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传染科护士论文

传染科护士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2-01 07:29:43

传染科护士论文

传染科护士论文篇(1)

【摘要】 护理管理尤其是传染科病房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染科护士长的有效管理和领导,是提高护理质量、树立专业形象的关键。本文阐述了传染科护士长有效的管理策略和领导技巧,以帮助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护理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传染科 护士长 管理

在医院的组织系统中,护士长是最基础的管理者,护理管理应体现护理的价值观及理念,组织并领导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活动。传染科是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一个重要部门,传染科护士的护理对象是具有传染性的病人,工作风险大,危险性高,往往使护士存在着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传染科病房在内容和方式上相对其他成人科有许多不同的特点,故护理管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现探讨如下。

1. 传染科护士长的管理职能

计划、组织、指导、评价是管理的四个职能。有效的护理管理体现在组织一个工作群体、拟定计划、做出决策、充分调动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并把人、财、物合理安排以取得护理质量的高效优质。因此,传染科护士长应合理的组织计划,计划工作的核心是择优寻求能获得较大效益的行动方案。根据确定的计划,合理地组织人力、物力去努力实现目标。每项计划都要具体落实到人,使每个护士都明确自己应承担的任务和责任。护士长要以最有效的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指导,注意所分配任务的执行情况、协作情况及落实计划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护士长应根据护理职能部门所制定的效率指标、质量指标和时间指标,对个人和集体所进行的护理工作做质和量的分析、评价。通过评价,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加以改进,从而使管理工作不断完善,达到实效。

2. 传染科护士长科学的领导技巧

传染科护士长从来不会是孤立存在的,是通过对本护理单位团体的力量来增加影响力,实现既定的目标。在经营管理中,为病人服务的质量意识,日日讲,时时讲,倡导为病人服务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利用价格杠杆,把握好创收和服务的关系。面对护理人员不足的现实,确保住院有人管,有人看,有热情、细致、周到的直接服务。为创服务一流,确保服务到位和维护病人身心健康,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措施而吸引病人前来住院。领导者的责任就在于创造和维持一种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和温暖友爱的环境气氛,使工作人员心情舒畅。然而,有部分护士长自己拼命干,对下属迁就,想以实干精神和讨好下属来赢得威信,这些“虚假威信”经不起时间考验,一旦由于护士长工作忙碌而工作重心偏移或下属利益得不到满足时,这种“苦干威信”和“善良威信”就会破灭,领导威信一落千丈。因此,护士长应学会使用一定的领导技巧,从而确立真正的领导威信。

3.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传染科护士长要做好规范病房布局,严格划分区域,按病种分室收治患者,并设立醒目标志。加强病员管理和规范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执行,落实到班,规

范到人,从制度到每处微小物件的处理都有明确的要求,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的一切用物严格分开,有醒目标记。对死亡、出院、转科患者的各种用物,分类消毒后才能出病区,布类用双套袋法运出。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立即全部用消毒后毁形,再由供应室统一回收处理,其不得回收使用。

4.加强学习和服务质量

传染科护士长是护理业务的带头人,首先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熟练的操作技术,作好传授工作,制定专科知识点,方便大家学习。定期进行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使各项操作都能做到稳、准、轻、快,即使碰到各种意外情况,也能沉着冷静,有条不紊的处理,通过自己的语音和行为,稳定患者及家长的情绪,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培养敏锐的观察和应变能力,利于传染科工作,鼓励大家经常阅读护理杂志,了解新进展,按职称要求每年,参加论文交流或书写护理心得,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制定培训考核制度,进行规范化培训。结合本科室特点,制订不同年龄护士具体的考核标准,每月分别从操作、理论、制度三方面进行考核,使她们切实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使新同志尽快胜任科室工作。

5. 强化人文关怀的理念

传染科护士长要建立病区活动室,在病情允许时,组织住院患者的一些活动,如各种活动和比赛,以丰富住院患者的生活。同时也密切了护患关系,使患者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中,以最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促进其康复。培养护士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长应注重护士沟通能力的培养,在护理操作中,人文关怀贯穿始终。关心帮助受伤者.提供心理支持:对发生意外暴露的医务人员科室要给予关心、帮助,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适当的处理和预防用药。进行详细登记,并及时上报医院保健科,进行医学追踪观察,解除了该医护人员的悲伤、恐惧心理。

6.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科护士长要积极参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社会危机,尤其是传染病,其可见性不强、程度较复杂、影响规模大。其特点有:①对疾病的不明确性及预后等不确定,易导致公众心理恐慌;②病员数量的不确定性,给准备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③疾病的传染较强,如何加强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④医疗救护的强制性,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实施或接受医疗救治,否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⑤疾病一旦暴发、流行,人力或物力均显得相对不足(传染科专业人员数量更少)。所以要制订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一旦发生疫情,立即按预案启动护理救护。

总之,由于现代管理技术和护理专业技术的日新月异,要求传染科护士长必须不断地更新和拓宽护理管理知识,有效地行使管理职能和领导技巧,做好基层护理的带头人。要达到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目的,必须增加护理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激发护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玲燕.段梅欣. 传染科护士实施人文关怀的探讨[J].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7):570-570.

[2] 刘宝成,李娜. 传染科护士面对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 航空航天医药,2009,20(12):123-124.

