备份和迁移数据时不会出现服务中断,并且可以通过缩减物理基础架构降低数据中心成本。

(2)、根据科室提供上来的需求,认真调研出具可行性方案,实施软件部署,找出部门的关键业务点,并准备一些问题以深挖真实需求,减少系统开发周期,保证科室内部使用需求。

2、2020年工作规划

(1)、桌面虚拟化部署。建设完成桌面虚拟化的服务器的部署和应用安装,将软件数据与终端进行分离,通过任意一台终端都可以进入个性化的私有桌面,访问程序和数据,继续原先的工作。该项目的实施使得操作系统与软件的安装与配置通过简单的点击鼠标来实现批量处理,硬件故障与遗失不再对业务造成影响,更换一个终端就可以继续工作,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安全和可控的桌面计算。

(2)、联系软、硬件厂家,储备常用设备及配件,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确保故障出现能及时处理。

3、2021年工作规划

建立异地容灾备份系统。在大庆和哈尔滨两地,建立两套功能相同的IT系统,互相之间进行健康状态监视和功能切换,当一处系统因意外停止工作时,整个应用系统切换到另一处,使得该系统功能可以继续正常工作。该项目的实施将为目前集中存储系统保存的核心应用数据提供了真正意义的在线实时备份,同时也为部分分散存储的应用系统提供数据备份服务,全面提升数据保护级别和数据备份/恢复能力,保护核心应用系统的连续运行。

四、科技术管理工作

(一)、战略目标

按照公司整体发展要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按照“总结、完善、优化、提升”的工作方针,紧密围绕“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目标,持续强化创新驱动。大力夯实资源基础、开发稳产基础、工艺装备基础,实现致密油气关键技术的突破,进一步完善科技管理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实现致密油气藏经济有效开发提提供技术保障。

(二)、年度工作方向和重点

油田开发:

1、油田稳产

近几年以来,油田开发阶段持续开展稳产对策、井网适应及配套技术三方面技术研究13项,为提高开发效果提供技术依据。

2019-2021年计划在两个水平井开发区块加大科研攻关,制定出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针对*区裂缝发育、含水上升快,常规注采调整存在见水与补充能量的矛盾。*水平井区油层厚度大,平均单井控制地质储量60万吨,单井采出量2000吨,含水上升易造成储量损失严重,目前采出程度低,剩余储量大,挖潜空间大。计划后期经过2-3年裂缝规律研究、技术政策研究及科技攻关,力争年递减幅度控制7.5%以内,含水上升率控制在1.0%以内。

2、区域研究

在厂部高度重视下,近几年全面系统开展了区域地质、富集规律及储层微观特征研究,形成了从三叠系到侏罗系油藏的系统认识,2010年以来,我厂通过开展**等30个科研项目,为规模建产提供理论依据,有力支撑了全厂原油产量快速攀升。

2015-2017年计划从储层微观特征到开发井动态生产情况,对油气成藏控制因素以及提高油藏开发效果等方面深入研究,为积极争取在我厂的评价井位部署及产建部署提供科研基础。

3、精细油藏描述

以预测油藏剩余油富集区、实现油藏数字化管理、提高采收率为目标,进行精细油藏描述研究,从而指导油田开发技术调整。目前开发区块67个,已完成28个区块的精细油藏描述研究。以“立足自身、综合研究、改善效果、效果跟踪”为工作要求,结合油藏开发矛盾和开发需要,制定2015-2017年精细油藏描述规划。计划三年内重点对新开发的油藏进行描述,尽快摸清油藏地质条件,掌控开发规律,制定出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

采油工艺:

1、2019年工作规划

(1)、油田地面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完善

2018年开发了油田地面信息管理系统平台,2019年需增加除**以外的其余9个作业区单井集油、注水管线坐标测量并纳入平台统一管理,并在应用过程中,对平台系统进行完善,切实发挥地面信息管理平台的应用效果,实现油田地面系统三维网络平台可视化监控,提高地面系统精细化管理水平。

(2)、低产井小参数采油合理技术政策研究

针对单井产量逐年降低的现状,工艺措施主要采取降低泵径和小参数生产,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提高泵效和效益是必须考虑的事情,选择低产井进行试验,按长期间开试验和短期间开试验等两个方向进行,得出低产井合理生产制度,提高泵效及系统效率,生产产能最优,降低生产成本。

(3)化学清防蜡技术研究

针对*等区块清蜡剂投加量大、溶蜡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原油物性分析,研发针对性强的清防蜡剂:溶蜡速率≥0.016g/Min,防蜡率≥90%,。

