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美术职称论文

美术职称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1-19 00:11:19

美术职称论文

美术职称论文篇(1)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名称;概念;本质

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历史上,曾先后发生过三次大的名称之争,即“实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争、“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之争、“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之争。这场争论跨越整整一个多世纪,历时一百多年。今天,基于职业教育实践和学科建设对“什么是职业教育”这一根本问题的回答,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职业教育名称问题再次成为职教界关注的学术话语。

一、“实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争

职业教育是一个舶来品,是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耦合的产物。在我国,“职业教育”这一名称正式出现之前,曾有过多种多样的名称。例如实学、农工商学、艺学、专门学校等,但后来较集中地称“实业教育”。从制度层面上看,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癸卯学制》将实业教育制度作为其必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一般认为实业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正式开端。

然而,就在《癸卯学制》颁布的当年,山西农林学堂总办姚文栋就把实业教育称为职业教育。姚文栋在《添聘普通教习文》中写道:“论教育原理,与国民最有关系者,一为普通教育,一为职业教育……”就目前文献资料看,这是“职业教育”这一名词的最早出现。之后相继有许多学者使用“职业教育”这一称呼,为中国职业教育历史上第一次大的名称之争埋下了伏笔。

实业教育制度创立者所抱的是“教育救国”的梦想,但实业教育制度的实施并没有解决国计民生问题。事实上,在当时混乱的政局和低下的生产力状况下,任何先进的教育也无法创造奇迹。但是,沉浸在“教育救国”迷梦中的近代先驱们,却寄希望一种更加完美的教育制度来改变“民生凋敝”的现实。他们把矛头纷纷指向实业教育所谓的“弊端”。1915年,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黄炎培考察了美国教育,受到很大启发,回国后积极宣传提倡“美式”职业教育。1917年5月,黄炎培等48名教育界和实业界人士在上海发起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将“实业教育”正式改名为“职业教育”。从此。“职业教育”成为教育界多数人接受的通用名称,并一直沿用到1949年。

在当时这场名称的更迭中,曾有过激烈的争论。一种意见认为,实业教育就是职业教育,两者无区别。如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之一蒋维乔认为“我国实业教育就是职业教育,不必再采美国的分科制。”另一种意见认为,实业教育与职业教育不同,黄炎培等即持这种观点。在当时强调两者之异的是主流观点,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因为以职业教育取代实业教育成为当时教育界多数人的共识,而要一事物取代另一事物,必定要强调它们的不同之处。然而,用现在的眼光看,我们却不得不倾向于第一种意见,即当时的少数派的意见。因为既然今天把实业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正式开端,就意味着它们两者在本质上是同一种教育类型。

这场争论留给今天的疑问是:既然实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没有实质的区别,为什么会出现名称上的更迭?也许这个问题的答案蕴涵在当时的教育和文化思潮里面。我国的近代教育,先是学习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后又学习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继而又学习美国。实业教育制度就是取之日本,而日本则是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制度却是取之美国。实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争,实际上是德日模式与美国模式之争。因此,发生在中国职业教育历史上第一次大的名称之争的实质是对不同外来文化的取舍,是学习对象国之争。

二、“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之争

实业教育没有实现“教育救国”的梦想,令人无奈的是,在批判实业教育基础上建立起的“职业教育”以同样的结局而告终。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波澜壮阔的思潮,历经曲折,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不过如前所述,职业教育的称谓却一直保持到了1949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的名称之争。在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时,朱德、李立三、马寅初、黄炎培等领导人建议将发展职业教育写入《共同纲领》,但当时却以职业教育是资本主义的产物,苏联没有这类教育等理由遭到否决。一届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只在正规教育之外写入“注重技术教育”的内容。之后,开始称技术教育,没有再沿用职业教育的名称。直到1958年,在刘少奇“两条腿走路”的思想指导下,开始创办农业中学、工业中学、手工业中学,把城市的这些技术中学称为职业中学。但“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这类教育被强加上资产阶级双轨制的帽子,遭到批判。职业教育的称谓销声匿迹。

由上可以看出。这是一场“没有争论的争论”。在这场争论中,政治完全取代了学术。因此,这场职业教育名称之争的实质是意识形态之争。

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之争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伴随着职业教育的“复兴”,中国职业教育历史上出现了第三次大的名称之争,即“职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之争,并形成了有名的赞同“职业教育”的北派和赞同“职业技术教育”的南派之分。两个名称都曾进入到官方文本,并进行了长期的较量。例如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提出国家兴办“职业教育”。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把普通高等教育以外所有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以及其他城乡劳动者的学校和培训机构,统称职业技术教育。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采用“职业技术教育”名称。而1996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却采用“职业教育”名称,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职业教育”的官方地位。

1996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虽然对这场争论作了法律上的裁决,但却无法终止南北双方心理的对峙和对这场争论的刻骨铭心。当年“北派”的代表高奇教授是这样回顾那场争论的:

“‘体系研究’的课题是华东师大的黄克孝等同志搞的,他们提出,职业技术教育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职业教育……另一个是技术教育……我看了觉得不妥;中央教科所的同志也不赞同。我们认为和高等教育、普通教育相对应的这个教育类型就是职业教育……至于技术教育,它完全是另一码事……这场官司打得很凶,中华职业教育社在全国政协会上发言,要求为职业教育正名。后来一直打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孙起孟那里,孙老也坚持叫职业教育。职教法出台时。就变成‘职业教育’了。”

黄炎培先生之子、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副理事长黄大能先生对职业教育“正名”之事也非常认真。他在文章中写到:

“那么,这个职业技术教育的名称是从哪里来的呢?我可以直率地讲,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其一,对于职业两字的错误认识,认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在计划经济中,社会不存在失业问题。所以前苏联也没有职业教育这个名称。解放初期,在讨论《共同纲领》时,就有了这方面的争论。最后,《共同纲领》中也就没有职业教育这个名称,似乎我们的国家将来不存在失业和就业问题,所以只需要职业技术教育而不需要职业教育。其二,当时有一个固执成见和狭隘推测,认为中华职业教育社几十年来‘霸占’了职业教育这一领域,要冲破这种‘霸占’,个别教育界领导认为,若把职业教育改成职业技术教育,就能冲破这一垄断。所以不惜置职业道德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于不顾,硬塞进‘技术’两字,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其三,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件中,把‘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并列存在。于是有些人不顾逻辑上的不合理,把两个截然不同内涵的教育名称,合并成‘职业技术教育’。上述原因造成今天仍有不少单位和不少书刊的名称仍沿用‘职业技术教育’这一错误名称。即使国家已立了‘职业教育法’,统一了称谓,一时仍转变不过来。这看来似乎只是一个名称问题。是一个小问题,实质上对职业教育含义是一个歪曲。无法正确下职业教育的定义,所以不解决这个问题,无法认为在我国已普遍统一了认识……我不能不再度提出统一正名问题……”

