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供给管理论文

供给管理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1-26 03:52:46

供给管理论文

供给管理论文篇(1)

当前,我国旅游业已进入全民旅游崛起的历史新阶段。适应这个阶段性转变,旅游行业管理的对象、重点和思路也需要做出战略性调整,就是适应全民旅游迅猛发展的趋势,在坚持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为国家创取外汇的宗旨下,旅游行业管理工作需要从以入境旅游供给主体的发展、引导和管理为重点,转向把入境旅游和国民旅游供给主体通盘考虑,实施大管理,调控大市场,发展大产业。旅游住宿和旅行社两个行业的状况可以充分说明这一战略性转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社会旅馆、个体旅馆成为旅游住宿业的主体,实施旅游住宿业全面行业管理的时机已经成熟

我国旅游业发展是在入境旅游业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这种需求,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旅游涉外饭店也是旅游住宿设施建设和管理的重点,合资饭店建设、国际著名饭店管理公司引入、旅游涉外定点制度、星级标准的实施,都是实现这一发展和管理目标的产物。旅游涉外饭店是我国旅游生产力中最早与国际接轨的行业之一,在北京市申奥的过程中,住宿成为评估较高的一个项目,充分证明了这一行业的实力。现在,有过出国经历的人都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国家的饭店从硬件到软件与国外同等级饭店相比毫不逊色,而且价格更加优惠。

但是,目前,就住宿要素而言,大量的生产力尚未纳入旅游行业管理的范围,因此在规范化发展方面也就缺乏必要的保障。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1》,全国有星级饭店6029家,这个数量只占全国旅游住宿单位的2.3%,也就是说,星级标准的实施只涵盖了旅游住宿经营单位2%的面,98%的经营单位未纳入管理。

星级标准制定和实施的出发点是以入境旅游为目标的,而现在客源市场结构则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一方面是国内旅游增长迅猛,旅游饭店的价格难以为大多数国内游客所承受,旅游饭店本身出租率不高;另一方面却是国内游客在旅游旺季难以找到价格合理、卫生条件良好、服务规范的住宿场所,社会旅馆、个体旅馆成为游客的投诉热点之一。从旅游行业管理部门来说,长期以来的星级管理概念已经使部分管理者习惯地将社会旅馆排除在行业管理的范围之外;而从旅游消费者的理念来说,只要是发生在旅行当中的服务质量问题,不管是什么方面的问题,都应该由旅游部门来解决,他们没有必要了解这个行业是否属于旅游部门管理、更不会关心旅游部门是不是已经对这个行业实施了有效管理,这正是发展现状和管理滞后之间的矛盾。1998年国务院机构调整中,把旅游住宿设施(包括固定住宿设施和游船、汽车等流动性住宿设施)的规范管理统一划归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这对旅游住宿业的全面规范管理提供了权威性的依据。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青年旅馆、家庭旅馆等经济型、文化型住宿设施不但适应了国内市场发展的需求,也为许多入境游客所热衷。随着政企分开政策的实施,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大量招待所性质的住宿设施也必将加入到旅游住宿设施市场体系中。适应多元化市场需求,通过立法、标准两个渠道,对于旅游住宿设施全面管理的战略性调整时机已经成熟了。

需要指出的是,旅游住宿设施全面规范化管理的实施并不是要削弱星级标准的实施,而恰恰是通过结构性调整,进一步突出星级概念。依靠对旅游住宿业实施全面行业管理,扩大旅游行业管理的规模;依靠星级的实施和完善,进一步提高住宿业的质量提升。全面管理是普及,星级管理是提高、是要打造精品。

二、公民旅游服务成为我国旅行社业务的主体,构筑并畅通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旅行社行业将在为全民旅游做好服务的战略性调整中摆脱困境

比较旅游住宿设施,我国旅行社业在发展初期以入境旅游为导向的特征更加明显,国、中、青三大系列的旅行社基本上也是基于入境旅游发展起来的。而对于绝大多数国内旅游消费者来说,即使是现在,对旅行社还感到比较陌生和有过多的不信任顾虑“要旅游、找旅行社”的国际通行旅游理念在我国远没有形成。因此,一边是旅行社的经营困难,只听吆喝声,市场反映不强烈;一边又是巨大流量的国内游客为了交通、住宿等而自行奔波,投亲靠友型的旅游在我国国内旅游中还占很大比例。2000年,全国的国内旅游人数达到7.44亿人次,而其中由旅行社接待的比例不及6%。构筑并畅通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已经成为摆在旅游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实际上,从我国旅行社目前的发展格局来看,基于国内、出境两项业务的公民旅游服务已经成为旅行社业务的主体。2000年全国旅行社业务年检结果充分反映了这一事实。2000年,全国共增加旅行社1638家,其中国内社的增长数量是1606家,占净增旅行社总数的98%。从经营收入看,入境业务、国内业务和出境业务分别占全国旅行社旅游业务收入总数的30%、56%和14%,也就是说,我国旅行社经营收入的70%来自公民旅游业务,这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旅行社业发展的格局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当前,我国旅行社业发展面临着方方面面的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缺乏衡量企业信誉的市场品牌,因此也就造成整个行业的市场信誉不高。没有市场信誉的保证,自然难以拓展发展空间。在公民旅游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旅行社作为一个行业,迫切需要找到一种办法,使得企业能够鲜明地树立起自身的形象,旅游者很容易据此选择信任的购买对象。

事实上,我国旅行社为了树立起自身的市场形象,一直经历着艰难的探索。最早的旅行社分成一类社、二类社、三类社。一类社、二类社只能为国有或集体经济投资,入境旅游的外联权只能为一类社所有,二类社到海外招徕客户属违规经营,这是由1985年的《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所确定的框架,能否接待海外游客、是否具有外联权成为衡量旅行社优劣的核心。这期间,还有9家旅行社试办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业务,而港澳游业务则为中旅系统独家经营,这些旅行社及其分支社依靠业务垄断,成为当时最具有市场影响力的企业。1996年,随着《旅行社管理条例》和保证金制度的实施,一、二、三类旅行社并轨,取消了以前"不伦不类"的二类社,国内社、国际社成为两大系列,仍然只是业务上的划分,整个行业的市场形象没有得到显著改善。1997年,随着《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暂行办法》的实施,新的一批出国旅游组团社、社产生,港澳游业务也向部分旅行社逐渐放开,剧烈地调整了原有的旅行社市场格局,不同的旅行社又在新的一轮市场重组中找到了自身的位置。但是,通过业务许可经营对旅行社进行类别划分,解决的是"能"和"不能"的问题,而不能衡量"好"与"不好"的市场形象问题。事实证明,具有出境游组团业务授权的一些国际旅行社违章经营、服务质量差等问题时有发生;而一些规模有限的国内旅行社照样生意兴隆,具有很强的市场感召力。