2、2020年工作规划

(1)、数字化分注工艺技术完善与推广

随着油田注水开发进一步精细,面对分注井逐年递增、以及数字化工艺的普及,为进一步提高多级细分层注水工艺,满足油田开发需求,并提高测试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进一步完善与推广数字化分注工艺,实现分层注水量的自动调配和控制,以适应油田不断发展需求。

(2)、井站伴生气测定及评价

伴生气资源较为丰富,但在伴生气回收过程中,计量工艺和方式成为瓶颈问题。因此,开展井站伴生气测定及评价,优选伴生气计量工艺,掌握伴生气生产情况,为后期伴生气配套治理、提高伴生气利用率提供重要依据。

3、2021年工作规划

工厂管理规划篇(2)

关键词:城市排水;污水截留;A/O活性污泥法;提升泵站

1 现状概况

至2009年末,中心城区已建有明渠17.95km,各类排水管线172.19km,包括管道143.09km、暗渠29.10km,排水泵站14座。排水量约为33万m3/d,其中工业污水约为28万m3/d。

现有排水分为11个区,分别为东坎子、兴东、菜市、站前、六道、福春、帽盔山、滨江、瓦房、浪头和山区排水区。

2 存在问题

(1)排水设施破损、失修严重。主城区排水设施建设年代较早,失修严重,无法彻底更换解决。城市中心区的管道最早修建于二三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大部分已经酥裂变形,损坏严重。由于旧城区采用雨污合流制,管道非汛期水量明显不足,不能保证必要的流速,致使管网淤积严重,造成过水断面减少,雨季经常出现排水不畅的情况,以至于形成内涝。

(2)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排水管网腐蚀严重,排水能力受到影响。目前丹东市仅有化纤公司、啤酒厂和油制气厂建有废水处理设施,其余工业企业单位的废水均未经处理。随着城市不断地发展,城市用水量标准不断提高,排水量亦逐年加大,旧有管渠的排水能力明显不足。从长远来看,这将会对工业项目的投资和建设产生不利影响,对经济的持续发展不利。

(3)鸭绿江水质污染严重。丹东市至今尚无污水处理厂,污水得不到处理,直接排入河体,严重污染了中朝界河鸭绿江,导致鸭绿江城市中下游的水源产生水质性缺水。

(4)截洪沟淤积严重。

3 排水工程规划

根据《丹东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2000年~2020年),老城区规划用截流干管将现有的合流制排水系统截留后统一送往污水处理厂;安民新区规划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

保留原有11个排水区,新增文安、安民、五龙背、蛤蟆塘四个排水区。

根据丹东市的地形特点及发展状况,规划新建4座污水处理厂,分别是:

(1)三道沟污水处理厂:总体规划中提出近期在丹东轻工机械厂旧址新建1座10万m3/d二级污水处理厂,远期形成20万m3/d的处理规模,规划占地14ha。管网系统及泵站在规划期内重点改造,新设截流干管,中途设提升泵站3处,分别位于东坎子、兴七路、帽盔山。

(2)安民污水处理厂:规划中远期在柳林河东侧新建二级污水处理厂1座,处理规模25万m3/d,占地面积为20ha。管网系统及泵站均为新建,截流管道需中途设提升泵站2座,新建沿江提升泵站8座及配套设施。

(3)蛤蟆塘污水处理厂:中远期在蛤蟆塘建设1座二级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1.5万m3/d,占地面积为2ha。实行雨、污分流制。

(4)五龙背污水处理厂:中远期在五龙背建设1座二级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1.5万m3/d,占地面积为2ha。

预测新建污水截流干管、污水提升泵站及污水处理厂的工程总投资约为92000万元。

结论:在城市建设发展速度较快的今天,在完成城市排水规划的同时,要结合城市在建和已建的排水设施,制定投资少见效快的近期排水实施方案,解决近期排水问题,降低污水对已建成区的环境污染程度,营造城市中心的良好环境风貌。

4 排水工程建设进展

目前,三道沟污水处理厂已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由两部分组成,即污水截流工程和污水处理厂工程,总投资为26837万元,预计2008年初建成投产。

根据丹东市近几年的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实际情况,污水处理厂厂址选择在丹东市天元毛纺厂旧址,近期设计规模调整为15m3/d,远期处理规模调整为30万m3/d。污水厂按远期规模布置,近期规模建设。污水处理方案为A/O活性污泥法,污泥处置方式为卫生填埋。处理后污水排放水质见表1,满足辽环发(2000)107号《关于辽宁省辖区内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执行排放标准的通知》的排放标准的要求。

