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精品(七篇)

时间:2024-04-13 10:27:56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篇(1)

一、工程造价的管理

随着当今社会计算机信息化的飞迅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计算机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运用。工程造价的管理就是施工企业、建设单位、设计部门和各个相关机构历来都重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监理制度以及以工程总承包方式为核心的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度的逐步健全,基本的建设投资方式由原来的财政拨款方式改为现在的银行贷款的全新方式。重点工程也实行了投资包干,一般的工程推行招标投标的管理办法。施工企业投标前应注意收集与其投标的项目相关的要求后,在投标前还应对发包方的投标文件内容及要求,发包模式、发包方的信誉及资金等筹备情况等进行评审,以确定是否参与投标及投标策略。要结合招标文件的要求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科学快速的、准确的使用预算软件报出的施工图预算数据。需要注意的是相应的各种计算机应用的软件也五花八门,而且良莠不齐。施工企业为了增加自己的中标机会,他们在做预算时都会注中挑选适合自己的预算软件。当企业中标后,使用企业内部的施工定额采用计算机技术做出的施工预算,使项目的承包、确定项目的目标成本将有依可寻。随着工程施工进度的发展,项目的成本通常会采用动态的管理模式,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收集已经完成工作的实际费用,输入计算机以后,与先前已经输入的已经完成工作的预算费用来进行科学的比较,从而能够反映出其绝对的偏差,其结果很是明显。并以此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项目成本的管理,来完成预期的目标。计算工程造价的人工工作量大大减少后,工程造价中使用计算机辅助软件管理和辅助技术,可以提高到一个崭新的管理水平,工程造价将会更加的准确和及时,一般情况下基本上都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工程施工的需要。

二、工程的质量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普及应用,而其发展也在工程质量管理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建筑施工单位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强大的查询和统计功能来进行工程项目的管理:①可以对工程项目进行统一的编码,并利用这些具有规律性、通用性的编码来进行工程项目的核算、统计等工作;②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起工程的原材料、设备台账等等进行系统地统计和分析,这个不仅在发现了问题时能够及时的得到解决,并且能够准确地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把关,从而加快了其工作效率;③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对工程的从检验批到各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进行系统、准确、可靠、准确的质量评定。运用相关的资料软件可以将检验批到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当中,从而使其工程的质量验收结果非常准确无误的自动输出,大大减少了人为的误差和时间;④高效的整理质量文件,格式统一,使其便于装订和保存。在建筑工程项目其它各项工作中,也会大量使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各项计算工作和辅助管理的工作,这对企业的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那反过来说,这又能够促进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发展,人们会通过计算机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向计算机与先进的管理要质量、要速度、要效益。比如:设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在一般建筑设计中运用计算机绘图和出图已成为现代图纸设计人员的最基本要求。它一方面可以在工程设计人员协助完成计算、分析、综合、优化和决策等 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协助工程技术人员绘制设计图纸,完成一些归纳和统计工作。它能使我们工程设计绘图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以前的手绘图纸的方式不仅费时又费精力。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说,CAD技术不仅提供了方便,而且节省了人员大量的绘图时间,提高了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尤其是重复的劳动时间。

三、施工管理信息技术应用

每一个成功的施工企业必定具备一定的战略性发展眼光,制定信息化管理是必要的条件。如办公自动化系统、招投标系统、设计计算系统、项目管理系统、会计电算化等方面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实现了计算机的辅助设计和管理。施工企业应该根据其自身的情况,来搜集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功法和各种管理文件,计算机是一个很好的存储设备,既可以内部存储又可以刻录光盘。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从中央到地方一直都在强调着信息化的管理。由此可见,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改造建筑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大势所趋。由于建筑工程的审计工作,是要核查落实建筑工程投资等一些方面的问题,因此它的工作量大且繁琐。因此,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项目的审计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快速增添和更新信息的互联网,为建筑设计人员直接或间接的引用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更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各种素材,因此效率也会大大的提高。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篇(2)

摘要:本文介绍了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修订2007级培养方案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和采取的解决方案,给出了“离散数学”和“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具体调整办法。

关键词:专业规范;培养方案;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在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5级之前的本科生培养方案中,一直没有设置专业方向。从2005级培养方案开始设置专业方向,包括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工程、计算机网络与安全、可视计算与多媒体等方向。在修订2007级培养方案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提出参照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规范设置专业方向,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专业方向调整为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等三个专业方向;软件工程方向放在软件学院的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三个专业方向的学生统一按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招生,培养方案按照专业方向分模块设置,学生在不同模块中自行选择。

尽管2005级培养方案和2007级培养方案都是分方向培养方案,但是在修订2007级培养方案时还是遇到了一些很难处理的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2005级培养方案中各个专业方向有相同的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不同专业方向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学科基础选修课上;而2007级培养方案中除了公共基础课完全一样外,由于各个专业方向对知识领域的要求各不相同,所以学科基础课在原来的课程框架下很难达成一致,加上有培养方案总学时的限制,使得问题更加突出。

