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健康教育标准化

健康教育标准化精品(七篇)

时间:2024-04-08 16:14:44

健康教育标准化

健康教育标准化篇(1)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膝关节病患者96例。症状为行走时疼痛加重伴跛行,膝关节压痛,活动受限,经X线摄片检查,膝关节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节面破坏及关节间隙变窄。入院后30例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予抗感染及功能锻炼,术后2周拆线,切口一期愈合,半年后随诊,患者生活自理已弃拐下地行走。

护 理

入院护理:①评估全身情况: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全身健康状况、既往史、过敏史、药物史等。②住院环境介绍:主动向其介绍主管医生、护士、洗漱间、开水房等。使患者消除陌生感。

术前护理:⑴心理护理:护士应给予患者针对性地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解释手术目的及预期效果,详细解释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知识,介绍主治医师的技术水平、同类手术的成功率、既往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信心。家属的理解、支持在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中起很大作用。⑵术前准备完善常规检查,做好基础护理,术前1天备皮,检查手术野皮肤,如有疖、毛囊炎、皮肤病等及时治疗痊愈后方能接受手术,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及既往史,术前6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对过度紧张的患者术前应用镇静剂,留置尿管,术前30分钟给予静滴抗生素,以减少感染机会。积极控制血糖、血压:术前空腹血糖维持在9mmol/L以下,血压维持在150/90mmHg以下[2]。⑶术前健康教育:①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舒缩运动:患肢伸直绷紧足尖,膝部用力向下,保持10秒/次;②指导患者进行患肢直退抬高运动:患者取仰卧位,健侧膝关节屈曲,避免对腰椎产生压力,患侧膝关节伸直,踝关节功能位,抬腿高度离床10cm左右,保持10秒,抬高角度及保持时间可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3];③膝关节、踝及足趾关节的屈伸运动:患者取平卧位,做膝关节的主动和被动伸屈活动;④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使其掌握抬臀及放置便盆的技巧,以适应术后床上顺利排便。

术后护理:⑴一般护理:患肢抬高且保持中立外展位,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严密观察切口渗血,局部皮肤温度,足趾活动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如皮肤温度低、苍白、发绀等应立即放松绷带;观察患者的疼痛情况,适时予以镇痛,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⑵引流管及切口护理:将负压引流器固定低于膝关节10~20cm处,以保持负压状态,观察负压引流管是否通畅,妥善固定负压引流器,要经常捏压引流管,防止血液凝固,定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记录,更换负压引流袋时,禁止抬高于切口水平,防止引流液倒流,引起感染,根据引流量及性质,一般术后48~72小时拔除引流管。⑶饮食护理:早期进清淡、易消化饮食,如汤、粥、面条等,中晚期则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另外应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富含纤维素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⑷预防并发症: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自远端向近端按摩肢体,麻醉苏醒后鼓励患者在耐受疼痛的情况下,尽早开始股四头肌舒缩练习,还可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②预防褥疮:保护骨突部位,用海绵、软枕垫于臀部、下肢,使其卧位舒适,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无渣屑、无皱褶;③预防感染:如术后出现体温明显升高、切口疼痛、关节肿胀,则可能发生感染,应选用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支持疗法增强患者体质,增强抗感染能力。⑸康复锻炼:功能锻炼分阶段进行。①第一阶段:术后1~3天,此期为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以床上为主。术后第1天开始CPM机被动锻炼,第1次应从30°~40°开始,以后逐日增加5°~10°,锻炼2次/日,30分钟/次[4];②第二阶段:术后第4~14天,此期为术后中期,功能锻炼主要是增加关节的活动度,同时强化肌力的恢复程度。术后第4天待患者可耐受疼痛,肌张力恢复时,可进行下地行走训练,先用助步器帮助其行走,待重心稳定后改用双拐,以上锻炼方法交替循环进行,2~3次/日,做20~30分钟/次,也可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③第三阶段:手术2周后,此期锻炼的目的以增强肌力为主,同时保持已获得的膝关节活动度。包括负重行走训练、抗阻力训练、上下楼训练。

出院指导:出院后继续院内所学训练内容,选择性实施,次数时间取决于具体情况,不要短时间超强度训练。同时要注意预防感染,有感染时,如扁桃体炎、皮肤感染、手足癣等,要积极治疗。

讨 论

科学系统的围手术期和术后康复护理,是保证治疗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直接关系着手术治疗效果的成败。通过对2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科学康复护理,在随访中未发现有关节愈合不良、脱位、关节畸形和僵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采用的在术前术后保持与患者的良好沟通,从心理、健康教育、切口、饮食和分阶段的科学康复锻炼方法,有效的防止了全膝关节置换术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贾勤,朱红英.48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这的康复训练[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161.

2 陈维珍,杨桂莲.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的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4,10(9):708.

