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病人心理健康教育

病人心理健康教育精品(七篇)

时间:2024-04-13 10:27:56

病人心理健康教育

病人心理健康教育篇(1)

【摘 要】目的 探讨住院期间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心理变化特点及心理护理对策。方法 病人入院后48 小时内由病区心理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计划和措施,采取阅读、交谈、讨论、问答等形式多样的方法与病人或者家属进行心理沟通,并对病人实施健康知识宣教。结果 所有住院肺结核病人由于对结核病的相关知识不了解,患病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忧愁、急躁、烦闷的消极情绪;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必须由专人负责,着重向病人介绍结核病的发生、传播及防治措施、预后和抗结核药物主要不良反应等。结论 健康知识缺乏是结核病患者产生消极、多疑、恐惧、悲观等心理状态的主要原因,精神因素与肺结核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对住院结核病人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可促进病人主动配合医生,有利于病人康复。

【关键词】住院;结核病;健康教育;心理护理

健康知识缺乏的住院结核病人会产生消极、多疑、恐惧、悲观等心理状态,精神因素可使结核病患者病情加重,形成病理、生理之间的恶性循环,因此,在采取有效抗结核治疗措施的同时,必须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1 住院结核病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计划

1.1 指定兼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人员

科内确定2~3 名沟通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主管护师担任病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士,入院后48小时内与病人或者家属进行心理沟通,并请管床医生进行专业指导。科内定期对护士进行心理护理理论和结核病相关知识培训,帮助她们提供专业护理水平。

1.2 选择有效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阅读、交谈、讨论、问答等形式多样的方法,便于患者接受和取得良好实效。

1.2.1 将入院介绍、住院须知、出院指导等制成宣传册,分阶段让其阅读,解释重要内容;无法接受宣传册教育者,护理人员将内容讲解给病人及家属。

1.2.2 利用工休座谈会进行讲座,授课者准备充分,文题清楚,内容简练,语言通俗,避开专业术语。听课者可以就授课内容提问,授课者与大家讨论后作答。

1.2.3 个别交谈是解决病人心理问题的主要教育手段,交谈前应有所准备,掌握交谈技巧,引导病人交谈,及时发现病人的问题,给于心理疏导。

1.2.4 随时宣教 健康教育并不完全是刻意安排的,它贯穿于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护士应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面,以满足不同的病人对健康教育的需要。

1.3 确定主要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内容

1.3.1 疾病常识教育

着重向病人介绍结核病的发生、传播及防治措施、预后和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等,并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和进行健康指导,包括辅助检查注意事项、消毒隔离方法、病情变化的特点及防范措施等,以满足不同病人的心理需要。

1.3.2 帮助病人熟悉住院环境

主要通过入院介绍及评估,向病人介绍病区环境、责任医生与护士、就餐制度、物品管理、作息时间、便民措施等,使病人尽快熟悉就医环境,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1.4 明确具体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目标

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消除病人紧张、焦虑、忧愁、急躁、烦闷的消极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病人主动配合医生,坚持规则全程使用抗结核药物,有利于病人康复,真正实现对病人“从具体的帮助到精神的依托、从人文关怀到心灵的抚慰、从简单的疾病护理到高层次的整体护理”的护理模式的转变,达到提高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和不断丰富护士的知识面,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的目的。

2 住院结核病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措施

2.1 根据每个病人的性格特征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病人入院后,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就是希望医护人员同情帮助自己,把自己的生命康复的希望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初发病人对肺结核病感到害怕,复发病人又担心不能治愈,而悲观失望,护士应该用良好的神态和语言,使病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对初次发病者要以安抚为主,对复发的病人则着重于鼓励,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根据长期住院病人的心理特征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肺结核病人病程长,情绪上的变化也是多种多样的,护士及家属应主动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对症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必须紧紧围绕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的给患者讲述肺结核的病程规律,有时为了能使病人安下心来积极治疗,宁可把治疗周期说得稍长一些。心理护理的关键是控制好病人的情绪,指导帮助病人做到情绪上的自我节制。

2.3 根据心理学的特点去接近病人

做好病人的重大生活护理,应细心观察病人的举止、言谈,以了解病人的生活需要和心理特征、病情的由来和经过,抓住病人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方式和心理护理措施。