[3] 张晓苇,游建萍. 传染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护理管理[J]. 第三军

传染科护士论文篇(2)

[关键词] 传染病; 带教; 实习护士; 职业防护

[中图分类号] R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224-01

我院为传染病医院,同其他医院相比,具有其特殊性。笔者在实习带教中针对影响实习护士实习质量的各种因素分析,在实践中总结出传染病医院实习护士的岗前教育、带教特点并有针对性进行岗前教育、带教,临床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7月-2011年4月医院实习的护士中随机抽取100名,均为女性,年龄17-22岁,其中大专生59人,中专生41人,均为正规学校的实习生。通过问卷和个别谈话方式,对实习护士进行自评调查。问卷发放100份,回收100份,有效率100%,实习护士自评影响传染病医院实习质量的因素。

2 影响传染病医院实习护士实习质量因素分析

2.1 实习护士心理因素

2.1.1 恐惧害怕心理 恐惧心理及专业知识缺乏是传染科实习护士的两大特点,担心自身健康受到威胁的心理占据80%以上,加之对传染病知识的缺乏占据69%,更加重实习护士们恐惧心理。实习护士担心被传染,工作积极主动性降低,如不愿为乙肝、艾滋病患者抽血等使实习质量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2.1.2 无所畏心理 40%的实习护对传染病的严重性认识不够,不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原则,不能正确处理用过的锐器、不会穿脱隔离衣、戴无菌手套,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易发生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

2.1.3 敏感型心理 对传染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如:进入呼吸道隔离病房就觉得胸闷气短,接触乙肝、艾滋病患者的血就认为会被传染,9%的实习护士过于敏感、紧张,影响身心健康。

2.2 环境陌生 传染病医院特殊的隔离环镜,使实习护士感到陌生,不知该如何下手工作,42%的实习护士进入临床后课堂上的理论不能充分运用,和实际脱节导致实习质量不高。

2.3 实习工作效率低 35%的实习护士在工作中,不能对传染病医院的工作性质充分认识,缺乏统筹安排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差,造成往返、重复动作过多,体力消耗过大。

2.4 心理护理质量欠缺 25%的实习护士对患者心理没有充分掌握。受传统观念和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在护理过程中与患者交流存在一定障碍,容易导致语言、动作不被患者接受。

2.5 卫生宣教工作不够彻底 28%的实习护士没有认识到卫生宣教、预防保健是传染病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向患者及其家属健康教育意识不强。

2.6 带教老师的因素 带教老师的文化层次、性格特点等的不同,对实习带教产生不同的影响。23%的实习护士认为带教老师不能把握学生的心理,不能因势利导激发实习护士实习积极性。

3 实习护士在传染病医院实习期间职业防护现状

3.1 自我防护知识缺乏 防护意识淡薄、防护知识缺乏在实习护士中普遍存在,如接触病人或污物后不洗手,被针或利器刺伤后不能正确处理伤口等。对传染病医院一些无形伤害、慢性伤害缺乏认识、职业防护意识淡薄。毛秀英等调查显示,国内26所护士学校、学院均未开设职业防护课程,也无相应的教材。

3.2 容易发生意外损伤 实习护士实习后都存在不同程度胆怯、紧张、恐惧心理,加之防护意识缺乏,容易发生意外伤害。

4 实习护士在传染病医院实习面临职业危害

4.1 锐器刺伤 注射器针头回套时刺伤最为常见,锐器刺伤是职业暴露感染HBV、HCV、HIV的主要传播途径。

4.2 生物性危害 实习护士在实习过程中直接或间接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等,受感染的机会多。

4.3 化学性危害 空气污染、化学消毒剂挥发在空气中对皮肤黏膜、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使人胸闷、气喘。实习护士对化学性危害的认识尤为缺乏。

5 传染病医院实习护士岗前教育特点

5.1 掌握学员心理,加强思想教育,强化心理素质

5.1.1 解放思想 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实习护士进行有关伦理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从事护理专业的人必须具有高尚的情操,对一切患者都应一视同仁。

5.1.2 做好实习护士健康教育 指导实习护士工作,使其明白科学的防护能有效的防止自己得病的几率。指导实习护士尊重科学,懂得合理的饮食和科学的卫生习惯,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强化其心理素质,调动工作积极性,以轻松的心情投入工作。

5.2 强化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在实习护士岗前教育中强化传染病及其护理的有关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如消毒隔离原则、消毒隔离措施;各种传染病预防及保健知识;穿脱隔离衣的方法、戴无菌手套的方法等。强化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后再投入临床,使理论和实际很快结合,有利于实习效果的提高。

5.3 掌握传染病护理的逻辑性 传染病医院特殊的工作性质,要求护理工作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因此,指导实习护士工作时要具有逻辑思维,要对自己的工作统筹安排,使工作有条不紊,做到紧凑、合理、科学。

5.4 严格要求实习护士 在工作中突出“严”字,否则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要使实习护士认识到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对传染病医院护士来说尤为重要。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到严谨求实、认真、一丝不苟。在每项操作中,都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使学生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严密的工作方法、严肃的工作态度。

5.5 帮助实习护士掌握传染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传染病患者思想负担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强化实习护士健康教育意识,指导实习护士掌握传染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建立一种平等、友爱的新型护患关系,在进行治疗护理时使自己的言行亲切自然,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重,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患者康复的环境。增强患者配合治疗护理、自我保健的自觉性、使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6 实习护士职业防护教育实施方法

6.1 带教老师的职业防护培训 传染病医院全体带教老师必须经过规范的职业防护培训。每周有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课,对实习生实行一对一带教。

6.2 实习护士的职业防护管理 实习护士进入科室前,接受职业防护培训,有老师演示。课程内容:锐器刺伤的常见原因及防护;常见6步洗手法及卫生要求;传染病医院常见危险要素的防护;锐器损伤后能正确处理。防护教育贯穿实习的整个过程,进入科室第一天要全面了解他们的情况,针对性的培训。实习护士实习结束填写反馈表,反馈表中有专项针对专业防护提出意见和建议。