污水截流干管采用合流制,按远期30万m3/d的规模一次性铺设完成,管道采用玻璃钢管,沿沿江景观路自市区一直铺设到位于三道沟附近的该污水处理厂,其中污水截流干管总长为12.6km。

截流干管从四道沟净水厂旁边经过,该段管径为DN2400,四道沟净水厂反应池、沉淀池的排泥水可直接排入截流干管,送到下游约2.6km外的污水处理厂与其它城市污水一并处理。

参考文献

[1]张荣,齐珊娜,齐欣,等.天津市排水规划及排水设施建设[J].中国给水排水,2010,26(12):19-21.

[2]李燕群,何通国,刘刚,等.城市再生水回用现状及利用前景[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12):42-46.

工厂管理规划篇(3)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的意见》(云政发〔〕23号)文件精神,加快工业发展步伐,搭建招商引资平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产业集聚集群,现就加快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快标准厂房建设的重要意义

标准厂房是指在规定区域范围内由政府统一规划,多元主体投资建设,为中小企业集聚发展提供生产经营的重要场所,具有通用性、配套性、集约性等优点。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缓解用地紧张矛盾;有利于优化生产力布局,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有利于缩短项目建设周期,减少企业资金占用;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县(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树立抓标准厂房建设就是抓工业、抓项目、抓投入、抓招商引资的理念,全力加快标准厂房建设步伐,为工业发展创造条件,打好基础。

二、建设的原则及目标

(一)基本原则。标准厂房建设按照“企业化管理”的要求,建设要符合以下原则:

——合理规划原则。标准厂房的建设规划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布局选址一般应在省、市工业园区、城镇工业区以及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好的中心镇工业集聚区内。

——集约高效原则。标准厂房建设占地面积应在50亩以上,或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除特殊产业外,要控制建设单层厂房,鼓励建设多层厂房,平均容积率应大于1.0。

——产业集聚原则。标准厂房建设要有明确的产业定位,要与当地的主导产业相衔接,以利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

——功能配套原则。标准厂房集中区域内的道路、电力、通信、给排水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行政办公、商务活动及仓储用房等配套建设,要满足入驻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需要。标准厂房的设计与建设要充分考虑安全、消防、环保和交通等要求。

——科学管理原则。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成立管理运营机构。管理运营机构一般由投资主体负责组建运作;由多个主体共同投资建设的标准厂房集中区,要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运作机制,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防止在同一标准厂房集中区内发生多头管理、分散经营、各自为政、互不协调的现象。

(二)建设范围和目标。标准厂房建设主要依托省、市认定的工业园区、工业强县以及重点产业布局,结合沿边区位优势,以加快全市制糖、制茶、酒及饮料、绿色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集约、集群发展为基础,以营造投资平台,加快招商引资为方向,重点规划布局在工业园区、各县(区)及孟定片区。按照“规划一步到位,结合企业入驻情况,分期稳步开发”的思路,结合各县(区)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方向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年至2012年全市计划建设标准厂房50万平方米。年建设10万平方米,其中:工业园区建设5万平方米,建设2万平方米,区建设1万平方米,镇康县建设2万平方米;到2012年要逐步形成一批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配套、产业集聚的标准厂房集中区。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切实加快标准厂房建设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为切实抓好标准厂房建设,市级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经委、财政局、建设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工业园区管委会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全市标准厂房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委,负责做好全市标准厂房建设的指导、认定、协调、统计和考核工作。各县(区)政府要高度重视标准厂房建设,把标准厂房建设作为实现“企业集中、资本集聚、产业集群、土地集约”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抓住省上标准厂房建设的政策机遇,尽快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标准厂房建设步伐。

(二)加快前期工作,推进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各县(区)要从当地的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出发,加快规划布局特色工业园区,推进特色工业园区的建设,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平台,把特色工业园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技术创新的试验区和城市发展的新兴区。今年要加大工作力度,抢抓时机,加快镇等四个特色小区的规划、建设工作。

(三)统一规划设计,优化功能布局。各县(区)要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集约高效、产业集聚、功能配套”等基本原则,根据产业集聚、招商引资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产业规划、产业布局以及土地利用规划和园区建设规划,以“一盘棋”的思路合理确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总体布局和规模,抓紧研究制定标准厂房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计划;按照基本建设程序,优选有资质的施工单位统一设计施工,一次性完善标准厂房建设区域内的道路、电力、通信、给排水及污水处理等功能化配套设施,确保标准厂房建设的实用,功能的完善。