2.4 根据不同情况将心理护理与生理护理结合进行

当病人病情发生变化时易引起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在亲切安慰的同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病人的痛苦,病人的情绪自然会好转。如病人出现发热时应采取相应降温措施控制体温;对咯血者应嘱其侧卧位,并轻拍患者背部有利积血咯出,防止窒息发生;当病人感觉胸闷、呼吸困难时,应帮助病人采取较舒适的和遵医嘱给氧来缓解症状。又如部分结核病需要长期接受输液,这对于那些痛阈低的患者来说也常常引起焦虑,甚至害怕打针,因此应安排静脉穿刺技术娴熟的护士为其输液,确保一次成功,减少病人的痛苦;对于病情反复和病程长而失去治疗信心的病人,更要多安慰、多鼓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并及时报告好消息,以增强其信心。

2.5 根据心理特征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

病人心理健康教育篇(2)

【关键词】糖尿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糖尿病是终身慢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可引发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严重的并发症。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升高,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除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外,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并做好早期正确的健康教育意义重大。现将我科对31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的休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糖尿病患者31人,男性19人,女性12人,最大年龄76a,最小年龄41a,平均年龄52a。其中Ⅰ型糖尿病17例,Ⅱ型糖尿病14例,并发肾脏病变6例,眼部病变5例,糖尿病足3例。

2 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终身慢性疾病,所以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总结31例糖尿病患者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应对方法:

2.1 消极心理:Ⅰ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多是由于多是青少年,正处于求学、创业、恋爱时期,容易产生愤怒、悲观和失望的心理,对生活失去信心,医务工作者应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告诉患者及时发泄愤怒的情绪,对糖尿病的治疗前景进行展望,并请成功范例进行现场示范,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紧张心理:有些患者因为缺乏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所以常常会有焦虑、精神高度紧张和恐惧的心理,而紧张的心理可导致血糖进一步升高[2]。所以需要向患者耐心介绍糖尿病的防治知识,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也要一一进行解答,使患者明白紧张、焦虑对病情是有害的,心态放平和才有利病情好转.

2.3 淡化心理:由于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相当局限,对疾病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饮食方面也不加注意,有侥幸心理。对此类患者应及时加强思想教育,告知控制饮食的重要性,消除患者的淡化心理。指导患者正解、合理、科学用药,耐心讲解错误用药所造成的危害,真正解决患者的思想问题[3].

2.4 厌世、拒绝治疗的心理:此类患者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且重,治疗效果不佳,容易自暴自弃,对医护人员不信任,不配合治疗,对这类患者要耐心,合理提供治疗信息,对病情变化、检查结果主动做科学的、保护性的解释,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治疗的信心,促使患者克服厌世的心理现象,从而积极地与疾病抗争。

3 健康教育的内容

3.1 入院常规宣教 病人刚住院时,往往出现焦虑抑郁,因此,病人入院时,要热情接待说明保持乐观情绪对治疗的重要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基础,详细为病人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医院规章制度、卫生制度、主管医生、护士及床头请护器的使用,介绍同室病友及同疾病的老病人,与之相识,使他们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并耐心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

3.2 做好家属的工作 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患者患病期间最需要亲人的关心,亲情的支持,能够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告诉家属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要看望陪伴病人,同时病人的饮食调理,也需要家属的支持。

3.3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心理障碍:糖尿病患者因社会背景、文化、心理素质和病情的轻重不同,在患病初期常对糖尿病存在各种片面认识和不正确的看法,这些不正确的看法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对首次发现糖尿病的患者应让其充分表达自己的所知和所想,讲述自己的经历和自己对所患疾病的认识。了解患者的感受,充分尊重和理解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心理障碍[4]

3.4 饮食知识宣教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措施。

3.4.1 说明饮食治疗的目的 能减轻胰岛负担,纠正代谢紊乱,使血糖、尿糖、血脂有所改善,甚至可以接近正常,维持正常体重,使肥胖者体重下降,提供合乎生理需要的营养,改善病人健康状况,维持正常社交活动,使儿童能正常成长,并介绍效果显著病例,因为疗效显著的病例最具说服力。