与此同时,中外合资旅行社成为我国旅行社行业中新的角色。特别是随着国家政企脱钩工作的深入,2000年,原来属于中央单位的80多家国际旅行社划归北京市实行统一的地属管理,长期寻求政府权威取得市场信誉的"中央一类社"及其延伸的"中央部委国际旅行社"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处于扶持品牌旅行社的设想,自1993年以来,每年通过旅行社年检排列出国际旅行社100强、国内旅行社100强(一开始是50强),但这种按旅行社经营业绩绝对数量指标的排序办法,主要反映的是旅行社的经营规模,只能称为旅行社的规模形象,反映了"大的就是好的"这一命题,没有为"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中小旅行社提供树立市场形象的舞台,因而不是旅行社质量形象的全面反映,尤其是忽视了实施特色化、专业化经营的中小旅行社的利益。因此,有的旅行社连续多年入选后,对于"百强"的品牌也逐渐失去兴趣。

综上我们看到,长期以来,通过一系列法规和政策的实施,逐步调整原有旅行社行业格局中的一些不合理成分,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这种调整较多的是在旅行社内部,通过政府的业务授权或叫特许经营,鼓励部分旅行社入境业务的开拓和国有大型旅行社的发展,难以在全社会形成旅行社行业的整体市场形象。特别是旅行社根据国家法规实行前置性审批,使得旅行社经营本身就是一定的垄断。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旅行社业内的市场经营体系也会逐步建立,这也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形势确实是发展越来越快,国家正在逐步取消政府的审批项目和权限。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随着公安部门、外汇部门在护照、换汇方面的改革以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注册方面的手续简化,特别是旅游电子商务的合法化、规范化发展,旅行社行业的整体发展必然面临着新的挑战。

旅行社行业作为一种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组织,要求具有一种公平竞争的环境,政府对它的监督管理也应当采取相应的市场经济手段。已经酝酿多年的在旅行社行业实行资质等级管理制度,就是市场调控的有效手段之一,它的建立既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旅行社资质等级制度的建立,就是进一步突出旅行社质量和信用形象,淡化企业类别、打破垄断经营的手段。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利用市场性的手段,引导旅行社提高人员素质,加强经营管理,从依赖政府政策获取垄断利润,转向依靠开拓市场获取品牌利润,从价格竞争转移到质量竞争上来。

供给管理论文篇(2)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管理会计;创新发展

一、供给侧改革提出的背景与内涵

2016年1月27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而供给侧改革主要是指从供给和生产端入手,不断的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在确保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得我国的经济实现良性的发展和进步。具体来说,就是要将僵尸企业清理掉,要将产能落后的企业清理掉,将我国企业发展的方向和落脚点放在创新上,进而使得供给产品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也使得供给结构需求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得到有效的提高,在使得大众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的基础上,促进我国的经济实现健康持续的发展和进步。

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创新与发展管理会计理论的必要性

在掌握了供给侧改革提出的背景和内涵之后,笔者就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创新与发展管理会计理论的必要性进行了如下分析和研究。第一,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企业创造财务和价值的增值体系发生了变化,更加强调惬意的供给端,所以企业管理会计的建设思路也需要发生相应的变化。第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催生了很多与传统商业模式有很大区别的新的商业模式,所以,企业要想在此时代下发展生存就需要跟上时代的潮流,改变既有的商业模式,而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需要做出相应的变化和改革。第三,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形成了全新的价值理念,更加强调人文、环境保护、生态发展的重要地位,所以,在此背景下,企业的管理会计既有的模式需要发展和创新。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创新与发展管理会计理论的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创新与发展管理会计理论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作为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在掌握供给侧改革内涵和精髓的基础上,落实好管理会计的改革与发展创新工作。以下是针对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提出的几点建议和意见:

(一)加强对生态型管理会计的发展力度

总的来说,生态型管理会计是适应时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我国的环境现状不尽人意。在人口逐渐增加,需求逐渐膨胀的背景下,自然资源日渐枯竭,环境污染愈发严重,此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所以在此背景下诞生了生态型管理会计,这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相比传统的管理会计模式,生态型管理会计旨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统一,在企业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型管理会计模式在强调企业获得更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系列的社会经济活动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浪费。最终在找到环境与企业发展平衡点的基础上使得生态型企业和生态型管理会计都得到发展和进步。所以说,就当今我国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国际背景来看,加强对生态型管理会计的发展力度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二)从企业的整个价值链上着手来提升管理会计的价值

现阶段企业所处的时代是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经济结构逐渐优化、动力逐渐转换的时刻。此时要想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就需要企业掌握最新的技术,以实现更好的发展和进步。所以说,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企业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从整个价值链上着手来提升企业管理会计的价值,使得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这一重要组成部实现价值最大化。在实际发展与创新的管理会计的过程中,就像城市智能生态家居一样,能够以市场和顾客的需求为导向,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以提升价值链的整体价值和核心竞争力为创新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顾客的满意度和市场占有率作为企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在不断提高其适应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使得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三)加强企业创新发展的力度

当今时代,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需要加强创新与发展的力度。而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企业需要重视的问题就是效率和质量。所以,管理会计创新的过程中也需要以其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这就需要企业能够从以下几个基本点着手,一是在产品端,要以开发环保、节能、健康的产品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在渠道模式端,要加强对客户体验和服务生态的重视程度,并能够将其落到实处;三是在供应链端,要将客户关系和产业链生态作为重点关心和关注的内容。也就是说,企业只有将财务、企业管理等各个方面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促进我国的管理会计实现价值最大化,并形成具有竞争力的高质量企业。

四、结语

总的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时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有助于企业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对于企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适应性和灵活性的提高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从目前我国企业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市场经济环境来看,在未来的日子里,在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下,管理会计将得到不断的深化和改革发展。而由于笔者能力有限,本文对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管理会计理论创新与发展的相关建议仅是探索性分析,愿意抛砖引玉,笔者也将在今后的实践和理论知识学习中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探索,希望能够为我国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一己之力。

作者:李思锦 戚丽影 李婷婷 单位:大连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晓静.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管理会计的作用及发展[J].江苏商论,2016(29):151-152.