健康教育标准化篇(2)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323-0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学习对于作为一线体育教师的我们十分重要,它指出了体育教学中要教授的内容,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在完成这些教学目标要遵循什么样的基本理念。只有正确解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才能正确把握教学的方向,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深刻的体会到"新课标'对于体育教师的教学的重要性。

正确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体育课程改革至今已有15年的时间,2001年颁布试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改变了以往的大纲时代,新课标准的试行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理念通过体育促进学生健康,全面育人的思想,这提点得到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认同,在这次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有较大的提高,学习方式有新的变化。同时存在不足的是,在2001年制定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只划分了不同领域、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并没有规定出具体详细的内容,导致教师、学校和地方在选择教学内容时的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教学过程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经过10年新课标的试行取得成就的同时,面对新的问题进行调研反思,在2011年正式颁布了体育课程标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统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那么课程性质界定也发生了变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同时阐述和强调了课程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科学性质。基础性: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生活的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基础。基础性主要体现,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和体育锻炼方法与意识的形成是当前社会发展和健康生活所需要的一项基本技能,在学校教育中体育课承担着这一责任也体现体育教学的功能性。实践性: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提高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提高体育与健康的实践能力。实践性主要体现,体育课是发挥人实践能力的课,是大脑指挥肢体运动学习运动技能,达到学会体育锻炼方法的目的。健身性: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运动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健身性主要体现,体育课是学习体育锻炼的方法,学会正确把握体育锻炼中的运动负荷强度,最终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作用。综合性: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渗透德育,整合多种价值。综合性主要体现,体育课程在发挥教授学生体育锻炼知识、技能和方法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本质功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勇敢、团结、刻苦的意志品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明显发生变化。在大纲时代要求的是"三基"即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那么现在的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强调: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高度重视"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同时辅助营养、疾病、安全教育。

(2)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由此分析,体育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相联系 ,引导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同时,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处理好尊重学生的运动兴趣与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精神之间的关系。每一项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都需要长期的练习才能掌握,运动技术动作的形成是螺旋式上升的,技术动作的形成要经历从分化――泛化――巩固――提高――自动化这五个阶段,同时加上一定量的练习才能达到质变。所以,运动技能的学习需要刻苦精神体现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困难或者枯燥造成学生运动兴趣的减弱甚至放弃,那么此时体育教师如何处理好学生这种消极情绪,引导学生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所教授运动项目的重难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采用与学生身心特点相符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学生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

(3)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强调在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掌握。由此可见,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传输式教学模式被取代。现在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主导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采用灵活多样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真正的学会体育与健康的学习和锻炼的能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课程的内容变化,以往是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现在将三大目标细化分为:运动参与(积极参与学习和锻炼,体验运动乐趣和成功),运动技能(学习体育运动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身体健康(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 全面发展体能和健身能力,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四个目标,这四个课程目标充分体现了,体育课程的综合性,同时为体育教师提供选择教学内容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何元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进程研究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3

[2]于素梅.《体育与健康》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2

[3]龚正伟.《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健康教育标准化篇(3)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评估标准 工作成效评估

一、各省市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标准的比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是人们按照一定社会的性质、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所确立的教育目标,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效果及学生学习质量和发展水平进行科学的判定。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开展,各省市响应上级号召,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并制定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标准。本研究针对国内12个省市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标准,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开展状况、工作成效评估四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对这四个标准细化,如机构设置又细化为:领导重视、有工作计划、设心理咨询室、有基本设备、专项经费五个指标,按各指标完善程度分别记分,具体方法为:在各省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中若无某项指标就记为0分,若有某项指标则按标准中提到过、标准要求一般、标准要求较完善、标准要求完善分别记分为1分、2分、3分、4分。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置的比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置包括领导重视、工作计划、设心理咨询室、有基本设备、专项经费五项指标,根据各省市的资料对其进行评分,评分结果如表1所示。各省市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置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上海、浙江等地比河南、陕西、吉林对“机构设置”这一标准的要求要高;各省市心理健康教育都引起了学校领导的重视, 12个省市中除河南和南京外都将有心理将康教育计划作为机构设置中的一项指标。在上海学校有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并纳入了学校总体规划。在心理咨询室建设这一指标中,上海、南京、大连、浙江提出了明确规定,要求有专用电脑、办公桌、电话、收音机等,还需配有图书、各类心理量表等。而北京、武汉、河南、陕西则未将心理咨询室建设作为一项评估指标,;此外,上海明确规定“学校财政预算中又有满足工作需要的专项经费,且确保经费到位。”而在南京、大连、吉林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中并未将“专项经费”作为一项评价指标。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比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包括有专兼职教师、对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对全体教师的培训、团队干部培训四项指标。如表2所示:上海、广东、北京、南京在师资队伍建设这一标准中的得分要求比其他地区高,其中广东省将取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资格分为三个等级,要求各镇以上学校有“a级证书”教师一名以上,中小学以上学校至少每校有“b级证书”教师2人;60%以上中小学有“c级证书”教师3—5人,校长、主任、团队干部基本上都参加过培训;在有专兼职教师这一指标中河南、陕西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标准中只提到要有专兼职教师,但没有人数限制,其他10个地区都对专兼职教师的人数有各自的限制;武汉、大连未将对专兼职教师的培训作为一项评价指标;此外,在全体教师的培训这一标准中上海、北京、天津等地每年都举行1—2次对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在教师团队化建设方面,南京要求建立一支以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共青团、少先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而天津、陕西、重庆、浙江的教师团队中主要是专兼职教师和班主任。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状况比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包括课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咨询室定期开放、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对家长和学生的讲座情况、有无研究课题、家校之间的沟通情况、心理档案的建立情况八项指标。如表3所示:浙江、广东、北京、南京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状况这一标准中得分较高。浙江省除要求学校更具专项计划开设心理辅导课,每班每学期不少于5节外,还对心理辅导课的内容作了校本课程的要求;北京、上海等地则只要求每班每学期不少于5节的课程,天津和吉林则未将这一指标纳入评估体系之中;在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中,上海、南京开展了多渠道、多形式、多媒介的宣传活动,并设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社团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活动。在上海、广东学校还开办了心理健康教育网,并有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进行网络咨询及维护更新。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比较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评估包括有定期的工作总结、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学校有无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记录、是否重视校园心育氛围、是否重视教学的实效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否取得一定社会影响并为其他学校提供示范作用。如表4所示:各省市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取得成效的评估都不够重视,天津、重庆、河南、陕西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评估标准中提出重视校园心育氛围;重庆、武汉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要有实效性。除此以外,各省市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有咨询记录、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教学实效性、产生社会影响并为他校提供示范作用这几项标准都没做出要求。