3.4.2 说明饮食治疗的原则 要合理控制热能达到和保持标准体重,平衡膳食,保证营养需要,合理安排膳食结构。蔬菜应选择含糖分较少的小白菜、大白菜、白萝卜等为主。因水果如香蕉、西瓜、梨子等含糖量较高,均不宜多食,避免含单糖高的食物,如糖果、点心、饮料,避免油腻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多吃富含纤维食品,如蔬菜、粗粮,烹调以清淡为主,宜用植物油。定时定量,少量多餐,主食可分成3~6餐食用,每周测体重一次。

3.4.3 计算每天所需热量的指导 教会病人根据标准体重、热量标准来计算饮食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食量,要根据每个病人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职业、血糖水平等具体情况而定。

3.5 用药与尿糖检测

3.5.1 用药知识 当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仍未得到控制时,应尽早使用胰岛素,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我们要教会病人出院后能自己及家属注射胰岛素,在医师指导下选择制剂和剂量,注意胰岛素注射时间为餐前30min,注射后按时进食,以防低血糖。

3.5.2 尿糖监测 指导病人自测尿糖3~4次/日,分别于餐前和晚上睡前检测,可用尿糖试纸,它比较简单,便于接受。

3.6 预防患者皮肤黏膜及软组织感染:糖尿病患者易发生皮肤化脓性感染,其皮肤黏膜较易损伤且难以自愈,建议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及早发现和治疗局部损伤及感染。冬天要注意足、手的保暖,但不能使用过热的水袋以避免烫伤,夏天降温不能使用过冷的冰袋以避免冻伤。要定期剪指(趾)甲,被蚊虫叮咬时不要乱抓,可用碘酒、乙醇消毒或用虫咬水等治疗[5]。

3.7 休息、活动知识宣教 运动疗法是一种辅助治疗,它能促进糖的氧化利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可根据不同条件,循序渐进并长期坚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运动疗法及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宜。运动的方式可结合病人的爱好,如体操、打拳、慢跑、打球等不可间断,要持之以恒,为了避免低血糖产生,最好选择在饭后血糖稳定时进行,并携带糖块。

4 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数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通过对31例患者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并配合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疾病,所以对糖尿病患者长期的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尤为重要,配合饮食、药物治疗,可以使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护理工作者要具有责任心、事业心,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0.

[2] 戴霞,梁榕.糖尿病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699.

[3] 宋培玲.老年糖尿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7(2):209.

病人心理健康教育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首次住院的高血压病人184例,男性113例,女性71例,32-76岁,平均年龄54.8岁。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2例。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一般健康教育方法,定期对病人进行集体原发性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研究组按临床诊治过程为病人制定住院期间健康教育路线图,并对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指导;入院时介绍环境设施的位置、使用方法、作息、安全探视制度,联系主管医师,建立朋友式人际关系,同时讲解和指导病人及家属阅读入院介绍手册;入院3-5天,向患者说明高血压相关检查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配合要点,并与各有关科室联系,接送病人,指导各项检查;入院2周内,向患者个别讲解介绍什么是原发性高血压及其临床表现及注意事项,生活方式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情的影响,药物名称、种类、作用、方法及其副作用,同时将个别指导和集体讲解、提问、讨论、阅读资料相结合;入院3周内,向患者讲解原发性高血压的并发症及其危害,同时给予个别指导;出院时,告知出院后如何坚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及适当的活动,怎样继续用药及教会病人测量并记录血压,同时发散并讲解病人出院知道简章。