供给管理论文篇(3)

论文关键词:公共品;消费行为;结构化理论

农村居民消费具有自给性消费水平高而边际消费倾向低这一特征,形成这一特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我国的公共产品供给主要采取政府出资、政府主导的方式,容易产生行政行为的低效率。而且,在以往的理论分析中往往忽视这样一个现实:在公共品供给过程中,公共品使用者——农民的行为意向经常是被忽略的,其结果是导致公共品供给难以符合农民的意愿。因此,研究农村公共品供给,需要将使用者的行为意向这一因素纳入到分析框架中来。本文应用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分析农村居民的行为反应对公共品供给的影响,并以一个失败的饮用水工程为例证,分析公共品供给过程中使用者的心理结果和行为意向,从行为分析的角度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提出管理建议。

一、结构化分析框架

社会学理论认为,行动者个体不是被动服从于制度的安排,其对制度主观能动的反应能够导致制度的变迁。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将宏观制度分析和微观行为分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以结构化理论为基础,提出本文的分析框架。

(一)行为惯例

消费者行为是处于既定的规则和资源结构中的,规则的制约可通过日常行为惯例表现出来。这里将行为惯例分离出文化导引和制度变迁两个维度。

1,文化导引。农耕文化已经根植于农村居民的心灵深处,对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自给自足”、‘重俭黜奢”等消费理念以生活惯例的形式对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约束。对于饮用水、烧柴等自然赋予的物品,农民一直持有无偿使用的观念。

2.制度变迁。免费用水等消费陨例体现出的是村庄中的传统消费制度。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农村居民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公共品供给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在公共品消费过程中要或多或少的付费,这与原有的消费惯例相冲突。在制度变迁中,农民的行为会做出适应性反应,他们的行为后果也会对制度变迁产生影响。

(二)心理与行为运作机制

心理与行为运作机制是在文化导引和社会比较的双重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最终归结为特定的农民理性。

1.社会比较。现代传媒和农民工的流动所带来的外部信息正在改变延续了几千年的消费观念,农村居民开始向往健康、舒适的生活模式。对于政府主导的公共品供给,农村居民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通过公共品供给提高生活品质。当然,较高期望也往往会导致较高的失望和不满,在经历公共品供给失败之后,他们将会对政府的公共品供给采取不合作的态度。

2.农民理性。农民理性是农民采取行为的心理基础。scott认为农民的经济行为奉行“生计第一”和安全第一”的原则,而不是理性经济人的收益最大化原则。林毅夫认为小农的行为是理性的,不理性的行为却恰恰是外部条件限制下的理性表现。我们认同林毅夫的观点,农民在外部条件限制下,会按照传统惯例做出消费行为,但在外界条件变化的情况下,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呈现理性经济人的特征。

(三)消费行为

按照吉登斯提出的行动者的分层模型,消费行为是由行动的反思性调节、合理化及动因所构成的一系列过程。

1.行动的反思性调节。在公共品消费过程中,农村居民不仅调节着自己的消费行为,而且对公共品的供应者存在同样的行动期望。他们会根据公共品消费的后果和其他人的反应来不断地反思、改变和调节着自己的消费行为。

2.行动的合理化。农村居民对公共品消费行为始终保持着理论性的理解,在一般情况下,他们有能力对自己的消费行为做出合理化的解释。

3.行动的动因。传统消费惯例以及具有农民理性特征的心理和行为运作机制会形成特定的行动动因。在公共品供给过程中,这些特定的行动动因会驱动农村居民采取符合理性的行为。

(四)意外的行动后果

受自身能力和信息的限制,消费者有意图的消费行为会产生意外的后果。公共品的消费可能经历意想不到的失败,而且农村居民会将这种消费失败归因为公共品供给决策和管理的不当,并根据这种后果决定未来的行为。

(五)未被认识的行动条件

未被农村居民预料到的意外后果会以反馈的形式成为以后行动的未被意识到的条件。换言之,这些意外后果会促发下一步的消费行为。当然,下一步的消费行为可能是继续合作,也可能是退出公共品的消费过程。

二、一项饮用水工程的例证

(一)工程介绍

该饮用水工程位于长春地区东南部,该地区居民一直饮用浅层地下水,水质不符合饮用水要求。工程始建于2001年,覆盖7个相互毗邻的自然村落,为407个农户2187人供水。水源为深层地下水,采取深水机井汲取的方式,通过铺设地下管线将水引到407个农户家中。资金来源分为财政拨款和农户自筹两部分,市县两级财政共出资20万元,每个农户支付350元的管网费,在运营之后,每户每年需支付3.5元的管理费。管网的铺设采取农民出义务工的形式,农民和工程部门都不需要付费。

(二)消费规则的变化

在传统封闭的村庄生活中,自给自足是最合理的生存选择。饮用水一类资源在村民的心里认同为自然的赐予,吃水不花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在饮用水工程出现之前,村民曾经用两种方式汲取饮用水,早期的公共水井和后来的各户自用的手压井。在饮用水工程之后,以前存在的不花钱饮水的惯例则发生变化,以后的岁月中,吃水要支付少量的现金。

(三)农民的心理和行为

在‘重俭黜奢”的文化传统下,虽然低收人约束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解除,但村民依然坚持朴素的生活方式。虽然村庄中的水质不好,但是一代代人就是在这方水土里成长,因此长期以来没有谁会投人大笔资金改善饮用水质量。不过,由于教育水平的提升和现代传媒的影响,新一代农民开始向往健康的生活方式,但由于深水机井的费用较高,需要2000元,很多农户都搁置了打深水机井的计划。他们认为,虽然水质不好,但是还没有达到需要动用2000元来改善的程度。在新的规则之下,每户要支付350元的管网费,每户每年要交纳3.5元的管理费。与打深水机井相比,要便宜的多,支付成本相当于打一口浅水井的费用。因此,村民接受了这个未来的吃水规则。