二、从评估中体现的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1.评价标准差别大

从地域上看,各地区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情况各有不同,评价标准也因地而异。中小学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地区都分布在省会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在城镇农村等西部偏远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极为缓慢。

2.教师队伍的评价标准仍需完善各地并没有对学校交流学习提出明确的指向性引导,对教师的进修和培训的具体要求也依然未作说明。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在学校中人员较少,充当着孤家寡人的角色,且心理健康教师本身就比其他教师相比要面临更多的烦恼,解决更多矛盾,更容易有职业枯竭感。除了心理教师自身要积极的自我调节外,学校对于心理教师的保护就显得非常必要。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缺乏全面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机制由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评估四项构成,相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评估”这一指标,前三项指标受到了各省市的重视,但各标准中的具体评估指标还存在差异,如附表1所示,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置中的专项经费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所需基本设备这两项指标中,各省市存在差异。

健康教育标准化篇(4)

关键词:体质健康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全国高等院校从2007年9月新学年开始,都已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同时废止2002年7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布并一直执行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以下简称《旧标准》)。对《旧标准》与《新标准》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新标准》出发点,深刻领会《新标准》的精神实质,针对《新标准》的变化情况与发展趋势,把握《新标准》变化的重点和难点,便于今后贯彻实施《新标准》,准确反映大学生体质健康本来面目。

一、《旧标准》和《新标准》产生的历史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历史时期先后制定并实施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1958年),《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75年),《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1990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2年)。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具有积极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生活水平的普遍改善,热量、脂肪等摄入过多及食物结构的不尽合理,加之营养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滞后,特别是沉重的课业压力使得学生余暇锻炼时间减少,导致了肥胖发生率的不断增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适应社会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的迫切需要和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2002年7月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过程中,对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有针对地进行身体锻炼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标准也需要不断发展完善,同时这些标准在实施过程中也难免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由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中部分项目的评分标准较低,原本是想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有的学生却因为不需要过多努力就能及格,锻炼的积极性反而下降。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组织专家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总结《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过程中发现的一些不足与偏差,借鉴和吸收国内外体质健康评价的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了完善和修改,制定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新标准,并于2007年新学年正式开始实施。

二、《新标准》和《旧标准》各测试项目分值变化及增幅对比

从(表1、2、3)中可以看出,肺活量、台阶、握力三个测试项目均是采用指数的方式进行评价的,与体重有直接关联。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1000/800米、50米则采用绝对值进行评价的。《旧标准》在区分度得分评价中比较笼统,测试成绩不一样而得分可能一致,不够准确,而《新标准》区分度得分评价中更细化、更准确。但同时各等级标准提高了,其中男、女生1000/800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肺活量、台阶、50米、握力提升幅度依次递增,且握力相对提升幅度最大。也就是说同样的测试成绩,《新标准》比《旧标准》得分相同等级却降低了,学生想获得原来同样的等级,则必须相应提高自己的测试成绩。

4. 新旧两种标准身高体重测试项目得分变化对比

在《新标准》与《旧标准》的身高体重对比中,女生标准无变化(取身高体重其中任意一组数据为例)。男生则取身高体重最低、中间、最高三个区间段进行比较,在同样的身高中,男生最低身高区间段上,《新标准》比《旧标准》的体重在营养不良、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肥胖五个评价标准上放宽了尺度;中间则略有提高,但幅度不大;而在身高最高区间段上标准则有不同程度提高。标准的变化,显然对大学生身高体重标准有了新的评价方法和要求,明确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目的和标准。

三、《新标准》存在的不足

1. 新增设测试项目跳绳、篮球运动、足球运动、排球运动,虽增加测试学生综合运动的能力,但与原有立定跳远、50米跑项目可替代性不强,不应设置为一个类别。且新增项目因测试方法不是智能化,与其它项目不统一,成绩需由手工录入,而可能不被大家所选择,起不到新增测试项目应有的目的和作用。

2. 《新标准》总得分等级标准和各项目测试成绩等级标准同时提高,幅度过大,会造成大量不达标的学生,从而使部分学生因达标无望而敷衍测试工作。笔者就本校2005级一年级时测试的全部数据,任意抽取五个班级218名学生的测试数据导入《新标准》进行计算,结果如下(表4),而且在不及格人数中男生占56%,女生占44%,说明男生标准提升幅度大于女生。

3. “《新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它不是以鉴别学生体质健康的优劣和选拔运动员为目的,而是通过评价,反馈给学生、教师、家长,使学生知道自身还存在哪些不足,应该怎样努力达到既定的目标”,这是《新标准》的目标。但同时《新标准》又规定:“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是学生能否毕业的基本条件之一。”既然不是以鉴别学生体质健康的优劣为目的,只是起到评价、反馈作用,就不应该成为学生能否毕业的基本条件之一。