(四)强化行政服务,加快厂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的意见》(云政发〔〕23号)文件相关扶持优惠政策,加强扶持资金申报力度,优先保障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用地,大力推广使用本省钢结构及轻型建筑材料建设标准厂房,充分发挥省级扶持优惠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加快标准厂房建设;开辟标准厂房建设“绿色通道”,实行全程服务制度,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凡按规划建设的标准厂房实行一次报件、一次审批、分期建设的方式办理,优化政务环境,提高办事效率。

工厂管理规划篇(4)

[关键词] 城市污水处理厂 厂址选择 影响因素

1 概述

目前,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已加大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投资力度,城市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度明显加快。目前,许多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选址时由于缺乏综合性慎重考虑,往往不能取得较优的建设方案。在这种情况下,笔者结合多年对污水处理厂选址可行性论证的工作实践,对合理化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选址的具体影响因素进行总结探讨,希望能够引起同业者共同关注。

目前,行业内城市污水处理厂选址一般根据城市的规划布局,结合规范条文的基本选址因素,并结合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综合选择确定。但是,目前规范条文较为简要,在具体工作中只能作为指导性纲要,实际选址中往往要求抓住主要矛盾,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优化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选址问题。本文主要从规划、环保、处理工艺以及投资等影响因素应关注的问题进行浅析。

2 规划角度

污水处理厂选址从规划角度而言,一般要求位于城市规划区下游,以尽量依靠地形坡度和重力流收集城市污水,节约污水收集运行费用。除此以外,笔者认为,从规划角度考虑,还应注重规划收集范围的管道走向、水量布局、实施期限等情况,确定最优厂址。如我省某县的污水处理厂选址中,规划城市居住片区和下游开发区中间跨越距离5公里的山头,综合比较后,选择城市规划区与规划开发区间作为最优选址,目的是以节省工程整体造价(主要是收集干管)和施工难度。另外,有些污水处理厂选址时会考虑城市规划污水量布局,如主要污水量位于城市规划区中上游,而目前下游规划片区实施较为长远,因此,一般在结合财政实力和运行总费用考虑,不应简单将污水处理厂厂址设置于规划区最下游。

3 环保角度

污水处理厂选址从环保角度而言,一般要求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不要对周围环境(指自然资源、水域、地下水、耕地、森林、水产、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等)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一般不宜设置在城市或居民区的上风向、城市水源的近距离上游。除此以外,在选址时应关注污水处理厂在建成投产后排放的污染物不超过地方环境容量所容许的范围。同时,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后,对周围特别是下游城镇的水源保护区、养殖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应在该地区的要求范围之内。

4 处理工艺角度

污水处理厂建设设计时应结合当地实际进、出水要求选择合适处理工艺。一般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以处理城市生活污水为主,污水可生化性较好,一般采用二级生物化学处理工艺或者进一步深度处理工艺。因此,污水处理厂选址时应结合不同的进出水要求,确定合理工艺和厂址用地,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选择最优厂址。

5 总投资角度

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投资一般受用地规模、处理工艺、防洪、地基处理等要素影响,而且国内大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采用BOT运作,因此污水处理厂投资基本能够得到较好控制。但是,作为一个城市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而言,城市污水收集干管投资往往比厂区建设的投资大,而且管网布局走向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厂区位置影响。因此,从优化投资角度考虑城市污水处理厂选址时,还应同步考虑污水处理厂选址对厂外截污干管布局及投资的影响,选择总投资费用最小化的厂址,确保选址决策的科学性。

6 结语

城市污水处理厂选址中一般要结合规范要求进行比选,但同时也要求具体问题应该具体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当地可供选择场地的特点,在综合考虑规划、环保、处理工艺、投资等角度,确定技术经济最佳方案,保证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的科学实施。

参考文献

工厂管理规划篇(5)

关键词:给水工程规划 管网 环状 用水量 截流干管 重复利用率

1 前言

随着赣州市城市人口的增多,赣州市在近期就要从中等城市向大城市迈进,各个配套设施都要跟上来,为适应二十一世纪赣州市的发展的需求,响应市政府提出的“对接长珠泯,建设新赣州”的战略目标,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编制《赣州市近期建设规划》,让各个部门落实实施时,有章可询,一切都实行规范法。本文是笔者在做《赣州市近期建设规划》市政工程这一块给水工程规划时对整个的赣州市给水工程的现状作了一个实地考察,发现赣州市给水工程现状存在很多问题,迫切需要近期建设去解决和落实。现笔者把赣州市现在的状况和问题作一个分析和规划,并得出一些规划思路,以供大家来探讨。