而对坚持“职业技术教育”名称的学者来说,对将“职业技术教育”“正名”为“职业教育”这一结果,也长久不能释怀。如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原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司首任司长盂广平先生生前曾提到:

“我国的人才结构不合理,技术型人才比例太小。问题由来已久,至今未得到根本解决,技术教育的发展自然也不顺利。在‘职业技术教育’改称‘职业教育’之后带来更多的不顺利……”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严雪怡先生也认为将“职业技术教育”改名为“职业教育”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

就在几年前,原国家教委职教司司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杨金土先生还惋惜道:

“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影响最大并引起此后许多歧义的名称变动是1994年把“职业技术教育”改称为“职业教育”。当时我还没有退休,曾经为不改名而据理力争,可是没有成功。”

与前两次名称之争相比,这场名称之争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纯粹”的名称之争,因为这次名称之争并没有带来职业教育制度或学校形式的任何变化。“职业技术教育”一词最先从何而来尚有待考证,但一般认为一是来源于苏联,另一是来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职业教育称谓(Technical and Voeatioilal EdHeation)的中文译名。Technical and Voeational Education直译成中文,应该是“技术和职业教育”,为照顾中文习惯,才译成了“职业技术教育”。

这场争论虽然以法律这样庄严的形式而中止,但却并没有中止得像法律条文一样干净,而是留下了众多的遗迹。如虽然国家通过法律确定了“职业教育”这一术语的官方地位,但在学术界多是采用“职业技术教育”,如中国关于职业教育的最高研究机构叫“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最高的学术团体叫“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各类实施职业教育的学校不叫“职业学校(院)”而叫“职业技术学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的文件中把“各类职业学校统一规范为‘XX职业技术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逐步统一规范为‘XX职业技术学院’”。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职业技术教育”这一名称出现的频率和“职业教育”不差上下,而且在同一文本中两者经常交替出现。面对如此众多的“遗迹”,关于职业教育名称的异议就一直从未中断过,而且一直在暗暗凝聚力量。在杨金土先生的倡议下,《职教通讯》杂志2007年第6期组织职教界学者对职业教育概念和名称问题又开始进行新的讨论,就是最好的例证。

四、结语:历史的启示

人们之所以研究历史,是因为它能使我们更聪明地解决实际问题。中国职业教育史上为什么会存在如此频繁而又如此难以结束的名称之争?这些争论对今天有什么启示?我们该如何解决争论遗留下的问题?职业教育名称之争如何才能真正地结束呢?对这些问题的思索和回答正是我们今天在这里回顾职业教育名称之争的意义。

1、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应用的混乱,同时也是概念的混乱。因此,在职业教育名称之争的背后,反映的是人们对“什么是职业教育”这一本质问题认识的模糊。相反,关于职业教育的本质问题、概念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首先是一个语言学问题,是一个如何将VOCational edHoarion这样一个外来名称本土化或者中国化的问题,即如何按照汉语的语言逻辑规则,使“职业教育”的概念意义和它的词语意义相和谐、相统一。

2、职业教育的名称虽然频繁更迭,但我国的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历史事实”从诞生之日起却从未因此而中断过。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名称问题影响到对历史的书写与判断。例如,如果单从“职业学校”数目的增减去看“文革”时期的职业教育,就会得出“职业教育遭到严重破坏”的结论。而从“大职业教育”的角度来看,文革时期普遍实行“开门办学”,则会得出“文革时期的整个教育出现了泛职业化”的结论。如何看待这一重大的历史问题,需要我们具有“不为名称所蔽”的足够清醒的理智。

3、从第三次名称之争留下的众多“遗迹”来看,这场争论并没有因法律的仲裁而结束。事实上,职教法颁布后,在职业教育名称使用上形成了以下尴尬局面:官方文件和讲话都得用“职业教育”;学者写文章、讲课等都可随自己的主张来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行政与学术、法律与世俗的张力?我们该如何填充这充满张力的场域?

美术职称论文篇(2)

关键词:郑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健美操教师;现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郑州市四个区的八所学校的880名学生和20名健美操教师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利用中国知网、万方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等查阅有关健美操项目的相关文章,并认真查阅《学校体育学》、《教育心理学》、《健美操教学与训练》等学术专著。

2.专家访谈法

通过深入走访郑州市多年从事学校体育、健美操教学的专家教授就本市中等职业学校健美操教师现状等有关问题进行访谈,从不同角度去了解分析存在问题。

3.问卷调查法

根据对郑州市健美操专家的访谈和研究目的内容的需要,自行设计《郑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健美操开设现状调查问卷》,本调查问卷根据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分为两种。最终回收学生问卷843份, 回收率为95.8%,其中有效问卷800份,有效率为95%。教师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符合本课题研究需要。

4.逻辑分析法

本文采用了对比、归纳、综合等逻辑方法。

5.数理统计法

本文采用了SPSS19.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教师是学校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整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健康发展。

(一) 健美操教师学历、职称结构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数据得知:郑州市八所中等职业学校健美操教师学历有80%的人是本科 (其中包含自考或函授本科),硕士学历和专科学历的教师都占10%;通过以上数据得出,郑州市中等职业学校高学历健美操教师十分匮乏同时也反映出知识结构不合理。通过调研得知,郑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的领导在思想上不重视学校体育,看不到学校体育的重要性,不愿意增加对体育教师队伍的投入。

调查的郑州市八所中等职业学校健美操教师职称有10人是助理讲师,占了50%;高级讲师占了5%、讲师占了15%、教员30%,数据反映出郑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初级职称比例太大,中高级职称人数较少,突显出郑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健美操教师结构层次不合理。