4. 《新标准》仍然没有改变原来身高体重在营养不良、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肥胖五个评价标准上区分度,60-100得分的跨度太大,测试成绩不能够准确反映学生实际,应继续细化,减小区分度间隔。

5. 从各指标权重所占比例来看,身体形态(身高标准体重)占10%、身体机能(肺活量)占20%、身体素质50%和运动能力20%,身体素质健康要求仍然大于体质健康要求,有些偏离“体质健康”评价的初衷。

四、建议

1. 《新标准》给“体质健康”的定义是与学校体育密切相关的学生身体健康,所以只有综合体育运动能力高低才能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身体健康程度,即“体质健康”。测试项目设置应以评价“体质健康”的因素为主要,减少身体素质的测试项目的比重,增加类似于跳绳、篮球运动、足球运动、排球运动等反映综合运动能力项目的比重。

2. 《新标准》的初衷是想通过提高各项目达标标准来促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但忽高忽低的达标标准是否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有待观察、检验。建议把《新标准》当成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而非学生能否毕业的基本条件之一。

3. 选测项目设置应在每个类别中同时设置同类型、可替代的多个备选项目,以供学校选择,也可避免因选择不可替代的不同类型项目,出现同一人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不一致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4-4.

[2]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07-04.

[3]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S].2007-04-04.

健康教育标准化篇(5)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课程实施;信息学;多元评价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5.10.031

〔中图分类号〕G25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5)10-0165-04

Establishment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Multi Information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for the Localiz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urriculumTian Lei1,2Chen Gang1

(1.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2.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32,China)

〔Abstract〕In the view of informatics,the course implementation is the process related to selecting,spreading,communicating,storing,processing,handling and giving feedback of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while the evaluation of course implementation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situ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of course implementation.Establishment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multi information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for the localiz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urriculum is advantageous to the control of the process of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nd is beneficial for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curriculum goal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urriculum;the course implementation;informatics ;the evaluation;system of multi information

由于课程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因素更多、更复杂,在实施过程中也有更多的变数,因此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本文应用信息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课程实施过程评价,使其系统化,进而构建课程实施过程信息多元评价体系。自信息科学诞生之后,信息概念、信息思维方式及其一般原理,逐渐被其他传统学科应用以解决该学科所面临的难题。“当用全新的信息思维方式对传统的学科理论和内容进行重新审视和研究时,便会立即赋予这些传统学科以某种薪新意义的全方位改造或全新意义的阐释。”[1]用信息思维方式、信息及系统科学方法及理论来构建评价体系,对于课程实施的调控以及拉近课程目标与课程实施的现实之间的距离,具有重要意义。

1体育与健康课程地方化实施的信息学释义

体育与健康课程地方化实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教学实践信息交流的中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主旨体现在着力建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有机结合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和发展上。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的建构以信息的传播和加工为基础,信息传播与加工发生在师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乃至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因此课程实施是根据主体需求进行信息的选择、传播和加工的过程。体育与健康课程地方化实施是一个既关注国家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对所有地区、所有学校、所有学生的基本的要求,也关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具体情境中体育教师、学生的特殊需求,将相对宏观的国家课程“情境化”、“具体化”创造和丰富的过程。建构符合本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与体育发展、学校发展需要和学生需要、体育教师可操作的国家课程的具体形态。一般情况下课程实施具有其潜在的工作流程或程序,地方化实施也不例外。体育与健康课程地方化实施的过程是指发生于国家课程在各地区实施中的一系列事件或环节。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地方化实施通过对其实施过程的回顾与反思,寻找事实,使用这些信息去描述、分析和解释体育与健康课程地方化实施的过程与要素,来提升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地方化实施的认识,掌握体育与健康课程地方化实施的一般规律。

2015年10月第35卷第10期现?代?情?报Journal of Modern InformationOct,2015Vol35No102015年10月第35卷第10期国家课程地方化实施过程中信息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Oct,2015Vol35No102评价的目的

斯塔费尔比姆(LDStuff lebeam)从信息学角度认为,教育“评价是一种选择、攫取和提供、描述和判断信息的过程。这些信息涉及研究对象的目标、设计、实施和影响的价值及其优缺点,以便有效指导如何决策、满足教学效能核定的需要,并增加对研究对象的了解”[2]。从信息学来看,课程实施过程中信息评价具有信息反馈的功能。课程实施过程评价为课程实施的效果提供反馈信息,并根据所反馈信息进行价值判断。体育与健康课程地方化实施评价是渗透于地方化实施过程始终的形成性过程。也就是说,地方化实施评价阶段是生成的过程,它不只是一种客观的技术性描述,而是互动的信息反馈,意在发现地方化实施问题的本质及其解决办法的过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地方化实施过程信息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证明地方化实施的正误、好坏、成败,也在于运用地方化实施过程信息评价发展,将地方化实施评价得出的各种判断信息,用于指导实践活动和为地方化实施过程各个阶段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对实施状态的信息反复识别和判定,引导调整方向,为地方化实施过程的监督调控和纠错补救服务,引导和改进地方化实施的实践过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地方化实施评价主体与客体信息交流和反馈不断进行,使得地方化实施过程附有评价的功能价值,可以通过嵌入地方化实施过程的内部程序来发挥作用,而无需作为独立的逻辑程序。体育与健康课程地方化实施过程信息评价,一般都要遵循一定的基本框架,课程实施评价较为成熟的模型、方案、设计、途径也都适用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地方化实施的评价。