2 现状及分析

2.1 水源及分析

城区水资源条件良好,境内地表水有章江与贡江。章贡两江于城区八镜台汇合后称赣江,章、贡两江流域面积34308km2,赣江年平均流量867m3/s,其中贡江669m3/s。

章江最大洪峰流量2650m3/s,最枯流量119.3m3/s;贡江最大洪峰流量6520m3/s,最枯流量37.5m3/s。

章江上游以山区为主,属山区河流,流域面积比较少,水质较贡江好,水位特征受流域气候规律支配;河流特点是以发电为主,上游有上犹发电站、卢边电站、仙人陂电站、南河电厂,故章江水厂受到上游电站的制约。比如黄金岭水厂,位于章江新城区,上游受到章江水轮泵站的制约,常在枯水季节取水量很小,取水特别困难,影响到二水厂的供水。由于以上原因,2003年以前枯水季节时,章江水量远不能满足城市供水要求。2003年以后,市政府为解决这取水难的问题,在合江处八镜台下修建了橡胶坝,抬高水位,现在基本上能满足供水水量的要求。但现在章江的水质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章江,水质逐渐恶化。加之合江处的橡胶坝的修建,减缓了水流速度,污染物不会很迅速的排除,更加加重了水质的恶化。

贡江流域面积大,水量充沛,电厂少,下游的水厂也较少。环保部门监测资料表明,梅林区域沿岸上游水质较好,下游也由于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贡江,水质恶化。具体见图一:

2.2水厂供水和各种用水量及分析

章贡区和黄金区现有南河水厂,黄金岭水厂,沙石水厂。沙石水厂正在修建,一期供水10万吨/日的规模已完成,现还未投产运行。它们都从章江取水。南河水厂设计规模12万吨/日,实际供水规模达到11.5万吨/日;黄金岭水厂设计供水规模为10万吨/日,实际供水规模达到4.3万吨/日;梅林区有汶潭水厂和马口水厂,它们是从贡江的上游取水。汶潭水厂设计规模3万吨/日,实际供水规模为2万吨/日;马口水厂的设计供水规模为1万吨/日,实际供水规模为1万吨/日。现状城区水厂的供水量为18.8万吨/日,还有许多工厂从江河和井里取水,自备水量为0.7万吨/日,城区总供水量为19.5万吨/日,现状供水人口:40万,现状人均综合用水为490L/S。

其中对章贡区和黄金区的南河水厂和黄金岭水厂做了一个详细的调查:水厂的总供水量为16.3万吨/日,其中自备水源量0.5万吨/日,居民生活用水量为6.715万吨/日,工企业用水量为3.01万吨/日,公建用水量为3.45万吨/日,市政用水量0.3万吨/日,未预见用水量2.37万吨/日。供水人口为34.53万,供水普及率92%,则当地居民最高日生活用水标准为195L/S,最高日综合用水标准为290L/。

分析以上数据可知,居民生活用水标准在中小城市处于中等,基本上能满足居民生活的各种用水。现状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之比为5﹕2,而1996年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之比为3:2,现生活用水上升,工业用水量增长比较缓慢,拒了解近几年赣州市办大工厂的企业单位比较少,工业用水量相对其他某些城市就偏少。工业中自备水源量,相对于1996年以前来说,有所下降,大多数工厂都愿意采用自来水,都不愿意从江河和井里取水,净化处理,再利用。因为这样一来,成本太高,提不高经济效益。加之大多数办工厂的都是外来的厂家,经济效益好就多干几年,经济效益不好就辙,采用自来水比较方便。

工业用水在整个的用水量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工业给水系统中的重复利用,不仅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缺乏的一种措施,还可以提高环境效益,减少使城市水体污染的废水量。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是节约城市用水的重要指标。现整个的赣州城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36%,复用水量1.0656万吨/日。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较低,还没达到国家的总体水平50%-60%,更不用和工业发达的国家相比了。因此整个的赣州城区在节水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改进工艺和设备,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2.3 章贡区、黄金区和梅林区的管网总体布局及分析