(二) 科研能力调查分析

体育教师业务能力、学术理论水平主要是通过体育科研成果来体现。体育科研工作能增加体育教师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搞科研就要有论文和课题,论文是教师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也是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表现。

郑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健美操教师的体育教学科研气氛不浓,科研论文成果太少,还有部分教师没有公开发表过论文。科研经费不足是导致科研成果少的重要原因。

(三) 职后教育培养调查分析

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是中等职业学校高质量体育课开展的重要保障。目前了解到郑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为了减少成本忽略了教师培训对教师了解和掌握新理论、新知识和信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通过调查分析数据得知:我们可以看出健美操老师有大约75%的人没有参加过培训,仅有25%的健美操老师参加过一次相关培训。郑州市健美操教师有70%的人都是攻读在职本科文凭。

(四)郑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健美操教师工作条件和待遇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数据可以看出,郑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健美操教师的工资待遇偏低,认为体育教师待遇较其他任课老师待遇低的占85%。通过调查情况属实,很多学校在体育课时费都比其他学科低,而且每周课时量都安排12个课时以上,由于工作量较大,体育教师也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工作和自身素质的提高。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要与其他学科老师同工同酬,并且根据体育教师的特殊性要适当给予一定的服装费和野外费等补贴。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目前郑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健美操老师以中青年女教师为主,健美操教师职称普遍不高,具体来说,中职学校健美操专业老师和非专业老师以及专职老师和兼职教师的比例不均衡、不合理。郑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健美操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在职再深造的意识都需要提高。

(二)建议

中等职业学校的健美操教自身要树立全新的职业价值观,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加强理论水平的学习和科研能力的提升,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努力学习健美操专业的新内容,新形势,加强与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学习与交流。积极参加社会比赛与锻炼。

参考文献:

美术职称论文篇(3)

在目前的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审中,参评者除其它条件外,都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学术科研成果要求,所以评职称成为许多馆员学术研究的主要动力。但多数馆员在完成副研究馆员职称晋级后,学术科研热情日渐消退,这既有自身原因也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例如,许多知名度小的地方高校,作为教辅系列的图书馆基本不设正高职称或与教师系列综合评比,即使达到评审条件也被拒之门外。由此导致部分高级职称馆员心态失衡和学术动力不足,主要表现有:一是怠。职业倦怠,这是图书馆普遍存在的现象。图书馆的工作普遍单调、乏味,近乎程序化,一些专业技术人员长期在简单的事务性操作中耗费时日,导致学业专长几近荒废,使他们感到工作枯燥,前途无望,产生了对工作的厌倦心理,更无心关注学术科研了。二是苦。搞科研是很枯燥的,好不容易得了个新点子,得去检索“有还是没有”。如有的话,研究到了什么程度,然后才能决定自己“可以有或不可以有”。如果没有足够的恒心,只这一步就能击退好多人,“别人都研究过了,自己白费力干嘛”。即使迈开了这一步,也仅仅是开始,在新颖性、创意性和实用性上还得下大功夫,在构思、遣词造句上亦如此,否则就有学术不端之嫌。编写论著和做课题更是费心劳神。学术研究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与分析思辨能力,即使有一定学术水平的高级职称馆员,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也并非易事,搞科研太苦使不少人为之却步。三是累。图书馆高级职称馆员在日常工作中通常是“坐班”制,没有自己的机动时间。每天除了程序化的工作外还有许多事情处理。忙碌一天已是身心疲惫,很难再静下心来。加之人处中年多事之秋,用零零散散的业余时间来搞研究更是累上加累。所以学术上对自己放宽要求也是人之常情。四是难。近年来,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发展迅速,信息化改变了学术交流体系和交流模式。学术研究对外语能力和计算机水平的要求日渐增高;对信息意识、信息辨别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的要求也逐日增长;对学科的综合知识、边缘知识、交叉关联学科知识的要求更是日渐精深。部分高级职称馆员由于基础条件的限制,外语知识和信息技能滞后,难以完成许多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外加年龄偏大,感觉从头学习时间、精力方面都难以保证,于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于现状。

2图书馆及相关组织的应对措施

2.1加强聘后管理,完善学术研究考评体系

伴随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许多高校图书馆已实施全员聘任制。聘任制改革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突出岗位,淡化身份”,岗位和职称不直接挂钩。聘后管理是落实聘任制的重要环节,其重点在于业绩考核。对高级职称馆员而言,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学术科研成果是考核的重要方面。为此,图书馆组织及相应的学术委员会应制定和完善《学术科研成果考核办法》,鼓励高级职称馆员主动申报项目,促进图书馆业务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增强其荣誉感和成就感,并以此带动全体馆员提升学术水平。实践证明,此举有利于解决已聘高级岗位上的馆员不思进取、不出新成果的问题。

2.2实行“嵌入式”学科馆员制度,拓展学术空间

学科馆员是指掌握一门或几门专业学科知识,并精通图书情报知识,拥有丰富的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经验,能为相应学科提供高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员。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专业文献信息的深层次开发和利用,促进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和馆员自我价值的实现[1]。实行“嵌入式”学科馆员制,即是让学科馆员走出工作台,走出图书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到院系的教学团队中去,加强与专业院系的强强联合,参与院系的学术科研活动。如此,既有利于解决图书馆工作单一、重复和挑战性小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高级馆员的学术热情[2],进一步拓展其学术空间。

2.3加强人性化管理,吸引和留住人才

凭心而论,每个高级职称馆员原本都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否则,也不会从众多馆员中脱颖而出。图书馆在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的同时,也应多一些人性化管理。特别是多与处在“职业高原”期的年富力强的高级职称馆员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甩掉包袱、恢复活力[3]。同时,充分利用聘任制的有利时机,加大学术科研成果奖励力度,吸引校内外高素质人才到图书馆工作,为现代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

2.4整合科研力量,加强梯队建设

为调动职工全员开展学术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图书馆业务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图书馆应选拔学科带头人,吸收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馆员参加,组建教学和科研团队,搞好团队的梯队建设。改变过去学术科研活动各自为政、孤军奋战,高质量成果少的现象。团队成员互帮互学,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形成图书馆组织、高级职称馆员、中青年馆员共赢的和谐氛围;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全员的学术水平、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推动业务创新,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3高级职称馆员自身学术研究心态调适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事情就可能变得简单起来,很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寻找工作中的乐趣,工作就会其乐无穷;世界上许多事情我们无法改变,但至少有一点可以改变,那就是我们的心态。