(四)意外的后果

该工程将水源地选择在一处适应打深水机井的低洼地带,以保证未来有充足的水源供应。工程于2001年秋季完工并开始正式供水,整个秋季和冬季该工程都正常运行。但在2000年前后,正是农村种植水稻收益高于玉米的时候,在水源地周围,十几户农民将原来的旱田改成水田,并且灌溉用水也是采取深水机井的方式。2002年夏天的降水较正常年景大幅减少,水田灌溉用水增多,地下水过度开采,饮用水工程由于水源不足出现供水中断隋况。在整个夏季,饮用水工程处于半停业状态。在停水的时候,农民们重新启用了自家的手压井。在夏季用水高峰期之后,饮用水恢复正常供应。但在年底,在工程部门收取管理费的时候,双方出现了分歧。分歧出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户认为整个夏季的间歇性供水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变,责任在于工程部门,所以.不应该交纳管理费,而工程管理人员认为间歇性供水属于不可预测事件,不应该涉及到管理费的正常收取;二是农户认为他们交纳的钱是350多元,应该得到很好的服务,目前的服务质量不能令他们满意,而工程部门认为先前交纳350元是管网费,与管理费无关,每户每年3.5元的管理费已经很低了,即便偶尔中断供水,农户也没有不交的理由。双方争执不下,农户不能得到在未来正常供水的承诺,很多农户拒绝交纳每人每户3.5元的管理费。因此,在该工程供水一年多之后,饮用水工程停止了运行。

(五)目前的状况

在饮用水工程停止运行之后,农户重新采用手压井的供水方式。饮用水工程部门撤离,机井和管线闲置。同期,粮食的市场价格出现变化,玉米价格持续走高,而水稻价格维持不变,种植玉米的收益高于种植水稻的收益,因此农户纷纷将水田改种玉米,地下水供应恢复到原来的水平,饮用水水源不足问题已经不存在。但是,工程部门已经撤走,当地政府也没有重新运行饮水工程的计划。在农业税免除之后,粮食价格持续走高,农民的收益提升。富裕的农户开始考虑提高生活质量,为提高饮用水品质,一些农户自家投资2000元开凿深水机井。尤其是盖新房的农户,在盖新房的同时,必定选择开凿深水机井。当然,大多数农户还是引用浅层地下水。

(六)未来的趋势

在过去,农村居民饮用水经历了公共水井和自家手压井两个阶段,而未来的趋势如何还很难预料,但必定是以下两种模式之一:一种是农户采取个体行为方式,每家每户都拥有一口深水机井,就如同现在每家每户拥有一口手压井一样。这种模式符合农村自给自足的生活习惯,但是成本较高。另一种模式是依靠国家投资或者是引导农民采取集体行动的做法,兴建饮用水工程,集中供水。这种模式与自给自足的生活传统相违背,但具有规模效应,成本较低。

三、研究结论和局限

(一)研究结论

1.面对消费规则的变化,农村居民会选择适应性行为。传统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对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在公共品供给过程中,应对传统消费行为予以理解和引导。在公共品供给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消费意愿。

2.政府主导的公共品供给往往具有行政行为的低效率的特征,从项目的投资到后续的管理往往缺少科学性和持续性。而公共品的质量与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公共品供给质量会影响到农村居民的满意程度。一个失败的尝试可能促使农村居…民回归到原来的自给自足的消费模式下,而这种消费模式从宏观的视角来审视是不经济的。

3.农户具有分散行动的传统,一些农户会在某些公共品供给的领域自行采取行为,比如说农户打深水机井的行为。而公共品的提供属于集体行为,在未来的公共品供给过程中,这些富裕的农户可能会拒绝参与公共品工程,因为他们已经自行解决了类似于饮用水问题。因此,公共品供给的时机应该是恰当的,时机过迟可能失去对部分农户的吸引力,在参与意愿不足的情况下,公共品的规模效益无法充分的发挥。

供给管理论文篇(4)

二、工作经历和能力 一九九七年三月份起,负责哈尔滨市重点工程项目之一的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供水量8万吨/日的供水加压站工程。其中:水库工艺、泵站工艺、加氯间工艺、厂区给排水及热力管道工程施工现场技术、质量的管理工作,完善了各项工程内业,报建手续等资料。独立完成各项工程决算的审核工作,并协调该项目相关专业决算的汇总工作,把工程投资额度控制在8400万元的市政府计划指标内,在市政府投资缺少3300万元的情况下,组织各施工单位完成了供水加压站全部建设工程任务,现已达到设计供水8万吨/日的能力,并通过了有关部门进行的工程预验收和试运行阶段。 一九九七年八月在有关部门配合下对集团公司新阳路办公用房改为职工住宅工程,本人承担全部土建、室内外给排水及采暖工程。从方案讨论到技术论证及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都起到了关键作用。特别是在间墙上,采用了新技术、新材料,减少建筑材料自重荷载,满足了设计要求,使这项改造工程节省资金30万元,受到主管领导的好评。 一九九七年十月我集团公司承建黑龙江省延寿县自来水公司净水厂和给水管道dn500全长20公里工程的现场技术负责工作,在短短的二个月时间全部竣工,并在年底达到送水2万吨/日的能力,解决了延寿县吃水难的问题,为集团公司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施工任务。 一九九八年四月为配合哈尔滨市路桥改造重点工程,组织各施工单位在时间紧、任务重、保质量、资金紧的情况下,完成了dn200~dn900的给水管线1500米施工任务,提前工期十五天,工程总造价700万元,为新建路桥工程提前顺利开工创造了必要条件,受到了哈市路桥指挥部及领导的表扬。在一九九八年五月完成了黑龙江省延寿县自来水公司净水厂土建及工艺管道收尾工程和内业资料整理验收及决算审定工作。一九九八年六月先后负责外资企业哈尔滨香格里拉大酒店专用给水管线dn300全长XX米及专用煤气管线φ300全长2200米现场技术管理工作。为哈市招商引资做出了一份工作。一九九八年七月配合黑龙江高速公路管理局京哈公路指挥部改造给水管线dn1000,全长6公里,投资1300万元的施工、技术方案论证、现场技术指导工作。在一九九八年九月被列为国家重点项目,省、市重点工程之一的哈尔滨市城市管网改造工程,该项工程总投资1.8亿元,改造、新建给水管线dn200~dn1000的30公里施工技术、质量管理,解决技术难题20处,如过排水方渠、铁路道口、地下水位太高等。改进和采用新的施工方法7处,处理现场各种管线、电缆交叉点无数处。保证了工程质量、进度、投资三大控制的力度,有部分工程达到优质工程,使该项工程达到预期目标,改善了城市供水管网条件,顺利地通过有关部门验收和交付生产部门使用,为我市供水事业做出了贡献。 一九九八年十月被哈市公用事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聘为给排水专业教师。 一九九九年四月至十二月承担国家债券投资1.3亿元,完成城市给水管线19公里,配合哈市路桥重点工程,先后负责道里区新阳路给水管线dn600,全长2公里;道外区北环路给水管线dn500,全长2.4公里;南岗区建设街给水管线dn700,全长600米;花园街给水管线dn300,全长1.1公里。为市政路桥工程顺利进行提供了条件,部分工程被质检部门评为优质工程。 (1)