2 结果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内容为原发性高血压相关知识)由护理组长对出院前的病人进行书面测试,得分>80分的病人视为健康教育达标。结果研究组92例中有82例达标,达标率为89.1%;对照组92例中有67例达标,达标率为72.8%,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理护理是护士用心理学理论作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通过人际交往,应用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去影响和改变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发挥医疗护理的最佳作用[2-3]。护理在健康的保持、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的各个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护士不仅要做好机体护理,还要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在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方面都处在最佳状态。心理护理是护理的重要手段,它依据心身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机理,通过心理护理,满足病人心理上的需求,消除其紧张消极情绪,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使病人在生理、心理方面都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以利于发挥药物的疗效,促进病体康复和健康的保持[4]。护理是一门精细的艺术,心理护理是精细艺术中最精细的。它必须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语言技巧和交流方式。另外护士还应该学习掌握非语言流技巧和常用的一般心理治疗技术等。对于心理症状突出的病人,应有针对性的进行特殊心理护理,即采用一些心理治疗方法,如心理支持疗法、暗示疗法、松弛疗法或认知疗法等。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促进人们自觉的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人体的健康,健康教育路线图是为了满足首次住院初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健康需求而制定的,让他们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又是可以控制的。健康教育路径实际上就是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时间表和计划表,使护士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对健康教育内容有预见性,提高教育的效果;同时增加护患交流的机会,满足了病人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总之,对每位高血压病人,我们都应首先摸清他的想法,然后针对病人所担心的问题向其实施健康教育,以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主动照顾好病人的饮食起居,应用良好的语言修养、简单易懂的语句构造美好的交谈气氛。经常介绍一些战胜疾病的实例,尤其是本病区的病人更有说服力,从各方面启发引导,让病人感到周围的人都在关心他,并且允许家属探视,以争取他人无法替代的关怀,爱护和支持,使患者得到心理安慰。这样既可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悲观、抑郁心理,又可发挥家属及亲友在维持病人最佳心境中的作用,使病人鼓起生活的勇气,处于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事实证明针对住院高血压病人的不同心理状况,给予耐心、连续、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提高生存质量。

4 小结

高血压是常见病多发病,如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可对心、脑、肾等多器官造成不可逆性损害,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对高血压病人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生存质量,让病人按时正规服药治疗,监测血压,改变生活中不良习惯,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员对高血压治疗的依从性,是我们医护工作者实施健康教育的关键所在[5]。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2008:162

[2] 吴均林.医学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22-226

[3] 左燃月.对护理专业展开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学杂志,2000.35(6):325

病人心理健康教育篇(4)

【摘要】整体护理模式是以促进及恢复病人的身心健康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他不但注重对病人身体健康的护理,也十分注重对其心理上的指导和帮助。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于促进病人心理健康和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阐述健康教育对整体护理的作用和意义,并为健康教育工作在整体护理中的展开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健康教育;整体护理;作用;建议

整体护理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结合病人病情、心理、社会文化需求特点,以解决病人在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健康问题为主要任务的,为满足病人心理需要和健康需要而进行的护理工作。健康教育可帮助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促进其身心健康的恢复,对提高整体护理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健康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健康教育不但是实现更高质量的整体护理的必然要求,也是有效恢复患者健康的必然要求,它是患者与医务人员进行沟通的桥梁,也是医务人员指导患者心理健康的有效工具,其作用和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健康教育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求

由于健康的缺失,病人在治疗期间难免出现惊慌、焦虑的情绪,这对于其身体健康的恢复是十分不利的,为了避免病人出现抑郁心情,保持病人对于疾病治疗的积极态度,帮助病人尽早恢复健康,采取一定的心理指导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健康教育恰恰满足了这一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增强病人对于治疗的信心,最大程度地减轻其沉重的心理负担,使其积极地配合医院的治疗,保持乐观的心境,这不但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还能激励患者在日后主动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长久地保持身心健康。

2 健康教育有利于病人身体健康的恢复

由于缺乏必要的医疗知识,大部分患者很难客观认识到自己的病情,这一方面增加了其心理负担,另以方面不利于其对自身病情的自我检测和控制,不利于其疾病的治疗。健康教育通过对病人进行病情上的讲解和心理上的疏导,不但能使病人正确认识自身病情,消除其心理压力,也能使其具备一定的医疗知识,对自己的健康情况进行密切的自我检测和自我控制,这将使医院的治疗工作进行得更为顺利,也有利于病人尽早恢复其身体健康。

3 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

一方面,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但要向病人讲解其病情,还要向病人传授一定的医疗健康知识,这促进了医护人员对自身专业知识的巩固和不断丰富,使其专业知识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另一方面,健康教育有利于医护人员对医疗经验的不断累积,提高其在医疗和护理工作中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与病人的沟通,有助于增强医护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使其更加认真负责和耐心热情地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去,这不但有效促进了病人身心健康的恢复,也有利于医院医疗护理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

4 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可以说,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对直接影响着其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患者与护士的沟通和接触相对密切,健康教育工作主要由护士负责,绝大多数的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技术和医疗知识水平较为信任,对护士健康教育的依从性也相对较高,因而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较为显著。这一方面使护士为患者留下亲切、认真负责、热情地印象,一方面使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得到提升,不但大大提高了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而且构建了病患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和谐关系。