3.1换一种心态看研究,淡化功利和实用主义

不仅看到研究过程中的苦、难、累,更要看到其中的乐趣。乐在灵感萌生中,乐在文章精雕细琢中,喜在成果见诸报刊后。这样来看研究,何乐而不为?研究活动应该是超脱现实功利的追求。搞科研不能仅仅为了职称、名利,科学是无价的,学术是神圣的。撰写论文或专著不应该是获取经济利益的手段,有时还需要赔钱,必须让研究过程与经济收益在心理上拉开距离,才能在研究活动中保持一颗平常心[4]。

3.2换一种注意力审视研究客体,感受研究之“美”

研究工作若停留于图书馆活动的客体表面现象,就只能是非审美的注意。审美的注意要以一定的心理距离来探求图书馆活动客体的本质、深层次上的内涵。为此,研究者要提高自身的理论思维能力,从新的角度审视图书馆活动,摆脱一般的“正常视象”,用逆向思维去思考,用“反常视象”去发现问题,用新颖的构思去解决问题。注意在学科前沿领域选题,在争论的焦点、难点范畴选题,在知识的边缘区、交叉或空白点选题,在研究过程中,围绕主题、紧扣论点,从多个层面、各个角度去论证,用大量的资料、数据、事实来巩固自己的论点。这样的过程在“正常视象”中是劳累,若以“反常视象”的心态对待,这个过程就是“美”的创造过程[5]。研究者学会感受这种研究之“美”,就能跳出,不断追求,不断努力,领略更大的学术美境。

3.3正确处理研究和日常工作的关系

高校图书馆高级馆员,并非专职研究人员,既要从事日常的管理服务工作,又要兼顾学术研究活动,必须做到科研与工作两不误,相互促进,才能两全其美。(1)以工作为基础,科研为主导。在工作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拓宽工作范围,增加工作挑战性,促使自己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确立研究课题多考虑实践应用,注重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2)摆正心态,准确定位,在工作和科研中不断反思升华,为全面提升自我、谋求后续发展做好准备。(3)高级馆员要增强危机意识,走出个人心理舒适区。随着聘任制度的不断完善,岗位竞争将日趋激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有及时发现并走出这种舒适区,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工作和科研的主动性和前进动力。

3.4心态决定行动,高度决定深度

美术职称论文篇(4)

20世纪初,在美国大学里,由于由院外人士组成的董事会(或理事会)掌握着学校的财经大权,所以学校董事会在管理学校方面享有很大权利。有文献记载,当时“侵害学术自由的消息甚至成为全国报纸的头条新闻。”“当教师在信仰和政治观点上与董事会不一致时,就极容易出现自由发表意见的学者频频遭解雇的事件。”尽管教授是大学的学术精英,但他们的职业安全也难免屡遭威胁。

1901年,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爱德华・罗斯(Edward A・Ross)因发表关于中国移民问题的言论触怒了利兰・斯坦福夫人(Mrs LelandStanford)而遭解雇。这就是轰动全国的“罗斯事件”。为此,该校的七位教授集体辞职以示抗议,其中一人是哲学教授亚瑟・洛夫乔伊(Arthor O.lovejoy),他意识到美国的大学教授们需要一个跨学科、全行业的组织来阻止“罗斯事件”的再次发生。1913年,辞职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任教的洛夫乔伊劝说同校的其他17名正教授与他联合给当时9所著名大学的教授写信,征求他们对建立全行业组织的意见。在收到积极的反响后,“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简称AAUP,又译作“美国大学教授协会”)于1915年元月在纽约正式成立。约翰・杜威称之为“一个以民主方式由大学教授自愿组织起来的真正有代表性的教师团体”。会议选举约翰・杜威为AAUP的第一任主席,并提出了著名的《原则宣言》(Declaration of Principles),即《1915宣言》。宣言宣布了学术自由的主要原则:教授作为教师和学者有权自由发表言论,除非不称职或有道德缺陷,教师的职位必须得到保证;教授处分前有申诉的权利。宣言还特别指出,“教授、副教授和所有讲师以上职位的专业人员任职10年以上者均应终身聘用。”AAUP靠交纳会员费支付律师费和工作人员的开支。

由于学术自由和教授的职业稳定与教授的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所以AAUP成立之初就致力于使教授的解聘程序化和建立教授代表委员会,调查、报告校方对学术自由的干涉。为达到目的,AAUP首先成立了一个由15人组成的学术自由与终身教职委员会(Committeeon Academic Freedomand Tenure,简称CommitteeA,即A委员会),讨论研究学术自由和教授任期合同的问题。

1915年,刚刚成立的AAUP就对美国5所大学违反学术自由的事件进行了调查并对违反学术自由的学校在AAUP的双月刊会刊(1979年以前称《公报》Bulletin,1979年后更名《学术界》Academe,俗称黑名单)上进行曝光。其中最有影响的要数宾夕法尼亚大学发生的案例。1915年,宾夕法尼亚大学董事会将一个自称是“社会主义者”的经济系教授司各脱・聂令解雇。此前,聂令被系主任称为“具有非凡的才能、超乎寻常的个人魅力、最强的道德力量”。据悉,聂令被解雇与他抨击煤矿公司使用童工有关。而董事会一名成员就是煤矿老板。经过“A委员会”的调查,AAUP发表声明,谴责宾夕法尼亚大学董事会侵犯学术自由。结果,负责此类事件的“A委员会”对学术自由案例的调查和立场使AAUP名声大振,AAUP倡导的学术自由观点逐渐深入人心。从1930年到2002年,先后共有183个大学或学院(个别为学区或联合大学)被列入这份黑名单。由于《1915宣言》只是代表了教授的利益,结果一开始就引起了多方的不满,除了董事会和其他教师外,还有美国教育委员会(American Councilon Education,简称ACE)和美国学院协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简称AAC)等组织的不满,认为《1915宣言》不能代表大多数教师和其他群体的利益。AAUP通过不懈的努力,与ACE之间的隔阂不断减小。ACE于1922年制订了《关于学术自由与终身教职的会议声明》(Conference Statement on Academic Freedom and Tenure),使终身教职的建立有了一定的基础。经过组织内部的调整和长期的合作,AAC于1940年与AAUP联合发表了《关于学术自由与终身教职的原则声明》(Statement of Principleson Academic Free domand Tenure)。声明指出,“在一段时间的使用期后(最长不超过7年,笔者注),教师或研究人员应该有永久或继续任职的资格,除非由于年龄原因退休或是在财政危机的非正式情况下,终止这种任期必须有充足的理由。”声明还规定,“解聘试用期在内的所有教师,必须提前一年通知当事人,教授的解聘还必须通过教授会成员听证会。”1940年的《关于学术自由与终身教职的原则声明》于1941年为AAUP与AAC签署认可,从此成为确立教师终身教职的纲领性文件。这即意味着终身教职制度正式诞生。后来AAUP在实践中多次就《关于学术自由与终身教职的原则声明》补充性文件。