6.3 师生互动教学能提高教学效果 带教老师相对固定,制定带教计划,按计划进度完成各阶段的职业防护教育内容。适时增加实习护士操作机会,加强实习护士操作时的监督和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由于带教老师相对固定,师生间信任、了解程度也相应提高。实习护士的培训计划能系统、持续完成。

6.4 培养实习护士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在实习护士实习期间要及时发现并重视他们的心理问题,使其在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实习,能防止因紧张慌乱而导致的各种意外伤害的发生。带教老师应多给其实习护士提供动手操作机会,使其有安全感和信任感,有利于操作成功。师生互相交流,带教老师听取实习护士的反馈意见,合理的积极采纳,不合理的给予分析、解释。

6.5 做好损伤后处理 许多实习护士受到职业损伤后,尤其是各种锐器操作损伤后常自行处理,且处理不正确,不报告老师。由于害怕感染各种传染病,伤者常存在沉重的心理压力。我们医院自行设计制定了职业损伤后处理流程图,损伤后带教老师应及时帮助实习护士正确处理伤口,并做好损伤后登记和后期的疾病检查。

7 结论 注重岗前培训,运用灵活的带教方式使其实习护士掌握传染病防护知识,提高实习护士应对能力。加强实习护士职业防护教育,提高职业防护意识,是使实习护士在实习过程中避免遭受各种不必要的危害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吴丽军,何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86-388.

[2] 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35-536.

传染科护士论文篇(3)

[关键词] 血源性感染;危害因素;预防;护士

[中图分类号] R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b)-0168-02

手术室护士为血源性感染的易感人群,因其在手术过程中常进行有创操作,以及手术室整体环境中血源性物质浓度较高,以及手术护士工作繁忙、免疫力低下, 出现血源性感染的概率显著增加。因此手术士护士预防血源性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手术科室护士共54名,其中正规护士47名,轮转护士5名,实习护士2名。其中,男2名,女52名。本科学历7名,大专24名,中专23名。

1.2 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发放护士进行填写,内容包括近3个月内接触到污染源、发生刺伤情况、刺伤后的处理、导致感染发生的因素、日常预防措施等。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共发放54份, 收回54份。同时对问卷进行分析总结。

2 结果

本组调查结果表明,3个月内54名护士接触到污染源32名(59.2%),其中术中接触血液者21名(38.9%),护理过程接解到血液者11名(20.4%),出现刺伤29名(53.7%),致伤工具为缝针、注射器针头、刀、剪;受伤次数>3次者10名(18.5%),2~3次者13名(18.5%),1次者31名(57.4%)。受伤后可以严格采取防护措施,正确处理伤口50名(92.6%)。

3 讨论

3.1 血源性感染的危害

血源性感染源可能为HBV、HCV、HIV患者或携带者的组织器官、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其他感染性材料, 我国为乙型肝炎发病大国,总感染率高达60.00%,丙型肝炎总感染率为30.00%。艾滋病也处于快速增长时期,研究表明被乙肝病素、丙肝病素、艾滋病素、梅毒污染的针头刺伤后的相应病源感染率分别为: 6%~30%、1.8%、0.3%、1.2%[1]。所以手术室护士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感染危险。其危险程度与护士接触危险物品的时间呈正相关,皮肤损伤是引发血液性感染的主要原因,损伤的程度、深度、位置,以及所接触污染物的病毒滴度,均为影响危害程度的主要因素。在受到污染时,护士的免疫状态也是其是否会被感染的重要因素[2]。

3.2 血源性感染发生的原因

3.2.1 不具备相关血源性感染的预防知识 护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血源性感染疾病的危害性,没有进行岗前防范损伤的培训和知识考核。多数护士认为日常工作已经是轻车熟路,防范意识不够,利器使用后没有放置回原处,仍然暴露在工作环境中,也未进行消毒清洗处理,在工作较繁忙时,注射器、针头、穿刺过的针芯等锐器用后随手与其他物品混放,未及时处理,使用锐器收集箱后刺伤的发生率降低50%[3]。特别是刺伤时因为没有流血就没有进行处理,但是患者的血液、体液进入伤口,均可导致护士感染概率增加,接触污染物与被刺伤的概率均增加。

3.2.2 操作过程中没有安全的防护措施 操作习惯不正确,传递的针头、针芯、徒手掰安瓿等,没有正确使用无菌手套、清洁用具、塑料围裙、防护镜或面罩、锐利物品回收器等。配合手术时传递手术器械,接触锐器机会多,如果没有进行安全防护,同时配合手术传递锐器方法不正确,则会增加受伤的概率,血源性感染的概率也相应地增加。

3.2.3 护理人员免疫功能下降导致感染概率增加 手术室工作节奏快, 临床医护编制不足,护士工作繁忙,又需要加夜班,生活缺乏规律、又要面对形形的患者及其家属,并且外科医护人员有创操作相对较频繁,部分患者不予配合,导致护士精神压力大,而出现身心疲劳,免疫功能低下,从而易发生临床感染。

3.3 血源性感染的预防措施

3.3.1 强化风险意识 建立健全职业培训系统,对护士定期进行培训。工作年限短、经验不足且学历较低的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机会明显高于工作年限长、学历高的护士,临床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提高技能,增加自我防护意识[4]。加强护士防护血源性感染的风险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消毒隔离措施,提高护士自我防护能力,避免职业损伤和减少血液性疾病感染。护士定期体检,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如果处于疾病状态,免疫功能低下,或者手部有创口的护士,则不宜参加特殊感染患者的日常护理或手术配合。对于长期接触感染性血染的护士,需定期进行预防接种。