四、二年完成了二年国债投资2500万元的城市管网15公里的改造工程,配合市政路桥工程和位移给水管线5公里,投资1000万元。在哈市应急供水工程中,参加前期可研报告的技术资料整理,技术方案的论证,现场勘察河床和水文地质勘察等大量技术工作。在二年新建城市给水管网工程中,先后负责十余条街的工程编制标底、招标等工作。 200x年二月新建哈市应急供水工程的施工图审查工作,提出技术问题十九项,其中

一、二厂水塔工艺、室内配套项目技术问题采纳八项。三月份开始办理哈市应急供水工程开工手续十八项。四月份对

一、二水厂取水塔进行江面勘察钻探工作,新设二水厂至三水厂输水管线dn1600施工图审查、会签招标工作,在审查施工图纸中,对二水厂大坝恢复,地势在18米坡差的地方需设挡土墙采用毛石护坡、防止水土流失、确保此处管道复土符合设计,穿越大坝管道设计方案,过河沟顶管及穿越铁路四处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完善了施工图的不足之处,当时就被专家采纳,提高了设计施工图纸的水平。五月份至十一月份输水管线dn1600开始施工,全长10公里,主要负责现场技术、前期障碍物处理(其中动迁42家,节省资金2600万元)、技术内业资料、管线穿越四处铁路涵洞及工作管安装工作。如哈尔滨市自来水管道工程公司施工的dn1600过河家沟顶管中,当顶进8m时,遇到有毒气体影响人身安全和施工进度,经过大气检测必须采取防毒措施进行施工,本人先后走访哈市大气检测中心、哈市消防支队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最后研制出顶管防毒新技术施工方法,使该段施工按计划完成。防止了安全和毒气事故的发生,受到了主管领导的好评。在九月份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城市给水管网八条街的编制标底及招标工作,十月份又新建一水厂至二水厂输电线路联络线工程和二水厂至城乡路一次变输电线路工程现场技术调查、地域情况调查、“三通一平”、前期施工手续。其中,动迁临时占用企业12家,节省资金300万元。这次哈市应急供水工程总投资2.8亿元及200x年市区管网改造工程总投资2500万元,此项哈市应急供水工程均属于国家级大型建设项目工程,为哈市供水事业贡献出一份力量。

供给管理论文篇(5)

对新理论、新技术等科技发展速度同时,近几年自己坚实的学习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工程质量管理中,系统地学习ISO9000系列规范体系,对国内外给排水专业工程管理发展动态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充分运用专业理论在给排水工艺的发展趋势及供水系统设备节能技术应用中起到一定的经济效果。年十月自己参与全国给排水协会主办的给水水质深度处置研究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对饮用水质深度处置技术理论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年国家计委和建设部主办的培训班脱产学习,对熟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技术规范、规程、法规、条例及相关专业的国际规范都有不同水平提高。坚持专业理论学习和技术知识的掌握不时提高。一九九九年秋参加讨论“省估价表”市政工程部分)编制方案讨论工作,对我省市政工程定额编制和完善起到一定作用,特别是对给排水管道施工分类进行明确,施工界限清楚。年参加了五个月理论基础学习。以后工作还要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不时提高协调各专业技术难题的能力,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定。

非常热爱本专业工作。特别是年以后,自己自年至今一直从事给排水专业的技术管理和工程施工等工作。随着适应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时学习新技术、新理论,并用新的管理水平指导自己的工作,

二、工作经历和能力

年三月份起,负责重点工程项目之一的开发区供水量万吨/日的供水加压站工程。其中:水库工艺、泵站工艺、加氯间工艺、厂区给排水及热力管道工程施工现场技术、质量的管理工作,完善了各项工程内业,报建手续等资料。独立完成各项工程决算的审核工作,并协调该项目相关专业决算的汇总工作,把工程投资额度控制在万元的市政府计划指标内,在市政府投资缺少万元的情况下,组织各施工单位完成了供水加压站全部建设工程任务,现已达到设计供水万吨/日的能力,并通过了有关部门进行的工程预验收和试运行阶段。

年八月在有关部门配合下对集团公司新阳路办公用房改为职工住宅工程,本人承担全部土建、室内外给排水及采暖工程。从方案讨论到技术论证及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都起到了关键作用。特别是在间墙上,采用了新技术、新材料,减少建筑材料自重荷载,满足了设计要求,使这项改造工程节省资金万元,受到主管领导的好评。

年十月我集团公司承建县自来水公司净水厂和给水管道DN500全长公里工程的现场技术负责工作,在短短的二个月时间全部竣工,并在年底达到送水万吨/日的能力,解决了县吃水难的问题,为集团公司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施工任务。

年四月为配合市路桥改造重点工程,组织各施工单位在时间紧、任务重、保质量、资金紧的情况下,完成了DN200~DN900的给水管线米施工任务,提前工期十五天,工程总造价万元,为新建路桥工程提前顺利开工创造了必要条件,受到了路桥指挥部及领导的表扬。在年五月完成了县自来水公司净水厂土建及工艺管道收尾工程和内业资料整理验收及决算审定工作。年六月先后负责专用给水管线DN300全长米及专用煤气管线φ300全长2200米现场技术管理工作。为招商引资做出了一份工作。年七月配合高速公路管理局公路指挥部改造给水管线DN1000,全长公里,投资万元的施工、技术方案论证、现场技术指导工作。在年九月被列为国家重点项目,省、市重点工程之一的市城市管网改造工程,该项工程总投资1亿元,改造、新建给水管线DN200~DN1000的公里施工技术、质量管理,解决技术难题20处,如过排水方渠、铁路道口、地下水位太高等。改进和采用新的施工方法7处,处理现场各种管线、电缆交叉点无数处。保证了工程质量、进度、投资三大控制的力度,有部分工程达到优质工程,使该项工程达到预期目标,改善了城市供水管网条件,顺利地通过有关部门验收和交付生产部门使用,为我市供水事业做出了贡献。