二 健康教育在整体护理工作中的开展

由于健康教育不但涉及每个病人的病情,更涉及病人的性格特点和心理需要,因而其实施要因人而异,灵活调节,以下是笔者对健康教育在整体护理工作中开展的具体建议:

1 了解病人心理需求:护士要在进行整体护理工作之前对病人的病情、信仰、文化背景社会背景进行了解,揣测病人的心理需求和性格特点,以此来确定将要对病人进行的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实施手段。由于病人的病情、背景和性格特点各不相同,护士应因人而异地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方案和健康教育计划,以适应不同病人的不同心理需求。

2 健康教育计划的不断优化:随着治疗的进展,病人的心理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心理需求也将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护理人员不但要密切观察和检测病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也要细心留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的变化,并结合这些变化对每个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进行不断的修改和优化,从而使健康教育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的、适应性强的动态过程,而非死板的一成不变的过程。

3 健康教育的实施: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检测疾病过程、处理病人症状、按处方合理用药、恰当处理危险因素,除此之外,还要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消除其紧张焦虑的情绪等等。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待病人要耐心热情,语言要中肯温和,以此来使病人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4 效果评价和不断改进:医院应定期、有计划地对护士的整体护理工作尤其是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绩效评估,这要求医院管理部门建立完整的绩效评估机制,制定统一的评估标准和奖惩措施,并对护士的日常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以此来激励护士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护理技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健康教育和整体护理。

总而言之,整体护理应当是有计划、有目标的,整体护理工作中的健康教育应当是动态的、完整的。护理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健康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结合每个病人的不同特点和需要,制定和不断完善其健康护理方案,并注意在整体护理工作中累积经验,不断完善自身专业素质和护理水平,以期达到更好地整体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孟广军.健康教育在整体护理中的重要作用.[J].山西医学教育.2010(1):49

[2] 邱丽萍.运用整体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J].吉林医学.2010(32):5900

[3] 王景亚.慢性疾病的健康教育技巧.[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32):225

[4] 耿面兰.呼唤沟通的临床意义及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10(11):1085

病人心理健康教育篇(5)

【摘要】本文从健康教育的内涵和基本内容出发,分析了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对此提出了提高健康教育水平,加强护理人员素质,护理中避免争执,提高护理人员应用水平的策略方法,作为新时期的护理人员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做好临床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健康教育 临床护理 教育活动 护理人员

近几年我国对疾病的治疗和护理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健康教育渐渐成为一种临床医疗护理中重要的部分。健康教育可以采用多种教育方式,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提高患者的医疗保健意识,自我保健能力,掌握好健康恢复的锻炼技巧,增加治疗疾病的信心以及增加疗效达到健康的目的。

一 健康教育的内涵和基本内容

1 健康教育的内涵:1988年8月,国际健康教育联合会,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CIF)召开的第十三届健康教育大会上, 给健康教育下的定义是:“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以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 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预防疾病,消除危险因素,促进健康的科学”。

我国教育学家黄教享教授提出:“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和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健康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卫生宣教,它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干预性措施。

2 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病人在住院期间大多数都渴望知道自己所患疾病的发病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的方案; 在住院期间如何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出院以后应当注意哪些问题等。护士应尽可能在病人住院期间设计和安排时间给予各方面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为疾病概述、常见并发症、诊断性检查和治疗等。

健康教育是护理计划的重要部分,护士必须具备健康教育的能力,针对不同文化、职业、 年龄、社会背景的人进行不同语言,水平的教育,使每个病人及家属都能受到健康教育并做好自我护理、自我保健。因此,护士是开展全民健康教育的大军。在健康教育过程中要运用人际沟通技巧、知识灌输技巧和行为训练技巧。

二 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护理人员要学会分析病人的需求,熟练掌握健康教育的方法,在住院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层次的病人,灵活运用健康教育的技巧开展健康教育,以期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第一:入院时的健康教育:病人刚刚进入医院,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离家孤独,环境陌生,病痛折磨,恐惧等等因素),为此,护士应该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亲切的介绍住院环境及管床医师,护士等。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及病情制定护理方案及健康教育内容,培养其建立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使病人尽快消除或减轻不利因素,以轻松合作的心情接受进一步的诊疗护理。