3信息评价的阶段划分

31评价的准备阶段

(1)评价目的的确定,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对本地区地方化实施背景性评价。主要是指与体育与健康课程地方化实施有关的政策限度、需求状况、资源基础、师生发展水平等方面信息的综合判断,意在评估地方化实施的方向;二是对体育与健康地方化实施方案本身的评价。评价的重点是方案的内在特征,而不是使用效果。意在考察本地区体育与健康地方化实施方案目标的合理性、目标与内容间的一致性,以及方案内容的准确度、适切性等;三是对地方化实施过程中问题的发现并意在通过评估予以解决。

(2)地方化实施评价对象的确定,体育与健康地方化实施评价作为地方化实施过程中的特殊活动,不仅可以发生在地方化实施过程的任何阶段,还可以指向地方化实施本身、地方化实施运行过程以及地方化实施结果等不同评价对象。至于评价对象的确定,要根据评价目的选定,可以是地方化实施方案本身,也可以是评价的特定部分或环节。

(3)制定评价方案,包括明晰评价目的和要求、确定评价人员、拟定评价活动的时间表、确定评价对象和评价的实施原则、选择评价指标、确定收集信息的渠道、所需的技术和工具、确定用于评价的样本总量、选择或研制收集信息所需的工具、安排评价活动的方法、场所和经费等确保体育与健康地方化实施评价活动顺利开展的各项内容。

32评价的实施阶段

体育与健康地方化实施评价的实施阶段,主要涉及收集整理地方化运行情况及相关评价信息,分析、处理和总结评价信息,做出评价结论等工作。对于信息的分析,可以采用数量统计的方法或描述的方法进行分析,分析的步骤包括:确定判断体育与健康课程地方化实施成败的标准、确定地方化实施的潜在影响因素、确定实施后可能出现的多种结果、确定地方化实施的各种因果关系。这一阶段是地方化实施评价活动的最关键环节,地方化实施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处理和判断的全过程决定了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全面性和有效性,是得出地方化实施建议和做出行动反馈的依据。

33评价的反馈阶段

体育与健康地方化实施评价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评价的反馈阶段,这一阶段包括将评价结论整理成文形成评价报告的过程,以及对评价报告的运用过程。评价报告不单要对评价结果进行说明,还需要依据结果提出政策建议。除此以外,对评价报告的解读和使用也意义重大,它决定了评价结果能否转化为实际行动,用于完善政策本身或改善政策过程的运作。

4信息评价的层次

41学校层次的监控

体育与健康地方化的实施过程“不是保证某种相对而言己知的和己定的事情”,“而是产生于人们曾经经历过的和现在理解的,是一种创造性和对待即将发生的东西的意图”[3]本次课程改革,各地区、各个学校、教师、学生往往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由于他们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和评价具有独立的解释能力和运作能力,享有高度的自治,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同地区、学校乃至体育与健康课堂中呈现的课程改革都是具体的和相互差别的。

一般而言,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不可能是被直接告知的,而是在不断渗透中缓慢形成的,同时真正意义上的改革,不仅仅是有关知识、认知和技能的变化,最关键的还是人们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转变。体育教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转变是对固有的先见观念和习惯的突破,这种突破需要通过群体间的相互激发、引导,形成改革的组织氛围和实践模式。

学校层面的监控,不仅可以从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直接经验出发,具体指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中的现实问题或是对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进行整体评价,提升和改善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水平,同时也使得体育教师在适应性解读和创造性改造中,逐步使教师形成一种信念,即他们应该作为伙伴来决定他们自己的工作计划或所在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特色化实施。

学校层面监控的内容包括:地方化、校本化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规划;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管理、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发现、解决机制的建立情况、教师教研、培训、资源建设情况等。

42教育系统层次的评价

体育与健康课程地方化实施评价的一般组织都涉及一系列的程序性活动,需要依靠各级各类教育行政机关进行统筹安排、组织落实。他们不仅负责为政策实施和评价提供各种行政支持,如组织机构设置、人员安排、资源供给和明确权责关系等,还通过他们的行政力量动员并落实多元主体的参与,如政府机构以外的专业研究机构及其人员、大众传媒、社会团体和各阶层的人士等,可见,行政权力的主导在政策实施和评价中是举足轻重的。

43用户取向的评价

社会相关利益团体、社会群体和普通公众也会参与到体育与健康课程地方化实施评价活动中,他们以群体或者个体的身份进行有组织或无组织的评价活动,这类评价有时是非正式的,但是作为社会各阶层不同人士之于改革的重要意见和判断,也会通过大媒介得到广泛地传播,具有反馈及时和辐射范围广的特点,会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地方化的实际运作和实施方案的调整产生一定的影响。

5信息评价多元主体划分

从关于课程实施主体的研究成果来看,对课程实施主体理解经历了由单一主体到多元主体,由仅是自然人到吸纳团体、组织、机构的转变,这种转变是由于对课程实施本质理解的深化。在特定课程实施过程的阶段,实施主体与评价主体不断地进行信息交换,显然参与课程实施过程评价主体也是多元的、复杂的,所以需要我们准确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地方化实施过程中信息评价主体进行划分。