二、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学术自由的立法者

AAUP所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在1915年学术自由与终身教职委员会的年度报告中提出了关于学术自由和教授任期的原则声明。声明在阐述了学术权利的基础、学术职业的性质和学术机构的职能之后,提出了实行学术自由的原则,保障教授教学和研究的自由权利、在专业领域探讨深奥的和有争议的问题并以个人的名义发表思想观点的自由、就一般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以体面的适于教授身份的方式发表意见的自由等。为了保证研究和教学自由,声明建议,在解雇和处罚大学教师之前,应先由学校专业人员,即教授、副教授和所有讲师以上职位的人员组成的适当的公正团体进行审议,并主张讲师以上职位的专业人员任职10年以上均应永久聘用。学术自由是大学得以存在的必要前提,教授只要能够胜任教学工作,同时坚持中立的原则,可以不受其他任何限制;大学教授在大学外除了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可以同其他公民一样享受言论自由和行动自由的权利。同时,自由和责任是统一的,学术自由不是学术特权。为了制约董事会和学校管理者的权力,特别对董事会解聘教师的特权进行了限制,委员会提出董事会不能因为教授的思想不合时宜就解聘教师。考虑到各个学校的传统和实际情况不同,不可能制定―个统一的标准对董事会的特权进行限制,但是委员会认为制定一个统一的解聘教师的程序是可行的,从而提出在解雇和处罚教授、副教授以上职位的教师之前,应通过书面材料告知当事人解聘的缘由,并由学校教师审议会或大多数教师选举成立的特别调查委员会组织听证会,当事人有权辩护。如果确因教师不能胜任本职工作要求解聘教师,也必须由教师所在院系的同行专业人士撰写书面报告。如果教师提出要求,也可以由权威人士推荐的其他院校的同行专家委员会进行审理。但是,对待不同等级教师制定了双重标准,解聘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必须提前1年通知当事人,而讲师提前3个月就可以了。解聘副教授、教授必须举行听证会,而解聘副教授以下职称的教师只需教授会批准即可。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任职10年以上就必须终身聘任,而对讲师没有明确规定期限。

美国大学教授协会(1915)的声明虽然受到批评,但是所取得的成绩是明显的。1922年学院联合会的学术自由委员会经过改组,对大学教授协会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AAC的学术自由委员会对AAUP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几乎接受了AAUP(1915)声明中提出的学术自由和终身职的所有原则。会后,AAC发表了关于学术自由和终身职的(1922)声明,声明提出教师享有教学自由的权利,只应该受到中立的原则和职业能力的限制;教师在校外的言行除了有损学校声誉和利益的言行以外,享有其他公民同等的自由权利和责任。尤为重要的是在教授参与管理和终身职问题上取得了广泛的共识,聘任、解聘教师应听取所在系以及教师本人的意见,并经过教授会的批准。教师经过试用期合格,必须授予终身职,没有特殊原因不得随意解聘教师,解聘教师必须举行听证会,并且提前通知当事人。

1925年有关学术自由和终身职的原则声明并没有在美国的学院和大学很好的执行,董事会以违背学校的特许状为由拒绝接受,校长和董事也不积极执行。1939年,全美只有六七个学校的董事会正式采纳了(1925)声明。因此,必须制定一个广为接受的学术自由和终身职的原则规定。1938年,AAUP和AAC召开联合大会,改变以往歧视低级教师的做法,规定教师经过6年的试用期合格,必须授予终身职,解聘所有教师包括试用期在内的教师,必须提前一年通知当事人。另外,试用期内的教师享有其他教师同等的学术自由权利。1940年,AAUP和AAC再次联合召开大会,会后联合发表原则声明,对1915年的声明进行补充性说明,特别强调大学和学院的教师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所赋予的特殊责任,教授在行使学术自由权利的时候,不要忘记公众可能根据其言论来判断其所在的专业和学校。因此,他要始终注意自己的形象,实事求是,尊重他人的意见,同时表明自己不是学校的发言人。此外,声明提出了教师的终身任期制,第一次给任期程序以明确的界定,规定大学的教师和研究人员经过最长不超过7年的试用期,经同行评议,就应享有永久的任职资格,除非由于财政危机或教师个人的道德原因之外,终止任期必须有充足的理由。

三、美国大学教授会―――学术自由的捍卫者

相对而言,AAUP在调查学术自由事件方面所开展的活动并不成功。由于AAUP不具有警察局、法院的特权和地位,因此不能像警察、法官那样去搜查取证,加之财力、人力上不可避免的限制,很难发挥学术界的“警察、法官、陪审团”角色的作用,因此不可能对所有涉及学术的不公正事件进行调查处理。1940年以前,AAUP缴纳会费的会员不到1500人,又没有任何外界的捐赠和资助,由于无法负担律师费和工作人员的开支,AAUP很多工作只得依靠会员的自愿帮助。因此,涉及学术自由事件时,AAUP主要通过非正式的或私下协商和谈判调解的方式进行处理,以避免发生与学校的管理者正面的冲突而引起抵制,以期取得双方都比较满意的结果,只有调解失败,才对一些违反学术自由基本原则的典型案例进行全面调查和曝光。1934~1935匹兹堡大学的特纳案(Turner)的调查表明:过去的五年中,84位具有教授职位的教师离开了这所大学,而且还发现该校的管理方式使得所有的教职工的生活处于极度焦虑和恐慌之中,学术关系的紧张状态使学者完全失去了应有的体面。也许这些事件并不能完全反映事实,但是可以发现,学术管理确实是学术生活中有待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同时也说明,实行教授终身聘任制和执行解聘教授的法定程序是保护学术自由的重要措施。事实上,没有制定聘用和解聘教师的立法和程序是这些学校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尽管各个学校的规模、地理位置不同,管理的方式不同,但是都存在学术自由的问题以及如何保护学术自由的问题。因此,制定有关学术自由的国家法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办法。