第二: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饮食的健康教育:合理适当的饮食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对能进食的患者遵医嘱告知其进食的种类对禁食的患者告知其原因与意义,减轻患者及家属的担心;对不能经口进食需要鼻饲流质的患者进行鼻饲护理指导,以取得患者与家属的理解与配合,护士主动为患者进行鼻饲,保证患者机体需要。

(2)用药: 告知患者谨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得漏服,不得随意停服,告知患者所服药物的名称、剂量、时间、方法、禁忌及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若有不适及时报告医生与护士。

(3)心理: 所有住院患者都可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护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密切观察患者心理,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安心住院接受治疗与护理。

(4)活动与休息: 凡对有活动能力的患者鼓励患者适当的活动与休息,对活动受限或活动功能障碍的患者指导其床上功能锻炼,肢体被动运动,告知活动与休息与疾病恢复之间的关系及重要性,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使其保证良好的休息与睡眠。

(5)疾病知识: 结合临床检查结果分析并明确患者疾病发生的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告知并发症的预防及预后等。

第三:出院时的健康教育: 根据每位病人的不同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指导出院后的饮食及功能锻炼,约定随访复查时间,教会自我护理方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调动家属的主观能动性,提供更多有形的物质 支持和无形的情感心理支持,发挥家庭与社会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巩固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病人压力,促进康复。

三 提高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应用中水平的策略方法

1 提高健康教育水平: 要提高健康教育水平,深化整体护理,从护士自身出发要改变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认识, 强化角色意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文化素养,增强沟通和交流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健康教育人员的培训。责任护士参加医生查房结合健康教育的方法,避免医生、护士对患者病情解释不一致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2 加强护理人员素质: 护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把健康教育知识笼统地灌输给病人,一个好的教育者能够把自己的知识根据不同的病人加以传授。要提高护理健康教育水平就要不断提高健康教育能力, 并要把健康教育如何与护理工作一体化和健康教育体制如何进一步完善结合起来。我们要切实做到善待每一位病人,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真正把“以病人为中心”落到实处。

3 护理中避免争执: 争执可导致病人的反叛心理,应注意调整方法,避免责备或评论其他病人,护士在提供建议时应尊重病人选择的权利。护士的热情、微笑和周到的服务,不但能满足病人的需求,更能够减轻病人的孤独感和心理压力,使病人在情绪稳定下接受治疗。

四 总结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不仅可以促进治疗与护理,利于疾病康复,而且可以增强护患沟通,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避免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时期的护理人员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做好临床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巨晓霞. 完善护士素质与深化健康教育的探讨[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35) .

[2] 陈爱香,崔玉英. 门诊患者健康教育的形式与方法探讨[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35) .

病人心理健康教育篇(6)

【关键词】健康教育 干预 住院病人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304-01

医院健康教育是以病人为中心,针对到医院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个体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其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改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渴望,已由传统的病人被动接受治疗向病人主动参与转变,而病人主动参与必须掌握一定的健康保健知识和疾病相关知识为前提,所以护理工作应包括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帮助病人进入角色,去除影响健康的不良因素,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提高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就我农牧团场医院于2011年1月―2011年10月400名病人,开展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11年1月―10月400名住院病人,其中干部86人,学生78人,小学以下文化程度104人,中专以上文化程度35人,60岁以上老年人97人。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采取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前、后病人行为改变对照表。发放400份,收回率100%。

1.2.2 内容 此表分为三部分:项目内容、健康教育前、后行为状况人数及百分率。

1.2.3 统计方法 调查资料输入计算机进行整理。

2 健康教育形式

病人文化层次参差不齐,住院时间长短不一,疾病种类不同,对疾病了解程度不同,在教育过程中采取符合个体化需要。如:讲解、示范、交流、书面材料,组织同病种病人相互交流及个别交流等多种形式。