年月被市公用事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聘为给排水专业教师。

年月至月承担国家债券投资1.3亿元,完成城市给水管线19公里,配合路桥重点工程,先后负责道里区新阳路给水管线DN600,全长2公里;道外区北环路给水管线DN500,全长2.4公里;南岗区建设街给水管线DN700,全长600米;花园街给水管线DN300,全长1.1公里。为市政路桥工程顺利进行提供了条件,部分工程被质检部门评为优质工程。

年完成了国债投资2500万元的城市管网15公里的改造工程,配合市政路桥工程和位移给水管线5公里,投资1000万元。在应急供水工程中,参加前期可研报告的技术资料整理,技术方案的论证,现场勘察河床和水文地质勘察等大量技术工作。年新建城市给水管网工程中,先后负责十余条街的工程编制标底、招标等工作。

年月新建应急供水工程的施工图审查工作,提出技术问题十九项,其中一、二厂水塔工艺、室内配套项目技术问题采纳八项。三月份开始办理应急供水工程开工手续十八项。四月份对一、二水厂取水塔进行江面勘察钻探工作,新设二水厂至三水厂输水管线DN1600施工图审查、会签招标工作,在审查施工图纸中,对二水厂大坝恢复,地势在18米坡差的地方需设挡土墙采用毛石护坡、防止水土流失、确保此处管道复土符合设计,穿越大坝管道设计方案,过河沟顶管及穿越铁路四处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完善了施工图的不足之处,当时就被专家采纳,提高了设计施工图纸的水平。五月份至十一月份输水管线DN1600开始施工,全长10公里,主要负责现场技术、前期障碍物处理(其中动迁42家,节省资金2600万元)、技术内业资料、管线穿越四处铁路涵洞及工作管安装工作。如市自来水管道工程公司施工的DN1600过河家沟顶管中,当顶进8m时,遇到有毒气体影响人身安全和施工进度,经过大气检测必须采取防毒措施进行施工,本人先后走访大气检测中心、消防支队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最后研制出顶管防毒新技术施工方法,使该段施工按计划完成。防止了安全和毒气事故的发生,受到了主管领导的好评。在九月份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城市给水管网八条街的编制标底及招标工作,十月份又新建一水厂至二水厂输电线路联络线工程和二水厂至城乡路一次变输电线路工程现场技术调查、地域情况调查、“三通一平”、前期施工手续。其中,动迁临时占用企业12家,节省资金300万元。这次应急供水工程总投资2.8亿元及年市区管网改造工程总投资2500万元,此项应急供水工程均属于国家级大型建设项目工程,为供水事业贡献出一份力量。

三、业绩与成果

年月在给排水技术交流会上“浅谈不断水施工技术应用”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论文。同年刊登在“土木建筑”杂志上发表,举办单位是省给排水情报网。

年七月被评为年十月“提高铸件工艺出品率,降低防寒井盖成本课题”被评为市优秀QC成果证书。

年月出版社的《》一书中编写在“聚合铁铝与其它净水剂净水效果比较”第一章中的第九节。

年月研制“卡子三通”给水管件获市科技成果证书。

年月,于工业大学编制应急供水工程环评报告,主要负责原始资料调查,技术数据提供,现场技术情况勘察等技术工作。

年月撰写的论文“有关含铁地下取水构筑物问题分析”在年《》杂志第一期发表。

年月于大学化学学院合作论文“环境水样中砷的化学形态分析”在年《》(地球科学板)杂志第二期发表。

年月参加QC成果大会上宣读“降低市应急供水工程造价QC成果报告”课题被评为优秀QC成果奖。

年月撰写的论文“石灰碱化法在除铁锰降低水的总硬度中的应用”一文,在《》杂志第一期发表。

四、其它

年七月被评为中共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委员会优秀中国共产党党员。

年六月被评为中共市市政公用建设管理局委员会优秀中国共产党员。

供给管理论文篇(6)

【关键词】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常见问题,分析探讨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给排水工程是高层建筑设计施工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在高层建筑住宅给排水系统是设计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要求,在低碳绿色环保的设计理论指导下,用最少的不可再生资源,用最小的消耗,用最节约的方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工作住宿需求,满足人们逐渐多变的需求。对整个高层建筑的给排水系统作出最为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并采取各种科学合理的措施对高层建筑的给排水系统作出施工,严格施工标准,采用先进科学技术,让整个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能够在充分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同时,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切实保障好居民的最根本的利益。

二.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常见问题探析

1.排水塑料管道噪音较大问题

随着普通排水铸铁管道的淘汰,排水管道普遍使用塑料管道,具有重量轻、不结垢、不腐蚀、外壁光滑、容易切割、便于安装、投资省和节能的优点。但塑料管也有强度低、耐温性能差 (使用温度在-5~50℃之间)、立管噪声大、暴露于阳光下的管道易老化、防水性能差等缺点。排水塑料管有普通排水塑料管、芯层发泡排水塑料管、拉毛排水塑料管和螺旋消音排水塑料管等几种。但是普通 UPVC 管道的排水噪音要比铸铁管高约 10dB,若排水立管靠近卧室,加上现浇楼板的隔音效果较差,住户能明显感觉到排水管道的噪音,降低了生活质量。

卫生器具布置时要严格遵照各种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标准,一般而言,要将各种排水立管和一些生活起居比如我卧室,客厅等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为了确保整个排水塑管不会产生很大的噪音,要尽量的采用一些新型的管材,比如UPVC 螺旋管则能明显降低噪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建筑材料市场中,出现了一些超级静音的排水管,这些新型的管材多是将一些特殊的吸声材料加入其中,具有很好的降低噪音的效果。如增加管材内壁粗糙高度,使水膜与管壁间的界面力增加,增加水向下流动的阻力,减小污水在立管内的下降速度。将光滑的排水立管内壁制作成有突起的螺旋导流槽,在螺旋突起的导流下,水流形成较为密实的水膜紧贴立管管壁旋转下落,即减少了污水的竖向流速,又使立管中心保持气流畅通,管内压力稳定。也降低了排水时的噪声。