如何对违反学术自由的学校管理者进行处罚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有人提议通过在AAUP的公告栏消息,并辅之以公布AAUP不认可学校的“黑名单”,对违反学术自由的学校进行处罚。此建议引起了人们长期的争论,有人提出,大学教授协会没有资格对学校进行评价,由于评价不一定公正和全面,有可能会对无辜的教师和学生造成伤害,而真正的“元凶”(校长或董事会)却没有受到处罚。还有人认为,大学教授协会仅仅依靠道义上的说服和公布事件真相的方式是不够的。大学教授协会最终在两者之间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方法。1931年,AAUP了一个不被认可的学校名单并附加说明,这只是大学教授协会对学校管理的审查,而不是对整个学校和教师的审查。由于大学教授协会接到投诉到最后作出处理间隔的时间太长,因此教师重新恢复职位几乎不可能。从实行的情况看,虽然AAUP在公告栏上公布被审查的学校名单的做法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但是,AAUP对违反学术自由原则的学校进行曝光,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学术自由事件的调查活动,也使得大学校长在涉及学术自由案件的问题上不得不更加谨慎,教师也开始认识到,只有通过斗争才能获得学术自由的权利。

总之,AAUP能在美国得以产生和发展,与美国整个的社会环境还有重要关系。如美国的社会环境相对宽松,美国人普遍同情弱势群体。与学校董事会、行政人员和整个大学相比较,教授是弱势群体,在与他们的对抗中,教授容易获得社会的同情。而且,即使对抗失败,人们也不会嗤之以鼻,教授也因此在对抗前少一份顾虑,多一份勇气和决心。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说AAUP是美国的特产。

参考文献:

[1]施晓光.美国大学思想论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美术职称论文篇(5)

作者:余锦秀 单位:广东金融学院

以专业化的要求对待艺术素质教育的教学,而非培养学生素质的手段,普通的艺术素质教育变为专业化的培训,反而起不到实施美育和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从范围上看,把“艺术教育”只作为学校的任务,学校又把“艺术教育”当作几节艺术类课程的任务,把“艺术教育”理解得太具体,使其范围渐趋缩小,达不到真正的艺术素质教育的效果。高素质艺术素质教育师资队伍数量严重缺乏,结构严重失衡财经类高等院校从事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1)数量上严重缺乏。《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规定:“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应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其中专职教师人数应占艺术教师总数的50%。”按国家规定的正常艺术教育编制来看,财经类高等院校从事艺术教育的专兼职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常常是有上万人学生的学校配备的艺术教育教师才5、6个,师资严重缺乏。(2)结构上严重失衡。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公共艺术课教师队伍在教师年龄的梯次结构、职称的合理搭配、专业的有机补充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高学历、高职称的艺术教师比较缺乏。据有关资料显示,公共艺术课教师本科学历占大多数,而其中的教授、副教授职称者更是居于少数。艺术素质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备总的来说,各高校加大对艺术素质教育的投资,设施有较大改善。目前多媒体教学逐渐普遍。部分艺术素质教育办得好的财经类大学甚至也建立起艺术教育的专业活动场所。但是,从多数财经类高等院校来看,许多院校对艺术器械的使用仍然较为局限,对艺术专业活动场所的设置较为缺乏。总体来说,基础的教学设施还不完备。艺术素质教育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相对于其它学科而言,艺术方面的科研课题一直比较少。目前研究的课题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课题的原创性和创新性不强;以应用性研究为主,理论研究较少;研究方法比较陈旧,仍然以经验总结为主。教师在职称评定和科研能力上都明显落后于其他专业教师。因此,艺术素质教育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更新观念,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艺术素质教育高校的艺术素质教育与专业艺术教育不同。专业艺术院校和艺术专业教育以专业艺术人才的培养为目标,而高校艺术素质教育,它是美育和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重在培养全体学生的艺术素养。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要高度重视艺术素质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在思想认识上解除发展艺术素质教育的障碍。坚持科学发展观,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平衡师资数量和质量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以提高艺术素质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为本,从而实现艺术素质教育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按照《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的要求,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数量和质量都能够满足学校艺术素质教育需要的艺术教师队伍,是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优化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是师资队伍建设的着眼点。在年龄结构方面,老、中、青年教师人数搭配要科学合理,避免人才断层,要发挥人才队伍的长线潜力;在学历结构方面,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学士学位教师人数的比例关系要合理,人员分布要相对科学,以形成整体良好的学术梯队;在职称结构方面,具有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教师人数的比例关系要适中,人员分布要相对均衡,使师资队伍整体阵容整齐;在学缘结构方面,教师来源应尽可能地多样化,以形成开放的用人格局。采取有效措施引进、培养和稳定高层次、高学历人才,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在补充教师时要注意来源多元化,尽可能地从校外补充。