城区章贡区和黄金区的三个水厂布置在老河套区、黄金开发区和沙石镇,形成了一个以赣州城市发展为重点——水南区为中心的近似等边的三角布局。现黄金岭水厂和南河水厂通过陆路和桥梁将给水管网联成四通八达的供水网路,离主要供水区近,供水半径较短。黄金岭水厂和南河水厂以三条管线联网形成大循环:一是通过黄金大道DN600水泥管与南河大桥相接;二是通过105国道DN500水泥管与西河大桥联接;三是通过京九大道、迎宾大道及赣州大桥DN500-DN600铸铁管与火车站联接。黄金岭水厂和南河水厂大的主干管已连成环状,但还有些次干管和支管未成环。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高,只要哪一根水管出问题,就影响到后面管道的供水。梅林城区有汶潭水厂和马口水厂,两水厂大的主干管已连成环状,同样局部管道还未成环,安全性不高。

梅林城区和赣州市城区的给水管网相互独立,虽则章贡区的水厂的给水管已敷设到水东区那边,和梅林区水厂的管网只差那几百米的距离,但还没有连上互通供水,这样不利整个城区的供水安全及管理。主要原因是受行政区划的影响,赣县梅林区的水厂分属赣县的县政府所管,而章贡区和黄金区的水厂属赣州市的建设局所管,管理体制和经济条件都不同步,水费都不一致,都考虑到自己的经济效益,都不愿意互通供水。

赣州市建城的历史比较悠久,给水工程事业也同步发展起来的。埋在城市城区的管道时间很长,现城市化的速度比较快,人口发展也比较快,用水量增大,这样导致城区局部地段的管道偏小,每当用水高峰时,水压明显的不足。

2.4 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现状的状况和分析可得出现在存在的问题如下:

1、章江水源地枯水季节水量小,受到上游电站的制约,取水口水量受到限制。

2、排水工程事业还没跟上来,水源地受到污水的污染。

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较低。

4、受行政区划的影响,赣州市城区与梅林区给水管网相互独立,还有些干管和支管都未连成环状。

5、城区局部地段管道偏小,高峰时水压明显不足。

6、水厂的供水量已不能满足人口发展的要求,须另建或扩建水厂。

3 规划

3.1 人口预测

城市人口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密切,人口的发展带动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必须满足城市人口发展的需要。也就是人口发展的同时赣州市的各个配套设施都要跟上来,满足人口的需要。所以在做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对赣州市近期发展的人口数作个预测。采用线行回归法预计到2010年人口会达到70万。

3.2 用水量预测

现根据上述现状用水量及分析和对近几年用水情况发展预测,来预测近期的用水量。首先对最高日的综合生活用水作一个预测,采用的指标为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定额,现状最高日综合用水标准为290L/S,则近期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定额采用310L/S,人口为70万,则最高日的综合生活用水量为21.7万吨/日。工业用水是根据现状的用水量按规划经济增长率和近期规划的年限估算,不同的区域都有不同的工业现状用水,分区估算,但也考虑到在近期兴办了工业园,工业用水量有上增的趋势,工业用水总量为14万吨/日市政用水量是根据现状的用水量估算的,现状浇洒道路绿地的用水比较少,市政用水量为3万吨/日。其它用水按以上用水量的20%计,为7.48万吨/日,则

赣州市城区随着城市化人口的增多,近期人口会从现状的40万发展到以后70万,赣州市从中小城市到大城市的跨越,则各个配套设施都要跟上来,用水量增加,供水规模要加大,水厂要扩建或另建水厂。首先对近期的最高日的用水量作一个预测,由于现状最高日的居民生活用水指标为195 L/S,根据近几年的用水情况预测。采用的指标为综合生活用水定额,最高日的综合生活用水定额为320L/S,人口为70万,则最高日的综合生活用水为22.4万吨/日,赣州市近期用水量46.8万吨/日。而现状水厂如按最大的设计供水规模投入运行,但三水厂已建能启动运行的规模只有10万吨/日,则总共的供水能力还只有36万吨/日。虽则可以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来减少水厂的供水规模,节约水资源,节约资金,近期规划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为60%,复用水量为8.4万吨/日。大多数工厂都是外来厂家,都为了方便和省钱,都喜欢采用自来水,自备水源量下降,规划0.5万吨/日。总供水量为44.9万吨/日,还不能满足用户用水的需求。具体可见表1:

分区

水厂的名称

原水厂最大供水规模 (万吨/日)

规划水厂供水规模(万吨/日)