2.屋顶雨水、阳台雨水、家用空调凝结水的排放问题。

常见的现象是屋顶雨水与阳台雨水或家用空调凝结水同管排放或单独排放时,阳台雨水、凝结水直接排入雨水井。这样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合用管道或雨水井堵塞时,雨水从阳台溢出或从凝结水管倒灌进入户内;二是阳台地漏水封易干涸,室外窨井中的有害气体会通过地漏或空调冷凝水上的排水三通进入室内。另外,雨天排水声会通过凝结水管传至卧室,产生噪音。所以,应遵循 GB50015—2003 第 4.9.12 条:阳台排水系统应单独设置,立管底部应间接排水,一律排入明沟、水封窨井等。这样能杜绝屋面雨水从从阳台溢出,也能防止阳台地漏泛臭。家用空调凝结水的排放也可参照阳台排水设置。

3.给水系统的压力问题

高层建筑的给水系统按竖向分区分为高区供水和低区供水,低区供水一般采用带气压罐的变频供水系统,有的也采用高位水箱供水。高区供水普遍采用屋顶水箱供水。

(一)最低处静水压

高层建筑由于高度较高,分区时很难做到系统平衡。某楼建筑高度 132m, 给水系统分区时将 1~11 层分为低区,12~26 层分为高区。低区水箱设在 14 层,供水高度为 52m,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达到 520kPa;高区水箱设在 30 层,供水高度达到 75m,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达到 750kPa,远远超过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 15- 88) 所推荐的设计值 (350~450kPa) 和限定值 (不大于600kPa), 从而导致用水时水花飞溅及卫生器具连接软管经常爆裂,造成使用的舒适度降低还带来安全隐患。

(二)最不利供水点静水压

最不利供水点是供水系统中的最高点,供水静水压力较低,出于建筑结构和建筑成本的考虑,高区高位水箱设置一般不会太高,从而导致高区最不利供水点压力偏低,其静水压力多在 100kPa 以下,使用延时自闭冲洗阀时经常出现无法开启或无法关闭的现象。在带气压罐的变频供水系统中,提高最不利供水点静水压比较容易,但压力提高后,最低处静水压又太高

(三)给水系统压力问题的解决办法

在设计阶段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设计规范对建筑物的给水系统进行合理分区,不要简单的将给水系统一分为二,建筑物高度较高时可将给水系统分为三个区,以满足用水的舒适和安全。在使用时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某大楼在投用时,经常出现卫生器具连接软管爆裂,经分析决定在合适位置加装比例减压阀门,比例减压阀能有效减低静水压,相当于将原两个分区的供水系统分为了四个区, 解决了分区不合理出现的问题。

4..水质污染问题

(一)这几年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供水情况已发生了根本变化,在进行贮水池设计时候,相关的设计人员很容易受到用户的一些不够成熟的理论或者是需求出发,仅仅从一些实际工作经验出发,设计一些容量很大的水池。这种做法虽然一定程度的让整个高层建筑的水量能够得到了保证,但是,也一定程度让自来水的二次污染的可能性也变大,据很多相关的文献资料研究发现,贮水池和水箱的整体容量会对整个建筑的水质产生很大的影响,当一些自来水在水箱中存放了太久的时间后,余氯会逐渐减少,尤其是当气温很高的时候,如若水箱的容量太大,一时间很难以让水箱里面的水用完,当其中存在的水存放了24小时之后,水中的余氯为零,各种细菌会大量滋生,难以直接饮用,因而,在进行高层建筑水箱设计过程中,采用大容积的水箱是不够科学合理的,不仅仅难以保证水质,而且很大程度上让整个高层建筑的水质变坏,水质变差,也很大程度的让水资源被浪费掉。

(二)给水系统应各自独立、自成系统,不得串接。建造二次供水设施的生活饮用水贮水池应独立设置,不得与消防用水或其他非生活用水共贮;其贮量不得超过48小时的用水量并不允许其他用水如高位水箱的溢流水等进入。

饮用水管道与贮水池不要布置在易受污染处,设在一些高层建筑中的一些生活性饮用水可以采用贮水池,并且这个贮水池要采用独立的结构,一般而言,在进行生活饮用水的贮水池的建设时候,不能够将建筑物本身的结构体作为整个贮水池的壁板或者是顶盖,如果生活饮用水的水池和其他的水池有并列情况,那么要采用隔墙或者是挡板进行隔离。

三.结束语

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了当下的新的建筑风潮。我国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实现了相关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的突破发展,为我国全面进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前景广阔。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施工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正视并且理性分析面对,同时,要积极吸取西方的先进理念,引进一部分先进技术,促进我国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合理科学化,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和谐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刘健 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常见问题探析[期刊论文] 《云南电力技术》 -2004年3期

[2]刘超 诌议高层建筑给排水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 -2010年23期

[3]韩金花 尚志强 结合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常见问题进行研究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9期

[4]俊荣 高层建筑给排水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 [期刊论文] 《广东建材》 -2009年9期罗

[5]蔡锦钱 高层建筑给排水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期刊论文] 《科技经济市场》 -2006年12期

[6]杨劲松 浅谈建筑给排水常见问题与改进途径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7期

供给管理论文篇(7)

关键词:会计信息需求;会计信息失真;治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9-0135-03

一、会计信息需求主体界定

会计信息的需求作为会计信息供给的一种制衡力量,要想在会计信息供给过程中发挥作用,必须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强有力的需求团体,我们一般基于以下标准来确认市场环境下的会计信息需求主体。(1)使用者对信息诉求动力的大小。作为会计信息需求主体必须对企业的会计信息极为关注,对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具有强烈诉求。(2)使用者的专业素养。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它在供给过程中将依附于相关载体,如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财务报告等,会计信息使用者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素养,拥有适当的财会专业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3)使用者群体合力的大小。会计信息需求者为了共同的利益能自觉地走到一起,能采取一致的行动,并能通过有效的途径表达出的观点,成为一支足以与信息供给者抗衡的力量,会计信息的供需均衡是会计信息供需各方的力量要均衡,会计信息需求各方相互磨合形成合力时,需求方对信息质量的形成才会发挥巨大的反作用。基于以上分析,当前主流观点把以下人员与机构视为会计信息需求的主体。