3 健康教育内容及目的

3.1 入院教育内容及目的

3.1.1 内容 生活制度,医院环境,卫生制度,探视制度。

3.1.2 目的 帮助病人熟悉环境,稳定情绪,遵守住院制度,配合治疗。

3.2 病房教育

3.2.1 内容

病人所患疾病的原因,症状,影响健康相关行为,治疗原则,生活起居饮食等。

3.2.2 目的 提高病人依从性(遵医行为),改变其影响健康的相关行为。

3.3 出院教育

3.3.1 内容 向病人交代治疗结果,疾病现状,持续用药,定期复查等注意事项。

3.3.2 目的 增强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

4 健康教育的实施

4.1 首先营造良好的环境,为病人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护士应热情的接待病人,运用简单、易懂、准确精炼的语言耐心的向病人介绍有关事宜,消除其恐惧和紧张,以积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4.2 重点落实病房健康教育

4.2.1 指定健康教育计划

通过多种渠道如:与病人交流、体检、查阅住院病历等、收集病人相关信息,作出初步评价,找出存在的健康问题,为制定健康教育诊断提供依据。

4.2.2 确定健康教育目标

从评估资料进行分析,根据病人知识的缺乏,心理状态,病人文化程度,影响健康相关因素,围绕病人的主要问题等来确定教育目标。目标由护士和病人共同制定,形成共同参与模式,并且目标必须具体,符合不同病人实际情况,这样才能有效的执行,真正使病人以最佳的身心状态,配合治疗,戒除危害健康行为,提高病人依从性,增强自我护理能力。

5 健康教育效果

健康教育前后住院病人行为改变对照表

6 讨论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医院健康教育增强了病人对疾病的认知,消除了恐惧紧张心理,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从中获取了解影响健康相关行为的信息,促进病人改变危害健康不良习惯,提高病人配合治疗,遵医行为和依从性的自觉性,加强了病人自我保健意识和积极主动的自我护理能力。同时健康教育拓宽了护理工作范畴和护理人员的知识面。锻炼了护士的人际沟通能力,融洽了护理关系。

结果还显示通过健康教育,病人行为改变不显著,其原因:①基层护理人员业务知识水平有待提高。②病人自身因素。③受危害健康行为特征的制约如:稳定性和可得性的制约等。要求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采取综合措施,注重实效,对住院病人实现个体化、专业化、教育途径多样化,教育理论和方法科学化来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全科医师培训规划教材:社区护理(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人心理健康教育篇(7)

在传染病护理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健康教育能力,首先应制定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护理学中的教学目标[1],包括让学生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如有病原体、流行性、传染性、季节性等)、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以及传染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如要让学生掌握夏季是肠道传染病好发的季节,冬春季则易发呼吸系统传染病,以便能针对不同传染病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如让学生掌握心情开朗、情绪乐观、能及时接收到来自家庭的关爱和支持的患者病情恢复的能更好,相反,如果患者情绪悲观、消极抑郁、没有足够的关爱,则容易使传染性疾病转为慢性病而不易治愈。通过这类健康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行为、心理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从而在使学生在将来的护理工作中,进一步帮助患者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促进健康。同时可以让学生掌握健康教育的意义和方法,教育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传染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以改善预后。此外,还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常见传染病的消毒隔离知识,如各种消毒隔离方法,能向患者及家属进行正确的卫生宣教,并根据病程阶段不同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及健康教育措施。

2明确健康教育的意义,提高学生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健康教育的意义。所谓健康教育,是指医护人员通过系统的宣传教育活动,促使人们主动去采取有利于自身健康的行为,消除或减少致病因素,从而降低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2]。健康教育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因此不仅需要护理工作者的积极努力,同时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所谓“教育”不仅要有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有聆听着,才能真正达到其目的,体现其价值。人的健康状况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人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社会地位以及文化修养均能影响到病情的预后。在教学中,笔者以慢性乙肝患者为例向学生说明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因素对病情预后的影响,如开朗乐观、家庭关系好、朋友多的患者病情恢复较快;而悲观抑郁、单亲家庭、缺少朋友的患者病情恢复则较慢,尤其是大量酗酒、发怒、熬夜、劳累等不良行为可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发展为肝硬化。因此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对促进传染病患者尽快恢复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另外,要让学生认识到传染病的健康教育比起其他非传染性疾病更加重要。因为医学的局限性,目前大多数传染病比如麻疹、水痘等病毒性传染病,多无特殊治疗方法,治疗关键就是通过对症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慢性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规的抗病毒治疗。但是多数情况下,这类传染性疾病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几乎无法治愈,因此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健康人群的预防保健知识宣传,使更多的人群了解慢性乙肝、丙肝等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原理及预防措施,让健康人群对自己的行为生活习惯加以管理,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这类疾病的发生。健康教育对促进健康而发挥的作用远大于对于疾病的治疗。同时通过健康教育,使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下降,不仅可减少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可有效地减少全社会卫生资源的浪费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因此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能力培养十分重要。其次,由于免疫预防接种的普及,现代急性传染病明显减少,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仍然会有一些特殊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生,而且易引起爆发性流行;此外,目前对全世界威胁性最大的艾滋病仍没有有效疫苗可以预防,因此对艾滋病的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就是健康宣教。因此,从传染病护理学第一堂课开始,就应该让学生明确健康教育的意义,充分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责任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按护理程序的步骤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3模拟护患沟通,加强学生沟通技巧的培养