备注

章贡区

南河水厂

12

12

复用水量为8.4万吨/日,自备水量为0.5万吨/日

黄金区

黄金岭水厂

10

10

章贡区

沙石水厂

10

10

梅林镇

汶潭水厂

3

8

梅林镇

马口水厂

1

合计

36

40

总供水量

44.9

48.9

用水量增多,为满足70万人口的用水量的需要,需扩建和另建水厂,经水源现状分析,贡江上游的梅林区水质比较好,水量比较充沛,在整个城区的上游,受污染比较少,现规划扩建梅林区上游的汶潭水厂,扩建规模为8万吨/日,来供整个城区的供水,章江沿岸的自来水厂比较多,所以不再在章江流域上新建和扩建水厂。根据梅林区政府的要求,马口水厂要拆迁。总供水规模为48.9万吨/日,能满足城区用水46.8万吨/日的要求。

章江沿岸水厂多,取水口多,是比较重要的水源保护地,但赣州市城区还没有一个污水处理厂,排水体制采用的是合流制。现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章江,直接影响到章江的水源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用水,严重违反水源地保护规划,现规划筹建白塔下污水处理厂,章江北侧沿岸敷设截污干管,收集章江北侧一带的污水。章江北侧老城区新建的部分可实行雨污分流的部分,尽量采用雨污分流,在老城区中已建好的比较完整的雨污合流体制保持不变,因为对于老城区合流体制要改造成分流体制是比较困难的。这样,即考虑到减轻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负荷,又考虑到老城区改造起来比较困难,走合流制和分流制相结合的道路。贡江下游没有自来水厂,不是近几年要重点保护的重要水源地,河套老城的南侧和梅林区可先保留原有的合流体制不变,考虑污水都有自净的能力,暂且不会影响到赣江下游水源,近几年可让污水直接排放到贡江,远期采用截流干管截流到污水处理厂去。

对于管网规划,原则是采用多水源环状供水,提高供水的安全性。现规划赣县和中心城区连成环状,保证了供水的安全性,避免了重复建设和浪费水资源,发挥了不同区域的不同的地理和经济优势。对于整个城区该统一的还是要统一,不要受行政区域的影响,而保持相互独立,这不利于我们给水工程事业的发展,不利于我们整个城区经济的发展。除了中心城区和梅林区连成环状,互通供水外,另外近期三水厂投入运行,不仅满足沙石镇的供水外,还通过陆路和桥梁将给水管网铺向黄金区,章贡区的火车站,还可通过323国道把水送到梅林区,各个区域内部能发展成环状供水的尽量发展成环状供水,保留一小部分树枝状管。这样整个的城区水厂的管网连成一个大环状,互通供水,保证了供水的安全性。在新建道路的地区,在新建道路时就要把给水管道和排水管道同时实施下去,要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尽量少造成浪费。

另外,对于管网中有些管径偏小,不能满足用户用水量和水压的要求,现可要自来水厂设几个测压点,通过整个的调度室来看哪些地方水压偏小,通过改造管网,调整管径的大小,来提高供水的水压和水量,满足用户的要求。还有一个措施是提高自来水厂的供水压力,但这都要考虑到提高水泵的扬程,需要更多的电耗,管道材质的承压能力。一般都是改造个别管道的管径的措施来满足用户的要求。

1、赣州市总体规划(1996—2010) 专题规划说明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西省赣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

2、城市系统规划 同济大学 戴慎志 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给水工程 严世旭 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余抗市给水规划编制及浅见 作者:王云海 许晓天 西南给排水 Vol 24 N。5 2002

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

6、室外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工厂管理规划篇(6)

[关键词]节能减排;电厂管理;对策建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向全社会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2010年6月3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了我国“十一五”期间实现节能减排的任务指标和总体要求[zw(]/gzdt/2010-09/25/content_1709716.htm[zw)]。面对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和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传统的高排放、高污染和高能耗的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电力资源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我国电厂企业如何能优产、优质、低耗地向市场提供充足的电力资源,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电厂企业的管理跟进问题。

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考验着我国具有自然垄断性特征的电力行业运行的综合管理水平,电厂作为电力生产的基础性企业,如何实行长期有效的科学化管理是较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在广大企业和居民用电量与日俱增的情况下,许多公用电厂都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积极转变生产发展方式,从企业价值链上着眼提升电厂的经济效益、降低发电成本、减少污染废料排放。但在改革发展走向纵深的过程中,也日益暴露出电厂管理上存在一些突出的瓶颈问题。