二、会计信息需求主体调研与分析

(一)会计信息需求调研设计

我们从经济学视角出发,以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物品理论为支撑,对会计信息这一公共物品进行理论性分析,通过详细地查阅、分析、提炼文献资料,以调查、走访为始,解决实际问题为终,在中间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访谈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参观访问法等研究方法,对会计信息需求现状进行调研分析,通过相关指标设计出调查问卷,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问卷一方面通过证券公司向其客户发放,另一方面通过偶遇样本发放,随机选择容易接触的个体作为调查对象,为确保调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在问卷设计中涵盖了基本公共信息、会计披露内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年报信息依赖度、会计报表使用情况、财务指标、公司治理指标。

(二)会计信息需求调研结果分析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同其他商品一样也存在供给方和需求方,正是需求方和供给方的相互影响与制约,具体形成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为了检验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需求与供给的符合程度,我们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需求和供给以及会计信息披露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分析结果如下(见表3):

(三)会计信息需求层次与结构

基于调研结果,我们分析可以得出会计信息需求具有明显的层次与结构特征,人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遵循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逻辑。就会计信息作为公共产品而言,我们可以将其分列于需求金字塔中的各层级中:底层是基础会计信息;其次是财务结构会计信息;再次是财务能力会计信息和财务空间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需求层次与信息使用者的属性和投资规模密切相关,以此来判断产品的供给方式不仅在理论上可行,在实践上也具有现实性。

三、基于需求层面的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

(一)政府监管的价值取向与效能提升

1.会计信息公共物品论下政府监管行为的推定

基于会计信息公共物品属性这一判断,我们可以推出会计信息供求的制度安排结论。公共物品理论的核心问题就是成本补偿问题,因此,解决会计信息供给的成本问题最根本的做法就是以政府财政弥补会计信息供给的成本补偿问题,通过有效制度安排确保提供者能够因提供会计信息而获得其他回报或补偿。

2.会计信息政府监管的方向

会计信息的政府监管是对会计信息市场中会计信息的供求关系及会计信息质量、数量及载体的监管。会计信息监管的政府主体是会计信息供给规则的制定者,其监管的价值取向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供给的效果。一直以来,政府监管主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状况没有完全了解,使得监管的价值取向与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存在偏差,这种偏差的弥合需要政府监管主体、会计信息供求双方不断博弈,从而达到相对理想的均衡状态。政府对会计信息供给过程和结果的监管导向,应该是政府给生产会计信息的企业或者机构提供经济补偿,通过相关措施确保生产披露会计信息的企业能够因提供该信息而获利。探索较为科学的会计信息供给的目标,应该以兼顾需求者和供给者的利益为基础,寻求两者利益的契合点,最终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该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为目标。

3.会计信息供给政府监管的效能提升

长期以来,中国会计监管的聚焦点是会计信息生成过程,高昂的过程监管成本使得实际监管效能低下,政府相关部门作为会计信息供给过程中最重要的制衡力量,要想在会计信息形成与供给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提升政府监管效能必须完善以下四个机制: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需求团体合作机制,形成通畅、高效的会计信息反馈机制,健全的会计信息补偿机制,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机制。只有当这四个机制相互磨合形成合力时,会计信息供给政府监管的效能才能真正提升,政府的监管力度才能在资本市场运作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二)完善公众有效参与的外部监督体系

在政府监管机制不完善时,监管成本是高昂的,收效是低微的,完全靠政府监管很难使监管的力度一直维持在最佳点上。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市场各个参与主体在会计监管中的作用,尽快建立独立的、公正的、公众参与的会计信息供给机制,为会计信息均衡有效供给提供基础。对会计信息的核心内容,关键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和预测,不断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发挥社会审计的公证作用,健全以注册会计师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建立完善的行政程序制度,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实行市民参与的听证会制度,建立申诉程序和制度,接纳公众代表参与决策和监督机构的工作。外部监督主体能借助相关途径与政府审计机构、财税部门加强审计监督,建立有偿奖励制度,鼓励社会工作和团体组织检举揭发企业的不良会计行为,并借助网络、媒体平台对违规的企业进行及时曝光,并严格处理,使社会公众的参与的方式与机制制度化、法制化。

(三)会计信息均衡供给框架下公司治理的变革

会计信息均衡供给是解决会计信息需求者与会计信息供给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途径,会计信息供给均衡直接决定着资本市场的有效程度、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研究会计信息均衡供给不仅是为了使资本市场中股票价格遵循其价值规律,更重要的是提升公司治理框架。从微观角度讲,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决定会计信息供给的均衡状态。从宏观角度讲,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影响会计信息均衡供给制度的有效实施。显然,会计信息供给制度与公司治理机制存在一种互为倚重关系,研究会计信息均衡供给框架下公司治理的变革对于提高中国会计信息供给质量,最终增强资本市场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认为会计信息均衡供给框架下公司治理的变革应该是自愿性与强制性的结合。

公司治理变革的自愿性体现在:经理人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失败可能使他们丧失享受公司的法律和政治地位,当经营管理业绩下降可能会带来失业风险,经理人会用自愿会计信息披露政策去阐释业绩较差的原因,降低公司被低估的可能。与此同时,经理人为了维持或提升自身在其资本市场的声誉,会尽可能依照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原则行事,做出自愿信息披露的决策。

公司变革的强制性体现在:当投资者与经理人的目标函数不一致时,经理人员可能会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目标而损害投资者利益。投资者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设法采取必要措施监督和评估经理人,对会计信息的有效供给需求成为必然要求。强烈的外在制度要求,也将成为防范会计信息供给不足的有效手段。总之,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能有效协调公司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内部控制系统和外部控制系统融合的治理目标,要求会计信息供给的强制性与自愿性结合。这是会计信息均衡供给框架下公司治理的变革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 孔笑微,刘予.年报受众调查:投资者需要什么信息[J].董事会,2009,(6):15.

[2] 李玉海.对会计信息供给与需求理论的探讨[J].辽宁财专学报,2000,(1):15.

友情链接