3.3.2 正确操作 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给予充分准备工作,常规筛查血源性疾病,并做相应处理。避免术中忙乱而发生意外感染,术前备物要尽量齐全,最大可能减少手术过程中与外界的接触。手术开始后,手术室护士不可到室外取物品,造成血源性污染传播。室外应配备专门工作人员进行手术时急需物品的传递。严格限制手术间的人数,手术间人员无特殊需要不可随意走动。控制实行人数,一般不安排人员参观。患有血源性疾病的患者术中实行隔离,手术用具应使用一次性刮吸电刀、一次性敷料、手术布类等。避免在护理时用手掰安瓿而造成锐器刺伤,尽量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针筒。传递锐器时一方将锐器放置于弯盘内,另一方也去弯盘内取。尽量避免手与手的传递以减少传递过程中锐器刺伤的概率[5]。患者不合作或躁动时需将患者固定,特别是侵入性操作中,如果患者不配合,其被利器刺伤的概率也增加。

3.3.3 伤后处理措施 对有血液性感染危险的患者操作时戴双层手套。用过的带有血迹的锐器,立即放入利器盒内;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直接弃于废物盒中,不可套回针头帽,以防刺伤;一旦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损伤时,迅速将损伤部位的血挤出,同时用肥皂及清水彻底清洗,用碘酒或酒精消毒,若术中患者的血液或体液不慎飞溅到眼中,立即先用清水冲洗,再用滴眼液冲洗。在24 h内注射高效价的免疫球蛋白并尽早、足量、全程使用预防性药物[6]。对被针刺伤的工作人员进行血液抗原抗体监测半年以上,设立登记本,对被针刺伤的工作人员登记,减少受伤者的心理伤害。

4 小结

近年护士的职业卫生情况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手术室工作护士为血源性感染的易感人群,有学者认为职业暴露已经成为一个必须重视的风险。而在手术过程被刺伤的护士的总体人数近年也有上升的趋势。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血源性感染的危害,明确导致感染的因素,做好临床防护工作,减少手术室护士出现血源性感染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周俏静, 叶表弘, 朱雅芳. 医护人员血液性职业暴露的风险管理[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 23(4):52-254.

[2] 蔡静, 于文杰. 供应室人员锐器刺伤的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 中国临床护理,2011,3(1):69-71.

[3] 袁晓莉, 江智霞, 张咏梅,等. 临床护士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J]. 遵义医学院学报,2007,30(3):401-402.

[4] 师秀红. 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体会[J].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160-161.

[5] 杨晓华,周莉.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的危险与预防[J]. 护士进修杂志,2005,20(7):652-653.

传染科护士论文篇(4)

江莉: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江莉

摘要由于儿童感染科工作量大,工作复杂,护士心理压力大,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良好的工作能力。本文笔者结合所在医院的培训经验,着重探讨如何对儿童感染科新入科护士进行系统性地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和经验水平,促使其更快地投入到临床护理工作当中。

关键词 感染科;新护士;培训;能力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1.054

近几年来,由于我院规模不断扩大,床位数不断增加,年轻护士大量进入医院,新入科护士均为应届毕业生,工作操作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科室的要求。为了提高新入科护士的工作能力,我院感染科自2010年以来,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措施,实行对感染科新入科护士进行全面、有效的工作能力培训,帮助其更好地适应感染科的工作岗位,能独立胜任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

2010年7月~2013年4月新入科护士共22名,均为应届毕业生,男1名,女21名。年龄20~24岁。学历:本科7名,大专15名。

2培训方法

2.1制定培训计划

2.1.1培训目标使培养新毕业入科的护士在半年内具备注良好的服务态度,能胜任科室各个岗位的工作;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熟悉抢救仪器设备的使用,操作熟练,工作能力考核均达到良好以上。

2.1.2培训老师的选择选派主管护师、护师及本科室工作5年以上具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操作技术的护士负责带班、理论知识讲课、操作技能的示教培训工作。

2.2培训具体内容

2.2.1入科工作情况介绍介绍感染科工作特点、护理工作的目标及要求,强调劳动纪律、各班工作职责,特别强调容易出现护理缺陷的环节及时间,介绍感染科的布局、设施、药品、物品放置与使用管理制度,感染科消毒隔离原则,以帮助新护士熟悉工作环境和科室的基本情况。

2.2.2理论知识(1)基础理论。以最新版的《儿科护理学》为准,进行系统学习。(2)专科理论。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小儿传染病学》、《新编儿科护理常规》中的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护理常规为准,进行系统学习。另外还包括各种感染性疾病相关知识的新动态,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保养及注意事项,如简易呼吸器、监护仪、电动吸引器、输液泵的使用及相关操作。感染科常用药品知识,感染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危重病人护理计划的制定及书写护理记录规范、护理告知与应急预案。(3)消毒隔离理论。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12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及本科室消毒隔离制度,感染科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原则。(4)其他。包括科室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护士职业道德、护理相关法律知识、护士执业礼仪规范、护理文件书写要求、护理行为与职业安全及护理质量标准。

2.2.3实践能力(1)技能操作。除院内规定的十一项基本技能操作,还根据本科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重点培训穿脱隔离衣、手卫生、PPD皮试的操作。(2)临床常见应急预案的演练。