2不同专业方向对知识领域的不同要求

为了便于比较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和信息技术三个专业方向对知识领域的不同要求,将专业规范中三个专业方向的知识领域要求集中在表1中。为了便于分析,将知识领域中相同或相近的知识领域进行归并,划分出11类知识领域。表1列出了专业规范中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和信息技术三个专业方向的知识领域和最小核心学时数。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三个专业方向在知识领域的覆盖上差别不是很大,但是三个专业方向在对不同知识领域的要求方面差别比较明显。特别是表现在数学、电路与电子技术、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体系结构和组织等学科基础知识方面的差别很大。三个专业方向在知识领域上显示出的这些差别,体现出了三个专业方向的不同侧重和不同要求。但是,这些差别,特别是表现在学科基础知识方面的差别,为制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分方向的专业培养方案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和困难。

3不同专业方向对学科基础的不同要求

不同专业方向对学科基础的要求表现在很多方面,这里仅就离散结构和计算机系统结构与组织这两个知识领域的不同要求进行分析。

(1) “离散数学”课程

计算机科学方向给出的“离散结构”(CS-DS)为最少72学时;计算机工程方向给出的“离散结构”(CE-DSC)为最少43学时;而信息技术方向没有给出相应的课程,只是在信息技术基础(IT-ITF)课程中有不超过3学时的离散结构相关内容。表2摘录了专业规范中三个专业方向在离散结构方面的要求。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计算机科学方向和计算机工程方向除了“图和树”这一部分内容的学时要求一样外,其他内容的学时要求都不一样。

(2) 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织

计算机科学方向给出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织(CS-AR)为最少82学时;计算机工程方向给出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和组织(CE-CAO)为最少63学时;而信息技术方向没有给出相应的课程,只是在平台技术(IT-PT)中包含了最少3学时的计算机组织和结构(PT.ao),以及选修的硬件(PT.har)内容。表3摘录了专业规范中三个专业方向在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织以及数字逻辑方面的要求。

表面上看,好像计算机科学方向对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织知识领域的要求比计算机工程方向的要求还要高,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在计算机科学方向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织(CS-AR)知识领域中包含16学时的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AR1)知识单元,而计算机工程方向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和组织(CE-CAO)知识领域中并不包含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的内容,而是把数字逻辑单独作为一个知识领域看待,在计算机工程方向中数字逻辑(CE-DIG)为最少57学时的知识领域。

如果计算机科学方向和计算机工程方向都考虑数字逻辑内容的话,那么计算机工程方向的数字逻辑(57学时)加上计算机体系结构和组织(63学时)就是最少120学时,远远大于计算机科学方向的最少82学时;如果计算机科学方向和计算机工程方向都不考虑数字逻辑内容的话,计算机科学方向的计算机系体结构与组织(82学时)减去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AR1,16学时)就是最少66学时,与计算机工程方向的最少63学时基本相等。

4制定分专业培养方案时提出的解决方案

通过前文的分析,三个专业方向之间的差别已经很清楚了。在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如何在体现专业方向之间差别的同时,还能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课程体系的支撑就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 信息技术专业方向知识领域要求的调整

在研究专业规范中的信息技术专业方向知识领域时,明显感觉到如果完全按照专业规范的要求,很难把信息技术专业方向与计算机科学专业方向和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统一到一个专业培养方案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信息技术专业方向在很多被认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非常基础的知识单元的要求方面明显少于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同时也发现信息技术专业方向知识领域的最小学时数只有290学时,远远少于计算机科学专业方向(560学时)和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551学时)的最少学时数要求,估计是为安排特定应用领域相关内容留出的空间。

我们有这样一个认识,即信息技术专业方向无论如何都应该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基础知识。基于这样的认识,对信息技术专业方向知识领域的要求提出了如下调整原则:在核心的知识领域,取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工程两个专业方向中相同知识领域要求低的作为信息技术专业方向的知识领域要求,实际上是在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工程两个专业方向之间取了一个折中。对信息技术专业方向知识领域进行这样的调整,加强了信息技术专业的核心基础知识,同时不会带来明显的问题。

(2) 离散数学课程的改变

在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往设置的离散数学课程是按照课程内容的先后顺序划分为离散数学I和离散数学II,共计80学时。从表2可以看出,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在离散结构知识领域中知识单元的覆盖面基本相同,只是对不同知识单元的程度要求和学时要求上有所差异;信息技术专业方向对离散结构要求很少,按照前文提出的调整原则,基本上可以靠拢到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的要求上。

基于这样的认识,为了在课程体系上能够尽可能满足各个专业方向各自的要求,将离散数学课程从原来的按内容的先后顺序划分课程的方法,改变为按内容难易程度的分层次划分课程的方法,即开设一门离散数学导论(48学时)和一门离散数学(64学时)。离散数学导论为各专业方向必修课,能够满足计算机工程方向和信息技术方向对离散结构知识领域中知识单元的要求;离散数学为计算机科学方向限选课,离散数学课程在离散数学导论课程基础上对一些知识单元做更深入的介绍,从而达到计算机科学方向对离散结构知识领域中知识单元的要求。