问题一:整个电力生产供给系统统筹规划层次和级别不够。

我国电力系统从职能划分上主要由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建设、电厂运营和售电部门组成,在电厂布局规划设计上存在着统筹管理层次不细致的问题。行政区域划分下的各地区总供需结构差异较大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电厂布局分布过于分散化,工业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对用电需求量较大,致使我国相当部分的供电资源向这些地区集中,各种不同资质类型的电厂都相继上马,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电力供应相对滞后,形成了基础设施供应不足的状况。虽然我国公用电力供应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但不同电厂仅从自身产能和效益出发着眼于当地供电市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在原料利用率、环境治理的能力上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电力作为一种基础性重型工业,存在着规模经济的特征,供电企业的效益水平与电厂的规模、技术设备、原料成本以及科学管理水平息息相关,我国供电企业在提高规模经济效益上还有很大的空间。自1993年国有企业推行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电力生产企业在流动重组、建立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上还面临着一些体制上的障碍,这给我国在市场宏观层面统筹电厂规划管理增加了难度。

问题二:电厂管理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电厂企业系统内外“对话机制”不顺畅。

工厂管理规划篇(7)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招商选资和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现就加强无项目工业厂房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近年,我市没有落实工业生产项目,以出租为目的自建的工业厂房(以下简称“无项目工业厂房”)逐年增加。无项目工业厂房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发展条件下作为“筑巢引凤”招商模式的主要载体,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加非税收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确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无项目工业厂房无序建设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一是为一些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差、资源消耗大、缺乏竞争力的低端产业提供了生存土壤,加剧了经济与环境、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加强无项目工业厂房管理,有利于为我市产业导向鼓励发展的项目腾出空间,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二是无项目工业厂房存在以建设工业厂房为名义圈占土地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加强无项目工业厂房管理,有利于土地资源的统筹利用,推动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无项目工业厂房的无序建设客观上造成了工业生产项目的分散布局,使生产生活废弃物难以集中处理,且容易形成建设、环保、安全生产、消防、工商、税费等方面的管理漏洞,加强无项目工业厂房管理,有利于从源头上加强环境保护,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避免税费流失。

因此,各有关部门和各镇区必须保持清醒认识,进一步统一思想,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加强无项目工业厂房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尊重历史,分类处理

加强无项目工业厂房管理涉及面广,影响深远,要本着“着眼未来,尊重历史”的原则,分类处理。

(一)经批准建设并已被租用的工业厂房,若出租人未办理消防验收、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等手续,承租人未办理工业项目立项、生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房屋租赁登记、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等手续的,应于12月31日前到相关部门补办,逾期未办理的,由相关部门依法查处。未被租用的(包括建成、在建和未建的)无项目工业厂房,落实承租项目后,出租人及承租人应按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方能投入使用。

(二)已领取土地使用证,但未经批准建设的无项目工业厂房,经整改后,符合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要求的,由市发展和改革、规划、环境保护等部门补办相关手续。落实承租工业项目后,再办理工业生产项目立项手续。对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无项目工业厂房,按我市有关违法建设清理整治的有关政策进行整治。

(三)今后新建用于出租的工业厂房,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建设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后方能组织建设。厂房建成后,出租人办理建筑、环保、消防验收或备案等手续后,方能将厂房交付承租人使用。

(四)严格控制零散布局工业厂房和“花园”式厂房建设,鼓励兴建多层厂房和推行“零用地招商”模式。有条件的镇区必须以镇为单位,按照“村镇联动,统一规划,连片开发”的模式,经市政府批准后统筹组织建设。

三、市镇联动,分工合作,强化管理

(一)市发展和改革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社会投资项目立项的规定,把好工业厂房立项关,没有落实工业项目的不予办理立项手续。新建工业厂房依法执行法人责任制。

(二)市规划部门要加强对工业厂房的规划引导,严控工业集聚区外零星工业项目用地和低容积率工业厂房建设。

(三)市国土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划部门意见,凭发展和改革部门的立项文件办理土地使用证。

(四)工商部门要规范承租项目的登记注册,依法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

(五)税务部门要加强承租项目的税务登记管理工作。

(六)市环保、消防、安监部门要严把承租工业项目环保、消防、安全生产关,杜绝环境和安全隐患。

(七)各镇区要对本镇范围内已建成和在建无项目工业厂房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并于*年12月31日前将调查统计结果以书面形式报告市政府。各镇区应加快建立本镇区用于出租的工业厂房的专门档案,对厂房的建设进度、相关手续办理情况、落实承租工业项目及租赁情况等实施动态管理。对不符合我市产业政策,不符合规划、环保和消防要求的承租工业项目要坚决予以整改或取缔。各镇区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辖区范围内所有新建工业项目的审批工作,跟踪、核实项目的落实情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