2.3培训方式

2.3.1理论培训因每年新入科护士到科时间为8月初,故6月初制定培训计划,分工明确,挑选本科室工作5年以上,具备护师及以上职称,有广泛专业知识面的护士担任授课。授课老师提前1周布置学习内容,以利于护士提前翻阅相关资料。均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制作幻灯片,并广泛涉及相关知识,吸纳新技术、新知识,使讲解更加清晰、透彻,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了电脑操作水平。

2.3.2技能培训分为集中示教、分组练习、严格考核及与临床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选择技术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强、思维活跃、理论扎实的操作能手负责培训,采用集中示范,每人负责2~3项,护士长做现场指导,负责人在操作前1周将相关理论内容下发,以加深印象。对技术操作能力差的护士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培训达到人人过关。

2.3.3新进护理人员读书报告会对新进护理人员组织1次读书报告会,内容不限,目的旨在培养新进护理人员发现问题、学习归纳、制作PPT、语言表达及心理素质的能力。因我院属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护理学院的《儿科护理学》授课均由我院护理人员承担,因此从中也可以发掘在授课上有特长的新进护理人员,作为科室及护理部的教学后备人才,有计划地增强后备队伍的实力。

2.3.4培训沙龙由科室N3级护理人员负责组织,鼓励组织者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沙龙,包括基础知识抢答、危重病人转运的现场演练、传染病患儿及家长集体健康教育会等,目的是巩固所学的培训内容,锻炼护士的沟通能力及技巧,将理论所学运用到临床实际工作中,在实际工作中面临这些问题时能够灵活自如的处理。同时也能够将各种应急预案、操作应用于临床实际工作中,有益于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语言构思、组织和表达能力,使其与病人交流更自然,有利于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

2.3.5设立新护士岗位导师制度对岗位导师进行优化选拔,强调导师因材施教,关注新护士思想动态,运用PDCA循环指导新护士实施院级及科内培训计划,把对新护士的培训从管结果变成管因素、管过程,使新护士培训更科学、有效。

2.4考核

2.4.1理论考核由科室各授课老师出题,护士长进行汇总后组织考试,内容包括儿童基础知识、专科理论知识、应急预案及院感知识4项内容,要求理论考试及格分为80分,不及格者复习后再补考,力求使新护士掌握儿科基础知识要点、感染性疾病基础知识点及院感知识。

2.4.2采取口头问答的形式进行考核在每天晨会交班后利用5~10 min时间由护士长根据实际情况选择1~2名护士对已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提问,评分采取10分制,9分以下者,隔日后重复提问,直至回答正确。

2.4.3操作考核包括每月底定期考核和组长随机考核及护士长随机考核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考核标准严格按照重庆市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进行。评分实行百分制,考核成绩合格要求达到90分以上;成绩在85~90分者,1周内重考;84分以下者,加强操作培训,并在2周内进行补考。平时边培训、边考核,使培训显出实效。

2.4.4带班老师及医师的考评采取不定期征求带班老师及医师意见的形式。考评内容有:工作任务完成的质和量,反应灵敏程度,协调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健康指导水平,护理文件书写质量以及服务态度等,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进行考评。最后综合各项考核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给予总评,获良好以上的护士才能独立上岗。

3讨论

3.1新入科护士存在问题新入科护士因为年龄较小,工作经验不足,普遍存在如操作不熟练、态度不端正、应急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重点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对新护士进行培训教育。

3.1.1服务态度问题因儿科情况特殊,时常需要面对病情严重且焦虑暴躁的患儿及其家属,且护理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不少新入科的护士存在态度生硬、冷漠,服务不够细致、周到等现象,不但影响治疗质量,也容易诱发护患纠纷。

3.1.2急救仪器设备使用操作不熟练新护士在工作中着急处理医嘱,再加上紧张,操作时显得不够迅速,动作不够熟练,不利于病人的急救,也会引起病人和家属的不满。

3.1.3思想负担过重新入科护士对儿科的工作感觉压力很大,对场面的控制和应急处理缺乏信心,情绪常常处于紧张的状态。这样,不但阻碍他们投入新的工作环境,而且增加其心理负担,无法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3.2新入科护士培训注意事项新入科护士虽然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但也正因为他们属于新鲜血液,吸收知识能力和可塑性非常强,只要悉心培养,便可以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护理人员,协助处理好感染科的各方面工作。

3.2.1做好思想工作新毕业或是工作时间不久的医护人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道德感,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3.2.2重视细节处理由于新护士缺乏对细节重视,处理各种事务不够细致周到,不能很好地代表医院的形象和素质,需要得到重视。

3.2.3实践操作训练在几个月的训练当中,每个新入科护士都获得了实际操作的机会,包括心电监护技术、洗胃术、心电图的识别、气管插管和除颤的抢救配合、呼吸机的使用等,要求每个护士都达到即刻对病患情况作出正确判断和处理,准确、熟练地操作各种抢救仪器,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徒手心肺复苏术等工作技能,以争取生命紧急救治的黄金时间。

3.2.4经验分享新入科护士最缺乏的便是工作经验和处理紧急状况的技巧,为此,科室定期为新护士们组织座谈会和经验交流会,邀请资深的医护工作人员向他们讲解疑问,分享工作当中积累的经验和技巧。这样不但能够帮助他们快速提高工作能力,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身工作,顺利融入到科室集体中。

4小结

通过对22名感染科新入科护士工作能力的系统培训,采取分阶段、循序渐进培训考核,减轻了感染科新上岗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了感染科新上岗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在培训中强调护理职业道德教育和护士礼仪,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大大降低了护理纠纷、投诉、缺陷的发生。护理操作技能得到提高,同时在所有培训中始终贯穿“以患儿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调关爱患者及沟通的技巧,让新进护士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在科内每月出院病人满意度调查中多名新进护士均排名前列,同时收获锦旗2面。对护士进行提问和教学相当于模拟练兵,提高了护士对突发情况的应变处理能力,同时通过情景模式的训练增加了感性认识,十分便于记忆;因护士长提前1周将计划告知新进护士,利于大家预习,既养成了自学的良好风气,提高学习兴趣,又可以让护士们带着问题有目标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孙志书,姜秀,王黎黎.急诊科护理人员培训方案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7):273.