51信息传递者

课程实施“是一个创造课程方案者和传递课程方案者之间的互动的过程”[4],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制定后,应用到实践需要一个传递者,是来连接课程方案制定者与课程方案执行者的媒介。传递者转达课程方案的理念与价值取向,课程方案实施的技术信息、课程实施的策略、课程方案实施的实际状况信息等,也同时对所传递的信息进行评价。这种传递是双向的,既包括由课程方案制定者到课程方案执行者,也包括课程方案执行者到课程方案的制定者之间的传递。课程方案传递的具体行为表现为: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宣传与动员、组织与培训等。体育与健康课程地方化实施的过程中,传递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需要地方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学校、体育教研员、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师等,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与价值取向;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在本地区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宣传;动员和组织本地区的学校及体育教育单位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培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师等一系列行为,旨在传递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行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地方化实施过程中,地方文化、本地固有的价值观影响着传递者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解,以及宣传、组织培训等一系列行为要结合本地实际,使课程传递行为具有地方特征。

52指令执行者

课程改革只有落实到教学中才有意义,所以课程实施最终的归宿也必须是教学。课程实施过程中指令的执行者既可以是课程变革的主体,也可以是教学主体。教师作为课程执行阶段的执行者,体现在教师的“课程执行力”上,在课程教学情境中,课程标准是通过教师教案而得以执行的。教师又依据课程标准,整合课程资源,而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因此,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是提高教师课程实施水平的重要途径。体育与健康课程地方化实施的执行者不仅仅是体育教师,还应包括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体育教研员、校长等。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过程,体育教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执行者,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53决策调适者

伯曼与麦劳克林(PBerman & MMcLaugh-lin)认为:“课程计划本质上要求实施过程是应用者与学校情境之间的相互适应过程――即是说具体方案的目标和方法是由参与者本人最终加以具体化的。”[5]不但是与“学校情境”之间,而是在整个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不确定的、复杂的因素影响,完全“忠实”地、机械地执行课程计划,必然导致课程计划不能如期实现。这就需要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调适者”,对课程计划与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境之间进行“双向”调适。调适行为是以评价为前提的,任何没有经过评价的调适行为都是盲目的,所以,只有作为课程实施的评价主体才能作为决策的调适者。完全照搬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必然使课程实施陷入僵化的境遇,如果能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传递者和执行者的需要,在体育课程实施的方法及技术上,乃至课程实施的目标上进行调整,以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有效地实施。

54评价中介

评价中介不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程地方化实施过程中,只应第三方要求对课程地方化实施过程进行评价。具体来说,评价内容包括课程方案的制定是否基于课程改革的需要;课程的实施过程是否符合实施主体的需求;课程的实际运行是否符合课程方案。评价中介是基于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否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运行的实际需求,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实际运行状态是否符合课程标准,进行双向评价。这种评价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评价,但最终目的是使人们认识到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还存在哪些不确定的因素影响课程实施,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存在哪些不足等。

6信息评价内容多元化

有效的信息评价在于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多元的评价内容能更为全面地反映课程实施的效果。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地方化实施过程的程序来划定评价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地方化实施的程序:地方通过制定课程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师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实施。

61地方通过制定课程实施方案组织实施评价内容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课程实施方案是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关键,是课程标准与体育课堂教学的中介和桥梁,是本地区区域内学校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及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对地方制定的课程实施方案的评价,应该从是否体现出国家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与理念,是否反映出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即在达成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情况下,是否充分体现出地区自身的特点等方面进行评价。

62师生通过教学实施评价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学习目标的制定是否“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思想,强调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4个方面目标的有机整合,充分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学习目标的制定是否体现地方化的特征,学习目标的制定是否结合本地区的实际。体育与健康课程地方化实施要求学习目标结合地方实际,遵循地域文化,而这种“基于地域文化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应在基本理念、价值取向、知识与技能学习等方面体现地域性特征和地域文化色彩”[6]。二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以学习目标为依据,贯彻《体育与健康标准(实验稿)》、《体育与健康标准》的“以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以教学内容服务于目标,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三是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是否合理。《体育与健康标准(实验稿)》提出“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要根据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等方面进行选择与合理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是否合理决定着教学质量好差,进而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效果。因此,我们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有效地实施就必须根据具体实际,选择科学、合理,又符合学生、学校、地方实际的教学方法。

7结论

应用信息思维方式及信息科学理论来研究体育与健康课程地方化实施过程评价问题,使原本复杂、抽象的评价问题简单化、形象化、系统化,为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地方实施过程信息多元评价体系提供了可能。体育与健康课程地方实施过程信息多元评价体系是一个与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不断进行信息交流与反馈,它渗透于课程实施全过程,它不只是一种客观的技术性描述,也是反映课程地方化实施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的过程。构建不同评价阶段、多层次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和多样评价内容的课程实施过程评价体系的意义,在于引导和改进体育与健康课程地方化实施的实践过程。

参考文献

[1]邬.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方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5:460.

[2]斯塔费尔比姆.系统的评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58.

[3]迈克尔・富兰.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4:38.

[4]Ornstein,AC.& Hankins,FP..Curriculum:Foundations,Principles,and Issues.Third edition.Boseon:Allyn and Bacon,1998:292.

[5]See MclaughlinM..Implementation of ESEA Title I:A Problem of Compliance[J].Teachers College Record,1976,80(1):69-94.

[6]娄坚强,樊炳有,等.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方案――如何反映地域体育文化特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0):104-111.