离散数学课程的这种改变面临着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没有现成的、适合于离散数学课程的教材,因此缺少合适的教材是离散数学课程的一个问题;二是离散数学为了课程内容的连贯性,不得不花一些时间重复离散数学导论课程中已经讲过的部分内容,从而导致离散数学总学时增加的问题。

(3)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改变

在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织知识领域的内容一直都由两门独立的课程支撑,即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88学时)和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24学时)。但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需要有数字逻辑课程(64学时)作为基础。根据对专业规范中计算机科学方向和计算机工程方向各自对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织知识领域要求的分析和理解,并且把信息技术专业方向对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织知识领域的要求靠拢到计算机科学专业方向的要求上,提出了一种兼容各个专业方向的课程调整方案。

课程的调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内容中增加一些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的内容,大致可以覆盖CS-AR.AR1的主要内容,使得计算机组成原理成为一门不依赖于数字逻辑课程的独立课程;二是将原来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涉及到的有些体系结构的内容适当简化,比较深入的内容留给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讲述。经过这样的增删调整后,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总学时基本保持不变。

课程体系的调整主要体现为计算机组成原理(88学时)作为各专业方向必修课;数字逻辑课程(64学时)和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40学时)仅作为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必修课,总学时从原来的176学时增加到192学时。

对课程和课程体系进行这样的调整后,主要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由于数字逻辑课程和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在数字逻辑知识单元存在着一部分重复内容,使得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的学生在数字逻辑课程和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会重复学习数字逻辑知识单元中的部分内容;二是由于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一些与体系结构相关的内容被简化,同时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又仅作为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的限选课,使得计算机科学方向在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织知识领域的要求有所降低。

5总结

在学习和研究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规范和CC2005基础上,结合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定位和多年的教学积累,提出和制定了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2007级分专业方向的培养方案。本文介绍的信息技术专业方向知识领域要求的调整、离散数学课程的改变和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改变等只是我们在制定分专业培养方案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研究讨论比较多、认识比较深的几个问题。由于2007级分专业培养方案刚刚开始执行,具体效果和存在的问题都还有待实践的检验。

感谢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蒋宗礼教授在我们研讨和制定培养方案过程中两次到天津对专业规范进行的讲解和指导。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篇(3)

【关键词】计算机 触控技术 感官技术 突破探究

计算机技术发展至今,已经遍布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从而在很多程度上实现了全面的发展和应用。但是,目前计算机技术在智能领域的发展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方面,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实际上,人工智能就是希望计算机能够具备人的大脑思维,通过对随机出现的问题进行主观判断,从而实现真正的智能控制。因此,目前计算机智能领域中出现了比如语音智能识别以及视觉智能扫描等领域。对于计算机的技术应用,其突破性的进展也必然从这些智能领域中诞生。本文就对这些智能领域中的技术应用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1 计算机的智能领域应用开发

计算机智能领域是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巅峰,也是其应用的瓶颈,诸多的问题在智能领域中无法得以实现。对于计算机的智能应用而言,其并非是一个具体的概念。实际上,可以通过抽象化的方式来对计算机智能应用领域进行解读。计算机智能技术领域中,由于缺乏诸多的基础支持,以及计算机自身的技术难题,目前还处于一种待开发的状态。虽然,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比较使用的智能技术应用。但是,还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就是说,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现在的计算机智能化技术只是通过计算机技术与其他领域技术的结合无限的接近计算机技术,但是却无法真正实现计算机人工智能。目前,计算机智能技术其应用领域主要存在于视觉识别技术以及指纹识别技术,甚至包括比较流行也是非常主流的语音识别技术。触控领域是目前应用最为深度的,市场用户体验等方面也是非常不错的。

2 计算机可触控技术研究

触控系统目前应用的主体比较集中在手机上。智能手机目前都采用触屏功能,就是计算机触控功能的一种扩展。此外,计算机也开始出现触控计算机,例如平板电脑就是这一技术领域的主流产品。触控技术在计算机智能技术应用领域中,其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也受到了诸多领域的支持。

2.1 触控技术的温控技术分析

温控技术是触控技术的主流技术之一,也是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之一。温控技术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在硬件显示器的表面安装电容,通过温度的感触,来进行智能判断。这类技术的应用显示屏非常常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电容屏。这类电容屏幕非常灵活,触控效果较好,用户体验度也非常好。优势也是十分明显的,在很多领域中也得到了应用和发展,并且这类技术将在未来的应用中有着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2.2 触控技术的力控技术分析

力控技术是相对于温控技术而言,温控技术是采用了电容作为智能判断元器件,通过温度的变化来实现对逻辑的开关操控。而力控则是需要指尖的压力来进行对屏幕的操控,该屏幕的硬件设施安装的是电阻。通过压力来改变阻止,从而改变电流,最终实现了力控的技术核心。