[2]孔丹,宋春兰.新型医学模式对儿科护士素质的要求[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5):363.

[3]崔璀,郑显兰.基于能级进阶模式下的儿科护士分层次培训管理实践[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13:162-165.

[4]邓玉英.提高急诊新入科护士工作能力的探讨[J].中外医疗,2013,5:150-151.

传染科护士论文篇(5)

白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白山 134300

[摘要] 目视管理是利用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以最简单、快捷的方法传递、接受信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方法。传染病门诊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疑似传染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变、空气污染的加重,各项客观影响因素不断增加,导致传染病患者在几年呈现出了较大的攀升趋势。传染病门诊的管理,不可以再应用以往的传统管理,应采用适合当下情况的目视管理,并且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效果,避免恶性事件发生。

[

关键词 ] 目视管理;传染病门诊;实践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a)-0123-02

[作者简介] 黄亚江(1969-),女,吉林集安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学生常见病、传染病防治工作。

通俗的讲,目视管理主要是通过眼睛将所管理的区域信息、异常问题、不良现象收集整理并作出反应。通过目视管理,可告别之前的层层报告管理,将多数问题直接处理,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步骤,客观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传染病门诊有其特殊性,包括病人特殊,疾病类型特殊,患者自身特殊等等,要想更好的应用目视管理,就必须探究其可行性,并且根据传染病门诊的情况,制定管理内容,落实管理工作。该研究主要讨论目视管理在传染病门诊的实践应用,现做如下综述。

1 目视管理在传染病门诊应用的可行性

医院传染病门诊管理工作,需要通过客观实践来展开,单纯在理论上获得可行性,并不能直接投入应用,否则会增加传染病门诊的危险因素。为此,在实行目视管理之前,将会对传染病门诊进行大量的调查工作。第一,门诊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也是面向社会的主要窗口[1]。随着患者的不断增多,传染病门诊的工作量也在不断的增大,由此可见,倘若要实行一项全新的管理方式,必须能够承载传染病门诊的工作量。目视管理并非一般的管理方法,该种管理主要是利用眼睛将所管理的区域信息、异常问题、不良信息进行整理和反应。由此可见,传染病门诊的较大工作量还是在目视管理的承受范围内的。第二,传染病门诊病人多、病种杂、流动性大、空气污染严重。这些问题都是客观存在且无法避免的,目视管理可对重要问题作出及时发现,例如病人多。目视管理人员将会首先处理传染病危害大、疾病严重的病人,防止传染扩散,立即将严重患者隔离处理,并给予有效治疗,稳定其他病人的恐惧情绪,及时发布正确信息。第三,通过实施目视管理,可以优化病人的就诊流程,提高诊疗率。

2 目视管理的内容

充分发挥目视管理工具标志线、标志牌的作用,将整个门诊大楼内各个诊室、检查科室、护士站、治疗室、卫生间、开水房等区域按比例绘制成现场位置平面图,让病人一目了然[2]。用带有前进方向的箭头加文字说明告知病人去向[3]。在需要排队等待的科室如挂号室及检查科室装上显示装置及电子叫号系统,增加透明度[4]。各科工作制度、工作标准、执业范围公布上墙,如一站式服务内容、服务规范、便民措施等,让病人一看便知自己可以享受哪些服务,同时也提醒护士对照自己的言行自觉遵守[5]。从目视管理的内容来分析,涵盖了传染病门诊管理的多个方面,同时为护理人员、医生、患者等多个群体进行管理,有效协调了工作,减少了矛盾与冲突。

3 目视管理的实践应用

3.1护士人员的目视管理

目视管理无论是在管理内容还是在可行性方面,均经过详细论证,完全可以应用到传染病门诊的管理工作中。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出目视管理的各项优势,并且在客观上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先应该对护士人员进行目视管理。在传染病门诊当中,护士是与广大患者的直接接触人员,要想在客观上取得管理成效,必须对护士进行有效的管理。例如,在三级乙等医院的管理当中,不仅要收治国家法定传染病,还要承担非传染病的救治任务[6]。故根据工作性质不同,各个区域的着装也用颜色加以区分[7]。急诊科统一着绿色分体式工作服,妇产科着粉红色工作服,传染科着白色工作服,同时在传染科门诊设导医,佩戴红色绶带,随时为病人提供服务[8]。从以上的表述来看,通过应用目视管理进行护理人员管理后,可取得以下积极效果:第一,护理人员的工作安排获得精确化管理。在以往的工作中,多数护理人员偏向于综合化,导致众多工作集于一身,不仅增加了慌乱程度,而且还引起了较为严重的护患纠纷。通过目视管理,所有的护理人员各司其职,并且互相之间无冲突,即使面对再多的患者,也可以从容应对。第二,护理人员应用目视管理后,可在第一时间处理紧要问题,例如患者与患者之间的纠纷,患者与护士之间的纠纷等等,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缩短了问题解决时间,提高了问题解决的彻底性。