传染病患者常需要隔离住院治疗,由于突然离开家庭进入陌生环境,又担心受到他人的歧视,或者病情反复迁延不愈,还有经济压力的原因,容易产生恐惧、孤单、紧张、焦躁不安甚至悲观失望的心理,影响疾病的转归。在教学中,首先要教育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克服怕传染的思想,对待患者要有同情心,要处处关心患者,使患者有安全感和信任感,有利于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此外,要将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中,首先应使学生全面了解传染病的病因、临床表现、预后以及流行病学特征等,引导学生按照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及健康教育方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加强学生沟通技巧的培养,可让学生进行传染病患者角色模拟表演,模拟练习与传染病患者进行沟通的方法。比如可以乙肝患者的健康教育为目标,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训练,让学生分别扮演护患角色,提出相应的健康教育问题,并现场解答,让学生有身处临床的感觉。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也丰富了课堂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沟通时要注意语言的表达能力,语言要通俗易懂,尽量少用医学术语,并且尽量多运用鼓励性的言辞来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消除心理障碍。同时培养学生善于用举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讲明观点,从而达到指导目的。此外在进行沟通时,还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以免引起患者和家属的反感,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充分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以利疾病康复。

4让学生掌握不同健康教育对象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要让学生掌握健康教育的宗旨,提高健康教育的能力,首先要使他们了解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有哪些,并且需要对不同的人群做哪些有针对性的教育。护理专业学生要从事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有健康人群、住院患者及家属、经过治疗已经出院的患者和无症状病原携带者或慢性传染性疾病患者。对不同的人群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对健康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让学生了解常见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方式、易感人群、季节分布等流行病学常识,懂得传染病重在预防,预防措施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主。如对传染性患者进行隔离可控制传染源,注意个人卫生、饮 食卫生及环境卫生可切断传播途径,对儿童进行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可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目前对人类生命健康威胁极大的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多为注射吸毒及性传播,可在健康人群中大力宣传吸毒及性的不良后果,切断艾滋病的传染途径,达到预防艾滋病的目的。当学生充分掌握预防传染性疾病发生的知识时,才可以将预防保健知识宣传的更加科学、客观和全面。

4.2对住院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对收住院的传染病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接受疾病,认识疾病,保持好的心态,控制情绪波动,并进行相关疾病的隔离知识指导,严防院内交叉感染和病原体的扩散。告知他们患者是传染源,密切接触的家属很有可能成为易感者,因此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消毒和隔离是防止传染病扩散的重要手段[3];此外,可对易感人群进行主动或被动免疫,可有效预防传染病。如麻疹、甲型肝炎易感接触者可预防接种丙种球蛋白,以增强免疫力。如可给乙肝患者讲解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多通过血液、性生活传播,其次密切接触也有传播的可能,因此患者的剃须刀、牙刷、毛巾等日常用品不可与他人混用。对家属及接触密切的同事,进行乙肝预防知识的宣传,建议家属及密切接触者进行乙肝五项指标检查,结果全为阴性者可注射乙肝疫苗进行预防。此外,由于当前社会对乙肝患者存在歧视及不良商家夸大宣传的误导,乙肝患者常有自卑及恐惧心理,应向患者及家属正确宣传乙肝的原因、发生、发展及转归,告诉他们仅有少数人转为肝硬化,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消除悲观、恐惧心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