以上两种触控方式,是目前主流的控制方式,也是最为有效的控制方式。在触控领域中,温控占据较大的市场。其优势比较明显,触控灵敏,用户体验度较高。而力控相对比较便宜,但是却无法得到良好的用户体验。

3 计算机感官技术应用分析

计算机的感官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其应用领域主要存在于视觉识别技术以及指纹识别技术,甚至包括比较流行也是非常主流的语音识别技术。在技术应用方面,目前主要的应用为计算机的语音识别技术。由于语音识别技术更加适合于人们日常生活,从而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就更加广阔。在智能手机领域中,语音识别被应用于语音呼叫以及简单的语音操作。在高端的汽车领域中,语音同样成为了导航以及电子狗之类的汽车电子设备等的主流技术。但是,在视觉识别技术中,其应用的范围就相对比较狭窄,甚至在应用方面,准确度还是有待提高的。例如在一些计算机的开机密码设置中,就有一部分品牌的计算机采用了人脸识别技术。这项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显得并不成熟,非常容易造成误差现象。尤其是在设置加密的过程中,如果无法通过加密流程,很容易造成系统崩溃等。因此,在这项技术中,视觉识别技术还有待提高。那么,分析视觉识别技术不完善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的不完善;视觉识别主要的技术问题是对外界图像的一种收录与存储。如果存储的过程中出现了失真,那么就会造成识别效果不佳。

第二、计算机主观判断能力的缺失;计算机的运行原理是逻辑推理与执行,但是却没有主观的判断能力。因此,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就无法实现真正的智能识别。

4 结语

通过以上几点对智能领域中计算机技术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明确了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瓶颈。其技术的发展是需要多个领域的技术进行结合,从而给予足够的支持。对于在触控领域和感官识别领域中,由于存在较多的技术问题,因此这两个领域相对而言,还不是非常成熟。实际上,两者都属于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应用。但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目前本身无法实现真正的智能识别和判断能力。由此,也就造成了这两个领域的停滞性。但是,未来其发展的空间还是非常的巨大,并且相信能够通过一定的技术公关,从而实现真正的计算机人工智能。

参考文献

[1]郑箭锋.基于二乘二取二计算机系统机车操纵自动优化装置的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3(03).

[2]艾里亚尔・阿不都克里木.云技术中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国档案,2013(01).

[3]齐国强.计算机技术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3).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篇(4)

土木建筑计算机课程体系土建特色人才

高等学校的计算机教育有两类不同的范畴:一类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科教育――计算机专业教育;另一类是对全体大学生的计算机普及教育。目前,在国内外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研究工作相对比较成熟。在国际上,ACM/IEEE-CS不断推出计算机学科课程设置的最新方案,在国内中国计算机学会、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的《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China Computing Curricula 2002,简称CCC2002)是国内相关研究工作的总结。但是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问题,国外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寻,在国内,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和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02年成立了“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经过多年的对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实践和经验、条件基础和社会需求的研究和总结,相继提出了课题报告《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4》(China Fundamental Computing Curricula 2004,简称CFC2004),CFC2006,CFC2008[5],成为指导全国各类高校办学的重要文件。CFC2008是在CFC2004和CFC2006的基础之上,经过对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由课题小组提出的最新研究报告,它重新编写了本科院校课程体系参考方案,提出了各类专业(包括理工、农林、医学、财经、文史法哲、艺术和师范类等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参考方案,提供了各类专业学生学习的计算机课程,列出了每门课程的要求和内容,以及与之相应的实践环节。在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的问题上我们国家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但是我们也看到,虽然CFC2008提出了各类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参考方案,但是它在学科划分上还是比较笼统,对于要求彰显本校办学特色的各类高校来说,其课程体系设置还需要研究更详细的方案。同时,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应用技术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涌现,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出现新的变化和新的要求,因此,对于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来说,如何有效地设置和动态地调整计算机课程,研究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是当前各类高校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主要研究讨论土木建筑类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的设置与要求问题,目的是为了彰显土建特色,为社会培养所需的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计算机应用型土建类人才提出一点建议。

一、当前计算机科学与应用技术在土建领域的发展形势,对人才的一般与特殊要求,现有人才状况。

众所周知,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应用技术从其诞生之日起,一直是飞速发展,其应用也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在各个行业,专业技术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及应用技术相结合越来越普遍,技术划分越来越细,水平越来越高。以土建领域为例,计算机的应用由过去的主要参与数据分析,到现在的辅助设计,辅助施工,数据处理,办公自动化等,为土建领域的技术革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计算机在土建领域的应用有以下一些特点:

1.全面参与土建领域的各项工作。土建领域的工作有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即设计、施工、销售和维护,以CAD、PKPM、SAP2000等为代表的制图和结构分析软件在项目设计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极大的提高了设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以广联达、求实等为代表的数据处理软件,在项目设计、施工管理、房屋销售和维护的工作中,提供各种数据预算,为项目设计、施工管理、房屋销售和维护提供了依据;以CAD、PHTOSHOP、3DMAX等为代表的图形处理软件为项目的设计、宣传销售等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全面参与项目的各种文档的建立,数据处理等项工作,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总之,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土建的各个领域。