完善教学计划,艺术教育实现“一主多辅”体系,开设一门综合性艺术类课程作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开设门类丰富的艺术选修课财经类普通高校的艺术素质教育要坚持全方位的美育观。因此,必须健全和加强艺术教育课程的建设,要完善教学计划,把艺术教育课程作为整个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教学计划,开设一门综合性艺术类课程(比如《艺术导论》等)作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同时开设门类丰富的艺术选修课(如美术、音乐、书法、影视、戏剧、戏曲、舞蹈等),并力求做到课时、进度、考试、考核等稳定化、正规化。如此,才能使学生对艺术有较为系统、完整的了解,对艺术的各门各类、形式特点、风格流派以及社会作用等获得较全面的认识,并从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作品中获得积极的精神营养。完备财经类高等院校艺术素质教育的硬件设施先进的硬件设施和教学设备,为高校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手段的丰富带来了可能性。多媒体教学是目前最普及的辅助教学方式,但这远远不够。比如,开设《中国民族器乐欣赏》课程,可以让学生对我国历史悠久、形态各样的民族乐器有个初步认识,但一般仅限于平面图片的认知和有声材料CD/VCD/DVD的接触。如果条件允许,学校购置有门类齐全的各种民族及西洋乐器,能够给学生当面演奏和让他们亲手接触乐器,让普通的学生亲手试一下,他们对于艺术的心理距离就会大不相同。此外,还可以根据艺术教育的特殊要求,安排专门的多媒体教室和艺术陈列室,凸现艺术教育的高雅色彩,同时又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人都得到第一手的艺术体验,必将成为高校教育的一大亮点。建立学生艺术团体,普及高雅艺术,引导更多学生参与群众性艺术教育活动在开设艺术素质教育课程的同时,学校应该建立学生艺术团体,积极发挥学生艺术团体的力量,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普及高雅艺术,为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和审美情趣提供一个工作平台、教学载体和实践机会。为此,财经类普通高校可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建立各种艺术社团组织,如合唱队、乐队、书画社、摄影社、诗社、文学沙龙等社团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健康的审美活动,如音乐会、演唱会、诗歌朗诵会、演讲会、书法比赛、绘画竞赛等活动,引导更多学生参与群众性艺术教育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提高艺术素质教育。

美术职称论文篇(6)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专业自觉;专业价值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09-0001-06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是幼儿园教师安身立命的专业准则,幼儿园教师专业生命的成长要以这个专业准则为基础,从而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水平,最终形成并实现专业伦理、专业精神、专业理想。我国即将颁布试行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外在的直接功能是成为幼儿园教师准入、职业规范的标准,内在功能则是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最终实现幼儿园教师专业自觉。〔1〕所谓专业自觉,是指教师自觉地把专业活动作为反思对象,明确自身专业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与发展趋势,审视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与专业实践能力,自主地进行意义的追寻和责任的担当。如果一名幼儿园教师拥有专业自觉,追求专业成长,他就能够在工作中获得一种价值认可感,能够享受到工作带来的成就感,表现为对专业的认同、敬畏,对专业责任、专业内在精神的担当和追求。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群体形成的独特性,特别是其面临的独特境遇,使其群体特征表现为专业困顿、专业麻木、专业无助。如何由专业茫然到专业觉醒并走向专业自觉是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标准》的深层价值就在于此。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沉睡与专业自觉的呼唤

我国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别于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从历史上看,幼儿园主要是社会福利性事业单位,保教工作的专业性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从延安保育院到建国后为机关、厂矿、事业单位自己建立的幼儿园,主要功能是解除本单位职工工作的后顾之忧。这时的幼儿园教师以家属群体为主,主要满足于对幼儿的看护,其专业性处于沉睡状态。本世纪初开始的单位福利社会化将幼儿园推向了社会,幼儿园教师随之陷入专业茫然和专业无助状态。从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知水平来看,我国幼儿园教师对专业性的认识是与社会对学前教育地位和价值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一段时期以来,公众对学前教育是否属于国民教育体系一度产生了怀疑,幼儿园教师也对自己是否具有与中小学教师一样的地位产生了质疑。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形象、专业地位一定程度上被扭曲,这既反映了社会和公众对幼儿园教师形象的认识与把握,更反映了幼儿园教师集体的专业自觉水平。以下几种情况正折射出中国情境下,幼儿园教师的公众形象与幼儿园教师专业自觉水平(秦金亮,2012)。

1.关于专业声誉:幼儿园阿姨

幼儿园阿姨是社会对幼儿园教师最常用的称谓,在一般人看来,幼儿园教师就是帮小朋友抹鼻涕、擦屁股、哄他玩的孩子王。幼儿园就是托儿的场所,幼儿园教师就如同家庭保姆,只要照看好孩子,别出事就行。这反映的主要是幼儿园的保育特征以及幼儿园教师的保育特性,而幼儿园的教育特征还难以被体现和认识。

2.关于专业形象:多才多艺的美女

在领导眼里,幼儿园教师就是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表演者,她们要在各种节日里和有领导出席的重要活动中表演。在领导看来,幼儿园教师就是充当各类场面、面子工程、彩头事项、甚至是堂会文化的表演者。幼儿园教师真正的专业性被遮蔽了。

3.关于专业性:其他教师都可以代替

我国过去的教师资格认定中,特别是部分地区在教师资格审核的实施操作中,大学教师超编可以转岗做中学教师,中学教师超编可以转岗做小学教师,小学教师超编可以转岗做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教师超编就只能回家做专职妈妈了。这尽管有些调侃的味道,但“幼儿园教师谁都可以做”的观念在目前社会还是很盛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地位还未得到广泛认可。

4.关于专业地位:“小中高”的职称称谓

“小中高”本是对小学教师中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称谓,是小学教师中的最高技术职称,它同时又成为目前幼儿园教师中最高技术职称。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同小学一样具有独立学段的幼儿园却没有独立的职称系列,只能走小学教师职称系列;高水平的小学教师也只能借助中学高级教师这一高级职称得到晋升。更有意思的是,高水平的幼儿园教师在借助中学高级教师这一高级职称晋升时还得“借”小学教师职称晋升的“道”。透过教师职称这个侧面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幼儿园教师事实上还没有独立的职称系列,换言之,幼儿园教师还没有真正被看成是专业技术人才,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职称不具有独立性和合法性。

5.关于专业培养:工具性认知

以往培养幼儿园教师的幼儿师范学校常以“艺术特长,理论够用”来描述专业的培养规格。所谓的“理论够用”是指掌握高中阶段的普通文化知识(目前事实上已很难达到高中课程标准要求),再加上“三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所谓的“艺术特长”就是强化幼师生在音乐、美术、舞蹈等方面的技能、技巧。一方面,学前教育专业变成了音、美、舞等综合训练专业,专业毕业汇报变成了综艺晚会、美术展览;另一方面,幼师专业成了招生日趋困难的艺术院校、职业院校的热门专业乃至当家专业。幼儿园教师培养方式的扭曲加剧了其专业形象的扭曲。

美术职称论文篇(7)