3.2 病人的目视管理

在传染病门诊当中,病人的目视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由于现阶段的病患非常多,并且在客观上影响了目视管理的展开。为此,充分结合实际情况以及目视管理的特点后,决定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目视管理工作:第一,门诊护士长经常巡视观察候诊患者情况,发现有变化及时报告医师。督促各班护士做好患者管理工作,严防差错事故发生,保证患者安全治疗。第二,门诊护士在最短时间内按医嘱给患者治疗及护理。各班护士经常巡视患者病情变化。治疗处置后指导宣教工作,解决患者诊疗中遇到的问题。第三,在门诊入口处设专人管理,对入院病人进行预检筛查,预检分诊护士根据自己目测到的信息,凭借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系统的医学理论知识迅速做出判断,指导病人就医。通过执行上述三项措施后,传染病门诊病人的管理工作获得了较大的提升,固有问题获得解决,病人管理工作可通过长期有效执行目视管理,建立良性循环,防止固有问题再次出现。

3.3 物流的目视管理

对于传染病门诊而言,除了患者与护士外,还有一项最重要的管理工作,那就是物流管理。物流管理会直接影响患者的门诊处理和护士的护理工作展开。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实践工作的调查,物流的目视管理工作,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传染病门诊的工作人员,可利用区域线条、文字,将清洁区、污染区、隔离区进行划分,避免患者误入某一个区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第二,当各个区域划分完毕后,医护人员需协调行动,在各自的区域当中工作,跨区域工作时,必须通过严格的制度来执行,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第三,传染病门诊会出现大量的废弃用品,包括废弃的输液器、注射器等等,这些物品非常的危险,不仅带有带人的血液和病毒,还可能污染整个医院,因此必须通过专门的收集箱进行收集,在箱子上表明“感染性废物”,安置到处理地点。第四,比较锋利的物品也要有效处理,包括针头、刀片等等,所有的感染性医疗废物,都需要通过黄色垃圾袋进行存放,且安置工作要谨慎进行,减少不必要的问题出现。

4 结语

医院传染病门诊的工作非常重要,涉及到整个医院的安全,以及其他医护人员、患者的生命安全。通过应用目视管理后,很多问题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并且工作流程及工作时间获得优化,减少了危险因素。值得注意的是,目视管理并非万能管理方法,部分环节在应用目视管理后,仍然会出现部分的问题。因此,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应积极探究其他有效管理方法,与目视管理的优势相互结合,形成互补,健全传染病门诊的管理体系,为医院和患者建立更加全面的保障。

综上所述,目视管理的可行性较高,能够为医生、患者、护理人员架起一道有效的沟通桥梁。在今后的工作中,目视管理还应该广泛的应用到其他工作中,例如科室的管理、实验室的管理等等,传染病门诊并非独立部分,与其他科室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要进一步健全管理,才能取得更加积极的成果。

[

参考文献]

[1] 刘红玲,刘朋,王志军.目视管理在神经外科一次性物品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3(4):96-97.

[2] 刘水英,吴海燕,何青松.目视管理在骨科预防压疮的应用[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4,2(3):103-104.

[3] 肖万玲,魏艳君,杨秀婷.危机管理理论应用于传染科门诊护理管理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10,19(8):3157-3158.

[4] 吴军.村卫生室实行目视管理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12(3):1030-1031.

[5] 梅全喜,李红念,陈文秀.精益管理在医院药事管理中的应用[J].今日药学,2012,5(6):313-316.

[6] 目视管理在生产中的运用—流程顾问师胡文兴谈一流的班组长应如何进行目视管理[J].中国制衣,2011,10(11):44-47,43.

[7] 郭莉,米湘琦.目视管理在手术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2):43-44.

传染科护士论文篇(6)

【关键词】 非语言沟通技巧;传染科;运用

众所周知,传染科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性。传染科的患者因疾病具有传染性,常常受到社会及家庭的偏见,往往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而每天在病房内与他们接触最多的护士们也总是口罩、帽子、隔离衣等全副武装,这无形中又增加了患者的思想负担,总认为自己受到了歧视,因此经常出现护患沟通障碍。针对这一特点,我科自2005年开始在做好与患者的语言沟通工作的同时,加强了非语言沟通技巧的应用,使患者的依从性明显增强,提高了护理质量。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眼神运用

俗话说得好,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用眼睛传达信息几乎是无极限的。目光是最能反映出一个人内心真实体验的非语言行为,目光微妙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喜、怒、哀、乐各种情感[1]。这一点对于传染科的护士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我们整天带着大口罩,患者根本看不到我们的面部表情,只能通过眼神进行交流,所以我们要学会用目光启动交往,领悟患者眼神中所包含的服务需求,并主动加以满足。同时特别注意要使用热情、亲切的目光,给患者以鼓励和爱护。

2 适当触摸

触摸是人际沟通中表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应把握适当的时机及范围内对患者进行触摸行为[2],如:握握手、拍拍肩等,使其感受到温暖、鼓励、支持、关注。这种感受对于具有传染性、饱受歧视的传染病患者来说是非常渴望得到的。

3 仪表

衣着仪表是指一个人的外部表现,这在人际交往中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护士应该保持服装整洁、举止端庄。可很好的展现出护士的美感,塑造出良好的职业形象。这会使患者容易产生信任、安全以及被尊敬的感觉。相反如果护士衣帽不整会给患者造成一种无形的刺激,从而影响护患关系。考虑到在传染科,患者始终看不到护士的脸,我们特地购买了符合每位护士性格特点的笑脸徽章佩戴于工作衣胸前,使患者感受到了我们浓浓的热情,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4 空间距离