健康教育标准化篇(6)

(1)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的关系教学评价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运用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信息和科学依据。教学评价是按照教学目标进行的,明确教学目标是搞好教学评价的前提。教学目标总是带有某些程度的原则性、抽象性和笼统性。为了教学评价顺利进行,必须把教学目标分解为教学指标,建立教学指标体系。

(2)心理健康的学习领域目标在课程标准里心理健康教学培养的领域目标如下:①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该领域目标的水平目标:体验体育活动中的心理感受;体验身体健康状况变化时的心理感受;了解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意义;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②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该领域目标的水平目标:在体育活动中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行为;正确对待生长发育和运动能力弱可能带来的心理问题;通过体育活动树立自尊和自信;在体育活动中努力获得成功感。③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该领域目标的水平目标:说出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观察并说出同伴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知道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节情绪;学会其他调节情绪的方法;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调控情绪的意愿与行为。④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该领域目标的水平目标:在体育活动中适应陌生的环境;在一定的困难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敢于进行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根据自己的运动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情景中,体验战胜困难带来的喜悦。

(3)有关体育学习的心理健康评价指标研究现状张旺认为:评价中注重学生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和提高学生的自信水平。意志品质是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忍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等精神。新课程心理健康领域对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提出了具体现象并给予评价,还将评价记入学生的成长卡中,作为学期结束学生体育成绩总体评价的一部分。体育活动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一个重要因素,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多给他们一些及时的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水平。

(4)有关体育学习的心理健康评价方法研究现状体育对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已越来越凸显,心理健康目标也被列为体育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并且把对学生的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知、情、意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纵观教育学各学科,唯有体育教育,以其独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以其对培养形式良好的心理状态、塑造学生心理健康环境的显著功能,成为承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优载体。体育课程教学心理健康目标的设定对体育课程改革起到关键性作用。

(5)学习领域目标与心理健康评价的关系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确定心理健康目标是确定心理健康评价指标的前提,只有通过心理健康目标才能确定出评价指标,而学习评价是针对于目标而言的,目标实施的如何只有通过评价才能得出结论。所以说,目标和评价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密切联系,只有通过评价才能看出课程的实施情况。

(6)学习评价的分析学习评价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更直观地体现教学活动的成效。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在学习成绩评价建议1~2年级采用评语制,3年级至高中三年级采用等级评定制,也可以将等级评定与评语式评定结合使用。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定还应重视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生成长记录袋可以收录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的发展、学生学习态度和行为的变化等方面的有关资料。

二、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通过对心理健康内涵和课程标准中心理健康的释义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定义都是比较抽象和泛化地介绍心理健康,没有对心理健康得出一个可行性概念,这就使教师在认识心理健康的学习领域目标上模糊不清,难以实施,更无从谈起准确的评价。课程标准中的心理健康的内涵偏于简单而仅仅侧重于一般心理过程的把握,缺乏体现心理健康本身的简练、可操作的准确界定。(2)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收集文献中各学者对心理健康评价指标和课程标准中心理健康评价的指标是基本一致的,这说明学者在对心理健康评价指标上的研究和课程标准中是高度匹配的。(3)通过查找参考文献,发现学者对课程标准中心理健康评价方面的研究文章很少,这可能是由于现在这方面体育课程的实施还不是很好,再就是实施过程中不是很好把握。

2.建议

健康教育标准化篇(7)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教育 评价标准

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标准的出现,要求体育与健康教育有适应其发展的评价标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基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特别是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以后,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要切实地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更加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深化改革,旗帜鲜明的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新任务。党的十六大已将我国带进小康社会阶段,目前,国家教育部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为现阶段的主要目标。新课程改革表明体育与健康教育在这个时期起关键基础作用。在日常的教学中有一个什么样的评价标准才能完善地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促进学生通过教学过程达到我们所希望的健康状态,使受教育的主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形成良好的教育循环,这就需要靠科学有实效的评价体系。我就以此方面进行阐述。

评价标准的具体说明

1、主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的评定将是学校体育工作考核的一个重要部分,搞好每节、每周、每学期、每学年的质量评定不仅能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发现问题提供反馈信息,并且对体育教学还有重要调节作用,同时也能为开展教学改革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科学化管理积累资料,更是科研的一个重要部分,尤其是在这个过渡时期,人们的观念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体育与健康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怎样使学校的体育教学扎扎实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从过去的单纯追求身体(体质)的发展和技术的传习改变为以新的健康观指导下的体育教学,真正使中小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健康发展,为终身体育与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是我们要谈的评价标准的指导思想。

2、目前的基础状况

传统的教学已正在逐渐被淘汰,但应该怎样改、具体怎样落实到实际中的每一节课,要使教师做到有条不紊,又不随着学生的主观动态而波动,这种状态十分难把握,造成教师不愿教课,学生不愿上课,家长担心孩子出意外,不让学生参加活动,形成恶性循环,致使我们的体育课与健康严重脱节,指导思想成为了束之高阁的贡品,但具体怎样做才算合理呢,就成了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3、科学地评价体育与健康教学

3.1科学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应让受教育的主体——学生得到什么

人在不断探索知识时会遵守这样的规律,对体育与健康学科也是如此——即学生乐于上课,对课堂所授的课感兴趣,才能使学生自愿努力学习,只有这样的学习让学生在身心两方面受益,同时才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才会不断的在不同时期按照自己的需要去主动积极的学习。在完成几年的固定学业中让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教学形成自己喜欢的自学行为,并有能力支配自己运动的能力,形成终身体育及健康的生存与生活方式。这就是一堂科学的体育与健康课带来的良好效果的积累。也是体育与健康教育在人的整体素质提高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3.2面对这样的目标、教育的主导—教师起着不可限量的作用