2.计算机的应用在土建领域继续深化。虽然当前计算机的应用在土建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各种专业软件不断涌现,但和人们的期望相比,显然还有差距,各类软件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一些工作中计算机的应用还很薄弱,这些问题都促使了计算机在土建领域的应用继续深化,例如结构分析类软件是土建工作中应用最早,技术相对成熟的软件,但它在可视化、数据交换方面,还需要改进。所以在土建领域计算机的应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3.土建领域计算机的应用涉及计算机的众多技术。由于土建工作的特殊性,所以计算机在土建领域应用中涉及到计算机的众多技术,具体有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学计算和办公自动化技术等。

4.计算机在土建领域的应用未来发展前景广阔。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应用技术及土建领域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土建领域的应用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当前在土建领域和计算机应用有关的热门课题就有(1)土木与建筑工程中面向对象建模技术;(2)结构分析与计算过程的可视化技术;(3)施工过程中的计算机技术;(4)应用软件集成技术;(5)多媒体技术在土木与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等。

由于计算机在土建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也对从事土建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他们必须在计算机知识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具体的要求是一般的工作人员应该在计算机图形处理、数据库、多媒体、网络、数学计算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了解基本的知识和工作原理,掌握基本的操作,在某一方面结合自己的工作有所专长;特殊的工作人员应该为研究人员,他们应该为计算机在土建领域的应用做出自己的贡献,他们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在计算机的某一个分支中成为专业级的人员,所以他们必须要学习更多的计算机知识。

大学是培养各类专业人员的摇篮,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习内容与应用脱节是当前大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就造成了社会急需人才的短缺,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短缺,当前对于计算机应用有所专长的土建类人才是土建领域急需的人员。

二、在计算机应用领域普通的应用型人才与特殊的研究型人才对计算机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

计算机的应用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都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每一个生活在当今世界的人都要主动或被动地接受计算机的教育,社会也急需掌握了计算机知识的各类人才。那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计算机知识和能力都有那些基本要求呢?这大致可以按需求分为两种类型,普通的应用型人才和特殊的科学技术研究型人才。对于普通的应用型人才在计算机知识和能力方面应该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应该包括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的基本知识;计算机多媒体的基本知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计算机安全的基本知识、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等。基本操作应该包括计算机及其主要设备的基本使用与维护,网络的基本操作等。

2.掌握计算机常用软件的应用,会应用这些软件解决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计算机常用软件主要是指办公自动化、图形处理、多媒体以及杀毒、上网等大众常用软件。工作人员应该结合自己的工作需要能应用其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3.掌握某一种或几种专业软件的应用。专业领域的计算机应用往往都具有特殊性,一般使用的都是专门开发的软件,这些软件极大的提高了专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所以要求专业人员必须熟练掌握。

4.掌握专业信息搜集的能力。网络现在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的有力工具,专业人员必须掌握利用网络辅助专业工作的能力。

5.具有促进专业软件开发和表达诉求的能力。计算机软件的功能是由用户决定的,用户的需要是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动力,也是计算机在专业领域中发展的动力,专业人员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当中,应具有根据使用的体会和技术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关渠道,表达自己的诉求,促进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的能力。对于专业领域特殊的科学技术研究型人才,他们是计算机在专业领域应用和发展的骨干,对于这一部分人员,他们的计算机素质要求要更高一些,除了应该具有上述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之外,还应该在计算机应用的某一领域具有计算机高级专业人员的水平,对于计算机最新的科学技术有所了解,对于计算机在专业领域的应用具有前瞻性。

三、彰显土建特色的各专业计算机课程体系设置方案与教学内容探讨

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一所大学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的一种校园文化,对于一所综合性大学来说,形成一种特色是至关重要的。做为土木建筑类大学,土建就是其最重要的特色,各方面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这个特色来进行,计算机的教学活动也不例外。但是我们也必须考虑到各专业性质的不同,要求的不同,学时的限制,学习条件的限制,学生基础的限制等客观因素,对教学活动做出合理科学的安排,因此本人对于土木建筑类大学计算机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1.根据专业的特点划分不同的学习模块。综合性大学往往办有很多专业,各专业之间对掌握计算机知识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应该根据专业的特点划分不同的学习模块,让学生能根据专业的需要学到有用的计算机知识。

2.每一个模块划分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分为基础层次、专业层次和综合实践层次。基础层次主要学习一些计算机基础性课程;专业层次主要是结合专业需要学习一些计算机知识和专业基础软件;综合实践层次主要是根据社会需要,结合实际问题,学习应用计算机知识和专业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3.加强选修课、培训班、讲座等教学活动。大学的专业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往往受到国家教委专业设置规定的限制,灵活性很小,而当今社会对人才计算机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在规定课程中难以满足学习的要求,因此加强选修课、培训班、讲作等教学活动,是解决大学计算机知识学习的重要方法。