[论文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问法、分析法,对陕南地区的6所地方性高校健美操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科研、在职培训等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地方性高校健美操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论文关键词]地方性高校 健美操教师 现状分析 对策

健美操运动是大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许多高校已将它列为体育选项课,它是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健美操教师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为了更好地在地方性高校中开展此项活动,有必要对地方性高校健美操教师的现状进行了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对师资队伍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是了解该学科发展现状的重要环节。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文对陕南地区的陕西理工学院、商洛学院、安康学院等6所院校的健美操教师进行调查研究。根据研究需要,查阅近年国内外普通高等院校有关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走访了部分高等教育、体育教学管理和健美操教学的专家,设计和发放《地方性高校健美操教师状况调查表》,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理统计与分析。

二、地方性高校健美操教师的现状分析

(一)性别与年龄情况分析

陕南地区高校体育教师有157名,其中20名教师担任健美操课的教学工作,占被调查教师的12.1%,健美操教师的比例较小。在健美操教师中,女教师占健美操教师总数的85%,男女教师性别比例相差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健美操是一个新兴项目,在陕南地区高校开展的时间较短,好多男体育教师思想观念陈旧,将健美操运动划为女子项目,因而影响了健美操在陕南高校男生中的开展和普及。

通过对年龄结构的分析发现,80%的健美操教师年龄在35岁之下,这说明陕南地区高校的健美操教师年龄趋于年轻化,其主要原因是83%的陕南高校都是刚升格不久的院校;在座谈中一些中老年教师认为,健美操运动是年轻人的运动,接受能力、身体能力等方面因素影响专业技术达不到较高的水平。

(二)原始专业分析

健美操运动的特殊性使得健美操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与效果。目前,陕南高校从事健美操课教学的教师,基本上毕业于西安体育学院,仅有25%的教师接受过系统的健美操专业知识教育,原始专业分布不够合理,陕南高校健美操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深、广、新”是健美操领域的特点之一,非专业教师由于缺乏这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很难把握健美操运动的发展前沿,不利于健美操教学的发展和提高,陕南地区高校健美操教师的专业结构有待于进一步调整。

(三)职称与学历结构分析

职称是评定教师从业情况的综合指标,职称晋升是教师非常关注的一项工作。在陕南高校健美操教师中,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为5%;有中级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为80%,有初级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为15%。可见,陕南高校健美操教师的职称结构与年龄阶段基本相符。对于健美操教学来讲,有初、中级职称的教师存在教学经验不足、知识储备相对较少的问题,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渠道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培训,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进行在职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大学本科毕业学历。”陕南高校健美操教师的学历和国家要求的学历比例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根据教育部文件的要求,在2007年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的比例在科研型本科院校要达到80%以上,在以教学为主的本科高校要达到60%以上,在高等专科学校要达到30%以上。而笔者的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在陕南高校的健美操教师中高学历教师所占的比例严重偏低,这与国家要求的学历比例相差甚远。

(四)科研情况分析

科研水平是衡量教师理论水平、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重要标志,是教师整体素质的体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养。”但这些在实践中却出现了许多困难,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不仅要实践探索,还要通过学术研究来进行实践创新,因此,科研职能也是评价体育教师业务能力的指标之一。调查结果显示,70%的健美操教师尚未发表健美操方面的论文。可见,陕南高校健美操教师对健美操教学研究的热情不高,健美操教学改革创新的意识不强。

(五)教师培训情况分析

高校体育教师参加在职培训对于提高其自身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调查结果显示,陕南高校健美操教师在职培训情况较差,有55%的教师没有参加过在职培训,其主要原因是陕南地区经济落后,好多高校是近几年的新建本科院校,对领导而言,还没有转变思想观念,再者学校经费紧张,好多教师根本没有机会外出学习,只能凭借以前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而健美操是一项新兴项目,只有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节奏,因此,需要社会、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三、地方性高校健美操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转变思想观念

1.领导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李岚清曾指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要有广大的后备队伍,要扎根于人才素质的提高,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素质,要引进竞争和激励机制,优化队伍结构。”教师是教学组织的核心,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陕南地区高校体育教师的现状,除政府必须加大在职教育的经费外,还必须从改变教育思想入手,从战略高度认识到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学校领导重视,制定和调整教师的补充、培养、考核、晋升等一系规章制度与措施,在培训经费上给予更多的支持,才能端正教师的职业态度,使教师积极主动地接受在职教育,提高自身的学历、职称水平,安心地置身于体育教育工作中。

2.加强师资继续教育工程。注重教师的继续教育,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是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素质的必由之路。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要不断地调整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找准发展方向。各院校领导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多种形式的进修计划,支持健美操教师再学习,特别是增加原始专项非健美操的教师培训和进修的机会。学校应该经常组织健美操教师参加一些健美操专业培训和健身大会、参观知名健身教练的团体课或私教课,从中接触到一些较流行的健身项目和健身知识,为学校健美操的教学注入新的元素,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3.引进高学历人才。实践证明,要加大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力度,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立一支高层次、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极力促进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因此,学校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在师资配备上保证不缺编的同时引进优秀的人才,是师资队伍管理的重点。而在座谈中,一些学校出现招聘渠道的狭窄性和近亲性,这不利于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优化。现在的高校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趋势是高学历化,引进是一个周期短、见效快的手段,学校要充分考虑到本校的实际情况、学校体育教学及其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学校及其学校体育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来引进教师,在引进决策上,干部人事处应联合体育教学部共同制订详细的引进计划,尤其是在一些新兴项目如健美操专业等,加大比例,积极引进专项教师,特别是男教师,以不断调整与优化师资结构。

(二)提高健美操教师的综合素质

1.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不断取得进步的关键。在与教师的座谈中,好多教师把原因归结到学校,而不从自身寻找原因,安于现状的思想相当严重。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健美操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本科教学所获取的知识已很难适应健美操在高校的发展,要把健美操课程同其他课程一样视为具有丰富内涵和教育规律的完整系统,就要及时改变旧的体育教育观念,树立新的观念,将终身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相结合,以实现全面发展的预定教育目标。因此,健美操教师要积极通过网络等手段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接受新思想,吸取健美操前沿的知识和方法,充实和完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同时处理好微观与宏观、局部与整体、基础性与非基础性、专业性与非专业性、传统与现代等知识,以适应高校体育教育带来的挑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