注意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动机、责任感和成就欲,教师要把教学任务转化为一个个不同年段、不同年级、不同课节的教学目标,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五个领域中分层次、有侧重、因材施教,让学生认识到阶段总的目标价值和个人经过努力完全有能力去实现的各个目标是连贯、相互融合的。由简至繁,由低至高,每个目标都有可比性、可行性、可操作性,以便有可评价的依据,以促进更好的教学。

面向全体学生并为每个学生的智慧、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每节课都是教师示范、学生操练,已不能使学生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教师要创造条件,给学生表现、展示、创新的机会才能实现师生相互真实的交流,才能确切的制定出具体的教学方案。可以说,通过创新促进并推进课程发展是课程改革中永不褪色的亮点。体育与健康教学应是在教师的初级指导下,为学生的学习与锻炼提供自由空间,让学生在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运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注重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互帮互学互评以及群众合作行为与竞争意识。

针对以上所述,教师在选择教材教法上应注意实用性、可行性、趣味性、科学性、多样性。

3.3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促进体育与健康教学适应发展的需要。

教与学的双向管理自成系列,又可互为促进,同年段横向联合,不同年段纵向联系,以德育教育、美育教育为中心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优势。

转贴于 结 论

综上所述,评价方案由六个方面构成:对教师教的评价,对学生学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阶段性系统管理评价。(见表1,表2,表3,表4,表5,表6 )

表1 体育与健康教学、教师主导作用评价表

授课人 学校 教学内容 教务处ABCD 同行ABCD 学生ABCD 教师自我评价ABCD 得分

评价项目 子 项 目

课前(15分) 1. 仔细备教材、学生、教法、学法、练法,达到课程标准五个领域中侧重的一方面。2. 教案工整、齐全。3. 教学任务、目标符合课程标准,切合实际。

课过程(65分) 1. 场地设计合理、器材完备、安全性高、现代化手段得当、组织能力强。2. 重点突出、教学环节紧密、过渡自然、教法科学、手段多样、区别对待、措施得当。3. 发挥主导作用、尊重主体、思想教育和美育教育寓于课堂、发展个性、培养创造力。4. 教师基本功过硬。5. 学生负荷量适中、不影响身体健康。

效果(20分) 1. 完成教学目标、动作质量。2. 学生的学习情绪状态、学习能力的提高(参见表2为依据)3. 教学中有创新、现代意识加10分。

说明:主要从教师教学的过程来评价教师是否能根据学生的需要不脱离课程标准的情况下达到目的,表1、表2相互对照,缩小教与学的差距,差距越小,教学改革越成功。公开四方面综合评论,三项“C”成绩,教师的教学效果基本达到预期目的,初中阶段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水平目标四来确定教学内容、方式、手段,针对个别学生进行相关水平三、水平五的内容进行因材施教。

表2 体育与健康教学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姓名 知识 技能 技术 能力 情感 思想 个性 等级评价 总评

ABCD ABCD ABCD 自学 合作 创造 接受 兴趣 表现 榜样 态度 情操 ABCD ABCD

说明:教师的教学质量是通过学生—受教育的主体来体现的,每一种教学过程都会给学生身心带来某些变化,对以上内容的收集,可以更好的、更直观的看到教学效果,为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充实教学提供有力的依据。主要是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对教学过程的体验。

表3 体育与健康教学课堂小组管理与评价

项目: 第 小组 时间

项目姓名 各项表现为A、B、C、D 自我评价 同学评价 综合评价

合作 责任 表现 创造 刻苦 竞争

说明:此评价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地位,把学生对体育的需要转化为自我动机,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促进形成终身体育观念。同时也将这种观念深入思想的程度通过课堂实践反映出来,它是教学改革再深化的主要依据。由教师和学生协同评价共同完成。

表4 体育与健康教学主体—学生评定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测试时间 测 试 内 容 心理状态 适应力 总评

身高 体重 肺活量 台阶试验/耐力跑 50m跑/立定跳远 仰卧起坐/握力/坐位体前屈

说明:此表为学生入校或每学期开始和结束时效果改变的对比,作为初始记录,为评定的起点,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系统管理的基点,是其它表的基础,与现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登记卡》(初中级)相互参考应用。让学生亲自操作,提高学生对自身健康的关注真正的从自身改变来发现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变化,从而提高自我锻炼的意识与能力。教师参与评价,同学和参测同学要真实填写。

表5 学期(年)体育与健康教学总评表

姓名: 性别: 班级:

年段 学期 教师评价(参考表2,表3)ABCD 学生互评(好中差) 自我评价(好中差) 与上一学期差距(大中小) 总评(ABCD)

一 1 2

二 1 2

三 1 2

年段总评

备注

说明:此表中可见到学生的发展与变化,较清楚的看出教学的效果,易被做为资料收藏,结合表2,表3,表4,为表6提供有力的依据。

表6 体育与健康教学阶段性总结评价

课题 阶段性教学目标 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预达目标 初中阶段培养目标 成功经验 不足之处

说明:这是从教学管理角度宏观评价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成果,它使整体评价为下一个目标做了总结性的信息反馈。

将以上六个表综合起来,从不同侧面展示出体育与健康教学的风貌,形成系统管理,让体育与健康教育发挥其最大的潜能,使之更贴近21世纪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7;

[2] 王占春.关于修订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大纲的说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