4.重视实践课,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投入。实践课是培养各种应用型人才的最好教学方式,计算机应用的学习也不例外,学校应该针对专业需要,多开设一些计算机应用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并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使学生能尽快的掌握实际应用的本领。

在模块划分方面,可以以院系为基础,合并学习内容交集较多的院系,设置计算机学习课程,合理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但在综合实践层次的课程设置上,则必须以专业的需要设置学习课程,打破模块的限制。

在教学内容设置方面,基础层次可以安排计算机文化基础、CAD基础、3DMAX基础、PHTOSHOP等课程;专业层次可以安排C语言程序设计、VF数据库设计、SQLserver、MATLAB、建筑CAD及其它各计算机和专业软件课程;综合实践层次应该以安排实践课程为主,同时各专业可以根据专业的需要安排专业软件的学习和实践,例如:土建类专业可以安排结构分析类软件、预算类软件的学习与实践;电子类专业可以安排电路图设计类软件的学习与实践等。

选修课、培训班、讲作等教学活动是大学辅助教学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它不受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时的限制,可以紧跟当前应用形势,讲授最新的应用技术,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培养特殊的研究和应用型人才。当前,可以通过选修课、培训班开设一些计算机实用课程,例如建筑三维动画、JAVA程序设计,网页设计、实用PHTOSHOP、实用3DMAX等应用热门课程,通过讲座讲授专业领域最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大学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是大学办学的宗旨。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土木建筑领域急需要的是具有一定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土建类人才,所以做为土木建筑类大学,就要尽快适应当前的这种形势,改革自己的教学体系,加强计算机教育,为社会培养所需的土木建筑类人才。

参考文献:

[1]柯长仁,蒋俊玲.计算机教学在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培养中的改革探讨[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9(11):487-489.

[2]李永梅,孙国富.构建土木专业自主型计算机教学体系[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6):85-88.

[3]代晋,余文芳.对土木工程类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J].消费导刊,2007(5):184-185.

[4]任爱珠.土木工程计算机技术新进展及研究热点[J].土木工程学报,1996,29(6):53-59.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篇(5)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应用 现状 发展趋势

计算机的出现转变了现代社会的发展模式,使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变得极为便利,沟通交流也更为方便,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与领域都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

1 算机技术应用的现状

1.1 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是当前计算机技术应用最成熟有效的一个方面,主要功能在于通过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完成数据的采集、存储、分类、加工、排序、检索以及等管理工作,通过数据处理为各领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提升决策管理水平,改善管理方法。数据管理是现代化管理的基础之一。当前绝大多数计算机需要完成数据管理工作,数据管理是当前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主导方向。在办公自动化、企事业单位管理、情势检索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等领域中,计算机数据管理技术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大提升当前各行业、各领域发展的速度与效率。

1.2 科学计算

计算机技术应用较早的领域就在于科学计算,通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科学研究以及工程技术等研究过程中需要的各种数学运算。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及工程设计要面对复杂性、困难度极高的大量数学运算,人工或者普通的计算工具很难精确完成,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先进技术,具备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大量持续计算的能力,能够更为高效、准确的完成科学计算,对于一些复杂度较高的数据分析与处理工作,计算机技术有明显的应用价值,如卫星运行、天气预报、微观数学运算以及工程设计等都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才能完成。

1.3 过程控制

通过计算机技术采集、分析数据,根据预定目标驱使控制对象完成自我控制即过程控制。过程控制对于自动化以及智能化有很好的推动作用,能够使控制更为高效、精确,广泛应用于机械生产制造、电力系统和交通运输等领域,运用效果较为理想,控制效率以及工作生产能力都有极大提升。伴随着自动化技术创新速度的加快,过程控制也表现出更为显著的应用价值。

1.4 辅助应用

计算机技术的辅助应用包含多个方面,主要有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以及辅助教学(CAI),计算机技术辅助应用切实保障了原有工作的完成效果。计算机辅助设计提高了设计水平,便于细化具体设计内容,设计工作的适应性及实用性更为理想,设计偏差获得了有效的改善,提升了设计效率和质量,在集成电路、建筑工程和交通工具等设计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计算机辅助制造能够优化控制加工过程,制造中的各种道具和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与精准性都有大幅提升,根据预定的工艺路线及工程内容,制造工具根据输出后的运行轨迹信息就能完成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相结合,能够实现设计制造自动化,即集成制造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即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如办公软件、多媒体软件等的应用,教学灵活性、趣味性、效果都有很大提高,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教学手段。

1.5 网络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的推广应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极大提升了信息资源的开放性与共享性。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对于现代社会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改变着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方式,体现着极强的应用价值。

2 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

2.1 巨型化计算机

计算机的巨型化不是简单意义的体积变大,而是致力于提升计算机的运算空间、运算速度以及运算模式的精准度等。军事、生物工程以及天文等领域,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性能有更高的要求,需要通过巨型计算机才能体现应用效果。