空间距离能够反映出双方之间的亲密程度,在临床工作中,个人距离是进行护患沟通交流时的最理想距离,它一般是指双方之间保持50~120cm的距离。当然这需要考虑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性格、社会文化背景等情况。根据患者不同特点选择适当的沟通距离,以避免给其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同时也要重视为患者提供合理的空间范围,最大限度地保证其个人空间的私人性。

5 动作姿态

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时要注意保持优美的体态,手势的运用要大方、得体。不宜出现以下情况:如频繁地改变姿势,这会使患者认为护士感到不耐烦;对患者指手划脚,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这会引起患者的反感,甚至引发护患纠纷。同时切忌在为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粗暴、风风火火,这会给患者带来恐惧心理。

6 技术操作

护士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操作技能。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时表现出的镇静、果断,以及娴熟的操作技巧往往会使患者容易对护士产生信任感,安全感,从而取得了患者的信赖和配合,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7 沉默倾听

入住我科的传染病患者中绝大多数为慢性肝炎患者,由于是慢性疾病且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再加上“肝主怒”,患者有时会出现烦躁不安,大发雷霆,拒绝治疗及护理的情况。这时护士就要采取适时沉默与耐心倾听相结合的方式,使患者的压抑情绪得到释放[3]。通过实践证明,非语言沟通技巧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但这需要我们护士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更深刻地学习掌握非语言沟通的知识与技巧,并灵活运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去,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晓莉.护士对住院患者沟通技巧应用的现状.上海护理,2003,3(2):49-50.

传染科护士论文篇(7)

【关键词】传染病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血源性疾病;新护士;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459-01

我院为全军唯一一所传染病医院,目前艾滋病的流行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且我国是病毒性肝炎乙型的高发区,医务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血源性疾病的危害。我院CSSD于2010年开始实施集中管理模式,负责所有科室重复使用器械、器具的清洗、消毒、灭菌及供应,因此供应室是污染物品的集中地。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我院的快速发展,CSSD吸收了大批新毕业护士,新护士的职业防护知识欠缺,防护意识淡薄,为了提高新护士的防护意识,保护其身心健康,减少职业暴露,我院针对血源性疾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1 感染原及感染途径

1.1 血源性病原体 最常见及危害最大的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在传染病医院此类患者占院总患者的85%以上,CSSD回收的器械不可避免的被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其它分泌物所污染。而污染的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主要职业因素[1]。

1.2 感染途径 锐器伤结合病原微生物侵入,是传播血源性疾病的重要途径。CSSD护士在对污染器械、器具的回收、分类、清洗、检查、装配及包装过程中,有可能被针头、刀片、锐利器械等损伤皮肤或粘膜致感染而造成血源性感染职业暴露。

2 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原因分析

2.1 新护士的角色转变不到位 新护士刚从学校毕业,还不能马上适应由学生的身份到医院护士身份的转变。

2.2 专业知识不扎实,操作不熟练 新护士由于缺乏专业知识的积累,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不能很好的处理突发事件。学校不注重CSSD的实习阶段,安排时间短,甚至不安排。

2.3 自我防范意识淡薄 新护士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欠缺,自我防护认识不足,还有部分人员虽然能认识污染器械损伤造成的不良后果,但心存侥幸,认为一次、二次不按照规范要求操作,感染的可能性不大。图省事不使用防护用品或不按规范使用防护用品。

2.4 缺乏规范管理、规范操作程序 缺乏相关规章制度、操作流程; 医院感染控制部门不能及时给予相关支持;出现问题不能及时有效的采取预防措施,致使感染发生率增加。

2.5 工作压力大,心里素质差 面临新的环境,工作量大,害怕不能胜任份内工作,情绪紧张,不能很好的按照工作流程要求操作,容易发生职业暴露。

3 职业防护措施

3.1 加强实习阶段的学习 学校及医院应重视实习护士在CSSD的学习,延长在CSSD的实习时间。使其在实习期间对CSSD的工作熟练,掌握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害因素。带教老师应给予实习生防护指导,检查实习生遵守安全操作及标准预防的情况:有无双手回套针帽,医疗锐器的使用和处置的方法是否正确。

3.2 加强岗前培训 培训教育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之一[2]。新毕业护士初到医院,必须经过医院规范的职业防护岗前培训,包括理论和实操。培训内容:医务人员面临的职业暴露有哪些,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相关知识与技能。

3.3 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护理部、医院感染控制部门应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常见血源性疾病传播知识的培训并进行考核。按要求穿戴手套、口罩、防护眼罩、防水隔离衣、面罩、防水鞋等防护用具。如:接触污染器械时必须配戴乳胶手套,穿戴隔离衣、口罩;用镊子夹取污染针头、刀片和锐利物,并放入锐器盒。

3.4 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组织新护士学习培训标准预防相关知识,提高认识,树立标准预防观念,自觉执行相关制度及技术规范。标准预防是针对经血传播疾病的最有效防护措施。

3.5 制定锐器损伤应急预案 如果发生锐器损伤,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如有出血,应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禁止行伤口的局部按压;冲洗完后,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0.5%碘伏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眼部粘膜,应使用洗眼装置清洗干净。并上报护理部,需进行药物阻断的应在24小时内执行。

3.6 做好预防保健工作 医院在新护士入科前应进行查体,建立健康档案,注射乙肝疫苗以防感染,并定期体检。

CSSD是医院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源性职业暴露是CSSD职业安全的重要问题,加强对新护士职业暴露的培训,提高职业暴露防范意识,加强职业防护,以减少职业暴露,保护其身心健康,能更好的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