2.2 微型化计算机

微型处理器技术的不断发展,的出现使计算机体积不断缩小,成本不断降低,计算机软件行业发展迅速,使计算机操作系统更为便捷,外部设备性能更为完善。 这两个方面的不断发展,使计算机逐步向微型化发展,携带轻便、功能强大、体积小型化以及运行快速化成为计算机发展的重要需求。微型化计算机应用价值更强,普及范围更广,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如家电智能化对于微型计算机的应用,生产企业中各种工控设备中的核心部件也是由微型化计算机构成。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微型化计算机技术创新性不断增强,其发展前景和应用范围将会不断扩大。

2.3 专业化计算机

专业化将成为未来计算机发展的核心趋势之一。专业化发展是各种特殊行业对于计算机技术的主要需求,需要计算机技术表现出更突出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专业领域及工业领域,嵌入式设备以及工业计算机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和前景,以此为依托,能够制造各种终端设备以及车载电脑等设备。信息化与自动化的发展,使特殊行业对于计算机性能的要求也更高、更为专业化,需要计算机技术不断向专业化发展,以满足各种特殊需求。

2.4 智能化计算机

计算机技术已经能够取代很多人力资源,完成一些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体现出了强大的功能以及运行速度,但逻辑能力及智能化仍然存在较大的不足,不能与人脑相比。智能化计算机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让计算机更好地表现人类思维,具备人类的逻辑能力与思维能力,能够与人类直接沟通交流,不必再使用编码程序运行,而是直接发出指令,处理更为人性化、智能化。智能化计算机能够使一些行业不必过分依赖人力资源,从而大大释放人力资源,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如一些危险性行业及领域。

2.5 网络化计算机

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计算机不断网络化,互联网成为人们沟通交流、共享资源、信息检索的主要工具。无线网络技术,使网络使用便捷性大大提升,计算机网络化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要求。

3 结语

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将会体现出更大的应用价值,在更多的行业和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推动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未来计算机将会呈现更多的形态,展现更多、更优越的性能,服务于更多行业,逐步成为人力资源不可或缺的替代技术。

参考文献

[1]张雪.刍议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电脑迷,2016(09):29.

[2]文萍芳.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25):6076-6078.

[3]廖晨.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计算机发展趋势[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11):183-183.

[4]刘青梅.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计算机的发展趋势[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09):193-194.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篇(6)

计算机在各行各业应用非常广泛,针对不同的用途,计算机的各项功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管理方面的应用:办公自动化、图书馆管理、电子商务等。如轻工业方面的应用:饮品的生产加工(如牛奶、啤酒等)、食品的生产加工(如面粉、食用油等)、纺织业(如织布、制衣等)。如重工业方面的应用:石油采矿、汽车制造业、发电等方面。总之,当前计算机的使用非常广泛。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应用区域还会不断地扩展。

二、计算机技术工业领域的应用与拓展

计算机的使用带来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工业革命。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展,计算机已成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可以说,离开计算机,我国有80%以上的工业生产将面临瘫痪。可见计算机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的重要性。

(一)计算机技术应用概述。

计算机在办公、管理、轻工业、重工业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这与计算机强大的存储功能、计算功能、分析功能等等是分不开的。结合社会生产中计算机的应用,其技术及应用可归纳为四点。第一,计算机计算功能的应用。计算机强大的存储功能和运算功能,确保了数据计算的速度和效率,又快又准的计算使复杂的、繁琐的、冗长的、枯燥的计算变得简单、方便,节省了人力、计算时间等,同时确保了计算的准确性。这一功能常用于会计核算、工程计算等方面;第二,计算机数据处理功能的应用。首先,计算机能够将数据进行收集、存储,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然后对存储的所有数据按要求分类、整理,方便了人的调用和查询。再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加工及共享处理等,提高了数据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这一功能常被用于图书馆管理、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第三,计算机过程检测与控制的应用。这一功能的应用将工业生产推向了更高水平。一方面计算机过程检测的应用使人们对于工业生产过程有了更清晰的掌握,对需要的一些信号的检测、收集、存储,提高了人们对于工业系统某些方面的研究成绩,有利于人们对工业生产系统中问题的掌握、了解和解决;另一方面计算机检测与控制功能促进了仪器仪表的智能化发展,提高了仪器仪表的检测控制精准度,有助于工业生产产品质量的提高;第四,计算机辅助功能的应用。计算机辅助功能表现在多个方面,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简称CAD,在装修设计、印刷设计、飞机设计、机械设计等多个领域都有应用)、计算机辅助制造(简称CAM,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管,提高生产的效益,如饮品杀菌控制系统、发电机电力输送智能化系统等)、计算机教学辅助功能、计算机自动控制功能等等。此外,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开发,人工智能型计算机的应用也在不断的拓展,利用这些技术可以完成一些人类所不能为的事情。计算机网络也在不断的发展,资源共享、文件传输等将会更加方便、快捷、广泛。总之,计算机的应用只有人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梦想会一一的实现。

(二)计算机技术工业领域应用的拓展。

计算机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的拓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智能型计算机的应用会更加广泛,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更方便、更可靠的生产平台,在智能化参与下,工业生产有望实现完全的自动化。如智能工业机器人的产生可完全代替人的思考、分析等行为;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应用将更为完善,文件传输、资源共享等将享受到网络的无缝连接,用户将享受高效率的网络,不分时间、地点的畅快交流信息。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提高了人对工业生产的控制能力,优化了人的工作环境,使社会发展更加稳定、繁荣。如无线遥控工业生产,无线遥控解决工业生产中的问题等。此外,随着第五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实现,计算机在环保领域、工业生产模拟领域、人工智能化研究领域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用途,将为我国的工业生产提供更科学、更稳定的保护。因此,计算机技术的革新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我国工业的发展程度,在一定的发展阶段,计算机技术也将不断革新,从而与工业的生产车间与硬件设施相结合,为工业的整体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对于工业的拓展应用而言,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出发,不仅仅要考虑计算机技术的革新,更应该考虑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性,工业的发展才能稳步。

三、结语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篇(7)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生活;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2-0037-01

1 引言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微型计算机正带着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个性化终端设备的不断普及,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电子邮件、office等办公软件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CT、彩超等大型数字化医疗设备及软件帮助医生提供高清的可视化环境,为患者提高医疗质量;远程授课、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技术颠覆了传统教学方式,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计算机软件技术为人们不断地提供优质的服务,在生活中的地位已无法取代。

2 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分析

2.1 办公领域

在办公领域,经常提到的就是办公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又称OA(Office Automation Systerm)平台,是指办公部门的事务性工作实现自动化处理以及信息自动化处理的自动化办公系统,它是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衍生物。OA系统平台的主流技术逐步向.NET、Java迁移,主流软件公司已经大规模采用Java技术作为根本技术路线,使OA平台的功能更强大,更完善。OA平台改变了过去流程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办公效率,提高企业部门的管理效率。

算机软件技术帮助办公领域实现自动化的过程中,主要表现在其强大的文字、图形、表格数据处理能力。日常办公中常常使用到的Word、WPS都是用来处理文字、图形以及图画的应用办公软件,它能够对文字进行输入、编辑、排版等,对图形进行裁剪、处理等,对版面的格式进行选择调整,还可以对整篇文章的关键词进行查找、替换等操作,主要用于文字文件的起草、打印等工作;Excel、Access等表格数据软件主要变现在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对数据进行录入,对数据进行统计、对繁重的数据进行筛选、排序分析等,一般用于企业公司的财务、数据存储等方面;PowerPoint(简称PPT)主要用来制作演示文稿、幻灯片、投影片等图像制作,对文字、表格、图像都有相应的编辑操作,主要用于会议演讲的演示等类似工作。计算机软件技术被应用到办公领域,真正地使办公中的需求与计算机软件技术联系起来,让办公逐渐趋向高效化、便捷化。

2.2 医疗领域

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技术的数字化发展,使其在医疗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医疗领域迈入了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从CT、彩超等大型信息化可视化数字化的医疗设备到自动化的挂号、预约、收费等信息化的管理系统的不断推广,都在说明计算机软件技术将给医疗领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革。医疗领域将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信息化改造,带来创新性理念,改变传统方式,提高医疗领域的医疗质量、工作效率以及管理水平。

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医疗领域得到最具有代表性的应用是数字化医疗设备和信息化管理系统。数字化医疗设备技术主要是指强大的医学影像以数字化的方式输出高清的图像,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对医学影像的数据进行快速的存储、处理、传输和显示,常见的有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核磁共振(MRT),彩超。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是指在强大的计算机软件技术下,保障医疗信息系统在医疗过程中通讯的及时性、信息的共享性等。从患者的挂号、预约医生、缴费,到医生的诊治过程中临床信息系统,再到医院的管理系统对患者和医生的监督等,均与计算机软件技术联系融合起来。计算机软件技术必将成为未来的医疗领域中重要组成部分,对医疗领域的发挥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大。

2.3 教育教学领域

计算机软件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将其渗透入教育教学的这个领域中,教育教学领域早已迈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简称CAI)是教育教学领域应用最广泛,最成功的计算机软件技术。CAI是指在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辅助下,进行颠覆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教学资源,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目前学校里常见的多媒体教室是其应用做成熟的代表。CAI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课堂使我们高中生最常见的课堂,也是我们日常课堂中使用最广泛,受益最多的学习课堂。多媒体技术其实就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融合应用,通过结合各种视觉、听觉软件,能够使学生产生令人印象深刻的视听效果。通过视觉软件,主要接触图形、动画、图像、文字等媒体,通过听觉软件,主要接触到立体声响和音乐等媒体介质。学生和老师可以从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网络等技术的融合应用下,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媒体来源。教师通过对文本、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建立起逻辑联系,使各种媒体有机的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呈现一个栩栩如生的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发展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巨大进步。软件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必将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快捷,计算机软件技术服务的对象将越来越面向大众、面向社会。同时,也将促进医疗领域、办公领域、教育教学领域等方方面面的进一步发展,带动整个文明社会飞速前进。

参考文献:

[1]吴泉源.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